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做好审计监督工作确保中央各项经济发展政策落实到位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风暴正在向全球蔓延,为减少金融风暴对我国的危害,政府正致力于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发展,防止出现经济衰退。审计机关作为国民经济的“免疫系统”,要服务于政府工作目标,并确保目标及政策落实到位。
一、思想认识要到位
首先,要树立科学审计理念。
审计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着力转变不适应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不断解决影响和制约审计事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要积极转变工作作风,提高依法全面履行审计职责的能力和水平,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不断提升审计人员素质,创造性地开展审计工作。
其次,要树立服务理念。服务理念应主要包括服务人民和大局的意识。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我国政府体制改革的方向,审计机关也应牢固树立服务意识,提高执审理念,把服务于人民、社会作为目标,并将其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始终,全面突出为民服务的意识;审计工作要坚持服从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大局,从经济全局的视角认真审视和处理所发现的问题,切实提高政府审计的工作质量,增强服务大局的能力,注意将审计监督的成果转化为审计服务的成果,突出服务大局意识。
最后,要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30年的成果表明,只有坚持解放思想才会不断开拓创新。审计工作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就必须坚持解放思想,深刻分析审计面临的困难与问题,及时查找差距与不足;同时还应开拓审计视野,树立科学审计理念,不断创新审计思路,坚持走科学创新的审计之路。要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作为创新审计工作的源泉,从中央扩大内需政策着手,加强对涉农项目、中小企业负担、财税金融政策落实等进行探索和重点审计。
二、审计监督要到位
政策执行过程是通过调整多方的利益来实现对国民经济的调节与控制,也是政策主体和客体进行博弈的主要过程。对中央促进经济发展政策执行情况的审计监督就是要监督政策主客体的行为是否符合国家宏观调控要求。具体来说应当做好如下工作:
一是找准审计切入点。审计要结合国家促进经济发展政策来开展工作,加强对民生工程、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恢复重建等方面的重大投资项目、重点专项资金的审计力度。在科学评价当前财税金融、土地、产业、结构调整等政策的前提下,揭露重大违背国家产业、土地和投资政策、重大铺张浪费和损失浪费行为,防止“两高”企业低水平重复建设和盲目扩张。
二是不断创新审计方法。审计方法应随着审计内容、审计方式的变化而进行调整。现阶段审计工作应当将现场前延,实现手工审计与计算机审计有机结合,坚持走群众路线,深入实地调察,从涉农项目和资金、中小企业负担、财税金融政策等方面考查宏观调控政策的实际效果,促进更多科学合理的宏观政策出台。
三是整合审计资源。结合审计项目的特点,分析现有信息、人力、物质资源等审计资源的现状,分析各类资源的特点和优势,科学整合现有资源,发挥各类资源的特点,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充分调动各类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开展审计工作。
四是查深查透问题。审计监督到位与否的重要考量就是对问题的查处,查深查透问题是确保审计质量的重要因素。审计要围绕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评估与落实展开,认真查找并发现违规违纪等问题,审慎把握对问题的裁量权,对问题要科学区分并区别对待,对影响较大乃至影响深远的问题要查深查透,对所涉及问题要深入剖析原因,从体制机制上查找产生的根源,以便堵塞漏洞。
三、建设性作用发挥要到位
政府审计的建设性作用,主要表现为查处与揭露违纪违规问题,提出审计建议与对策,促进政府依法行政、提高工作水平、完善管理机制。审计建设性作用发挥主要取决于审计整改落实情况和体制机制完善程度,因此,只有审计整改落实到位和体制机制建议到位,才能保证建设性作用发挥到位。
一方面,确保审计整改落实到位。审计整改关系着审计成果的实现,也关系审计工作质量。审计整改需要审计机关的跟踪、被审计单位的落实、健全的法制环境以及良好的审计关系。因此,要提高有关政府部门和人员对审计整改的认识,相关部门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不断强化审计回访制度,实现审计与被审单位的良性互动,构建和谐的审计环境,切实保证各项整改措施落实到位,达到促进被审计单位健全制度、规范管理的目标。
另一方面,体制机制方面建议要到位。正如温总理所言,审计工作要坚持把查处问题与促进改革、完善制度、强化管理结合起来。审计在查深查透问题的前提下,认真审视发现的问题,深入剖析其产生的原因,从完善制度、机制上有针对性地提出科学合理的审计意见和建议;同时还需要充分运用职业判断,科学预见新情况、新问题,并
探寻解决新问题的具体办法,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促进深化改革与完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第二篇:用四个更加注重 确保政策落实到位(上半年工作总结)
用四个更加注重 确保政策落实到位
――2007上半年工作总结
2007年,是国土资源管理各项新制度、新政策、新措施全面实施的关键一年。国家土地政策越来越紧,特别是在招商任务不减的情况下,用地供求的矛盾会越来越突出,我们国土部门服务、保障发展的难度也越来越大。为此,我们国土分局紧紧围绕年初市局提出的“八个
其他用地X宗,面积XX亩。在供地过程中,对一些用地不合理、集约利用程度不高的项目,通过缩减用地面积,或采用租赁标准厂房,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进一步提高。上半年,外资企业用地单位面积投资强度为XX万美元/亩,民资企业用地单位面积投资强度为XXX万元/亩。
工业用地招拍挂出让,实现了零的突破。6月19日X宗,面积XX亩挂牌成交。目前,还有X宗、面积XXX亩正在抓紧落实挂牌出让的前期各项准备工作,预计6月底完成挂牌出让前的报批手续。
二是把保障发展的重心放在内涵挖潜,盘活存量闲臵土地和不合理用地上,并把盘活空臵标准厂房,作为招商的重要载体,最大限度发挥土地资源效益,实现二次开发、二次利用。截止5月底,共收回XX升宝电子机械有限公司等XX宗地,面积XXX亩(其中:国土XX亩、集土XXX亩),完成了市下达的确保盘活面积300亩的91%。并在收回项目的原地,安排了XX增茂微机有限公司等13家企业使用,确保了招商项目的按时落地。同时,积极盘活空臵标准厂房,会同镇外资中心、民资中心对全镇的标准厂房进行全面清理,健全台帐,将盘活空臵标准厂房作为招商的重要载体,全程跟踪,实施动态管理。全镇历年来经批准的标准厂房用地总面积XXXX亩,其中:已开发土地面积XXXX亩,尚未开工建设面积XXX亩。总建筑面积836514平方米,其中:已建成面积686212平方米,在建面积150302平方米;在建成的面
积中,已出租面积488054平方米,自用面积64650平方米,待租面积133508平方米。2007年出租标准厂房面积4.7万平方米,引进内外资项目23只,其中:外资17只、注册资本3060万美元,民资项目6只,注册资本1875万元人民币。
三是强化建设用地全过程的跟踪管理,提高出让金的到位率和项目的开工率。分局定期与镇“一区三中心”召开“建设用地开工建设座谈会”,及时了解未开工的原因和困难,并要求企业逐个承诺具体的开工建设时间,抓好新批项目的开发进度。日前,按照市局《关于开展清理处臵未开发土地专项行动的通知》精神,6月14日分局以书面形式向镇党委、政府汇报了我镇未开发土地的情况,并提出了落实专项行动的3点建议。我镇未开发土地的具体情况是:(1)2006年10月1日后至今年6月底,共新批建设项目123只,供地面积XXXX亩,开工率为41.13%,其中工业用地开工率为59.56%。在未开工项目中超3个月未动工的项目有52只,面积XXXX亩,其中工业项目38只,都发了促建预告书;超6个月未动工项目有13只,面积227.014亩,其中:工业项目11只,面积331.961亩。通过摸底有3只项目计划在6月底开工建设;1只项目因环保原因未通过审批,拟协议收回;另有9只项目正在办理设计、审图报建等手续,预计7-8月份可开工建设。(2)抓好2006年10月1日前未动工项目的促建工作,目前未动工的建设用地19只,面积864.898亩,其中一年以内7只,面积449.293亩,一至二年的2只,面积23.66亩,两年
以上4只,面积226.464亩,四年以上6只,面积165.481亩。按用途分:工业用地380.5亩(外资137.57亩、内资231.37亩、村级11.56亩),经营性住宅用地466.948亩,社区服务中心17.45亩。对确实无能力开发建设的项目,列入盘活存量土地的计划,预计有3只项目,面积32.43亩采取协议收回,其他项目将通过限期开工等办法,加快开工建设进度,不断提高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同时,抓好土地出让金的催交工作。上半年收到出让金27笔,总额18005.6万元。到目前为止还累计欠交土地出让金22383.4万元,主要是部分房地产项目出让金未到位。其中:06年内欠交14013.3万元,06年以前欠交8370.1万元。
四是加强基础业务工作。上半年完成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工作;办理土地使用权初始登记发证73宗,面积1250.4亩;商品房分割发证78户。办理权属变更2宗,面积11.9亩;确权4宗,面积164.1亩。
2、更加注重依法依规管理,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和土地违法违规问责制。
一是认真贯彻国发31号文件精神及相关配套政策,全面落实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责任。分局利用多种形式进行法规政策的宣传。年初,召开了张浦镇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座谈会,专门组织学习了国发(06)31号《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及相关配套法规、政策。同时,镇政府和分局分别与各村、社区签订了07年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国土资源管理目标责任书、土地执法监察动态巡查责任书。对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进一步明确责任、落实目标、强化考核。
二是强化事前防范。在做好基础业务的同时,工作关口要前移,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到依法监管上来。年初,为进一步完善预防、应急、督查机制,分局建立了村级土地信访监察网络人员例会制度,每季度分片召开一次座谈会,宣传、学习国土资源管理新政策、新措施,交流、分析、汇总各村(社区)对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保护情况和土地信访、执法巡查情况。同时,严格落实分片巡查责任制,加强与公安、建设、综治、信访等部门的沟通和协作,真正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制止,杜绝了违法违规用地的行为的发生。上半年,共进行巡回检查51次,处理来访3起。
三是严格实行问责制。针对将违法行为的发现率、制止率列为对各镇土地管理的考核指标后,我们化压力为动力,分局建立了村级巡回检查台帐,借助村级土地信访监察网络队伍的力量,加强动态巡查力度,及时掌握重点区域的土地违法情况,并明确各村(社区)主任对本村区域内发生土地违法违规行为不制止的、对土地违法违规问题隐瞒不报的,将按照有关规定及责任书的要求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3、更加注重富民强村,依法依规、用足用好村级预留地政策。一是抓好已批准未开工的富民用地后续管理,上半年重点是
对15宗,面积174.58亩未开工项目的促建,截至5月底,已开工建设9宗,面积104.25亩。二是继续宣传最新土地政策,加大服务村级经济力度,防止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带来新的土地违法违规问题,使好的政策,取得好的成果。
4、更加注重队伍素质建设,切实提高国土资源的服务和保障能力。开展“完善体制,提高素质”活动、创建“人民满意国土分局”和“创建文明单位”活动,是一项长期性、基础性的工作。为此,分局始终把强化教育培训、提升队伍整体素质和业务技能,作为创建活动的切入点。以“四个培育,四个形成”即:精心培育和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和主人翁精神,形成意识上的“自觉”,进一步增强集体荣誉感;精心培育和树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团队精神,形成感情上的“凝聚”,进一步增强队伍的凝聚力;精心培育和树立体现行业特色、符合时代要求的服务理念,并贯穿于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形成效率上的“提升”,进一步增强服务社会的能力;精心培育和树立良好的敬业精神,把各项工作规范、行为规范转化为每个人的自觉行为,形成工作上的“忘我”,进一步增强责任心和事业心,来提高队伍的综合 素质和管理水平。
始终把提高管理创新能力、提供优质服务,作为创建活动的落脚点。重点抓好制度管理,以制度管事管人管物。坚持周一业务协调会、科室月工作分析小结、工作人员周工作记录、考勤等制度,实现了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转变,确保了年初确定的
工作目标任务的落实到位。
始终把打造廉洁机关、提升分局文明形象,作为创建活动的闪光点。积极开展廉政建设系列活动,从制定“寻找廉政风险、构筑防控机制实施方案”、“单位廉政守则”,到个人进行廉政风险回头看,并分析提炼各自岗位的廉政格言和风险防范措施等,使队伍的综合素质有了明显的提升。近年来,分局的创建工作在市局党组及镇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指导下,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在2004-2005取得苏州市文明单位(行业)的基础上,6月18日分局向市文明委递交了创建“2005-2006省级文明单位”的申报。
二、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集体土地流转工业用地部分改变用途,如破墙开店等,如何完善手续?建议参照国有土地收取年租金、年收益金办法,适当收取,逐步完善,先管住,再提高。
2、临时建筑,在规划部门同意的前提下,如何完善用地手续的问题。建议开通临时用地手续办理,集体会商,严格把关,监管到位。
3、建设用地跟踪管理方面,建议在用地批准后,先进行预发证,等竣工验收合格后,再换发土地使用证,一方面可有效避免少批多用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也是保持更新调查成果现势性的要求,及时变更地形、地籍要素。
4、在村级预留地方面,按苏州市政府苏府[ 2007)84号文
件精神,村级经济组织不能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建造工业厂房、打工楼,都要列入招拍挂范围,必然影响村级经济发展,有可能导致违法用地现象增加,建议开前门堵后门,对村级经济发展,用好村级预留地给予专门政策,实行总量控制,统筹安排,分项目实施,监管到位。
三、下一步的工作设想
1、在队伍素质建设上再上新台阶。进一步深入开展“完善体制提高素质”活动,紧紧围绕“尽心尽责搞服务,着力打造三个环境;公开公正抓管理,全面坚持三个透明;创新创优争进位”的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主题,加强教育培训,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创建成果。特别是要继续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国发(31)号及相关配套文件及《物权法》的精神内涵,切实加强队伍自身建设,力争在争创“人民满意国土分局”和创建“省级文明单位”中取得新的成绩。
2、在基本农田保护上再推新举措。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是一项政治问题。作为基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我们没有退路,没有别的选择,必须始终坚持守住这条红线不动摇。为此,下半年要在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上下功夫,在加强巡查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保护牌的设臵,台帐、责任书的完善,并对照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的要求,扎实抓好基本农田的保护工作,确保保护责任的落实、监管措施的到位。
3、在节约集约用地上再求新突破。要严格按照“保护资源、保障发展,保护在前;服从大局、服务地方,服从在前”的要求,重点在盘活闲臵土地、空臵标准厂房上功夫,尽可能保障建设项目的按时落地。继续抓好工业用地和经营性用地招拍挂地块的前期准备工作,确保挂牌地块一次成功。进一步加强建设用地的跟踪管理,重点抓好建设项目的开工率和出让金的到位率。
4、在土地执法监察上再上新水平。以开展“土地执法模范乡镇”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土地违法行为发现机制,形成早制止、早查处、早报告制度。进一步加强土地执法巡查,切实减少违法违规用地行为的发生率,不断提高违法违规用地行为的制止率。
第三篇:强化政治监督,确保政策落地落实脱贫攻坚工作心得体会
强化政治监督,确保政策落地落实脱贫攻坚工作心得体会5篇
【篇一】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纪检监察机关应通过配合政府,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充分发挥纪检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的作用,保障扶贫工作决战决胜。
强化政治监督,确保政策落地落实。纪检监察机关是政治机关,监督保障党的相关政策、决定落地实施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扶贫攻坚过程中,不乏脱贫后因病、因灾返贫等问题,若无后续工作跟进,“真扶贫”难免沦为“假脱贫”。对此,就需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通过巡视巡察,加强对扶贫工作持续性、稳定性的跟踪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有关单位因户施策,建立长效机制,推动脱贫攻坚政策、决定落到实处。
严格监督执纪,开展问题专项整治。产业扶贫项目多、资金量大,若不严加管控,容易成为滋生腐败问题的土壤。纪检监察机关一方面要持续开展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划出纪律红线。对弄虚作假、工作懈怠等行为予以坚决的打击,确保扶贫工作成果真实不虚假、可靠不虚报,保证脱真贫、真脱贫。另一方面,针对扶贫项目进行专项监督。扶贫项目资金密集,容易成为违纪违法问题的高发地带,对此须以雷霆手段开展重点整治,严防扶贫资金“跑冒滴漏”。
理清帮扶责任,坚守为民服务情怀。脱贫攻坚战在前期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的工作推进下战果累累,但行百里者半九十,当前,要想进一步作细脱贫工作,就需要理清帮扶责任,将责任下放、明确到各单位、各帮扶责任人,进行点对点、一对一帮扶,如此才能发挥扶贫工作最大能动性,第一时间发现问题、上报问题、解决问题。脱贫攻坚,既要因地制宜,也要精准脱贫;既要对口帮扶,更要扶贫扶智。为民思想自古有之,但放眼古今中外,没有哪一次能够像我国这样,将扶贫工作进行地这样彻底、这样坚决。全国上下一心、整体联动,扶贫工作力度如此之大、范围如此之广,正是我党为民情怀的生动体现。
纪检监察机关是党的机关,必须时刻跟随党的脚步,贯彻党的部署。脱贫决胜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纪检监察机关不仅要时刻本着为民服务的意识理清责任到人并全程监管,还应始终坚守为民情怀,持续监督、整治扶贫领域的贪污腐败问题,还扶贫决胜一片净土,护人民百姓一份安宁。
【篇二】
九层之台,始于垒土。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关键之年,想要打赢脱贫这场攻坚战,基层组织是关键。在这场关键硬仗中,基层组织应成为扶贫攻坚的排头兵,努力发挥好“方向盘”“发动机”和“螺丝钉”三个关键作用。
基层组织是把握脱贫的“方向盘”。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当前,基层组织作为推进脱贫攻坚的发动者和执行者,应充分发挥创业致富“领路人”的带头作用。基层组织要大力宣传国家扶贫政策,努力做好表率,发挥党员干部的先进模范作用。牢固树立基层党组织在人民群众中的核心地位,团结带领人民群众统一思想,紧盯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这一核心目标,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的困难和问题入手,当好人民群众最贴心的“红旗手”。
基层组织是助推脱贫冲刺的“发动机”。农村偏远地区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是决定这场脱贫攻坚是否能取得胜利的关键环节。基层组织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战斗热情,把基层的内生动力变成稳定的战力输出;基层组织要充分发挥带领群众致富的核心力量,从最薄弱、最需要的地方着手,不断为农村发展创造新的活力,为精准扶贫工作带来足够动力,确保脱贫攻坚完美收关。
基层组织是构建小康蓝图的“螺丝钉”。在我国的小康蓝图上,组织就是一颗颗小小的“螺丝钉”。螺丝钉虽小,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正是由于有了许许多多螺丝钉,精准脱贫才成了一个坚实的整体,才能运转自如,发挥它巨大的工作能力。发动基层党员干部多为群众办好事做实事,切实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服务能力,并通过提升服务质量来凝聚群众、赢得人心,助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篇三】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一要加强产业扶贫。要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关键性举措,按照扶贫“五个一百”等示范带动工程,通过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扶贫车间,发展水果种植等种植业和产品加工工业,带动贫困户脱贫,把扶贫和扶“志”结合起来,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提高自我发展能力,打破“等靠要”的思想。引导户贫困户参加产业扶贫保险,做好保险保障工作。落实好扶贫资金的发放,扶持贫困户发展产业。对于受疫情以及洪灾等灾害影响的贫困户发放救灾资金,扶持贫困户恢复灾后生产。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二要加强就业扶贫。搭建服务平台,积极帮助贫困户就业创业,通过开展“就业援助月活动”“春风行动”“春潮行动”等多种形式的就业服务,开发公益性岗位,推荐贫困户就业,实现就业脱贫。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三要加强贫困人口动态调整、动态管理工作。按照中央党委、政府脱贫攻坚的工作部署,对建档立卡工作进行查缺补漏、动态调整、动态管理以及重点人群和群众收益等情况进行大排查,将符合标准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建档立卡范围,对不符合标准的建档立卡进行复核清退,做到应纳尽纳、应退尽退。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四要加强低保兜底扶贫情况。每月民政相关部门进行建档立卡对象信息比对,实行动态调整。并按照“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原则,及时将符合享受低保待遇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低保范围,做好社会保障兜底功能和扶贫济困功能相结合。
【篇四】
2020年,脱贫攻坚发起最后总攻,到了决胜关键期,除了要集中力量啃下剩余不多的“硬骨头”,更要做好疫情防控“加试题”,巩固好脱贫攻坚的“累累战果”。脱贫攻坚绝不是简单的“数字清零”和“纸面脱贫”,需要脚踏实地,不折不扣地采取有效措施,为取得决定性成就提供有力支持。
治理软环境,解开思想结。脱贫攻坚战开始以来,就与乡村振兴战略进行了有效衔接,其中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乡村软环境的治理。过往,不少农村地区的贫困群众受乡村陋俗影响,往往抱有“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的等靠要思想,脱贫解不开“思想结”的束缚,工作开展举步维艰。良好的乡风具有浸润人心、引领向善、凝聚力量的积极作用,治理好脱贫攻坚软环境,要以培育文明乡风为抓手,瞄准移风易俗这个“核心切入点”,进一步弘扬优良的乡风、家风和民风,通过党员干部、乡贤绅士等“关键少数”的示范带动,不断加强乡村德治,将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激发贫困群体“输血变造血”的内生动力,从而改善软环境,提升乡村治理和脱贫攻坚的工作效能。
强化硬保障,突出产业化。近年来,大量有干劲、有技术的扶贫干部下沉扶贫一线,通过完善基础设施、特色产业引领等“硬核”保障,帮助当地群众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根据市场规律,任何一个产业都要经历“培育—发展—成熟—转型”这四个必经阶段,需要一定时间和一个过程,绝不能“一口吃成大胖子”。扶贫产业要符合市场规律,就必须结合当地实际,拓宽扶贫产业链条和销售渠道,丰富产业业态,将产业融合与风险管控同步考量,增加贫困群众的收入来源和途径。同时还要采取有效措施弥补基础设施的短板和不足,在公路修缮、厂区建设、网络通信、仓储管理中心、配套冷链物流等方面下足功夫,全方位打通产业发展的“中梗阻”,落实到“最后一公里”。
发挥能动性,下好人才棋。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同时也是脱贫攻坚这辆高速运行动车组的“火车头”。近些年,派驻工作队、第一书记下乡指导、扶贫干部一对一结对等举措为贫困地区带来了坚强的组织领导、新颖的发展思路以及惠民的资源政策,尝到了人才引领脱贫攻坚的“甜头”。“百姓富不富,关键看干部”,脱贫攻坚的脚步稳不稳,关键就看基层干部这支队伍行不行。要想保障脱贫效果的可持续,就要求在日常工作中有意识地挖掘、培育本土干部,给他们下任务、压担子,激励他们敢担责、会干事、增信心、长本领,改“被动扶贫”为“主动振兴”,形成本土内有支撑。此外,还要加快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合作组织带头人、生产经营示范户等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避免扶贫干部离开后“人走事凉”和“青黄不接”等问题,构筑良好的人才环境。
【篇五】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中华民族实现消减绝对贫困的千年梦想已进入最后倒计时。不过,脱贫不是终点,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永不停歇。行百里者半九十,贫困人口脱贫后的可持续发展任重而道远,应当及时切换思维,放下脱贫功绩、弱化兜底思维、改进滴灌措施,下好乡村振兴先手棋,帮助群众照亮通往美好生活的道路,实现脱贫后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
放下脱贫功绩,切换至“归零状态”。从本质上讲,乡村脱贫与振兴是时间上相连,但重心不同的两件事,弹起“脱贫键”,按下“振兴键”,是一次重新定位、蓄力再出发的过程。如果说脱贫更强调于“达标”,那么振兴则是更高层次的“超跃”;如果说脱贫重在破除致富“肠梗阻”,那么振兴则是拓宽群众“致富路”。面对新的发展基础、新的奋斗目标,以及新的操作模式,必须摆脱既有的帮扶思维,尤其要放下脱贫功绩潜藏起来,“走下领奖台,一切从头来”,在新的起点上重新起航,拧紧螺丝、上紧发条、保持定力,以“空杯状态”迎接“五大振兴”挑战,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在乡村振兴中撸起袖子加油干。
弱化兜底思维,切换至“造血模式”。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在脱贫攻坚路上,为了达到“全体脱贫”目标,对少部分残疾、极困、疾病人群,通过低保、临时救助、公益岗位等扶持政策兜了底。但是,兜底虽能治疗“贫困病”,却满足不了“致富梦”,乡村振兴路上,必须减少兜底政策依赖,转向激活发展动力、增强致富本领、夯实成功路径,让群众增收“小血管”变成“大动脉”。对脱贫后“守摊子”群众,要加强思想攻坚,引导他们改变“脱贫即安”观念;对收入结构不合理家庭,要在务工就业、产业发展、个人创业方面寻求突破;对基础条件薄弱的山区,要持续加强基建,巩固生产生活条件,扫清发展障碍,推动乡村振兴如火如荼进行。
改进滴灌措施,切换至“系统发展”。实施精准脱贫,采取滴灌措施,意在“对症下药”,根据不同致贫原因采取个性诊疗方案,避免“大水漫灌”一刀切,造成资源浪费且事倍功半。脱贫后的群众,横向差距进一步缩小,将站在全新的“起跑线”上,不仅要推动经济收入再提高,还要推动村容村貌再美化、乡村治理更高效、生态环境更优美,必须从关注“家庭个体”,上升到谋划“整村整镇”,绘制出一张系统、全面的乡村振兴蓝图。同时,注重搭建服务平台,吸引人才到乡村入驻,搞好“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在人才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方面持续发力,确保既塑形、又铸魂,真正让乡村振兴成为广大农村、全体农民的系统振兴。仅供参考
第四篇:梁平县司法局“五举措”确保维稳工作落实到位(本站推荐)
梁平县司法局“五举措”确保维稳工作落实到位
2012年梁平县司法局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市司法局的帮助指导和相关部门的支持配合下,认真按照年初制定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度,着力在保稳定、重防控、履职能、强宣传、抓调处、维民权上下功夫,在加强队伍建设提升素质上有创新,为保障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第一道防线”的作用。
一、以严格要求贯彻落实重要会议精神
多次专题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和乡镇政法书记共同学习中央和市里关于维稳工作的重要会议精神,结合司法行政工作特点和全县工作重点进行了安排部署,要求全体干部职工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安全稳定工作,行动上要积极快速落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做好基础维稳工作;并要求律师和基层法律工作者自觉与市司法局、县委县府保持高度一致,为“百日维稳攻坚”服好务。
二、以四项执法执业检查督促工作效果
为了深入开展“百日维稳攻坚”行动,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结合当前的工作,抽调人员,按照领导包片的范围开展了社区矫正专项执法、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人民调解工作和“夕阳关爱•赡养维权”专项行动等四项执法执业
大检查。在此次专项检查中该县基层司法行政工作凸显出五个亮点:一是党委政府重视给力。今年以来,全县各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和支持基层司法行政工作,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二是成员单位形成合力。各基层司法所注意加强了与法庭、派出所、综治办、信访办等兄弟单位的协调沟通,不断形成工作合力,增加了基层人民调解工作的办案力度,减少了社区服刑人员脱管、漏管现象。三是严格执行矫正对象的分级管理制度。各基层司法所均认真按照文件规定对社区服刑人员的处遇管理分类进行严格的审批,并进行分类谈话学习,加强了管理的针对性。四是加强了对社区服刑人员的请销假和迁居的管理。严格按照文件规定,七天以内由司法所审批,一个月内由县司法局审批,累计全县审批办理请销假30余人次,基本杜绝了一月以上的外出。五是严格执行奖惩制度。各司法所严格按照管理标准对社区服人员进行奖惩管理,全县累计办理社区服刑人员撤销缓刑案件一起、警告一名,对改造表现好的社区服刑人员提出了表扬和予以减刑的奖励建议。
三、以“四万工程”、“三下三清”活动推动工作深入全局干部职工通过加强走访谈话,以开展“四万工程”和“三下三清”活动为契机,深入村组对生活不稳定、思想有情绪、生产有困难的社区矫正人员和刑释解教人员家庭进行走访和了解,认真听取他们的真实想法,充分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疏导和教育,使他们走出误区和阴影,切实融入社会、回归社会,不再重新违法犯罪,不再危害社会。为维护辖区社会稳定,保障群众安居乐业打下了良好地基础。
四、以筹建医患调解中心拓宽维稳平台
一是部门联动,相互协调。成立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领导小组后,积极与卫生、公安及各乡镇街道等单位多次沟通,整合资源、协调分工。明确人民调解为发生医疗纠纷后的首选途径。二是外出考察,学习交流。在孙常委和宗县长带队的考察学习活动中,认真学习开县、万州区医疗纠纷调解工作,仔细听取两地的经验介绍并实地查看了开县医患纠纷调解中心现场及调解案卷。通过考察学习为下一步医患调处中心工作顺利开展积累宝贵经验。三是总结经验,提出建议。在考察学习回来后,结合实际情况及时就梁平县医患调处中心机构设置及性质、办公地点及用房要求、人员组成及任职、工作措施、经费保障等情况向县委、县府提出了合理建议。推动了医患中心筹建工作的进度。
五、以加强机关内务管理严格自律
一是加强警车的管理。确定每周五下午组织警车驾驶员进行学习,要求驾驶员每次出车前对车辆进行检查,不疲劳驾驶,不带病开车,严格遵守警车的管理制度,坚决禁止酒后驾驶公务车辆。二是加强机关事务的日常管理。定期对电、水、食品等的安全进行加强防范,做到防患于未然。三是加强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教育。要求下乡调研、检查指导、排查矛盾纠纷、调解等工作要注意防暑降温和人身安全,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四是加强了政务值班。制定了《梁平县司法局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确保如遇突发事件相关分管领导能第一时间掌握情况,采取相应对策,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严格值班制度,做到全天候值班电话24小时保持畅通,在市局和县里组织的抽查中未出现一例脱、漏岗情况。
第五篇:山拖学校三项措施确保软环境建设工作落实到位
山拖学校三项措施确保软环境建设工作落实到位
为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提升工作效能,优化学校发展环境,近日,山拖学校大力开展软环境建设工作。
一是成立学校软环境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明确分工,责任到人,确保各项要求落实到位。
二是学校召开全体教师会议,把上级文件和要求宣传到位。把文件传达到每一位教师,特别强调了禁止工作日午餐饮酒,上班期间上网聊天、购物等明令禁止的行为。把工作作风纳入到教师的考核中,并与绩效工资挂钩。
三是学校加大检查力度。学校领导工作小组采取不定期的抽查方式,规范教师工作中存在不良行为,对出现的问题,通知到人,进行批评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