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浙江省医学遗传学重点实验室财务管理制度
浙江省医学遗传学重点实验室财务管理制度
第一条 为了保证实验室的工作需要,使实验室在经费运行方面制度化、制约化、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为了有计划、有目的地使用经费,实验室实行年度财务预算和决算。
第三条重大的财务支出(如设备更新、软件升级、环境改造等)由实验室统一组织实施。
第四条对上级每年下拨的运行经费,实验室根据现行机制运行的实际需要,实行切块管理,即:开放课题、学委会、学术交流、主任基金、实验条件、行政运行费等将实行经费总额包干,节约使用,原则上超支不补。
第五条切块管理的经费额度根据当年实验室实际运行情况研究确定。分管领导统一规划指定专人负责,做到账务清楚,定时公布运行情况,以增加透明度。
第六条超过五千元的支出须经实验室分管领导批准;超过一万元的支出须经实验室主任批准。
第七条凡进行关的理论、专业、技术等方面的培训费用,需由实验室主任审批后支出。
第八条实验室需要使用经费的人员,为严格审批手续,需填写“浙江省医学遗传学重点实验室经费申请表”,经主管领导批准后,方可使用。各种财务借款与温州医学院财务管理制度进行。
第二篇:医学遗传学习题
医学遗传学习题
1、遗传病有什么特点?可分为几类?对人类有何危害?
2、简述基因概念的发展。
3、简述HGP的整体目标和任务。
4、何为基因突变,它可分为哪些类型、基因突变有哪些后果?
5、简述DNA损伤的修复机制。
6、简述苯丙酮尿症(PKU)发病机制及主要临床表现。
7、基因突变如何导致蛋白质功能改变。
8、一个患血友病A的女儿,可能有一个表现正常的父亲吗?可能有一个表现正常的母亲吗?为什么?
9、一个男子的父亲、儿子、3个兄弟中的一个和妹妹患多指(趾),他本人正常,如何解释这一现象。
10、从单基因疾病角度解释下列情况:①双亲全正常,其后代出现先天性聋哑患者;②双亲都是先天性聋哑患者,其后代全为先天性聋哑患者;③双亲都是先天性聋哑患者,其后代全正常。
11、试比较,质量性状与数量性状遗传的异同处。
12、在估计多基因遗传病的发病风险时,应该考虑哪些情况?
13、什么是遗传平衡定律?影响遗传平衡的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对群体遗传结构各有何作用?
14、简述nDNA在线粒体遗传中的作用。
15、简述莱昂假说及X染色体检查的临床意义。
16、试述多倍体产生的机制。
17、先天性代谢病引起疾病的途径有哪些?举例说明。
18、为何部分G6PD缺陷女性杂子的酶活性是正常的?
19、在估计糖尿病的发病风险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20、简述精神分裂症的遗传特点。
21、为何21/21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不应生育?
22、试述Down综合症一般特点。
23、为什么两个O型血的人婚配,有可能会出生A型血的子女?
24、简述目前产前诊断的常用方法。
25、细胞癌基因的激活方式有哪些?
26、原癌基因按其产物功能可分为几类?试述各类之功能。
27、单基因病的诊断如何进行?应注意哪些问题?
28、遗传病治疗的主要手段有哪些?列举基因治疗的典型病例。
29、什么是遗传咨询?遗传咨询的意义是什么?
30、试述医学遗传学发展简史。
第三篇:医学遗传学教案
教 师 课 程 教 案
课程名称:医学遗传学
学生专业:眼视光专业
医学检验专业
讲 授 人:谭湘陵 职
称:教授
南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授课时间:2007~2008学年第1学期
《医学遗传学》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名称:医学遗传学
(二)学时学分:总学时54,学分3(理论学时42,实验学时12)
(三)预修课程:生物化学、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微生物学
(四)使用教材:《医学遗传学》(第4版),左
伋 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年。
(五)教学参考书:
1.《医学遗传学》,陈竺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2.《医学遗传学》,张咸宁 编(著),科学出版社,2002年。3.《医学遗传学》,李璞 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年。
(六)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为医学类各专业本科生的必修基础课。
通过学习医学遗传学,了解该学科的发展前沿、热点,使学生牢固掌握医学遗传学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了解人类病理性状遗传规律以及遗传病的发生、传递、诊断、治疗和预防,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及工作实践打下宽厚的基础。
(七)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启发式教学,课堂讨论等。
(八)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结合网络教学等。
(九)考核方式:闭卷考试,平时作业,实验考核等。作业占学期总评成绩的10%,实验考核占学生成绩的20%,期末考试占学期总评成绩的70%。
(十)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学习,掌握基本理论;以病例为基础,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学科进展的介绍,拓宽视野,提高学生考研能力。
(十一)其它要说明的问题与事项:
眼视光专业学生的课程为理论42,实验12学时,而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学时为理论36学时,没有实验。因此在理论授课中,检验专业较眼视光专业有所压缩,按照教学计划书的安排,压缩内容主要在序论,以及第十八章和第十九章,这些内容的处理采取删除部分节的内容和减少举例的做法,在主要章节内容上,不进行压缩。
本教案针对42学时的眼视光专业。
教学学时分配和安排
本课程讲授按每周6学时安排,全学时共42(理论)+12(实验)学时。教学内容及具体学时分配如下:
一、理论课学时分配 第一章 绪论(3学时)第二章 人类基因(3学时)第三章 基因突变(3学时)
第四章 基因突变分子细胞生物学效应(1学时)第五章 单基因疾病的遗传(5学时)第六章 多基因遗传(3学时)第七章 线粒体疾病的遗传(1学时)第九章 人类染色(2学时)第十章 染色体畸变(3学时)第十一章 单基因遗传病(3学时)第十四章 染色体疾病(3学时)第十五章 免疫缺陷(3学时)第十六章 遗传与肿瘤发生(3学时)第十八章 遗传病诊断(3学时)第十九章 遗传病的治疗(2学时)总复习(1学时)
其他章节内容由学生根据自身条件自学,不作要求。
二、实验课学时分配
实验
一、人类外周血染色体制备(3学时)实验
二、染色体GTG标本制备(3学时)
实验
三、用小鼠微核测定法检测染色体畸变(3学时)实验
四、PCR法检测DXS52位点多态性(3学时)
三、其他教学环节的学时分配
第一章 绪 论(3学时)
〖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建立医学遗传学的基本概念,了解医学遗传学的研究范畴,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了解医学遗传学与医学的关系和学科发展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明确肩负救死扶伤重任的医生的责任。〖教学内容〗
1.遗传病的概念、特点及其与先天性疾病、家族性疾病的区别。遗传因素(遗传基础)和环境因素对疾病发生发展的共同影响和作用,举例说明。【重点】 2.遗传病的危害,通过几组数据反映。
3.遗传病的分类,染色体病、单基因病、多基因病、线粒体病、体细胞病,各举例说明。
4.医学遗传学的主要分支学科。共介绍9个分支学科。
5.遗传学发展简史,重点突出孟德尔、Morgan、Watson JD和Crick和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发展。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讨论。〖作业或思考题〗 1.简述遗传病的概念。
2.简述遗传基础和环境因素对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和作用。3.遗传病分为哪些类型?
4.医学遗传学与医学是什么关系?
第二章 人类基因(3学时)
〖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同学掌握基因的概念和演化、基因结构组成、基因组结构特征和基因表达,使同学对基因的功能作用有一个基本的了解,特别是基因结构有关的术语要有较为清楚的认识。〖教学内容〗
1.基因的概念和概念演化:基因的抽象概念和具体概念;基因概念从“一个基因一个性状”到“一个基因多种肽链”的变化过程。【重点】 2.基因组的概念:人类基因组组成。
3.基因组结构:单一序列、重复序列、遗传标记、基因家族、拟基因、断裂基因、侧翼序列、基因结构。【重点、难点】(通过实例和ppt详细比较讲解)4.基因表达:RNA加工【重点】。
5.人类基因组计划:结构基因组学,功能基因组学,其他组学。〖教学方法〗课堂讲授,ppt辅助,讨论。〖作业或思考题〗 1.名词解释:基因组、割裂基因、外显子、内含子、非翻译区、单拷贝序列、微卫星DNA、启动子、增强子、终止信号、拟基因、基因表达。2.什么是多基因家族?
3.微卫星DNA与小卫星DNA的区别在哪里? 4.典型的真核基因结构有那些部分组成? 5.转录后的加工有那些过程?分别具有什么作用?
第三章 基因突变(3学时)
〖目的要求〗
基因突变是导致遗传病发生的直接原因,本章的讲授为后续遗传病发生发展以及遗传规律的内容打下基础。通过本章内容的讲授,使同学们掌握突变发生的各种形式,突变与蛋白结构变化或表达变化之间的关系,了解突变产生的原因。〖教学内容〗
1.突变的基本概念:广义、狭义、作用。【重点】 2.诱发突变的因素:物理、化学、生物。【重点】
3.突变的一般特征:多向性、可逆性、有害性、稀有性、随机性、可重复性。4.突变的分子机制:静态、动态;碱基替换、移码突变。【重点】片段突变。5.单核苷酸多态性:结构特征、特点、作用、意义。〖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讨论。〖作业或思考题〗
1.名词解释:静态突变、动态突变、同义突变、错义突变、无义突变、终止密码突变、移码突变、转换、颠换、点突变、SNP。2.哪些突变会造成编码肽连长度的改变? 3.动态突变可能的机制是什么?
第四章 基因突变分子细胞生物学效应(1学时)
〖目的要求〗
本章内容之所以安排1学时,是因为后面章节,如第11章,与本章节内容存在重复,因此在授课中对本章节对内容仅做一提纲式的介绍,可以看成前一张的延续,仅要求同学对内容做一般性了解。〖教学内容〗
1.基因突变导致蛋白质功能的改变:合成、效应、细胞定位、聚合、与辅助因子结合以及稳定性的变化。
2.基因突变导致代谢功能的改变:结合基因、酶、代谢途径的关系进行讲解,底物与中间产物积累、代谢途径变化、终产物缺乏、反馈抑制。酶活力增高等方面。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ppt辅助。〖作业或思考题〗(此章不布置作业)
第五章 单基因疾病的遗传(5学时)
〖目的要求〗
单基因遗传是本门课程的重点之一,因此课时安排较多。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同学们重点掌握5种单基因疾病的遗传规律,掌握发病风险率的一般估计方法,了解单基因遗传中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同时认识和熟悉常见的单基因疾病,了解基本的分析方法。在教学中注意各个知识点的关联和区别,注重举例的应用,充分利用同学对疾病关注度较高的特点,把握节奏,突出重点。〖教学内容〗
1.单基因遗传病的定义和几个重要概念:主要受控一对等位基因,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显性和隐性,纯合子、杂合子、携带者、基因型、表型。【重点】 2.系谱分析:系谱符号,家系图,作用。
3.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遗传(AD):完全显性,不完全显性,不规则显性,共显性,延迟显性。特点,代表性疾病【重点、难点】。表现度、外显率。发病风险计算。
4.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遗传(AR):特点,代表性疾病,发病风险计算【重点、难点】。
5.X连锁显性遗传病的遗传(XD):特点,代表性疾病。【重点】
6.X连锁隐性遗传病的遗传(XR):特点,突出交叉遗传,代表性疾病。发病风险计算【重点】。
7.Y连锁遗传病的遗传:全男性,半合子,代表性疾病。
8.影响单基因遗传病分析的因素:拟表型、基因多效性、遗传早现、遗传异质性、从性遗传、限性遗传、遗传印记、X染色质失活。注意概念的区别,注意表述的准确性。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ppt辅助,提问、请同学参与讨论。〖作业或思考题〗
1.名词解释: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病、显性基因、隐性基因、先证者、显性纯合子、隐性纯合子、杂合子、携带者、亲缘系数、交叉遗传、表现度、外显率、拟表型、基因多效性、遗传异质性、遗传早现、从性遗传、限性遗传、遗传印记、延迟显性、X染色质、不完全显性、不规则显性、共显性、复等位基因。2.常用于系谱分析的符号有哪些?
3.AD、AR、XD、XR的遗传特点是哪些?代表性疾病有哪些? 4.AR、XR患病风险如何计算?
第六章 多基因遗传(3学时)
〖目的要求〗
多基因遗传的知识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中学阶段和大学过去学习的课程基本没有接触。因此在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多基因遗传概念的讲述;注意与单基因遗传内容的比较;注意涉及到群体、统计概率概念的问题,如分布、易患性、阈值以及遗传度等。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同学掌握多基因遗传中的重要概念,掌握数量性状的特点,掌握遗传度的三种计算方法,了解典型的多基因疾病和发病风险率的估算,讲课中适当穿插多基因遗传病的研究方法和目前取得的成果。〖教学内容〗
1.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受控基因数,分布特点,多基因特点,通过人身高性状的举例,说明为什么多基因性状(数量性状)表现为单峰正态分布【重点】。2.易感性、易患性、阈值概念【重点】。
3.遗传度概念和估算:Falconer公式,Holzinger公式和方差方法计算遗传度【重点】。了解常见多基因疾病的遗传度。
4.多基因疾病再发风险率的估计:公式,查图表和影响估计的因素。〖教学方法〗课堂讲授,ppt辅助。〖作业或思考题〗
1.名词解释:质量性状、数量性状、易感性、易患性、阈值、遗传度。2.为什么多基因遗传的性状呈现单峰分布? 3.为什么人群不同,阈值与平均值之差也不同? 4.为什么遗传度用在个体无意义? 5.多基因发病风险与哪些因素有关?
第七章 线粒体疾病的遗传(1学时)
〖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线粒体基因组的基本结构和母系遗传的特征,了解mtDNA的复制方法、与核基因的区别,了解部分线粒体遗传病的病例。
本章内容属于本课非重点内容,可是安排较少。〖教学内容〗
1.复习线粒体亚亚显微结构
2.线粒体基因组:双链环形,16569bp,编码2种rRNA;22种tRNA;13种蛋白质。不含非编码序列,不与组蛋白结合。【重点】 3.线粒体DNA的复制:D环复制机制。
4.mtDNA特点:具有半自主性、基因排列紧密,无非编码序列、部分遗传密码与核不同、母系遗传(不符合经典遗传定律)、在细胞分裂间经过复制和分离、具有阈值效应、突变率极高、主要编码与氧化磷酸化过程相关的酶系。【重点】 5.线粒体疾病的遗传:多质性、异质性、阈值,野生趋同现象。
6.常见线粒体遗传病: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MELAS综合症、MERRF综合征、Kearns-Sayre综合症。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ppt辅助。〖作业或思考题〗
1.名词解释:母系遗传、遗传瓶颈、阈值。2.为什么线粒体遗传不表现出孟德尔式遗传? 3.线粒体基因组与核基因组有何区别?
第九章 人类染色(2学时)
〖目的要求〗
染色体是遗传物质重要的载体,是核基因唯一的载体,染色体结构和行为是遗传学重要的研究内容,染色体数目和结构的变化是导致遗传病的重要原因,因此本章是本课程又一重要章节。
通过本章学习,使同学们掌握染色体的基本组成、基本形态结构、染色体与染色质的关系,了解lyon假说和染色体的研究方法,了解分带与核型和描述,为染色体畸变和染色体病的教学打下基础。〖教学内容〗
1.染色质:常染色质、异染色质、性染色质和Lyon假说。【重点】
2.染色体:基本概念,染色质与染色体,从DNA到染色体四级结构模型。【重点】 3.染色体形态与性别决定。【重点】 4.染色体研究方法和显带。
5.核型的概念和表示方法,染色体多态性。〖教学方法〗课堂讲授,ppt辅助,讨论。〖作业或思考题〗 1.名词解释:常染色质、异染色质、X小体、核小体、同源染色体、核型。2.染色体和染色质是什么关系?
3.染色体的四级结构模型是如何解释从染色质到染色体变化的? 4.染色体结构中包含了哪些组成部分? 5.常用的染色体显带有几种?
6.染色体简式表达式是如何描述染色体核型的?
第十章 染色体畸变(3学时)
〖目的要求〗
在前一章的基础上,本章主要讲染色体畸变,讲课中注意与前一章内容的联系。本章的重点是讲解染色体数目结构变化的类型,要求掌握单倍体,多倍体,单体,三体,纯合体,嵌合体等概念;掌握整倍型和非整倍型发生的机制和结构畸变发生机制;掌握部分单体,部分三体发生机制,常见结构畸变类型。通过学习,了解染色体畸变诱发因素和异常染色体的表达式。〖教学内容〗
1.染色体畸变的类型:数目、结构、纯合体、嵌合体、表达式。【重点】 2.染色体畸变发生的原因:物理、化学、生物、遗传以及母亲年龄。3.整倍性改变及原因:单倍体;整倍体;二倍体;多倍体;双雄受精、双雌受精、核内复制、核内有丝分裂。【重点】
4.非整倍性改变及原因:亚二倍体-单体;超二倍体-多体(三体、四体„),减数分裂染色体不分离,有丝分裂染色体不分离,染色体丢失。【重点】 5.染色体结构畸变及其产生机制:断裂、重排。常见结构畸变类型:缺失、重复、倒位、易位、环形、双着丝粒、等臂,倒位环、四射体。【重点】 6.畸变染色体表达式举例。7.部分单体与部分三体。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ppt辅助,讨论。〖作业或思考题〗
1.名词解释:单倍体、多倍体、单体、多体、嵌合体、部分三体、部分单体、染色体多态、易位携带者、倒位携带者、罗氏易位。2.哪些因素可能导致染色体畸变? 3.倒位环和四射体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4.染色体数目和结构畸变的原因是什么? 5.常见的染色体结构畸变的类型有哪些? 第十一章 单基因遗传病(3学时)
〖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分子病、先天性代谢缺陷等疾病的发病机理和遗传特征,了解典型的分子病和代谢缺陷病。〖教学内容〗
1.分子病、先天性代谢缺陷的概念。
2.血红蛋白的分子结构极其遗传控制:基因结构,发育演变,变异体和血红蛋白病。【重点】
3.其他分子病:血浆蛋白病,胶原蛋白病,肌营养不良,受体蛋白病,膜转运蛋白病。【重点】
4.先天性代谢缺陷(酶蛋白病):苯丙酮尿症、白化病、尿黑酸症【重点】、半乳糖血症、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教学方法〗课堂讲授,ppt辅助,讨论。〖作业或思考题〗
1.名词解释:分子病、不等交换、先天性代谢缺陷。2.常见血红蛋白病有哪些?
3.基因结构和功能表现出何种异常? 4.血友病A和B发病的遗传机制是什么?
5.试述苯丙酮尿症(PKU)的临床特征、发病机制、遗传控制、类型、诊断和治疗。
6.尿黑酸尿症和白化病的发病机制是什么? 7.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的发病机制是什么? 8.胶原蛋白病包括哪些类型?发病机制是什么?
第十四章 染色体疾病(3学时)
〖目的要求〗
染色体病是一大类遗传病,是因为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异常导致的疾病,因此本章的基础是前两章-染色体和染色体畸变,因而本章的讲授应结合前面的内容,可以将本章与第九章、第十章合并视为一个完整的教学单元。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同学们掌握染色体发病的机理,掌握典型的染色体病,了解与疾病临床相关的问题。〖教学内容〗
1.染色体病发病概况:新生儿染色体异常率、自然流产胎儿、产前诊断胎儿、自然流产后再发风险。2.常染色体病:以21三体为典型病例(文字和图片),讲述发病率、临床特征、分类核型以及临床诊断和处理方法【重点】。18三体、13三体、猫叫综合征。3.性染色体病:克氏征、XYY综合征、多X综合征、Turner综合征的发病率、临床特征、分类以及临床诊断和处理方法。以克氏征和Turner综合征为典型病例。【重点】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ppt辅助,讨论。〖作业或思考题〗
1.常见染色体病的主要表现、核型和分类? 2.D/G平衡易位者可能产生什么样的后代?
第十五章 免疫缺陷(3学时)
〖目的要求〗
本章的内容是与免疫相关的遗传学问题,通过学习,掌握红细胞抗原、白细胞抗原、免疫球蛋白的遗传结构和遗传机制,了解新生儿溶血症、HLA与疾病的关联、HLA与器官移植等有关临床问题。〖教学内容〗
1.ABO血型系统:遗传控制。【重点】 2.Rh血型系统:基因结构,单倍型。3.新生儿溶血症。
4.HLA系统:特点,I类、II类和III类基因区,各区中的基因组成,连锁不平衡、HLA与疾病的关联、机制,HLA与器官移植。【重点】
5.免疫球蛋白遗传:分子结构、基因结构、DNA重派与免疫球蛋白多样性。【重点】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ppt辅助,讨论。〖作业或思考题〗
1.HLA系统的特点有那些?
2.人类ABO血型决定中,IA,IB,i,H基因各自的作用是什么? 3.Rh抗原由哪些基因决定?
4.HLA基因的复杂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5.为什么HLA基因也是一个理想的遗传标记系统? 6.从遗传的角度看,哪些人中可能HLA完全相同? 7.什么机制保证了免疫球蛋白的多样性?
第十六章 遗传与肿瘤发生(3学时)
〖目的要求〗 肿瘤是一类严重危害人类的疾病,是医学研究中最热门的问题。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的因素颇多,很多机制问题还没有认识到。因此在本章授课中应向学生交代这一问题。
通过本章的学习,应使同学们掌握肿瘤发生与遗传的关系,染色体、基因异常与肿瘤发生,特别是费城染色体、癌基因、肿瘤抑制基因等重要内容,同时使同学们了解肿瘤发生的遗传学说。〖教学内容〗
1.肿瘤发生与遗传相关的证据:种族差异、家族聚集、遗传性肿瘤、遗传缺陷与肿瘤。【重点】
2.染色体异常与肿瘤:单克隆起源、多克隆起源,肿瘤干系、旁系、众数,标记染色体,费城染色体的形成和致病的分子机制。【重点】 3.癌基因:概念、分类与作用、激活。【重点】
4.肿瘤抑制基因:概念,与癌基因的区别。【重点】P53、Rb基因。5.肿瘤发生的遗传学说:单克隆起源、二次突变论、多步骤遗传损伤。〖教学方法〗课堂讲授,ppt辅助,讨论。〖作业或思考题〗
1.名词解释:众数、标记染色体、干系、旁系、癌基因、肿瘤抑制基因。2.如何说明肿瘤的发生与遗传相关? 3.Ph染色体形成的原因和致病机理是什么? 4.癌基因的激活方式有哪些?
5.癌基因和肿瘤抑制基因的异同点在哪里?
第十八章 遗传病诊断(3学时)
〖目的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同学们掌握遗传病的一般诊断方法和遗传学特殊诊断方法,重点突出产前诊断和分子诊断的内容。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同学们了解染色体检查指征,携带者的检出,产前诊断适应征等问题。〖教学内容〗
1.遗传病诊断的主要途径:病症、家系、染色体检查、生化检查、分子诊断,携带者的检出。【重点】
2.产前诊断:遗传病诊断的重要应用方面,适应症,主要方法和途径(绒毛取样、羊水)。【重点】
3.分子诊断:材料、技术路线和方法、诊断举例。【重点】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ppt辅助,讨论。〖作业或思考题〗
1.名词解释:产前诊断,分子诊断。2.染色体检查和产前诊断的适应症是什么? 3.为什么分子诊断可能实现预先诊断?
第十九章 遗传病的治疗(2学时)
〖目的要求〗
遗传病的治疗目前还没有理想的方法,学术界还在探索之中,因此一般的治疗还是以对症治疗为原则。通过学习,了解遗传病的一般治疗策略和方法,了解基因治疗的主要原理和目前的发展。〖教学内容〗
1.治疗的原则:体细胞基因修饰、基因表达异常进行调控、蛋白质功能改善、代谢产物控制、临床针对症状的治疗措施。
2.基因治疗:策略、基因流程、临床应用的例子,存在问题。【重点】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ppt辅助,讨论。〖作业或思考题〗
1.遗传病治疗的原则是什么? 2.什么是基因治疗?
第四篇:医学遗传学辅导教案
第4章 数字式传感器
教学要求
1.了解各种数字式传感器的分类、结构及特点。2.熟悉各种数字式传感器的测量转换电路。3.掌握各种数字式传感器的应用。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多种数字式传感器演示 教学重点
各种数字式传感器的应用 教学课时
7学时 教学内容:
4.1 光栅数字式传感器 4.1.1光栅的分类
按原理和用途分为:
1.物理光栅,利用光的衍射现象,用于光谱分析和波长的测量。
2.计量光栅,利用莫尔现象,用于长度、角度、速度等的测量,又可分为透射式光栅和反射式光栅。
4.1.2 光栅传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1.光栅传感器的结构
光栅传感器由光源、光栅副、光敏元件三大部分组成。2.光栅测量原理
把两块栅距相等的光栅(光栅
1、光栅2)面向对叠合在一起,中间留有很小的间隙,并使两者的栅线之间形成一个很小的夹角θ,如图所示,这样就可以看到在近于垂直栅线方向上出现明暗相间的条纹,这些条纹叫莫尔条纹。由图可见,在df线上,两块光栅的栅线错开,形成条纹的暗带,它是由一些黑色叉线图案组成的。因此莫尔条纹的形成是由两块光栅的遮光和透光效应形成的。
W
¹âÕ¤1
dd
ff
dd
ffBH dd¹âÕ¤2
光栅莫尔条纹的形式
莫尔条纹有如下特征:
(1)莫尔条纹是由光栅的大量刻线共同形成的,对光栅的刻划误差有平均作用,从而能在很大程度上消除光栅刻线不均匀引起的误差。
(2)当指示光栅沿与栅线垂直的方向作相对移动时,莫尔条纹则沿光栅刻线方向移动(两者的运动方向相互垂直);指示光栅反向移动,莫尔条纹亦反向移动。
(3)莫尔条纹的间距是放大了的光栅栅距,它随着指示光栅与主光栅刻线夹角而改变。○ 由于θ很小,所以其关系可用下式表示
L=W/sinθ≈W/θ
(4)莫尔条纹移过的条纹数与光栅移过的刻线数相等。4.1.3 光栅传感器的测量电路
光栅传感器作为一个完整的测量装置包括光栅读数头、光栅数显表两大部分。光栅读数头利用光栅原理把输入量(位移量)转换成响应的电信号;光栅数显表是实现细分、辨向和显示功能的电子系统。
1.光栅传感器的常用光路(1)垂直透射式光路(2)透射分光式光路(3)反射式光路(4)镜像式光路
2.光栅传感器的光电转换系统
光栅传感器的光电转换系统由聚光镜和光敏元件组成,光敏元件可以将光量的变化转换成电阻或电能的变化。
3.光栅传感器的辨向处理
如果传感器只安装一套光电元件,则在实际应用中,无论光栅作正向移动还是反向移动,光敏元件都产生相同的正弦信号,是无法分辨移动方向的。为此,必须设置辨向电路。
4.光栅传感器的细分原理
细分电路能在不增加光栅刻线数(线数越多,成本越昂贵)的情况下提高光栅的分辨力。常用的细分方法有两大类:机械细分和电子细分,电子细分的两种最常用方法为:倍频细分法和电桥细分法。
(1)倍频细分法(2)电桥细分法 4.1.4 光栅传感器的应用
由于光栅具有测量精度高等一系列优点,若采用不锈钢反射式光栅,测量范围可达十几米,而且不需接长,信号抗干扰能力强,因此在国内外受到重视和推广,但必须注意防尘、防震问题。
1.光栅数显表
2.光栅传感器在位置控制中的应用 4.2 磁栅数字式传感器
磁栅传感器结构:磁栅、磁头和信号处理电路等。4.2.1 磁栅的结构和种类
磁栅分类:长磁栅和圆磁栅两大类。
用途:长磁栅主要用于直接位移测量,圆磁栅主要用于角位移测量。4.2.2 磁头的结构和种类
1.动态磁头 2.静态磁头
4.2.3 磁栅传感器的信号处理
1.鉴幅方式 2.鉴相方式
4.2.4 磁栅传感器的应用
鉴相式磁栅数字位移显示装置 4.3 感应同步器
一 4.3.1 感应同步器的类型和结构
感应同步器根据用途的不同可分为两类:直线式同步器和旋转式同步器 1.直线式感应同步器(1)标准型(2)窄型(3)带型
2.旋转式感应同步器 4.3.2 感应同步器的工作原理 4.3.3 感应同步器的信号处理
由感应同步器组成的检测系统,可采取不同的励磁方式,并对输出信号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根据对输出感应电动势信号的处理方式不同,可把感应同步器的检测系统分成相位式和幅值式。
1.鉴相处理:就是根据输出感应电动势的相位来鉴别感应同步器定、滑尺间相对位移量的方法。
2.鉴幅处理:采用同频率、同相位、不同幅值的交流电压,对感应同步器滑尺两相绕组进行激励磁,就可以根据定尺绕组输出感应电动势的幅值来鉴别定、滑尺间相对位移量,叫做感应同步器输出信号的鉴幅处理。4.3.4 感应同步器的应用
鉴幅型数显表 4.4 编码器
将机械转动的模拟量(位移)转换成以数字代码形式表示的电信号,这类传感器称为编码器。编码器以其高精度、高分辨率和高可靠性被广泛用于各种位移的测量。
编码器的种类很多,主要分为脉冲盘式(增量编码器)和码盘式编码器(绝对编码器)。4.4.1 脉冲盘式编码器
脉冲盘式编码器又称为增量编码器,它不能直接产生几位编码输出。1.脉冲盘式编码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脉冲盘式编码器的辨向方式 3.脉冲盘式编码器的应用 4.4.2 码盘式编码器
码盘式编码器又称为绝对编码器,它将角度转换为数字编码,能方便地与数字系统连接。码盘式编码器按结构可分为接触式、光电式和电磁式三种,后两种为非接触式。
1.接触式编码器:由码盘和电刷组成。
2.光电式编码器:是一种绝对编码器,即几位编码器其码盘上就有几位码道,编码器在转轴的任何位置都可以输出一个固定的与位置相对的数字码。
3.电磁式编码器: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电磁敏感元件,主要优点是对潮湿气体和污染敏感,体积小,成本低。作业:P95 7、8
二
第五篇:医学遗传学辅导教案
第6章 传感器与检测系统的信号处理技术
教学要求
1.掌握直流电桥和交流电桥电路。2.掌握各种放大器的结构及特点。3.掌握信号的变换形式。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
1.直流电桥、交流电桥的平衡条件
2.各种放大器的特点及应用
教学课时
5学时 教学内容: 6.1.电桥电路 6.1.1直流电桥
直流电桥平衡条件:相邻两臂电阻的比值应相等,或相对两臂电阻的乘积应相等。按电阻应变片接入电桥电路的接法,电桥可分为: 1.单臂工作电桥: 2.等臂双臂工作电桥 3.等臂全桥工作电桥
三种工作方式中,全桥四臂工作方式的灵敏度最高,双臂半桥次之,单臂半桥灵敏度最低。采用全桥(或双臂半桥)还能实现温度自补偿。
IoB R1R2£«
CRLUoA
£
R3R4
D
E 直流电桥 6.1.2交流电桥
引入原因:由于应变电桥输出电压很小,一般都要加放大器,而直流放大器易于产生零漂,因此应变电桥多采用交流电桥。
由于供桥电源为交流电源,引线分布电容使得二桥臂应变片呈现复阻抗特性,即相当于两只应变片各并联了一个电容。
C1C2ZZ12
R2R1 UoUo
Z3Z4R3 R4
UU ¡«¡«
(a)(b)
交流电桥
○ 6.2信号的放大与隔离
从传感器来的信号有许多是毫伏级的弱信号,须经放大才能进行A/D转换。系统对放大器的主要要求是:精度高、温度漂移小、共模抑制比高、频带宽至直流。
目前常用的放大器有以下几种型式:一种是高精度、低漂移的双极型放大器;另一种为隔离放大器,它带有光电隔离或变压器隔离的低漂移信号放大器,以及一个高隔离的DC/DC电源。
6.2.1运算放大器
1.反相放大器 2.同相放大器 6.2.2测量放大器
1.测量放大器的结构与特性
具有高共模抑制比、高速度、高精度、高稳定性、高输入阻抗、低输出阻抗、低噪声的特点。
2.测量放大器集成电路(自学)3.测量放大器的使用
(1)差动输入端的连接:要注意为偏置电流提供回路。
(2)护卫端的连接:电缆的屏蔽层应连接测量放大器的护卫端。(3)R端、S端的连接:R端接电源地,S端接输出。6.2.3程控测量放大器PGA 程控测量放大器PGA是通用性很强的放大器,放大倍数可通过编程进行控制。1.浮点放大器型 2.增益电阻切换型 6.2.4 隔离放大器
1.AD277型双隔离式放大器 2.AD210型三隔离式放大器 6.3信号的变换
6.3.1 电压与电流转换
1.电压转换为电流:以A/D693为例
2.电流转换为电压:电阻式电流/电压转换电路 6.3.2 电压与频率的相互转换
实现电压/频率转换的方法很多,主要有积分复原型和电荷平衡型。V/F转换器常用集成芯片主要有VFC32和LM31系列。作业:P135 1、6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