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制1下六单元大海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二)《我学会了吗》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22:26: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6制1下六单元大海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二)《我学会了吗》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6制1下六单元大海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二)《我学会了吗》教学设计》。

第一篇:6制1下六单元大海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二)《我学会了吗》教学设计

《我学会了吗》教学设计

教材版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青岛版 教学内容:

一下第73页我学会了吗?及P72的4、5 教材分析

“我学会了吗?”是一幅综合情景图,包含有小鹿、猴子、小鸟的数量等丰富的数学信息。意图是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这一情境,提出并解决用10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的简单问题,对自己本单元学习的基础知识进行自我检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回顾与反思,总结自己学习本单元的表现和主要收获,为“丰收园”栏目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提供依据。

学情分析

本单元学生学习了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口算(不进位、不退位)、笔算(进位、退位),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正确计算进位加、退位减是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难点。此外,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如何快速准确地读懂情景图中丰富的信息也是一个难点,学生可能不会按照不同的动物分类找信息,也可能不会很熟练地通过直接看图数和看文字两种途径来获取信息,这都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予以引导。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丰收园是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正确的评价,学会自我评价。

教学要点分析 教学重点:进一步巩固10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复习100以内进位加、退位减的计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一:复习算理算法。

前面我们进行了100以内加减法的回顾与整理,下面这道题大家有信心解决吗?(出示74页第4题:风筝是谁的?)

(学生独立解决)

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抽生交流答案,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你是怎样计算的?计算过程中你是怎样想的,怎样算的?(学生可能交流用口算或竖式计算)

说一说:你认为计算这些题时应注意什么呢?(抽生交流,学生可能说要注意“进位加时,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也可能说“退位减时要注意不够减时向前一位借一;还可能说混合运算时要注意运算顺序„„)

[设计意图:本环节设计旨在通过这一基本练习题,唤起学生对本单元学习内容的回忆,带领学生重新温习本单元学习的知识要点,为下一环节的教学做好准备。]

活动二:复习应用100以内加减法解决问题

学会了100以内的加减法能帮助我们解决身边的好多问题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投影出示72页第5题)。

(1)估计一下,这个看台能坐多少人?(学生独立列算式解答后全班交流订正)

说一说,你是怎样估的?(预想学生的估算方法会各不相同,只要是合理得都予以肯定)

(小结)刚才同学们想出了很多好的估算的方法,大家要注意互相学习,让估算更好地为我们解决问题服务。

(2)我们来了48人,坐哪儿合适?

(学生先独立思考并尝试解决问题,之后全班交流)

能说一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的吗?你是怎么想的?(预想学生可能采用:

1、精确计算的方法;

2、估算的方法)

你更喜欢哪种解题的方法?为什么?

精确计算很准确,而估算可以很快地知道问题的答案,两种方法都很好,同学们要善于灵活应用呀!

[设计思想:通过本题的复习,使学生不仅有熟练的计算技能,更有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尤其是培养学生运用估算方法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活动三:我学会了吗?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下面,来考考你会灵活解决数学问题吗?这节课老师带来了大家喜欢的好朋友们,(多媒体课件出示教材第72页“我学会了吗”的情境图)

仔细观察,画面上都有哪些好朋友们?

(引导学生发现:地上有小鹿、树上有猴子、天空中有小鸟等。)你能从中发现关于它们的哪些数学信息?(教师引导学生分类整理信息,并板书)小鹿:左边28只,右边有25只 小猴:一共有33只,看得见的有22只 小鸟:一共有44只,飞来的有15只 鹤:一共有16只,„„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除了对小鹿的数量提出问题,你还能对什么提出问题? 除了加法问题,你还能提出一个用减法解决的问题吗?

(学生自由提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板书的数学信息来提出数学问题,注意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提出进位加和退位减及混合运算的数学问题。教师随之形成板书)

(1)一共有几只小鹿?(2)藏着的小猴有几只?(3)还有多少只小鸟没飞来?(4)„„

2.解决问题,自我检测。

你能列式解决这些问题吗?下面请你在练习本上独立列式解答。(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下面我们来集体交流一下答案。

我们先来交流第一个问题:一共有几只小鹿?说一说,这个问题你是怎样列式的?(28+25=)为什么这样列式?(把两边的小鹿只数合起来所以用加法)你是怎样计算的?(学生可能交流用口算或竖式计算)

正确的请举手!做错的同学能不能说说以后计算这道题时应注意什么呢?(注意进位加时,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

„„

(按照板书问题,依次抽学生集体交流)

[设计意图:本环节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有效地发现整理图中信息,为后面学生提问题奠定了良好基础。教师引导学生提问题,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同时更为后面学生解决问题、自我检测做准备。独立解决问题、自我检测,旨在全面了解学生本单元知识的掌握情况,查漏补缺,从而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指导;同时,也为后面学生的自我评价提供依据。] 活动四:自我评价

让学生对自己本单元学习的情况进行总结,从积极、合作、会问、会想、会用等几方面进行自我评价,并把5个苹果根据自己的评价涂成红色。

[设计意图:评价的结果固然重要,本环节更注重的是评价的过程,学生在自我评价的过程中自我反思、互相学习,从而得到提高。]

[创新特色]

本次设计着眼于教学细节上的创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在观察情境图时,顺应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分为两环节进行教学:第一环节重在引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同时在交流有哪些好朋友们的过程中很自然地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观察情境图;第二环节则将学生由对热闹场面的关注引向对数学信息的关注,教师的问题“你能从中发现关于它们的哪些数学信息?”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按照动物类别分类整理信息,这种引导对学生的后续学习是大有裨益的!2.在根据情景图提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不断提醒学生“除了对小鹿的数量提出问题,还能对什么提出问题?”“除了加法问题,你还能提出一个用减法解决的问题吗?”,这都是对学生提问题方法的有效指导,这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第二篇: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意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培养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经历解决问题、探索、交流算法的过程,体现算法的多样化,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推理能力。

3、主动参与新知识的学习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的意义 教学准备:小树卡片、绿色大卡片、小棒、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3月12日是什么节日吗?(植树节)。

每一年植树节快要到来的时候,我们学校都要开展一次绿色植树活动,今天,我们班先举行一次植树活动,好不好?(板书课题:绿色行动)。老师为我们每个小队都准备了一块草地,如果你在这节课表现得好,回答问题积极,就可以为你们小队的绿地栽上一棵小树。咱们比一比,看哪个小队树栽得最多。栽树最多的小队将被评为本学期的 “优秀植树小队”!让我们一起努力吧!加油!(课前准备各种不同的小树卡片和八张绿色卡纸。)。

同学们,你参加过“植树活动”行动吗?你知道在植树行动中要做些什么事情?(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挖坑、栽树、浇水、挂牌等。)

[设计意图: 教师配合时令特点,结合近期的植树节,充分利用情景图,让学生充分观察,把情景图的中“植树活动”主题情景转换成了学生需要进行活动的参考信息,结合课本内容设立了以“小树”为奖励,联系内容,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师:看来,小朋友们都喜欢参加“植树活动”行动。(出示投影:植树活动),这幅画面就是小朋友参加“植树活动”行动的情境,瞧,这些小伙伴们干得多带劲儿!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互相说说你发现了那些有趣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那些有用的数学问题呢?看看谁发现的最多、最有用。学生小组内互相交流自己发现的信息,教师进行巡视,指导学生找到有用的信息,小组内成员根据信息提出问题?并说明根据哪些信息可以提出那些问题,小组长进行记录。

全班交流,选小组到讲台上进行叙述。小学低年级数学学科

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1)这里一共有多少棵花?

(2)他们一共要挂多少个牌子?

(3)挂牌的和浇花的一共有多少人?

(4)挂牌的比浇花的多多少人? 同学们的提问能力真是强,能发现这么多的有趣问题,作为表扬每一个组都种一棵树!

4、解决问题

师:我们先来解决“这里一共有多少棵花?”这个问题。同学们,我们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那些信息呢?如何利用这些信息列出算式呢?该如何计算呢?(用课件出示这三个问题)下面请同学们自己先试着想一想!组织小组讨论:请你先把你的想法和计算方法在小组内交流交流,小组长认真组织,我们比一比,看一看,哪个小组解决问题的方法多!(生交流,师适时进行指导)

组织全班研讨:哪个小组能把解决方法说给大家听?(对于学生的方法,选择优秀的进行板书,鼓励引导学生学习最佳的方法。)

师:小朋友们真了不起,一道题竟能想出这么多的计算方法,你能把你最喜欢的计算方法介绍给大家吗?你为什么喜欢这种算法?(根据学生表现奖励小组“植树”)

(设计意图:主动猜测,多种算法。根据情景图鼓励学生寻找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学口算25+3=?时,让学生想办法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和方法尝试解决问题。提供自主思考学习的机会,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允许并鼓励他们有不同的想法,尊重他们的想法,哪怕他们的想法是不合理的,甚至是错误的,让他们在相互交流、碰撞、讨论中进一步明确算理。)

6、小练习:

a、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这两道题吗? 21+8=

4+53=

b、谁愿意把你的计算结果说给大家听?你是怎样算的?

7、“这里一共有多少棵花?”这个问题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已经解决了,这些问题你还想解决哪个?

生:我想知道“他们一共要挂多少个牌子?”。

师:怎样才能知道“他们一共要挂多少个牌子?”呢?

师:你知道怎样计算吗?请把你的计算方法在小组内交流交流!(生交流,师适时进行指导)

8、谁愿意把你的计算方法说给大家听?

9、小练习:

小学低年级数学学科

a、小朋友请看屏幕,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这两道题吗? 45+30=

10+36=

b、谁愿意把你的计算结果说给大家听?你是怎样算的?

10、小结: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黑板上这两道题,你发现它们有什么特点?

(引导学生发现:两位数加一位数是个位相加;两位数加整十数是十位相加)。(设计意图:验证猜想,探究算法。任何猜想都要经过证明,才能确定其是否具有普遍意义,所以设计了两个活动进行练习,在练习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验证猜想。验证猜想的过程,也就是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探究的过程。通过多样的练习让学生自己感受出自己的口算方法的优缺点,进而自主的选择最优的口算的方法,促使学生以一个创造者、发明者的身份去探索知识,让学生在体验满足感、成功感的同时,获得一种科学方法的启蒙教育。)

三、课堂练习:

1、你们太棒了,老师真佩服你们!我这里有一些问题需要同学们帮忙解决。看一看这节,课谁学的最棒!(1)、学校要给一些小树挂牌,现在已经做好了23个牌子,还有5个没有做好,你能知道我们一共要给多少棵小树挂牌子吗?

(2)、如果我们大家要去植树,男同学有18人,女同学有20人,如果一人栽一棵树,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3)、要挖38个坑,男同学已经挖了26个坑,女同学挖了10个坑,我们挖的坑够不够?

2、游戏:找树叶。

同学们表现得这么棒,为了奖励大家,我们来做个游戏:“找树叶”。

小组活动:大树的四个枝上写上不同的得数,树叶上写算式,让学生找一找:看看每片叶子应该长在这棵大树的哪个枝上?

四、课堂小结:

小朋友,你今天学到了什么?(生交流)你们可真了不起,每一个小组都种了这么多的树,表现太棒了!不但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法的题,而且还想出了这么多的计算方法,老师真为你们骄傲!希望小朋友们继续努力,相信你们一定会更出色!

教学反思:

多少年来,口算教学所追求的目标是:能正确、迅速地口算,掌握一定的速算技巧,具备一定的口算能力。而评价的标准也简单,即检验一个学生的口算能力就是看他一分钟能口算多少题。并为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来计算,算法多样化就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小学低年级数学学科

算法多样化是近年来小学数学教学改革中最易引起争议的焦点问题。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教学理念,按照这样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利于学生进行数学交流,而且有利于因材施教,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这样的教学不但使得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愉悦,而且能使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数学。但是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指导学生选择口算的最优方法,所以,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说出自己的口算方法,小组内进行评价,进行辩论,进而形成最优的口算方法,通过多样的练习让学生自己感受出自己的口算方法的优缺点,进而自主的选择最优的口算的方法,并且通过练习达到认可和巩固的作用。在设计中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培养估算意识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应该培养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在口算时可以先加强学生的估算的练习,这样有助于学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口算的准确性,促进学生对口算的理解和应用。

二、重视算法多样化,培养创新意识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面对算式,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各自不同的思维方式,无论哪个学生,凡是以自己的学习方式,根据自己的特点,以自己的步调进行学习,都是有效的。学生的学习总是在自己已有知识基础上的自我建构,学生的心灵深处不仅有求异和创新的需要,而且完全有创造的潜力。这样通过一道题的有效学习比训练几张口算卡来得收获更大。

三、鼓励质疑评价,培养反思意识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使学生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对于学生思维成果的评价,并非是老师的专利。因此对学生各种各样的口算方法,教师不要急于评价优劣,应引导学生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并对各种算法进行质疑、剖析。让学生自己来评价,自己来反思。“为什么结果要减去3呢?”“对××同学的算法,你想发表什么意见?”“还有不同意见吗?”等等,特别是引导学生对各种方法的思路进行比较,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同学们用多种方法去口算,尽管大家的思考方法不同,但有一种相同的思路,想一想,这一基本的思路是什么?学生经过思考发现,都是在想方设法“凑整”。如果学生原来的“凑整”是处于无意识状态,那么,通过对自己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就增强了用“凑整”思路来解决实际情境中的各种计算问题的意识。不仅使结论得到进一步的凝练和升华,而且有助于学生建立初步的数学价值观

四、通过比较练习,发现最优方法

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的思路教给学生一般的口算方法。在学生掌握一般口算方法的基础上,启发学生进行思考,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方法。最后,通过比较找出比较简便的口算方法。在口算的过程中,学生会说出几种不同的算法。这时,应及时对提出新的计算方法的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对他们积极思考的精神给予表扬。然后,再启发学生进行分析、比较,这几种方法中,哪一种比较简便?经过讨论,让学生发现最优的方法,并向学生说明,在以后地计算中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但尽量要用最优的方法。

第三篇:6制6上6单元我学会了吗教学设计(小编推荐)

我学会了吗?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96页。教材简析:

众数和中位数的概念比较抽象,生活实际中应用不多,在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的区别,及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在统计中的不同作用。练习量可以在教材提供的练习题数量上有层次的增加。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比练习进一步理解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的意义,能找出一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

2.通过对本单元知识的系统整理,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梳理知识。出示96页第1题。

谈话:同学们这是考古队随机抽查20尊兵马俑身高情况,根据你所学的有关统计的知识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会比较容易提出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的问题。谈话:你对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都有哪些了解?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总结三者的区别与联系:

1.平均数具有虚伪性,容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一组数据中某个数据的改动会影响到平均数的改变,平均数与整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据有关。反映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

2.中位数是通过排序得到的,它不受最大、最小两个极端数值的影响。部分数据的变动对中位数没有影响,当一组数据中的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常用它来描述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反应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

3.众数也是数据的一种代表数,反映了一组数据的集中程度。日常生活中它反映了日常生活中一种最普遍的倾向。

【设计意图】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总结三者的区别与联系,有利于学

生对三个抽象概念的理解。但要注意不要提高难度,根据学生自己的理解稍做解释即可。

二、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1、下列几种情况一般使用什么数?为什么?

(1)要表示同学们最喜欢看的图书种类,应该选取()。

1.平均数

2.中位数

3.众数

(2)五年(1)班50人,五(2)班45人,要比较两个班平均成绩,应该选取()。

1.平均数

2.中位数

3.众数

(3)在演讲比赛中,某个选手想知道自己处于什么水平,应该选取()。

1.平均数

2.中位数

3.众数

2、公园里各有两组人在草地上做游戏,两组人的年龄如下:

甲组:14 10 10 10

乙组:50 40

分别算出两组年龄的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各是多少岁?其中哪个统计量能较好反映本组的年龄特征?

为什么平均数不行?(数据悬殊,它表示的集中趋势偏大。)

众数为什么不行?(反映多数水平偏小。)

为什么用中位数?(在10岁以上有两个,在10岁以下有两个,10岁算中等水平。)

小结:这就是它们三种统计量之间区别的体现,各有不同的特征。

3、课本96页地2题

重点引导学生说明理由。

4、举例说说生活中什么情况下用平均数描述数据,什么情况下用众数描述数据,什么情况下用中位数描述数据。

【设计意图】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在不同现实情境中理解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三者的联系与区别,形成数学模式,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

三、谈收获

谈谈你在本单元的学习中知识上和学习方法上有哪些收获? 【课后反思】

新的课程标准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本单元的知识比较抽象,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体验相联系,把数学问题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数学中体验生活。将数学教学的问题形成一个模式。

(即墨市德馨小学

姜爱丽)

第四篇:我学会了吗教学设计

我学会了吗?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36页内容。

教材简析:学生对本单元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和解决问题的水平,使学生看到进步和不足,及时查漏补缺,以促进自我完善与发展。教学目标:

1、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四则计算,提高学生分数计算的能力。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一般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3、通过了解有关数学知识的背景,体会数学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创新意识。教学过程:

一、历史知识,引发兴趣。

1、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

(多媒体课件出示青铜“豆”图片,引发学生兴趣。)

2、介绍:豆是我国古代用来盛食物的青铜器皿,盛行于两周,它既可以用来盛放干食如煮好的肉类,也可盛放调好的汤汁如羹类。最早的青铜豆见于西周时期,早期的铜豆多是无耳的。(出示1号豆图片)

春秋时开始有豆盘两侧加耳的铜豆,而在豆盘上加盖的组合则是战国时流行起来的。这件豆是春秋晚期,用红铜镶嵌,描绘巨兽中箭,各种禽兽飞跃奔走,而猎人处于兽群之中勇武行猎的情景。整个图象结构基本上改变了商周以来的模式,成为战国画像艺术发展的先驱。(出示2号豆图片)

二、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1、谈话: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多媒体课件出示第36页信息窗)(学生回答:在2号豆中,铜的质量是豆的学内容:

12千克,占总质量的。2号豆的质量是1号1033。)

42、出示问题,解决问题:(1)2号豆的质量是多少千克? 小组议论,弄懂题意后独立解决。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对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的掌握情况。

在班内交流时,沟通各自的解法。

(2)谈话:根据这些信息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独立思考后,学生提问题,教师注意选取代表性问题全班解决。并巡视了解学生对本单元的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和解决问题的水平。

二、拓展知识,加深理解。

1、拓展知识:

介绍:青铜的主要成分是铜、锡等金属。我国的许多青铜器在世界上都是很有名的,下面让我们来认识几件:

(1)司母戊鼎:商朝后期制造的,用于王室祭祀,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最重的青铜器。长110厘米、宽是长的811、长是高的。1113(2)四羊方尊:一种饮酒用具,是我国现存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高约58厘米,重约35千克,是司母戊鼎重量的2、加深理解:

(1)从图中你能了解到那些数学信息?(2)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三、强化练习,巩固提高。(课件出示)

1、看图列式计算

1。25

2、根据下面的条件,先说出哪个是单位“1”的量,再说出数量关系式。

(1)三好学生占全班人数的(2)修好了一条路的3。203。71已经运走。42(4)这批布的是花布。

3(3)一堆煤的3、对比练习:(先画出线段图,再进行解答)

5,苹果有多少筐? 8

5(2)水果店运来苹果40筐,占运来的水果总数的,运来水果多少筐?

82(3)红红看一本140页的故事书,已经看了全书总页数的。还有多少页没有看?

72(4)红红看书,已经看了140页,占全书总页数的。还有多少页没有看?

7(1)水果店运来40筐水果,其中苹果占

4、解决实际问题:

(1)小冬家养黑兔20只,相当于白兔只数的(2)一个正方体鱼缸棱长

4,小冬家养白兔多少只? 539米,里面盛有立方米的水,水深多少米? 432

3(3)六年级有学生111人,相当于五年级学生人数的,五年级和六年级一共有多少

4人?

(4)小刚家买来一袋面粉,吃了18千克,正好是这袋面粉的千克?

四、丰收园里谈收获

回顾本单元的学习,你觉得自己都有哪些收获?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先进行小组交流,再进行集体交流。

师谈话:看来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同学们都有了不少的收获,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相信你们在今后学习中一定会拥有更多的收获!

3,这袋面粉还剩多少4

第五篇:教学设计《100以内数的加减法》

一百以内的加减法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设计

东风镇中心小学

张继学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加的口算方法,能正确的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学难点 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教学过程

一、旧知复习,引入新知。

1、30+6

5+20

60+

49+40

30+60 50+20 60+40 50+50 2、65是有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29是有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索

今天学校新到了一批书,老师打算发给同学们,我们班有29名同学,我们先算算有多少本书,看够不够发给同学们。

1、观察,课件出示主题图

要求: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数一数,你知道它们有多少吗?一捆有多少本?

数学书有多少本?语文书有多少本?

2、小组讨论:

看图提出问题,谁能提出不同的问题?怎么能算出来?

3、合作探究:

如果要你算出有多少本数学书,你能怎样算?

想一想,你是怎样列式的?用小棒摆一摆,你是怎么算的?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4、再次探究:如果要算出我们班领了多少本书,你能算出来吗?请看图,我们领了多少本?一包语文书和一包数学书有多少本?

5、全班反馈:

a动手操作,理解口算办法。

b总结算法,计算时要注意计算的单位,个位上的数要加在个位上。整十数要加在十位上。

6、比较算法,加深理解

让学生认真观察两个算式,这2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怎样计算?你是怎么想的?(分组说,后指名全班交流)

三、巩固练习,促进理解

1、p61的做一做。

先在书上完成“做一做”第一题,请同学讲一讲上下两题有什么关系,并举几个例子口头考考其他同学。

2、p63的练习十一的第一题和第二题

(1)独立计算后集体订正。

(2)指名说53+4 和20+67是怎么计算的?(3)你是怎么算的?

(4)小组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出示p63:3图

(1)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你能完整说出来吗?

(2)你根据这些信息列出算式吗?(3)说出结果,你是怎么算的?

四、全课总结

五、作业设计p63的4题

下载6制1下六单元大海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二)《我学会了吗》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6制1下六单元大海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二)《我学会了吗》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万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要求 1、认识万以内数的组成,自主探究学习万以内数的读写规律和顺序大小规律;自主探究学习万以内数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的推理想......

    一年级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精选合集]

    一年级下册数学 《校园护绿____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 高疃中心小学 李玲 第1课时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掌握100以内两位数加一位数......

    6制1下四单元信息窗4绿色家园——综合应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口算)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信息窗四:——综合应用100以内数的加减法(口算)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信息窗四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综合运用100......

    大海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二)信息窗1教案(共5篇)

    大海边——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二)信息窗1 教案 教学目标 1、 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感受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口算和笔算方法......

    100以内加减法单元练习课教学设计

    100以内加减法单元练习课教学设计 练习内容: 二年级数学上册11-37页《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练习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能熟练计算100以内的加减法。 2、通过练习,培养学......

    《100以内的加减法(一) 》单元教学设计

    华景小学一年级备课组 一、本单元知识框架 二、本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1、20以内的进位加、退位减。 2、10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整理和复习,引导学生主动回忆100以内数加减法的计算知识,能正确熟练的进行计算。 能力目标:在交流与合作学习......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练教学设计1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练习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有效形式的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正确率和速度。 2、发展估算意识,培养运用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的生活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