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下语文圆地三日积月累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三:我的发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
教学内容:我的发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
教学目的:
1、收集相对的词语,引导学生在积累和运用中学习语言。
2、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发现能力。
教学重难点:练习对对子。教学准备:与三板块相关的课件。教学过程
一、导语
同学们,汉语的构词方式非常奇妙。这节课我们来了解一下有关颜色的词语,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二、我的发现
1、(出示课件:“黄色”“绿色”两组词)男女生挑战读,看谁最先有所发现?
2、交流发现。(出示课件:“黄色”一组词是由“事物十颜色”这种构词方式组成;“绿色”一组词是在“绿”前面加表示也是深浅的词。)
3、词语扩展。
(1)你你能根据构词方式给他们扩词吗?(2)(出示课件:“红色”“蓝色”两组词)自读“红色”和“蓝色”两组词语,这两组词语在构词上各有什么特点?(3)四人小组赛扩词,看谁扩词多?(4)除了这四种颜色外,还可以围绕其他颜色进行词语的扩展和积累吗?
二、日积月累
1、我国的语言文字非常丰富,有时候人们常常把那些意思相近或相反的词成对地用在诗文中,用来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我们一起来看
看对子歌。(课件出示:对子歌)
(1)自读、男女生读、齐读。哪些词语是相对的?你们读后有什么感受?会背了吗?
(2)你们能自己编类似的对子吗?
(3)小组交流自己编的对子,并评一评,看谁编得好?小组代表汇报。
2、我会填
(1)(出示课件: “我会填”的练习内容)自读思考:你知道要求我们补充表示什么的词吗?
(2)谁来填?【匆匆地(离开)
快活地(唱歌)
悄悄地(说话)
拼命地(工作)轻轻地(飘落)
好奇地(盯着)
甜甜地(笑了)
认真地(思考)】(3)齐读。
三、趣味语文
1、(课件出示:绕口令)现在我们来开展一次绕口令比赛,看谁的口令绕得最准、最快?
2、自由读,同时展开想象,感受文中美好的景象。
3、能加快速度读准读通它吗?再指导背诵。
4、小组自由读,小组代表赛读,全班评。
5、课余搜集绕口令,进行交流。四.课后总结
五、(课件出示:作业:收集对子、绕口令,与好朋友交流。)
附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三
我的发现
颜色词 对对子
日积月累
填动词
趣味语文
绕口令
第二篇:三下语文荷花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 导语,揭示课题。(以旧带新,激发学习兴趣)
1. 小朋友,在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学习了王冕学画的故事,知道荷花是一种很美的花,有个小姑娘非常爱荷花,她在公园里仔细观察了荷花后,写了一篇文章,这就是我们书上的《荷花》(板书课题)。荷花又叫“莲花”。(板书:莲花)
2. 荷花的叶子叫什么?(荷叶,又叫“莲叶”。)(板书:莲叶)
3. 我们还学过一首古诗,里面也赞美过荷花,我们把这首古诗背诵一下。(师生一起背古诗——宋朝杨万里的《咏荷》)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荷花还会结果呢,它的果实就是“莲蓬”。
二. 观察图画,把学生带入课文描写的荷花池边。
(充分利用插图,图文结合,知道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荷花的。)
1、启发:那个小姑娘看到的是什么样的荷花呢?你们看那一池荷花就像这一幅美丽的图画。
(出示一幅彩色的荷花图,并且向学生提出看图学文的要求。)
2、指导看图:请小朋友按次序仔细看图,看看图上画了些什么?然后再读读课文。读中启发:课文中有个小朋友在看荷花,她见荷花非常美,就写了这篇文章。现在打开书本,自己看看图,读读文章。看看文章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三. 自学课文。
四. 自学讨论,理清层次。(梳理文章脉络,初步了解文章写法。)1.“我”去看荷花。2.“我”看荷花。3.“我”看荷花时展开的美妙想象。4.“我”又回到看荷花的情景中。综合板书:
我去看 看着 想着 看着
五. 讲读课文。
(启发学生把这幅图当作真的荷花,使学生进入想象的境界,置身于情境之中。)第一节:
1. 启发:同学们,你们再看这幅图,画上的荷花多美,我们看着,觉得它就是真的荷花。现在我们就把它看作一池真荷花,边看边想象,好像看到什么?闻到什么? 2. 指点:课文一开头就是这样写的。“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这就把荷花的特点写出来了。现在请同学们带着想象读课文的第一节。3. 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节。第二节: 1. 学生默读第二节,要求很快地读。简单地说说“我”看到些什么?(出示小黑板。提供句式,分步训练)我站在荷花池边看: 看到()荷叶(); 又看到()荷花(); 还看到()花骨朵()。(小莲蓬)
要求学生用“又”“还”这两个连词口述一句完整的复句。)
2. 进一步要求:我站在荷花池边看到什么样的荷叶,什么样的荷花,什么样的花骨朵。(进一步启发学生在上述荷叶、荷花、花骨朵前面加上附加语,把句子说得更好、更美一些。)例句:
(1)我站在荷花池边看,看到碧绿的荷叶,又看到雪白的荷花,还看到含苞待放的花骨朵。
(2)早晨,我站在荷花池边,看到碧绿的荷叶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看到雪白的荷花在微风中摇摆,又看到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小巧玲珑,还看到嫩黄的小莲蓬躲在荷花中间张开笑脸。
(3)早晨,我站在荷花池边,看到碧绿的荷叶上露珠滚来滚去,看到雪白的荷花在微风中舞蹈,又看到含苞欲放的花骨朵胀得饱饱的,还看到嫩黄的小莲蓬在花心中藏着。3. 指点:小朋友已经说了荷花是雪白的,这是白莲,我们平常看到的粉红的荷花叫红莲。荷叶的颜色是碧绿的,这就写出了荷花色彩的美。(板书:色彩美)
4. 还有刚才你们说荷叶上滚动着晶莹的露珠,荷花在微风中舞蹈,花骨朵小巧玲珑,小莲蓬张着笑脸,这些是写荷花的什么?(姿态)这样把荷花的姿态写出来,就把荷花写活了。
(板书:姿态美)
5. 学生集体朗读课文的第二节。
6. 这一节里还有两个字用得很好,你们看出来了吗?(“冒”“露” 7. 指点:“冒”出荷花亭亭玉立的样子。“露”来是躲在下面的,而现在显露出来了,好像把头探出来了,露出来了,这个“露”把小莲蓬写得可爱极了。(板书“看着”加上“冒”、“露”、“美“三个字)。8.(激起情绪,展开想象)我站在荷花池边看。看着,看着,觉得自己仿佛就像一朵荷花。
表情朗读第四节。
9. 课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看荷花的?
那么请小朋友们想想,表示看的时间长,表示看得很专心,或者表示看时显出爱荷花的神情,可以用哪些词。
出示一块准备好的卡片,上面写着:
“我[ ]看着满池的荷花。”
(例:我久久地看;我默默地看;我目不转睛地看;我入神地看;我凝神地看;我深情地看;我全神贯注地看。)
(通过语言训练明确认识,在学生理解基础上,启发学生的想象带入课文情境。)10.诱导:现在请小朋友久久地、凝神地、深情地来看这幅彩色图。
(这时放轻音乐,学生随着柔和的乐曲,深情地凝视着图画。其间轻轻地提示:“荷花翩翩起舞了”)
11.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学生进行想象性描述。
12.指导朗读:课文中的“我“爱”荷花,因为荷花非常之美。现在就让我们深情地读课文。请同学们把这一节再读一遍。
(“想着”下面板书“爱”)
“自己仿佛”要读得慢一些,要像真的一样,好像看出了神似的,“风吹来”“风过了”由动到静,要交代清楚。
13.戴上荷花头饰,表情复述课文。学生准备。
提示;复述时要有次序,先说什么,再说什么,要想想好。过了一会儿,“我“才记起,我不是荷花而是在看荷花。
[板书设计]
荷
花 色彩美
看着 美 冒 露 姿态美
风吹过来 想着 爱 风过了
第二课时
一. 导入新课。
1. 第一堂课我们学习了《荷花》一课,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把课文读一遍,要把描写荷花的色彩、姿态的词语读出美和爱的感情来。如“碧绿的……”“嫩黄的……”。2. 学生齐读课文。二. 复习阅读。
1. 你们读了这一课,最喜欢哪一节?为什么? 2. 第四节是展开想象,课文中的“自己仿佛”“自己觉得”后面写的就是想象的内容。什么叫“仿佛”?(“仿佛”就是“似乎”“好像”的意思,不是真的,而有真的感觉的意思。)请同学们按照这个意思用“仿佛”说句话“什么仿佛什么?”“什么仿佛怎么样?”这样想句子就容易正确了。
(通过用“仿佛”造句,展开想象的翅膀,先同桌的同学相互对讲,然后集体交流。)例句:
(1)我看着小蝌蚪,看着,看着,我仿佛觉得小蝌蚪变成小青蛙了。
(2)我看着金黄的油菜花,看着,看着,我仿佛变成小蜜蜂钻进菜花丛中去采蜜去了。(3)我看着梅花,仿佛自己是一朵梅花,迎着寒风开放。(4)我看着风筝,仿佛自己随着风筝飞向远方。三. 教补充教材。1.《王冕看荷花》(略读)
(1)导语:刚才同学们用“仿佛”说话,说得很好。今天我们学了《荷花》这篇课文,你们在一年级学习了《王冕学画》,现在李老师再介绍一篇材料让你们读。
教师介绍读物:这篇材料是从一篇很有名的书《儒林外史》里选出来的,写的是《王冕看荷花》。小朋友们很快地把这材料看一遍。(学生阅读课文)
(2)指导:这材料上有几个词是古文中的词,我们现在不查字典,你结合上下文读读,想想。(针对学生已开始阅读中国古典小说,如《水浒》等。通过这篇节选的教材,意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联系上下文“猜读”,理解内容。)
“须臾”是什么意思?天气烦躁里的“烦躁”是什么意思?要学会看注释,可以根据上下文猜读。
(板书:须臾、烦躁)看注释:“须臾”就是一会儿的意思;“烦躁”是指天气闷热。
(4)这篇材料中有一句写王冕看荷花,看到怎样的程度?(突出“人在画图中”)看这些长篇的文章要学会抓主要的。
(5)引导运用:现在我们想想在我们刚学的《荷花》这篇课文的第四节末了,是不是可以再加上一句话,来点明这一节的中心意思,你们想想应该加哪一句呢?(“真是人在画图中”)
(在原来板书的“风过了”后面加上“真是人在画图中”。)
(让学生运用这一句话,不仅是画龙点睛,而且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以及对课文指导的意境的体会。)2.《爱莲说》中的两句话。
(1)导入:由于荷花的色彩很美,姿态也很美,因此使人陶醉在画图之中,其实荷花不仅外表美,它的品格也是很美的。宋朝有个哲学家曾这样赞美荷花。(教师板书两句话)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教师先在“甚蕃”、“淤”字上加上拼音,领读两遍,再启发学生结合上下文讲讲“甚蕃”的意思。然后教师再完整地讲这两句话的意思。)
(2)讲解:这两句话,前一句的意思是说,水上的、陆上的花草,可爱的很多,后一句是说作者最爱莲花,爱它生长在淤泥之中,却全身洁白不受污染,这是作者对莲花的内在品格的赞羡。
(同学带着赞美荷花的语调读两遍。)
(3)学了这两句话,你们知道李老师要说荷花的什么美? 荷花更美的是品格上的美。(板书:在原来“色彩美”“姿态美”下面加上“品格美”)
正因为荷花不仅外表美,内在的品格也很美,所以我们爱荷花。我现在请小朋友用这样的句式连贯地说荷花的美。板书:
我爱(),我爱(),我更爱()。
例句:
我爱荷花的美丽色彩,我爱荷花亭亭玉立的姿态,我更爱荷花的品格,她出淤泥而不染。(这里补充荷花的品格美,目的是把课文的中心思想再深化一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事物的本质属性,加深对荷花的情感。)
(4)我们生活中有很多人虽然身处在不良的环境中,但是保持着高尚的品质,我们就可以用“出淤泥而不染“来赞美他们。说话训练:
小朋友,昨天我们去野外看了野花,野花有许许多多,有各种美的色彩,也有好的品格,你们觉得那一种野花最美?
我们就来说蒲公英,你们自己出个题目吧。(学生自拟题目)
板书设计
荷花
蒲公英 色彩
我爱,花
外表美 姿态美 我爱,茎叶
内在美 品格
我更爱。
课后反思:
《荷花》一文,我这样设计 : 一欣赏、品味、情境感悟
由谈话引入,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配乐范读,纠正字音的同时,激发学生朗读情趣。其后,充分利用书上插图,学生在音乐和教师的讲述中欣赏文中一幅幅精美的荷花插图。在美的欣赏后,学生再次自读课文,细细品味并设想自己站在荷花前的情境,将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划出来。二 摘抄、诵读、亲密接触
孩子们在音乐中摘抄那些精彩的句子,细细揣摩那些令她喜欢的词句段,以及标点符号。美美地摘抄之后,学生在音乐中朗读自己摘抄的语句,交流相互情感体验。此时,学生经历了由文到像,由像到文,由文入境,由境激情,人文相融地过程。就能达到感悟了解、无为而至的语言积累的目标。
这样的课文积累是乎已经完成,但是,我却没有就此止步,积累不能停止在课文中。三积累、运用、才情勃发
以课文做为始发点,将积累引发到课外。教师在学生朗读课文语句之后,出示中国古典诗词,师生共同诵读,在《小池》 《荷花》,以及晏殊的《渔家傲》中共享荷香四溢,在《爱莲说》中感受荷魂精髓。学生再次摘抄这些凝聚了中国文化精华的诗句,他们被语言文字的美所震撼。
是不是到此就结束了呢?当然不,积累的目的就是为了运用,将摘抄的语句进行修改、加工,结合《练习七》学用字词句,写写自己喜欢的另一种花。
教后记:
第二课时
(一)围绕课题设疑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17课“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2、指名朗读课题
讨论:课题为什么加引号?“你”指谁?
3、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同学们提了很多问题,老师归纳了一下,共有以下三个:(1)这是一条什么样的鱼?
(2)为什么必须把这条鱼放掉?(3)结果怎么样?
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围绕以上问题,学生自学课文
一边读课文,一边画出有关问题的答案。
(三)交流自学情况
1、交流第一个问题
(通过品读,感受汤姆钓鱼技术的熟练以及钓着大鲈鱼后惊喜激动的心情和爸爸对儿子的赞赏。)
(1)这是一条什么样的鱼?从哪里可以看出鲈鱼的大? “从未见过、鱼竿弯成弧形、大家伙”
指导学生读好句子,体会汤姆的“惊喜”。板书“汤姆”“惊喜”(2)看到儿子钓到这么大的鱼,爸爸的表现怎么样? 板书“爸爸”“赞赏”
(3)你能不能从爸爸赞赏的目光中,想象一下他当时心里是怎么想的? “我的儿子真聪明、真能干,钓鱼技术这么熟练。”(4)从哪里看出汤姆钓鱼技术熟练?
学生自读第2自然段,画出有关动词。
指导学生读好这几句话
2交流第二个问题
(1)为什么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同桌学生讨论,理解这是公园的规定。(2)比较句子
a你要把这条鱼放掉!
b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说说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你认为哪句话比较好,为什么?
指导学生同“低沉、严肃”的语气读好第二句话。
(3)对爸爸的这个决定,汤姆的表现怎么样?
板书:不情愿 理解词语“允许、必须”,练习造句。
指导读好这句话
3交流第三个问题
(通过汤姆心情变化的词句,感受爸爸的高尚人格,感悟汤姆心情变化的原因和当时的想法。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必须放掉这条鱼,从而使学生知道人人都必须遵守社会公德。)
(1)既然汤姆这么不情愿,那么能不能不放这条鱼呢?
下面,我们要举行一个辩论会。哪些同学同意爸爸的做法的,请你们尽量找出理由来说服汤姆放掉鱼;哪些同学同情汤姆的,也要尽量找出理由来说服爸爸不要放掉鱼。
四人小组讨论
(2)全班同学自由组合进行辩论
(分组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学习,能对课文有一定的了解,同时也为了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
提示
汤姆:a这条鱼很大,很难钓到,如果放了,以后可能再也钓不到了。b离允许钓鲈鱼的季节只有两个小时了,这么短的时间,能不能通融一下。
c没有人看见我钓到鲈鱼,不放也没关系。
爸爸:a虽然鱼很大,时间也很短,但规定必须遵守,不能随意改动。
b在有人看见的情况下要遵守规定,在没有人看见的情况下更要遵守规定。
c做人要诚实、自觉,要严格要求自己。
(3)通过刚才的辩论,我想大家都已经明白了为什么必须把鱼放掉。现在让我们来读读课文5-12自然段,看看汤姆是怎么做的? 板书:斩钉截铁
(4)从汤姆的行动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5)当爸爸看到汤姆钓到一条大鱼时,投去了赞赏的目光。我想,当爸爸看到汤姆把鱼放了时,心里会为汤姆感到更加自豪。他会想些什么呢?(6)再读课文5-12自然段
同桌练读,男女生分角色朗读。
4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1)从那以后,汤姆再也没有钓到过这么大的鱼,他后悔了吗? 出示最后一句话,指名朗读。
“那晚的情景”指什么?为什么那晚的情景一直铭刻在他的记忆里? “爸爸坚定的话语”指什么?一直回响在他的耳边说明什么?(2)齐读最后一段
(四)总结课文
1学了这篇课文,你觉得爸爸是个怎样的人?汤姆又是个怎样的人? 2你从这篇课文中得到什么收获?
板书:必须自觉遵守规定
(五)作业
练习复述课文
板书
17“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 汤姆: 惊喜 → 不情愿 爸爸: 赞赏 → 斩钉截铁
必须自觉遵守规定
反思
本课的教学应采取充分表现新课标理念的新型课堂模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语言训练不能丢。本文的教学,要有机地插入语言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语文老师的重要任务就是:想办法通过语言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第三篇:三下语文《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三下语文《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1、大禹治水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要求认识和会写的生字、生词。
2、读懂课文,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体会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了解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原因,想象这感人的情景,体会大禹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课时安排:两课时21世纪教育网教学过程:21世纪教育网
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后记
一、检查预习学习新课21世纪教育网
1、根据布置预习的内容逐一检查(读、画、查)。
2、以《语文天地》中的名人名言导入新课。
1、接受测查,有错则改。
2、齐读,说感受。
二、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1、师作巡视指导。
2、共同梳理,提醒学生作必要的补充。
1、自读课文,准备回答同学预习时所提的问题(问)。
2、根据课文内容,加上自己的想法,对同学的问题加以解答。
三、集中学习听写词语
1、从文中摘抄15—20个词写于黑板。
2、选取10词。
1、以闯关形式、指名读、开火车读,读错及时正音。
2、听写后当堂改错(写)。
四、作业设置
1、为了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布置学生回家把本课故事内容向家长作简要的复述,可发挥自己的想象,增删改补。
2、读课文给家长听。(二选一)根据个人实际情况选择一项完成。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后记
一、细读课文分组交流
1、指导学生带问题读课文2、3、4自然段。
2、指导学生抓住“才、仅仅、就、却”等词语,展开想象。
1、个人有针对性地读课文,找、画、想:大禹为何“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原因。
2、小组交流,各抒己见。抓关键词来体会大禹为了治水不顾个人生活幸福的高尚情怀。
二、引导想象升华主题21世纪教育网引导学生默读课文,适当小结:
1、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
2、老百姓怎样感谢大禹?怎样纪念大禹?
3、你们从大禹的身上学到了什么?
1、独立默读课文作答、同学之间互相补充。
2、想象场面与小组同学交流、补充后再派代表汇报。
3、自由反馈。
三、作业设计拓展延伸21世纪教育网为了继续延伸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神话故事、了解因公而忘私人物的兴趣,作如右设计。
1、收集神话故事看后与同学交流。
2、查找有关书籍了解如大禹一般公而忘私的人物,体会他们的高尚情怀。视情况而做可(二选一)。
3、预习《炮手》。(必做)板书设计:
大禹治水
开渠引水
治水十年
吃尽苦头
受人敬仰、爱戴(无私奉献)
三不入门
第四篇:三下比较教学设计
《比较》教学设计 庞各庄镇第一中心小学
勾卓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十单元第85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比较的方法,并能够运用比较策略解决简单问题。
2.在经历比较的过程中,加深对等量关系的理解,增强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分析信息、寻找关系并根据等量关系推理解决问题的意思和能力。教学重点:运用比较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比较策略解决问题,深入理解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产生“比较”的需求
(一)运用旧知识,解决问题
1.阅读与理解
(出示主题图)仔细观察图画,认真阅读文字,从图中你知道哪些信息?
预设:3只小狗和1只小猫共重26千克,每只小狗重8千克
引导: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小狗一共重多少千克?小猫重多少千克?
2.分析与解答
这两个问题都有价值,而且还有联系。如果我们想知道小猫的体重,怎么求?
预设:26-8×3=2(千克)
用总重量减去3只小狗的重量剩下的就是小猫的重量
3.回顾与反思
每只小狗重8千克 同学们,我们通过仔细观察知道了4只小动物的总体重,同时还知道了一只小狗的体重,我们就可以求出小猫的体重;反过来,如果知道小猫的体重,我们也可以求出小狗的体重。刚才你们很准确地分析了条件之间的关系,并根据“关系”很好地解决了问题。
(二)减少条件,产生冲突
过渡:(出示图2)如果我们只知道这4只动物的总体重,还能求出小猫和小狗分别重多少千克吗?
引导:刚才的问题能够解决,就是因为“小猫”和“小狗”之间有关系,而现在它们之间没有关系,所以就不能解决了。找到“关系”常常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关键。这种关系有时像刚才的问题一样是“直接的”,有时也可能是“间接的”,需要同学们去发现。如果再给你们一组信息(出示图1),你能求出每只小狗和小猫各重多少千克吗?
预设:不行;只看一组信息不行,如果把两组信息联系起来就可以求出来了 过渡:这位同学给我们带来了一种新思路。“将两组信息综合起来”真的就可以解决问题了吗?请同学们先自己试着想一想、画一画或写一写解决问题;然后把你的想法说给同伴听,比一比看谁的办法更巧妙、看谁能说得更清楚、明白。
二、深入探究,感悟“比较”的策略
(一)初步感悟,解决问题 方法一:
两组信息中都有3只小狗和1只小猫,它们是一一对应的。这时图1还剩
图1
图2 下2只小猫,所以2只小猫的体重就是30千克比26千克多出来的4千克,每只小猫重2千克。
追问:你是用什么办法知道2只小猫的体重就是4千克呢? 方法二:
将相同的3只小狗“抵消”,这时左边剩3只小猫,右边剩1只小猫,所以3只小猫比1只小猫重4千克,也就是多出的2只小猫重4千克,每只小猫重2千克。
追问:为社么能将3只小狗“抵消”?小猫怎么不“抵消”呢? 方法三:狗+狗+狗+猫+猫=30千克
狗+狗+狗+猫=26千克
通过比较我发现,第一组比第二组重4千克,就是因为第一组比第二组多出了2只小猫,所以可以得出每只小猫重2千克。
方法四:(30-26)÷2=2(千克)
追问:算式中30-26求出的是什么?为什么要除以2?
求出小猫的体重后,还可以用(26-2)÷3=8(千克)求出每只小狗的体重
小节:同学们的方法都很有价值。画图可以帮助我们清楚地看出两组信息之间的关系,算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进行两组数量关系的比较。画图和算式都是解决复杂问题时帮助准确分析的好方法。
(二)总结提升,掌握方法
在这个问题中,我们知道两种量(小狗和小猫重量)的和,要求各自的量。只借助一组信息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虽然同学们有的画图、有的列算式,但是大家的思路都是综合运用两组信息,并将两组条件进行“比较”,在“比较”中找相同和不同,相同的部分就可以“抵消”,不同的部分对应着数量相差的部分。这样就可以先求出一种动物的体重,再求出另一种。
(三)巩固练习,应用方法
每辆铲土机和小汽车各多少元?
85元
130元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方法。
方法一:(130-85)÷3=15(元)(85-15×3)÷2=20(元)方法二:(130-85)÷3=15(元)(130-15×6)÷2=20(元)
引导:同学们通过“比较”准确地找到了两组信息中相同与不同的部分,再抓住不同的食物与不同的数量,准确地解决了问题。请大家对比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你更喜欢哪种?
小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存在着选择,选择恰当的信息就可以使解决问题的过程更简洁。
三、灵活应用“比较”,解决问题
过渡:刚才我们通过比较,能够求出两组条件中两个不同的数量。生活中,有时问题会比这更复杂,你能挑战吗?
(一)灵活应用:三种物体比较
(出示图片)仔细观察,从图中你能知道什么?
预设:4个乒乓球、2个羽毛球和1个足球共重472克;1个乒乓球、2个羽毛球和1个足球共重460克。求1个乒乓球重多少克?
引导:这个问题中有三种不同的物体,情况更复杂了,请你试着比一比、算一算。学生独立尝试分析解决问题。(472-460)÷3=4(克)
(二)灵活应用:三组关系比较
引导:同学们已经能够灵活地应用比较的方法解决问题,顺利地求出每个乒乓球的质量。能够进一步求出每个羽毛球和足球的质量吗?
小组交流后汇报想法:不能求出羽毛球和足球的质量。提问: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怎么办? 补充信息
470
学生汇报:将第二组和第三组进行比较,可以得到每个羽毛球重10克,进而可以求出每个足球的质量是436克。
四、全课总结
第五篇:苏教版三下语文 雪儿 教学设计
5、雪儿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教学难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录音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板书课题
2、读了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
3、过渡:“我”和雪儿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要求:(1)找出课文中的生字词语读一读,不会的字可以查字典。
(2)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遇有不理解的词句可联系上下文理解;
(3)初步懂得文章写的是什么事。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卡片词语,指名认读。(2)理解词语
明媚:(春光)鲜明可爱。
信使:奉派传达消息或担任使命的人。
快慰:痛快而心里感到安慰。(3)指导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学生写好“剩”“鸽”“捡”“盼”“线”这几个左右结构的字,以及“哀”字。
三、理清脉络
默读课文,按“盼望——渴望——快慰”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并想想每部分讲了什么。
学生自学后讨论。
四、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一读
2、自由读一读,想一想,我为什么一个人在家?我心里会想些什么?
3、指导读“冬天过去了,我多么向往外面那明媚的春光啊!”
五、学习生字
1、自由读一读。
2、用你自己的方法记住字形。
3、引导学生用钢笔描红。
4、反馈,表扬写得好的同学。
六、作业
1、继续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凭借对课文的朗读感悟,理解“我”对雪儿的感情,体会“我”的美好心灵和可爱形象。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段与段之间的联系,指导学生背诵课文。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读词语。
2、过渡导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有关雪儿的故事。
二、精读赏析第2、3段
1、出示幻灯片,问:这是一只怎样的鸽子?学生说。
文中的“我”和“爸爸”是怎样对待它的呢?又是怎么做的呢?在课文中用——画出做的,用波浪线画出想的句子。
2、出示幻灯片:从此,我天天和雪儿一起到阳台上去看蓝天,看蓝天上那飘浮悠悠的白云„„
此时,我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学生讨论)
3、指导朗读第2段,读出作者的怜爱之情。
4、我又是怎么想的呢?
交流“于是,我更盼望着雪儿的伤快点儿好起来。”我为什么更盼望呢? 指名读文中的句子。
三、精读赏析第4——6段
1、自由读第三部分,看看哪些动作能够体现作者的情感,边读边圈出有关词语。
2、讲读,出示幻灯片:(1)“啊”表达了作者什么心情?还有哪个词也可以表现这种心情?是什么使“我”如此惊喜?
(2)“雪儿又飞回阳台,转着圈儿咕咕直叫。”你听懂它在叫什么吗?
“我”此时的心情又是怎样的?有什么动作表现?(3)雪儿渐渐地从“我”的视线中消失了,“我”此时变得——(),高兴的是什么?得到的安慰又是什么?
3、指导朗读。
四、总结全文
1、讨论:“我”的腿伤好起来后,会做些什么令父母惊喜一番呢?
2、教师小结。
五、作业
1、写近义词
本领()似乎()快慰()向往()忠实()于是()
2、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5、雪儿
洗澡 盼望 ← 敷药
取名
渴望 ← 飞越万水千山
传递信息
快慰 ← 欢呼 望着 喃喃说道 轻轻捧起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还记得一年级下册学过的课文《生日礼物》吗?文中的小朋友过生日,妈妈送给他一份特别的生日礼物。那是一份怎样的生日礼物?(一只非常漂亮的小鸟)结果怎样?(小男孩把小鸟放飞了)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与小鸟有关的课文《雪儿》,看看文中的小男孩与小鸟之间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3、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感知大意
1、小声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一读:勾画出生字词语多拼读几遍,要求读准字音。(2)二读:长句、难句作上记号多读几遍,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3)三读:一边读一边想,了解课文大意。
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互相纠正字音,讨论生字的识记方法。
3、利用生字卡片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
4、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正音、评议。
5、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三、指导书写生字
1、给“熟”“阻”“递”“弧”找“朋友”,比较区分。
2、指导学生在练习本上用钢笔练习书写生字,要求尽力做到规范、端正、整洁。重点指导“哀”“熟”“递”“弧”等字。
第二课时
一、用生字卡片复习生字词
二、再读课文,体会人物感情
1、自由朗读第1段,思考:从这一段中,你读懂了什么?
(1)全班交流。
(2)引导:当你生病了,爸爸、妈妈都上班去了,你会有什么感受?(孤单、寂寞)
(3)指导朗读:我多么向往外面那明媚的春光啊!
过渡:这里,爸爸给我带回了一只白鸽。爸爸带回的是一只什么样的白鸽呢?
2、带着问题默读第2段,一边读一边勾画相关语句。(用“”画出)
(1)全班交流。这是一只受伤的白鸽。它的翅膀受了伤,它的身子很脏,眼睛里充满哀伤。相机理解词语“哀伤”。
(2)面对这只受伤的白鸽,你有什么感受?“我”和爸爸又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呢?(用“”画出有关词语:洗澡、敷药、取名)
(3)爸爸和“我”的精心呵护,让“雪儿”发生了什么变化?
(4)从此以后,“我”和雪儿朝夕相处,我们一起到阳台上去看蓝天,看天上那飘飘悠悠的白云„„(相机理解词语“飘飘悠悠”)他们还会看到些什么?会想些什么呢?
(5)指导朗读第2段,读出对“雪儿”的怜爱,对外面世界的向往。
3、指导朗读、感悟3~6段。
(1)一天一天地,“我”和“雪儿”成了形影不离的好朋友,爸爸对信鸽的介绍,更加深了“我”对“雪儿”的了解。“我”从爸爸的口中了解到些什么呢?
全班交流。(相机指导理解词语:“艰难险阻”“蓝天信使”)指导朗读第3段。读出对“雪儿”的赞美。
(2)终于有一天,“我”的愿望实现了,我们的“蓝天信使”雪儿飞起来了。“我”是多么高兴、多么激动啊!
引读:啊,我为雪儿欢呼!
师读:你看,它那双翅膀被春风高高地托起,在蓝天中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生一边听一边想象雪儿高飞的美丽姿态)
指导朗读第4段。
(3)“雪儿”能展翅高飞了,就要离开精心照顾它的小男孩了。美美地读读第5~6段,用“”勾画出最使你感动的句子。
交流勾画的句子,指导体会句子表达的情感。指导学生通过重点词语体会下面三个句子。
①雪儿又飞回阳台,转着圈儿咕咕直叫。我把雪儿轻轻捧起,雪儿望着我,似乎在感谢我,又像在向我祝福,然后向蓝天飞去。
你从加点的词中体会到了什么?雪儿养好伤即将离开精心照顾它的小主人,它有好多好多的话想说,你能代雪儿说说心里话吗?
指导朗读:读出“我”和雪儿的不舍。
②我望着渐渐远去的雪儿,望着这位点缀春光的“蓝天信使”,顿时觉得自己的腿伤轻了许多,心里十分快慰。
美丽的雪儿飞走了,虽然我们有点难舍难分,但我的心里却十分快慰,“快慰”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我感到快慰呢?我望着渐渐远去的雪儿,我在默默地对雪儿说些什么呢?
指导朗读:带着喜悦的心情,读出对雪儿的不舍和祝福。
4、是啊!雪儿该走了,“我”多么舍不得它,它也多么舍不得离开“我”,真是人鸟情深啊!但雪儿属于广阔的天空,它应该到广阔的天空中去搏击风云,自由翱翔。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也会和雪儿一样,伤好后去开创自己的美好生活!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三、讨论交流,畅谈体会
1、学了课文,你想对文中的小男孩说什么吗?小组交流自己的体会。
2、指名结合课文,说说自己学了课文后的感受。
四、摘抄优美词句。板书设计:
2雪儿
精心照料:洗澡 敷药 取名
放飞蓝天我:轻轻捧起 望 快 慰
雪儿:望 感激 祝福 人鸟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