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医疗保险专业本科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初探[精选]

时间:2019-05-12 06:33: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校医疗保险专业本科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初探[精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校医疗保险专业本科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初探[精选]》。

第一篇:高校医疗保险专业本科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初探[精选]

高校医疗保险专业本科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初探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作者:饶晶编辑:studa1211-

【摘 要】医疗保险专业作为社会医疗保险改革背景下的一个新兴专业,其本科实践教学环节尚显薄弱。纵观各大院校医疗保险专业本科实践教学,该专业普遍存在缺乏实践教学师资与基地、实践课程设置层次不清、实践内容缺乏连贯性和递进性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文章对该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进行了初步探索,将其分为课堂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三个层次进行探讨,三层次整合衔接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有机的整体,以期强化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为各大高校同类本科专业开展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医疗保险专业;本科;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随着我国社会医疗保险体制改革的全面深化,以及商业健康保险的迅猛发展,市场对医疗保险专业人才的需求激增,全国各相关高校每年输送的医疗保险专业人才总人数也在逐年增加。但遗憾的是,近些年相当一部分专业学生毕业后没有走上与医疗保险相关的岗位,而是被动地选择了其他行业,造成经过多年精心培养的医疗保险专业人才严重流失。根据社会医疗保险单位和商业医疗保险公司的反馈,医疗保险专业毕业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走上相关工作岗位后,动手能力差、适应周期长,导致用人单位新人培养成本高。

造成这一系列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一味强调理论知识的灌输和考核,忽略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造成专业学生培养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从专业性和实践性上来看,医疗保险专业应该被定位为应用型专业。

尤其是本科层次的医疗保险专业人才培养,不应以学术型和研究型人才培养为目的,而应定位于实践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社会需求为专业发展目标,强化学生的相关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与实践能力。其中,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然而现有的医疗保险教学模式长期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多数院校至今仍主要侧重于书本理论知识的传授,实践教学极为薄弱。医疗保险专业本科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缺乏实践操作能力强的专业教师、实操指导性强的教材和模拟软件。

(1)缺乏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专业教师。

首先,目前大部分医疗保险专业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由于目前的就业问题严峻,很多医疗保险专业的毕业生都选择通过继续深造以留在高校,“跻身”高校教师行列。

因此,这些教师是没有在专业实际部门工作的经历或实践的,虽然具有很高的专业理论水平,但是实践领会与操作能力则明显不足。在这方面,国外政界和教育教师界人力资源的自由流动为专业教育实践环节的师资问题提供了较好的解决通道。[1]而在我国,由于体制原因、学历要求等,有实践能力的人才或有政策实践的专家由于没有高学历而无法从教。

其次,医疗保险专业的交叉性造成了教师专业能力与实践教学需要存在一定的差距。医疗保险需要教师既具有扎实的保险专业知识,又具有深厚的医学底蕴。而某些院校医疗保险专业教师主要来自临床医学专业,这些教师有着深厚的医学知识,但只有少数教师有过保险公司实践经历,多数教师对医疗保险专业知识了解有限,缺乏医疗保险的实践经验;另一个极端是,专业教师都来自于金融保险专业,有着深厚的金融保险学功底但缺乏一定的医学知识。这些教师都很难将医学知识和医疗保险实务有效结合。

(2)缺乏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教材和模拟软件。

目前,医疗保险专业的核心课程中一般涵盖了保险学、医疗保险学、社会保障学、人身保险学、健康保险学、医院管理等课程。这些课程教材数量多,更新速度快,但是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介绍和管理条例的罗列。有些教材虽然名为“××理论与实务”,但是实务部分一般仅陈述某省市的医疗保险政策或者某商业医疗保险公司的条例、细则,缺乏实际操作内容的介绍和指导,缺乏相关案例的讨论启示与实践延伸。

此外,医疗保险专业在许多高校并未配备实验室或者与其他专业共用实验室,并且各大高校在医疗保险实操模拟软件的引进和开发方面投入过少。

1.2 缺乏专业教育基地和实践教学基地。

由于医疗保险专业的特殊性,其专业教育基地和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医疗保险专业理论教学体系发展较为完善,而实践教育教学体系建设却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其主要表现就是缺乏专业实践教育教学基地。学生在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后无法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认知和领会,这是各大高校普遍面临的问题。专业实践教育教学基地的匮乏造成了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理性认知和感性了解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异,从而造成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较快地适应市场发展和需求。

1.3 实践课程设置层次不清、实践内容缺乏连贯性和递进性实践课程教学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必须按照教学发展的规律循序渐进地开展组织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相互承接、相互联系的实践课程。然而,现在部分高校开设的实践课程没有统一的、相互联系的、递进的、完整的实践计划和安排,造成教学混乱的局面,实践课程教育的重点容易被学生和教师忽视,造成实践课程被“混着过”,这些不利于实践课程核心价值的体现和拓展,进一步造成了学生应付实践课、教师胡乱安排实践课的现象。[2]为了进一步培养符合市场要求的复合型人才,各大高校纷纷开设与医疗保险业相关的实践课程,如去医院医保科、商业保险公司等实操性实习单位熟悉相关专业岗位的职责及办事流程,开展医保政策实操手册的学习,进行数据处理软件的上机实验等。而这一类的实验操作课程由于没有统一、完整的教学安排,大部分支离破碎、流于形式,实际教学质量并不高,也未达到预期的目的。医疗保险专业本科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设计思路。

2.1 医疗保险专业本科实践教学应具备的条件。

(1)“双师”队伍建设。

医疗保险专业教学不仅仅是理论知识的传授,同时包括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要求授课教师既精通医疗保险专业理论知识,同时又要熟悉医疗保险业务,如医疗保险产品分析、医疗保险计划设计、医疗保险核保理赔、医疗保险产品营销等。然而,由于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的双重压力,一般的专职教师很难达到这样的要求。所以,在师资配备时,可以考虑安排“双师”教学,即医疗保险专业理论课程部分由专业教师承担,而实训教学,尤其是课外实训教学部分由保险公司相关专业人员负责。[3]“双师”教学既有利于专业教师专心负责和深化理论教学、从而减轻压力,也有利于让学生接受一线专业人员最直接、最权威的指导,亲身体验医疗保险实务操作流程,加强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避免出现理论与实践脱节的现象。另外,各院校要考虑培养具有“双师”特征的专业教师。例如,将现有的专业教师分批送到相关岗位去接受一定时间的培训,回校后便可胜任医疗保险专业相关课内实训教学活动的开展,同时也有利于避免完全依赖外界师资力量的尴尬局面。

(2)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社会医疗保险实践教学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建立校内实践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在校内通过对现有资源的整合利用,建立包括实训实验室、多媒体教室等,进行岗位模拟、现场讨论、计算机模拟操作等教学。在校外,各大高校应当积极与企事业单位(如医院医保科、政府医保局、商业保险公司等)、民间团体(如医疗保险协会等)合作,将其建设为长期实践基地,定期组织学生去参观、学习和交流,从而提高学生的社会实物参与度和社会问题认知程度。另外,还应当联系相关企事业单位,了解相关单位在未来发展的知识需求和人才需求,根据市场需要培育满足企业发展目标与学生发展目标的人才。此外还应加强与外界交流,建立多种渠道,及时为专业学生提供更全面的市场信息和社会信息,以便学生在大学四年的时光里做出更好的安排和计划。

(3)实践教学资料的准备。

实践教学需要有与之相配套的实践教学指导教材、实践模拟操作软件等资料。体现出各部分实践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实践的方式及手段、实践教学效果的考核和评价办法。根据需要编制实践教学指导教材一部,教学软件可以通过外购或其他途径取得。

高校医疗保险专业本科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初探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12-12-12 11:38:00 ]作者:饶晶编辑:studa1211-

2.2 医疗保险专业本科实践教学的形式。

(1)课堂实践教学。

医疗保险专业本科课堂实践教学内容分为基础理论和基本制度两个部分。在介绍基本理论知识时,由于侧重于对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可以采用案例讨论的形式进行,具体形式可以小组讨论,也可以双方辩论的形式进行;在基本制度运用阶段,其实践内容应侧重于加深学生对基本制度的理解以及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这部分内容着重培养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基本的工作能力。因此,在内容设计上应能够体现社会医疗保险职位的特点。可以按照医疗保险的职位设计实践内容,在实践过程中运用模拟实际职位手工操作与软件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4]具体做法是:提供固定场所建立模拟职场和实训室,引进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制度进行课堂教学企业化管理试点,装备模拟保险流程各环节的专业教学软件。

(2)校园实践教学。

在学校模拟保险企业等开展有关活动,培养学生的保险文化和职业素养。组织辩论会、演讲会等,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公关能力,培养其团队意识和吃苦耐劳精神,增强学生独立处理问题和适应保险市场的社会竞争能力。通过各种公开和内部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知识竞赛,普及相关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5]还可以组织专业学生在校内向同学开展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政策咨询服务。

科研和创新活动是本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竞赛也是医疗保险专业本科实践教学的一种形式,是实现创新教育的有效载体,是展现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平台。[6]科技竞赛特别是国家教育部等主办的学科竞赛,对于推动医疗保险专业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促进教学与科研的结合,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协作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等诸多方面具有积极意义。医疗保险专业要倡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挑战杯”、“新苗计划”、“未来学术之星”等校级大学生科研课题、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等各类科研比赛项目。

(3)社会实践教学。

校外综合实习部分结合学生毕业实习进行。

目前,医疗保险专业社会实践中的医学实践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医疗保险专业开设医学课程是专业工作的需要,但实际教学中总认为知道一些临床医学知识即够用,忽视临床操作技能训练。因此,作为一个完整的校外实践,医院临床实习是必不可少的。医疗保险专业本科的社会实践部分应建立医院临床实习和保险公司、医保部门“双实习”制度。[7]社会实践教学的具体做法是:根据医疗保险专业的课程特点可以选择医院、医保中心、商业保险公司作为其校外实习基地,由实习单位教师指导学生从事具体的工作。其内容应体现社会医疗保险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一般按照实际的工作程序安排实习的内容,以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为主,具体内容和程序可与实习基地教师合作确定。力求使学生在实习期间有良好的实习效果,获得实习单位好评,为毕业生就业创造条件,实现实习后直接与实习单位签约就业。

(4)各实践环节可以相互联系、相互渗透。

实践教学课程设置应当有明确的目标和计划,按照不同年级学生的能力特点和专业知识水平进行安排,可将医疗保险专业理论教学环节、实践教学环节、毕业论文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专业认知实践、课程实践教学、独立实验课、专业课题调研课、相关职业技能培训、毕业实习等形式,开展课内外相关实习课程,课程内容层层递进、相互联系,形成整个专业实习课程整体流程,培养出实操能力强、学习能力强、专业与市场对口的学生。[8]

1)理论课程与实践结合。如《社会调查方法》这门课主要由操作性和综合设计性实训项目组成。综合设计性实训项目要求学生完成一项实验课题,主要目的是运用所学理论知识,针对医疗保险改革中的热点问题,设计问卷并进行统计分析。每学期的第 1 周布置下去,第 1 7 周上交,学生可自行组成小组、自行选择课题方向、设计问卷、发放和回收问卷、做统计分析,最后撰写实验报告。

2)毕业论文与实践的结合。如:承担了校级科研项目的同学,由于有科研项目任务,因此会组织其他学生作为小组成员,利用暑期或平时的实践课程进行问卷调查,然后进行统计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和对策,最终各位小组成员完成这个项目的子课题并分别作为各自毕业论文的选题,从而较为成功地将学生科研与毕业实习、毕业论文有机结合起来。

2.3 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

对课程的考核应当体现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两个方面。可以结合课堂内外的教学采用“过程评价+考试考核”综合评价模式,考试考核学生对医疗保险学基础理论、基本制度的掌握情况,其中过程评价主要对学生活动过程中综合表现情况进行评价,可以根据具体的内容建立相应的评价体系。在评价过程中,可以选择相邻两届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结果进行对照,以此来评价其教学效果。结语。

一个完整的医疗保险专业本科实践教体系应包括实践教学条件、形式和评价,而开展该专业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研究,将有益于全面实现专业教学目标体系,并为教学条件和实践管理提供较为具体的科学指导。充分挖掘医疗保险专业实践教学内容,扩展实践教学内容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比重,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使课堂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相互补充,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有机的整体,为学生能力的拓展和将来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杜乐勋,张文鸣。2007 年中国医疗卫生发展报告[M].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59-60.[2] 况成云,杨江林。公共事业管理医疗保险专业学生的素质[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l(8):478-511.[3] 藤航。我国本科医疗保险专业的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J].西北医学教育,2002(3):10-11.[4] 袁杰,郑先平,等。http://.cn/我国医学院校医疗保险专业建设的理性思考[J].中医教育,2007(1):11-13.[5] 郑先平,刘雅。对健康保险专业核保理赔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7):86-88.[6] 俞彤,刘霖叶,等。医学院校开设医疗保险专业培养模式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0

(7):259-360.[7] 张玉平,等http:///。浅谈研究型大学的本科实践教学体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5)。

[8] 郭水兰。实践教学的内涵与外延[J].广西社会科学,2004(10):25-27.http://

第二篇:有机化学教学内容体系

有机化学课程的基本要求

一、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结构、命名和物理性质

掌握各类有机物的同分异构现象;掌握有机物结构的各种表示方法;掌握常见的各种有机物的普通命名、IUPAC命名法(英文)及中国化学会系统命名法(中文);理解有机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及其与结构的关系。

二、有机化学反应

掌握烷烃、烯烃、炔烃、卤代烃、芳烃、醇、酚、醚、醛、酮、羧酸及其衍生物、胺及其它含氮化合物、基本杂环体系和几种常见生物分子(碳水化合物、氨基酸等)的典型反应及相互转化的常用方法;掌握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除反应、缩合反应、氧化还原反应、重排反应、自由基反应及周环反应等几类主要有机反应的特征。

三、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及反应机理

掌握电子效应(诱导效应、共轭效应)和立体效应的概念及其对有机物性质的影响;掌握碳正离子、碳负离子、碳自由基、卡宾和苯炔等活性中间体的产生条件及其在有机反应中的作用;初步了解共振论;理解过渡态理论,掌握利用有机反应势能图分析反应的热力学控制和动力学控制等反应情况;掌握自由基反应、亲核加成、亲核取代、亲电加成、亲电取代等几种常见的有机反应机理,要求能通过反应机理分析选择有机反应的适宜条件。

四、有机合成

理解逆向合成分析的思维方式,学会利用逆向合成分析从常见原料出发设计合理的合成路线;掌握几种常见的碳碳键形成及断裂的基本方法;掌握各种常见官能团的引入、转换及保护方法。

五、立体化学

掌握构型异构(几何异构、对映异构、非对映异构)和构象异构等静态立体化学的基本概念,掌握判断有机物有无旋光性的基本方法,掌握手性中心和假手性中心R、S构型的标识方法;了解外消旋体的拆分方法及不对称合成的概念,掌握对映体过量的概念;掌握几种常见的取代、加成、消除、重排及周环反应的立体化学特征。

六、有机化合物的常用化学、物理鉴定方法

掌握常见官能团的化学鉴别方法;理解核磁共振、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质谱的基本原理;掌握常见有机化合物的四谱谱学特征,并能运用化学方法及四谱对简单有机物进行结构鉴定。

七、元素有机化学和金属有机化学

了解元素有机化合物和金属有机化合物的概念;掌握Grignard试剂、有机锂试剂、二烷基铜锂试剂、有机锌试剂、Wittig试剂等金属有机试剂及元素有机试剂的反应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了解有机磷、有机硅、有机硫试剂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

有机化学教学内容体系

有机化学(一)

(1)π-π共轭

(2)p-π,p-p共轭

(3)σ-π,σ-p超共轭

3.共轭效应的特点

4.共轭效应和诱导效应对化合物化学性质的影响

三、立体效应

2.联苯

3.稠环芳烃

(1)萘

1o结构

2o命名

3o化学性质

(2)蒽和菲

*(3)致癌芳烃

九、非苯芳香体系及Hückel规则

1.Hückel规则

2.环丙烯正离子

3.环戊二烯负离子和环庚三烯正离子

4.奥

5.环辛四烯双负离子

6.轮烯

1.酚羟基氢的酸性

2.苯氧负离子作为亲核试剂的反应——成醚 3.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1)卤代反应

(2)硝化及亚硝化反应

(3)磺化反应

(4)Friedel-Crafts烷基化反应和酰基化反应

4.氧化反应

5.与FeCl3的颜色反应 *

五、几种重要的酚

1.苯酚

2.双酚A

3.萘酚

4.邻苯二酚和对苯二酚

5.连苯三酚

(4)歧化反应及Cannizzaro反应

(5)酮氧化成酯——Baeyer-Villiger反应

(6)醛酮氧化成羧酸

1o 用弱氧化剂氧化

2o 用强氧化剂氧化

五、醛酮的制法

*1.由烯烃制醛酮

*2.由炔烃制醛酮

*3.由芳烃制醛酮

芳烃的氧化,Friedel-Crafts酰基化反应,Gattermann-Koch反应

*4.由醇制醛酮

5.由酚制醛酮

Reimer-Tiemann反应,Vilsmeier-Haack反应

*6.由分子量较小的醛酮制分子量较大的醛酮 *

六、几种重要的醛酮

1.甲醛

2.乙醛

3.苯甲醛

4.丙酮

5.环己酮

七、不饱和羰基化合物

1.烯酮

2.α,β-不饱和醛酮

(1)结构

(2)化学性质

1o亲核加成——l,2-加成与1,4-加成

Michael加成及Robinson关环,与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反应o还原

用LiAlH4 还原,用Li-液NH3还原,催化加氢

(3)制法

*3.醌

(1)命名

(2)化学性质

(3)制法

有机化学(二)

2o酰基化反应及酰基化试剂

(3)β-酮酸酯的酮式分解及其在酮的合成中的应用

(4)β-酮酸酯的酸式分解

2.丙二酸二乙酯在合成中的应用

(1)丙二酸二乙酯的制法

(2)丙二酸二乙酯的烃基化反应

(3)丙二酸酯的水解和脱羧反应及其在羧酸合成中的应用

3.Michael加成

4.Knoevenage1反应

5.α-卤代酸酯

(1)Darzens反应

(2)Reformatsky反应

有机锌化合物,β-羟基酯的合成

六、其它羧酸衍生物

1.过酸

2.二酰基过氧

3.碳酸衍生物

(2)芳胺的氧化

lo用亚硝酸氧化

2o用其它氧化剂氧化

5.芳胺芳环上的亲电取代

取代反应,胺基在不同酸性环境中定位规律的变化

五、季铵盐和季铵碱

l.季铵盐的亲水性和亲油性

2.相转移催化

3.季铵碱的Hofmann消除

(1)消除反应产物及历程

(2)季铵碱的E2反应规律

位置选择性,立体选择性

(3)季铵碱的E2反应在胺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4.阴离子交换树脂

六、胺的制法

1.由卤代烃制胺

*(1)卤代烃的氨解

(2)Gabriel合成法

1o利用邻苯二甲酰亚胺制伯胺

2o利用对甲苯磺酰氯制仲胺

2.由环氧化合物制胺

3.由醛酮制胺——还原胺化

*4.由酰胺制胺

(1)酰胺的还原

(2)Hofmann重排

5.由腈还原制胺

*6.由硝基化合物还原制胺

一、重氮甲烷的结构

二、重氮甲烷的化学性质

1.与酸反应

2.与醛酮反应

3.与酰氯反应

4.卡宾的生成及反应

三、重氮化合物的制法 *

四、迭氮化合物

1.迭氮化合物的结构

2.迭氮化合物的化学性质(1)还原

(2)Curtius重排

(5)蛋白质水解法

二、多肽 1.肽和肽键

2.多肽结构的测定

(1)氨基酸分析

(2)N-端氨基酸的测定

(3)C-端氨基酸的测定

(4)多肽的选择性水解

3.多肽合成

(1)氨基的保护及脱保护

(2)羧基的保护及脱保护

(3)肽键的生成

(4)多肽的固相合成 *

三、蛋白质

1.蛋白质的结构

2.蛋白质的性质

四、酶

*1.酶的组成

*2.酶的分类和命名

*3.酶的特性

4.酶的活性中心及催化机理

*第三节 核 酸

一、核酸的组成和结构

二、脱氧核糖核酸

三、核糖核酸

*第四节 类脂

一、脂肪酸

二、油脂

三、磷脂

四、生物膜的结构及功能

五、模拟膜化学

第五节 萜类和甾族化合物

一、萜类化合物

1.萜的含义和异戊二烯规律

2.萜的分类和命名

3.单萜

(1)开链单萜

(2)单环单萜

(3)双环单萜

4.倍半萜、二萜和三萜等

二、甾族化合物

1.甾族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和命名

2.甾醇

3.胆酸

4.甾族激素

5.甾族化合物研究对有机化学的贡献

第二十章 周环反应

一、周环反应和分子轨道对称守恒

1.周环反应

2.分子轨道对称守恒原理

3.前线轨道理论

二、电环化反应

1.含4个π电子的体系

2.含6个π电子的体系

3.电环化反应的选择规律

三、环加成反应

1.[4+2]环加成2.[2+2]环加成

四、σ-迁移反应

l.氢原子参加的[1,j]迁移

2.[3,3]迁移

第三篇: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改进设想

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改进设想

王 珏

(西安文理学院 陕西西安 710065)

【摘要】本文针对社会对会计人才素质的要求,分析了现有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局限性,主张构建校内外相互融合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培育校内外实践教学师资团队,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完善实践教学规范体系及管理制度,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专业人才。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作为应用型本科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主体性教学内容之一,已成为会计专业的关键教学环节。而实践教学的内容体系则是决定会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首要因素,是实现社会对高校人才的需求,提高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快速适应社会工作环境的前提。

一、现有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及局限性

大多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基本上按学科知识安排教学内容,前七个学期实践教学主要在校内开展,第八学期校外实习。该内容体系主要包括三大模块:课程内实践教学、会计实践课程、实习和论文。课程内实践教学主要是各学期开设的专业理论课程教学中的习题、案例分析、上机等教学环节。会计实验课程是独立开设的专业实验和综合实验课,如会计模拟实验、ERP综合实训等。实习是在校外基层企事业单位的毕业实习。这种实践教学体系主要是依附会计专业理论教学体系形成的“专业课程实践-综合实践-毕业实习”点、线结合的纵向体系,其教学目的主要是验证会计基本理论、巩固已学过的理论知识和获得一定的实际业务技能。该体系的优点是对会计理论教学的掌握起到促进作用,规范性较强,实践内容具有统一模式,便于教学和考核。但同时也可以看出,现有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侧重实践教学的校内实施,忽视了对社会现实复杂环境、复杂业务的应变和处理能力的培养,是在书本中看实践,而不是在实践中学会计。其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1、会计实践教学内容涉及行业领域面窄

会计专业现有实践教学都以生产制造业某个时期(月)特定的会计资料为对象,在校内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完成会计凭证填制、账簿登记、报表编制等核 1

算程序,侧重会计工作过程的模拟操作。后期的财务分析、会计资料审计、ERP实训等实践教学也以生产制造业为背景,侧重的是方法的应用。这种内容体系的教育与学生今后实际工作相比行业范围狭窄,缺乏各行各业业务特点与差异的了解,不具备独立的职业判断能力,上岗适应能力差。

2、实践教学体系中,校内外实践教学融合度不够

这种先内后外的纵向内容体系,缺乏校内外实践的融合度。校内模拟实验所用的资料规范统一,内容变化有限,学生只是机械的运用资料,不需要掌握获取资料的能力,更无法体会会计工作的立体感和复杂性。正因为前期实践教学与社会的脱节,使毕业时展现给用人单位的是上手能力差,见识短,适应性差等不良印象。

二、建立校内外相互融合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要改进现有模式的不足,就要充分利用校外资源,用一种校内外实践教学相互融合的思路把社会实践作为在校会计实践教学的补充和延伸,进而成为大学教学和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在教学计划的各阶段、各环节,贯穿于会计人才培养计划的全过程。

1、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改进的总体思路

(1)思想层面:借鉴在世界上享有盛誉的德国高等职业教育 “双元制”的办学模式,产学合作、校企合作,构建并完善多行业、多层面、开放式校内外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充分体现广泛性、实用性、综合性、技能性等特征。校内外实践教学内容交替实施,相互印证。

(2)模式层面:实践教学内容设计以培养职业能力为本位,校内外实践教学实施“双轨制”----实践教学的实施由校内教师与校外职业导师双轨并行,分工合作,取长补短,各有侧重,打破以往先内后外、前后脱节、流于形式的局面。

2、实践教学内容体系设计

针对应用型本科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充分体现“强化应用、重视实践、突出创新”的人才培养原则,包括四个组成部分:专业基础模块-专业综合模块-学科综合模块-创新与创业模块。四大模块分校内实践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两大分支,内外结合、交替实施。各部分具体内容设计如下:

(1)校内实践教学内容。专业基础模块:基础会计实训、财务会计实训、成本会计实训、财务管理实训。

专业综合模块:会计基础训练、会计模拟实验、会计电算化、审计实训、税务实训。

学科综合模块:财务报表分析、ERP综合实训。

创业与创新模块:实践教学第二课堂、毕业实习、毕业论文。

(2)校外实践教学内容。专业基础模块:会计工作与环境见习、兼职出纳、行业业务见习、成本核算基础工作见习、财务管理实务见习。

专业综合模块:专业技能:珠算、点钞等、会计业务流程、岗位见习、财务软件操作应用、个案教学、事务所见习、报税、纳税见习。

学科综合模块:企业报表编制见习、生产经营环境见习。

创业与创新模块:社会实践、竞赛培训、会计综合业务实习、毕业论文辅助指导。

三、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实施的基础保障

1、培育校内外实践教学师资团队

有效实施校内外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首要问题是教师,解决该问题的有效方法是建立一支由校内外专业人员组成的师资团队。校内师资由具有“双师证”教学骨干组成,负责专业理论学习和校内实践教学;校外师资由聘任的各行业中高级职称的会计人员组成,负责其专业见习、社会实践等校外实践教学。其目的是充分利用校外人力资源,实现高校与社会的零距离培养,提高学生的上岗能力。

2、依托本地经济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

在实习基地的建设中,依托本地经济,借鉴德国校企合作的“双元制”教学模式,并考虑行业分布、规模层次、业务特点等教学因素,同时以实现校企双赢为目标,建立实习基培育的长效机制,达到实习基地稳定有效的教学效果

3、完善实践教学规范体系及管理制度

建立科学有效的制度保障体系,一是健全实践教学规范体系,包括实践教学计划、大纲、内容、学时、教材建设等。二是完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体系,包括院系管理职责、校内外指导教师职责、教学质量评估和考核办法、实习基地建设与管理办法、实习学生守则等。通过制度建设并有效实施以保障校内外实践教学 3

内容体系的运行。

【参考文献】

[1] 江兰天.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会计实践教学体系设计[J].会计之友,2009,(19)

[2] 王国付.普通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与建议 [J].财会研究,2008,(12)

第四篇: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的教学探索与实践

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的教学探索与实践

摘要:毕业设计是本科教育过程当中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进行实际授学时的总结,是对大学学习过程中学习到的知识与进行实践方面的能力掌握结果的完全体现,也是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进入社会与进一步求学必不可忽视的阶段。该文章对毕业设计的教学模式提出问题,进而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最终对突出问题做以改善,提出在毕业设计方面要求进行改革。

关键词:艺术设计;毕业设计;教学

在知识的授课和实际的实践两个方面中,进行关于毕业设计课程的授学时,需要进行创新性的变化;对课题选择、课程考核等过程进行创新,最终目标是达到社会的需要,形成社会需要的人才,需改善学生的能力。

一、艺术设计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理念新定位

首先,艺术设计专业本科毕业设计主要在于对创新性的提高,邓小平同志曾经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恰好在这环节中就缺少了它的存在,且在毕设的选题中也存在不少问题。从调查发现近几年关于大学生的毕业设计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如由于老师的实战经验的欠缺,选题时存在片面性、滞后性、与社会的脱轨等问题。

其次,老师们与社会的脱轨导致了学生选题的实践性差。老师长期的教学经验与社会的脱离,学生长期处于学校生活当中,两者的结合不能考虑到社会实际的重要性。因此,设计的进程当中,大多数的同学实战性与当今社会与人才的要求不匹配,所以对毕业设计进行改革有很大的意义。从专业的角度来看,对学生实践性的改善很有意义,当处于实际的社会工作中缺少活力。因此,对于毕设的授课中,创新与实践能力在授课时不能缺少。

毕业设计改革流程图

二、毕业设计教学模式的改革方案

(一)拓展多元化选题形式,加强选题应用性

毕业设计中,最重要是选题,其一,直接影响毕业设计质与量;其二,使其开始平台高,同时改善创作积极性,发展多元化选题意义在于选择躲避以前的独立性与不对外性的问题。关于毕业设计题目可以是学生自主提出选题,也可以结合实际项目或结合指导教师的科研选题。多元化形式的题选不仅使学生毕设的应用性能更好,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动手和创造的能力。在最后选题方式由教师与学生交流决定,确保了设计的创新与实践性,规避了学生与社会实际不匹配的问题。最后,对学生提交的选题内容由院(系)专门指导教师进行审核,对传统的选题、内容单一的选题提出指导性的意见。

(二)促进毕业设计与企业联合,推进学生创新能力提高

随着高校教育日趋大众化,每一届的应届毕业生都面临着就业压力的问题。因此,学校教育实现应与商业设计市场的有效对接,从根本上实现解决设计人才就业供需的效率问题。

如果学校考虑这个方面,进行学校与企业间的联合培养,让学生更多地了解社会实际的需要,企业了解到学生的实际状况,在以后的就业当中两者能更好的相融合。这样可以让学生有机会接触到与”设计“相关的实际需要。因此,艺术与商业结合的毕业设计,也是我们近年的毕业设计中重要的执行方式。

(三)毕业设计与国内外设计大赛相融合

目前,国内外有一些规格较高的大赛,鼓励学生参加设计大赛,让毕业设计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其针对实效,能让学生在设计时主观性能发挥到极致,与虚拟题目相比强化了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个能够改善设计的实际性,进而增加就业机会。

三、完善并制定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设计与管理机制

对毕业设计中的教学内容的总体情况监督,对实践能力的提高有重要意义。并且毕业设计是对该专业学生在学习期间所学的知识进行的最大检测。

(一)毕业设计考核系统与管理制度的建立

毕业设计系统的建立当中一定包含考核这一过程,考核在任何系统中都是不可或缺的,它具有重要的意义。考核系统包括开题报告、中期设计考核、毕业设计答辩三个部分,对毕业设计作品做出全面的评价,尤其是设计作品的创新性和原创性这一部分作为考核的重点内容。这种毕业设计考核系统既保证了学生毕业设计成绩的公平性,又兼顾了毕业设计的整个过程,确保了毕业设计的质量。

(二)组织毕业设计实践科研团队

在科学研究当中,在新的毕业设计指导授课方式中,老师与学生同时作为设计主体。对于老师而言的进步在于:掌握不同的授课方式、了解未知方面的内容、能够不断地对自我进行提高。并且科学科研是身为一名老师工作最基础的任务,也是老师授课的关注焦点,这也对教师的科研能力与学术水平有很高的要求,并擅长将自己探索到的专业成果、经验及设计思路等有机融入到毕业设计教学中,从而提高学生设计观念、设计思维、设计表现和创新能力。

(三)毕业设计答辩及成果展现形式的改革创新

大学期间的学习成绩以及相关专业课程的考核,必须通过毕业设计来体现,毕业设计同时也是对老师知识水平以及授课能力的一种检验。未完善前的毕业设计答辩方式主要是以由该校相关专业老师(虽然本专业老师具有比较好的本专业相关知识,但是对于比较大的项目处理实践能力较弱)构成评定小组。所以,创新改变后关于学生毕业设计答辩方式加入了企业相关人员、专业教授,对学生毕业设计阐述和成果的展示进行科学、公正、客观的评分。

此外,邀请社会经验充足的相关企业人员给学生的毕业设计做以介绍与说明重点,达到学校学生与社会需求企业之间更加充分的接触,进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四、结语

近年来,随着高校教育日趋大众化,每一届的应届毕业生都面临着就业压力。以上通过对本科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授学方面与实际接轨的程度研究,更加关注学生就业方面的锻炼。在毕业设计过程当中,不仅要关注专业的相关程度,提高他们创新性、实践性,还应添加让学生实际接触企业设计和社会相关联的实践知识。

第五篇:实践教学内容更新情况总结

3.2-1 实践教学内容更新情况总结

一、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

1、实习的基地建设

目前环境工程专业认识实习基地5个:吉化公司污水处理厂、炼油厂污水处理车间、吉林市城市污水处理厂、珲春锅炉房三废处理基地、坨牌酒精废水处理工艺、吉林市二水厂、吉林市城市污水处理厂。

生产实习基地有三个:吉化公司污水处理厂、炼油厂污水处理车间、吉林市城市污水处理厂。

吉林化工学院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与吉化公司联系紧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分别同吉化公司污水厂以及炼油厂签订长期合同。2003年以后,我系与主管实习工作的教务处孙助理共同努力,先后建立了吉林市城市污水处理厂、珲春锅炉房三废处理基地、坨牌酒精废水处理工艺、吉林市二水厂。拓宽了实习领域、基本解决了实习基地少、教学实习内容窄的问题,缓解了学生多、基地难安排的矛盾。

2、实习基地的特点

环境工程专业实习基地共性强、个性突出。共性是能够紧密地与教学内容结合。个性特点突出,污水处理厂是混合化工废水处理,处理水量大,是生活污水和化学工业废水的混合废水。

吉林市城市污水处理厂是典型的城市污水处理工艺,该工艺先进,设备先进。工艺及设备自控能力强,是新兴的城市污水处理代表。是《水污染控制工程》《城市污水处理厂设计与运行管理》课程最好的理论联系实际基地。

炼油厂污水处理车间是针对含油污水的处理,属于典型的工业废水处理工艺,处理水量小,采用隔油、浮选、生化处理工艺。是水处理物理、化学以及生化等多种处理方法的综合,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知识系统的结合在一起。

吉林沱牌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酒饲车间是生物工程专业重要的生产实习基地。该基地生产系统具有完整性:有原料处理和加工工艺、有发酵生产还有产品提取生产,符合生产实习教学大纲要求。具有工艺先进性,该企业的整体技术是奥地利奥高布殊公司的技术,在世界上目前也是主流技术,比如双酶法液化糖 化技术、大罐连续发酵技术、六塔差压节能精馏技术、高蛋白饲料生产技术等。具有清洁生产性:该企业自备一套生物废水处理系统。是生物工程专业和环境类学科良好的实习基地。

二、实习过程管理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保证

1、实习教学预实习工作

按学院有关要求,专业教研室主任安排指导过生产实习、毕业设计、有经验的讲师以上带队指导学生的生产实习。指导教师进行生产实习的预实习,各自去工厂,同工厂技术人员沟通,熟悉工艺流程,并借阅操作法、图纸等资料。下厂过程中,指导教师进行全程指导。凡是第一次参与生产实习指导的教师都要下厂作预实习。指导教师先从一个工段入手,熟悉生产工艺,然后逐步扩展到下一个工段。通过几轮指导生产实习、指导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指导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指导教师依据生产实习教学大纲,结合实习单位情况,制定生产实习计划、将实习指导书、实习日历、思考题以及相关资料下发给学生。

2、实习组织、安全工作:

在实习开始之前,教研室主任首先明确指导教师职责,由系主管教学主任或专业教研室主任对学生作生产实习动员,在学习、组织纪律、安全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学生领取劳动保护用品,统一着军训服,戴安全帽进厂。3.实习全过程管理

(1)利用环境科学与工程系自制《污水处理工艺电教片》环境工程专业、环境科学专业首先进行预实习。做到对污水处理工艺有一定的了解后下厂。(2)学生入厂由工厂进行三级教育:厂教育科、车间主任、技术员讲解注意事项与具体要求。

(3)安排工程技术人员向学生讲解企业生产总体概况与主要生产工艺。(4)指导教师到生产车间具体岗位为学生讲解处理工艺流程及其特点。(5)按照实习计划,指导教师每天都应严格考勤,为学生布置实习任务,并检查学生的实习笔记以及对工艺的了解情况。

在利用环境科学与工程系自制《污水处理工艺电教片》对环境工程专业学生进行预实习外,要预习相关理论基础知识。

实习结束时,要求实习学生上交资料:统一规格的实习笔记、实习日志、实习报告;利用CAD绘制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2号图纸一张。复习,参加实习开卷考试。4.实习成绩考核方式

(1)实习纪律、安全、劳动态度占10%。(2)实习笔记、实习报告和实习图纸占50%。(3)实习口试、实习笔试占40%。

实习成绩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进行评定。

现场口试成绩评定的标准是:① 能够完整讲述主要流程的为及格。② 能够结合主要工艺参数完整讲述主要流程的为良好。③ 能够结合主要工艺参数完整讲述主要流程,并能说明原理和为什么的为优秀。使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

三、实习总结管理是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升华

由专业教研室主任完成生产实习计划和生产实习材料总结,并上交系办公室存档,其余实习资料:实习报告、实习笔记、实习日志、实习图纸、实习试卷等由专业教研室存档。专业教研室要在教研室活动中安排一次进行讨论与总结。系内要撰写出系总体实习工作总结,同时在全体教师大会上结合教学检查进行总结。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还将实习环节做的好的教研室进行表扬,并组织全系教师参加的经验交流会。实习汇报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同时极大的调动了实习教师的积极性,大家献计献策,有人出人,有力出力。一些基地的建设都是在教师参加科研项目、进行社会服务的同时,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关系后建立的。

四、实习效果与特色

1.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的实习环节,本着学院关于实习工作的要求,达到了生产实习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完成了实习计划规定的教学内容。

2.学生能够遵守工厂规章制度,整个实习过程安全、顺利。与实习企业继续保持良好信誉。

3.实习安排内容丰富,使学生收获很大。理论联系实际,不仅开阔学生视野,而且加深了对专业课的理解。

总结起来:我系抓实践教学主要是抓实践基地建设、抓预实习、抓教学过程管理与实习总结与交流。

下载高校医疗保险专业本科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初探[精选]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校医疗保险专业本科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初探[精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简论高校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摘 要: 国际商务管理论文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是一个比较棘手的老问题。综合起来,主要存在题目与专业无关、题目陈旧、题目范畴过大、题目含混以及题目雷同等问题。本......

    教学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概述

    教学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概述 一、教学体系 1 实验教学模块 全面推进实验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建立分层次、多模块的实验教学体系。本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将实验教学内容......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1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摘要:幼师院校是培养幼儿园教师的“摇篮”,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质量的高低决定着幼儿园教师的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我国幼儿培......

    高校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研究

    高校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研究 [摘 要]我国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相关研究主要围绕体系的构建与实施,虽然研究的角度不尽相同,但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意义、目......

    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教育实践指导

    小学教育专业(本科)教育实践指导 教育实践作业是对学生已学学科理论知识进行综合运用的训练,旨在加强学生对教育教学的深入了解,培养训练学生认识、观察教育教学的各个层面、解......

    高校诚信教育体系建设[范文大全]

    《说文解字》中对诚信的解释是:诚,信也;信,诚也。诚就是真实不敢,既不自欺,也不欺人;信的本意是“从人”,“从言”,指认所说的话,许下的诺言等。诚与信的结合,就构成了中国传统社会的人......

    高校审计实验教学体系探讨

    高校审计实验教学体系探讨 [摘要]审计工作对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能力要求较高,很多高校在审计专业教学中希望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审计职业判断力,但收效甚微。为了......

    日本的医疗保险体系和医疗保险制度

    一、日本的政治、经济、社会概况 日本国土面积37.77万平方公里,人口1.27亿,全国设47个都、道、府、县。 日本的政治体制是君主立宪制。保留天皇作为国家主权的象征,但皇室不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