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廉吏》之心得
读《廉吏》之心得
廉政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它是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元素,而广泛阅读廉政书籍无疑是廉政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期,阅读了《廉吏》这本书后,感想颇多,现就学习情况谈一点粗浅的认识和看法。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的要求。在中纪委第五次全会上,胡锦涛同志指出:“要倡导廉政文化,促进全社会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风尚”,明确要求,“要把廉政文化建设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通过阅读廉政书籍,我深刻体会到被人民群众千古传颂的中国古代清官廉吏的事迹与情操,通过书籍报刊正是人们极好的示范教育素材,对我们有着非常好的警示作用。所以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使广大干部养成多读廉政书籍,多看廉政刊物的好习惯,本单位的廉政建设才能做到正本清源、标本兼治,党风廉政建设也将会向更深层次发展。
泱泱华夏史,上下五千年,中国古代廉吏文化可谓博大精深。范仲淹30年坎坷起落,难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志;郑板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时刻关注百姓疾苦;于谦“两袖清风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高节清风彪炳千古。阅读以上所述,不禁使人由衷地感叹,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同时也是我们当代社会仍然所要推崇的一种精神。范仲淹、郑板桥、于谦等等这些人,老百姓从古至今都称呼他们为“清官”和“父母官”。“清官”和“父母官”可以说是老百姓对官吏的最高评价和褒奖,老百姓的判断标准往往在于为官者是否树立了以民为本、爱民如子、为民做主的理念。而古代为官者要作父母官,比当今的人做人民公仆,要困难得多,在君主专制的封建社会中,国家权力掌握在皇帝权贵的手中,绝大多数为官者只不过是维系皇权统治的工具,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为官者想要为被压迫、被凌辱、被剥削的黎民百姓主持公道、伸张正义、维护权益,是非常艰难的。这样做往往触犯皇帝的尊严、权贵的利益,稍有不慎就要付出被贬、罢官、流放甚至杀头的代价。但官员们只要
胸中有了以民为本的理念支撑,就能正确作出利与弊的判断,生与死的抉择。他手中的权力就能够贴近爱民如子、为民做主的法则去运行。体恤百姓血汗钱来之不易,也就不会去贪、不想去贪、不敢去贪。
任何腐化、腐败行为都是从思想的蜕化开始的,都有一个思想演变的过程。因此,把牢思想这一关是最有效的预防,加强思想教育也是反腐倡廉的根本之策。我们一时一刻都不能放松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要认识到权力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能为民造福,用不好也能为自己造“罪”。我虽然只是一名普通的基层工作人员,也应该倍加珍惜得来不易的工作,不要辜负组织的培养,不因一念之差给家庭、给亲人带来无以挽回的痛苦。
当前市场经济的趋利性逐步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形形色色的价值观不断充斥人们的思想,我们现在各方面的条件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但越是在这种形势下,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越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越要从方方面面严格要求自己。稍有不慎,就可能犯错误、栽跟头。“常在河边走,难得不湿鞋”,就是要时时刻刻谨小慎微。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在大事上一定要泾渭分明,小节上时刻从严把握,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脑子里要有明确的界限,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清清白白从政,踏踏实实干事,堂堂正正做人。
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滋生腐败;脱离监督的干部,往往会犯错误。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职工都要正确地对待监督。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是一面镜子,经常地照一照,检查一下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及时加以改正和纠正,对自己的成长进步大有裨益。“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常被泼点冷水,常听点逆耳之言,可以使头脑保持清醒。
腐败现象的存在是我们不容回避的问题,这方面的问题最伤群众的感情,最损害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我们要毫不松懈地抓好党风廉政建设,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要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必须坚决把反腐败斗争深入进行下去。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大治本的力度,把反腐倡廉工作寓于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全过程,寓于各项政策措施之
中,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问题。要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和廉洁从政教育,牢固构筑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要时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模范地遵守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始终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以自身的模范行动实践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我作为一名基层工作人员,一是要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要有务实的作风。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实在人,既是处事为人的立身之本,也是创业为政的基本准则。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职位有高低,但只要是踏下心来做事、实打实地做人,就能干出名堂,也能取得组织的信任,得到群众的赞誉。
二是要有实干的行动。实干,是共产党人的作风;认真,是共产党人的品格。我们要继续坚持“干”字当头、“实”字为先,遇到困难不缩手,干不成功不罢手,以实干求实绩,以实干求发展。科学的决策再加上实干的行动,我们的事业就能无往而不胜。在实际工作中,严格遵守单位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领导安排,遵纪守法,爱岗敬业,认真履职,完成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做一名大公无私、廉洁奉公、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好干部。
三是要有实际的效果。衡量工作能力的标准,主要是看实绩。只要是上级领导布置的任务、安排的工作,都要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增强廉政意识,增强纪律和法制观念,做遵纪守法、务实高效、开拓创新的模范,以自己有限的力量把我司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化水工段付惠丽
2009年11月6日
第二篇:读廉吏有感
读廉吏有感
150班 任欣
五一期间,我有幸在读书的过程中,结识了天下廉吏第—人——于成龙,不知不觉被他的事迹深深打动。
于成龙是吕梁人,是山西省著名的清官。他生于清朝,一生效力于康熙皇帝,誓为广大人民谋福利。他一生奔波在干实事、能干事的廉吏的道路上,历任知县、知州、知府、道员等地方官,一直做到藩臬二司、督抚大员,所到之处,皆有政声。尤其是始终清廉自守,多行善政,深得士民爱戴,被康熙皇帝誉为“天下廉吏第一”这是何等崇高的荣誉!而这,也是对于成龙一生的写照。
了解了他的生平经历后,我感叹万分。而作为山西人的我,更为这样一位清官出于山西而自豪!而能够拥有这样一位清官,国家又何其有幸!于成龙本着为民、为国家造福的心情,为康熙年间的廉政文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身为“治官之官”,于成龙始终把整顿吏治放在工作的首位。他指出:“国家之安危由于人心之得失,而人心之得失在于用人行政,识其顺逆之情”。“以一夫不获曰予之喜,以一吏不法曰予之咎,为保郅致政之本。”在黄州时,他衣内的布袋便利了治盗。新任直隶,即发出清查庸劣官员的檄文,责令各属将“不肖贪酷官员”,“昏庸衰志等辈”“速行揭报,以凭正章参处”。针对各属贿赂公行,请客送礼之风,他从利用中秋节向他行贿的官员开刀,惩一儆百。与此同时,他根据自己的体会,又制订了以“勤抚恤、慎刑法,绝贿赂,杜私派,严征收,崇节俭”为内容的《新民官自省六戒》作为地方官的行为准则。
现在,反腐倡廉之风正在全国各地兴起。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廉政文化建设,要求各级官员做到廉洁清正,不走弯路、不走偏路,还要为人民干实事、能干事。而建设廉政文化的关键之处,于成龙为我们做了最好的典范。一要有信仰。信仰是最为虚无缥缈、而又坚不可摧的东西,一旦树立起了信仰,这个信仰便是其一生追求的目标。而正是由于于成龙树立起了为人民造福的信仰,才能做到一生兢兢业业,恪守本责。而当今社会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官员只有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仰,才能成为真正的人民的好官、清官。崇高坚韧的信仰,是党性和人性高度统一的保障。二是要敢担当。这是国家最高领导人对好干部的要求之一,也是于成龙能够被人民认可的主要原因。于成龙不仅对老百姓的疾苦敢于担当,也对清政府赋予他的责任敢于担当,上对得起国家,下对得起百姓。这是对国家、对人民忠诚的表现。如今,面对中央反腐倡廉的高压态势,一些党员干部顶风作案,藏污纳垢,一心只想为自己谋利益,而忘记了担当自己身上的责任。面对于成龙,这些官员该不汗颜、不羞愧吗?三是讲规矩。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完备的法规法制,是依法、依规办事的基础。于成龙在生活、工作中自始至终依照朝廷律法、规矩办事,做到有理有利有节。清廉是于成龙广为人称颂的地方,但他的清廉绝大部分是来源于他对自己的约束。他之所以能够清廉一生,与他的依规意识是分不开的。守规是开启清廉的钥匙,同时也是守住清廉的锁。一旦这把锁生锈,被欲望乘机打开,清廉也就不复存在,官员就会被欲望、权力、金钱、享受等让人沉迷的东西所摆布,视法律法规为无物,从而干出违反党纪、破坏规矩制度的事情来。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党中央出台的“八项规定”就像是一把利剑,更是一把铁锁,借以此来提醒、警告贪官污吏,希望能够锁住贪官污吏的心,还社会一个廉洁公正的好环境。
现在的我们,虽然还只是学生,但我们会尽我们最大的力量,为廉政文化建设献出力量。因为我们深知,廉政文化建设,是国家建设的出路与关键。在此,我衷心的希望,广大官员能够以于成龙为榜样,开拓进取,廉洁奉公,真正为人民办事,真正成为人民父母官!同时,我也希望,廉政文化建设能够在全国掀起热潮,让廉政文化发挥更耀眼、更炫目的光彩!
第三篇:读廉吏有感
观廉吏有感
在单位的组织下,我有幸在观看影片的过程中,结识了一代廉吏——王鼎铭,不知不觉被他的事迹深深打动。
王鼎铭是山东人,是我们新田县有名的清官。他生于清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一个书香世家,鼎铭六岁随父、祖读书,勤奋好学。他一生奔波在干实事、能干事的廉吏的道路上,历任中书科中书、武状元会考考官、知县等,所到之处,皆有政声。尤其是始终清廉自守,多行善政,道光皇帝赞曰 “ 学通载籍,文武兼备。珥笔生华,会赋窈窕之章;金戈凝霜,堪作干城之寄。”
了解了他的生平经历后,我感叹万分。而作为新田人的我,感激这样一位清官曾为新田县所作出的贡献!而能够拥有这样一位清官,新田又何其有幸!王鼎铭任内,提出 “ 天理、国法、人情 ” 的施政理念,办夜校、开义学,每逢望朔之日,亲自讲学,还将皇帝的旨意、法律条文、当地流传的格言等编印成册,发给百姓阅读,避免百姓因无知而触犯刑律。根据新田县“穷山恶水、十年九旱”的恶劣自然条件,因地制宜,鼓励人们开垦荒山,筑坝拦水,兴修水利,解决人们生产、生活用水问题。在任新田知县期间,赢得了新田百姓和后人赞誉,被湖南人民誉为:“ 勤倾民生,廉为吏范。”
现在,反腐倡廉之风正在全国各地兴起。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廉政文化建设,要求各级官员做到廉洁清正,不走弯路、不走偏路,还要为人民干实事、能干事。而建设廉政文化的关键之处,于成龙为我们做了最好的典范。一要有信仰。信仰是最为虚无缥缈、而又坚不可摧的东西,一旦树立起了信仰,这个信仰便是其一生追求的目标。而正是由于于成龙树立起了为人民造福的信仰,才能做到一生兢
兢业业,恪守本责。而当今社会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官员只有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仰,才能成为真正的人民的好官、清官。崇高坚韧的信仰,是党性和人性高度统一的保障。二是要敢担当。这是国家最高领导人对好干部的要求之一,也是王鼎铭能够被人民认可的主要原因。王鼎铭不仅对老百姓的疾苦敢于担当,也对清政府赋予他的责任敢于担当,上对得起国家,下对得起百姓。这是对国家、对人民忠诚的表现。如今,面对中央反腐倡廉的高压态势,一些党员干部顶风作案,藏污纳垢,一心只想为自己谋利益,而忘记了担当自己身上的责任。面对于成龙,这些官员该不汗颜、不羞愧吗?三是讲规矩。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完备的法规法制,是依法、依规办事的基础。于成龙在生活、工作中自始至终依照朝廷律法、规矩办事,做到有理有利有节。清廉是王鼎铭广为人称颂的地方,但他的清廉绝大部分是来源于他对自己的约束。他之所以能够清廉一生,与他的依规意识是分不开的。守规是开启清廉的钥匙,同时也是守住清廉的锁。一旦这把锁生锈,被欲望乘机打开,清廉也就不复存在,官员就会被欲望、权力、金钱、享受等让人沉迷的东西所摆布,视法律法规为无物,从而干出违反党纪、破坏规矩制度的事情来。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党中央出台的“八项规定”就像是一把利剑,更是一把铁锁,借以此来提醒、警告贪官污吏,希望能够锁住贪官污吏的心,还社会一个廉洁公正的好环境。
我们深知,廉政文化建设,是国家建设的出路与关键。在此,我衷心的希望,广大官员能够以于成龙为榜样,开拓进取,廉洁奉公,真正为人民办事,真正成为人民父母官!同时,我也希望,廉政文化建设能够在全国掀起热潮,让廉政文化发挥更耀眼、更炫目的光彩!
第四篇:明廉吏
史上罕见:朱元璋如何重刑反腐
2015年03月09日10:18
正是这样“接地气”的经历,使他对贫民百姓的疾苦感同身受,对贪官污吏恨之入骨。朱元璋深知,曾经叱咤天下的前朝大元,之所以那么快土崩瓦解,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官吏普遍贪污腐化。因此,朱元璋在明朝建立之初就特别重视廉政建设。
明初,朱元璋用重刑反腐,在整个中国历史上亦显罕见。
作者:范金民 王桐 史桢豪
黄袍加身之后,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也没有忘记他的苦出身。十七岁时,还被人叫着朱重八的他便失去了父母和兄长,过着乞讨为生的叫花子生活。正是这样“接地气”的经历,使他对贫民百姓的疾苦感同身受,对贪官污吏恨之入骨。朱元璋深知,曾经叱咤天下的前朝大元,之所以那么快土崩瓦解,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官吏普遍贪污腐化。因此,朱元璋在明朝建立之初就特别重视廉政建设。
戴着枷锁的王朝
明初的官场,充分贯彻了“治乱世,用重刑”这个基本原则。对于犯下贪污罪行的官员,朱元璋严厉惩处绝不手软。由他亲自主持制定的《大明律》中,特别将有关赃罪条文单独列出,并且明确规定,官员受赃数目达到八十贯(一贯相当于银一两),就要处以绞刑。他还颁布了具有法律效力的《大诰》三编和《大诰武臣》,开列了一些从重惩治贪污官员的典型案例,让大小官员以此为戒。
完善且行之有效的监察体制对约束官吏起到了较好的作用。在中央,有都察院负责纠劾“坏官纪者”,还有独立于都察院的六科给事中以稽查百官之失。地方上,既有提刑按察使司对地方官员进行监察,又派出巡按御史考察府州县官。此外,国家还赋予地方士民直接进京陈事或将危害地方的贪官污吏拿送至京师的权利,并规定地方不许阻拦。
这一系列政策措施,从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明朝在开国年间吏治较为整肃廉明。然而,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逐步恢复发展,商品经济日趋繁荣,人们不再满足于糊口度日,开始追求现实的享乐,并向往奢侈安逸的生活,整个社会攀比之风盛行,拜金主义大行其道。与此相应,官场中的风气也每况愈下。为保住官位和谋求升迁,下级对上级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送礼行贿,公然进行。在平时,官员特别是京官,盛行将叶子金夹在书册中贿送,美其名曰“书帖”、“书帕”,往往于相见揖让时,“口叙寒暄,两手授受”,人称“世风日偷,如江河日下,不可止矣”。另也有学者指出,明代官员的俸禄标准较低,正一品官员的年俸禄只有1044石,正七品知县的年俸禄只有90石,为官员贪婪腐化提供了借口。
渐渐地,朱元璋悲哀地发现,他一向推崇的酷吏重刑法宝不再有效,血雨腥风中,十五万颗贪官的人头落地,却依然挡不住他的官员“前腐后继”。杀到后来,京官上朝前,皆像赴死一样和妻儿诀别,嘱托后事。下班回家,庆幸又多活了一天。最盛时,官员戴枷坐堂,面刺金印,堂外剥皮楦草,前任贪官的皮囊在风中摇曳。
这样戴着枷锁的王朝岂能长久?郁闷的朱元璋,瓦刀脸上挂满了问号。
出淤泥而不染
到了明中后期,官场已彻底成为贪污的渊薮,腐败的巢穴。此外,由于法网日弛、监察失效、考课舞弊等原因,使得明初严密的监察体系逐渐失去了效果,贪污腐化的趋势愈发不可逆转。大明王朝,已经走过了富有朝气、蓬勃向上的壮年时期,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败。
然而,也有那么一些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的人,保持着一身清廉之气,希望以一己之力挽狂澜于既倒,拯大厦之将倾。
路迎就是这样一位清官。路迎是山东汶上人,正德三年(1508年)进士。他在湖广襄阳知府任上,严格约束衙门中的胥吏,并坚决打击地方上对小民作威作福的豪强,治绩为当时人所称道。后来,路迎又先后出任松江知府和淮安知府。淮安地处南北要冲,南北往来官员的接待费用以及运输北上物资所需的各项杂费,都向当地的民众摊派,而这些款项的很大一部分,都落入了衙门书役以及驿站官员的腰包。小民负担沉重,苦不堪言。路迎裁革各项浮费,节省了许多有名无实 的开支,减轻了当地百姓的负担。淮安人民感恩功德,专门建立祠堂为他祈福。
由于治绩突出,路迎被升为浙江按察使。嘉靖十三年(1534年),路迎到嘉兴府视察,知府照例向他馈送银两。路迎不但将馈赠原封不动地退回,还在嘉兴知府的礼单后写道:“此物奚从来,奈何污我?”该知府随后也因为考绩为“不谨”而被罢免。同年,路迎升任都察院佥都御史,巡抚边境重镇宣府。当地军士骄横,往往虚列名籍,冒领、侵吞边镇钱粮。路迎仔细核对军士名单,严厉打击将领克扣士兵钱粮以及冒领、贪污军饷的行为,不到两年的时间,边政肃清。
最有名的清官
要论明代的清官,最有名的当然是海瑞。
海瑞,字汝贤,海南琼山人,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举人。他幼年生活困苦,深悉民间疾苦。在担任浙江淳安知县时,海瑞只吃粗米,且命老仆在官署空地自种蔬菜以供日常食用,为母亲过寿,他特意买了两斤肉,以至成为传遍街头巷尾的“重大新闻”。万历初,首辅张居正特意派巡按御史查察当时赋闲在家的海瑞,御史只见粗茶淡饭,居舍萧然,不由得叹息而去。
海瑞驭下甚严。他严令下属不许以任何形式贪污受贿。在淳安任知县时,就曾立下规矩,如果有人用钱物到衙门打点关节,无论数额多少,行贿者和受贿者都要被处以枷号两个月的处罚。超标招待过境的官员和使节是当时危害甚大的一种行贿方式,海瑞则力图整治这一风气。还在他担任淳安知县时,巡盐都御史鄢懋卿出巡,此人表面上要求地方一切从简,其实所到之地,极尽搜刮之能事。在即将经过淳安时,海瑞特地上一禀帖说:“传闻所至与宪牌异,欲从宪牌则惧招尤,欲从传闻则恐违宪。下邑疲敝,未知所从。”鄢懋卿见到禀帖,一笑置之,最终绕道而过。
他还将嘉靖朝以后官场贪污盛行、民生凋敝归因于惩处贪官污吏的刑罚太轻,为此他上疏恳请万历皇帝恢复太祖时枉法八十贯论绞的祖制,甚至认为应该对贪赃枉法之徒重新使用剥皮楦草(明初酷刑,剥下人皮,用草填充之)的酷刑。
海瑞的所作所为,对于当时贪污、奢侈盛行的风气,还是起到了一定的震慑作用。隆庆三年(1569年),海瑞以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因为忌惮海瑞的威严,当地有贪腐劣迹的属
吏大多自行辞职离开。在当地监督织造的中官甚至因为海瑞的到来而减少了自己出行时的仆从,平时生活讲究排场奢华的豪强将朱红大门临时涂成黑色。
最为人称道的是海瑞卒于官署后,遗物只有俸金八两,葛布一端,旧衣数件,靠朋友们凑钱才为他入殓发丧。目睹这一切的时人朱良感慨道:“披鳞直夺比干心,苦节还同孤竹清。龙隐海天云万里,鹤归华表月三更。萧条棺外无余物,冷落灵前有菜羹。说与旁人浑不信,山人亲见泪如倾。”
“三字经知县”徐九思
《明史·循吏传》记载了这样一位深受百姓爱戴和传颂的地方官代表,他就是句容县知县徐九思。
徐知县是江西贵溪人,虽官位不高,但刚正廉洁,爱民如子。在徐九思刚出任应天府句容县知县时,有一个狡猾的县吏,拿一份空白文书来偷盖县印,徐九思发现后,要依法对其予以重惩,衙门里的众官员为其求情,但他秉公执法,不为所动。从此,句容官场风气为之一变。
徐九思到句容不久,同僚及当地百姓就逐渐了解到他的“爱民三字经”,即“勤、俭、忍”。“勤”,就是勤于公务,为避免县吏在征税催赋、佥派徭役时营私舞弊,徐九思先是了解乡民的贫富状况,然后再依据实情分配徭役,平衡赋税的轻重,查实豪强隐占的赋额,不再转嫁到贫困户头上。
“俭”,就是节俭裕民。徐九思要求自己“不嗜肉,惟啖菜,佐脱粟”,他在县衙的园圃里种上蔬菜瓜果,饲养了家禽,还把园中的水池改建为鱼池。园中的收获不仅改善了县吏的生活,而且节省了县衙的招待费。目睹当时贪腐盛行、奢靡成风的情形,食不甘味的他苦思冥想,居然想出了这样一个创意——命人在县署前的石屏上刻画了一棵青菜,居中题词:“为吾赤子,不可一日令有此色;为民父母,不可一日不知此味。”两边配上一副对联:“方丈石墙为户屏,一丝画菜为官箴。”以此自勉也警示他人。这块被称作“菜铭碑”的石屏与立于衙署大堂前的戒石碑,赫然成为句容县衙独特的风景线。
“忍”,就是忍让不争。徐九思告诫自己安于清贫,不争名利,不与贪官同流合污。但是他的忍是有原则的,他对自身的名利可以“忍而不争”,对于百姓的利益,则丝毫不忍不让。句容曾遭大旱,官府开仓发粮赈灾。按照旧例,应当将救济粮全部平价出售,粮款上缴。徐九思认为,灾年中真正受难的灾民早已无钱,平价之粮对于他们犹如市价,而有钱的豪民富户却乘机抢购囤积。为此他向上官据理力争,并根据实际情形进行改革,将拨下的救济粮,一小部分以市价出售,以归还官仓;其余大部分粮食,他亲自监督,在县衙前施粥,救助饥民,使有钱者无空子可钻,无钱者却能真正受惠。
荣膺“三字经知县”称号的徐九思,在句容知县任上整整九年。离任时,每天都有大批民众前来与他道别,致使其行程延迟了一个多月。全县民众自发为他建立生祠,将他当作神灵来供奉崇祀。“方丈石墙为户屏,一丝画菜为官箴”这幅对联也流传至今,成为清正廉洁的格言。
大明历经276年,不乏这样清正廉洁的官员,虽然受时代和政治体制的限制,他们无法也不可能改变其时政治腐化、吏治败坏的大局,然而,他们与腐化风气相抗衡的铮铮傲骨以及对当时和后世社会的警醒却是不容忽视的。在中国的传统时代,法令制度发挥效用的空间相比于今天要大大压缩,而且已有的法令制度又受制于皇帝的主观意志,并依其需要随意变更。这样,就给社会治理带来了随意性、主观性和不稳定性。官员个人的人格品质、能力和意志等,就很大程度决定着国家政治和地方管理的好坏。因此,清官们在社会治理、社会稳定以及为百姓谋利方面功不可没,仅以封建制度的卫道士来评价他们是有失公允的。
当然,清官绝不仅仅意味着不贪污、不爱钱,这只能称为廉吏。察吏安民,兴利除弊,谋求百姓的利益,推动社会的进步,才是官员的基本职责。那些历史上流芳百世的“清官廉吏”,在自身奉公守法、安贫乐道的同时,更为人看重的是为官一任,有所作为。
第五篇:读“八荣八耻”之心得
“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心得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看望政协委员时强调,要引导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出“八个为荣、八个为耻”——“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胡锦涛总书记的“八荣八耻”荣辱观,既是对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精辟概括,同时又赋予其鲜明的时代特征,乃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八荣八耻”,高屋建瓴,在真善美与假恶丑之间划出了泾渭分明的界线。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生动体现,也是匡正当前从政道德、社会道德、社会风气的重要指导原则。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导向鲜明,概括精辟,内涵深邃,振聋发聩,充分体现了新时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荣”指光荣或荣誉,“辱”指耻辱。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强烈荣辱感的民族。在我们的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不能混淆。否则,社会和谐不起来,经济发展不起来,民族精神振作不起来,国家也强盛不起来。胡锦涛总书记还特别指出:“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两会”上提出的“八荣八耻”,导向鲜明,概括精辟,内涵深邃,振聋发聩,充分体现了新时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从耻食周粟的伯夷叔齐,到无颜面对江东父老的项羽;从耻为亡国奴的文天祥,到拒绝美国救济面粉的朱自清„„无数铮铮傲骨的人物,在中华历史上演绎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事迹。伟大的人们比肩齐高。
周恩来,生服务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钱学森,导弹之父,美国说他抵三个师,在新中国诞生后,毅然回到自己的祖国。
李四光,论中国没有石油时,他自信地说:“科学证明中国有储量丰富的石油。”
焦裕禄,难中的兰考人民紧紧团结起来,与风沙盐碱战斗到生命最后一刻。
孔子在2000多年前就教育他的弟子要诚实。在学习中,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他认为这才是诚实守信对待学习的正确态度。
雷锋袜子补了又补,却寄钱救济战友的家人。
一华民族的优秀儿女,闪烁着一个个平凡而光辉的名字,每一个姓名都代表一段感人的故事。他们公而忘私,助人为乐,敬老尚贤,无么奉献,张扬着道德的大旗,耸立着一座座人格的丰碑。
我常常想个人以“八荣八耻”为镜子的时候,就明白自己更多一些;当一个终身以“八荣八耻”为镜的时候,他就能与世界上最伟大的人们比肩齐高。
孟子云:“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古人云:“民无德不立,政无德不威。”有德,是修养,是文明,是基石;无德,是无信,是卑鄙,是自灭。这些鲜明的事例告诉我们,不管是过去,还是将来,“八荣八耻”的根本就是如何学会做人,做一个对社会负责,对祖国人民有贡献的人。反之,那些遗臭万年的八耻类人物将会永远被人民和时代唾弃,踩在脚下。
我们现在最缺的资源,不是有形的物质,而是无形的道德。当前,在树立荣辱观、加强道德建设方面,我们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对信念与实惠,奉献与索取,竞争与合作,效率与公平,社会责任与个人利益,向前看与向钱看,党性原则与市场经济原则等问题,许多人认识模糊,是非不清,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想滋长蔓延,有的人见义不为、见死不救、为富不仁,有的人重金钱重实惠而轻名誉轻人格,有的地方假冒伪劣商品和社会丑恶现象泛滥严重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最根本的就是荣辱观缺失,是非、善恶、美丑不分。这些问题的出现和蔓延,对社会道德体系造成了冲击,损害了社会风气,也严重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我深切地感受到奋进的中国,不仅要向世界展示物质文明的丰硕成果,而且要向世界展示我们崭新的精神面貌。作为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我们应当从我做起,从心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在思想上积极追求上进,明辨是非;在学习上刻苦努力,精益求精;在生活上勤俭节约,节约水电,不攀比;在工作岗位上热心为同学服务,大胆创新;在行动上坚决反对有损民族形象的丑恶行为,讲文明,讲礼貌,守纪律,遵守社会公德和校规校纪。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把“八荣八耻”作为心灵的准则和行动的指南,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共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新风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八荣八耻”让我清晰地认识了应有的道德准则和思想操守,我作为一名大学生,一个国家的青年,郑重承诺始终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知荣明耻,努力向上,坚持信仰和追求,我也想向所有同龄人呼吁,继承民族传统美德,树立“八荣八耻”的荣辱观,在自己的未来人生中,对得起自己的良知,更要对得起自己的国家和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