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仿制药优先审评工作程序(试行)
仿制药优先审评工作程序(试行)
仿制药作为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重要支撑,在满足医疗需求、保证药品可获 得性和可负担性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为加快临床急需仿制药的研发和上市,依 据《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以下程序和要求:
一、关于优先审评领域
临床供应不足、影响公众用药可及性和可负担性、公共卫生需要等临床急需 的且属于治疗用的仿制药注册申请,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可提出优先审评:
(一)由国务院相关部委确认临床急需并提出优先审评建议的仿制药;
(二)被仿制品种在 2007 年 10 月 1 日后批准注册且按照相同活性成分相同 给药途径计仅有一家上市的仿制药;
(三)属于儿童专用剂型和规格,说明书中仅包含儿童用法用量且已上市药 品按生产企业计少于 3 个的仿制药;
(四)医疗上确认的罕见病治疗药品且已上市药品按药品生产企业计少于 3 个的仿制药;
(五)国内企业按照国际标准研发,且用同一生产线生产的制剂在国内外同 步申请药品注册,已通过发达国家或地区(美国、欧盟、日本)现场检查的仿制 药;
二、优先审评品种的遴选
(一)品种的提出
1、符合优先审评情形
(一)的,由国务院相关部委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 理总局提出建议,同时应明确优先审评的品种信息及相应情况;
2、符合优先审评情形
(二)至
(五)的,由药品注册申请人提出申请,同 时应明确优先审评的品种信息及相应情况;
本程序发布之后新受理的注册申请,申请人可在受理时同步提交优先申请; 本程序发布之前已受理的注册申请,申请人可在审评过程中提出优先审评申请。
(二)品种信息汇总
药品审评中心对有关各方提出建议或申请的品种及理由进行汇总,包括同品 种已上市情况、申报情况、已批准进行临床试验情况等。汇总结果报送国家食品
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在必要时可征求相关部委的意见。
(三)品种目录确定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召开优先审评品种的审核会议,按照本文件有关 要求对有关各方提出建议或申请的品种进行专家审核,确定优先审评目录。专家 包括相关部委工作人员,医学、药学、法律专家等。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将确定的优先审评品种目录交药品审评中心。
三、优先审评注册申请的选择原则
药品审评中心根据优先审评品种目录,按照如下原则对每个品种选出不超过 3 个拟优先审评的注册申请(同一申请人申报的不同规格按照一个注册申请计)。
1、对无需进行临床试验的仿制药,按照药审中心接收注册申请的时间顺 序选择 3 个优先审评的注册申请(药审中心接收注册申请的条件为:缴纳 审评费,且申报资料、研制现场核查报告、生产现场检查 报告和动态样品 检验报告均已提交)。
2、对需要进行临床试验的仿制药,按申请人完成临床试验后向药品审评 中心递交临床试验报告等相关资料的时间顺序纳入优先审评的注册申请。已完成临床试验注册申请不足 3 个的情形,依据同品种批 准临床试验的数 量决定是否纳入未批准临床试验的注册申请:如已 完成临床试验和同品 种已批准临床的注册申请之和达 3 个及以上 的,不再纳入尚未进行临床 试验的注册申请;否则按序纳入同品种 尚未进行临床试验的注册申请,补 足三者总和至 3 个。待完成临床 试验后,再按照申请人向药品审评中心递 交相关资料的时间顺序重 新选择,补足至 3 个完成临床试验的注册申请。
3、同品种已申报药品注册申请少于 3 个,或已纳入优先审评的 3 个注 册 申请经审评审批有不批准的情形,可从后续申报的药品注册申请 中按照以 上原则增补至 3 个药品注册申请。
四、优先审评品种与注册申请的公示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将在药品审评中心网站上对拟优先审评品种与 注册申请进行公示,公示期为 5 个工作日,公示内容包括受理号、药品名称、申
请人、药品审评中心接收药品注册申请的时间、优先审评的情形。
公示结束后,对公示无异议的品种和药品注册申请,药品审评中心依法开始 审评;对公示有异议的品种和药品注册申请,药品审评中心汇总后,报送国家食 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五、工作要求
(一)药品审评中心对公示无异议的药品注册申请,按照药审中心接收注 册申请的时间顺序进行单独排序;无需进行临床试验的注册申请和已完成临床试 验的注册申请为第一优先级,尚未进行临床试验的注册申请次之,药品审评中心 将按此优先顺序,依据相关法规和现行的技术要求依次开展技术审评。
(二)申请人应保证纳入优先审评的注册申请申报资料的质量,申报资料存 在较大缺陷的将不予批准。
在技术审评过程中需要补充资料的,申请人应当在发出补充资料通知的 4 个月内一次性按照要求完成补充资料,逾期或未按要求完成的,将不予批准。
优先审评注册申请的补充资料按照药品审评中心接收补充资料的时间进行 单独排序。
(三)在优先审评过程中,药审中心可根据技术审评需要提出药品注册生产 现场有因核查。
(四)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应加强组织和管理,深入基层,了解工作 过程中的问题。药品审评中心应在工作中不断总结,发现问题及时向国家食品药 品监督管理总局报告。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
2014 年 2 月
第二篇:仿制药 选题立项 汇总
各药企对工艺研究都大同小异,我认为目前较为关键但是有普遍被多数企业所忽视的立项工作:
搞新药开发立项前查询是很重要的一步,在一个项目立项前对相关信息调研清楚了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调研工作做不好,以后的研发过程中将可能很被动。所以新药研发立项前查询工作是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但这项工作中涉及的面非常广,其中有许多问题需要注意,现在就请大家谈谈对立项前查询的看法:
1、立项前查询在新药研发过程中起到什么作用,是否有必要?
2、立项前查询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本人不是搞立项的,本人认为立项前查询在新药研发过程中起到关键性的作用,相当必要,立项前查询中注意下面问题:
一、了解对国内外医药市场发展。
二、复方制剂的组方考虑。1.处方中的组分是否有配伍禁忌现象。2.处方中是否存在毒性较大,不良反应明显的药物。3.对作用机制相关性是否进行周密的考虑。4.对“个体化给药”是否给予充分的重视。
三、剂型的选择依据是否全面。
四、药物作用机制的设计是否严格。
五、是否处考察安全。
六、基础研究工作中是否科学,严肃。
七、新药类别的判断是否准确:
1、首研(或全球市场最大供应者)单位的查询,看该公司该品种的销售数据的增长趋势,由此一般可以判断该品种是处于发展中的那一个阶段,如成长期,成熟期,还是衰退期。
2、适应症,整个适应症的用药,如该品种不是该适应症的主要用药,那它的作用机制是否独特?
3、发病人群,是否有区域和经济文化背景的差异?
4、剂型,针对适应症的那一个人群市场??剂型设计是否新颖有吸引力?
5、不良反应,针对不同适应症,不良反应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显然,治疗感冒的药物和一个肿瘤用药的不良反应要求是不一样的。
6、应用潜力,仿制药物应关注外国大公司的临床研究动态,没有大型临床做后盾的药物是走不远的。
立项调研:
1、首先是原料或制剂的市场方面的调研,关于这个好像国内有一些比较好的公司做调研,可以购买资料,当然自己要有调研能力最好。
2、本公司运作的能力,关于这个要有清楚的认识。
3、关于技术方面的能力,可以购买,可以自己做。
4、对于具体的原料,还有很多细节的地方:价格,质量等,制剂的方面:适应性,疗效等。
先考虑政策上的可行性,再考虑技术上的可行性。
1、拿到一个品种,我首先查询其功效与临床应用等说明书方面的信息,以了解这个品种在作用机制与临床功效上属于哪类药物,大体上判断一下这类药物是否值得做。当然,这需要你对这类药物的研发情况与市场前景有一定的把握。比如:你拿到的是一个抗哮喘的药物,如果你对抗哮喘药研发情况有一定了解的话,这类的品种是属于拟皮质激素类,还是拟肾上腺素类,亦或是白三烯抑制剂类,你应该能判断出来。现在哮喘药研发方向是哪一类,哪一类比较有前途和市场等,这些你也应该有个大体的了解。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你平常多注意积累新药研发动态方面的信息。
2、确定了其功效分类后,第二步我查询其国内上市情况和进口情况。进而大体判断其注册分类。(1)若国内无国产亦无进口,则我会利用 Pharmaprojects、Ensemble等数据库查询其研发研发动态及国外上市情况。以判断其为注册分类3,还是属于注册分类4。(分类1与2的情况很少,一般难得遇见一个这样的品种)(2)若国内有上市,是国产还是进口,上市的剂型是何种剂型?标准是何标准?标准是否已经转正?若是进口标准,可否查到标准原文?
3、确定其注册分类后,针对不同的分类进行详细的查询。如:专利情况、保护情况、原料药来源情况(若是做原料则可不考虑)。
4、最后需要注意的还有该品种的收审情况及审评进度,若该品种第一家收审的即将拿到生产批件,那么你就要考虑做该品种存在的风险性了!
在确定政策上立项可行后再考虑的是技术上的可行性及相关资料的准备工作。这些工作要参考合成、制剂及分析人员的意见。比如:合成与制剂工艺是否成熟,分析方法是否完备,药理毒理资料是否完整(如果你想做药理毒理实验的话,这部分可不考虑)等实际操作中常遇到的问题。
其实新药研发立项工作并非一人之力可以完成的。其中所涉及的问题很多,这是一个需要各方面人员协作配合共同讨论才能解决的问题。若不从考虑公司的实际情况,盲目的从流跟进,将会使自己在研发工作中处于被动地位,弄不好将会承担很大的风险。
对拟开发的产品进行调研,特别是查阅大量资料,分为概况调研及分项调研,并进行分析,写出项目建议书。
1、概况调研:必须调研清楚以下内容:药物名称、开发厂家(国家)、开发状态(开发处于何种状态)、治疗适应症、药理作用及机理的简述、单体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分子式、分子量)、制剂的处方组成、市场预测、国外研究速度、与同类药比较的优缺点、国内外同类药的市场容量、国内开发此药的动态等。
2、分项调研:(1)合成和制剂工艺,合成路线的专利、制剂工艺的专利:可以委托北京华科查询,亦可以从其它方面获得。(2)药理药效,主要为:动物药理、人体药代动力学、临床药效学资料(3)药物安全性资料,急性毒性、长期毒性、生殖毒性、致癌、致畸等资料(4)药代动力学资料,(5)质量分析研究资料,质量标准、质量稳定性等方面资料。
对调研结果进行分析:
1、合成(1)分析合成路线:判断合成路线是难,还是容易,或是不可能的;(2)分析合成原料的来源:判断起始原料或中间体是不容易获得,还是易得,或是不可能得到;并对外联系各原料或中间体;(3)对合成设备的分析:对每步骤所需的设备进行分析,若无此设备,则查询生产此设备的多个厂家,并联系;(4)对合成成本的分析:判断合成该产品是否值得。
2、制剂(1)分析制剂处方工艺:判断处方工艺的难易,或是不可能制备;(2)分析制剂工艺的各原辅料:判断原料及辅料是否可能获得,并对外联系各原辅料;(3)对制剂设备的分析:对该制剂所用的设备进行分析,对照现有设备,不足的设备对外联系,对特殊设备则作详细考察后,再作决定;(4)对制剂成本的分析:判断生产该产品的费用。
3、质量研究(1)对质量研究资料进行分析:判断该分析方法的可行性;(2)对检测仪器进行分析:判断是否需购买新仪器;并对外进行联系;(3)对质量研究所需的化学试剂进行分析:判断所需的化学试剂是否可以获得,并与各试剂商联系;(4)对对照品进行分析:包括两方面内容,即正式需要的对照品及6 号资料所需的对照品;
拟开发报告:对上述内容进行分析,判断该产品是否可拟开发,结论为:建议该产品拟开发(或暂缓开发或不开发)。
我认为目前较为关键但是有普遍被多数企业所忽视的一项工作:所谓立项调研决不应该是一个点上的工作,而应当成为一条线。我们这个行业研发风险高,不确定因素多,产品成熟期长。因此即使一个多次论证通过的“好项目”,在立项之处乃至后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也没有哪个敢拍着胸脯说,该项目100%没问题。因此,必须把项目调研贯穿于整个新药研发过程之中,要对最初的立项结论进行反复跟踪,不断考证。
主要包括:
1、全新药物(国内外未上市)的最新药理研究进展;
2、国外已上市药物不良反应报道的持续关注;
3、立项以后,是否可能出现的新授权专利的情况;
4、国内相关项目最新研发近况;将项目调研延伸开去的必要性十分明显,可以使企业快速适应变化,有效规避风险,然而这一工作在国内普遍存在一定的困难,原因很明显,当初立项最后一般都是老板拍板,不拿出足够的理由,谁也没有胆子敢打老总的屁股。
原创性药物,对市场的调研相对要求不高,但对技术,临床,生产,原材料,法规都要充分重视,有的原料就是解决不了,有的法规很受限制,有的临床解决不了(如中药的心血管抢救注射用药,狂犬病等)或很难。也要注意知识产权的保护,及时申请专利等。
me-too类包括化学药也包括中药,首先是技术有能力突破,能获得知识产权,形成局部市场的垄断。一般说来,市场风险不大,风险在于绕过原先原先产品有时生产成本可能太高,技术突破很难得到。另外要充分了解在先产品的成功和失败之处。
剂型丰富的考虑,国外通过剂型的专利来延长对药品的专利保护,国内通过剂型来寻找提升利润点的办法,剂型丰富都是企业必走的一条道路。别人即使有化合物专利,你也可以做一些新剂型形成选择发明或从属发明包围别人,来获得自己的一份利益,当然你自己也要注意申请剂型专利形成自己的专利保护网。
就原有销售网络与销售模式部分再说两句。我们的产品最终是要卖出去的,而药品销售有特殊性,比如你的产品是处方药是不能进行针对大众的广告宣传的。
首先要看你想做医院还是做OTC,比如你原来的药品走的是医院,进的是肿瘤科,现在你再做一个抗肿瘤的药品(或辅助药品),你本身具有一个成熟和固定的销售专家队伍可以帮助你,就比你以前是做心血管的要好做得多。如果不是,你可能会考虑OTC,可OTC的三大法宝,1、天上的飞机(电视广告)企业能承受吗?
2、地上的大炮(大量的宣传资料和促销品)企业能承受吗?
3、精干的销售人员队伍企业能承受吗?
如果要做广告,你的东西一定可以符合《广告法》、《药品广告审查标准》和《药品广告审查办法》吗?如果以上都不满足,你就只有做代理销售。药品的价格又是个问题,要知道销售人员都是精英中的精英。没有好处是没有人做的,给企业做东西,一定是什么都要考虑。
不同的新药项目开发调研时考虑的侧重点不一样,原创的跟仿制的...原创的新药是高风险的,调研工作更应贯彻新药从立项到研发的各个过程。不同人员调研时考虑的侧重点也不一样,研制的跟技术引进的,研究单位跟生产企业,技术人员跟市场销售人员,技术人员侧重政策和技术的可行性,销售人员侧重市场可行性和卖点的挖掘……
不管是谁,首先要明确,为什么要立这个题?为了解决什么问题?能整合的资源是否能保证项目的实施?是否具备了承受项目失败的能力?项目立项需要整合各方观点,并取得一个平衡点...我觉得一个制药企业立项,首先考虑的是自己公司的发展方向,比如我们是做心脑血管方面的,公司在这个领域内有成熟的销售网络和销售队伍(因为在建一个领域的销售网络和队伍,是需要很多资金的),同时考虑公司的生产范围(有那些剂型的车间)和生产能力。在此基础上,对这个领域市场进行调研(除了查找资料外,医院实地调查是个很便捷的方法,利用本公司的销售人员进行),确定一些可研或仿的品种。其次考虑政策上的可行性,如果结论是可以做,最后考虑技术上的可行性,结合本公司的实验室研发情况,自己可以做最好,如果不行,还可以找其他小研究所合作。
先分清是中药、化药、还是生物药?因国家对其临床前、临床要求政策不同。其次,分析政策可行性。其实目前国内申报的新药基本以仿制、改剂型和三类新药为主,所以必须先对号入座。譬如仿制药一是必须是有国家正式标准二是无保护期和专利限制;而改剂型的药必须到药监局网站和药审中心网站查清楚有无厂家申报,如有,是否快拿到生产批件等,因为改剂型也属新药,国家有一个关门政策,即如果首家批生产了,而其他申报厂家未拿到临床批件的话,那前面的工作就等于白废了;三类新药必须查清楚国外是否上市,有无专利尤其是化合物专利问题、能否查到该药的药理毒理资料等,另外也必须关注国内首家申报的进度情况以防关在门外。最后,再分析市场的需求情况。
立项的目的:明确投资方向,降低投资风险;立项的依据:专利保护、行政保护、新药监测期、市场需求、投资风险……;立项的范围:短平快,长新难;立项的调研:初步调研;详细调研。
由于药物研发面对的是市场瞬息万变,政策法规的变化,竞争对手的研发进度等等情况,使得我们在选择项目时不能缓慢行事,必须快字当先。当然,快不等于草率,既要快又要稳。因此,很多时候,立项前的调研应该经过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初步调研,主要调研内容:项目名称;项目背景(流行性病学调查为主,用以估算市场容量);项目专利、行保、监测期等保护情况(查清楚保护的范围);国内外上市、研发情况;国内同类品种市场大体情况;本公司有无该制剂生产线,如果增项,有无困难(研发单位勿需考虑);项目SWOT分析;结语。
初步调研的好处:多快好省。多,可同时调研多个项目;快,勿需深入,点到即止;省,省时省力;好,以上都是好处。如果该初步调研获得领导初步通过,则可进行下一步调研。一般情况下,无论调研报告写得多详细,领导必定会让再做深入调研。
第二阶段:详细调研,主要调研内容:项目专利、行保、新药监测期的具体保护情况,如化合物、工艺、制剂等等方面,如果有保护,可否另辟蹊径,改改酸根、碱基,如保护注射液,能否改改粉针。总之,要搞搞新意思。已发表的工艺、质量研究、毒理、药理、临床资料综述;确立项目方向,仅开发制剂,还是原料+制剂,确定剂型。项目大致费用,大致进度安排。等等,不一而足,调研越详尽获得通过的机会越大,投资风险越小!)
第三篇:新药仿制药报批流程
很多研报甚至上市公司给出了新药获批的大概时间,但是最近我看过官方网站的审批程序,发现药品从受理(现场检查)到审批通过,一般要半年以上,大大晚于预期。为此将官方网站的中药新药审批流程和时限贴在下面,供大家和自己参考,对新药的获批时间做到心中有数。
按照流程,新药从申报(现场检查)到获批需165~185个工作日,即7.5个月~8.5个月 已有标准的药品从申报(现场检查)到获批需145个工作日,即6.6个月 特殊药品及疫苗类需60个工作日,即2.7个月 1.新药申办流程及时限
(一)新药生产审批
注1:特殊药品注册检验60日完成。
注2:技术审评中的120日/100日,120日是指新药审评时限,100日是指实行快速审批品种药品时限。药品审评中心技术审评的40日/25日,40日是指新药审评时限,25日是指实行快速审批品种药品时限。
注:按照《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的规定,属于注册分类9的中药注射剂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规定的注册分类9的其他中药、天然药物制剂,应当进行临床试验。此类申请的审批首先按照流程I进行,临床试验完成后,再按照流程II进行。2.新药许可程序
(一)受理:申请人向省局受理部门提出申请,按照本《须知》第六条所列目录提交申请材料,工作人员按照“《药品注册管理办法》附件一:中药、天然药物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对申请材料进行形式审查。
(二)省局审查与申请资料移送:
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自申请受理之日起5日内组织对生产情况和条件进行现场核查;抽取连续3个生产批号的样品,并向药品检验所发出注册检验通知。并在30日内完成现场核查、抽取样品、通知药品检验所进行注册检验、将审查意见及核查报告连同申请人的申报资料一并报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工作,同时将审查意见通知申请人。
(三)药品注册检验:
药品注册检验与技术审评并列进行。
药品检验所在接到注册检验通知和样品后,应当在30日内完成检验
(四)技术审评:
注册分类1-8的注册申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按照有关的技术审评原则,在120日内完成技术审评(符合《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第四十八条规定的快速审批药品在100日内完成技术审评)。
(五)行政许可决定: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完成技术审评后20日内完成审批;20日内不能完成审批的,经主管局领导批准,可以延长10日;时限延长超过10日的,须报国务院批准。经审查,认为符合规定的,发给《药品注册批件》和新药证书;申请人已持有《药品生产许可证》并具备该药品相应生产条件的,可以同时发给药品批准文号。认为不符合规定的,发给《审批意见通知件》,并说明理由。
(六)送达:
自行政许可决定之日起10日内,SFDA行政受理服务中心将行政许可决定送达申请人。
(七)复审:
申请人对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作出的决定有异议的,在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前,可以在收到决定之日起10日内填写《药品补充申请表》,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出复审申请并说明复审理由。复审的内容仅限于原申请事项及原申报资料。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接到复审申请后,应当在50日内作出复审决定,并通知申请人。维持原决定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不再受理再次的复审申请。
复审需要进行技术审查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应当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按照原申请时限进行。
摘自http://
第四篇:2011仿制药研发培训总结
《2011仿制药研发与生产工艺研究及质量控制研讨会》
培训总结
本人于2011年11月27-29在郑州参加了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举办的《2011仿制药研发与生产工艺研究及质量控制》研讨会。经过几天的学习,最主要的体会有:①仿制药研究的基本原则是安全、有效、质量可控及等同性原则,领会药审评中心提出的“仿产品不是仿标准”的精神与内涵。原质量标准一定要参照,但绝非机械地生搬硬套,不假思索地拿来,一定要予以科学、辩证地分析。千万不要迷信国外药典或进口质量标准。质量标准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改变的过程。要敢于合理地改。②处方工艺研究是药品质量控制的基础,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基础。③现今仿制药审评中已全面引入体外溶出曲线评价模式,明确了吃药不是吃含量、而是吃生物利用度的科学理念。
综合各位老师的授课内容,并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总结整理以下几点供大家分享:
1、多pH值溶出介质中溶出曲线:
对于固体制剂而言,只有溶出度、释放度才是内在品质的核心所在。溶出度、释放度是指在多pH值溶出介质中溶出曲线的测定,绝非一个介质、一个时间点、一个限度的测定。这一点对我来说是全新的认识。多条溶出曲线就是口服固体制剂的 “指纹图谱”。
2、人体消化道最关键的参数:
人体消化道环境(用pH 值表达)及蠕动强度(随年龄增长而减弱)是最关键的参数。优质药品,可在任何体内环境下(即pH值的宽范围内)都有一定的崩解、溶出,即对任何人群均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劣质药品,可能只在一种体
内环境下(如胃酸正常者)才有一定的溶出和吸收,而在其他体内环境下可能崩解、溶出就会很差,生物利用度也就很低。
3、仿制药研发必由之路“殊途同归”:
仿制药与原研品相比较,可以有不同的处方辅料制剂工艺,但是要有相同的体外多条溶出曲线,才能保证仿制药与原研品有相同的生物利用度。药审中心2011年4月12日最新发布:仿制药药学研究需提供自研产品与已上市对照药品在处方开发过程中进行的质量特性对比研究结果。口服固体制剂主要是溶出度考察,涉及样品批号、对照药品批号和生产厂、溶出条件、取样点等;说明自研产品与对照药品在不同溶出条件下的溶出曲线比较研究结果;注射剂主要是有关物质考察,涉及样品批号、对照药品批号和生产厂、测定及计算方法;比较结果。
4、仿制药研发中“有关物质” 研究思路及技巧:
从首张液相图谱开始,最小峰面积便设定为原料药(0.03%)或制剂(0.05%);必须保证空白溶剂色谱图测定理想。
A:针对质量标准中已规定的已知杂质:原研制剂肯定存在,且在不断增加,只要仿制制剂没有超出质量标准中所规定的限度值即可,即便超出原研制剂量。三类仿制时,根据原研品6个月结果拟定。
B:针对未知杂质,原研制剂也存在,且杂质量在0.1%以上:原研制剂6个月考核结果,该杂质量无变化。仿制制剂该杂质量不应超出原研制剂,且 6个月考核结果,该杂质量也无变化。结论:质量标准中无需专门控制,笼统要求即可。C:针对未知杂质,原研制剂不存在,仿制制剂该杂质量可以在0.05% ~ 0.10%。D:针对未知杂质,原研制剂不存在,仿制制剂中该杂质量超出0.10%,从原料药或制剂工艺入手进行研究。
5、仿制制剂处方工艺研究的主要问题:
处方设计研究不充分,关键工艺环节缺乏研究和有效控制,工艺难于放大。仿制药处方及工艺研究的重点提高药品质量。
如果能够获得被仿制药的处方,应提供被仿制药的详细处方组成及其来源,在对该处方进行合理性分析后作为处方设计的依据。重点关注处方的合理性、考虑原辅料来源、规格的一致性及生产设备、关键过程控制的一致性。可获得被仿品辅料的种类, 但用量未知,重点考察有关辅料各种给药途径下合理用药的范围及依据,进行用量筛选优化研究。
处方工艺的信息未知或主要的辅料需替代,将面临较大的风险。风险的来源主要是:原辅料来源不同、原辅料质量不同、处方组成不同、制备工艺不同,都会最终引起产品质量不同。控制风险则需对原辅料的来源与质量严格控制,按照指导原则的要求,对处方与工艺进行详细的研究和验证,与被仿制产品进行关键考察项目的质量对比研究,证明仿制产品的质量与被仿制产品的“等同”,与被仿制药品进行临床研究(生物等效性、药代动力学比较或临床实验),验证被仿制药品与仿制药品在临床上的 “等效”。
6、工艺、质量及稳定性研究:
应参考《药物制剂研究的技术指导原则》,结合剂型、原料药和辅料特点确定仿制药生产工艺,通过详细的制剂工艺研究以及验证,确定工艺的可行性。即使有证据显示制剂工艺与被仿制药完全一致,也应提供全面的验证资料以支持技术转移的可行性。确定工艺参数时,评价指标除常规指标外,重点指标的选择与处方筛选部分基本一致。制剂处方和工艺研究应达到工业化生产规模。申报资料中所提供的处方工艺应与实际生产的处方工艺一致,其详细程度应能保证操
作的可重现性。质量研究、稳定性研究等均需采用中试以上规模样品进行。
7、CDT格式申报关键点:
A:各资料的基本要求:综述资料应系统全面、重点突出,综述所作的研究工作,证明药品的质量确实是稳定、可控的;申报资料为综述资料提供充足的文献与试验依据,包括具体的文献复印件及其译文、试验的实施过程及数据、图表与照片等;
B:原料药的生产工艺和过程控制,工艺流程图/反应方程式,工艺描述、生产设备及大生产的拟定批量;物料控制、关键步骤和中间体的控制、工艺验证(验证报告和批生产纪录)与评价。其中评价需要简要介绍工艺验证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工艺验证的是时间、具体的生产线及地点、批次、规模、那些关键步骤、对于哪些关键工艺参数进行了验证等必要的信息。
C:制剂生产工艺和过程控制,工艺流程图/反应方程式,工艺描述、生产设备及 大生产的拟定批量;关键步骤和中间体的控制、工艺验证与评价。无菌制剂和采用特殊工艺的制剂:工艺验证方案和验证报告,并简述验证方案,提供验证结果摘要。其他制剂:工艺验证方案和验证报告,或工艺验证方案、验证报告和批生产纪录,说明是否提交上市后对前三批商业生产批进行验证的承诺书。评价需要简要介绍工艺验证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工艺验证的是时间、具体的生产线及地点、批次、规模、那些关键步骤、对于哪些关键工艺参数进行了验证等必要的信息。
8、现今仿制药研发步骤及思路:
第一步:查询既有质量标准:各国药典、国家药监局标准、进口质量标准以及其他资料;第二步:取1~3批原研品,用多条溶出曲线循序渐进般“剖析与肢
解”后,可参照与研究论证结果相符的既有质量标准;更改既有标准制订得不合理之处。第三步:自身仿制品的开发,从小试、中试、放大直至具备一定生产规模。
另外,对于企业来说,有的放矢进行“二次开发”,对比原研产品,重新研究制剂工艺、处方;液体制剂从安全性-杂质控制、固体制剂从有效性-生物利用度方面提高质量标准,彰显与众不同;凭借质量标准的优势,在市场推广和营销中申请差别定价。
谢谢大家!
总结人:姜晓艳
2011.12.02
第五篇:药包材、药用辅料与药品关联审评审批程序(试行)
附件2
药包材、药用辅料与药品关联审评审批
程序(试行)
一、药包材、药用辅料应与药物临床试验或生产申请关联申报,药包材、药用辅料生产企业应填写《药包材申报表》或《药用辅料申报表》,注明所关联的药品注册申请的申请人、药品名称和受理号,向所在地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如实提交申报资料,进口药包材、药用辅料生产企业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行政事项受理服务和投诉举报中心(以下简称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受理和举报中心)提交申报资料。
药品注册申请人在提交药品注册申请时,在药品注册申请表中“药包材来源”和“原辅料来源”项目中应注明全部关联的药包材和药用辅料的相关信息。
二、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或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受理和举报中心应按照《药包材及药用辅料申报资料要求》,对申报资料项目和相关证明性文件进行形式审查,符合要求的予以受理并核发《受理通知书》,按规定需要检验的,同时核发《检验通知书》。
已受理的药包材、药用辅料,用于其他药品的药物临床试验或生产申请时,可提供该药包材、药用辅料《受理通知书》,无需重复提交相关资料。
三、对本公告中规定的国产高风险药包材、药用辅料,其生产企业在关联申报时,应提交《药包材及药用辅料研制情况申报表》;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在受理后30日内完成现场核查,抽取连续生产的3批样品送省级检验机构检验,并将申报资料、《受理通知书》《检验通知书》和《药包材及药用辅料现场核查报告表》等相关资料报送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以下简称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药审中心)。检验机构应在接到检验通知和样品后60日内完成检验,将检验报告书报送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药审中心。
对本公告中规定的进口高风险药包材、药用辅料,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受理和举报中心受理后,通知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组织对3批样品进行注册检验,检验机构应在接到检验通知和样品后60日内完成检验,将检验报告书报送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药审中心。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药审中心在技术审评期间可基于风险评估要求开展现场核查。
对非高风险的药包材、药用辅料,申报单位在申报资料中应提供连续生产的3批产品的检验报告书。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药审中心在技术审评期间可基于风险评估要求开展现场核查。
四、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送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药审中心的药品注册申报资料中药包材、药用辅料的证明性文件应包括以下内容之一:
(一)有效的药包材、药用辅料注册证;
(二)按本公告要求完成关联审评后获得的药包材、药用辅料核准编号;
(三)按本公告要求实行关联申报的药包材、药用辅料《受理通知书》。
五、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药审中心对药品注册申请及其关联申报的药包材、药用辅料的申报资料进行汇总,并按照《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开展技术审评,必要时可以要求药品注册申请人和药包材、药用辅料生产企业补充资料,补充资料时限按《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规定执行。
六、药品生产申请获得批准后,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药审中心将该药品所关联申报的药包材、药用辅料信息纳入数据库,给予核准编号,告知申请人并主动公开必要的信息。药品生产申请不予批准的,向该药品所关联申报的药包材、药用辅料企业出具《审批意见通知件》,并说明理由。
七、药品注册申请人依据《药品注册管理办法》提出“变更处方中已有药用要求的辅料”的补充申请时,变更后的药用辅料尚未取得批准证明文件或核准编号的,可按照本公告要求与该补充申请进行关联申报。
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中需要变更药用辅料种类或供应商的,变更后的药用辅料尚未取得批准证明文件或核准编号的,可参照本公告要求,与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相关申请关联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