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不含小括号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不含小括号的加减乘除运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48页中的例2及相关内容。教学目标:
1.充分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会计算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2.充分调动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新知,通过计算过程的教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细心计算的意识,锻炼学生准确计算的能力。目标解析:
创设跷跷板乐园的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并掌握含有两级运算(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同时在算法的比较中体会数学表达的简洁美。在练习的设计中注意层次性,让学生在不同层次的练习中掌握运算顺序。
教学重点:理解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准备:课件、尺子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与同桌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写出计算过程。23+8-14 56-13+39 36+24+15 6×6÷4 27÷9×6 72÷9÷2 二、创设情境,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第48页例2的情境图。
(一)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从图中获得哪些信息?(注重学生语言表达的完整性)提取信息:跷跷板乐园场地内有3个跷跷板,每个跷跷板上有4个人,场地内还有7个人。
(二)根据上面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问题预设:1.跷跷板乐园里有多少人在玩跷跷板?2.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三)解决以上两个问题
1.解决“跷跷板乐园里有多少人在玩跷跷板?”(1)学生独立列式并计算。(2)学生汇报、交流。
2.解决“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1)想一想: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怎样列式计算?(2)学生独立列式并计算。可能出现以下方法:
方法一:分步计算 方法二:不含括号的综合算式 方法三:添加小括号的综合算式 4×3=12(人)4×3+7
7+(4×3)12+7=19(人)=12+7
=7+12 =19(人)=19(人)
3.指解法不同的学生进行板演,并让他们分别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设计意图:例2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不仅数量关系简单,而且有情景图作为直观支撑,学生还有过学习乘加的经验,给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和处理信息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因此这个素材是极好的学习资源,教学时应充分运用。同时,有这个直观媒介,学生大多能依据主题图比较清楚地阐述自己解决的思路,为后面探究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做好了铺垫。】
二、合作交流、初步探究
(一)交流比较、理解运算顺序的必要性
引导学生发现:无论哪种方法,都要先求玩跷跷板的人数。
(二)优化算法、体会数学表达的简洁美 1.呈现算式:7+(4×3)和7+4×3。2.引导学生比较。
(1)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讨论交流:加上小括号是什么意思?不加小括号行吗?让学生明确在这里小括号可以不要,这样就更简洁些。3.学生独立脱式计算7+4×3,指定学生板演,教师巡视,关注脱式书写规范的指导。4.师生归纳总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设计意图:此环节依据学生提供的不同解题方法,引导他们围绕每种方法都是先算什么以及在比较中优化算法,展开充分的交流。让学生结合生活情境,并经历探究的过程,更好地理解规定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必要性。同时在比较中体会小括号的作用,体会数学表达的简洁美。】
三、运用规定,进行计算
1.下面各题第一步要先算什么?把它圈起来,然后再计算。20-8÷2 7×5-3 4+4×6 81÷9+21 让学生独立解决,同时指定学生板演,教师巡视指导,要求书写规范。2.全班交流,并根据学情进行归纳指导。
【设计意图: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表述较长,且二年级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时需要一个过程,所以在这里分两步(乘和加、减混合,除和加、减混合)分别让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加深学生的印象,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类比、迁移的能力。】
四、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一)计算(课件出示教材第48页“做一做”)
教师引导学生读题,明确先算什么,加深对没有括号的含有两级运算的算式中“先乘除后加减”的运算顺序的巩固。
(二)接力赛(课件出示教材第50页第4题)
以小组接力的形式完成,每小组派6名学生上台板演,一人做一题,一人做完下一位才能接着做下一题。最后以正确率、书写规范和速度等方面对学生加以评价。
(三)比大小(课件出示教材第50页第5题)
先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算出综合算式的得数,再标记在算式的下面,最后进行比较。教师巡视,关注学生解题的习惯。
(四)2.在○里填上“>、<或=”
54÷9÷2○3 3×6÷2○13+56÷7 3×7-16○27 45-9×3○5×8-18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定学生说说错误的理由,加深学生对运算顺序的理解。
五、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运算顺序和昨天学习的有什么不同?你还有什么不懂之处?你知道在什么情况下该用今天学的运算顺序?
【设计意图:提纲挈领的小结,不仅引导学生掌握运算顺序,还要学会根据情况正确选择。】
第二篇:含小括号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含小括号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石岭小学 段红云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49页。教学目标
1.充分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会计算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2.充分调动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新知,通过计算过程的教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细心计算的意识,锻炼学生准确计算的能力。重点
理解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难点
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准备 小黑板 时数 1课时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师:说出下列算式先算什么,再口算出结果。6×3+3 70-2×3 46-28+4 学生小组讨论,师指名回答。
师:今天我们将在上节课的基础上,继续学习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1)出示小黑板。教材中例3计算题改编成应用题,体会小括号的作用。
一个文具盒7元钱,比一个笔记本贵5元,一个笔记本需要多少钱? 学生口答说出算式,7-5=2(元)(2)王明想买7个笔记本,需要多少钱呢? 学生口答说出算式:7×2=14(元)
(3)引导生概括出这道题应该先求什么,算式是怎样的,再求什么,算式是怎样的。
应该先求一本笔记本多少钱。用7-5=2(元)求出一个笔记本的价钱,再用7×2=14(元)求出7本笔记本的价钱。(4)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吗?
讨论:7×7-5和7×(7-5)有什么不同?
你会读这两道算式吗?括号的作用是什么?是否需要加括号?有括号和没有括号的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吗,运算顺序上有什么改变? 引导学生解决以上问题:7×7-5读作:7乘7减5;7×(7-5)读作:7乘括号7减5。小括号表示要先计算,改变了运算顺序。(5)学生独立计算,表述运算顺序。
含有小括号和不含小括号的意义不相同,小括号表示先计算。7×(7-5)=7×2 =14 不含小括号,含有乘法和减法,要先计算乘法再计算减法。7×7-5 =49-5 =44 师生共同总结:算式中含有小括号,计算时要先计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2.出示例3第二个算式:试一试。(77-42)÷7 师:这道算式有什么特点?括号的作用是什么?应该先算什么?为什么?
生:算式里含有小括号,不管有什么运算,有括号,就先算括号里面的。
三、课内练习
1.49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进行计算,教师巡视并提醒学生注意这些算式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的。
2.49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分组进行计算,最后讨论找出每组中的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和不同的地方,师补充。3.49页“做一做”第3题。
学生先填空再列综合算式,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什么时候需要加小括号。
四、拓展练习
把下列两道算式写成一道综合算式。33-27=6 8×9=72 3×9=27 41-32=9
五、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说给大家听。(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教学设计 混合运算
7×(7-5)(77-42)÷7 =7×2 =35÷7 =14 =5 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教学反思 石岭小学 段红云
在教学这一课时,通过巧妙的引入情景,合理的设计,整堂课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由于买文具盒和买笔记本的情境很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所以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涨,课堂气氛活跃。在出现这一问题情境时,学生利用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自主去探索,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然后通过展示、交流不同的算式和算法,让学生体会到了同一问题可以用多种方法去解决,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算法的多样化。这样,不仅让学生放开思路去思考和解决问题,而且也拓展和丰富了学生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在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即小括号的作用以及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时,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先算笔记本,再算7个笔记本多少钱,这一生活中的实际情况,明白含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及作用。
不足的地方就是,当学生没有列出含有小括号的综合算式时,通过分析题意,直接给出小括号,并告诉学生小括号的作用就是改变运算顺序,小括号里面的要先算。
一、复习导入
师:说出下列算式先算什么,再口算出结果。6×3+3 70-2×3 46-28+4 学生小组讨论,师指名回答。
师:今天我们将在上节课的基础上,继续学习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1)出示小黑板。教材中例3计算题改编成应用题,体会小括号的作用。
一个文具盒7元钱,比一个笔记本贵5元,一个笔记本需要多少钱? 学生口答说出算式,7-5=2(元)(2)王明想买7个笔记本,需要多少钱呢? 学生口答说出算式:7×2=14(元)
(3)引导生概括出这道题应该先求什么,算式是怎样的,再求什么,算式是怎样的。
应该先求一本笔记本多少钱。用7-5=2(元)求出一个笔记本的价钱,再用7*2=14(元)求出7本笔记本的价钱。(4)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吗?
讨论:7×7-5和7×(7-5)有什么不同?
你会读这两道算式吗?括号的作用是什么?是否需要加括号?有括号和没有括号的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吗,运算顺序上有什么改变? 引导学生解决以上问题:7*7-5读作:7乘7减5;7*(7-5)读作:7乘括号7减5。小括号表示要先计算,改变了运算顺序。(5)学生独立计算,表述运算顺序。
含有小括号和不含小括号的意义不相同,小括号表示先计算。7×(7-5)=7×2 =14 不含小括号,含有乘法和减法,要先计算乘法再计算减法。7×7-5 =49-5 =44 师生共同总结:算式中含有小括号,计算时要先计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2.出示例3第二个算式:试一试。(77-42)÷7 师:这道算式有什么特点?括号的作用是什么?应该先算什么?为什么?
生:算式里含有小括号,不管有什么运算,有括号,就先算括号里面的。
三、课内练习
1.49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进行计算,教师巡视并提醒学生注意这些算式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的。
2.49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分组进行计算,最后讨论找出每组中的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和不同的地方,师补充。
3.49页“做一做”第3题。
学生先填空再列综合算式,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什么时候需要加小括号。
四、拓展练习把下列两道算式写成一道综合算式。33-27=6 8×9=72 3×9=27 41-32=9
五、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说给大家听。(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第三篇:《不含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不含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四年级
李淑荣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理解并掌握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学会正确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自觉按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强化数学的规则意识和应用意识。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培养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发展数学思考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交流意识。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和运用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过程
一、检查课前预习作业,了解学生情况
1、“想一想,下面各题应先算什么,把先算的部分用横线画出来,再算一算”(1)52+75-12
(2)54+42÷2
(3)23×40-52
(4)120÷6×5
2、师: 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预习今天的新课,请打开,看“独立尝试”第1题,(课件出示)请一名同学报答案,其他人当小老师,自己对照批改。
3、(反馈)师:全对的举手。
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1、(出示情境图)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师:要求“一共要付多少元?”想一想,应该先算什么?指名说,师板书。(课件出示)。分步计算的过程。
师问:同学们你们能试着列综合算式吗? 做好的举手。把你的想法在同位说一说。
生:3×12+4×15。师:有不同意见吗?如果有,讨论(3×12)+(4×15)这道算式究竟要不要加小括号?生:有乘有加先算乘法,他们都是同级计算,干嘛要多此一举呢。生:这不是画蛇添足嘛!同学们都露出了同意的笑脸。
揭示课题:这样的三步混合运算式题应该怎么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师问:12×3表示什么?15×4呢?“+”表示什么? 师:你们又是怎么算的?
指名一人说。生:先算3×12=36,再算15×4=60,最后算36+60=96。师等学生说完后问,都是这样想的吗?那如果我先算围棋的价钱再算象棋的价钱,行不行?(这时指着题目问)(让学生感受到也行)和他想法一样的举手,师自言自语式说:我明白你们的意思了。然后在综合算式下面板书: 3×12+4×15 =36+4×15 =36+60 =96(元)师:(故意问刚才汇报的同学)你们是这样写的吗?这时有学生喊:老师,我不是这样的。师:那你是怎样写的,说说看。生:去掉第一步。
师:哦,那是什么意思?生:把3×12与4×15的得数同时写下来。师故作明白的样子,哦,你的意思是可以把象棋和围棋的钱同时算下来,是吗?生:是。师:是呀,要求一共要付多少元,既可以先算象棋的钱,也可以先算围棋的钱,大家级别是一样的,那同时算,何乐而不为呢。师:现在谁来完整地说一说,这道算式怎样算? 生:同时先算“3×12”和“4×15”,再算加法。师板书成: ① 3×12+4×15 =36+60 =96(元)
3、变式练习: ⑴师:(课件)根据这里同样的信息,你还能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吗?生:买4副围棋比3副象棋多多少元?
怎么列式?生:4×15-3×12 这道题又该怎样算呢?小组里说一说。(指名)生:同时先算4×15与3×12,再算减法。
师:就是说“要求围棋比象棋多付多少钱”围棋与象棋的钱。生说师板书: ①
4×15-3×12 =60-36 =24(元)
⑵师:李老师也想买一些棋,瞧,(出示课件)象棋3盒36元,围棋一盒15元。我想买一副象棋和4副围棋,一共要付多少元?
师:综合算式怎么列?想一想、做一做。指名汇报。生:36÷3+4×15 师:36÷3表示什么?4×15呢?+表示什么?这道题又该怎样计算呢? 生:同时先算36÷3与4×15,再算加法。、(师板书课件出示计算过程:36÷3+4×15)
4、指板书,师问:这三道题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都是先求象棋和围棋的钱,再把他们相加减。
师:指着算式,这些都是有乘除法和加减法,在算法上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 生:都是同时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5、试一试:150+120÷6×5 师:看,这道题里有哪些运算?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以后我们做题时,都要做到这样:一看,二想,三画,四算,五验算。
自己在本子上试一试。小组内交流一下你是怎样算的?有不同意见的讨论讨论。师:谁来汇报一下。生说师板书、课件演示:
150+120÷6×5 =150+20×5 =150+100 =250 师:有不同想法的举手,说说看。集体反馈:全对的举手。小结:以后象这样的题目,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和加、减,要先算乘、除。)师:和我们以前学习的两步混合运算规则一样吗?(三步计算的混合运算与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规则是一样的,所不同的是步骤多了,在计算时都是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三、练习反馈,巩固深化
1、师:大家学得都不错,下面来考考你。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把先算的部分在下面画上横线,再算一算。
集体校对,同位互批。反馈信息,全对的举手,错例展示。
2、师:这也有两题(想想做做第2题),仔细观察想一想它们的计算对吗?
生:不对。谁来当回小医生,说说它们错的哪,划出来。自己在本子上改正过来。集体校对,自批。
3、师:下面我们来轻松一刻,做个小游戏。出示:想想下面各题最后一步求的是什么?
依次出示:⑴、80÷2+76÷4
①求商 ⑵、240÷6-2×17
②求和 ⑶、45-20×3÷4
③求差 ⑷、51-36÷3+25
④求积
四、全课总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打开数学书第35页,课前布置大家预习,找出你认为重要的话,谁来说一说。和他一样的举手。齐读。学到这儿还有什么疑问?
五、应用数学。
师:学知识的最终目的是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打开本子,做巩固提升第3、4、5、6题。不会的可以向组内的同学请教。交流反馈。
第四篇:含小括号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教案
含小括号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教案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材49页。教学目标
1.充分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会计算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2.充分调动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新知,通过计算过程的教学,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3.提高学生细心计算的意识,锻炼学生准确计算的能力。重点
理解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难点
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准备 小黑板 时数 1课时 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师:说出下列算式先算什么,再口算出结果。6*3+3 70-2*3 46-28+4 学生小组讨论,师指名回答。
师:今天我们将在上节课的基础上,继续学习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1)出示小黑板。教材中例3计算题改编成应用题,体会小括号的作用。一个文具盒7元钱,比一个笔记本贵5元,一个笔记本需要多少钱? 学生口答说出算式,7-5=2(元)
(2)王明想买7个笔记本,需要多少钱呢? 学生口答说出算式:7*2=14(元)
(3)引导生概括出这道题应该先求什么,算式是怎样的,再求什么,算式是怎样的。
应该先求一本笔记本多少钱。用7-5=2(元)求出一个笔记本的价钱,再用7*2=14(元)求出7本笔记本的价钱。
(4)你能列出综合算式吗?
讨论:7*7-5和7*(7-5)有什么不同?
你会读这两道算式吗?括号的作用是什么?是否需要加括号?有括号和没有括号的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吗,运算顺序上有什么改变?
引导学生解决以上问题:7*7-5读作:7乘7减5;7*(7-5)读作:7乘括号7减5。小括号表示要先计算,改变了运算顺序。(5)学生独立计算,表述运算顺序。
含有小括号和不含小括号的意义不相同,小括号表示先计算。
7*(7-5)=7*2 =14 不含小括号,含有乘法和减法,要先计算乘法再计算减法。
7*7-5
=49-5 =44 师生共同总结:算式中含有小括号,计算时要先计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2.出示例3第二个算式:试一试。(77-42)/7 师:这道算式有什么特点?括号的作用是什么?应该先算什么?为什么? 生:算式里含有小括号,不管有什么运算,有括号,就先算括号里面的。
三、课内练习
1.49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进行计算,教师巡视并提醒学生注意这些算式是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的。2.49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分组进行计算,最后讨论找出每组中的两题有什么相同的和不同的地方,师补充。3.49页“做一做”第3题。
学生先填空再列综合算式,教师提醒学生注意什么时候需要加小括号。
四、拓展练习
把下列两道算式写成一道综合算式。33-27=6
8*9=72 3*9=27
41-32=9
五、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说给大家听。(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第五篇:《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加减乘除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年级:四年级 学科:数学 主备人:张波 审核:张丽丽 周海蓉 时间:2015年3月9日
【学习内容】加减乘除混合运算 【基于标准】
1.总体和学段目标中的描述:
(1)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及简单数量关系的过程。
(2)能对现实生活中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会用数、字母和图表描述并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简单问题。
2、内容目标中的描述:
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依据二:《教师教学用书》中的单元目标的具体描述
1、学生学会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试题。
2、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基于教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两个商(积)之和(差)的混合运算,例3和例4是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总结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它以冰雕区的活动场景为题材,完全用文字提供了一个实际问题,含有两条信息:上午有游人180位,下午有游人270位,每30位派一名保洁员。所求的问题是: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教材呈现了两种不同的解题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先求上午派了几名保洁员,再求下午要派几名保洁员,最后求下午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第二种方法是先求下午游人比上午多多少名,再求下午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先分步解答,再列综合算式,最后得出含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基于学情】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解决例3和例4的问题,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把分步算式列成综合算式,通过一步一步的分析题意,来明白小括号的作用。教学时要使学生明确游人和保洁员之间的关系,游人越多,需要的保洁员越多。理解了这一点,为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题思路做好铺垫。同时也要对比两种不同的解法,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思路不同,解决方法也不同,计算的步数也不一样。
【学习目标】
1、学生学会含有两级运算(没有小括号)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重难点】
教学重点:两级运算由高到低.教学难点:理解两边高级,中间低级的混合运算的灵活方法。【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思路】
根据概念教学的特点,为了更好的突出本节的重点,突破难点,我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及心理发展的特点,我在教学中采用的教法是:
1、情景教学法,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提取一些具体感性的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知觉动脑、动手、动口,去感知和体验知识。
2、运用新旧知识迁移法,启发引导学生层层深入,促使学生在积极的思维中获取新识。
3、开放式教学法,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研究问题,积极发言和敢于质疑。
【评价设计】
交流式评价:通过师生、生生对话交流,在交流中对学生进行评价。表现性评价:通过操作活动、学生回答问题情况,适当对学生进行点拨。选择性反应评价:通过评价样题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 【评价方案】
1、通过观察、提问、分析、计算,检测目标1、2、的达成。
2、通过课堂练习,达成目标1、2。【学习流程】
一、主题图引入
观察主题图,找出条件,提出问题。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从图中你们都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二、新授
就学生提出的问题,出示例3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
学生在练习本上解答此问题。同桌两人说说自己是怎样解答的。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1)24+24+24÷2
=24+24+12
=48+12
=60(元)
24÷2是一张儿童票的价钱,是半价,所以用24÷2,前两个24是爸爸和妈妈的两张成人票的总价。两张成人票加上一张儿童票就是他们购买门票需要多少钱。
(2)24×2+24÷2
=48+12
=60(元)
24×2是爸爸和妈妈两张成人票的总价,玲玲的儿童票用24÷2,再把三张门票的价钱加在一起就是总门票的价钱。
我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这两个综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 这两个综合算式都是没有括号的,而且算式中有加减法也有乘除法。这样的综合算式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学生总结运算顺序。
买3张成人票,付100元,应找回多少钱? 等等。
出示例4 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小组讨论,独立完成。
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 汇报。
(1)270÷30-180÷30
=9-6
=3(名)
270÷30算出上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180÷30算出下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然后再用减法计算出下午比上午需要多派几名保洁员。
(2)(270-180)÷30
=90÷30
=3(名)
270-180算出下午比上午多出游人多少人,再除以30就算出了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算是的不同点,以及运算顺序的不同。学生进行小结。
教师根据学生的小结进行板书。
三、巩固练习P7/做一做1、2 P11/做一做(完成书上的后,可以变化条件,如“买2副手套”等等。)教师在练习的过程中应抓住学生的关键语言进行知识的巩固。
四、作业 P8—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