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美》教学设计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美》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关于美学的一些知识。
2.提高审美素养,培养追求美的积极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距离美与曲线美的形式与内涵,提高审美素养。
三、教学时数 1课时
四、教学设想
本文是一篇富有哲理的散文诗。从思想内容上说,它从审美的角度给人以人生的感悟和启迪。从写法上说,它感性形象极其丰满、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兼备,由自然美过渡到社会美、人生美。本节课拟通过适当点拨,合作学习,体会文中处处闪现的语言美、形象美、距离美与曲线美,让学生在审美的过程中陶冶性情、净化心灵。
五、课前预习
1.熟读文章,了解文章大意,找出最欣赏的语言和有关形式与内容的疑难问题。2.结合生活实际,收集有关“美”的名言和实例。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那么,什么是美呢?大漠黄沙,壶口惊天,那是自然赋予的苍莽美、雄壮美;维纳斯断臂,蒙娜丽莎微含笑不露,那是艺术造就的残缺美、神秘美;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丛飞用舞台构筑课堂,用歌声点亮希望,邰丽华从不幸的谷底到艺术的巅峰,那是人生谱写的豁达美、崇高美、坚韧美。一个人在什么时候最美?他的美来自于何处?(外在美和心灵美)不同年龄层次,不同个性的人对此的认识和感悟是不同的,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当代作家曹明华女士的一篇散文诗《美》,感悟美,发现美„„
(二)作者及作品(《一个女大学生的手记》)简介
(三)自主阅读,整体感知
(教师语)大家课前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我们首先明确几个问题: 1.本文主要写哪些方面的美?
2.文章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怎样的女性形象?(学生谈感受略)
(四)学习交流,欣赏探究 1.本文有哪些美点? 2.你对文章有哪些困惑? 小组讨论,然后每组推荐“最有价值的欣赏点”和“最有价值的质疑”,然后进行全班交流。(提示:文章语言、结构、手法、主题等方面进行)(过程贯穿精彩语句的朗读。)
(五)体验反思,拓展发现 联系个人实际,谈对“距离美”、“曲线美”的认识,并举实例。
(六)课堂小结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本节课即将结束,但对美的探讨与发现需要不断延续„„因为世界万千变幻,美无处不在,美在大自然里,在生活里,在距离中,在联想中,在发现中,在创造中„„ 感慨之余,送给大家一句话:热爱生活,以美的心灵去领悟美,以美的眼睛去发现美,以美的行去创造美。
(七)、课后作业
稼轩从大漠上走过,看到俊彩飞驰卢马的美;摩诘从大漠上走过,看到的是长河落日,大漠孤烟的美;三毛从大漠上走过,看到的是坚韧甜蜜爱情的美;我们从大漠上走过,看到的是折戟沉沙的美。
语文备课大师 xiexingcun.com
第二篇:家乡美教学设计
在文化的浸润中感受音乐
——《家乡美》教学设计 宋丽娟
教 材:小学四年级音乐下册《家乡美》 教学内容:
1.编创《家乡美》——铁岭的歌曲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家乡美》让学生感受家乡美,从而对家乡小品、二人转的热爱。
2.通过创编家乡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了解家乡的风土人情、名人等。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多元文化增进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引发学生喜爱民族民间音乐。教学重点:
能够多种形式(绘画、小品、二人转、东北秧歌等)表现歌曲。感受民歌独有的地方风味。教学难点:
能编创出更多更好的表现家乡美的歌曲。教学准备
自编教学课件、手巾花、扇子、电子琴。教学方法
本节课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受音乐美,引导学生多角度学习。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播放课件:赵本山的小品片段《小草》(3`),让学生说出是谁表演的、哪里人。——铁岭人
师:那么我们的家乡美不美呀,好!今天我们就来夸夸我们的家乡。揭示课题《家乡美》。2.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到的材料。——欣赏铁岭风光图片
(5`)
请大家把你收集到的资料展示出来。让学生分组讨论,说出家乡的美。教师小结:播放课件——家乡美的几组图片(龙首山八景广场、白塔、新玛特、新城区等)【设计意图:本处在互联网上搜集图片,展现给学生视觉感受,简介铁岭人文知识,引发学生编创歌曲的兴趣。】
二、主动探究,掌握知识 1.家乡的文化。(1)
师:在我国的各个民族中都有自己的民歌,按照它的体裁可以分为三大类:号子、山歌、小调。这些歌绝大部分都不知道谁是作者,以口头传播,一传十十传百,一代传一代的传下去。如我们刚学的江苏民歌《杨柳青》、还有山西民歌《走西口》、新疆民歌《新疆好》、东北民歌《东北好》等,那么东北民歌包括哪些?(二人转)怎么唱? 【设计意图:将民歌的基本知识巧妙融入教学中,学生乐于接受。】 2.唱一唱。
师:现在,谁来给大家唱一唱,我们一起来扭一扭。播放二人转《小拜年》(3分钟)让同学们跟着唱一唱,学一学,学几个简单的秧歌步(手拿手绢、扇子)教师舞蹈《天天好时光》(1:45)
三、编创歌曲,巧解重、难点(25)
1.复习歌曲《东北好》,感受欢快、热烈的情绪、及东北风格。
师:今天,我们来创编家乡美的歌曲——《铁岭好》请同学们准备好,分组进行。你们可通过创编歌词、绘画、小品、二人转、秧歌舞等形式来充分表现我们的家乡美,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2.播放歌曲《东北好》。配上图片——铁岭的美景 3.展示交流学习成果。——分组展示
【设计意图:以合作学习的方式让自由想象、自由创作。师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体现了教学的双主性,增添了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五、拓展延伸,提升立意 1.感受歌曲。
师:铁岭这几年变化可真大,家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不管是贫穷还是富裕。我们都要热爱他,热爱家乡就是热爱祖国。
【设计意图:此处通过不同形式演唱,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2.感受不同演唱风格的东北歌曲。播放《东北人都是活雷锋》(1:07)。3.总结提升。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为自己的家乡编创了歌曲,通过今天的学习,老师希望你们今后能够更多的关注家乡的歌、寻找家乡的歌,学唱家乡的歌,自己编创家乡的歌。让我们和客人共同扭起来吧,播放《家在东北》,师生再见!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视频给学生欣赏,视听结合给学生进一步感受,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引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提升本课立意。】
教学反思:
本课中我以激发兴趣为突破口,以学生为主体,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感受音乐,体验美感,创编音乐。在教学中运用互联网功能,搜集与本课相关的图片、视频,根据教学的需要,及时呈现在学生面前,结合白板功能,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运用图片讲解铁岭的风景文化上,形象的感受,引发学生的联想,加深了印象。在解决重难点处,运用了多媒体教学软件——白板的批注、聚光灯、局部遮罩、图库、拖拽、选择等演示功能,将重点、难点及时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一目了然,清晰形象的感受,化解了教学中的难点,便于学生更好、更快的掌握知识技能,同时,以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发现问题、师生共同探讨解决问题,体现了教学的双主性,增添了学习的趣味性。在最后拓展延伸,提升立意的环节中,通过超链接播放几首东北歌曲的演唱视频,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引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整节课教学结构清晰,又简入深,层层铺垫,循序渐进,歌曲教学的比较扎实,图片与视频的运用恰到好处,整个课堂气氛活跃,教学完整。
第三篇:家乡美教学设计
一、教材家乡美分析
本课家乡美以表现家乡美为情感激发点,让学生将对家乡的情感融入到绘画表现、图案设计和宣传刊的制作中。家乡美
教材家乡美的主图为一幅摄影作品,暖暖的色调和隐隐约约的如梦画面,让大家似乎看到家乡那熟悉的小景。教材家乡美中还提供了一幅以表现现代化大都市为主题的摄影图片和两幅分别表现城市和农村美丽风景的学生作品,家乡美为不同生活环境中学生的创作活动提供一定启示。
不管你的家乡在哪儿,我们都可以看到各种树木花草,当我们认真凝视它时,家乡美我们就会对其形状结构、色
彩搭配的奇特与完美产生一种感觉留下一种美好的印象,它将会在装饰设计中激发我们的灵感。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自然形态作素材,采用简化、夸张等方法,来变形、变色创作出美丽的图案。活动二即为利用家乡常见的植物进行图案设计。
教材中安排了一个添加装饰的小训练,让学生尝试运用点、线添加的方法来装饰图案。
图案用色宜单纯,从单纯中求丰富。主体形色与底色的关系,两者互为主次。因此选用底色不能太鲜艳,应适当灰暗、淡雅一些,而主体的形色就要鲜艳明亮。
在完成记忆画表现和图案设计后,本课安排了一个综合应用的活动。即将绘画作品、介绍性文字、图案组合起来办一期介绍家乡的宣传刊。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此活动充分利用前两节课的习得,和语文学习结合,提高学生组织排版的能力以及小组合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学习屋”安排了一个课后延伸的作业,回家向长辈了解一些有关家乡的历史、传说、民歌等,并用文字或绘画的形式记录下来。同学们互相交流,以进一步增加对家乡的了解,起到传承美术文化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了解、学习风景画的表现方法。
◆学习图案设计的基本方法。
◆培养学生组织安排版面的能力。
◆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歌颂宣传家乡的情感。
三、教学思路
命题画是美术学习中一种作业要求较高的课业形式,学生要依据题意,搜集绘画素材,用绘画的形式将主题表现出来。本课活动一是以表现自然风景为主的命题画创作活动。
在教学中可做如下安排:收集资料——交流感受——指导表现——欣赏小结。
教师在课前可安排学生观察家乡的景色,对能表现家乡特点的景物重点观察、记忆。也可以采用画速写、拍照片、找挂历等方式收集资料。上课后师生交流所收集的资料,找出一些比较适合表现的、能代表地方特色的素材。通过这一过程,开阔学生的视野,升华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为下一步创作做准备。接着教师可以以收集的素材为例指导学生表现,着重帮助学生如何取景、构图,如何表现好一幅风景画。如构图要注意有层次,前主后次,前实后虚,近大远小。欣赏小结可着重从两个方面来进行,一为构思选材,看看谁的画面选材有新意,既能表现家乡的美景又独具表现的特点。二为构图安排,看看谁的画面安排最棒,既层次丰富又最能突出主题。
图案设计这一活动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一些简单的创意和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所以教学时要尽量避免专业化倾向,避免简单地说教,应采用趣味性的直观感受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教学中可做如下安排:欣赏导入——方法指导——尝试表现——作业反馈——欣赏提高——设计表现——评价、延伸。
首先教师可先将本地民间美术的作品给学生欣赏,让学生了解到民间美术作品中的花和生活中的花的区别,由此导入新课。在指导学生设计这一教学环节中,可选择本地最有代表性又相对简洁,易处理变化的花或树为例,来指导学生了解掌握抓住自然物的外形特点简化的方法和添加的方法设计图案。学生边学习边尝试设计表现。尝试表现后应抓住反馈指导环节,教师选择较好的作业和问题较大的作业,到实物投影仪上,师生共同点评。学生在尝试作业后对图案设计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接着再给他们欣赏一些较优秀的图案设计作品,以了解更多的设计方法,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并对下一步更好地完成设计表现予以启示。作业完成后,师生共同评价,最后给学生欣赏一些由单独纹样组成的花边、团花以及图案在生活中的应用等图片资料,使其将所学的知识和生活联系起来。
活动三为前两个活动的综合,在活动中,它既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还培养了学生排版、制作和小组合作的能力。
教学环节可安排如下:搜集素材——讨论选材——设计分工——集体制作——张贴欣赏。
首先,小组可将课前收集的关于介绍家乡的资料和上两节课的作业集中,大家根据刊的大小,一起选择适量的、较全面概括代表家乡特点的、质量较高的命题画或图案作业和文字材料。然后大家将作业放在宣传刊的底纸上摆一摆,留出刊头的位置和文字说明的位置,看看如何组合更合理、更美观,还可以绘制一幅草图设计一下。接着可以根据每位同学的特长进行分工,如负责刊头设计的,负责文字撰写的和托裱作品的等等。制作时学生根据教材上的范图学习托裱、粘贴的方法。学生们设计的植物图案可放在适当的位置点缀宣传刊。学生完成作业后,经过师生共同评价后进一步完善宣传刊,最后张贴在教室、校园或者是社区内,以供大家欣赏、了解关于家乡的知识以及美景。
四、教学选择
1.有条件的学校,可首先进行新老照片对比欣赏的评述活动。课前让学生寻找父辈或祖辈的有家乡景色的老照片,再到这个地方将现在的样子拍摄下来,带到课堂,看一看,比一比家乡的变化。接着再进行命题画创作。活动三还可以将老照片和学生作业贴在一块,以展示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
2.在教学中教师可对活动安排灵活处理。如活动二可将花的图案变形和树的图案变形分为两课时进行。
3.教材中没有涉及本课活动二图案的色彩。在图案设计的学习中,教师教学内容的选择,既可以黑白图案为主,也可以讲述一些简单的装饰色彩知识,让学生绘制彩色的图案。
4.很多城市都有自己的市树、市花,它是一个城市的标志。如:香港的紫井0花图案,给我们每一位国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活动二可以结合本地标志性的植物来设计绘制。
五、教学建议
1.活动一可和语文学习结合在一起,如结合以家乡美为题的作文,让学生为作文配画。
2.除了省略、添加以外,夸张法也是图案设计中的一种方法。一般是在特征上加强,具体做法可以是圆的更圆,方的更方,长的更长。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可让他们尝试运用夸张表现的方法。
教学目标:
1、了解、学习风景画的表现方法。
2、学习图案的设计的基本方法。
3、培养学生组织安排版面的能力。
4、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歌颂宣传家乡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学习图案设计的基本方法。
2、掌握学生组织安排版面的能力。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交流
1、课前信息收集:到家乡各个有特色的地方走一走,用文字、速写、拍照、摄影等方式记录下来。
2、知识问答:
a、“穿靴套袜洋上行,世间唯见此奇景。”(是描写白水洋的词句)请同学们回答相关景点。
b、家乡有多座木拱廊桥矗立水面,引以为毫!你能说出哪些桥的名称?
c、你还能说出哪些家乡的名胜古迹?
3、交流感受:
a、欣赏家乡的风光图片。
b、家乡发生了什么变化?
c、你喜欢的家乡美景是什么?都有哪些特点?
4.教师小结:家乡这几年变化可真大,家乡是生我养我的地方,不管是朴素的农家小院还是城市的璀璨华灯,它都是美的!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热爱家乡就是热爱祖国。
二、通过视频展示台展示收集的有关资料
1、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上的学生作品是怎样表现家乡的。学生开展讨论和评价。
2、教师总结:
a、构图的处理。(前主后次,前实后虚,前大、多,后小、少)
b、特定的内容。(房屋、街道、田野、树木等)
c、内容的取舍。(选择有代表性的景物,抓住景物特征)
3、师生总结作画方法和步骤,提出作画要求:
a、选择有代表性的内容和景物,将家乡的主要特点表现出来,不必完全写实。
b、注意有主次,有取舍,注意构图的完整性,能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家乡的景色特点。
c、绘画工具不限。
三、创作
1、选择最富有表现力的工具作画,把家乡最美的景色画出来。
2、教师巡回指导。
四、评价
1、表扬作画大胆和构图独特的学生,并通过视频展示台展示其作品。
2、视频展示,学生互评。
五、拓展
1、欣赏录制好的学生快板表演《家乡好》。
2、课后通过网络、书籍或民间搜集有关家乡各方面文化的资料(传说、民歌、戏曲、特产等)。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模拟情境:邀请外国朋友到家乡来做客,学生为他们当小导游。
2、带领外国朋友观赏四季杜鹃。
3、景点介绍:引导学生丰富景点的知识介绍,突出对杜鹃花的祥细描述。
4、出示杜鹃花图片,引导认识其形象特征。
5、老师小结:对图简要概括特征。
二、欣赏认识
1、出示两张杜鹃花图形(其中一张为图案化造型),让学生欣赏比较。
2、引导学生找出其造型风格差异。
3、教师概括,明确图案画的特征。
三、学习制作
1、图案化方法:概括提炼、变形美化。
2、尝试制作:为杜鹃花设计一个图案化形象。(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四、展示评价
第四篇:《论美》教学设计
《论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味文章对美的论述,培养锤炼语言的意识。2.品味美的内涵,能表达对美的理解
教学重点
品味文中富有哲理的语言
教学难点
感受美的内涵
教学方法
朗读法
引导法 小组讨论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配乐,展示图片,共同感受美,营造美的氛围。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哪一幅图片美?(学生各抒已见)
2、导语:“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美需要我们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去发现、去用心去感受,更需要我们去理性地思考,今天让我们随着英国大哲学家培根一起来《论美》。(板书课题、作者)
二、播放配乐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思考:
(一)1、文章论了哪几种美?
参考:颜色之美、形体之美、行为之美,美德
形体是一个人的整体形象,体形。颜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脸部,是局部的。而行为之美,指举手投足的动作神态,是后天的,是内在美的折射表现,2、作者认为这几种美是怎样的关系?由此,可以看出最高层次的美是哪一种美?
参考:“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
(行为之美,指举手投足的动作神态,是后天的,是内在美的折射表现,内在美重于外在美。所以在三者中最高)美德最美
3、作者是采用哪些论证方法论证“美德最美”这个观点的?请举例说明。明确: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举例略。小组合作交流。全班交流。
(三)品味语言。
培根的随笔,都是劝世箴言之类的短文。黑格尔曾指出:“培根拥有丰富的阅历,高度的想象,有力的机智,透彻的智慧”“他的话常常被人家引为格言”下面就请同学们再读课文,选取你认为最精彩的一句话做一张 “美的格言卡”
小黑板显示格言卡版式
(老师也做了一张格言卡,先抛砖引玉)
美的格言卡
格言: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
赏析(推荐理由):以宝石为喻,说明一个人如果有了美好的德行,朴素的外表会使这美好的德行更加宝贵。
(现场老师组织学生阅读、制作格言卡,进行交流时间约5分钟)教师总结:通过格言卡的制作,我们发现这篇文章在语言上有么特点? 学生思考后回答:语言准确、精练、隽永、形象。
美的格言卡:(预案)、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背景的衬托下反而更华丽。2、因为造物是吝啬的,他给了此就不再予彼。3、拉丁谚语说过:“晚秋的景色是最美好的。”、美犹如盛夏的水果,是容易腐烂而难以保持的。分析理解:
1、用宝石打比方,说明一个人如果有了美好的德行,朴素的外表不仅不会有影响,而且会使这美好的德行更加可贵。
2、一个人既有外形美,又有内在美,是不容易的。
3、晚秋的景色是一种成熟的美,具有最丰富的内在美。用晚秋景色打比方,说明有些老人,因为具有丰富的内在修养而显示出不同寻常的成熟美。
4、这里的美是指外表的美丽。这句话用水果打比方,说明没有丰富的内蕴而只有表面的美丽,是不可能长久的。
四、凡人论美
1、培根认为:美德最美。确实,一个人无论容貌如何,当有了美德,他身上就会散发出美丽的光芒。同学们,纵观古今中外,你们知道有哪一些名人因为他们的精神和美德而流芳百世吗?(学生各抒己见)
示例:如周总理,居里夫人,任长霞,刘翔等
2、名人们因为美德更为后人所敬仰,可是美德并不只是名人们的专利,我们平凡的人有没有德行之美呢?有人说“美在于发现”,同学们,你发现我们的生活当中还有哪一些美呢?(学生各抒己见)
示例:为身患绝症的同学捐款。乐于帮助同学解决难题。
3、今天,你赞美了吗?
会赞美的人,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会赞美的人,有一颗美好的心灵。赞美别人,就是肯定自己。在别人的优点中,肯定了自己的眼光;在别人的表现中,肯定了自己的气度。你的赞美,一如珍珠,令别人愉悦的同时也会使你光华耀眼。
请你说一说,赞美一下一位你认为美的老师或同学的名字,送他(她)一句精彩的赞美。
你虽然没有闭月羞花,沉鱼落雁的美貌,但是你在学习上勇于攀登的精神让我感动,我赞美你!
五、教师寄语。
闭月羞花,沉鱼落雁的美貌终归有年华消逝的时候,只有美德能散发出永恒的光芒!不管容颜俊秀还是长相平凡,只要丰富我们的修养,完善我们的德行,只要我们善良、诚实、自信、自强,我们就可以说——我是最美的!
六、配乐朗诵。
全班诵读第5 小节。
七、布置作业。
找出课文中的格言警句,并尝试记住这些话。
八、板书设计
(一)大家论美(培根)
颜色之美
美德最美
(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形体之美
优雅行为之美,美德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 语言特色:准确、精练、隽永、形象
(二)凡人论美
这篇文章的语言简洁、含义深刻,含金量很高,同学们在预习中一定有不少问题要提出来讨论,现在请一个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一下有哪些问题要提出来。估计要展开讨论的问题,有难度的、有共性的有:
(1)第二段写“美貌的人并不都有其它方面的才能。因为造物主是吝啬的,他给了此就不再给彼。”后面又列举一连串二者兼备的人,是否自相矛盾?
——其实不矛盾,因为培根用词时极有分寸:“并不都有„„许多„„此话也不全对„„”说明绝大多数人是美貌和才能不能两全的,但大千世界,情况是多种的,不排除有两全之人。思维多么周密,言辞严谨,貌似自相矛盾,实则无懈可击,不愧是个哲学家,在议论文中有时候留有余地反而无懈可击!
(2)“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为什么?
——形体是一个人的整体形象,体形。颜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脸部,是局部的。而行为之美,指举手投足的动作神态,是后天的,是内在美的折射表现,所以在三者中最高。这三个层次都属于外形美,但层次有别,不在同一个审美层次上,故作者“仔细考究起来”,看法很有新意。
(3)“最高的美是画家无法表现的,因为它是难于直观的。这是一种奇妙的美。”奇妙在何处? ——“最高的美”应指内在美,比如德行,画家怎么画得出来呢?“奇妙”在于会起变化。在内在美的照射下,一个人假如原来外貌较丑,人们也会对他改变印象,觉得他美。如:“简·爱”、“卡西莫多”,这种审美心理的变化简直如同化学反应一般,怎么不奇妙呢?体育运动员不少从形体到颜色都不美,但当他站在领奖台上,听着国歌,看着国旗的激动神情,就觉得美。(4)“美是不能制定规范的,创造它的常常是机遇,而不是公式。”
——这句话的精髓是美是相对的,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的人对什么是美各有自己的看法,没有统一的美的标准。“情人眼里出西施。”
例△中国唐朝以胖为美,体胖者生在今天就是机遇不佳,而杨贵妃机遇太好。△伏尔泰:几内亚人认为,美就是黑得油亮的皮肤,深陷的眼睛和扁平的鼻子。
△德行的美也不是绝对的,各个国家国情不同,各阶段情况不同,如在日本是正派的事到了罗马就不正派。
(5)“有些老人显得很可爱,因为他们的作风优雅而美。”“可爱”一词是否恰当?
——人到老年,因饱经世事而乐观、豁达、开朗,笑对生活的一切,外貌是无美可言了,但性格和精神世界令人可敬可爱。
例:有的老人性格可爱得像个老顽童,对下一代呵护有加,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精神使他变得可爱。教师:17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说过:女人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女人如此,男人、老人亦如此。
(6)文章的开头结尾似乎自相矛盾,开头:美德只要朴素外表的衬托就行,只要有美德,打扮并不华贵也行。结尾:“只有把美的外貌与德行结合,才能„„真正光辉。”究竟要不要外貌美? ——不矛盾。全文始终强调内在美的重要性,外貌不美的,机遇不好,要加强修养,让宝石发光,对“世上的许多美人”呢?不要倚仗年轻美貌,“只有二者结合才是最佳选择”。联系作者生平,从小出入宫廷,看惯了上流社会的贵族贵妇人们是怎样注重外形美的,所以结尾的号召是有针对性的。——至此文章的疑难问题得到解决,文章的主旨也应该清晰了:内在美胜于外形美,二者结合,美才放射真正光辉。
第五篇:喜剧美教学设计
一、教案背景
1、教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音乐鉴赏》 湖南文艺出版社
2、年级:高一
3、课时:1
4、课题:喜剧美
5、执教者:江苏省石榴高级中学
张东东
二、教学目标
1、能跟琴唱出《这一仗打得真漂亮》对唱部分,从中体验喜剧美的韵味和愉悦感。
2、简述音乐喜剧美的基本概念与现实意义。
三、教学思路
1、本课融多种体裁音乐为一体,让学生在欣赏过程中得到喜剧美的享受。
2、本课导入部分是从普罗科菲耶夫的童话音乐剧《彼得与狼》的节选部分开始的,先让同学们理解或者感受喜剧效果,进而了解什么是喜剧美。
3、《跳蚤之歌》、《看秧歌》和《这一仗打得真漂亮》是欣赏的重点。通过欣赏作品中的“讽刺、幽默和滑稽”内容,使同学们真正认识喜剧中的“美”。
4、课堂活动主要围绕《这一仗打得真漂亮》来展开。
四、教材分析
1、《跳蚤之歌》是穆索尔斯基在1879年根据德国诗人歌德的诗创作的一首著名讽刺歌曲,作者巧妙地将半朗诵、半歌唱结合在一起,极富表现力,又颇有喜剧性,音乐形象生动鲜明,具有强烈的感染性和艺术效果。全曲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叙述性的音调,描述国王养了一只大跳蚤,召来裁缝给它做件龙袍。第二部分,描写跳蚤在宫中耀武扬威不可一世的丑态。第三部分将第一和第二部分的旋律交替呈现,描写跳蚤为非作歹,搅得宫廷里的人上下不安,以捏死跳蚤的人民群众爽朗、痛快的笑声结束。
2、《看秧歌》全曲旋律热烈、欢快,诙谐活跃,洋溢着节日的气氛,夸张的动作和表情,表现了人们在节日里扭秧歌、看秧歌的情景。
3、《这一仗打得真漂亮》歌剧《洪湖赤卫队》插曲。以男声表演唱的形式演唱的这首歌曲,表现了赤卫队员们打了胜仗后,在洪湖边上休息时,回忆他们在战斗中活捉白匪兵的情景。歌曲风趣、幽默、欢快、乐观、向上。
五、教学方法
讲授法、欣赏法、讨论法、提问法。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我怀着非常高兴的心情来和同学们共同学习这一节课的内容,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欣赏和讨论什么是喜剧美,喜剧美有什么具体的实际意义。生:略。
师:播放《彼得与狼》视频片段,提问学生观后感。生:略
(二)、授新课、先请同学们看《跳蚤之歌》歌词,(课本62页)。
这首歌的歌词有什么意义?(讽刺)
老师范唱几句歌词,歌曲中几个“哈哈”用夸张的方法演唱,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欣赏原文《跳蚤之歌》视频。听后学生讨论:
(1)这首歌曲的喻义是什么?
(2)“跳蚤在王宫中耀武扬威、不可一世”同学们听了是怎样的心情?
2、歌曲可以表现喜剧美,还有其他音乐体裁能表现喜剧美吗?
观看交响曲曲《看秧歌》视频。
提问学生观看《看秧歌》视频的观后感?(欢快的节奏、夸张的舞蹈语汇和面部表情)
学生分组讨论、选代表回答。
3、我们欣赏了用歌曲和交响乐表现的喜剧美,在音乐中还有什么形式可以表现喜剧美?
七、教学总结。
现实意义 ;喜剧在现实中是不可或缺的。喜剧,其实不仅仅是为了让观看的人笑一笑,更重要的是从喜剧或有喜剧美内涵的音乐中发现美,并得到启迪,得以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更积极的面对生活,乐观的面对一些困难的事情,让我们在笑声中感悟生命,了解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