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胶体的教学设计
教 案
课题:胶体 知识目标:了解分散系的概念;掌握胶体的概念及本质特征和性质;了解胶体的分类及分离。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归纳、综合能力;训练学生思维的收敛性和发散性,使
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严密性。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大自然之美、生活之美,感受化学实验之精妙,激励学生学好化学,将来应用化学知识改造世界美化生活。
板 书
设
计篇二:=胶体教案
2.1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
各位专家,同行好,今天我说课内容是
2.1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本节内容是高等教育出版社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的第一节第三个内容《一种重要的 混合物---胶体》 2,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不仅是本章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化学体系的教材重点之一。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元素与物质分类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对混合物知识的运用,为进入高等学府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因为掌握胶体的性质可以更好地认识它在工业生产上的重要用途,为学生将来参加工业生产和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条件。因此,必须使学生切实学好。二,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及教材的特点,我认为胶体的概念和应用作为本节的重点。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我把胶体的性质作为本节教学的难点。
三,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对本节的具体要求,同时针对职高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使学生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1)记住分散系,分散质,分散剂的概念;(2)理解胶体的丁达尔现象,电泳,聚沉等化学性质,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2.能力 目标:通过学生的提问、讨论和总结(1)培养学生运用本节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使学生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3.思想目标: 结合本节的教学,向学生渗透严谨治学的意识,同时使学生的思想受到教育。通过课堂的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师生感情,增强班级凝聚力,使学生对本学科更加热爱。
四,教学方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根据胶体知识的教学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我将采用的教法是: 1.目标导学法: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学功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索、发现。2.演示实验法: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在充分观察实验现象的基础上,分析归纳出胶体性质。
3.比较法:通过nacl溶液与胶体,nacl溶液与浊液,胶体与浊液的比较,启发引导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中认识胶体,获得新知。
五、学法:如何使学生真正变成学习的主人,让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这是教学的关键,也是教学的精华。
本节教学,使学生掌握下列基本学习方法: 1.观察法,学会全面地观察实验现象,培养观察能力。2.归纳法,学会根据现象,通过比较、分析、归纳,概括出丁达尔现象的定义。3.阅读法,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教材,自读自悟,培养自学能力。
六、教学过程:
为了将教学目标、教学评价、反馈矫正和教学过程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本节的教学我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指导思想,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综合素质,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教学程序我是这样设计的
1、课堂引入:在本节课中,我利用三个对比试验引入,这样引入会使学生感到分散质,分散剂,分散系并不陌生,而且与学过的溶液,浊液知识也有联系,同时也为最后胶体的应用打下了伏笔。
2、讲授:接下来是胶体定义的讲解,这是本节的核心,在分析胶体定义时,我强调胶体是分散质微粒直径介于1-100nm的分散系,通过与浊液,溶液的对比,让学生知道胶体有不同于溶液的独特性质,截下来,我直接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讨论、定义胶体的丁达尔现象,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不是由教师一个人包办。
在胶体聚沉的的教学中,我通过讲解淮南王刘安制作豆腐的故事给学生设疑,从而引出胶体聚沉的概念,目的是为了向学生渗透科学在我们每个人身边的科学意识,同时使学生的思想受到教育。最后再讲解胶体的电泳时,我设计试验,让学生真切体会工业生产中将乳胶,橡胶等微粒通过电泳镀到镀件上的工业流程,加深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今后他们继续深造及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每完成一个试验后,我及时提问,如:同学们观察到什么现象等问题及时反馈实验教学。
3、教学效果的反馈:课堂练习有针对性、系统性。针对重点、难点;系统于知识的内在联系;还包括提问
4、归纳总结:小结中重在把本课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系统中,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还可提出一些带思考性的问题,承上启下。我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从知识、方法、思想三个方面总结,这样,既强化了所学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用精练的语言进行归纳和概括的能力,同时也注意了教学中学生易出现的问题。
七、总之,本节课是在培养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前提下设计的,教学中以胶体的定义为基础,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性质为主线,运用实验,挂图等多种教学手段,把传授知识、培养兴趣和能力、渗透方法有机地结合到一起,目的在于全方位地培养学生。
七,板书
八,布置作业:p37,2(1)(2)
九,教学评价
课堂过程设计说明:在本节课的设计过程中本人尝试建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打破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以讲授灌输为主线的教学套路,构建以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创新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就是在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改变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的灌输式教学,灌输式教学往往是教师提出问题,教师给出结果,是教师在代替学生建立知识体系,而不是学生自己建立知识体系。这样培养的学生欠缺发现新问题、运用新方法,提出新见解的能力,更缺乏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学生自主学习教学和灌输式教学截然不同,它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搜索所需知识的能力。2.1 【讲解】在本节课开始前,老师先给同学们展示一组有趣的实验。
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三支试管,大家看这第一支试管里盛有na cl溶液,溶液澄清透明,而这第二支试管里盛有泥土浊液,我们看到泥土浊液浑浊,这第三支管中盛有牛奶,它既不像nacl溶液那般澄清透明也不像泥土浊液那般浑浊,那么牛奶属于溶液,浊液还是自成一派呢?要想揭开这个谜底同学们还须学习今天的的知识。在学校新课之前呢,同学们需要了解分散质,分散剂,分散系,大家看小黑板和老师一起朗读: 分散系: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的体系。
分散质: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
分散剂:容纳分散质的物质。
了解了这些预备知识后,老师要考考大家,哪位同学知道溶液,浊液的分散质各是什么呢?
【同学a】溶液的分散质为分子或离子,浊液的分散质为分子或离子的集合体。
【评价】回答的非常好,请坐。
【讲解】正如同学a所说的溶液的分散质为分子或离子,溶液中分散质微粒小于1nm,才表现出均匀、透明、稳定的宏观特性,常见的溶液有nacl、kno3,而浊液中的分散质为分子或离子的集合体,其微粒直径大于100nm,所以表现出浑浊的宏观特性,长见的浊液有泥土浊液。那么,同学们有没有想过介于1nm到100nm之间的又是什么物质呢?接下来老师给大家介绍化学家族中的新成员------胶体。【板书】2..1.3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
【讲解】我们先来了解胶体的定义胶体是分散质的微粒介于1-100nm之间的分散系,胶体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与人体生命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生活中常见的胶体有豆浆,血液,云烟雾,有色玻璃等,下面老师给同学们介绍常见的fe(oh)3的制备方法,大家看这是75ml蒸馏水,老师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后向其中逐滴加入饱和氯化铁溶液,继续煮沸至红褐色,所得的分散系就是fe(oh)3胶体,在这个实验中fe3+发生了水解反应:
【板书】fecl+3h2o= fe(oh)3(胶体)+3h2o 【讲解】下面老师用钢笔式激光笔照射fe(oh)3和nacl溶液,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神奇的现象发生呢? 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 【同学b】我看到fe(oh)3胶体有束光亮的通路而nacl溶液没有通路
【讲解】很好,请坐,刚才同学们看到的这个神奇的现象就是胶体的丁达尔现象,下面请同学们四人一组展开讨论根据实验现象归纳总结丁达尔现象的定义。
【提问】同学们讨论出结果了吗?哪位同学自告奋勇的给大家展示所讨论的结果呢?
【同学c】我们总结的是:用一束光线透过胶体,从入射光的垂直方向上可观察到胶体的光亮通路。
【评价】回答的非常准确,请坐,我们看看科学家是怎么定义丁达尔现象的呢?同学们请看挂图----当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入射光侧面可观察到明亮的光区,这种现象称为丁达尔现象,换句话说,丁达尔效应是胶体分散质微粒对可见光的散射而形成的,丁达尔现象在生活实际中随处可见如“清晨在密林里看到的一缕缕光束等”在实验室里可用来鉴别胶体与溶液。
【讲解】下面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同学们愿不愿意听啊?
【回答】愿意
【讲解】传说汉高祖刘邦之孙,人称淮南王刘安,其母亲喜食黄豆,一日母亲病卧在床,淮南王便派人将黄豆磨成粉,加水熬之以便让母亲引用,又怕食之无味,于是加了些盐调味,没料到居然凝结成块了,这也正是豆腐雏形的形成,同学们想不想知道淮南王制豆腐的秘密呢?好,我们需要继续学习胶体的第二个性质聚沉,下面老师要通过一组实验给同学证明胶体的聚沉的现象,在实验开始前老师向同学们介绍本实验用到的主要实验药品。大家看这是fe(oh)3胶体,这是nacl,al2(so4)3, 亚铁氰化钾溶液,老师要请三位小助手来辅助老师完成实验,那三位同学愿意来呢?好同学a,同学b,同学c 请这三位同学分别向试管里加入少量的fe(oh)3,同学a,向试管中加入nacl,同学b向试管中加入al2(so4)3,同学c向试管中加入亚铁氰化钾溶液。并震荡。好请这三位同学回到座位上。
【讲解】下面的同学仔细观察看看fe(oh)3胶体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同学d你能告诉大家,你看到什么现象了呢?
【同学d】我看到胶体聚沉了
【评价】回答的非常好,请坐,胶体的聚沉现象在生活生产中有重要的作用,如“江水点豆腐”现在哪位同学能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给大家揭示制造豆腐的原理呢?好,同学e,你给大家揭示这其中的奥妙吧!篇三:3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教案
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胶体的重要性质和应用。2.培养学生自学、分析、探索、归纳的能力。3.通过胶体性质应用的教学,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有,增强求知欲。
教学重点
胶体的性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
自学讨论法。
教学过程
【引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胶体的概念及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区别等知识,那么胶体具有哪些性质和用途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有关知识。
【板书】第二节 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
一、胶体的性质
【自学讨论】导学提纲:
1.用强光直射溶液和胶体,二者现象有何不同?其原因是什么? 2.胶体还具有哪些性质?产生这些性质的原闲是什么?
【多媒体演示】1.电泳现象动画。2.布朗运动动画。
【总结】师生共同完成下表: 2.同种胶粒带同种电荷,也是胶体稳定的一个因素。【过渡】通过自学、讨论、总结,我们了解了胶体的性质,那么胶体具有哪些用途呢?
【板书】
二、胶体的应用
【自学讨论】导学提纲:
1.冶金厂、水泥厂高压除尘的原理是什么? 2.为何盐碱地土壤保肥能力差? 3.明矾净水原理是什么?
4.你能列举一些胶体在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中应用的具体实例吗?
【学生活动】分析讨论上述提纲中的问题。【小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是胶体的三个性质及胶体与溶液、浊液的区别,胶体与溶 液、浊液在性质上有显著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分散质粒子大小不同。
【投影】 不能透过半透膜
1、胶体粒子较溶质粒子大
丁达尔现象
2、胶体粒子较浊液粒子小比浊液稳定
带电
电泳
【反馈练习】
1.下列不存在丁达尔效应的分散系是()a.有尘埃的空气 b.纯水 c.溴水 d.向沸水中滴入fecl3饱和溶液所得液体 2.鉴别fecl3溶液和fe(oh)3胶体的最简便的方法是()a.电泳 b.渗析 c.丁达尔效应 d.布朗运动
【作业】课后习题一、二。
板书设计
第二节 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
一、胶体的性质 1.丁达尔效应 2.布朗运动 3.电冰现象
二、胶体的应用篇四:胶体教案(2课时)★★★★★
★★★★★
《胶体》教案(2课时)
第1课时
一、课题 胶体
[目标]
1、知识传授:⑴初步了解分散系、胶体的概念。
⑵一般了解fe(oh)3胶体、agl胶体的制备方法。
2、能力培养: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 想象能力。
3、德育渗透:适当进行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和爱国 育。
[重点]胶体概念 [教具]多媒体 [教法]实验探究法
二、教学过程
ⅰ、引入新课
[设问]先让学生写出ki与agno3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否任何情况
下混和agno3和ki溶液反应都有黄色沉淀产生呢? [实验]
力以及主义教 33 ① ② ③
无沉淀 无沉淀 有沉淀 [提问]上述实验中制得的液体,哪些是浊液? [追问] ①、②号液体外观相同,都是溶液吗?它们的性质
是否完全相同?请看实验。[实验]让一束光照射盛放①、②号液体的试管。[小结]实验发现,②中有一条光亮的通路,这被称为丁达尔现象,①中则无。由此可见两种液体的性质有所不同。通常我们把
②号中的液体叫胶体。本节主要介绍什么是胶体和胶体的重 要性质。
ⅱ、讲授新课
[揭题] 第8节 胶体
一、胶体 [讨论]上述①、②、③号试管中的溶液、胶体与浊液是怎样形成的? 其形成过程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小结] 一种或几种物质的微粒 + 另一种物质
混和物
分散质 + 分散剂
分散系 [提问] 上述①、②、③号试管中液体,分散质、分散剂各是什么? [ 讨论]刚才实验时同样的反应物,②中无沉淀,③中有沉淀,这是 什么原因呢? [小结] agno3+ki=kno3+agi↓ agno3+ki=kno3+agi(胶体)
浓→快→多→颗粒大→有沉淀——浊液
稀→慢→少→颗粒小→无沉淀——胶体 [设问]大家知道,分散质的颗粒溶液小,而浊液大。这可以通过过 滤实验加以证明,前者可透过滤纸,后者则不能。那么胶体 中的分散质颗粒的大小又如何呢?能否设计出类似的实验来 证明呢? [实验] 兰色 白色↓ 3 [小结]淀粉胶粒和溶液里的离子或分子都能通过滤纸。
[追问]现把滤纸换成半透膜,胶粒能否透过半透膜呢? [讨论]⑴要证明食盐水里的na+、cl-能否透过半透膜,需要什么试 剂?所取试液是半透膜内还是半透膜外的液体?为什么? ⑵同样,如何证明淀粉胶体的微粒能否透过半透膜? [小结]⑴证明cl-、na+能透过半透膜
取膜外
外有cl-黄色→说明膜外有na+ 取膜外
取膜外的液体 碘水 不变蓝色→说明膜外无淀粉 [实验] 漏斗架
绳 子 烧 杯 半透膜蒸馏水 [小结]实验证明:胶体微粒大于溶液里溶质的离子或分子。进一步实验 证明其直径大小在10-9——10-7米之间。这是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特征。
(一)胶体的本质
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大小在10-9——10-7米之间的分散系叫胶体。[讲解]把混有离子或分子杂质的胶体装入半透膜的袋里,并把这个袋放
在溶剂中,从而使离子或分子从胶体溶液里分离的操作叫做渗析。应用渗析的方法可精制某些胶体。[提问]由实验你可知道普通滤纸的细孔直径范围多大?而半透膜的 孔径又是多大? [谈话]过滤、渗析实验好像渔民用渔网打鱼一样,小鱼穿网而过,溜之
大吉,而大鱼则在劫难逃了。当然,不同的渔网,网眼大小不同,故从网中可以漏出大小不同的鱼。滤纸孔径大,不仅可以漏出溶液中的单个离子或分子,也可以漏出胶体颗粒。但是半透膜的孔径太小了,只能漏出溶液中的单个离子或分子,而胶粒则无法漏出。[设问]胶体是否一定是液体?分散剂是否一定是液体? [小结]
(三)胶体的分类
1、根据的状态分
2、根据分散质的组成分
气溶胶 固溶胶 液溶胶 粒子胶体 分子胶体 [讨论]举出日常生活中见到的胶体,它们分属于哪类胶体? 分散质、分散剂又各是什么物质?
[学生实验]选用下列方法、药品和仪器制备fe(oh)3胶体,并用丁达尔现
象验证之。
药品:饱和fecl3溶液、浓naoh溶液、蒸馏水、fe(oh)3固体等。
仪器:烧杯、酒精灯、试管、研钵、三脚架、石棉网等
方法: a、饱和fecl3溶液与浓naoh 溶液混和 b、长时间煮沸饱和fecl3溶液 c、将1-2ml饱和fecl3溶液滴入20ml沸水中 d、将1-2mlfecl3溶液滴入20ml 冷水中 e、将fe(oh)3粉末研磨成直径小于10-7m的细颗粒,再分
散到极稀的fecl3溶液中
[讨论] 上面哪些方法制得了fe(oh)3胶体?那些不能? [小结]
(四)胶体的制备3+
1、水解法 :fe+3h23(胶体)+3h+
2、复分解反应法:fe3+ + 3oh-3(胶体)
3、固体研磨法
ⅲ、巩固新课
[练习] 上述制取实验中,有些同学用方法c制得的fe(oh)3胶体,产生了
少量浑浊,如何除去浑浊?又如何除去里面过量的fecl3和生成的hcl等杂质?怎样检验fe(oh)3胶体是否净化了?
ⅳ、结束新课
[谈话]上述制取实验中,用b法都没有得到fe(oh)3胶体。用c法制fe(oh)3 胶体喜忧参半。大家所用的方法、药品和仪器都差不多,为什么有些成功,有些失败?其实,这些问题都涉及胶体的重要性质。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ⅴ、布置作业
[作业]课本no.6(填表)
课外小实验:早餐时在豆浆里加白糖或加酱油,看一看有何 不同现象。
三、板书设计 略篇五:《胶体的制备及其性质》教学设计
《胶体的制备及其性质》教学设计
【摘要】本文紧密结合新课程的理念,采用“启发引导,问题探究” 的教学模式,介绍了胶体的制备并重点探讨了胶体的化学性质,密切联系了化学和生活,实现了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生活。
【关键词】分散系胶体性质
一、教材分析和教学设计思路
胶体属于分散系内容,知识相对独立,但胶体知识与生产、生活和高科技(纳米材料)联系密切,并与物理、生物等学科知识有一定的交叉。本部分知识有一定的综合性,适宜于对学生进行学科内和多学科间综合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化学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加强与生产生活的联系,加强与物理、生物等学科的渗透,加强多种媒体的运用。本节课采用了“启发引导,问题探究”的教学模式。
二.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分散系、分散质、分散剂、胶体等概念
2、认识胶体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区别
3、能够通过实验区分胶体和其它分散系
过程与方法:
1、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2、能够运用观察、实验等科学方法探究胶体的本质
3、学会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实验事实进行加工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够积极参与实验探究活动,并获得成功体验
2、形成乐于探索、勇于质疑、实事求是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胶体的性质
教学流程
【课题引入】运用多媒体向同学们展示以下图片:早晨阳光射入森林的美丽景象、自然形成的五彩石头、河流入海处冲刷成的三角洲、彩灯刺破夜空形成的绚丽景色以及大自然中的云山雾海,这些色彩斑斓的画面将会极大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这时,老师就会及时地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加以总结,很容易得出这些物质都是混合体系这样一个结论。
【教学环节】
【讲解】:分散系: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混合体系。在分散系中,被分散成微粒的物质叫分散质,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叫分散剂。
【提问】:以前我们学习过物质的分类,那么,分散系又可以按照什么样的标准来进行分类呢?
【讲解】: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的聚集状态(气、液、固)来分,可以分为九种不同的分散系。请试着举出生活中常见的分散系的例子并加以讨论交流。展示ppt。
【过渡】:分散剂如果是水或液体时,分散系又可以分为什么呢?
【讲解】:根据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可以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分散质微粒直径小于1nm的为溶液,大于100nm的为浊液,介于两者之间的叫胶体。对于溶液和浊液大家都比较熟悉,我们具体来研究一下胶体。
【过渡】:胶体究竟是如何制备的呢? 【讲解】:通常制备胶体的方法有两种:分散法和凝聚法(物理凝聚法和化学凝聚法)。【活动】:播放运用化学凝聚法制备fe(oh)3胶体视频
【讲解】:方程式:fecl3+3h2o(沸水)fe(oh)3(胶体)+3hcl,注意事项:①沸水、饱和fecl3溶液,②加热至溶液呈红褐色后停止加热,③不能用自来水,也不能搅拌,④不用“↓”,写胶体。
【演示实验1】:分别用激光笔照射置于暗处的cuso4溶液和fe(oh)3 胶体
【学生总结】:照射fe(oh)3胶体可以观察到有一条光亮的通路,而照射cuso4溶液时无此现象。
【讲解】:这就是胶体的第一个性质——丁达尔现象,是区分溶液和胶体的物理方法。胶体可以产生丁达尔现象是因为胶体粒子对光线进行了散射(光波偏离原来方向而分散传播)。
【活动】:观看动画,解释生活中的丁达尔现象。
【故事引入】:1827年,brown在用显微镜观察花粉时发现花粉颗
粒不停的无序运动。在胶体里,胶粒不断地进行无规则运动,这种运动叫布朗运动。这是胶体稳定的原因之一,也是胶体的第二个性质[1]。
【活动】:观看胶体微粒在某一时间间隔中的运功轨迹动画。
【演示实验2】:在一个u形管里盛有红褐色的fe(oh)3胶体,从u形管的两个管口各插一个电极,通直流电,经过一段时间,观察现象。
【学生总结】:阴极附近的颜色逐渐变深,阳极附近的颜色逐渐变浅。
【讲解】:这表明fe(oh)3胶粒带正电荷,在电场的作用下向阴极移动。像这样在外电场的作用下,胶体的微粒在分散剂里向阴极(或阳极)作定向移动的现象,叫做电泳[2],这是胶体的第三个性质。
【交流讨论】:胶体的这种性质在实际生活中具体应用
【讲解】:胶体的分离和水泥厂除尘
【故事引入】:生活中的“卤水点豆腐”是把cacl2(或mgcl2)加入豆浆中发生凝聚制得豆腐。
【讲解】:这是利用了胶体的第四个性质——凝聚。由于胶体胶粒带有电荷,加入电解质后,由于电解质在溶液中能电离出阳离子和阴离子,分别能中和带有负电荷胶粒的胶体和带有正电荷胶粒的胶体。常用到的凝聚方法有:1.加入电解质溶液 2.加入胶粒带相反电荷的胶体3.加热4.搅拌[3]。【交流讨论】:同种品牌的墨水为何不能混用?
【演示实验3】:将淀粉胶体和nacl溶液放入半透膜袋里,再将此袋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一段时间之后,分别取烧杯中的液体加入agno3溶液和碘溶液中,观察现象。
【学生总结】:agno3溶液中会有白色沉淀生成,而碘溶液中无现象。
【讲解】:这是由于na+和cl-的直径小可以透过半透膜,而淀粉胶粒直径小不能透过半透膜,这种方法可以用来净化胶体,这也是胶体的第五个性质——渗析。
【交流讨论】:医学上尿毒症病人血液透析的原理。
【课后作业】:谈谈生活中的胶体,如何将胶体趋利避害更好为人类服务。
【课堂小结】:本节课学习了胶体的制备,重点研究了胶体的五个性质:丁达尔现象、布朗运动、电泳、凝聚、渗析。
第二篇:胶体教学设计
教 案
课题:胶体 知识目标:了解分散系的概念;掌握胶体的概念及本质特征和性质;了解胶体的分类及分离。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归纳、综合能力;训练学生思维的收敛性和发散性,使
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严密性。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大自然之美、生活之美,感受化学实验之精妙,激励学生学好化学,将来应用化学知识改造世界美化生活。
板 书
设
计篇二:=胶体教案
2.1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
各位专家,同行好,今天我说课内容是
2.1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本节内容是高等教育出版社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的第一节第三个内容《一种重要的 混合物---胶体》 2,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不仅是本章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化学体系的教材重点之一。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元素与物质分类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是对混合物知识的运用,为进入高等学府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因为掌握胶体的性质可以更好地认识它在工业生产上的重要用途,为学生将来参加工业生产和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条件。因此,必须使学生切实学好。二,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及教材的特点,我认为胶体的概念和应用作为本节的重点。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我把胶体的性质作为本节教学的难点。
三,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对本节的具体要求,同时针对职高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使学生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1)记住分散系,分散质,分散剂的概念;(2)理解胶体的丁达尔现象,电泳,聚沉等化学性质,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2.能力 目标:通过学生的提问、讨论和总结(1)培养学生运用本节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使学生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3.思想目标: 结合本节的教学,向学生渗透严谨治学的意识,同时使学生的思想受到教育。通过课堂的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增强师生感情,增强班级凝聚力,使学生对本学科更加热爱。
四,教学方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根据胶体知识的教学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我将采用的教法是: 1.目标导学法: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导学功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索、发现。2.演示实验法: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在充分观察实验现象的基础上,分析归纳出胶体性质。
3.比较法:通过nacl溶液与胶体,nacl溶液与浊液,胶体与浊液的比较,启发引导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中认识胶体,获得新知。
五、学法:如何使学生真正变成学习的主人,让学生不仅学会,而且会学。这是教学的关键,也是教学的精华。
本节教学,使学生掌握下列基本学习方法: 1.观察法,学会全面地观察实验现象,培养观察能力。2.归纳法,学会根据现象,通过比较、分析、归纳,概括出丁达尔现象的定义。3.阅读法,在教师的指导下阅读教材,自读自悟,培养自学能力。
六、教学过程:
为了将教学目标、教学评价、反馈矫正和教学过程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以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本节的教学我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指导思想,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综合素质,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教学程序我是这样设计的
1、课堂引入:在本节课中,我利用三个对比试验引入,这样引入会使学生感到分散质,分散剂,分散系并不陌生,而且与学过的溶液,浊液知识也有联系,同时也为最后胶体的应用打下了伏笔。
2、讲授:接下来是胶体定义的讲解,这是本节的核心,在分析胶体定义时,我强调胶体是分散质微粒直径介于1-100nm的分散系,通过与浊液,溶液的对比,让学生知道胶体有不同于溶液的独特性质,截下来,我直接引导学生自己思考、讨论、定义胶体的丁达尔现象,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不是由教师一个人包办。
在胶体聚沉的的教学中,我通过讲解淮南王刘安制作豆腐的故事给学生设疑,从而引出胶体聚沉的概念,目的是为了向学生渗透科学在我们每个人身边的科学意识,同时使学生的思想受到教育。最后再讲解胶体的电泳时,我设计试验,让学生真切体会工业生产中将乳胶,橡胶等微粒通过电泳镀到镀件上的工业流程,加深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今后他们继续深造及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每完成一个试验后,我及时提问,如:同学们观察到什么现象等问题及时反馈实验教学。
3、教学效果的反馈:课堂练习有针对性、系统性。针对重点、难点;系统于知识的内在联系;还包括提问
4、归纳总结:小结中重在把本课知识纳入已有的知识系统中,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还可提出一些带思考性的问题,承上启下。我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从知识、方法、思想三个方面总结,这样,既强化了所学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用精练的语言进行归纳和概括的能力,同时也注意了教学中学生易出现的问题。
七、总之,本节课是在培养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前提下设计的,教学中以胶体的定义为基础,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性质为主线,运用实验,挂图等多种教学手段,把传授知识、培养兴趣和能力、渗透方法有机地结合到一起,目的在于全方位地培养学生。
七,板书
八,布置作业:p37,2(1)(2)
九,教学评价
课堂过程设计说明:在本节课的设计过程中本人尝试建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打破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以讲授灌输为主线的教学套路,构建以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创新为主线的教学模式。就是在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改变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的灌输式教学,灌输式教学往往是教师提出问题,教师给出结果,是教师在代替学生建立知识体系,而不是学生自己建立知识体系。这样培养的学生欠缺发现新问题、运用新方法,提出新见解的能力,更缺乏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学生自主学习教学和灌输式教学截然不同,它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搜索所需知识的能力。2.1 【讲解】在本节课开始前,老师先给同学们展示一组有趣的实验。
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三支试管,大家看这第一支试管里盛有na cl溶液,溶液澄清透明,而这第二支试管里盛有泥土浊液,我们看到泥土浊液浑浊,这第三支管中盛有牛奶,它既不像nacl溶液那般澄清透明也不像泥土浊液那般浑浊,那么牛奶属于溶液,浊液还是自成一派呢?要想揭开这个谜底同学们还须学习今天的的知识。在学校新课之前呢,同学们需要了解分散质,分散剂,分散系,大家看小黑板和老师一起朗读: 分散系: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的体系。
分散质: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
分散剂:容纳分散质的物质。
了解了这些预备知识后,老师要考考大家,哪位同学知道溶液,浊液的分散质各是什么呢?
【同学a】溶液的分散质为分子或离子,浊液的分散质为分子或离子的集合体。
【评价】回答的非常好,请坐。
【讲解】正如同学a所说的溶液的分散质为分子或离子,溶液中分散质微粒小于1nm,才表现出均匀、透明、稳定的宏观特性,常见的溶液有nacl、kno3,而浊液中的分散质为分子或离子的集合体,其微粒直径大于100nm,所以表现出浑浊的宏观特性,长见的浊液有泥土浊液。那么,同学们有没有想过介于1nm到100nm之间的又是什么物质呢?接下来老师给大家介绍化学家族中的新成员------胶体。【板书】2..1.3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
【讲解】我们先来了解胶体的定义胶体是分散质的微粒介于1-100nm之间的分散系,胶体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中与人体生命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生活中常见的胶体有豆浆,血液,云烟雾,有色玻璃等,下面老师给同学们介绍常见的fe(oh)3的制备方法,大家看这是75ml蒸馏水,老师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后向其中逐滴加入饱和氯化铁溶液,继续煮沸至红褐色,所得的分散系就是fe(oh)3胶体,在这个实验中fe3+发生了水解反应:
【板书】fecl+3h2o= fe(oh)3(胶体)+3h2o 【讲解】下面老师用钢笔式激光笔照射fe(oh)3和nacl溶液,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神奇的现象发生呢? 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 【同学b】我看到fe(oh)3胶体有束光亮的通路而nacl溶液没有通路
【讲解】很好,请坐,刚才同学们看到的这个神奇的现象就是胶体的丁达尔现象,下面请同学们四人一组展开讨论根据实验现象归纳总结丁达尔现象的定义。
【提问】同学们讨论出结果了吗?哪位同学自告奋勇的给大家展示所讨论的结果呢?
【同学c】我们总结的是:用一束光线透过胶体,从入射光的垂直方向上可观察到胶体的光亮通路。
【评价】回答的非常准确,请坐,我们看看科学家是怎么定义丁达尔现象的呢?同学们请看挂图----当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入射光侧面可观察到明亮的光区,这种现象称为丁达尔现象,换句话说,丁达尔效应是胶体分散质微粒对可见光的散射而形成的,丁达尔现象在生活实际中随处可见如“清晨在密林里看到的一缕缕光束等”在实验室里可用来鉴别胶体与溶液。
【讲解】下面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同学们愿不愿意听啊?
【回答】愿意
【讲解】传说汉高祖刘邦之孙,人称淮南王刘安,其母亲喜食黄豆,一日母亲病卧在床,淮南王便派人将黄豆磨成粉,加水熬之以便让母亲引用,又怕食之无味,于是加了些盐调味,没料到居然凝结成块了,这也正是豆腐雏形的形成,同学们想不想知道淮南王制豆腐的秘密呢?好,我们需要继续学习胶体的第二个性质聚沉,下面老师要通过一组实验给同学证明胶体的聚沉的现象,在实验开始前老师向同学们介绍本实验用到的主要实验药品。大家看这是fe(oh)3胶体,这是nacl,al2(so4)3, 亚铁氰化钾溶液,老师要请三位小助手来辅助老师完成实验,那三位同学愿意来呢?好同学a,同学b,同学c 请这三位同学分别向试管里加入少量的fe(oh)3,同学a,向试管中加入nacl,同学b向试管中加入al2(so4)3,同学c向试管中加入亚铁氰化钾溶液。并震荡。好请这三位同学回到座位上。
【讲解】下面的同学仔细观察看看fe(oh)3胶体发生了什么变化呢?同学d你能告诉大家,你看到什么现象了呢?
【同学d】我看到胶体聚沉了
【评价】回答的非常好,请坐,胶体的聚沉现象在生活生产中有重要的作用,如“江水点豆腐”现在哪位同学能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给大家揭示制造豆腐的原理呢?好,同学e,你给大家揭示这其中的奥妙吧!篇三:胶体教案 [教学设计] 分散系及其分类
广东省潮州韩山师范学院 黄婵燕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分散系的定义及其分类;
(2)掌握胶体的性质,重点掌握丁达尔效应这个性质;(3)了解胶体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学会用实验、观察等方法获取信息,结合上节课的分类,对知识进行一个分类,通过比较的方法,对所获取信息进行加工,归纳总结出新的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讨论的探究精神。
二、设计思路
本节课是高一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第二课时内容《分散系及其分类》。本节课我将通过列表格对比的方法,巩固学生对溶液、胶体、浊液的区别,以及懂得如何鉴别它们。为了能顺利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我将从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让他们通过生活中常见的分散系的例子,胶体的例子,来认识胶体,掌握胶体的重要性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加上高一的学生还是好奇心比较强,所以做好“科学探究”中的三个探究实验也是比较关键,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胶体的概念及性质
四、教学准备 cuso4溶液、饱和fecl3溶液、泥水、蒸馏水、稀墨水、肥皂水、稀豆浆、茶水、激光笔、铁架台、酒精灯、漏斗、滤纸、烧杯、玻璃棒。
五、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观察法,引导启发式教学
六、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主要学习了哪些分类方法?(学生齐答。)在学习树状分类法时,我们对“物质”进行了分类,大家回忆下是怎样分类的呢?(师生一起回顾。)在这棵树中,纯净物这个分支发育得非常好,这节课呢,我们将让混合物这个分支也发育,让这棵树很好地开枝散叶下去。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分散系及其分类》。
【板书】
二、分散系及其分类
【提问】什么叫分散系呢?大家把课本翻到25页,认真最下面那一段,找出分散系的概念及分散系的组成。
【生】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分散系。它 的组成是分散质和分散剂。【板书】
1、分散系
(1)概念: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
(2)组成:分散质和分散剂。
【师】(展示实物cuso4溶液、泥水)像cuso4溶液和泥水都是分散系,它们的分散质和分散剂分别是什么呢? 【生】cuso4溶液分散质是cuso4固体,分散剂是水,泥水分散质是泥沙,分散剂是水。【师】对,非常好。在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分散系还有很多,像空气,分散质是氧气、二氧化碳等等,分散剂是氮气;还有酒精水溶液,分散质是酒精,分散剂是水。我们在分析分散质与分散剂时,通常我们按这个规则:量多的为分散剂、量少的为分散质,而当有水存在时,一般水做分散剂。
【过渡】我们举的这些例子中,分散质与分散剂都有不同状态。我们知道物质有三态,如果按分散质分散剂所存在状态不同来分类的话可以怎样分呢?可分为几种呢? 【生】九种
【师】对。现在大家思考下,尝试分别它们举个生活中的实例。【板书】(3)分类: ① 按分散系组成所存在状态的不同分:9种
【分析】
【设问】生活当中,我们最常见的分散系还是分散剂是液态的,所以对当散剂是液态时,我们可以怎样进行分类呢?
【答】我们按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可以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的为溶液,大于100nm的为浊液,介于这两者之间的为胶体。
【板书】②当分散剂是液态时,按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分:(本质特征)【讲解】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是溶液、胶体和浊液的本质区别。(以下这表格是用小黑板先准备好,然后根据讲课进度,再一一填写上去的,如果有多媒体条件的话,可选择使用多媒
对于溶液和浊液大家比较熟悉,像我这里的cuso4溶液和泥水,在我们初三下册第九单元里对溶液这样定义: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
一、透明、稳定的混合物,叫溶液。所以我们知道溶液外观上是均
一、透明的。而浊液,像泥水,外观不不均
一、不透明的,且放置一会马上大颗粒就沉降下来了,所以它是不稳定的。
【过渡】那么胶体呢?是我们所陌生的,所以要想研究胶体,必须先得到它。现在让我们来做“科学探究1”这个实验,制备fe(oh)3胶体。大家先阅读下课本的实验步骤。【板书】
2、胶体(本质特征:胶粒直径在1~100nm之间)
(1)fe(oh)3胶体的制备 【实验1】取1个小烧杯,加入25ml蒸馏水,将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饱和fecl3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观察制得的fe(oh)3胶体,并与cuso4溶液和泥水比较。(为了节省实验时间,可在上课一开始,就开始煮蒸馏水,等讲到制备胶体时,水基本上刚刚好煮好。)【板书】fecl3+3h2ofe(oh)3(胶体)+3hcl 【讲解】这是制备fe(oh)3胶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这里我要强调的是加热条件,还有这里fe(oh)3是胶体,不可以打沉淀符号,而应该在后面打括号,注明是胶体。现在胶体制备出来了,大家观察它是均
一、透明的。是不是所有的胶体都透明呢?不是的,像牛奶,它是胶体,但不透明。
【提问】溶液是稳定的,浊液是不稳定的,那么胶体的稳定性呢?
【答】它具有介稳性。是由于胶体粒子可以通过吸附而带有电荷,同种胶体粒子的相同,在通常情况下,它们之间的相互排斥使得它们不容易聚焦成质量较大的颗粒而沉降下来。此外,胶体粒子所作的布朗运动也使得它们不容易聚集成质量较大的颗粒而沉降下来。【板书】(2)胶体的性质
① 介稳性(同种电荷相排斥、布朗运动)【提问】刚刚在制备胶体时,为什么要用蒸馏水,而不用自来水呢?
【答】因为自来水中含有少量电解质杂质,使得制备好fe(oh)3胶体马上发生聚沉而形成fe(oh)3沉淀,得不到胶体。聚沉是:向胶体中加入少量电解质溶液时,由于加入的阳离子(或阴离子)中和了胶体粒子所带的电荷,使胶体粒子聚集成为较大的颗粒,从而形成沉淀从分散剂里析出,这个过程叫做聚沉。聚沉是胶体的另一重要性质。【板书】②聚沉
【提问】对于溶液、胶体和浊液要怎样鉴别呢?
【答】首先,我们从外观上就可以马上分辨出浊液,浊液静置,马上就沉降分层。那胶体和浊液呢,我们知道溶液是能通过滤纸的,那胶粒直径比溶液大,我们猜想要是胶体不能通过
滤纸,那么,用过滤的方法便能将溶液与胶体区分开来,现在我们就来验证下,我们来做“科学探究3”
【实验3】将fe(oh)3胶体和泥水进行过滤,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实验过程中提醒大家回忆前面学过的过滤的要决“一贴二低三靠”)【现象】fe(oh)3胶体:过滤后,全部通过滤纸;
泥水:过滤后滤纸上留有滤渣,滤液澄清。
【结论】胶体能通过滤纸,无法用过滤来区分胶体和溶液。【提问】其实胶体和溶液的粒子直径大小还是有区分的,那有没有一种东西的孔隙比滤纸还小,使溶液可以通过而胶体不能通过呢?
【答】是有的,那就是半透膜。溶液可以通过半透膜,胶体不能。或许对半透膜大家比较陌生,我这里也无法提供给大家看,不过鸡蛋大家熟悉吧,鸡蛋在蛋清与蛋壳之间的那一层膜就是半透膜。我们腌咸鸡蛋就是利用半透膜的这种性质。蛋清是一种胶体,我们用食盐来腌制时,食盐水主要是氯化钠溶液,溶液能透过半透膜进入到蛋清里面,而蛋清是胶体不会透过半透膜跑出来。
【过渡】有没有其它方法可以鉴别它们呢?大家看看“科学探究2”
【实验2】把盛有cuso4溶液和fe(oh)3胶体的烧杯置于暗处,分别用激光笔照射烧杯中的液体,在与光束垂直的方向进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现象】cuso4溶液:无明显现象;fe(oh)3胶体:能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提问】为什么会有这条通路呢? 【答】这条光亮的“通路”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光波偏离原来方向而分散传播)形成的,叫丁达尔效应。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性质,它是我们本节课的重中之重,它是区分胶体与溶液的一种常用物理方法。只要激光笔一照,便能分辨出是溶液还是胶体。
【板书】③丁达尔效应(区分胶体与溶液的一种物理方法)
【师】丁达尔效应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如当日光从窗隙射入暗室,或者光线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射入密林中时,可以观察到丁达尔效应;放电影时,放映室射到银幕上的光柱的形成也属于丁达尔效应;当夜晚,我们用手电筒一照,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也是丁达尔效应。我这里有几种胶体,我们一起来验证下,是不是胶体都有丁达尔效应。(分别对稀墨水、肥皂水、稀豆浆、茶水进行照射,可观察到光亮的通路。)【师】胶体还有一个性质,就是电泳。由于胶体粒子带有电荷,在电场的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里作定向移动,这种现象电做电泳。这个性质只做了解就好。【板书】④电泳 【过渡】化学的学习中,我们有一句很经典的话,那就是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胶体的粒子直径的大小,决定了它有以上这四种性质,而这四种性质又决定了它有广泛的应用。【板书】(3)应用:纳米技术
【讲解】我们课本上说到,纳米粒子的尺寸正和胶体粒子的大致相当,原有的胶体化学原理和方法不仅有助于纳米科技的发展,所以胶体化学也从中获得了新的研究方向和动力。像我们生活当中,涂料、颜料、墨水的制造,洗涤剂、喷雾剂的应用,是利用了胶体的介稳性;豆腐、肉冻、果冻是生活中经常见一的凝胶态物质,是利用了胶体的聚沉;还有我们的明矾净水、激光手术刀、止血胶布止血等等,都是胶体在生活当中的应用。
【练习】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a盐酸 b蔗糖溶液 c氯化钠溶液 d淀粉溶液
【分析】丁达尔效应是区别溶液和胶体的常用的物理方法。因此要观察到丁达尔效应,必须是胶体。本题可采用排除法,a、b、c均是常见的溶液,故选d。淀粉溶液,为什么说它是“溶液”了它还可以选呢?其实它是胶体,只是因为人们已经习惯性了把它叫为溶液。
【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分散系的概念及其分类,当分散剂是液体时,可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本节课重点介绍了胶体,胶体的本质特征是粒子直径在胶粒直径在1~100nm之间,重点要掌握胶体的介稳性和丁达尔效应。丁达尔效应是区分溶液和胶体的常见的物理方法。【作业】p29 5、6、7
七、教学后记
本课时内容比较多,所以时间上比较紧,必须很好地把握住重难点,便于很好地突破。另外,本节课的实验也很重要,有些人等要制备胶体的时候才来加热,往往会在加热这里浪费时间,导致讲不完或者拖堂,所以我认为有两种选择,一是上课的同时就开始加热,二是用事先准备好的煮开的蒸馏水。
新课标要求要以学生为主,老师重在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的能力,所以本节课采用小黑板形式,制作了一个溶液、胶体、浊液的对比的表格,可以很好地引导学生思考下去,另外,利用表格使学生一目了然地看出它们的比较,便于学生的掌握。
八、板书设计
二、分散系及其分类
1、分散系
(1)概念: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2)组成:分散质和分散剂。(3)分类:
①按分散系组成所存在状态的不同分:9种
②当分散剂是液态时,按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分:(本质特征篇四:胶体教案(2课时)★★★★★
★★★★★
《胶体》教案(2课时)
第1课时
一、课题 胶体
[目标]
1、知识传授:⑴初步了解分散系、胶体的概念。⑵一般了解fe(oh)3胶体、agl胶体的制备方法。
2、能力培养: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 力以及想象能力。
3、德育渗透:适当进行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和爱国 主义教育。[重点]胶体概念 [教具]多媒体 [教法]实验探究法
二、教学过程
ⅰ、引入新课
[设问]先让学生写出ki与agno3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否任何情况
下混和agno3和ki溶液反应都有黄色沉淀产生呢? [实验] 33 ① ② ③
无沉淀 无沉淀 有沉淀 [提问]上述实验中制得的液体,哪些是浊液? [追问] ①、②号液体外观相同,都是溶液吗?它们的性质
是否完全相同?请看实验。[实验]让一束光照射盛放①、②号液体的试管。[小结]实验发现,②中有一条光亮的通路,这被称为丁达尔现象,①中则无。由此可见两种液体的性质有所不同。通常我们把
②号中的液体叫胶体。本节主要介绍什么是胶体和胶体的重 要性质。
ⅱ、讲授新课
[揭题] 第8节 胶体
一、胶体 [讨论]上述①、②、③号试管中的溶液、胶体与浊液是怎样形成的? 其形成过程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小结] 一种或几种物质的微粒 + 另一种物质
混和物
分散质 + 分散剂
分散系 [提问] 上述①、②、③号试管中液体,分散质、分散剂各是什么? [ 讨论]刚才实验时同样的反应物,②中无沉淀,③中有沉淀,这是 什么原因呢? [小结] agno3+ki=kno3+agi↓ agno3+ki=kno3+agi(胶体)
浓→快→多→颗粒大→有沉淀——浊液
稀→慢→少→颗粒小→无沉淀——胶体 [设问]大家知道,分散质的颗粒溶液小,而浊液大。这可以通过过 滤实验加以证明,前者可透过滤纸,后者则不能。那么胶体 中的分散质颗粒的大小又如何呢?能否设计出类似的实验来 证明呢? [实验] 兰色 白色↓ 3 [小结]淀粉胶粒和溶液里的离子或分子都能通过滤纸。
[追问]现把滤纸换成半透膜,胶粒能否透过半透膜呢? [讨论]⑴要证明食盐水里的na+、cl-能否透过半透膜,需要什么试 剂?所取试液是半透膜内还是半透膜外的液体?为什么? ⑵同样,如何证明淀粉胶体的微粒能否透过半透膜? [小结]⑴证明cl-、na+能透过半透膜 取膜外
外有cl-黄色→说明膜外有na+ 取膜外
取膜外的液体 碘水 不变蓝色→说明膜外无淀粉 [实验] 漏斗架
绳 子 烧 杯 半透膜蒸馏水 [小结]实验证明:胶体微粒大于溶液里溶质的离子或分子。进一步实验
证明其直径大小在10-9——10-7米之间。这是胶体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特征。
(一)胶体的本质
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大小在10-9——10-7米之间的分散系叫胶体。[讲解]把混有离子或分子杂质的胶体装入半透膜的袋里,并把这个袋放
在溶剂中,从而使离子或分子从胶体溶液里分离的操作叫做渗析。应用渗析的方法可精制某些胶体。[提问]由实验你可知道普通滤纸的细孔直径范围多大?而半透膜的 孔径又是多大? [谈话]过滤、渗析实验好像渔民用渔网打鱼一样,小鱼穿网而过,溜之
大吉,而大鱼则在劫难逃了。当然,不同的渔网,网眼大小不同,故从网中可以漏出大小不同的鱼。滤纸孔径大,不仅可以漏出溶液中的单个离子或分子,也可以漏出胶体颗粒。但是半透膜的孔径太小了,只能漏出溶液中的单个离子或分子,而胶粒则无法漏出。[设问]胶体是否一定是液体?分散剂是否一定是液体? [小结]
(三)胶体的分类
1、根据的状态分
2、根据分散质的组成分
气溶胶 固溶胶 液溶胶 粒子胶体 分子胶体 [讨论]举出日常生活中见到的胶体,它们分属于哪类胶体? 分散质、分散剂又各是什么物质?
[学生实验]选用下列方法、药品和仪器制备fe(oh)3胶体,并用丁达尔现
象验证之。
药品:饱和fecl3溶液、浓naoh溶液、蒸馏水、fe(oh)3固体等。
仪器:烧杯、酒精灯、试管、研钵、三脚架、石棉网等
方法: a、饱和fecl3溶液与浓naoh 溶液混和 b、长时间煮沸饱和fecl3溶液 c、将1-2ml饱和fecl3溶液滴入20ml沸水中 d、将1-2mlfecl3溶液滴入20ml 冷水中 e、将fe(oh)3粉末研磨成直径小于10-7m的细颗粒,再分
散到极稀的fecl3溶液中
[讨论] 上面哪些方法制得了fe(oh)3胶体?那些不能? [小结]
(四)胶体的制备3+
1、水解法 :fe+3h23(胶体)+3h+
2、复分解反应法:fe3+ + 3oh-3(胶体)
3、固体研磨法
ⅲ、巩固新课
[练习] 上述制取实验中,有些同学用方法c制得的fe(oh)3胶体,产生了
少量浑浊,如何除去浑浊?又如何除去里面过量的fecl3和生成 的hcl等杂质?怎样检验fe(oh)3胶体是否净化了?
ⅳ、结束新课
[谈话]上述制取实验中,用b法都没有得到fe(oh)3胶体。用c法制fe(oh)3 胶体喜忧参半。大家所用的方法、药品和仪器都差不多,为什么有些成功,有些失败?其实,这些问题都涉及胶体的重要性质。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ⅴ、布置作业
[作业]课本no.6(填表)
课外小实验:早餐时在豆浆里加白糖或加酱油,看一看有何 不同现象。
三、板书设计 略篇五:《胶体的制备及其性质》教学设计
《胶体的制备及其性质》教学设计
【摘要】本文紧密结合新课程的理念,采用“启发引导,问题探究” 的教学模式,介绍了胶体的制备并重点探讨了胶体的化学性质,密切联系了化学和生活,实现了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生活。
【关键词】分散系胶体性质
一、教材分析和教学设计思路
胶体属于分散系内容,知识相对独立,但胶体知识与生产、生活和高科技(纳米材料)联系密切,并与物理、生物等学科知识有一定的交叉。本部分知识有一定的综合性,适宜于对学生进行学科内和多学科间综合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化学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加强与生产生活的联系,加强与物理、生物等学科的渗透,加强多种媒体的运用。本节课采用了“启发引导,问题探究”的教学模式。
二.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分散系、分散质、分散剂、胶体等概念
2、认识胶体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区别
3、能够通过实验区分胶体和其它分散系
过程与方法:
1、经历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2、能够运用观察、实验等科学方法探究胶体的本质
3、学会运用比较、归纳等方法对实验事实进行加工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够积极参与实验探究活动,并获得成功体验
2、形成乐于探索、勇于质疑、实事求是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胶体的性质
教学流程
【课题引入】运用多媒体向同学们展示以下图片:早晨阳光射入森林的美丽景象、自然形成的五彩石头、河流入海处冲刷成的三角洲、彩灯刺破夜空形成的绚丽景色以及大自然中的云山雾海,这些色彩斑斓的画面将会极大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这时,老师就会及时地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加以总结,很容易得出这些物质都是混合体系这样一个结论。
【教学环节】
【讲解】:分散系: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混合体系。在分散系中,被分散成微粒的物质叫分散质,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叫分散剂。
【提问】:以前我们学习过物质的分类,那么,分散系又可以按照什么样的标准来进行分类呢?
【讲解】: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的聚集状态(气、液、固)来分,可以分为九种不同的分散系。请试着举出生活中常见的分散系的例子并加以讨论交流。展示ppt。
【过渡】:分散剂如果是水或液体时,分散系又可以分为什么呢?
【讲解】:根据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可以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分散质微粒直径小于1nm的为溶液,大于100nm的为浊液,介于两者之间的叫胶体。对于溶液和浊液大家都比较熟悉,我们具体来研究一下胶体。
【过渡】:胶体究竟是如何制备的呢?
【讲解】:通常制备胶体的方法有两种:分散法和凝聚法(物理凝聚法和化学凝聚法)。【活动】:播放运用化学凝聚法制备fe(oh)3胶体视频
【讲解】:方程式:fecl3+3h2o(沸水)fe(oh)3(胶体)+3hcl,注意事项:①沸水、饱和fecl3溶液,②加热至溶液呈红褐色后停止加热,③不能用自来水,也不能搅拌,④不用“↓”,写胶体。
【演示实验1】:分别用激光笔照射置于暗处的cuso4溶液和fe(oh)3 胶体
【学生总结】:照射fe(oh)3胶体可以观察到有一条光亮的通路,而照射cuso4溶液时无此现象。
【讲解】:这就是胶体的第一个性质——丁达尔现象,是区分溶液和胶体的物理方法。胶体可以产生丁达尔现象是因为胶体粒子对光线进行了散射(光波偏离原来方向而分散传播)。
【活动】:观看动画,解释生活中的丁达尔现象。
【故事引入】:1827年,brown在用显微镜观察花粉时发现花粉颗
粒不停的无序运动。在胶体里,胶粒不断地进行无规则运动,这种运动叫布朗运动。这是胶体稳定的原因之一,也是胶体的第二个性质[1]。
【活动】:观看胶体微粒在某一时间间隔中的运功轨迹动画。
【演示实验2】:在一个u形管里盛有红褐色的fe(oh)3胶体,从u形管的两个管口各插一个电极,通直流电,经过一段时间,观察现象。
【学生总结】:阴极附近的颜色逐渐变深,阳极附近的颜色逐渐变浅。
【讲解】:这表明fe(oh)3胶粒带正电荷,在电场的作用下向阴极移动。像这样在外电场的作用下,胶体的微粒在分散剂里向阴极(或阳极)作定向移动的现象,叫做电泳[2],这是胶体的第三个性质。
【交流讨论】:胶体的这种性质在实际生活中具体应用
【讲解】:胶体的分离和水泥厂除尘
【故事引入】:生活中的“卤水点豆腐”是把cacl2(或mgcl2)加入豆浆中发生凝聚制得豆腐。
【讲解】:这是利用了胶体的第四个性质——凝聚。由于胶体胶粒带有电荷,加入电解质后,由于电解质在溶液中能电离出阳离子和阴离子,分别能中和带有负电荷胶粒的胶体和带有正电荷胶粒的胶体。常用到的凝聚方法有:1.加入电解质溶液 2.加入胶粒带相反电荷的胶体3.加热4.搅拌[3]。
【交流讨论】:同种品牌的墨水为何不能混用?
【演示实验3】:将淀粉胶体和nacl溶液放入半透膜袋里,再将此袋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一段时间之后,分别取烧杯中的液体加入agno3溶液和碘溶液中,观察现象。
【学生总结】:agno3溶液中会有白色沉淀生成,而碘溶液中无现象。
【讲解】:这是由于na+和cl-的直径小可以透过半透膜,而淀粉胶粒直径小不能透过半透膜,这种方法可以用来净化胶体,这也是胶体的第五个性质——渗析。【交流讨论】:医学上尿毒症病人血液透析的原理。【课后作业】:谈谈生活中的胶体,如何将胶体趋利避害更好为人类服务。【课堂小结】:本节课学习了胶体的制备,重点研究了胶体的五个性质:丁达尔现象、布朗运动、电泳、凝聚、渗析。
第三篇:“胶体的性质”教学设计
文章编号:1005-6629(2010)07-0056-0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教学背景]
从教材内容安排上,“胶体”紧随“晶体结构”之后。从知识体系上,胶体与之前学过的溶液、浊液一起都属于“分散系”,而晶体结构与之前学过的分子结构、原子结构一起都属于“物质结构”体系,这看似分立的两块知识之间却有着深层的关系,因为一个研究的是物质的构成形式,一个研究的是物质的分散形式,都与“粒子”有关。因此,进行胶体一节的教学时,晶体结构自然成为胶体研究的基础之一。
2008化工班属非师范专业的学生,化学基础知识较薄弱,溶液、浊液是学生已有的认识,当然也是进行胶体教学的基础。为了有利学生作对比探究,引导学生对溶液和浊液进行了对比式的复习准备,通过这种准备:适量引出分散系的概念。
在整个探究过程中,为学生活动提供了一个宽松的对话交流环境,学生在交流、讨论过程中兴趣和能力都能得到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1)认识胶体的本质;
(2)建立分散系概念并初步建立分散系的知识结构。
技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分析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形成用“对比”和“实证”的方式探究问题的方法;
(2)学会从化学发展史中获得启发和灵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形成善于质疑和发现的品质;
(2)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胶体的本质
[难点]胶体中胶粒直径与溶液中分散介质粒子直径的比较。
[教学方法]对比法、实证法
[课时安排]1课时
1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知识点回顾,导入新课、实例制作、归纳小结和练习实践。
第四篇:胶体教案
教师: 【引入】
(ppt展示图片)
在开始今天的新课之前,老师先和大家分享几张图片。图一是一间房间的角落,我们看到有一束光从窗外射入,留下一条光路。图二看起来是清早的树林,几束光透过树荫洒落在地面上。图三是今年热播电视剧《琅琊榜》中的一处情节,在一间囚室里,同样有一束光射进来。
看了这几张图片以后,我不禁在想和大家讨论一个问题:为什么这几幅图中都产生了光路呢?
有的同学说因为有光照射,那我们这间教室也有光照射进来,你有看到一束一束的光吗?
同样的道理,老师用一支激光笔照射墙壁,也只能看到光点,却看不到光的路径,也就是说要形成光路,只有光是不够的。下面请大家结合生活经验,尝试着分析:要形成光路,除了有光源外,可能还需要什么条件?
接下来,我们通过实验来进行验证:(丁达尔效应实验)
由实验我们发现,要形成光路,不仅要有光,还要有一些介质。那么这个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呢?带着这个问题,一起进入今天的新课:《分散系及其分类》 【行课】
既然我们研究的对象是分散系,那就先要弄清楚什么是分散系,下面请大家翻开教材,齐读并找出分散系的概念及其组成。
下面我们就来做个小练习(ppt 题目)
由这几个习题,你能总结出哪些需要我们注意的点?
学生:
有光照射
没有
室内要有灰尘
(齐读)分散系:
由分散质和分散剂组成 分散质: 分散剂:
分散系一定是混合体系
同一个分散系中,分散质和分散剂不 是一定的通过刚刚的分析,我们发现,分散系可以是食盐水这样的液态体系,也可以是空气这样的气态体系。那么如果要将分散系进行分类,首先就可
以按状态来分。
(ppt)
同学们自己看一下按照状态能分成几种分散系? 九种
那么,比如食盐水属于固液分散系,我将面粉撒到空气中就属于固气
分散系。
那么,如果分散系的状态相同,他们的性质是否也一定相同呢? 肉眼观察,1号和2号都是澄清透明 的,三号不澄清不透明
请大家观察1、2、3号试管,先用肉眼直接观察三者的区别;再用一用激光照射,1号没有明显现象,2束光照射,观察并记录现象,小组内分工合作,限时2min,汇报现象 号有光路,三号能看到光,但没有光 路。根据你观察到的现象,请判断3号试管是哪一类混合体系? 浊液
三支试管在用光照射的时候,有些能形成光路,有些不能。这种用光
照射形成光路的现象,我们称之为“丁达尔效应”
那么丁达尔效应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呢?请大家阅读教材,并思考下列
问题(ppt问题)
(1)结合文字介绍,判断①号、②号分别是哪种分散系。(2)为什么②号能发生丁达尔效应而①号不能?(3)推测:浊液不能形成光路的原因。
同学们的结论基本正确,我们通过动画来加深理解(观看演示动画)思考下一个问题:
(4)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所以,我们可以按照分散质粒子大小不同,将分散系重新分类: 溶液
胶体
浊液
(表格展示,常见的胶体)
在上述三种分散系中,我们最不熟悉的就是胶体,所以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胶体的性质
第一个重要性质就是我们刚刚提到的丁达尔效应。下面就请大家回想一下,你有没有在生活中见到过丁达尔效应呢?
老师也给大家看几个例子:
重庆是一座经常出现大雾的城市,大家看着这幅图想一想,为什么大雾天司机要开雾灯呢?
再有,城市夜晚的高楼上,经常有各种光柱在舞动,其实我们现在知道,也是应用了丁达尔效应使夜空更绚烂。
上面是丁达尔效应在生活中的应用,下面,你能不能试着总结丁达尔效应在化学实验研究上有什么重要应用?提示一下,我们刚刚才用过。
丁达尔效应可以用来鉴别溶液和胶体,那么,我们需不需要再找一种方法来区分浊液和胶体呢?
请直接用肉眼观察2、3号试管,有什么区别
我们都知道,浊液在静置一段时间后会出现沉淀,这时他的不稳定性,我们又看到,胶体静置后没有出现沉淀,说明胶体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实际上,胶体的稳定性介于溶液和浊液之间,并不是一种绝对的稳定,我们把胶体的这种性质成为“介稳性”
下面请大家阅读教材,归纳总结胶体具有介稳性的原因。
(结合动画讲解)
胶体粒子颗粒较小,收到的重力作用不足以使之沉降下来。同时,由于胶体粒子由于相对表面积较大,因此具有一定的吸附作用,可以选择性的吸附溶液中的某种电荷而带点。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不能聚到一起。
而胶体的介稳性在生活中也能解释很多问题。
比如说,这几年一直令我们头痛的“雾霾”就可以看做是胶体。我们知道雾霾的特点是“悄然来袭,久久不散”,现在你能不能试着解释一下为什么雾霾不容易散去?
雾霾有个好兄弟叫沙尘暴,他的特点就是来势汹汹,去也无声,这又是为什么呢?
其实这里给我们治理雾霾提供了一个思路,可以怎么做呢?
没错,接下来我们就来探究一下有什么办法能破坏胶体的介稳性,让胶体粒子沉降下来。
1号是溶液,2号是胶体
2号中胶粒直径大小适中,使光发生散射
浊液中颗粒太大,使光发生反射
分散质粒子大小不同
雾是胶体,光能穿过雾并形成光路,提高了安全性
鉴别溶液和胶体
不需要,肉眼可以直接看出来
3号试管出现沉淀,2号没有
胶体粒子带有电荷 布朗运动
具有介稳性,比较稳定
颗粒较大,可以沉降下去
想办法破坏雾霾的介稳性,让雾霾颗粒聚成更大的颗粒沉降下去。
下面请大家结合介稳性的原因,讨论一下,可以通过哪些简单的方法破坏胶体的介稳性?
大家首先想到了通电,但是这个方法过于复杂,我们留到下节课再详细研究,再想想更简单的方法,除了通电有没有别的方法中和掉电荷呢?
这里带电的物质就可以理解为阴阳离子。所以我们的第一种方法:加入电解质。
这个方法是否可行呢?通过实验来验证一下(学生实验)
实验结果说明加入电解质可以破坏胶体的介稳性。再想一下还有没有其它的方法?
加热可以使热运动加快,使胶体粒子有更多碰撞到一起的机会,从而聚成更大的颗粒。
这种胶体粒子据称更大颗粒沉降下来的过程称为胶体的聚沉。
胶体的聚沉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首先我看来看一段视频。(豆腐的制作)
除此外,我们还听过这样一句话,叫“伤口上撒盐”,一般用来指落井下石,但是在化学的角度上,我们能不能解读出一些不一样的东西?提示一下,血液是胶体,盐是电解质。
再比如,照片上是一个工地的施工现场,我们可以看到有些积水。于是我下去取了一些,过滤以后就得到了我手中的这杯。其实看起来和普通的水已经很相似了,但是如果用光线照射就发现了问题:有一束光路。说明里面有一些微小的颗粒和微生物,并不够纯净。
初中我们学习过,可以怎样净水呢?
通电
加入带点的物质
加入硫酸钠的试管出现浑浊,用光照射,无明显光路。
加热
盐可以使胶体聚沉,加快血液凝固。
加入絮凝剂 煮沸
加入絮凝剂可以使胶体聚沉,现在我们知道,加热也可以使胶体聚沉。
由此我们联想到,水垢的形成也有聚沉的原因。
说到这,我们再回头看前面提到的问题,有没有什么办法能破坏雾霾加电解质,加热。的稳定状态使它更快沉降下来?
我们会发现,这些方法都比较难实现,不能大规模使用,所以整治雾霾还是要从根源出发,从治理环境入手。
最后个大家布置一道思考题:长江三角洲的形成。
第五篇:胶体教学案
胶体的说课
一、学生分析
1.通过本节教材第一课时的学习初步把握了简单的分类方法及其应用。2.知道溶液和浊液属于混合物,但还没有从分散系的角度对混合物进行分类。
3.经过第二单元的学习,不仅体会到科学探究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也具备了一定的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二、教材分析
1.学习分散系内容,首先要突出分类方法,教材将胶体的制备和丁达尔效应放在物质的分类中介绍,与过渡教材相比,其功能和地位有明显的不同。本节课是在学习了纯净物的分类之后,学习混合物的分类方法。引入胶体的制备和丁达尔效应的目的是为了说明胶体的性质与溶液确实有所不同,因此本课题的教学目标应该是“理解以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为分类标准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浊液的科学性”,而不是胶体的制备和性质。
2.教材设计两个实验对三种分散系的特点进行探究,虽然能达到教学目标,但还没充分运用对比实验研究方法,稍作改变,效果会更好。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分散系的概念及其分类,通过实验探究熟悉胶体和溶液的本质区别。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交流、讨论的学习习惯以及仔细观察、认真实验、思考的探究精神。
四、教学过程
【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物质分类方法后知道,科学的分类方法对我们熟悉和研究纷繁复杂的物质世界有重要的作用,那今天我们尝试用合适的分类方法来熟悉混合物。【活动1】请阅读课本第15-16页思考以下问题: 1.什么是分散系?分散系的组成?
2.分散系可以分为哪些类别?它的分类依据是什么?(学生分组讨论后,全班交流,师、生共同总结)【投影】
一、分散系及其分类 1.分散系。(分散剂+分散质)2.分散系的分类及其分类依据。按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分: 溶液(d<1nm)胶体(1nm<d<100nm)浊液(d>100nm)注:1nm=10-9m 【活动2】展示三种样品,分别是FeCl3溶液、Fe(OH)3胶体、Fe(OH)3浊液。提出问题:你能根据肉眼观察分辨出哪种是浊液,哪种是胶体,哪种是溶液吗?(学生观察,大多数能指出浊液,但无法区分胶体和溶液。)
【讲解】我们用肉眼很难区分溶液和胶体,但是我们可以利用丁达尔效应来区别它们。【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跟着教师操作】用激光笔照射FeCl3溶液、Fe(OH)3胶体。【讲解】出现这条“光路”的效应叫丁达尔效应。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较大对光有散射作用才看到光路,而溶液没有丁达尔效应则说明分散质较小。3.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1)分散质粒子大小:溶液最小,浊液最大,胶体介于两者之间。(2)稳定性:溶液最稳定,胶体较稳定,浊液不稳定。
(3)丁达尔效应:溶液无,胶体有,此法常用于鉴别溶液和胶体。【过渡】下面我们再通过实验去熟悉这三种分散系的特点。
【活动3】实验1:取两个烧杯,第一个加入40mL水,第二个烧杯加入40mL热水(并继续加热至沸腾)。在第一个烧杯中逐滴滴入饱和的FeCl3溶液12滴,待第二个烧杯中的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快速滴入12滴饱和FeCl3溶液,同时撤去酒精灯。观察两个烧杯里的混合物,分别用激光笔从烧杯外侧照射烧杯中的液体,观察现象并填写实验记录表1。(见下表)
【讨论、分析】学生讨论回答上述表格内容,然后整理得下表(投影):
【活动4】实验2:把实验1中的FeCl3溶液倒掉一部分,留下约10mL,往其中加入一滴管NaOH溶液,摇匀,观察现象。把实验1得到的Fe(OH)3胶体和实验2制得的Fe(OH)3悬浊液进行过滤,观察过滤后的现象,填写实验记录表2。(见下表)
【讨论、分析】学生讨论回答上述表格内容,然后整理得下表(投影):
【小结】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活动5】家庭小实验:在一个用半透膜(肠衣或鱼膘)做的袋子里装入半杯食盐和淀粉的混合液,将袋子悬挂在一大杯纯净水中,一段时间后,检验大杯中的水是否含有食盐和淀粉。(如何检验?)
问题:本实验的目的是什么?你的结论是什么?怎样解释?
要求:本实验在家完成,要求提交实验报告。建议用数码摄像机或数码相机把实验过程拍下来,让同学们分享你的成果。可以单独完成,也可以4人以下组成小组完成。
五、教学反思
整节课感觉比较流畅,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整个过程以下几点较好: 1.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学习。2.突出了教学重点──分类方法。
3.运用对比实验,围绕着“以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为分类标准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浊液”进行探究。
4.让学生初步把握了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对比实验,强化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观察、分析等多方面的能力,体现了“实验既是教学手段,又是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的新课程理念。5.利用家庭小实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提高学生动手、动脑、合作能力。过程中的几点不足:
1.预备不同类的胶体样本太少。
2.时间比较紧,给学生讨论的时间不够。
3.关于胶体与生活、生产等方面联系的知识介绍较少。
六、板书设计: 第一节 胶体
1.分散系。(分散剂+分散质)2.分散系的分类及其分类依据。按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分: 溶液(d<1nm)胶体(1nm<d<100nm)浊液(d>100nm)注:1nm=10-9m 3.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1)分散质粒子大小:溶液最小,浊液最大,胶体介于两者之间。(2)稳定性:溶液最稳定,胶体较稳定,浊液不稳定。
(3)丁达尔效应:溶液无,胶体有,此法常用于鉴别溶液和胶体。巩固作业:
1.制取Fe(OH)3胶体的离子方程式;下面正确的是
A.Fe+3H2OB.Fe3+ +3H2O C.Fe +3H2O D.Fe3+ +3H2O 3+3+
()
Fe(OH)3+3H
Fe(OH)3(胶体)+3H+ Fe(OH)3(胶体)+3H Fe(OH)3↓+3H+
()D.Fe(OH)3胶体
()
+
+2.既能透过半透膜,又能透过滤纸的是
A.NaCl溶液
B.淀粉溶液
C.酒精溶液
3.用饱和的FeCl3溶液制取Fe(OH)3胶体,正确的操作是
A.将FeCl3溶液滴人蒸馏水中
B.将FeCl3溶液滴人热水中,生成棕黄色液体
C.将FeCl3溶液滴人沸水中,并继续煮沸至生成红褐色液体
D.将FeCl3溶液滴人沸水中,并继续煮沸至生成红褐色沉淀
4.将淀粉和KI的混合溶液装在羊皮纸制成的袋中,将此袋下半部浸泡在盛有蒸馏水的烧杯
里,过一段时间后,取烧杯中液体进行实验。下列现象能证明半皮纸袋一定有破损的是
()
A.加入碘水变蓝色
C.加入AgN03溶液产生黄色沉淀
B.加入NaI溶液不变蓝色 D.加入溴水变蓝色
()5.下列各组中,可用相同的方法除去混有的杂质的是
A.淀粉溶液中混有少量NaCl;蔗糖中混有少量NaCl B.Fe(OH)3中混有少量盐酸;淀粉溶液中混有少量KI溶液
C.Na2SiO3胶体中混合有少量NaHCO3;NaHC03中混有少量Na2CO3 D.CO2中混有少量SO2;CO2中混有少量HCl 6.下列有关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胶体是均匀,透明的液体
B.胶体粒子的大小决定了胶体丁达尔现象的产生 C.胶体能透过半透膜,所以可用渗析法提纯 D.制备胶体必须在加热条件下进行
D.F(OH)3溶胶 7.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时,能形成一条光亮通路的是
A.食盐水
B.碘酒
C.淀粉溶液
8.分别将下列各组物质等体积混合,在室温下激烈振荡,静置后,能够形成均匀溶液的是
()A.四氯化碳、碘水 B.甲醇、水
C.汽油、水
D.乙酸乙酯、水
9.在半透膜袋里盛有淀粉和溴化钠溶液,将半透膜悬挂在蒸馏水中。
(1)如何用实验证明淀粉未通过半透膜?
(2)要求只检验一种离子,就能证明钠离子、溴离子通过半透膜,写出检验该离子的实
验方法?
(3)如何用实验证明两者已完全分离?
(4)如何证明半透膜破损?
(5)如何证明两者已部分分离?
(6)如何操作能使两者完全分离?
教育教学案
第一节胶体的教学案
单位:迁安一中
姓名:王艳丽
任教学科: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