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数学:加法交换律与加法结合律_教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世纪金榜 圆您梦想 www.xiexiebang.com 加法交换律与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P28-29例
1、例2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感知加法运算律的价值,发展应用意识。
2、使学生在学习用符号、字母表示自己发现的运算律的过程中,初步发展符号感,初步培养归纳、推理的能力,逐步提高抽象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探索中经历运算律的发现过程,理解不同算式间的相等关系,发现规律,概括运算律。
教学难点: 概括运算律,尝试用字母表示 教学准备:作业纸。教学过程:
一、探索加法交换律
1、看谁填得又对又快?
96+35=35+()204+()=57+204 23+()=15+()
()+257=()+63 ☆+()=△+()()+□ =()+○
【预测:前4小题是填数字,学生的思维会比较直接,基本上能填对;有了前4小题的铺垫,后2小题填符号,学生也基本上能填对。】
2、观察与发现
提问:仔细观察这6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第1页(共6页)
山东世纪金榜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世纪金榜 圆您梦想 www.xiexiebang.com 【预测:有的学生会说,前4小题的算式里都是用数字,后2小题的算式里用的是符号,这时老师要及时地提醒学生——这6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老师不需要再引导,学生自己会发现每个算式的等号左边与右边相等,加数没有变化,位置发生了变化。】
3、猜测与尝试
是不是所有的加法算式,加数交换位置以后,结果都相等呢? 试一试吧!
【预测:有的学生可能只是傻傻的“想”,不会去动笔列举一些算式来验证猜想;老师及时表扬动笔进行列举的孩子,并且宣读出这个孩子列举出的算式,再给时间让学生继续尝试。】
【预测:也许有的学生在之前使用符号的的练习的启发下,写出使用了汉字或者别的符号的算式,老师可以对他进行引导:使用字母行不行?】
指名宣读出自己列举的算式,选择有代表性的算式进行板书。
4、生活中的应用 图示:
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从图中你了解到了什么?能提出数学问题吗?我们选择一个:跳绳的有多少人? 【预测:学生通常会列出28+17这样的算式,如果出现了17+28,让学生评议是否正确?28+17表示什么?17+28表示什么?】
5、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的发现
【预测:学生的说法可能不够简练和准确,教师用肢体、表情等引导学生说清楚,再归纳】 教师小结:类似这样的等式能写完吗?虽然咱们写出的等式各不相同,但是仔细观察,它们却蕴藏着共同的规律,那就是——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就叫做加法交换律。
6、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
教师:在数学上,我们通常用字母a和b来表示两个加数,那么,加法交换律可以写成:a+b=b+a。
第2页(共6页)
山东世纪金榜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世纪金榜 圆您梦想 www.xiexiebang.com
7、加法交换律的应用之一:验算
加法交换律是我们的老朋友了,想一想,什么时候曾经用过它? 加法验算,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就是运用了加法交换律。
8、思考
教师提出猜测:加法有交换律,那么减法有没有交换律呢? 【预测:学生一定会兴趣盎然,勇于尝试。】
【预测:也许有的学生会不假思索脱口而出,有或者没有。】 【预测:辩论开始,但是会马上得出结论,没有减法交换律。】 【预测:也许还会有更多的猜测——有没有乘法交换律和除法交换律?
二、探索加法结合律。
1.运用加法交换律使计算简便
出示例题: 回到操场,刚才是跳绳的同学,现在有什么变化?(屏示:23个踢毽子的女同学)
学生独立完成,要求列出综合算式。展示(选择有代表性的几种进行展示): 28+17+23 28+17+23 28+17+23 =45+23 =17+23+28 =28+(17+23)=68(人)=40+28 =28+40 =68(人)=68(人)【预测:以上三种不同的算法,学生做出前两种应该没有问题。至于第三种,学生能够想到,能运用小括号使计算简便,就一并观察探索研究。】
第3页(共6页)
山东世纪金榜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世纪金榜 圆您梦想 www.xiexiebang.com 【预测:如果第三种算法学生没有算出来,先探索运用加法交换律使计算简便之后,再进行引导。】
观察比较以上算法,你哪一种更简便?
小结:在加法中,可以运用加法交换律,使计算更简便。强调:在计算中,能简算的要简算。
2、探索加法结合律
28+17+23 思考,如果不使用加法交换律调整加数的位置,有没有办法先计算17+23呢? 【预测:学生能很快想到,使用小括号,可以改变原有的运算顺序,使计算简便。】 指明一位学生板演。
3、猜测规律,举例验证。
这个发现,会不会仅仅是一种巧合呢?如果换成其他的三个数相加,左右两边的得数还会相同吗?你能不能再举些例子来验证?同桌互相验证,全班汇报。
像这样举出的例子,被同桌证实和不变的举手!有没有同学举出的例子左右两边和不相同的?这样的例子能举完吗?
4、归纳什么叫加法结合律
学生观察,教师提问:计算28+17+23,按照四则运算法则,应该先算什么?(指明学生回答)
继续提问:可是我们发现,先算17+23,可以得到一个整十数,再跟28相加,计算就会简便的多,所以我们选择先把后两个数相加,这样的话,结果会不会改变呢?
归纳小结: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结果不变,这就叫做加法结合律。
5、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
鼓励学生尝试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
【预测:之前尝试了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困难不大。教师巡视,必要的时候提示一下,有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加数。】
6、巩固与练习
你能在方框内填出合适的数吗?(45+36)+64=45+(36+□)(72+20)+□=72+(20+8)第4页(共6页)
山东世纪金榜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世纪金榜 圆您梦想 www.xiexiebang.com 560+(140+70)=(560+□)+□
【预测:学生急于尝试刚学到的运算定律,可能只是急着填数,而忽略了计算结果。教师在充分肯定学生的练习正确之时,多提一个要求:现在你能马上算出它们的结果了吗?可以让学生更深地感受到运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7、猜测:那有没有减法结合律呢?
教师提出猜测:加法有结合律,那么减法有没有结合律呢? 【预测:学生一定会兴趣盎然,勇于尝试。】
【预测:也许有的学生会不假思索脱口而出,有或者没有。】 【预测:辩论开始,但是会马上得出结论,没有减法结合律。】
【预测:也许还会有更多的猜测——有没有乘法结合律和除法结合律?】
三、课堂练习
1、你能把得数相同的算式连一连吗?(1)72+16 A.(75+25)+48(2)45+(88+12)B.16+72(3)75+(48+25)C.(45+88)+12(4)(84+68)+32 D.84+(68+23)【预测:第四个算式和D选项算式是连不上的,因为其中的一个加数32在D选项中改成23了。但是定势会使大部分学生想当然地连上了。也会有少数学生能及时发现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争论,去甄别。】
集体订正后,教师小结。
2、计算比赛:
一二两组算左边,三四两组算右边,不写过程,直接写得数,半分钟,看哪组速度最快!45+(88+12)(45+88)+12 【预测:学生跃跃欲试,兴致高涨。在这里,无需教师过多的讲解,学生在计算中便感受到了运算律的作用。】
3、拓展练习
水果店运进四筐苹果,分别重45千克、63千克、37千克、55千克,水果店这次一共运进多少千克苹果?
第5页(共6页)
山东世纪金榜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世纪金榜 圆您梦想 www.xiexiebang.com 【预测:可能没有时间在课堂上完成了。如果在课堂上还有时间,鼓励学生列出综合算式以后,运用加法交换律调整一些加数的位置,再运用加法结合律调整运算顺序,使计算更简便。】
四、课堂小结
原来巧用运算律还能使一些计算更简便呢!这就是我们下一节课继续研究!
第6页(共6页)
山东世纪金榜科教文化股份有限公司
第二篇:小学四年级下册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试题 2
小学四年级下册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试题(375+1034)+(966+125)(2130+783+270)+10177755-(2187+755)
2214+638+2863065-738-10652356-(1356-721)
1235-(1780-1665)1200-624-762100-728-772
273-73-27847-527-273214-(86+14)787-(87-29)
365-(65+118)455-(155+230)576-285+15672-36+64
100-36+64380+476+120(569+468)+(432+131)
256-147-53158+262+138375+219+381+225
5001-247-1021-232(181+2564)+2719
第三篇:小学四年级数学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数学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
作者:杜丽芳 时间:2012-08-22 16:28:03 教材分析:
本教材是在学生经过较长时间的四则运算学习,对四则运算已有较多感性认
识的基础上,结合一些实例,学习加法的运算律。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在
加法的计算中和演算中接触过这方面的知识,有较多的感性认识,这是学习加法
交换律的基础。教材安排这两个运算律都是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答引入,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找到实际问题不同解法之间的共同特点,初步感
受运算规律。然后让学生根据对运算律的初步感知举出更多的例子,进一步分
析、比较,发现规律,并先后用符号和字母表示出发现的规律,抽象、概括出运
算律。教材有意识地让学生运用已有经验,经理运算律的发现过程,让学生在合
作与交流中对运算律的认识由感性逐步发展到理性,合理地构建知识。
“想想做做”先安排了一些基本练习,以填空、判断等形式巩固对加法运算
律的理解;接着通过题组对比和凑整等练习,为学习简便计算作适当渗透。
教学目标:
1、教学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
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过程方法目标: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通过对熟
悉的实际问题的解决,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
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加
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难点:使学生经理探索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
律。
教学准备:配套课件。
预设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有牛顿因为看见苹果落地,进行思考,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最后得出了万
有引力定律这个伟大的成果。引导学生得出:要注意观察、思考生活中一些习以
为常的问题,并从中探索出一些规律。
设计意图:由科学家从一个平常的现象得出伟大的发现,引导学生应注意观
察身边的一些平常的、习以为常的现象,并从中的出一些规律,对学生进行良好
学习习惯的教育。
二、教学加法交换律。
1、随着气候渐渐转凉,从下个月开始,同学们都将投入到冬季锻炼中去
了。电脑出示第54页的例题,这是某个班级进行冬锻的情况,提问:从这张图片
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请学生根据这些信息,提出几个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根据学生的回答,电
脑随机出示:
①参加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
②参加活动的女生一共有多少人?
③跳绳的男生和踢毽子的女生一共有多少人?
④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设计意图:从创设的贴近学生的生活情境出发,让学生自由地提问,可以培
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同时,也符合新课程“创造性使教材”的理念。
2、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其中的这两个问题:
在黑板上张贴:参加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
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
教师引导学生解决第一个问题:参加跳绳的一共有多少人?
3、请学生马上口头列式并口算出结果。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追问:还有其他的方法来解决吗?在学生回答后,教
师随机完成板书:17+28 =45(人)和28+17=4
5为什么这两个算式的结果一样?
4、请学生用一个符号把它们连接。教师继续板书:28+17=17+28
仔细地观察一下这两个算式,看有什么发现?在等号的两边,什么地方相
同?什么地方不同?
5、请学生自己模仿写出几个这样的算式吗?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
算式,并追问:这样的算式能写几个?
6、请学生再仔细的观察这几个算式,看有什么发现?能否用一个算式来表
示他们的发现。
教师巡视,并作相应的辅导,在学生交流后板书出示:两个数相加,交换加
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并板书学生回答的一些符号表示的算式。并追问:这
样表示,每个符号分别表示什么?
7、教师说明:国际上一般用字母来表示这些规律,假如我们用a来表示第一
个加数,用b来表示第二个加数,那这些算式能够怎样来表示呢?板书:
a+b=b+a。
8、教师小结知识点:在很平常的一些四则运算中包含了一些规律性的东
西,我们把这些规律叫做运算律。板书:运算律。教师指着板书指出:我们刚才
研究的就是加法交换律(板书:加法交换律),请学生齐读。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研究方法:刚才在研究加法法交换律的时候,我们是怎样
一步一步开展研究的?引导学生能得出:列式计算——观察思考——猜测验证—
—得出结论。
9、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第一题前面两小题。设计意图: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而不仅仅是解题指导者。本环节 的设计,层层递进,紧密围绕并运用好问题情境,师生之间积极互动,教师引导
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并学会用字母表示,最后以归纳出研究方法,这样就会使
学生有一种成就感。
三、学习加法结合律。
1、刚才通过解决第一题,我们得到了加法交换律,现在我们再来研究问题
“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看看大家有没有新的发现?
2、请学生自己列式解决这个问题。想想你为什么这样列式?学生练习,教
师巡视指导。
3、学生回答,教师有意识地板书:(28+17)+23=68(人)28+(17+23)(28+23)+17 28+(23+17)(23+17)+28 23+(17+28)
让回答的同学说说这么列式是怎么思考的?
下面,教师引导学生针对这两个算式开展研究:(28+17)+23 28+(17+23)
设计意图:本环节又是“用教材教”的一个很好体现,比较好地注意了关注
学生的生成与教师预设之间的联系,并很好地引导到需要的算式。
4、根究研究方法,接下来应该进行哪一步?(观察思考)请学生观察一下,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呢?(参与运算的数相同,运算结果一样;运算顺序不同)
能用什么符号连接?教师板书:(28+17)+23=28+(17+23)
5、电脑出示:下面的Ο里能填上等号吗?(45+25)+13Ο45+(25+13)(36+18)+22Ο36+(18+22)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45+25)+13=45+(25+13)(36+18)+22=36+(18+22)
6、看着黑板上的板书,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新发现?学生小组交流后全班再
交流,教师随机张贴: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或
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
7、这样的描述太长又难记,请学生用简便的方法来表示自己的发现吗?并
尝试写出来。
板书:(a+b)+c=a+(b+c)
教师揭示:这就是本节课学的第二个运算律——加法结合律(板书:加法结
合律)。
8、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的后面两个小题。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运用得到的研究方法开展研究,由扶到放,初步培
养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语言的组织能力。
四、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第4小题引导学生发现是运用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第1行。
3、插入“朝三暮四”的故事,让学生通过故事得出:猴子很愚蠢,因为总
量不变,只是老头采用了加法交换律。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使学生初步感受应用加法运算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设计意图:几个层次的练习,内容丰富,提供了具有价值的学习内容,使全
体同学都参与到有趣的数学学习中,从验算中明白了其理论依据,从故事中分析
出了其中蕴涵的运算律,既体会到了数学的乐趣,又复习巩固了全课的内容。
五、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设计意图: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自己的整理
总结中再次巩固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第四篇: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教案板书
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教学设计PPT课件教案板书 第三单元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P28例1(加法交换律)P29/例2(加法结合律)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
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2)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等等。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
二、新授
练习本上用自己的方法列出综合算式,解答黑板上问题。教师巡视,找出课堂上需要的答案,找学生板演。学生观察第一组算式,发现特点。引导学生观察第一组算式,总结出: 40+56=56+40 试着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根据学生的举例,进行板书。
通过这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发现规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结,板书。
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加法交换律吗? 板书:a+b=b+a 学生用多种形式表示。
符号表示:△+☆=☆+△
引导学生观察第二组算式,总结出:
(88+104+96)=88+(104+96)学生观察第二组算式,发现特点。学生继续观察几组算式。出示:
(69+172)+28 69+(172+28)155+(145+207)(155+145)+207 通过上面的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总结观察到的规律。
教师板书: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叫法结合律。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结合律。符号表示:(△+☆)+○=△+(☆+○)教师板书:
(a+b)+c=a+(b+c)学生根据这两个运算定律,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
三、巩固练习P28/做一做 P31/
4、1
四、小结
学生小结本节课学习的加法的运算定律。今天这节课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你能把这些运用于以后的学习中吗?
五、作业:P31/3 板书设计:
加法的运算定律
(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2)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40+56=96(千米)56+40=96(千米)
88+104+96
104+96+88
=192+96
=200+88
=288(千米)
=288(千米)40+56=56+40
(88+104)+96=88+(104+96)
┆(学生举例)
(69+172)+28=69+(172+28)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155+(145+207)=(155+145)+207 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a+b=b+a
(a+b)+c=a+(b+c)
第五篇:四年级数学下册 加法交换律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加法交换律
教学内容: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交换律第27、28页。教学目标:
1.能从实际例子中,观察、概括出加法交换律。2.理解掌握加法交换律,会用字母公式表示加法交换律。3.提高观察、概括能力。教学重难点:
从现实的问题情景中抽象概括出加法交换律。教学过程:
一 呈现事实,形成问题
1.出示准备题:
27+73 73+27
58+37 37+58 2.学生计算得数。
3.请学生观察两组算式,说说有什么发现?是否任意一个加法算式中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都会出现和不变的现象?
4.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猜想——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5.问题:这个猜想正确吗? 二 验证猜想,形成结论
1.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我们可以举更多的例子,符合猜想的例子越多,猜想将被认为越可靠。
女生完成:3024+76 96+237 男生完成:76+3024 237+96 学生汇报答案。加数相同,调换位置,得数也相同,符合猜想。2.同学自己设计一组式题验证,小组交流结果,汇报结论。
3.这种猜想看起来比较可靠,但我们不可能把符合猜想的例子全部举完,这就给我们的证明留下了遗憾,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呢?我们来看生活实例。
用心
爱心
专心 1 例:一家电影院,走廊的左边有476个座位,走廊的右边有518个座位,一共有几个座位?(用两种方法计算)
(1)口答列式:476+518 518+476 为什么这样列式?
(2)判断:得数会相同吗?
(3)计算结果,得出结论:476+518=518+476 为什么会相等呢?因为根据加法的意义,这两个算式都是把两个相同的部分合并起来,所不同的只是加数在算式中的位置,它们的意义是一样的。所以,在加法算式中,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4.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加法交换律”(板书)5.学生自学书本、质疑。6.小结:
(1)什么是加法交换律?
(2)用字母a、b表示加法交换律。板书:a+b=b+a 三 应用成果,巩固知新
1.“练一练”
先计算出得数,再用加法交换律进行验算。问:验算方法运用什么运算定律? 2.“练一练”
(1)分组完成。(每组一生板演,比赛形式进行)(2)指名说出验算方法和根据。四 反思过程,学会学习
1.这节课我们发现了什么?是怎样获得证明的?(举例证明——意义论证)2.这一规律已有哪些运用?
3.质疑:满足“和不变”这一要求,有没有其他可能? 如:37+73=()+()在()中可以填哪些数据?
用心
爱心
专心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