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运算律教学设计(5篇材料)

时间:2019-05-12 23:29: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冀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运算律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冀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运算律教学设计》。

第一篇:冀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运算律教学设计

《乘法运算律》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并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计算、观察、交流、归纳等数学活动,经历探索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探索运算定律的数学活动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教学重、难点:

重点:经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

难点:理解并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灵活运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趣: 1.复习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加法运算定律,为本节课学习乘法运算定律做铺垫。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加法加法运算定律,回忆一下,都有什么? 预设:a + b = b + a ;(a+b)+ c=a +(b+c)。师: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加法运算定律啊? 预设:为了计算简便。

师:如果乘法也有运算定律是不是也能使计算变得简便啊!那乘法有没有类似的规律呢? 预设:有或没有。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乘法的一些运算定律。(板书课题)

二、引导探究,自主建构: 1.小组合作探究乘法交换律

学生运用自己的方法自主探究乘法交换律。

设计意图:通过设置开放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自主探究乘法交换律。培养学生思维意识和自主探究获取知识的自信心。问:你想怎样探究乘法有没有交换律呢? 预设:我想用算式验证的方法研究。出几组两个因数相乘的算式,计算出结果。再将两个因数的位置交换后算出结果,比较两个结果,如果结果相等,就说明交换律同样适用于乘法。

师:通过计算和比较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我发现和加法交换律一样,两个因数相乘时,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的大小也不变。

师:如果用a、b表示两个因数,那么你们得到的规律可以怎样表示呢? 预设:a×b=b×a。

师:非常好,这就叫做乘法交换律。2.小组合作探究乘法结合律。

课件出示书中例题情境图。生小组合作解决问题,鼓励方法多样,并对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进行比较,你会有什么发现?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从不同的角度考虑问题,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并能对不同方法进行分析比较,从中归纳总结规律。师:小组汇报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预设:

(1)从前面看,每排有(6×4)箱,有5排,共有(6×4)×5=120(箱)。(2)从侧面看有6排,每排有(4×5)箱,共有6×(4×5)=120(箱)。(3)从上面看,共有(6×5)×4=120(箱)。师:比较一下几种不同的方法,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6×4)×5 = 6×(4×5)=(6×5)×4。师:计算下面每组题。

(36×4)×25(5×28)×6 36×(4×25)28×(5×6)

预设:第一组都等于3600,第二组都等于840.师:通过比较计算结果,你又有什么发现?

预设:和加法结合律一样,乘法在遇到这种情况时也可以这么计算。师:如果用a、b、c表示三个数,你发现的规律可以怎样用字母表示呢? 预设:(a×b)×c=a×(b×c)。师:这就叫做乘法结合律。同学们我们已经证明了我们的猜想是正确的,乘法也有交换律和结合律。那么它们能否在计算过程中使我们的计算更简便呢?接下来我们就来验证一下。

三、强化训练,应用拓展:

设计意图:为照顾到全体学生,本着让差生吃饱,让优生吃好的原则,设计三个层次的练习题,基础习题、提高习题和拓展习题。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的到不同的发展。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或字母。

215×20=20×()(7×125)×8=()×(×)47×x=x×()(m×25)×n=m×(×)25×36×4=36×(25×)2.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50×26×4 125×60×8 25×37×20 12×130×5 50×73×2 125×5×6 3.拓展练习

(1)25×32 125×32 125×25×32(2)友谊小学6个年级的学生参加长跑比赛,每个年级分成4组,每组有25人。一共有多少人参加比赛?

四、自主反思,深化体验:

师: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内容?你是通过什么方式学的?你认为自己学的怎么样?

板书设计:

乘法运算律

a×b = b×a 乘法交换律(a×b)×c=a×(b×c)乘法结合律

第二篇: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运算律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运算律——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执教:

课型:

研究

学科: 数学

(展示、研究、汇报课)教前思考:

乘法分配律是一节比较抽象的概念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及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的基础上教学的。乘法分配律也是学习这几个定律中的难点。

以前教学“乘法分配律”,那时候用的还是人教版的老教材,我按照书上的例题进行教学,但却出现了许多问题:有部分学生不能用两种方法正确计算长方形的周长;素材显得枯燥,课堂上自主探索的热情不高,只有部分学生参与;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乘法分配律比较困难。之后我对此进行了思考,我认识到教材中提供的素材,一是没有充分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背景,使部分学生的新旧知识之间出现脱节;二是没有挖掘学生这一潜在的资源,没有让学生从自己的角度提供丰富的素材,因而,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热情。心里暗暗打定主意,要是下次再教这个内容我一定要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体验中学到知识。本次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我准备分四步进行:

第一步从买5件夹克衫和5条裤子一共要多少钱的两种解法建立一个等式,既从现实情境引出数学现象,又利用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帮助他们在首次感知乘法分配律时体验它的合理性。

第二步通过比较等号两边的算式有什么联系,初步感受乘法分配律的含义。这一步是教学难点,首先要紧密联系实际问题,通过具体的数量关系来体会:等号两边都是解决同一个问题,求得的都是买5件夹克衫和5条裤子一共需要的钱。左边算式是1套衣服的钱乘5,右边算式是5件夹克衫的钱加5条裤子的钱。然后要适度抽象等式的本质特点,在运算的层面上解释等号两边的联系:左边先算65加45的和,再把和乘5;右边先算65乘5与45乘5,再把两个积相加。所谓“适度”就是抽象时不要离开65、45、5这些数,所谓“抽象”是排除买衣服的具体数量关系,只从运算的角度看这个现象。

第三步验证这种联系具有普遍性,安排的学习活动有写算式、算结果、比得数和交流发现。写出的每组算式都应该是两个,其中一个算式是两个数相加的和乘一个数,另一个算式是这两个加数分别乘那个数,再把积相加。各组算式都可以仿照(65+45)×5写出来。同组的两个算式之间能不能写等号,要分别计算、比较得数后才能进行。在这一步教学中,从个案的等式关系到若干同类现象的等式关系,丰富了学生的感性材料,也体现了科学的认知方法和态度。学生交流发现包括两点内容:一点是写出的各组算式及同组两个算式间的相等关系,另一点是例题及自己写的等式的共同特点。

第四步用字母表示规律,并告诉学生这个规律是乘法分配律。再次凸现乘法分配律的含义: a加b的和乘c与a乘c的积加b乘c的积是相等的。

精品教案: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下)运算律——乘法分配律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乘法分配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

2、初步了解乘法分配律的应用。

3、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抽象概括能力。教学重点: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的意义。教学难点:正确表述乘法分配律,并能理解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的理由。教学过程:

一、比赛激趣,引入新课。

(1)、同学们,学习新课前,我们先来一个小小的数学热身赛。请大家准备好计算器。(请看大屏幕,一组同学口算做,一组用计算器做,看谁算的又对又快,开始)7×4×25

125×9×8

48+315+52

888+17+83

125×8(2)、评出胜负,分析原因。

(3)、小结:运用乘法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可以使计算简便,今天我们继续探索乘法的另一定律《乘法分配律》(板书课题)

二、初步感知乘法分配律。

1、解决以下实际问题。

问题一:学校马上要举行运动会了,体育组的老师准备给他们每人买

一套服装,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课件出示例题情景图)

短袖衫32元/件

裤子45元/件

夹克衫65元/件(1)提问:要买5件夹克衫和5条裤子,一共要付多少元呢?你能解决这样的问题吗?请同学们在自己的本子上列出综合算式,再算一算。

(2)学生动手,独立算出要付的钱数。

(3)教师巡视,让用65×5+45×5和(65+45)×5两种不同方法解答的学生分别口答。并说明解题思路。板书:

(65+45)×65×5+45×5

问题二:给一个长48厘米,宽32厘米的相框装饰一圈花边,一共需要准备多少花边?

(1)学生动手,独立算出要准备的花边。

(2)教师巡视,让用48×2+32×2和(48+32)×2两种不同方法解答的学生分别口答。并说明解题思路。板书:

48×2+32×2

(48+32)×2 问题三:张明、李云两个同学分别住在学校的东西两侧,他们同时从家里出发向学校走去,张明每分钟走70米,李云每分钟走65米,10分钟后他们在校门口相遇,两家相距多少米?(1)学生动手,独立算出两家相距多少米。

(2)教师巡视,让用70×10+65×10和(70+65)×10两种不同方法解答的学生分别口答。并说明解题思路。板书:

70×10+65×10和(70+65)×10

三、探索规律。

1、组织交流:

(1)谈话:哪个小朋友能来说一说上面每个算式先算的是什么吗?(2)谈话:这两题的计算结果分别是多少。

学生回答,教师继续补充板书:

(3)提问:比较最后的计算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解答方法不同,但最后结果相同)

(4)谈话:像这样的结果相同的两道算式可以用等号连接,写成一个等式。

板书:(65+45)×5=65×5+45×5 48×2+32×2 =(48+32)×2 48×2+32×2 =(48+32)×2

2、体验感悟

(1)、谈话:请同学们观察这三个等式,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

(2)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情况相机引导:等号左边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右边呢?

(使学生明确:等号左边是65加45的和乘5,右边是65乘5的积加45乘5的积。)

3、类比展开。

提问:你能根据刚发现的特点编几组等式吗? 学生编写,教师巡视后全班交流。

4、揭示规律。

(1)用语言表述:两个数的和与另一个数相乘,等于这两个数分别与另一个数相乘再相加;

如果有学生答得比较到位:把他的话再重复一遍的。

(2)谈话:如果现在要用字母来表示这个规律,你们认为应该用几个字母呢?(3个)

我们就用a、b、c这三个字母来表示

(3)引导:如果在第一个等号的左边我用a来表示65,b来表示45,c来表示5就可以写成这样的形式: 板书:(a+b)×c(4)追问:那么等号的右边应该怎么来表示呢?

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口答后板书:(a+b)×c=a×c+b×c

四、应用规律。

1、看谁填得快。

(40+4)×25=

×25+

×25 20×15+1×15=(20+)×15(+)×9=26×9+14×9 56×

+44×

=(+)×

2、根据乘法分配律判断,下面等式成立吗?

12×(5+8)=12×5+12×8

(15×4)×20=15×20+4×20(125+1)×8=125×8+1 99×6+6=(99+1)×6

3、看看前面买服装的问题,根据提供的信息,除了可以求一共要付多少元之外,还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1)出示:5件夹克衫比5条裤子贵多少元?

怎样列式?还可以怎样列式?出示:60×5-50×5(60-50)×5

(2)思考:这两道算式等不等呢?你怎么知道相等的?

这个等式和我们发现的乘法分配律的形式一样吗?哪儿不一样?

(3)如果王阿姨是这样买的,出示:买5件夹克衫、5条裤子和5件短袖衫,一共要付多少元?怎样列式?还可以怎样列式?出示: 60×5+50×5+30×5

(60+50+30)×5(4)这两道算式等不等呢?你怎么知道相等的? 这个等式和我们发现的乘法分配律的形式一样吗?

五、拓展延伸。

1、谈话:在上面学习的两种方法的算式中,你认为哪种方法更简便。

2、尝试:怎样算才能更简便,请你说说计算理由。72×15+28×15 66×51+34×51

48×25

六、全课小结

请你选择一个最能代表今天研究成果的算式,说说我们今天研究了什么? 请大家想一想,我们是怎样发现乘法分配律的呢? 今天,我们通过猜想、举例、总结、应用发现了乘法分配律,今后,同学们还可以运用这种数学思维去研究其他的数学知识。

教后反思:

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及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的基础上教学的。乘法分配律也是学习这几个定律中的难点。故而,对于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我没有把重点放在数学语言的表达上,而是把重点放在让学生通过多种方法的计算去完整地感知,对所列算式进行观察、比较和归纳,大胆提出自己的猜想并举例进行验证„„。

关于乘法分配律其实早在上学期和本册教材的前几个单元的练习题中就有所渗透,虽然在当时没有揭示,但我已经引导学生从乘法的意义角度初步进行了感知,以及初步体会了它可以使计算简便。今天的教学就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之上,我觉得本节课的设计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尽量体现新课标的一些理念,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数学知

识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体验中学到知识。在课的开始,提供了三个具体情境,从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初步感受了乘法分配律。

二、我在学生解决完例题的问题后,还让学生提了减法的问题,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感受对于(a-b)×c=a×b-a×c这种类型的题也同样适合,既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又为后面学习简便运算铺垫。

三、在指导学生在观察比较65×5+45×5和(65+45)×5的联系和区别时,指导学生从数和运算符号两个角度观察,学生得出结论后,其实已经感知到了算式的特点,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创造相同类型的等式,可以是数、字母、图形的等,值得欣慰的是学生能用各种方式正确表示出来,然后再揭示数学语言,学生的认知产生飞跃。

四、在本课的练习设计上,我力求有针对性,有坡度,同时也注意知识的延伸。针对平时学生练习中的错误,在判断题中我安排了(25×7)×4=25×4+7×4,让学生通过争论明白当(25×7)×4时用乘法结合律简算;当(25+7)×4时用乘法分配律简算。在填空题目中,我设计了①(10+7)×6=()×6 +()×6 ;②8×(125+9)=8×()+8×();③7×48+7×52=()×(+)通过练习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概念,也为后面利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打下伏笔。

不足之处及改进设想:

1、学生很难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乘法分配律的含义,在学生得到字母公式后,花在说规律上的时间有点偏多。

其实,没必要在文字上多做文章。

2、要关注运算意义的深度理解,在乘法分配律和结合率的比较中,把握了乘法分配律的本质特点。比如可以增加这样的比较过程:

(1)从算式的结构对比。(40+4)×25

„„(40×4)×25

„„

引导学生进行区别:数字相同,运算顺序相同,这是他们的相同点;不同点是一式是两个数的和乘25,二式是两个数的积乘25;结果也不同。

(2)、从算式的意义对比。(40+4)×25

„„(40×4)×25

„„

引导学生区别:算式一可以表示44个25;算式二可以表示160个25。(3)、从实际的应用对比。

现有40箱苹果汁和4箱桔子汁,每箱饮料24瓶,一共有多少瓶?(40+4)×25 现有40箱苹果汁,每箱24瓶,每瓶4元,一共要多少元?(40×4)×25 引导学生区别:重点区别:a、40+4和40×4表示的含义一样吗?为什么?

b、如果把两个算式的括号都去掉,哪一个算式的结果和意义将发生变化?

c、讨论交流:同样去掉括号,为什么在(40+4)×25=40×25+4×25中25出现两次,而在(40×4)×25=25×4×40中25只用了一次?(40+4)×25为什么可以转化为40×25+4×25来计算?

总之,只有从外在模型的对比中记忆,在运算意义的角度追根溯源,深入思考,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乘法的分配律。

第三篇:四年级数学日记:乘法运算律

四年级数学日记:乘法运算律

今天是星期天,我在写数学作业的时候,做到“小试身手”时看见了两道计算题,分别是:3×999+3+8×99+8+10×99+10+2×9999+2=?和333×334+222×999=?。我做了一会,还是做不出来。我连忙叫妈妈教教我,妈妈过来后看了看说:“这两个题目能用到你学的乘法运算律,你都学习了什么乘法的运算律?”我回答说:“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率。”妈妈满意的点点头,就耐心的给我讲解起来。

妈妈说:“3×999+3=3×999+3×1=3×(999+1)=3×1000=3000,这里用到了乘法分配率,下来的你自己算算看?”我想了想,兴奋的说:“我会了我会了!8×99+8=8×99+8×1=8×(99+1)=8×100=800;10×99+10=10×99+10×1=10×(99+1)=10×100=1000;2×9999+2=2×9999+2×1=2×(9999+1)=2×10000=20000;最后,再用加法就得出了最后得数,就是:3000+800+1000+20000=24800。”妈妈满意的点点头说:“不错啊,儿子的水平真高啊!”

第二道题目妈妈提示了我一下,妈妈说:“999=333×3,你好好想一想应该怎么做?”我还是不知道怎么做,妈妈又说:“其实,333×334+222×999=333×334+222×333×3=333×334+333×(222×3)=333×334+333×666”,这时候,我就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啊,我就接着说:“就等于333×(334+666)=333×1000=333000”。我觉得很有趣,就哈哈大笑起来。

妈妈接着问:“这两道题目都用到了什么乘法运算律?”我回答说:“有乘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还有乘法分配率,总而言之,所有的乘法运算律全部用上了。”通过妈妈的讲解,我又学会了更多的知识,通过运算律能够使复杂的计算题简便化。

第四篇:乘法运算律教学设计

《乘法运算律》教学设计 西堡学校 窦增杰

教学内容: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经历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探索过程

2、理解并掌握乘法的这两个运算定律,并能用字母表示它们

3、同时让学生学会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

4、体验乘法这两个运算律的应用价值

情感态度:通过教学培养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乘法的这两个运算定律,并能用字母表示它们 教学难点:如何根据算式及数的特征正确运用运算定律进行计算 教学模式:导学、展交、训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检测加法运算律

二、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三、检查预习目标,调控教学方法

四、根据预习情况学习目标1 方法:

1、出示情景图,列出两个算式

2、比较两个算式的特点

3、发现乘法交换律的规律

4、用字母表示乘法分配律

五、检测目标

1、比比谁是数学小博士

2、谈谈对乘法交换律的认识

3、交流为什么要学习乘法交换律?

六、学习乘法结合律

1、根据情景图完成学习任务

2、共同展示学习成果

3、形成结论

七、巩固强化目标

1、用简便方法计算各题,并谈谈收获

2、智力大比拼

3、比比谁最棒

八、补充目标:

1、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2、布置下节课的预习目标

第五篇:乘法运算律教学设计

乘法结合律、交换律(宋体小三加粗)【教学内容】(宋体小四加粗)

青岛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四年级下册22~23页,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宋体小四)

【教材简析】(宋体小四加粗)

教材的信息窗中呈现的是快乐农场——为校园绿化采购花土和花肥的场景。信息窗中以采购记录单的形式提供了丰富的数学信息。教材通过引导学生解决“一共购买多少千克花土?”和“一共购买多少千克花肥”的问题,展开对乘法运算律的学习。

学生学习乘法的运算律是在学习了加法运算律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乘法的运算律是对乘法计算规律的概括,是计算经验的提升。学好这部分内容,对学生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合理灵活的进行计算,提高计算能力起到重要的作用。(宋体小四)

【教学目标】(宋体小四加粗)

1.结合学生已有经验,创设具体的情境,学生发现理解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能用字母进行表示,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2.学生经历学习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体验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等数学方法。

3.通过乘法运算律的学习,学生形成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意识和习惯。(宋体小四)

【教学重点】(宋体小四加粗)

探索、掌握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宋体小四)【教学难点】(宋体小四加粗)

探索乘法结合律,能灵活运用学到的知识进行简便计算。(宋体小四)【教学方法】(宋体小四加粗)

谈话法、讲授法、合作学习法。(宋体小四)【教学具准备】(宋体小四加粗)

多媒体、课件、计算器。(宋体小四)【教学过程】(宋体小四加粗)

一、创设情境,感知规律(宋体小四加粗)

谈话:刚才我们一起观看了微课,大家和综合实践小组的同学一起经历了观察、猜测、验证的过程,回顾了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今天让我们再一起走进花卉市场,看看还可以为校园绿化做哪些准备?

出示信息窗:

1、仔细观察花土和花肥的采购记录单,说说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信息。

2、根据花土和花肥的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1)一共购进多少千克花土?(2)一共购进多少千克花肥?

3、同桌合作学习:

(1)选择一个喜欢的问题,算一算,并说说你的理由。

(2)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整理,对于算理正确的及时肯定,出示算式:(2×25)×20 2×(25×20)

(5×8)×10 5×(8×10)(宋体小四)

二、研究素材,猜测规律(宋体小四加粗)

1、观察思考:上面两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汇报交流,各抒己见

3、初步得出猜测规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一个数,积不变。(宋体小四)

三、讨论交流,验证规律(宋体小四加粗)怎样验证?举例子

(1)谈话:在答题纸上把你的例子写出来,并仔细观察有没有反例。(2)分享验证过程(3)归纳总结,得出规律: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第一个数,积不变。

(4)尝试给规律命名 通过自己观察、猜测、验证从而得出了结论。前面我们研究了加法运算律,你能根据加法的运算律给我们刚刚发现的规律起个名字吗?

(5)字母表示运算律

(6)猜想:大家大胆地猜想一下,乘法还有其它的运算律吗?你能用字母表示吗? 小结:二年级学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我们就根据一句口诀些两个算式,5×8和8×5的积都是20,还有在三年级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验算和解决问题时,我们可以交换因数的位置进行,这都是应用了乘法交换律。(宋体小四)

四、巩固拓展,应用规律(宋体小四加粗)

1、基础练习(宋体小四)

学生自主解答,集体订正。

2、变式练习

学生在答题纸上自主完成后集体订正 进一步体会运算律,比较感受加法运算律和 乘法运算律的区别。

3、拓展应用练习

学生直接解答,并说出理由,让学生感受运用乘法运算律的可以使得计算简便。

五、反思总结,自我建构。(宋体小四加粗)教师谈话:今天这节课上完了,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从知识上、能力方法上、情感态度上进行总结。(宋体小四)【教学反思】(宋体小四加粗)

运算律的数学教学中向学生传达的是一种“模型”的思想,数学模型源于原型、又高于原型。学生在本节课通过“观察——猜测——验证”的过程,成功的总结出了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经历从数学原型到数学模型的知识创造过程,消除数学原型对概念学习的干扰,深化数学理解。(宋体小四)全文1.5倍行距

下载冀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运算律教学设计(5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冀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运算律教学设计(5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乘法运算律教学设计

    乘法运算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具体情境,学习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能应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2、在具体运算中了解乘除法各部分之......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运算律教学设计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武店中心小学 朱守丽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54~55页。 内容简析: 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以前学生已经学习了运算律的有关知识(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运算律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运算律(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说课稿 说课人:史洪伦 时间:2018.4.18 一、说教材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55-56页,练习......

    四年级下册数学乘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四年级《乘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P24--P26例5、例6、例7及相应练习。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经历探索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过程,理......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加法运算律》教学设计

    加法运算律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55页例1及56页练一练,处理练习九第1题和第3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对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决,进行比较和分析,找到实际问题的不......

    有理数乘法运算律教学设计

    七年级数学(上)教学设计 课题:2.92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交换律和结合律) 课型:新授 主讲人:禹文改 时间:2017年9月 学习目标 1,理解有理数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并学会应用. 2,掌握多个有......

    公开课 乘法运算律教学设计

    §1.4.1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 教学设计 大安市安广中学七年理科组 王玉杰 一、教学目标 1、在熟练掌握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基础上,能运用乘法运算律简化乘法运算. 2、能熟练地进......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6.2乘法运算律同步练习

    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6.2乘法运算律同步练习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6.2乘法运算律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