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XX区社会工作服务指导中心和镇(街)社会工作服务站(社会救助帮扶中心)项目实施方案
就区社会工作服务指导中心和镇(街)社会工作服务站(社会救助帮扶中心)(以下简称“社工站”)项目实施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政策制度建设为保障,以大数据为支撑,加快建成“党建引领、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公众参与、信息共享、专业服务”的区社会工作服务指导中心和镇(街)社工站,不断提高社会治理效能与服务群众水平,当好“重要窗口”的建设者、维护者、展示者。
二、目标任务
2022年,成立区级社会工作服务指导中心,实现镇(街)社工站全覆盖,探索成立至少X家社区社会工作服务室。进一步提升镇(街)社工站服务能力,形成覆盖基层民政领域的专业服务体系。重点支持建成一批示范性社工站,培育扶持一批扎根基层的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带动实施一批民政领域社会工作服务项目,探索形成我区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特色品牌。
三、功能定位
(一)区社会工作服务指导中心由区民政局落实办公场所和必要设备,设置中国社会工作LOGO和“XX区社会工作服务指导中心”的标识,同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实现项目化运作,委托第三方社工机构开展培训指导、监督检查、考核评估等服务。
(二)镇(街)社工站,由各镇(街)负责落实办公用房和活动场所,设置中国社会工作LOGO、“XX区**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和“XX区**镇(街道)社会救助帮扶中心”标识,并配备必要的办公设施设备,办公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桌椅、电脑、打印机、档案柜等用品,有条件的镇(街)可根据服务需求设置个案咨询室、小组活动室等活动场所。
镇(街)社工站聚焦主责主业,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和技巧,综合评估个人、家庭的问题、需求和能力,协助落实国家福利保障政策,开展心理疏导、人文关怀、能力提升、关系调适、社会融入等专业化个性化服务,建立完善“1+4+N”工作机制(“1”是指以党建引领为核心,“4”是指提供社会救助、儿童福利、养老服务、社区治理4项基础社会工作服务,“N”是指提供N项特色社会工作服务)。镇(街)行政性事务不得列入服务内容。鼓励各镇(街)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社工站重点服务对象和重点服务内容,打造特色服务品牌。镇(街)社工站服务内容包括但不仅限于:
1.社会救助领域的社会工作服务。主要是协助做好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慈善救助、临时救助经办过程中的对象排查、政策宣传、绩效评价等工作,为社会救助对象开展照料护理、康复训练、社会融入、能力提升、资源链接等服务。
2.儿童关爱保护领域的社会工作服务。主要是配合进行农村留守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孤儿、宗教活动场所儿童等困境儿童的入户随访和对象核查,对困境儿童及监护人开展法制宣传、安全和心理健康教育、隔代教育能力建设等。
3.开展养老服务领域社会工作。推动完善社区居家养老为基础的服务网络,为留守、空巢、特困老年人等提供巡防评估、生活照护安排、情绪疏导、精神抚慰、资源链接、社会支持网络建设等方面的服务。
4.社区治理领域的社会工作服务。主要是培育发展立足社区、服务群众的社会工作与志愿服务组织,发展、壮大志愿者队伍,支持和培育志愿服务组织、社区社会组织等公益性机构,辐射带动民主协商,推动建立基层“三社联动”机制,激活社区公共活动空间,提高社区自治水平。
(三)社区社会工作服务室作为镇(街)社工站的延伸,由各镇(街)指导相关社区落实活动场所,设置中国社会工作LOGO和“XX区**镇(街道)**社区社会工作服务室”标识,并配备一定的办公设施设备。
社区社会工作服务室由社工机构负责管理,开展社会救助、儿童关爱保护、为老养老、社区治理等服务,同时通过社工联动社区内外资源为社区居民提供社区教育、文化建设、社区共融等专业社工服务,以提升居民参与度,协助居民适应新环境,增强邻里互动,建幸福和谐社区。四、建设标准
(一)组织架构。
区社会工作服务指导中心和镇(街)社工站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实现项目化运作,购买服务项目由区民政局统筹实施,日常工作由镇(街)民政办(社会事务办)主任负责指导,具体事务由承接机构社工组织开展。明确管理责任,经各镇(街)党委(工委)研究同意,由社会事务办主任兼任社工站站长,负责全面工作;副站长在社工站的社工中选拔任用,协助站长负责日常和专业服务管理工作。完善制度建设,三级站点都应建立规范的运行流程和管理标准,制定包括人员、项目、督导、志愿者、服务场所使用以及文书档案等管理制度,结合实际制定总体工作规划、阶段性工作计划以及具体的执行措施。(二)硬件设置。
区社会工作服务指导中心通过整合资源提供办公场所。镇(街)社工站和社区社会工作服务室按照“落在镇(街)、深入村居、问题导向、方便群众”的选址标准,依托现有服务设施,如“党建+”邻里中心、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综合文化站、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儿童之家等公共场地和服务资源,提供与服务相适应的办公和服务场地,配备必要的服务设施。办公场地主要用于社工日常办公、例会、档案存放、接受督导培训、个案咨询、小组活动等。(三)人员配备。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配备驻站社工,原则上区社会工作服务指导中心配备的驻点专职社工数量不少于2人,镇(街)社工站驻点专职社工数量不少于3人,社区社会工作室专(兼)职社工不少于2人。明确驻站社工身份为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委托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主体所聘用的工作人员,原镇(街)养老救助服务协理员岗位社工直接转化为驻站社工。原则上无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证书的驻站社工应在3年内取得社会工作职业资格。驻站社工要求年龄40周岁以下,大专及以上学历,具有社会工作专业资质人员优先,同等条件下本地户籍人员优先。五、实施步骤
(一)启动运行。
区民政局通过政府购买,确定承接机构并签订服务协议。承接机构在服务协议签订后的2周内将驻站社工安排到社会工作服务站(中心、室)。2022年1月底前,XX区社会工作服务指导中心挂牌成立,同步各镇(街)落实社工站服务场所及相应的设备设施并完成挂牌工作。(二)规范完善。
社工驻站后,承接机构要组织社工开展需求调研,制定服务计划,提供专业服务,做好痕迹资料归档、动态推送、进度简报、经验总结等工作,并按时向区民政局提交月度工作简报、中期工作报告和末期工作报告。按照“有场地、有设备、有人员、有服务功能、有工作流程、有规章制度”的标准,全面规范社会工作服务指导中心、镇(街)社工站、社区社会工作服务室运营管理机制。(三)考核评估。
2022年底,区民政局对站点建设和项目实施情况开展自评和第三方评估,并将结果上报市民政局。区民政局适时提炼社会工作服务站(中心、室)工作亮点,总结建设管理规范,向其他地区推广,探索形成可复制推广的站点服务模式。六、工作要求
(一)注重统筹兼顾。
各镇(街)要综合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区域特点,分类指导、因地制宜、统筹推进社工站项目实施,提升镇(街)、社区社会工作服务能力。鼓励各镇(街)利用“党建+”邻里中心等资源优势推进镇(街)社工站建设,拓展社区社会工作服务室,加大党建引领社会工作力度,培育社会工作服务特色品牌。(二)加强部门协同。
区民政局负责与上级民政部门、区财政部门协调,通过专项资金、财政预算、福彩公益金、社会救助工作经费等多种渠道,落实经费保障,足额落实项目配套建设资金。社工指导中心、社工站、社工室项目积极争取相关部门参与配合,统筹推进站点建设、政府采购、服务管理、监督评估等事项。(三)组织绩效评估。
各镇(街)社工站每季度向区民政局提交项目实施情况报告,由区民政局组建监测评估小组,采用定期与不定期、定点与不定点相结合的监测评估方式,将监测评估贯穿项目实施的全过程,重点对服务过程、服务质量、服务成效等方面进行监测评估和考核,促进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四)营造宣传氛围。
各镇(街)、承接社工机构通过微信公众号、抖音等宣传平台,加强政策、服务、经验等内容的宣传报道与互动交流,提升新闻媒体关注度,营造良好的舆论宣传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