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王宝柱
第7章第5节 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黄 土高原的地理位置 范围。
2、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3、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
4、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
(二)能力目标
1、通过阅读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图的能 力。
2、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的后果,进一步培养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能力。
(三)德育目标
通过本节内容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2、黄土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及成因。
(二)教学难点
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形成原因。
三、教学方法
读图法、谈话法、讲述法相结合。
四、教具准备
1、有关课本多媒体插图和图像资料
2、多媒体——黄土高原的位置,中国水土流失分布图。
五、课时安排
二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沟 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唱《黄土高坡》,由黄土、窑洞等引入。
板书:黄土高原
[讲授新课]
一.教师出示多媒体——黄土高原的位置。首先让学生在图上找出太行山、乌鞘岭、秦岭、长城以及黄河、汾河、渭河、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做出简要评价。再让学生在图上填出上述地理事物。然后教师可根据有关资料把黄土高原给学生简单介绍。
二.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1.看图B把握黄土高原的地形特点
承转过渡:同学们,我们从课本插图C“黄土高原景观与地形图”中可知黄土塬、黄土峁、黄土梁是黄土高原地区典型的地貌,三种不同的类型同时也显示了黄土地区被流水侵蚀的不同程度。并把景观图与地形图连起来。
黄土高原总的地形特点是什 么?——沟壑纵横。
2.黄土高原的来历
在这片广阔的区域内黄土的厚度一般超过100米。这么厚的黄土到底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别的地方没有?请同学看课 本第91页阅读,分组讨论,寻找答案。
关于黄土高原上那么多的黄土是从哪里来的呢?科学家曾经提出过很多假说:有“风成说 ”“水成说”“风水雨相说”。其中,“风成说”得到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物质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情况与原因
首先让学生读图90页活动,讨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1. 自然因素主要有地形、降雨、土壤(地面物质组成)、植被等。2. ①地形。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径流流速越快,对地面物质的冲刷侵蚀力就越强。
3. 坡面越长,汇集地表径流量越多,冲刷力也越强。
②降雨。产生水土流失的降雨,一般是强度较大的暴雨,降雨强度超过土壤入渗强度才会产生地表径流,造成对地表的冲刷侵蚀。黄土高原地区降水集中在7、8月份,多暴雨,因此加剧了水土流失。
③地面物 质组成。黄土高原几乎为黄土所覆盖,黄土多为风积物,土体疏松、多孔隙,垂直节理发育,干燥时较坚硬,能保持直立陡壁,遇水侵蚀后易崩解,抗蚀力很低。
④植被。达到一定郁闭度的牧草植被有保护土壤不被侵蚀的作用。郁闭度越高,保持水土的能力越强。植被覆盖率越高,涵养水源的能力就越强,水土流失状况相对就不会特别严重。
.人为因素
①毁林、毁草、陡坡开荒,破坏 地面植被。
②开矿、修路等基本建设,不注意水土保持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同时,将大量废土弃石随意向河沟倾倒,造成大量新的水土流失。
三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让黄土高原披绿
1.看P86讨论,说说怎样治理黄土高原干旱和水土流失?
2.看图D E,说小流域怎样治理水土流和杨凌农业给我们什么启示?
学生通过讨论,的出结论:退耕还林,保护植被;发展科学,培育耐旱品种;发展节水农业;积极发展当地的特色经济,丰富产业结构,加强同外界的就经济合作。
二.丰富的矿产资源
1.画出黄土高原地图,找学生在图上填出以下矿产:大同、阳泉、平朔,神府、东胜——乌金三角。
2.看地图册,说说煤炭可以通过哪些铁路外运?特别指出“神州第一线”
3.看图F G H I,想想,黄土高原的煤炭除了通过铁路,还可以用什么方式外运?
三种运输方式:原煤输出、发电输出、转化为煤气输出
三.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1、2、3、5题。
第二篇:《首都北京》教案 王宝柱
《首都北京》教案
黑龙中学
王宝柱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运用地图了解北京的位置、范围,并对北京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2.学会利用资料了解北京的自然条件、城市职能和名胜古迹.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读图能力和分析、整理资料的能力.2.初步领会运用地图和资料,认识、分析和评价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的基本方法和思路.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培养对北京的热爱,进一步培养爱国之情 2.了解飞速发展中的北京.教学重点
北京的自然地理特征、城市职能.教学难点
北京市地理位置的评价.教学方法
讨论法、启发式讲述法、谈话法等.课前准备
投影仪、录像资料、电脑、图片文字资料等.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知不知道第二十九届奥运会主办地在哪?根据我们的生活经验,请说出你心中的北京是什么样的?
出示课件展示北京建设情况,看起来,大家真的很想去北京,有人想上清华北大,有人想去中关村、中央电视台,有人想去考查古都风情……北京有你的梦、我的梦,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北京.二、新课学习
请打开课本第60页、让我们学会从地图上寻找北京、认识北京,请每个小组积极合作,作好记录.1.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引导学生读图回答
(1)北京的纬度位置怎样 ?属于什么温度带?(2)北京是内陆还是沿海?(3)北京有哪些邻省?(4)北京的地形有什么特点?
(5)北京附近地形区分别是什么?属于什么气候类型?(6)北京附近有哪些主要河流?其流向如何?
出示北京市交通图:北京市的对外交通十分便利.北京是全国最大的铁路枢纽.有京沪、京
九、京哈—京广、京包—包兰等密集的铁路网;北京市还是中国最大的航空港之一,有多条国际航线通向世界各地;北京的公路密度也是全国最大的,有多条高速公路连接(全国各地);北京虽地处内陆,但东距大海只有150千米.综上所述,请同学们回答北京位置的优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引导学生归纳:
(1)北京地处中纬度暖温带,距海不远,使北京有适合城市发展的冷热、干湿都适中的气候优势.(2)北京的地形地势决定了北京市战争年代易守难攻,和平年代适宜经济发展、城市建设.(3)北京西部背靠我国黄土高原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南邻粮、棉、油等物产丰富的黄淮海平原,北抵我国最大的牧区内蒙古牧区,这些区域为北京市的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你知道北京主要的城市职能是什么,分别体现在哪些方面吗? 1.政治和文化中心
北京是中国的政治中心.中国的最高权力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国的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以及党中央等在北京.北京是我国的文化中心.北京有北大、清华、人大、中科院等数百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还有众多的体育场馆,各类博物馆,众多国家级文艺团体等.北京是中国重要的国际交往中心.北京有许多外国大使馆、国际组织代表机构,海外企业代表机构,外国新闻驻京记者站等国际交往机构,各种国际会议也在此频繁召开.3.飞速发展的北京
(1)城区面积不断扩大,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2)北京市经济结构的变化.讨论:北京发展中的问题有哪些?
北京的水资源问题:
(1)密云水库是北京最主要的水源,多年来其水位在不断下降.(2)北京的地下水水位在不断下降.(3)7/北京人均水资源约为全国的1/10.北京的古建筑保护问题:
(1)北京有很多具有历史价值的古建筑.(2)在城市规划和城市改造过程中,许多古建筑都面临或拆或留的两难选择.三、结论总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北京的位置、地形、气候等地理环境特征,知道北京位置优越,掌握了北京的城市职能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城市.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已经成为中华儿女最向往的地方.四、课堂练习
1.北京从纬度位置来说位于北纬40o,从海陆位置来看,距海较近,受东亚季风环流的影响,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从以上可分析出北京所处的气候类型应该是()
A.亚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
2.北京是世界上发展变化最快的城市之一.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北京具有人才、信息、科技、能源、资源优势
B.因北京的城市职能对环境保护有很高要求,主要工业正有计划迁往郊区
C.北京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D.工业部门中,电子、汽车等科技含量高、污染少、耗能少的工业蓬勃发展
3.北京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党中央和国务院所在地,国家最重要的新闻机构新华社和中央电视台也在北京……这些说明北京的城市职能之一是()
A.全国的经济中心 B.全国的文化中心 C.全国政治中心 D.全国交通中心
4.中关村科技园区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区,是我国科技智力资源最密集的地区.下列不属于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发展的有利条件是()
A.科技人才多 B.环境质量好 C.交通方便 D.自然资源丰富 参考答案:C A C D
五、作业布置
问题:(1)这组材料反映了北京在城市现代化过程中遇到的哪些问题?
(2)针对这些问题谈谈你的想法.六、板书设计
北京的自然地理特点:位置、地形、气候 历史文化传统——古都的发展
首都北京 北京的城市职能
1.政治中心 2.文化中心
飞速发展的北京
1.城市建设 2.经济结构
第三篇:黄土高原 教学设计
第一节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第一课时)
过风楼镇初级中学 余 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形成原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严峻现实。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及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搜集分析资料得出结论,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环保意识及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及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
难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三.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1.黄土高原的录像(VCD)剪辑;关于反映黄土高原地表特征的图片和资料等。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的关系演示实验器材。
3、课前把全班同学分成六个小组。
学生:提前收集有关黄土高原的图片、资料文字等信息。四.课件设计思路
课件内容主要包括黄土高原的概况视频,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图,黄土高原景观图片,黄土形成的原因材料,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以及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图及原因分析。课件设计原则是简单、精要、实用。力图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让学生在获得感性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上升到理性认识。重在重点知识和重点图片的分析和归纳。在应用时根据学情灵活、有选择性的利用。五.教学实施过程
新课导入:多媒体屏幕上依次出现四段描述,都是关于我国的一个著名地形单元,大家一起猜一猜。(可以随时抢答)
1、从飞机上看下去,褐黄色的原野,几乎看不到一丝绿色。
2、从出发地看目的地并不远,但车子上坡下坡,绕了好几道梁子才到。
3、这里的人们因地制宜,挖了窑洞居住,冬暖夏凉。
4、我国科学家刘东生因毕生研究黄土成因取得巨大成效而获得2003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被称为“黄土之父”——(黄土高原)
学生:个人或小组发表不同的意见或见解。(教师对学生发表的见解给以正确的评判,对有创新性的见解加以表扬、鼓励和推广。)
1.“黄土的厚度均匀”说明黄土是从上空吹来的,而不是流水冲来的。
2.“从西北向东南颗粒越来越细”说明带来黄土的方向是自西北向东南。
3.“黄土高原黄土的矿物质成分与堆积地方的基岩的矿物种类极不相同,却与中亚、蒙古等地戈壁、沙荒的矿物成分相同。”说明黄土不是本地产生,有可能是从中亚、蒙古一带而来。
4.“黄土中有随地形起伏的多层古土壤”说明黄土不是当地岩石风化逐渐形成的,而是外来的。
教师:介绍获得2003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黄土之父”——刘东生院士的研究黄土成因的感人事迹。(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课件:投放关于黄土地貌的图片和资料。(塬、梁、峁、林、柱等)教师:既然“风成说”认为是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那么黄土应该是均匀覆盖在现在的黄土高原地区,为什么形成沟壑纵横的景象呢? 学生:严重的水土流失。
活动四:分小组讨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学生:据图8.4归纳
1、自然原因(地形、气候、土壤、河流、植被等)
2、人为原因(毁林、开荒、开矿)
教师引导:思考并讨论各因素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对困难问题逐一通过分析和结合实验,帮助学生理解,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1)、地形:地面破碎平地少,斜坡多易造成水土流失。(结合物理知识)
(2)、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易造成水土流失。(参考P72延安降水量图)
(3)、土壤:土质疏松易溶于水。(对比黄土和岩石的溶解性)
(4)、植被:数量多少影响水土流失的强弱。(P69活动题1的实验)总结:看来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地形特点与自然要素密切相关,同时人类活动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并且使区域的特点发生变化。
活动五:结合P69活动题2的对话,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植被的减少会造成水土流失,形成千沟万壑,而地表的破坏又会加剧水土流失。关系如下所示:
课件:中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分布图-
第四篇: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八年级地理下册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宋海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读图熟悉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通过图文资料,了解黄土高原的形成。
2、通过资料分析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并了解相应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办法与经验。
能力目标:
1、运用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出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的评价。
2、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后果;通过分析,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
情感价值目标:
通过以上内容学习,进一步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该区域的中心事物——“黄土”对其造成的一系列影响,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黄土高原的环境问题,原因及治理的途径
教学方法:讲述 讨论分析 读图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丹凤县铁峪铺中学
八年级地理下册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请同学们根据平时所见所闻,并结合图8.2“黄土高原景观”,谈谈对黄土高原的印象。既然是跨省区域,就要让学生对它的位置范围有明确的概念。因此进入学习的第一步,就要安排学生进行活动1,明确黄土高原跨越了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省。
讲授新课: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再问:为什么一看图片就知道这儿是黄土高原,而不是别的什么地方? 以此来引出学生对黄土高原地区特有的物质——厚厚的黄土引起重视。在介绍黄土高原的厚度以及在世界的地位之后,进一步提出质疑:这么厚的黄土,到底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别的地方没有?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出对“风成说”的探讨。
阅读讨论:这些证据能不能说明黄土高原的黄土一定是风吹来的?如果条件成熟,可以让学生分成两派(“赞成派”与“反对派”)进行辩论。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对“风成说”有更深入的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研究态度。
【严重的水土流失】
师生活动1:阅读图8.4和图8.6,讨论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的关系。师生活动2:阅读图8.7的对话,谈谈你的看法。
通过此活动让学生意识到:植被的减少会造成水土流失,形成千沟万壑,而地表的破碎又会加剧水土流失。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并且归根到底,丹凤县铁峪铺中学
八年级地理下册
地表植被破坏是造成这一恶性循环的根本原因。
讨论回答以下问题:水带走了什么?是表层土还是深层土?两种土哪个含营养物质更多?这样会对农业生产造成怎样的影响?水流走之后,留下了什么?很多农田和村庄都分布在高原面上和缓坡上,水土流失严重了,这里会出现怎样的情形?水带着泥沙流向了何处?结合上学期所学的黄河的内容,它给黄河带来了什么问题?(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引导,会帮助学生对水土流失问题的恶果有充分的认识。)
读图提问:阅读图8.8,思考以下问题:
1、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除了黄土高原以外,还包括哪些地区?
2、从地形地势着手,看看这一类地区分布在哪些地形区内,又在第几级阶梯上?
3、看年降水量线,观察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其降水量在哪个范围内? 【脆弱的生态环境】
过渡:看来,地形和气候条件确实是造成水土流失严重的重要原因,其实,这两个因素还会产生其他的不利影响,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师生活动:阅读图8.11和图8.12,分析黄土高原会产生哪些气象灾害? 追问:黄土高原那么疏松的土壤,在暴雨的作用下,会有什么结果? 讨论:为什么说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是脆弱的? 【生态建设】
思考讨论:结合活动题1,黄土高原的人们在进行生态建设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结合活动题2,人多地少是黄土高原生态建设中面临的重要问题。现在,丹凤县铁峪铺中学
八年级地理下册
黄土高原地区的人口增长仍然较快。思考下面各方面人士对解决这个问题的看法,谈谈你的意见。
课堂小结:应明确黄土高原的环境问题,原因及治理的途径 作业练习:依据实际情况而定.丹凤县铁峪铺中学
第五篇: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
(2).运用白板在地形图上识别黄土高原的地形类型。
(3)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后果,探讨如何解决并采取的措施。(4)了解黄土高原丰富的能源资源、主要的煤矿。2.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找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及范围。
(2)利用多媒体播放黄土高原的地形图片,让学生探讨黄土高原地形特征。(3)探讨黄土高原丰富的能源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地位。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合理开发和节约利用能源的观念。教学重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措施。教学难点:利用白板与课件结合探讨本课的重点。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1.课件播放歌曲《黄土高坡》,猜想:黄土高原的地形类型和人们的生活。
2.多媒体播放图片滚滚黄河水,讨论:黄河水为什么是黄色的?你有办法让黄河水变清吗? 二.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1.多媒体播放黄土高原地形图,学生运用白板找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2.生生讨论:看黄土高原地形,找出最典型的三种景观。3.利用白板,让学生完成课本对应的三个问题。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1)学生小组讨论;(2)展台展示;(3)归纳总结: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带来的后果:
多媒体播放黄土高原贫瘠的土地及旱涝灾害频繁图片,结合课本,学生讨论,教师参与。三.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让黄土高原披绿。学生结合多媒体图片探讨。四.黄土高原地下丰富的矿产资源。1.引导学生读图,完成第1.2.3.题;
2.探讨黄土高原地下的矿产资源及分布特点。
五.总结: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解决措施。学生总结,教师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