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李小菁初中生物学科教育教学论文
浅谈学习条件分析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姓 名:李小菁 单 位:下寨中学
浅谈学习条件分析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实验教学 教学设计 生物学教学
摘要: 以实验“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为例,从教学设计角度,浅谈任务分析中不同学习结果类型的学习条件分析,以期使得生物实验教学更为科学和有效。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而改革的突破点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实验可以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教学,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自主发现新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从而有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同时,在实验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因此,实验教学是一种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为了使得实验教学发挥其最大限度的功效,在教学之前,教师要花大量时间和精力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和教学任务分析。
“任务分析”这个专门术语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军事和工业人员培训。教学任务分析是任务分析演变而来的,而教学任务分析理论和技术的发展主要归功于美国著名学习与教育心理学家加涅,他认为,教学只不过是为学习的发生创造外部条件,因此,他按学习的结果将学习分为五类,即言语学习、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依据不同类型学习结果的不同内部和外部条件,相应地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
1、学习结果类型的分析
教学目标是教师预期的学生的学习结果。分析教学目标中的学习结果是整个任务分析过程的基础。因为不同学习结果的学习条件和过程是不同的,只有准确地把握学习结果的类型,教师才能找到适合某类学习的过程和条件的教学方法。现以“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这一案例,通过分析其教学目标中的学习结果,简要介绍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加涅将学生的学习结果分为认知、态度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并概括为五类: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
言语信息是指能用言语表达的知识。比如“通过实验探究鼠妇的生活环境,认识环境中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明确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智慧技能主要指运用概念和规则办事的能力,由低到高可分为辨别、概念、规则和高级规则。其中概念是指对事物进行分类的能力,如找出实验中的变量;规则主要是一些指导人的行为的原理或定律;高级规则是由若干简单规则组合而成的复杂新规则,如当学生综合运用单一变量、平行重复、对照和条件适宜等原则,成功设计对照实验来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时,学生就学会了一种科学探究的方法。
认知策略,是用于管理自身学习和思维过程的技能,如在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学生会运用一些逻辑思维。即思考如何安排实验的步骤、时间等从而使得实验的整个过程能够顺利进行。
动作技能,即执行一系列身体操作,如实验装置的制作。
态度,即选择某种行为的情绪和认知倾向,如小组共同设计、实施实验方案时学生的协作态度;把鼠妇放回大自然时学生爱护动物的情感;在实验现象观察和数据记录过程中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等。
总的来说,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要求学生能够设计实验方案,在实施实验的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因此,该实验教学目标中的学习结果类型属于智慧技能里的高级规则,即通过设计“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方案,学会控制实验变量,设计对照实验。
2、学习条件的分析 加涅认为,学习是指可以持久保持且不能单独归因与生长过程的人的能力或倾向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个体和与之发生相互作用的环境事件,所以学习可以被看成是可以深入考察和深入理解的事件。进一步来看,学习事件可以分为学习者、存在于学习者之外的刺激情境、存在于学习者之内的认知结构和学习者的反应,学习事件也就会出现。所以,学习出现的条件就可以分为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教学就是为促进学习而安排的一系列存在于学习者之外的事件,就学校教育而言,学习的外部条件就是教师的教学。根据影响学习的成败还是效率,学习的内部条件又可分成学习的必要条件和支持性条件。
2.1 必要性条件
学习的必要性条件主要包括学习的起点能力和与新知识相关的前提知识,因此如果学生目前尚不具备相关的起点能力和前提知识,那么新的学习就不可能成功。比如设计“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方案”这一高级规则学习的必要性先决条件是构成该高级规则的许多单个规则,具体为平行重复原则、单一变量原则、对照原则和条件适宜原则,接下来,则是这些单一的规则所涉及到的概念,如实验变量、无关变量等,最后是构成实验变量和无关变量等一些言语信息,比如鼠妇生活的环境概括;实验变量和无关变量都会影响实验结果等事实。
2.2 支持性条件
学习的支持性条件与必要性条件不同,它们并不影响学习是否成功主要影响学习的效率。支持性条件主要是认知策略、态度和一些言语信息。前面所提到的“光对鼠妇生活影响”教学目标中的认知策略、态度和言语信息部分就是该节“设计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方案”学习结果的支持性条件。因此,新课改中强调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三维目标有机结合,这一有机结合可以体现在学生的某个学习结果的出现需要其他一些如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等支持性条件。
2.3目标分析及层次关系
加涅在他的《教学设计原理》一书中对使能目标的概念做了清晰的阐述:教学设计至少包括两类目标。第一类目标是学生在课程学习结束时应该达到的目标,第二类目标是课程学习进行过程中必须达到的目标。所以使能目标可以定义为介于起点能力与终点能力之间的学生尚未掌握的知识技能,而前面所提到的学习内部条件中的必要性条件的分析实际上就是使能目标的分析。
进行使能目标分析时可以采用逆推法。也就是从最终的教学目标开始分析要学会某种技能,学习者必须拥有的更为简单的技能是什么,然后不断往前推,推出一组在水平上递进的前提性技能,一直推到学习者的起始能力为止,最后将从起始能力到终点能力之间的所有技能按层次构建起来。
一般来说,学习的层次排列是从顶部较复杂的智慧技能到底端较简单技能的。在智慧技能的学习中,学习高级规则则取决于前面对某些特定规则的掌握,每一规则的掌握又取决于先前特定概念的掌握,而对概念的掌握取决于言语信息。这反映了智慧技能领域的知识组织,每一技能都建立在更简单的技能之上,形成了一个学习层次。
以设计“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方案”为例,该教学目标的使能目标分析如图所示:
设计光对鼠妇生活是否有影响的实验方案 ↑ ↑ ↑ ↑
平行重复原则 单一变量原则 对照原则 条件适宜原则
↑ ↑ ↑ ↑ 偶然性 实验变量 无关变量
↑ ↑ ↑
知道因鼠妇的个体 实验结果只能 除实验变量外其他
由一个实验变量 变量也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响 差异实验结果会存在误 引起 会存在误差
由上可见,使能目标的分析,不仅有助于教师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和教材之间的前后联系,而且还有助于教师诊断出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即确定与教学目标有关的学生的起点状态,发现哪些环节有缺陷,并及时地进行补偿教学。
3、结语
总的来说,实验教学有助于学生进行自主的学习,而学习的发生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而这种引导和帮助就是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有利的外部条件。因此,教师需要进行教学任务分析来阐明学习的内部和外部条件。而不同学习结果类型需要不同的学习条件,因此教师要注意区分不同学习结果的类型,然后进行相应地条件分析,最终为教学方法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教育学心理学参考资料。上海教育出版社
2、《教学设计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中学生物教学》2010
第二篇:师德论文(李燕菁)(范文模版)
教师师德论文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师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
教师要做好学生的灵魂工程师,首先自己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我认为,好教师首先必须有敬业精神,要毕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要做到这一点,就应充分认识教师工作的意义,从而深深地热爱教育事业。现代的时代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国与国的竞争主要体现为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靠的是教育,靠的是教师兢兢业业的工作。只有深深地认识这一点,才能激发对教师工作的热爱,也才能把这种爱倾注到对学生的教育中去。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具体工作在于“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是说教师要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给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懂得、各种事理。这就要求教师应具有“学而不厌,悔人不倦”来开拓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要有崇高的理想,完善的道德情操,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品质,并用它们对学生进行浅够默化的影响和熏陶。这样,才能培养出祖国需要的,全面发展的,能适应竞争形势的有用之才。
其次,必须热爱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教师应该是一位雕塑大师,能将一块坯材,用自己的思想与感情,将它雕塑成一件艺术精品。从本质上看,学生并不存在好与差之分,“差生”之所以“差”,原因在于他们潜能被种种主客观因素所束缚,而未得到充分的释放而已。来自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和来自客观的影响。主客观的因素,都会严重束缚学生内在潜能的发挥,都会成为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的障碍。正因如此,我们教师对这些所谓的“差生”,更应加备的关爱与呵护。在他们身上,我们要倾注全部的爱,去发现他们学习上每一点滴的进步,去寻找他们生活中,品德上每一个闪光点,然后运用激励机制,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励,恢复感到温暖,增强自信,从而缩小师生间心灵上的距离,使他们产生“向师性”。这样,才会在他们成长与发展的道路上有一个质的飞跃。
第三,一个好教师还必须十分重视“言传”外的“身教”,要以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表率使学生从教师身上懂得什么应为之,什么不可为。因此,教师的教学,待人接物,行为举止,一言一行都必须认真、稳重、规范、得体,切不可马虎、轻率、任性、不负责任。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和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心灵沟通,向学生畅开心灵,既可以向学生谈自己从人生中取得的宝贵经验,也可以向学生坦诚地公开自己的生活教训,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你不仅是良师还是益友。
总之,师德是中华优秀文化的精萃,也是优良革命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教书育人,教书者必须先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示范,教
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到素质,而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的灵魂。这次学习的收获是非常丰富,它引发我更多的思考,也让我收获了很多的知识。然而,憧憬未来,我知道前方的道路依然是曲折的,毕竟这些思考和理论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的去尝试和运用,并最终将其转化为自身的东西,我想只有这样才算是真正达到培训的目的。最后用一句话和大家共勉: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李燕菁 2012年4月
第三篇:教学案例李菁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分析
在柔缓的《鸟语花香》轻音乐声中,孩子们走进《鸟的天堂》,恍若欣赏大榕树蓬勃旺盛的风姿,又若观赏群鸟雀跃的热闹盛会。尽管是想象中的,但大榕树“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那千姿百态的鸟儿飞翔时欢愉的情景,让孩子们找到自己的心跳与文本心跳的合拍点,召唤着孩子们再次诵读课文,寻求更真切的心灵体验。当既往经验与当前学习一次又一次联系并撞击,于是孩子们开始疑惑“这棵大榕树真的是鸟的天堂吗”。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引领下,孩子们经历着师生、生生、生本等之间多元多向的学习、交流活动。内心的自由、愉悦、释放、本真激活了原本凝固的语言:
“大榕树绿得发亮,绿得耀眼,绿得逼人,墨绿、深绿、青绿、淡绿、新绿交织在一起,把全部生命展示给了我们。”
“瞧,叶儿们,有的在微风中轻轻地颤动,好象在舞蹈;有的左摇右曳,好象在甩动自己绿色的衣裙;有的沙沙的,好象在说着悄悄话;有的相互簇拥着,亲密无间,好象要把大榕树的每一空隙都填足绿色。”
孩子们就这样或投入地说着,或用心地听着,那惟妙惟肖的描述让我脱口而出:“真是独木成林哪!”孩子们一听意犹未尽,抢过话题:
“我愿是鸟的天堂的一只小鸟,让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唤醒我,唤醒我酣睡中的伙伴。”
“我们站着、飞着,扑翅膀,谁都想把最美的姿态献给自然,用最美的歌声感动人心。”
“我们中有的朝出暮归,有的暮出晨归,一早一晚,相互交替,翩翩飞舞,嘎嘎而鸣,乐哉乐哉。”
“假如我是鸟的天堂的一只小鸟,我愿做天堂卫士守护着它,让他永葆青春,绿意永恒。”
点评“大榕树绿得发亮,把全部生命展示给了我们。”孩子们用精美的语言表述着自己对宇宙生命的关注和热爱,从更广博的视野进入到“一物一世界”的境界,是文本唤醒他们最基本的生命意识。领悟到大榕树的生命存在后,孩子们渐渐地自发拥有生命的责任和义务,以他们最纯稚的童心和所有智慧,去探寻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使已有的生命意识得到了提升。
此时的孩子们虽身处有限的空间,但“阅读”已使他们披文入境,激情泛起的才智与探索生成的快乐不断喷涌。
可以说,正是学生的“阅读”给予学生主体体验生命成长意义,培养友善人格的机会,也正是“阅读”使阅读充满生命活力、创造潜能。课堂只有这样真切的“阅读”,教师和学生才不是在完成教和学的任务,“他们可以一起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与成长,也只有这样的课堂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与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
由此,从“人”的基点出发,在回归人的生命本体上思索,“阅读”是人的生命活动的一种方式。它不外在于人的客体,而是主体,是主体心智、主体情感、主体体验和个性品格的涵融和凝结。因而,我们认为有必要重新审视阅读教学真谛,追求学生主体“阅读”活动的课堂教学,让教学成为欣赏的过程,成为体验生命价值的活动,成为展现自由精神的舞台。从而使学生获得愉悦,获得对人生价值的感悟,获得精神的自由,实现课堂真阅读。
第四篇:2009年洛阳市初中生物学科优秀教学论文、 课件和中学生小论文评选
2009年洛阳市初中生物学科优秀教学论文、课件和中学生小论文评选活动简报
各县(市)区教研室、市属各初(完)中学:
2009洛阳市初中生物教师优秀论文、优秀课件和初中学生生物科技优秀小论文评选活动于近日揭晓。现将获奖名单公布于后,望各县(市)区教研室主管生物学科的教研员,市区获奖的有关教师于2009年6月3日—5日到市教育局中小学教研室初中生物组领取获奖证书。
附:初中学生生物科技小论文获奖名单及优秀辅导教师名单
一等奖(18人)
姓名 赵丹阳 范艳飞 焦梦迪 刘泽园 张亦舒等 朱越 鲍迪、王杭 丁亭亭 董晶云
所在学校
洛阳市第二十三中学 洛阳市第三十中学 洛阳师院附属中学 洛阳市第十一中学 洛阳市第五中学 洛阳市第三十六中学 洛阳市吉利区第一初级中学
洛阳市第四十八中学 洛阳市第四十一中学
小论文题目
《关于生活垃圾分类回收的调查报告》 《月季花引起的实验》 《鱼的再生》
《化学方程式在生物学学习中的应用》 《学生饮食习惯与营养摄入调查》 《牡丹盛开倾人国,万紫千红缘为何》 《抗生素使用情况调查》
《生根快还是慢》
《种子萌发原理的应用——无根豆芽
辅导教师 李智苹 李静 王金菊 卓廷芝 张颖 陆遂娟 谢转红 曹喜军 董松甫
教师辅导证书编号
CZSW第0901号 CZSW第0902号 CZSW第0903号 CZSW第0904号 CZSW第0905号 CZSW第0906号 CZSW第0907号 CZSW第0908号 CZSW第0909号
付之凡 李珂 张静怡 董琳 李瑶洁 李铭飞 孙一鸣等 陈菲菲、陈艺琳 郑舒方 洛阳市河洛中学 洛阳市第四十三中学 孟津县平乐一中 孟津县常袋中学 洛阳市第四十一中学 宜阳县寻村三中
洛阳八中实验初级中学 洛阳市第二实验中学 栾川县河大潭头附中初中部 的生产》
《认识霉菌,使之更好的为人类服务》 《初中生眼中的艾滋病》
《电池浸泡液对绿豆成长发育影响的探究》
《为世界撑起“绿色的伞”》 《植物生长的秘密》
《保护耳朵,从身边做起》 《废电池的危害》
《蚊子的目标与人的血型有关吗?》 《关于种子萌发的探究》
王秀峰 杜文杰 郭宇杰 郭高波 贾红芹 李巧玲 郭新想 张延芳 延金法
CZSW第0910号 CZSW第0911号 CZSW第0912号 CZSW第0913号 CZSW第0914号 CZSW第0915号 CZSW第0916号 CZSW第0917号 CZSW第0918号
二等奖(24人)
王艳茹(洛阳市四十四中)
程菲菲(伊川县鸣皋一中)
沈好贝、肖亚茜(洛阳市第六中学)贾梦迪、刘一凡、张哲彦、陈梦滢、王矗寰(洛阳市第二外国语学校)
翟子乐(洛阳市第二十六中学)
李亚帆、陈鑫、罗新莉(栾川县实验中学)
陈俊国(宜阳县寻村三中)
杨雪媛(洛阳市第二十四中学)
赵强(栾川县慧光中学)
李云凤(洛龙区第三实验学校)
张鹏炜(洛阳市第四十三中学)
李丽婷(孟津县麻屯一中)刘博(洛阳市第五十九中学)
孙源兵(洛阳市河洛中学)
杨钰菡(洛阳市第二十三中学)张晓童(吉利区第二初级中学)杨杨(洛宁县回族镇王西中学)
教师优秀论文评选获奖教师名单 一等奖(12人)
姓名 郭宇杰
单位
孟津县平乐初中 论文题目
《如何提高中学生物课堂讲解的有效性》 证书编号
CZSW第0919号
崔凤娥 高杰 郭建德 齐冬梅 董松甫 洛阳市第二外国语学校 新安县实验初级中学 洛阳市第六中学 洛阳市第十八中学 洛阳市第四十一中学 《提高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探究与实践》 《以生物科学探究为载体,提高中学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提高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提高生物学探究教学的有效性》 《生物教学中合作学习方法的设计》 CZSW第0920号 CZSW第0921号 CZSW第0922号 CZSW第0923号 CZSW第0924号 张延芳 洛阳市第二实验中学 郭新想 洛阳八中实验初中 郭继红 洛阳市外国语学校 王松芳 嵩县实验中学
樊晓莉 洛阳市第三十三中学 延金法 栾川县河大潭头附中初中部
二等奖(23人)
姓名 单位 韩辉 孟津县朝阳初中
时静霞 洛阳市吉利区第二初级中学
曹喜军 洛阳市第四十八中学 谢转红 洛阳市吉利区第一初级中学
朱迎春 孟津县麻屯一中 贾红芹 洛阳市第四十一中学 王国志 洛阳市东升三中 曲光辉 汝阳县实验中学 刘琛 洛阳市第四十中学 杜文杰 洛阳市第四十七中学
论文题目
《如何提高初中生物课堂的有效性》 《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自主学习之“提出问题”》
《浅谈提高生物课堂活动的有效性》 《生态环境教育应走进生物教学中》 《挖掘学生潜能,打造高效课堂》 《在生物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
《多媒体,怒放于课堂上的一朵奇葩》 《浅谈生物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运用心理规律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的有效性》
CZSW第0925号 CZSW第0926号 CZSW第0927号 CZSW第0928号 CZSW第0929号 CZSW第0930号
证书编号
CZSW第0931号 CZSW第0932号 CZSW第0933号 CZSW第0934号 CZSW第0935号 CZSW第0936号 CZSW第0937号 CZSW第0938号 CZSW第0939号 CZSW第0940号 《杯水与桶水》《计算机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怎样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谈生物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谈提高生物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新课程标准下的初中生物教学策略》武超英 洛阳市洛龙区第三实验学校
郭高波 孟津县常袋一中 韩朵 洛阳市第二十六中学 王春红 栾川县冷水中学 杨素贞 栾川县实验中学 李静 洛阳市第三十中学 汤军芳 洛阳市第四十三中学 耿蛟龙 偃师市城关二中 范慧娟 洛阳八中实验初中 邓希平新安县磁涧一中 焦聪涛 偃师市城关二中 张晓辉 宜阳县寻村镇一中
张书敏 伊川县鸣皋镇第一初级中学
三等奖(12人)
姓名 单位
黄灿彬 汝阳县陶营二中
王春义 洛阳市洛龙区第二实验学校
马召辉 洛阳市第十二中学 周志玲 新安县磁涧一中 郭志会 孟津县横水完中 王成孝 孟津县横水一中
张东洋 新安县南李村镇第二初级
《浅谈如何提高生物学科概念教学的有效性》
《谈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加强生物学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
《如何提高多媒体运用的有效性》 《生物课堂中的探究性学习》
《倡导研究性学习,提高生物教学有效性》 《如何提高生物课堂交流有效性》 《也谈生物课堂的有效性》
《开展创新教育,提高创新能力》 《浅谈如何上好初中生物实验课》 《寻找切入点激活生物教学》 《浅论生物课的教后反思》
论文题目
《谈谈生物实验课探究性学习的设计》 《关于自然(科学)课教学的几个阶段》 《重视实验与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强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实效》 《浅谈初中生物教学的课堂模式》 《探究性学案设计的常用模式》 《在生物实验中提高学习能力》
CZSW第0941号 CZSW第0942号 CZSW第0943号 CZSW第0944号 CZSW第0945号 CZSW第0946号 CZSW第0947号 CZSW第0948号 CZSW第0949号 CZSW第0950号 CZSW第0951号 CZSW第0952号 CZSW第0953号
证书编号
CZSW第0954号 CZSW第0955号 CZSW第0956号 CZSW第0957号 CZSW第0958号 CZSW第0959号 CZSW第0960号
贺静 陈定楠 王叶 李冬生 中学
洛阳市第四十四中学 宜阳县城关乡一中 新安县实验初级中学 新安县石井初中
《新课改中如何提高中学生物教学的有效性》
《创设成功的情景》
《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之浅探》 《创设课堂学习空间与生物课堂的有效性》 CZSW第0961号 CZSW第0962号 CZSW第0963号 CZSW第0964号 杨新建 洛阳市高新区辛店镇第一初级中学
《让生物课堂动起来》
CZSW第0965号
教师课件评选获奖教师名单
一等奖(12人)
姓名 单位
课件名称
赵亚娟 洛阳市东方二中
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时静霞 洛阳市吉利区第二初级中学 血液循环
王松芳 嵩县实验中学
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王秀峰 洛阳市河洛中学
种子的结构 张会娟 洛阳市洛龙区第三初级中学 人体概述
曲光辉 汝阳县实验中学 人的食物来自环境 马会玲 汝阳县实验中学 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 韩朵 洛阳市第二十六中学 人体的消化和吸收 李新改 洛阳市第二十四中学 生物和生物圈 郭新想 洛阳八中实验初级中学 尿的形成和排出
李艳艳 栾川县陶湾中学 关注生物圈,环境在恶化 张瑞珂 孟津双语实验学校
营养器官的生长
二等奖(13人)
姓名 单位
课件名称
张素芹 汝阳县城关三中 血管
白玉良 宜阳县石陵一中 人体的消化和吸收 高杰 新安县实验初中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张颖 洛阳市第五中学 人体内的气体交换 曹喜军 洛阳市第四十八中学 开花与结果 耿蛟龙 偃师城关二中
血液循环 罗秀利 洛阳市第五十九中学 人的性别遗传 杨素贞 栾川县实验中学 开花和结果 宫红丽 栾川县慧光中学
生态平衡
证书编号 CZSW第0966号 CZSW第0967号 CZSW第0968号 CZSW第0969号 CZSW第0970号 CZSW第0971号 CZSW第0972号 CZSW第0973号 CZSW第0974号 CZSW第0975号 CZSW第0976号 CZSW第0977号
证书编号 CZSW第0978号 CZSW第0979号 CZSW第0980号 CZSW第0981号 CZSW第0982号 CZSW第0983号 CZSW第0984号 CZSW第0985号 CZSW第0986号
汤军芳 卢学品 朱迎春 潘珊珊 洛阳市第四十三中学 汝阳县工业区二中 孟津县麻屯一中
洛阳市第二外国语学校 种子的萌发
两栖动物的生殖与发育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开花和结果 CZSW第0987号 CZSW第0988号 CZSW第0989号 CZSW第0990号
洛阳市教育局中小学教研室
二零零九年五月二十日
第五篇:论文:浅论初中生物学科内小综合体系的下的知识教学
浅论初中生物学科内小综合体系的下的知识教学
本文获镇江市第12次优秀教育科研论文评比一等奖
摘要:初中生物课程标准的重大变化之一是改变了以往沿用多年的学科知识体系,建立了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学科内小综合体系,部分教师对此在理解上存在困惑和偏差,认为新的课程体系会影响学生对生物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本文以初中生物课程体系的变革与基础知识的掌握为主题从建立这一全新的课程体系的必要性和意义、正确理解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构建的初中生物学基础知识体系、教师在学科内小综合体系情境下指导学生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要解决的问题等几个方面进行阐述,力求使生物教师消除在新课程实施中一些理解上和操作上的误区,合理地深层次地调整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使课堂教学更加富有成效。< xmlnamespace prefix =“o” ns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关键词:课程体系“人与生物圈”主线生物学基础知识
社会的不断进步、现代生物科学的迅猛发展和新时期基础教育培养目标的变化都要求课程体系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进行合理的调整,在此背景下,国家生物课程标准核心组专家经过认真的研究和论证,改变了以往沿用多年的学科知识体系,建立了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学科内小综合体系,并以此为中心,设立了“科学探究”、“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人”等十大主题,将植物、动物、人体、微生物、遗传进化、生态、生物技术等内容有机融合,这是建国以来生物教学发展过程中一项重大变革。在与同行的交流中,笔者了解到部分教师对此存在一些困惑,认为“学科内小综合的体系会影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这一困惑影响到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制定和对教学内容、教学策略的理解和把握,使一些教师在教学上出现一些理念上和操作上的偏差。笔者认为,要确定“学科内小综合的体系是否会影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一、充分认识建立适应现代生物教学的课程体系的必然性和意义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教学用书,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材料。教材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制的,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因此课程标准中对学科教学所规定的理念、原则是制定教材以及指导教学的重要依据。
建国以来,生物学教学大纲和教材多次修订,教材的体系都是学科知识为线索的内容体系。学科知识为线索的内容体系在知识传授的系统性、全面性、逻辑性等方面具有优势,但对科学的实用性、实践性和社会性关注不够,现代科学知识的渗透速度也较慢,这样容易造成难以适应现代生活、现代技术和现代职业的多层次需求。
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是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素养,对于生物学科的教学即为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学素养,而不是培养生物学家。当代的初中生物教学应该定位为一种入门教学,在知识的层面上,只要求学习基本的生物学知识和技能,同时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因此,学科内容为线索的教材体系是不能满足当前的培养目标的。
知识生物学内容广泛,包括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遗传进化、生态等方面知识,随着现代生物学的发展,新的知识不断添加进来,学科内和学科间知识不断扩张和相互渗透,给知识的分类和编排带来较大的难度,按照学科知识体系来编排教材是很难兼顾和取舍的。
不论是基础教育变革的要求还是学科发展的现状都决定了改变以学科知识为线索的教材体系的必然性,探索一种全新的能体现课程改革精神的新的课程体系对教材的编写以及教师的教学起着重要的指导和调控作用。
二、正确理解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构建的生物学基础知识体系
1、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构建的生物学基础知识体系重点体现初中生物学课程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可以通过很多途径来获得知识而不是仅仅依赖于教科书。同时,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不断更新,教科书作为知识信息载体的功能也在不断被削弱。教科书应该给学生特别是初中学生提供一种认识生物世界的方法和线索,一种作为学习生物科学的入门的知识结构体系,而不是生物学知识的全面的系统的罗列。因此,以新课程标准构建的教材体系重点体现初中生物学课程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重点在于获得有关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命活动、生物与环境、生物进化以及生物技术等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的基础知识;获得有关人体结构、功能以及卫生保健的知识,促进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知道生物科学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
2、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构建的生物学教材的知识体系同样可以体现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
“人与生物圈”的主线将十个主题联系起来,而主线围绕提高公民的基本素养,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物学知识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存在着内在的系统性和逻辑性,有些知识是另一些知识的理论基础,有些是打通目前要解决的问题的障碍。而教材的编写也充分考虑了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的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按照课程标准的十大主题和具体内容标准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因此,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构建的生物学教材的知识体系与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是没有冲突的。
以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七年级上册为例,教材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从宏观入手,引导学生认识周围的生物及其生活环境,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形态结构是生理功能的基础,教材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让学生了解生物体的基本结构组成;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所有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来源,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在这个单元中,也是按照绿色植物的一生的顺序来安排学习内容的。
当然,不同版本的教材编写中,编者对课程标准的理解有一定区别,在学科内容的选取和详略处理、编排的顺序、活动的设置等方面可能会存在一些差别,很多重要的核心的知识可能是隐含,或是需要教师提点、概括和梳理的,给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的教学带来较大难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更多地依据课程标准,充分发挥生物教师在教学中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正确理解新的生物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实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知识目标。
三、教师在新新课程体系情境下指导学生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中要解决的问题
1、教师要充分认识教材所选取的基础的、核心的知识点的重要性。
生物课程的重要理念之一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也就是使学生在生物科学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全面发展。按照“人与生物圈”主线设计的教材知识体系,删减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价值相对较低的知识,选取了生物学中最基础的、最核心的内容重新构建新颖而合理的知识体系,这些知识的掌握对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是不可轻视和忽略的。
2、教师对教材内容的结构和顺序要有清楚的理解。
根据同一课程标准制定的不同版本的教材在内容的结构和顺序上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区别,教师要研究教材编写者的设计意图,对所使用的教材内容的结构和顺序要有清楚的理解,对初中四册教材之间、每一本教材各单元各章节之间、每一章节具体内容之间的关系要有清楚的理解,才能把握好每一节课所要达成的知识目标,才能向学生解释生物学知识之间的原因与结果、关系与顺序、类同性与差异性等内在联系,引导学生沿着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来认识生物世界。
3、教师教学中要处理好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关系
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对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都提出了具体要求。课程目标不仅包括了对生物学基础知识的要求,还包括参加社会生活、生产实践和个人决策所需要的生物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能力,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理解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还强调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特别强调了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的养成和科学探究能力的训练。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新教材中安排了许多科学探究活动包括观察与思考、实验、调查、探究、资料分析、模拟制作、演示实验、设计、技能训练、课外实践等。在实际操作中,我们看到,课堂上热热闹闹,教师和学生都比较关注活动的过程而往往忽略了活动的结果。在一些教师的教学中,很少有精彩的、精辟的讲解、很少有到位的、适时适度的点评、甚至很少有知识的归纳总结和复习检测,严重影响了学生对生物学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教师需要理解探究性活动是学生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情感的途径,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情感是探究性活动的目的。教师教学中要处理好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关系,不可忽略和轻视基础知识的掌握。
4、教师要根据课标要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重视板书设计和课堂检测。
新课程倡导科学探究,生物学教学目标最终指向学生生物学科学素养的全面提高,教材的内容安排也改变了以往以学科具体知识呈现的形式,更多地以活动的设置、情境的创设、学习方法的引导等来安排学习内容,因此,一些直接呈现的知识成为隐含的,知识之间的循序和逻辑关系也变得不那么一目了然。教师要科学地使用教材而不是拘泥于教材,要在理解课程标准具体内容标准的基础上,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对每章节、每一课时的基础知识进行提点、概括和梳理。
基础知识进行提点、概括和梳理可以体现在教师的板书设计和课堂检测中,无论是运用了电脑多媒体或者其它现代教学手段,板书都是不可忽略的;课堂检测可以检查教学目标的达成,让学生和教师检查学习和教学的效果,特别是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也是非常重要的。
以“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学科内小综合体系,并不会影响到学生对生物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教师需要明确建立这一全新的课程体系的必要性和意义,要理解“人与生物圈”为主线的学科内小综合体系与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可以有机融合,要认识到新的课程体系下所选取的生物学基础知识的重要性、要理解教材编写的结构和顺序,要正确处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之间的关系,消除新课程实施中一些理解上和操作上的误区,合理地深层次地调整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使课堂教学更加富有成效。
参考文献:
叶佩珉,生物学课程教材改革探索,课程教材研究所学术论著丛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 瞿葆奎,课程与教材(下),教育学文集,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汪忠,刘恩山,生物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汪忠,生物新课程教学论,基础教育新课程教师教育系列教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