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学同步习题(考试必胜法宝)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同步习题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一、单项选择题
1.制度化教育阶段开始于:()A.古代
B.现代
C.近代
D.
中世纪 2.各国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
()A.19世纪末
B.18世纪末
C.20世纪末
D.17世纪末 3.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在:
()A.6~8年
B.1 2年或1 2年以上
C.4~6年
D.9年或9年以上 4.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的最早倡导者是:
()A.孟子
B.荀子
C.孔子
D.墨子
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
()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B.教育与人的关系 C.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D.教育与社区的关系
6.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是:
()A.赞可夫
B.
巴班斯基
C.凯洛夫
D.阿莫纳什维利 7.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
()A.家庭教育
B.职业教育
C.学校教育
D.社会教育 8.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
()A.礼、乐、射、辞、书、数
B.文法、修辞、辩证法、礼乐、书数、射御 C.算术、几何、文法、辩证法、天文、书数 D.礼、乐、射、御、书、数
9.在古代印度,能够享受最好教育的是当时的最高种姓:
()A.刹帝利
B.
吠舍
C.
婆罗门
D.首陀罗
10.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形成近代的:
()A.特殊教育系统
B.职业教育系统
C.学校教育系统
D.社会教育系统’ 11.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
()A.明清时期
B.两汉时期
C.
隋唐时期
D.魏晋南北朝时期 1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
()-A.《大学》
B.
《中庸》
C.
《孟子》
D.
《学记》 13.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是:
()A.德谟克利特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苏格拉底 14.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是:
()A.《太阳城》
B.
《理想国》
C.
《政治学》
D.
《乌托邦》 15.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思想家是古希腊的:(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赫拉克利特
D.
亚里士多德 16.教育学作为-H独立的学科萌芽于:
()A.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B.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 C.凯洛夫的《教育学》
D.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17.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是:(A.康德
B.第斯多惠
C.赫尔巴特
D.福禄贝尔 18.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
()A.
卢梭
B.
洛克
C.杜威
D.赫尔巴特
19.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是:
()))
A.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B.赞可夫《教学与发展》 C.凯洛夫《教育学》
D.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20.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美国教育家是:
()A.杜威
B.加德纳
C.布卢姆
D.布鲁纳
一、单项选择题
1.C 2.A 3.D 4.C 5..A 6.C 7.C 8.D 9.C 1O.C 11.C 12.D 13.D 14.B 15.D 16.D 17.C 18.D 19.A 20.A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同步习题第二章: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1.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教育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A.社会文化
B.社会生产力
C.生产关系
D.教育制度 2.一定社会条件下,决定教育领导权的社会因素是:
()A.政治经济制度
B.社会生产力水平C.社会文明程度
D.学校教育制度
3.美国人力资本理论的代表者舒尔茨认为,教育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
()A.25%
B.
28%
C.
33%D.
36% 4.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具有双重文化属性,即传递和深化文化与:
()A.培养文化主体
B.构成文化本体
C.支持主流文化
D.
繁荣多元文化 5.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称为:
()A.学校精神
B.学校制度
C.学校文化
D.学校传统 6.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
()A.精神或观念文化B.物质环境文化
C.建筑与设计文化D.
自然生态文化 7.一定社会条件下,制约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的最直接的社会因素是:
()A.社会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社会人才观
D.
国家教育传统一、单项选择题
1.B 2.A 3.C 4.B 5.C 6.A 7.B 第三章:教育与个人的发展(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同步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美国生物社会学家威尔逊认为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是:
(A.基因复制
B.自然本能
C.种群回归
D.直接环境
2.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认为,人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这是一种:
()A.内发论观点
B.外铄论观点
C.需要论观点
D.实质论观点 3.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的:
()A.自身的内在需要B.社会环境要求
C.教育要求的内化D.个体理想目标 4.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这是一种:
()A.外铄论的观点
B.内发论的观点
C.多因素论的观点D.综合论的观点 5.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环境因素
B.社会条件
C.主观努力
D.成熟机制 6.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是:
()A.提供物质前提
B.预定发展进程
C.决定发展方向
D.提供发挥动因
7.个体发展过程中,在一定年龄阶段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称为:
()A.个性差异
B.年龄特征
C.关键年龄
D.心理特征
8.个体身心发展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称为:
()A.关键期
B.机能期
C.发展期
D.差异期
一、单项选择题
1.A 2.B 3.A 4.B 5.D 6.A 7.B 8.A 第四章:教育目的(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同步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叫做:
()A.教育目的B.培养目标
C.教学目标
D.教育要求 2.教育目的可以发挥以下哪几种作用:
()A.导向、规范和权威作用
B.激励、评价和统一作用 C.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
D.宣传、引导和激励作用 3.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A.《义务教育法》
B.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C.我国优秀的教育传统
D.西方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 4.毛泽东提出新中国第一个教育方针是在:
()A.1957年
B.
1958年
C.
1966年
D.
1964年 5.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
()A.面向全体学生
B.培养创新精神
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D.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6.美育最高层次的任务,在能力方面表现为:
()A.感受美
B.鉴赏美
C.欣赏美
D.创造美
7.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
()A.脑力与体力结合B.德育与智育结合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D.智育与美育结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C 3.B 4.A 5.B 6.D 7.C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同步习题第五章:学生与教师
一、单项选择题
1.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所确定的保护儿童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A.儿童利益最佳原则B.尊重儿童尊严原则C.无歧视原则
D.无差别原则 2.学生所享有的受他人尊重、保持良好形象和尊严的权利指的是学生的:
()A.名誉权
B.荣誉权
C.隐私权
D.人格尊严权 3.一般来说,教师所扮演的职业角色不包括:
()A.朋友角色
B.示范者角色
C.研究者角色
D.服务者角色 4.联合国大会所通过的旨在保障青少年、儿童合法权益的《儿童权利公约》颁布于:A.
1980年
B.
1986年
C.1989年
D.1990年 5.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其职业角色的:
()A.多样化
B.单一化
C.专门化
D.服务化
一、单项选择题
1.D 2.D 3.D 4.C 5.A 第六章:课程(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同步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课业及其进程是指:()A.课表
B.课程
C.教程
D.学期
2.课程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
()A.专业型课程
B.结构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本位型课程)()
3.根据课程的制定者的不同,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
()A.省级课程
B.地级课程
C.县级课程
D.学校课程 4.课程结构的编制是指:
()A.课程计划
B.课时分配
C.课程设计
D.课程改革
5.学科课程标准是指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也称:
()A.教学目的B.教学计划
C.教学课程
D.教学大纲 6.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构成要素有本文部分和:
()
A.后记部分
B.原则部分
C.说明部分
D.序言部分
7.新课程改革要改变过去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
()A.国家、地方、校长三级管理
B.
国家、地方、教师三级管理 C.国家、校长、教师三级管理
D.
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
8.课程目标有五个方面的规定性,它们是:时限性、具体性、预测性、()A.操作性和指导性B.指导性和灵活性C.工具性和基础性D.操作性和灵活性
一、单项远掸题
1.B 2.C 3.D 4.C 5.D 6.C 7.D 8.A 第七章:教学(上)(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同步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教学的首要任务是:()A.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发展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C.培养品德和审美情趣
D.关注学生个体发展
2.最早的教学过程思想即学、思、行统一的观点,其提出者是:
()A.孔子
B.昆体良
C.杜威
D.夸美纽斯
3.以个体认识论为基础,提出教学理论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
昆体良
C.赫尔巴特
D.夸美纽斯 4.试图以心理学的‚统觉理论”来说明教学过程的是:
()A.夸美纽斯
B.
昆体良
C.赫尔巴特
D.杜威
5.学生通过认识书本知识去认识客观世界,这反映了下列教学过程特点中的:
()A.引导性
B.间接性
C.简捷性
D.交往性 6.形成教育论的倡导者是:
()A.卢梭
B.洛克
C.赫尔巴特
D.斯宾塞 7.实质教育论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是:()A.发展智力
B.培养思想品德
C.传授知识
D.发展个性 8.教学过程阶段的中心环节是:
()A.领会知识
B.巩固知识
C.运用知识
D.检查知识
9.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是要求在教学中贯彻: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
因材施教原则 10.孔子要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是说在教学中要贯彻: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B.循序渐进原则
C.启发性原则D.巩固性原则 11.《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是要求教学中贯彻:
()A.启发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
因材施教原则 12.《学记》中说:
‚不陵节而施。“下列哪条教学原则与其在思想上是一致的:
()A.启发性原则
B.
因材施教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D.巩固性原则 13.最早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夸美纽斯
C.凯洛夫
D.赫尔巴特 14.《学记》中要求‚学不躐等“,是说在教学中要贯彻:
()A.循序渐进原则
B.
因材施教原则
C.巩固性原则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5.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称为:()A.讨论法
B.谈话法
C.讲授法D.练习法
一、单项选择题
1.A 2.A 3.D 4.C 5.B 6.B 7.C 8.A 9.C 10.D 11.A 12.C l3.D 14.A 15. B 第八章:教学(下)(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同步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考试的核心环节是:
()A.选择题型
B.命题
C.确定评分方法
D.
阅卷
2.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和特点的程度,称为测量的:
()A.效度
B.信度
C.区分度
D.难度
3.如果高水平学生在测验项目上能得高分,而低水平学生只能得低分,那么就说明下列哪种质量指标高:
()A.效度
B.信度
C.难度
D.区分度
4.最早从理论上对班级授课制加以论证的是:
()A.卢梭
B.洛克
C.夸美纽斯
D.赫尔巴特 5.设计教学法的提出者是:
()A.杜威
B.华虚朋
C.柏克赫斯特
D.克伯屈
6.在下列教学组织形式中,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积培养学生的是:
()A.个别教学
B.班级授课
C.分组教学
D.道尔顿制 7.柏克赫斯特创立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班级授课
B.设计教学法
C.道尔顿制D.分组教学
8.教学活动中师生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而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称为:
()A.教学组织形式B.教学模式
C.教学方法
D.教学策略
9.为达到某种预测效果所采取的多种教学行动的综合方案称为:
()A.教学模式
B.教学策略
C.教学方法
D.教学手段 lO.以教学组织形式为中心的策略就是:
()A.
内容型策略
B.方法型策略
C.形式型策略
D.综合型策略
一、单项选择题
1.B 2.A 3.D 4.C 5.D 6.B 7.C 8.A 9.B 10.C 第九章:德育(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同步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思想教育对学生进行的是:
()A.道德行为习惯教育
B.政治态度和立场教育
C.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教育
D.心理健康教育 2.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下列哪二者之间的矛盾:
()A.教育者与德育内容B.教育者与德育方法
C.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D.受教育者与教育者 3.颜回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反映了德育的: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原则 4.从德育的角度来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反映了德育的:
()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原则 5.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是:
()A.说服法
B.陶冶法
C.实际锻炼法
D.榜样示范法
6.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言行作出判断的德育方法是:
()A.说服法
B.陶冶法
C.实际锻炼法
D.品德评价法 7.德育中的基本方法是: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陶冶教育法
D.实际锻炼法 8.‚桃李无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陶冶教育法
D.实际锻炼法
9.马卡连柯提出的‚要尽量多地要求—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个人‛反映了德育的:()A.疏导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导向性原则
D.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一、单项选择
1. C 2.C 3.B 4.C 5.B 6.D 7.A 8.B 9.D 第十章:班级管理(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同步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教育和教学行政组织单位是:
()A.教研组
B.年级组
C.班级
D.班级小组
2.正式提出‚班级“一词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
()A.埃拉斯莫斯
B.夸美纽斯
C.马卡连柯
D.杜威 3.在1 9世纪初期出现‚导生制”的国家是:
()A.美国
B.德国
C.法国
D.英国
4.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这样的管理模式称为班级:()A.自由管理
B.民主管理
c.常规管理
D.平行管理
5.班主任与学生基同确定班级总体目标,并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其与班级总目标融为一体,以此推进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目标的管理方式,称为班级:
()A.民主管理
B.目标管理
C.平行管理
D.松散管理 6.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是班级的:
()A.法人
B.监督人
C.辅导员
D.领导人 7.班集体在育人方面突出价值的实现是通过:
()A.班主任
B?班干部
C.男女学生
D.集体教育 8.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即:
()A.民主型、惩罚型、放任型
B.权威型、放任型、民主型 C.放任型、监督型、正义型D.惩罚型、正义型、权威型
一、单项选择题
1.C 2.A 3.D 4.D 5.B 6.D 7.D 8.B
第二篇:最新教育学心理学试题(教师招聘考试必胜法宝必看)
教育学试题附参考答案及要点
《教育学》试题附参考答案及要点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___。
2、关于教育起源问题在历史上有几种观点:___、教育的生源起源说、___、___。
3、中小学教师的素质要求可以概括为:____、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____。
4、______是全部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5、影响人发展的基本因素有____、____、____。
6、1902年通过的“___”学制、基本参照美国的学制,通常又称“___”学制,这是旧中国使用时间最长的学制。
7、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为___、___、____。
8、我国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是____,在国外,启发式教学始于古希腊的_______。
9、_______是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关键指标。
10、班主任争取家长配合,与家长联系的方式主要有____、家长会、___
二、不定项选择(将正确的答案题号填在横线上,共10分)
1、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以____的《大教学论》的发表为标志。
A 赫尔巴特 B 夸美纽斯 C 凯洛夫 D 苏霍姆林斯基 2、下列属于原始社会教育特征的是()A.系统性 B.制度性 C.无阶级性 D.等级性
3、学生是人,是教育的对象,因而他们_______。
A 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 B 对外界的教育影响有选择性
C 毫无顾及地接受教育 D 能动地接受教育
4、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校内外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方法是____。
A 练习法 B 实验法 C 试验法 D 实习法 5、与一般身体锻炼相比,学校体育更具有()A.随意性 B.娱乐性 C.自觉性 D.系统性
6、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A.涂尔干 B.卢梭 C.赞科夫 D.福禄倍尔
7、我国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是________。
A 个别教学 B 班级授课制 C 现场教学 D 启发式教学 8、“教学与发展”的思想是_______提出来的。
A 赫尔巴特 B 巴班斯基 C 布鲁纳 D 赞可夫 9、班主任的工作是从_______开始的。
A 评定学生操行 B 教育个别学生 C 了解和研究学生 D 组建班集体
10、在校外活动中,教师处于_______。
A 领导地位 B 启发指导地位 C 顾问地位 D 主导地位
三、判断并改错(10分)
1、校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
2、环境对儿童发展的作用总是积极的。
3、有人类社会就有教育、也就有了教育学。
4、只要运用正面说服的教育方法,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因此,反对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
5、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的教育对象既是教育主体,又是教育客体。
四、解释名词(共15分)
1、学制
2、课堂教学
3、学校教育
五、简答下列各题(共15分)
1、学校美育的任务是什么?
2、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有哪些?
3、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
六、论述题(共22分)
1、中学有哪些常用的教学方法?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依据是什么?(10分)
2、联系实际,论述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养?(12分)
七、实例分析(8分)
某教师回到办公室说:“二年二班的学生真笨,这堂课我连续讲了三遍,他们还是不会。我是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了。他们不会我有什么办法”。(如何理解教师主导作用,这位教师全面发挥主导作用吗?)
《教育学》第一套试卷参考答案及要点
一、填空
1、教育问题
2、教育的神话起源说、教育的生源起源说、教育的心理起源说、教育的劳动的起源说
3、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职业道德素养,4、上课
5、遗传;环境;教育
6、壬戌;六、三、三
7、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8、孔子;苏格拉底
9、学生发展
10、家访;家长会;书面联系
二、不定项选择
1B 2C 3B 4D 5D 6A 7B 8D 9C 10B
三、判断并改错
1、错 校外活动不是课堂教学的延续,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参加的活动。
2、错 环境中有积极因素、也有消极因素,对儿童发展的作用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
3、错 有人类社会就有教育,但是教育学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学校产生以后的产物。
4、错 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说服的方法作用是很大的,但说服的方法不是万能的,不能“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必须辅以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5、正确。
四、解释名词
1、学制: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领导体制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等。
2、课堂教学:又称班级授课制,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知识水平,分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教师以班为单位,按固定的时间表,分科进行连续教学活动的一种组织形式。
3、学校教育:亦称狭义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年轻一代身心发展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活动。
五、简答
1、学校美育的任务是什么?
答:①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高尚的审美情感。
②培养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③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和文明行为习惯 2、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有哪些?
②青少年身心发展具有不均衡性。
③青少年身心发展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
④青少年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3、(1)我国教育目的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2)我国教育目的有鲜明的政治方向;(3)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六、论述题
1、答:常用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实验法、参观法、练习法等。
依据: ①具体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②学科和教材的特点。③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特征,知识水平。
④学校的环境和设备条件。
2、答:(1)良好的思想品德素养。包括坚定的政治方向,对教育事业的献身精神,尊重和热爱学生,集体协作精神,以及严以律己、为人师表等方面。(2)合理的知识结构。包括较为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以及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等方面。
(3)恰当的能力结构。包括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以及自我调控能力等方面。
七、实例分析
提示: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既要讲好课,会教学生,又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会学。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会自发产生的,是靠教师调动的,教师只会讲课,而不能使学生会学,还不能说全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第三篇:外企面试的必胜法宝
一、面试前要准备充分。
1.确定3W
明确面试前的三要素-When(时间)、Where(地点)、Who(联系人):一般情况下,招聘单位会采取电话通知的方式。您这时可要仔细听。万一没听清,千万别客气,赶紧问,对于一些大公司,您最好记住联系人。不要以为只有人事部负责招聘,在大公司里有时人事部根本不参与面试,只是到最后才介入,办理录用手续。关于地点,若不熟悉,可以先跑去查看查看地形。
2.知己知彼
1)事先了解一些企业背景
也就是先在家做一些调查(homework or research)。具体了解的问题可包括:企业所在国家背景、企业所处整体行业情况、企业产品、企业客户群、企业竞争对手、企业热门话题以及企业的组织结构。若有可能最好再多了解些这个企业大老板和部门经理的情况。这些足以显示出您对该企业的热爱和向往。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您不妨到企业的主页中转转,说不定会有意外的发现。当然尽管您暗地里为自己灌输了这么多企业的信息,可千万别一古脑全倒给人家,自然而然的流露出来才能达到您真正的目的,不要有卖弄之嫌,他们了解的一定比您知道的更深刻,随时会给您打分。
2)准备问题
仔细考虑: 他们会问我些什么呢?想对策 - 迎战
我想了解些什么呢?找问题 - 挑战
3)模拟面试练习
在国企的招聘中也许没必要,但您若要应聘外企,模拟面试练习至关重要。而在校学生则应更多的争取这种锻炼的机会。我们公司曾为北大、清华的经济、管理学院的学生进行过模拟面试,学生们因此得到了实战的锻炼机会,到真的面试时,就没那么紧张了。
二、要注意仪表,着装要庄重大方。
着装: 力求简洁大方,无论您穿什么,都必须充分体现您的自信。一般来说,所穿的服装要保证干净,而且适合此行业穿着。尤其是去外企,一定要穿比较职业的着装(professional)。男士应着西装,女士应穿套装。着装的好与坏非常能左右您的自信心。只有您的着装与周围人相融合,您才会感到融洽放松,您的自信心自然也会提升。那么是否一定要穿名牌呢?其实真的没必要。大的外企不会看重这些,真正看重的是您的内在素养。
三、要善于“听”。
面试开始,一般是面试人员先作公司介绍,让求职者从赶路的紧张状态中松驰下来,给你一个休息和静下来的时间。这时,你要“倾听”,表现出对这个公司这个职位很感兴趣不能无所谓。外企的观点是你不了解我的公司怎会做好工作呢?
四、自我介绍。
要着重介绍对方感兴趣的方面,多讲自己的长处,这不是自吹自擂,因为外企特别看重你的“自信”,如果光讲缺点,谁还会用你呢?还要注意根据应聘职位不同而介绍重点不同,比如应聘财会,就要讲中国的财会制度、法规等;而应聘营销则又大不一样了。
五、要特别注意“提问题”。
一般在面试快完的时候,外方让你提,你千万不能说“NO,PROBLEM”。为避免一时想不出,应聘前应准备几个问题,比如问公司发展前景、员工福利情况等,使他注意到你不仅仅看到了公司的现在,还关注他的前景,你在关心公司。如果你的回答是“没问题”,只说明你要么没有思维,要么对公司不感兴趣,不想干。报酬问题在第一次面试时一般不要谈,而且大跨国公司一般都有一套薪金制度,不需要你去关心,除非是他问到你希望多少工资时。这时你要了解市场行情,回答时给对方一个余地,比如说希望在“2千至5千”,同时说明,我不在乎你的工资,而在乎你的工作。提问时可问档案存放、住宿问题、社会保险等,你可以从中看出公司对你负不负责任。因为外企中也有些不太正规的小公司。
六、有好的开始,也要有好的结束。
你要注意,面试时公司还约有其他人。他会给每一个人打分(记录)。面试结束时你要说:“非常感谢你给我一个面试机会,占用你时间了希望我能来贵公司工作。”而你不满意该公司,也要友好、客气地讲明并对面试表示感激。因为这关系到你将在外企圈子中的发展,外企有个圈子,一个人名声如果恶了,就会谁也不用。
第四篇:英语写作必胜法宝 懂原则
英语写作必胜法宝 懂原则
2014年6月份的四六级备考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中,面对改革后的第一次考试,你是否也有些紧张呢?写作作为四六级考试的开篇之作,无疑会给整个考试定下基调,所以,写作备考不容小视,尤其是六级写作,在词汇与语言要求上都比四级高出很多。其实,要想在写作上的高分确实很难,就像高考满分作文一样,少之又少,但是,如果掌握一定的原则和技巧,得一个及格分肯定不是问题,不信你试试。
一、长短句结合原则
有些考生会有这样的误区,总是认为写一些长句会更好的显示出自己的水平,也能引起阅卷老师的注意。其实不是这样的,因为阅卷老师也是中国人,虽然英语水平比较高,但全是长句的话他们读着也累。最好是长句与短句结合,这样文章才会更加流畅。特别是基础比较薄弱的考生,不要轻易用长句,一旦用不好,将会漏洞百出。任何形式的表达都要以准确为前提,如果长句驾驭不好,优秀的短句同样精彩。
二、主题句原则
任何文章都要有它的主题,也就是中心思想,六级作文也是一样。另外,我们不是在写小说,还要留什么悬念,主题最好开头就引出,不要让读者去猜,开门见山也是英语的表达习惯。如果一篇文章被读者读完之后还不知道说的是什么,那么绝不是一篇好文章。
三、短语优先原则
试想一下,如果你写的文章里,有一两个短语连阅卷老师都不认识,那么是不是说明你水平很高,阅卷老师有怎敢不给你高分。所以,想要表达一个意思,先考虑一下有没有合适的短语来形容,这样会使你的文章增色不少。有时候一个一个单词能表达的意思,换做短语来说就很洋气,无形中还多了几个字,何乐而不为呢?
四、句式多变原则
说出一句话,不但要求准确,还要有气势,有感情色彩,这样读起来才有味道。要想达到这种效果只能从句式的变化上来实现。
1、转折句式
这种句式非常适合表达否定的句子,因为你可能要去批评某人,如果直接说会感觉太不礼貌,如果绕着弯说,先夸他一下,就会让人更容易接受。转折句的重点一般都在转折词之后,这样也会引起读者的注意,抓住重点。
2、因果句式
任何事情都会有一个起因,通过一定的过程之后达到一个结果。就像讲故事一样,整个过程都是为结果做铺垫的,如果结果能达到让人豁然开朗的效果就更好了。
3、失衡句式
失衡,顾名思义就是比例不协调。就像有些人脑袋很大,脖子却很小,或者脑袋很小但脖子却很粗,虽然说不是好的样子,但如果真是这样,吸引力也会很大。所以,我们写文章时就可以利用这种形式,会给阅卷老师留下很好的印象。
4、排比句式
在汉语作品中,什么句子读起来会更有气势,当然是排比句式。英文表达也是一样,要想让自己的文章更加精彩,更加引起共鸣,排比句式的英语是非常有效果的。当然,不必想汉语那样要求那么严格,非得要一句一句的连续,有时几个词或几个词组的连续同样可以起到同样的效果。
一篇六级作文不过一百多字,要想在这么短的文章中突出特色,并不是一件容易事。但是,不能创新,我们就把模仿做到最好,按照既定原则来,至少让读者看了很舒服。切忌闭门造车,一意孤行。最后,祝大家备考顺利!
第五篇:教育学习题
绪 论
1、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C)。
A.《论语》 B.《师说》 C.《学记》 D.《大教学论》
2、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C)。A.《教育论》 B.《大教学论》 C.《普通教育学》 D.《理想国》
3、在教育发展过程中,(C)是主张“儿童中心论”的代表人物。A.布鲁纳 B.凯洛夫 C.杜威 D.陶行知
4、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是(D)。A.夸美纽斯 B.洛克 C.卢梭 D.杜威
5、在我国近现代教育史上,倡导“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教育主张的人民教育家是(B)
A.蔡元培 B.陶行知 C.杨贤江 D.晏阳初
6、我国教育史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是(A)。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朱熹
7、“学而时习之”一语出自(A)。
A.《论语》 B.《学记》 C.《孟子》 D.《道德经》
8、《教育漫话》一书是(B)的著作。
A.夸美纽斯 B.洛克 C.斯宾塞 D.裴斯泰洛齐
9、《大教学论》一书是(C)的著作。
A.斯宾塞 B.洛克 C.夸美纽斯 D.裴斯泰洛齐
10、“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教育家(C)的信条。A.鲁迅 B.蔡元培 C.陶行知 D.杨贤江
11、在西方,古罗马昆体良的教育名著是(B)。
A.《理想国》 B.《论演说家的教育》 C.《大教学论》 D.《教育论》
12、“泛智教育”思想的提出者是(A)。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布鲁纳 D.洛克
13、在近代,最早系统地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是(B)。
A.《爱弥尔》 B.《大教学论》 C.《普通教育学》 D.《教育论》
14、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B)。
A.培根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赞科夫
15、作为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提出了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的教育学者是(C)。
A.杜威 B.卢梭 C.赫尔巴特 D.夸美纽斯
16、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教育代表作是(D)。
A.《爱弥儿》 B.《人的教育》 C.《教育漫话》 D.《教育论》
17、“教学与发展”理论的倡导者是(A)。A.赞科夫 B.皮亚杰 C.布鲁纳 D.根舍因
18、“长善救失”、“教学相长”的教学思想是由(C)首先提出的: A.《论语》 B.《孟子》 C.《学记》 D.《师说》
19、西欧最早出现的教育专著是(B)。
A.《大教学论》B.《论演说家的教育》C.《普通教育学》 D.《我的教育信条》 20、“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教学思想是由(B)提出的。A.赞科夫 B.巴班斯基 C.苏霍姆林斯基 D.凯洛夫
2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思想出自(C)。A.《学记》
B.《大学》
C.《论语》
D.《师说》
22、反映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教育思想的代表作品是(C)。
A.《教育论》
B.《雄辩术原理》
C.《理想国》
D.《政治学》
23、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形态的学科,形成于(D)。
A.原始社会末期
B.奴隶社会初期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24、首先提出普及教育的思想,并详细论证班级上课制的教育著作是(C)。A.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C.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D.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25、教育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的教育性原则的教育家是(B)。A.裴斯泰洛齐
B.赫尔巴特
C.夸美纽斯
D.柏拉图
26、教育史上两大对立学派——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C)。
A.凯洛夫和赫尔巴特
B.杜威和赫尔巴特
C.赫尔巴特和杜威
D.夸美纽斯和杜威
27、“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是(D)的重要主张。A.实验教育学派 B.实证教育学派 C.传统教育学派 D.实用主义教育学派
28、周恩来称赞的“一个无保留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的民主教育家是(D)。A.蔡元培
B.徐特立
C.杨贤江
D.陶行知 29、1956年出版《教育目标分类学》,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技能领域三个主要部分的美国教育家是(A)。
A.布卢姆
B.布鲁纳
C.根舍因
D.斯金纳30、1901年,由立花铣三郎讲述、王国维翻译的(B)刊载于《教育世界》上,是一部在我国流行面广、影响力较大的日本教育著作。A.《教育论》
B.《教育学》
C.《大教育学》
D.《教育原理》
31、解放初期,在我国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苏联的教育学教材是(A)。
A.凯洛夫的《教育学》
B.冈察洛夫的《教育学》
C.巴拉诺夫的《教育学》
D.巴班斯基的《教育学》
3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最早出自(A)。
A.《论语》
B.《学记》
C.《四书集注》
D.《孟子》
33、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B)。
A.认知结构的教育理论
B.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
C.范例教学的理论
D.教学最优化的教育理论
34、建国初期从前苏联译介的大量教育学教材中,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是(D)。A.申比寥夫等合著的《教育学》 B.斯米尔诺夫著的《教育学初级读本》 C.叶希波夫·冈察洛夫著的《教育学》 D.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
35、最早倡导教育实验并提出“实验教育法”这个名称的教育家是(C)。
A.赫尔巴特
B.裴斯泰洛齐
C.梅伊曼
D.洛克
36、“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洛克的(B)。
A.《大教学论》 B.《教育漫话》 C.《爱弥儿》 D.《普通教育学》
36、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下列对孔子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
A.在孔子看来,学和思二者不能偏废,主张学与思相结合。B.孔子指出了学而不思的局限,也道出了思而不学的弊端。C.光学习不思考会越学越危险,光思考不学习会越来越糊涂。D.孔子学与思相结合的思想,在今天仍有其值得肯定的价值。
1、美国教育家布鲁纳的教育代表作是《教育过程》。
2、法国卢梭的教育思想代表作是《爱弥尔》。
3、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保罗•朗格朗提出了终身 教育思想。
5、德国哲学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是教育学成为独立学科的代表作,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被视为是传统教育派的代表。
6、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三个著名命题是:“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和“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7、被毛泽东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我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是蔡元培。
8、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德国哲学家康德。
9、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的核心是提出了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
10、杨贤江写的《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11、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试图在伦理学或实践哲学的基础上建立他的教育目的论,在心理学的基础上建立教育方法论。
12、克鲁普斯卡娅根据列宁的指示编著的《国民教育和民主主义》,被认为是用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学和教育史的第一本书。
第一章 教育概述
1、一般来说,学校产生于(B)。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2、“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C)特点的要求。A.大众性 B.公平性 C.终身性 D.未来性
3、以勒图尔诺(利托尔诺)为代表的教育起源理论是(A)。
A.生物学起源理论 B.心理学起源理论 C.劳动起源理论 D.需要起源理论
4、教育的心理学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B)。A.勒图尔诺 B.孟禄 C.马斯洛 D.马克思
5、第一次提出普及义务教育的社会是(C)。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6、我国最早的学校教育机构是(C)。A.庠 B.序 C.校 D.学
7、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并把教育起源问题作为一个学术问题来认识的是(B)。
A.神话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8、勒图尔诺认为: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存在于人类社会之外,甚至存在于动物界。这是教育的(A)的观点。
A.生物起源说 B.神话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9、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A)。
A.普鲁士 B.奥地利 C.英国 D.美国
10、与封建社会教育特征不符的是(A)。
A.师生关系民主化,出现了双轨制 B.教育具有阶级性和宗教性 C.以“四书五经”等经典为教育内容 D.官学与私学、书院和社学并存
11、首先提出“普及教育”口号的是在(C)时期。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12、中国近代史上产生的第一个现代学制系统称之为(A)。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五四制
13、我国近代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是(B)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六三三制
14、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一次分离的标志是(A)。
A.学校的产生 B.剩余产品的出现 C.有了国家 D.创造了文字
15、为全体人民服务,为每一位受教育者提供同样的机会体现了现代教育(A)的特征。
A.公共性 B.生产性 C.科学性 D.未来性
16、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产生于生产劳动,其根本目的在于促使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提倡教劳结合,教育科学的方法以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这一观点是(D)的认识。
A.实用主义教育学 B.制度教育学 C.实验教育学 D.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17、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这是(D)的观点。A.生物起源说 B.神话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18、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是(B)教育的一个主要特征。A.原始社会 B.古代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19、我国唐朝的官学体系中的“六学二馆”在招生上具有严格的(C)特点。A.宗教性 B.阶级性 C.等级性 D.民主性
20、“政教合一,以吏为师”描述了(C)时期的教师活动。A.封建社会 B.原始社会 C.奴隶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21、1986年,我国颁布了(C)。
A.《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B.《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22、.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由(A)决定的。A.教育自身的矛盾特殊性 B.人们的认识活动规律 C.教育自身的性质 D.教育自身的活动
23、中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D)。A.三科 B.七艺 C.四学 D.六艺
24、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A)。
A.劳动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生物进化论
25、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共同缺陷是都否认了(C)。A.教育的科学属性 B.教育的生产属性 C.教育的社会属性 D.教育的艺术属性
26、“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把“教育”作此解释的是(A)。A.许慎 B.孔子 C.朱熹 D.韩愈
27、终身教育是(D)的特点。
A.古代教育 B.中世纪教育 C.近代教育 D.现代教育
28、终身教育思想成为现代教育中一个富有生命力和感召力的教育理念,这一思想在《终身教育导论》一书中进行系统的论述,该书的作者是(A)。A.法国的保罗·朗格朗 B.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埃德加·富尔 C.德国的雅斯贝尔斯 D.美国的克伯屈
29、.教育的特质是(D)。
A.认识活动 B.生存活动 C.传递活动 D.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30、“洪堡式”大学的传统是由(A)传承的。
A.柏林大学 B.剑桥大学 C.巴黎大学 D.哈佛大学
31、关于教育起源问题上,心理起源论者所强调的是(B)。 A.教育起源于动物本能活动 B.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C.人类语言产生后的必然要求 D.对外部自然界的恐惧
32、社会上出现专事知识传授活动的知识分子和专门对儿童进行教育的场所——学校,一般地说是在(B)。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33、.在汉语中,最早将“教”和“育”连起来使用的人是(B)。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老子
34、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相比,学校教育(B)。 A.并不重要 B.是教育的主体形式
C.是必要的有益的补充 D.的教育形式更为灵活,是非制度化的教育
35、家长在子女心目中的地位是重要的,形象是高大的,这充分体现了家庭教育具有(C)。
A.先导性 B.感染性 C.权威性 D.针对性
36、“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把(D)相隔离。A.教育与生活 B.教育与经济 C.教育与政治 D.教育与生产劳动
37、“人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这说明教育是(C)。
A.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B.使人得以生存的活动 C.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D.保存人类文明的活动
38、“知子莫如父,知子莫如母。”说明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具有(D)。A.先导性 B.感染性 C.权威性 D.针对性
39、主张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模仿的主要代表人物有(A)。A.孟禄 B.沛西·能 C.利托尔诺 D.华生 40、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D)。A.美国 B.英国 C.前苏联 D.德国
41、严格的等级性是(C)教育的显著特征。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社会
42、教育的最基本职能是(D)。A.促进社会公平B.传递人类精神文明 C.产生新生产力 D.培养人
43、教育与(C)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的一个重要原理,也是现代教育的一条基本规律。
A.社会生活 B.科学技术 C.生产劳动 D.经济建设
44、“四书”、“五经”是我国(D)的教育内容。A.现代社会 B.奴隶社会 C.原始社会 D.封建社会
45、我国学科课程的雏形“六艺”是指(C)。
A.诗、书、礼、乐、射、数 B.诗、书、礼、乐、御、数 C.礼、乐、射、御、书、数 D.礼、乐、射、御、诗、画
46、首次把“教”“育”两个单字合作为一个词见于(C)。A、《论语》 B、《学记》 C、《孟子》 D、《说文解字》
1、教育是___培养人____的活动,是一种社会现象。
2、贯穿教育活动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是,教育与 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教育与 人的发展 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3、从横向看,教育的基本形态主要有_学校教育_、_家庭教育_、社会教育_三种。
4、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本质区别在于,教育活动是_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5、义务教育,也叫_强制教育_,是由国家用立法形式确定下来强制实行的国民基础教育。
6、据中国古籍记载,在中国古代社会时,出现了“庠”、“序”、“瞽宗”、“辟雍”、“泮宫”等机构,这些机构都是_学校_。
7、教育现象指人类各种教育活动的_外在_表现形式。
8、作为独立存在的社会实践部门的学校教育,是在_奴隶_社会才出现的。
9、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被称为义务教育_。
10、在古代社会,_学校_的产生,从而使教育从一般的生产和生活过程中分化出来成为一种独立存在的社会活动形式。
11、教育的心理起源论者认为,教育起源于_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12、教育的心理起源论者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第二章教育与人的发展
1、人的发展是指人的(C)。
A.人的体质的增强 B.记忆力的增强 C.身体和心理的发展 D.人的肌体的正常发育
2、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B)的观点。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家庭决定论 D.儿童决定论
3、人们常说的“聪明早慧”或“大器晚成”是指个体身心发展的(B)。A.互补性 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4、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C)。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5、17世纪英国的洛克在《教育漫话》一书中认为,“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是(C)的观点。
A.环境决定论 B.遗传决定论 C.教育万能论 D.基因决定论
6、.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这体现了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D)。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7、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这说明了个体身心发展的(C)。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8、人的身高、体重有两个增长高峰,第一个高峰出现在出生后的第一年,第二个高峰在青春发育期,这说明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C)。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9、格塞尔的“单卵孪生儿爬楼梯试验”,充分说明了(A)。A.遗传素质的生理成熟程度制约人的身心发展的过程和阶段 B.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决定人的身心发展的个性 C.遗传素质可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D.遗传素质提供了人的身心发展的可能性
10、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A)是影响人的发展的外部世界。A.环境 B.遗传素质 C.教育 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11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B)是生理前提和物质基础。A.环境 B.遗传素质 C.教育 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12、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C)起主导作用。A.环境 B.遗传素质 C.教育 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13、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儿童,如果在由我所控制的环境中培养他们,不论他们前辈的才能、爱好、倾向、能力、职业和种族情况如何,我保证其中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富商、甚至乞丐和盗贼。”这种观点完全否定了(A)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教师
14、个体身心发展的(C)要求教育应该抓住人发展的关键期。A.差异性 B.互补性 C.不均衡性 D.阶段性
15、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D)的特点。
A.顺序性 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16、对残疾儿童的教育要依据(B)的特征进行。
A.儿童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B.儿童身心发展的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C.儿童身心发展的统一性 D.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17、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D)。A.现实性 B.必然性 C.方向性 D.可能性
18、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B)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19、儿童身体发展是先头部后躯干和四肢,这是其身心发展的(D)的表现。A.阶段性 B.不平衡性 C.个别差异性 D.顺序性
20、以下哪一个儿童个体发展的特点是对残疾儿童教育的重要依据?(C)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D.个别差异性
21、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C)。A.家庭 B.社会 C.学校 D.个人主观努力
22、在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儿童身心发展的速度不是完全与时间一致的匀速运动,这表明其发展的(B)。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23、童年期又称学龄初期,相当于(B)。
A.幼儿园阶段 B.小学阶段 C.初中阶段 D.高中阶段
24.下列关于遗传、环境、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作用,表述错误的是(B)。
A.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的有重要影响 B.遗传对人的身心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C.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 D.环境对人的身心发展不起决定性作用
25、“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了在人的发展中(B)具有重要的作用。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主观能动性
26、在教育工作中,我们要“一把钥匙开一把琐”,这是遵循了人的发展的(D)。A.阶段性 B.不平衡性 C.顺序性 D.个别差异性
27、学生的年龄特征应包括哪两方面的典型特征?(B)A.认识和情感 B.生理和心理 C.情感和意志 D.气质和性格
1、人的发展是指人在_身心___两个方面的发展。
2、遗传素质 是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
3、“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以按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医生、律师、艺术家„„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典型的_环境决定论 的观点。
4、针对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教育应做到_因材施教_。
5、青年初期又称学龄晚期,相当于高中阶段_。
第三章教育与社会发展
1、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B)。
A.教育的领导权 B.教育结构的变化 C.教育的性质 D.受教育权利
2、教育具有人口功能、文化功能、经济功能,这些是教育的(D)。A.社会遗传功能 B.人的培养功能 C.本体功能 D.社会功能
3、党的(A)把教育和科技列为经济建设的三大战略重点之一。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4、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舒尔茨在《人力资本投资》这本书里,提出的核心观点可概括为:“有技能的人的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为重要的资源,人力资本收益大于物力资本投资的收益”。这一观点深刻地说明着(A)。A.教育的经济功能 B.教育的文化功能 C.教育的自然功能 D.教育的道德功能
5、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学者是(C)。A.布鲁纳 B.赞可夫 C.舒尔茨 D.皮亚杰
6、“建国君民,教学为公”“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反映了教育与(B)的关系。A、经济 B、政治 C、文化 D、人口
7、(C)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A.生产力发展水平B.科技发展水平C.政治经济制度 D.文化类型
1、教育能把可能的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__现实___的生产力,是劳动力再生产和提高的重要手段之一。2、1982年,党的__十二 把教育和科技列为经济建设的三大战略重点之一。3、1987年党的十三大进一步指出:“百年大计,_教育为本_。必须把发展教育事业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
第四章 教育目的
1、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是(A)。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 C.开展网络教育 D.高等学校扩招
2、主张教育目的应依据个人需要来确定,这是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上的(B)A.社会本位论 B.个人本位论 C.政治本位论 D.宗教本位论
3、反映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方向和总方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这是(C)。
A.教育目的 B.教育计划 C.教育方针 D.教育体制
4、中国当代历史上第一个以法律形式出现的教育目的是在(A)。A.1982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1986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1993年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D.1995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5、当代中国所提出的教育导向思想是(D)A.应试教育 B.科举考试 C.英才教育 D.素质教育
6、建国以来,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A)。 A.马克思主义个人全面发展学说 B.孔子的圣贤人格理想 C.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 D.文艺复兴时期所倡导的人文主义理想
7、“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A)中对教育方针的表述。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B.《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C.《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8、(A)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育活动的归宿。A.教育目的 B.教育方针 C.教育计划 D.教学
9、教育目的是指(D)A.国家对人才培养质量和规格的具体要求 B.国家有关教育工作的总方向
C.国家对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工作的具体要求 D.国家对人才培养质量和规格的总要求
10、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C)A.德智体 B.德智体劳 C.德智体美劳 D.德智体美
11、教育与(C)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的一个重要原理,也是现代教育的一条基本规律。
A.社会生活 B.科学技术 C.生产劳动 D.经济建设
12、“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是_____年的教育方针。(A)A.1957 B.1958 C.1985 D.1995
13、在教育活动中涉及到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样一个根本问题的是(D)A.课程 B.教育评价 C.教学 D.教育目的 14、20世纪末在中国开始的“素质教育运动”实质上是__ 的具体实践。(D)A.社会本位价值取向 B.个人本位价值取向
C.文化本位价值取向 D.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15、持个人的价值高于社会的价值,应根据个人的本性和个体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的是______的观点。(C)A.宗教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个人本位论 D.文化本位论
16、“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B)的教育目的观。
A.教育无目的论 B.社会本位论 C.科学本位论 D.个人本位论
17、教育目的的确定具有(C)A.主观性 B.客观性 C.主观性和客观性 D.随意性
18、孔德、涂尔干、赫尔巴特等人主张教育目的的(D)A.泛目的论 B.个人本位论 C.无目的论 D.社会本位论
19、卢梭、洛克、裴斯泰洛齐等人主张教育目的的(B)A.社会本位论 B.个人本位论 C.无目的论 D.泛目的论
20、《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必须做到“两个全面”,即(C)A.全面普及义务教育,全面扫除青壮年文盲 B.全面进行教育改革,全面发展职业教育 C.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D.全面发展,面向全体 21、1958年我国曾提出过“两个必须”的教育方针。“两个必须”是指(C)。A.教育必须为当前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教育必须为阶级斗争服务,必须与社会活动相结合 C.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必须与工农相结合
第五章 课程
1、我国中小学普遍实行的学科课程及相应的理论,是(A)的表现。A.课程是知识 B.课程是经验 C.课程是活动 D.课程是项目
2、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A)。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
3、能解决教育中无儿童,见物不见人倾向的课程观是(C)。A.课程是知识 B.课程是计划 C.课程是经验 D.课程是活动
4、主张根据儿童的兴趣和能力去设计教育活动的教育家是(D)。A.柏拉图 B.洛克 C.华生 D.杜威
5、被认为是课程论经典的书是(A)。A.《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B.《课程论》 C.《教学目标分类学》 D.《现代课程论》
6、课程目标研究最为著名的是(C),他提出教育目标包括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部分的组成,成为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借鉴依据。A.杜威 B.布鲁纳 C.布卢姆 D.乔伊斯
7、下面不属于泰勒原理所包含的四大问题的是(A)。A.课程政策是如何制定的 B.学校应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C.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D.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8、孔子将“礼、乐、射、御、书、数”六门功课教给学生,这是我国(B)的雏形。
A.活动课程 B.学科课程 C.综合课程 D.结构课程 9、1912年英国教育家怀特海率先提出的课程理论是(B)。A.实用主义课程论 B.综合课程论 C.结构主义课程论 D.潜在课程论
10、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相比,它的缺点是(B)。A.忽视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 B.不利于学生联系社会实践,忽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 C.忽视知识的系统性、整体性 D.强调要以儿童为中心
11、我国学科课程的雏形“六艺”是指(C)。
A.“诗、书、礼、乐、射、数” B.“诗、书、礼、乐、御、数” C.“礼、乐、射、御、书、数” D.“礼、乐、射、御、诗、画”
1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从小学至高中设置(B)并作为必修课程。A.校本课程 B.综合实践活动 C.分科课程 D.综合课程
13、新课程提倡的评价是(C)。
A.甄别性评价 B.选拔性评价 C.发展性评价 D.终结性评价
14、我国新课程改革中提出,将课程管理权赋予中央教育行政部门、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C)。
A.教学班 B.年级 C.学校 D.社区
15、教学是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D)的过程。A.传授与接受 B.交往互动 C.共同发展 D.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
16、基础教育改革中的(A)取代了教学大纲。
A.课程标准 B.课程计划 C.教学计划 D.课程大纲
17、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以及各科课程标准的实验稿颁布(C)。
A、1999年
B、2000年
C、2001年
D、2002年
18、不属于三维目标的是(C)。
A、知识 B、技能 C、意志 D、态度 1.我国古达的“六艺”是:礼、乐、射、御、书、数。
2.西方古代所谓的“七艺”是指“前三艺”:文法、修辞、逻辑 “后四艺”:数学、几何、天文、音乐。
3.美国二战后提出的所谓的“新三艺” 是指:数学、自然科学、外语。
4、我国新课程改革提出,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 分科 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高中以 分科 课程为主。
5、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 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以及 劳动与技术教育。
6、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 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7、在我国中小学,学科课程内容的主要组成部分是 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材。
第六章 教学
1、最早在教学理论上提出班级授课制思想的是(B)。A.泰勒 B.夸美纽斯 C.裴斯塔洛齐 D.凯洛夫
2、学校工作必须坚持(C)。
A.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 B.以智育为主 C.以教学为主 D.以活动为主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
A.学校工作要以教学为主,这就是说教学是学校唯一的工作 B.课外活动就是活动课程,两者没有质的区别
C.《学记》中就提出了“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居学”的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教育思想
D.向学生传授知识是教师的根本的任务
4、“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反映了(D)教学原则。A.系统性 B.启发性 C.思想性 D.巩固性
5、“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某老师把学生的回答的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3=4(人)12÷2=6(人),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C)。
A.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6.为了将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统一起来而提出了(B)。
A.系统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量力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7、教师在教学中贯彻系统性教学原则,以下哪一项不是对于教师的基本要求?(B)。
A.按照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顺序教学 B.恰当地把握教学难度 C.教学必须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简到繁 D.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8、目前世界范围内,最普遍和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是(C)。A.个别教学 B.小组教学 C.班级授课制 D.复式教学
9、(D)是教学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的统一,所要解决的是班、课、时的问题。
A.教学内容 B.教学原则 C.教学方法 D.教学组织形式
10、保加利亚医学博士卢扎诺夫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创立了一种利用联想、暗示、情境、音乐等方式强化教学效果的方法,称之为(C)。A.信号图式法 B.探究—发现法 C.暗示教学法 D.五段教学法
11、最古老也是应用最广最普遍的教学方法是(C)。A.讨论法 B.谈话法 C.讲授法 D.实践法
12、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B)。
A.备课 B.上课 C.布置批改作业 D.成绩考评
13、教学工作的基础是教学工作实施的(C)环节。A.上课 B.布置和批改作业 C.备课 D.课外辅导
14、与讲授法相比,布鲁纳提倡的发现法更关注(C)。A.学生是否参与学习B.学习结果
C.学习过程 D.对学习过程结果同等关注和重视
15、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不包括(A)。A.暗示教学法 B.讲授法 C.实验法 D.参观法
16、讲授法的缺点在于(C)。A.不利于教学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 B.不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C.容易束缚学生,不利于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D.不利于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知识
17、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的精髓是(A)。A.以学生为本 B.让学生自发地学习C.给学生以安全感 D.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
18、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围绕某个问题发表和交换意见,通过相互启发、商量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即是(D)。
A.练习法 B.实验法 C.谈话法 D.讨论法
19、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做好的三方面工作是了解学生、钻研教材和(D)。A.编写教案 B.设计板书 C.分配教学时间 D.设计教法 20、“不陵节而施”反映了(C)原则。
A、因材施教 B、启发性 C、循序渐进 D、直观性
1、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发挥核心作用的是_教学__,学校教育工作应以它为主。
2、形式教育派 主张通过训练学生学习的方法,而不是通过学习的内容,来培养学生的能力。
3、直观性原则所说的“直观”包括三类: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语言直观。
4、循序渐进原则所说的“序”包括:学生心理顺序、知识逻辑顺序。
5、“双基”教学是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第七章 德育
1、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进行顺序是(D)。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意为开端,意、知、情、行依次进行 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
2、“学会关心”是(B)德育模式所强调的。
A.认知模式 B.体谅模式 C.价值澄清模式 D.社会模仿模式
3、幼儿园小朋友不爱吃肥肉,把偷偷吐在地上的肥肉踢到旁边小朋友桌下,以防老师发现。这种行为反映的是儿童的(C)。A.品德 B.不良品德 C.不能确定 D.嫁祸于人。
4、慎独是德育方法中(B)的一种教育方式。
A.品德评价法 B.自我修养法 C.实际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
5、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C)之间的矛盾。A.教育者与德育内容 B.教育者与德育方法 C.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D.受教育者与教育者
6、德育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A)作用。A.导向和动力 B.关键 C.基础 D.物质基础
7、颜回说: “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这反映了德育的(B)。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原则
8、某独生子女家庭在教育孩子时,经常出现:爸爸打,妈妈护,爷爷奶奶打掩护现象。这种做法主要违反了德育的(D)。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原则
9、“桃李无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B)。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陶冶教育法 D.实际锻炼法
10、马卡连柯提出“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反映了德育的(D)。
A.疏导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导向性原则 D.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1、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 和道德教育。
2、品德评价的方式主要包括奖励、惩罚、评比和 操行评定。
3、“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是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 提出来的。
4、教育者通过创设良好的环境和自身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以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是 陶冶教育法。
5、在教育过程中,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是 学生。
6、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德育要求 与学生已有水平之间的矛盾。这是德育过程中最一般、最普遍的矛盾,也是决定德育过程本质的特殊矛盾。
7、陶冶法主要包括 人格感化、环境陶冶 和艺术熏陶等。
第八章 班主任
1、是否有健康的(B)是班集体成熟的重要标志。A.活动 B.集体舆论 C.干部队伍 D.共同目标
2、班集体内教育活动的核心是(A)。A.班主任 B.班委会 C.共青团 D.少先队
3、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A)。
A.组建良好的班集体 B.促进班级成员的全面发展 C.培养学生的民主作风 D.指导班、团、队活动
4、班级组织建构的首要原则是(A)。A.有利于教育的原则 B.目标一致的原则 C.可接受性原则 D.有利于身心发展的原则
5、班主任的教育劳动是一种(C)的劳动。
A、复杂性 B、事务性 C、专业性 D、繁琐性
6、“五一劳动节”和“植树节”的劳动教育主题班会属于(A)主题班会。A.季节性 B.模拟性 C.知识性 D.系列性
7、对学生违纪行为的矫正与处理,以下(D)是不适宜的。A.全面准确把握出现违纪行为的根本原因 B.正确认识批评与惩罚的教育意义 C.正确的运用惩罚 D.分析原因,严厉惩罚
8、究其根源,“好班”与“乱班”的根本差别出在(B)上。A.学生的基础 B.管理 C.教师的教学水平D.学校的实力
9、班主任进行班级工作的中心环节是(C)。
A.拟定班级工作计划 B.班级常规管理 C.培养班集体 D.组织主题班会
10、班主任是学校、社会和家庭三方面教育影响的(D)。A.指导者 B.组织者 C.合作者 D.协调者
11、班主任工作的中心任务是(B)。
A.组建良好的班集体 B.促进班级成员的全面发展 C.培养学生的民主作风 D.指导班、团、队活动
12、小明在课堂上突然大叫,有的同学也跟着起哄。下列处理方式,最恰当的一项是(D)。
A.马上制止,让小明站到讲台边 B.不予理睬,继续课堂教学 C.稍作停顿,批评训斥学生 D.幽默化解,缓和课堂气氛
1、班级 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是班主任进行教育工作的依靠力量、组织保障和重要阵地。
2、班级授课制的奠基人是捷克教育家 夸美纽斯,他写的《 大教学论 》一书奠定了班级教学的理论基础。
3、班主任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是班集体组织的指导者,是学校教育计划的执行者,是各种教育力量的 协调者。
第九章 教师
1、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大致是在(B)。
A.原始社会初期 B.奴隶社会初期 C.封建社会初期 D.资本主义初期
2、提出“师者,人之模范”的教育家是(C)。A.孟子 B.荀子 C.扬雄 D.老子
3、(C)称“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A.夸美纽斯 B.苏霍姆林斯基 C.加里宁 D.马卡连柯
4、教师的根本任务是(D)。
A.传授知识 B.开发学生的智力 C.做学生的朋友 D.教书育人
5、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职业角色的(B)。 A.单一性 B.多重性 C.模糊性 D.低级性
6、对我国教师权利和义务作出明确、具体规定的是(A)。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7、我国教育家(D)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A.孔子 B.荀子 C.杨雄 D.韩愈
8、人们常说“教育有法而教无定法”,这反映教师的劳动具有(D)。A.连续性特点 B.示范性特点 C.长期性特点 D.创造性特点
9、“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D)的特点。A.示范性 B.复杂性 C.创造性 D.长期性
10、“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A)特点。A.示范性 B.复杂性 C.创造性 D.劳动方式个体性
11、“政教合一,以吏为师”描述了(C)时期的教师活动。A.封建社会 B.原始社会 C.奴隶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12、教师专业化尝试是从建立专门的(C)开始的。
A.教育行政机构 B.学校制度 C.师资培训机构 D.教育法律法规
13、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B)素养。
A.教育理论知识 B.崇高的职业道德 C.文化学科知识 D.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14、我国于(B)年确立了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A.1980 B.1985 C.1995 D.1998
15、下列选项中说法错误的是(C)。A.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B.教师的专业化尝试是从建立专门的师范培训机构开始的
C.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是在1988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上确定的
D.对于非师范院校毕业或者教师资格考试合格的公民申请认定教师资格的,应当进行面试和试讲
16、就教师的工作目的而言,教师的使命是(A)。A.教书育人 B.科学研究 C.社会服务 D.管理学生
1、专门的师范培训机构 的产生与发展,既为教师职业不断补充新的成员,又为教师职业提高其专业化水平创造了条件。
2、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教书育人。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十条规定的教师资格条件包括必须是中国公民、良好的思想品德、合格学历或教师资格考试合格 和 教育教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