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项目设计与开发课程教学方法优化探索

时间:2019-05-12 22:43: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GIS项目设计与开发课程教学方法优化探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GIS项目设计与开发课程教学方法优化探索》。

第一篇:GIS项目设计与开发课程教学方法优化探索

GIS项目设计与开发课程教学方法优化探索

摘 要:针对GIS专业GIS项目设计与开发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从课程特点、社会需求、学生素质提升等方面出发,对课程教学方法进行了优化探索,为专业建设提供参考。

关键词:GIS项目设计与开发;教学方法;专业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14-178-02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是一门集计算机科学、测绘科学、地理学、遥感科学、信息科学等多学科技术为一体的新兴学科[1-2]。随着国家各级部门信息化进程的发展及国内从事GIS工程开发的企事业单位的发展壮大,整个社会对GIS专业的专门人才的需求量也迅速增加[3]。GIS项目设计与开发是GIS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从事GIS应用工程的分析和设计的能力[4],知识内容涉及众多学科领域,是一门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紧密结合的课程。该门课程教学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日后从事GIS项目开发、设计的能力和水平[5],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毕业生的就业率以及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水平的评价。由于该门课程实践性强,许多没有丰富GIS项目开发经验的教师很难深入地剖析课程的核心内容,导致学生无法从课堂获取所需知识,从而严重影响了课程教学效果。针对这种情况,笔者从教学内容选取与组织、实验教学环节安排、GIS竞赛组织、科研创新训练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期能够提高教学效果。GIS项目设计与开发课程特点

GIS项目的开发模式经历了独立开发、宿主型二次开发、基于GIS组件的二次开发、WebGIS开发等方式,目前WebGIS开发方法正成为GIS开发的主流方法。WebGIS是Internet技术应用于GIS开发过程的产物,它是基于网络的客户机/服务器结构的系统,Internet是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信息交换的桥梁,用户和服务器可以分布在不同的地点和不同的计算机平台上。目前主流的WebGIS平台包括ARCIMS、MapGIS IMS、SuperMap IS、TopMap World、MapXtreme等国内外成熟产品。WebGIS以其跨平台、灵活、可扩展等优点深得GIS开发人员的青睐,众多高校GIS专业教师也因此开始在GIS项目设计与开发课程中讲授WebGIS的开发方法与流程。

与其它课程相比,GIS项目设计与开发有着自身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3个方面:(1)综合性强。该课程为多学科交叉课程,课程内容涵盖地理学、地图学、工程学、数据库、测绘科学等众多方面。这就要求课程主讲教师具备相关的学科背景知识,且该课程应有一定数量的先修课程以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本门课程的内容。(2)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与其它课程不同,该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必须环环紧扣、相辅相成,不可独立进行,理论教学内容作为实践环节的理论指导,实践环节则作为理解与巩固理论内容的手段。缺乏理论指导的实践环节,会使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未经实践环节巩固的理论知识,会使学生觉得枯燥乏味、难以理解。(3)方法与工具更新速度快。GIS项目设计与开发涉及多种平台、体系结构、开发语言、开发工具等因素,且这些因素种类繁多、日新月异。因此,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必须紧跟市场需求变化的步伐,不断地将相关前沿内容融入到课程教案之中,这不仅要求教师能够时刻掌握学科前沿知识,也要求课程教案经常更新,时刻与行业最新研究进展接轨。课程教学方法优化探索

2.1 引入实际案例教学 GIS工程涉及许多的方法理论,如软件过程模型包括瀑布模型、演化模型、增量模型等8种模型,教师授课时若单纯地讲授理论知识,则学生很难区分不同概念之间的区别,容易混淆,且易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为了避免这一情况的出现,教师在讲授该类型的知识时,应创造条件引入实际案例,结合案例讲解相关内容,通过将复杂抽象的知识转变为形象生动的实例,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

趣,最终收获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在进行案例选取时应优先考虑自己熟悉并具有丰富项目经验的案例类型,一方面可以确保在教学过程中能做到游刃有余、收放自如;另一方面可以将该案例贯穿课程的始终。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以亲身参与的某煤矿3D GIS分析与管理系统项目为例,在问题定义、需求分析、可行性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维护等阶段均以该案例为参照进行讲解,使学生对GIS项目设计与开发的全过程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如在讲解GIS系统功能模块设计时,以煤矿3D GIS分析与管理系统为例讲述功能模块的划分原则及常用方式,使采用不同的划分方法所产生不同结果之间的区别一目了然,加深了学生对该部分内容的掌握程度,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在案例选择时,教师还应考虑所选案例的时效性,即所选的案例应为当前实际生产中广泛应用的类型。通过对案例的分解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掌握课程大纲划定的知识,还可以提前熟悉该类型项目的设计流程与开发方法,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基础。引导学生参与案例讨论,并指导他们以程序员、UI工程师、软件设计师的角色来分析问题并探讨解决方案,可以为学生今后从事软件工程师的工作打下基础。

2.2 实践内容做到与时俱进 许多从事GIS软件开发的人员都有个共同的观点:学校课堂上讲授的知识在参加工作以后派不上用场。笔者通过与部分GIS软件工程师交流得知这种现象并不是个例,甚至有很多软件工程师们当初并不是从学校毕业后就直接进入工作岗位的,而是通过参加各类计算机培训机构之后才在如今的单位谋得一席之位。由此可见,高校的GIS教学方式到了必须改变的时候了。各类培训机构之所以能培训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究其原因,是它们能够实时掌握行业的发展动态,了解哪些专业内容是符合当今行业需求。因此,高校GIS专业在进行课程实践环节教学时,应实现实践内容的与时俱进。例如,10a前ComGIS开发是个热门的技术,高校在课程实践环节指导学生学习ComGIS的开发方式是值得推崇的,很多学生毕业后也继续从事着ComGIS的研发工作;然而,10a后的今天,ComGIS已经是一个过时的技术,取而代之的是WebGIS、3D GIS、VR GIS等新技术。如果今天的高校GIS专业教师仍然只讲授ComGIS开发,由于很多企事业单位已经没有ComGIS开发的岗位,学生毕业后就会面临择业难的问题,则难免发出“学无所用”的感叹。笔者如今在指导学生进行GIS项目设计与开发课程实践时,把ComGIS作为一个基本内容进行介绍之后,将更多地时间用来教会他们使用FLEX Builder+ArcGIS Server、JavaScript+ArcGIS Server、Visual C#+ARCIMS、3ds Max+Unity3d+Visual C#等主流GIS项目开发方法,以及对SQL Server 2008、Oracle等主流数据库的操作方法。此外,还向学生介绍了以Android、IOS等平台为代表的移动GIS产品的研发思路。

2.3 组织学生参加各类GIS竞赛 目前,随着GIS行业的蓬勃发展,各类面向高校学生的GIS大赛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且受到了各相关院校、广大教师的重视以及学生的欢迎[6]。目前,影响力较大的GIS大赛包括“SuperMap杯全国高校GIS大赛”、“ESRI杯中国大学生GIS软件开发大赛”、“中地数码杯全国高校学生MAPGIS二次开发大赛”等,参赛人数逐年递增,作品形式逐渐丰富。与一般的课程作业不同,GIS开发大赛不仅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求学生具有对知识的综合应用、创新、团队协作等能力,而这些恰恰是学生今后进入职场所必备的技能。结语

现今IT产业链中,地理信息技术(GIS)产业已成为强劲的生产力,正日益受到业界的深度关注和热切追捧,美国更将GIS、纳米技术、生物技术列为当今社会最具发展潜力的三大技术领域。目前,我国GIS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国土、城建、交通、能源、环保、航天航空、农业、林业、教育卫生、公共事务处理、国防、外交和政府决策的诸多行业和领域,并且应用深度上不断进行了研究探索,未来凡是与地理信息空间有关的社会、经济和人们生存、生活的 98%领域都将会应用到GIS技术。

参考文献

[1]黄杏元,马劲松,汤勤.地理信息系统概论(第2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5.[2]邬伦,刘瑜,毛善君.GIS专业本科教学探讨――北京大学教学实例[J].地理信息世界,2004:2(2):27-30.[3]边馥苓.我国高等GIS教育:问题、创新与发展[J].地理信息世界,2007,5(2):4-8.[4]宋玮,杨晓明.GIS设计与开发教学方法探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0,33(1):1-2,7.[5]赵冠伟.地理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课程教学质量优化探讨[J].实验室科学,2011,14(4):14-16.[6]杨敏,汪云甲.大学生GIS开发大赛对GIS专业实践教学的启示[J].测绘工程,2009,18(5):77-80.(责编:张宏民)

第二篇:机电专业项目课程开发的探索与实践

机电专业项目课程开发的探索与实践

一、实施背景

1.企业对职业教育的需求

永康是全国闻名的“五金之都,有门业、车业、电动工具、厨具及小家电、不锈钢制品、汽摩配、衡器、有色金属等八大支柱产业,全市有五金企业一万多家,产品有7000多个品种,从业人员达到20多万。永康市域内有12个五金专业市场,其中中国科技五金城是国内最大的五金专业市场。永康企业纷纷通过机器换人,走企业转型升级之路。机器换人并不是买几台机器这么简单,购买新型机器后,企业还需配备一批有知识有技术的人来操作。机械设备的更新,对工人的相关岗位及岗位的技能发生变化,企业需培训一批老员工,引进一批新员工,对于员工素质提升的培训任务,企业希望通过学校来完成。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结合得最为紧密的一种教育类型,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根据企业需求,学校提出打造“永康技工”品牌,为“永康先进制造业”培养大批技术“蓝领”的办学目标。

2.中职毕业生接轨社会的需求

我们的教育理念是“学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员工,我们就培养什么样的学生”。依托永康五金资源的优势,为本校中职生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和施展舞台。中职生自己的就业定位因人而异,主要分为从事产品营销、担任企业技术骨干、自主创业等。然而教学中具体教什么内容,如何培养企业需要的学生,这就需要中职教师根据职校生的特点,树立“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实践为中心,以职业需求为标准”的理念,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突破口,依据职业实践活动的逻辑主线来组织教学内容,删除现行使用教材“繁、难、偏、旧”的理论部分,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把“工厂的需求”与“学校的教学”整合起来。

3.国家示范校专业引领辐射的需求

国家示范校专业建设还应具有示范、引领和辐射的功能。在校内,本专业建设应该引领其他专业建设;在校外,本专业应该引领其他职校专业建设,并且还要更好地为企业服务,为社会服务。在示范专业建设过程中,本专业需要与企 业建立联合办学的合作关系,利用校外实习基地对学生进行实习,引入企业文化融于学校教育教学之中,探索与企业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合作型办学新路,推行教学与企业岗位紧密衔接、专业与产业衔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衔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衔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二、主要目标

1.创新教学内容,校企共编校本教材

针对永康五金企业对机电专业人才的需求,机电专业教师深入永康八大支柱产业的代表企业,进行调研,搜集材料,挂职锻炼学习生产技术、管理经验,编写反映永康八大支柱的发展历程和主要产品, 以及典型产品的生产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流程式,编写《走进五金机电》校本教材;针对三十年来长盛不衰的典型机电产品——电动工具,从认识单相串激电机电动工具入手,根据电动工具的生产流程式,介绍电动工具零部件的制造过程,学习电动工具装配过程及装配技术要求,从而编写《单相串激电动工具制度》校本教材。根据企业生产岗位的技能需求,探索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工作页为载体”,编写《电工技能与实训》、《普通车床技能与实训》、《钳工技能与实训》等校本教材。

2.创新教学方式,校企共建教学资源

要提高教学质量,需要创新教学方式,需要开展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模拟教学等,通过数字仿真、虚拟现实等信息化方式,在教学中普通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本专业通过与企业共同开发模拟仿真教学软件,通过参加国家精品课程共建共享,以及与合作企业通过拍摄视频、制作动画、制作PPT等形式共同开发教学资源,完成《机械识图》、《机械基础》、《走进五金机电》、《液压与气压》、《可编程序控制器原理及应用》等课程的教学资源建设。

3.创新教材展现方式,校企共造永康产业缩小板

为让学生对永康八大支柱产业拥有直观的了解和认识,学校准备建设五金之窗——五金教室。该教室建成后具有以下展区并实现相关功能:第一展区为实物展区,该展区主要展示永康八大支柱产业的典型产品、典型产品从原材料经加工形成的各工序半成品、反映永康企业转型升级机器换人过程中采用的新设备、新工艺等相关教材、师生根据企业需求进行的创新作品、师生专利作品及相关证书展等实物展品;第二展区为灯箱展区,该展区主要展示深度校企合作的企业介绍 2 以及学校“产中研”研发中心的介绍;第三展区为喷绘展区,该展区主要展示了永康五金经济发展历史图文展、八大支柱产业发展历史图文展;第四展区为触摸屏播放区,该播放区主要介绍合作企业的企业文化、企业生产过程中采用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等企业相关知识,校企合作开发的校本教材等。五金之窗的内容,其实就是永康产业的缩小板,让学生在校内就可以对永康五金发展有全面概括的了解。

三、机电项目课程开发的建设过程

课程开发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程,而要开发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为切入点的五金机电课程更是难度不小。学校专门成立了《中职学校机电校本教材开发的实践研究》项目组,通过申请课题、调研企业、需求确定、拟定课程内容及结构、制定课程标准及编写体例、收集和整合教学资源,最后请企业高校专家论证等众多环节完成课题研究和课程开发。

1. 充分调研,确定机电项目课程开发需求

首先专业组教师通过到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并与企业主管进行座谈确定学生人才培养目标需求;第二步请毕业生回校进行座谈,探讨学生在校期间接受专业知识与技能教学方面所存在的欠缺,对课程改革的需求;第三步对企业主管、技术工人和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确定企业所需工作岗位和岗位能力以及企业和技 3 术工人对课程改革的需求程度;最后请浙江大专家团队、企业技术专家、管理专家、毕业生通过头脑风暴法分析机电技术应用相关的岗位及岗位所需的能力。以下二组数据在问卷调研过程中技术工人和毕业生对开发机电课程的强烈要求。

调研问题1:典型五金产品加工流程作为教学内容,对中职生的就业帮助程度

工作岗位任务分析会

毕业生访谈会

2. 挂职锻炼,收集机电项目课程开发资料

大学里许多专业课以专业理论知识居多,与企业实际生产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相差较远,也就是说知识面还不够宽。教师通过下企业挂职锻炼,向企业工程师、技术人员和管理专家学习,可以了解当今企业的生产技术或产品的生产流程,结合生产岗位,了解所需的岗位技能,从而能使教学更好的与企业需求相接轨,并且为机电项目课程开发准备相关的资料。

3.专家论证,确定课程改革建设方案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机电专业组提出机电项目课程的建设方案,并把方案提交给学校和专家论证。对于校本教材开发的方案,先由机电专业组讨论确定主 编参编人员,先制定课程标准,再编写体例,最后由项目组的老师根据课程标准和编写体例进行校本教材的开发。对于教学资源库建设,则与多家企业洽谈基础上,通过招投标的方式确定教学资源能力强的企业进行开发。对于五金之窗的建设,则请专业指导委员会多方论证的基础上,再由校企共商,实施五金之窗的建设方案。

4.搭建平台,保证机电项目课程开发的顺利进行

编写机电校本教材和开发教学资源,许多方面会涉及到企业商业机密问题。为了保证机电项目课程开发质量和项目建设顺利进行,本校邀请市科技局、劳动局、金华教研室以及永康著名企业的老板或企业主管加盟职校集团,并召开了金华机电职教集团第二届第一次会议,在会上各名到位的领导和专家纷纷发言,共同商讨人才培养的目标,金尚超处长在会上抛出了诸如“中职生机电专业学生该如何教,教些什么?”等方面的问题。众泰、王力、星月、南龙、群升、浩天、正阳、尤奈特、超人等企业根据企业发展的需求,提出与学校共管共育学生。与此同时,企业主管承诺对建设五金之窗(即五金教室)提供的展示所需的产品及半成品,允许到生产现场拍摄反映企业生产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技术的视频和图片。

金华机电职教集团会议

金华机电职教集团加盟签字仪式

四、实施成效

1.开发了图文并茂的校本课程

结合企业调研和工作岗位任务分析的需求,对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重新设置。调借助行业、企业和学校骨干教师之力,机电专业开发了校本课程《走进五金机电》、《单相串激电动工具制造》、《电工技能与实训》、《普通车床技能与实训》、《钳工技能与实训》等校本教材。这些校本教材开发从教学课程标准、课程内容、课程编写体例、课程资源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借鉴学习了德国“双元制”课程开发模式,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实施项目课程开发。这些创新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所学内容与企业紧密结合,通过图片和视频等内容的展现方式使学生通俗易懂,提高学习兴趣。同时校企共同开发的校本教材《走进五金机电》,除本校用于内部学生教学外,普通高中永康一中的学生也把《走进五金机电》这门课程作为选修课。此外,《走进五金机电》已成为网络课程,让社会人员也可以通过网上进行学习。

2.建设了形式丰富的教学资源

通过校企共建教学资源,教师提高了课程开发的能力,并完成了了“机电技术应用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开发《机械识图》、《机械基础》、《金属加工与实训》、《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应》、《电力拖动》、《走进五金机电》等教学资源;通过参加国家精品课程共享计划,充实《液压与气压》、《可编程序控制器原理及应用》等10门课程建设;同时作为国家精品课程子课题组组长单位,引领全国机电专业《典型自动化生产线运行与维护》精品课程建设。利用维修电工仿真软件、液压与气压仿真软件、数控机床电气维修教学仿真软件等开展了数字仿真教学,利用开发的教学资源进行项目教学,学生通过视频、动画、图片等方式学习,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利用网上的教学资源,可以自主选择课程和内容学习,使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改变,从而使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得到提高。

3.打造了永康五金产业缩小板的五金教室

校企共建五金之窗,该五金之窗是永康五金产业的缩小板,它是永康五金之都展示的窗口,该五金之窗除了展示功能以外,还兼具五金教室的功能,成为了学校学生、中小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室,也成为了社会劳动力培训和企业员工培训的教室。2013年12月20日在本校召开浙江省机械年会,参会人员兴致勃勃地参观了我校“产学研研发中心”的“五金之窗”展区,这里汇聚了我市八大支柱产业的主要产品,展现了群升、王力等知名企业的相关产品,而学生制作的锡雕作品、模具作业、小发明小创作等更是令参观者手中的相机闪光不断。

浙江省机械年会上五金之窗展现魅力

省机械年会上相机闪光不断

省领导在参观五金之窗

传统五金展区

汽摩配展区

杯业展区

第三篇:GIS项目管理课程总结

GIS项目管理课程总结

一个学期的GIS项目管理课程已经结束了。在老师详细的讲解和悉心的指导下,我们完成了这门课程的学习。由原来对GIS项目管理知识一知半解到现在的了解GIS项目管理的框架、内容和其他与GIS项目管理相关的知识,学到了很多关于GIS项目管理的新知识。并且了解了很多关于GIS管理的方法,学会从项目管理的角度、以新的思考方式来分析GIS项目,以此来帮助和推进项目的完成。

在没有接触GIS项目管理这门课之前,我参加过一些与GIS相关的项目。这时候对于GIS项目管理的认识还不是很全面。在项目进行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以至于项目进展缓慢。主要问题就是负责人、同事之间交流,出现问题之后没有很好的解决问题,最后工作的质量没有达到客户的要求,可想而知,最后的成果也是改之又改。

在学习了GIS项目管理这门课程之后,我发现导致这些项目失败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项目管理不善导致的,没有最好项目管理工作。如果能过组织好项目的施行,对项目进行计划和控制,对项目的需求进行控制,项目成果的概率就会高些,项目的目标也可以实现,达到客户的要求。

GIS项目管理这门课程让我系统地了解了GIS项目管理的有关知识,包括GIS项目管理的框架、GIS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以及进行对项目进行管理的重要性和应该如何做好GIS项目管理等。以下我就以这些方面来对GIS项目管理课程进行一个总结。

一、GIS项目管理的定义及其框架

项目管理(Project Management)是管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对项目管理的定义是:指在项目活动中运用专门的知识、技能、工具和方法,使项目能够在有限资源限定条件下,实现或超过设定的需求和期望的过程。项目管理是对一些与成功地达成一系列目标相关的活动的整体监测和管控。这包括策划、进度计划和维护组成项目的活动的进展。

对于GIS项目来说,GIS项目管理工作就是使用专业知识和工具在限定资源以及限定时间内完成的一次性任务,具体可以是一项工程、服务、研究课题及活动等。GIS项目管理先于任何技术活动之前开始,并且贯穿于GIS设计的整个生命周期之中。最好GIS项目管理工作对项目的成败至关重要。

GIS项目管理框架如下图,GIS项目管理主要包含了环境因素、项目管理目标、项目管理职能、系统开发模型、项目生命周期和项目管理内容六大模块。最好GIS项目管理需要同时考虑这些模块的方方面面,考虑到各种外界因素,协调项目的发展。

GIS项目有三个约束条件:时间、成本和质量。成功的项目必须满足客户,管理者,供应商和项目团队的利益相关者在时间、费用和性能上的不同需求、要求。也就说要协调好时间,成本和质量之间的关系。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下图,GIS项目管理的工作就是找到三者一个平衡点。

二、GIS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

GIS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九个方面,分别是:范围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管理、采购管理、沟通管理和项目整体管理。在为了便于我们记忆,老师提供了一个特别的顺口溜给我们:九寨沟整人风采,范量成时。具体内容分别如下: 1.范围管理

基本内容是定义和控制列入或未列入项目的事项,重要包括包括:项目立项,项目规划、项目界定、项目核实、项目变更与控制。2.时间管理

时间管理是为了确保项目最终按时完成的一系列管理过程。包括具体活动的界定、活动的排序、时间的估算、进度安排及时间控制等各项工作。3.成本管理

成本管理是为了保证在批准的项目预算内完成项目的资源管理过程。它包括资源的配置、成本费用的估算及费用控制等工作。4.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是为了确保目标达到客户所规定的质量要求而实施的一系列管理过程。其中包括项目质量的规划、控制和保证等。5.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是为了保证所有项目关系人的能力都得到最有效地发挥和利用而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它包括:人员招聘、相关人员的项目管理培训、队伍建设与开发、组织协调、激励、监控、评价等一系列工作。6.风险管理

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各种不确定的因素,为了将他们有利的方面尽量扩大并加以利用,而将其不利方面所带来的后果降到最低程度,需要采取一系列风险管理措施,包括风险识别、风险量化、制定应对措施和风险控制等。7.采购管理

项目采购管理是为了从项目组织外部获取材料或服务所采取的一系列管理措施。主要包括:决定何时采购何物,产品需求和鉴定潜在的来源,依据报价招标等方式选择潜在的卖方,管理与卖方的关系。8.沟通管理

项目沟通管理是确保信息及时、准确地提取、收集、传播、存储及最终处置的过程。使参与项目的每一个人都明白他们以个人身份涉及的信息将如何影响整个项目。包括:项目的概述、主要过程、内容、信息发布和进度报告等等。9.项目整体管理

项目整体管理是为了正确地协调项目所有各组织部门而进行的综合性过程。它牵涉到在竞争目标和方案选择中做出平衡,以满足或超出项目利害关系者的需求和期望。其核心就是要在多个互相冲突的目标和方案之间作出权衡,以满足项目利益关系者的要求。

三、GIS项目管理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做好GIS项目管理

美国Standish Group 1994年对超过8400个IT项目的研究表明,只有16%的项目实现其目标,50%的项目需要补救,34%的项目彻底失败。Frame博士于1997年对438位项目工作人员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项目失败的比率也非常高。根据他的分析,大多数项目的问题来源于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之一:组织方面出现问题(如因外来资源而产生的问题);对需求缺乏控制;缺乏计划和控制;项目执行方面与项目估算方面的问题。

这些项目失败的主要原因也就是项目管理不善所造成,所以做好GIS项目管理很有必要。一个好的管理者,应该要综合成本,质量,进度,功能,持续发展力这五个要素,全面规划项目,做好项目计划,分析项目的需求,实施,设计和编码,测试和发布等阶段工作。

1.在成本方面,分为人工成本,差旅成本,采购成本,其中最主要的还是人工成本的控制,一个好的项目规划,必定要在项目确定之前,分析规划好人工成本。有了对用户需求的正确全面的判断,以及有效的用户需求管理,才能有效控制好成本支出。要想做好该阶段的工作,最关键的还是做好需求分析。2.在质量方面,关键是要对用户需求的把握,用户的需求决定了项目所要的质量范围。在质量的保证上,要尽量和客户多沟通交流,通过客户的反馈和项目组内部的评审,来保证项目的质量。3.在项目的进度方面,首先我们得在计划阶段就确定好几个关键的时间节点,包括初验时间,要放在主要位置。还有就是首个版本发布时间,需求调研时间,终验时间。这些都是检验和保证项目的进度的途径和关键点,同时我们还得做好用户需求变更的准备,做好突发情况的应对方案,以有力保证项目进展顺利,按时按质完成。4.在功能方面,首先要在需求上下功夫,确保项目设计和开发之前确定下的需求的正确性。可以适当的根据具体情况做相应的改动,以保证开发的顺利,要尽早的让客户试用,让客户参与对产品的评测,实现客户的需求。5.最后是持续发展力的问题一个项目的好坏,除了要对外满足客户的需求外,还要看看能不能利用这个项目做点什么。

四、如何成为一个好的GIS项目管理者

作为项目实施过程最重要的人,项目经理的决策和职业素质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确保项目目标实现,保证用户满意,这是项目经理的根本职责所在。制定项目阶段性目标和项目总体控制计划,组织精干的项目管理班子,及时决策履行合同义务、处理合同变更,良好的凝聚力,过硬的心理素质等都是优秀项目经理必须具备的职业能力与素质。

所以想成为一名优秀的GIS项目管理者,是一个修炼的过程。在项目管理中,我们要从实践中培养项目管理者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技能,掌握项目本身的一些规律,做好项目规划,同时重视团队合作,及时沟通,并将客户的意见融入项目。

第四篇:古代文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探索

吴桂美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形势和人才需求的变化,尤其文化情境的变迁,当今古代文学教学面临着巨大挑战。为提高学生兴趣,除了对教学内容合理选择安排、利用多媒体丰富教学手段等普遍方法外,课前十分钟、课外作品抄写、教学内容的多样演绎、走出课堂、开展读书报告,以及考试改革等多种手段可谓古代文学教学有益地尝试和探索。关键词:古代文学课程 教学方法 改革

古代文学是汉语言文学专业一门传统核心课程,一直颇受学生喜爱和重视。但近几年来随着社会形势和人才需求的变化,尤其文化情境的变迁,古代文学教学开始面临巨大的挑战。教学与现实的疏离,教学模式的单一,学生的不重视等等带来的诸多问题迫切需要任课教师认真反思,积极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以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和目标实现。笔者长期从事古代文学教学,深切感受到教学日渐面临的变化和挑战,而进行了教学方法改革的一定尝试和探索。现将一些有益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以就正于方家。

当今古代文学课堂教学面临的最直接问题是学生兴趣普遍不高,如何提高学生兴趣,是任课教师首要思考的一个问题。除了对教学内容合理选择安排、采用多媒体丰富教学手段等普遍方法外,笔者还采取了课前十分钟、课外作品抄写、教学内容的多样演绎、走出课堂、开展读书报告,以及考试改革等多种手段尽可能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兴趣。一.“课前十分钟”活动

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下,实践课时的增加使得大量理论课时被不断削减和压缩。较之以往,古代文学任课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时明显感到课时不足。在古代文学教学中,作品是其中最主要的一部分,甚至可以说是古代文学教学的核心。课时的压缩让不少教师作出无奈选择,即教学只注重文学史线性理论知识的梳理,而放弃对大量作品的解读。这样的授课方式极易造成学生对作品感悟能力的缺乏,并使文学史的理论学习变得空洞和浮泛。为了避免这一弊端,不少授课教师采取自主补课、课外背诵等方式试图对压缩的课时进行一定补足。但若补课课时太多,教师不仅要花费更多精力,而且容易引起学生反感,可以说费力不讨好。笔者在这几年教学中尝试开展了“课前十分钟”活动,取得了较好效果。

所谓“课前十分钟”就是要求学生提前十分钟进入教室,一起阅读作品选在课上无法精读的作品、或者检查学生背诗背文情况、或者交流读书心得等等。提前十分钟进教室,由于时间不长,教师和学生都不会感到太大压力,从而保证了活动的持续进行。由于课时压缩,作品选上的大量作品是无法讲授的,学生兴趣的降低也影响了学生在课下的自主学习。因此课前十分钟的阅读,相当于巧妙地拓长了课堂时间,而让学生在课堂上可以更多地熟悉和了解文学作品。中文专业的学生必须背诵大量作品,这是基本素养之一。课上检查会占去授课时间,让本不充足的课时更感有限。利用课前十分钟,就可以比较灵活地去了解和把握学生背诵以及课下学习的情况。笔者也在课前十分钟,开展过学生读书心得交流活动。即每个学生在课前将自己近期读书情况、心得、体会和思考,或者写作的诗词等学习内容在五分钟内作一个简短的汇报,其余学生参与提问和讨论。

“课前十分钟”活动的开展在学生中反响较好。对于教师来说更加充分利用了时间,减少了课堂教学的课时压力,也对学生学习情况有个了解和把握。对于学生来说,可以在较少的时间里更多地去了解、拥抱作品,更是一个学习的促进。因为笔者学校文学史作品选为繁体字版本,学生在认识和熟悉繁体字方面也取得了相当不错的效果。二.课外作品抄写

古代文学课程教学一般由文学史和作品选两部分构成。文学史理论的梳理来源于学者对历代作品的解读和归纳,因而学习古代文学的基础就是作品的学习,《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就成了古代文学的必备教材之一。但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数量繁多,可谓浩如烟海,《作品选》这样的教材也只是编者按照自己对文学的理解和喜好选取了各个时期各种体裁一些重要作家或代表性作品,虽然尽可能地注意作品题材的广泛性和风格的多样性,但范围还是过窄,并且带有强烈的主观性。

如何跳出一般文学史知识的限制,形成自己对文学史的认识和把握,就需要学生尽可能多地阅读作品。为补足《作品选》篇幅有限及编者主观性等问题,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一步扩大阅读量,在课下对相关作品进行抄写补充是一个不错的方法。以先秦两汉文学的学习为例,《诗经》是这一段文学史的重点,一般《作品选》会选择二十几篇左右作品,相对于305篇的整体数量来说是偏少的,因而笔者要求学生在作品选外另外增抄五十篇。又如诸子说理散文的学习,作品选一般很少选编《老子》,选抄或全抄会让学生对老子思想及文学特点有个更清楚地把握。又如汉代文学的学习,汉赋虽然后世评价不一,但它却是汉一代文学之代表,不容忽视。作品选在选取汉赋作品时,其代表作司马相如的《子虚赋》和《上林赋》由于篇幅较长,一般只选其中一篇。这就造成了上下文义的脱节,也很难让学生去把握司马相如赋作的变化以及汉一代之文学散体大赋的特点,补充抄写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又如学习唐诗宋词时,让学生抄写百首唐诗百首宋词,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将不再停留于书本,而是有着自己对诗词格律、语言、意境、风格等的理解,等等。三.教学内容的多样演绎

古代文学教学内容因与现实生活较为疏离,让不少学生产生了学习无用的思想。而在另一方面,古代文学在长期教学中形成的传统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也不太完全适应现代文化情境和当今学生需要。为提高学生兴趣,笔者采取了多样化展现教学内容的方法去丰富教学形式,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

教学内容的多样演绎即是让学生各尽其能用演唱、话剧、小品、朗诵、舞蹈、乐器演奏等等方式去演绎古代文学作品。古代文学浩瀚的资料,为学生的这一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这几年教学中,这项活动得到了学生的积极响应,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一个教学环节。有的朗诵《离骚》、演唱《诗经》、有的将《孔雀东南飞》改编成小品、有的将《左传》《史记》里的历史事件改编成戏剧、有的将诸子和屈原同台改编成话剧,有的将古代爱情诗进行汇编形成一个爱情故事等等,形式相当丰富。教学内容的多样演绎不仅仅通过生动活泼的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通过活动促使学生参与教学,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学的现代性及魅力,让学生明白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化的现代延续问题,不再形成与古代文学的时代疏离。通过这样的活动,也让不少学生展现了他们各自的才华,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了解。

但是在演绎过程中,笔者也遇到了不少困惑。因现代嘻哈文化盛行,网络发达造成网络语言的被推崇和滥用,学生在作品演绎过程中,非常喜欢用各种流行的网络语言或用喜剧形式对作品进行改编,让古代文学作品打上了清晰的时代印记。这是好,还是不好,是值得教师思考的一个问题。但是有一点笔者是强烈建议的,即无论何种演绎,文言语言的运用是基本要求。

四.课堂教学与地方文化的结合

笔者所在学校长江大学地处荆州,是古代楚文化的一个重要地域,是古代著名诗人屈原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三国文化的一个重要中心。荆州留存和修建了不少与屈原和三国故事有关的古迹和建筑。这就为我们学习屈原、《三国演义》等内容提供了大量的实景资源,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有益补充。

屈原是先秦文学段重要的一个学习内容。楚辞浪漫的风格直接根植于奇异瑰丽的楚文化。带学生参观荆州博物馆,可以了解楚文化的发展历史及特点,更为我们把握楚辞特点提供了详实的资料。比如,屈原在楚辞作品中写到了许多楚地乐器和音乐,荆州博物馆出土的乐器实物和楚乐楚舞表演,让学生对这些记载有了直观感受。又如,出土的墓葬文物、漆器图案鲜明体现出楚国巫文化的特征,这可以加深我们对屈原楚辞作品中神话传说、巫鬼信仰、以及浪漫风格等特点的把握。荆州的三国文化更是发达,民间留存大量三国传说,并兴建了不少与三国文化有关的建筑。带学生游城墙、关公祠、关公庙,登公安门、一担土,可以清晰感受到三国文化的浓郁氛围,并促进学生学习《三国演义》和了解三国文化的兴趣。这就将疏离的古代文学教学与现实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让一些看来了无生趣的古代文学知识变得触手可及和亲切。

将地方文化与古代文学的教学结合起来,学生是相当喜欢的。利用一个或两个半天带学生近距离参观旅游,不仅让学生了解了古代文化、当地文化,更让学生将枯燥的古代文学知识与现实文化结合起来。五.读书报告活动

大学的学习是自主学习,对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提出了较高要求。而且大学教学不仅仅是传播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以及初步的科研能力,这就给老师的授课提出了较高要求。课堂的问题式教学之外,笔者在每学期教学中必定开展一次读书报告交流活动。

开学第一次课,就将读书活动作为学期平时考察作业布置下去。即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在本学期古代文学教学时段内选择一部书或一位作家进行精读,记载下自己的读书收获,更重要的是写下自己的思考或问题,在临近学期末时选择时间开展读书交流。读书报告活动不仅可以去了解学生课外读书情况,更重要的是希望学生籍此养成阅读原著、积极思考,形成自我观点的习惯和能力。从活动开展来看,大多数学生态度都是非常认真的。当某个学生的报告非常精彩时,同学们总会报以热烈的掌声,这样会在学生中起到一个引领作用,形成一种热烈读书及积极向学的良好氛围。学生阅读的兴趣面很广,有时阅读的作品可能老师都没有细读过。这在另一方面,也给老师提出了挑战。尤其如何评价作品,点评学生的阅读心得以及回答学生问题也促使老师不断学习。六.考试改革

作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核心主干课,古代文学课程基本上都在学期末以闭卷方式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考核。单一的考核机制不能准确地对学生知识情况作出全面地评价,尤其是有特长的学生,而且并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遂逐渐成为古代文学课程的弊端之一。因此如何完善评价考核机制是任课教师必须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笔者认为完善考核机制可以从科学设计试卷以及考核多元化两方面入手。从现有情况来看,闭卷考试虽有其不可避免的缺陷,但仍然不失为一个较为客观公平的考核方式。我们需要的是对考试内容、考试题型等进行科学地设计。传统的古代文学考试偏重于基础知识的考核,基础知识固然重要,但学生为应付考试,往往死记硬背,或者临时抱佛脚,一定程度上并不能体现教学理念和学生学习古代文学的乐趣。因此应该将基础知识的掌握与能力分析的考核结合起来,这样既可以考察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也可以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对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如笔者在试卷中除常识填空、名句填写、一般简答、论述题外,还增加了材料分析题、作品解析题、观点辨析题等考试内容。材料分析题即是将一些古人评论罗列若干条,让学生指出评论对象,并结合自已观点进行述评。作品解析题即是让学生对具体的诗词曲等作品进行自我解读,考察学生对作品的感悟和理解,这是中文专业学生必备素养之一。观点辨析题即是让学生对学界不同观点进行辨析,并可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这些考试题型较为灵活,既有对所学知识的回顾,更有对所学知识的拓展和前后知识的贯通。

考核多元化即打破单一的闭卷考,增加丰富的考核模式。笔者将发表学术论文、创作古典诗词、出版相关著作等都作为了通过文学史考试的形式之一。在开学初,笔者就与学生约定,若能在本课程学期结业前,在公开省级刊物发表古代文学学术论文,或创作五十首古典诗词作品,或完成了十五万字的相关著作(不论出版),都可以提交由古代文学专业教师组成的考核小组进行评估。若考核小组三分之二老师认为这些作品已经达到了古代文学课程学习的目的,并能体现出学生的古代文学知识素养和水平,与闭卷考试效果一致,则学生可以不参加期末闭卷考试,并至少以八十五分的分数完成该课程的学习。考试模式的多样化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动力,发掘和培养有特殊才能的学生,更体现了古代文学知识的有用性及现实性。当然考试形式的改革不是一个任课老师所能做到的,它更需要相关职能部门如教务处、学院领导的肯定和支持,尤其需要改革的勇气和魄力。遗憾的是,取代闭卷考试的其它考核形式颇具难度,笔者所在院系至今还没有学生以这样的方式去完成古代文学的学习。但是考试的改革和多元化是今后古代文学课程改革的趋势,我们期待优秀学生的努力和尝试。

上述课前五分钟、作品抄写、教学内容的多样演绎、走出课堂、开展读书报告活动,以及考试改革等等形式都是笔者在古代文学教学中所作的一些改革和尝试。大多数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和支持,并取得了良好效果。但有些活动也给教师提出了挑战,如走出课堂,教学与地方文化结合的形式需要教师课外精力的投入以及对当地文化的了解,读书报告会活动需要教师自身知识素养的提高等等。这就需要教师进一步地继续总结和反思,在当前文化情境下,真正让古代文学课程教学走出现实困境,实现它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喜爱上这门课程,并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一代代传承下去。

本论文是湖北省教学研究项目成果。项目名称:当今时代背景下古代文学教师面临的挑战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2261);当代文化情境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新思路(项目编号:2011243)。

第五篇:《美术作品欣赏》课程教学方法探索

《美术作品欣赏》课程教学方法探索

艺术学院

王涛鹏

摘要:欣赏教学具有三个主要功能——认识、教育和审美。通过美术作品来直接感知世界和进行审美体验是美术欣赏教学的主要特征。改进以往教学方式的刻板和枯燥,利用多种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探索,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参与意识,同时实现人文素质和艺术修养的提高。

关键词:素质教育;学生积极性、主动性;教学方法

随着素质教育推进程度的深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造就学生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到作用。著名科学家杨振宁曾经说过“科学和艺术如同一枚硬币的两个面”。科学培养人的理性思维能力,艺术培养感性的思想情感。近年来,美术欣赏教育受到空前的重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进入重要的发展时期。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新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更是层出不穷、日新月异,同一堂欣赏课,不同的老师,由于教学观念、审美观念、知识修养、学生状况的差异有不同的教学方法。

如果数理化教学能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愉快,艺术教学则让学生在愉快中进行学习,这是对教学的一般要求,美术教学不仅要讲清楚,更追求讲艺术,有人认为“欣赏”就是拿作品给学生看,讲讲故事,多轻松啊!其实不然,欣赏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认识作品,把握作者的思想意图,与艺术作品直接交流,理解作品信息,对作品进行理性分析的过程,并且深刻感悟人生和社会,是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结合。美术教师只有付出更多的智慧和精力,充分发挥艺术学科的魅力,提高课堂效益,才能实现审美教育的目的。

本人自2002年起一直在讲授《美术作品欣赏》这门课程,在实践教学中有经验也有教训,正是基于以上的情况,总结出了自己在教学方法中的几点改进和思考。

一、发挥学生主动性,将欣赏内容的选择权更多地交给学生

其实对于著名的美术作品,几乎每个人都知道几幅,而且也都对其背后的故事非常感兴趣,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欣赏课教学的效果又往往不尽如人意,讲台上的教师常常因满堂的讲解而口干舌燥,台下的学生也常常因所听内容的陌生和平板而兴趣索然。

面对这样的现状,我认为应主要从两个方面找原因来改进。

(一)从学生角度,要不断加强学法的研究,变学生被动地接受为主动地探求,将兴趣引路、方法引导贯穿始终。本人曾经对学生进行过问卷调查发现:学生感兴趣的主题有这样几类:1。知名美术家的作品。(因为大量的文学材料和艺术普及读物已经将这样的作品深入人心)2。具有浓厚故事性和趣味性的作品。(这是年轻人的天性所在)3。分歧和争议较大的作品。(这样的作品非常具有讨论的价值和意义,而且是强烈地引起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4。现代艺术领域怪异而且挑战时代审美观点的作品。(这类作品如:行为艺术,因为这样的作品强烈挑战了传统的审美观点)。鉴于这样的问卷调查结果,从教师的角度,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点和需求,在主体教学思想指导下,满足学生的需求。

(二)从教师对教材的选择方面,选择教材就不应该单一,而应该是以一本教材为主,多本教材辅助的穿插运用。

只讲一套教材优势在于突出系统性,教材各课的编写思路往往比较统一,但劣势也显而易见,即教材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很难给予及时有效的弥补,教师和学生在选择教学内容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从而使教学双方常常处于不得不教不得不学的比较被动的状态。如:欣赏课上,有些教学内容学生学得枯燥、毫无兴趣,但不讲或少讲这些内容则势必会影响教师既定的教学计划和进度,而教师如果到课外去寻找与之相关的其它有益的内容来补充教学,却又因只有一套教材而倍感困难。因此,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很容易因此忽略了学生的需要和兴趣,最终采取一味灌输的方法,甚至于将学生在课堂上的某些“不良”反应,归罪于学生的学习态度,久而久之便造成了学生学习兴趣的丧失,学习主动性的下降。为此,给学生选择学习内容的权力,是十分必要的。这其中包含两层含义:1。在保证学科内容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的基础上,教师根据学生的普遍兴趣和需要适度调整有关的教学内容;2。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学生对一定范围内教学内容进行自由选择式的学习。为此,我常常在每次欣赏课的前一周的课上向学生梗概介绍将要欣赏的内容,然后让同学们从将要欣赏的美术作品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自学,同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进行简单的记录和分析,教师则记录下每个学生将要自学的方向。这样教师和学生便在正式上欣赏课之前,分别为上好这节课做了有针对性的准备。对那些学生们都不太感兴趣同时也不十分重要的内容,教师将进行从略介绍,如果确实没有必要,可以干脆不讲。相反教师会根据学生普遍感兴趣的知识点,从课外寻找与之相关的其它欣赏作品,利用多媒体软件、投影等形式补充教学。而学生则由于在上课之前做了有针对性的自学,从而为他们能够在欣赏课上顺利进入自主学习状态做好了铺垫。

二、将欣赏课的讲台更多地让给学生

鉴于学生在课前已经对所要欣赏的部分内容进行了自学,那么每一个学生对将要学习的部分内容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掌握(事实也证明了,有的学生比老师想的还要有深度,比老师考虑的角度还要多)。如果此时教师在课上仍采取一言堂的教学方式,则势必会使每一个学生对自己已了解的内容缺乏新鲜感,从而削弱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有意识地把讲台充分地让给学生,让学生分别对自己已经自学的内容向其他同学进行介绍和讲解。这种讲课式的发言不仅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多种能力,如:语言表达能力、讲解能力、、总结归纳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应急能力等。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因努力而获得的成功感,而且极大地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不仅如此,由于学生的自学内容各不相同,学生上讲台不仅可以展示自身的个性、才能、兴趣点所在,同时也在相互的学习和交流中,彼此促进,共同提高,并不断调整和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在教学中,让我感触最深的是一次关于达芬奇的作品《最后的晚餐》的分析,一名学生提出了让大家非常匪夷所思的看法,在课堂上引起了激烈的讨论,最后形成了两组同学持不同的观点来辩论的局面,同学们各抒己见,都要证明自己的观点是对的。当时热烈的课堂气氛,就充分地证明了这种教学方法改革的正确。还有的学生专门讲解了自己对民间工艺美术的热爱,而正是此时我和学生们才知道他还是制作“毛猴”这种民间工艺品的传人。

学生每次对作品讲解后,我都是指定一名同学来对这次讲解进行分析和评议,找出每个同学的长处和不足,让同学之间互相取长补短。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分析和总结的能力。此时,采用更为积极的评分方式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及时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激励,便显得十分必要了。过去那种用一个分数来评定学生的做法此时已显得太单一了,因为它不仅不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调动,同时也会使学生产生重结果而轻过程的思想。因此,我将对学生的评价与学生日常的课堂表现紧密结合起来,将学生在课堂上能否积极地参与学习,展示自我,是否有创新表现等做为评定学生的主要项目,并通过学生的互评和自评使学生逐渐认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经过努力,美术欣赏教学的效果有了显著提高。

而教师此时也由过去的灌输者自然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教学内容的点播者。丰富的教学方法也让我对学生们有了更充分的了解,他们大多数是对课程很感兴趣的,但关键是要抓住他们的兴趣点,还有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

三、将课堂教学形式多样化,拓展学习空间

《美术作品欣赏》教学的特点,要求以图片资料、影音资料为主,但以往的教学由于物质条件的限制,一般只是采取挂图、幻灯片等媒体和手段进行,教学地点也常常离不开本班教室,这样不仅限制了学生学习的密度和效率,同时也因教学模式的单一而削弱了学习兴趣,在这样的氛围下学生很难发挥学习的自主性。而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学习手段的不断更新,为教师和学生选择更为高效的教学形式,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条件,如:可以利用多媒体的软件、网络等资源进行大信息量的教学等。教师应善于学习并应用这些先进的教学手段来改进自己固有的教学模式,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并利用这些资源开展自主式的探究学习。我基本以利用多媒体系统进行美术欣赏教学为主,在课件的制作上也力争给学生创设更多的自主选择空间,这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对学生自主学习方法的形成和转变起到了十分有益的促进作用。但是事情都是有它的两面性的,有人认为,不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不会是成功的教学,甚至在讲课竞赛中,以是否使用现代教育手段来做门槛,我觉得这种观点是不可取的。教学手段千变万化,我们不能以此作为评价课堂教学的唯一标准。无论怎样的教育技术只有适时、适当、适量、实效的使用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只是简单地把本来写上黑板的板书录入电脑,或认为有了多媒体就可以去掉黑板、丢掉粉笔(彩笔)的观点都是不值得提倡的。

除此之外,我还利用合适的时间,带学生到美术馆去参观美术展览,并在参观的过程中提出问题使学生充分地讨论和思考,同时让学生写出欣赏短体会、短论文,以及参观展览的观后感。使他们真实地感受到美术的无穷魅力所在,而这样的教学效果常常会事半功倍。

另外,我还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如:让学生利用方便而且容易找到的彩色报纸、代用材料等进行拼贴和浮雕等手工作品的制作,或者对著名的美术作品进行重新的演绎和发挥,这种趣味性的教学方式,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更深入地理解了作品中的色彩和结构等知识点,事实也证明,这样的动手能力课也吸引了大多数学生的兴趣,并让我发现了学生们热爱艺术的天性和有趣的创造力。

总之,发挥自主学习优势,改进美术欣赏教学的方法还有很多,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或许我还会发现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但无论哪一种方法,都应始终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机、兴趣、方法为中心,真正转变以往枯燥、刻板的教学模式,牢固树立为学生终身学习、可持续发展服务的教育理念。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够跟上时代,面向未来,才是真正达到我们教育的目的。

主要参考文献: 1.《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多元智能发展》 祝智庭 钟志贤[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年1月出版 2.《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 》戴维·H·乔纳森 主编 郑太年 等译[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年出版

下载GIS项目设计与开发课程教学方法优化探索word格式文档
下载GIS项目设计与开发课程教学方法优化探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实践探索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实践探索 文题 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学习过程中的方法选择和内容选择。 摘要 学校课程改革包括国家课程的科学实施和校本......

    电子商务概论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电子商务概论》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侯萍 [摘要]本文结合本院《电子商务概论》课程的教学现状及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了一些《电子商务概论》课程的教学方法,并应用于实......

    数据库课程教学方法探索论文5篇

    [摘要]本文结合多媒体手段、课程特点和创新理念,分析了数据库知识领域的教学手段、特点和重要性,并提出了加大实践环节、使用创新理念和情景模式的教学方法,以进行详细探讨。[......

    浅谈《多媒体设计课程》教学方法

    浅谈《多媒体设计课程》教学方法 Simply discuss the teaching method of multimedia design course 四川美术学院 孙丹丽sun danli 摘要: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成熟和发展,基于多......

    远程教育教学方法优化途径探索论文[五篇范文]

    【摘要】远程教学是一个系统。远程教学的最优化,目的是为了获得最优的教学效果。本文从教学目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三个方面阐述了远程教育教学方法最优化的途径。【关键词......

    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探索[全文5篇]

    关于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探索 【内容摘要】伴随着课程改革走向深入,校本课程的开发建设越来越受到高度重视。考虑学校和社区人力、物力资源才能有效开发校本课程,只有通过课......

    三相GIS母线优化设计论文(全文5篇)

    1电磁场仿真分析1.1参数设置本文分析母线导体通入50Hz交流电所产生的磁场情况.在分析的物理几何模型中有空气区、导磁区、导电区、永磁区等一种或多种材料,每一种材料区都必须......

    01基于GIS城市公交线网优化设计

    前言 1.相关概念(论文中将涉及到得主要概念) 1.1地理信息系统,是一种决策支持系统,它具有信息系统的各种特点。地理信息系统可以为决策者提供相关的、多源的、多类型的、多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