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科学上册 1_4《常见的碱》优秀教学设计 (新版)浙教版1[精选5篇]

时间:2019-05-12 22:17: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九年级科学上册 1_4《常见的碱》优秀教学设计 (新版)浙教版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九年级科学上册 1_4《常见的碱》优秀教学设计 (新版)浙教版1》。

第一篇:九年级科学上册 1_4《常见的碱》优秀教学设计 (新版)浙教版1

1.4 常见的碱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认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了解其用途。(2)探究CO2和NaOH的反应。(3)学习总结碱的通性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一些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用碱的有关性质解释有关生活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设计及实验分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通过学生亲身参与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是初中科学内容的重要部分,是在学习了常见的酸后来认识常见的碱。通过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生动、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设计有趣的探究实验,让学生初步了解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和变化的方法,获得探究物质及其变化的亲身体验,享受到探究物质的乐趣,体会到研究身边的化学物质对提高人类的生活和质量、促进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NaOH和Ca(OH)2的性质 教学难点:碱的化学性质

教学过程:

【回顾】上一节课我们通过对比的方法学习了硫酸和盐酸这两种常见的酸,并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酸的通性,同学们能否描述酸的通性?

【回答】酸的五点通性

【意图】通过复习,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 引出新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且引导学生用对比的方法分析问题。

【引入】常见的碱有哪些呢?他们有没有通性呢?这节课我们共同来探究。

【设疑】常见的碱有哪些?

【齐答】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等

【讲述】研究物质的性质一般先从物理性质入手,下面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并思考。

【实验一】氢氧化钠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于表面皿中 【观察】学生充满好奇感

【回答】氢氧化钠为白色片状固体,氢氧化钙为白色粉末状固体。

【意图】通过实验增强对比性充分把握物质的异同

【设疑】氢氧化钠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这可能与什么性质有关?

【回答】强腐蚀性

【展示】固体氢氧化钠、氢氧化钙试剂瓶标签

【讲解】当然,氢氧化钙也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它俗称消石灰、熟石灰,所以使用时也要注意安全。

【意图】通过标签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安全实验的操作意识。

【继续探究】继续观察氢氧化钠固体表面的变化

【回答】氢氧化钠表面逐渐变潮,少量已经溶解了,形成了溶液附着与固体表面

【设疑】同学们观察真仔细!这个现象叫做“潮解”,这说明了氢氧化钠固体具有什么性质?是什么变化?

【回答】吸水性,属于物理变化

【追问】利用这个性质有何用途?

【思考】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讲解】碱石灰固体干燥剂(介绍成分、装置和干燥范围)

【实验二】将一药匙的氢氧化钠固体和氢氧化钙固体加入3mL水中振荡,并触摸试管壁。

【体验】氢氧化钠溶于水,感觉试管壁发烫,而氢氧化钙形成了悬浊液。

【结论】氢氧化钠易溶于水,溶解放热,水溶液有滑腻感,氢氧化钙微溶于水。

【意图】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对氢氧化钠的物理性质有较强的感性认识

【总结】

一、常见的碱的性质

(一)物理性质 【意图】将性质以列表的形式进行总结,一目了然

【过渡】常见碱的化学性质如何?让我们进行以下探究吧!

【展示】探究内容

(二)化学性质

【意图】将需要探究的内容列出,有利于学生进行实验,增强实验的目的性

【提问】在这张表格中哪些是你已经知道的呢?

【回答】

1、这两种溶液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无色酚酞变红;

2、澄清石灰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沉淀

3、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蓝色沉淀

【意图】发学生回忆,激发学生原有认知,有利于学生知识层次的进一步提升

【实验三】两份NaOH 溶液 +(分别)石蕊、酚酞(分别)观察颜色的变化。

【结论】碱溶液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启发】还有些反应能否发生,现象如何,需要通过实验来研究

【实验四】二氧化碳气体气体通入氢氧化钠溶液

【观察】无明显现象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是否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求学生设计实验说明

【意图】通过实验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对新问题的探索

【学生合作探究】

利用压强的变化,充分联系已学知识,利用身边仪器和物品学生想到以下方案:①将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插入氢氧化钠溶液中②在软塑料瓶中充满二氧化碳,然后倒入氢氧化钠溶液振荡,观察现象等等

【意图】学生借鉴之前学过的一些实验的设计思路和方法,发挥创新思维, 设计各种形式的实验装置。

充分肯定学生的实验设计 【表达交流】各组汇报自己的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交流实验现象。

【意图】进行简单的交流和评价, 体现探究的开放性。

【质疑】上述实验真的能说明发生反应了吗? 实验设计严密吗?如何排除水的干扰?

【设问】生成什么物质

【学生讨论】可能是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通过对比实验的方法, 上几个实验都需要设计对比实验, 才比较严谨

【实验五】两个充满二氧化碳的塑料瓶中,分别加入等量水和氢氧化钠溶液, 加碱的瓶子变得更瘪。

【得出结论】确实发生了反应。

【归纳方法】采用对比的方法, 控制变量排除干扰。

【意图】对学生进行控制变量、对比实验等科学方法的教育,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体现探究的严密性, 深刻性。

【引导】是否还有其他方法?

【讲述】我们不要立即实验, 先分析需要研究的问题, 选择最佳实验方案

【总结】研究一个问题我们有多种方法, 同样的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分析, 在探究过程中一定先设计好实验方案选择最优方案实施

【实验六】向充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滴加NaOH溶液,振荡,瓶子变瘪,反应后,加入稀盐酸,溶液中产生大量气泡,瓶子又恢复为原状。

【讨论】可以证明氢氧化钠减少或者证明反应产生了碳酸钠, 有人说用酚酞, 有人说加盐酸。

【讨论并实验】各组在点滴板上做碳酸钠溶液与酚酞的反应, 发现碳酸钠也能使酚酞变红色, 不能用这个方法。在试管里做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实验, 没有气泡产生, 可以用这个方法。

【意图】培养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 反思问题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的目标意识和优选意识增强学习兴趣,进行方法教育。

【思考】请模仿CO2 与Ca(OH)2 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出CO2 与NaOH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 + 2NaOH == Na2CO3 + H2O2

【思考】工厂烧含硫煤会产生大量SO2 ,污染环境,一般可通过NaOH 溶液吸收,为什么?写出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书写方程式】SO2 + 2NaOH == Na2SO3 + H2O

【思考】用所学知识分析:如何保存NaOH 固体?能否用NaOH 来干燥CO2、SO2 等气体?【思考】如何设计实验证明表面皿上的NaOH 固体已变质?

【提问】根据氢氧化钠的性质,实验室应当如何保存?为什么?

【回答】应当密闭保存,因为既能吸收空气中水蒸气而潮解,又会与二氧化碳气体反应。

【意图】应用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

化学性质介绍

【联系】学习酸的性质时,我们就已经知道酸可以与碱反应了,请同学们尝试写出NaOH、Ca(OH)2,分别于稀硫酸、盐酸反应的方程式。

【思考讨论】书写方程式

【实验七】(试管 + CuSO4(FeCl3)溶液 + NaOH 溶液 蓝色(红褐色)

【思考讨论】请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

NaOH + CuSO4 —— 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________________

NaOH + FeCl3 —— 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________________

【演示】澄清石灰水与硫酸铜溶液混合

【讲解】这是配制农药波尔多液发生的反应

【拓展】“波尔多液”由来

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意图】通过演示实验增强学生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兴趣

【总结】(二)化学性质

【意图】性质以列表的形式进行总结,一目了然

【归纳】碱的通性

1、碱能与酸碱指示剂作用

2、碱能与非金属氧化物作用生成盐和水

3、碱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4、碱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

【提问】碱为什么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思考回答】不同的碱在溶液中都能产生相同的OH-

【意图】指导学生从物质的组成结构分析物质的性质, 初步形成物质的组成决定物质的性质的观点。为后面学习酸碱中和反应作铺垫。

【活动】拓展应用

【提问】常见的碱有哪些主要的用途?

交流讨论并回答

【意图】应用知识, 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自学能力。

第二篇:九年级科学上册 1_3《常见的酸》优秀教学设计 (新版)浙教版1

1.3 常见的酸

教学目标:

1、掌握酸的性质;

2、掌握盐酸的个性;

3、熟练的运用酸的性质解题。学情分析:

学生在次之前学习了酸碱指示剂,对常见溶液的酸碱性和用途有了初步的了解,其次,在第八单元中学生系统学习了金属与酸的反应。因此,学生学习本节课时已经打下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另外,学生也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例如生活中常见溶液的酸碱性、浓硫酸的强腐蚀性等,也为学生学习本节课打下了良好基础。重点难点:

1、酸的性质;

2、盐酸的个性;教学过程:

【导入】复习与导入

1、回顾酸的含义。(学生回答酸的含义。)

2、说说日常生活中含有酸的物质并说明含有哪种酸。(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经验说一说。)【活动】观察浓盐酸试剂瓶的标签及打开瓶盖后瓶口放入白雾,归纳浓盐酸的物理性质。

1、浓盐酸的物理性质(阅读盐酸试剂瓶的标签。)(1)纯净的浓盐酸是无色的液体,有刺激性气味。(2)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从浓盐酸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跟空气里的水蒸气接触,形成盐酸小液滴,从而形成白雾。(1、认识到浓盐酸需要密封保存。

2、讨论浓盐酸敞口放置引起的变化。)【讲授】回顾:盐酸的化学性质一

(1)盐酸能跟指示剂反应(回顾紫色石蕊遇盐酸变红色,无色酚酞遇盐酸不变色。)结论:紫色石蕊遇盐酸变红色,无色酚酞遇盐酸不变色。【活动】盐酸的化学性质二 【实验探究】

A、把鸡蛋壳放入盛有盐酸的试管中,将燃着的火柴伸入试管口,现象:蛋壳表面产生气泡,燃着的木条伸入后会熄灭。(了解鸡蛋壳的主要成分。)2HCl+CaCO3=CaCl2 + H2O+CO2↑ 结论:盐酸+盐=新盐+新酸

B、盐酸和碳酸钠的反应: 现象:产生大量气泡。HCl+Na2CO3=NaCl + H2O + CO2↑

【CO32-检验】加盐酸,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二氧化碳)(如何检验二氧化碳?)Ca(OH)2+CO2=CaCO3↓+H2O C、①稀盐酸中滴加硝酸银溶液,观察现象:

产生AgCl白色沉淀 HCl+AgNO3=AgCl↓+HNO3

②Na2CO3中滴加硝酸银溶液,观察现象:

产生Ag2CO3白色沉淀 Na2CO3+ 2AgNO3=Ag2CO3↓+2NaNO3

③在上述沉淀中分别再加入稀HNO3,观察现象:

在AgCl沉淀中沉淀不消失;在Ag2CO3沉淀中出现大量气泡(CO2), 白色沉淀消失。

【CI-的检验】先加AgNO3溶液出现沉淀,再加稀HNO3沉淀不消失。

【活动】盐酸的化学性质三 A、向盛有一枚生锈的铁钉的试管中加入盐酸,振荡,过会儿观察现象:铁锈消失,溶液变成黄色(了解铁锈的主要成分。)

6HCl+Fe2O3 =2FeCl3+3H2O

(红色)(黄色)

B、向盛有少量氧化铜粉末的试管中加入盐酸,微微加热,观察现象:黑色粉末消失,溶液变成蓝色(理解此活动中微微加热的目的。)

2HCl+CuO =CuCl2+H2O

(黑色)(蓝色)

结论:盐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活动】盐酸的化学性质四 【实验探究】

上述盐酸除铁锈的实验中,除了铁锈消失外,还可以观察到现象: 铁钉表面产生气泡

【提出问题】气体是否是盐酸和金属铁反应生成的?(学生探究盐酸和金属铁反应。)

【实验验证】

2HCl + Fe = FeCl2 + H2↑

(浅绿色)

结论:盐酸+金属=盐+氢气

酸可以和某些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活动】盐酸的化学性质五

【实验探究】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2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蓝色;再逐滴滴入盐酸,溶液颜色由蓝色逐渐变成紫色。HCl+NaOH = NaCl+H2O

结论:盐酸+碱=盐+水

【思考】胃酸过多的病人常服用一种叫“胃舒平”的药片来治疗,药片的主要成份是氢氧化铝,为什么能用它来治疗胃酸过多呢?

3HCl + Al(OH)3= AlCl3 + 3H2O

【活动】归纳盐酸的性质及离子的鉴定方法

一、盐酸

1、浓盐酸的物理性质

(1)纯净的浓盐酸是无色的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2)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从浓盐酸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跟空气里的水蒸气接触,形成盐酸小液滴,从而形成白雾。

2、盐酸的化学性质性质

(1)紫色石蕊遇盐酸变红色,无色酚酞遇盐酸不变色。

(2)盐酸+盐=新盐+新酸

(3)盐酸+金属氧化物=盐+水

(4)盐酸+金属=盐+氢气

(5)盐酸+碱=盐+水

二、离子的鉴定

1、【CO32-检验】加盐酸,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二氧化碳)

2、【CI-的检验】先加AgNO3溶液出现沉淀,再加稀HNO3沉淀不消失。

第三篇:课题1 常见的碱 教学设计

课题1 常见的碱 教学设计

课题1 常见的碱 教学设计湖北省当阳市实验中学 胡廷成 宋玉蓉#TRS_AUTOADD_***94 { } #TRS_AUTOADD_***94 P { } #TRS_AUTOADD_***94 TD { } #TRS_AUTOADD_***94 DIV { } #TRS_AUTOADD_***94 LI { } /**---JSON--{“":{”margin-top“:”0“,”margin-bottom“:”0“},”p“:{”margin-top“:”0“,”margin-bottom“:”0“},”td“:{”margin-top“:”0“,”margin-bottom“:”0“},”div“:{”margin-top“:”0“,”margin-bottom“:”0“},”li“:{”mMARGIN-TOP: 0px;MARGIN-BOTTOM: 0px MARGIN-TOP: 0px;MARGIN-BOTTOM: 0px MARGIN-TOP: 0px;MARGIN-BOTTOM: 0px MARGIN-TOP: 0px;MARGIN-BOTTOM: 0px MARGIN-TOP: 0px;MARGIN-BOTTOM: 0px argin-top“:”0“,”margin-bottom“:”0“}}--**/

DIV.MyFav_***00 P.MsoNormal{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FONT-SIZE: 10.5pt;MARGIN: 0cm 0cm 0pt;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TEXT-ALIGN: justify}DIV.MyFav_***00 LI.MsoNormal{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FONT-SIZE: 10.5pt;MARGIN: 0cm 0cm 0pt;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TEXT-ALIGN: justify}DIV.MyFav_***00 DIV.MsoNormal{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FONT-SIZE: 10.5pt;MARGIN: 0cm 0cm 0pt;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TEXT-ALIGN: justify}DIV.MyFav_***00 P{FONT-SIZE: 12pt;MARGIN-LEFT: 0cm;MARGIN-RIGHT: 0cm;FONT-FAMILY: 宋体}DIV.MyFav_***00 DIV.Section1{page: Section1}

教学目标

①认识氢氧化钠的吸水性和腐蚀性,了解其用途。

②认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归纳碱相似化学性质及其原因。

重点和难点

重点: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性质。

难点:碱的化学性质。

实验准备

药品:NaOH固体、20%NaOH溶液、CaO固体、澄清的石灰水、盐酸、硫酸、蒸馏水、乙醇、石蕊试液、酚酞试液、洗净的鸡爪、去壳的熟鸡蛋。

器材:导线、灯泡、烧杯、试管、软塑料瓶、表面皿、滴管、点滴板。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点评

引入新课

演示:

1.实验(如图)观察甲、乙中发生的现象。

2.清水变“牛奶”:吹入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问题:大家想一想,这些神奇的现象存在的反应原理是什么?

多么奇妙的化学世界!

学生疑问:

1.熟鸡蛋为什么会掉下去呢?

2.“牛奶”能喝吗?它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通过神奇的化学实验把学生轻松地引入化学课堂。

实验引导NaOH的性质及用途

取固体NaOH观察,放入表面皿上,在试管中溶解固体NaOH并感知其温度变化。

问题:1.NaOH固体表面溶解的原因。

2.怎样保存NaOH固体?

3.它能做干燥剂吗?

演示实验:观察用20%NaOH溶液浸泡过的鸡爪。

问题:1.鸡爪前后的变化及其原因。

2.使用NaOH时应注意什么?

3.NaOH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作用?

1.NaOH是白色固体。

2.表面吸水、溶解。

3.试管外壁发热。

我从书本上找到了答案:

1.潮解。

2.密封。

3.能。

1.哇!真厉害!

看看书本上怎么说……

2.使用它应小心,注意安全。

3.作用:化工原料、清洁剂……

设计的问题紧紧围绕实验,简明扼要,激发学生积极探究思维的兴趣,巧妙点拨,在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进行了安全教育。

实验引导Ca(OH)2的性质及用途

材料引入:

1.冬天园林工人用石灰浆将树干底部刷白。

2.用石灰沙浆砌砖抹墙很牢固。

3.装石灰水的试剂瓶用久后瓶壁上有一层白色的膜。问题:

上述材料中涉及到的物质和化学性质。

演示实验10-9:取生石灰加水观察现象。

问题:1.实验现象及反应。

2.Ca(OH)2的用途是什么?

3.使用它有哪些注意事项?

粉刷久后为什么会变白变硬呢?

涉及Ca(OH)2与CO2发生了反应,生成了坚硬的CaCO3。

生活中还有哪些事例与此相关呢?

我想知道!

1.放热

2.消毒、建筑材料等

3.具腐蚀性,注意安全

联系生活实际,引出所讲化学物质,又从实验的角度感知若干关于氢氧化钙的知识。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快乐学习的同时,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并学以致用。

分组实验活动探究碱的化学性质

分组实验:

1.NaOH、Ca(OH)2溶液中分别滴加石蕊试液和酚酞试液。

2.充满CO2的软塑料瓶中滴加NaOH溶液,密封观察。

3.向澄清石灰水中吹二氧化碳气体。

问题:1.上述三个实验的现象是什么?

2.熟鸡蛋掉下去的原因。

3.“清水变牛奶”的原因。

4.碱有哪些类似的化学性质?

活动:竞赛书写相关的反应原理。

1.遇石蕊都变蓝色!

遇酚酞都变红色!

2.软瓶变瘪!CO2与NaOH反应后压强减小。

哦,蛋是这样掉下去的!

3.石灰水变浑浊

哦,“清水变牛奶”原理如此!

4.我能归纳碱的化学性质。

竞赛:我要夺第一!我最怕书写化学方程式了,但只要掌握规律就很简单了。

学生自主探究实验,在实验中加以归纳,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更加深刻。教师的问题回应了最开始的实验,学生理解更透彻。竞赛活动的开展,强化了化学用语的学习。

实验引导酸、碱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

演示实验10-10:分别试验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钙溶液、蒸馏水、乙醇的导电性。

问题:1.上述哪些物质能导电?

2.导电的原因是什么?

3.酸、碱如何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反思小结:通过本次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①学习掌握了哪些知识?②学会运用哪些方法?③明白哪些道理?

真有趣!小灯泡发光了!

1.能导电的有硫酸、盐酸、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2.导电是因为发生电离,离解出自由移动的离子。

3.酸会离解出H+;碱会离解出OH-。

我又有了一些进步!(从知识技能、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小结)

这些短小的问题点到了学生的许多弱点,促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重视反思、整理、归纳、小结和交流,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方法都不断提高。

点评:高品位的教学对教师工作的要求是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把深奥的知识浅显化;把复杂的知识条理化;把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把单一的知识网络化”。在本案例中,教师一开始就用一项趣味实验将问题印入学生的大脑,然后通过生活中的多种材料将化学知识层层深入,学生在自主探究中理解知识与技能,感悟学习方法。在本案例中,教师的板书设计也形成特色,从横向分析知识推进与方法形成融为一体,从纵向分析是知识与方法的深化,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教师成为学生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帮助者。

点评:湖北省当阳市教研室 朱吉杰

第四篇:九年级科学上册 1_5《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教学设计 (新版)浙教版1

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酸和碱反应能产生盐和水。

(2)能了解该反应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学会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方法。

(2)通过小组讨论问题,提高信息加工处理能力。

(3)通过读图,学会读图读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生产生活中的事例及现象解释,能感悟到科学与社会、生活的紧密联系。

【学情分析】

本章内容是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主要是学习物质及其变化。课标上的表述是“教师应注意通过知识的讲授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常见物质的化学反应,通过实验了解控制变量、归纳、演绎、建立模型等科学方法,增强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并引导学生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形成对自然界物质的总体认识!”本节课是这章内容的第五节,在前两节的基础上,对酸和碱反应及实质进行探索,为下一节引出盐的概念和复分解反应的学习打下基础,本节是贯穿酸碱盐知识的重要纽带。本节内容应用前面所学实验方法,将STS教育渗透于整个教学活动中。

在知识储备上,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常见酸和碱的一些性质,为本节课打下了基础。在能力上,九年级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求知欲强,已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方法,课堂中应该多设计与学生互动的环节,激发兴趣。在心理上,学生自尊心加强,教师要尊重学生,鼓励学生,而且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自我展现的机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重点:酸和碱反应能产生盐和水。

2、难点:酸和碱反应的探究过程。【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师活动】 提问:在蜜蜂叮咬处涂些肥皂水,在马蜂叮咬处涂些食醋能减缓疼痛,其中的原理是什么?

提示问题:酸有哪些共同的化学性质?碱有哪些化学性质? 【学生活动】 学生产生质疑,通过酸和碱的化学性质复习,猜想可能是蜜蜂叮咬处的酸和肥皂水中的碱发生反应,马蜂叮咬处的碱和食醋中的酸发生反应。

【设计理由】 利用生活实例创设情境,通过提问猜想引入,既巩固了前两节课的知识,又激发了学生探究兴趣,让每位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同时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等。

【讲授】探究新知

1、酸和碱的反应

【教师活动】

实验1:如何判断氢氧化钠和稀盐酸溶液反应?小组讨论得出实验方案。请一位学生演示实验。

教师设计4个问题继续深入引导,归纳出判断物质反应的方法。

分组讨论:1.酚酞在实验中起什么作用?还有什么方法?

2.在操作中逐滴滴入稀盐酸原因是什么?

3.玻璃片上的物质还有氢氧化钠吗?

4.蒸发皿上的白色固体是什么? 方法小结:借用指示剂来判断反应前后溶液的酸碱性发生改变,从而判断物质间的变化。

提问:请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2:如何判断硫酸和氢氧化钾溶液能反应?

请学生实验操作验证,并书写相关化学方程式。

提问:以上2个反应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引导:从反应物生成物类别角度分析。

小结:碱跟酸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酸碱反应。(中和反应)

2、酸和碱反应的实质

读图:根据书本20页图1—26说出酸和碱反应的实质。

[动画]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反应前后溶液中离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学生活动】

学生讨论得出多种实验方案。通过交流讨论得出最佳实验方案。

学生观察操作步骤及现象,逐步分析原因。

通过分组讨论问题,进一步归纳出判断方法。

学生操作验证,很容易就书写出化学方程式。通过对比,归纳出两个反应的共同特点,再举例其他的酸和碱反应,学生很快就概括出了酸碱反应的特点。

学生观察书本115页20页图1—26回答出酸和碱反应的实质。

通过动画观察,微观角度分析反应前后溶液中离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再通过方程式分析法进一步确定酸和碱反应的实质。

【设计理由】

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

通过实验观察及分析,提高实验探究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概括能力。通过问题提示,使学生讨论更具方向性,回答更规范。通过归纳小结,掌握物质反应的判断证据和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活学活用,提高方法应用能力。

通过分析训练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

通过对比分析知道酸和碱反应能产生盐和水的特点,突出重点。

提高学生读图能力,通过建模的方式提高知识的建构能力。通过多媒体形象、直观地感受酸碱反应中的微观变化。

【讲授】归纳应用

三、酸碱反应的应用

【教师活动】

过渡提问:在实验完成后能将过量的酸溶液或碱溶液直接倒进下水道吗?应该如何处理呢?

教师展示图片,介绍酸碱反应的应用。

提问:如何处理工厂的废水?如何改变土壤的酸碱性?酸碱在医药上如何的应用等?

小结:在碱性物质中加入酸性物质,或在酸性物质中加入碱性物质,可以调节溶液的酸碱性。利用该原理,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可以解决一些问题。

【学生活动】

学生积极思考,利用所学的新知回答问题。

学生根据酸和碱之间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原理,各抒己见。解决实际问题,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设计理由】

现学现用,巩固知识。通过问题情景的创设把课堂教学引向实际生产生活。

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到化学课上所学知识能密切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练习】小结检测

四、小结及检测(课件中展示图片)

【教师活动】检测采用“非常6+1”砸金蛋的方法。每个金蛋对应一道习题。

对应习题如下:

1、下列物质中常用来改良土壤酸性的是()

A.石灰石 B.熟石灰 C.干冰 D.烧碱

2、将含有H+和OH-的两种溶液放在同一容器中,会怎样?

3、如图是稀硫酸与40克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溶液的pH随加入溶液的质量m变化的关系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分析,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应该往______溶液中滴加另一种溶液。

(2)某同学借助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反应进程,当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时,则反应获得溶液的pH恰好为7。

(3)A、B、C三处的溶质分别是哪些?

4、甲、乙两组同学分别做常见的酸和碱与同种指示剂反应的实验,使用的试剂是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实验后将废液分别集中到各组的一个废液缸中。研究小组对两个小组的废液进行检测,结果见表格。(1)请分析这种指示剂是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2)乙组中废液呈红色说明它是__性,不可能有___;

(3)甲组中废液呈无色说明它是_____________性,若呈中性则废液溶质__________,若呈酸性则废液中离子有_______。

5、如图所示,某同学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了滴加指示剂。为了确定盐酸与氢氧化钠是否完全反应,该同学从烧杯中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于是他得出“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的结论。你认为他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

6、请你另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上述氢氧化钠和稀盐酸溶液反应是否恰好完全中和?

【学生活动】

学生分别回顾这节课学到的知识。

学生可选择任意一个金蛋进行答题。

【设计理由】

让学生小结是为了让他们自己学会整理所学的知识,加强学习的自主性。

选择游戏的方法进行课堂检测是为了激发学生做题的兴趣,部分学生往往做题感觉枯燥乏味,这样的形式带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挑战性,让学生被动做题转变为主动做题。

第五篇:九年级科学上册1.1化学方程式教学设计1(新版)华东师大版

化学方程式

1教学目标

1、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2、通过实验认识质量守恒定律,并能用它来解释常见的现象

3、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交流,对质量守恒定律的实质作出解释,培养学生分析及推理能力。

4、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5、通过史实资料,学习科学家开拓创新的精神。

6、产生学习的成功体验,享受学习、享受科学。2学情分析

(1)学生的知识状况:已了解了元素符号、化学式、化学反应的实质,初步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化学反应。

(2)学生的能力状况:初步掌握了简单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而对化学探究学习方法的了解尚处于启蒙阶段。

(3)学生的心理状况:学生刚开始化学学习,情绪和心理都处于比较兴奋、好奇状态。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实验探究建立质量守恒定律

2、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理解

3、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教学难点:

1、对质量守恒定律的正确理解,尤其是对“参加”和“质量总和”的理解

2、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理解

3、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分析具体反应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1.1.1化学方程式----质量守恒定律 学生观察,火柴直接折断,和火柴燃烧,这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 生: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

师:火柴折断前后质量是不变的,那燃烧以后的质量是否改变? 生:减小

师:是不是所有物质在化学变化前后质量都会变小呢? 生:不是,铁生锈质量会增加 活动2【活动】演示

师:化学变化前后物质的质量到底变大还是变小呢?我们要去探究的话就要进行实验。对于质量的测量,我们需要托盘天平,老师这里提供白磷、带有沙子的锥形瓶、橡胶塞、托盘天平、酒精灯等等,让学生讨论如何进行实验?

生:(先称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加热后使其反应,再称总质量)师:那这个实验能否在敞口的条件下进行呢?(反应前先不塞瓶塞问学生)生:不能,因为白磷燃烧后白烟会跑出来 师:那应该如何改进实验呢? 生:加一个塞子,使其密闭 师:好,我们来观察观察这个反应

(1)在底部铺有一层干燥细砂的锥形瓶中,放进一粒细小的白磷,用橡皮塞塞紧瓶口,(在PPT上展示反应前的物质和物品有:锥形瓶、橡胶塞、细砂、气球、白磷、空气)把瓶子放在天平左盘上,在右盘上加砝码并调节游码位置,使天平达到平衡。

(2)取下锥形瓶将其放在石棉网上加热至白磷自发燃烧完全,同学们观察到什么现象?(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大量的热)是否为化学变化?(是)理由(有新的物质产生,五氧化二磷)(再在ppt上展示反应后的物质和物品有:锥形瓶,橡胶塞、细砂、气球、白烟五氧化二磷、剩余空气)

(3)等锥形瓶冷却到室温后,再把它放回到天平左盘,观察天平是否保持平衡。这说明在化学反应前后,总质量保持不变。

(在PPT上约减反应前后都有的物质和物品)得到,化学反应前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反应生成物质的总质量。活动3【活动】学生分组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

(1)学生分组自主选择器材并设计方案进行探究(分A、B两组节约时间)探究活动一:氢氧化钠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后总质量是否改变? 探究活动二:碳酸钠粉末和稀盐酸反应后总质量是否改变? 教师巡回指导,协助学生完成天平的操作(2)汇报结果

A组: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B组: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大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3)数据分析

展示拍摄的碳酸钠与稀盐酸实验过程,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查找天平不平衡 的原因。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散逸到空中导致总质量减小。(4)装置改进

小组讨论,将敞口装置改为各种密闭装置。活动4【讲授】

教师巡回指导,协助学生完成天平的操作

汇报结果: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发生化学反应,因为有新的物质生成,反应前后天平仍平衡。问A组同学在加塞密闭的情况下实验,前后物质总质量相等,B组同学在不密闭的情况下实验,前后物质总质量也相等。

科学家经过大量实验发现:化学反应前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的物质的总(刚才老师给你们分两大组进行实验,一组有瓶塞,一组没有瓶塞,为什么两种不同条件下得出的结果是一样的呢?而我们原先白磷燃烧实验必须要在密闭条件下才能得出相等?它们两个变化有什么区别呢?因为白磷燃烧是有气体参与反应,而且白烟会逃逸出去。说明有物质逃逸或气体参与的反应必须在密闭的条件下进行实验才能得出质量的规律)所以火柴燃烧后质量真的减小了吗?反应生成二氧化碳逃逸了使得总质量减小。活动5【讲授】宏观到微观,认识本质

为什么化学反应会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呢?科学现象往往要通过微观知识来解释它的原因。比如说,电解水的实验中,反应物是水,生成物是氢气和氧气,实验可以说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老师带来了两个水分子模型,苹果表示氧原子,金桔表示氢原子(贴标签),其通电后,氧原子和氢原子会分离,又重新组合成氢分子和氧分子。(用实物投影)

问:从分离到重新组合,水果总质量有没有变?说出你的理由? 没有变,因为水果种类没有变,水果个数也没变,单个水果的质量也没变。如果换成是原子呢?我们该怎么说?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和质量都不变。

说明质量守恒定律微观上遵循原子种类、数目、质量不变的原则。活动6【活动】解释应用

解释应用

展示镁条燃烧的图片,请学生分组讨论镁条燃烧前后的质量关系?通过生 成的氧化镁的质量大于参加反应的镁条的质量,帮助学生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中 “参加”二字,使学生明白,化学反应前后,两次称量的质量可能会不相等,但 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一定是守恒的。活动7【练习】课堂小结

五、课堂小结 4.2 第二学时 教学目标 学时重点 学时难点 教学活动

下载九年级科学上册 1_4《常见的碱》优秀教学设计 (新版)浙教版1[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九年级科学上册 1_4《常见的碱》优秀教学设计 (新版)浙教版1[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