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在临摹中感受》教学设计
《在临摹中感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八年级上册,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临摹是学习绘画的重要途径之一,对大师的作品进行多种形式的模仿,有益于人物画的学习。本课从临摹名画入手,引导学生通过实践主动探索绘画的多种语言,直接与大师交流。通过本课的学习发展学生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传递学生的思想及情感。【学情分析】
七年级下半学期的学生对于“临摹”两字并不陌生,但缺少对临摹的深层次的认识,也极少临摹大师作品。然而他们有饱满的热情和对临摹的兴趣。通过对大师之间临摹作品的欣赏,感受,分析,通过实践临摹他人作品等一系列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表现力,使其学会观察从而进行创作。【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在感受名画美丽的同时了解变体画,掌握人物的比例关系,能借助名画的形式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
2、技能目标:尝试临摹古典绘画作品,了解大师的技法、风格。通过改变原作的构图、造型、色调、角度等加入更多的自我表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情感目标:感悟变体画中的创作行为,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教学重难点】
重点:什么是变体画,变体画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段。难点:学生在“临摹”中进行自我表现,将自我感受融入画作中。【教学准备】
名画图片、画纸、画笔、颜料、教学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板书:临摹
提问:什么称之为“临摹”,同学们印象中的“临摹”是怎样的?
生讨论回答
同学们大都有过临摹的经历,之前老师也有让同学们临摹书本上的优秀作品来提高自己的绘画水平,那么那些大师们会不会去临摹别人的作品呢?我们来看一幅作品。
多媒体展示米勒和梵高的作品《第一步》
提问:这两幅作品出自那两位画家之手?两幅画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呢?
分析总结,导入课题:在临摹中感受
(设计意图:学生们以为临摹只是一味的模仿,而本课的临摹有别于学生形成的概念,正好形成对比,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引入课题。)
二、新授
1、人物比例
提问:同学们在画人物画的时候,会遇到一些什么问题? 这些头与身体不协调的问题多数是与我们无法控制人物的比例关系所决定的,我们先从大师作品中学一学身体的比例。
多媒体展示:德加《舞女》
请同学们用书本上13页教我们的方法来量一量他的比例是几个头。
多媒体展示人体比例图
总结:为了便于记忆我们将头与人体的比例归纳成几句话:站
七、坐
五、蹲三半;头
一、肩
二、身三头;臂
三、腿
四、足一头。
展示:德加《舞女》坐姿、德拉克罗瓦《席地而坐的阿拉伯人》
请同学们再次测量,验证所记口诀。
(设计意图:让学生们亲自量一量更直观,更利于永久记忆,不但学会的测量的方法也记住了基本比例。)
2、变体画
把握好人体比例关系可以使我们画出的人物画更写实更精准,然而画出好的临摹作品,要求我们不但具备一定的技法,还要对原作用心去体会,去感受。
请同学们分析《酣睡的收割者全家》的不同版本 多媒体展示:米勒、梵高、毕加索作品
讨论交流:画家在临摹作品的时候只是在复制、模仿吗? 生回答交流结论。并对米勒、梵高、毕加索作品的各自特色分析。
总结:梵高和毕加索把米勒的画作用新的手法重新展现了出来,画出了耳目一新的新作品了,这就是“变体画”,临摹的变体画,可以是构图的改变、造型的改变、色调的改变,也可以是画质上的改变。这三幅画具有其画家各自的绘画风格,通过自我表现从而有了新的生命。
讨论分析学生临摹毕加索作品《在沙滩上奔跑的女人》不同版本,学生作品对原作做出了哪些方面的改变?
生交流回答。
总结感悟:临摹变体画为我们想大师学习提供了新的探索空间,我们可以在大师的作品中选择一种元素进行改变,也可以只保留某些元素,加入更多的自我表现,让临摹这种学习行为演变成一种创作过程。
(设计意图:大师对大师的临摹、学生对大师的临摹的对比分析,使学生在交流活动中体会作品,了解大家对变体画的感受,加深印象,激发学生创作热情。)
三、创作实践
请同学们,根据课本上任意一幅大师作品为原型,进行一幅变体画练习。方法选择:
1、改变构图,保留大师作品中的其他元素进行临摹。
2、在大师作品中抽取任何一种元素进行改变,加入更多的自我表现。
学生绘画期间多媒体播放对大事的临摹作品,轻松的背景音乐。(设计意图:让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一幅大师作品进行临摹,他们会十分有兴趣,兴趣是最好的动力,促使其创作出优秀作品。)
四、展示评价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评及老师点评,学生交流临摹体会。在回顾交流中加深对绘画过程的理解,巩固知识要点。
五、总结
本节课学习了临摹变体画,希望同学们在日后的生活中,对每一幅打动我们心灵的,及其我们的热情或是引发我们兴趣的画,我们都不妨临摹一番。【教学后记】
本节课面对大师的作品,要让学生领会其创作的技法、风格、特色包涵的情感,还要让学生能在临摹个过程中将自己的感受融入进去,所以我不但让学生学习了基本的人体比例关系,还着重让其讨论分析临摹作品。在这种欣赏、分析、交流、讨论的学习过程中,对变体画有个清醒的认识,能够在其后的创作实践中灵活的运用变体画的艺术手法。我想,要让学生画好变体画,也要跟他们强调画好写实画的重要性,严格的照着原作临摹的重要性。因为绘画技巧不但不会阻碍创作,还会对创作有所帮助。
第二篇:在临摹中感受 教案
《在临摹中感受》(七年级下册第三课)
马塘中学 徐丛茹
〖教学目标〗
1、了解“变体画”的探索空间,掌握人物身体比例,借助名画的形式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
2、尝试临摹古典绘画作品,通过对大师作品的添加、改画,了解古典大师的技法、风格,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感悟变体画中的创作行为,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变体画”的探索——构图的改变、角度的改变、色调的改变等。教学难点:变体画探索中的自我表现及个性发展。〖教学思路〗 〖课时设计〗 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牛皮纸、画笔 学具:名画图片、牛皮纸、画笔、颜料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前,音乐(右下角字母按下播放)
上课,欢迎走进艺术殿堂(点击出现)
考眼力:出示米勒和凡·高的同名作品《第一步》,通过考学生眼力的方法提出问题:这两幅作品,你知道分别出自哪两位画家之手?这两幅画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师:我们平时学画都有过临摹,大师也不例外。法国画家德加多次去意大利临摹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在卢浮宫及其他博物馆内,都收藏着鲁本斯、毕加索等大师的临摹作品。让我们沿着前辈大师的影子,去感受他们临摹的人物画……
揭示课题:在临摹中感受(点击出现)二.新授:
1.师:我们要临摹大师的作品,首先要学习他们的观察人物的方法。当我们所画的人物看起来不太满意时,可能是人物头部与整个身体相比不和谐。我们一起来寻找法国画家德加笔下的舞女的身体比例。
师:亚洲人的身体通常是七个半头部的高度。为了便于记忆和应用,人们将头与人体的比例归纳为几句话:站
七、坐
五、蹲三半;头
一、肩
二、身三头;臂
三、腿
四、足一头。立姿手臂下垂时,指尖位置在大腿二分一处。
2.师:那么运动中人的身体是如何变化的呢?你能找到她的重心线和动态 线吗?
师引导学生分析“溜冰者”的重心线及动态线。
3.探究分析——我们临摹大师的作品也是为了学习技法或风格。(1)对比分析《播种者》,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播种者形象?你找到两位大师作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哪里?
师小结:《播种者》穿着大木靴,腰挂种子袋,一面右手撒种子,一面重复地一步步向前走。两个贴近土地的画家,米勒用一种雕塑般的单纯而简练的形象让作品充满了生活内涵;凡高多次以“播种者”为主题作画,可见凡·高对米勒的敬仰终生未改。(从表现方法、风格等方面分析两件作品)
(2)出示凡·高另外几幅《播种者》作品,考考学生的想象力:凡·高临摹米勒的作品只是在复制、模仿吗?为什么?进一步探究,揭示“变体画”概念。变体画:画家对同一画题,用几种不同的构图、表现方式加以处理,充分体现主题思想。变体画的空间很大,可以有构图的改变、角度的改变、造型的改变、色调的改变、工具的改变,也可以是画质上的改变和内容上的一点改变。(点击出现)
4.验证大师笔下变体画特点。
艺术家都具有各自的绘画风格,经过自我表现,其画笔下的人物都重新有了新的生命。
出示作品《酣睡的收割者全家》和《午休》,考考学生的创新能力:凡·高在临摹米勒作品的时候保留了什么?改变了什么?毕加索在临摹米勒作品的时候保留了什么?又改变了什么?(学生先后围绕两组作品艺术特点,结合变体画概念找出作品的风格差异,为后面临摹画家作品埋下伏笔。)
米勒:其作品中则呈现了一种安谧祥和的生命感受,作品以农村生活为原貌进行创作,注意了农民劳作后休息时的具体细节,使作品充满生活内涵,具有一种精神构思与乡村品质。
凡·高:一生都对米勒崇拜备至。米勒对大地耕耘者纯朴的颂歌,唱彻了 凡·高整个艺术生涯。阳光里的大自然,朴素的风景,长满庄稼的田地,灿烂的野花,村舍,以及身边寻常和勤苦的百姓们。1890年1月,凡·高在圣雷米复制《午休》,男子和妇女的睡姿反映甜蜜的梦想,牛和马远距离地享受着中午的安静、温暖。画家巧妙地运用身体语言传达出画里人物的心情,突显意图。
毕加索:画中的人物,都十分壮硕健康,充满自然的力与美,原始而奔放。在严谨的造型中,用夸张的手法表达宏伟磅礴的气氛。
师小结:由此看来,我们临摹大师作品可以抽取一种元素进行改变,也可以只保留某些元素,加入更多的自我表现,让临摹学习变成创作行为。
5.如何完成变体画
师在牛皮纸上示范德加的《系鞋带的舞女》(素描),让学生掌握临摹人物全 身画的基本过程:
(1)线条造型,构图要适中,把握人物比例,抓住重心线和动态线;(2)用炭笔铺上明暗调子,根据光线需要不断调整;(3)用白色粉笔结合个人风格增加画面对比度,增强质感。展示学生临摹的《奔跑》。三.分组作业
根据《播种者》等作品进行一幅变体画练习。
基本要求:改变构图,保留大师作品中的其他元素,进行临摹。
个性要求:在大师作品中抽取任何一种元素进行改变,加入更多的自我表现。
四、展示评价
学生展示自己的临摹作品,互评及教师点评。同学交流临摹的体会,是对课程的回顾,回顾交流中加深了对绘画过程的理解,巩固知识要点,加强学生的学习创作意识。
五、小结
像艺术家一样思考。〖板书设计〗
在临摹中感受
变体画:改变
构图、角度、色调、造型、工具等
〖课后反思〗
第三篇:在临摹中感受
在临摹中感受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变体画”的探索空间,掌握人物身体比例,借助名画的形式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
技能目标:尝试临摹古典绘画作品,通过对大师作品的添加、改画,了解古典大师的技法、风格,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情意目标:感悟变体画中的创作行为,促进学生的个性形成和全面发展。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变体画”的探索——构图的改变、角度的改变、色调的改变等。教学难点:变体画探索中的自我表现及个性发展。
三、教学准备:
名画图片、牛皮纸、画笔、颜料、教学课件
四、教学内容要点:
临摹教学方法作为传统教学方法,早在文艺复兴时代的初期便已使用,流传至今。临摹是通过深入研究,找到大师的别样之处,更好地理解、领悟、掌握原作。在卢浮宫及其他许多博物馆内,都收藏着鲁本斯、毕加索等大师的临摹作品。
大师对临摹的解读:德拉克罗瓦说过:“临摹可以使有成就者轻易地获得成功!”齐白石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目的是“学”而不是“像”,不在于临摹得“真”而在于理解得“透”。
临摹是一种思索,临摹是一种比较,临摹是一种记忆。
注意观察一些画家的个人风格,都能看到前辈大师的影子,这就是他们在继承前辈的大师的基础之上又有了自己的“独创性”,从而形成了自己的个人风格。
头与人体的比例归纳为几句话:站
七、坐
五、蹲三半;头
一、肩
二、身三头。变体画就是把一幅原有的作品改变作画的方法,改变作画的工具,改变一点画面的内容,所画出的新作品就是变体画。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出示米勒和凡·高的同名作品《第一步》,通过考学生眼力的方法提出问题:这两幅作品,你知道分别出自哪两位画家之手?这两幅画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教师:我们平时学画都有过临摹,大师也不例外。法国画家德加多次去意大利临摹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在卢浮宫及其他博物馆内,都收藏着鲁本斯、毕加索等大师的临摹作品。让我们沿着前辈大师的影子,去感受他们临摹的人物画„„
揭示课题:在临摹中感受。
(二)新授
1.教师:我们要临摹大师的作品,首先要学习他们的观察人物的方法。当我们所画的人物看起来不太满意时,可能是人物头部与整个身体相比不和谐。我们一起来寻找法国画家德加笔下的舞女的身体比例。
学生:估计6-7个头部的高度。
教师:亚洲人的身体通常是七个半头部的高度。为了便于记忆和应用,人们将头与人体的比例归纳为几句话:站
七、坐
五、蹲三半;头
一、肩
二、身三头;臂
三、腿
四、足一头。立姿手臂下垂时,指尖位置在大腿二分一处。
2.教师:那么运动中人的身体是如何变化的呢?你能找到她的重心线和动态线吗?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溜冰者”的重心线及动态线。
3.探究分析——我们临摹大师的作品也是为了学习技法或风格。
(1)对比分析《播种者》,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播种者形象?你找到两位大师作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哪里?
教师小结:《播种者》穿着大木靴,腰挂种子袋,一面右手撒种子,一面重复地一步步向前走。两个贴近土地的画家,米勒用一种雕塑般的单纯而简练的形象让作品充满了生活内涵;凡高多次以“播种者”为主题作画,可见凡·高对米勒的敬仰终生未改。(从表现方法、风格等方面分析两件作品)
(2)出示凡·高另外几幅《播种者》作品,考考学生的想象力:凡·高临摹米勒的作品只是在复制、模仿吗?为什么?进一步探究,揭示“变体画”概念。
变体画:画家对同一画题,用几种不同的构图、表现方式加以处理,充分体现主题思想。变体画的空间很大,可以有构图的改变、角度的改变、造型的改变、色调的改变、工具的改变,也可以是画质上的改变和内容上的一点改变。
4.验证大师笔下变体画特点。
艺术家都具有各自的绘画风格,经过自我表现,其画笔下的人物都重新有了新的生命。出示作品《酣睡的收割者全家》和《午休》,考考学生的创新能力:凡·高在临摹米勒作品的时候保留了什么?改变了什么?毕加索在临摹米勒作品的时候保留了什么?又改变了什么?(学生先后围绕两组作品艺术特点,结合变体画概念找出作品的风格差异,为后面临摹画家作品埋下伏笔。)
米勒:其作品中则呈现了一种安谧祥和的生命感受,作品以农村生活为原貌进行创作,注意了农民劳作后休息时的具体细节,使作品充满生活内涵,具有一种精神构思与乡村品质。
凡·高:一生都对米勒崇拜备至。米勒对大地耕耘者纯朴的颂歌,唱彻了
凡·高整个艺术生涯。阳光里的大自然,朴素的风景,长满庄稼的田地,灿烂的野花,村舍,以及身边寻常和勤苦的百姓们。1890年1月,凡·高在圣雷米复制《午休》,男子和妇女的睡姿反映甜蜜的梦想,牛和马远距离地享受着中午的安静、温暖。画家巧妙地运用身体语言传达出画里人物的心情,突显意图。
毕加索:画中的人物,都十分壮硕健康,充满自然的力与美,原始而奔放。在严谨的造型中,用夸张的手法表达宏伟磅礴的气氛。
教师小结:由此看来,我们临摹大师作品可以抽取一种元素进行改变,也可以只保留某些元素,加入更多的自我表现,让临摹学习变成创作行为。
5.如何完成变体画
学生参观微型画展,在其他班级学生临摹或创作的作品中感受他们绘画的表现方法,激发学生创作的愿望。
教师在牛皮纸上示范德加的《系鞋带的舞女》(素描),让学生掌握临摹人物全身画的基本过程:
(1)线条造型,构图要适中,把握人物比例,抓住重心线和动态线;(2)用炭笔铺上明暗调子,根据光线需要不断调整;(3)用白色粉笔结合个人风格增加画面对比度,增强质感。
接着通过视频让学生了解变体画《沙滩上奔跑的女人》(色彩)的创作方法。6.分组作业
根据《播种者》等作品进行一幅变体画练习。
基本要求:改变构图,保留大师作品中的其他元素,进行临摹。
个性要求:在大师作品中抽取任何一种元素进行改变,加入更多的自我表现。7.展示评价
五、学生展示自己的临摹作品,互评及教师点评。同学交流临摹的体会,是对课程的回顾,回顾交流中加深了对绘画过程的理解,巩固知识要点,加强学生的学习创作意识。
六、教后感:
第四篇:《几何体临摹》教学设计
《几何体临摹》教案
《几何体临摹》教案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业类型】
临摹、实践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素描的概念,能够用铅笔表现出几何形体的形状,并初步知道素描的黑白灰的表现方式,是自己临摹的作业与临摹作品 有相近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及讨论体会素描的概念和特点,在自评与互评中体会素描的乐趣,敢于用线条表现自我的情感。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通过学习,加强艺术的鉴赏表达能力,增加同学间的情感。感受艺术表达的乐趣。学会用欣赏的眼光和心态对待别的同学作品。
教学重点:了解素描的概念,能够用线条表现素描中表现的黑白灰的关系。
教学难点:能够破除对绘画的畏惧,大胆的进行艺术表达。
材料准备:临摹的作品,各种几何体作品,2B铅笔、素描纸、4B型的橡皮擦、画板,纸夹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并进行观察
观看现有的不同光线下的几何体作品。问:这些作品的表现形式,素描还是速写?
二,观看作品,体会素描的概念
1.字面意义:速--快速,时间短 描—-用线条反复的画。
2.观看作品,让学生提出作品的特点,注意事项,尤其是光线的影响,素描的投影和黑白灰的位置也会不同。
注意:材料、构图、线条
3.讨论:素描与速写的区别?如何才能画好素描?
三,同学找自己喜欢的作品,坐在作品前,进行第一步打形着是素描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指导练习, 说明用直线画出你所看到的作品的外形,用眼睛仔细观察作品的比例关系。强调表达的重要性,说明即使是临摹别人的作品也不能够忘记线条在什么中的重要作用。也是一种表达的需要,鼓励大胆的进行个性的表达,不要胆怯。
四,展示评价
同学介绍自己的作品,相互评价。老师做出正面的引导,特别是那些看起来有情感有性格但却不写实的作品。
五,小结
画画没你想的那么痛苦,你之所以痛苦是因为你有了错误的追求,那就是只想画“像”,得到别人的赞许满足自己的虚荣。但是艺术重在表达,重在创新,而所有的伟大艺术的诞生几乎都是在别人的非议中产生的。很高心你们能够在今天突破那些肤浅,而任何伟大的创新也都是在一次次的自我较量中成长起来的,让我们一起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
六.作业,下去再好好对照自己的作品和你临摹的作品有什么不同之处。
七.课后反思:
【教学理念】初中美术课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一门必须的艺术文化课程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中学美术教育能够能够促进学生眼明手巧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美化生活的愿望,并懂得美术学科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社会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
本课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学习内容。因为好多同学都没有实际操作过,对素描充满好奇。所以通过一系列综合性的美术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研究、观察、体会式的学习。本节课在活动中以美术为中心,融会美术各门类和其他学科知识,宗旨是通过临摹锻炼学生的手眼并用,和学生的观能力,并且通过临摹看清楚表现用线条画出的素描,再用线条黑白灰之间的关系,这些都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大胆的尝试。
第五篇:石膏长方体临摹教学设计
《石膏长方体临摹》教学设计
(第三周)
教学内容:石膏长方体临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们认识长方体的形体
2、了解正方体的透视、构图、明暗
教学重难点:掌握透视,画好长方体的透视。
教具准备:实物石膏正方体、素描纸、铅笔、橡皮、画板、范画。
教学对象分析:本共兴趣组共有12人,根据学生们的画画水平、领悟能力的情况下,我把他们分为三个组。分别进行辅导。
教学方法:讲解法、演示法、练习法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通过上节课正方体的学习引入到长方体,让学生观察两个形体的异同点。
二、新授
1、了解长方体的透视。
(1)把实物长方体往上往下让学生们知道视角不同,角度也会不同。(2)判断正确的透视和构图,让学生们提高敏锐的眼力和审美感。(3)点到明暗、高光、明暗交界线、反光、投影。即三大面、五大调。
三、巩固练习1、2、钟)。
3、五、课堂小结
大家画画时忘了透视法,强调要学生们画画时都要记住透视和比例,表扬作业好的同学,鼓励大家向他们学习。把学生们的画贴上板书,教师评价和修改画的错处。
4、鉴赏长方体的明暗素描。教师画画示范,让学生们看看画画的步骤。
学生们开始画画,教师走来走去帮学生修改画错的画(2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