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实验教学装备保障和管理水平规划
关于2013年实验教学
装备保障和管理水平规划
科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而实验室是实施课程标准、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实验能力和开展科技活动的重要场所。参照教育部《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和《小学科学教学仪器配备目录》标准我校建设了科学实验室,配备了相应器材,并顺利投入使用。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感到,如何对科学实验室进行科学的建设与管理,提高仪器设施开出使用率,从而促进实验室效能和科学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是一个重要的课题。领导重视,加大投入,为实验教学提供硬件保障实验教学是现代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实验教学,必须有场所、设备、仪器等装备条件作保障,建立必要的管理机构负责具体实施。为此,学校专门成立了实验室管理领导机构,由校长、分管副校长、教导主任及科学任课教师组成。分管校长负责实验室标准化建设规划、实验教学人员配备、实验室及实验教学管理制度的制订与执行;教导主任负责对教研组、实验室的实验教学工作进行管理,提供必要的技术服务;总务处负责实验室设备设施采购、安装等物质保障和管理。因此,做出以下规划:
第二篇:煤矿机电装备及管理水平考核总结
煤矿机电装备及管理水平考核总结
(井下轨道运输)
在接到“对机电装备及管理水平考核评价对标”的通知后,我队立即组织技术人员及轨道机电维修人员对井下大巷轨道运输系统严格按照对标标准进行了全面检查,通过自检对照标准考核成绩为96.8分,在运输装备水平、运输设备安全保护和设施、运输设备检修、运输设备运行环境、节能降耗等方面都做的比较完善,杜绝各类机电运输事故和电气设备失爆现象。
在装备水平方面,一是运输设备完好率达到85%以上,考评得满分,电机车及矿车达到台台完好;二是轨道及道岔的合格率较高质量达到合格品以上;三是在电机车行车保护方面,每台电机车都装备逆变电源或新型照明、机车自动断电开关、车载甲烷断电仪或便携式检测报警仪,以及便携式对讲机,这为电机车行车安全提供了有效的保护;四是运输设备运行实现自动化,机车井下运行全部实现由地面“信集闭”系统控制,杜绝了运输事故的发生,大大提高了机车运输效率。
在看到我矿轨道运输系统完善先进的同时,又暴漏出一些不足。在非主要轨道运输线路及道岔自检合格率为79%,井下大巷个别巷道面貌不好,巷道地鼓、片帮,影响了轨道质量,对电机车行车安全造成了一定的隐患;斜巷轨道运输方面中央下山轨道挡车装置与绞车未联动;在运输设备自动化管理方面,与五优矿井建设要求还存在一些差距,虽然在资料管理、设备档案、试验采用了微机管理,但是未建立轨道运输设备周期检修预警信息化系统和自动化运行智能诊断决策分析系统;职工培训还存在一些不足,新上岗职工对岗位应知应会、设备性能还不了解,手指口述执行不完善,这些都对安全运输生产造成了隐患,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队要严格按照标准进行整改,对不合格的轨道及道岔及时进行维修,抓紧完善中央下山轨道挡车装置与绞车的联动,要重点抓好职工安全培训,不断提高操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能素质。
运一队
2010年11月5日
煤矿机电装备及管理水平考核总结
(井下轨道运输)
运一队 2010年11月5日
第三篇:法院装备十三五规划
我县人民法院
基本业务装备建设“十三五”规划
2016---2020
人民法院基本业务装备是人民法院审判执行、队伍建设和司法政务等各项工作的物质基础和保障,是人民法院履行职能职责实现公正司法的基本物质条件。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也是关键一年。为确保司法行政管理工作更好的服务于审判执行、队伍建设等工作,切实提高我院业务装备水平,我们在认真检查落实“十二五”规划的基础上,依据我院政法经费保障实际和业务需要,制定本规划。
一、现状和趋势(一)现状
“十二五”期间,我院认真贯彻落实《河南省基层人民法庭基本业务装备实施标准(试行)》(预财行〔2011〕383号),克服困难、真抓实干,全面推进装备建设进程,不断提升装备保障水平,取得一定成效。
1.业务装备水平明显提升。标准化法庭建设成效显著。现已配备法庭标志性装备4套(包括国徽、法椅、法台旁听椅等),法庭庭审记录设备3套、法庭扩音设备2套;建成完善档案管理设备,装备了新型档案密集架;文印装备配备齐全,具有两台大型复印机和一台彩色打印机;台式计算机 46台,便携式计算机14台,小型打印机22台、移动存储设备53个,能够满足办公的需要。
2.信息化建设初具规模。在业务信息化方面,建成三级业务专网、上线使用审判业务流程管理系统、电子签章系统、视频会议系统、远程提讯设备;网络安全方面装备了灾难备份系统,机要通信系统;安保方面,初步建设成门禁系统、安检系统、监控系统;探索建立了网上立案,网上法庭系统。法院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
3.司法警察装备持续规范化:按照司法警察装备配备标准配备单警装备9套,警械专用柜1套。
4.两庭建设成效显著。我院紧紧依靠县党委、政府,积极推进“两庭”建设。随着2014年6月6日我院新审判办公大楼投入使用,我院“两庭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新审判办公大楼中审判庭、办公室、会议室、阅览室、文化展厅、党员活动室等一应俱全,建成电子显示、电子投影系统和计算机局域网。统一购置了法台、法椅、办公桌、资料柜,办公室设施整齐划一。在集中力量抓好院机关审判法庭迁建的同时,我们也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推进法庭建设。现已建成灵井法庭、尚集法庭、长村长法庭三个标准化法庭,并对其他法庭办公楼进行了维修和适当装修,极大地改善了法庭审判办公条件,促进了公正高效司法。
总体来看,我院业务装备建设有了积极发展,尤其是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成效显著。但同时也面临挑战与困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业务装备的配备结构还是以满足基本需要为重点,服务审判执行工作的水平亟需提高,与省高院的标准还有一定差距。
(二)趋势
人民法院业务装备建设是推动人民法院司法为民水平提升的重要力量,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人民法院业务装备建设。作为站在司法最前沿的基层法院,必须充分认识业务装备建设对于加强法院工作、提高司法水平的重要性,充分认识业务装备建设对于促进司法公正高效的重要性。
1.随着世情国情发生深刻变化,社会矛盾特别是涉及民生各类矛盾产生的原因更加复杂,高发、多发态势更加严峻,人民法院受理案件仍将高位运行,案件处理难度越来越大。法官执法办案,维护社会稳定、化解社会矛盾、调节经济关系、促进科学发展、保障人民权益的任务更加繁重,责任更加重大。人民法院审判执行等各项工作对业务装备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后,人民群众对人民法院严格公正司法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要求更加强烈,期待更加紧迫。人民法院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司法能力、服务大局、司法为民的要求更加紧迫。建设高效的信息技术平台,发挥信息技术在促进公平正义、扩大信息公开、拓宽群众参与、沟通社情民意等方面的需求更加迫切。
3.国家电子政务建设面临的目标从业务流程电子化,转向支撑部门履职和提高工作效能。方式从各自为政、相互封闭,转向跨部门跨区域的协同互动和资源共享。模式从粗放化、离散化,转向集约化、整体化的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转变,将深刻影响人民法院装备建设的方向和工作方式。
今后五年是人民法院业务装备升级换代、信息化整体推进的重要时期,是转变发展方式、深化应用和突出成效的关键转型期,也是优化资源配置、创新业务运行机制、破解难题的攻坚时期。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努力开创人民司法行政管理新局面。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技强院工作方针,紧紧围绕新时期人民法院审判执行中心工作,以为执法办案服务,为法院管理服务,为科学决策服务,为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服务为重心,以规划、建设、应用、管理四个环节为着力点,全面推动人民法院工作科学发展。
(二)基本原则
1.长远规划,科学发展。坚持“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统一实施”的工作指导原则,科学把握任 务与发展、建设与应用、硬件与软件、审判管理与其他管理、技术完善与制度建设之间的重要关系。
2.以人为本,服务司法。以审判执行、决策管理、便民利民实际需要为出发点,加强装备建设与法院各项工作、各个环节的深度融合,切实为加强司法管理、提高司法水平提供服务,切实为促进司法公正廉洁高效提供服务。
3.深化应用,突出实效。以切实提高人民法院履职能力为目标,创新运行机制,强化应用推广,促进职能转型。推行信息化建设集约化、应用平台化、服务整体化、共享协同化的方式。
三、重点任务
(一)逐步完善律师接待室等功能区的业务保障装备。利用现有的政法保障经费建设更加完善的司法办公功能分区。在不断提高审判庭、办公室装备水平的基础之上,增加对律师接待室、调解室、羁押室等功能区的硬件投入,满足不断提高的审判工作需要。
(二)建设和完善计算机网络体系。
1.强化我院现有的法院专网。提升软硬件支撑能力水平,适当拓宽专网光纤带宽,优化服务器配置,建设稳定、可靠、可扩展的软硬件支撑平台。以平台为基础建设派出法庭的“三同步两公开”系统、建设院机关与派出法庭实时音视频互通系 5 统、建设电子档案随案件同步建立系统、建设内网电子公告板系统。
2.利用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和互联网,建设和完善对外司法服务网络。完善门户网站建设,继续探索网上立案、网上法庭等便民化措施,将我院门户网站逐渐建设为对外的形象展示平台、便民诉讼平台。
3.探索建立办公自动化平台。以促进审判公开,规范司法行为,提高审判质量为目标,建立审判流程公开、裁判文书公开、执行信息公开三大平台。实现自动化平台对审判工作、执行工作、档案管理工作、审判管理工作、人事行政工作全业务、全流程覆盖。
(三)按照司法警察装备标准对法警装备进行升级维护。建立与上级要求相适应的法警装备升级更新制度,建立易耗装备的预算安排和定期补充制度。
(四)持续着力“两庭”建设。
紧紧依靠地方党委和政府,努力争取规划安排、资金筹措、土地征用、税费减免等方面的支持,争取完成五女店法庭、枪杆刘法庭标准化法庭建设任务。
(五)进一步完善安保技防设施。
完善监控系统,依托内网平台,实现对院机关、派出法庭的监控集中管理;探索利用指纹识别等科技手段完善门禁 6 系统,实现办公区与审判区有效隔离;建立合理的安检门、X光机、手持探测器配备使用制度。
(六)坚持以“集中管理 保障需要”为方针强化公车管理。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统一思想认识。把装备建设作为法院长远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工作列入院党组议事日程。责任人员要大力推动装备建设工作,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业务部门要在业务方面发挥主体作用,并积极协同;各行政部门要切实承担起责任,抓好落实和推进。
(二)加强资金投入,保障建设经费。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和上级法院的支持。不等不靠,艰苦创业,抓住建设法治社会的大气候,做好装备专项经费预算申报工作,做好相关项目立项工作。
(三)加强队伍建设,保障工作落实。加强我院装备管理和信息化队伍建设,构建完善的队伍保障机制。积极与机构编制管理部门沟通协调,探索设立司法装备工作专门机构,实现装备工作的归口管理。根据我院装备工作尤其是信息化网络化工作量的要求,配备专职人员。
2015年3月25日
第四篇:新能源装备规划(最后稿)
哈尔滨市新能源装备产业发展规划
随着我国将新能源产业列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予以重点支持,新能源装备制造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哈尔滨市是我国最大的发电装备制造基地,发展新能源装备产业具有较强的基础和优势。为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推动新能源装备产业迅速发展,促进我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特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中新能源装备主要包括核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太阳能、地热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生产、利用装备以及新能源材料等。规划期为2010年至2015年,展望到2020年。
一、新能源装备产业面临的发展环境
当今世界,以石油、煤炭为代表的化石能源正在日渐减少,而其所造成的大气污染和全球气候异常变化却日趋严重。国际能源市场尤其是能源价格的多次剧烈震荡已经对国际经济的健康发展造成了巨大伤害。因此,许多国家不得不将目光逐步投向水能、核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以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积极开发利用清洁、高效、可再生的新能源正在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在欧洲、北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被视为走出金融危机困境、重振经济并在
未来经济竞争中取胜的“法宝”,新能源正在逐步从“补充能源”向“战略替代能源”的地位转变。目前,全球核电装机容量已达到3.6亿千瓦,预计到2030年各国核电站建设的总投资将超过2000亿美元;全球现有风电装机容量已超过1.2亿千瓦,预计到2012年,全球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2.4亿千瓦,比目前翻一番。世界新能源装备产业正在面临着巨大的市场需求。
我国在2005年就颁布实施了《可再生能源法》。2007年,国家又发布了《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配套政策措施,为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近年来,我国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均实现了高速增长。至2009年底,我国水电装机容量已达1.9亿千瓦,核电装机容量已超过1000万千瓦,风电装机已超过2000万千瓦。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划,到2020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6000万千瓦,水电装机容量将达到2.9亿千瓦,风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因此,我国新能源装备产业同样孕育着巨大的市场商机。
面对着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重大历史性机遇,各省、市都在集中优势资源竞相支持具有本地特色和比较优势的新能源产业发展。这一领域的市场竞争已日趋激烈,尤其是风电设备制造业的竞争已呈白热化,并已出现结构性产能过剩。哈尔滨市作为国家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全国最大的发
电设备研发制造基地,拥有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和智力资源,必须紧紧抓住机遇,发挥自身优势,主动迎接挑战,将新能源装备产业作为推进我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给予重点有力支持,使其尽快成为我市经济发展新的主导产业。
二、哈尔滨市新能源装备产业的发展基础
(一)产业现状及优势
水电装备:大型水电装备制造是我市的传统优势,主导产品有水轮机、水轮发电机两大类,产品占国内市场份额50%,研发制造水平居国内领先地位。迄今哈尔滨电气集团公司已形成年产60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生产能力,其单机最大容量达70万千瓦,居国内首位。同时,能够制造各种容量的混流、轴流、贯流、冲击和抽水蓄能等类型的水轮发电机组。自20世纪50年代起,先后为台云峰、刘家峡、葛洲坝、二滩、三峡等大型水电站制造了水轮发电机组。其中,自主设计制造了4台三峡右岸7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目前,哈动股份正在进行30万千瓦等级抽水蓄能机组的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工作。
核电装备:我市从80年代即涉足核电装备制造技术的研发,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在大型核电装备制造和基础研发设计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拥有较强的制造能力。哈电气集团已具备AP1000和二代改进型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主设备制造能力,在常规岛汽轮发电机组及其辅机、汽水分
离再热器制造能力上具有较强的优势。哈尔滨空调股份有限公司、哈电气集团哈尔滨电站阀门有限公司、哈尔滨电机厂交直流电机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在核电站用空调机组、关键阀门、核电主泵电机、核电反应堆冷却剂泵等设备方面都具有较强的技术和制造优势。
哈尔滨电气集团公司已先后为秦山核电站二期工程、岭澳核电站、巴基斯坦恰希玛核电站制造了汽轮机和汽轮发电机、主泵电机、蒸汽发生器及汽水分离再热器、常规岛安全阀等部分辅助设备。同时,该公司签订了浙江三门核电厂AP1000项目蒸汽发生器、常规岛,山东海阳核电厂项目常规岛,阳江核电厂蒸汽发生器、稳压器,华能石岛湾核电厂高温气冷堆蒸汽发生器、发电机,桃花江核电厂蒸汽发生器等多项核电项目。哈尔滨空调股份有限公司为巴基斯坦恰希玛核电站和秦山核电站二期工程提供了大型成套核电站空调机组。中船重工第七○三研究所为秦山核电站一期工程和巴基斯坦恰希玛核电站提供了汽机冷凝器设计。风电装备:我市风电装备研发始于上世纪发展步伐一直比较缓慢。目前,全市涉足风电装备领域的企业有16家,风电装备产业实现销售收入约并网型风电整机制造企业两家。哈电气集团发电设备工程研究中心自主设计研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变速变桨永磁风力发电机组正在大庆瑞好风厂安装调试,首台机组已调试成功并网发电。哈飞工业风力发电设备制造公
AP1000
90年代,但亿元。其中,直驱式51.5MW
司自主设计的1.5MW半直驱式变速恒频风力发电机组,样机现已集成组装成功,并在我省依兰风场安装并网发电。
我市风电装备关键零部件企业有十余家。其中,哈尔滨哈电风能设备有限公司曾经制造了由沈阳工业大学风能技术研究所设计的国内首台1.5MW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为西安中钢重工整机组装,并已在河北省张北风电场正式并网发电。哈尔滨九洲电气股份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及产品软件著作权的“兆瓦级风力发电变流器及其软件控制系统到国内同类产品领先水平;九洲电气目前拥有专业的兆瓦级并网变流器试验平台,可以对风力发电变流器进行模拟、仿真试验和实载测试,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并网变流器试验室之一。哈尔滨首泉风电科技有限公司引进国外叶片技术,自主生产阴阳模具,采用先进的阴阳模真空灌注快干制造工艺已制造出第1片长37.5米的哈尔滨红光锅炉集团有限公司兆瓦级风电塔架生产能力已达年产500套,为东北地区最大的风电塔架生产企业之一。航天科工哈尔滨风华有限公司、哈尔滨变压器厂等企业也初步实现了离网型风力发电机产。除上述企业以外,哈尔滨市还在风电轴承、齿轮箱、机舱、控制系统等多个零配件方面具有研发及配套能力。其他新能源装备及新能源材料:生物质能、潮流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装备以及新能源材料的开发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研究和制造基础。如哈尔滨电气
”,达1.5MW通用型乙烯基风电桨叶。、风电变压器等产品的规模化生
我市在太阳能、地热能、5
集团、哈工程大学、诺方光电科技公司、哈尔滨光宇集团、海格科技发展公司、哈工大奥瑞德光电技术公司等企业在抽水蓄能机组研制、潮流能发电、海上风电、非晶硅光伏设备制造、以秸秆等生物质原料开展沼气、供热、发电一体化技术设备研制、地源及污水源热泵设备制造、电动汽车储能系统及磷酸铁锂动力电池研制、半导体LED照明设备以及蓝宝石LED衬底材料研制生产等方面都形成了一定的科研基础或产业条件。
(二)科技研发优势
我市在新能源装备和新能源材料方面具有一定的科研优势,某些领域居国内领先地位或国际先进水平。如哈尔滨电气集团公司拥有国内唯一的发电设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在国内最早开展了直驱永磁风力发电机的研制和开发。哈尔滨大电机研究所是我国大电机、水轮机行业技术归口单位和重要研制单位,其拥有的水轮机转轮技术、大型空冷发电机技术等均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哈尔滨工程大学是我国最早设臵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的四所重点高校之一,在核动力仿真、安全性研究、强化传热等方面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哈尔滨玻璃钢研究所(院)是我国最早从事复合材料研究和应用的专业机构之一,在纤维缠绕成型技术、拉挤技术、先进复合材料(预浸料制造及铺放技术、复合材料设备)和高性能热塑性复合材料成型工艺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中船重工第七○三研究所在舰船核动力和核电氦气轮机方面,哈尔
滨焊接研究所在核电装备焊接工艺和材料方面都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哈尔滨光宇集团在锂离子电池、锂聚合物电池、磷酸铁锂动力电池领域的研发水平和生产规模上均居全国领先地位。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哈尔滨理工大学在控制、电力和机械等专业方面,均具有较强的研究和开发优势。
(三)存在的问题我市新能源装备产业尽管有较强的传统优势,在一些领域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相对于国内其他城市近年来在新能源装备领域的快速发展,我市新能源装备产业正在面临着严峻的市场竞争和挑战。主要问题表现在:1.整体水平不高。较强基础,但其主要优势集中在核电站常规岛装备的设计和制造领域,对于核岛内装备的研制开发与上海电气集团和四川东方集团相比,在等方面均显不足。我市风电设备研发尽管起步很早,但进展十分缓慢,目前总体上仍停留在起步阶段,至今还没有任何一项整机或关键零部件产品投入批量生产。而目前全国风电装备特别是1.5MW等级风电生产能力已出现结构性过剩,能扩张已受到国家政策性限制,我市风电装备产业的发展将面临严峻挑战。我市其他新能源装备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产业化步伐较慢。
2.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装备大多数以引进国外技术为主,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受国
成套能力、装备及硬件设施产7
哈电气集团核电装备研制虽然具有产品系列、我市水电、核电、风电等新能源
外企业对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的封锁,产品更新换代较慢,难以获得技术优势,市场竞争力受到局限。
3.产业资源分散缺少整合。我市风电产业资源十分丰富,但多数企业都在单打独斗,各自为战。这与我市风电整机企业长期徘徊于起步阶段,难于进入市场形成批量,无法充分发挥核心带动作用直接相关。零部件企业因缺少配套批量无法将风电设备零部件生产作为主业,或转为外地企业配套。资源分散导致我市风电产业的整体优势无法发挥,产业链也难以有效形成。
三、新能源装备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牢牢把握国家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实施产业振兴规划和大力支持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机遇,将新能源装备产业作为我市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市场为导向,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吸收再创新并重;积极整合本地区优势产业和科技资源,迅速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重点支持优势整机核心企业做大做强,培育壮大规模化新能源装备产业集群,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过大力发展新能源装备制造业,把哈尔滨建设成国家重要的水电装备、核电装备制造基地和国内知名的风力发电装备制造基地,使哈尔滨从传统能源的“动力之乡”跃升为新能源的“动力之都”。
(二)基本原则
坚持市场导向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配臵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强化企业投资、决策的主体地位。制定和落实新能源装备发展政策,支持技术研发、产业化和推广应用,形成政府和市场共同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新格局。
坚持发展整机与关键零部件相结合。充分发挥产业基础雄厚的优势,努力培育以优势整机企业为核心,关键零部件企业和一般配套企业积极参与,上下游衔接,域内自主配套的规模化新能源装备产业集群,实现发展速度和效益的最大化。
坚持自主创新与引进吸收再创新相结合。以国际先进技术为方向,大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鼓励开展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依托哈尔滨江北科技创新城,建立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战略联盟和技术创新体系,促进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坚持自我发展与积极争取国家支持相结合。将新能源装备产业建设与哈大齐工业走廊和哈南工业新城建设紧密结合,加快各种资源向新能装备产业聚集,不断提高核心骨干企业的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积极争取国家在政策、资金、税收、重大项目立项与任务分工、项目招标、首台套应用等方面的支持,力争纳入国家新能源发展规划及相关建设项目,推动我市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
(三)规划目标
通过规划与发展,实现新能源装备产业快速增长,产业
和产品结构得到优化,产业总体实力显著增强,市场占有率明显提高,重大装备研制生产取得突破,产业聚集度显著提高,产业集群明显壮大,产、学、研、用体系基本形成。
2010年新能源装备产业预计实现增加值14亿元,其中核电装备实现增加值3亿元,水电装备实现增加值6亿元,风电装备实现增加值3亿元,其它新能源装备实现增加值2亿元。
--到2012年,新能源装备产业实现增加值30亿元,年均增长44.2%。其中,核电装备实现增加值7亿元,核岛主设备市场占有率明显提高。水电装备实现增加值6亿元。风电装备实现增加值12亿元。形成整机与关键零部件基本配套、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
--到2015年,新能源装备产业实现增加值70亿元,年均增长38.3%。其中:核电装备实现增加值14亿元。在核岛上,掌握AP1000堆型反应堆压力容器等的设计和制造技术,实现国产化。以二代改进型、三代及高温气冷堆蒸发器等为主导产品,形成年产4套的制造能力。在常规岛上,以AP1000、CPR1000等产品为主线,形成主辅机设计、制造4套/年的能力。在常规岛主设备研制、按岛分包、整岛成套供货能力上居全国领先位臵,形成自主品牌优势和国际竞争力。水电装备实现增加值8亿元,确保产品市场占有率不低于50%。风电装备实现增加值达到35亿元,产业链条比较完善,形成1-2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整机企
业。
--到2020年,新能源装备产业实现增加值200亿元。核电装备全面掌握第三代核岛主设备设计制造技术,形成核岛及常规岛的整体配套能力,成为中国核电设备的主供货商。风电装备建成国内知名的风电装备产业基地。其他新能源装备总体实力明显增强,在LED照明、太阳能、生物质能利用等方面形成一批技术先进、规模优势明显的行业龙头企业。
四、发展重点
围绕新能源装备发展目标,以哈南工业新城为载体,重点培育和发展以核电装备、水电装备、风电装备、光伏产业为代表的新能源装备产业。
(一)核电装备
1、核岛主设备。重点开发蒸汽发生器、稳压器等核Ⅰ级设备。通过与国外合作的方式,引进设计制造技术,重点开发控制棒驱动机构。抓住消化吸收AP1000核主泵电机技术的机遇,重点开发核反应堆主泵系列产品。
2、常规岛主设备。重点发展第三代百万千瓦级半转速核电汽轮发电机组及其本体辅机,通过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全面掌握设计和制造技术,达到自主设计和制造。并在全面消化引进技术基础上实施再创新,自主研发CAP1400/1700汽轮发电机组。
3、辅助设备。重点发展非能动余热热交换器、核二、三级压力容器、汽水分离再热器、高压给水加热器、除氧器。以第三代关键阀门(主蒸汽安全阀和稳压器安全阀)的研制作为切入点,重点发展核岛和常规岛各系统各种类型安全阀和核岛截止阀、止回阀、闸阀以及为核电配套的高附加值特种阀门。开发核电站全范围实时仿真平台及数字化核电站在线实时监控平台,自主研发核电站用机器人。
4、电气设备。重点发展核电站控制系统设备、核电站供电系统设备。发展核电站蓄电池组应急电源、燃气轮机发电机组、用于核电风机和泵类产品的高压大功率变频调速装臵。
(二)水电装备
依托重点工程,重点发展百万千瓦等级水轮发电机组、大型冲击式水轮发电机组、大型潮汐电站双向灯泡式贯流机组、300MW等级以上抽水蓄能机组设计与制造。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重点提高低比速混流式(应用于300m水头及以上,特别是400m水头以上)及高比速混流式(应用于50m水头以下)水轮机的水力性能,轴流式水轮发电机组,进一步提高5叶片水轮机模型转轮效率,加大低水头的4叶片水轮机的水力性能方面研究投入,加大贯流式水轮机的水力模型研发力度,缩小与先进国家的差距。加快抽水蓄能电站的300MW机组的关键核心技术消化吸收和国产化进度。支持发展海流能发电设备。
(三)风电装备
1、风力发电机组。重点支持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风电整机企业。充分发挥后发优势,按照高起点、高性能、大容量的要求,重点开发3MW及以上等级的高端大型风电机组,迅速抢占市场和技术制高点,并形成哈市风电装备产业集群的核心。同时,支持已研发成功的1.5MW直驱式、半直驱式风力发电机组产品尽快进入市场并形成批量生产。
2、风力发电装备零部件。重点支持为本地风电整机企业配套,尤其是为开发3MW及以上等级的高端大型风电整机企业配套的风力发电机、变频器、轴承、叶片、齿轮箱、增速箱、控制系统等关键零部件产品的研制生产。积极支持风电装备铸件、液压件、塔架、变压器、电缆等零部件产品的发展。对于有较强研发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能够面向全国市场实现批量配套的专业化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也应给予政策优惠和重点支持。
(四)其他新能源装备及新能源材料
围绕太阳能发电,在制造非晶硅的基础上,推进单晶硅、多晶硅等转化效率高的光伏材料的产业化,以及相应的光伏设备制造。生物质能源,围绕生物沼气和生物质致密成型燃料,重点发展生物质发电和供热、生物质致密成型燃料等项目和设备,争取在乡镇实现生物质发电、供暖、供气一体化。围绕电动汽车的研发,重点发展电动汽车专用锂动力电池和储能系统。围绕LED照明,重点发展蓝宝石LED
衬底材
料和LED照明灯具。开发利用地表水、地下水、城市污水和电厂冷却水等低温热源,重点发展热泵供暖空调技术与产品。择机向氢能及燃料电池技术、快中子堆技术、磁约束核聚变等领域进入。
五、主要任务
围绕重点产业领域,进一步壮大产业规模,推进一批重点项目,打造一批特色载体,培育一批优势企业,促进新能源装备产业逐步向产业链条延伸、产业集聚、规模发展的方面迈进。
(一)推进一批重点项目。结合当前产业发展基础和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突出重点,超前谋划,着力组织和实施一批能够提升技术能力和服务功能、具有发展前景和辐射带动作用的重大项目,努力抢占产业制高点。加快推进哈电集团百万千瓦级核岛主设备制造、核电主泵电机制造基地、核电反应堆冷却剂泵组制造技术改造、核电常规岛国产化完善、650MW核电汽轮机、大型电站阀门技术改造、1000MW等级核电辅机技术改造,703研究所氦气机组,哈电机厂水力模型试验站、灯泡贯流式水轮发电机组,哈九洲电气兆瓦级风力发电变流器产业化、哈首泉风电科技公司智能型1.5-3.0兆瓦风力发电机叶片等一批重点项目建设,千方百计创条件,抓进度,推动项目早开工,早投产。
(二)建设一批特色载体。加强规划导向和政策推动力度,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加快引进和集聚一批新能源装备
产业龙头项目进驻哈南工业新城,建设核电、风电装备生产、配套、服务等专业化产业园区。以提高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LED产业技术创新示范基地和全球重要的LED产品研发生产基地。围绕新兴产业发展需要,加快技术研发、科技信息、技术转化等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依托江北科技创新城,推进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高端企业建设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中试基地,研发具有核心技术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为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发展壮大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三)培育一批优势企业。推进产业组织结构调整,加大企业重组、整合力度,促进各类要素向优势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集聚,提高规模效益和抗风险能力。正确认识全国风电装备迅猛发展和结构性过剩的趋势,鼓励风电装备大企业集团与中小企业加强生产经营和资本运营等多方面合作,构建生产联合体、科技和营销联盟。加快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骨干企业。支持哈电气集团、哈轴集团、哈飞汽车、光宇集团等一批龙头企业继续做大做强,成为我市新能源装备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着力推进哈飞工业风力发电设备制造公司、九州电气公司、哈首泉风电科技公司、红光锅炉集团、海格集团、哈工大奥瑞德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企业发展壮大。
五、政策措施
(一)强化推动新能源装备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协调体
系。成立市政府新能源装备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组长由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副组长由常务副市长、主管工业副市长担任,成员由平房区政府、香坊区政府、哈高新区管委会、哈经开区管委会、市发改委、经委、国资委、建委、科技局、城乡规划局、国土资源局、财政局、环保局及有关企业、部分高校、科研院所主要负责人组成,负责协调产业建设,审定规划,定期或不定期协调解决产业建设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强化政府对新能源装备产业的宏观指导。
(二)完善支持新能源装备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抓住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的机遇,组织企业积极争取国家在产业升级和自主创新等方面的支持。发挥各级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在财税政策、资金扶持、首台(套)应用、项目审批、省内风场优先采购等方面,制定和完善有利于新能源装备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对技术先进、规模优势明显,并且对全省新能源装备产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和带动作用的项目,及时纳入市重点大项目,优先供给土地、信贷等发展要素,优先安排省内资金和争取国家资金。
(三)完善促进新能源装备发展的科技支撑体系。鼓励创建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产学研创新环节的联合与合作,加强科技资源的整合和公共研发、服务平台建设。支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品牌。积极消化吸收第三代核电技术,配合哈尔滨电站设备集团公司争取国家
发改委和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对第三代核电技术国产化的支持,增强和提高企业自主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四)完善推进新能源装备发展的金融支撑体系。进一步整合省、市、区政府和中直企业的资源,吸引其他战略投资者共同构建以银行为主,担保、金融咨询等金融中介机构为辅的综合融资体系。企业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投融资方式和渠道,努力改变企业单纯依靠自筹和银行贷款的融资方式,积极吸引国内和国际战略投资者的大资本、大基金参与新能源装备项目建设。
(五)完善促进新能源装备产业发展的对外合作体系。广泛开展国际交流合作,鼓励企业与国际知名公司合作建设技术中心,加快引进消化再创新步伐。将发展新能源装备产业发展作为招商引资的重点,加快对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引进。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国际新能源装备产业博览会、项目洽谈会和高峰论坛等活动,推动产业招商,帮助企业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
(六)完善支持新能源装备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制定培养、吸引和留住人才政策。充分利用现有教育资源和人才培养优势,培养各类专业人才,支持组织和建设产学研联合研发团队。积极落实国家有关技术入股、持股、提高薪酬等政策措施,吸引国内外高水平专业人才。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标准,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员到企业兼职。对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开发、使用和推广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给与
表彰和奖励。
第五篇: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提高医院管理水平
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提高医院管理水平
南昌市第一医院
陈
园
南昌市第一医院是一所科室齐全,设备先进,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和保健于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承担了南昌地区大部分市民的医疗保健任务和南昌市副县级以上在职干部及离退休老干部、高级知识分子的医疗保健任务,年均门诊病人55万人次,年出院病人近在2万人次。
医院始建于1934年,风雨沧桑走过七十周年。医院近年来,在狠抓医院内部管理,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树立现代质量意识观念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医院的发展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与国内一些医院相比,我们发展的步伐显得较为滞后。下面我把我院近年来在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提高医院管理水平方面做的一些工作向大家作一汇报:
一、提高基础医疗质量,保证医疗服务安全有效
医疗服务质量是指医疗服务的及时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是通过临床,医技科室和医务人员遵循医疗管理规章制度,执行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实施自我评价和控制所达到的医疗技术和医疗效果。医疗服务质量关系到病人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是检验和衡量医疗服务工作的根本标准。加强医疗服务质量管理,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是医院各项工作的核心内容和永恒主题。为此,我们近年来做了如下工作:
1、严格遵守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
严格遵守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是医疗质量的保证。我们近年来建立和完善首诊负责制、三查七对制、交接班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院内外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并将核心制度的落实情况作为院长查房的重要内容,在日常工作中狠抓核心制度的落实,对违反核心制度的人和事进行了严肃的教育处理。
2、强化医院和医务人员依法执业意识
医疗卫生工作涉及千家万户,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广大人民群众可以通过医疗服务这个窗口看到我们的党风政风,看到我们的工作水平,看到社会和谐程度。
和谐医院的构建一是人际关系层面的和谐,它包括医务工作者人员与患者,医院管理者与员工,医院内部医生、医护、临床、医技人员之间的关系;二是专业科室和管理层级关系层面的和谐;三是医院与社会环境的和谐,医院各种关系的和谐是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基础,是提高医疗服务水平的前提。在这方面我们做了如下工作:
1、启动医院文化建设工程,凝练医患人心
医院文化具有导向、凝聚、激励、约束和约束和辐射作用,对不断提升医院市场竞争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医院请来专家,在充分论证、调查的基础上,对我院进行了文化体系的设计;其次,医院以建院七十周年为契机向社会各界征集院徽、院训,反映我院历史的文章,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响应。第三:医院把办好院报、建设好医院文化墙、医院网站,进行医院文化知识竞赛,作为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2、加大中层管理干部能力的培训力度。医院的发展不能仅靠几个院领导,医院的管理需要所有的中层管理干部齐心协力及水平的提升。院领导把转变管理干部的理念,更新管理知识,提高管理能力作为医院文化建设、医院管理的重要工程来抓。医院多次请来国内知名医院管理专家、院长来院为全院中层干部讲学;同时医院不断派出中层管理干部走出去学习,医院已派出5名年轻同志去国内外攻读MBA,不断的学习,使我院中层干部管理水平有了一定的提升,开拓了视野,丰富了管理知识。增强了医院的凝聚力,带来了医院新的面貌。
3、加快人才培养,实施人才战略
医院的发展、壮大离不开科技的投入,也离不开名科、名医的支撑,医院的管理更需要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人才。为此我院一方面引进高学历及学有所长的专家。同时加快对本院人才的培养,我院是近年来省市各大医院近年引进博士最多的医院;我院除继续加大对第一批获得南昌市的三位名医、三
良好技术的平台不仅吸引了本省患者,也开始吸引外省患者。
2、我院聘请北京宣武医院博士后为我院神经外科客座教授,在他们的指导下,我院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成为全省首家可以独立开展脑血管介入治疗的科室。
3、我院在客座教授黄晓军的指导下,一年多时间内创造了六例白血病成功进行干细胞移植的记录,受到了省内同行的称赞。
4、我院眼科在中山眼科医院郭海贵教授的指导帮助下,我院眼科在市民中享有较高的知名度,成为南昌市名科。
四、坚持低耗高效,促进医院发展
我们医院人多床位少,负担非常沉重,加资公费、医保的付费方式,我们的现金流非常有限,医院必须走低耗高效经营进理念,才能促进医院发展。为此我们做了如下工作:
1、引进成本核算管理软件,实行成本管理。
所有的物资管理量出为入,改变了原来的粗放型的管理的方法,降低了医疗成本。
2、成立设备委员会,加大了对设备引进的科学论证和管理,减少了盲目性,增加了科学性。
3、成立了耗材配送管理中心,加强一次性耗材使用监管,杜绝了不必要的浪费。
4、成立专门机构,加强物价管理。
为了执行药品收支两条线,医院专门成立了价格科,监管在国家规定之外擅自设立新的收费项目,严禁分解项目、比照项目收费和重复收费。
虽然我们在管理等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与在座的一些医院管理水平相比,我们显得较为落后,所做的工作微不足道。我们希望通过此次会议,得到各位专家、院长的指教,借此机会,向大家学习。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