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教学设计
【过渡】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是普遍的。
二、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
教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一个老妇人惟一的儿子死了,她非常悲伤。便请教一位灵修大师:“大师,有什么办法,使我儿子复活呢?大师说:“我有办法,但你要先去找一杯净水给我。这杯水必须来自一个从来没有痛苦的家庭,有了这杯水,我就可以救活你的孩子。”老妇人听了十分高兴,立即去寻找这杯水。
可是,无论到了茅舍或大厦,乡村或城市,她发现每一个家庭都有他们各自的痛苦。最后,她为了安慰别人的痛苦而忙碌着,在不知不觉中早已忘了找水的事。就这样,在她热心的付出中,丧子的哀伤悄悄地离开了她的心。这个小故事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
学生:矛盾具有普遍性。
教师:正如我们学过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文章中描写了一个与外界隔绝、风景秀丽,“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和谐的没有任何矛盾的理想世界。从哲学角度看,这个世外桃源就真的一点矛盾也没有吗?
学生:并非如此。
教师总结:矛盾具有普遍性,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教师:那么,我们怎样来对待这些矛盾呢?
学生: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方法论)
【过渡】矛盾是普遍的,但是,当我们仔细研究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时,会发现各有其特点,矛盾具有特殊性。
PPT展示: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说的是家家都有矛盾,但每一家的矛盾各不相同,同一个家庭在不同的时期也会面对不同的矛盾。就某一家庭来说,有父母之间的矛盾,有子女之间的矛盾,有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矛盾等。在家庭的诸多矛盾中,每一种矛盾的地位和作用是各不相同的,在同一个矛盾中矛盾双方的地位和作用也会有很大的差别。这就需要我们在面对和处理家庭矛盾时,注意区分各种不同的矛盾和同一个矛盾中的不同方面。
教师:家家都有矛盾,但每一家的矛盾相同吗? 学生:不相同。
教师:这说明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教师:同一个家庭在不同的时期面对的矛盾相同吗?
学生:不相同。比如说,在孩子上学、走上工作岗位、结婚等不同阶段,父母和孩子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形成了家庭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
教师:这说明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教师:此外,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比如“父母矛盾、子女矛盾、父子矛盾”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在家庭中,父母有对孩子的期望,孩子也有对父母的期望”,说明同一矛盾的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教师总结:以上是矛盾特殊性的三种情形。在生活中“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量体裁衣”等,都体现了针对矛盾的特殊性而采取不同的办法,你还知道那些类似的成语?
学生:“兵来将挡”“水来土淹”“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等,都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
教师总结: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方法论)【过渡】矛盾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那么,两者之间关系如何呢 PPT展示:
有一天,一个人肩扛一匹白布来到阿凡提家里,想刁难阿凡提,便说:“我知道你很聪明,我想请你染一匹布,染的颜色,既不是紫色,也不是红色,既不是蓝色也不是绿色,既不是黑色,也不是一切能看到的颜色,阿凡提你能办到吗?”阿凡提爽快地答应了,当谈到什么时候拿货时,阿凡提说:“请你在一个星期中的这一天来取货,既不是星期一又不是星期二,既不是星期三也不是星期四,既不是星期五,也不是星期六,既不是星期日也不是习惯的一个星期七天中的任何一天。”最后,那个人灰溜溜地走了。
教师:这个人是用什么方法刁难阿凡提飞?阿凡提又是用什么方法反击他的?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学生:颜色作为矛盾的共性存在于红、黄、蓝、绿、黑、紫、橙等具体颜色(矛盾的个性)之中。离开了各种具体颜色的矛盾个性,也就没有“颜色”这一共性。这正是阿訇刁难阿凡提的所在。而机智的阿凡提则“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一个星期”是矛盾共性,它存在于星期一到礼拜天之中,离开了星期一至礼拜天的矛盾个性,同样没有作为矛盾共性的“一个星期”。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统一的,不能割裂开来。
教师: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不是各不相干的,而是不可分割的,是共性与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学生1: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例如,马的特征是长鬃毛、马蹄大,耐力强,这些特征是通过一匹匹白马、黑马、黄马来体现出来的。
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矛盾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例如无论是白马、黑马还是黄马,它无论什么颜色,都和其它的马有共同之处。
学生2:体现了普遍性和特殊性可以相互转化。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特殊性。反之,在一定场合是特殊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普遍性。比如说,马作为一种哺乳动物,与其他的哺乳动物存在生理上的重大区别,所以同其他动物相比,具有特殊性;但是,在马群中,无论什么类型的马都具“长鬃毛、蹄子大,耐力强”特征,即普遍性。
教师:我国的很多改革都是先进行试点,然后再在全国进行推广,比如说,我国的财政“省直管县”改革进行试点之后,将在全国非民族自治地区全面推广,此举被专家们看作是为今后的“省管县”创造条件。这样做对我国财政体制改革有什么好处?
学生:我国进行省直管县改革,不是全面铺开,而是先在一部分地区试点,(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试点一定阶段后,再在全国各地全面铺开(体现了的矛盾的普遍性),这样做,能够积累经验,减少改革风险,有利于改革。
教师总结: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板书)
第二篇:谈一谈对矛盾及其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认识(一)
谈一谈对矛盾及其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认识。
答: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是对矛盾普遍性的简明表述。其含义是: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事物始终在矛盾中运动。
矛盾普遍存在,但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具体的、特殊的。矛盾的特殊性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二是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特点,三是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在现实生活中,比较复杂的事物都是由诸多矛盾构成的系统,都包含着自身特殊的矛盾,从而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例如,机械、物理、化学、生物、社会等各种运动形式相互区别,就是由各自的特殊矛盾规定的。一个系统的矛盾的展开和逐步解决都要经历一定的过程和阶段。过程和阶段有长有短,但都有其特殊矛盾。而且在矛盾群中又存在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根本矛盾贯穿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规定事物的性质。主要矛盾是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非根本矛盾、次要矛盾是处于从属地位的矛盾。在每一对矛盾中又有矛盾的主要方面与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只有如实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认清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才能采取正确的方针和办法去解决矛盾。所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的矛盾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正确理解矛盾学说的关键,不懂得它,就不能真正掌握唯物辩证法。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相统一的关系,既是客观事物固有的辩证法,也是科学的认识方法。人的认识的一般规律就是由认识个别上升到认识一般,再由认识一般到认识个别的辩证发展过程。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一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不断取得新的胜利。21世纪,人类社会的变化将更加激烈而深刻,因此,掌握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把马克思主义同我国的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努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植根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第三篇:谈一谈对矛盾及其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认识(二)
谈一谈对矛盾及其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认识。
答:老子在《道德经・二章》中讲道,“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意思是说,“有”与“无”、“难”与“易”、“长”与“短”、“高”与“下”等,虽然是相互对立的,但又是相互依存的。在哲学上,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这种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被称为矛盾,简要地说,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这种关系是由对立着的两个方面构成的,同时,构成矛盾的两个方面又相互依存,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
哲学上讲的这种辩证矛盾,不同于思维中存在的逻辑矛盾。逻辑矛盾是人们在思维过程中违反逻辑规则造成的自相矛盾,而辩证矛盾则体现为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对立统一的关系。
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的对立面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吸引、相互转化的性质。足球比赛中的攻与守、学习过程中的苦与乐,都是对立的,但它们之间又相互依存、互为前提,没有攻就没有守,没有苦也无所谓乐。同时,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以相互转化。足球比赛中,队员们奋力拼搏,就有可能转守为攻,转败为胜;学习中,艰辛的努力获得优异的成绩,苦也就转化为乐。
矛盾的斗争性即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反对、相互限制、相互否定的关系,它体现着矛盾双方相互分离的趋势。机械运动中的吸引与排斥、物理运动中的正电与负电、社会运动中的阶级斗争等都体现为矛盾的斗争性。
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相反的属性,但二者又是相互联系的。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统一,对立是同一中的对立,其中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作用构成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和平与战争、新生与死亡、运动与静止……我们细心观察世界,就会发现,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处处有矛盾;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自始至终都存在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会产生,事物始终都在矛盾中运动。
矛盾的存在是普遍的,但现实中的矛盾各不相同。在某一领域、某一事物及其运动过程中存在的矛盾既有性质上的共同性即共性,也有其特殊性即个性,从而体现出矛盾的差异性和多样性。但不论怎样,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任何现实存在的矛盾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我们研究矛盾和解决矛盾,既要注意矛盾的共性,更要注意矛盾的个性。研究矛盾的个性是认识事物的基础,也是解决矛盾的前提,不同性质的矛盾只能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俗语所说的“对症下药”反映的就是这个道理。
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学习唯物辩证法,就要学会运用矛盾学说去分析矛盾和解决矛盾,而具体分析和解决矛盾的关键,就在于把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即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这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各国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第四篇:矛盾普遍性教案
3.31.2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教学目标:明确矛盾普遍性的表现,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教学重点: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原理及方法论)教学过程:
一、引入
二、矛盾普遍性的表现
1、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即“事事有矛盾”:
(此处提醒学生在预习时看课本小字例子)例如:庄稼吸收水分和蒸发水分;工厂既生产产品又消费原材料;社会的阶级差别、真善美与假丑恶现象的对立;人体内的新陈代谢等都是矛盾的体现。
2、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时时有矛盾”:
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时时刻刻都存在着矛盾。旧的矛盾解决了,新的矛盾又产生,人的生命就是在这些矛盾中产生、发展直至灭亡。
例如:
思考:在现实生活中,有人认为矛盾有时有,有时没有。例如,吵架的时候有矛盾,而不吵不闹的时候就没有矛盾。对吗?
回答:不对,哲学矛盾不完全等同于现实矛盾,一个是共性,一个是个性;再者,不吵不闹时也有其他矛盾,如爱好不同,长相不同,特长不同等。
毛泽东:差异就是矛盾,只不过有时缓和,表现不明显,有时激化,表现明显,表现形式不同而已。
思考: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是不是意味着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矛盾呢?
回答:不是,只有双方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才构成矛盾关系。如鸡蛋和石头,一般情况下不构成矛盾,假如石头把鸡蛋打破了,两者才成为矛盾。再如,你我之间本来并不相识,而你来到这个学校(或重新分班后)彼此认识了,身份不同,任务不同,甚至观点不同,也才产生了矛盾。
三、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首先,要承认矛盾的客观性与普遍性,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
矛盾是一切事物固有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不会因为人们否认它而消失,也不会因为人任意夸大或缩小它而改变。所以,我们要实事求是的承认矛盾,而不能回避矛盾。这样,才可以解决矛盾,促进矛盾的转化。宋,无门和尚:“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任何事物都有好有坏,即矛盾普遍存在,用客观宽容的态度看待事物,自己也会开心一些。
其次,还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既然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即任何事物都有两点,所以,我们要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也就是坚持“两分法”,反对“一点论”(看问题只看一面,片面看问题)。
俗话说“瓜无滚圆,人无十全”,“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这些都是两分法的通俗体现。“我们制造火药开天辟地,却也萌发了战争,我们发明了指南针来追求幸福,却也诱使了侵略,我们使用农药来捍卫植物生命,却也导致了疾病。”
坚持两分法,两点论,就要对自己一分为二。既要看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又要承认缺点与不足。
坚持两分法、两点论,要学会全面理解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要认真贯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战略思想: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主法治;一手抓法治建设,一手抓道德建设。
第五篇:2020年电大 谈一谈对矛盾及其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相互关系及意义
结合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谈一谈对矛盾及其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相互关系及意义
2020《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减贫方案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赞扬。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精准扶贫方略是帮助贫困人口、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设定的宏伟目标的唯一途径。中国的经验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有益借鉴。在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中,许多发展中国家希望分享中国减贫经验。我同许多国家领导人或国际组织主要负责人见面时,他们都肯定中国减贫成就。根据古特雷斯的讲话,并结合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谈一谈对矛盾及其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参考答案一:
矛盾普遍性特殊性及其相互关系以及意义。
1、二者是相互区别的,是一般和个别,绝对和相对的关系,任何一般只是诸多个别的一部分,一方面和或本质;任何个别都不能完全的包括在一般之中;
2、二者是相互连接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一般只能在个别中存在,特殊性包括着普遍性,特殊性又与普遍性相联系而存在;
3、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理论意义: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是矛盾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辨证法。现实意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以矛盾的普遍性为指导,就是要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和道路,又要从矛盾的特殊性出发,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从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特色理论是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最新成果,是对马列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它解决了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全面发展。
参考答案二: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意义
1.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的含义和意义
普遍性:
处处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2)特殊性:
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原理
这一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毛泽东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1)相互区别:矛盾的普遍性是事物的共性,是无条件的即绝对的,矛盾的特殊性是事物的个性,它的存在是暂时的有条件的即相对的;共性比个性深刻,个性比共性丰富
(2)相互联系:
任何个别都是一般------列宁
个性体现共性,都同共性相联系而存在。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一般只在个别中存在,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任何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
(3)在一定条件下(场合的不同)互相转化
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1)在理论上坚持辩证法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反对割裂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形而上学观点
注意:普遍和特殊的关系就是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2)在认识上坚持从特殊到普遍再到特殊的认识程序(例如改革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这一原理的具体运用
1.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问题是重点,因为::
(1)从理论上看,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问题,是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学习和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关键。只有弄清了这一原理,才能掌握矛盾分析的方法,正确地认识事物、解决矛盾。
(2)从实践上看,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依据。只有弄清了这一原理,才能比较深刻地理解和运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答案二: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义
(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存在着矛盾运动,即所谓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2)矛盾的特殊性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具体表现在:每个不同的事物和不同的运动形式各有其自身特殊的矛盾;在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和同一过程的不同阶段,都有各自的特殊矛盾。由于事物中所包含的根本矛盾(基本矛盾)不同,因而事物的发展表现为不同的过程,根本矛盾是贯穿于过程的始终并规定过程的基本性质的矛盾;各种矛盾及矛盾诸方面在矛盾总体中各具有不同的特性,表现为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的区别;由于矛盾的性质、地位以及条件的复杂性,矛盾解决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矛盾双方同归于尽;矛盾双方融合成一个新事物。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即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1)区别:任何一般(普遍)只是大致包括个别(特殊),只是包括了个别的某一部分属性、某一方面特征或共同本质;任何个别都不能完全地被包括在一般之中。
(2)联系:一般存在于个别之中,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任何个别都是一般。都具有一般的本质或属性。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普遍和特殊的区分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3.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它是客观事物固有的辩证法,又是科学的认识方法。所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际上就是分析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全面地把握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不仅是理解和解决具体矛盾的出发点,而且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论基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
4.矛盾发展不平衡性的原理是矛盾特殊性的重要表现构成事物的多种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有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这种矛盾力量的不平衡性,也是矛盾特殊性的重要表现。这就是矛盾发展不平衡性的原理。
(1)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在一个矛盾体系中,主要矛盾是居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过程起决定作用的矛盾;非主要矛盾则是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过程不起决定性作用的矛盾。
(2)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不论主要矛盾或者非主要矛盾,其对立的双方中总有一方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成为矛盾主要方面;与此相应的便是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非主要方面。
(3)矛盾发展的不平衡性原理的意义:坚持唯物辩证法的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和方法,坚持两点论,反对一点论;坚持重点论,反对均衡论。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就是贯彻和体现了这一观点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