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版《6.2 物质的密度》创新教案

时间:2019-05-12 22:15: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科教版《6.2 物质的密度》创新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科教版《6.2 物质的密度》创新教案》。

第一篇:科教版《6.2 物质的密度》创新教案

6.2 物质的密度

一、本节三维目标要求

1.知识和技能

  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 知道密度的公式,能用公式进行计算。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 知道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

2.过程与方法

  通过经历密度概念的建立过程,学习建立科学概念的思维方法。  熟悉量筒的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 密度反映的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  通过量筒、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二、重点与难点

本节的重点是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知道密度的公式,能用公式进行计算。

本节的难点是学生对“密度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的认识,以及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

三、教学过程

1.实验探究过程设计

“密度”是初中物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在今后学习液体压强、浮力以及高中气态方程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密度”对于初二学生来说,又是一个比较抽象、比较难懂的概念。初二学生由于对此概念弄不清楚,影响了以后有关内容的学习。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密度概念,教材设计了对密度概念建立过程的实验探究,使学生经历“密度”的概念的建立过程。(1)创设情景

课堂上,让学生观察两个(一个是铝制的,一个是不锈钢制的)大小、形状一样的勺子。或者观察两杯体积相同的不同液体的质量。很多学生会像小聪一样,提出猜想: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可能质量不同。并进一步思考,这里包含有什么道理呢?

(2)制定计划,进行探究

收集日常生活中体积不相同的不同物质比较容易,所以小聪制定了收集生活中的一些小物品,进行探究。

在制定计划时,需要教师引导。首先让学生思考:铁块和木头谁重?怎么比较铁块和木头谁重?由此引导学生得到用天平、刻度尺和量筒测量这些小物品的质量和体积,然后计算1cm3物体的质量的设计方案。

然后让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探究。对于小物体的体积,学会使用量筒是学生继续探究的前提。可以组织学生阅读课本117页,学习量筒的使用方法。(3)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每个小组的测量结果数据量少,总结不出规律。必需汇总各小组数据,填入课本118页表中,才能显示出规律性的结论:1立方厘米质量相同的物体都是由相同的材料组成的。

对这个结论,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1cm物体的质量”有什么意义?应使学生悟出“1cm3物体的质量”可以区别不同的物质,并进一步认识到这是一个描述物质特性的物理量,由此给出密度的概念。

根据密度的定义,可以推知密度的公式ρ=m/V。对于教学的实施过程,需要有以下几点说明。(1)密度的公式:

这个公式的得出实际上是利用了密度的概念和相应的运算法则,也就是要求出单位体积的质量应当用除法,所以同学们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尤其是一些物理公式,一定不要死记硬背,要学会运用数学方法研究物理问题.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明确同种物质密度跟质量不成正比,跟体积不成反比的结论.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对同一种物质来说,在一定条件下,3密度是一个常数.密度表示的是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例如铝的密度是2.7×10

kg/m3,它的意义是1立方米的铝的质量是2.7×103 kg。可见物质的密度是用物质的质量和它的体积的比值求出的,而不是由它质量的多少或它体积的大小所决定的.因此不能说物质的密度跟它的质量成正比,跟它的体积成反比.例如一块铝切去一半,剩下一半的密度是否发生了变化呢?没有,因为当这块铝切去一半时,体积变为原来的二分之一,质量也变为原来的二分之一,但m/V的值即ρ并没有发生变化.

(2)密度是反映物质特性的物理量,物质的特性是指物质本身具有的而又能相互区别的一种性质.密度描述的是:各种物质在体积相同的条件下,所含的质量不相等的特性.各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物质的密度与该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运动状态无关.由于物体在温度发生变化时,体积会发生变化(即物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而质量不变,则物体的密度要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在物质发生物态变化时(例如水结成冰)密度一般有变化.例如一块铁,它的温度升高了,体积会膨胀,但是质量没变,这样根据ρ=m/V,公式中分子不变,分母变大,分数值应当变小,所以密度会变小.

上边这些变化有时比较小,比如铁块温度升高.在温度变化不太大的情况下,可以不考虑密度的变化,但有些变化较大就必须强调条件,比如气体的密度,在密度表中就限定了条件,是0℃及1个标准大气压下.正是由于这样,我们说密度是物质的特性,并不是说物质的密度是永远不变的,它还是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要发生变化的.前面我们讲的质量是物体的属性,属性是不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的,质量与形状、状态、位置无关.各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指的是在一定温度和状态下.今后我们讨论的问题,大多是温度变化不大的情况,可以把密度视为定值.

(3)密度的单位是由质量单位千克和体积单位立方米组成,属复合单位。这是教学的难点,有必要特殊强调一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3对一些常见物质的密度,学生要了解,会查密度表中的密度值。另外教师可再补充介绍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密度值,宇宙中某些恒星的密度等,同时介绍英国物理学家瑞利发现氩气从而获诺贝尔物理奖的科学史,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并不断探索。

2.密度的应用

在生活和生产中密度的应用很广,我们可以根据密度的大小鉴别物质,通过测定密度,发现新材料,估测矿山、油田的储量等。教师可以结合课本120页的图6-2-4讲解。

三、发展空间

(一)“自我评价”参考答案:

1.用托盘天平测量多个硬币的质量,然后用量筒测量体积。体积的测量方法也很多,学生自己选定。要求写出选用的实验器材和实验方法及实验步骤。0.5元硬币密度约为7.7克/厘米3,它是由合金材料制成的。

2.已知密度、质量,根据密度公式计算体积。

(二)“走向社会”指导

课题1:实验分析金属的一些属性 组织形式:学生活动小组

参考方案:通过实验,探究几种金属和塑料弹性、密度、硬度,说明生活中是怎样应用物质的这些属性的。写出探究过程报告.发现新问题。

第二篇:《物质的密度》教案

《物质的密度》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和单位,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②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

③会用量筒和天平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探究实验,归纳出物体的质量、体积和密度三个物理量之间的数学关系,初步体验用控制变量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

②初步理解科学探究的七个基本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①通过对密度知识的探究与测量培养学生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②通过密度知识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善于应用物理知识解决日常生活的实际问题的良好品质。

③通过对各种物质密度的了解,培养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乐于探究日常现象中物理道理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密度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密度概念的建立。

教学过程:

㈠引入新

自然界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物质,不同的物质有着不同的特性,我们可以根据物质的不同特性来区分、鉴别它们。比如:

教师出示一杯清水和一杯盐水,问:哪个同学知道这里哪一杯是清水哪一杯是盐水?你是根据什么来鉴别的?

学生回答:可以尝一尝,有咸味的是盐水,根据味道。

教师出示一颜色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铝块,问:同学们怎么分辨老师手上拿的哪是铁块哪是铝块?

学生回答:测质量,质量大的是铁块。

教师问:“铁比棉花重”这名话对不对?为什么不对?如果不对,加上什么条才对?

学生回答:不对,因为它们的体积不同。

这说明:物质除了上面的(颜色、味道、熔点等)这些特性以外,还存在其它的某种特性,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来探究一下,物质的另一种特性——密度

㈡新教学

:学生预习本49页图2—17,问:同学们观察了图2—17后有什么发现?

(生: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而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体积又不相同)

2: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同种物质,它的质量与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不同物质,它的质量与体积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3:猜想与假设

4: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

(1)选择研究对象:取木块、铝块作为研究对象

(2)选择器材:实验中应选择哪些测量工具

(3)实验过程:实验的步骤有哪些?要收集哪些证据?怎样收集?

:学生进行实验并收集证据

将学生分成九个小组,分别用大小不同的木块、铝块进行实验。并将实验数据通过处理,填写在本0页的表格中。:

质量(g)

体积

13物质的质量/v

铝块1

铝块2

铝块3

木块1

木块2

木块3

(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巡视,及时发现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适当的点拨。如测水的质量与体积时是先测体积呢?还是先测质量?怎样才能使测量的误差最小)

6:分析与论证

问:通过实验,是否验证了你的猜想?通过分析实验数据,你还有哪些收获?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得出:木块(铝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它们的体积增大几倍,质量出跟着增大几倍。即“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质量与体积成正比”。

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表中数据发现:木块、铝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即:“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

师述:“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常量”,这反映了这种物质的一种特性。这种特性我们将它命名为——密度。

教师补充:从数学除法的意义可以知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等于“物体单位的质量”,从而引导学生得出密度的概念:物理学中,将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师生一起归纳密度的计算公式,单位的,读、写及表达的物理意义。

密度=质量/体积

单位:质量的单位有g和g;体积的单位对应有3和3则密度对应的单位是g/3及g/3。

单位的互换:1g/3=103g/3

7:学生观察本40页密度表。

从密度表中你能发现哪些信息?

教师总结:

①密度是物质本身的特性,与质量、体积、形状无关。

②同种物质的密度与物质的状态有关。如:水和冰密度不同。

③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

水的密度是10×103g/3,表示13的水质量为10×103g。(这一数据要记忆)

㈢自主归纳,评价小结

这节同学们学到了什么?

㈣板书设计:

探究——密度

:定义: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公式:密度=质量/体积

3:单位:g/3及g/3。

4:水的密度及物理意义:水的密度是10×103g/3,表示13的水质量为10×103g。

㈤作业

见堂作业。

后反思:密度是第四单元的重点也是难点,考试的题目千变万化,有实验设计实验探究计算题说理题等等,需要后去琢磨,所以让学生理解密度的定义很重要。

第三篇:物质的密度教案

典型课例考评课教学设计

黟县渔亭初中 汪云海

课题:八年级物理 第五章 第三节

科学探究 物质的密度 时间:2013.10.13 地点:屯溪四中

教材分析:物质的密度是初中物理的重要内容,也是物质的基本特性之一,学生刚开始接触,一时理解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做好探究实验非常重要,它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去理解密度的概念,也为以后学习重力、压强、浮力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理解密度的定义和公式;

2、能用密度概念和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和判断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做实验、实验数据的分析、归纳,密度定义的建立、公式的运用,培养学生的理解、推理、分析、综合、实验和应用物理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过程与实验相联系,让学生感受科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 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养成善于交流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物质质量、体积与密度间的关系。教学难点: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教学准备:棉花、水、酒精、煤油、盐水;铜块、铁块、铝块、泡沫、木块、钢球、玻璃球、天平、量筒、刻度尺、烧杯等。

教 法:实验探究、讲解、讨论与活动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复习巩固:前面学习了有关长度、体积、质量的知识,知道应该怎样正确使用刻度尺、量杯、天平这些测量工具进行测量,今天我们就要运用这些知识去完成一次科学探索。

2、(投影)奥运会金牌,问它是否是纯金的?有什么办法能让我们知道它是不是纯金的呢?学过本节知识,我们就有办法了。从而引出课题。

二、新课教学: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相同体积的不同物质其质量相同吗?取外观与颜色都相同的铁块、木块各一个,我们用眼睛能区分它们吗?怎样分辨它们呢?用手掂量一下或放在天平左右盘上比较它们的质量。

(2).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其体积相同吗?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往入木块的天平盘内加木块,使其能与另一盘中的铁块质量相同,结果发现木块的体积比铁块大得多。(3).相同体积的同种物质其质量相同吗?怎么设计实验?(取两个相同体积的铁块分别放在天平的左右盘内,看天平的平衡情况)

可见,同种物质,体积相同,质量相同;体积越大,质量越大;其质量与体积有什么关系呢?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与体积又有什么关系呢?

2.猜想与假设:同种物质,体积越大,质量越大,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可能相同;不同物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可能不同。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取由同种物质和不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若干,分别测出它们的质量与体积,记录下来,然后计算它们的比值。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①水、酒精、盐水;铜、铁、铝、泡沫、塑料、木块、钢球,玻璃球等物质作为探究对象;②选取天平、量筒、刻度尺、烧杯等作为探究工具;③提供探究的记录的参考表格如课本P94所示;④对学生的实验过程给予指导和帮助;⑤对学生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给予指导。学生自主选器材,自己动手做实验。

① 各小组任选四个物体进行实验,其中两个为同种物质的,另两个为不同物质的; ②小组成员相互协作,合理分工; ③ 实验过程要规范,数据填写要真实。

计算数据,分析、讨论数据间的关系,得出初步结论

5.交流、总结归纳,得出结论: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分析,强调尊重事实,在误差范围内寻找物理规律。在对多个小组实验分析基础上,由学生总结得出结论。

实验结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 的比值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

6.评估:对各组同学的表现给予肯定,指出实验中的不足。

7.密度的概念:同一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 的比值是一个定值;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这是物质的一个重要性质。在物 理学中用密度来表示物质的这种特性。①物理学中,把某种物质的质量与该物质体积的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② 密度的计算公式:ρ=m/V ③ 密度的单位及换算:基本单位kg/m3;常用单位g/cm3。1g/cm3=1×103kg/m3

(教师):今天的结论是通过同学们的共同努力得到的,其实要得到一个正确的物理规律,今天的实验还远远不够。任何一个物理规律都是科学家通过大量的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得出的。这种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过程,是物理学的研究方法之一。课堂练习:一物块的质量为54g,体积是20cm3,其密度是多少kg/m3?

学生练习,让学生上黑板写出解题过程,教师进行评议,规范物理计算题的书写格式。课堂小结:(引导学生进行小结)

1.了解对密度进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让学生熟悉科学探究的几个主要环节。2.认识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3.明确密度的计算公式和单位的由来及其意义。作业安排:完成课本作业2、3、4。板书设计:

第三节 科学探究 物质的密度

一、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同一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 的比值是一个定值;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不同。

二、物质的密度

①物理学中,把某种物质的质量与该物质体积的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② 密度的计算公式:ρ=m/V ③ 密度的单位及换算:基本单位kg/m3;常用单位g/cm3。1g/cm3=1×103kg/m3

课后反思:

第四篇:物质的密度教案

6.3物质的密度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关系的探究,理解密度的概念。

2、学会用密度公式解决一些问题。

3、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可用密度来鉴别物质。

4、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值。教学重点:密度的概念、公式、单位。教学难点:密度概念的建立。

实验器材:天平,量筒、体积相等的铜块、铁块、铝块,水,细线,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设置情景:(1)大家都知道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空气是有质量的,如果想知道教室里空气的质量,你能想出一个办法吗?

(2)当你买回一只贵重的金戒指后,怀疑戒指的含金量时,你能鉴别出来是否是纯金的吗?

师:这两个问题,现在对大家来说有一定的困难。如果学习了今天的知识后,再来解决这些问题,就变得很简单了。这节课我们来一起学习物质的密度-(板书)

二、新课教学

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

提问:(出示两个大小不同的实心铁块)这两个铁块哪个铁块的质量较大?(体积较大的铁块,质量较大)

(出示两个体积相等的实心铁块和实心铝块)这两个物体哪个的质量较大呢?(铁块的质量较大,这是生活经验告诉我们的)

师:经验告诉我们,同一种物体体积越大,质量也越大;相同体积的铁块和铝块的质量是不相同的。下面我们来进一步研究这个问题。

实验探究:(1)教师演示课本实验,学生将实验数据填入课本中的表格中。

(2)分析总结,校对数据后提问:两个铁块的质量、体积是否相等?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否相等?

(3)铁块和木块,其质量和体积的比值是否相等?

总结: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相等;不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

(4)启发: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相同,不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不同,这些比值都是用物体的质量除以它的体积,得到的是什么?(单位体积物质的质量,这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为了表示不同物质的上述特性,物理学中引入了密度概念。(板书密度概念)怎样计算密度

根据密度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出计算密度的公式:密度=质量/体积 如果用字母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则密度的公式用符号可表示为:ρ=m/v。仿照确定速度单位的方法,可以确定密度的单位。

提问: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基本单位是什么呢?(千克/米3,读作“千克每立方米”符号kg/m3或kg.m-3,)

师:我们还有一种常用的密度单位是克/厘米3,符号g/cm3或g.cm3 思考:1.水的密度是1.0×103kg/m3,读作什么?表示什么意义? 2.1g/cm3=

kg/m3 练习:“练习册”12页例

1、例4,13页第6题。密度是物质的特性

物质的密度是由物质本身决定的物理量。每一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所以我们说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有属性。颜色、味道、软硬等都是物质的特性。

三、课堂练习

1.课堂小结

2.提问:为什么说密度是物体的特有属性?怎样求物质的密度?

四、课后作业

练习册相关内容。

第五篇:物质密度教案

第三节

物质的密度

教材依据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六章。

教学简案

教学目的:

1.知识和技能

(1)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的一种性质,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大小;(2)通过测定密度的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3)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4)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活动理解密度的概念;

(2)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地测定一个物理量的科学方法;

(3)初步掌握通过实验研究物理规律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3)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密度概念的建立与密度的测定方法; 2.难点:密度概念与公式的理解。

教学方法:

边实验探究、边讨论、边归纳总结的启发式综合教学法。

教具:

1.演示实验:颜色相同的铁块和塑料块,3个大小不同的长方体铁块和塑料块(铁块和塑料块的体积分别对应相等),天平,刻度尺,演示量筒,烧杯,水,细线,视频展示台,多媒体教学设备,CAI课件。2.学生实验:每组学生都有3个大小不同的长方体铁块和塑料块(铁块和塑料块的体积分别对应相等),天平,刻度尺,量筒,烧杯,水,细线,小石块。

教学过程:

一、引用生活实例,创设情境

教师出示两块表面颜色相同的铁块和塑料块并提问:如何区分它们?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

(注意学生可能会提出多种方案,有些说法可能与本节内容与直接联系,但不能否定它们的说法,应给予鼓励。)

最后引导学生思考:能否通过比较质量来区别它们?

师问: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们常说:铁比塑料重,事实上是这样吗?任何理论上的说法都必须经过实验的验证才能成为真理,这里我们一起来通过实验研究这些说法的可信度,但老师今天上课前准备不够充分,在所拿来的器材中只有天平,没有砝码,这里有两块体积相等的塑料和铁块,怎样使用老师所提供的器材,比较它们的质量大小呢?请同学们设计一个方案。

(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教师组织评估,并依据学生提供的方案比较相同体积的塑料和铁块,体积大的塑料和体积小的铁块的质量大小,得出结论:铁比塑料重的说法不一定是正确的。)

二、情境分析,提出猜想

师:那么,在什么情况下方可肯定铁比塑料重呢?(学生讨论得出猜想之一: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不同。)师:那么,我们可以进一步猜想,不同体积的相同物质,质量是否相同呢?相同体积的同种物质,质量是否相同呢?

(学生进一步讨论得出猜想之二:不同体积的相同物质,体积大的质量大;猜想之三:相同体积的同种物质,质量相同。)

师:看来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间有一定的关系,老师在课前,准备了一些实验器材,请同学们根据这些器材,设计实验来验证我们的三个猜想,并找出每个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注意:教学时应先组织学生对小明和小华的说法进行评价和质疑,为下一步的猜测打好基础,猜想的情况可以用媒体投影到屏幕上。)

三、设计方案,实验验证 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并由教师组织进行方案评估,然后由学生采用最合理的方案 进行实验,实验过程教师注意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

四、得出结论,引入密度

教师了解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

1.同种物体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积比值相同。2.不同物质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的大小不同。(将结论用媒体投影到屏幕上。)

师:质量跟体积的比值就是单位体积的质量,同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相同,不同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一般不同。由此可知,单位体积质量反映了物体的一种特性,在物理学中用密度表示物质的这种特性。

师:密度是反映物质的一种特性,每种物质的密度是一定的,它不随着物质形状、位置的改变而改变。例如: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是一样的吗?

五、类比分析,学习密度的公式及单位

师:请同学们回忆,我们在速度学习中,对速度的定义与今天所学密度定义是否有相似之处,如果有相似的地方,请同学们比较两个定义,尝试写出计算密度的公式,并根据公式得出密度的单位。

(学生相互讨论,然后得出密度的公式及单位。教师了解学生讨论的结果。教师讲解密度单位的换算:1kg/m3=10-3g/cm3)(将此处的析书用媒体投影到屏幕上。)

六、例题解答,巩固密度公式及单位应用

例题:一铁块的质量是1.97t,体积是0.25m3。铁块的密度是多大?(学生讨论并解答,教师提问并采用投影或多媒体展示解答过程。)

七、学生活动,测定小石块密度

师:请同学们自学关于量筒的使用说明。

(在让学生观察实物的基础上,通过阅读课本,回答课本中提出的几个有关问题,并动手操作,学习使用量筒测量液体和不规则固体体积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另一方面,通过这种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注意观察事物和动脑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及严谨的科学作风。)

师:请同学们利用量筒和天平来测定桌子上的小石块的密度。

(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格,用于记录测量小石块密度时所用的数据及所得的结果。注意不要强求一致,关键是要让学生明白需要记录哪些数据。让学生把所测得的有关数据填入其表格中,并根据测量数据进行数据处理,通过物理公式计算,间接得出被测物质的密度值。)

(从实验原理、实验仪器的选取和使用、实验步骤的设计、数据的采集、并根据数据得出结果,这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课本上没有现成的实验步骤,而是要求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设计并实际操作,正确地记录数据得出结果。由于有上面探究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这一实验的基础,因此本节的探究活动学生是有能力自主完成的。)

八、引导阅读,升华知识。

教师组织学生阅读课文中关于各种物质密度的图表以及密度知识的应用。

九、当堂练习

教师适当选择几题基本题由学生当堂组织讨论并得出答案。

下载科教版《6.2 物质的密度》创新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科教版《6.2 物质的密度》创新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6.2密度教学反思物质的密度教学反思(5篇范例)

    6.2密度教学反思物质的密度教学反思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6......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第四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 孙恒杰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2.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3.学会......

    《物质的密度》教案反思

    上完这节课,我发现有很多教法值得我这位去研究去探究。从以下几个方面简单来表达一下我的感受:一、目标。本节课主要目的是解决《密度》这个抽象的概念怎么在七年级第一学期中......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6.2密度教案

    第六章 课题2《密度》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密度的定义、公式、单位,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2)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 (3)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6.3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6.3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 主备:张君娟 审核:八年级物理备课组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2.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2探究物质的密度教案

    5.2探究物质的密度 潞城三中 郝花风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①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②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找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

    《物质的密度》物理教案

    《物质的密度》物理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描述物质的一些特性。 2、能通过实验探究努力建构密度概念;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获取......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教学设计

    《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2.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3.学会量简的使用方法,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