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年秋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微笑
微笑
【教学目标】
1.学会本文生字新词,正确读写并理解“逝、隆、顿、转瞬即逝、善良淳厚”这几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3.理解诗歌内容,懂得微笑有着无穷的力量,人人都需要微笑。4.读写结合,写写自己在生活中经历过的微笑。【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诗歌内容,懂得微笑有着无穷的力量,人人都需要微笑。2.抓住核心句理解诗人为什么把微笑比喻成最好的身份证。3.读写结合,写写自己在生活中经历过的微笑。【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谈话,复习导入
1.教师以微笑步入
2.谈话:同学们,刚才,老师是以什么样的表情走进教室的?(板书:微笑)对此,你有什么想法?你对微笑是怎么理解的?
3.认读字词:
转瞬即逝 善良淳厚 效
4.导语:今天,我们来学习《微笑》,来看看西班牙民歌《微笑》,给我们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哲理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初读课文。要求:
(1)课文中几次出现了“微笑”?
(2)诗歌主要围绕什么来写?从几方面写?——还是请大家再看看课文吧。
三、再读课文,理解交流
1.学习第一节
(1)学生齐读后再自读自悟,然后进行交流。(2)交流:你认为这节诗写什么?(板书:花费少 价值高)这讲得是关于微笑的哪个方面?(微笑的特点)
2.总结学法: A.读课文 B.自读自悟
C.思考:这节诗写了微笑的什么? 学生自学后面几节诗文,逐节交流:(1)交流第二节 A.指名读 B.这节写了什么
(板书:时间短 回忆长)C.你从哪个词看出微笑的时间短? 理解“转瞬即逝”
说出几个表示时间短的词,如:一瞬间 一刹那 霎时间 眨眼间 一眨眼(2)交流第三节 A.齐读第三小节 B.这一小节讲了什么?
小结:这节讲“微笑”不分贫富、不分身份(3)交流第四、五节 A.师生分段读四、五小节 B.从这两个小节中你知道了什么?(板书:作用大)
C.理解“它”指什么?“顿消”是什么意思? D.仿照“有了它„„有了它„„”说话练习(4)交流第六节 A.教师范读
B.学生交流(板书:人人需要)(5)交流第七节 A.教师引读第七节 B.理解“善良淳厚”并让用“善良淳厚”说句话(板书:表示宽厚)C.师生对话:如果我忘记了对你微笑,善良淳厚的你(你们)是否愿意给我一个微笑?学生回答。
(6)交流第八节 A.齐读第八节
B.本节把微笑比作什么?(身份证)C.理解“身份证”
引导:你父母的身份证是什么时候、什么情况用?(然后归纳:身份证就是一个人身份的证明,是人们从事各种活动、工作时必需的证件。)再理解“诗人为何把微笑比成‘最好的身份证’?”让生讨论后小结:无论你走到哪,只要给人一个微笑,都会受到别人的欢迎。——所以诗人倡议大家什么?(永远微笑吧!)
总结谈话:是呀,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处处与人为善,给人微笑,与他人和谐共处,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努力。你看文章的前五个自然段,都提到了微笑给我们生活中带来的美好与幸福,让我们知道人与人之间有时一个微笑就已足矣!第六自然段作者笔锋一转,提示我们“我忘记对你微笑,你能否给我一个微笑?”这应该是本文中的经典,告诫我们彼此之间要相互理解,和谐相处。
四、拓展延伸,畅所欲言
1.你经常把微笑送给别人吗?你曾感激的接受过别人的微笑吗? 2.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经历。
3.让学生把谈到的实际生活中的感受写下来。
五、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在实际生活中体会感受微笑的重要意义,并随时记录下来。板书设计:
微笑
花费少 价值高 表示宽厚
时间短 回忆长----------------永远微笑吧!作 用 大 人 人 需 要 最好的身份证 【课后反思】 这是一首西班牙民歌,作者以简洁自然纯朴真实的语言,字里行间,意蕴幽长。通过生活中最简单的一个表情——微笑,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整个社会大家庭更加和谐。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人性的呼唤。
第二篇:北师大五年级上册语文公开课教案
五年级语文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鲸的形体特点、种类、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运用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表达方法写简单的说明文。
教学准备:鲸进化的图片,和VCD;投影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2课,齐读课题。
二、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鲸有了初步的认识,那么你能告诉大家鲸可以分哪两类吗?(须鲸、齿鲸)
齐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接下来,我们继续看课文还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知识。
三、学习课文
(一)第一自然段
作者一上来就向我们介绍了鲸的什么特点?(体形大)
请大家读读课文,找找课文中哪些句子可以说明鲸的体形大的?
根据学生回答,指导归纳说明方法并指导朗读。
过渡:除此之外,作者还向我们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现在就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每组选择一个你们最感兴趣的部分,根据刚才的学习方法展开学习。
(二)学习第四——七自然段
1、示学习要求:认真读课文,想想作者介绍了鲸的什么特点,他是怎样介绍的?
2、生自学。
3、汇报交流:哪组先来说,你们一组都读懂了哪部分的内容。
吃食
(1)须鲸和齿鲸在吃食上有什么不同?从中你体会到鲸吃食有什么特点?(食量大)
(2)作者用到了哪些说明方法?
(3)分男女生读课文。
呼吸
(1)鲸呼吸时有什么特点?(用肺,喷水柱)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2)不同种类的鲸喷出的形状也不一样
(3)画一画鲸呼吸时喷出的水柱。出示学生的画,判断说明原因,用上“因为„„所以„„”说一句话。
(4)师引读。
睡觉
(1)鲸睡觉时是什么样子的?(聚、头朝里、围成一个圈)
(2)出示鲸的图片,指明上台摆败看。
(3)对鲸睡觉的样子感兴趣的同学站起来读。
生长
(1)通过这一段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作者用到了哪些说明方法?
(3)齐读课文。
(三)学习进化过程
你们知道吗?很早以前鲸并不是这样的?出示鲸的进化图片,师做一个简单的介绍,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请大家读读课文,找找(陆地——浅海——海洋)
鲸的进化经过了很长的时间,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指导朗读。
默读全文:说说为什么鲸不是鱼类而是哺乳动物?
四、片段练习
通过课文,我们了解了鲸的体形、进化、生活习性方面的知识,课前大家也收集了不少知识,如果你是鲸,最想向大家介绍哪些方面的知识。
我们就来写一写
投影出示:
鲸的自述
大家好,我叫鲸,来自大海深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你所收集的资料中,选择一个方面进行介绍,注意运用适当的说明方法,将特点介绍具体,详细。
学生练笔。
出示学生作品,集体评讲。
第三篇: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最新北师大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最新北师大版)
《课标》对进入第三学段(5~6年级)的学生提出了新的目标。教材编写者认为,理解这些目标,既要基于前两个学段的水平,又应把它们看成一个需要经过两年努力实现的学习任务。第九册教材是给刚刚进入第三学段的学生使用的,教师只有瞻前顾后,熟悉前两个学段的 教学目标,熟悉前八册教材,同时大略翻阅一下六年级的教材,才能从整体上把握好第九册教材。
第九册教材秉承了前八册“培养兴趣、文化积累、学会学习、整体推进”的总特点,从选编课文、设计活动、安排练习等各方面拓宽并深化了学习内容。
第九册共10个单元,单元主题分别为:马、奇观、变化、韵味、水、方法、面对错误、危急时刻、礼物、家园的呼唤。1.关于单元数量
第五册到第八册(中年段)每册都有12个单元,进入五年级(小学高年段)后,为什么单元数量减少呢?这是因为,第一,课文内容相对加深了,要求提高了。表现在: ①课文内容时空跨度大,涉及的问题广泛。
②课文文化含量增大。比如《‘诺曼底’号遇难记》是一篇名作,触及人性的许多问题,景物、人物、情节的描写都值得认真探究,学生阅读后会有大量想要交流的看法。
③比较前几册,文章体式的多样性更突出,而童话和儿童故事则减少了。例如:《负荆请罪》剧本。
④要求提高了。比如,前几册在学习现代文的基础上对照学习古文片断,从第九册开始,则以学习古文为主,对照学习现代文。还比如,自读要学习写提纲笔记和心得笔记,比起摘录笔记和批注笔记来,也是比较难的。2.关于体例
九册每个单元依然由主体课文和“语文天地”两部分组成,以保持教材的连贯性。但是有四点比较明显的变化。
①“语文天地”中不再安排“日积月累”,改为每篇课文后面有一栏“日积月累”,而且内容较少。这些词句并非如前几册那样表示保底的学习内容,而只是象征性地提示要注意在阅读中积累字词句。
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呢?这是因为,第一,前四年已经学习了读写中最常用的2500字,积累了不少词语、句子,学习了诸如多音字、同音字、多义词等方面的知识,需要在阅读和写作的大量实践中反复深入地学习它们,学会运用它们,更好地发挥它们的工具作用。也就是说,字词句的学习重点,要逐渐从量的积累倾斜到质的提高,倾斜到应用。更应与阅读、写作等紧密结合,不宜脱离阅读写作等实践活动单独大量训练,搞题海战术。所以,教材把“日积月累”与课文安排在一起。第二,随着学生的成长,每个人的心理词典呈现出越来越大的差异,假如硬性地安排统一的学习内容,某些学生就可能遗漏应该学习的内容,另一些学生又可能耗费时间学习已经掌握了的内容。所以,教材没有划定统一的学习范围,而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有针对性地学习,提高“日积月累”的实效性。第三,经过前四年的学习,学生应当培养起喜爱阅读、主动阅读的习惯,又学会了摘录的方法,熟读背诵名作应该成为他们的自觉行为,所以教材中不再指定课文外要背诵的名作和名言警句了。②教材不再单独列写字表,是基于这样的考虑:
首先,如上所说,写字应当与书面表达紧密结合,单独列表则引导师生单独训练写字,缺乏学习的动力和针对性,又增加师生的负担。其次,在第一学段(二年级)结束时,学生已经学会了独立识字,经过第二学段两年的练习,应当具备了独立识字的能力,当他学会“认”一个字的时候,也应当能够知道怎么学会“写”这个字,“认写分流”的理念仅体现在会“认”的数量大于会“写”的数量,而不应当在能力方面存在差距。故此,教材不再分列“认字表”和“写字表”,而笼统地提“生字表”。再次,本册生字量比较少,只有143字,其中如“州”“尿”“津”等字不提写的要求大部分学生也能写出来,而如“椭”“胚”“敖”等字则不一定非得立即会写不可,完全可以在需要使用时现学,这样一来,再列出写字表单独训练必要性就不那么大了。
第九册“语文天地”里面,分散的双基练习减少了,有三个单元(即第三单元“变化”、第五单元“水”和第十单元“家园的呼唤”)的“语文天地”只有三个综合性学习活动。这样安排,体现了如下理念:
第一,在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在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活动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第二,加强综合性,学生要在活动中听、说、读、写,观察、想象、检索,合作完成综合性学习任务。
第三,六年级教材安排每个单元都有一个综合性学习活动,九册、十册各安排三个,学生做尝试性学习,与六年级形成发展的梯度。
3、关于识字、学词和练句
教材非常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但是怎么抓基础知识的学习,思路却与以往不同:
(1)、主要靠学生自主学习完成。对于识字学词练句,学生已经学会该做什么、怎么做了。学了就要运用,在运用中继续体会,“用进废退”,学生自己不练习独立学习,由教师拖着学生跑,不但加重师生的负担,而且会把原来学过的东西也忘掉了。所以,务须要求学生带字典或辞书进课堂,每课书、每个单元都要像对待以往的作业那样检查学生的摘录笔记。还要组织学生交流,通过交流查漏补缺。教材的相关指导可以查二年级下第11单元,三年级上有关的金钥匙。
(2)、密切联系实际。
错别字、病句的问题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进行教学。课堂上无论交流什么,都要挤出时间可能让学生写出来,哪怕写一个词、一个短语、一个句子也比光说不写强。写完及时在全班范围内清查错字病句,再写。每次习作(包括自读的笔记、日记),都要组织学生首先检查错字病句,自己认为没有错误了,请别人检查,然后再交给老师批阅。那些带普遍性的错字病句,要发动学生讨论如何解决问题。刚开始这样做可能会感到麻烦些,但是坚持做下去,就能养成习惯。只有密切联系学生的实际,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基本知识的教学才能更有针对性,效果才能更好,师生也才有可能从繁复的题海中解放出来。
(3)、教师有所作为。
学生自主学习,并非否定教师的引导作用,学生在学习字词句方面还是需要老师指导的:
1)提出目标。例如,61页“金钥匙”提出了错别字率要小于1 %的要求。这个比例数,应当成为每个学生要求自己实现的目标,想方设法一定要达到。老师要从激发兴趣、教会方法、培养习惯等方面帮助学生实现这个目标,把他们的努力过程记录下来,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第七册第12单元最后有一个丁丁的个人总结,总结了预防错别字的常用方法,请老师们带领学生复习,不断实践。
2)四年级学习摘录笔记的时候,学生知道了要摘录生字、新词、重要的句子、优美的句子,但是“知道”还不等于“会”,更不等于摘录得恰当。教师应安排一定的教学时间,组织学生交流、评议,使学生逐渐体会到应当画出哪些字词句。以往这个工作是由教师做的:老师画出生字新词,自上而下地指令学生学习,学生被动地画词、抄写、做题,效果不好。只要辅导到位,这件事完全可以由学生自己做。
3)加强检查。以往这件事也是单向进行的:老师出题学生做,老师判,学生处于被动受审的地位。我们提议由学生出题、学生判,老师可以印发一些题型供学生参考,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创题型。为了保证学生自检的可信度,可以背靠背评阅,可以封卷两人一组评阅。检查的方式应当多种多样、生动活泼,例如举行类似知识竞猜那样的抢答、打擂台、百词大赛等,使检查评价的过程,也变成学习的过程。
总起来看,教材在基础知识学习方面,二、三、四年级有三个大的飞跃,九册应提新的要求。希望教师们抽时间把前面的教材熟悉一下。
以上谈的是教材抓基础知识的思路。除了这些,五年级还应该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1)书法欣赏。
汉字是一门艺术样式,这是它与世界上其他文字区别的显著特点之一。欣赏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品位,对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文字的感情具有重要作用。
教材在这方面有比较系统的安排。一年级写字重在掌握字的结构、笔画和笔顺。二年级着力培养学生培养揣摩汉字的习惯,练习写好字的间架结构。三年级开始引导学生注意写字的章法,即把横行的字写好。随着运笔逐渐熟练,教材还通过丁丁冬冬的对话提出了书写速度的要求。三年级开始,又加入了毛笔字的练习。五年级设计了书法欣赏的活动,还特别安排在“韵味”单元,意在通过欣赏书法韵味,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六年级“岁寒三友”单元还设计了举办书画展览的综合性活动„„编写者追求的,是让学生把字写对、写好、写快。
五年级仍然应继续抓培养揣摩、模仿的好习惯。建议教学时,多组织生动有趣的书法欣赏活动,比如发动学生搜集名家字帖,在自己生活范围内拍照、拓写匾额、题字,定期在班级内轮换展品,举行展览;还可以在课前两分钟发言的时间里,指定专人讲大书法家的故事,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组织书法评议时,有意识地多用“韵味”一词。教师不要过多地讲解书法规则(汉字书法原本没有系统的规则,主要是感受体会),也不要简单地让学生临摹。教材展示的是古代书法家的作品,毛笔字。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欣赏硬笔书法,但一定要书法好,而不能只是名气大。书法欣赏的活动可以一直做下去,每次不必占用太多时间。
(2)常用偏旁连笔
随着学生对“写”字需要越来越多,一般学生都希望学些连笔字,以加快书写速度,而且自我觉得连笔字更靠近中国书法艺术。但是教材不教,课堂不讲,造成许多学生虽然硬笔楷书基础不错,但连笔字横七竖八,自造现象严重,影响了交流表达。比如转着圈写“口”,或者合并为一竖折、二横折两笔。为了纠正写字方面产生的这个问题,同时也为了使书写教学更适应实际需要。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描红、仿写,并允许学生实际运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导其他常用偏旁或独体字的写法,但应以学生自愿为前提,不应增加学生负担。这项练习超标,可不做。即使做,也应适度,小学生首先应打好楷书的基础。
(3)对对子
节奏性强、讲究对称美是汉语的特点,对对子可以使学生体会汉语的音律美。对对子还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词汇,体会词性,理解句法,等,比起单纯地搞语法教学要生动有趣得多,所以对对子自古以来是汉语文教学的常用方法。这里使用“对子”而不用“对联”“对偶”等概念,一方面是因为避免各种复杂概念影响学生接受和练习,一方面是说明学生对对子只是做练习,并不像对偶句那样要求严整,也不像对联那样要求平仄韵脚,只要字数、词性大体对应就行,上句下句也可以重复使用一两个字。
建议教学时:第一,加强对对子的欣赏。比如从学过的古诗中撷取精彩的联句,指出成语、俗语中的对子,从文物景点、在节日时寻找对联。组织学生交流,反复诵读。第二,二字对、三字对是保底要求,四字对、五字对、六字对、七字对任意做,注意不要太难。第三,开始时不必全班铺开,把先开始做的拿来,大家讨论做修改,使对子尽量有意境、有韵味,然后诵读、抄写,在激发起兴趣之后再鼓励每个学生尝试做一做。这个练习活动可以细水长流地做,作为学词、练句的一种方式。
教学总目标与任务 《课标》对进入第三学段(五、六年级)的学生提出了新的目标。教材编写者认为,理解这些目标,既要着眼于前两个学段的学生达到的水平,又要把它们看成一个需要经过两年努力才能实现的学习任务。教学五年级下册,教师仍然需要瞻前顾后,熟悉前两个学段的 教学目标,熟悉前九册教材,同时大略翻阅一下六年级的教材,以发展的眼光从整体上把握。五年级下册教材秉承了前九册“培养兴趣、文化积累、学会学习、整体推进”的总特点,从选编课文、设计活动、安排练习等各方面拓宽并深化了学习内容。
一、总体把握教材
学生是发展着的学生,五年级发展的基础是三、四年级,又为六年级的学习打下基础。所以教师应当从小学发展的整体把握五年级下册教材,承前启后,要在学生发展的进程中把握、开掘教材的广度和深度,太窄太浅或太宽太深都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小学前四年半所有的学习要点应当继续滚动前进、螺旋上升,在五年级得到提高,获得新的发展。同时,又应把五年级看成是发展的一个阶段,不要把六年级的学习任务一股脑揽到五年级来,加重五年级的负担。
二.关于学法
传统教学主要以老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点(包括各种标准答案)为主。新课程则要求老师把教学的重头转移到引发学生学习的主动精神,帮助学生学会学法、培养学习的好习惯等方面上来。受传统教学影响较深的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我们的目的是使学生爱学语文,会学语文,实现“教是为了达到不需教”。学法应当纳入评价的范围。
三、基础知识
教材非常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但是怎么抓基础知识的学习,思路却与以往不同。主要有以下几点:
1.字、词、句的学习主要靠学生自主学习完成。
2.字词句的学习要密切联系阅读和写作的实际。
3.教师要积极(而不只是消极的监督检查)引导,有所作为。
四、习作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小学高年级写作的要求仍然沿用“习作”的提法,重点还在于体会写作乐趣和练笔。要防止写作教学揠苗助长的倾向,不应用写作知识的条条框框束缚学生进行书面表达。学情分析
培优辅差计划及措施
学困生转化帮扶计划及措施 检测成绩统计表
1月 2月 3月 4月 期中 期末 总评
1月 2月 3月 4月 期中 期末 总评
第一单元
马
天马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新学到的词语,联系上下文说说“卓越”“构思奇妙”“匠心独运”等词语的意思。
(2)选择一件自己喜爱的工艺品,仔细观察一下,再学习课文的写法,把观察到的和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3)学会观察方法,培养学生在全面观察的基础上进行重点观察的能力。
(4)理解课文内容,向学生渗透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教育。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天马”所体现的奇特艺术想象力。
2.了解铜奔马在整体上保持平衡所包含的科学原理。
3.从构思设计上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洋思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挂图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都知道,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为之而骄傲。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认识我们五千年文化中最骄艳的一朵小花,我们五千年文化中最璀璨的一颗明珠,它,就是名闻中外的艺术珍品――“天马”。(板书:天马)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悟
1.出示生字词:
[1]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要认真听,注意读音是否正确。
你对那些词不理解?谁能来解答?你是怎样解答的?(学习方法的指导)[2]你认为那个字容易写错?怎样写漂亮? 2.指名朗读课文
你从这篇课文中读懂了什么?哪些地方你不明白?
(从课题或从不懂得句子中提出问题)质疑方法的指导。
三、细读品悟
同学们,让我们共同去领会一下这匹天马无穷魅力。
1、自读第一自然段,你从这一段中知道了什么?
2、过渡:旅游局为什么要把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呢?
3、默读全文,思考:旅游局为什么要把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 [1]朗读第二段:从这段中你体会到什么?(天马的历史价值)指名朗读 [2]天马是什么样子?特别在哪里? 小组讨论、交流:
(1)第三、五自然段:默读:课文描写了天马身体的哪些部位,是如何描写的?从这些描写我们知道了什么?
朗读指导:怎样表现出这是一匹难得的好马是朗读的要点。
(2)过渡:其艺术成就最淋漓尽致的体现,还在第六自然段。这节写了什么?(板书:奔跑)
讨论结合理解词语。你从这段中体会到什么?
小结:同学们都知道,“马踏飞燕”的飞燕,而是一只龙雀,龙雀是传说中天上的神鸟,是传说中的风神,飞行速度很快,这匹骏马从飞燕身上飞快地踏过,而龙雀安然无恙,可见马的动作是何等的轻快。我们不由得为它惊人的速度而惊叹,都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杰出的艺术创造力而拍案叫绝。
出示句子:我们不敢肯定汉明帝迎取的就是这件工艺品,但至少可以说,这种题材的工艺品在当时就是非常珍贵的。体会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3)过渡:我们平时也见过许多雕塑作品,它们一般来说都有一个很大很重的底座,但这匹铜马却不是这样的,它全身的重量都集中在足下的这只小小的飞燕上,这就有一个怎样保持平衡的问题。
自读体会,让学生充分讨论,了解天马精确的平衡,了解古代劳动人民已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
朗读指导:怎样表现出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惊叹!
4、小结
四、学习第七自然段,总结全文。
1、齐读
2、体会中心
本段写了什么?在全文有什么作用?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引申
由于近代清王朝的腐朽统治,我们暂时的落后了。五千年的文化是我们的骄傲,但同时更是我们的神圣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要把我们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扬光大,要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
就像刚才歌中唱的那样,为了早日看到黄河母亲的欢笑,看到黄河母亲的歌唱,让我们一起去努力吧!我坚信我们的祖国一定会像这匹扬蹄飞奔的骏马一样,大步地跨向新的世纪,大步地跨向新的辉煌!
五、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第二课时
一、直奔中心,学习第3——6自然段。1.简要回顾,指名看图说说天马的外形。2.出示
这个飞行时的瞬间形象无比神奇,其高超的设计构思,就是在两千年后的今天,也令人叹服叫绝。
⑴理解“神奇”“高超”“叹服叫绝”。
⑵提问: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神奇、高超,令人叹服叫绝?
3.理解“激发人们的想象力”。
自由朗读思考:
[1]结合课文理解“体态轻盈”“神形兼备”的意思。
[2]作者抓住天马的哪些方面写的?怎样进行描写的?
二、读写结合,强化训练。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强化段与段的联系的训练,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小黑板出示:“马踏飞燕”()外形逼真,()构思奇妙,()被称为“艺术珍品”。
3.进行小练笔:选择一件自己喜爱的工艺品,仔细观察一下,再学习课文的写法,把观察到的和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三、布置作业。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板书设计:
天马
后蹄踏飞燕
构思奇妙
卓越的创造才能
飞燕安然无恙
教后反思:
第四篇:2018年秋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我喜欢
我喜欢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结合上下文理解“浣净、素馨、迭代、摇曳”等词语。2.在体会作者情感的同时,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用心体悟事物的能力和有独特的感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独特的美好情感。4.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仿照课文写一写。【教学重、难点】
1.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体会、感悟作者的喜悦之情。2.你喜欢什么?依照课文写一写。【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相信在你们多彩的童年里一定有许多喜欢的事物吧!说一说你都喜欢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今天,就让我们先一起感受台湾女作家张晓风对生活的喜欢与热爱吧!(板书课题)
[学生有的说喜欢小动物、有的说喜欢和朋友交往,还有的说喜欢做梦„„他们的思维十分活跃,拉近了和课文内容的距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自主质疑
1.自己先读一读课文,不认识的字查字典,在有疑问的地方作上标记。2.指名分段读课文。3.交流质疑。
[通过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标出有疑问的地方,再互相交流,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
三、初读——了解内容
1.学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哪些内容,谈读后有什么感受。2.听课文配乐朗读、思考:
(1)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抒情的线索是什么?每个自然段有什么共同点?(每个段开头都用“我喜欢”三个字领起下文,使12个自然段形成了排比段。)(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抒写自己喜欢的情怀的?(先写喜欢四季的不同景物,再写喜欢自然景物,最后写对社会生活的喜爱。)(板书:四季景物、自然景物、社会生活。)
[通过以上两个问题,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为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奠定了基础。]
四、品读——感悟语言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课文,并在四人小组里交流自己感悟最深的段落。学生采用了自读、互读、对读、领读等形式。2.全班交流。
3.指导学生带着感情读出作者“喜欢”的心情。
[引导学生以读为主,以读动情,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五、研读——质疑问难
1.让学生进一步研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先小组内讨论,然后全班交流。在交流过程中重点体会以下问题:
(1)“我喜欢的另一种花”是指什么?为什么?
(2)“我喜欢读信”的原因是什么?从“泪光”二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出示第10自然段的两句话“我还喜欢看书,特别是在夜晚。在书籍里面,我不能自抑地要喜爱那些泛黄的线装书,握着它就觉得握着一脉优美的传统,那涩黯的纸面蕴含着一种古典的美。历史的兴亡、事物的迭代本是这样虚幻,惟有书中的智慧永远长存。”联系自己的阅读体会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3.课文第12自然段省略号自成一段。它告诉了我们什么?这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课文中每段开头都反复用“我喜欢”,段落中间也反复出现,这又表达了什么?(板书: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通过本环节,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体会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独特的美好情感。]
六、拓展
课件出示一些有关自然、社会生活方面的图片。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自己对自然、对事物、对生活独特的感受与理解。[本环节培养了学生审美与欣赏能力,为后面写一写自己喜欢的事物作了铺垫。]
七、仿写课文
你喜欢什么?为什么喜欢?能写一写吗? 1.学生仿写。2.全班交流。
[语文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要求,重要的是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语感,锻炼学生的思维,这也是对课程资源的有利补充。]
八、全文总结
自然是和谐的,生活是美好的,让我们去尽情地热爱大自然、热爱这美好的生活吧!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作者以独特的视角,诗一般清新的语言,向我们敞开心扉,描述了自己喜欢的景物与事物,并说明了喜欢的理由。使学生从中感受到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生活的豁达、独特、乐观的人生态度。
第五篇:2018年秋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天马
天马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新学到的词语,联系上下文说说“卓越”“构思奇妙”“匠心独运”等词语的意思。
(2)选择一件自己喜爱的工艺品,仔细观察一下,再学习课文的写法,把观察到的和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3)学会观察方法,培养学生在全面观察的基础上进行重点观察的能力。(4)理解课文内容,向学生渗透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教育。【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天马”所体现的奇特艺术想象力。2.了解铜奔马在整体上保持平衡所包含的科学原理。3.从构思设计上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教具准备】 挂图、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都知道,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为之而骄傲。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认识我们五千年文化中最骄艳的一朵小花,我们五千年文化中最璀璨的一颗明珠,它,就是名闻中外的艺术珍品--“天马”。
(板书:天马)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出示生字词:
[1]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要认真听,注意读音是否正确。
你对那些词不理解?谁能来解答?你是怎样解答的?(学习方法的指导)[2]你认为那个字容易写错?怎样写漂亮? 2.指名朗读课文 你从这篇课文中读懂了什么?哪些地方你不明白?
(从课题或从不懂得句子中提出问题)质疑方法的指导。
三、学习课文
同学们,让我们共同去领会一下这匹天马无穷魅力。1.自读第一节
你从这一段中知道了什么?
朗读。
2.过渡:旅游局为什么要把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呢?
3.默读全文,思考:旅游局为什么要把天马作为中国旅游的图形标记呢? [1]朗读第二段:从这段中你体会到什么?(天马的历史价值)指名朗读 [2]天马是什么样子?特别在哪里?
小组讨论、交流:
(1)第三、五段:默读:课文描写了天马身体的哪些部位,是如何描写的?从这些描写我们知道了什么?
朗读指导:怎样表现出这是一匹难得的好马是朗读的要点。
(2)过渡:其艺术成就最淋漓尽致的体现,还在第六节。
这节写了什么?(板书:奔跑)
讨论结合理解词语。你从这段中体会到什么?
小结:同学们都知道,“马踏飞燕”的飞燕,而是一只龙雀,龙雀是传说中天上的神鸟,是传说中的风神,飞行速度很快,这匹骏马从飞燕身上飞快地踏过,而龙雀安然无恙,可见马的动作是何等的轻快。我们不由得为它惊人的速度而惊叹,都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杰出的艺术创造力而拍案叫绝。
出示句子:我们不敢肯定汉明帝迎取的就是这件工艺品,但至少可以说,这种....题材的工艺品在当时就是非常珍贵的。.... 体会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3)过渡:我们平时也见过许多雕塑作品,它们一般来说都有一个很大很重的底座,但这匹铜马却不是这样的,它全身的重量都集中在足下的这只小小的飞燕上,这就有一个怎样保持平衡的问题。
自读体会,让学生充分讨论,了解天马精确的平衡,了解古代劳动人民已掌握了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
朗读指导:怎样表现出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惊叹!4.小结
五、学习第七节,总结全文。
1.齐读 2.体会中心
本节写了什么?在全文有什么作用?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引申[演示:歌曲]
由于近代清王朝的腐朽统治,我们暂时的落后了。五千年的文化是我们的骄傲,但同时更是我们的神圣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要把我们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扬光大,要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
就像刚才歌中唱的那样,为了早日看到黄河母亲的欢笑,看到黄河母亲的歌唱,让我们一起去努力吧!我坚信我们的祖国一定会像这匹扬蹄飞奔的骏马一样,大步地跨向新的世纪,大步地跨向新的辉煌!
第二课时
一、直奔中心,学习第3——6自然段。1.简要回顾,指名看图说说天马的外形。2.出示
这个飞行时的瞬间形象无比神奇,其高超的设计构思,就是在两千年后的今天,也令人叹服叫绝。
⑴理解“神奇”“高超”“叹服叫绝”。
⑵提问: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神奇、高超,令人叹服叫绝? 3.理解“激发人们的想象力”。
自由朗读思考:
[1]结合课文理解“体态轻盈”“神形兼备”的意思。[2]作者抓住天马的哪些方面写的?怎样进行描写的?
二、读写结合,强化训练。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强化段与段的联系的训练,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幻灯出示:“马踏飞燕”()外形逼真,()构思奇妙,()被称为“艺术珍品”。
3.进行小练笔:选择一件自己喜爱的工艺品,仔细观察一下,再学习课文的写法,把观察到的和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板书设计:
天马
构思奇妙 后蹄踏飞燕 卓越的创造才能
飞燕安然无恙
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