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资源开发与思路设计艺术遮谈

时间:2019-05-12 23:08: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语文教学资源开发与思路设计艺术遮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语文教学资源开发与思路设计艺术遮谈》。

第一篇:语文教学资源开发与思路设计艺术遮谈

语文教学资源开发与思路设计艺术遮谈

都镇湾镇中心学校

周爱国

课堂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

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是语文教师本身所具有的独特的创造力和审美价值定向在语文课堂教学领域中的结晶,是一个教师在长期课堂教学实践中积累起来的经验、技能在课堂教学中达到的理想境界。

有人形象地把语文教学的艺术称为“带领学生去找水”,这种说法用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上极为恰当。我们在带领学生找水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领会鸟语花香、莺歌燕舞,要让学生自己学会找水,既得到所需,又感受美妙,这一寻水的过程就是教学的艺术。在此,让我来谈谈课堂教学的艺术,权当抛砖引玉,以期和各位同仁一起走进这片广阔而神秘的土地。

一、开发资源的艺术

课程资源是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和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关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特色。新课程观认为教师和学生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他们共创共生,形成“学习共同体”。因而我们应充分认识到语文资源不仅包括教材,还应包括教师、学生,乃至更为广阔的生活。

(一)用活教材资源:

教材之所以叫教材,那就是“教学的素材”,教材只是一个例子,这就注定我们在教学中只能是“用教材”,而不能只是“教教材”。处理教材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想方设法把教材变成“我的教材”。要想把教材变成我的教材,关键在于文章的解读,用有的老师的话说就是老师首先要“读出自我”。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又是找准文本与生活的衔接点,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这样才能让教材鲜活起来,富有生活气息。总之,就是要让教材生活化。既然教材只是一种教学素材,那么生活也可成为教材,如果生活中有比我们的教材更好的例子,我们不妨就用生活中的例子。

案例一:有位教师在上《背影》一课时,没想到这么感人的文章却没能打动他的学生,学生们看到父亲买橘子的那一精彩片断时,居然只是觉得父亲很好笑,眼看感受这种深沉的父爱已要落空,这位老师灵机一动,马上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在你的记忆中,父母最令你感动的一件事是什么”,学生们拾起了沉淀在自己心灵深处的体验,为那些永生不忘的情景热泪盈眶。这位老师用活了教材,有老师可能要问我,那朱自清那精彩的细节描写怎么办,那几次流泪怎么办,学生已经流泪了,让他把那件事,那个场景记下来不就行了吗,再来分析那描写那流泪已经显得有些苍白了。

案例二:可能有不少的老师听过毛海兵老师那节《猫》吧,那只断腿的猫不就是一个最好的资源吗?即使不将它和教材中的《猫》结合起来,那未必不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可能比《斑羚飞渡》还要感人。激发学生关爱生命,关爱动物的情感自不必说了。

(二)挖掘学生资源:

语文课堂是流动的,生成的。学生掌握的信息,甚至包括学生本身都是一种可贵的语文资源。教师要善于把学生已掌握的和能够发现的信息作为课程资源,以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更贴近于生活实际,更贴近学生的兴趣爱好,同时,还要善于利用学生富有个性的思维方法、情感体验等。

案例一:我在上《安塞腰鼓》一课时,当问到是否有人会唱山歌时,居然就有一位同学非常大胆地站起来给大家献上了一曲优美的山歌,还没唱完,教室里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就是一种非常好的学生资源,遗憾的是我没有用好这个资源。

案例二:我校有的老师在教学小说单元时,为了教人物的刻画,让学生为班上的学生进行人物素描,写出各个人物的不同特点,这就是对学生资源的挖掘。

(三)充分利用自身资源:

每位老师都有不同的特点,每位老师都有各自的特长,我们要充分利用好自身的各种资源,为我们的课堂增添艺术的色彩。

案例一:直到今天,我还清楚的记得钟明晾老师在榔坪展示的风彩。他凭着自己深厚的书法功底,以各种形式展示了自己的特长,更是给学生做出了最好的示范,也给学生上了极为精彩的一课。这就充分利用自身资源的一个范例,我想,如果钟老师没有过硬的书法功底,他绝不会上出这样一节优秀的书法课。

案例二:在去年的优质课竞赛上,任中琴老师凭着自己的一口标准的普通话,用她的朗读征服了同学们,也征服了老师们。这无疑也是充分利用了自己的优秀资源。

(四)巧妙运用生成资源:

课堂教学本来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但课堂上往往会出现一些意外的教学现象,这往往是学生思维萌生的灵感的火花,也许它正是我们备课的盲点,如果我们能凭着高超的课堂驾驭技巧和深厚的实践智慧把意外现象当做课程资源及时把握,一定会促进学生思维,在解决问题中获得“意外的美丽”。

案例一:一位教师在讲授《范进中举》一课的过程中,讲到了人物的评估,一个学生认为张乡绅向范进送银送房是情有可原,无可厚非,此言一出,教室哗然。教师说:“这是不正之风,早有定论,还有什么值得怀疑吗?下面我们分析文章的写作特点。”我想一个高明的语文老师是绝对不会这样做的。

案例二:记得有一位老师在上《你一定会听到的》这篇文章时,快要结束课堂时,提了一个问题就是请用一句话谈你读完此文的感受,有一位同学说:“我这时候最想说的是,让那些听不见的人也能够听到这些美妙的声音。”多么富有爱心的语言哪,我们的语文老师对这个同学进行了表扬。也许,有的老师会说,这与语文没有关系,可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写进了新课标,难道说我们不应呵护这美丽的语言吗?

生活处处有资源,生活处处皆资源,这应是我们对语文教学资源的认识,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就不会去怨天尤人,我们也不会因找不到资源而苦恼,更幸福的是,我们可以开发出属于我们自己的语文教材,演绎出独具个人魅力的语文课堂。

二、思路设计的艺术

每一节课都应有一个或多个教学目标,它是我们在上课之前预先设定的,在教学中,我们通常会围绕教学目标构思教学的环节,其实,我不主张设计成模式化的教学环节,但我认为,上课之前有一个非常清晰的教学思路是很有必要的。因为只有当这个思路烂熟于心,你才能在课堂上运用自如,也才能够让课堂变得行云流水,流畅自然。

(一)紧扣文眼构思:

文眼是一篇文章的灵魂,聪明的语文老师经常善于抓住文眼大做文章,从而形成一个清晰而别致的思路。

案例一:有位老师教学《麦琪的礼物》时,紧紧扣住“礼物”做文章,设计出了这样两个问题,“是什么礼物?”“礼物是否珍贵?”就将小说的情节和主题弄清楚了。

案例二:有老师教学《珍珠鸟》一文,抓住了文末“信赖,往往会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探究了作者与珍珠鸟是否相互信赖,为什么会相互信赖等问题,非常轻松地教学了这篇文章,并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二)巧挖话题构思:

文本中往往隐藏着一些话题,只要我们在备课时多动脑子,一定挖掘出一些有趣的话题,从而根据这一话题进行教学构思。

案例一:胡昌波老师在教学《卖油翁》一课时,经过研究发现,事件是围绕一组矛盾展开的,于是就抓住这一话题构思了教学。

板书:矛盾。

师:谁能联系你自己的生活说说你生活中有些什么矛盾?

学生说出了许多矛盾,师引导分析了矛盾的两个条件,接着提出要求,让学生自读课文,看看能从文中找出哪些矛盾,在找矛盾,分析矛盾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完成了文章的解读。对文章的解读就在这样一个看似和文章无关的话题中完成了。

案例二:记得有位老师在教学《第一次真好》时,围绕“第一次”这一话题构思,文章写了哪些第一次,你经历的哪些第一次真好,然后进一步拓展,“第一次——,真——”,整节课就是围绕“第一次”这一话题形成了顺畅的思路,达到了应有的效果。

(三)整合内容构思:

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对教材,对资源要有一种整合的意识,在整合内容后,对课堂教学进行构思,也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案例:如我们学校九年级备课组在进行小说单元教学时,我们对教材进行了大胆的整合,采用了自读,指导做读书卡的形式,读书卡经过备课组集体研究,形成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读书卡。这种读书方法不仅读完了教材中的小说,还要求学生读了一些课外的小说,同学们受益非浅,从另外的角度说也解放了我们的语文老师。应该说这也是一个集体备课的例子。

当然,语文课堂的构思策略有许多方面,可以根据训练重点构思,根据文章情感构思,在这里不一一陈述。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善于研究,善于思考,我们就能够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放射艺术的光芒。

教学,没有定法,艺术,永无止境。

课堂教学艺术浩如烟海,我所说的不过九牛一毛而已,而且有许多仅是我个人的一些肤浅的看法,其目的只是想引发大家的一些思考,让我们携起手来一同走进新课程。新课程的全面实施,给我们广大语文人赐予了广阔的空间,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都可以成为魏书生钱梦龙李镇西。而艺术的语文教学又告诉我们,我们都不可能成为魏书生钱梦龙李镇西,我们只能成为我们自己。

最后,请让我们共勉:把学生视为学习的天使,把教材当作教学的素材,把自己看成高级的玩伴,和我们的孩子们一起去玩出语文课堂的艺术!

第二篇: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问题遮谈

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问题遮谈

河南大学附属中学 冉明远

许多初中时语文学得不错的同学,一进入高中后,尤其是高一上期期中考试后对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反映出不同程度的不适应现象。学生、家长和老师都感到不可理解:初中会考那么高的分数到了高中怎么就一落千丈了呢?个别学生甚至对语文逐渐失去信心,将精力转向攻读数理化去了。

我曾教过初中语文,也教过高中语文,在教学过程中切实感到搞好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对于高中阶段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全面增强学生素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认真分析高一学生语文学习困难的原因并及时采取恰当的措施对高中教师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一、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问题的成因

首先,由于初中属九年制义务教育,也受学生年龄特征等限制,在能力方面要求较低。初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

现代文阅读方面:(1)在阅读方法上,由初中“熟练运用略读、浏览”,到高中“能根据不同目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法”。(2)理解方面,由初中“理解主要内容”到高中“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和情感”。(3)分析评价方面,由初中的“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到高中的“作出自己的分析和判断,学习从不同角度进行阐发、评价、质疑”。(4)鉴赏方面,高中更强调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文言文阅读方面:由初中“理解基本内容”到高中的“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读懂课文,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思想倾向”。

无论是现代文还是文言文,阅读能力要求明显增强。这就决定了初中会考语文试题大部分是知识型的,能力型的较少。虽然考试分数较高,但科学的学习习惯未充分养成,应有的能力没有完全培养出来。升入高中后,部分学生仍然延续原有的学习方法和思维定势,过多地依赖老师,掌握知识以机械记忆为主。如:考前才背书,看课文,记解释等。而高中属于非义务教育阶段,考题围着高考转,更加注重考查能力,加上学生缺乏灵活的思维迁移能力,考出来的分数当然不会很理想。

其次,高一节假日多,还有军训,往往时间紧,任务重。教师大多是刚送过高三毕业班下来的,未处理好初高中教学的衔接就开快车,抓进度;或者故意出高难度的题给学生一个下马威。这样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挫伤其积极性,必然会给高中语文教学带来不同程度的困难。

第三,其他学科也存在着初升高之后“坡度较陡”的问题,学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在理科学科上。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语文似乎人人都懂,但人人都不可能精通的特点。学生分数往往相对稳定,不像数理化那样一经努力就能扶摇直上。因此,学生往往对语文学习重视不够,甚至随便应付。

二、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教育学和心理学依据

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以两条教育原则为依据:一是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二是可接受性原则,是指教学的内容、方法、份量和进度要适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现代认知心理学家大都十分重视认知结构的重要性,在他们看来,认知结构的形成是产生广泛迁移的根本。根据现代心理学奠基人桑代克的有关理论,两种学习之间要产生迁移,关键在于发现它们之间的一致性或相似性。新的学习总是以原来的学习为基础的,先前的学习对以后的学习总有这样那样的影响。

同时,系统论也给我们很大的启示:在研究和处理事物时,把对象放在系统形式中加以考察,始终着重从要素与要素之间,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中,从系统的结构以及动态的角度,综合考察和处理对象,以求得到整体功能的最优化。这些无不告诉我们的确应该重视教学各个环节中的“衔接”。

三、初高中语文教学衔接的具体措施

第一,摸清情况,明确现状。入学后,进行学习基本能力的摸底测验。进行成绩分析,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水平进行客观的量化与评价,初步掌握学生的基本状况,为教师客观地制定教育教学计划提供相对的依据。

第二,明确要求,有的放矢。学生刚进高一,好奇心强,学习热情高。教师就要趁此给学生讲明高中阶段语文学习的具体要求,让学生明白在阅读、写作、说话及基础知识方面的具体目标。如高一年级在阅读方面要理解字词句的含义,要培养自学能力,能阅读分析比较复杂的记叙文、说明文,要熟悉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了解常见的文言虚词的一般用法,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写作方面要养成练笔习惯,能写一般的记叙文、说明文;说话方面要能用普通话有条理地叙述事件,说明事物,阐述观点;基础知识方面要了解并掌握基本课文涉及的著名作家作品等。明确了具体要求,学生才会在平时的学习中注重点滴知识的积累,注重听说读写思的全面发展与提高。

第三,培养习惯,打好基础。叶圣陶说:语文学习首先是一种习惯。良好的习惯既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前提,同时也是语文素养的一种体现。因为良好的习惯包括:课要集中精力地听,字要规规矩矩地写,文章要仔仔细细地读,作业要认认真真地做。而这些习惯的养成,决非一日之功效。学生必须有严肃认真的态度,孜孜不倦的精神,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持之以恒的毅力才行。所以,我们高一的语文教学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以课本为依托,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为学生学会学习打好基础。

第四,激发兴趣,调动激情。学习要求高不可怕,怕的是学生没有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教学中我们可灵活采用多种方法,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如新颖活泼的开场白,提问激疑,小组间竞赛,课文比较欣赏,模仿课文片段即兴写作,围绕某一题目迅速想象或联想等等,力争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使之积极动脑、动口、动手,在学习语文的实践中,自觉地提高认识,增强能力,发展智力。

第五,教给方法,提升能力。教师对学生进行具体的,细致的学法指导,明确作业要求及其他方面的规范与要求。培养学生上课主动参与,积极思维,主动发言的意识。引导教育学生“学会听,学会想,学会做”,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习惯。鼓励学生们进行学习心得体会的交流,取长补短,改进提高,尽快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引导教育学生要学会不断地总结自我,分析自我,找出问题与差距,进而不断趋于完善,提高自我。请高年级的同学与本年级的学生进行座谈与交流,传授学习方面的心得与经验。引导帮助学生学会制定学习计划,合理地安排时间,并教育学生自觉的去遵守,去实施,去落实。

第六,讲授语法,扫除障碍。语文学习离不开语法知识。虽然最基本的语法知识已在初中语文教材附录中正式出现,但由于近几年我们中考语文不涉及语法知识,致使初中语文教学淡化语法,因而学生进入高一遇到语法问题时就感到困难重重。特别是当学习文言文遇到词的活用现象、特殊句式的问题时,学生更是没有办法。语法知识的残缺成了高一语文教学的一大障碍。针对语法知识残缺的问题,我们应在第一学期给学生适当补充相关知识内容。现代汉语中词的构成、词类划分、短语分类、句子成分、单句与复句,文言文中常见的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等语法知识必须补充。让学生在高一第一学期就全面地接触语法知识,第二学期就可以巩固并系统化了,学生进入高二高三碰到语法问题,自然会迎刃而解。

第七,巧用初中课本,铺路搭桥。高中语文课本的有些知识,看似难点,但只要教师巧

妙运用初中语文课本,铺路搭桥,学生就会轻松掌握。如学习《烛之武退秦师》,预习时有不少学生不知道“何厌之有?”如何翻译,我们就可以举出初中时学习的两个例子“学而不厌”“何陋之有?”让学生进行思考,学生顿时就为之释然了。

第八,讲究教法,循序渐进。进入高一,语文教材的内容增多,篇幅加长。仅必修课本第一册,与初中相比,篇幅就明显加长。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和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文言文《荆轲刺秦王》等。同时,还有一本厚厚的《语文读本》。此外,高中阶段作业、考试容量加大,向课外延伸多。教师可抓住重点篇目仔细讲,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授之以渔。

第九,课外延伸,综合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单靠课堂学习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指导学生向课外延伸。如推荐有益读物,提示阅读方法;要求学生写日记、周记、笔记或办黑板报,提高写作能力;举办朗诵会,培养说话能力;特别是整理语文笔记,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坚持收集成语俗语、名言警句、精美片段、文学常识等,让他们写写读读,反复品味,一段时间后他们自会融会贯通,灵活运用。

第十,深入学生,热情关怀。学生进入高中,在平时的学习中会出现许多新的心理障碍。如竞争的激烈,学习压力的加大,考试成绩的失败等都会影响他们的自信心。语文学习中很多学生努力了,但没有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于是片面认为语文学与不学一个样,背与不背一个样,反正考试时课内知识少,课外知识多,加上课程多任务重,他们对语文学习中的阅读与赏析、预习与复习这些必要环节常常从简从略,对背诵、作文等必须完成的作业也是敷衍了事。所有这些,都直接影响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针对学生的这些不良心理因素,教师要将个别交谈与整体教育相结合,耐心疏导,促其矫正。如有的学生成绩不佳,灰心丧气,教师可找出其语文学习中的闪光点,肯定鼓励,给他们以信心。

在实际教学中只要教师重视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多了解钻研学生、教材以及《课程标准》等,在前引后连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抓好初高中语文教学的衔接,学生就一定会尽快地适应高中的语文学习,顺利地实现从初中到高中语文学习的过渡,这对提高高中语文教学的质量来说,是不可忽视的。

第三篇: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开发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开发

徐红彩

随着各种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开发高质量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已成为教育信息化的迫切需要。

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教学材料。按信息的呈现方式划分,数字化教学资源可分为数字化的幻灯、投影、音视频以及网上教学资源等。与传统的教学资源相比,数字化教学资源有处理技术数字化、处理方式多媒体化、信息传输网络化等特点。

开发与建设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教学性原则:资源应能满足教与学的需求;2.科学性原则:资源应能正确反映科学知识原理和现代科学技术;3.开放性原则:资源库应确保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任何师生都可以将自己的电子作品纳入其中;4.通用性原则:在相应的技术标准规范下,教学资源应能适用于不同的教学情境和多种形式的学习;5.层次性原则:数字化教学资源应实行模块化管理,使学习者通过对不同层次资源的使用和重组,最大限度的发挥资源的个性化潜能;6.经济性原则:应以最少的投入开发出高质量、高性能的教学资源。

数字化教学资源所要开发和建设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分两大模块:一是教学资源本身;二是教学资源的描述信息。教学资源模块包括三个大类:教学素材、教学单元和动态资源;设计数字化教学资源时必须对其进行相关的描述,这些描述性信息构成了资源的描述信息模块,该模块涉及八个要素:资源的整体特征描述、历史和现状描述、元描述、相关技术描述、教学特性描述、知识产权描述、类属信息描述和评价信息描述。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来源主要有三个途径:一是将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数字化改造;二是师生创作的电子作品;三是由专业人员开发建设的资源。其中师生创作的电子作品有三种基本类型,展示型作品、师生交流作品集、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的作品集;由专业人员开发建设的资源是数字化教学资源的主要来源,它的开发和建设步骤以下:1.搜集各种形式的媒体素材,对素材进行分类与描述;2.将各种零散的素材集成为完整的教学资源单元;3.对资源内容标引;4.质量检查;5.当资源制作完成后,需要将全部数字化文件归档,存入资源库。在资源建设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有:1.知识产权的保护; 2.要使用一些通用的标准对教学资源进行规范管理;3.为了防止资源的流失和损坏,应做好管理和维护工作。

第四篇:教学思路的设计艺术(精选)

教学思路的设计艺术

教学思路,是指教师对课堂教学所酝酿、所设计的教学流程,即这节课从什么地方出发,怎样一步一步往前走,就像文章作者动笔之先所勾勒出的一个大致框架一样。就阅读教学来说,我们用“思路”一词来概括对教学进行思考、进行安排的过程,也用它来分析已经完成的教学过程表现了一种什么样的思维走向。

研究教学思路的设计艺术,可以达到以下目的:

1.帮助我们解决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无序”的问题;

2.让我们懂得,对教师的评价,要重视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

3.提醒我们不断地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4.促使我们对教学内容加强整合,从而简化教学头绪,突出教学重点;

5.提高我们对课堂教学外在的形式之美和内在的细节之美的设计艺术和创新艺术。

在日常阅读教学中,教学思路的安排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人们常说的“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就往往体现在这教学思路上。由于教学思路讲究教学过程的流畅之美,讲究教学内容的组合之美、讲究教学时空的造型之美,讲究教学双方的活动之美,所以不管是从“科学”还是从“艺术”的角度,人们都可以从“思路”上体会到设计者的水平、风格、特色。

在新课标指导下的教学改革中,教学思路设计的研究更加表现出其重要性。课标要求我们应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探索,应进行“平等对话”式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应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语文实践”,并要求“教材内容的安排应避免繁琐化,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这就需要我们下大力气改革以讲析为主的教学,而代之以教学内容灵动、教学线条简洁、教学板块清晰、教学步骤明朗、学生活动充分的教学安排。

所以,教学思路的设计艺术就成了我们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话题。在这一章中,主要介绍如下教学思路的设计艺术:板块式思路;线索式思路;选点式思路;反复式思路;穿插式思路;迁移式思路;整体式思路。

由于“教学思路”的灵活性和命名上的个性化,上述若干“思路”不是绝对意义上的命名,它们之间的关系也不是完全并列的,这些命名只是意在突出它们各自比较明显的特征。

一、板块式思路(上)

先请看笔者的一个策划——《夏天也是好天气》教学蓝图:

1.告诉大家——读妙文。

2.提醒自己——寻雅词。

3.评说课文——品奇字。

4.表现生活——用美句。

这个策划所展示的是四个呈“块”状的教学内容。它们着眼于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着眼于学生自主的合作的学习,着眼于每一“块”解决一个方面的学习内容或进行一个方面的学习活动,步步为营,有序延展,形成一篇课文清晰明朗的教学过程。

这样的教学以“板块”来整合学习内容,来形成教学流程,来结构课堂教学,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板块式”教学思路。

所谓“板块式思路”,就是在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中,从不同的角度有序地安排几“块”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不仅有机地形成了几个知识、能力的训练板块,同时也形成了几个时间的、步骤的“板块”,即教学的内容、教学的过程都是呈板块状分布排列。

板块式教学思路之所以能够在教学实践中得到运用,是因为它有效地解决了长期困扰阅读课堂教学繁杂无序的问题,它就像一篇结构清朗的文章,又像一座层级井然的能让我们拾级而上的阶梯,给人以看得见、想得到、用得着的感觉。

板块式教学思路的设计角度与组合方式都很丰富,但“板块”二字仅仅只是教学形式的外壳,教学设计中的关键技巧仍是教材的阅读与运用,仍是教学活动的组合与安排。

下面举三个例子进行说明。

例一,优化、整合课文内容,提炼出可供进行教学的板块内容,设计板块思路。

如课文《提醒幸福》语言与情感的亮点主要有:

1.语言生动:

祈盼 怅然 先哲 崇尚 步履 韵律 孪生 回味 征兆 甘霖 希冀 真谛 温馨 渲染 踌躇 追悔 姗姗 袅袅 婷婷

茸茸 熠熠 皓月当空 临门一脚 惴惴不安 荣辱不惊 谆谆告诫 无足挂齿 南辕北辙 步履匆匆 瞻前顾后 相濡以沫 心心相印

天涯海角

2.意蕴丰美:

①人们常常只是在幸福的金马车已经驶过去很远,捡起地上的金鬃毛说,原来我见过它。

②人们喜爱回味幸福的标本,却忽略幸福披着露水散发清香的时刻。

③幸福常常是朦胧的,很有节制地向我们喷洒甘霖。

④你不要总希冀轰轰烈烈的幸福,它多半只是悄悄地扑面而来。

⑤幸福绝大多数是朴素的。它不会像信号弹似地,在很高的天际闪烁红色的光芒。它披着本色外衣,亲切温暖地包裹起我们。

⑥如果把人生的苦难和幸福分臵天平两端,苦难体积庞大,幸福可能只是一块小小的矿石。但指针一定要向幸福这一侧倾斜,因为它有生命的黄金。

⑦幸福有梯形的切面,它可以扩大也可以缩小,就看你是否珍惜。

⑧现在的每一分钟,都让它像纯净的酒精,燃烧成幸福的淡蓝色火焰,不留一丝渣滓。

3.哲理深刻:

所以,当我们一无所有的时候,我们也能够说:我很幸福。因为我们还有健康的身体。当我们不再享有健康的时候,那些最勇敢的人可以依然微笑着说:我很幸福。因为我还有一颗健康的心。甚至当我们连心也不再存在的时候,那些人类最优秀的分子仍旧可以对宇宙大声说:我很幸福。因为我曾经生活过。

根据上面提炼出来的三个特点,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可以设计这样的课堂活动:

1.字词品味活动。

2.句段欣赏活动。

3.课文创编活动(将课文中的核心内容集合起来,形成一篇短小的美文)。

将这三项活动有机地组合起来,就是一节课的“板块式思路”。

例二,活用、巧用课文内容,从“整体运用”课文的角度来安排教学的板块。

如高中语文第三册《词七首》的教学。

七首词的教学,大致在三个课时左右。对于这样一课多篇的教材,教者首先就应提醒自己要活用、巧用课文,要对课文进行配伍,进行重组,要从有利于学生学的角度、从有利于课中活动的角度、从有利于表现课文特点的角度、从有利于表现教学思路的角度、从有利于表现教师心智的角度处理教材。

如:我们可以将李煜的《虞美人》与李清照的《一剪梅》组合在一起进行教学。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教学的过程可以分为这样三个“板块”:

第一步,个性化朗读;第二步,艺术性改写;第三步,对比式评说。这将是很有文学欣赏品位的一节课。

例三,扩展阅读材料,开发课文资源,从课内课外相融合的角度来形成教学板块。

如《有的人》的教学。

《有的人》短小精美,通篇运用对比的表现方法,以铿锵有力的诗句,抒发了对纪念鲁迅的感受,进行了饱含哲理的深刻议论。但历来的教学大都就诗教诗,缺乏有力度的烘托。我们可以增加课外内容,将教学过程艺术地安排为两个有内在联系的教学板块:第一块,就是课内的教学内容,即《有的人》本身的教学;第二块,就是与课文有密切关系的课外材料。这两个教学板块在教学过程中成为“1+1”式的教学格局。这种教学思路实际上是一种“扩容思路”——用“增加数量”的方式使课文在烘托、映衬之中愈加显得深刻动人。

教学设想如下:

教学板块:《有的人》+有关悼念鲁迅的文字——全课教学由两个粘联在一起的教学板块构成。

板块一:朗读、品析《有的人》(约30分钟)(略)。

板块二:朗读、评点有关材料(评点以教师为主进行)(约15分钟)。

朗读材料一:

今天天色不早,我愿用一句话来纪念先生,许多人是不战而屈,鲁迅先生是战而不屈。

评点:这是我国著名社会活动家邹韬奋先生在1936年10月19日在上海各界公祭鲁迅先生大会上的演讲辞。一个“战”字,点出了时代背景,点出了时代环境的黑暗与恶劣,一句“战而不屈”,准确地勾勒出鲁迅先生的战斗风骨,饱含着人们对鲁迅先生的敬佩和赞誉之情。

朗读材料二: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因鲁迅的一死,使人们自觉出了民族的尚有可以有为,也因鲁迅之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

评点:这是作家郁达夫在鲁迅逝世后满怀激情写下的《怀鲁迅》中的精彩片断,文中情感丰富,议论深刻,哲理生辉。

朗读材料三:

有名作,有群众,有青年,先生未死

不做官,不爱钱,不变节,是我导师

评点:这是鲁迅先生的日本挚友佐藤村夫在先生逝世后写的一副挽联。此联运用排比手法,“三有”对“三无”,切人切事,要言不烦,歌颂了鲁迅先生的伟大功绩和高尚情操。

朗读材料四:

鲁迅先生的第三个特点是他的牺牲精神。他一点也不畏惧敌人对于他的威胁、利诱和残害,他一点也不避锋芒地把钢刀一样的笔刺向他所憎恨的一切。他往往是站在战士的血痕中,坚韧地反抗着、呼啸着前进。鲁迅是一个彻底的现实主义者,他丝毫不妥协,他具备坚决的心。他在一篇文章里,主张打落水狗。他说,如果不打落水狗,它一旦跳起来,就要咬你,最低限度也要溅你一身的污泥。所以他主张打到底。他一点没有假慈悲的伪君子的色彩。现在日本帝国主义这条疯狗,还没有被我们打下水,我们要一直打到他不能翻身,退出中国国境为止。我们要学习鲁迅的这种精神,把它运用到全中国去。

评点:这是毛泽东同志于1937年10月19日在延安陕北公学鲁迅逝世周年纪念大会上的即兴演讲《鲁迅——现代中国的圣人》中的片断。

全段文字具有高度的描述美。毛泽东同志不愧为语言大师,他用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准确观察和精心描画,展现了鲁迅先生的战斗风格和战斗风采。

朗读材料五:

有些人死去,尽管闹得十分排场,过了没有几天,就悄悄地随着一道烟消逝了,很快被人遗忘了。有的人死去,尽管生前受到很不公平的待遇,但时间越过得久,形象却越加光辉,他的声名却越来越伟大。我想,我们大家都会同意,鲁迅是经受得住时间考验的一位光辉伟大的人物。因为他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事业留下了宝贵的遗产。他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文学家。

评点:这是闻一多先生在鲁迅逝世九周年纪念会上演讲的开头段。全段充满了理趣美,充满了深深赞颂的感情,一句“他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文学家”,表达了作者的崇高评价。

以上这些内容,都是深刻、精美、高度凝练而充满思想情感的语言组合,它们将多么有效地增强课文教学中的感染力度!

二、板块式思路(下)

“板块式思路”也可叫做“分步组合式思路”,就是将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分为几个明显的而彼此之间又有密切关联的教学“板块”,即教学的过程、教学的内容呈“板块”状并列而又一步一步地逐层深入。这是一种大众化的实用的而且具有一定艺术性的教学设计思路。

板块式教学结构呈“板块”状而又组合丰富,灵活多姿,可以充分地表现教师设计教学的技艺、创新意识与审美意识。它主要用于一节课的教学,使这节课布局完美、内容厚实;它也可以用到一个教学步骤之中,使这个教学步骤显得丰满细腻;还可以用到单元的综合学习活动之中,使这种活动的教学层次清楚而内含丰富。总之,对于传统的教学结构而言,板块式教学设计是一种创新与突破。

这种教学设计具有如下明显的特点:

1.教学过程中的“板块”显现得比较鲜明。2.每个教学“板块”各自合理地占有一定的时间。

3.每个教学“板块”集中力量重点解决一个教学问题。

4.各个教学“板块”之间大致上呈现出一种由浅入深、由感知到品评、创造的逻辑顺序。

5.“板块”的“任务”表现在两个方面。有时它们明确地表现出教学活动的目的,有时它们明确地表现出教学活动的内容。

6.一节课或一篇课文,如果用“板块式思路”来安排教学,一般由三至六个“板块”进行结构;超过六个“板块”则会显得力不从心,匆匆带过。

另外,就教学的有序性而言,“板块式思路”还表现出两个方面的含义。第一,课堂教学清晰的教学层次表现为“一步一步地向前走”,即由浅入深地、由易到难地、由知识到能力地向前推进。第二,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构成完整的教学板块,即“一块一块地来落实”,将全课的教学板块连缀起来看,呈现出一种层进式的教学造型。此类教学设计,不管是三步、四层,还是五块、六点,都显现出鲜明的“分层推进”的特点,都显得步履扎实,思路清晰。

下面请看两个教学设计实例。

例一:《论求知》教学简案。

课的总起:朗读课文,用一句话表述阅读课文之后的感受。

分层推进:有如下四个教学板块。

1.识词实践(约8分钟)

学生自读课文,认读字词,教师有选择地让学生听写下面的词语:

消遣 装潢 运筹 偏执 愚鲁 挑剔 吹嘘 炫耀 揣摩 梗概 蒸馏 博学 狡黠 掩饰

2.背读实践(约8分钟)

每人背三至五条名言,择其一条,说说为什么喜欢它。如:

正确运用知识意味着力量。

懂得事物因果的人是幸福的。

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

求知不是为了吹嘘炫耀,而应该是为了寻找真理,启迪智慧。

……

3.析读实践(约8分钟)

讲析课文中重要的一个段落: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思维精密,哲理使人思想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总之,“知识能塑造人的性格”。

请同学们自主解决如下问题:①这一段的结构模式是,②这一段的层次划分是,③这一段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是,④这一段中“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中,“明智”与“聪慧”能互相换位吗?⑤“塑造”一词为什么用得好?⑥如果就分总式结构写段,总说句除了用“总之”领起外,还可以用哪些词语?

4.学用实践(约13分钟)

重点学习、运用一种“三列式”的语言表达方式。所谓“三列”,就是一个句子成分、一个句子、或者一个小段由三个结构大致相同的并列成分构成。如:

求知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潢,也可以增长才干。

狡诈者轻鄙学问,愚鲁者羡慕学问,唯聪明者善于运用学问。

读书使人的头脑充实,讨论使人明辨是非,做笔记则能使知识精确。

求知太慢会弛惰,为装潢而求知是自欺欺人,完全照书本条条办事会成偏执的书呆子。

当你孤独寂寞时,阅读可以消遣。当你高谈阔论时,知识可供装潢。当你处世行事时,正确运用知识意味着力量。

学习之后,同学们自选内容,就“青春”(或“书”“时间”“学习”“读书”)等,每人写一个“三列式”的句子或者段落。

这个设计的特点是线条简洁,内容朴实。教师将课文中重要的语言训练内容分为四个学习的板块,较完美地覆盖了教学内容,“一步一步地向前走”“一块一块地来落实”,学生活动充分,课堂积累丰富。

例二:《卖油翁》教学简案。

教学板块:四读四说——全课教学由“读”与“说”两个板块“系列”相互交叉构成。

1.导入,初读课文。(约6分钟)

①介绍作者: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谥号文忠,北宋吉州永丰(现在江西省永丰县)人,著名文学家。

②学生读课文,老师检查预习情况。解决字音的认读与字义的理解问题。2.第一个教学板块:读课文说译文(约10分钟)

①学生再读课文,要求读得顺畅。

②学生自读自译。

③男生读课文,女生说译文。

④女生读课文,男生说译文。

⑤老师读课文,学生说译文。

⑥学生再读课文。

第二个教学板块:读课文析文句。(约10分钟)

1.学生再读课文,要求读出语调的轻重。

2.教师以句子为单位,以对句子的表达作用进行理解为重点,要求学生发言。

教师示范: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文章开篇就用这句话写人物,写了人物的特有技能以及他对自己的欣赏。

学生们发言,老师点拨。如: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这句话有两层,写了陈尧咨的一次活动,由此引出一个更重要的人物卖油翁,作者一下子就把他的神情显现在我们的面前。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这句话写卖油翁看射箭的态度,这种态度表示他对陈尧咨射技不是十分地肯定,这就给故事的发生、发展设臵了悬念。

……

第三个教学板块:读课文品字词。(约10分钟)

1.学生再读课文,要求读出情景。

2.请同学们用“……用得好……写出了”这个句式谈谈对字词的品味:

“善射”用得好,写出了陈尧咨的特长;“自矜”用得好,画出了陈尧咨的神态。

“睨”和“微颔”用得好,写出了卖油翁不以为奇的心理和神情。

“忿然”用得好,写出了陈尧咨的恼怒;“笑而遣之”用得好,写出了陈尧咨的折服。

卖油翁的“无他,但手熟尔”“我亦无他,惟手熟尔”用得好——它们反复出现,借卖油翁之口点出了事物的真谛,也表现了卖油翁的谦逊与朴实。

……

第四个教学板块

第五篇:怎样开发与利用语文的教学资源

怎样开发和利用语文的教学资源

张丽清

新课程的实施越来越强调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重要性。《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是语文课程观念的更新和完善,也是现代语文教育发展和新世纪语文教学改革深化的必然。搞好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必将产生积极而深刻的影响。

课堂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要服务于教学的整体目标,合理的开发与利用,将以其独特的优势发挥其独特的价值。“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它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另外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资源。“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是指教师和学生利用校内外的语文教育内容来源,组织语文实践活动,创设语文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观察,感悟和积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课堂教学资源如此丰富多彩,究竟哪些资源可以进入我们的课堂,并能为教学服务,必须通过筛选机制过滤才能确定。

一、依据教学目标,锁定选取方向

课堂教学资源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选用什么样的资源,首先要依据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是教材,教材是最重要的课堂教学资源,它体现了课程理念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是教学活动最重要的因素,是师生教和学双边活动的重要依据。语文教师备课时首先要反复阅读教材,与语文教材编写者对话,与课文的作者对话,把握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然后锁定什么样的课程资源有利于突破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并在选取的过程中不断与教学目标对接,提升教学理念,丰富自己对教学内容的感悟。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反复品词嚼句,阅读感悟文字材料,对教材上精美的插图也不可忽视,应引导学生观察品味,感悟语言文字所描述的情境。

实施新课程,牵涉到一个问题,那就是怎样才能开发好课程资源,充分发挥课程资源作用的问题。新教科书包含多种学科,文化、人文素养等丰富的教育资

源。其中的信息,不管是显性的还是隐性的,均可视作塑造学生、使之得到能动发展的很好的资源,而且这种资源是在使用过程中不断挖掘、不断丰富的,它的价值是在“创造性”使用的过程中显现的。因此,教科书的使用者,要在如何使用好教科书方面多下工夫,才可能更好地开发课程资源,为育人服务。

但是,教科书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给教学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也使教学面临严峻的挑战。把教科书当做圣经一样来解读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了。从当前课程改革的趋势来看,凡是有利于创造出学生主动、和谐发展的教学资源都应该加以开发和利用。由此看来,教师要由教科书的忠实讲授者转变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这里的课程,是指教师在兼顾语文课程共性的前提下而自主设计、选择、开发、实施和评价的个性化课程。这种不同程度的个性化课程,是判断语文教师创造精神和创造才能有无和强弱的重要标志。首先,就课程内容而言,除教科书外,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化选择出发去丰富、拓宽语文课程的内涵和外延。其次,就课程的动态性建构而言,教师要以强烈的母语课程资源意识主动建构与日常生活、社会,甚至世界的广泛联系。诸如让报刊、影视、广播、网络、演讲、辩论、广告、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全球事件等素材性课程资源进入教学流程。例如,苏教版小学三年级《小露珠》是一篇优美的童话,写了小露珠由形成到消失的过程,以及小动物和植物对小露珠的喜爱。表现了小露珠不仅外表美丽,而且在美化、滋润万物的同时蒸发了自己。教学重点是:了解小露珠的特点,知道大家都喜欢小露珠。显然,对小露珠的了解和认识是这节课必需的课程资源,它就在生活中,就在自然界。教师课前可以先请小朋友观察小露珠,在生活中感知小露珠如何“像钻石那么闪亮”、“像珍珠那么透明”,在霞光中“光彩熠熠”的,又是如何消失的,感受在小露珠的装点下自然界的美好。这种选取课程资源的活动,不仅有助于儿童学习课文,更有助于他们亲近大自然,陶冶性情。

对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较远的,有的可以发动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查找资料来补充,有的则需要教师提供文本的或音像的资料来弥补。通过阅读作者故事,了解作者生平,了解课文写作背景;阅读作者其他作品,了解作者写作风格;对节选的课文,有的可以通过阅读原著拓展学生对文本的认识。

二、了解学生需求,遴选课程资源

在学生和教材间有一片不确定的开阔地。教师的职责就是衔接、引导,寻找结合点,让学生借助教学资源主动获得发展。教师始终要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资源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学生,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为使课堂教学资源的筛选机制更好地发挥作用,教师要对学生的兴趣、需要以及发展性向等情况有明确的评估,使课程资源开发具有明确的指向,提高课程资源开发的直接效益。这里所指的“学生”不是宽泛的概念,而是指“我教的这个班的学生”;不仅是有共同年龄特征与心理需求的学生,而且是知识背景、生活背景、个性特征各不相同的学生。为特定教育对象确定恰当的目标,仅仅考虑他们已经学过的内容还不够,还需要考虑他们现有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背景。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特征,对课程资源进行梳理归类与整合,并通过教学进行验证,根据教学效果及时反思与调整。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学生首先是筛选课程资源的主体,应发动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并在筛选过程中培养信息才智。在课程资源相对匮乏的情况下,仅靠教师去搜集课程资源力量毕竟有限,教师应和学生一道,不盲目,不等待,树立主动搜集的意识,了解开发和搜集资源的途径和方法。教师应引导学生参与搜集各式各样的课程资源,并指导学生在搜集的过程中去“研究”,根据一定的任务,有目的、有计划地搜集,并学会分辨、筛选、分类、检索和使用,在搜集的实践中形成能力,以备课堂上主动参与教学,与同学共享自己的发现。此外,在教学中不断比较、验证是重要的筛选过程。

三、比较资源成本,确定呈现方式

在锁定资源方向(为什么用这类资源)、了解学生需求(哪些是学生感兴趣的教学资源)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思考的是如何呈现这些资源,怎样呈现最符合经济、有效的原则。教师寻找教学资源不能采用“拿来主义”的态度,而是要根据教学需要进行艺术化地加工,优选适合本年龄阶段、本班学生接受能力的呈现方式。这是一个需要投入时间、精力的过程,而且是长期的日常教学所需的过 3

程。教师工作十分繁忙,教师的精力毕竟有限,教学资源也并不富足,这就要求在筛选教学资源时必须对成本进行充分的比照。

我们也看到不少教师(尤其在公开课上)为了让课“出彩”,制作了精美的课件,有的音像资料在课堂上确实产生了效果。可是学生上课时很少打开书本读书,很少精心品味语言文字。教师因为要不断点击课件,很少离开讲台走到学生身边去倾听他们的朗读和发言;课后学生生字掌握不牢,课文读得结结巴巴。应当承认,师课前确实动了不少脑筋,画图、录音、录像等花了不少时间和精力。我们不禁要问:放着语文课本这一现成的教学资源不用,课上学生到底是被影音材料感动了,还是被语言文字的描述打动了?课件,到底是上课的点缀还是累赘?我们平时上每节课都能花这么多时间去制作吗?我们有没有耗费更小、教学效果更好的教学资源?教师课前是不是可以把更多精力放在解读教材、了解学生上?课上是不是应该把更多注意力放在观察、倾听、评价、激励学生上,以便及时捕捉动态生成的鲜活的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把双刃剑,使用不当会给学生带来媒体的虚幻感,拉远与真实生活的距离。有的课件仅充当了电子挂图和电子板书的作用,反而让学生疏于阅读精美的教材。课件制作花费教师大量的时间,设备使用也造成教学成本的提高、教学资源的浪费。过多的课件演示让教师手忙脚乱,顾不上对学生学习状态的及时反馈。教学内容决定教学形式,多媒体辅助教学这一教学资源的使用应从效果出发,应用在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达成之处,应用在非用不可之处。

课堂教学离不开丰富的课堂教学资源的支撑。通过增加课堂教学资源的数量,提升课堂教学资源的质量来改善课堂教学环境,改变课堂教学方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已经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

2016年5月20日

下载语文教学资源开发与思路设计艺术遮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语文教学资源开发与思路设计艺术遮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谈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资源开发的意义_1_

    谈小学语文多媒体教学资源开发的意义(转载) 关键词:语文 小学生多媒体 摘要:多媒体教学资源正在被大力地推广和应用着,并且不断投入新的元素。在教育教学领域内,也引起了广泛的......

    基于IEBOOK的数字化教学资源设计与开发

    邯郸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发 题目 基于IEBOOK平台的数字化教学资源设计与开学生 魏静园 指导教师 周燕双 讲师 年级 2010级 专业 教育技术学 二级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邯郸学......

    语文教学如何开发民俗文化资源论文

    摘要:语文课程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民俗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发民俗资源,有利于学生感受汉语言文字中渗透的民俗文化精华,了解独特的民族......

    谈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谈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罗香(广西师范大学本科函授大新县党校教学点) 【内容摘要】小学语文教学要做到遵循学科规律,走进家乡,加强听说训练,把握课程特点,走进家乡文......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实施 [摘要]本文从网络环境下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概述谈起,对网络环境下小学写作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实施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希望能够给相关的教育工......

    谈本土资源在美术教学中的开发与利用

    谈本土资源在美术教学中的开发与利用联系单位:云南省华宁县宁州镇葫芦冲小学 联系教师:孔 蕾 联系电话:*** 谈本土资源在美术教学中的开发与利用 【内容摘要】:本土......

    谈高中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模版]

    谈高中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山大学附属中学田强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高中美术模块化教学对教师和学生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实施新课程,落实新课标要求,必然牵涉到一......

    教学设计与艺术

    教学设计与艺术 院系:教育科学学院 班级:教育学姓名: 学号:xxx 0910314034 浅谈课堂提问的艺术 课堂提问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它既是教师素质的体现(诸如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