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课教学设计(越过一定高度的横绳)

时间:2019-05-12 22:19: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创新课教学设计(越过一定高度的横绳)》,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创新课教学设计(越过一定高度的横绳)》。

第一篇:创新课教学设计(越过一定高度的横绳)

《越过一定高度的横绳》(第1课时)教学设计

执教:同安阳翟小学 陈小尚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体育五年级上册第X单元 【教学目标】

1.初步建立跨越式跳高的运动概念,让学生了解跨越式跳高的基本动作形式。

2.发展学生腿部力量,提高弹跳能力,大部分的学生能在学习之后初步做出摆动一次过竿的动作。

3.促进学生间团结协作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能在游戏中获得乐趣和技能,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意志品质和敢于挑战的竞争意识。【教学重、难点】

重点:直腿摆动依次跨跳过竿的动作方法。难点:区分摆动腿,起跳有力。【教学准备】

大海绵垫4块、橡皮筋4条、小海绵垫20个、气球50个。【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生兴趣、热身与导入阶段

1、教学常规(1)体育委员整队。(2)师生问好。

(3)宣布本课目标及内容并强调安全意识。

2、《大球、小球》、顶气球游戏

进入热身之前,通过进行《大球、小球》这个游戏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的拉进本堂课的学习。

准备活动采取头顶气球的游戏(顶球游戏分两步,其一:让学生任意顶球,越高越好;其二:让学生垫几步单脚起跳顶气球,练习单脚起跳动作)。锻炼学生的弹跳能力。准备部分的设计,简单易操作,针对性强,使学生轻松达到运动准备的目的,为后面的课做好生理和心理的准备。

(二)师生互动,自我展示与评价阶段。

1、腾空飞脚,让学生体验摆动腿与起跳腿依次越过障碍物和腾空动作。(1)体验双脚一次摆动动作:双脚依次跳上小海绵垫,体验摆动腿与起

跳的依次摆动节奏。

(2)腾空飞脚,主要让学生体验腾空动作:双脚依次摆动,跨越海绵垫,为下面的跨越式跳高学习做辅助练习。

2、跨越式跳高:越过一定高度的横绳

(1)原地跨越练习:强调:直腿往前摆动、腿踢高

(2)三步起跳直腿摆动练习:强调:外侧腿先迈,靠近绳子的腿先摆(3)助跑3-5步起跳跨越低杆练习,这主要让学生体会助跑、踏跳、摆腿、动作的协调。

(4)出示动作要领几个关键处的疑问,让同学们带着疑问看优秀动作学生示范,找优点,教师适时点明动作要点。

(5)分层挑战,战胜自我,学生自主选择高度,自由跨越不同程度的橡皮筋,这样主要是让学生尝试跳高的基本技术动作,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有意识地支配下肢动作,培养其灵活性和柔韧性。

(三)身心恢复阶段。本阶段采用踩气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消除运动后的紧张疲劳,加快身心恢复,达到放松的目的。另外,师生交流学习心得,让学生自己体会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学到什么,悟出什么道理,最后教师作出以表扬鼓励为主的评价。

【教学反思】

第二篇:绳趣教学设计

福建省厦门市群惠小学体育课教案

绳 趣

执教教师:陈惠珍 指导老师:李玉英 课型:新授课 年级:五年(4)班

教材版本:参照人民教育出版社水平三教师用书

2008年9月22日

绳趣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本课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遵循“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选择以绳为教材,以趣作为学生的学习动力,以学生的身心发展为核心,在老师的引导下,促使学生在不断尝试各种方式的跳绳中,学习技能,发展耐力、协调等身体素质,增强心肺功能。

二、学情、教材分析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对体育活动有广泛兴趣,自信心强,有一定的独立与合作学习能力,开始注意教师和同伴对自己的态度,但有时过高的估计自己的能力,较为任性等。因此,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规律,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合作创编跳绳,给学生提供一个互动交往的空间,让学生自由学习,在观察、思考中得到启示,得到锻炼。

我校地处老城区,场地较小,开展体育活动受到了限制,学生的心肺功能无法得到较好的发展。而跳绳是一种十分简便的锻炼方法,是小学生十分喜欢的一种体育活动。它是一种以下肢运动为主,结合上肢协调配合的一种身体活动,它可以通过控制动作的繁简和速度的快慢而很容易地达到调节运动量的目的,适合不同的年龄和性别。由于设备简单,不需要很大的场地容易开展,是小学体育教材中较好的内容。通过跳绳活动能够促进学生上下肢肌肉、关节、韧带和内脏机能的发展,对于发展弹跳力、灵敏、协调性等具有显著作用。同时还可促进少儿智力、身高的增长,增强少儿心肺功能和胃肠功能。

三、教学目标

1.在掌握个人跳绳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让学生体验在合作中创编花样跳绳,从而在合作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

2.通过反复尝试各种方式的跳绳,发展学生的耐力素质、协调性和节奏感,增强学生的心肺功能,促进身体正常的生长发育。

3.通过小组合作创编和“竹竿舞”的练习,发展同伴间的友好合作与交往能力,体验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拓展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内容

1.花样跳绳 2.“竹竿舞”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和控制合作摇绳的技巧。难点:在协作摇绳、跳绳中的配合

六、教与学的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去实践体验、去思考、去探究、合作与交往。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去施展;给学生一个目标,让他们去追求。教师由管理者转为参与者,由控制者转为帮助者,由主导者转为引导者。让学生在教师设置的各种问题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新动作,主动掌握花样跳绳的技术。

七、教学特色

一条绳子,可以一个人练习,也可以两人、三人……,让学生在合作尝试的过程中,学生不知不觉的把自己练得“筋疲力尽”,但这正是老城区独生子女身体生长发育的需求,更是这一代少儿身体素质发展的需要。

八、教学过程

(一)热身热心、活跃气氛(约6分钟)活动内容:

1.课堂常规

(1)学生持绳成四列横队集合。

(2)教师简明介绍本次课的内容及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2.跳绳跑

学生成一路纵队,在体育委员的带领下,绕篮球场跳绳跑。

3、韵律体操(配乐)

学生按照自己的号数,跑成三个套圈,和着节奏明快的音乐,在老师带领下一起做康康操。

组织:如图

(一)图

(一)康康操队形

设计意图[使学生能充分活动身体各个部位,培养学生的节奏感,让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进行练习,为下面的学习作好准备。]

(二)合作探究、拓展技能(约20分钟)

在教师的引导下开展多种形式的自创花样跳绳练习。活动内容:

1.单人跳绳(单脚跳、双脚跳、正反摇跳、正摇编花跳……)练习步骤:

(1)学生随着音乐的节奏进行一分钟的双脚跳绳练习。组织如图

(一)(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单人花样跳绳自创练习。组织:散点(3)学生展示个人自创花样跳绳(看谁花样多)。组织如图

(一)2.合作跳绳练习(带人跳绳、两人跳双绳、一人跳一人辅绳、双人摇绳跳……)练习步骤:

(1)教师语言激励、引导学生进入合作跳绳的创编。(2)学生自由组合进行自主合作创编学习。组织:散点(3)教师观察、辅导、参与。

(4)小组向同伴展示创编的练习花样:看哪组花样即新颖又跳得持久。组织队形如图

(一)(5)教师引导展示的小组说说自己的合作创编过程的学习心得。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独立与合作创编进行探究活动,充分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他们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培养合作交往能力,增强心肺功能,发展耐力、协调等素质。]

(三)把握节奏、共同配合(约10分钟)活动内容:“竹竿舞”(音乐伴奏跳)

教师引导、参与学生利用手中的绳子一起跳“竹竿舞” 练习步骤:

1.学生成四列横队集合。

2.练习竹竿舞的打竿节奏和舞步:两人一组,将两根绳子平行摆放在地上,跟教师模仿练习打竿和步伐。(学生边练习边喊节奏:开合开合开开合合,进出进出进进出出,高兴高兴高高兴兴……。)3.把学生分成两大组,一组“打竿”,一组跳“竹竿舞”。4.两组交换跳。如图

(二)5.各排前六名摆成正方形图形打竿,其他同学跳竹竿舞。如图

(三)图

(二)竹竿舞练习队形

(三)竹竿舞练习队形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舞动中共同配合,体验少数民族体育文化,提高身体的灵敏性、协调性和节奏感。]

(四)稳定情绪、恢复身心(约4分钟)活动内容:肢体放松,意念引导。

1.教师引导学生围成三个套圈随着优美的音乐进行身心放松活动。组织如图

(一)2.小结讲评,鼓励表扬。3.收拾器材,师生再见。

九、场地器材

1.篮球场一块 2.各种长度的绳子50根 3.录音机:1台

十、预计运动负荷

平均心率:120—130次/分 练习密度:40—50%

十一、课后作业:利用课余时间继续与同伴进行花样跳绳创编。

第三篇:《反弹高度》教学设计

《反弹高度》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80—82页。【教学目标】

1、结合测量球的反弹高度的实践活动,合理选择测量的方法,进一步了解分数在学习实验中的应用,解决现实生活中的测量问题。

2、经历对实验数据进行数学处理的过程,感受实验研究的科学性和数学结论的严谨性,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获得测量活动的实验经验。

3、经历实验操作的过程,与他人分工合作,增强合作意识。

4、在回顾、反思、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学会合理地评价活动过程和方法等,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合作测量、收集数据、观察比较、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学难点】

分析球的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学准备】

课件、篮球、兵乓球,米尺、实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师:平时,同学们都喜欢玩球,这节课我们就用数学知识来玩球,有兴趣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两种球(篮球和兵乓球),你想玩吗?

抽两名学生分别来拍球,轮流把两种球都拍一拍,再说说拍两种球的感受。其它学生补充介绍自己观察到的情况。

【设计意图: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数学实践活动更离不开生活,玩球是学生十分喜爱的活动,从学生熟悉的喜爱的实践活动入手,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更能体现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现实性、生活性、趣味性和蕴含的问题性,同时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感受到球下落过程中不同的反弹结果。】

小结:各种球从高处落下都会反弹,但是反弹的高度却不相同,这里有什么规律吗?下面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二、方案设计,探索新知。

1、请大家先猜猜如果从同一高度落下,哪种球会反弹的高一些?(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

2、提问:同学们的猜测是否正确,不同的球反弹的高度又分别是多少呢?想知道这些,我们需要怎么办?(引导学生认识到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而激发学生的实验热情)

3、怎样实验呢?实验前要做哪些准备呢? 引导学生共同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大屏出示)(1)实验方案中应包含哪些内容?

(2)小组讨论实验步骤是什么,每一步要做什么。(3)需要收集哪些数据?如何收集和记录?(4)小组如何分工?

4、出示教材第81页的实验报告单,对比说说有没有什么要补充的? 【设计意图: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的获得必须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上。本环节通过学生对已有生活经验的回顾、争论,也是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生活知识经验,有效的体现了生生互动、合作交流的意识。】

三、动手实践,验证猜想。

1、结合报告单项目,小组讨论实验的步骤、分工等。

2、组织汇报,明确要求。

大屏幕出示操作的过程,指名说说实验步骤以及注意点。

(1)测量时的注意点。

(2)落球时的注意点。

(3)观察球的反弹高度时的注意事项。根据学生回答,出示:

(1)把球从指定高度下落时,要将球的上沿与高度标记齐平。

(2)要细心观察球的反弹高度,并根据反弹的最高点及时坐上标记。

(3)测量反弹高度时,可保留整厘米数,及时做好记录

(4)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采用同一高度下落时,可以多做几次。

提出要求:分组活动时,我们还应该注意些什么?引导学生注意以下事项:(1)小组成员分工,听从组长安排

落球人员,测量人员,观察人员,记录人员(2)活动过程中注意小声交流,切忌大声喧哗

【设计意图:明确实验步骤,正确操作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实验能够顺利进行,得出较为准确的实验结果的重要保障。所以实验之前,使学生能够熟记实验步骤,学会实验方法,明确实验注意事项,显得尤为重要。】

3、实践操作:全体学生分成六人小组,每个小组的人员明确分工,根据各自小组的方案进行实验。

4、集体交流,引导学生总结各自的发现。(大屏出示)(1)根据实验数据说发现。(2)实验中用到的知识和方法。(3)实验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办法。(4)引发的思考。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实验、计算、推理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培养与他人合作的意识,从而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四、再次实践,充分验证。

1、学生再次合作实践。

2、计算结果

3、讨论

4、集体讨论后小结: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科学的结论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通过多次验证,从而使学生认识到结论的科学性与严谨性。】

五、总结收获,拓展延伸。

1、自主阅读教材。

2、指名说说引起球的反弹高度变化的主要原因。

3、算一算比赛用的篮球的反弹高度大约是下落高度的几分之几?

4、师:在这一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这个知识你是怎么获得的?你还想知道什么? 【设计意图:“你有什么收获?”问题的设计具有人性化,让学生轻松地回顾,去思考今天的收获。“这个知识你是怎么获得的?” 更注重了回顾知识的形成过程。“你还想知道什么?”指向了学生的未来,这样的实践研究仍需继续。】

第四篇:《反弹高度》教学设计(定稿)

《反弹高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过实验收集数据,在用分数表示球的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关系的过

程中,进一步了解分数在学习实验中的应用,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体会与他人合作的价值,提高合作能力。

3、使学生在亲历对实验数据进行教学处理的过程,感受实验研究的科学性和数

学结论的严谨性,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经历测量、收集数据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难点:球的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之间的分数关系,及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问题

1、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带来许多球,体育课上大家都喜欢玩球,今天这节课我们用数学的知识来玩球,大家有兴趣吗? 出示三种球:篮球、足球、排球(三种球的气都很充足)。(让两位学生分别拍三种球,感受各种球反弹情况的不同,并说一说拍这三种球 的不同感觉。)

2、引出问题:刚才,我们看到了这些球从高处落下后都会反弹。各种不同的球反弹的情况相同吗?什么情况下反弹得高一些,什么情况下反弹得低一些呢?以及在正常情况下,球的反弹高度和下落高度的关系怎样?这节课,我们就通过实验来研究、解决这些问题。

3、揭示课题:球的反弹高度

二、实验探究、解决问题

1、明确实验的方法:选一块靠墙的平地,在墙上量出一个高度并做上标记。再选择一个球从这个高度自由落下,在墙上标出球的反弹高度,量出结果并记录。

2、明确实验注意点:

(1)把球从指定高度落下时,要将球的上沿与高度标记齐平;

(2)要细心观察球的反弹高度,并根据反弹的最高点及时做上标记,测量反

弹高度时,取整厘米数;

(3)要及时将实验中的数据记录下来,并填写好实验记录表。

3、用同一种球,选择不同的高度做实验。(1)要求:分三次进行,全班统一,每次确定一个下落高度(高度分别为100厘米、120厘米、150厘米),及时记录;

(2)小组分工活动并填好记录表;(组员分工:落球人员,测量人员,观察人员,记录人员)

(3)注意两点:①将球的上沿与高度齐平时可以用平直的工具(如书本、直尺。)

②观察反弹高度时要仔细,及时标记,若看不清可以重复一次。

4、对记录结果进行计算,得出“每次实验中球的反弹高度是下落高度的几分之几”,把分数都全部化成小数(除不尽的保留两位小数),然后进行对比、分析。

(1)通过观察用同一个球做实验的记录,你发现了什么?(2)小组交流,并展示记录表,分析,比较;(3)得出结论:用同一种球从不同高度下落,反弹高度也不一样,但表示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关系的分数大致不变,这说明同一种球的弹性是一样的。

5、选择其他不同球分别做三次实验,继续采用上面统一的下落高度。(1)要求:用不同的球做实验,步骤如上。(2)小

6、对记录结果进行计算,得出“每次实验中球的反弹高度是下落高度的几分之几”,把分数都全部化成小数(除不尽的保留两位小数),然后进行对比、分析。(1)通过观察不同的球做并展示记录表,你发现了什么?(2)小组交流,并展示记录表,分析,比较;,(3)得出结论:用不同的球从同一个高度下落,其反弹高度不一样,表示反弹高度与下落高度关系的分数是不一样的,这说明不同的球的弹性是不一样的。

三、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同一种球的弹性是一样的,而不同的球的弹性是

不一样的。但实际上影响球的反弹高度的因素还有许多。

四、作业:请同学们利用课外时间,上网了解有关影响球的反弹高度的其他因素。

第五篇:横折弯教学设计

“横折弯钩”和“横斜钩”教学设计

作者/ 范小丽

教学对象

一年级。

教学目标

1.认识横折弯钩和横斜钩两个笔画的形态特征,并能根据笔画形态说出它们的名称。

2.写好横折弯钩和横斜钩,写好“

九、几、飞、风”四个字,写得正确、美观、整洁。

3.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提高写字兴趣。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朋友,她是谁呢?(播放《小魔仙》)喜欢小魔仙吗?看!小魔仙带来了一根魔法棒,它像什么?如果它是一个笔画呢?(横、竖)魔法棒会变,想看吗?那我们就一起来上课吧!

一、认识笔画,书写笔画

1.认识笔画。

师:你们瞧,魔法棒开始变了!(边说边折魔法棒)折下来,向右弯,下边平,向上钩。变成什么了?(课件出示:横折弯钩)一起叫叫它的名字。这个笔画是几笔?(将魔法棒拉平)它是由一根魔法棒变来的,所以它是一笔。

师:魔法棒继续变!(边说边折魔法棒)折下来,斜出去,钩上来。变成什么了?一起叫叫它的名字。(课件出示:横斜钩)这个笔画是几笔?(将魔法棒拉平)它也是由一根魔法棒变来的,所以它也是一笔。

师:今天我们就来写写这两个笔画和带这两个笔画的字——(出示:横折弯钩和横斜钩),一起读。

师:你们也想折一折吗?听清小魔仙的要求哦。(出示要求:拿出抽屉里的魔法棒,折一折横折弯钩和横斜钩,比比谁折得像。)听到老师说“停”,你要马上停下来。(师巡视,随机评价。)

师:这两个笔画很像,但是不一样。仔细观察,它们哪里一样?哪里不一样呢?

(1)相同点:都先写横,向右弯,最后向上钩。

(2)不同点:横折弯钩弯下来的时候有个圆圆的转角,下面是平的,横斜钩没有转角,下面是斜的。

师:你们的眼睛真亮!先把魔法棒放回抽屉里坐好吧。

师:告诉老师,你觉得横折弯钩像什么?(预设:鸭子、小鸟、蛇„„)有小朋友说到像鸭子,老师也带来了一张鸭子的图片,我们一起在鸭子身上找找这个笔画吧。(师生一起书空:头伸直,脖子长,肚子弯,尾巴翘。)

师:小魔仙要施魔法了,巴拉拉小魔仙,变!小鸭子变成什么了?它飞起来啦!(出示天鹅起飞图)在这只天鹅身上,你能找到横斜钩这个笔画吗?(www.xiexiebang.com)(引导学生书空:头一伸,身子一斜,天鹅起飞啦。)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用魔法棒迅速吸引了学生们的注意力。折笔画意在让学生感受笔画的形状,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对横折弯钩和横斜钩有一笔的概念。接下来让学生自己折一折,加深他们对两个笔画的印象。】

2.写写笔画。

(1)师:(实物投影)我们来写写这两个有趣的笔画吧。先看老师写,小朋友们用手指跟着老师一起写。(师边范写边说口诀)轻轻点头向上走,折画向左靠一靠,圆圆转弯平平底,停停笔尖向上钩。看,小鸭子稳稳地浮在水面上了。

师:再写横斜钩。(师边范写边说口诀)轻轻点头向上走,折过中点向右斜,停停笔尖向上钩。看,天鹅飞起来啦。

师:跟老师再来读读这两个口诀。

师:大家跟着口诀,也来写写这两个笔画。

师:好,身子坐正,拿好铅笔。铅笔怎么拿?(提醒握笔姿势)老大老二捏住笔,老三用力垫住笔,老四老五扣掌心。还要注意“三个一”,(演示一尺一寸一拳头)一起把这两个笔画描一个写一个。

师:有一点老师提醒一下,要观察好了再动笔写,做到心中有数,那写的时候就能少用橡皮,一次写好。(师巡视)

(2)反馈:展示学生作业。

【设计意图:在低段写字教学中,教师的范写非常重要。教师一边范写一边将笔画的要领用朗朗上口的口诀告诉学生,既方便有效,又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

二、观察比较,学写汉字“

九、几”

过渡:笔画写得真美。小魔仙又要施魔法啦!巴拉拉小魔仙,变!笔画飞到字里去啦!(出示“

九、几”,感受笔画的变化。)

1.比较。

师:认识吗?这两个字里有我们刚写过的笔画吗?(课件演示横折弯钩变红)写字第一步,我们要先观察这两个横折弯钩一样吗?(“几”字里的横折弯钩的横短,“九”字的长。“九”字的折画向左靠,“几”字的折画直一点。横折弯钩的位置不一样。)

师:对,同样的笔画到了不同的字里是会发生变化的,小朋友们写之前都要仔细观察。

2.书写。

师:先看老师写。(实物投影)伸出手跟老师一起写。

师:小魔仙要告诉大家写好“九”字的一个小窍门:横折弯钩的折要向左靠一靠,那靠到什么位置合适呢?看,(在实物投影上画辅助线)靠到与撇画平行就可以了,这样也能让出更多地方给弯钩。

师:再来看“几”字,起笔位置在哪里?撇是竖撇,再写横折弯钩,横到了竖中线顿一顿,折向下,折画直一点,刚好写在竖中线上,挺拔的“几”字就写好了。看,“几”字的撇和折画也是平行的。(画辅助线)

(生写,反馈,评价。)

师:学着老师的样子,在你写的“九”和“几”字里各选一个你认为最漂亮的,自己去评一评,做到一点加一颗星。

师:评好了,再去描一个写一个。开始。

【设计意图:心理学认为,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和比较持久的知觉活动,因此,写字教学应当从养成学生的观察习惯入手。通过观察,学生发现相同的笔画到了字里是会发生变化的,从而写好带有这些笔画的字。】

三、课间放松,韵律舞动

做手指操。

四、放手书写,评价引领写“风、飞”

1.师:休息好了,小朋友们更有精神了,让我们跟随小魔仙一起迎接新的挑战吧!

师:我们再来看看有横斜钩的字。(出示:风、飞。)认识吗?写字第一步,静静地观察,横斜钩到了不同的字里,有什么变化?

师:观察好了吗?那谁能上来写给大家?(指一生上讲台试写)

师:(评价,提醒)写字时把字写正确,这是最重要的。(生写字,描两个写两个。师巡视指导。)

2.反馈。

师:评一评,看看可以得几颗星,要能说出理由。

师:老师发现这组同桌评价得很好,请他们来说说是怎么评的。

师:大家也学着这两位同学的样子跟同桌交流一下,哪里好,哪里要改进。交流好了再去描一个写一个,争取一个比一个好。

3.展示、欣赏作业。

【设计意图:评价是一种甄别,是一种激励,更是一种引领学生向更高目标迈进的动力。学生在自评和互评中逐步体会书写的要领,获得写字的乐趣,进步的大小也在比较中得到肯定。学生和学生、教师和学生的关系相互促进,和谐发展。】

五、课堂延伸,魔法任务

师:看见大家写得这么认真,小魔仙有话要说了,想听吗?竖起耳朵哦!(课件播放:亲爱的小朋友们,小魔仙发现你们学得认真,写得漂亮,我代表魔法世界向你们表示祝贺!你们还敢接受新的挑战吗?)

(出示)

魔法任务

初级任务:临写“几”和“风”字。

高级任务:到生活中寻找带有这两个笔画的字,写一写。

小魔仙: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其中一项完成,也可以两项都完成!

《横斜钩》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揭示课题

1、(1)出示谜语“头儿平平似帽檐,身体斜斜像滑梯,滑到末尾停一停,岀钩方向朝上方”。跟老师读一遍。(2)出示“横折弯钩,横斜钩,横折提”三个笔画,看看哪个是谜底。(用你的手指数表示)(3)揭示课题:横斜钩

2、师与谜语句子对照着示范写一次。(3分钟)

(二)辨别正误,体悟明理

1、教学横斜钩。

出示四个横斜钩,找一找这几个横斜钩与刚出示的横斜钩有哪些地方不一样?(2分钟)

2、跟老师一起写:顿横顿划停钩。生边说边书空。(1分钟)

3、现在请小朋友们写一写,在作业纸上写三个。(1分钟)

4、随机选4个小朋友的作业,实物投影上展示。请小朋友们看看我们同学写得怎么样?你觉得还要注意什么?(3分钟)

(三)合作探究,探求规律

1、出示天使图片和蝴蝶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这是什么?天使的翅膀长在什么位置?(背上)蝴蝶左右两边有什么关系?(出示“对称轴”线)师概括:蝴蝶是对称图形,左右两边大小基本一样(2分钟)

2、出示飞、风、凤: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图片跟下面的字有什么关系?(“飞”的“翅膀”师动作演示该注意的地方,“风、凤”在写时注意左右基本对称)(2分钟)

3、“飞、”和“风、凤”的横斜钩看上去一样吗?(斜钩开始段都比较直,飞下半段弯一点,风和凤下半段稍微直一点)(1分钟)

(四)激励练习,强化提高

1、教学“飞”

(1)下面看老师范写(飞)黑板上。边范写,边讲解要点(动作演示“飞”背上的“翅膀”的位置)。(3分钟)

(2)学生进行练习,每个字写一个。师选择3张写得好的字给予展示表扬,师肯定优点。师选择3张有典型问题的字,先给予肯定,再指出具体存在的问题。(结合谜面的语句)(3分钟)

(3)学生每个再写四个字。师巡回指点。(2分钟)

2、教学“风、凤”

(1)课件出示四个“风”,这四个“风”都是有毛病的,你来当一当医生,给查查毛病出在哪儿?师范写(注意第一个撇是竖撇,横斜钩可以比撇低一些)。“凤”也是同样,师范写,提醒注意中间的“又”字该注意的地方。(4分钟)

(2)学生进行练习,每个字写一个。师选择两到三张写得好的字给予展示表扬,师肯定优点。师选择一到两张有典型问题的字,先给予肯定,再指出具体存在的问题(结合谜面的语句)。(4分钟)

(3)学生每个再写三个字。师巡回指点。(3分钟)

(五)组织评比,延伸课堂

1、同桌互评,给进步大的小朋友额头上一个大拇指,推选进步大的小朋友的作业上展台展示,奖励书签。(4分钟)

2、喜欢写字的小朋友可以去书店看书或买书的时候看看字帖,看看古代一些大书法家是怎么写横斜钩的,老师收集了一些,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出示:古帖中的字)老师今天就拿来一些字帖,想看吗?发给学生看(1分钟)

(六)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写了横斜钩的字,用了很多方法来学习、研究他们。希望你以后在练字的时候也要多观察、多想想,那么你的字会进步很快,生活学习中的很多事都需要多观察、多思考,才会有所成绩,希望你能这样对待生活学习中的事。(1分钟)

肯定的地方: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潜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的程度的发展。美术课程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选择基础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美术知识和技能,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书法作为美术学科中的分支,同样也秉持这一课程基本理念,通过有效地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逐步体会书法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书法素养,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一年级学生的思维是非常具体、形象,对一事物的专注时间不能持久,从学生的这些特点出发,该老师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

一、谜语引入,引起兴趣

在课堂导入时,老师设计了一个比较贴近学生生活的谜语:“头儿平平似帽檐,身体斜斜像滑梯,滑到末尾停一停,岀钩方向朝上方”。让枯燥的书法课堂融入生活的元素和色彩。学生仔细阅读后,再跟着老师读,让学生猜猜是什么笔画,因为其中有“帽檐、滑梯”等直观形象的生活中的事物,学生的联想能力较好,一下子就猜中了,兴趣被及时激发,老师配上谜语演示一遍横斜钩的样子,让学生体悟更深,成就感更大。在这之后的每个阶段,特别是评价学生写的横斜钩和带横斜钩的字时,也同时结合谜语中的语句,直观性更强,学生评价的根据和标尺更明确,使之后学生在自我评价以及评价他人的字时也能运用其中的语句:“他的滑梯太直了”、“他的斜钩部分不像滑梯”、“他的滑梯最后没有停留”等等。

二、图形出示,保持兴趣

在学生写字之前,让他们有一个直观形象的感知和把握,从中探求规律,是写好字的一个重要前奏和伏笔。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把握“飞”、“风”、“凤”的规律特点,对书法更有兴趣,老师想到了用图来引导和激发。因为“飞”字的字形比较特别,它的最后两点特别像翅膀,整个字像天使一样,“天使”是美好、善良的象征,学生比较熟悉,平时学生的绘本故事等里面经常会看到,离学生生活较近。所以老师选择整体形象像“飞”字的天使,这是什么?直问学生,学生一时愣住,新鲜地不知道从何回答,静默一段时间,有学生反应过来,回答对了。“天使的翅膀长在哪里?”让学生直观感知到“翅膀”长在背上,再直接与“飞”字的最后两个笔画进行对比,把握它的位置规律。“风”、“凤”左右基本对称,所以老师选择学生熟悉的蝴蝶,让他们感知蝴蝶是左右对称的,“风”和“风”字形也接近于左右对称,直观了解在写这两个字时要注意的大致位置、形状。

三、多元评价,强化兴趣

书法课的评价方式可以是多元的,本次课上有老师语言、动作的评价和学生语言的评价,老师还设计了给进步大的学生一个大拇指的激励性评价,对于特别好的学生老师还特别制作了美丽的书签作为奖品。书签作为奖品的预设有几个意义:

1、书签于读书是有积极意义的,引导学生爱书,爱读书。

2、书签制作设计的很美,在每个书签上都用毛笔写上了课堂上看到过的带横斜钩的字,既认了字,加深了印象,又带有浓厚的书法元素,对于引导孩子对书法产生兴趣具有积极意义。

四、课堂延伸,提升兴趣

课堂上书法知识是有限的,为了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在认知和兴趣方面获得最大限度的影响和提升,本课在设计课堂延伸版块时,投影出示了带有横斜钩的古帖中的字,让学生了解原来古人写的字是这样的,激发他们了解探究的兴趣。再顺势引出“老师今天带来了自己真爱的许多宝贝,这些宝贝一般我不给人看的,你们班小朋友特别爱学习,特别认真,字写得特别好,可能会出很多书法家,所以老师把自己的宝贝带来给小朋友们欣赏一下。”然后给学生看书法字帖。学生认识了字帖,欣赏到了书法的美,喜欢了,兴趣就慢慢水到渠成了。

兴趣是学习书法的基本动力之一,而且也是最为重要的动力。书法课程强调通过发挥书法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所以我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学生的兴趣被激发,把对书法的兴趣转化为对书法持久的情感态度,不练字就会想着它时,那么学生心中那盏书法的明灯就被点亮了。

要改进的地方:

1、书法课的重点是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练习,这堂课上学生练习的时间似乎少了一点,练习的强度还不够,对于强化学生的记忆和习惯偏弱一点。

2、课堂上每个环节之间不够连贯,有点唐突,每个环节之间应该预设好连接用语,是整堂课更加连贯。

3、教师的用语可以再亲切简单明了些,避免生硬深奥的语言,因为一年级小学生的理解能力比较弱。

下载创新课教学设计(越过一定高度的横绳)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创新课教学设计(越过一定高度的横绳).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韵律绳操教学设计

    课题:羊羊运动会之韵律绳操 授课教师:杨洪慧 一.指导思想 本课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把课程内容与提倡个性发展相结合,倡导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

    真实的高度 教学设计

    马,小仲马的精神受尽了煎熬。 4.创设情境——退稿笺的打击。 读信,想象信笺对小仲马的锤炼:出示信笺,音乐渲染,进行写话训练。 “您的小说构思太过普通,予以退回。对不起先生,同样......

    父爱的高度教学设计

    父爱的高度 四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屋六 教学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生字“蹬、咯”和多音字“传”。 3、体会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的含义和在表......

    太阳高度及应用教学设计

    太阳高度及应用教学设计(2课时) 学习目标: 1. 通过读图,了解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区别。 2. 通过讨论探究,分析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纬度变化。3.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总结......

    真实的高度_教学设计

    《真实的高度》教学设计 一、 开门见山、导入新课(2分) 1、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本外国名著,也是我国翻译的第一部外国小说,叫《茶花女》,它的作者是谁? 师:作者是小......

    《真实的高度》教学设计

    《真实的高度》教学设计 课前谈话: 1. 课前预习中,积累了哪些词语?发现规律:”名”词汇集、近义反义词、四字词语 2. 课文内容上有什么了解?大小仲马简介。 3. 文中哪句话给你留下......

    第5 课 横的教学设计[样例5]

    第5 课 横(长横、短横) 陵城区临齐街道马厨社区小学 孙寿松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写好长横和短横,指导学生练习书写含横画的字“三”。 2、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形成正确的......

    横撇横沟教学设计

    横撇、横钩的写法》教学设计 卧龙中心小学 王慧超 教学目标: 1、掌握横撇、横钩的写法。 2、正确、规范地书写含有横撇、横钩笔画的汉字。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横撇、横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