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和反应和PH复习教案
复习知识:中和反应及PH 授课:白水镇中学
张淑云
知识点梳理
一、溶液的酸碱性与pH
1、酸碱性的检验(定性)酸性:使紫色石蕊溶液变①红 碱性:使紫色石蕊溶液变②蓝 使无色酚酞溶液变③红
2、酸碱度 PH(定量)
a、定义 : 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来表示,PH的范围通常在 ④ 0----14之间
b、测定方法:使用⑤PH试纸用⑥胶头滴管吸取或用⑦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将试纸显示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取 注意事项:
a、PH试纸不能直接侵入溶液 b、PH试纸不能用水润湿 c、在半分钟内显示读数 d、PH取整数
3、PH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PH<7呈酸性 Ph>7呈碱性 Ph=7 呈中性
4、应用
a、测定土壤的酸碱性,提供土壤改造依据 b、测定雨水的PH,PH<5.6的雨水为酸雨
c、医院通过测定人体的血液、尿液的PH判断人是否生病
二、中和反应
1、定义: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中和反应 表达式:酸+碱→盐+水
2、中和反应的实验探究(详见实验突破栏目)
3、应用
a、改良土壤的酸碱度,如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b、处理工厂废水,如用熟石灰处理酸性废水 c、用于医药,如蚊虫叮咬后涂抹肥皂水
三、中考仿真试题及高频考点:见课件
第二篇:预防接种反应和事故处理制度
预防接种反应和事故处理制度
一、建立预防接种反应和事故档案,专人负责。
二、预防接种一般反应进行对症治疗,对异常反应、群体性反应和接种事故要采取应急救护措施。
三、发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接种单位和个人应当及时向所在地的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发现怀疑与预防接种有关的死亡、群体性反应、公众高度关注事件,在2小时内报告。属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按照应急条例的规定进行报告。
四、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相关的诊断,应由县级以上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小组做出。任何医疗单位或个人均不得做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
五、因预防接种导致受种者死亡、严重残疾或者群体性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接种单位或者受种方请求县级卫生行政部门处理的,接到处理请求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采取必要的应急处置措施,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并移送上一级卫生行政部门处理。
六、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鉴定按照卫生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办法》规定执行。
七、因疫苗质量不合格给受种者造成损害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处理;因接种单位违反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接种方案给受种者造成损害的,依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处理。
八、过敏性休克处理原则:使病人平卧、头部放低、注意保暖;立即皮下注射肾上腺素(1/1000),成人0.5~1.0ml,小儿0.01ml/kg/次,最大量0.33ml(1/3支)。同时通知临床医生进行有关抗休克处理。
九、晕厥处理原则:保持安静和空气新鲜,平卧,头部低下,肢抬高,同时松解衣扣,注意保暖。轻者可给予温开水、热糖水喝,短时间内即可恢复。经过上述处置后不见好转,可按过敏性休克处理,在3~5分钟仍不见好转者,应立即送附近正规医疗单位诊治。
十、在群体性接种进行过程中,如出现接种反应,应及时将患者与其他受接种者隔离,再进行对症处理,避免人为造成紧张气氛,防止群发性癔病。
第三篇:输液反应和过敏反应及应急试题
输液反应和过敏反应及应急试题
姓名 科别 分数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30分。1.最严重的输液反应是:()
A过敏反应 B心脏负荷过重反应 C发热反应 D空气栓塞 E静脉炎 2.输液引起急性循环负荷过重(肺水肿)的特征性症状是:()A咳嗽、呼吸困难 B呼吸困难、胸闷、咳嗽、咳粉红色泡沫痰 C 心慌、恶心、呕吐 D发绀、烦躁不安 E胸闷、心悸伴呼吸困难 3.静脉输液过程中发生空气栓塞的致死原因是:()A空气阻塞在主动脉入口 B空气阻塞在上腔动脉入口 C空气阻塞在肺动脉入口 D空气阻塞在下腔动脉入口 E空气阻塞在肺静脉入口 4.下列输液所致的发热反应的处理措施,那一项是错误的:()A出现反应,立即停止输液 B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C寒战者给以保温处理 D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 E及时应用抗过敏药物 5.下列关于静脉炎的原因错误的是:()A输液时无菌技术不严格 B输入刺激性强的药物 C长期输入浓度高的药物 D长时间静脉留置硅胶管 E输液中针头穿出血管
6、某男,咽炎,注射青霉素后1分钟,呼吸急促,面部紫绀,心率130次/分,血压8/5.33kPa(60/40mmHg)。抢救药物是()
A 地塞米松+去甲肾上腺素 B 地塞米松+多巴胺 C 曲安西龙+异丙肾上腺素 D 肾上腺素+地塞米松 E 地塞米松+山莨菪碱
7、对接受青霉素治疗的病人,如果停药几天以上,必须重新做过敏试验()A 1天 B 2天 C 3天 D 4天 E 5天
8、使用破伤风抗毒素()天,需再次使用时需再次做过敏试验
A 1天 B 3天 C 5天 D 7天 E 14天
9、病人、男性47岁。休克经治疗后血压回升到17/10.5Kpa(130/80mmHg),CVP达到10cmH2O,尿量为15ml/h,要增加尿量应该()
A 输血 B 使用升压药,继续升高血压 C 增加输液量 D使用血管扩张剂和利尿剂 E 使用强心剂
10、王某,男,25岁,患化脓性扁桃体炎,在注射青霉素数秒钟后出现胸闷、气促、面色苍白、出冷汗及濒危感、血压75/45mmHg,护士首先采取的急救措施是()A 给予氧气吸入 B 针刺人中、内关等穴位 C 停止注射青霉素,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1mg D 给予静脉输液 E报告医师
二、共用题干题 单选题 每题3分共30分
A.刘刚,男,72岁,因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住院治疗。今早9时起开始静脉输入5%葡萄糖溶液500ml及0.9%的氯化钠溶液500ml。滴速为70滴/分。10点钟左右,当护士巡视到该病房时,发现患者咳嗽、咳粉红色泡沫样痰,呼吸急促,大汗淋漓。1.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该患者可能出现了下列哪种情况:()A.发热反应 B过敏反应 C心脏负荷过重的反应 D空气栓塞 E细菌污染反应 2.护士首先应做的事情是:()
A立即通知医生 B给患者吸氧 C安慰患者 D立即停止输液 E协助患者取端坐卧位,两腿下垂
3.为了减轻呼吸困难的症状,护士可采用:()
A 10%~20%乙醇湿化加压给氧 B 20%~30%乙醇湿化加压给氧 C 30%~40%乙醇湿化加压给氧 D 40%~50%乙醇湿化加压给氧 E 50%~70%乙醇湿化加压给氧 4.为缓解症状,可协助患者采取下列哪种体位:()
A仰卧,头偏向一侧,防止窒息 B左侧卧位,防止空气阻塞肺动脉口 C端坐位,两腿下垂,减少回心血量 D抬高床头15~30cm,减少回心血量 E抬高床头20°~30°,以利于呼吸
B.王馨,女,30岁,阑尾炎术后第五天,体温36.3℃,伤口无渗血渗液。今早9时许,继续静点青霉素。半个小时后,患者突然寒战,继之高热,体温40℃,并伴有头痛、恶心、呕吐
1根据上述表现,判断此患者可能出现了哪种情况:()A发热反应 B过敏反应 C心脏负荷过重反应 D空气栓塞 E静脉炎 2.上述反应产生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溶液中含有对患者致敏的物质 B溶液中含有致热物质 C输液速度过快 D溶液温度过低 E患者是过敏体质 3.下列哪一项处理是错误的:()A减慢输液速度 B立即停止输入此组液体 C物理降温 D给予抗过敏药物或激素治疗 E保留输液器具和溶液进行监测以查找原因
C.女性,46岁,因青霉素过敏,面色紫绀,呼吸急促、四肢冷、神经紧张、烦躁不安、脉细弱,血压90/70mmHg(12/9.3kpa)
1、病人的休克类型是()
A出血性休克 B 过敏性休克 C心源性休克 D创伤性休克 E感染性休克
2、病人早期可以应用的药物是()
A肾上腺素 B多巴胺 C山莨菪碱 D东莨菪碱 E异丙肾上腺素
3、在对因治疗时选用的药物是()
A阿拉明 B多巴胺 C地塞米松 D毛花苷丙 E去甲肾上腺素
三、多选题:每题4分,共40分。
1.下列哪些属于输液反应:
A发热反应 B过敏反应 C心脏负荷过重 D出血倾向 E静脉炎 2.哪些是静脉输液时发生空气栓塞的表现:
A呼吸困难、胸闷、咳嗽、咳粉红色泡沫样痰 B心前区可闻及响亮的、持续的“水泡声” C患者感到胸部异常不适或有胸骨后疼痛,随即发生呼吸困难和严重的发绀,伴有濒死感 D心电图呈心肌缺血和急性肺心病的改变 E腰背部剧痛、四肢麻木 3.哪些病人输液速度宜慢?
A老人 B心脏病人 C烧伤病人 D脾破裂休克病人 E小儿 4.减轻肺水肿患者心脏负担的措施是:
A湿化瓶内加入酒精使之浓度达20% ~30% B给予甘露醇脱水利尿 C端坐位两腿下垂 D止血带四肢轮扎 E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6~8升/分 5.下列哪种是导致输液发热反应发生的原因:
A配液室环境没有定期消毒,空气洁净度不符合要求
B操作者无菌观念强,操作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C输入的溶液或药物制剂不纯 D药瓶瓶口松动或有玻璃碎屑 E 反复多次穿刺橡胶塞 6.关于输液发热反应的处理正确的是:
A立即拔掉液体,停止输液 B通知医生给予处理 C遵医嘱给予抗过敏或激素治疗 D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 E记录患者生命体征、用药效果及病情变化等
7、关于静脉炎的处理正确的是:
A减慢输液速度 B将患肢抬高、制动 C停止在此部位静脉输液 D局部用50%硫酸镁或95%酒精溶液行湿热敷 E合并感染,可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
8、导致药物过敏的特点:()
A发生于少数过敏体制的服药者,大多数人不发生反应
B皮疹的轻重与药物的药理和毒理作用无关,与用药量无一定的相关性
C皮疹有一定的潜伏期,初次用药一般需4-20天,多数7-8天的潜伏期才出现药疹,已致敏者数分钟即可发生 D皮疹形态各异,很少有特异性 E停止使用致敏药物和糖皮质激素常有效
9、药物过敏的基本概念是()A 任何用药方式(包括口服、肌注、静脉、外用)都可引起药物过敏 B药物过敏的表现形式非常多样,部位也变化很大 C内脏也可发生药物过敏
D严重的药物过敏是有生命危险的
E任何药品(包括中药)都可导致药物过敏
10、药物引起过敏性休克的主要临床表现有()
A胸闷、心悸、喉头堵塞感、呼吸困难、紫绀等,伴有濒死感,严重者可咳出粉红色泡沫样痰。B面部苍白、口干、面部及四肢麻木、畏寒、冒冷汗、脉搏微弱及血压下降、休克。C头昏、烦躁不安、失语、意识丧失、昏迷、抽搐、大小便失禁等。D皮肤过敏症状
第四篇:中和反应教案
中和反应教案
一、教材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酸和碱有了初步的认识,学会了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以及如何表示溶液的酸碱度,但酸和碱之间能否发生反应?H+和OH-能同时存在于溶液中吗?这些问题既是学生头脑中真实存在的问题,又是很容易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中和反应是酸和碱的重要性质,是贯穿酸、碱、盐知识体系的一个重要纽带,既建立了酸和碱之间的联系,又为盐与复分解反应奠定了基础。同时还为高中学习中和滴定做准备,尤其重要的是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着广泛应用。本节课安排在常见的酸和碱之后,学生们在有了酸、碱性质的基础之上再来学习本节课就更容易接受和掌握。同时为下一节盐的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这种安排有助于学生对新旧知识的重新构建。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酸碱中和反应中PH的变化和热量的变化。
2、理解中和反应的概念 ,了解中和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的概念之间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自主的实验探究,初步学会判断化学反应是否发生的某些方法。
2、通过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
1、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3、通过中和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化学与社会的密切关系,提高自身科学素养。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酸碱中和反应的概念
教学难点:通过反应酸碱中和实验的探究及对实验现象的正确描述
四、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已经听到过酸碱中和这个词,但是并不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这为本课中和反应的应用做了铺垫。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知道了酸和碱能够使酸碱指示剂变色,认识了酸碱的一些化学性质;并且知道了强酸、强碱具有腐蚀性,学会了在实验中正确操作,也具备了一定的问题探究能力,对于小组合作学习也有了一些经验,为本节课的探究奠定了基础。
五、教学方法
探究法、多媒体投影
六、教学过程
【引入】通过两种蜂蜇人,采取不同缓解疼痛的方法,引入酸碱反应的话题。
【提问】那么酸碱反应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板书】中和反应
【实验演示】取一支试管,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向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学生观察】无明显现象
【设疑】无现象说明什么问题,酸碱是否发生了反应,如何证明呢 【讲述】溶液的酸碱性我们可以用酸碱指示剂来指示,如果我们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先滴上几滴无色酚酞试液,再进行上述实验,又会出现怎样的结果呢? 【学生观察】红色褪去
【讲述】氢氧化钠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现在红色褪去说明氢氧化钠消失了,生成了其他物质。
【提问】同学们根据之前所学的酸和碱的知识,能否尝试写出方程式?
【板书】表达式:NaOH+HCl=NaCl+H2O 【讲述】其他的酸和碱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学生仿写以下化学方程式:氢氧化钙和盐酸反应
氢氧化钙和硫酸反应
【总结并板书】中和反应定义: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过渡】我们已经知道酸和碱可以发生中和反应,那么酸和碱为什么就能发生反应呢?
【课件展示】演示酸碱中和反应的微观变化。
【总结】盐酸中的H+与NaOH溶液中的OH-结合生成了H2O分子。盐酸中的Cl-与NaOH溶液中的Na+在反应前后不变 【板书】实质:H++OH-= H2O 【过渡】中和反应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用途? 【课件展示】有关中和反应在实际应用中的一系列图片 1.一块土壤酸性太强,不利于作物的生长,怎样降低土壤的酸性 2.做完实验后剩余的酸性或碱性非也能否直接倒入下水道中?应当怎么处理
3.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的主要成分是A1(0H)3,它的作用原理是什么 4.被蚊虫叮咬后,叮咬处很快肿成大包,这是因为蚊虫能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从而使皮肤肿痛。用什么溶液涂抹可以减轻痒痛感 【板书】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1、改变土壤酸碱性
2、处理工厂废水
3、用于医药
4、用于日常生活 【课件展示】巩固练习题
七、板书设计
§7.2.3中和反应
一.中和反应
1.表达式:NaOH+HCl=NaCl+H2O 2.定义: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 的反应。
3.实质:H++OH-= H2O
二.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1、改变土壤酸碱性
2、处理工厂废水
3、用于医药
4、用于日常生活
第五篇:《酸的通性 PH》教案
《酸的通性 PH》教案1
一.知识教学点
1.酸的分类、命名,化学教案-第三节 酸的通性 pH值。
2.酸的通性。
3.金属活动性顺序。
4.pH——酸碱度的表示法。
5.碱性氧化物。
6.中和反应的概念。
二.重、难、疑点及其解决办法
1.重点:酸的通性,金属活动性顺序以及溶液的pH值。
2.难点:使学生增长知识的同时,逐步掌握一些分析解决问题的办法。
3.疑点:(1)金属活动性顺序。
(2)酸碱性与酸碱度。
4.解决办法:
(1)通过复习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概括出酸的通性,既让学生了解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又培养了他们的比较、归纳能力。
(2)通过学生分组做实验8-19,理解金属的活动性是不同的,进一步引出金属活动性顺序。
(3)通过学生自学第三节有关pH值的内容和教师的进一步引导,使学生了解溶液的酸碱性和酸碱度。
三.教学过程
[导入]:复习第二节的内容。
一.酸的分类和命名
[教师活动]:课前准备一些习题,上课时让学生完成下列习题:
[练习]: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HCl、HNO3、H2CO3、H2S、H2SO4、H3PO4
[教师活动]:通过学生写出上述物质的电离方程式,引导学生可按酸的组成情况抓住共性来考虑怎样分类。酸可以按是否含有氧元素可分为含氧酸和无氧酸;或者按电离时能生成氢离子的个数,可以分为一元酸、二元酸、三元酸……两种方法进行分类。最后从熟悉的含氧酸和无氧酸的名称抽象出酸的命名方法。
[板书]: 含氧酸:HNO3、H2CO3、H2SO4、H3PO4(某酸)
无氧酸:HCl、H2S、HI、HBr(氢某酸)
一元酸:HCl、HNO3、HI、HBr
二元酸:H2CO3、H2S、H2SO4
三元酸:H3PO4
二.酸的通性
[教师活动]:通过复习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引导学生概括出它们的共性——即酸的通性。
[板书]:1.与酸碱指示剂反应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使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化学教案《化学教案-第三节 酸的通性 pH值》。
2.酸+活泼金属=盐+水
3.酸+碱性氧化物=盐+水
4.酸+碱=盐+水
5.酸+某些盐=新盐+新碱
三.金属活动性顺序
[演示实验]:做实验8-19,铜、银、锌、镁、铁与稀硫酸反应,由实验现象讨论其实质,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不同种金属其化学活泼性是不同的,由此引出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通过看书阅读得出以下两点:
[板书]:(1)金属活动性是指金属原子在水溶液中丢失电子的能力,金属的位置越靠前,金属在水溶液中就越容易丢失电子变成离子,它的.活泼性就越强。
(2)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排在氢后面的金属则不能。
[教师活动]:最后强调:“酸+金属=盐+氢气”中:①金属必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的前面;②酸不包括浓硫酸和硝酸;③金属如果是铁,则生成亚铁盐。
[板书]:四.pH——酸碱度的表示法
[提问]:如何试验溶液中是呈酸性还是呈碱性?
[教师活动]:通过学生的回答,举一些例子说明在生产、科研、生活中,有时只知道溶液是呈酸性或呈碱性还是不够的。例如,电镀厂的酸液和人体的胃液都是酸性的,但是两者所起的作用却大不相同。引出溶液的酸碱度,即溶液酸碱性强弱的程度,进一步引出pH值和pH值的范围和如何测得溶液的pH值。
最后请学生阅读有关材料,使他们体会测定溶液酸碱度在生产、生活和科研中的实际意义。
[板书]:pH值的范围:0—14
7
0——————————————14
中性
酸性增强 碱性增强
pH值=7时,溶液呈中性。
pH值>7时,溶液呈碱性。
pH值<7时,溶液呈酸性。
测定溶液中pH值最简便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
四.布置作业
完成教材P164页习题。
《酸的通性 PH》教案2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酸的分类方法和命名。
2.了解酸的通性,能熟练书写一些典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了解并记住金属活动顺序表,并能用它来判断金属能否与酸发生置换反 应。
二、科学素养目标:
从电离角度了解酸的通性,使学生逐渐懂得从个别到一般认识事物的 过程。
教学重点:酸的通性及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难点:金属活动顺序表的应用。
教学方法:比较归纳法、讨论法、练习法。
实验与电教:[实验8-19、8-20] 投影仪、胶片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什么叫酸,写出已学过的.酸的化学式。
[引入新课]略
[讲授新课]
一、出示教学目标(投影)
二、酸的分类和命名
引学生阅读课文P161,相应内容,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1.酸有几种分类方法?根据是什么?
2.酸是如何命名的?
3.硫酸和氢硫酸是不是同一种酸?为什么?
(由学生代表总结,教师归纳并板书)
练习:说出下列各种酸所属类别和名称:
HF、HBr、HCl、HClO3、H3BO3
三、酸的通性
(小组讨论)根据盐酸、稀硫酸的化学性质归纳,酸具有哪些相似的化 学性质?
学生回答后小结(投影)
石蕊:变红
指示剂─→使
│ 酚酞:不变色
酸
金属 金属氧化物 碱 盐
↓ ↓ ↓ ↓
(提问)酸为什么会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呢?请写出HCl、H2SO4、HNO3 的电离方程式,并找出它们电离产物的共同点。
(小结)酸的水溶液中都存在相同的阳离子──H+,故它们有相似的化学 性质,我们称之为酸的通性。
以下由学生阅读,师生共同总结出酸的通性
1.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无色酚酞遇酸不变色
2.活泼金属+酸→盐+H2
(提问)为何要强调活泼二字? 是否有些金属不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
(学生分组探究)[实验8-19] 结论:铜及银跟酸不反应
小结:并非所有的金属都能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金属能否与酸反 应与金属本身的活动性有关。
(投影)金属活动性顺序并分析
K Ca Na Mg Al,Zn Fe Sn Pb(H),Cu Hg Ag Pt Au
失电子能力 强─────→弱
活动性 强─────→弱
(讲解)①金属跟酸反应的条件:只有排在氢前面的金属才能置换出酸 中的氢。②硝酸及浓硫酸跟金属反应一般不生成H2而生成H2O(它们有 很强的氧化性)
《酸的通性 PH》教案3
教学目的
知识;从电离观点使学生了解酸的通性;了解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学习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一些金属能否与酸发生置换反应;学习中和反应,了解它在生产及科研中的应用。
能力:通过实验培养学生技能及观察、分析、归纳和概括问题的能力。
思想教育:通过本节教学向学生进行由个别到一般的科学的认识事物的方法的教育。
重点难点酸的通性;常见金属的化学活动性顺序的识记和应用。
一、学习者特征分析
(说明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习惯,学习交往特点等)
所任教班级学生已学习过盐酸,硫酸的化学性质掌握和电离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基本上可以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已经掌握了windows98和IE浏览的使用方法,可以通过相关软件来学习本节知识。
二、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
知识点学习水平
知理分
识解析媒体类型媒体内容要点资料来源媒体在教学中运用媒体使用方式
① √ √ 网络课件酸的分类网络中收集呈现过程设疑播放讲评
② √ √动画录像铜、银和盐酸的反应;盐酸与氢氧化钠的反应资料库中收集呈现过程解释理论边播放,边讲解
③ √ √ 网络课件酸的通性网络中收集设疑思辩
解决问题讲解播放概括
注:1、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分为:
A、展示事实B、创设情境C、提供示范D、呈现过程,解释原理
E、设疑思辩,解决问题F、其他
2、媒体使用方式包括:
A、设疑播放讲评B、讲解播放概括
C、讲解播放举例D、边播放,边讲解
E、复习巩固F、其他
三、课堂教学过程结构的设计:
图符说明:
开始、结束教师活动,教学内容学生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