关于我区基督教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的报告

时间:2019-05-12 05:20: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我区基督教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的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我区基督教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的报告》。

第一篇:关于我区基督教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的报告

新钢街道关于对基督教夏令营(冬令营)

活动情况的调研报告

高新区党工委组织部:

新钢街道基督教现有活动场所于家官庄聚会点1处,信徒80人(于家官庄聚会点65人,后车村14人,东曹庄1人)。基督教在我国的发展时间尽管没有佛教、道教那样历史悠久,然而其发展速度无论是信徒人数的增加还是活动堂点的扩张,都远远超过了佛道两家,聚会点已经遍及到农村。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基督教的发展,对发扬伦理道德、净化信徒心灵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由于基督教比其它教派更具国际性、民族性、复杂性、群众性和神秘性,当前特别是在农村仍存在着潜在的不稳定因素和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必须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切实加以解决。

一、近五年本辖区基督教没有举办夏令营(冬令营)活动。其2项、3项、4项也就没有内容。

二、当前基督教存在的问题

1、信徒文化素质普遍偏低。信徒在本辖区分布较集中,他们以“四多”为主:在性别结构上以妇女居多,在年龄结构上以年老体弱者居多,在知识结构上,以低文化水平者特别是农村以文盲或半文盲居多,在信教原因上以因患病和贫困居多。信徒文化素质低,讲经诵经能力较差,有的甚至曲解经文。经过专门培训的神职人员很少,远远满足不了信教传道的需要。信教群众容易被不法分子和邪教组织所利用,以致酿成不良的后果。

2、少数活动屡禁不止。在农村,有时非正常基督教活动较多,由于分散且具有隐蔽性,宗教部门难以监管,屡禁不止。有极少外来传教人员,未经政府职能部门批准私自活动,信徒发现外来传道人认为是信友而不举报,不协助宗教管理部门开展工作。

3、教会内部存在少量问题。教会内部因制度执行不到位,自我管理无序,导致信教群众凝聚力不是很强,周边关系处理不是很妥当,需要政府和宗教管理部门沟通协调。

4、信教具有世俗性趋势。一人信教即全家信教,老辈信教,即下辈也信教,盲目追求。有的并不是真心信教,而是因发生天灾人祸在“宁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思想的支配下,走进教堂。由于宗教理念和教义本身的局限性,部分信徒只相信命运和神灵,削弱了穷则思变、尊重科学、勤劳致富的决心和勇气,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科技兴农、脱贫致富的步伐。

5、宗教管理力量薄弱。由于街道级无专门宗教部门人员管理、无经费,没有必要的交通工具,要加强对宗教的管理,其困难可想而知,一旦遇突发性群体事件,很难在第一时间内进行有效处置。街道宗教管理工作无固定专职人员管理,一般由身兼组织、宣传、统战三职在身的街道党委委员来负责,难以将宗教管理工作摆上应有的位置,一年难得到堂点几次,管理职能存在一定程度的弱化现象。

三、对策和建议

“民族宗教无小事”。基督教目前存在的问题,要求我们思想上高度重视,精力上高度集中,措施上不断创新,切实加强管理。我们要团结、教育他们,引导他们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1、认真贯彻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是党和国家对待宗教问题的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党委、政府要认真贯彻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尊重和保护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全面、正确宣传宗教政策和法律法规,提高广大干部和群众对宗教问题的认识,增强政治观念、政策观念、法制观念,使基层干部群众都能分清宗教与迷信、合法宗教活动与非法、违法宗教活动、宗教信仰自由与宗教活动自由、宗教信仰自由与民间信仰等界限,从而正确认识、对待、处理好宗教问题。

2、依法加强对基督教堂点的管理。按照“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的原则,依法加强管理。依法打击和取缔邪教组织(门徒会),抵御渗透工作,取缔私设聚会点和非法传教布道。严格区别对待两种不同性质人员,对合法信仰的人尊重和保护,对邪教组织(门徒会)决不手软地进行打击取缔。按照既方便群众生产生活,又便于基层政权管理的原则,合理设置聚会点,并对聚会点依法登记,纳入依法管理,以利于抵御境外渗透和防止非法传教。加大对其人员队伍的管理力度。确保宗教团体领导权牢牢掌握在爱国人士手中,必须挑选政治上可靠、比较年轻、有宗教学识、热心教务事务、有一定的社会阅历、有较强组织协调能力的爱国爱教的宗教界人士担任宗教团体负责人。帮助宗教团体“固本强身”,加强自身建设,消除各教派之间矛盾,搞好团结。

3、引导信徒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党委、政府要团结、教育信教群众,引导他们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组织他们学习党的宗教政策,学习《宗教事务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引导他们积极挖掘教义教规中符合社会发展、时代进步、健康文明的内容,摒弃原有教义教规中消极的、与社会主义社会不相适应的东西,做出有利于社会主义的阐述, 并弘扬荣神益人的精神,服务社会,造福人群。从感情上贴近他们,引导他们自觉服从政府部门的宗教事务管理,抵制境外渗透。真心实意帮助他们,让信教群众与非信教群众在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互相尊重,把广大信教群众的注意力、智慧和力量更多地引到发展经济、改善生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上来。

4、建立宗教长效管理工作机制。宗教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群众性决定着宗教管理必须立足长远、把握主动、常抓不懈。实行党政“一把手”负责制,成立由宣传、统战、民政、公安、综治办等主要负责同志组成的宗教工作协调小组,经常研究宗教政策、法律法规的落实情况,及时处理宗教活动中心重大问题。在现有基础上,加强宗教管理部门建设,配齐配强宗教管理人员队伍,保证经费,添置必要的交通工具,为进一步加强管理创造良好条件,满足宗教管理部门的工作需求。

5、把加强农村宗教管理纳入新农村建设范围。加强对农村宗教活动的有效管理,街道、村在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时,要把对宗教活动的管理作为乡风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积极推行属地管理原则,落实街道村两级工作责任制,健全宗教工作领导机制和管理机制,街道要成立相应组织,村明确专人负责基督教工作,建立宗教管理工作网络,形成各部门协作配合齐抓共管的局面。街道、村干部在准确掌握本辖区宗教活动情况的同时,要主动与区宗教管理部门加强联系,确定管理人员,明确管理责任,把各项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充分发挥宗教在乡风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以上报告如有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二○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第二篇:我区经济发展成效、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近年来,我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解决发展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经济社会发展逐步转入科学发展轨道。本文总结近两年全区经济发展成效,针对经济发展过程面临的瓶颈,提出对策建议。

一、全区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

(一)全区综合实力显著提高

1.gdp两年增长超百亿。我区地区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317.97亿元,用短短

两年时间实现100亿元的增长量,2007年达到422.16亿元,年平均增长11.7%。而从200亿元到300亿元的增长则用了近4年时间。

2.财政收入两年增长超十亿。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区一般预算财政收入同时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财政收入从2005年的10.77亿元,同样用了短短两年时间内攀升到2007年的20.61亿元,年平均增长17.4%。而从1亿元到10亿元的增长则用了长达16年时间。

(二)经济发展方式初步转变

1.第三产业成为拉动全区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全区产业结构更趋优化,三次产业构成比例由2005年的0.64:35.83:63.53调整为2007年的0.48:25.65:73.87。第一产业比重基本持平,第二产业下降10.1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10.34个百分点。2007年第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89.9%。

2.现代服务业发展步伐加快。全区服务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所占比重持续增长。2007年全区现代服务业、教育、科研、公共管理服务等累计实现增加值142.33亿元,同比增长18.9%,占第三产业的比重达33.7%,拉动第三产业增长8个百分点。从限额以上服务业企业看,专业技术服务业、商务服务业成为两大主导服务行业并保持快速增长,2007年两大行业营业收入累计占限额以上服务企业营业收入的58.1%。其中:新迁入我区的广州金域医学检验中心有限公司年营业收入近亿元,龙沙(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广州市闪创广告有限公司、中国海洋石油东部公司、广州索迪斯管理服务有限公司等企业增长幅度分别达1.2倍、1.0倍、30.4%和22.4%。

3.新型工业化发展取得初步成效

近年来,我区积极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工业经济逐步转向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全区工业企业产品技术含量不断提高,出口创汇能力持续增强。2007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90.31亿元,比2005年增长19.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211.61亿元,增长14.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新产品产值13.65亿元,比2005年增长1.3倍;实现出口产品产值42.2亿元,增长37.0%。重点企业拉动作用明显,全区年产值超亿元的45家企业累计实现工业产值174.4亿元,拉动全区工业增长12.7个百分点。亿元企业中近半数企业增幅达两位数增长,其中年初新成立的中海(工业)广州有限公司年产值近5亿元,广东省万里马投资实业有限公司、特百惠(中国)有限公司、广州博创机械有限公司、广州五羊摩托有限公司、广州航通船业有限公司增幅同比分别高达89.4%、83.7%、83.3%、79.5%和60.2%。

4.消费需求拉动作用明显提高

坚持走扩大消费需求的路线取得良好效果,全区经济发展逐步由依靠投资拉动为主向依靠消费、投资协同拉动转变。2007年初,广百新一城、香格里拉大酒店陆续开业,填补区内无一家综合性大型购物商城、无一家五星级大酒店的空白。以销售奔驰、凌志、本田、丰田等中高档品牌汽车为主的广州中升凌志汽车销售服务公司、广州市龙星行汽车销售服务公司、广州合骏汽车贸易公司、广州华通丰田汽车服务公司陆续入驻我区,有力地拉动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2007年全区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9.40亿元,同比增长30.1%;其中住宿餐饮业实现餐饮收入36.7亿元,增长25.0%。2005年至2007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平均增长23.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平均仅增长0.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平均增长幅度高于投资23.2个百分点。

(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

近两年来,在沥滘污水处理系统、南部供水工程、广州市饮用净水系统工程、广州新洲至化龙快速路、新滘路东中西段、科韵路延长线、生物岛—大学城隧道、仑头—生物岛隧道等项目的拉动下,全区基础设施建设累计完成投资29.56亿元,占基本建设投资的30.0%。

(四)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随着琶洲国际展览中心(一期)、香格里拉(琶洲)大酒店、中洲中心、保利国际广场等高档酒店、写字楼相继落成使用,琶洲区域经济气氛日渐浓郁,众多外商企业纷纷加大投资力度。2005年至2007年,全区累计新批外商投资企业项目98个,合同利用外资总额5.4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97亿美元。

(五)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一是从业人员稳步增加

。2007年全区从业人员为35.84万人,比2005年增加3.2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3.89万人,减少4621人,失业人员再就业率为79.1%,比2005年提高6.1个百分点。

二是城镇居民收入平稳增长。2007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1118元,比2005年增长26.1%;职工年平均工资为40123元,增长22.4%。

三是居民消费质量有所提高。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7916元,比2005年增长36.3%,其中:食品支出占人均消费性支出的比重为36.4%,比2005年下降5.4个百分点;而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所占比重则提高5.5个百分点。

四是社会保障和救助力度加大。2007年全区参加养老、工伤、失业、基本医疗、住院医疗、生育等基本保险参保人数合计达54.19万人次,比2005年增长48.9%;“农转居”人员养老保险稳步推进,参保人数达2.13万。2007年全区处于最低生活保障共有4723户、11211人,财政对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达3097万元,比2005年增长57.2%。

二、存在问题

目前我区处于经济发展的转型期,存在不少影响科学发展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有:

(一)第三产业总量偏低,优质高端商贸服务企业少

2007年我区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311.86亿元,仅占广州的7.7%,相当于越秀区的27.5%、天河区的32.3%。其中传统商业、交通运输仓储业、房地产业等传统服务业占第三产业的比重高达54.7%,现代服务业所占比重仍然偏低。区第三产业中小企业多,大企业少,分支机构多,总部企业少,企业经营分散,缺乏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年营业收入10亿元以上的企业大多为批发企业和房地产企业,服务业企业则无一家收入超10亿元。

(二)消费环境有待改善

目前我区仅有香格里拉(琶洲)大酒店、柏丽大酒店、新珠江大酒店三家4星级以上酒店,规模稍大的餐饮、休闲娱乐企业——绿茵阁咖啡厅和广州市金矿饮食娱乐有限公司年营业额均不足1亿元,唯一的综合性购物商场——广百新一城的年销售额不足2亿元,这些都不足以支撑全区143万常住人口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三)中心城区功能亟待提高

近年来,我区中心城区建设取得一定成效,琵洲地区商档商务区已显雏形。但中部地区的简易厂房、仓库及专业批发市场占据大部分中心区域,并以临时搭建商铺为主,物业档次和周边的卫生、交通环境都与中心城区的功能和形象极不协调,特别是瑞康路以西片区的简陋市场已成为安全消防隐患高、管理难度大的流动人员聚居区。此外,专业批发市场占地广,税收监管难度大,安全消防隐患突出,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如不重视中部地区的规划引导,任其自由发展将影响我区今后发展和人民居住环境的改善。

三、发展建议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结合我区经济的现状来看,我们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认真抓好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以会展经济为龙头的现代服务业,提升产业档次。纵观全球,国际大都市的产业结构有“两个70%”的现象,即在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占gdp的70%,在第三产业中现代服务业占70%。因此,大力发展高端产业,大力发展现代商贸服务业,是我区产业结构升级的迫切要求。目前我们面临良好的发展形势,在全市规划的四个重点建设区域中,与我区密切相关的就有三个:以会展经济为核心的琶洲地区、电视塔以南新中轴线地区、白鹅潭一河两岸文化旅游观光带。我们要充分发挥这三个重点区域的龙头作用,同时抓住“退二进三”、专业市场升级改造等机会,带动东、中、西部的产业升级,促进我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大力发展高端商贸服务业,提升产业档次

一是打造琶洲现代商贸服务区。继续完善琶洲周边地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加大高级商务写字楼、高级酒店建设,形成企业聚集效益。以香格里拉(琶洲)大酒店、中洲中心、保利国际广场、国际采购中心等为载体,通过出台优惠政策、特设奖励等措施,重点吸引世界500强及国内外知名大企业集团进驻。以会展经济为龙头,重点发展以会展服务、企业管理服务、投资与资产管理服务、广告策划设计、社会经济咨询、会计审计及税务服务、法律服务等为主的现代商务服务业。

二是打造以新电视塔为中心的文化商业圈。积极配合推动广州新电视塔工程建设,引进《广州日报》、广州电视台等新闻出版、大型文化传播企业,增强文化、娱乐产业的整体实力。切实抓好联星文化星城建设,加强与中山大学、广州美术学院合作,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招商引资,发展文化艺术创意、产品设计、动漫制作、数码娱乐等行业。

三是规划广州大道南为新型商务中心。近期广州市出台新增税收部分返还、办公房屋补贴等一系列措施吸引跨国企业总部,预计将会有更多的总部企业落户广州。对广州大道南道路两旁要加强规划,建设商务写字楼、高档酒店、休闲娱乐中心,提高土地的投资收益率,控制专业批发市场的发展,以现代化、国际化的优质商务办公环境吸引企业入驻,将广州大道南打造成为新型商务中心。

(二)大力发展中高档休闲娱乐业,提高居民生活品质

充分利用我区现有的资源和历史文化、自然环境等方面的优势,打造具有海珠特色的休闲娱乐经济。

一是以洲头咀、太古仓、大阪仓为中心发展滨水旅游娱乐业。建设太古仓航海博物馆、大阪仓文化娱乐体育休闲馆,发展文化艺术展览、体育产业和休闲娱乐服务业。在洲头咀地区引进高档商务酒店,建设休闲广场,发展高档餐饮、娱乐服务业。结合环岛路建设,推出环岛观光路线,打造滨江沿岸休闲旅游观光区。

二是积极发展商务休闲消费中心。在迁出厂房地块引进档次高、效益好的餐饮酒店、大型购物中心、综合娱乐中心等项目,吸引国内外资金投资兴建体育场馆、休闲健身娱乐中心等,促进公益性和营利性文化体育业的发展。

三是推动发展岭南水乡生态旅游。加强对万亩果林统一规划、统一管理、集约经营,建设基础配套设施及娱乐服务设施。开发具有浓郁岭南水乡文化古村落资源的小洲村、土华村、黄埔村、石基村的文化服务和产品,保护古建筑房屋传统风貌。通过与广州美术学院合作举办绘画培训、书画节、艺术创作展览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将小洲打造成艺术设计、创作、销售一条龙服务的“画家村”。

(三)统筹中部地区规划建设,促进协调发展

据规划资料显示,瑞康路以东将建成以广州tit国际纺织城科贸园、广州长江(中国)轻纺城、广州国际轻纺城、广州纺织博览为中心的现代展贸型交易市场。这四大交易市场建筑面积将达200万平方米,容纳近1万户商铺,完全可以容纳现有整个中大布匹市场近5000户布匹销售商户,为重新规划、改造我区的中部地区提供可能。因此一方面要争取市规划建设的支持,结合路网建设,首先对瑞康路以西至东晓路片区的土地重新进行规划改造,规划建设商务写字楼、高档酒店、休闲娱乐中心、物流中心、大型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在改造时兼顾多方利益,可通过政府招挂牌、给予村社资产参股或补偿物业等方式,转变村社用地性质,统一对外招商引资,提高物业档次和村社用地的使用效益,实现政府与村社双赢的局面。以此为契入点,推广至整个中部地区的改造和建设,完善中部地区的城市功能。另一方面要引导现有经营户逐步迁入上述四大交易市场并实行规范化经营,推动经营户进行企业化登记注册,减少个体经营户难以监控的现象,取缔无牌无证照经营摊档,避免中大布匹市场持续无限扩张、无序化恶性竞争发展趋势。

(四)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产业竞争力

自主创新是提高竞争力的核心,是增强经济发展后劲的关键。要发挥政府引导作用,通过政策激励、资金扶持等方式,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加大研究开发的投入力度,发展自主技术和品牌。利用中山大学、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等知名高等学府、科研院所聚集新港西路的优势,以原五羊——本田(摩托)有限公司地块为中心,瑞康西路地块为基地,采取政府规划,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合作方式,建设以生物医药工程、网络数学技术、电子信息产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利用今年所得税制改革后所有企业税赋一致的契机,扩大现在科技产业园区规模,引进市场竞争力强、具有核心技术的高新技术企业,促进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第三篇:区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区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体上看,我区学前教育工作仍是各学段教育中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为学前教育缺乏发展规划,布局不合理,公办幼儿园数量偏少,学前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师资队伍不健全,体制机制不完善,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社会办幼儿园规模小、质量低、存在安全隐患,部分镇办、社区入园难、入园贵问题突出,与我区城镇化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学前教育需求有较大差距。

(一)公办幼儿园数量少,社会需求大,入学难、入学贵

现象突出。由于学前教育阶段不存在划片就近入学的制度设计,优质的公办幼儿园质量优、收费低,社会需求极大,但数量少,入园供求矛盾突出,社会关注度极高。近年随着城镇化的发展,进城务工人员的激增,随迁儿童、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入学问题也日益突出,而部分比较优秀的民办幼儿园又存在收费较高的问题。群众在择校问题上往往倾向公办园,造成公办园扎堆入学的现象,公办园招生名额有限,不得不出台抽签政策。甚至出现了孩子一出生提前三年就报名,到入学年龄后参加抽签,一旦未中,入园不成,部分群众就会主观认为报名抽签过程中存在猫腻,到幼儿园甚至政府闹访、缠访,激化了社会矛盾,造成社会的不稳定,以致群众满意率下降。二胎政策2016年全面放开后,预计将于2019—2020年迎来幼儿入园高峰,以我区现有的学前教育资源与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可以说迫在眉睫。

(二)缺乏监管,安全隐患大,无证办园、无证上岗现象突出。

有需求就有市场,由于公办园及普惠型幼儿园建设的滞后,个人办园呈快速增长的态势。近年来,各种社会力量办园,如民办园、企业园等发展很快,目前已占全区幼儿园的90%以上。但是各种社会力量办园的条件、权力和行为缺乏应有的规范与保障。目前专任教师中有幼儿教师资格证的有358人,占57%,无教师资格证的有264人,占42%,其他资格证的有10人,占1%,无证上岗现象十分普遍。由于教育行政部门对这些幼儿园的承办资格、办园条件、教师师资、登记注册缺乏有效管理规范的手段,致使无证办园、无证上岗现象突出,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和监管漏洞。

(三)经费不足,教师缺编、稳定性差,制约公办幼儿园的健康快速发展。

目前全区专任幼儿教师632人,其中在编62人,占9.8%,聘用教师570人,占90.2%,合同制教师仍占很大比例。合同制幼儿教师普遍存在没有身份保障、收入偏低、工作压力偏大、缺乏安全感和幸福感等问题,导致幼儿教师跳槽和辞职现象频繁发生,幼教队伍缺乏一定的稳定性。

目前公办园幼儿年人均300元的生均公用经费,城区公办园属于财政拨款,可以保证,并与其它学段一致,取消了综合公用经费设置,但合同制教师的工资仍然列支幼儿园当年的非税收入,所占比例高达80%左右,挤占了其它教学项目资金,提高了办园成本,极大地制约了幼儿园的发展。而财政拨款仅能保证城区公办园的生均公用经费,镇办园的经费目前尚无法保障,造成镇办园的发展举步维艰。

(四)乡镇中心幼儿园发展滞后,农村学前教育工作进展缓慢。

目前还有池上、源泉、山头、开发区四所中心幼儿园尚未开工建设,明显落后于全市其他区县。已建成的镇街中心幼儿园也存在诸多问题,如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服务半径过大、存在安全隐患、未配备校车等。如新建博山镇幼儿园选址离公路过近,存在安全隐患。池上幼儿园设备老化,冬季取暖困难,服务半径达15公里,孩子接送困难等。个别新建镇街中心幼儿园因服务半径过大又无校车接送导致家长接送困难,进而造成生源不足,教学设备闲置,恶性循环,以至正常教学难以开展。有些家长为了方便将孩子送进本村的一些民办幼儿园,于是农村家庭作坊式的所谓幼儿园应运而生,即无办园资格,又无持证教师,有的只有十几个孩子。卫生条件极差,存在极大安全隐患。

三、对策及建议

(一)强化政府职能,完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

1、建立区、镇(街道)两级共管,相关部门共同负责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区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发展城区学前教育,首先办好区级实验幼儿园,同时统筹城区幼儿园的规划和建设。镇、街道政府承担发展辖区内学前教育的责任,在办好中心幼儿园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农村学前教育,负责筹措经费,提供场所设施,改善办园条件,推进多种形式的学前教育服务。建立健全学前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根据实际研究制定公办幼儿园生均经费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标准,保障公办幼儿园建设发展。设立学前教育专项经费,用于改善幼儿园办园条件,补助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以及加强幼儿教师队伍的培训考核。

2、政府牵头,部门联动,严格落实新建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政策。在新建小区建设中,要严格执行幼儿园与小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的政策,预留幼儿园建设用地,建好配套幼儿园。发改、规划、住建等部门在审批城市住宅小区、棚户区改造、旧村改造等项目时,应按规定对是否配套建设幼儿园进行审查,并征求区教体局意见。配套建设的幼儿园应按国家规定作为公共教育资源由区政府统筹安排使用,不得改变性质和用途。

3、多渠道补充幼儿教师,逐步解决教师缺口,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目前我区实际现设编制62人,按照《山东省公办幼儿园编制标准》1:8的师生比核对编制人数,缺口较大。建议通过事业单位招考有计划、有步骤的逐步解决。在现阶段幼儿教师缺口较大的情况下,必须多渠道补充幼儿教师,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政府与民办机构合作等多种形式,将非在编教师纳入体制内管理,全区统一招考,在职称评定、工资晋升、绩效考核、人事制度管理等方面,与在编教师同标准管理,逐步实现同工同酬。在稳定外聘教师队伍的同时依托公办(新建)幼儿园建设园长、教师培训考核基地,就地实习,持证上岗,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通过有步骤、有计划的系统培训,以师德建设为核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根本,以培养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为突破口,组建我区学前骨干教师教研团队,积极创新师资队伍建设与人事管理体制,努力构建一支师德高尚、乐于奉献、专业精湛的幼儿园教师队伍。

(二)加强规划建设,大力建设公办幼儿园

根据地域、人口分布情况对公办园进行科学规划布局,依据区卫计局每年的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分析,2017至2020年,全区至少应新建9个班规模的10处公办幼儿园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同时在幼儿园的规划建设中还要充分考虑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学前教育的需求。

1、加强公办园规划建设,优化管理体制。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大好机会。如原博山七中和大柳杭小学原址可作为两处选址改扩建为幼儿园,形成我区东西南北各有一处公办幼儿园的规划布局。为确保各园的规范管理和持续发展,可创新体制政策将四处公办幼儿园均设为独立法人,明确各园的办园主体责任。如设立“实验幼儿园”、“第二实验幼儿园”……等,参照各区属中学的管理模式建立考评竞争机制。

2、多渠道扩大公办学前教育资源。通过多种方式,支持行政事业单位、镇办、农村集体利用国有和集体资产创办公办性质幼儿园。探索多种模式办园例如“公办民助”“民办公助”“联合办园”等。探索建立向民办幼儿园派驻公办教师制度和公办幼儿园与民办幼儿园对口帮扶、共同发展机制,实行公办幼儿园园长、骨干教师到民办幼儿园支教制度,促进公办民办幼儿园协调发展。在政府财政困难的情况下,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共同发展学前教育事业,实现共建、共享、共赢。

3、积极扶持民办学前教育发展。优秀的民办幼儿园可以作为公办幼儿园的有益补充。政府应积极引导,制定民办幼儿园扶持政策,鼓励民间资本兴办幼儿园。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减免租金、以奖代补等方式,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民办幼儿园的用水、用电可实行居民水电价格,制定民办幼儿园分类定级标准,定期实行分类定级评估,建立升级激励制度,鼓励创建具有特色与品牌的民办幼儿园。

(三)建立农村幼儿园“镇村一体化”管理体制,促进农村学前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1、加强农村幼儿园建设。各镇、街道要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富余资源和其他富余公共资源,由镇、街道政府筹资新建或改扩建一处中心幼儿园,配备校车等硬件设施。设为独立法人事业单位,由人事部门统一列编、统一管理。力争新建镇、街道中心幼儿园达到省级实验示范性幼儿园办园标准,让农村的孩子享受到和城里的孩子一样的学前教育资源。

2、统一镇域幼儿园规划布局。坚持以镇办中心幼儿园为主体,参考和借鉴日照市五莲县推行的“镇村一体化”管理体制,本着“就近入园、方便家长、大村独办、小村联办”的原则,充分考虑幼儿园的服务半径(1.5公里)和交通等条件,对整个镇街统一规划布局,由中心幼儿园负责镇街村办园建设,基本实现“广覆盖、保基本”。

3、实行“镇村一体化”管理。“镇村一体化”管理就是“一个中心,五个统一”管理,形成一个公办中心幼儿园,下设几个分园的管理模式。由中心园负责对镇域内所有幼儿园实行“五统一”管理:即统一规划布局、统一经费管理、统一教师管理、统一设施配备、统一保教管理。由镇街中心园统一管理辖区内所有幼儿园,实行人员、财务、经费、业务独立,并通过公开考选等方式,为每所幼儿园配备具有较高素质和能力的园长。区编制办公室核准镇街中心幼儿园的法人地位,明确办园主体责任,实行中心园负责制。

(四)加强幼儿园监督管理,规范办园行为

1、严格实行幼儿园办园准入制度和年检制度。各类幼儿园应由区教体局审批、注册,统一监管。区教体局要会同公安、安监、消防、卫生、交通等部门,对申办幼儿园的园舍条件、安全管理、消防设施、人员资格、卫生保健、经费保障和制度管理、人员持证上岗等方面进行实地考察,严格审批注册标准和程序。未经区教体局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举办幼儿园。对已批准设立的幼儿园,要建立年检制度和幼儿园信息管理系统,实行动态监管。加强对社会各类幼儿培训机构和早期教育指导机构的监督管理。区教体局在审批面向学龄前儿童早期教育培训、教育咨询等机构时,须严格界定其经营范围,对违反规定擅自举办和超范围经营的,由区教体局会同相关执法部门依法予以查处。

2、分类治理、妥善解决无证办园问题。由政府牵头统筹协调教育、工商、卫生、公安、民政等部门,对全区的幼儿园统一摸底,对无办园许可证的幼儿园进行全面排查。区教体局要指导无办园许可证的幼儿园进行整改,经整改后达到办园标准的颁发办园许可证。整改期间,要保证幼儿正常接受学前教育。整改后仍存在安全隐患多、办园条件差、卫生安全无保障等问题的幼儿园,依法予以取缔,并妥善分流和安置幼儿。

3、强化幼儿园安全监管。由区政府牵头各教育、公安、安监、消防、卫生、交通运输等部门对全区幼儿园开展专项安全大检查,彻底摸清我区幼儿园目前的安全生产状况,执行严格的安评制度。督促各幼儿园建立健全严格的安全管理制度、消防安全制度、食品卫生制度、检验防疫制度等,配齐安保人员和安保、消防设施,落实安全措施,确保师生人身安全、饮食安全、交通安全。对在大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必须限期整改,及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坚决取缔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幼儿园及办园点。建立各部门联动机制,加强全覆盖的安全防护体系建设,努力为孩子们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第四篇:浅谈我区农村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我区农村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和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和要求,把握发展趋势,明确发展目标,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发展现代农业是我区农业发展的方向,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必须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农业的推广应用,加快农业信息化的进程。

农业信息化,就是通过对涉农信息进行及时、准确、有效地获取、处理,在农业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实现农业生产、管理和农产品经营的信息化,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管理和经营决策水平,最终达到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增强农业市场竞争力,发展农村经济,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农村信息化也已成为2007年信息化建设的工作重点之一,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势在必行,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这一新形势,深刻理解农业信息化的本质和内涵,下大力气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

近几年我区农业基础网络建设初具规模,农业农村发展也取得显著成绩,全区2379个行政村全部实现村村通电话,21个县全部建成了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农业信息平台建设速度列西部12个省区第一位。随着信息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深入,由于我区属西部偏远地区,农业基础薄弱,信息化应用程度相对不高,在推进农村信息化过程中,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信息难以进村入户。虽然我区已启动农业信息化工程,但是由于本地区农业信息基础设施薄弱,农业信息体系建设还只是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一是信息传输网络不够畅通,存在着最后一公里问题。由于地理条件限制,仍有许多乡镇、村与互联网无缘,缺乏现代化沟通手段。二是获取信息手段单一。目前农村电视、电话普及率高而计算机普及率低的现实,一般农民的信息来源主要是依靠广播、电视、集市和邻里传播,获取信息手段单一,仅靠电视、电话获取的农业信息处在明显滞后状态,在信息飞速发展时代,单纯的语音服务也已经不能充分满足农村建设需求。打开电脑,会发现很多与农民相关的信息,尤其是那些农业网站为农民朋友提供了大量种植、养殖技术和致富的好经验,可是由于条件的限制,这些好信息、好点子与农民无缘。“信息”这个名词对偏远地区的宁夏农民来讲,依然很陌生。农业信息得不到广大农户充分有效的接收和利用,农业信息网络推进到县、乡后,如何进村入户遇到了障碍,信息传递不到农户就不能发挥信息化的作用,更不可能带动农民增收、农业增产、农村经济发展。

二、涉农信息资源缺乏。对农民而言,广大农民迫切需要准确的农产品的供求、价格、未来价格预测及农产品生产风险预警等方面的信息。目前我区虽有些涉农网站,但这些网站里面的信息,大多都是综合性的信息多,专业性的信息少;交叉重复的多,有特色的少;尤其是缺乏有价值的信息分析和对未来农业经济形势的预测,不能较好地分析农产品生产和市场状况,使一些农业信息对农民的生产经营不具有指导性,例如农民真正关心的种什么?怎么种?怎么能卖个好价钱等等与农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信息严重缺乏,除此之外涉农信息资源分散,网站服务质量普遍不高,缺乏统一的信息服务平台,这些都阻碍了农民对网络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在城市居民畅享信息化、数字化便利生活的同时,我区农民还在为通信条件

落后、信息闭塞,无法与外界互通信息所困扰。如何让信息化手段真正为农民所用,这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农民整体素质不高,缺乏农业信息化专门人才。信息化的关键在于应用,而应用的关键在于人才。我区农业信息化发展仍面临人才严重缺乏问题,一方面农民整体素质不高,特别在我区农村,农村人口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对现代通信信息技术的了解还很少,信息化意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还不强,这使农村信息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很难深入开展。另一方面农业信息化专门人才缺乏,农业信息网络的建设需要一大批不仅精通网络技术,而且熟悉农业经济运行规律的专业人才,能为农产品经销商提供及时、准确的农产品信息,对网络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市场形势、回复网络用户的电子邮件、解答疑问等。而由于对农业信息网络人才不够重视,投入经费少,加上培训机制的不完善,目前农业信息化专门人才相当缺乏,使得农业信息资源综合利用差,较为专业的数据库建设与更新速度缓慢。

以上这些问题若不切实解决,为农民服务的信息化就还只是空谈。构筑农业信化息网络,破解信息不畅难题,应从我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实际出发,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发展农业和农村先进生产力为着力点,全面推进我区农村信息化建设可有以下对策:

一、建立完善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一是建立健全农村信息服务体系机制,加大对农业信息化投资力度,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投入农业信息服务领域,形成政府主导、扶持下的多渠道、多元化投资建设格局。二是进一步推进农业信息化工作,加快建设我区电脑、电话、电视“三电合一”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努力解决好农业信息服务“最后一公里”问题。积极依托电信运营企业现有的基础网络,进一步扩大农村通信网络覆盖的范围。切实提高通光缆、通宽带、电话入户率,争取实现“家家通电话,村村通宽带,信息进万家”。三是因地制宜地采用多种手段送信息进村入户,应从农村的实际出发,采用高科技信息技术结合农村、农民的需求和习惯,逐渐探索一个便捷、廉价、实用的送信息进村入户的途径,如利用现有广播电视网络、电话网络和卫星传输网络,以及农村信息报纸、短信息服务和口头辅导等形式,建立起完善的服务体系,尽快拓宽农村信息服务渠道。抓好应用试点,发挥示范效用,如已经开展的“千乡万村”信息化示范工程建设,“农信通”业务,开通12316“三农”公益服务统一热线,这都应是今后在全区各市、县普及推广应用的好办法,使有用信息能够及时、方便、廉价地以农民能够接受的方式传递到他们手上,真正服务于农民。

二、整合资源,实现农业信息共享。我区农业信息化以宁夏农业信息中心为纽带,基本建成了纵向到全区各市县,灌区大部分乡镇;横向与有关涉农厅局及农业技术推广、农村经营管理、农业环保、能源、种子、水产等行业相连的较完整的农业信息网络,涉及到许多部门,应使这些部门之间的信息资源及时交流和充分共享。一是在政府信息化平台统一规划的前提下,调动各涉农部门的积极性,做好农业信息化的实施工作,特别是建立一种跨部门的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机制。二是不断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和与其他涉农部门、网站合作的力度,整合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汇聚各类涉农信息和应用,规范农业信息的报送与发布制度,对农业信息资源进行有序管理、开发与应用,提高农业信息的实用性。让农民朋友看得懂、用得上,尤其是可对我区“宁夏信息港”、“互联星空”、“商务领航”、“宁夏农网”等大型网站上的各类涉农信息产品进行优化,着力将我区各特色品牌推出,如“宁夏红”,“清真牛羊肉”,“圣雪绒”等,全力打造出一个综合化的“信息化新农村”信息服务平台。三是着力抓好缩小数字鸿沟工作,有效地服务于城市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科技、教育、卫生、农业生产流通信息和生态旅游信息相结合,会同相关部门开展远程教育、远程医疗、远程农业推广、远程农业科普知识宣传等工作的试点,以点带面,不断推进全区农村信息化建设向前发展。

三、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农业信息人才队伍。当前,我区农业信息人才比较缺乏且现有人才结构不够合理,因而迫切需要培养一批适应市场经济和信息时代要求的农业信息人才,造就一批有信息搜集、信息识别、信息加工、信息应用、信息反馈和预测分析能力的信息人才队伍。可结合我区实际,除重点培养高素质农业信息专业人才外,还要着重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和农业技术人员的信息技术培训,使农业技术专家同时也是农业信息专家,让他们在农户信息化过程中引导农户、帮助农户并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要充分利用农业广播学校、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基地等教育资源,分期分批对村组干部、党团员、回乡复转军人、毕业学生进行信息技术培训,充分发挥他们的示范带头作用。另外对农民的培训是当务之急,具体可分层次,有针对性的开展。要着力加强对农民的系统培训,树立三种意识,逐步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一是树立科技兴农意识,即让农户具有学科技、用科技、走科技兴农之路的意识。二是树立现代的市场意识,即让农户具有学习市场经济知识、掌握市场动态、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的意识。三是树立现代的信息意识,即让农户使农民认识到信息是开启农产品市场大门的“金钥匙”,具有愿意为信息投入、注重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利用信息的意识。在条件具备时引导与组织农民上网,使农户信息化渗透到农户生产、经营、消费、学习等各个环节,从而极大地提高农户生产效率和生活水平。

总的来说,农业的基础地位,决定了推进农业信息化是一项固本强国的事业。尽管我们面临着很多不熟悉的东西,碰到了很多以前没遇到过的困难,但是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大胆创新,积极探索,拓宽思路,就一定能够找到一条加快发展我区农业信息化的新路子。

(三)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形成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措施。

农村信息化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关键性的举措,农村信息化建设应当以逐步推行计算机网络化为主,拓宽信息提供的范围与提高信息的质量,建设区、乡镇、村三级信息网络,逐步健全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同时拓宽农业信息采集渠道,加强农业数据库建设,加强农业信息资源整合,逐步实现涉农数据的共享和利用。协调有关部门,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网络资源,例如农村远程教育网络、广电光纤网、电信光纤网等,多途径、多方式地为“三农”提供信息服务,通过利用信息资源、信息技术为农民提供一些能够帮农、富农、强农、兴农、优农方面的实用性信息。

2008年前建成市、区、乡镇、村四级信息网络。2008年后,全面实现村级各项管理及服务信息化。

第五篇:我区村务公开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区村务公开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在开展党风廉政示范村建设过程中,我们先后多次深入各镇、村调研村务公开情况。还参加区村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组织的全区村务公开检查,到南沙街鹿颈村、黄阁镇乌洲村、新海村,横沥镇的太阳升村、群结村以及万顷沙的一些村对落实全区村务公开工作现场会情况进行检查。从调研及检查情况来看,我区开展村务公开推进了农村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促进了农村的改革、发展、稳定。这些工作合民心、顺民意,深受群众欢迎,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但各镇(街)工作发展不平衡,村务公开工作仍然存在不少值得各级村务公开领导小组重视的问题。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公开栏不规范,公开不及时。根据区社区管理局去年上半年对全区58条行政村的村务公开工作的实地调查,在全区58条行政村中,有4条村尚未建公开栏,占6.9%;公开栏规格 不达标需全面改造的13条,占22.4%;正面视线受遮挡需改造的19条,占32.6%。全区及时公开的村有28条,约占48.3%;不及时公开(含无公开栏,下同)的村有30 条,约占51.7%;从各镇(街)的各村是否及时公开情况来看,南沙街及时公开的有14 条村,不及时公开的有1条村;万顷沙镇及时公开的有8条村,不及时公开有7条村;黄阁镇及时公开的6条村,未及时公开有8条村;横沥镇及时公开的仅有长沙村1条村,其他13条村均未做到及时公开。

(二)认识不够到位。少数村干部对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意义认识不足,没有真正做到还权于民。有些村民的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淡薄,认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与已无关。

(三)程序不够规范。一些村的村务公开工作,公开什么,怎样公开,什么时候公开,基本上由村干部说了算,村民代表议事会起不到多大作用,民主管理实际上是少数人管理。

(四)公开栏公开内容不规范。一些村虽然各方面的内容都有公开,但不全面,未能按省的公开栏统一模板样式公开。如同一内容,各村有各村的公开方法,这个村的人看不清那个村的公开栏,不便于群众之间进行比较与监督。有的村财务支出只公开总数目,简单列出几大项,具体事由含糊不清,往往用“其他支出”代替,有的只公开财务,不公开政务,以财务代替政务,对其他农民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回避或轻描淡写。

(五)制度不够健全。有的村在实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过程中,没有明确具体的配套制度,有的虽制订了村民议事会、民主理财等系列制度,但不重视落实,制度变成了挂在墙上的摆设。

(六)监督不够到位。有的村虽成立了理财小组和监督小组,但履行职责不到位,机构形同虚设。

(七)公开内容避重就轻,不敢点题公开。主要表现在:公开内容重点不突出,表面的事项公开多,深层次的问题公开少,个别村只公开一些不痛不痒的内容,而对群众意见大的热点、重点如土地开发租赁、修筑村级公路、公益工程承发包等问题遮遮掩掩,不愿公开甚至不公开、半公开,避重就轻;公开的内容不够全面,如在财务公开上,只公开几个大数据,不公开具体的收支项目,尤其是业务往来中发生的支出,往往在“其他支出”或“管理费”栏目中一笔带过,不作详细公开;事后公开多,事前、事中公开少,有些应该公开的内容未公开;公开的个别内容经过人为加工,不够真实。财务公开的一些报表不够简单明了,一些专业术语村民看不懂,村民看不明白,影响了公开的效果。

(八)部分村公开栏设置的地点不合理,不便村民监督。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镇(街)、村领导不够重视,工作力度不够,措施不够落实。个别镇(街)尚未建立村务公开工作协调、办事机构,缺乏有效管理机制和资金投入。村务公开工作面广、线长、工作量大,需要纪检、组织、民政、农业等部门的密切配合、积极协调。但个别镇(街)对推进村务公开工作现场会的部署行动迟缓,一些镇(街)对村务公开的责任内容、责任分工、责任追究未能落实到位。有的村干部“两手抓”的职责意识淡薄,认为搞村务公开是时尚、是形式,经济工作才是硬指标,而村务公开工作是软任务,只是个形式问题,由此对村务公开的内容、时间、程序和方法了解掌握不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无从下手;有的村干部怕暴露问题,认为将村务公诸于众是“家丑”外扬,会引发矛盾,引发村民上访,因而对推行村务公开态度不端正,敷衍应付,特别是对村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与广大群众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采取避重就轻有所侧重的公开办法;有的村干部怕失权、怕揭短,认为将干部的权责曝于“阳光”之下,办事受约束,权力受削弱,甚至会丢选票,从而不想或不愿公开。

(二)不少村民民主观念淡薄,参与监督的意识不强。一些村民对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目的、内容、形式不了解,缺乏参与热情。一些村民认为村务公开工作是搞“花架子”、做表面文章、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因而思想上缺乏信心,参与监督意识不强。村民对村务公开意识的淡薄,从另一方面又使村委会对村务公开工作的重视程度大大降低。

(三)民主决策和各项管理制度还不健全,制度落实不够。在村的重大事务决策过程中,没有形成一个规范的民主决策机制,个别村“书记、主任说了算”,没有把村两委班子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摆到决策的主体位置,造成管理上混乱,导致出现个别村干部钻空子转存土地基金等问题。现行的村务管理各项制度如村务公开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村务管理办法等制度相对滞后,未能结合发展需要及时补充和完善。在各项制度的落实方面,个别村干部对已有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制度和村务管理各项制度了解不多,认识不深,执行落实不够,以致不懂得循什么“规矩”来约束自己和开展工作,削弱了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实际成效。

4、监督工作不到位,责任追究工作有待加强。一是大多数村民平时对维护自身利益的意识不强,没有很好地行使自己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二是没有发挥好理财小组和监督小组的作用,有的村理财小组和监督小组形同虚设,没有参与理事、监督活动;三是村干部决策的责任追究机制不完善,对村干部的决策失误没有具体明确的责任认定和责任追究。四是对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情况规范化检查仍比较少,责任追究力度不够。

三、建议和对策

(一)切实加强领导,落实工作责任制。镇(街)要建立完善村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区村务公开领导小组已经成立,成员单位为区纪委监察局、区委组织部、区财政局、区农林局和区社区管理局,领导小组办公室按规定设在区社区管理局。镇、街也要尽快相应成立工作领导机构,明确工作分工和责职、明确奖惩指标。区里已按每条村5000元的标准下拨给各镇(街),各镇(街)需尽快落实配套资金,确保工作正常开展。严格落实村务公开工作责任制,要把村务公开工作列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重要内容,做到一起部署、一起检查、一起考核。要严肃工作纪律,严格执行有关责任追究制度,对违反规定、搞假公开等弄虚作假行为,造成群众集体上访的要追究领导责任。

(二)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各镇(街)党委(工委)要把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同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搞好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有赖于农村基层组织的坚强有力,二者紧密相连,互为一体。要推行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既要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又要促使农村基层党组织改变领导方式,把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扬民主和严格依法办事结合起来。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村干部依法照章管理村务的能力。村民委员会、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其他村级组织要在村党组织领导下,团结农民群众,齐心协力做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促进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三)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区纪委曾组织各镇(街)纪检负责同志到番禺沙湾镇、花都区新华镇等地参观学习,区村务公开领导小组也曾组织全区各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以及村务公开领导小组成员在村务公开示范村万顷沙镇沙尾二村召开现场会,以先进典型作示范,全面推进村务公开工作。各镇(街)和有关部门要根据具体情况,坚持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的原则,定期进行研究部署,把上级的要求进一步具体化,做到有部署、有检查、有总结,常抓不懈。把上级的政策与本地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同时,要积极开展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的创建活动,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做到点面结合,整体推进,全面提高我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四)要强化对村务公开的监督,确保各项目标要求落到实处。一要加强自上而下的监督。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责令有关镇(街)、村整改。各镇(街)村务领导小组要经常组织相关部门下村调查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防止激化矛盾,避免积重难返。二要建立奖惩和责任追究制度。对在工作中不认真、不得力的干部,要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要给予严肃处理。对在工作中弄虚作假、侵犯村民民主权利的干部,是党政干部的,要追究其党纪政纪责任;是村干部的,要按照《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村委会组织法》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三要强化群众监督,广泛动员和组织村民群众参与村务活动。

(五)强化村级制度建设,以制度管人管事管财。最近,区里加大了村级制度建设,一是区委组织部制定了《中共广州市南沙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村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试行)》,进一步加强对村干部的监督管理。二是区纪委在去年拨出经费帮助编印村规章制度汇编基础上,又根据上级的部署要求,结合南沙街鹿颈村、黄阁镇莲溪村这两个市纪委廉政示范村实际,在各村已有的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对各示范村的规章制度全面梳理、补充和完善,并送镇(街)、示范村广泛征求村民意见,下一步将把经村民讨论通过的规章制度汇编成册,重要的要上墙广而告之,增强村民对村务公开的监督意识。三是制定实施《广州市南沙区村干部报酬管理意见》、《南沙区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暂行办法》两项制度。《广州市南沙区村干部报酬管理意见》规定,村级干部报酬由职务补贴、专项补贴、绩效奖和经济发展奖组成。其中,职务补贴、专项补贴中的村两委交叉任职补贴、节日慰问金、绩效奖由区、镇(街)共同分担。一方面,体现了政府对村干部的关心;另一方面,通过经济手段进一步加强了对村干部的监督管理。《南沙区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全区各镇(街)统一实施村账镇(街)代理制度,镇(街)成立会计结算中心,各村只设1名报账员,结算中心财会人员均由各镇(街)统一招聘、统一管理,费用由镇(街)负责。通过在全区实施统一规范的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

(六)深化宣传教育,不断提高认识。一要利用各种方式和渠道,宣传村务公开的目的、意义、方式、方法、要求和标准,让村干部消除顾虑,树立公仆意识和法制观念,勤政廉政,切实解决怕公开、不愿公开、不敢公开、不重视公开和不懂公开的问题。让村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决策权,充分调动他们参与村务公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解决群众不关心、不参与、不会监督、不敢监督等问题,为村务公开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二要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村干部综合素质。要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加强对村干部的培训,使基层党员干部全面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熟悉村务公开工作的具体操作程序,掌握开展村务公开的基本要求,明确各自职责,养成尊重农民意愿、办事透明公开的工作方法

下载关于我区基督教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的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我区基督教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的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区法律援助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及对策(共5则范文)

    关于我市法律援助工作的几点建议 民建济南市委员会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法律援助工作,全市法律援助工作网络基本形成,窗口规范化建设初见成效,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法律援助......

    区个体私营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范文合集

    内容提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个体私营经济步入了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慢到快的历史进程,个体私营经济如雨后春笋,快速发展,长足进步。个体私营经......

    我区公务员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新的世纪,将是知识竞争、人才竞争的世纪,将是知识经济时代。国家公务员培训正是对人才的潜力、智力、能力进行深度开发的重要手段。公务员培训是指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X区个体私营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XX区个体私营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内容提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个体私营经济步入了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慢到快的历史进程,个体私营经济如......

    X区个体私营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XX区个体私营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内容提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个体私营经济步入了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慢到快的历史进程,个体私营经济如......

    XX区运输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双滦区是承德市工业区,区内大型企业承德钢铁集团公司、滦河电力集团公司、双丰钢铁公司、长城钢管有限公司等对机动车运输需求较多,尤其是对货运车辆需求相对较大。据调查,双滦......

    XX区小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论

    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有利于乡镇企业相对集中,更大程度地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避免向大城市盲目流动,有利于提高农民素质,改善生活质量,有利于扩大内需......

    我区农村文明创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大全

    我区农村文明创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1、队伍建设亟待加强。乡镇文明委(文明办)没有及时调整充实,虽然成立文明创建、集镇建设管理工作组和专抓班子,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