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解读与后续思考

时间:2019-05-15 00:58: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学解读与后续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学解读与后续思考》。

第一篇:教学解读与后续思考

《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解读与后续思考

《最后一头战象》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此次,研究者联盟的范颖盈、沈耀两位老师大胆地将这篇长文放置到五年级的学生中去,并且敢于尝试一个班两教时有序推进的课堂呈现方式,实在给予我们与会盟友极大的震撼,也引起我们诸多的思考。

从课堂现场来看,本课设计闪现出两大亮点。其一,两位老师对文本都有深入的研读,尤其是《最后一头战象》作为动物小说的经典之作,他们都关注到小说文本的教学方法的探索。《最后一头战象》的作者沈石溪是中国动物小说写作的代表性人物(曾被冠以“中国动物小说之王”),他的业已成熟的动物小说皆是以虚实结合、动物的人性化等风格特点著称,尤其是他作品的美学追求,完全浸润着云南西双版纳等地的风俗人情,读来让人耳边似乎马上就会响起《月光下的凤尾竹》之类的曲子。而作为小说,自然有小说教学的特性,比如小说特别讲究抓住情节和(人物)形象刻画。那么在本文中,很显然的,文章的情节和战象嘎羧这一形象的把握是核心要素。在教学中,两位老师引导学生运用速读(本单元的训练重点)的方式把握情节,又依托词语、重点语言现象理解嘎羧形象,尤其还将原作的某些相应片段与课文进行互文,从而纵深学生对形象的感知和把握。其二,语文教学讲求“举象”技巧,使平面、冰冷的文字化为鲜活、生动的形象。然而,语文教学更追求学法的指导。而且相比之下——“法大于象”。两位老师在教学中都十分注重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比如速读能力的延续训练,再比如范老师在第一课时中的小标题概括课文内容的指导,第二课时沈老师关于批注的提出、示范和实践等等,都是非常宝贵和及时的阅读能力训练。那么,这样的课堂又带给我怎样的思考呢?抛开课堂技巧和艺术这些老生常谈的东西,我所思考的是这两堂课还未能具有相对成熟的课堂哲学,对文本的细读和体会也仍不到家,更重要的是两位老师对于这个文本教什么,也就是教学内容的选择和重构还不成熟。

我们不要以为课堂哲学是怎样艰深、玄乎的东西。就我以为,每个人的课堂都有他自己的课堂哲学。这个课堂哲学就基于你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文学审美、语文观念等等的。其实从文本解读开始我们的课堂哲学就已经融入进来了。在文本细读理论中,有一句话叫做“文本是我们美丽的倒影”。其实就是说你有怎样的人生阅历、处事观念、审美能力、语文意识,你就能看到怎样的文本。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每个人的人生哲学是不同的,这直接影响了我们对于周围的人和事,包括对于我们的教学和文本的思考。在这两堂课中,我们两位老师对于沈石溪的作品很有了解,但更重要的文本的美学元素、文本的矛盾张力、文本的文学背景还远不够清晰和完整。比如《最后一头战象》其实就是要反映动物的人性。在这样的小说里,人不过是点缀和风景而已,我们应当引领学生完全进入主人公——战象嘎羧的世界里去,而不是“人与象,象与人”之类,“与”就意味着是两种、两样,就是王国维先生说的“隔”,无论是嘎羧的“英雄垂暮”、“重披战甲”、“依依惜别”还是“重回战场”、“自掘坟墓”、“庄严归去”都是嘎羧的人性体现,在这里,作者和波农丁、乃至寨子里的所有人都是跑龙套的,都是为表达表现嘎羧服务的。或者说只是为了表达的需要(使读者能读懂为什么说是最后一头战象)才存在的。厘清了这一点,教学就可以更加大气,更加举重若轻。既然我们聚焦的是文本,我以为开发的就是作为教材的文本本身的教学价值,我们不应该也不需要有太多的顾虑和患得患失。

就文本的解读来讲,因为没有准确、成熟的课堂哲学,所以,语言点的把握,语文内容的确定也成了问题。我以为主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通过速读训练学生完成小标题的确定之后,让他们“细细揣摩这些小标题,从中你能感受到什么?”这些小标题本身就是贯通全文的情节,又非常彰显嘎羧人性化的特点。看看这些小标题,“英雄垂暮”、“重披战甲”、“依依惜别”、“重回战场”、“自掘坟墓”、“庄严归去”,如果没有读到这个文章,谁知道是在说人

还是在说象呢?这就是文本最大的张力所在——作者极力表现的战象嘎羧人性化的一面。延续着这个主问题,我们就能找到文中重要的语言现象,它们不仅非常契合标题内容,而且本身就是颇具文学意味的,值得好好读,好好琢磨它的遣词造句,他们是最很代表沈石溪的语言风格的。

在本文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确定上,我以为主要应当关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作为小说文本教学的要素:了解情节和形象刻画。这一点毋庸质疑,而且大家的方向也一致。当然,作为小说主要元素的“细节”揣摩,也可以在语言现象的发现和研究中偕同解决。其次是战象嘎羧人性化的理解和感悟,我认为这在刚才的主问题后学生也能迎刃而解。再有是关注语言现象,这里也不再细说。就阅读方法来讲,在这里,主要有两个关键,一是快速阅读的能力,在课堂上可以大量地采用。而且我个人认为,在讲求快速阅读能力的时候可以适当放弃朗读,不必刻意追求一般精读课那种正确流利有感情,毕竟,小说的阅读,我们成人阅读也不可能做到字正腔圆地朗读。二是以文带本的意识。这也是本课教学的关键,可以花上更长的时间,沈石溪小说的各种封面、各种作品、一两个简介等等,让学生形成一种强烈的阅读期待,我认为这应该是本文教学一个不可忽视的追求。

第二篇:小学作文教学目标解读与思考

小学作文教学目标解读与思考

写作是语文课程标准五个板块(“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中的重要一环,要求各学校“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作文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和语言发展能力的重要尺度,也是反映一个人语文素养的主要标杆之一。

多年来,为什么作文教学不尽人意,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谈作色变”的现象仍然存在?无外乎两个原因:一是过于追求完美,拔高了写作要求,脱离了学生认知规律和生活体验;二是过于放纵,随意降低了写作目标,出现了作文教学无序的状态。为了改变这种写作现状,《语文课程标准》从实际出发,借鉴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成功的经验,靠船下篙,对各学段的习作(写话)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当认真解读,领悟其意,把握好各阶段的目标,上好作文课。

《语文课程标准》建议在教学中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并明确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无论作前指导,还是作后讲评,都是“日常的教学过程”,要理所当然地肩负起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任,决不是可有可无的“附加任务”。

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对象和现象是否适合人的需要和社会要求而产生的体验。在作文教学中,应当充分考虑学生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让真情实感在笔端中流淌,写真事、说真话、抒真情。

态度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或事物的发展过程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指向,其中蕴含着一定的认知抉择。教师的教学态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态度,一个教师热爱写作,善于作文教学,学生必然会耳濡目染,就可能产生写作兴趣,并能学习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乐观向上,端正写作态度。

价值观是和社会性需要联系的,是人们对客观世界所持的判断标准。对价值的取向往往取决于一个人的意识和行为。某种程度上说,人生观往往等同于价值观。作文讲评过程中,要特别注重是非观的评判,积极引导学生客观、公正、正确地辨别事物,明白对与错、美与丑、好与坏往往取决于一念之间。杨再隋教授说:“无论是情感、态度、审美情趣和价值观都和情感相联系。或是一种情感现象,或是一种情感内容,或是一种情感过程,或是情感对理性的投射,或是情感的道德、人格、操守的升华,看来都离不开一个„知‟字和一个„情‟字”。作文教学是语文知识积累运用的一种形式,也是语言文字的一种表达方式。作文教学过程中,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的正确导向”,其实强调的就是文以载道,道寓于文,文道统一。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过“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意思是说,文章都是以语言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缘情而发的。因而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情者文元经”,文章的情感表达应当是发自内心,自然而真挚,无矫揉造作之感,无装腔作势之形。

在小学各学段的作文教学中,既要把握好“标准”之度,又要激发“情感”之势。第一学段:写话

第一学段,也就是1—2年级,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写话则是作文教学的基础。写话这个基础的好坏,将会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习作能力的发展。如果一个孩子入学不久,就对语文课产生了恐慌,怕说话,怕写话,其后果是不难想像的。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密切关注第一学段的基础教育,在制定《语文课程标准》时,特别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爱美情趣,使学生尝到学习的兴趣,作为重要的目标提了出来。第一学段的“写话”目标是:

1、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2、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语词。

3、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这些要求的核心,就是“对写话有兴趣”,使学生喜欢语文,喜欢学习语文,喜欢通过写话来表达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和感想。这样的要求是从兴趣入手,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先说后写,写作内容比较浅显,表达的意思比较简单,一句话,只要有“有兴趣”,其他都好商量。只要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爱写、乐写,大胆写,为第二学段的自由表达奠定基础。

理解了教材的编写意图,关键在于教师怎样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写话兴趣,这里大有文章可做,也需要一线教师去探索,去实践,去反思。这其间的情感因素对兴趣的培养和激发是至关重要的。

第二学段:习作 新课程十分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倡导学生自由阅读,自由表达。“自由表达”就是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

第二学段的“习作”要求是:

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3、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4、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际。

5、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6、根据表达的需要,使用冒号、引号。

7、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8、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这阶段的“习作”课程目标有7项,归纳起来着重说明一个特点:从情感、态度、价值观入手,淡化文体要求,提倡自由表达,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和自信心的确立。

“习作”要求中的几个“关键词”可以这样解读:“留心周围事物”,它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学会观察,处处皆语文;“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它尊重学生的人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自信心的树立对于任何学生来说,都是第一位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作为老师,最要紧的就是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快乐地习作;“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它提倡自由表达,采用什么样的形式来表达由学生做主;“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修改习作”它强调注重个人体验和语文实践;“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它鼓励学生要有成就意识,敢于展示自己的个性。

不拘形式地写见闻、感受,突出了一个“实”字,写自己亲身经历和耳闻目睹的人和事、景和物,就是实实在在地说真话,写出自己的真实的情感和体验。不要写没有真实体验的空话、套话、假话。

第三学段:习作

小学阶段,第三学段(5—6年级)的习作要求相对前两个学段来说比较高,这个学段的习作要求有7项:

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

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

3、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习作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

4、学会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5、能根据表达需要,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6、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7、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细读“习作”目标,不难看出,这学段的作文教学从目的、方法、内容、形式、速度等多方面提出了明确的任务。

为什么要写作,为谁写作,课标明确地告诉学生:“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自我表达”就是走入内心,说真话、说实话、说心理话、说自己“一吐为快”的话;“与人交流”就是坦诚布公,以诚相待,以心换心。

“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这里对写作方法提出具体的要求。“独特感受”就是指自己独有的而别人没有的感受,这是具有创新意识的感受。教育不是要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吗?这种“独特感受”就是作文创新意识的诠释。这种感受不可能空穴不风,凭空臆造,它来自于“观察”,取自于“见闻”。

这学段的作文内容有哪些要求呢?课标指出:“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内容具体”就是把一件事情或一次活动的来龙去脉交待清楚,写清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结果,把活动的前因后果实实在在地写完整。无论是记实作文,还是想像作文,都强调了“真实”与“独特”。这在以前所有大纲都曾提及,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新命题新要求。记实作文,就是记录真实情况的作文,还生活的本来面目,写真实的事,真实的人,真实的物,真实的心理活动,真实的思想感情。

作文文体有读书笔记、应用文、记实作文、想像作文,表达的形式因人而异,强调了作文的个性化,“自我表达”、“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作文过程,是一次个性张扬的表现,也是一次独特情感的流露,更是一次生命历程的锤炼。唯有这样,才能杜绝作文中的抄袭、编造、虚情假意,无病呻吟等现象。

讲究作文速度,是过去的教学大纲从来没有提过的要求。现在提出:“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这就强调了一个“快”,作文要做到“倚马可待”,就要有一定的写作能力,积累丰富,思维敏捷,能快速审题、快速构思、快速选材、快速行文。这样的要求对五、六年级的学生来说,的确高了一些,但是,信息社会讲究的就是“快速”,这是社会发展对作文教学提出的挑战,在作文教学中,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快速反应,快速出手。

写作评价

重写作指导,轻写作评价,这是作文教学普遍存在的一个共性问题,也是导致作文水平不经人意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评价要求,应当做好以下方面的评价:

1、重视对写作的过程与方法的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不同学段的写作都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更要考察他们占有各种材料的方法。要用积极的评价,引导和促使学生通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评价学生的作文,不只是关注写作结果,更要关注写作过程和方法。在作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参与作文教学的全过程,即:指导审题——选材——起草——修改——讲评。

2、重视对情感与态度的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察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过程和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习惯,是否表达了真情实感,对有创意的表达应予鼓励。”评价学生的作文,除了评价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外,即“作文水平发展”,更要关注写作兴趣的情意取向,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引导学生写真情实感,并能“创意的表达”,在“真”字上做文章,即真“事”的叙写,真“心”的投入,真“理”的表达。真事,就是情感,绿色的生命底色;真心,就是态度,蓝色的心灵家园;真理,就是价值观,金色的思想光芒。

3、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不仅要注意考察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要引导通过学生的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文章是改出来的。教师帮助学生批改作文固然重要,但教师教给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方法更为重要。指导学生自改和互改,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1)叙事真实,感情真切;(2)主题明确,中心突出;(3)内容具体,叙述有条理;(4)布局合理,层次分明;(5)语句通顺,描写生动形象;(6)书写工整,有无错别字;(7)用词恰当,标点符号准确。这是评价写作修改能力的主要方面,也是培养学生具有严谨的写作态度和自觉修改作文意识的重要途径。

4、重视多种评价方式的运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提倡为学生建立写作档案。”为学生建立写作档案,既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写作实际情况和发展过程”,又能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提高作文的“情”和“趣”。对于学生作文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课标提出:“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第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综合采用多种形式评价。”一句话,对学生作文的评价方式因班因人而宜,只要有利于学生健康地写作,诗意地表达;只要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和写作能力的发展,无论采用什么样的作文评价方式都行。

综上所述,无论是写话,还是习作,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各学段的教学目标,都作了详尽的说明,语文老师只有做到胸有“标准”,才能在写作的实践过程中做到游刃有余。给情感一个阶梯,给态度一个准备,给价值观一个方向,应该成为新课程背景下写作教学改革的终极目标。

八鱼中心小学

戴红珍

孙永尚

第三篇:《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解读与思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解读与思考

一、立法目的

保护婚姻家庭关系而作的基本准则。

二、适用条件

婚姻,家庭,以及相关家庭成员间的利益。

三、你认为最重要的法律规则

1.第二条

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实行计划生育。

2.第三条

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禁止重婚。禁止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禁止家庭暴力。禁止家庭成员间的虐待和遗弃。3.第二十六条

国家保护合法的收养关系。养父母和养子女间的权利和义务,适用本法对父母子女关系的有关规定。

养子女和生父母间的权利和义务,因收养关系的成立而消除。

四、处罚标准与情形

1.第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禁止结婚:

(一)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

(二)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2.第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无效:

(一)重婚的;

(二)有禁止结婚的亲属关系的;

(三)婚前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婚后尚未治愈的;

(四)未到法定婚龄的。

3.第三十二条

男女一方要求离婚的,可由有关部门进行调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

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解;如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应准予离婚。有下列情形之一,调解无效的,应准予离婚:

(一)重婚或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

(二)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三)有赌博、吸毒等恶习屡教不改的;

(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满二年的;

(五)其他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4.第四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导致离婚的,无过错方有权请求损害赔偿:

(一)重婚的;

(二)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

(三)实施家庭暴力的;

(四)虐待、遗弃家庭成员的

五、现行该法律存在哪些缺陷

1.第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禁止结婚:

(二)患有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

理由:既然都已写明婚姻是自由的,而且婚姻是爱情的结晶,俩人之间有感情都自愿凭什么禁止,而关于疾病,能有什么疾病使得两人不能相爱,而只能够使得两人不能进行房事吧,而爱情是关乎于情感的,是精神的层次,疾病是不能够给予扰乱的。

2.第三十三条

现役军人的配偶要求离婚,须得军人同意,但军人一方有重大过错的除外。理由:这样写完全就无视了第三十二条,难道当军人就能够有特权,就能够犯三十二条上所写的情形?这样完全就无视了人权平等。

六、你了解到的违法案例

罗水田(男)与刘玉芬(女)两人青梅竹马,互相爱慕。1993年12月,二人未到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即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并生了一个男孩。当时二人均已达到法定结婚年龄。后来因为生活琐事和家庭经济问题二人发生纠纷,于2002年1月大吵一场,刘玉芬跑回娘家。罗水田去接刘玉芬回家,刘玉芬不肯回去,并且说:“咱们的婚姻没办登记是无效婚姻,以后你不要来找我。”2002年3月刘玉芬与本村青年仝天华登记结婚。罗水田向法院状告刘玉芬重婚,要求恢复与刘玉芬的关系。

本案中,罗水田和刘玉芬属未配偶的男女,虽未进行结婚登记,但在1994年2月1日民政部《婚姻登记管理条例》公布实施以前即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且符合结婚的实质要件,因此构成事实婚姻。故刘玉芬之后与本村青年仝天华的婚姻属于重婚行为,依法应予解除。

0990801039

杨煌

劳安一班

第四篇:另类解读思考与对策

另类解读思考与对策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反思

一、课堂实录

生甲:从“映日荷花别样红”中的“红”感觉到了血,杨万里和林子方的感情血血相融(大概是来自《大江保卫战》,原文是“水水相融”),他们就像兄弟,好像他们身上的血都一样的。

生乙:“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接天莲叶”,“映日荷花”都是不同的物体,代表了一个是杨万里,一个是林子方,“无穷碧”和“别样红”,写出了“浓”,写出了杨万里和林子方的友情很深,林子方走了,杨万里依依不舍。

生丙:只有把莲叶和天一起看,才会显得更加绿,把太阳和荷花一起看才会显得更加红,杨万里与林子方也是这样只有在一起看,才能显得天衣无缝。

生丁:红色与绿色非常鲜艳,就表达了作者和林子方的感情很深。无穷碧形容他们的友谊,是无穷的,本来荷花已经很红了,而“别样红”能突出友谊更上一层楼。朋友走而不舍得。

„„

(这是课堂中学生解读最为特殊的四部分,原话照录,未作修改)

这段让人看得几乎晕过去的另类解读,是我在教学《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一诗时,学生的发言。当时,我已经按常规流程,与学生一起经过了完成了“知诗人,明诗意”而步入“悟诗情,入诗境”之时。我提了一个问题:“《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中景色描写如诗如画,仿佛将西湖的美景历历呈现在眼前,在离别的时候,作者将这首诗送给好朋友林子方又是为了表达什么呢?”

网上对这首诗的解读,大致两种:其一,表达离情。通过对西湖美景的赞美,婉转地表达;其二,委婉劝告。林子方外放赴福州任职,自以为仕途升迁,甚是高兴。杨万里并不认同,写下此诗,委婉劝告:毕竟是朝廷里面,和外面官场不一样,只有在皇帝身边,才能前途光明。第二种解读更为合理。但让学生理解到这一层次,比较困难。事实上,教参上未采用这一种说法。

课前也曾想过,将感悟诗意环节省略,将教学的侧重点放在感悟西湖的风光秀美。考虑再三,我还是决定拿出来问一问学生。没想到的是却引出这样一大段让我哭笑不得的另类解读。因为不是公开课,也就不那么在乎学生“胡说”,看得学生兴致勃勃的解读,个个为自己那“惊人”的发言而兴味盎然的神情,终于将所有纠正学生的想法忍住了。为了保护孩子学习的积极性,还特地表扬了一下他们想法“新颖”。为了保留原版实录,未带录音笔的我,要求学生将这些发言记录下来,交给我。

二、问题分析

为什么课堂之中会出现这样的解读呢?除了学生年龄因素,思维水平有待提高的之外,有两方面的原因有二:

一.前车之辙

已有的知识经验是会对学生的思维方式产生巨大影响的。在苏教版中,这首诗是排在苏东坡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之后教的。两首诗都描写西湖的美景,选材有共同之处。此课教学时,我特地将苏东坡因为与朝廷当权者政见不合,被贬官降职来到了杭州,作为背景讲述给学生听,学生能够将这一事件与诗中内容相联系。讲出了风雨来得快与猛,暗示政治打击来得快,来得猛。而苏东坡并不因为政治上受到打击而一蹶不振,“忽吹散”“水如天”展现出心境迅速平静。学生对“情景交融”方法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因此,这堂课中也就顺理成章地使用了这种思维方式。

二.设计之误

课堂出现问题,需要积极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分析本课问题设计,老师在问题的叙述中强调了三个方面的内容:

1、西湖之美;

2、离别之际;

3、朋友之情。容易引发学生这三方面牵强附会的联想。

三、解决策略

解决策略无非是两招,第一招:防,课前预防;第二是治,当堂处理。

1、防

先谈“防”,“防患于未然”,这是解决问题首要思考。如何让学生讲到点子上,而不至于变成让人哭笑不得、过于另类的自由解读。关键在两点:

一、目标明确。明确目标关键在于“取舍”。即我们教师在课前应该明确我们教学时,学生应该从哪个角度进行理解。从这首诗来说,到底是引导学生从“表达眷恋”的角度进行解读呢?还是从“委婉劝告”的角度对文本进行解读。教师首先应该在这两者之间作出选择。相对来说“委婉劝告”更符合思维逻辑。

二、问题准确。设计问题关键是对问题作用的“认识”。教学问题是引导学生去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工具,特别要做到指向明确,层次清晰。

基于“委婉劝告”这一角度,我重新设计了以下问题的组合:(1)介绍背景,引发思考。

语境是学生理解文本的重要支撑,尤其是古诗文,如果离开了当时人所在的时代背景是很难准确地把握当时人物真正的内心情怀。(当然,现代也强调从读者角度进行解读。)

幻灯片出示:林子方担任皇帝的秘书,杨万里是林子方的上级兼好友,两人经常聚在一起畅谈强国主张、抗金建议,一同切磋诗词文艺,志同道合、视为知己。此时林子方将被调离皇帝身边,赴福州任职,林子方很高兴,自以为是仕途升迁。杨万里则不这么想,在送别之时,杨万里特地写下了这首诗。

教师质疑:是不是别有一番深意呢?(2)引读强调,呈现材料。

这里所指的材料呈现是指能够引发学生思考的关键材料的呈现,是教师经过对材料取舍之后的呈现。教师帮助学生从诗句找出可以用来思维的材料,既能明确思维指向,也提供了思维的基础,降低了学生思维难度,有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

教师引读全诗,特别有意识地强调“不与四时同”、“接天”、“无穷碧”,“映日”、“别样红”。之后再次质疑:诗中强调西湖的美景,却点出了两个字“接天”、“映日”。有什么特殊的意思吗?

(3)进行比较,呈现问题。

比较有两种思维方式,一种是同中求异,一种是异中求同。让学生从比较中进行思考,更利于学生准确把握文本,正确进行解读。

我设计了这样一段话:这是一首诗与一般的送别诗不同,诗中没有直接表达朋友之间深情厚谊,没有抒发惜别之时依依深情。好朋友自以为前途一片光明,杨万里这样想吗?为好朋友的前途着想,杨万里的诗想表达的意思是什么呢?

在层层铺垫之后,经过深思,一部分优秀的学生能够感悟到这是杨万里借诗句劝告林子方,不要离开皇帝身边,这样才可能更有作为,更有前途。基本实现了课前预设。

2、治

课前的设计即使非常完美,也难保不发生意外,如果一旦意外发生如何及时有效处理呢?我觉得可以概括成八个字“指出错误,肯定思维。”

指出错误很容易,绝大部分的教师已经认识到一味的表扬是教师教学行为的误区,纠正错误更有利于学生成长。也认识到指出错误的同时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这种保护一般局限在表扬学生态度的积极,鼓励学生发言的勇气方面。但是这种肯定学生的方式,不适于经常使用,容易让学生觉得教师在虚以应付,产生类似“审美疲劳”的“表扬疲劳”。因此,我觉得指出学生错误非常重要,但指出错误的同时,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答案中的闪光之处。

毫无疑问,从整体上来看,以上学生的解读牵强附会,是完全错误的。但仔细分析,错误的答案中也有着思维的亮点:

(1)对情景交融手法的简单理解。如:“无穷碧和别样红,写出了“浓”,写出了杨万里和林子方的友情很深,林子方走了,杨万里依依不舍。”

(2)对反衬手法的初步意识。如:“只有把莲叶和天一起看,才会显得更加绿,把太阳和荷花一起看才会显得更加红。”

(3)好词好句的简单化用。如:“水水相融”转化成“血血相融”。

这些无疑是学生思维的亮点,这完全可以充分肯定,这不仅有利于保护小学生的思维积极性,更重要的是有利于让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逐步形成准确的思维方式。

总之,面对课堂中学生的解读“出乎意料”,甚至“匪夷所思”。教师应该做到“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真正做到胸有成竹。

姓名:金因来

工作单位:常州市钟楼实验小学

通讯地址:江苏省常州市钟楼合欢路21号常州市钟楼实验小学 邮编:213023 联系电话:*** 电子信箱:yinlaij@163.com

第五篇:国土资源信访规定解读与思考

国土资源监察、信访培训讲义:

国土资源信访规定解读

监察信访科(二〇一一年八月)

我们知道,《信访条例》、《山东省信访规定》和《国土资源信访规定》是我们国土资源信访工作最基本的依据。其中,《信访条例》调整的对象是各单位、各部门所有信访事项;《山东省信访规定》调整的对象是山东省各单位、各部门所有信访事项;《国土资源信访规定》是根据《信访条例》和国土资源管理法律、法规制定的,调整对象是国土资源所有信访事项,就一些实际问题规定的更详细、更有操作性,所以今天这堂课专题对《国土资源信访规定》进行解读。

今天,我们从五个方面对其进行分析和解读。

一、基本概况

二、信访人行为规范

三、信访部门行为规范

四、信访事项受理办理

五、信访文书

一、基本概况

在基本概况部分我们学习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国土资源信访的概念

[解读与思考] 在《信访条例》中,把保护信访人合法权益、维护信访秩序、维护社会稳定作为信访工作的指导原则。为了落实这一指导原则,充分发挥信访制度在解决人民内部矛盾中的作用,《国土资源信访规定》根据国土资源信访工作的实际,确立了信访工作应当遵循的五项具体原则,即: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原则;方便信访人原则;实事求是,有错必纠原则;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原则;坚持依法行政,从源头上预防导致国土资源信访事项发生的矛盾和纠纷原则。

下面重点分析一下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原则和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原则。

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这一原则是在总结信访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体现了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的要求,也有利于明确工作责任。“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就是信访事项原则上由事发地政府解决,事发地政府解决不了的,也可以由其上级政府解决,下级政府不能将矛盾直接推给上级政府。“谁主管、谁负责”就是在明确信访事项归哪一级政府负责后,主管此项工作的政府部门应当承担具体办理的责任,不能把矛盾推给政府。

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原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依法解决问题”,是指要依照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政策的规定,解决信访人提出的投诉请求。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是判断是非、衡量各种要求是否合理的准绳,也是统一各方思想的依据。解决问题,纠正错误,都必须依法办事。

所提出;多人采用走访形式提出共同信访事项的,应当推选代表,代表人数不得超过五人。

(四)署名要求

第十九条规定,信访人提出投诉请求的,应当载明信访人的姓名(名称)、住址和请求、事实、理由。

[解读与思考] 凡有实际投诉请求的来访、来信和电话都应签署或者告知真实姓名名,否则可以不予办理。

三、信访部门行为规范

信访部门行为规范包括对信访工作人员和工作机构权利、义务及责任的规定。

(一)对信访工作人员的有关规定

1、素质要求。第七条规定国土资源信访工作人员应当熟悉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和政策,具有较丰富的群众工作经验,作风正派,责任心强,实事求是,廉洁奉公。

2、工作要求。第十条规定国土资源信访工作人员应当做到:(1)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严格依法行政;(2)认真处理人民来信,热情接待群众来访,依法解答信访人提出的问题,耐心做好疏导工作,宣传国土资源法律、法规和有关方针、政策;(3)保护信访人的隐私权利,不得将举报、控告材料、信访人姓名及其他有关情况透露或者转送给被举报、被控告的对象或者单位。

3、法律责任。第四十一条规定信访工作人员处理信访事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1)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2)作风粗暴,激化矛盾并造成严重后果的;(3)将

批重要来信,接待重要来访,听取信访工作汇报,研究解决国土资源信访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应当建立行政机关负责人信访接待日制度,由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人协调处理信访事项。信访人可以在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公布的信访接待日和接待地点,当面向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负责人反映信访事项。县级以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负责人或者工作人员,可以就信访人反映的突出问题到信访人居住地与信访人面谈沟通。

〔思考与解读〕

虽然我们提倡领导接访,但需要指出的是,当前有必要淡化群众对领导阅批信访的关注,不能过多的宣传领导对个案信访的批示,让信访群众都寄希望于领导,其结果必然导致信访人一旦问题得不到解决,转而进京到省,采取一些不正当的方式来引起各级领导的关注。这就要求我们,对所有信访问题都能认真调查加以解决,那种领导不批示就不重视,一批示就突击办理的做法是一种落后愚昧的信访方式。

4、相关法律责任

第四十条 县级以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办理信访事项过程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上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当责令限期改正;造成严重后果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1)对收到的信访事项不按规定登记的;(2)对属于其法定职权范围内的信访事项不予受理的;(3)未在规定期限内书面告知信访人是否受理信访事项的;(4)推诿、敷衍、拖延信访事项办理或者未在法定期限内办结信访事项的;(5)未在法定期

第二十一条规定县级以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收到信访人提出的信访事项,或者人民政府、人民政府的信访工作机构转送、交办的信访事项,应当进行登记。

登记要求:

(1)对信访事项应及时分类登记、统一编号,并将主要内容摘录、重要信访应及时向领导报告;

(2)举报件由专人及时拆封。仔细阅读,认真登记,逐件加盖收信章、并统一编号;

(3)信访举报件应使用信访专用登记簿进行登记,做到内容完整、分类恰当、处理意见明确、字迹清楚美观。

信件拆封要求

(1)保持信封、信笺、邮票和邮戳的完整

(2)在来信信纸右上方空白处盖收信日期章,编上编号(3)信封与信纸一并装订,信封订在信纸背面的左上方(4)随信所附其他物品、票证等有关材料,要一并登记保存

进行认真完整的登记,是进行国土资源信访分析统计的基础性工作。第三十五条规定,县级以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和完善国土资源信访分析统计制度。下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当向上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报送国土资源信访情况、季度分析报告。

国土资源信访情况分析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1)受理信访事项的数据统计;(2)信访事项涉及的领域和地域;(3)信访事项转送、交办、督办情况;

复杂、疑难的信访事项,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需要举行听证的,依照《国土资源听证规定》中依职权听证的程序进行。

1、听取陈述。承办科所在处理信访事项的过程中,应当认真听取信访人的意见,注意尽量全面地了解有关信息、听取信访人意见一般应记录在案。

2、询问情况。必要时要求信访人、有关组织和人员说明情况,需要进一步核实有关情况的,可以向其他组织和人员询问。

3、组织调查。在通过前两种措施仍然不能准确全面掌握信访事项的情况下,承办科所要进行实地调查,自行取证。

4、进行听证。对重大、复杂、疑难的信访事项,可以举行听证。

“重大”通常指可能引起群体性事件等不良后果等;“复杂”通常指多种因素相互联系、纵横交错、错综复杂等;“疑难”通常指对事实认定有不同看法、证据不足或者相互矛盾等情形。

听证是帮助信访人理解有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规定、化解信访人对信访部门抵触情绪的重要途径,对重大、复杂、疑难的信访事项举行听证,一方面可以吸收多个部门、多个方面的人员参与,有利于信访事项的快速解决;另一方面给信访人发表意见的机会,通过质证和辩论可以进一步了解事实真相、化解信访事项,有效避免矛盾激化。

5、告知

信访事项的调查处理意见或结果,应在规定的期限内以《国土资源信访事项处理意见书》书面告知信访人,除匿名或找不到信访人之外。之所以这样规定,一方面是对信访人的投诉请求给予明确具体的答复,另一方面也为信访人不服信访处理决

1(3)方便利用的原则:信访文书材料、结案材料的立卷,必须有利信访档案的管理和利用,使其保持实际利用价值。

(二)三级终结制度

信访案件的三级终结是指信访事项的办理、复查和复核。办理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依法受理的信访事项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其它规定给予办理,并于受理之日起六十日内向信访人出具《国土资源信访事项处理意见书》情况复杂的,经部门负责人批准可适当延长,延长期限不超过三十日并告知信访人;

复查是信访人对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作出的信访事项处理意见不服,可以自收到《国土资源信访事项处理意见书》之日起三十日内,请求同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复查收到复查请求的上一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复查请求之日起三十日内,提出复查意见,制作《国土资源信访事项复查意见书》书面答复信访人;

复核是信访人对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复查意见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国土资源信访事项复查意见书》之日起三十日内向复查机关的同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请求复核。收到复核请求的上一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复核请求之日起三十日内提出复核意见,制作《国土资源信访事项复核意见书》,书面答复信访人。

信访事项的终结:

1、信访人同意处理、复查、复核意见并签字的的

2、信访人在规定时限内对答复意见未提出复查请求的

3、信访人在规定时限内对复查意见未提出复核请求的

3信访规定》来执行,也就是信访事项应当自收到之日起30日内办理完毕

2、规定中的时限要求应从有直接管辖权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受理之日,或者是接到转送、交办信访事项之日起进行计算

3、听证所需时间不计算在信访事项的办理、复查、复核时限内

五、信访文书

(一)国土资源信访事项告知书 样式如图所示

国土资源信访规定第二十一条,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制作《国土资源信访事项告知书》,在十五日内书面告知信访人:

(一)已经或者依法应当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信访事项,应当告知信访人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程序向有关机关提出;

(二)属于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职权范围内的信访事项,应当告知信访人分别向有关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提出;

(三)依法不属于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信访事项,应当告知信访人向有权处理的部门或者人民政府提出。信访人重复提起的信访事项仍在办理期限内的,信访工作机构可以不再书面告知信访人。

(二)国土资源信访事项受理通知书 样式如图所示

属于本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信访事项,应当受理,不得推诿、敷衍、拖延,并制作《国土资源信访事项受理通知书》,于十五日内书面告知信访人;

51、信访事项处理意见书必须由有权处理机关作出,不能以机关内设机构或信访职能处室的名义答复信访人。处理意见书加盖单位公章,不能盖单位内设处室章。

2、信访事项处理意见书要有针对性。对信访人所提出的问题不能避而不答,多个信访事项要逐一进行答复,处理意见要明确具体。

3、信访事项处理意见书要有准确性。用词造句通俗易懂,表述准确,简明扼要,不使信访人在理解上产生歧义,应用法律条文要准确,不能前后矛盾。

4、信访事项处理意见书的形成要有严格的报批审查程序。涉及相关业务科室的应先组织会签,一般信访事项由单位分管领导审核签发,重大信访事项由单位主要领导审核签发。

5、信访事项处理意见书须在法定期限内送达信访人,送达方式包括直接送达、挂号邮寄送达等,处理意见书应抄报转、交办的上一级机关和同级政府信访工作机构。

国土资源信访事项转送书、国土资源信访事项交办书、国土资源信访事项复查意见书、国土资源信访事项复核意见书,县市区局一般不用,我们在这里不作讲解,大家看一下基本格式就可以了

信访文书盖章注意事项:

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出具的《国土资源信访事项处理意见书》、《国土资源信访事项复查意见书》、《国土资源信访事项复核意见书》、《国土资源信访事项不予受理通知书》和《国土资源信访事项不再受理通知书》,应当加盖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印章。也就是说如果这五种文书没有加盖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印章,73、落款:包括信访事项承办单位名称及日期,并加盖单位公章。

4、附件:(1)答复意见及回访单(2)有合法手续的应提供征地、供地文件复印件(3)没有合法手续的应提供责令停止土地违法行为通知书、行政处罚决定书、行政处罚强制执行申请书、土地犯罪案件移送书、处分建议书和交纳罚款的单据等复印件。

注意事项

1、信访事项办理情况报告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到事实清楚、定性准确、用词恰当、言简意赅,不一定完全按照规定格式面面俱到。

2、信访事项调查或办结报告须经信访事项承办单位的主要领导或者分管领导审核签发,重大信访事项必须经单位主要领导审核签发。

3、信访事项调查或办结报告,文头要使用单位文件纸。落款加盖单位公章,不能盖单位内设处室章。

结束语

通过学习《国土资源信访规定》,我们感到:重视国土资源信访,体察民情,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从提高执政能力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出发,依法治访,重点要把握好依法受理、依法分流、依法引导、依法处理。

依法受理是指按照职责要求准确决定是否受理 依法分流是指把属于其他部门的问题分流出去 依法引导是指要求合理不合法的做好解释工作 依法处理是指合法诉求按照程序坚决处理到位

下载教学解读与后续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学解读与后续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做好企业后续审计工作的思考

    做好企业后续审计工作的思考石冬姚永林 摘要:在集团公司内部审计管理实践工作中,审计结果的运用存在3个阶段,2009年以前比较重视前三大流程,而不太重视或忽略了后面的两大流程,......

    加强审计人员后续教育的思考

    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处处充满了创新和超越,社会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审计人员不可能以特定的专门知识或规则一劳永逸地应付和处置各种......

    关于注册会计师后续教育的几点思考

    关于注册会计师后续教育的几点思考 发布时间:2008-10-31 9:58:20 对注册会计师开展有计划、有组织的后续教育,是提升注册会计师执业能力 的有效保证,也是注册会计师终生学习的......

    对食品流通许可证后续监管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对食品流通许可证后续监管工作的思考与建议经开分局 龚青韩冬芸自2009年6月1日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园食品安全法》以来,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作为食品流通许可证的核发和管理......

    关于对公选干部后续培养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对公选干部后续培养管理的实践与思考近年来,***区通过公开选拔、公推公选等方式选拔了20余名科级领导干部,但部分公选干部与其履行岗位职责所需的能力水平、经验和阅历存......

    《夹竹桃》文本解读及教学思考[精选]

    江苏金湖县实验小学(211600) 黄以霞[摘 要]《夹竹桃》是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的作品,它采用朴实的语言、严谨的结构、富有张力的写作表现力来展示大师心中的夹竹桃。物我相融,托物言志,是......

    《木兰诗》解读与教学

    《木兰诗》解读与教学 《木兰诗》解读与教学 文/轻尘滴露 文本解读 这首诗描绘了木兰代父从军和辞官还乡的不寻常经历,展现了中华民族忠孝、坚贞、凛然大义等优秀品质,体现了......

    文本解读新思考

    文本解读新思考 解读文本的能力是语文教师的看家本领。因为只有透彻地解读文本,教师才能知道教师该教什么,学生该学什么;只有透彻地解读文本,教师才能决定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