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青岛版5下科学斜面教学设计
斜面教学设计
课前交流
上课前老师想先介绍一下自己,老师姓赵,同学们猜猜老师的身高是多少?(生猜测)老师给出准确的数字,同学们再来猜猜老师的体重是多少?(生猜测)老师的实际体重是65千克。同学们想想你能抱的动老师吗? 生:不能
同学们你们对老师有了初步的了解,老师想在课堂上对你们有所了解,看看你们的表现。我们可以上课了吗? 喊上课。师生互相问好。岀示课件
师:同学们看李师傅买来了满满的7桶油,想让同学们帮他搬到车上去,同学们想想能搬动吗? 生:搬不动 生:搬不动
师:同学们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把油桶搬到车上去? 生:有吊车 生:有叉车
师:同学们的方法真多,有没有更简单更快捷的方法呢? 生:在车后面搭块木板把油桶滚上去。
师:这个办法听起来既简单又快捷,那管不管用呢? 出示课件
师:李师傅用同学们想的方法轻松的就把油桶搬到了车上,他非常高兴还夸大家聪明呢!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你们不只是帮李师傅解决了难题,还发明了一种机械呢!出示课件(介绍斜面的概念)板书课题斜面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斜面。
师:没有斜面时李师傅搬不动油桶,借助斜面用了很小的力气就把油桶搬到了车上,那同学们猜测一下斜面可能有什么作用? 生:省力 生:省力
师:其他同学也是这么认为的吗? 生:
板书
斜面可能省力
师:我们的猜想对不对呢?斜面真的省力吗?我们做个实验验证。出示课件
师:用小车代替油桶,用测力计测量提起小车用的力。有了这些器材怎样设计方案验证呢?小组内讨论。小组讨论,师巡视指导
师:我们的讨论就到这,哪个小组愿意先来说说你们小组的方案? 组:用测力计直接提起小车,看看上面的读数。
搭个斜面在斜面上拉动小车,看看上面的读数。师:谁再来说说你们的方案,组:比较两次数据
师:同学们说的很详细,老师把简单的实验方案写在了这里。出示
实验方案
师:谁愿意为大家大声的读一遍。生:读方案
师:经过大家的努力方案有了,在动手做实验之前还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 生:拉动小车时要匀速。
生:读数时眼睛和测力计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师:同学们想得真周到,老师还有几点小的提示 出示提示 生读
师:根据实验方案,结合提示分工开始实验。巡视指导
师:我们的实验就做到这,请小组长在不动斜面的前提下整理一下小车和测力计。师:我们一组一组的汇报。
1组: 2组 3组 4组
把数据记在课件上的表格里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行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生:第一行数据都是2 师:说明什么呢?
生:竖直提起小车用的力是一样的。
师:同学再仔细观察第二行数据和第一行数据比较你有什么发现? 生:第二行数据比第一行数据小。师:那说明什么呢?
生:说明用斜面拉小车用的力少? 生:说明斜面可以省力
师:通过我们的实验我们可以确定的说斜面不是可能省力而是一定可以省力。
修改板书
可能----可以
师:同学们真是了不起,自己想办法验证了大家的猜想。师:同学们再来观察第二行数据你还有什么发现? 生:数据不一样 生:斜面省的力不一样
师:唉,都是在斜面上拉动同样的小车,为什么省的力不一样呢?同学们猜一猜斜面省力的多少可能和什么因素有关呢? 生:斜面的长度 板书
长度 生:斜面的高度 板书
高度
师:是不是真的像同学们猜测的那样呢?我们端上他们的斜面看看,1组和2组小组长端上你们组的斜面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小组的斜面有什么共同点?
生:垫的木块一样多
师:其实这每一块木块的高度是一样的。生:斜面的高度相同。
师:通过同学们的细心观察知道斜面的高度相同。板书
高度相同
师:同学们再仔细观察有什么不同点? 生:木板有的长有的短。生:斜面的长度不同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那同学们来猜一猜两个高度相同的斜面,是斜面越长越省力,还是斜面越短越省力。生:斜面越长越省力 生:斜面越长越省力
师:老师把同学们的猜想写在这 板书
斜面越长越省力
师:通过同学们的探究猜测斜面省力的多少和长度有关,是不是真的和高度有关呢?我们端上3组的斜面看看。小组长端上斜面
师: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两个组的斜面,他们有什么相同点? 生:木板的长度相同 生:斜面的长度相同
师:你们可以称得上是火眼金睛了,发现了长度相同。板书
长度相同
师:我们再 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不同点 生:垫的木板不一样 生:斜面的高度不同
师:经过同学们的观察和探究斜面的多少可能和斜面的高度有关,那同学们来猜一猜斜面长度相同时是高度越低越省力还是高度越高越省力? 生:高度越低越省力 生:高度越低越省力
板书
高度越低越省力
师:同学们太厉害了,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有了2个不同的猜想,我们的猜想对不对呢?我们用事实说话。
师:同学们动脑筋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来验证
1、高度相同时,斜面越长越省力 小组内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师巡视
师:哪个小组先来汇报你们组的方案。
组1:搭两个高度相同的斜面,长度要不同,在斜面上拉动小车读出读数。组2:斜面要一个长,一个短。
师:同学们的想法真不错,老师再明确一下:
1、搭两个高度相同长度不同的斜面。
2、在斜面上拉动小车,读出读数。
3、比较两个读数。
师:同学们再动脑筋想一想用什么方法验证第二个猜想长度相同时高度越低越省力。
生:搭一个斜面,在斜面上拉动小车,读出读数。生:再搭另外一个斜面,在斜面上拉动小车,读出读数。生:两个斜面高度不能一样。生:比较2个读数
师:经过同学们的共同努力制定出了验证这两个猜想的方案,小组内用10秒钟的时间决定你们来验证哪个猜想。分工实验 1、2组验证第一个猜想,3、4组验证第二个猜想。
师:各小组在做实验之前看看你们小组的器材够用吗?需要补充什么材料吗? 组1:短木板 组2:长木板 组3:木块 组4:木块
师:器材补充齐了,同学们还有要提醒大家的吗? 生:注意拉小车时要匀速,生:读数时眼睛要和刻度线一平。
师:同学们想的非常周到,那现在同学们开始分工实验吧!
巡视指导
师:我们的实验先做到这,请小组长整理一下实验器材。咱们一个一个小组的来汇报。1组展示记录单,边展示边汇报 2组
师:经过1组和2组同学的努力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高度相同时,斜面越长越省力。
师:我们再来听听3和4组的汇报 3组 4组
师:经过3组和4组同学的验证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长度相同时,高度越低越省力。
师:通过同学们的努力,我们知道影响斜面省力大小的两个主要因素是高度和长度,其实斜面的高度和长度决定着斜面的坡度。出示坡度的课件 介绍什么是坡度 出示
等高两个斜面
师:同学们看这两个高度相同的斜面哪个坡度小? 生:斜面长的 生:黑色的
师:也就是说斜面高度相同时斜面越长坡度越小。
补充板书
坡度越小 出示
等长不等高的两个斜面
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长度 相同的两个斜面哪个坡度小? 生:红色的 生:高度低的
师:也就是说斜面长度相同时,高度越低坡度越小。
补充板书
坡度越小
师:同学仔细看黑板上的这两句话,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都有坡度越小越省力。
师:其实斜面省力的多少是由坡度决定的,坡度越小就越省力。
师:同学们你们真是了不起,经过同学们的共同努力,我们对斜面有了一些认识,知道了斜面可以省力,还知道了影响斜面省力多少的两个主要因素是高度和长度,上也可以说是坡度。
师:那老师想考考大家看看你们掌握的怎样? 出示
一座山
师:这是一座山同学想想如果让你爬到山顶你是选择山前还是山后的路。生:山前
师:能说说理由吗? 生:山前这条路省力 生:山前 这条路坡度小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的不错,老师这还有一座更陡峭的山,假如让你修一条通向山顶的路使人爬起来更省力你想怎样修? 出示
另外一座山 师:可以上台比划一下 生: 生:
师:实际这就是生活中的盘山路,它是斜面的一种变形,变形的斜面还有很多比如:螺丝钉 出示
螺丝钉
师:其实斜面无处不在想一想在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的了斜面来省力? 生:传送带
生:的斜面用来推电动车的。
师:老师在课前也搜集了一些生活中的斜面。出示
生活中的斜面
师:正是因为斜面有省力的作用,所以才被如此广泛的应用到我们的生产生活中,7 提高了生产效率。
师:同学们回想一下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生: 生:
师: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少,希望同学可以利用这节课学到的知识课下探究这样一个问题。出示
课后探究
板书设计
斜面
斜面可以省力
高度相同斜面越长坡度越小越省力
长度相同高度越低坡度越小越省力
第二篇: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斜面》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斜面》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对斜面坡度大小与拉力关系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观察记录等。
2能够搜集数据并发现斜面坡度大小与拉力变化的规律。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斜面是简单机械,知道斜面坡度大小与拉力变化的规律。
2.知道斜面的变形螺旋及其作用。
3.了解斜面及螺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科学研究有兴趣,体验和感受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科学。
2.体验到亲历科学探究过程的乐趣。
3.关注身边的简单机械的应用。
教学重点:探究斜面坡度大小与拉力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究认识斜面的变形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认识斜面。
1、图片引入: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麻烦,瞧,小明今天就遇到了一个麻烦,要搬自行车上台阶很累、很不方便,你有好的解决办法吗?
2、学生交流解决方法。(预设:可以把台阶改造成斜坡,可以用木板铺成斜坡……)
3、随机出示示意图,介绍斜坡的坡度。
4、激发研究兴趣:大家想的这种办法到底好不好呢?
二、体验活动、发现问题。
1、引导活动:这是一辆小车,垂直提升小车要用多少力呢?搭建斜坡提升小车又要用多少力?想不想测量一下呢?
2、学生讨论实验做法:
(1)用测力计垂直提起小车,读出读数。测力计在使用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检查指针是否在“0”位,读数时眼睛要平视指针。)
(2)搭建斜坡,用测力计拉起小车,读出读数。用测力计在斜坡上拉小车的时候还要注意什么呢?(测力计要与木板相平,用力要均匀等)
3、学生分组体验活动:垂直提升小车与搭建斜坡提升小车
4、小组汇报实验结果、课件统计数据。
5、观察实验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6、交流发现:使用斜坡能省力、各组斜坡省力不一样。
三、实验探究、发现规律。
1、再次创设情境:小明也想到了搭建斜坡,但现在有三个不同坡度的斜坡,1号、2号、3号,但是他不知道选择用哪一个斜坡就能很省力的把车推上去?
2、讨论:如果让你来选,你会选择哪一个斜坡?为什么?
3、学生提出各种猜想:
预设一:学生提出不同猜想。
(1)选择3号,3号坡度小,推起来省力;
(2)选择1号,1号坡度虽然大,但距离很短。如果从省力的角度考虑,你会选择哪种?
(3)选择1号,1号坡度大,推起来省力
预设二:学生提出“选择3号,3号坡度小,推起来省力”一种猜想。
1、引导探究,讨论做法:要知道哪种猜想是正确的,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2、学生课内讨论,交流实验探究的做法:
(1)你能利用材料造成大小不同的坡度吗?
(2)不同坡度会造了,那我们在每一种坡度上实验时应该测几次?
(3)实验的时候还要注意些什么呢?(老师要逐步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能力。)
3、学生分组开展课内探究实践活动。(教师巡视,提示定时记录,填写记录表。)
4、组织汇报,课件统计数据,交流并分析实验数据。
5、解疑:你们猜猜小明最后选了哪一个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播放动画)看来,斜坡确实是个好办法。
四、联系实际,认识斜面变形。
1、出示公路模型,引出问题:现在有高、低两条公路(距离较远),你有办法让两条公路的车辆在这一段互相流通起来吗?
2、学生交流办法:搭建斜坡。
3、提出更难的问题:现有这两条公路距离很近,你还有办法让两条公路的车辆互相流通起来吗?你还有办法让两条公路上的车辆还像刚才一样省力互相流通起来吗?
4、引导观察:将直线斜坡引桥变成了什么形状?
5、小结:像这种变形斜坡叫螺旋。这种螺旋引桥在哪里可以见到呢?
6、出示图片:这些图片中哪里用到了斜坡及螺旋,有什么作用?
五、课内小结,延伸课外: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了哪些收获?
2、指导课外探究: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地方用到了斜坡及螺旋,我们可以开展更深入的观察、记录,看一看,你有没有新的发现。
(1)你能利用材料造成大小不同的坡度吗?
(2)不同坡度会造了,那我们在每一种坡度上实验时应该测几次?
(3)实验的时候还要注意些什么呢?(老师在这里要引导学生,动手实验很重要,但观察、记录也同等重要,要逐步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探究能力。)
(4)、学生分组开展课内探究实践活动。(教师巡视,提示定时记录,填写记录表。)
(5)、组织汇报,课件统计数据,交流并分析实验数据。(学生课内汇报各组的实验数据,教师随机汇总,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果。)
(6)、解疑:你们猜猜小明最后选了哪一个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播放动画)看来,斜坡确实是个好办法。
(7)、出示图片:这些图片中哪里用到了斜坡及螺旋,有什么作用? 板书设计:
斜面
斜面—→
—— 省力
大
费力
坡度
小
省力
变形斜面:盘山公路、螺丝钉
第三篇: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斜面》教学设计
《斜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用木块、木板、小车等简单器材做斜面省力观祭实验;
2.并能用测力计等简单测量工具进行测量,采集数据,做好实验记录; 3.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数据,对现象作合理的解释; 4.知道利用斜面提升物体时的省力规律;
5.了解斜面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知道利用斜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教学重点】
l、探究坡度越小的斜面越省力
2、培养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的能力 【教学难点】
1、影响坡度火小的因素
2、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 【教学准备】
课件、激光笔、实验记录单、测力计、小车、木板、木块 【教学过程】
一、贴近生活,导入新课
同学们,老师听说咱们班的学生非常聪明,善于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老师这里就有一个难题,大家想不想帮忙?请看视频。(播放视频)
效果怎么样呢?大家请看。(播放视频)
二、探究斜面的作用
(一)初步探究:斜面可以省力
1.提出问题
这次轻松的就把电动车搬上来了,那是不是电动车的重量变轻了呢?还是老师的劲儿变大了?
2.大胆猜测
那这都是谁的功劳?
板书课题:斜面
斜面有什么作用呢?
板书:省力?
3.设计实验
运用斜面真的可以省力吗?这只是我们的猜测,事实上是不是这样呢?我们需要——实验验证。
我们首先得搭一个斜面,你们小组能利用桌面上的材料搭一个斜面吗?
现在斜面有了,如果我们用小车来替代电动车,那么你打算怎么来设计我们的实验呢?
在做实验时,我们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4.实验验证
开始实验,教师巡视
5.交流汇报
通过观察这组数据,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二)深入探究:坡度越小越省力
请再看我们刚才的实验数据,你还有什么发现? l、提出问题
你认为这与什么有关系?(板书:坡度)
你认为坡度的大小受哪些因素影响?
2、大胆猜测
你认为坡度大小与省力多少有什么关系?
3、设计实验
这只是我们的猜测,是不是这样呢,需要我们实验来验证。由于我们只有一块木板,所以今天,我们就通过改变高度来改变斜面的坡度。
你打算怎样来设计这个实验呢?
出示温馨提示。
4、实验探究
学生动手实验,教师指导
5、交流汇报
通过我们的实验数据,你们小组发现了什么?
(板书:越小越,连接省力两字)
三、应用拓展
从古代起,人们就利用斜面提高工作的效率,改善人们的生活,现在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更是广泛。
交流南浦大桥的引桥建设。
四、课外探究
同学们,你还能用斜面省力的原理来解决生活的哪些问题? 板书设计:
斜面
坡度越小越省力
第四篇:《斜面》教学设计
《斜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斜面》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18课。
教学目标:
1.能用木块、木板、小车等简单器材做斜面省力观察实验。
2.能用测力计等简单工具进行测量并做好实验记录。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示研究过程和结论。
3.愿意合作交流,认识到科学知识能改善生活。
4.知道利用斜面提升物体时的省力规律,了解斜面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简单应用,知道利用斜面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过程与方法:
用木块、木版、小车等做实验、收集并整理数据,分析利用斜面提升物体时的省力规律。
教学重点:对斜面的作用和省力规律的研究过程
教学难点:对数据的整理和分析
教学准备:小车、测力计、记录纸(学生)、长短不一的木版、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认识斜面(约5分钟)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上科学课吗?为什么?生:科学课可以做实验,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师:看来同学们都喜欢动脑筋思考。工人叔叔要把一些油桶搬到汽车上,这么重的油桶可不容易搬,你有什么好办法?
其实像这样抬起木板的一端而形成的斜坡,就是一个简单的机械,我们把它叫做斜面。〈板书课题:斜面〉
2.你们小组能像工人叔叔那样,利用桌子上的木块和木板快速的搭出一个斜面吗?生小组内搭斜面。
3.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斜面。
教师介绍斜面:抬起的木板的长叫做坡长,抬起木板的一端与地面的垂直高度叫坡高,抬起的木板与水平面形成的夹角叫坡度。(教师板书)
工人叔叔搭个斜面就很轻松的把油桶装到车上去了,想一想斜面有什么作用?
生:(省力)
师:科学单凭感觉和猜测还不行,还要……(对)需要做实验来证明。
4.动手之前先动脑。实验前要先设计实验方案。我们小组里先商量一下怎么样来研究斜面能够省力?
二、初步探究,斜面能省力(约8分钟)
哪个小组先来说一说你们的做法,其他小组同学有没有要补充的?教师引导
(有了比较才能知道谁省力。)
实验时,为了保证收集的数据更准确,老师给你一点小提示:课件出示(温馨提示)。指学生读一读。
3.〈学生动手实验〉教师及时巡视指导。
4.〈交流实验结果〉
师:我们请第一个做出实验的小组来交流一下他们研究的结果。
教师根据小组回答统计数据,得出结论:看来斜面的确有省力的作用!我们的推测是正确的。
三、深入探究,斜面的省力规律(约15分钟)
1.(汇集各组的探究数据)师:这是刚才几个小组的实验时搜集到的数据。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从中你有没有新的发现和疑问?
〈学生自由发言,师引导〉:垂直提力相同,为什么每个小组沿着斜面匀速前进,所用的拉力不同呢?师:斜面上的力不同,说明斜面省力的情况不一样,斜面的哪个因素可能影响拉力的大小?
可能是什么关系你有什么想法?生说斜坡,坡高
刚才这位同学进行了大胆的猜测,要想验证我们的猜测,我们要怎样做?对了,让实验来说话。
由于时间的关系,就请每个小组选择你们感兴趣的一方面来探究。小组商量先选择,小组长来领实验材料。
动手之前要….小组讨论制定实验方案。
2.〈小组讨论方案〉〈集体交流方案〉
3.师:方案定好了,来交流一下,你们想研究哪方面的?打算怎样做?其余小组可要认真听,看看还有那些补充和建议。
学生汇报,师 :哪个小组和他们研究的一样,还有什么建议。(注意引导学生表述是哪些不变,那些条件改变)为了实验能够更加顺利的进行,老师还有几个小建议。出示 :实验要求。指生读一读。
明确方案了。那么,我们就动手验证吧!
4.〈小组实验〉教师及时深入巡视指导参与小组探究活动
5.〈交流结果〉: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你们的研究结果,这是 组的,他们研究的是斜面长度不变,改变斜面的高度,结果是高度越低越省力,另一个小组的结论是一样的。再来看看研究斜面长度对省力大小的影响,结论是高度不变,斜面越长越省力。你还有什么新发现吗?(根据学生探究情况斜面与地面的夹角越小,越省力。
归纳板书:(坡度越小越省力;反之,越费力。)
四、拓展延伸,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约10分钟左右)
因为斜面有省力的作用,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比较普遍。你在哪里见过或使用过斜面?生说一说。
(你真是个善于观察生活的孩子。)
老师也收集到了一些图片,展示图片
在生活中人们为了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在实际运用斜面的过程中会创造性的把斜面变形或隐藏起来。咱们一起来看一看。(楼梯 盘山公路…..)
螺丝钉是不是变形的斜面呢?老师这里有两个螺丝钉的模型,我们来观察一下螺丝钉的斜面是怎样变形的?
老师把它打开看一看。(有斜面)那课后请同学们参考课本,自己做一个螺丝钉的模型,不过,我们要来个比赛,看谁做的螺丝钉最省力。有信心挑战吗?
(4)这节课老师收获很多,你们有什么收获?
科学探究无止境让我们带着收获在课下继续去研究怎样才能较容易地骑自行车上陡坡?
板书设计:斜面
坡度越小越省力,反之越费力。
第五篇:《斜面》教学设计
斜面教学设计
河洛小学张俊海
一、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经历“斜面省力”研究活动,知道从斜面拉上去的力都小于直接把物体垂直提上去用的力和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越大越不省力的原理,了解生活中斜面原理的多种多样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 :能制定一个较科学合理的研究计划来研究斜面,用科学实验的证据来说明斜面的省力原理,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能够积极参与科学实验,注重科学事实、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的意识,激发研究生活中科学现象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 :相关图片或者视频材料的课件,纯净水桶一个,厚实的大木板一块(较长)。
2、学生(个人或每组)准备:搭斜面的材料(表面平整光滑,长度为50厘米的木板和四块高低不同的木块),重物(载重小车和一盒钩码),测力计(平板),实验记录表等每组一份。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师:谁能把这桶水搬到这桌上来?(出示一桶矿泉水)指生搬到桌子上。
师:你能利用这块木板,把水桶放上桌子吗?(这时教师出示一块木板)
生:(还是刚才那个男生,把木板搭在桌缘上,把水桶滚到桌上)师:两次搬水桶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生:轻松了一些。
师:看来这木板还真起了一点作用,其实像这种斜架的木板就是一种简单的机械,叫做斜面。(板书:斜面,并多媒体展示斜面的概念)通过刚才的活动,我们感觉到利用斜面来搬水能怎样? 生:可以省力。
师:在黑板上画出斜面实验图,并板书:斜面能省力,同时揭示课题并板书:斜面的作用
(二)、自主实验,探究问题。
1、做实验研究下面,得出结论(斜面能省力)
师:到底斜面是否真能省力?我们能不能通过科学的实验和数据来证明这些问题呢? 你看老师给你们的材料,互相讨论一下你们组将怎样利用这些材料去验证这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并利用材料验证讨论结果的可行性)教师巡视指导。
生:我们用手提一提小车感觉重量,然后把小车放在搭的斜面上拖动,感觉用力的更小,说明斜面能省力。
生:我们组觉得要用弹簧秤测力的大小,先测小车的重量,再测小车在斜面上拖动的力,发现在斜面上拖动用的力小,说明斜面能省力。
师:还有不同的吗?没有了吗?你们同意哪组的方法? 生:我们同意第二种。师:为什么?
生:他们测出了数据,通过比较数据更具有说服力。
师:我也同意他们的做法,只是测一个重量的物体,我觉得说服力不强,该怎么办呢?
生:往小车上加不同重量的东西。
生:这里有一盒钩码,我们往小车上加不同个数的钩码,这样每次的重量就不同。
生:实验次数越多,得出的结论越准确。
师:说得真好!(多媒体展示斜面作用的实验纪录表)我们就做四次不同重量的实验吧。指导学生认识和填写实验纪录表,提的物体四次的重量你们自己决定。
由于我们很久没用过弹簧秤了在用之前我们一起看一下注意事项。(多媒体展示使用弹簧秤的注意事项:①使用之前先检查测力计竖直时指针是否对准“零刻度”②拉动时要匀速、缓慢。③在斜面上测力器尽量与斜面平行。④在拉动的过程中读数,手别放松,视线要与刻度一致。)教师适当演示注意事项。
(分发记录单)现在开始小组实验。(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汇报实验结果)
师:其他小组的除了数据不一样外,发现都一样吗? 生:都一样,斜面能省力。师:实验说明斜面能省力。
2、深入研究斜面,得出结论(坡度越大,拉力越大)师:不同坡度的斜面省力情况怎样? 生答
师:那你们能不能设计出不同坡度的斜面呢?
生:我们可以用高低不同的四块木块搭建斜面,这样就可以建成不同坡度的斜面了。
师:为了实验结果准确你们可以做三次实验,有一个问题,你们每次用同一重量的小车还是不同重量的小车呢? 生:重量不同才好比较。
生:我们组认为重量不同,坡度又不同,就不好比较。既然是研究坡度,重量要一样才好比较。
师:在相同重量下比较不同的坡度,才知道哪种坡度更省力。这组的同学说得真好,大家欢迎他们。
你们现在就分组实验,并完成实验单。实验单中1、2、3表示坡度由小到大。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师:你们除了数据不同外,结论都一样的吗?还有没有不同的?从他们的数据可以看出每次实验斜面都能怎样? 生(齐答):能省力。
师:同学们的结论也非常准确,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就没这么省力。(教师板书结论)刚才有位同学说得:“骑自行车上坡,坡越陡越费劲,说明坡平缓省力,坡陡费力。”就不对了,斜面能省力,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就没这么省力,但还是省力。
(三)、联系生活,延伸问题。
[多媒体展示生活中斜面的应用] 刚才我们通过科学的实验验证了我们的问题,那么在生活中你在哪使用过或见过斜面吗? 生:立交桥应用了斜面。生:梭梭板用了斜面。
生:工人师傅往车上搬东西搭的木板是斜面。
师:现在我们看看生活中使用斜面的一些事例。(教师多媒体展示生活中使用斜面的事例。)(学生看大屏幕)
师:你们看我们生活中使用斜面的地方还真多,我们就要充分利用斜面为我们做事。
(评:通过多媒体展示斜面的作用,让学生体会到科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到处都有科学知识,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科学,科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四)、练习检测。
师:我们看看同学们掌握知识的情况怎样?我们来做做检测题。(教师多媒体展示题单)(生做题完成的还比就好。)
(五)、全课总结。师:你们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生:我知道斜面能省力。
生:我知道斜面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就没这么省力。生:我知道斜面在生活中用得很多,可以帮我们做事情。生:我还会用实验证明斜面的作用。
师:同学们学得还真多,希望以后的课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