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香港毕马威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
在香港毕马威实习的那些事儿
飞机滑行速度越来越快,恨不得在脚下灌上千斤重的铅好让它慢一点离开这块土地,脑海里两个月的时光快速地放映。
2011年的暑假,我很幸运地被中注协选派到香港毕马威与香港本地和国外留学学子一起成为暑期实习生。这期间,我收获了太多,关于职业发展,关于独立生活,关于友情,关于香港,关于责任。正是这些认识和成长串联起了在香港的一幕幕片段,让我走过了一部电影长的宝贵历程。
On Training
培训的目的简单明了----新进实习生之间相互熟悉,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的文化以及业务范围介绍,工作软件e-Audit和办公软件的使用技巧以及职场沟通经验的交流。培训是我们第一次可以近距离接触到公司高级经理以及IT和人力资源部门前辈的机会,给我们上课的讲师都是来自各个部门的senior manager或者是B grade的前辈,虽然级别高过我们很多,但是他们都特别具有亲和力,给我们讲他们进KP的故事,从一个跟我们一样什么都不懂的实习生到A1,B1再到manager一步步走来是怎么和公司一同发展一同进步的,在我看来,尽管工作的累人尽皆知,但KP人都有一股用不完的劲儿,从他们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看到的都是对这里的感情和眷恋,并以身为KP的一员为傲。为期一周的培训里,每天8小时的教学把我们从职场菜鸟一步步向professional靠拢。从仪表着装,到与客户沟通礼仪,再到职业素养,无一不体现出KPMG高标准的规范。
除此之外,公司选人的多元化所体现出的审计行业的巨大兼容性也着实让我们吃惊了一把。在这样一个不大的培训教室里,除去中注协选拔过来的20名来自内地各大高校的大三学生,还有40多名来自五湖四海背景各不相同的实习生。在第一天的自我介绍环节,多元化的背景和经历的碰撞让所有同学都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全球峰会气氛。同在一个教室,有在美国,英国,加拿大,韩国和日本求学的中国留学生,在中国留学的美国学生,也有在香港各所大学读大二的本地人,而我们一行也都来自内地不同的高校,大家用着同一种语言,虽然带着各个地方的口音,也许流畅,也许停顿,但丝毫没有影响相互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有一位港大的同学在说到自己曾经因为一次赖床让全家错过了准时去海边的时间而幸免于海啸时,全场的人都不禁为他鼓起掌来。另外一位来自南京大学的同学则因为培训迟到打趣地解释说,“我迟到是因为我就住在离培训大楼步行10分钟的地方,而我却迷路了”。就这样大家在欢笑中认识了彼此,为后续的实习生活也铺垫了友谊基础。为了建立团队合作意识,培训中间穿插了很多小比赛,有一场就是要求每个团队在20分钟运用以提供的剪刀胶带等工具和从老师处购得两种颜色的硬彩纸做出最高的建筑,时间结束时哪组最高就获胜。而另外一场就是最后一天的小组展示。有的小组朗诵自己即兴创作的诗歌,有的表演“实习生的一天”话剧,还有的是情景秀。我们组则改编《北京欢迎你》,创作出《KP欢迎你》,通过对歌词的改编,表现对KPMG和审计行业的认识。虽然有些无厘头,嘲笑了OT的盛行,但主旋律却是表现作为一群实习生对公司对这份职业的热情和渴望,这也是我们的心声的表达。
入职前的培训让我初步了解想进入到审计行业其实没有专业硬性要求,事务所考察的是一个候选人对数字的敏锐程度,同样一份财务报告如果你能够透过这些没有生命的数字掂量
出一个有生命的实体的发展好坏以及已经或者即将遭遇到的困境危机,而不是只看到一堆大小不一,眼花缭乱的符号,那么你就是具备了成为专业审计人员的可塑性。其次,由于各行各业都需要审计,这也就决定如果事先已经有了某一个特定行业的背景知识将会节约审计师很多时间并更好的做出不违背行业发展规律的决策。这几点也正是为什么实习生当中会不乏理工科背景的学生的原因吧。
At Company
毕马威中国提供审计、税务和咨询等专业服务。在香港所,审计业务分为三个大组,第一组主要负责制造业,第二组负责娱乐交通类,第三组负责金融机构。公司内部的员工职业发展规划也有详细公平的一套标准,第一年进公司为A1,每经过一个旺季(11月分至次年7月份)便可升一个级别直到A3,再到B grade,一般B grade的可称做助理经理,到B3又有3年,第六年末如果通过了考核就可以晋升到C1也就是经理了,C3为高级经理。接下来需要多久成为合伙人就没有严格的规定了,据我所知,并不是只要一直留在事务所就能成为合伙人的。合伙人层面更需要发达的人脉和对整个行业的宏观掌控,合伙人负责的主要部分是拓展新客户并维系与老客户的关系,这也是事务所业务的主要来源渠道。
我实习的部门属审计第一大组第十三部门,客户集中在制造业。毕马威一向以做大客户出名,在我们部门的工作台上我便看见中石化(Sinopec Group)2010年的审计报告,而我到公司的第一天做的事情便是核对审计报告---核对每一张报表的数字加总和与附注是否一一对应。我的经理Marco早上10点拿给我大约一个火柴盒高的报告我足足敲到了下午3点才校对完毕,发现的错误要用公司通用的符号标注出来,即使没有错误也要在列式的右下角精确到数字的个位标上一个“^”以表示此处已经检查过。当我捧着贴满便利贴的报告草稿还给经理时,满心以为他会很高兴看到我发现了错误,事实上并不是。后来才了解到每一个小错误很可能意味着连环错误,严重的可能要涉及到审计程序的改变,而且报告出错太多可能意味着前一位核对报告的同事工作并不到位。做审计这行习惯以风险为导向,一份出错很多的报告必然风险更高,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以保证其真实性和准确性。我的经理是一个特别细心的人,效率也很高,喜欢当场解决问题绝不拖延,他会一个个地检查每一处标注错误的地方告诉我这里是否有问题,问题怎么解决并解释背后的原因。最令我吃惊的是他敲计算器的速度,完全可以称作盲打兼神速。看到我都要掉下来的下巴,Marco表示,敲多了自然就快了啦„他告诉我,每一分审计报告都要经过9校的程序,从实习生,A1,A2一直到Manager都会要仔仔细细地一遍又一遍校对与检查,这样才能确保交到客户手里的报告是一份专业的有价值的报告。除了能用上计算器的活儿,还有用多功能复印机的活儿也是实习生的必修课。公司扫描的文件都有指定的服务器接收,在地址栏选定自己的部门后扫描便可以将电子档归纳到只有本部门能打开的服务器上,方便同事提取。在KPMG,对打印复印过程中产生的废弃文件也有一套严格的处理程序,每一层都有4个角落摆放大型多功能复印机的位置,而旁边都配套有使用说明以及废纸回收箱。同事介绍说这些废弃了的文件也不能随便丢弃,而是要经过粉碎之后再废物回收以保证客户的资料不会被泄漏到无关的第三方。这些小细节体现出公司在审计基本职业素养之一的保密性方面的规范做法。
由于被预定了一周后要出外勤,所以在公司里Marco也没再安排我做其他项目的follow-up的工作。于是我留心工作台上是否有需要帮助的同事并主动询问他们,由于工作台上坐着的都是A grade的同事他们做的工作不会涉及到决策层面所以他们也很放心交给我做。在他们的教导下,我逐渐知道了如何做land search,如何使用excel里的vlookup功
能来完成从原始凭证编号到账簿的搜寻匹配过程,怎样归类审计底稿以及每一个账目要放到哪个字母相应的section中。同时,我感受到书本上的知识顿时活了起来,在实践中会不自觉地联想到,哦,原来书上说的就是这样做的!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运用到审计和会计实务中也恰好不过了。
On Site
我在毕马威实习的6周里,除去培训1周,入职后在公司工作的1周,剩下的4周全部在一个项目的外勤。客户是一个香港本地的成衣制造商集团,其产品95%出口到美国和加拿大,为包括American Eagle,Calvin Klein Jeans等在内的知名品牌生产成衣。在外勤的这段时间里,我真实地感受到事务所与客户之间共赢与博弈并存的一种平衡。共赢体现又快又好地出具审计报告是双方一致的目标,而中间的博弈则贯穿了全程,例如在做截止性测试的时候发现客户确定的销售不在正确的会计期间内,就需要询问他们的财务总监操作上的标准,以及背后的原因。如果给出的原因能让我们的团队信服,则保持原来的记录,反之则要更改会计操作并在附注中体现披露出来。博弈还体现在客户是否按时提供审计组所需要的材料上,整体上讲客户是主动积极地配合我们的,如在到客户公司的第3天股东大会的法定记录,销售和采购的单据和凭证,还有从客户财务系统里直接提取以电子档的形式发送给我们的各类会计记录都提供给了我们,但有总有一些凭证客户是不能按时交给我们的,其中不乏故意拖延的,我经常听到两位field incharge在给我们专用的会议室里讨论客户资料不到位的问题,从他们口中得知,审计过程中由于客户不能提供材料而导致的审计进度被打乱是很常见的事。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这个项目本来只需要3周的下现场工作最后被耽误到了4周,直至我结束实习其他同事还留在了现场。如何催材料是一件需要动脑筋的事,在incharge教导另外一名A2的同事的时候,告诉他找客户要东西应该选择对的时间,如果过了当天下午3点那一般想要的材料第二天才能拿到,更有可能第二天被客户忘记了,又要拖到第三天。所以应该提早规划好当天要做的工作,早上就列出所有今天需要用到的凭证和单据并反馈给客户,这样既给出了让客户搜集整理材料的时间,也不会耽误工作进度。
出外勤的日子里,我最大的感受有两点:第一,早出晚归。制造业的公司一般不会把总部设在香港岛的中心位置,偏向于选择九龙或者新界,这样子去客户公司审计就要花费很多时间在路上。比如,我所在的项目客户就处在新界西部,早上7点半出门搭巴士或者叮叮车到最近的地铁站后再经过40分钟的地铁,最后还要转一趟巴士才能到客户公司所在地。到达时间一般在9点左右。路上解决早餐和休息不够的补眠。另外一名实习生参加的项目更加夸张,每天6点多出门,折腾到地铁站再搭客户专门派来接送的面包车历时1个多小时都没有设立公交线路的路程才能到现场。与在KPMG同事们可以从8点半到10点之间陆陆续续到达公司不同的是,出外勤必须保持专业素养,按时到岗能给客户留下更好的印象,也不至于破坏客户公司的作息制度。每天3个小时在路上的时间让我体会到了工作的艰辛,也亲身体验到了审计师道德准则中那条叫做professional behavior的规范。第二,现场审计对细节要求甚高。审计程序基本是按照上一年的审计底稿设计的流程来实施的,底稿上每一个英文和数字都是今年审计的参考材料。任何方法和操作上的改动都要经过incharge的同意和检查,确保风险降到最低。写notes也力求用最简短的语言表达清楚,从大陆来的我显然不比香港同事们对英语行云流水般的运用,以至于我写出的notes都要被同事修改得体无完肤,直到反反复复读去年的审计底稿才琢磨出写notes不同与平常的英语表达,必须要用审计专用的客观描述性语气,不要掺杂主观看法。在为小组准备独立性check list的时候,认真填好了项目每位同事的信息确保名字和职位没有弄错、格式正确后发给incharge检查,哪
知道他一眼便指出了要改进的地方,我真的非常惊讶他能在整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的文字中肉眼识别出两处用Calibri编辑的名字!他强调格式必须统一,底稿看起来才会舒服和整洁。这一幕到现在还深刻地印在我脑海中,一直提醒着我工作中一定不要轻视每一处细节,也许C1(manager)与B3的区别不在于业务知识上的多大差距,而在于对工作的严谨程度!
Life in HK
实习的魅力不仅仅在于能够近距离接触到这样一家有着标准规范,汇集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行业精英的公司,也在于能够来到另一个陌生的城市,看这里的人们与这个城市的交流、融合和共生。香港很小,却有着惊人的气度。奢华与清新的碰撞、高贵与平凡的交锋、忙碌和悠闲的较量,都以一种和平的方式在这里上演。
香港人的友好,让我在初来乍到的周折中感动得热泪盈眶。在不认识的街道向杂货铺的伙计问路,他不会说普通话便招呼在店里忙活的同事出来一起说着粤语比划着手势告诉我该怎么走,店外路过的一位女士见状直接要求带我走一段,最后把我交给一位刚好要送外卖到我想去的大厦的大婶。后来跟同事们说起这件事,他们手一挥,淡然地说到,哦,被问得多了,没什么好值得称赞的。即使遇到一些精神看起来不太正常的人,比如我每天早晨在固定的那趟巴士上都会碰到的那个乱跟别人搭腔的穿背带西裤的矮胖男人,旁边的人也都是报以微笑,礼貌地缓解尴尬。
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这座城市就把我们从头到脚每一寸肌肤每一个毛孔都吸引住了。我们每个周末都会像旅人一样参观每一个景点,也会在某个下了班的晚上装作local走一走闹腾的街市,逛一逛不知名的花园。工作之余,也着实放松了一把。最后的那些日子里,同实习的朋友们,都特别留恋香港的绝无仅有的气质,舍不得离开更期望再来。
The End
从来没有想到过在我20岁的时候会有机会来到香港工作和生活,也没曾预见到这一次短暂的实习将变成我人生中如此珍贵的一次经历。我很感激,能如此幸运地得到我的大学以及中注协的眷顾,如此幸福地遇上一群怀揣着青春梦想的同伴一起加入毕马威。要感谢的太多,我都将铭记于心,化作更强大的动力走好未来的每一步,在会计师的行业里做出自己的贡献!
08级ACCA班
钟隆梅
第二篇: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实习报告
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今年一月至二月,我在北京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实习。一是为了充分利用寒假时间,丰富自己的校园生活经历;二是为将来的职场道路打下一定基础。
这是本人第二次在该单位实习,有许多新的收获,感慨良多。通过此次实习,我不但了解了一些具体经济业务的处理方法,还进一步巩固了审计的相关理论知识。除此之外,还能够将书本所学专业知识与实际经济业务处理相结合,学会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整个审计实习过程中,我真切地感受到会计与审计工作的博大精深,同时也明白校园内学到的知识在整个行业中如沧海一粟。会计与审计是终生学习的行业,希望我能够在会计的行业上站住脚。
二、实习单位及岗位介绍
毕马威国际是一家网络遍布全球的专业服务机构,国际四大会计公司之一。服务范围包括:审计(法定审计和金融审计)、税务(商务及个人税务服务)、咨询:(毕马威的顾问服务主要分为三大主题:成长、控制和效益和九类具体服务:会计咨询服务、商务绩效服务、公司财务、金融风险控制、取证、内部审计、信息技术咨询、结构调整、并购咨询)
毕马威在全球144个国家拥有137,000名员工,瑞士合作组织毕马威国际由各地独立成员组成,但各成员在法律上均属分立和不同的个体。
我这次实习岗位为审计助理,是毕马威专为实习生设定的岗位,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在每年寒假会招聘大量实习生,审计助理会占公司成员的很大部分。
三、实习内容及过程
2月初,我进入了北京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助理的实习。我在校学习的是国际管理会计专业,同时也学习了审计方面的知识,审计是一份接触面很广的工作,跟会计工作更是有分不开的关系,进入会计师事务所学习势必对我将来的就业大有帮助。注册会计师事务所从每年的十一二月份直到来年的三四月份,都是其业务的高峰期,对工作人员的需求十分急切,因而这时候他们通常都愿意接纳较大量的应届毕业生作为实习生来补充原本所内编制工作人员的不足。这样我们应届毕业生与会计师事务所各取所需,达到双赢的效果。而我正是在这个时候来到事务所学习,增加工作经验的同时更为自己未来的就业打上基垫。现将实习主要内容分类报告如下:(一)抽凭
由于审计工作的流程通常需要先到企业,即审计客户处取证,然后才能开展相关工作,而抽凭作为取证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往往也是工作量最大的;但同时抽凭工作操作较为简单,不需太多工作经验,因此会计师事务所每年会招聘大量实习生,帮助完成抽凭工作。但这并不意味着抽凭工作不重要、不关键;我认为,这取决于我们看待这项工作的态度与心态。
首先,抽凭是接触会计实务的一种便利途径。在任何单位做财务工作,初期一定会经历出纳工作,慢慢地可能分管一些其他科目的记账工作,很难在一开始就接触到所有会计科目。而抽凭工作则提供了这样的便利:抽凭科目涵盖企业的大部分会计科目,在抽凭过程中,如果只是单纯地查找、复印,当然不会有任何收获;而如果能在抽凭时认真看企业的会计分录,与课本上学到的做比较,会发现许多令人费解和惊异的会计分录,如果有机会得到同事的指导与讲解,更是受益匪浅。在这项简单的工作中,能充分体会到会计业务的灵活性与多变性,深刻理解“会计是一门艺术”这句话的涵义。(二)复印
在四大实习的同事常笑称自己为“影帝”、“影后”,是因为审计工作牵扯到大量打印、复印、扫描工作,如分析表、问题备忘录、管理层声明书、核对表、有关重大事项的往来信件等,需要经常向企业获取原始文件进行备份。
首先向客户索要资料这件事非常考验沟通交流能力。一是与同事的沟通,能否清楚地了解同事需要什么资料非常重要,这就要求扎实的知识储备,当然,有些专业术语可能是无法在校内学到的,这时就需要大胆向同事询问,但一定要注意沟通的时间;二是与客户的沟通,这种沟通需要考虑的因素就更多:最重要的是沟通的时机,一定不要选择客户忙于自己事务时去打扰,宁可来回多跑几趟也不能打扰其工作,如果客户一直很忙,在沟通时要首先询问对方是否有时间,手头的工作能否停下来。其次沟通的对象也很重要,对于一些中小型企业以及外企,企业内负责审计工作对接的人较少,甚至只有一个人,此时沟通宜亲切,尽量与其保持良好关系;而对于大型企业,尤其是国企来说,企业财务人员内部分工非常明确,此时应首先牢记每个对接人员的职责范围,索取资料一定要找到对应的人员,哪怕是打印文件,也要根据文件内容找到对应的员工帮忙,否则,找错人说错事都很容易引起客户的不满,以致影响审计工作的开展。最后,一定不要以实习生的姿态与客户沟通,我们在事务所内是实习生的身份,但对于客户来说,我们是他们付重金聘请的专业人员,客户当然希望工作经验丰富的人士为其服务,因此一定要摆正姿态,表现的专业、大方,而非畏畏缩缩,问这问那。
第二,复印工作要注意最重要的一点:不要将原始资料或复印件留在机器上。这点在财务工作中尤其重要,如果不慎丢失了客户的原始资料,需要大量手续进行补办,做较坏的假设,如果客户发现了我们落下的原始资料,有可能出现私藏资料,要求审计方赔偿的事件,如果原始资料落入外部,甚至竞争对手手中,后果更是不堪设想。对于复印失误的文件,也要放入碎纸机或以其他方式及时销毁。然而“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我在一次扫描中曾将客户的合同落在了扫描仪内,幸亏客户及时发现并送还过来,有过那次经历,我在以后的工作中对待复印工作更加认真,再未发生过同样的问题。(三)询证
询证工作即向第三方,如银行、其他企业等发函或面谈,确认客户的账面资产负债是否真实。具体的工作方式即发放询证函,发放询证函又分为手发与邮寄两种。
邮寄询证函相对简单,但事后跟踪工作非常繁琐:需要及时确认收函方是否收到询证函,并催促其回函,保证审计工作按时进行。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收函方不愿回函,或错误理解函证内容的情况,这时需要适当沟通,避免收函方对客户产生不必要的误解
手发函证较为费时,但回函率较高。银行存款作为企业重要资产,必须保证回函,因此多采取手发询证函的方式。在发放银行询证函时,一定要保证印鉴的完整性,防止银行电子印鉴系统认证失败,浪费人工与时间(四)制作工作底稿
经过上一次实习的积累,在这次实习中,我的基础工作相对比较得心应手,因此同事为我安排了部分基础科目工作底稿的制作任务。
工作底稿制作是出具审计报告的基础,也是审计人员工作过程的记录与重要证据。制作工作底稿的过程中,可能用到之前审计工作的底稿模版,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注意模版中数据链接的准确性,尽量不要创新,因为毕竟实习生缺乏经验,对表中很多数据勾稽关系不够了解,盲目创新反而会为其他同事的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同时一定要做好数据核查工作,核实两遍以上是必不可少的。许多基础会计科目的工作底稿制作虽然简单,只需辅助粘贴即可,但格式排版才是工作底稿中最费时费力的部分,而这也是审计工作严谨性的重要体现,不容忽视。
四、实习总结及体会
在工作中,你不只为公司创造了效益,同时也提高了自己,象我这样没有工作经验的新人,更需要通过多做事情来积累经验。特别是现在实习工作并不象正式员工那样有明确的工作范围,如果工作态度不够积极就可能没有事情做,所以平时就更需要主动争取多做事,这样才能多积累多提高。工作往往不是一个人的事情,是一个团队在完成一个项目,在工作的过程中如何去保持和团队中其他同事的交流和沟通也是相当重要的。一位资深人力资源专家曾对团队精神的能力要求有这样的观点:要有与别人沟通、交流的能力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合理的分工可以使大家在工作中各尽所长,团结合作,配合默契,共赴成功。
第三篇:香港实习报告
我的香港实习暑期实践报告
在我们二十多岁的岁月里,总有一些经历是让我们难以忘怀的,比如第一次登台、第一次演讲,还有第一次去到很远的地方„„同样在我们二十多岁的年华中,有些人也是我们永远不会忘记的,比如第一个亲密爱人,第一个知心老友,以及第一拨陪你一起去到很远很远地方的朋友„„在我二十几岁的成长过程中,我体会到了许多许多缘分带来的滋味。
而这一次,在香港参加iep项目的七天,缘分对我来说尤其妙不可言。所以我想以笔的名义来记录这段异于往日的缘„„ the first day:
由于我提前入港了,所以没有立马迎接到团队的小伙伴们。小伙伴们在新范公司的市场总监eric 的带领下过关之后,入住酒店。而我感到十分的激动,因为明天就要见到自己的队友了。see you tomorrow!the second day:
我是ivy,一个追逐梦想的女孩。此时此刻,我奔走于香港车水马龙的街道上。繁华、文明、人来人往、节奏明快却井然有序,这是香港留给我的第一印象。虽然不是第一次来香港了,但是心中仍然有丝许恐惧,或欣慰,或兴奋,我恐惧我在这个陌生的环境里会不知所措,我欣慰我还有如此的动力想去提升自己,我兴奋我和我的队友们将站在世界500强。we are little lions!the lion king ——我们的队名,我们如同狮子一般,虽小,但孕育着强大的力量,我们终将会如狮子一样霸气的过完我们的人生,完成我们的理想。第一只小狮子是来自黑龙江科技大学的徐同学(队长),第二只小狮子是来自东北财经大学的王同学,第三只是来自上海大学的汪同学,第四只是来自华中农业大学的林同学,第五只就是我啦——来自湖南财政经济学院。我们5只小狮子都来自于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经历,然而我们却成为了有缘人。这期参加项目的共有16人,分为3组,我们是第三小组,领队eric带大家过关后居住于尖沙咀的酒店,而我是唯一一个住姐姐家的人。于是我与大家约好8:30在观塘地铁站集合,那一刻,我们终于见面了,那是于异乡见到亲人的感觉,倍感熟悉。
安盛金融大厦,位于观塘区,香港的金融中心,9点时分,上班族接踵而至,以急促的步伐穿梭于钢筋水泥铸造的大厦中,西装革屦精神实足,而我们也在安盛开始了我们的学习。
一开始我们就认识了我们的四位导师:james、jenny、watter、jencil,是安盛旗下empeir的总监和资深高级经理们,帅气、漂亮、可爱、可亲是导师们给我留下的印象。导师jencil要大家每人画一幅画进行自我介绍,不要嘲笑我的绘画水平,我画了一只鞋,因为我是卖鞋专业户。导师james讲了sell side 与buy side 的区别以及香港资本市场还有他的经验,也了解了安盛这家500强的企业,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的意识到了自己与队友之间的差距,我的队友身上有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一天结束了,虽然一天下来会感觉很累,但这丝毫不能阻挡我们对香港的向往,我们去 了维多利亚港,夜景很美的地方。我们陶醉其中,我们乐此不疲。
夜已深,我们谈论完了我们分配的工作,以此来为之后的商业策划做准备。明天,我们继续一起上课,一起喝下午茶,一起挤港铁,一起„„(这么多的一起,虽然显得微小而枯燥,但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都是令人难以忘怀的成长历程)good night~ the third day:
我依旧是ivy,此时在香港的地铁里,依旧是在人流最多的时间,依旧是紊然有序,地铁里的小女孩和小男孩是如此的可爱,纯英文的对话让我自愧不如。早上10点在安盛集合,首先我们队开了个小的会议,商谈了最后的商业策划案,对于从未做过商业策划案的我来说,纯英文的商业策划案更是想都没有想过,所以尽管起初感觉有难度,但我们是lions,我们有勇气和力量,我们不怕挑战!同时,我们也确定了我们以公益为主的(奔跑吧deamer!)筑梦计划。说了那么多关于我们团队的事,怎么能少了我们的导师呢,我对于他们的总结就是相当可爱,相当有魅力。我们会抽闲暇时间来聊聊天,或参观他们的办公桌,今天结束的时候,我们小队邀请每位导师来了张大合照。美美哒。篇二:赴香港实习报告
赴香港实习报告 酝酿已久的香港实习终于在2012年4月16日成行,那日下午我们迎着明媚的春光满怀激动喜悦走出校门,登上南下的t95。尽管车厢里拥挤不堪还夹带着由于对空间狭小的不满,但对香港的心驰愿往冲淡了这一切的埋怨。从下午到晚上我们丝毫没有睡意,都在七嘴八舌的谈着自己的囧事趣事。学长学姐们在做着一个我叫不出名的游戏。不知道他们的精神怎么那么的好,对那种没有什么变化新意的游戏那么着迷。他们一直玩到了凌晨2点。夜深人静的时候,耳畔反复响起乘务员那冗长令人厌恶的声音:最后一次,水果副食。还有乘客的倦意写在脸上,劳累刻上了额头,还有睁开刚合不久的睡眼,给那乘务员的推车让道。暗自庆幸我们买到了坐票,那拿着站票的乘客只能小心翼翼地蜷缩在过道,洗手间,连垃圾堆旁边也是人。当听说列车要晚点,大家都在抱怨。清晨的薄雾笼罩着深圳这座新兴城市。到了西湾河协青社后,我们亲切的感受到了接待人员的热情,周到,敬业。一切都进行得有条不紊,一切都安排的井然有序。我们住在十三楼,一进宿舍跳入眼帘的是
干净的床单,整齐光亮的的衣柜,还有一台台式电脑。安排好住宿后,我到阳台上眺望。那层层叠叠,参差不齐的建筑矗立在山脚,山腰,有的在悬崖上。真的难以想象是怎么建好的。这视野中的人类文明说明:只有你不能想到的,没有别人做不到的。拿在浮云上飘来飘去的老鹰再一次吸引了我,这么大的老鹰还这么多还这么猖獗地在人口拥挤的香港上空盘旋。我对它们的生活习惯,巢穴特点充满迷惑,怎么这么现代化的地方有如此多的老鹰,要知道在武汉麻雀都很少见到。上午我们听了阿豪对协青社的介绍,大致有了初步的认识。香港协青社成立于一九九一年,是一所专门为边缘青少年人提供危机介入服务的机构。其主要任务是帮助青少年远离不良分子,建立自信、自尊和应付困难的能力。其主要的服务内容有:夜间外展服务、危机介入中心、二十四小时电话热线服务、自立堂、协青社就业计划、蒲吧、嘻哈学校、香港青年研究中心、清聆心理服务、城市之峰等。上午阿豪主要讲的是香港福利制度的历史和发展,还有青少年的发展问题。对福利政策的类型我听得非常认真,并且积极地回答了阿豪的问题还得到肯定,对香港的补救型福利政策我是比较认可的。我认为它形式上可能是比较明显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可能伤害了民众的感情,但实质上考虑了不同层次的需要,可以根据不同的对象给与不同的帮助,在实质上是非常的合理,它可以避免资源浪费,可以提高服务质量,真真切切的帮助案主。在香港使用这种福利制度很合理。
下午,周老师给我们讲了建立专业关系的步骤及试探性行为处理。她的讲述详细清晰。同学们也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对“夜青”的理解描述被我们写了满满的一黑板。专业关系的建立大致经历观察—初步接触—社交关系—辅导关系—完结这几个阶段。我们还了解到试探性行为的类型,处理测试行为的原则及技巧,最后总结出建立专业关系的要素:细心,用心,恒心,平常心,爱心。
在18号的历奇活动中,我更深入的认识了历奇活动。协青社的“城市之峰”项目是由专业的临床心理学家以及资深的社工设计的活动训练,它的重点在于让参与者对这一活动经历进行体验,在体验中获取积极的情绪,释放心理能量,以求加深对自己的认识,挖掘自身潜力。机构之所以聘请并训练青年成为专业历奇工作人员是因为其所服务的对象也是青年人,青年人之间较有共同话题和亲切感,有利于团队关系的建立。专业历奇以积极的文化项目和历奇特有的专业技巧培育青年。其项目内容主要包括地结构挑战网阵、缘绳下降、攀石场和独木舟等。我们这次的活动主要是上午的小组活动,其中音乐穿绳,板凳移人(自己取的名字)给我留下了比较深的印象。我们小组集结大家的智慧,彼此间互相信任,密切合作,非常迅速的完成了任务。大家在一起分享了成功经验,得出一个结论:成功需要忍耐,信任,合作,倾听等一些品质。他们的社工给我们的训练项目具有灵活性,针对性。开始我们会互相抱怨,不善于倾听等一些不好的品质。他们的社工就针对这些我们暴露的缺陷开展了后面的活动,让我们认识并改善了自己的团队意识。我们下午的历奇活动主要是高空挑战项目“high-v”,这个项目不仅能培养团队意识,还能促进对自身的认识和潜力的挖掘。站在10米高的位置上走钢丝,需要两个人之间相互的搀扶,而且两条钢丝越隔越远,更需要partner之间的相互信任、步调一致和密切协调,这样一个具有挑战性的时刻也是对我们自身勇气与毅力的挑战。协青社的这个项目就是让青少年能够认识自己,体会团队的力量,学会与他人合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挖掘自身潜能,对自我进行重整,做好人生规划。作为活动的参与者,这一次我们又得到了一个自我成长的机会。
晚上我跟香港的陌生人一起玩篮球,更加深切地感受他们的合作团结意识。他们更注重团队意识和友谊精神。他们没有以胜负决定上场机会,而是自愿下场,共享资源。很少喊犯规,很少恶意犯规。对于我这个不会说粤语的队友,没有丝毫的轻视,无视。
我出手的机会跟他们差不多一样多,他们互相之间没有抱怨,都在交流战术配合。有的在惋惜上次出手没有命中。篮球队友再次让我感受到他们的真挚,阳光温暖。正如那洒满阳光的沙滩,柔软舒适温和怡人。
还有一个值得回味的活动就是外展。协青社的深宵外展对每年365天都有活动其足迹遍布全港。从晚上十时到翌日早上六时,深宵外展队便会出动数量外展车,在街上搜寻那些18岁以下不能回家或不愿一回家的青少年,并将他们带回协青社男女中心或蒲吧进行辅导跟进。我们有幸能随机构社工做了一个晚上的外展活动。在出发之前,社工们对前一天晚上的外展工作做了一个简要的分享与总结。虽然我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但是感觉到做分享与总结是我们社工开展工作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步骤。外展中我们主要巡逻的地方有青年常去的公园,7-eleven,和麦当劳快餐店。在此期间社工们给与我们极大的支持,他们积极的引导我们与香港青年们交流,并耐心向我们讲解。经过这次外展工作我懂得与人建立关系和运用建立关系技巧的重要性。与人初次见面,最重要的是找到交往的突破口。我们那次去了沙田,在那里跟外展队友一起把沉重的设备搬下摆好,过了不久有年青人打电话过来。阿峰,皮蛋就去接他们过来。那些夜青大多是十五六岁的初中生,来了也不客气像是跟家里一样自在的跟他们聊天,玩游戏。当时有件事让我很困惑。两个小孩叫我把排球丢给他们,我没有多想就很高兴的给了他们。谁知一个挥动手臂用力将球直接打入有铁丝网围住的施工现场。按照当时的距离和物品摆设,正常人都会觉得这绝对是故意的。但协青社的社工过来后,丝毫没有责备那个小孩,而且回到协青社后,他也避免谈论那个球。我问他,他就对我说那个小孩不是故意的,只是用力大了一些。后来,我们一同实习的同学推断由于他们专业社工的真诚的爱心,熟练的技巧使得他们没有责怪那个小孩。事实证明推论是正确的,阿峰跟我讲如果当时他们发怒责备那个小孩,那个小孩就会觉得他自己成功地激怒了他们,他就会认可这种行为。但如果宽恕了他,丝毫不理会他的这种嘲弄行为,他就会有挫败感。而且他们会以积极地态度引导他,帮助他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听了阿峰的话,我头上的疑云慢慢消散,也学到了一个很重要的知识:千万不要轻易被对手激怒,冷静应对一切。从社工的角度,我们要用爱和原谅,包容对待案主。
作为实习内容的一部分,协青社青年学研究中心带我们在香港数个历史、文化、社区、公益机构进行参观。这次机构参观不仅让我们对香港的历史文化发展有了初步的了解,而且还见识了香港的社会福利事业和居民生活状况。在整个旅途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及其现代化的城市。温和的阳光,湛蓝的天空,清爽的海风,怡人的空气令人赞叹。绿色装点了整个城市,人性化的基础设施令人羡慕。海路空交通四通八达。从武汉到香港令我感受到了历史和现代,中国与外国的文化差别。香港就像我们内地未来的一幅美好蓝图,浏览了这幅蓝图,令我对中国未来的信心与期望。
别人都说“说的容易做起来难”,通过此次香港之行中我在男自立堂,球场等处跟别人沟通,发现只要尝试,语言障碍,观念习俗约束等一些隔阂都是可以化解的。在此,我也总结一句:想得很难的问题,在举手投足之间化解。
只要我们用心去爱,用心传递爱,爱就会拥抱世界。我坚信,只要我们社工真心奉献自己的青春热血,中国社工的前途会更光明,祖国的明天会更灿烂。篇三:香港毕马威实习报告
在香港毕马威实习的那些事儿
飞机滑行速度越来越快,恨不得在脚下灌上千斤重的铅好让它慢一点离开这块土地,脑海里两个月的时光快速地放映。2011年的暑假,我很幸运地被中注协选派到香港毕马威与香港本地和国外留学学子一起成为暑期实习生。这期间,我收获了太多,关于职业发展,关于独立生活,关于友情,关于香港,关于责任。正是这些认识和成长串联起了在香港的一幕幕片段,让我走过了一部电影长的宝贵历程。on training 培训的目的简单明了----新进实习生之间相互熟悉,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的文化以及业务范围介绍,工作软件e-audit和办公软件的使用技巧以及职场沟通经验的交流。培训是我们第一次可以近距离接触到公司高级经理以及it和人力资源部门前辈的机会,给我们上课的讲师都是来自各个部门的senior manager或者是b grade的前辈,虽然级别高过我们很多,但是他们都特别具有亲和力,给我们讲他们进kp的故事,从一个跟我们一样什么都不懂的实习生到a1,b1再到manager一步步走来是怎么和公司一同发展一同进步的,在我看来,尽管工作的累人尽皆知,但kp人都有一股用不完的劲儿,从他们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看到的都是对这里的感情和眷恋,并以身为kp的一员为傲。为期一周的培训里,每天8小时的教学把我们从职场菜鸟一步步向professional靠拢。从仪表着装,到与客户沟通礼仪,再到职业素养,无一不体现出kpmg高标准的规范。
除此之外,公司选人的多元化所体现出的审计行业的巨大兼容性也着实让我们吃惊了一把。在这样一个不大的培训教室里,除去中注协选拔过来的20名来自内地各大高校的大三学生,还有40多名来自五湖四海背景各不相同的实习生。在第一天的自我介绍环节,多元化的背景和经历的碰撞让所有同学都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全球峰会气氛。同在一个教室,有在美国,英国,加拿大,韩国和日本求学的中国留学生,在中国留学的美国学生,也有在香港各所大学读大二的本地人,而我们一行也都来自内地不同的高校,大家用着同一种语言,虽然带着各个地方的口音,也许流畅,也许停顿,但丝毫没有影响相互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有一位港大的同学在说到自己曾经因为一次赖床让全家错过了准时去海边的时间而幸免于海啸时,全场的人都不禁为他鼓起掌来。另外一位来自南京大学的同学则因为培训迟到打趣地解释说,“我迟到是因为我就住在离培训大楼步行10分钟的地方,而我却迷路了”。就这样大家在欢笑中认识了彼此,为后续的实习生活也铺垫了友谊基础。为了建立团队合作意识,培训中间穿插了很多小比赛,有一场就是要求每个团队在20分钟运用以提供的剪刀胶带等工具和从老师处购得两种颜色的硬彩纸做出最高的建筑,时间结束时哪组最高就获胜。而另外一场就是最后一天的小组展示。有的小组朗诵自己即兴创作的诗歌,有的表演“实习生的一天”话剧,还有的是情景秀。我们组则改编《北京欢迎你》,创作出《kp欢迎你》,通过对歌词的改编,表现对kpmg和审计行业的认识。虽然有些无厘头,嘲笑了ot的盛行,但主旋律却是表现作为一群实习生对公司对这份职业的热情和渴望,这也是我们的心声的表达。
入职前的培训让我初步了解想进入到审计行业其实没有专业硬性要求,事务所考察的是一个候选人对数字的敏锐程度,同样一份财务报告如果你能够透过这些没有生命的数字掂量 出一个有生命的实体的发展好坏以及已经或者即将遭遇到的困境危机,而不是只看到一堆大小不一,眼花缭乱的符号,那么你就是具备了成为专业审计人员的可塑性。其次,由于各行各业都需要审计,这也就决定如果事先已经有了某一个特定行业的背景知识将会节约审计师很多时间并更好的做出不违背行业发展规律的决策。这几点也正是为什么实习生当中会不乏理工科背景的学生的原因吧。
毕马威中国提供审计、税务和咨询等专业服务。在香港所,审计业务分为三个大组,第一组主要负责制造业,第二组负责娱乐交通类,第三组负责金融机构。公司内部的员工职业发展规划也有详细公平的一套标准,第一年进公司为a1,每经过一个旺季(11月分至次年7月份)便可升一个级别直到a3,再到b grade,一般b grade的可称做助理经理,到b3又有3年,第六年末如果通过了考核就可以晋升到c1也就是经理了,c3为高级经理。接下来需要多久成为合伙人就没有严格的规定了,据我所知,并不是只要一直留在事务所就能成为合伙人的。合伙人层面更需要发达的人脉和对整个行业的宏观掌控,合伙人负责的主要部分是拓展新客户并维系与老客户的关系,这也是事务所业务的主要来源渠道。
我实习的部门属审计第一大组第十三部门,客户集中在制造业。毕马威一向以做大客户出名,在我们部门的工作台上我便看见中石化(sinopec group)2010年的审计报告,而我到公司的第一天做的事情便是核对审计报告---核对每一张报表的数字加总和与附注是否一一对应。我的经理marco早上10点拿给我大约一个火柴盒高的报告我足足敲到了下午3点才校对完毕,发现的错误要用公司通用的符号标注出来,即使没有错误也要在列式的右下角精确到数字的个位标上一个“^”以表示此处已经检查过。当我捧着贴满便利贴的报告草稿还给经理时,满心以为他会很高兴看到我发现了错误,事实上并不是。后来才了解到每一个小错误很可能意味着连环错误,严重的可能要涉及到审计程序的改变,而且报告出错太多可能意味着前一位核对报告的同事工作并不到位。做审计这行习惯以风险为导向,一份出错很多的报告必然风险更高,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以保证其真实性和准确性。我的经理是一个特别细心的人,效率也很高,喜欢当场解决问题绝不拖延,他会一个个地检查每一处标注错误的地方告诉我这里是否有问题,问题怎么解决并解释背后的原因。最令我吃惊的是他敲计算器的速度,完全可以称作盲打兼神速。看到我都要掉下来的下巴,marco表示,敲多了自然就快了啦?他告诉我,每一分审计报告都要经过9校的程序,从实习生,a1,a2一直到manager都会要仔仔细细地一遍又一遍校对与检查,这样才能确保交到客户手里的报告是一份专业的有价值的报告。除了能用上计算器的活儿,还有用多功能复印机的活儿也是实习生的必修课。公司扫描的文件都有指定的服务器接收,在地址栏选定自己的部门后扫描便可以将电子档归纳到只有本部门能打开的服务器上,方便同事提取。在kpmg,对打印复印过程中产生的废弃文件也有一套严格的处理程序,每一层都有4个角落摆放大型多功能复印机的位置,而旁边都配套有使用说明以及废纸回收箱。同事介绍说这些废弃了的文件也不能随便丢弃,而是要经过粉碎之后再废物回收以保证客户的资料不会被泄漏到无关的第三方。这些小细节体现出公司在审计基本职业素养之一的保密性方面的规范做法。由于被预定了一周后要出外勤,所以在公司里marco也没再安排我做其他项目的follow-up的工作。于是我留心工作台上是否有需要帮助的同事并主动询问他们,由于工作台上坐着的都是a grade的同事他们做的工作不会涉及到决策层面所以他们也很放心交给我做。在他们的教导下,我逐渐知道了如何做land search,如何使用excel里的vlookup功
能来完成从原始凭证编号到账簿的搜寻匹配过程,怎样归类审计底稿以及每一个账目要放到哪个字母相应的section中。同时,我感受到书本上的知识顿时活了起来,在实践中会不自觉地联想到,哦,原来书上说的就是这样做的!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运用到审计和会计实务中也恰好不过了。on site 出外勤的日子里,我最大的感受有两点:第一,早出晚归。制造业的公司一般不会把总部设在香港岛的中心位置,偏向于选择九龙或者新界,这样子去客户公司审计就要花费很多时间在路上。比如,我所在的项目客户就处在新界西部,早上7点半出门搭巴士或者叮叮车到最近的地铁站后再经过40分钟的地铁,最后还要转一趟巴士才能到客户公司所在地。到达时间一般在9点左右。路上解决早餐和休息不够的补眠。另外一名实习生参加的项目更加夸张,每天6点多出门,折腾到地铁站再搭客户专门派来接送的面包车历时1个多小时都没有设立公交线路的路程才能到现场。与在kpmg同事们可以从8点半到10点之间陆陆续续到达公司不同的是,出外勤必须保持专业素养,按时到岗能给客户留下更好的印象,也不至于破坏客户公司的作息制度。每天3个小时在路上的时间让我体会到了工作的艰辛,也亲身体验到了审计师道德准则中那条叫做professional behavior的规范。第二,现场审计对细节要求甚高。审计程序基本是按照上一年的审计底稿设计的流程来实施的,底稿上每一个英文和数字都是今年审计的参考材料。任何方法和操作上的改动都要经过incharge的同意和检查,确保风险降到最低。写notes也力求用最简短的语言表达清楚,从大陆来的我显然不比香港同事们对英语行云流水般的运用,以至于我写出的notes都要被同事修改得体无完肤,直到反反复复读去年的审计底稿才琢磨出写notes不同与平常的英语表达,必须要用审计专用的客观描述性语气,不要掺杂主观看法。在为小组准备独立性check list的时候,认真填好了项目每位同事的信息确保名字和职位没有弄错、格式正确后发给incharge检查,哪
知道他一眼便指出了要改进的地方,我真的非常惊讶他能在整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的文字中肉眼识别出两处用calibri编辑的名字!他强调格式必须统一,底稿看起来才会舒服和整洁。这一幕到现在还深刻地印在我脑海中,一直提醒着我工作中一定不要轻视每一处细节,也许c1(manager)与b3的区别不在于业务知识上的多大差距,而在于对工作的严谨程度!
life in hk 实习的魅力不仅仅在于能够近距离接触到这样一家有着标准规范,汇集着来自世界各地的行业精英的公司,也在于能够来到另一个陌生的城市,看这里的人们与这个城市的交流、融合和共生。香港很小,却有着惊人的气度。奢华与清新的碰撞、高贵与平凡的交锋、忙碌和悠闲的较量,都以一种和平的方式在这里上演。
香港人的友好,让我在初来乍到的周折中感动得热泪盈眶。在不认识的街道向杂货铺的伙计问路,他不会说普通话便招呼在店里忙活的同事出来一起说着粤语比划着手势告诉我该怎么走,店外路过的一位女士见状直接要求带我走一段,最后把我交给一位刚好要送外卖到我想去的大厦的大婶。后来跟同事们说起这件事,他们手一挥,淡然地说到,哦,被问得多了,没什么好值得称赞的。即使遇到一些精神看起来不太正常的人,比如我每天早晨在固定的那趟巴士上都会碰到的那个乱跟别人搭腔的穿背带西裤的矮胖男人,旁边的人也都是报以微笑,礼貌地缓解尴尬。仅用了两个月的时间,这座城市就把我们从头到脚每一寸肌肤每一个毛孔都吸引住了。我们每个周末都会像旅人一样参观每一个景点,也会在某个下了班的晚上装作local走一走闹腾的街市,逛一逛不知名的花园。工作之余,也着实放松了一把。最后的那些日子里,同实习的朋友们,都特别留恋香港的绝无仅有的气质,舍不得离开更期望再来。the end 从来没有想到过在我20岁的时候会有机会来到香港工作和生活,也没曾预见到这一次短暂的实习将变成我人生中如此珍贵的一次经历。我很感激,能如此幸运地得到我的大学以及中注协的眷顾,如此幸福地遇上一群怀揣着青春梦想的同伴一起加入毕马威。要感谢的太多,我都将铭记于心,化作更强大的动力走好未来的每一步,在会计师的行业里做出自己的贡献!08级acca班 钟隆梅篇四:香港协青社实习报告 香港协青社实习报告
我想要走很远很远的路,去看一场夏天。我想要爬很高很高的山,想去看夏天的海,很累很累的时候会怀疑自己有自虐的倾向,可是也许正是因为不远迢迢,才能更靠近自然。城市是空的,故事是人写的,事情常是这样。习惯了记录生活的点滴感动。写了这么多本日记,是得好好想想珍藏地意义了。也许有一天,会全都拿出来,带着当年,当年的笔迹、当年题字的法桐银杏或是紫藤书签,它们为了分我的岁月而展示它温柔的记忆,那些些地方和那些些故事。拣起一颗石子,从垂柳里掷入河中,你若能看见它下落的抛物线,那顺势的一挥会使你感动吗,你了解吗?今夏的我,和大家一起,去了东方之珠——香港,感受那里的社会工作的专业与独有的城市气质。7月19日我系的师生来到位于香港西湾河圣十字经2号的协青社开展为期一周的暑假社会实践。这次同我们一起的还有郑州轻工业学院的师生以及郑州市救助站的社会工作者们。渴望新奇体验的心,开始不安了,一行人拖着鼓鼓的行囊迈向目的地。
协青社成立于1991年11月,是一个主要为边缘青少年提供危机介入的机构。这里24小时开放,专为无家可归,离家出走或急需住宿服务的青年提供辅导及短期住宿服务。该机构的深宵外展队,专门寻找不能回家或不愿回家的青年,然后给予辅导或服务;自立堂,为立志自立生活及就业的年青人以及受感化者提供住宿与就业训练;危机介入中心(男/女中心),是家庭式暂住中心,期间由社工协助他们及家人满足需要或解决问题。这里还有一个受广大青年人喜欢的蒲吧,蒲 7月20号白天协青社为我们准备了一天的历奇活动,历奇活动以充满趣味性和启发性的小组活动为主,专业性很强,在以新鲜游戏组成的小组活动中我们充分感受到了香港社工较高的素质和专业的技巧。活动环节安排的很到位。小魔术吸引了我们的目光:用手指撑起一根环形铁链,将一根铁环从铁链的下方穿过,一松手,铁环就套在了铁链上,很不可思议阿。我开始建立起对她们的信任。我们此时的关系仅仅是玩伴,而不是谦贤礼让的老师、同事、学生,我们还给小组取了个很团结的名字“一六队”(寓意我们队的16位成员团结和谐、亲密合作)。游戏高潮迭起,特别是大家集思广益克服困难,互相帮忙,那久违的释放之感。由于天气原因,城市攀岩、独木舟训练、缘绳下滑等我期盼已久的活动,还能进行吗?稚气未脱的他们能领导好一个
小组吗?但他们以实际行动征服了我们。下午我们在户外进行了城市之峰的活动缘绳下降,极大的提高了我们的勇气和自信,让我们感受到团队支撑的重要性。这是我参加的第一次如此模式的历齐活动,期间对于我的影响令我难以忘怀,团队合作的重要以及意见包容的可贵,而城市之峰的体验更让我重新认识自己,改变挑战目标。我是一六队女生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的确是对心理承受力的不小挑战。人的极限是难以预测的,有时候一丁点的勇气便会让我们向前迈出一大步,而一秒钟的退缩,便只会使自己停滞不前,永远只限于原地踏步。纵想自己将要经历将要奋斗的一生,有什么事是不能解决不能迈过的呢,人是没有限度的,只要你想做就一定能够做到。晚上是参加深宵外展体验,挺兴奋的,一点点困意全被香港的夜驱散。我跟随外展队去了马鞍山和沙田,他们的敬业专业与社工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我,虽然并未带回“夜青”,却也学了不少确定目标的方法和初次接洽技巧,也亲自尝试和他们交流,语言成了我们最大的障碍,可笑容是最好的语言,有点心灵的触碰之感,我不会忘记他们友好而含蓄的笑容。这一天,因为你们而——满满。
两个晚上的女中心实习,我感触颇深。女中心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要求青年晚上10点之前返回,白天要去那里需要告知社工。晚饭的时候大家一起聊聊今天白天发生的有趣事情,饭后他们会抽签看谁负责哪项家务。家务完毕之后会开生活会,安排近期的活动。尽管被提前告知,这里的青年都是处于危机之中,但我发现,只要平等对待她们,陪伴她们做游戏、学习、做家务,和她们一起交流,她们会像正常的青少年一样和我们做朋友,为我们讲述她们的趣事甚至于家庭、爱情或者生活。在这里,只要有你一份爱的付出,便会有一份爱的回报。我也见证了社工的价值,其中有个女生,主动给我们交流,内向的她的改变比我做的都要好,负责她的社工也告诉我们,这是她们最大的动力与欣慰。
专题讲座日:在互动的氛围中大家掌握了小组工作的技巧、关系建立的技巧以及对试探性行为的处理技巧。有着二十年社工工作经验的周巍屹老师生动的授课方式与丰富的授课内容令大家大为赞赏。社会服务参观日:我们参观了香港基督教服务处深水埗东青少年综合服务和荃湾明爱社区服务。这里大家了解了香港青少年服务发展历史以及香港社会工作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对大陆社会工作的发展很有借鉴意义。
香港文化参观日,汽车在蜿蜒起伏的山路上盘旋,山下的景色尽收眼底。山中小路,绿得逼眼的树丛,酝着心情的浮云、错落的屋子,匍匐前行的车流、青草味道或是咸咸的空气,静止的又是流动的,这是个可以把繁华喧嚣与海湾宁静融合的城市。大家对香港的历史、现状及未来的发展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不仅欣赏了香港的人文与自然景观还亲自下海畅游浅水湾,暴晒下的我们却嗨到了极致,咸咸的不仅是海水,人扶醉,不负侬听海的心。
自由活动日,大家共同融入香港的繁华,涌入向往的地方。铜锣湾、维多利亚公园、星光大道、买一点有纪念意义的东西代回去与看市民的日常生活。铜锣湾的商品的确很丰富,果然是购物者的天堂。
维多利亚公园的植物都很高大与鲜艳,这是得益于当地的亚热带气候吧。还有各种肤色的人在这里搞周末聚会,大家操着一些我们听不懂的语言在欢乐着。还发现这里的教堂很多,今天有很多活动应该也是教会安排的活动吧,世界各地的很多民族的文化,思想在这里展示着融合着。
最后我们集体分享了本次香港实习的体验。香港的社会工作发展的如此成熟,为我们树立了一个发展的目标与榜样,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社工精神令我们敬佩,值得我们去发扬。这里的社工虽然很辛苦,薪水也不是特别高,但是他们却全身心的投入,再苦再累依旧用心去服务去帮助有需要的人。我们在我们的社会工作发展初期更要去忘我的投入,去发扬这种社工精神;正面文化值得我们学习。注意力就像阳光一样,我们关注什么,什么就会成长;我们忽略什么,什么就会枯萎。我们要践行正面文化,没有失败,只有回应;助人自助、时刻以人为本,发扬回馈精神。协青社里的许多工作人员就是曾经受到过社工帮助的青少年。
2014年香港实习生工作情况汇报 2014年,根据集团工作安排,香港大学生吴子锋同学在我集团综合业务部开展为期四周的实习活动,期间他主要在金融业务科工作,对推动保险营销、县域工作督导、大客户关系管理等工作进行了深入学习和积极实践,整体表现良好,展现了一名高校优秀学生的良好品德和专业能力,得到了同事们的一致认可。
一、实习情况表现 此次实习期间,子锋同学在以下三个方面表现较为突出:一是学习主动,定位精准,做好了一名业务知识的汲取者。子锋同学保持了良好的空杯心态,能抓住实习机会,积极主动的学习接触到的业务知识,在一个月的实习时间里,表现了较强的求知欲,并能够仔细观察、切身体验、独立思考、综合分析,灵活运用自己的知识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较好的了解了金融集团的整体业务构造。同时,利用业务拓展机会,深入到了银行、企业、县域服务中心进行实地体验和学习,实习经历得到了不断丰富。
二是重视实际,恪尽职守,成为了一名实务操作的执行者。尽管子锋仍是一名学生,但其实习期内所做工作较好的适应了岗位需要,工作成绩与正式员工相比也不遑多让。通过他自身的努力,在政策领会、规定执行、工作落实方面均有不俗的表现。特别是跟随同事深入基层,到**县、**县就**督导**工作,到**企业成功营销了**业务,让人印象深刻。实习期内,子锋协助金融保险科完成保险业务**笔,合计金额**万元,成绩可喜。
三是团结同事,谦虚有礼,当好了一名角色转换的体验者。子锋在保持学生谦虚谨慎的求知态度同时,也成功体验了一名初入职场的新员工勤恳踏实。他与身边的同事相处融洽,关系友好,喜欢向同事请教,对于他人提出的建议,做到了虚心听取,认真整改。并积极参与了集团活动,可以说是一名合格的金融集团员工。
二、大学生对集团的影响
这一批香港大学生在我集团实习期间,充分发挥了他们的年轻有朝气、思维敏捷的特点,也展现了他们专业的金融理论知识。首先在工作上的一些思路和想法可圈可点,很有值得探讨的地方,也体现了一定的实用价值。其次,两地成长环境的差异也使得他们为我集团注入了一股的别样青春,增进了双方的了解,有利于我集团了解港人的思维和处事方式,为我集团未来向外地拓宽业务领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第三,通过对这一批充满激情的年轻人的使用,对于我集团培养和发掘青年才俊有相当的借鉴作用,可以进一步完善我集团的用人、选人制度。
三、集团对大学生的影响
这一批香港大学生通过到我集团的实习,首先感受到了我集团**的企业文化和家园文化,这也是我集团长期发展,立志成为百年老店的精神财富。其次,通过实地实践,使他们有机会将理论与实际相互印证,进一步加深对金融、经济内涵的理解和学习。第三,我集团涉及的金融领域广泛,实习时间虽短,但开阔了他们的眼界,使他们对
多个金融领域有了直观的认识,相信对今后的发展不无裨益。第四,通过这段时间的相处,相信他们已经结交了不少朋友,收获了很多友谊,在未来的日子里,现在的友谊之种必将成长为将来的参天大树。最后,我希望他们无论今后在什么地方,都能记得这一段祖国南疆的学习经历,也希望他们有时间能回来看看,既看我集团的发展,更要感受广西日新月异的进步。在此,我衷心的祝愿他们前程似锦,心想事成。
第四篇:赴香港实习报告
赴香港实习报告
酝酿已久的香港实习终于在2012年4月16日成行,那日下午我们迎着明媚的春光满怀激动喜悦走出校门,登上南下的T95。尽管车厢里拥挤不堪还夹带着由于对空间狭小的不满,但对香港的心驰愿往冲淡了这一切的埋怨。从下午到晚上我们丝毫没有睡意,都在七嘴八舌的谈着自己的囧事趣事。学长学姐们在做着一个我叫不出名的游戏。不知道他们的精神怎么那么的好,对那种没有什么变化新意的游戏那么着迷。他们一直玩到了凌晨2点。夜深人静的时候,耳畔反复响起乘务员那冗长令人厌恶的声音:最后一次,水果副食。还有乘客的倦意写在脸上,劳累刻上了额头,还有睁开刚合不久的睡眼,给那乘务员的推车让道。暗自庆幸我们买到了坐票,那拿着站票的乘客只能小心翼翼地蜷缩在过道,洗手间,连垃圾堆旁边也是人。当听说列车要晚点,大家都在抱怨。清晨的薄雾笼罩着深圳这座新兴城市。
在罗湖过关后乘地铁,坐上地铁后才知道香港的地铁这么干净,清新。望着外面不断向后移动的青山,河流,形成了我的一个初步印象:香港是如此的洁净,丝毫没有灰尘,垃圾。地铁到站后,我们在苏俊豪先生的指引下,登上了一辆绘着星星图案的大巴,上车后才发现香港的驾驶员是坐在右边的。一路上,我好奇的观望着窗外的风景,发现这边的一切像在电视上看的。地面,车辆,建筑都在一尘不染的,像是刚有一场阵雨洗过。还有感触比较深的就是车子的座位很小,楼层很多但每层很矮,楼房的窗户很小,窗台上没有红红绿绿的衣服。碧绿的海水上浮着很多的白帆,还有汽艇在疾驰,击打着浪花。听阿豪说是出公海博彩的赌船。还有非常庞大的游船,有四五层。蓝天碧水青山白帆绘成一幅绮丽的图画,还有雄鹰在画上飞翔着。
到了西湾河协青社后,我们亲切的感受到了接待人员的热情,周到,敬业。一切都进行得有条不紊,一切都安排的井然有序。我们住在十三楼,一进宿舍跳入眼帘的是
干净的床单,整齐光亮的的衣柜,还有一台台式电脑。安排好住宿后,我到阳台上眺望。那层层叠叠,参差不齐的建筑矗立在山脚,山腰,有的在悬崖上。真的难以想象是怎么建好的。这视野中的人类文明说明:只有你不能想到的,没有别人做不到的。拿在浮云上飘来飘去的老鹰再一次吸引了我,这么大的老鹰还这么多还这么猖獗地在人口拥挤的香港上空盘旋。我对它们的生活习惯,巢穴特点充满迷惑,怎么这么现代化的地方有如此多的老鹰,要知道在武汉麻雀都很少见到。上午我们听了阿豪对协青社的介绍,大致有了初步的认识。香港协青社成立于一九九一年,是一所专门为边缘青少年人提供危机介入服务的机构。其主要任务是帮助青少年远离不良分子,建立自信、自尊和应付困难的能力。其主要的服务内容有:夜间外展服务、危机介入中心、二十四小时电话热线服务、自立堂、协青社就业计划、蒲吧、嘻哈学校、香港青年研究中心、清聆心理服务、城市之峰等。上午阿豪主要讲的是香港福利制度的历史和发展,还有青少年的发展问题。对福利政策的类型我听得非常认真,并且积极地回答了阿豪的问题还得到肯定,对香港的补救型福利政策我是比较认可的。我认为它形式上可能是比较明显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可能伤害了民众的感情,但实质上考虑了不同层次的需要,可以根据不同的对象给与不同的帮助,在实质上是非常的合理,它可以避免资源浪费,可以提高服务质量,真真切切的帮助案主。在香港使用这种福利制度很合理。
下午,周老师给我们讲了建立专业关系的步骤及试探性行为处理。她的讲述详细清晰。同学们也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对“夜青”的理解描述被我们写了满满的一黑板。专业关系的建立大致经历观察—初步接触—社交关系—辅导关系—完结这几个阶段。我们还了解到试探性行为的类型,处理测试行为的原则及技巧,最后总结出建立专业关系的要素:细心,用心,恒心,平常心,爱心。
在18号的历奇活动中,我更深入的认识了历奇活动。协青社的“城市之峰”项目是由专业的临床心理学家以及资深的社工设计的活动训练,它的重点在于让参与者对这一活动经历进行体验,在体验中获取积极的情绪,释放心理能量,以求加深对自己的认识,挖掘自身潜力。机构之所以聘请并训练青年成为专业历奇工作人员是因为其所服务的对象也是青年人,青年人之间较有共同话题和亲切感,有利于团队关系的建立。专业历奇以积极的文化项目和历奇特有的专业技巧培育青年。其项目内容主要包括地结构挑战网阵、缘绳下降、攀石场和独木舟等。我们这次的活动主要是上午的小组活动,其中音乐穿绳,板凳移人(自己取的名字)给我留下了比较深的印象。我们小组集结大家的智慧,彼此间互相信任,密切合作,非常迅速的完成了任务。大家在一起分享了成功经验,得出一个结论:成功需要忍耐,信任,合作,倾听等一些品质。他们的社工给我们的训练项目具有灵活性,针对性。开始我们会互相抱怨,不善于倾听等一些不好的品质。他们的社工就针对这些我们暴露的缺陷开展了后面的活动,让我们认识并改善了自己的团队意识。我们下午的历奇活动主要是高空挑战项目“high-V”,这个项目不仅能培养团队意识,还能促进对自身的认识和潜力的挖掘。站在10米高的位置上走钢丝,需要两个人之间相互的搀扶,而且两条钢丝越隔越远,更需要partner之间的相互信任、步调一致和密切协调,这样一个具有挑战性的时刻也是对我们自身勇气与毅力的挑战。协青社的这个项目就是让青少年能够认识自己,体会团队的力量,学会与他人合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挖掘自身潜能,对自我进行重整,做好人生规划。作为活动的参与者,这一次我们又得到了一个自我成长的机会。
晚上我跟香港的陌生人一起玩篮球,更加深切地感受他们的合作团结意识。他们更注重团队意识和友谊精神。他们没有以胜负决定上场机会,而是自愿下场,共享资源。很少喊犯规,很少恶意犯规。对于我这个不会说粤语的队友,没有丝毫的轻视,无视。
我出手的机会跟他们差不多一样多,他们互相之间没有抱怨,都在交流战术配合。有的在惋惜上次出手没有命中。篮球队友再次让我感受到他们的真挚,阳光温暖。正如那洒满阳光的沙滩,柔软舒适温和怡人。
还有一个值得回味的活动就是外展。协青社的深宵外展对每年365天都有活动其足迹遍布全港。从晚上十时到翌日早上六时,深宵外展队便会出动数量外展车,在街上搜寻那些18岁以下不能回家或不愿一回家的青少年,并将他们带回协青社男女中心或蒲吧进行辅导跟进。我们有幸能随机构社工做了一个晚上的外展活动。在出发之前,社工们对前一天晚上的外展工作做了一个简要的分享与总结。虽然我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但是感觉到做分享与总结是我们社工开展工作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步骤。外展中我们主要巡逻的地方有青年常去的公园,7-eleven,和麦当劳快餐店。在此期间社工们给与我们极大的支持,他们积极的引导我们与香港青年们交流,并耐心向我们讲解。经过这次外展工作我懂得与人建立关系和运用建立关系技巧的重要性。与人初次见面,最重要的是找到交往的突破口。我们那次去了沙田,在那里跟外展队友一起把沉重的设备搬下摆好,过了不久有年青人打电话过来。阿峰,皮蛋就去接他们过来。那些夜青大多是十五六岁的初中生,来了也不客气像是跟家里一样自在的跟他们聊天,玩游戏。当时有件事让我很困惑。两个小孩叫我把排球丢给他们,我没有多想就很高兴的给了他们。谁知一个挥动手臂用力将球直接打入有铁丝网围住的施工现场。按照当时的距离和物品摆设,正常人都会觉得这绝对是故意的。但协青社的社工过来后,丝毫没有责备那个小孩,而且回到协青社后,他也避免谈论那个球。我问他,他就对我说那个小孩不是故意的,只是用力大了一些。后来,我们一同实习的同学推断由于他们专业社工的真诚的爱心,熟练的技巧使得他们没有责怪那个小孩。事实证明推论是正确的,阿峰跟我讲如果当时他们发怒责备那个小孩,那个小孩就会觉得他自己成功地激怒了他们,他就会认可这种行为。
但如果宽恕了他,丝毫不理会他的这种嘲弄行为,他就会有挫败感。而且他们会以积极地态度引导他,帮助他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听了阿峰的话,我头上的疑云慢慢消散,也学到了一个很重要的知识:千万不要轻易被对手激怒,冷静应对一切。从社工的角度,我们要用爱和原谅,包容对待案主。
作为实习内容的一部分,协青社青年学研究中心带我们在香港数个历史、文化、社区、公益机构进行参观。这次机构参观不仅让我们对香港的历史文化发展有了初步的了解,而且还见识了香港的社会福利事业和居民生活状况。在整个旅途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及其现代化的城市。温和的阳光,湛蓝的天空,清爽的海风,怡人的空气令人赞叹。绿色装点了整个城市,人性化的基础设施令人羡慕。海路空交通四通八达。从武汉到香港令我感受到了历史和现代,中国与外国的文化差别。香港就像我们内地未来的一幅美好蓝图,浏览了这幅蓝图,令我对中国未来的信心与期望。
别人都说“说的容易做起来难”,通过此次香港之行中我在男自立堂,球场等处跟别人沟通,发现只要尝试,语言障碍,观念习俗约束等一些隔阂都是可以化解的。在此,我也总结一句:想得很难的问题,在举手投足之间化解。
只要我们用心去爱,用心传递爱,爱就会拥抱世界。我坚信,只要我们社工真心奉献自己的青春热血,中国社工的前途会更光明,祖国的明天会更灿烂。
第五篇:新闻实习报告--香港《星岛日报》
你正在浏览的实习报告是新闻实习报告--香港《星岛日报》实习单位:香港《星岛日报》
实习时间:2005.8.1—2005.8.31不要说:我不行
——2005年暑期实习报告
写在前面:曾有放弃的念头
还记得,在学院发出通知的时候,我怀着对香港的几多幻想,递上自己的申请书,并用一口不是很标准的粤语参加了面试。接到通知的那一刻,兴奋不已,然后开始筹钱。等来了香港那边的批准、办理了这边的签证,搭上深圳的车,在罗湖关走过那座桥,就到了香港的地界了。才五个小时,我就彷佛走到了另一个世界,那个存在于电视里和脑袋的幻想里的世界。虽然一路奔波,但还是觉得亢奋,对于实习充满着期待,还有惶恐,深恐自己跟不上做不来,毕竟这是我的第一次实习,毕竟这是传说中那个不同于国内的媒体社会。
到《星岛日报》报到的时候,接待的人事部同事说,我们被安排到“地产版”实习。在这之前我们根本不知道会在什么版面实习,连抱佛脚都不知道脚趾头在哪。当场我就懵了,对于“地产”,我是一窍不通,叫我怎么做呢,心里升起强烈的不安来。第一天首席记者就交给我写稿任务,当时的我在无措中,边看旧报边照葫芦画瓢,手忙脚乱的费时二个钟头才完成了一篇稿子。整个星期我都在恶补行业术语和相关的新闻写作,整个星期都不断有新类型的稿件要我写,整个星期我都在精神的高度紧张和身体的饥渴中度过。那时候的我对“地产”提不起一点兴趣,甚至很抵触,想到在其他报社的同学可以去跑“港闻”就觉得“学以致用”了,而“地产”似乎并不能让我发挥所学。在这样的心理作用下,第一个星期我过得异常艰辛,三餐不定时、食物往便宜里挑经济的;勉强自己去看地产新闻;又不适应那里的生活快节奏,每天深夜一两点才回到宿舍,精神几近崩溃。于是,不争气地,偷偷躲进厕所哭,很想甩甩手说“我不干了。”
后来,觉得自己很傻,多难得才有这个机会啊,多难得才攒到的钱啊,我怎么能做对不起自己的事就放弃了呢?实习之前就信誓旦旦地说准备好要接受挑战和锻炼的了,怎么可以临阵退缩呢?多少人盯着自己来香港的呢,回去两手空空怎么都交代呢?于是在宿舍里和同学互相倾诉,互相给对方打气。于是,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好好学习,有什么不懂的就厚着脸皮问,还好那里的同事都很热心,也有耐心的解答我的问题。我告诉自己要认真努力,坚持对每一次的采访任务负责,这种坚持使我小心谨慎,没有犯错。虽然回到宿舍以后,我仍然会和舍友掰着指头数回家的日子,但此时我们已经转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去对待,分享一天的工作见闻,打起精神互相鼓励。
钻到“地产”里一个月,我掌握了常用的行业术语,尝试了不同类型的“地产新闻”的写作,平均每天发表二至三篇稿件,登在不同的栏目里。在“星岛”工作的这一个月,我的写作速度也提高了许多,印象深刻的某一天,我在六个小时里写了七篇稿子,非常有成就感。当听到首席记者夸我学习能力挺强的时候,我心里真乐开了花,那是对努力的回报。
我最怕别人问,“你实习的最大感受是什么?”很难回答。你永远不知道现实会给你带来什么意外,所以,假如实习的是完全陌生的领域,那就要有乐观积极的态度,要有接受挑战的勇气,要有随时学习的准备。要告诉自己:我行的,我行的。当然,还要学会倾诉,如果有个伴儿,同行的或不同行的都可,互相分享所得分担所忧,互相鼓励,则更好不过。
实习:我是一名记者
在香港实习,没有人把你当成处于学习阶段的学生。在公司,大家以同事相称,实习记者也是记者,公司需要的是能干活的人。在香港实习,我并不缺乏机会,与其他人一样,要完成采访和写稿任务。外出采访让我增长了不少见识,独立完稿、不同体裁的写作训练了我挑选新闻重点的能力,而天生的内向给实习带来了障碍,我始终没有克服。空闲的时间我就看看报纸(尤其是地产版),观察其他人的工作,找寻“星岛”集团的资料。当实习结束了,若能从这纷繁中、从一堆乱丝中抽出条理来,找到一些可以算是成果的东西,那么也算是不枉此行了。
(一)关于“星岛”
星岛新闻集团有限公司由著名商人何柱国创办,乃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上市的传媒集团(编号1105)。集团致力于建构一个以媒体出版与服务、人力资本管理和宽频内容与服务为主的资讯平台,其中又以媒体出版业务为重点。媒体出版方面包括以下几个子公司:星岛报业集团有限公司、星岛杂志集团有限公司、头条日报有限公司、星岛出版集团有限公司、新华在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其中星岛报业杂志集团在香港取得理想的发展,在市场上保持稳固地位。
中文报章《星岛日报》则属于星岛报业集团有限公司,它创刊于1938年,具有超过65年的办报历史,是香港报界的元老级,在全球超过100个城市发行。由于《苹果日报》《东方日报》等新兴报纸的竞争,《星岛日报》将为中产阶层确定为目标读者群,以全面深入的财经和地产新闻吸引受众,其中“地产”又是《星岛日报》的顶梁柱,《星岛日报》上的广告绝大多数是房地产内容的,头版一整版也往往是房地产广告,据说登一次头版要十几万。我到“星岛”实习时,恰好赶上“地产版”扩版,工作量一下子增加了。新闻界同是跑地产线的行家们有一个说法,《星岛日报》的地产版是全港最辛苦的地产版了。《星岛日报》内部也有一说法:“星岛”最晚收工的就是地产版了,规定上班时间是下午二点至晚上十一点,但经常的情况是一天工作12小时。于是,地产部的同事都匆匆忙忙的,地产部的键盘声总是不间断的。
“星岛”地产部分为《星岛日报(地产版)》、《睇楼王》、《超级睇楼王》三个部门。我所在的《星岛日报(地产版)》除了负责地产版的采写工作、还有负责《头条日报》的地产版的采写,首席记者和地产部的老板偶尔还要写财经版的稿子。
《星岛日报》也有其网络版,提供资讯。这是对外的,为方便日报工作,1999年公司建立了对内的“星岛电子图片系统”。这个中央电子图片系统提供大量的新闻照片,并配有详细的图片说明。它包括三个部分:通讯社图片库(六大通讯社照片)、星岛摄影部照片库(最新摄影照片)、星岛图片库(历史照片、星岛分部照片和政府新闻处照片)。该图片库储藏的大量图片,索引简单易操作,大大方便了记者的工作。
(二)像个真正的记者
在《星岛日报(地产版)》实习,就像真正在岗位上工作的记者一样,大家叫我同事,感觉受到了尊重,同时也提醒自己要独立完成任务。在这里,每个人都很忙,连我这个对“地产”一窍不通的人也有很多的稿子要写。但是没有人会手把手地教你,只有靠自己边学边做了。
在“星岛”,我一天的工作大概是这样的:外出采访,回来报料;打电话采访代理行要新闻稿的信息,写新闻稿,上图片系统找相片;写外出采访活动的稿子,找图片加图片说明;完成首席记者临时交给的任务;截稿后开始动手下星期要出的稿子(有些任务是提前分配好的,多半是通过电话采访可以完成的)。
对于“地产”这个完全陌生的领域,我必须恶补功课。行话术语是要向同事请教的,写作模式可以从旧报纸中学习,采访技巧则要偷师并慢慢实践,摸索出自己的路。其中,处理人际关系技巧显得尤为重要。
采访:考验情商
采访是记者工作的重要部分,采访需要智商,更需要情商。香港人非常有礼貌,在街上问路都能得到有礼热心的指引,在公司听得最多的也是谢谢。由于时间、交通等条件的限制,有大部分的新闻是通过电话采访得来的,因此,采访技巧就非常讲究。在“星岛”,我“偷听”了不少同事们的电话采访,了解他们如何自我介绍、如何进入话题、如何转个弯套话……有时候记者只是与电话那头像随意聊天话家常一样,便有得到了一些信息。“偷听”为我在自己的采访中打下了基础。我认真地向人介绍自己是《星岛日报》的记者,解释为什么打这个电话,一般有礼貌的开始是可以得到所需的信息的,因为那些公司的公关和经理早已熟悉媒体的工作。但是由于我的粤语不是很标准,在采访时
你正在浏览的实习报告是新闻实习报告--香港《星岛日报》往往被要求再讲一次,令我十分尴尬,所幸后来讲多了就错少了,沟通流利多了。然而我毕竟是菜鸟,有时候问了对方一些笨问题,人家觉得我没料,也就不愿意和我多讲了。有一次,我电话采访一拍卖师,由于技巧上的缺乏和语言的笨拙,他听出我是新手便搪塞而过。没有要到资料的我灰溜溜的告诉首席记者,她打过去不消一会就拿到了。她还告诉我要怎么跟对方讲、要注意那些词语的运用等等,给我上了实际的一课。对于不善言语的我来说,采访这一课我还有待加强。外出采访,除了要注意与采访对象的沟通,还要注意与行家们的沟通。主动交换名片是沟通的第一步。我是没有名片的实习记者,也要微笑的向对方自我介绍。参加一场记者招待会,一定要留下主办方的公关或发言人的名片,以便日后联系。与行家们交换名片是为了工作,香港记者常在记者会结束之后凑在一起“对稿”,以防漏听或误听。如若与其他人不认识,谁也不会愿意跟你交换信息的。而认识人是需要主动的。我素来内向,在公共场合便显得静默和离群,结果是见得人多认识的少。后来,我学着他们的样子见面多打招呼,也就认识了一些行家,有两次单独采访恰好遇上认识的人,就不那么紧张了,也不怕被排斥了,所谓多个人好照应。香港的记者的记忆力很好,见过一面的人也大概能记住哪家报纸在哪里见过。我就没有那么好的记忆力,因此要到名片以后,我会在本子上记录下时间地点和那位记者的特征,以防下次见面认错人。
写作:脑力革命
写稿是我的最重要工作了。香港是个很讲究实际的社会,新闻也是同一准则,“写什么都围绕‘钱’来做就不会错了”,一位同事如是说。有一次我去采访一个地产发展商的展览活动,回来之后,按照五个W和一个H写了新闻稿出来,并且把活动写得简略而全面。可是首席记者告诉我“你那篇稿子完全不行”,我特受打击。第二天看修改过登在报上的文章,发现只摘了其中一个部分,关于活动本身只字不提,原因是“那些只是宣传,没有意义”。在香港写稿,只要把大家最感兴趣的部分(与经济利益挂钩的部分)写出来就行。于是,写稿变得简单一些。我写得多半是楼市交易的稿件,只要抓住数据就可以,这条指导路线基本上方向正确,只是有时候为了增加篇幅可以适当加入其他辅助因素。然而,写另一类型的稿子就有另外的写法了,这些需要多看以往的报纸以熟悉写作模式,还要多请教同事怎么写。
在“星岛”,外出采访回来首要做的不是写稿,而是讲听到的信息全部报给首席记者,由他们来决定你的信息里哪些要写、哪些要写在前面。然后记者才开始写稿。但并不是记者本身只安命令行事。一般一个地产公司会有一系列的活动,往往由同一个记者跟踪报道,他(她)会比较熟悉,知道哪些是“新”闻,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有时候一个活动采访完回来,可能没有任何新的经济利益上的信息,记者便需要将采访中见到的有趣的事情写成花絮,这极考记者的观察力和记忆力。这花絮一般只要50至100来字,非常难写。对我自己而言,写长文章不是问题,要写不过百字的稿却煞费脑筋,“短小精悍”四个字太难做了。当“读图时代”来临,短文必成趋势,多些这方面的训练将有裨益。
因为我是“地产”的新手,很多新闻不熟悉来龙去脉以及信息的意义何在,所以我大多写些软性的文章,例如写“示范单位”。这是地产商为推销楼房而斥资装修的单位示范屋,写“示范单位”就是介绍其设计和装修,考的是文笔耍花枪的功夫,说白了就是看记者会不会“吹水”。我写第一期的时候是很轻松的,文思泉涌。后来看的多了写得多了就没感觉了。所有的装修理念都差不多、摆饰大同小异、难有突出之处,但是仍然要写。有时候一天要写两三间,那时可是费尽心思找感觉,绞尽脑汁、搜肠刮肚的找新词,此时才觉“书到用时方恨少”。
在“星岛”一个月的训练,我下笔的速度快了很多。第一天只写一篇稿子,后来慢慢熟悉以后,首席记者便交给我多一些任务,平均一天要写三四篇稿子,一般为500至1000字左右。多的一天甚至写了七篇稿子,手指头完全没有感觉,也直觉词穷。回想起来,那段忙碌的日子我过得还是比较充实的。
(三)曾有过的郁闷与开怀
《星岛日报》有传统,除了特别的栏目,一般的稿子都是不署名的。一开始,这让我郁闷了一阵子。我一想到实习结束以后要交实习成果,而我所交的全部没有署名,似乎没有说服力。当我问到同事们对于“署名”的看法时,他们都不以为然。后来我也渐渐认同他们一些看法,自己做过的,自己知道,而且永远是自己的,何必要管别人是否知道,这对他人没有意义。于是,我相信我付出的努力,是可以在将来被映证的,只要放了心血在里面就好了。
当然,有名为证还是可以满足我的虚荣心的。写“示范单位”是可以署名的,这还是让我高兴,想想一整版的文字都是自己的,特有满足感。最让我高兴还是那一次专访一位北京地产公司的经理。由于日报地产版只有我会说普通话,他们便把这个专访任务交给了我和另外一位会听普通话的记者。采访很顺利,写稿也很顺利,同事帮我稍加修改后就发表了。终于走出“软性新闻”的版面,还可署名!那天我激动的心情仍犹在心。
写在后面:毕业后还选新闻吗?
实习回来以后,有人这样问我,我也问自己,答案常常在变卦中。在香港呆了五个星期,在《星岛日报》实习了一个月,我增长了见识,锻炼了自己,却也开始思考:“我是否适合记者这个行业呢?”
香港记者的敬业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他们常常为了某个信息而打无数通电话,他们一天可能要赶好几场记者会但决不会打无准备的仗,他们有时候马不停蹄的忘食赶稿,他们对每一个数据都吹毛求疵。见识了这些记者前辈的工作,我心里十分佩服,却也道不明我是否还想从事这个行业。当我问到他们是否喜欢新闻这个行业的时候,约八成人的答案是否定的。当我问他们为什么选择新闻行业的时候,他们只答:“打份工而已。”
不是追求真相的信念,不是维护正义的斗志,不是课本上的条条框框,真正的答案很简单很实际——为了生活。毫无疑问的,生活是很现实的,可是记者的生活是不是我所要的呢?我一直处于矛盾中。
一方面,作息时间的不稳定,赶场搭车的奔波,激烈的竞争,让体力不好、内向的我却步。另一方面,实习证明了我有实力的同时,又显露出我的劣势,刺激我想提升自己,想看自己在这个行业里可以走多远?
于是,对于上面的问题,我仍在摇摆,寻找答案。
(2005年9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