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备课经验(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2 22:09: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名师备课经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名师备课经验》。

第一篇:名师备课经验

《名师备课经验》中谈到了众多名师的备课方法:

1、备课于心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把写教案称为显性备课;把钻研教材、查阅资料、搜集信息、备学生、思考教法称为隐性备课。于永正老师认为,隐性备课最重要。他把隐性备课称为“备课于心”

隐性备课最重要的是钻研教材。于老师钻研教材第一步是理解字词句在课文中的意思,遇到新词或拿不准的词语,都要查字典,弄个明白。第二步是朗读课文,每篇课文,于老师都要读五遍以上,读得万无一失,把课文读“活”,读得身临其境、读得如痴如醉。“师生朗读得精彩的课堂,必然是充满生机充满灵性的、富有情趣的课堂”。于老师备“朗读”,除了自己“多读”,用心揣摩课文的意境、思想感情外,还常听别人朗读、听录音,听广播电台的小说朗读、诗歌朗诵,用来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

于老师钻研教材的第三步即是领会作者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意图。体会语言文字的精妙之处,领悟文章谋篇之法。老师有深刻的领悟,才能引导学生有深刻的领悟。第四步是认真思考课后练习题的要求,并亲自做一做。比如,要求背诵的,老师先背;要求回答的问题,老师先答一答;要求写的字,老师先写一写,看每个字应注意什么,哪儿起笔,哪儿收笔。

于老师认为,隐性备课还包括查阅资料。在备《圆明园的毁灭》时,于老师专门阅读了《中国通史》中有关鸦片战争的部分,备《海洋——21世纪的希望》时,在网上搜集有关海洋方面的资料。通过广泛的阅读、广泛的查阅,让教师变得“博大”起来,变得“丰厚”起来。课堂自然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旁征博引,信手拈来。

2、善抓“课眼”

备课时抓住了“课眼”,就会产生四两拨千斤的功效。特级教师窦桂梅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时,紧紧抓住“毁灭”这个中心词进行建构——“圆明园毁灭的究竟是什么?不应该毁灭的是什么?永远也毁灭不了的是什么?”在教学《秋天的怀念》时,抓住“好好活”展开对话,从“娘俩好好活”,“我俩好好活”到“我们好好活”。特级教师孙双金教学王安石的《泊船瓜州》,经过反复吟诵,发现“明月何时照我还”的“还”才是本首诗的“诗眼”。

3、精雕细琢

窦桂梅老师在设计《秋天的怀念》时,曾经对课的开头九易其稿,才算满意。王崧舟老师设计《只有一个地球》,也是反复推敲、多次锤炼。在设计了第一版本实施之后,王老师认为虽然如此设计入情入境,震撼人心,但是同时也发现这个版本对课文的感悟缺乏层层剥笋似的深入,咬文嚼字、字斟句酌因为缺乏点的开掘而显得过于表面。于是,经过痛苦的自我否定、灵魂的涅槃之后,诞生了第二版的教学设计,从而营造了“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课堂韵致。对此,王崧舟老师仍不满足,他又发现第二版本的设计,“悟有余,疑不足”,于是仍不断追求,不断探索,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于是,对情感型语文课驾轻就熟的王崧舟老师决定试一试质疑型语文课,于是,第三版的《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随之诞生。正是有了这种坚定执著的追求,才有他“诗意的栖居”,才有他“生命化”的语文教育。

4、入情入境

孙双金老师在备《二泉映月》时,真正做到了入文之境、入曲之境、入人之境。孙双金老师通过朗读、通过思考入文之境,反复吟诵课文,读通、读顺、读畅,读到每句话如出己口,如出己心。同时,孙双金老师一遍又一遍地倾听《二泉映月》这首名曲。从那如泣如诉、优美凄婉的曲调中,孙老师听到了阿炳对光明的向往,听到了阿炳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听到了阿炳同悲惨命运的抗争,听到了阿炳对音乐的无限热爱……孙双金老师还通过各种途径搜集与阿炳有关的一切资料,了解他的家庭背景、生平事迹、生活经历,了解《二泉映月》的创作背景。最大限度地走进阿炳内心,与阿炳心心相印、息息相关,同呼吸,共命运……

5、深入浅出

仍以《二泉映月》为例,当孙双金老师入文之境、入曲之境、入人之境后,考虑得更多的是如何设计教法,在反复琢磨之后,决定从“听”字入手,设计了“四听”《二泉映月》的教学步骤——

第一步:一听《二泉映月》,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曲子给我们的感受,设计问题:从这悠扬的琴声中,你听到了什么?

第二步:问小阿炳在二泉边听到了什么?

第三步:问阿炳长大后再次来到二泉边听到了什么?为什么只听到了这些而没有听到奇妙的声音?

第四步:小泽征尔首次听到《二泉映月》说:“这样的音乐只应跪下来听”,为什么要跪下来听?小泽征尔跪的是什么?

这“四听”环节里犹如四个台阶引领学生步步登高,层层推进,逼近文章和曲目的内核,走向人物的心灵。

第二篇:读书心得《名师备课经验》

读 书 心

王庆玲

读《名师备课经验》有感

本学期,从图书室借来肖川先生所编写的《名师备课经验》一书,才知道“简单”的表象背后蕴涵着的是这些名家名师对课堂的精益求精,对教材的熟读精思,对学生的尊重和爱。简间单单的课堂结构中体现的是教者的大智慧和大丰富。

老子曾说“真水无香”,即真正的水是没有香味的,它无色透明,自然天成,有一种原生态的美。这种自然、和谐、没有雕饰的美正是名师大课所呈现的“简而精,单而丰”。他们的课目标设计简明扼要、内容处理简约有度、教学安排简洁流畅、教法选择简要实用、整堂课充满的智慧、灵气和创意。但这样完美的课是教者花了很大气力和智慧备出来的,蕴涵着名师们的心血和创意。

读名师备课的点点滴滴,体会着他们才华和智慧,还有其中的“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探索和欢欣,深有感触:

(一)“磨刀不误砍柴工”,熟读教材,做文本知音

有着20多年从教经验的全国特级教师孙双全认为,教师钻研教材,首先能深入文章,入乎其内,与作者心心相印,心有戚戚,同呼吸,共命运,成为作者的知音。他备李白的《赠汪伦》时,在反复吟诵这首诗歌的过程中,细细揣摩“忽闻”二字,把一首短短的诗歌教得精彩纷呈,让人击掌叫好!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千古闻名,大家都把诗眼定在“绿”字,但孙老师经过反复吟咏和推敲后有了自己的发现:“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的“还”字意义深长,才是诗歌真正的感情点。把握了这一点,诗歌的境界全出,教学便如庖丁解牛,游刃有余了。更让人感动的是孙老师在教学《二泉映月》的入文、入曲、入人、入境。

为了教好《二泉映月》,他反复吟诵,放声朗读,做到每句话如出己口,读到每句话如出己心。为了教好《二泉映月》,他潜心思考,感同身受体会阿炳的叹息、哭泣、和呐喊,有了深深的理解。为了教好《二泉映月》,他反复聆听各种版本的《二泉映月》,甚至煞费苦心找到了阿炳当年亲自演奏的《《二泉映月》,他一遍又一遍地听着那优美凄婉的音乐。完全浸润在阿炳悲惨的命运里,浸润在阿炳对美好生活的渴望里„„

孙老师用自己的方式虔诚地投入,真诚地演绎,把《二泉映月》蕴涵的信息和情感慢火细炖,熬出了它的无穷滋味,滋养了学生和无数听课者的心灵。

他的备课经历让我感动,让我油然而生敬意。我想,倘若我们平时也像他那样虔诚投入地对待我们的课堂,对待我们的文本,那我们距离名师将也不会太遥远。名师的课,可看性为什么那么强,乃是因为他的含金量太高太高。

(二)用心、用情、用力,“磨”你千遍也不厌倦

年轻的特级教师曹晓红说:在我看来,备课是一种学习、提升、修炼的过程,是一种力。

图完善、精益求精的过程,是一种放飞思想、张扬个性、抒发情感的过程,它需要每一教师用心、用情、用力去打造。

我很喜欢曹老师的看法,她说:“有些教材并不能让自己非常喜欢„„这个时候,我就会要求自己去喜欢,那就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复朗读钻研课文,沉下去,力图琢磨出味道来。事实上,嚼着嚼着,尝着尝着,味道就出来了。钻深了,读透了,想明了,一开始没感觉的,慢慢地就会孕育出感觉。感觉到了,喜欢之情产生了,后面的事也就迅疾通畅起来„„”

我在上公开课时也常有这样的感受,有时候接到的课,乍一看面目狰狞或索然寡味与自己的趣味和风格相去甚远,有时候很久都走不进文本去,苦恼的很,但逼急了,也慢慢地看进去了,咀嚼到了文本的味道,发现了意外的美丽,心就欣喜起来,慢慢地找到了感情点或切入口,心里便会涌起强烈的成就感,好象在文本和作者之间找到了一条通道,一下子窥见了作者和文本的心灵,那种心情的愉悦是难以想象的。

好课是备出来的,也是上出来的,或者说是用心“磨”出来的。其中有自己的创想也有别人的智慧和支持。“诗意语文”代表王崧舟老师对〈〈只有一地球〉〉一课的三次备课反思,深刻、灵动地反映出一位名师求精、求新的执著。王老师创作的《只有一个地球》的初衷是源于周益民的课堂实录。周老师对文本细腻、独特的处理给了王崧舟老师的备课灵感,激发了他尝试同课异构的想法。对于这堂课,他备了三次,每一次都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改进。终于凤凰涅磐烹饪出一道语文味十足的课!难怪闫学说:“听他的课是不需要记录的。因为你置身于一个满目繁华的境界里,你不愿错过玫瑰,也不愿错过牡丹!一处一景,一步一叹。各有各的风姿,各有各的精彩„„你和学生一起,心甘情愿地哭了,笑了,愤怒了,又欣慰了。制造这个奇迹的人,就是王崧舟。”王崧舟是怎样制造了这个奇迹?用他的话说:“我一直在追寻语文教学中“欹乃一声山水绿”的境界,语文、语文课堂、语文教学,是我心中永远的山水”。写到这里,我好羡慕王崧舟老师,他爱语文,又能把语文教得那么好,让大家都喜欢并受益,真是幸福啊!

(三)抓题眼,炖文本,为课堂积蓄智慧、快乐和力量 “燃烧的玫瑰”窦桂梅以《秋天的怀念》和《圆明园的毁灭》为例,抓“题眼”设计课堂,抓住学生的思想火花,拓展课堂预设,打破课堂的预设激发来自学生的精彩,对文本一读再读,对设计乃至一个小小的导入都一改再改,对课堂上的一个细节精雕细刻地反复揣摩和玩味。玩味成功也玩味失败。正是她这样的付出,才有了她如此优质高效的课堂表象。

闫学对文本解读和备课很有自己的看法。关于文本解读,她提倡立体式的解读、深式的解读、有宽度的解读、有创见的解读。“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前教师要五问:自己的优势在哪里?自己的方向在哪里?自己的突破口在哪里?自己的创新在哪里?自己的胸襟在哪里?

(四)隐性备课、显形备课、立体备课终实现有效备课

备课不等于写教案。备课包括钻研教材、收集信息、了解学生、考虑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写教案等。写教案只是备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把钻研教材等方面的所思所得,把教学的目的要求、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和方法以及收集到的有关教学信息记录下来,是“备忘录”。教育专家于永正说他课没备好是不进课堂的。这让我感到惭愧,有时因为特殊情况,我会随便翻一下书本,匆匆构思一下就走入课堂,因此常常底气不足,心虚的很,总觉得学生似乎已窥见了你的慌张和敷衍,内心十分愧疚和惶恐。这样没准备或准备不充分的课如果上多了,自然会让学生对语文课失望,久而久之学生对语文课便不再有期待,教师也会因此失去激情,课堂教学效率自然不高了。是的,备课不等于写教案,钻研教材、朗读课文、领会作者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意图、查阅资料甚至做课后练习也是一种备课,是一种无形的备课。其次要思考教法,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出发,挖掘兴趣点和文本的切入点,将读者和文本,文本和教师,读者和作者之间很好的融合。从某种程度讲,隐性备课重于显形备课,没有“山穷水尽疑无路”的展转反侧和读你万遍也不厌倦的深思熟虑是不可能有一气呵成、一挥而就的潇洒和课堂上精彩的呈现。

品读这些众多名师的备课经验,我们发现那些貌似信手拈来的环节,那些让人叹为观止的精彩亮点,那些贴切到位的评价都是名师们下了真工夫,经过深刻的反思和精细的打磨,“准备了一辈子”才有了那看起来很简单很随意很人性的课堂设计啊!

第三篇:读《新课标名师备课经验》有感

读《新课标名师备课经验》有感

沙湾西村育才小学:韩志坚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读了某位老师的《新课标名师备课经验》,使我深深的认识到了新课标对我以后教学的作用。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固定不变的模式,即复习新课-讲授新课-练习巩固。即使在学习环节中注重了“预习”,也是为了更好地“讲授新课”,为了更好、更快地让学生接受“新知”。久而久之,客观上导致了学生思维的依赖性和惰性,因而也就根本谈不上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以致于丧失了创造力。因此,《新课标名师备课经验》中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学习《新课标名师备课经验》,我总结了以下几点心得:

一、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在《新课标名师备课经验》中的研究表明,当数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同时,在现实问题的解决中表现数学概念,掌握数学方法,形成数学思想,更能促进在以后遇到相关问题时自觉地动用有关数学经验去思想、去解决问题。

二、多做数学实验,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学习。

以往的数学课堂教学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而很少让学生动手,实践。实践证明,若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勤于实践,数学上的很多问题还是能够得到很好解决的。特别是在应用题的教学中尤为显得重要,学生普遍反映:听来的容易忘,看到的记不住,只有亲自动手才能学得会。

三、注重形成过程,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习。

《新课标名师备课经验》的研究强调过程,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体验。对于教师而言,课堂教学就应该充分地考虑和体现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把开展探究性学习和研究作为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的一条线。

四、大胆创新,在表演、游戏中学习。

在《新课标名师备课经验》一书中注意到了学生的情感因素,认识到了它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试想,假若学生体验不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他怎么能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因此,课堂教学中,师生间无拘无束地问签、创设愉快情景、穿插一些表演、游戏等活动,都会给予学生更多的快乐和满足,从而达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总之,《新课标名师备课经验》这本书强调了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应是以学生在课堂上获得心理体验、新的认识,以改善自我、发展自我为目的。因此,在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应得到最鲜明的体现。新的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只要本着新课程的理

念,用心钻研教材、教法,总能找到适合本班实际的教学方法。

第四篇:名师经验集萃

名师经验集萃

江西临川一中特级教师 廖晓林

2012年高三英语复习“八多八少”

一、多听老师的,少自作主张

二、多用碎时间,少搞大突击

三、多接触英语,少钻研语法

四、多做高考题,少扣模拟题

五、多攻词汇表,少记课外词

六、多做一般题,少钻研难题

七、多阅读完形,少做单选题

八、多背好语句,少问为什么

第四部分:高考英语应考歌诀

(一)高考考试36计

第1计:挖掘潜能第2计:坚定意志第3计:调好心态第4计:把握自我第5计:战胜自我第6计:每日做题第7计:一次成功第8计:讲求规范第9计:回到基础 第10计:限时训练第11计:激活思维第12计:勤于总结第13计:适度平静第14计:适度自信第15计:适度动机 第16计:适度运动第17计:适度交流第18计:充分准备 第19计:处变不惊第20计:防止过劳第21计:矫正担忧 第22计:自我暗示第23计:转移焦点第24计:系统脱敏第25计:做操练习第26计:科学补氧

第27计:填写信息,稳定情绪

第28计:总览全卷,区别难易

第29计:认真审题,灵活答题

第30计:过程清晰,稳中求快

第31计:心理状态,注意调节

第32计:尽量多做,每分必争

第33计:抓“题眼”,建“桥梁”

第34计:遇到易题,格外小心

第35计:思路暂塞,学会变通

第36计:注意检查,减少失误

附录二)高考英语应试歌(应试篇)

江 西 临 川 一 中廖 晓 林 编

考试期间多休息,调整作息生物钟。

考前物品准备齐,熟悉考场与考纪。

头天晚上要复习,重在宝典错题集。

英语考试在下午,午休调整加听力。

提前到达等入场,文具证件一并齐。

满怀信心进考场,不必紧张侃大山。

消除紧张有妙法,静坐缓慢深呼吸。

试卷发下要检查,缺页有误及时换。

姓名考号仔细填,认真涂写答题卡。

抓紧预测看听力,有的放矢难变易。听时集中别恐惧,圈点比划细作答。关键词语须速记,符号数字来代替。个别词句没听清,不必在意继续听。录音放完查答案,准确填涂答题卡。笔试审题是关键,欲速不达别急噪。单项考点分布广,词汇语法和交际。题干左右须逢源,抓住信息是关键。补全化简还原法,意群逆向思维法。转换语境排除法,兼顾文意与搭配。逐步缩小包围圈,去伪存真把错歼。完形填空考能力,通读短文知大意。抓住文章主题句,围绕主线慢深入。注重短文思想性,兼顾文意兼语法。牢记解题十六诀,运用得当得高分。上下通气左右顾,前后照应首尾接。逐题逐空细推敲,不定答案带入文。借助语感与预感,复查一遍有必要。

阅读理解分值高,命题意图居首位。作者用意与主旨,仔细推断细对比。通读全文知大意,务必找到中心句。生词解决有办法,前缀后缀合成词。猜测词义找诀窍,解释对比上下文。转折因果加递进,兼顾词性和语境。难句长句复合句,把握结构关键词。重视引导起始词,补全添加省略句。隐含细节抓信息,由表及里抓本质。排除干扰拨迷雾,柳暗花明又一村 答非所问不对题,张冠李戴偷概念。以偏概全为隐患,主旨态度首尾句。围绕各段中心词,循序渐进得中心。阅读重在考能力,切忌死钻牛角尖。主观臆断不可取,兼顾题干与选项。特别提醒考生记,选项排列有特点。单选比例三四五,完形规律四五六。阅读四五五六边,重复选项仅有二。

A、B选项相对多,其他排列不均匀。阅读表达为新题,阅读表达属一体。转述填空加指代,信息归纳加补全。主旨大意或标题,写作意图三选一。词义词性兼语法,词数拼写及概括。做题方法需研究,命题思路有规则。注重名词单复数,把握全文主旨意。

突出语境顾语法,答案多样显灵通。书写工整求务实,能力提高是关键。书面表达为客观,审列组写查五诀。把握内容和要点,注重人称与时态。运用格式加句式,简单并列复合句。主题支持结论句,过渡连贯高品位。好词佳句合情理,阅卷心理需把握。书写整洁快齐准,字迹大小要合适。标点符号大小写,切记禁用中文字。注意词数和提示,检查重在丢漏误,逆向思维和联想,人难我难不畏难,易题确保难题争,涂卡认真加仔细,沉着冷静与乐观,详略得当见文体。漏网之鱼要擒拿。有的放矢显成效。人易我易不大易。有条不紊易到难。前功尽弃悔莫及。心态+方法=成功!

第五篇:集体备课经验材料

集体备课经验材料

马彩虹

随着课程改革不断向纵身推进,对于教师的教学水平、教研能力又有了新的要求,特别是课堂教学,它是展现教师专业水平的最佳场所,一些实践性的、无法预见的、而又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形成起着重要作用的处理问题的技能,亟待提高。但是,由于教师本身素质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差异,所以提高教师的素质呼唤集体备课。

一、理论依据

《人民教育》、《青海教育》曾推出了系列讨论文章:备课是否要进行一次革命。确实我们现行的备课制度、备课形式已严重滞后于教育的发展。备课这一环节在某种程度上被僵化,被教条,变成了几乎没有实用价值的形式上的包袱了。是不是“备课”不重要呢?是不是“备课”这一教学流程失去价值了呢?恰恰相反,当前教育的发展,素质教育的深入,新一轮课程改革,它们的主阵地都在课堂。而课堂效益的提高完全取决于课前的充分备课。应该讲新的形势新的教育对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备课的效益,这就要求们在备课的形式上大胆地改革,在备课效益上做好文章。因此各位专家、教育研究者提出了——集体备课。

1、“集体备课”现已形成如下流程:

自研教材——集体研讨——分工主备——修改施教——反思提炼。

①自研教材:备课组的每位老师事先对相关章节、单元的全部内容认真钻研,然后根据分工对主备内容重点思考,写出发言稿。

②集体研讨:各人作重点发言,大家补充、讨论、修正,形成最佳课时方案。③分工主备:在形成最佳方案的基础上,各人就自己主备的内容写出详细教案,分发给大家,使每人持有一套单元教案。

④修改施教:执教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特点、风格以及本班学生的情况,在空白处对统一教案作一定修改,成为自己的课时教案,然后施教。

⑤反思提炼: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作进一步的讨论,寻找解决办法,为提高下一次集体备课质量以及各人的教学水平打下基础。

2、“集体备课”促进了教师的成长。

“集体备课”促进了教师对教材的深入研究与挖掘。在“集体备课”活动中,每个单元都有主讲教师,要求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细致的钻研,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特点,设计出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教案,并在教研组活动中通过个人说课、集体研讨、共同修改后定稿。这就首先保证了主讲教师必须就教材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及练习设计等都要一一落实到位,交流研讨突出集体的智慧。这样可以节省大量时间,集中精力坐下来研讨,把个人教案优点整合,以最佳方式把每个知识点完整有效地传授给学生,从而使课堂质量得到保证。例如,目前各校综合学科组教师大都是兼职科任,如果通过集体备课活动,就能提高学科教学素质,呈现出的课堂常是精彩纷呈的。

3、“集体备课”促使教师全面了解学生。

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共同协作互动的活动,要使备课切合实际,有的放矢,教师就必须深入、全面地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知识水平、智力层次、接受能力等基本情况。只有这样,在集体备课过程中,我们才能做出准确科学的估计,从而预见到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做到有备无患。

二、对集体备课的认识

集体备课是在教研组的组织指导下实施的“研读课标、教材,分析课堂学习情况,制定学科教学计划,分解备课任务,审定备课提纲,反馈教学实践信息”等系列活动。所谓的集体备课,我认为它强调的是教师要有合作精神,集思广益,共同提高。集体备课的目的是让教师就某一教学内容进行讨论与研究,发挥集体的智慧,以期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更多的火花,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拓展教学思路,但是真正的教学设计还需要执教者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来一次归纳、提升和再创造,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自己的教学个性,更好地适应自己学生的学情。

个体备课是一种高耗、低效的备课形式,个体备课最耗时的地方,通常是在写教案这个环节上,写教案的时间常常是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确定教学思路时间的两倍甚至更多。个体备课的低效是由于它的封闭性、静止性所致。教师的教案绝大多数是“一厢情愿”地闭门造车,教师之间很少进行交流和共享;教师本身也很少对自己的教案进行再修改。它就宛如一潭静止的死水,没有生气、没有活力。

而集体备课的形式,则省时、高效得多。以一个年级教研组为例,每个教师认认真真备一个单元的课,通过集体交流、研讨,实行资源共享,半个学期的备课教案只需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就能保质保量地备好。集体备课的优势是很明显的,因为它是开放的、互动的、共享的。教师在认真备课、集体研讨的过程中,既钻研了教材,研讨了教法,也提升了自己的教学理念。

“集体备课”使教师们尝到了甜头。首先,集体的智慧为每个教师分担了任务,由原来的“个体劳动”变为“集体性质的劳动”,这样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使教师从无谓的抄写中解放出来,并有了博览群书的时间和认真进行教学研究的工夫;其次,通过集体备课,教师在无形中都感受到自己在不断进步,每当大家在一起交流、研讨时,带给自己的是永久的“营养”,自己也颇感欣慰。更重要的是带给学生的不单单是知识的传授,而是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三、集体备课的做法

1.严格遵守集体备课时间,保证集体备课的时间。每天早晨都用一定的时间在办公室进行交流,每周四的下午充分利用业务学习的时间在会议室进行集体备课,并由专人做好记录。

2.固定各次备课内容:为了减少盲目性,开学初,我们就组织一次全科性集体备课,主要讨论本学期的教学方向、重点研讨内容、教学时间的调配等,再根据教材编排体系,制定好本学科集体备课计划,安排好备课内容和中心发言人,让每个教师都心中有数。这样,每次集体备课都有目的性、针对性、实效性。

3、集体备课时要完成的任务。我们主要讨论下周上课内容、重点、难点、注意点及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教学策略等等,大家有备而来,发言踊跃,不管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还是刚刚步入教坛的新教师,都自觉把个体纳入到群体中去,集思广益,个人素质得到充分的展现与提高。

4.安排人员,对集体备课内容进行整理。每次由专人进行发言,然后由大家进行点评,由组内教师轮流执笔,负责把备课内容整理好后装订成册。

5.及时反馈改进:人总是在不断的反思中进步的。为了吸取经验,总结教训,我们要求老师一课一反思,记下课堂发生的事件,每次集体备课时首先讨论交流上周教后感。

四、集体备课的效益 集体备课内容的使用。集体备课,集中了大家的智慧。在课堂上,每一位教师所承载的智慧就不再是单薄或片面的,而是充实和相对全面的。在利用集体智慧的基础上,允许每位老师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创造性地完成任务,可对集体备课内容做一些微调,做到查缺补漏,使之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例如我在上《圆明园》一课时,首先搜集素材,充分备课,写出了说课材料,在集体备课时,我当中心发言人,我从教材的处理、教学方法的设计、学生学情的分析、电教媒体的选用几个方面做了发言,平行班级的四位教师听了了,分别从不同的方面给我提出了合理化的意见。庞老师认为这堂课应该这样处理:这篇课文用很多优美文词说明了《圆明园》辉煌的过去——风景名胜、精美建筑、奇珍异宝,也用痛惜、愤怒的语言来说明毁灭的经过。教学中如果不挖掘这些多媒体教学要素,不能让学生身临其境、亲睹其“容”,就会使教学效果大为失色。因此,在教学这一课应认真地分析了课文内容,搜集各种相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将它们按课文内容进行取舍、梳理,保持各个多媒体要素与教学内容协调一致,并将不同的要素用不同的方式适时呈现。圆明园的景观图和奇珍异宝分散且多,为了让学生充分领略,应将圆明园的各个景点的景观图和奇珍异宝用Flash制成滚动组画,并配上轻音乐,上课时,让学生观看画面,欣赏音乐,这样的教学氛围,不仅有利于实现学生自主化学习,而且能够激发个人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王存洁教师认为:利用多媒体激起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因为圆明园的建筑小巧玲珑,精美华丽、淡雅清幽,它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可谓是风格各异,光彩夺目。但学生距离北京非常遥远,班上没有一个学生去过圆明园,学生仅读课文,无法理解课主义文所描述的情景,更无法领会它的壮观、雄伟、奇特,因此在课前应搜集了许多关于圆明园建筑的图片,并分门别类,制CAI课件时,将课文内容与图片以动画的形式有机结合,每种建筑都配有图片,把静态、枯燥、难懂的材料融入到三维空间中,集文字、图形、音频、视此同时频等多种媒体于一体,产生极其活越的动态画面,使其内容更充实、形象具体更加生动,能直接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周玉花教师认为:利用多媒体激起学生对侵略者的憎恨。因为课文先写了圆明园辉煌的景观,接着写了圆明园的毁灭,由于学生年龄较小,生长在新时代,对于侵略者,可以说是知之甚少,凭借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朗读,无法激起学生对侵略者的增恨,因此,在课前应找出《火烧圆明园》这部电影,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一部分时,用VCD播放电影,让学生亲眼目睹侵略者所犯下的滔天罪行,亲眼见证侵略者的强盗行径。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对侵略者的憎恨,更激起学生肩负的使命。张雯芳教师认为:再用网络进行拓展练习。在课文学习结束时,应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个小练笔,通过查阅资料完成《圆明园被毁灭之后》,让学生通过有目的的收集整理与课文有关的大量信息,进一步帮助理解了课文语言,深入理解了课文,拓展视野,更懂得了新时代的少年所肩负的责任。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了支持学生终生学习和合作的手段,为将来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了必要的基础。

通过集体备课,我采用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从四个方面着手,又进行了修改,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所提供的资源和环境,以创造性思维理论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积累知识能力提高为目标,将零星的知识点串接成完整的知识系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潜能,达到了语文教学的一个新境界。

下载名师备课经验(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名师备课经验(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名师带徒经验[精选合集]

    “名师带徒”徒弟经验 2009年7月,我进入志丹供电分公司旦八110KV变电站工作,因为我学的不是变电运行专业,所以对设备运行管理知识知道的也有限,有幸的是我和王振飞师傅结成了师......

    名师教学经验学习体会

    向名师学习,做优秀教师。这几天学习了关于王教师和于教师的几份学习材料,两位优秀的老师在文章中都指出作为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勇于打破常规整合教材。其实有的时候我......

    名师备课与课堂有效性

    《名师备课与课堂有效性》 读后感 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着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读一本好书,可以让我们受益终生。 本学期,我拜读《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

    名师备课给我三大启示

    名师备课给我三大启示 一位老师要教《高尔基和他的儿子》,向小语名师于永正讨要教案来参考。于永正老师说:“在学校时,我每课都备有详案,因为领导要检查。到了教研室和退休以后......

    名师工作室经验会发言稿

    尊敬的朱主任,各位领导,各学科的名师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很高兴,能够在这意义重大的会议上发言,首先我要感谢学区领导对我的重视和信任,以及对我这位晚辈的厚爱,再此说声谢谢! 在......

    五年级集体备课经验汇报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是驾鹤小学5(3)班的语文教师周老师,今天很荣幸能代表年级与大家交流分享我们五年级教研组这几年关于“中年段语文有效教学研究”的做法。 五年级教研......

    高二语文组备课经验

    高二语文组备《导学案》的几点尝试为响应学校“深化新课改、制作适应我们自己学生的导学案”的号召,高二语文组在范校长的指引下积极行动起来,通过通力合作、相互交流和教研,制......

    初中语文备课研讨会经验介绍

    初中语文备课研讨会经验介绍“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塑造个性,阅读化育气质,阅读改变人生。文学作品是作者思想、阅历、智慧、才华的结晶,文质兼美,实施文学作品的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