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审计人员后续教育的思考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处处充满了创新和超越,社会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审计人员不可能以特定的专门知识或规则一劳永逸地应付和处置各种情况和问题,必须具有自学能力和不断应付新情况和新问题的能力。提高审计人员判断水平的最有效办法就是不断地接受继续教育。
一、目前后续
教育存在的问题
首先,在《国家审计基本准则》第十三条中虽然提到“审计机关应当建立和实施继续教育、培训制度,保证审计人员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必要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但从国家层面没有出台有关继续教育的具体制度安排。在这方面美国会计总署的做法值得借鉴。如《美国政府审计准则》(2007年7月修订版)中阐明了对审计人员后续职业教育的要求,如“所有接受公认政府审计准则指导的审计人员应该每两年至少参加24小时的后续职业教育”等有关继续教育时间和内容的规定。
其次,在培训内容方面显得缺乏针对性且后劲不足。对审计人员的素质培养侧重在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业务素养三个方面,而相对忽视了其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及其适应复杂审计环境、处理特殊事件、驾驭全局能力的训练,导致审计后续教育存在着“盲区”。
第三,没有针对不同级别、不同学历和不同年龄段的审计人员的特点进行差别化培训。如针对审计机关负责人、审计组组长及主审所担负工作的不同,年轻的审计人员记忆力好、年老的经验丰富等特点分别制定培训计划。
二、加强后续教育的思考
审计干部培训要有与时俱进的精神,接受新观念,树立新思维,使组织形式、管理模式、培训内容、培训手段不断改进、创新。
(一)建议制定出台审计人员后续教育办法,以便在制度上保障审计人员后续教育的时间和内容,也便于审计人员有时间和精力系统性地学习所需知识。
(二)树立培训贯穿审计职业生涯的观念。首先对新录用大学生以及其他岗位转来的公务员做到先培训后任职。所有进入审计队伍的人员都要接受规范的入门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应包括职业道德、规章制度、办事程序、公文格式、审计理论和基本技能等。其次要针对不同级别的干部开展相应的任职培训,任职培训应根据所任职级职务分层次设计培训课程和目标。第三要建设具有职业特色的审计业务培训体系,分专业进行技术培训,对不同专业的审计人员进行专业领域的政策知识、审计技能培训。同时注重跨专业培训,如对财务审计人员可以进行法律、计算机、网络、管理等专业的培训。
(三)培训中注意扬长补短。处在不同的年龄层次,具备不同的学历,拥有不同的就业时间,审计人员就会有不同的特长和短处。老同志的特长是实践能力强,但对新技术的掌握比较慢。刚毕业的学生理论能力较强,实践能力却比较差。因此,对老同志应多进行一些计算机和网络知识的培训,对年轻人应多进行一些实务上的讲座,这样收到的效果会比较好。
(四)与国外审计机构建立良好联系,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培养模式。一方面可以组织或选拔优秀的年轻人到国外去学习,接受短期、中期培训;另一方面可以请一些国家的审计专家来中国授课,在职审计干部、高等院校的老师均可以聘请参加培训。
第二篇:内部审计人员后续教育办法
内部审计人员后续教育办法
(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内部审计工作,保持和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根据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的《第1101号——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和《第1201号——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内部审计人员,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内部审计工作的专(兼)职人员。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后续教育,是指内部审计人员为保持和提高专业胜任能力,根据职业发展需要而进行的相关新知识、新技能和新法规的学习与研究。
第四条 内部审计协会应履行审计机关赋予的业务指导和监督职责,提供适当的后续教育方式,使内部审计人员了解和掌握内部审计的相关知识与技能。
第二章 内容与方式
第五条 内部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应当不断适应内部审计事业的发展需要,学以致用,讲求实效,主要内容包括:
(一)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
(二)行业发布的内部审计规定和办法等;
(三)中国内部审计准则;
(四)现代内部审计理论与实务;
(五)国内外具有前瞻性的内部审计理念;
(六)其他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
第六条 内部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分为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和一般内部审计人员两个层次。具体内容包括:
(一)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应当学习和研究组织领导本单位(部门)内部审计人员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知识和技能,包括: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内部审计准则,内部审计在组织治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方面的流程、作用,审计关系处理与协调,审计管理案例,组织文化与政策,自我控制与评价,开展咨询服务业务的有关理论和实务等。
(二)一般内部审计人员应当学习和研究实施审计项目所需的知识和技能,包括: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内部审计准则,财务
管理、经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审计方案编制、审计取证、审计评价、审计报告撰写、审计案例分析、人际关系沟通等方面的技术和方法。
第七条 内部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形式主要包括参加有组织的后续教育和其他形式的后续教育。
第八条 有组织的后续教育包括:
(一)参加现场培训。主要包括参加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和省级内部审计(师)协会组织的现场培训,以及其他具备教育场所和设 — 2 — 施、拥有相应师资队伍和管理力量的机构组织的现场培训。
(二)参加网络培训。主要包括参加中国内部审计协会或省级内部审计(师)协会开办的网络培训。
(三)参加专业会议。主要包括参加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亚洲内部审计师协会联合会组织的专业会议,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省级内部审计(师)协会举办的专业会议和经验交流活动。
第九条 其他形式的后续教育包括:
(一)参与省级以上内部审计(师)协会组织的课题研究,并通过结项验收。
(二)公开出版审计类专业著作或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审计类专业论文。
(三)翻译内部审计专业著作或学术文章,并公开出版或发 表。
(四)参加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省级内部审计(师)协会组织的理论研讨,并获得一、二、三等奖。
(五)获得专业资格。主要包括考取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内部控制自我评估专业资格等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主办的各种专业资格,以及其他中国内部审计协会认可的相关专业资格。
(六)在内部审计(师)协会任职。
(七)成为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或省级以上内部审计(师)协会个人会员。
(八)其他中国内部审计协会认可的形式。
第三章 学时认定
第十条 后续教育学时的标准,按内部审计人员接受后续教育的时间计算。内部审计人员每年参加后续教育的学时数累计不得少于40学时。
第十一条 内部审计人员参加本办法第八条所列有组织的后续教育时,具体学时计算方法如下:
(一)参加第八条第(一)、(三)项所列后续教育的,按其设定的学时数计算。
(二)参加第八条第(二)项所列后续教育的,按网络课件设定的学时数计算。
第十二条 内部审计人员参加本办法第九条所列其他形式的后续教育时,具体学时计算方法如下:
(一)参加第九条第(一)、(二)、(三)、(四)项所列后续教育的,按每千字5学时计算。
(二)参加第九条第(五)项所列后续教育的,当年取得有关资格证书或已全科通过的,按40学时计算;当年未取得有关资格证书但通过部分科目的,按每科10学时计算。其中,第九条相关专业资格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专业技术人员管理部门认可的准入类职业资格和水平评价类职业资格。
(三)在县级以上内部审计(师)协会、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分会工作或担任理事、专业委员会委员的,按10学时计算。
(四)成为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或省级以上内部审计(师)协 — 4 — 会个人会员的,按10学时计算。
(五)参加第九条第(八)项其他中国内部审计协会认可形式的后续教育的,由中国内部审计协会按照实际情况核定学时。
第十三条 内部审计人员取得的后续教育学时只在当前内有效。
第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后续教育学时数可以减半或免除:
(一)内在境外工作的;
(二)内休病假的;
(三)内休产假的;
(四)其他中国内部审计协会认可的特殊情形。
上述情形中,三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的,当年后续教育学时可以减半;六个月以上的,属于第(二)、(三)、(四)项情形的当年后续教育学时可以免除,属于第(一)项情形的后续教育应在境外进行。内部审计人员当年后续教育需要减半或免除的,应当提供卫生部门或所在单位人事、外事部门的证明。
第四章 管理职责
第十五条 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支持、督促本单位(部门)内部审计人员参加后续教育,并履行下列职责:
(一)按照本办法的有关要求,制定本单位(部门)内部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计划;
(二)积极组织内部审计人员参加后续教育,保证内部审计人员参加后续教育的时间,并给予必要的保障;
(三)建立后续教育档案,详细记录内部审计人员参加后续教育的情况;
(四)接受审计机关和内部审计协会的指导与监督。第十六条
内部审计协会负责所在地区内部审计人员后续教育的组织管理工作。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负责指导和监督全国内部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情况;各省级内部审计(师)协会负责指导和监督所在地区内部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情况。
第十七条 内部审计协会应当采取适当方式对每年内部审计人员参加后续教育的学时进行监督检查,并将内部审计机构所属内部审计人员参加后续教育情况、学时档案资料库建立情况作为评选内部审计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实施内部审计质量评估的重要依据。
第五章 附 则
第十八条 本办法由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并负责解释。第十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 6 — 编者按:湖南省内部审计人员岗位资格证目前还是保持施行每2年一次的后续教育培训周期,每次面授不少于40课时或者网上培训不少于80课时,即为完成每2年为一个周期的后续教育培训,省内审协会即可为其年检注册并录入人才库。剩余课时纳入课外自修,学习的方式由学员自定,学习取得的课时数也不记入后续教育周期内,且省内审协会不作其他具体规定。CIA、CCSA等按其一年一次不少于40课时的后续教育规定,若提前完成后续教育培训,也可按每次面授不少于40课时或者网上培训不少于80课时的后续教育培训周期完成。
第三篇:【财会审计论文】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后续教育的思考
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后续教育的思考
摘 要: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不能适应现代内部审计发展的需要,因此,对内部审计人员应进行后续教育。但要保证后续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必须科学安排教育内容,灵活选择教育方式,并强化其领导和管理。
关键词:内部审计人员 后续教育 内容 方式 管理
后续教育,又叫“继续教育”,是对专业技术人员不断进行知识、技能的更新和补充,以拓展和提高其创造、创新能力和专业技术、职业道德水平,完善其知识结构的教育。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第五条指出:“内部审计人员实施后续教育制度”。这无疑将促进内审人员素质和内审工作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但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科学安排后续教育的内容
内审人员后续教育的内容,是内审人员进行学习的客体,是其丰富新知识、提高业务能力的主要信息来源和实现学习目标的基本保证,其安排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教育效果的好坏。在确定内审人员后续教育内容时,首先要考虑内审人员的职业特性,通过广泛征求意见,明确内审人员需要学习什么。其次要考虑内容的实用性,保证学有所用,学能以用。第三要考虑不同内审人员的理论和业务水平、工作经验、所在行业或单位的特点等,针对不同层次、不同阅历、不同行业的内审人员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后续教育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使后续教育产生广泛的认同感和强烈的号召力,才能保证后续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从总体上来讲,目前的后续教育内容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计算机知识的教育。目前在国际内部审计工作各个环节,已经普遍运用了计算机审计手段,并将一些审计软件、计算机测试技术运用到审计实务中。但在我国仍有很多内审人员不熟悉计算机的应用,能利用审计软件开展审计工作的人就更少了。因此,应加强对内审人员进行计算机知识的培训,让他们熟练掌握计算机的一般知识和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操作,掌握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审计和借助计算机审计软件来开展内审工作。通过培训,造就一批能运用计算机审计的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使内审工作跟上时代步伐,以提高内审工作效率和质量。
2.审计新知识、新技能的教育。随着改革开放和内审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市场经济的不断成熟,对内审的要求越来越高。内审的作用从局限于监督与评价逐步向风险管理和促进单位发展转移,审计范围不断扩大,审计方法不断创新。内审人员只有不断更新审计理论和实务知识,掌握先进的审计方法,并及时运用于内审实践,才能适应时代发展和内审要求的需要。
3.相关政策法规的教育。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市场经济越发展,法制就越健全;而审计工作本身是一项政策性、专业性非常强的业务工作。如果内审人员不能及时掌握相关政策法规的变化,不仅不能有效地保证审计质量,而且还会增加审计风险,影响内审工作地位的提高和内审作用的发挥。因此,内审人员必须及时掌握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变化,切实保证依法开展审计工作。内审人员应熟悉掌握的政策法规主要包括审计法规、会计法规、税收法规、财政金融法规等。
4.审计职业道德规范的教育。国家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第七条指出:“内部审计人员办理审计事项,应当严格遵守内部审计职业规范,忠于职守,做到独立、客观、公正、保密。”中国内审协会也颁布了《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但在内审实际工作中,内审人员不依法认真履行职责,不坚持原则,随意泄漏所知悉的资料,甚至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等,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严重地影响着内审工作的质量。因此,在后续教育中强化职业道德教育,促进内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是非常必要的。
5.相关管理知识的教育。现代内部审计的目标是侧重于促进加强管理、提高效益。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求内审人员掌握现代管理的相关知识,也只有这样,内审工作才能够上台阶、上层次。内审人员应掌握的相关管理知识主要包括会计知识、战略管理知识、财务管理知识、市场营销知识等。
总之,后续教育的内容应突出两个字:“新”和“实”,必须内容新颖和实用,内审人员应做到自己缺什么就去学什么,学了什么就要能够在工作中用什么,充分保证后续教育的有效性。百事通
二、灵活选择后续教育的方式
后续教育方式的选择是否灵活、合理,直接关系到后续教育工作能否顺利进行,也直接影响到教育效果。选择教育方式,既要考虑其对内审工作本身的冲击,单位经费的保障程度,还要考虑内审人员的素质高低,单位领导对内审工作的重视程度等因素,不能盲目地搞一刀切。笔者认为,为保证后续教育的质量和效果,除采用传统的集中统一培训上课这种模式外,还可采用以下方式:
1.由内审协会或审计学会牵头举办研讨会,针对改革中的审计理论和实务问题,组织同行业和同学科中理论基础好、学术水平高、工作经验丰富的内审骨干力量进行深入探讨,并将成熟的讨论结果采用合适的途径传播。
2.组织内审人员到内审工作有特色的地区或单位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也可出国考察,以不断借鉴吸收国内外的先进经验。
3.请有关专家学者到本行业或本地区举行报告会或专题讲座,介绍审计理论、审计实务或审计法规的最新动态和发展前景。
4.充分发挥网络快速传递信息的优势,努力办好内审网站。
5.办好内审刊物,鼓励内审人员积极参与课题研究,撰写学术论文。
6.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内审人员参加各类资格考试。
三、强化对后续教育的领导和管理
为确保后续教育质量,提高后续教育的效果,必须强化后续教育的领导和管理工作。首先,各级内审行政主管部门应制定和完善内审人员后续教育的制度、规定和办法,拟定系统详细的中长期后续教育计划,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加强对后续教育工作的检查、考核和评估,不断总结经验,寻找差距,从而促进后续教育的科学化管理。其次,要充分发挥各级内审协会或审计学会在后续教育中的作用。对教材的编写、师资的选聘、培训单位的确定、培训方式的选择等,均可由内审协会或审计学会具体负责实施。此外,各单位领导应重视和支持内审人员参加后续教育,切实保证后续教育的经费和时间,要对积极参加后续教育,并能学以致用,在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内审人员给予精神或物质奖励。百事通
第四篇:建工集团专兼职审计人员后续教育管理办法
建工集团专兼职审计人员后续教育管理办法
为了规范集团内部审计人员后续教育,保持和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根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本办法所指后续教育,是指内部审计人员为保持和提高其专业胜任能力,掌握和运用相关新知识、新技能和新法规所进行的定期学习与研究。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内部审计人员,是指取得岗位资格证书和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CIA)资格证书的从事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集团专兼职审计人员。
第三条 内部审计人员从事审计工作,必须持有国家规定的执业资格证书,包括内审协会颁发的从业资格证书或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CIA)资格证书。
第四条 本办法适用于集团公司事业部、分公司,全资、控股、参股单位。
第二章 组织机构及职责
第五条 集团公司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是集团内部审计工作的领导机构。内部审计组织机构包括集团公司审计委员会、纪检审计部,各事业部、分公司,全资、控股及参股单位设立的专职审计机构及兼职审计人员。
第六条 集团公司审计委员会负责制定集团公司后续教育规划。
第七条 集团公司纪检审计部在审计委员会的指导下统一组织和实施内部审计人员的后续教育工作。具体职责为:
1、配合内审协会按照规划制定集团公司培训计划;
2、组织集团公司培训活动;
3、制定后续教育的内容;
4、组织各下属单位专兼职审计人员定期参加内审协会组织的后续教育培训;
5、检查后续教育执行情况,填报资料报送内审协会。
第八条 各事业部、分公司,全资、控股及参股单位设立的专兼职审计机构及人员,在集团公司纪检审计部的领导下,执行后续教育的相关工作。
专兼职审计机构的职责:
1、定期统计本单位专兼职审计人员变动情况;
2、定期核对审计人员持证及后续教育情况并形成资料;
3、组织本单位专兼职审计人员按照集团公司纪检审计部要求参加教育培训;
4、将以上形成的资料按要求报送集团公司纪检审计部。
第三章 后续教育的内容
第九条 后续教育的内容将围绕内部审计的工作目标组织实施,以保证审计人员严格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审计准则履行工作,切实提高审计人员的执业能力和综合素养。基本内容如下:
1、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
2、内部审计准则及内部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
3、内部审计理论与实务;
4、会计理论与方法;
5、信息技术理论与应用技术;
6、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理论;
7、其他相关专业知识与技能。
第四章 后续教育采用的方式
第十条 参加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和省(行业)级内部审计(师)协会举办及认可的各种培训。
第十一条
由集团公司纪检审计部开展的业务技术培训。第十二条 后续教育的重要补充形式包括:
1、主持或参与完成省(行业)级以上内部审计(师)协会发布的课题研究,并取得研究成果;
2、公开出版专业著作或发表专业论文;
3、个人专业学习和实务研究;
4、其他形式。
第五章 后续教育学时认定
第十三条 后续教育学时的有效范围:
按内部审计人员接受学习的时间计算,每两年为一个周期,时间不得少于80学时,其中第一年不得少于30学时。
第十四条 后续教育学时的认定标准:
1、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和省(行业)级内部审计(师)协会举办及认可的各种培训活动的学时认定标准,参照内审协会要求执行。
2、由集团公司开展的技术培训,由集团公司与内部审计协会协商认定学时。
3、取得的研究成果、公开出版的著作及发表的专业论文按每千字2学时计算,全年累计不得超过30学时。
4、荣获省(行业)级以上学术成果奖励的,当年按10学时计算已,全年累计不得超过20学时。
5、取得相关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和国家级执业资格的,当年按20学时计算,全年累计不得超过40学时。
第六章 后续教育的执行
第十五条 集团公司各事业部,全资、控股及参股单位应完成以下工作:
1、每年年初对本单位的专兼职审计人员的持证情况进行统计,并编制后续教育计划,统一形成报告报送集团公司纪检审计部。
2、每年年初将本单位拟定的研究课题情况上报集团公司,并于成果完成时报送集团公司纪检审计部。
3、应将本单位专兼职审计人员职称、职业资格的变动情况,获得奖励,出版专著,发表论文情况等形成资料及时报送集团公司纪检审计部。
4、对上报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第十六条 集团公司纪检审计部定期通知、督促各事业部,全资、控股及参股单位参加内审协会举办的后续教育培训,并根据各单位资料汇总上报情况,决定集团组织培训的方式、时间、地点。
第十七条 集团公司各事业部,全资、控股及参股单位应组织人员按时参加内审协会及集团公司举办的培训。如有下列情形可申请顺延:
1、内在境外工作超过六个月的;
2、内病假超过六个月的;
3、生育的;
4、其他情况。
有上述情形的内部审计人员须由个人提出申请,所在单位(部门)人事部门证明,上报集团公司纪检审计部并由其报送中国内部审计协会或省(行业)级内部审计(师)协会审核后确认。
第十八条 集团公司纪检审计部对参加集团培训的人员进行检查,与各单位上报人数进行核对,如有无故未到的人员,将给予督促,若无效,由此产生的下列后果由本人承担:
1、连续两年未接受后续教育或连续两年未按有关规定完成后续教育学时的内部审计人员,省(行业)级内部审计(师)协会不予办理内部审计人员岗位资格证书、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CIA)资格证书年检。
2、连续三年未接受后续教育或连续三年未按有关规定完成后续教育学时的内部审计人员,由省(行业)级内部审计(师)协会作出或建议作出吊消其内部审计人员岗位资格证书、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CIA)资格证书的决定。
第七章 附则
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集团纪检审计部负责解释,自公布之日起执行。
建工集团内部审计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内部监督和风险控制,规范内部审计工作,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参照《市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内部审计管理暂行办法》,结合集团公司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企业内部审计,是指企业内部审计机构独立客观地开展监督、评价和咨询活动,通过审查和评价企业的经营活动、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促进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促进国有资本保值增值和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集团公司本部及其下属事业部、全资子公司和控股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各单位)的内部审计机构、内部审计人员及其从事的内部审计活动。
第二章 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
第四条 集团各单位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应当以保证独立履行审计职能为原则,配备必要的专业人员,建立健全内部审计规章制度,有效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强化企业内部监督和风险控制,改善公司治理。
第五条 集团各单位应当按照完善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的要求,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领导,明确工作责任,强化内部审计,做好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监察(纪检)、财务、人事等有关部门的协调工作。
第六条 集团公司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审计委员会负责集团内部审计业务的总体指导与监控。集团公司纪检审计部为审计委员会日常办事机构,在集团公司主管领导、分管领导和审计委员会领导下开展工作。
第七条 集团纪检审计部是集团综合监审主责部门,按照企业“大监督”格局要求,根据业务需要配备审计人员,履行集团公司总部内审工作职能,负责对所属单位审计工作的系统管理和业务指导,加强工作协调与服务。
第八条 集团各单位应当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完善内部审计管理,保障内部审计机构开展工作所需经费,提供内审机构履行职责所需要的条件;尚不具备条件的应当设立专职审计人员。同时可采取聘用兼职审计员的做法,配合本单位专职审计人员开展工作。审计人员应具备审计岗位所必备的会计、审计等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保持相对稳定,明确工作职能。审计机构及专职审计人员应在集团公司纪检审计部备案,机构调整和人员变化应事先与集团公司纪检审计部沟通。
第三章 内部审计机构职责及权限
第九条 集团各单位应当以制度形式,明确内部审计机构及人员职责。第十条 集团公司纪检审计部的主要职责:
1、制定集团内部审计工作制度,编制内部审计工作计划;
2、根据集团内部分工组织内部审计工作;
3、对集团公司本部及下属各单位的财务收支、财务预算、财务决算、资产质量、经营绩效以及其他有关的经济活动进行审计监督;
4、组织对集团各单位的总经理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和离任审计;
5、组织对发生重大财务异常情况的有关单位进行专项经济责任审计;
6、对集团公司本部及集团各单位的重大项目进行审计监督;
7、开展工程效益审计,对集团公司承建及授权的重点工程加强全程审计监督;
8、对集团公司及下属各单位的物资(劳务)采购、产品销售、工程招标、对外投资及风险控制等经济活动以及重要经济合同等进行审计监督;
9、检查和评价集团公司及下属各单位内部控制系统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组织审计人员学习培训,开展工作交流研讨,加强业务指导;评估集团公司相关业务的经营风险,并提出反馈意见;
10、监督与评价集团公司及下属各单位的经营绩效及相关经济活动;
11、定期组织对委托理财、证券及期货投资、担保等高风险业务开展审计;
12、其他事项。
第十一条
集团公司纪检审计部的主要权限:
1、审计被审计单位的账目、凭证、报表、合同及相关文件资料等;
2、参加被审计单位的会议,调查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并索取证明材料;
3、责成被审计单位制止、纠正一切不正当的财务收支,限期改进工作,改善经营管理,必要时进行后续审计;
4、对严重违反财经纪律的单位或个人,建议有关部门给予行政处分,直至追究法律责任;
5、因被审计单位阻挠、刁难、拒绝等行为而影响审计监督工作进行的,经单位领导批准后,采取封存账册和冻结资财等必要的临时措施;
6、根据工作需要,向各单位和集团职能部门索取以下资料:各种财务收支、成本(费用)、劳动工资资料等;各种会计决算、工程竣工决算资料;经济合同与协议;经济管理方面的统计资料和报表;财务、会计和有关经济管理方面的制度、办法、规定;为配合计算机审计所需的财务帐务处理、会计报表等电子数据;以及支持审计证据的其他相关资料;
7、根据工作需要,参加被审计单位召开的生产经营计划、经营管理方面的会议,查阅经济管理方面的文件,参与研究制定被审计单位的各种经营管理制度及办法,参与审定各种计划、合同、协议、概(预)算;
8、复制和拍摄作为证明材料的原始资料、有关文件及实物;
9、向上级主管部门、集团公司领导和审计委员会反映被审计单位的情况;
10、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组织双向反馈,定期发布企业内部审计公告,利用审计成果,加强同监察工作的协调配合,督促相关业务系统和被审计单位制定改进措施,认真落实整改。
第十二条 集团各单位内部审计机构的主要职责:
1、执行集团公司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制订本单位内部审计工作计划并认真贯彻实施,搞好半年工作小结和年终工作总结,按时报集团公司纪检审计部;
2、根据本办法组织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并对所出具的内部审计报告的客观真实性负责;
3、对本单位财务预算、财务决算的执行情况开展专项审计;
4、加强对本单位的财务收支、资产质量、经营绩效以及其他有关经济活动的审计监督;
5、开展工程效益审计,对本单位承建的重点工程加强全程审计监督;
6、组织对下属各单位负责人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和离任审计;
7、组织对发生重大财务异常情况的下属各单位进行专项经济责任审计;
8、定期组织对委托理财、证券及期货投资、担保等高风险业务开展审计;
9、检查和评价本单位内部控制系统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对涉及重要事项的专题审计在向本单位领导报告的同时及时报集团公司主管部门;
10、监督和评价本单位的经营绩效及有关经济活动;
11、配合上级审计机关和集团公司搞好专题审计调研工作;
12、加强同相关业务部门的协调配合,参与企业效能监察和有关案件查办工作;
13、对涉及国家安全、企业商业秘密等不适宜社会中介机构审计的项目,定期组织审计;
14、按照市国资委有关工作要求,对本单位发生重大财务异常等情况进行专项经济责任审计,向集团公司提交审计报告;
15、其他事项。
第十三条
集团各单位内部审计机构的主要权限:
1、查看本单位的会计凭证、账簿、决算、分配方案以及其他有关文件资料;
2、参加有关的会计或经营管理方面的重要会议;
3、调查有关部门和人员,并索取证明材料;
4、提出制止、纠正和处理违反财经法纪和严重失职等事项的意见;
5、及时向集团公司报告审计工作中发现的重大问题。
第十四条 内部审计机构对下列工作事项应当报集团公司备案:
(一)内部审计工作计划和总结报告;
(二)本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中发现的重大违法违纪问题、重大资产损失情况、重大经济案件及重大经营风险等专项报告;
(三)变更内部审计机构负责人的报告。
第十五条 内部审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内部审计职业道德规范,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
第四章 内部审计工作程序
第十六条 内部审计机构针对本单位存在的风险,制定审计工作计划,对内部审计工作作出合理安排,并报经所在单位董事会或总经理审核批准后实施。
第十七条 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充分考虑审计风险和内部管理需要,制定具体项目审计工作方案,做好审计准备。
第十八条 内部审计机构在实施审计前提前向被审计单位下达审计通知并要求被审计单位作好各项准备。对于特殊业务,可在实施审计时即时下达审计通知。
第十九条 内部审计人员在出具审计报告前应当与被审计单位或者被审计人交换审计意见。被审计单位或被审计人有异议的,应当在规定工作日内提出书面意见;逾期不提出的,视为无异议。
第二十条 被审计单位若对审计报告有异议且无法协调时,各单位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将审计报告与被审计单位意见一并报本单位董事会或总经理协调处理。
第二十一条 审计报告上报本单位董事会或总经理审定后,各单位内部审计机构应当根据审计结论,向被审计单位下达审计意见。
第二十二条 内部审计机构对已办结的内部审计事项,应当建立审计档案。第二十三条 内部审计机构对主要审计项目应当进行后续审计监督,检查被审计单位对审计意见的采纳情况和执行情况。
第二十四条 各单位应当注重运用审计成果,完善内部管理,加强风险控制,强化责任追究。
第五章 奖惩
第二十五条 对于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或未按要求开展内部审计的单位,集团公司将追究该单位负责人的责任。
第二十六条 集团公司各单位应当建立内部审计质量考评体系和责任奖惩管理制度。对于认真履行职责、作出显著成绩的内部审计人员,应当给予奖励。对于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泄漏秘密的内部审计人员,由所在单位依照有关规定给予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二十七条 对于打击报复内部审计人员的问题,集团公司各单位应及时予以纠正;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受打击报复的内部审计人员有权直接向集团公司报告相关情况。
第二十八条 被审计单位相关人员不配合内部审计工作、拒绝审计或不提供资料或提供虚假资料、拒不执行审计意见的,企业应当给予处分;涉嫌犯罪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建纪审(2000)189号文件同时废止。
第五篇:审计后续服务措施
审计后续服务措施
根据我所参与类似项目的安排,我所会根据委托方的要求,在完成具体审计工作后,根据委托方的要求,制定相应的后续服务措施。
(1)汇总整理具体审计工作中存在问题,包括:基本情况、违反条款及建议等。将整理的结果进行研究分析,并出具相应的报告供委托书参考。
(2)根据委托书的要求,提前与委托方就与本项目审计有关的事项对委托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具体的培训时间、内容及参与人员等相关的事项做成文档资料发与委托书。
(3)组织专业人员现场进行培训。专业人员由我公司参与本项目审计的注册造价工程师组成。
(4)开展现场培训答疑工作。
我所承诺完成本项目的造价咨询服务工作之后,将为委托方及其下属单位免费提供造价咨询服务咨询、管理咨询方面的后续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