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22:04: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教学设计》。

第一篇: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教学设计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教材分析】

该节课在学生复习巩固初中所学物质的分离方法基础之上,再学习另外两种分离方法——萃取和分液及层析,并总结出这两种分离方法的适用范围,并且用事实说明它们也是进行化学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节课重点是:掌握分离物质的原理和方法;难点是:蒸馏、萃取分液的原理和方法; 【三维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

初步学会蒸馏和分馏、萃取和分液、过滤、层析分离物质等实验技能,能独立完成一些简单 的物质分离、提纯的实验操作; 过程与方法:

初步了解根据混合物的性质,选择不同的分离方法对物质进行分离——主要以物质的状态以 及化学、物理分离方法两条主线串联知识主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从实验事实分析上升到理论认识的思维方法和过程,进一步培养学习化学的兴趣,能够 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并能主动进行交流。【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分离物质的原理和方法。

难点:物质分离试剂的选择;蒸馏、萃取分液的原理和方法;分离与提纯过程的最简设计方案。【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用具】多媒教室设备、铁架台(带铁圈)、分液漏斗、烧杯、锥形瓶、碘水、四氯化碳、红墨水、粉笔、培养皿和蒸馏水。

【教学方法】 为了让学生在学会知识的过程会发现问题,无论是复习初过的过滤、结晶等还是本节课学习的蒸馏、萃取分液和层析,都首先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全班同学通过交流讨论,进一步对自己习得的知识进行反思,整理和探究,接着通过具体的实验操作从而实现对知识的自主构建,兴趣的培养和动手能力的提高。本节课采取如下方式进行教学: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教师先演示实验——教师点评、强调重点细节问题——学生交流、合作动手实验。

【教学过程】

教师引导]:化学研究,工业生产中经常要对混合物进行分离和提纯,如石油的分馏(录像投影)学生活动]:学生观看学习了解,知道化学研究和工业生产都经常要对混合物进行分离和提纯,从中体会用实验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提纯的重要性。

教师讲解]:用最通俗的例子解释提纯和分离:如果一个苹果有很小的一部分坏掉了,我们只用把烂掉的用小刀切掉就可以吃了,我们把苹果“提纯”了;现在蓝色笔和红色笔都在一起混合,有一小组只要蓝色笔,另外一小组只用红色笔,我们就要把他们“分离”开来。

设计意图]:用最通俗的例子,让学生明白分离和提纯的概念.教师提问]:我们在初中化学中也学过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法,可用于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请同学们回忆,你了解哪些分离,提纯的方法

学生活动]:学生回忆,举出过滤,结晶,蒸发等多种分离的实验方法。

教师提问复习]:请同学们考虑一下,什么样的混合物能够用过滤方法来分离?什么样的混合物可以用结晶方法分离?什么样的混合物可以用蒸馏的方法来分离?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讨论,相互交流。知道过滤使用于分离难溶固体和液体组成的混合物,结晶适用于分离溶解度不同的物质,蒸馏适用于分离沸点相差较大的液态物质等。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混合物的分离就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物质的不同性质为原理的.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总结一下,混合物的性质与分离方法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总结]:不同的分离方法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要根据不同混合物的性质来选择合适的分离方法进行分离。

教师引导]:请学生自己经过讨论和研究完成教材第16页的“交流与讨论”,具体回答上面问题

投影]:问题一:分离氯化钠固体和泥沙(过滤实验装置图)学生回答,教师补充]:过滤:适用于分离难溶固体与液体组成的混合物 过渡]:现在有一张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表,同学们就设计出 问题二:“从硝酸钾固体和氯化钾固体混合物中提取硝酸钾”(结晶)

设计意图]:考察学生对知识内容的实际应用的处理能力并让学生感悟化学与生活的密切性.学生设计,评价] 教师总结]:

分析讲述]:观察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可得出,硝酸钾在温度高时溶解度很大,在温度低时溶解度较小,氯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幅度不大,可以用这个特征用结晶的方法来提取硝酸钾。

步骤:(1)取适量水加热到90℃左右,加入固体混合物,搅拌,使固体完全溶解。

(2)将所得溶液静置,冷却,降低温度到30℃左右,析出晶体。(3)过滤得到晶体。

教师补充]: 结晶:适用于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某种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同的混合物

设计意图]:导入一种新的提纯方法---蒸馏.教师组装蒸馏装置边演示边讲解原理]:

(蒸馏)(蒸馏装置图)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蒸馏和分馏:适用于分离沸点相差较大的液体 提出问题]:怎样把碘水中碘和水分离开呢?

教师演示]:

演示过程中说明]:在分液漏斗中加入25mL碘水,再加入10mL的四氯化碳溶液。四氯化碳是一种易挥发的有机溶剂,密度比水大,不与水混溶,且碘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

学生回答观看实验的体会] 教师总结]:通过比较,可见这种分离方法与我们以前所学的分离方法是不同的。根据碘单质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四氯化碳不与水混溶,在碘水中加入四氯化碳后,碘水中的碘就溶解在四氯化碳中而分层,上层水层,下层含有碘的四氯化碳层。这种分离方法叫萃取。(萃取过程图片)再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四氯化碳层,得到碘的四氯化碳溶液,这过程叫分液。若让四氯化碳挥发掉就可得到碘单质。

过渡]:萃取和分液是适用于分离物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的混合物。还有哪些方法可以分离混合物呢?大家就着手完成一实验

实验]:每小组取一根粉笔,在粉笔根约1cm用红墨水点一大圆点做试样,在培养皿中装少量水,(注:粉笔上的墨水点不能浸入水中)静止片刻,观察粉笔上的颜色。

学生实验,发言实验体会] 教师总结]:实验发现粉笔上不同层的颜色不同,说明墨水是混合物,含有不同颜料,且上下层的颜料不同,这样可以把不同的颜料分离开,这种方法叫层析,是根据混合物中各物质被吸附性能的不同将混合物分离的。若有类似性质的混合物,我们就可以用此种方法把它们分离开。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实验事实来掌握萃取和层析.小结与应用] 小结]:我们已经学习了5种分离提纯的方法以及它们的适用范围。投影]:五种分离混合物的方法及适用范围:

过滤:适用于分离难溶固体与液体组成的混合物

结晶:适用于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某种溶剂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同的混合物 蒸馏(或分馏):适用于分离沸点相差较大的液体

萃取和分液:适用于物质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溶解度不同。

层析:适用于混合物中各组分被吸附性能不同的混合物。

实际应用]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生成的产品往往混有多种杂质,这就需要我们将上述这些方法综合运用,有时还要用加入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后再加以分离,才能解决问题。我们以17页“粗盐提纯”例子来说明。

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现在请同学们设计出以下实验的分离方案:

已知氢氧化镁难溶于水,硫酸钡既不溶于酸又不溶于水,碳酸钡可溶于盐酸不溶于水。现有主要含有硫酸钠、氯化镁和泥沙等杂质的粗食盐,请设计实验方案,由粗食盐提纯氯化钠。

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教师总结]: 投影]:步骤:

1.将粗盐溶解于水,过滤,除去泥沙。2.向所得滤液中加入稍过量的氯化钡溶液。3.再加入稍过量的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溶液。4.过滤除去沉淀物。

5.在滤液中滴加适量稀盐酸至溶液显中性。6.蒸发、结晶,得到精制的氯化钠晶体。让学生评价总结本实验]:

本实验中要涉及到二种分离方法,过滤和结晶,并且在分离过程中要加入物质进行反应。

第二篇:“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摘要:立足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以“物质的分离和提纯”为例,阐述了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三个组成部分: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微视频,课堂学习任务,并呈现了其教学实践和反思。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翻转课堂;教学设计

文章编号:1008-0546(2017)12-0069-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7.12.022

翻转课堂译自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其本质是“教学结构”发生了翻转。具体来说,就是课堂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能力自定进度,自主学习,整理收获,提出问题完成知识的学习;课堂内则是通过展示交流,协作探究,科学实验,完成作业,教师巡视,并展开一对一的辅导完成对知识的内化过程。翻转课堂翻转了传统课堂的教学流程与教学结构,是知识传授与知识内化的颠倒。

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中生通过化学课程学习所获得的,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品质的关键能力。主要内容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等。

本文以“物质的分离和提纯”为例,阐述如何从化学学科实践进行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促进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形成。

一、设计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

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简称“任务单”)是教师设计指导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方案,是学生高效自主学习的支架与载体。一般以表单形式呈现,包括四个部分:①学习目标;②学习任务;③方法建议;④课堂学习形式预告。

(一)学习目标。任务单上的学习目标和教师教案上的教学目标有所不同,它的指向是学生,旨在使学生看到目标后,就能明确自己需要学什么,怎样学。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是苏教版化学《必修一》第二单元“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的第1课时,从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学情分析来看,该课时学习目标为:通过观看微视频和教材,完成任务单:(1)能区分过滤、蒸发结晶、降温结晶、分液、蒸馏分别适合分离哪些混合物,能了解过滤、蒸发、分液、蒸馏实验操作中所使用的主要仪器和操作注意事项。(2)掌握萃取原理,萃取剂的选择条件。(3)从观看视频中国古代“滤酒器、蒸馏器”等,体会化学实验对于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发展的巨大贡献,树立实际问题的解决是社会、科学、环境、技术综合影响、共同作用的意识。

(二)学习任务。学习任务是任务单的核心,根据学习目标设计,以问题导向为设计要求,旨在当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时,就能达成学习目标。

问题导向的任务设计和习题类教学设计有本质区别。首先教师需要根据微视频内容提出问题,在问题的驱动下,学生会主动去思考。学生可以带着问题看微视频、或者在看完微视频后回答问题,甚至为了回答问题再重复看视频,从而强化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本课时,根据学习目标,设计了8个问题:

(1)简述过滤、蒸发结晶、分液、蒸馏分别适合于分离哪类混合物?

(2)过滤所用的玻璃仪器有哪些?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什么?

(3)蒸发结晶所用主要仪器有哪些?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什么?

(4)什么叫萃取?萃取剂的选择条件有哪些?

(5)视频中,用四氯化碳提取碘水中的碘单质,选择的分离方法是什么?所用实验仪器是什么?实验现象是什么?

(6)蒸馏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哪些?

(7)蒸馏实验中操作注意事项有哪些?

(8)依据两个微视频的内容用思维导图的模式归纳物质分离和提纯的物理和化学方法、适用范围、注意事项。

(三)方法建议。旨在明确学习资源的使用方法,指导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本课时学习资源链接地址为http:∥t.qq.com/vuyezhouxiang/mine。

(四)课堂形式预告。在翻转课堂教学中,课堂上合作学习是常态,合作学习能成功的关键是课堂形式预告,它旨在使学生明确在课堂上如何合作,合作什么,需要储备哪些知识。

通过观看实验录像“用四氯化碳提取碘水中的碘”,学会分液漏斗的使用方法。课堂上将合作完成“从碘水中提取碘的循环实验”,同学们可以百度、可以必应。

二、录制微视频

翻转课堂中的微视频是以达成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为前提,为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提供支架。微视频类似于教??授新课,是以单位课时教学内容为依托,将知识、素材、教学内容按逻辑性表述、呈现,同时,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过渡和衔接。当然,微视频的“影视效果”也不容小觑,影视效果好更能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

本节课分为两个微视频,第一个微视频6分钟,通过对粗盐提纯(含可溶性杂质去除)层层剖析,复习了过滤和结晶两种分离和提纯的物理方法并对过滤和蒸发结晶的实验仪器、操作注意事项再次进行归纳和整理。第二个微视频9分钟,从中国古代的一些分离提纯技术(图片展示)说起,引入对于互不相溶的液体该如何分离?并介绍分液的原理、实验仪器和实验操作注意事项。而后通过从溴水中提取溴的FLASH模拟演示,引出了萃取的概念,再通过实验录像“用四氯化碳从碘水中提取碘单质”,讲解分液漏斗的使用方法,同时归纳萃取剂选择的条件。通过提问“如何从碘的四氯化碳溶液中提取碘呢?”过渡衔接到了蒸馏的概念,实验仪器、操作注意事项等的讲解。最后归纳总结了物质分离提纯常见的物理和化学方法及适用范围。主要运用了PPT动画、FLASH动画、实验录像和录屏技术。

三、设计课堂检测和课堂学习任务

1.课堂检测

翻转课堂中,学生在课前自主学习,到课堂上接受检测,一方面是教师对学生课前学习情况的反馈,另一方面对学生掌握学习来说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检测的难度与“任务单”和微视频相当。由于“任务单”采用问题导向策略,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完成自主学习任务中体验到课前学习成就感。本节课,教师分别从过滤、蒸发、萃取、分液、蒸馏五个角度设计了五个客观题。从完成情况来看,效果良好。这使学生进一步体?学习成就感,为迎接进阶探究的挑战准备良好的心理基础。

2.课堂学习任务

没有课堂学习就没有“翻转”;没有进阶,就达不到形成认知结构“顺应”的高度。对于学习任务而言,它的深度和广度更不应该仅仅停留在“检测”的水平,而要根据“最近发展XE"原则,循序渐进地提升难度,深度学习,在共同探讨中质疑、有效沟通、团队协作,培养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本节课的课堂学习是阅读资料“从碘水从提取碘单质的循环利用”,完成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见表1)。

该学习任务通过从真实材料中基于证据预测“从碘水提取碘后的溶液应如何处理”,利用问题向导,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培养化学核心素养――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通过提出问题,“如何检验用KT反萃取I2后的CCl4是纯净物?”引导学生设计方案,实施检验,得出结论,培养化学核心素养――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学生讨论“从碘水中提取碘单质的循环利用实验方案设计的利弊”,减少化学实验污染等真实问题解决,使学生认识和体会从化学角度分析生活真实问题的思维方法,培养化学核心素养――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四、课堂展示和评价

学生分组完成实验,各组同学通过交流讨论,相互取长补短,在分析,推理,争论以及教师的启发下,最终圆满地完成了实验设计和实验操作。此时,教师用几分钟时间对学生的探究过程进行点评,并将学生课前“任务单”中所归纳的思维导图配上音乐后进行全班展示和评价。

五、课后反思

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所提供的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配套微视频是课时教学内容的结晶,课堂学习任务则是课时教学内容的延拓,使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探究合作学习成为可能,更是学生深度学习的内驱力。在课堂上,学生不再是由教师牵着走,而是教师给出任务,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等方式去突破。尽管看上去任务还是由教师来提供,但实际在完成预期设计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会不断质疑,这样的能力正是学生学会提出问题的起源,所以整个学习的过程,学生的核心学科知识、批判性思维和复杂问题解决、团队协作、有效沟通、学会学习、学习毅力等的基本能力都得以提升和发展。教师不再演教案,开始成为点化学生智慧的导师。信息技术发展背景下的翻转课堂,正逐步变革“教与学”的方式,更积极地影响着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第三篇: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知识点物质颜色全面总结

高考资源网——提供高考试题、高考模拟题,发布高考信息题 本站投稿专用信箱:ks5u@163.com,来信请注明投稿,一经采纳,待遇从优

物质颜色全面总结

1、黄色:AgI、Ag3PO4、P4(黄磷)、溴水(黄→橙)、FeS2、Al2S3、甲基橙在弱酸

性、中性或碱性环境中;某些蛋白质加浓硝酸;

黄色淡蓝色:S、Na2O2、TNT、PCl5、AgBr、浓HNO3(混有NO2)、浓HCl(混有

Fe3+)、硝基苯(溶有NO2);

灰黄色:Mg3N2;

棕黄色:FeCl3溶液、碘水(深黄→褐)。

2、黑色——CuS、Ag2S、Cu2S、PbS、HgS(黑色或红色)、FeS、FeO、Fe3O4、MnO2、CuO、Ag2O、I2(紫黑)、Si(灰黑)、C、Ag、KMnO4固体(紫黑)、石油。

.3、绿色——CuCl2溶液、Cu2(OH)2CO3、FeSO4 7H2O(绿矾)、F2(淡黄绿色)、Cl2(黄绿

色)、氯水(淡黄绿色)

4、红色——Cu2O、Cu、甲基橙在酸性环境中、紫色石蕊试液在酸性环境中、酚酞在碱性环

境中、品红溶液、Fe(SCN)

3、Br2(深棕红)、红磷(暗红)、Br2的四氯化碳溶液(紫红)、苯酚被空气氧化(粉红)。

5、棕色——固体FeCl3、固体CuCl2、NO2(红棕)、Fe2O3(红棕)。

6、紫色——KMnO4溶液、I2的四氯化碳溶液。

7、灰色——As、Sn、Fe3C。

8、褐色——碘酒、2Fe2O3.3H2O、溴苯(溶有Br2)、Fe(OH)3(红褐)。

9、蓝色——CuSO4.5H2O、Cu(OH)

2、淀粉雨碘、紫色石蕊试液加碱、Cu2+的稀溶液。此外,还应特殊掌握SO3是无色的固体,纯H3PO4在常温时是无色的晶体。

共1页 第1页

第四篇:《有机物的分离与提纯》教学设计

《有机物的分离与提纯》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有机物的分离与提纯是选修5第一章第四节第一课时。研究一个有机化合物,不论这个有机化合物是天然存在的,还是人工合成的,第一步就是分离、提纯,得到纯净的有机化合物。分离提纯有机化合物是正确测定其元素组成和机构的基础,是进行现代物理方法测试前必须做好的准备工作。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分离、提纯的方法也逐渐增多,这节仅学习最常用的基本方法——蒸馏法、萃取法和重结晶法。【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怎样研究有机化合物应采取的步骤和方法

2、掌握有机化合物分离提纯的常用方法

3、掌握蒸馏、重结晶和萃取实验的基本技能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有机化合物研究方法的学习,了解分离提纯的常见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教学重点】掌握蒸馏、重结晶、萃取的实验操作方法 【教学难点】重结晶的原理 【教学方法】通过观看网上下载的实验录像、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动手操作来学习实验操作,通过多媒体展示教学过程,通过分组实验分组讨论来归纳整理,让学生更直观地学习。【教学过程】 好奇实验:

菠菜的颜色是由一种色素构成的吗?

小实验 现象:3种颜色 绿色 黄绿色 黄色

有机物(不纯)——有机物(纯净)——确定实验式——确定分子式——结构式(有哪些官能团)

一、蒸馏

(1)基本原理:利用混合液体或液-固体系中各组分沸点不同,使低沸点组分蒸发,再冷凝以分离整个组分的操作过程。【提问】

(2)基本条件:① 有机物热稳定性较强;

②与杂质的沸点相差较大(一般约大于30℃)。【提问】

(3)实验仪器: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蒸馏烧瓶、温度计、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4)实验操作:工业酒精的分离【通过网上下载的实验录像《含有杂质的工业乙醇的蒸馏》一起来学习蒸馏的仪器组装,实验过程以及实验注意事项】

(5)注意事项:①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底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③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 先通水后点灯。【提问】

【思考】工业上如何制取无水乙醇?

工业乙醇——(蒸馏)——95.6﹪的共沸混合物——(CaO)——99.5﹪以上的无水乙醇 【思考与交流】

1、如何提取溴水中的溴?

2、实验原理是什么?

3、用到的实验仪器(玻璃仪器)有哪些?

4、如何选取萃取剂?

二、萃取

(1)基本原理:利用混合物中一种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这种溶质从另一种溶剂里提出取出来的方法。【提问】

(2)萃取剂的选择:① 萃取剂和原溶剂互不相溶且不发生化学反应。

②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远大于在原溶剂中溶解度。【提问】

(2)学生实验

碘水的分离

用4ml的四氯化碳萃取10ml碘水中的碘

(3)操作步骤

1.检漏2.加液3.振荡4.静置5.分液【提问】 【思考与交流】

如何提纯苯甲酸、NaCl和沙子组成的混合物中的苯甲酸 提示:(1)苯甲酸在水中溶解度:0.35g(25℃)、5.9g(100℃)

(2)NaCl在水中溶解度:36.2g(25℃)、39.8(100℃)

(3)沙子不溶于水

先在较高的温度下溶解样品,过滤,除去沙子,再冷却,苯甲酸就会析出

二、重结晶

(1)溶剂的条件:①杂质在此溶剂中溶解度很小或很大;

②被提纯有机物在此溶剂中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4)实验操作:【通过教师的演示来学习整个操作过程】

学与问:为了得到更多的苯甲酸晶体,是不是结晶时的温度越低越好?

答:不是。因为温度过低,杂质的溶解度也会降低,部分杂质也会析出,达不到提纯苯甲酸的目的。

【 随堂练习】

1、连线题,将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中是杂质)与除杂方法连接起来。

物质

方法(1)酒精(水)

A.结晶或重结晶(2)壬烷(己烷)

B.CaO,蒸馏(3)乙酸乙酯(乙醇)

C.洗气

(4)甲烷(乙烯)

D.饱和Na2CO3溶液,分液(5)溴水(水)

E.蒸馏(6)CO2(HCl)

F.溶解,过滤(7)KNO3(NaCl)

G.萃取 答案:1B 2E 3D 4C 5G 6C 7A

2、可以用分液漏斗分离的一组混合物是(D)

A.溴和四氯化碳

B.苯和溴苯

C.酒精和水

D.硝基苯和水

3、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C)A.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B.蒸馏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 C.重结晶实验中,玻璃棒只有搅拌作用。

D.称量时,称量物放在称量纸上,置于托盘天平的左盘,砝码放在托盘天平的右盘 小结: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观看、教师演示、学生动手操作,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 通过有机化合物研究方法的学习,了解分离提纯的常见方法;通过化学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体验科学研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第五篇:【江苏专用】2014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方案:第三十单元 物质的分离、提纯与检验 定量测定(含解析)(xiexiebang推荐)

第三十单元 物质的分离、提纯与检验 定量测定

基础热身

1.下列实验装置不适用于物质分离的是()

图K30-

12.[2012·莆田质检] 以下实验原理或操作中,正确的是()

A.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通入适量O2后点燃

B.焰色反应实验前,先用稀硫酸洗净并灼烧铂丝

C.用pH试纸测定新制氯水的pH

D.用洗净后未干燥的锥形瓶进行中和滴定实验

3.[2012·广州模拟]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粗盐提纯时,为了加快过滤速率,可用玻璃棒搅拌漏斗中的液体

B.分液操作中,将下层液体放入一烧杯后,再将上层液体继续放入另一烧杯中

C.蒸发KNO3溶液时,当蒸发皿中出现大量晶体时即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剩余的水分,获取KNO3晶体

D.蒸馏操作中,温度计水银球部位要插入液面下且不接触蒸馏烧瓶壁

4.[2012·浙江十二校联考] 将空气缓慢通过如图K30-2所示装置后,在试管中收集到少量稀有气体。空气在通过a~d装置时,依次除去的气体是()

图K30-

2A.O2、N2、H2O、CO2B.CO2、H2O、O2、N

2C.H2O、CO2、N2、O2D.N2、O2、CO2、H2O

5.实验室需要纯净的NaCl溶液,但现有的NaCl晶体混有少量Na2SO4和(NH4)2CO3,请设计实验除去杂质,并回答下列问题:

(1)除去(NH4)2CO3用加热好还是加强碱后再进行加热好?

你选择的是________,其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NH4)2CO3已除尽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除去SO24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2-SO4已除尽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提升

6.[2012·南昌模拟] 下列实验原理和操作方法可行的是()

A.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鉴别两瓶无色溶液:Na2SO4和NaCl

B.用澄清石灰水检验SO2气体中是否混有CO

2C.NO比空气重,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D.可用萃取、分液再蒸馏的方法提取碘水中的碘

7.下列各组物质的无色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即可鉴别的是()

①KOH Na2SO4 AlCl

3②NaHCO3 Ba(OH)2 H2SO

4③盐酸 NaAlO2 NaHSO4

④Ca(OH)2 Na2CO3 BaCl

2A.①②B.②③

C.①③④D.①②④

8.常温下,以下根据实验现象的推断,正确的是()

A.在潮湿的空气中能形成白雾的气态氢化物,一定是氯化氢

B.溶于水能形成无色溶液的红棕色气体,一定是二氧化氮

C.某物质燃烧后的产物既能使白色硫酸铜粉末变蓝,又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该物质一定是碳氢化合物

D.灼烧某织物纤维,可闻到烧焦羽毛气味,说明该织物是棉织物

9.[2012·济南调研] 下列实验操作中,可以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用激光笔鉴别淀粉溶液和蔗糖溶液

B.用过量的KSCN溶液除去FeCl2溶液中的少量FeCl3

C.通过灼热的镁粉,可以除去N2中的少量O2

D.用溶解、过滤的方法可分离Na2SO4和NaCl固体混合物

10.根据下列事实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Na2SO3试样――→――→白色沉淀――→沉淀不溶解

结论:此Na2SO3试样已变质

B.稀硫酸――→产生气泡的速率较慢

结论:CuSO4对此反应有催化作用

打开瓶盖纯锌粒滴入CuSO4溶液溶解硝酸钡溶液稀稍酸――→产生气泡的速率明显加快 C.某溶液――→瓶口产生白雾玻璃棒靠近瓶口――→瓶口产生白烟

结论:此溶液一定为浓盐酸

D.无色试液――→产生无色无味气体――→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原无色试液中可能含有CO2

3+++++++--11.有一瓶澄清溶液,其中可能含有NH4、K、Na、Mg2、Ba2、Al3、Fe3、Cl、I、--2-NO3、CO23、SO4中的几种。取该溶液进行以下实验:

(1)填写表中空白:

足量盐酸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用蘸有浓氨水的(3)写出②④⑤三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2012·徐州模拟] 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以下实验步骤与操作来定性检验茶叶中含有的少量钙、铁、铝三种元素。(已知草酸钙是一种白色沉淀)。

图K30-

3已知Ca、Al、Fe完全形成相应氢氧化物沉淀的pH如下表: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②中调节pH至6~7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沉淀X所含主要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

(4)写出步骤③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试剂A为________。

挑战自我13.工业上为了测定硫铁矿中硫的质量分数,设计了如图K30-4装置。2+2+3+

图K30-

4实验时有如下操作:

A.将硬质玻璃管中的硫铁矿样品加热到800~850 ℃,产物用300 mL饱和碘水吸收,发生的反应是:I2+SO2+2H2O===2HI+H2SO4

B.称取研细的硫铁矿样品,并将其小心地放入硬质玻璃管中

C.按照如图K30-4所示装置连接全部仪器,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以1 L/min的速率鼓入空气

-E.取出20.00 mL溶液,用标准0.200 0 mol·L1的NaOH溶液滴定

F.吸收液用CCl4萃取,分离得到上层无色溶液

试回答:

(1)操作F所用主要仪器是________,应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上”或“下”)层溶液进行后续实验。

(2)正确的实验操作步骤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编号)。

(3)装置①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操作E滴定时应选用________作指示剂,可以根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来判断滴定已经达到终点。

(5)假定硫铁矿中的硫在操作A中已全部转化为SO2,并且被饱和碘水完全吸收。实验时,称得硫铁矿样品的质量为1.8 g,滴定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

确的。存在明显错误的滴定操作为________,试分析造成误差的可能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出一条即可)。则硫铁矿样品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6)本方案设计中有一个明显的缺陷影响了测定结果(不属于操作失误),你认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一种即可)。

1.D [解析] A为萃取装置,用于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B装置可用于分离易升华的物质(如I2);C为过滤装置,用于分离液体与固体;D装置中温度计测量的是反应混合液的温度,不是蒸馏装置。

2.D [解析] A错,CO2有含有的少量CO通入O2不会燃烧;B错,用稀盐酸洗净并灼烧铂丝;C错,新制氯水使pH试纸先变红后褪色;D正确,中和滴定实验中锥形瓶没有干燥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

3.C [解析] A不能搅拌,B中上层液体应从分液漏斗上端口倒出,D中温度计水银球部位应位于支管口处。

4.B [解析] 氢氧化钠显碱性,吸收二氧化碳,带出水蒸气,浓硫酸吸收水分,铜除去氧气,镁粉除去氮气。

5.(1)加热好 因加热操作简单,节省试剂,且不引入新的杂质 将残留物溶于水后加盐酸,看是否有气泡产生

(2)先加入过量BaCl2溶液,再加入过量Na2CO3溶液,过滤后,滤液中加入盐酸 取加入BaCl2后的上层清液,再滴入少量BaCl2,看是否有白色沉淀生成[解析] 比较NaCl和(NH4)2CO3的性质差异结合除杂的基本原则,不难得出加热好。判断

-(NH4)2CO3是否被除尽时,要注意只能用盐酸,否则会带来杂质。除去SO24是使用过量的BaCl2溶

液,接着又要用过量的Na2CO3溶液来除去过量的BaCl2(二者不能颠倒),最后用适量的盐酸除去过量的Na2CO3。

6.D [解析] A选项:两种溶液中都会生成白色沉淀。B选项:SO2和CO2都会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选项:NO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NO2。

7.A [解析] ①中KOH和AlCl3互滴现象不同,另一种是Na2SO4,可以鉴别;②中H2SO4和NaHCO3生成气体,且二者和Ba(OH)2均生成白色沉淀,BaCO3遇H2SO4又能产生气体;③中盐酸、NaHSO4分别与NaAlO2反应的现象相同;④中Ca(OH)

2、BaCl2分别与Na2CO3反应现象相同,无法区分开Ca(OH)2与BaCl2。

8.B [解析] A项中凡是容易溶解在水中的气体都能形成白雾,比如氨气;C项中只能说明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元素,既可能为碳氢化合物,也可能为碳氢氧化合物;D项中烧焦羽毛气味说明含有蛋白质,该织物为丝织物。

9.A [解析] 淀粉溶液属于胶体,有丁达尔现象,而蔗糖溶液不是胶体,无丁达尔现象,A

+正确;KSCN与Fe3作用生成可溶性物质,B错误;Mg在加热条件下也与N2发生反应,C错误;

Na2SO4和NaCl均溶于水,不能用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D错误。

-2-10.D [解析] Na2SO3即使不变质,SO23也会被稀HNO3氧化为SO4,A项错误;Zn+

CuSO4===ZnSO4+Cu,置换出的铜与锌构成Cu—Zn原电池,加快反应速率,B项错误;浓HNO

3--的现象也是如此,C项错误;含有HCO3、CO23时均会产生此现象,D项正确。

--3+2+3+2-11.(1)①CO23 ②Fe、NO3 ③Mg、Al ⑤SO

4-++(2)I、NH4、Ba

2--(3)②Cl2+2I===2Cl+I2

④NH4+OH=====NH3↑+H2O

+-⑤Ba2+CO23===BaCO3↓

+-[解析] ①溶液呈强酸性肯定有H,故肯定不含有CO23;②加入少量CCl4及数滴新制氯水,-+-经振荡后CCl4层呈紫红色,一定含有I,故肯定不含有Fe3、NO3;③在滴入NaOH溶液过程中

++和滴加完毕后,均无沉淀产生,肯定不含有Mg2、Al3;④将③的部分碱性溶液加热,有使湿润

+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放出,肯定含有NH4;⑤向③的部分碱性溶液中加碳酸钠溶液,有白色

+-2+沉淀产生,肯定含有Ba2,则肯定不含有SO24。综上所述,原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是Ba、I

-+--3+2+3+2-、NH4;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CO23、Fe、NO3、Mg、Al、SO4;不能确定是否存在的离子

++-是K、Na、Cl。

12.(1)使茶叶中的钙、铁、铝元素转化为离子

++(2)使Fe3、Al3转化为沉淀

(3)Al(OH)

3、Fe(OH)

3+-(4)Ca2+C2O24===CaC2O4↓ +-△

(5)硫氰化钾溶液(KSCN)

+++[解析] 由工艺流程可知:茶叶灰加盐酸溶解过滤后得到含Al3、Fe3、Ca2的溶液,用浓氨水

+调至pH至6~7时,根据表格中的信息判断沉淀X为Fe(OH)3和Al(OH)3,而滤液中的Ca2与

-C2O24结合生成CaC2O4沉淀。

13.(1)分液漏斗 上

(2)CBDAFE

(3)除去空气中的SO2和其他还原性气体

(4)酚酞(或甲基橙)滴入最后一滴NaOH溶液后,溶液变为浅红色,并在半分钟内不褪色

(5)第一次 滴定前滴定管的胶管中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或碱式滴定管未用标准液润洗)26.7%

(6)在溶液中I2将SO2氧化的同时,未反应完的O2也能将其氧化而被吸收

[解析] 由实验装置图看出,本实验的原理为用碘水吸收黄铁矿样品燃烧释放出的二氧化硫,再用NaOH溶液滴定生成的混酸的量,由此求出二氧化硫的量,进一步求出黄铁矿中硫的含量。在实验中为了防止空气中还原性气体以及水蒸气的干扰,在鼓入空气前应先使空气一次通过足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和盛碱石灰的干燥管;此外,滴定时还要排除没反应的碘单质的影响,应先将其萃取并除去,故实验的先后顺序为:CBDAFE。本实验的设计还有一个较明显的干扰因素就是氧气也可将碘单质氧化。

(5)从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上看,第一次与其他两次存在较大差值,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明显较多,故第一次可能存在操作错误,为离群数据,只能采用第二次和第三次滴定的数据,故标准碱溶液的平均体积为:

19.98 mL+20.02 mLVNaOH==20.00 mL。2

+-根据I2+SO2+2H2O===2HI+H2SO4,得S~SO2~4H~4OH

w(S)=

1300 mL----0.200 0 mol·L1×20.00 mL×103 L·mL1×32 g·mol1420 mL100%=26.7% 1.8 g

下载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教学设计五篇

    高一化学《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教学设计 姓名:李娅 学号:***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初步学会过滤、蒸发等分离物质的实验技能,并能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物质分离、......

    2017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策略 发言稿

    齐市第五十一中学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策略陈长玉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于齐市第五十一中学的高三教师,现在就我们学校在高三进行一轮复习的情况做一下汇报。 一.复习的宗旨......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教学反思(共5则)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教学反思 土左旗第一中学安玉贤 高三一轮复习快要结束了,为了提高复习效率,让学生取得更快的进步,我对高三化学的教学进行了反思。我认为,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做到......

    《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过滤和蒸发》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1初步学会物质的检验、分离、提纯等实验技能2能够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完成实验报告,并能主动进行交流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初步学会使用过滤和蒸发的方法......

    “基因分离定律的一轮复习”教学设计[五篇]

    “基因分离定律的一轮复习”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孟德尔的遗传定律是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重点,关键让学生体会孟德尔的科学方法——假说演绎法,即根据实验现象,按照发现问题提出......

    高三一轮复习政治生活教学设计(第七课)

    高三一轮复习《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政策》教学设计 一、考纲要求 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3、巩固和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新型民......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基本概念正误判断

    浙大高三特训班补课材料浙大高三特训班补课材料高三化学基础知识正误判断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 错误的划“×” 1.有化学键被破坏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NaCl溶于水;化学......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重要有机化合物的制备教学设计

    重要有机物的实验室制法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掌握重要有机物的实验室制法和工业制法。 能力培养:培养学生认真审题、析题、快速解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思维能力,以及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