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上册《水》的教学设计用

时间:2019-05-12 23:22: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三年级科学上册《水》的教学设计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三年级科学上册《水》的教学设计用》。

第一篇:三年级科学上册《水》的教学设计用

三年级科学上册《水》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水》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已具有相关水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对有关水已有知识的分类和梳理,并以此认识水的三种形态之后构建物体可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类的科学概念,又为今后构建水、空气的科学概念打基础。

二、学情分析:

根据三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他们对认识一种事物的方法往往比较单一,特别是刚接触科学课,他们还不懂得用多种感官去发现事物的特点,对于7种物体进行观察,学生往往是无从下手,也不知道做些什么的,因此这堂课让学生对观察方法的运用意识的教育是关键,还要懂得记录,能够让学生养成合理的探究习惯。

三、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物体可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他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都没有固定的形状。过程与方法:

用网状图展现对事物的认识;熟练运用各种感官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情感、态度、价值观:

积极参与有关水的已有认识的研讨,发表有根据的见解;意识到水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在识别水的活动中,学会小组合作。

四、教学重点:

用网状图展现对水的认识,熟练地运用各种感观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

五、教学难点:

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六、教学准备:

给每组准备:7个黑色塑料袋、4个透明塑料袋(应是可封口的密封袋,用来装三种液体和空气)、牛奶、醋、水、1块石头、1块木头、1片树叶、网状图、实验记录单。教师准备的材料: 7种物品名称的卡片、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个谜语,这两个谜语猜的都是同一种物质,猜猜看是什么?

(1)小溪里散步,池塘里睡觉,江河里奔跑,海洋里舞蹈。

(2)用手抓不起,用刀劈不开,煮饭和洗衣,都要请它来。(打一物质)

2、师:水是生命之源,是我们得以生存的重要条件之一。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水。(板书课题)

3: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在旅游时你见过哪些山水美景?

4、师: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几张非常漂亮的水的美景,请大家来欣赏一下。

5、师:这些就是大自然中水给我们带来的多姿多彩的景象。(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猜谜语导入,然后让学生回忆旅游时见过的一些山水美景,加深对自然界水的印象,再通过课件中对一些精美水景的欣赏,激发了学生想要研究水的兴趣。)

(二)、交流有关水的已有认识

1、师:同学们,想一想关于水你还知道些什么?(出示网状图)

2、生:观察PPT,了解网状图的意图。

(设计意图: 用网状图展现对水的认识,有助于学生发散思维,多方思考提高能力,让学生互相讨论,既培养合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也使学生对水有更直观的认识,突破重点)

3、师:小组讨论一下你了解的关于水的知识。

4、生:小组讨论。

5、指名汇报,教师填写网状图。(1)、说一说你们觉得水是什么样的?(2)、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水的存在?(3)、水在自然界中有什么用途呢?(4)、水和生物有什么关系?

6、老师发现你们了解的真多,通过了解我们知道水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教师板书水的特点。)

(三)、水在哪个袋中

1、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认识了水,想做一个找水的游戏吗?老师这有7个不透明的袋子,每个袋子中装着不同的物体,这些东西可能是:石块、树叶、木头、水、醋、空气和牛奶。有没有办法在不打开袋子的情况下找出水是哪一袋呢?

2、你们准备用什么方法来辨认?

3、摸和掂就能判断出来哪袋是水吗?为什么?

哪些肯定不是水可以摸、掂的方法辨别出来?理由是什么?生汇报。

4、师:(出示记录单)大家看一下这张实验记录单,你能看懂吗?

5、师:你们在辨别过程中,一定要认真填好记录单。(学生记录对于科学探究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三年级的同学对于这样的表格记录还是初次接触到,所以在学生探究之前引导学生分析记录也是十分需要的,这样可以让学生有针对的进行记录,使记录的内容更加规范,更加科学,使小朋友逐渐养成良好的科学习惯)

6、师:下面就用你们的方法来辨一辨,但是我要求:(出示合作的注意事项)

7、生:操作。

8、师:巡回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感观进行感知,并了解学生的想法。

9、师:同学们,你们辨别出这些物品在哪个袋中了吗?说说你们的方法和理由。

10、师:看来这些物质中,比较难辩别的是1号袋、5号袋、7号袋,那我们还得进一步的分辩,怎么办呢?

11、生汇报。

13、如果打开袋子不让看还可以怎么办? 用鼻子闻一闻

14、师:闻就知道1号、5号、7号袋分别装的是什么吗?说说你们的理由。(生汇报)

15、师:下面就请各小组同学用闻的方法来辨别1号、5号、7号袋分别装的是什么物品。记录员作好记录。

16、对于袋中所装的物质,我们都有了自己的猜测,猜测是否正确,还需要检验,现在请大家打开袋子看一看吧!

17、生:打开袋子检验。

18、师:全部猜对的小组举手。

19、师:老师发现你们太会研究了,像个小小科学家。

(这一探究环节让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学生在快乐的活动中应用各种感官进行别、探究,学生的发现,想法在交流过程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课堂引入了一个精彩纷呈的现场。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这是必须的,学生只有在平常严格的规范自己的各种科学行为,才会形成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

(四)、分类,认识固体、液体、气体

1、师:同学们,如果我想把这些物体分类储存,可以怎么分?你们会按什么标准来给它们分类?请大家试一试。

2、生:试着将七种物体进行分类。

3、师:你们是怎样分的?这样分的理由是什么?

4、师:你们分的方法真科学,科学家就是这样分的:(出示分类标准)将水、醋、牛奶分为一类,称它们为液体;将石头、木头、树叶分为一类,称为固体;空气是单独的一类,称为气体。你知道科学家这样的分类标准又是什么呢?

5、生汇报。——(形态)

8、小结:通常,自然界中,物质的存在形态就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这三种。(板书)

(五)、拓展延伸

1、师:同学们,地球上的水虽然很多,但是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却很少,在家里,我们打开水龙头,水就会源源不断的流出来,好像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可是在我国的西部,尤其是甘肃宁夏和陕西一带,那里水资源及其缺乏,请看一组图片

2、师:此时此刻,你想说点什么?(设计意图:通过计算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看有关陕甘宁地区严重缺乏水资源的录像,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使学生知道全球淡水资源缺乏,从小增强珍惜水的意识。)

3、师:同学们,水对于我们来说太重要了,让我们一起携手保护水资源,注意节约用水,人人争当节水小标兵,别让我们的眼泪成为最后一滴水!

八、板书设计:

1、水

特点: 无色、无味、透明

物质分为:固体、液体、气体

第二篇:三年级上册科学《水》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三年级上册科学《水》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学目标:

1、抓住词语理解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缺水时村子里人们盘水、用水的心情,教育学生要珍惜水资源。

教学任务:

1、品读语言文字,感受水给村里人带来了“乐”。

2、从文中体会缺水的“苦”。

教学程序:

一、激情导课:

1、师: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第27课《水》。(幻灯片)(板书课题)

2、复习课文内容: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在作者生活的小山村: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幻灯片)村子里每个人都期盼着雨天洗澡;在炎炎夏日快要风干的时候,希望母亲用一勺水为我们淋浴。

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幻灯片)

3、师:有了水,我们可以尽情享受水带给我们的快乐。

二、民主导学:

任务一、品读语言文字,感受水给村里人带来的乐。

策略:默读课文的第二—六自然段,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水给村里人带来的乐,勾画出相关语句,并在旁边写下你的体会。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交流。

展示环节:

第二自然段:雨天洗澡的痛快

1、出示:“只有在下雨的日子,大家才可以痛痛快快地洗上一回澡。先是像我们这样大的孩子,全身脱得光溜溜的,在雨中奔跑跳跃,大呼小叫,尽情地享受雨带给我们的抚摸与清凉,还仰起头,张大嘴巴,去吃来自天空的水。”(幻灯片)

引导学生抓住关联词语、联系生活实际、抓住人物动作、想象画面。

通过画面想文字背后的声音。

雨中的孩子们在叫什么喊什么?

生:我终于盼到下雨了,真痛快!(评价:老师感受到了。)

生:我已经好久好久没洗澡了,我要痛痛快快地洗,真高兴啊!

学生朗读再次体会。

2、孩子们尽情地享受,大人们也加入了进来,只是他们还略带羞涩:

男女生读:男生读:男人们穿着短裤,女生读:女人们则穿着长衣长裤。

师小结:这是长久被压抑的力量的释放,这不就是雨中的狂欢吗?

雨天洗澡,我们都痛快尽情地享受。这还是我们习以为常的雨水吗?(板书:雨水)

此时此刻:雨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齐读这句话)

第四五自然段:一勺水淋浴的舒服。

1、“母亲一手从水窖里打起一勺水,从我们的头顶缓缓地倾注下来,一手拿着一把麦秆扇往我们身上扇风,顿时,藏于地下的水的清凉,再加上缕缕轻风,让我们都舒服得“啊啊”大叫了起来。(幻灯片)

我们边看文字边看图,想画面。从我们头顶倾注而下的一勺水,将水的清凉、湿润带给了将要风干的我们,我们舒服得“啊啊”大叫了起来。孩子们在大叫好舒服啊,有水真快乐!如此舒服的感觉,我们的心情:欢快、喜悦、兴奋……

2、“在水的滑动中,我听得见每个毛孔张大嘴巴的吮吸声,我感觉得到血管里血的流动在加快。”

读出舒服的感觉。

3、“水,它不多不少,在抚摸过全身的每一寸皮肤后,刚好能够润湿脚板,地上几乎没有一滴被浪费掉的水。”让我有舒服的感觉。

在抚摸过全身的每一寸皮肤,从头顶倾注而下的一勺水滑过了我们的脸,滑过胸和背,滑过大腿和膝盖……抚摸过全身的每一寸皮肤后,刚好能够润湿脚板。

师:是啊,水是流下去的,这儿的“滑”换成“流”或者“淌”也可以吗?

生:不行。

师:说说理由。

生:滑就是抚摸,让我们感觉到了水的亲切。(评价:你已经走进了文中,和作者共鸣了。)

师:水就像抚摸,像妈妈一样亲切,带给了我们水的清凉,为我们驱逐炎热。

师:我们齐读第5小节,把一勺水抚摸我们的舒服透过读表达出来。(幻灯片:出示第5小节)

小结:这还是随处可见的一勺水吗?

此时此刻:一勺水,成了我们最珍贵的东西。(板书:一勺水)

地上几乎没有一滴被浪费掉的水,一滴水,成了我们最珍贵的东西。(板书:一滴水)

生:齐读这句话。

任务二:从句中体会缺水的`苦。

策略:浏览全文,找出相关句子。

生:这样美好的日子在我们那里毕竟太少了,更多的是干燥和炎热。(幻灯片)

生:特别是在夏天,在骄阳下忙了一天之后,男女老少都有一种将要被风干的感觉。(幻灯片)

师:口中饥渴难耐,身体水分流失,这样的日子太苦了。

生:我们四兄弟像四根将要被晒干的狗尾巴草一样,从小到大,排在了母亲的跟前。(幻灯片)

师:我们太需要水了,这样的日子太难过了。

师:得水之乐更反衬缺水之苦啊!

师:因为我出生在一个缺水的地方。

生齐读第一自然段。(幻灯片)

师: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三、检测导结:

师小结:其实,在我们国家还有许许多多偏僻的小山村像作者儿时一样处于严重缺水的状态,对于我们来说,拧开水龙头就有哗哗的自来水用,并不足为奇。但是我相信同学们今天读了这篇课文,你会对水有了重新的认识。你有话想说吗?

生:从我做起,节约用水,(评价:你向我们提出了行动的口号。)

生:节约水资源。

生:别让我们的眼泪成为地球上的最后一滴水。(评价:你引用了一句公益广告语,发人深省啊!)

生:我们应该为建立“母亲水窖”,出一份自己的力量。(评价:你的课外知识真丰富,还了解“母亲水窖”。大家下来可以自己查查资料,了解一下。)

师小结:是啊,我们应该让“水,成为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幻灯片)

大家齐读。

这节课就上到这儿。

【三年级上册科学《水》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纸的吸水科学活动教学设计

2.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3.水钟科学小论文

4.科学课件认识水

5.科学《水与生命》教学反思

6.科学活动《认识水》的教案

7.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水》的教学设计

8.三年级上册科学《水和食用油的比较》教学设计

9.鄂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水与生命》课件

第三篇: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水》教学设计

《水》是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四单元的第1课,主要有三个活动环节的内容,一是通过学生间交流有关水的已有认识,结合观察视频,能用网状图加以描述水在地球上的存在形态、用途、与生物的关系、基本特点等;二是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辨别水和其他物质;三是给物质分类,让学生掌握物质分为固态、液态、气态。固体有固定的形状和一定的体积;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学生分析】

人的生活离不开水,三年级的孩子们对水是非常熟悉的,但熟悉程度是停留在感性 认识层面的,本课的教学探究活动就是要让学生形成关于水的科学概念。

【设计理念】

引导学生全面观察,结合实验探究活动,形成水的科学概念。

【教学策略】

引导学生运用看、摸、摇、听、闻等多种方法,动用多种感官参与,对水形成较全面的感性认识;引领学生通过“水在哪个袋中”、“给袋中的物体分类”这两个环节的.实验探究,形成对水特性的理性认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物体可分为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固体有固定的形状,液体和气体都没有固定的形状。

过程与方法:

用网状图展现对事物的认识;熟练运用各种感官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情感、态度、价值观:

积极参与有关水的已有认识的研讨,发表有根据的见解;意识到水是地球上的重要资源;在识别水的活动中,学会小组合作。

【教学重点】

用网状图展现对水的认识,熟练地运用各种感观对物质进行观察对比。

【教学难点】

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根据物质的相同点确立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

1、给每小组准备:7个黑色塑料袋或其他不透明的袋子、4个透明塑料袋、1块小石头、1块小木头、1片树叶、分类用图纸1张。

2、给每个小组准备:1瓶醋、1瓶牛奶、网状图记录纸1张。

【教学过程】

一、课前观察:

上课前,我让学生每人倒一杯自来水,观察可以发现些什么,同时比一比谁观察最认真,谁收获最多。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重在培养学生养成细致观察习惯。

二、检查观察情况,导入新课:

上课了,师生问好后检查课前观察一杯水的情况。

老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对一杯水进行了认真观察,现在请几名同学汇报观察收获。

【设计意图】趁热打铁,让学生收获成功的喜悦,为本课学习积极性的调动给力。

三、新课学习:

(一)、我们知道的水

1、师:请同学们用简洁、准确的语句或词语将自己知道的关于水的知识记录下来。

2、视屏观看(课本配套视频)四人小组成员相互交流,我们知道的水

3、合作填写教材P.66.关于水的网状图。

4、小组汇报展示,教师适时小结水在地球上的存在形态、水的用途、水与生物的关系、水的基本特点等。

【设计意图】该环节分四步进行,第一步是让学生对“水”已有认知的回顾、总结,也是对“水”进行描述的语言提炼;第二步视屏观看,小组成员交流,为学生相互进一步认知“水”提供了条件;第三步填写网状图,是对第二步的进一步梳理和概括;第四步师生互动,让学生对水的存在形态、用途、与生物的关系、基本特点等有了更加详尽的了解。

(二)、水在哪个袋中

1、师出示几个不透明的袋子(袋子中分别装有石头、木块、树叶、水、醋、牛奶、空气)并提问:在不打开袋子的前提下,我们怎样将袋中的水和其他物体一一分辨出来?

2、学生分组实际操作,教师温馨提示:运用多种感觉器官进行感知,才会更加全面。

3、小组汇报交流:哪些物体我们可以比较容易辨别出来?辨别的依据是什么?哪些比较难辨别?难辨别的原因是什么?

4、指导学生把那些较难辨别的袋子单独取出,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如果可以打开袋子,但是不能直接用眼睛观察,能准确地找到水吗?为什么?

5、学生分小组实际操作。

6、小组汇报,教师适时评价后归纳总结。

【设计意图】本环节重在引领学生学会运用看、摸、摇、听、闻等多感官观察事物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习惯。

(三)、给袋中的物体分类

1、引导学生思考并分小组讨论:我们将袋中的物体都一一分辨出来后,将他们分类,如何分类呢?分类的标准又是什么呢?

2、汇报交流(注重分类理由)。

3、教师评价后归纳总结:给物体分类的方法多种多样,把物体分成固体、液体和气体是正确分类方法中的一种。

【设计意图】让学生准确把握物质的分类方法,理解把物体分成固体、液体和气体只是正确分类方法中的一种。标准不同,给物体分类的方法也不同。

四、课外延伸:

在生活中找找哪些是固体、哪些是液体、哪些是气体?

[设计意图] :科学探究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对固体、液体、气体的理解更加深入,记忆更加深刻。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水》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1.小学三年级科学《水与生命》教学设计

2.纸的吸水科学活动教学设计

3.鄂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水与生命》课件

4.四年级科学上册《水在加热和冷却后》教学设计

5.三年级科学上册《水》的教学设计及课堂反思

6.小学三年级科学水教案

7.科学《水与生命》教学反思

8.科学活动《认识水》的教案

9.科学课件认识水

第四篇: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

篇一: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三年级科学上册 导学案

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水和空气

植物

1、我看到了什么

2、校园的树木

3、大树和小草

4、观察水生植物

5、植物的叶

6、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7、植物的共同特点

动物

1、寻访小动物

2、蜗牛

(一)3、蜗牛

(二)4、蚯蚓

5、蚂蚁

6、金鱼

7、动物的共同特点

我们周围的材料

1、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2、谁更硬一些

3、比较柔韧性

4、它们吸水吗

5、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6、砖和陶瓷

7、给身边的材料分类

水和空气

1、水

2、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3、谁流得更快一些

4、比较水的多少

5、我们周围的空气

6、空气占据空间吗

7、空气有重量吗

三年级科学第一单元 植物

第一课 我看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

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

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引言

1.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

2.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

二、看照片上的大树

1.教师讲解: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请大家仔细地看图,你能发现有关这株梧桐树的哪些特点?(你能发现几点?)

2.学生汇报: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要求仔细倾听,并大胆说出新的发现,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的信息。)

三、回忆中的大树

1.教师引导: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们从照片上发现的东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曾经看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2.学生汇报:回忆我的大树,我曾经看到过什么?

3.教师激趣:同学们的汇报内容真丰富,有的内容大家都看见过,有的内容有人还从来没看见过,而有人可能从来都没真正看过一棵大树呢?是不是?想去仔仔细细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树吗?

4.学生交流:为什么想看真正的大树?(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会不会也有树瘤?是不是也有小动物?是不是还有其它东西?)

5.教师总结:这样带着目的去仔仔细细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6.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我想观察什么?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

四、观察真正的大树

1.交流:教师引导孩子们交流在头脑中制订好的观察大树的个人计划。(观察内容、观察方法、需要借助的工具等)

2.活动:现在让我们一起去观察一棵真正的大树,我们肯定有更多的发现。同时把观察到的信息,用简短的词语记录下来。(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老师带学生按计划开展真正的实地观察活动。)3.评价:回教室后每小组互相欣赏各自的观察内容,说说从不同的记载中如何体会到观察的大树是一个生命体。同时推选一位同学的记录单张贴于科学活动专栏内供大家欣赏,其它同学的记录单上交给老师阅读欣赏。(张贴的记录单要有典型特色。)4.总结:观察一棵树让我们获得了这么多的信息,观察一棵树让我们发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那么,观察更多的树呢?请在课外继续观察不同的树。

教学后记:

第二课,校园的树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过程与方法:

用各种方法观察一棵树,描述一棵树。

用简图描述树的整体形状。用拓印树皮的观察树干。

用实物来补充语言描述的不足。

情感、态 度、价值观:

能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能继续关注树木的变化。

【教学重点】能尝试通过对树有序的观察描述和比较后指向树木作为生命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比较讨论树木的相同之处。

【教学准备】

校园中选定一些大树供各小组观察所需,同时为各小组准备:一张观察记录纸,一支蜡笔,一把软尺,一个放大镜。【教学过程】

一、观察树木的方法

1.总任务:分小组进行观察,每个小组尽量观察不同的树木;小组内要分工明确,每个人要有观察任务;描述一棵树,完成一篇观察笔记。2.分任务:我们所要观察的树长在校园的哪个地方?我们怎么按顺序来观察一棵树?(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3.交流:我们可以用哪些新的观察方法来观察新的内容?(画简图、测量树干粗细、闻树叶、看果实、拓印树皮、捡拾标本、对比法??)

4.比较:我们能比书上的观察记录记得更好吗?(先用简单的词语记录下来,回到教室后整理成观察笔记。)

二、观察记录一棵树

1.从远处观察整棵树,我们怎样记录?(树冠形状、树的高度等)2.从近处有序观察树的各个部分,我们会有哪些新的发现?

生:这棵树真大!看看我捡到的树叶和果实。这是树的果实。这是我的树皮拓片。(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3.让我们一起来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吧。要写出观察的时间、地点、小组成员。要按观察的顺序来记录。最好能贴上收集到的实物标本。

三、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

1.整理:分小组根据观察记录整理成观察笔记。

2.描述:分小组描述一棵树:这是我们组的观察记录,能猜出是校园里的哪一棵树吗? 3.比较我们的观察记录,思考、交流:

我们观察了哪些树?这些树的生长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不同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4.总结:通过深入讨论,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大树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请选定一棵你喜欢的大树,在课外继续观察它,它会怎样变化?把你的意外发现都记录下来,同时把精彩的发现张贴于科学学习栏目内。(对总结的内容须得从学生实际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学生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就总结到什么程度,书上总结内容仅作样本供参考。)

树的不同之处:

树冠有大小

树干有粗细

有的树皮光滑,有的粗糙

结的果实不一样

叶片不一样 ?? 板书设计:

树的相同之处:

它们都长在泥土里

都需要阳光、水

都有树干、树皮

都有树叶、果实 ?? 教学后记:

第三课,大树和小草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小草和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植株的高矮、茎的粗细和质地。

大树和小草都有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过程与方法:

用简图画出小草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到小草和大树一样,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具有爱护小草,不践踏不草的意识。

【教学重点】找大树和小草的相同点,体会陆生植物生命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几种常见的小草,最好有三叶草(黄花酢浆草)和狗尾草;一条樟树枝和它的果实、叶片。

【教学过程】

一、认识常见的小草

1.师生交流:在校园里不仅有高大的树木,还有低矮的小草。我们认识这些小草吗?这些小草长在校园的哪些地方?

2.教师指导:对不知名的小草怎么认识?提供认识的方法及资料。

二、观察记录狗尾草

1.教师引导:在校园、田野、路旁、果园中都能找到狗尾草,为什么叫狗尾草?是呀,它的果实串毛茸茸的,很像狗尾巴。它是一年生杂草,各地都有分布。

2.观察记录要求:运用前面学过的观察顺序、观察方法、记录方法来观察记录一株狗尾草。3.小组学生活动:观察狗尾草,我们用简图把它的样子画下来。上台描述互相补充:这是我们观察的狗尾草。(能把狗尾草的主要特征根茎叶果实大致画下来即可。)4.组间活动:比较不同的草,找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启发引导:从植物器官及生存环境、生长年限、生长变化规律等方面比较)不同的小草千姿百态,各有差异,但是它们之间存在着很多共同特征,说说你对小草的想法,是呀,小草虽小,但也十分可爱,我们应当呵护它们。

三、比较樟树和狗尾草

1.引导讨论:可以从哪些方面比较樟树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交流汇报:樟树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引导学生了解: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 篇二: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

2009年9 月

三年级上册教材目录

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水和空气

植物

1、我看到了什么

2、校园的树木

3、大树和小草

4、观察水生植物

5、植物的叶

6、植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7、植物的共同特点

动物

1、寻访小动物

2、蜗牛

(一)3、蜗牛

(二)4、蚯蚓

5、蚂蚁

6、金鱼

7、动物的共同特点

我们周围的材料

1、观察我们周围的材料

2、谁更硬一些

3、比较柔韧性

4、它们吸水吗

5、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6、砖和陶瓷

7、给身边的材料分类

水和空气

1、水

2、水和食用油的比较

3、谁流得更快一些

4、比较水的多少

5、我们周围的空气

6、空气占据空间吗

7、空气有重量吗

三上册始业教育课

【教学目标】

1、通过生生交谈和师生对话,通过填写调查表格,展示与教材相关知识和学习方法的前概念,提供已有知识经验基础和学习背景,为确立今后的学习目标打下伏笔。

2、讨论适合本班科学学习的学习模式,用较科学的方法分好学习小组,提出一些感兴趣的科学过程评价方法,讨论形成常规的科学学习制度。

3、初步了解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和内容,了解课外需要完成的一些科学辅助学习内容。

【教学准备】调查表格。

【教学过程】

1、自由谈话,了解科学学习背景:

师:暑假中,看或做了哪些有关科学的事情?请共享。

师:把经历过的科学发现过程或科学疑问记录下来和大家共同研究,把家中的百科全书等科学资料分享放在教室里供全班课余阅读交流。

2、讨论交流,形成科学学习制度:

生:确定新的4人小组学习单位,小组长每月轮换。

推选2位科学课代表,明确相关责任和权利。

讨论每月科学之家栏目的操作方法(从优秀作业展览、资料汇萃、创新方法选编等方面分工合作。)

3、阅读反思,了解科学学习内容:

师: 组织学生看封面,了解图中意思。阅读目录,本年级科学有哪些内容呢,让我们也来了解一下。有哪些内容需要课外补充完成,请做好记录。

生:完成调查表内容:针对三上册教学内容已经有的初始概念呈现及问题提出。

小结:我们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有待于通过课堂内外的科学学习来逐一解决,当学期结束后,回过头来再来看一看这份调查表,希望我们从中看到自己成功了。三上教科版科学第一单元 植物

第一课 我看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

1.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2.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3.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4.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2.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3.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

【教学过程】

一、引言

1.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

2.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

二、看照片上的大树

1.教师讲解: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请大家仔细地看图,你能发现有关这株梧桐树的哪些特点?(你能发现几点?)

2.学生汇报: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要求仔细倾听,并大胆说出 新的发现,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的信息。)

三、回忆中的大树

1.教师引导: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们从照片上发现的东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曾经看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2.学生汇报:回忆我的大树,我曾经看到过什么?

3.教师激趣:同学们的汇报内容真丰富,有的内容大家都看见过,有的内容有人还从来没看见过,而有人可能从来都没真正看过一棵大树呢?是不是?想去仔仔细细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树吗?

4.学生交流:为什么想看真正的大树?(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会不会也有树瘤?是不是也有小动物?是不是还有其它东西?)

5.教师总结:这样带着目的去仔仔细细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6.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我想观察什么?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

四、观察真正的大树

1.交流:教师引导孩子们交流在头脑中制订好的观察大树的个人计划。(观察内容、观察方法、需要借助的工具等)

2.活动:现在让我们一起去观察一棵真正的大树,我们肯定有更多的发现。同时把观察到的信息,用简短的词语记录下来。(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老师带学生按计划开展真正的实地观察活动。)3.评价:回教室后每小组互相欣赏各自的观察内容,说说从不同的记载中如何体会到观察的大树是一个生命体。同时推选一位同学的记录单张贴于科学活动专栏内供大家欣赏,其它同学的记录单上交给老师阅读欣赏。(张贴的记录单要有典型特色。)4.总结:观察一棵树让我们获得了这么多的信息,观察一棵树让我们发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那么,观察更多的树呢?请在课外继续观察不同的树。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篇三:人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三上教科版科学第一单元 植物 第一课 我看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过程与方法:

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教学难点】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教学过程】

一、引言

1.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

2.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

二、看照片上的大树

1.教师讲解: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请大家仔细地看图,你能发现有关这株梧桐树的哪些特点?(你能发现几点?)

2.学生汇报: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要求仔细倾听,并大胆说出新的发现,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的信息。)

三、回忆中的大树

1.教师引导: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们从照片上发现的东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曾经看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2.学生汇报:回忆我的大树,我曾经看到过什么?

3.教师激趣:同学们的汇报内容真丰富,有的内容大家都看见过,有的内容有人还从来没看见过,而有人可能从来都没真正看过一棵大树呢?是不是?想去仔仔细细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树吗?

4.学生交流:为什么想看真正的大树?(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会不会也有树瘤?是不是也有小动物?是不是还有其它东西?)

5.教师总结:这样带着目的去仔仔细细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6.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我想观察什么?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

四、观察真正的大树

1.交流:教师引导孩子们交流在头脑中制订好的观察大树的个人计划。(观察内容、观察方法、需要借助的工具等)

2.活动:现在让我们一起去观察一棵真正的大树,我们肯定有更多的发现。同时把观察到的信息,用简短的词语记录下来。(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老师带学生按计划开展真正的实地观察活动。)3.评价:回教室后每小组互相欣赏各自的观察内容,说说从不同的记载中如何体会到观察的大树是一个生命体。同时推选一位同学的记录单张贴于科学活动专栏内供大家欣赏,其它同学的记录单上交给老师阅读欣赏。(张贴的记录单要有典型特色。)4.总结:观察一棵树让我们获得了这么多的信息,观察一棵树让我们发现了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那么,观察更多的树呢?请在课外继续观察不同的树。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二课 校园的树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过程与方法:

用各种方法观察一棵树,描述一棵树。

用简图描述树的整体形状。用拓印树皮的观察树干。用实物来补充语言描述的不足。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能继续关注树木的变化。

【教学重点】能尝试通过对树有序的观察描述和比较后指向树木作为生命体的特征。【教学难点】比较讨论树木的相同之处。【教学准备】

校园中选定一些大树供各小组观察所需,同时为各小组准备:一张观察记录纸,一支蜡笔,一把软尺,一个放大镜。【教学过程】

一、观察树木的方法

1.总任务:分小组进行观察,每个小组尽量观察不同的树木;小组内要分工明确,每个人要有观察任务;描述一棵树,完成一篇观察笔记。2.分任务:我们所要观察的树长在校园的哪个地方?我们怎么按顺序来观察一棵树?(由远及近,由整体到局部)3.交流:我们可以用哪些新的观察方法来观察新的内容?(画简图、测量树干粗细、闻树叶、看果实、拓印树皮、捡拾标本、对比法……)

4.比较:我们能比书上的观察记录记得更好吗?(先用简单的词语记录下来,回到教室后整理成观察笔记。)

二、观察记录一棵树

1.从远处观察整棵树,我们怎样记录?(树冠形状、树的高度等)2.从近处有序观察树的各个部分,我们会有哪些新的发现?

生:这棵树真大!看看我捡到的树叶和果实。这是树的果实。这是我的树皮拓片。

(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把白纸紧压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再平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3.让我们一起来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吧。要写出观察的时间、地点、小组成员。要按观察的顺序来记录。最好能贴上收集到的实物标本。

三、整理我们的观察记录 1.整理:分小组根据观察记录整理成观察笔记。

2.描述:分小组描述一棵树:这是我们组的观察记录,能猜出是校园里的哪一棵树吗? 3.比较我们的观察记录,思考、交流:

我们观察了哪些树?这些树的生长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不同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4.总结:通过深入讨论,我们发现了这么多的大树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请选定一棵你喜欢的大树,在课外继续观察它,它会怎样变化?把你的意外发现都记录下来,同时把精彩的发现张贴于科学学习栏目内。(对总结的内容须得从学生实际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学生能发展到什么程度就总结到什么程度,书上总结内容仅作样本供参考。)树的不同之处: 树冠有大小 树干有粗细

有的树皮光滑,有的粗糙 结的果实不一样 叶片不一样

板书设计:

树的相同之处: 它们都长在泥土里 都需要阳光、水 都有树干、树皮 都有树叶、果实 ……

教学后记:

第三课大树和小草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小草和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植株的高矮、茎的粗细和质地。

大树和小草都有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过程与方法:

用简图画出小草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到小草和大树一样,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具有爱护小草,不践踏不草的意识。

【教学重点】找大树和小草的相同点,体会陆生植物生命体的特征。【教学难点】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几种常见的小草,最好有三叶草(黄花酢浆草)和狗尾草;一条樟树枝和它的果实、叶片。【教学过程】

一、认识常见的小草

1.师生交流:在校园里不仅有高大的树木,还有低矮的小草。我们认识这些小草吗?这些小草长在校园的哪些地方?

2.教师指导:对不知名的小草怎么认识?提供认识的方法及资料。

二、观察记录狗尾草 1.教师引导:在校园、田野、路旁、果园中都能找到狗尾草,为什么叫狗尾草?是呀,它的果实串毛茸茸的,很像狗尾巴。它是一年生杂草,各地都有分布。

2.观察记录要求:运用前面学过的观察顺序、观察方法、记录方法来观察记录一株狗尾草。3.小组学生活动:观察狗尾草,我们用简图把它的样子画下来。上台描述互相补充:这是我们观察的狗尾草。(能把狗尾草的主要特征根茎叶果实大致画下来即可。)4.组间活动:比较不同的草,找出它们的相同和不同。(启发引导:从植物器官及生存环境、生长年限、生长变化规律等方面比较)不同的小草千姿百态,各有差异,但是它们之间存在着很多共同特征,说说你对小草的想法,是呀,小草虽小,但也十分可爱,我们应当呵护它们。

三、比较樟树和狗尾草

1.引导讨论:可以从哪些方面比较樟树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2.3.交流汇报:樟树和狗尾草的相同和不同。引导学生了解: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木质茎,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让学生在汇报中能使用这些词语即可,不要求对概念进行背诵,以下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例同。)

四、整理相同和不同

1.比较汇报内容:总结大树和小草的不同之处,记录在下面圈图的非交叉位置中。2.全班讨论:大树和小草有哪些相同之处,记录在下面圈图的交叉框内。(这是教学重点)

大树小草 3.总结:从以上唯恩图的表达内容中我知道了树和草的共同点有根茎叶,有的会开花、结果、有种子(基本形态结构相同);都长在土壤中,需要阳光、水分等(基本生活环境和生活需要相同),我还知道了树和草的寿命不同,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他们的具体结构特征也各有不同。(唯恩图的作用是梳理学生的观察比较结果,形成比较明确的概念,并显示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比较相同点就是为了让学生初步体会到植物生命体的特征,从而指向本单元的核心概念。对概念内涵的梳理还得从学生实际出发。)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四课观察水生植物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过程与方法:

用简图画出水生植物的主要形态特征,能看懂维恩图的表达方式。在观察中提出问题,探究水葫芦浮在水面的秘密。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研究水生植物的兴趣,体会到水生植物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个体。【教学重点】利用维恩图总结水生陆生植物作为生命体的共同特征。【教学难点】探究水生植物适应水生环境的结构特点。【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几种常见的水生植物,其中最好有水葫芦和金鱼藻,一个水槽,一张记录纸。【教学过程】

一、认识常见的水生植物

1.陆地上生长着许多植物水中也生长着许多植物。出示实物或图片,这就是两种常见的水生植物水葫芦和金鱼藻。你课外调查到的水生植物有哪些?你曾经看到过哪些水生植物?(补充认识水花生、浮萍、莲、菱、菖蒲、茭白等。

第五篇: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水面的秘密》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水面的秘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通过观察、猜想、实验等方法搜集证据,来证明水有表面张力。2.引领学生关注身边生活现象,并善于思考;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了解水的表面张力现象。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玩过水吗?在哪里玩的,说说你都是怎么样玩水的?现在想玩水吗? 老师听出来了,你们都很想玩水,那这节课老师就和你们一起来玩水,想玩水的小科学家们,你们准备好了吗?准备好了我们上课。

一、提出问题,初步探究 1.揭示探究学习的问题。

先有老师来玩玩水,大家请看好: 教师演示水与胡椒的实验 有趣吗?你有什么问题吗?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研究的问题:水面的秘密(板书:水面的秘密)2.引导学生开始探究。

刚才老师玩了玩水,你们想玩吗? 找几个同学来玩一个小游戏,吹泡泡!泡泡是什么形状的? 为什么是球形?学生自由回答 难道真的有什么力量让它成为圆形吗? 不妨做个小实验研究一下!

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肥皂水、帯棉线的装置、叉子,你们能利用手中的材料探究一下这是一种什么力量?? 3.引出课题:

我们来听听科学家是怎么说的!出示资料卡 谁来当当科学家 再给大家解释解释这种力量!4我们利用所学的水的表面张力,一起来闯几个试验关吧?看那个小组试验做的又快又好、现象观察的仔细、总结的到位。表现好的小组会有小奖励哦

5、第一关:请把水杯装满,你们认为水装到什么程度才算满? 水杯要放平,不要随意移动;视线要与水面相平,注意观察水表面的形状;倒水时要轻要慢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交流)好开始装满水(学生装完后)同学们,水装满了吗?。

现在杯子里的水已经装满了,那同学们,你们仔细观察一下现在杯内的水面是什么样的?

第二关:进行“在满水杯内放入曲别针”

1.引导学生猜想假设。

这么满的水,你认为还能往里放曲别针吗?(如果学生回答不能放入,请说说理由)如果能放入,你认为最多能放几枚?(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后再汇报,把学生们的猜想数据记录在黑板上,以便以后与实验数据比较)2.实验指导。

每个小组的猜想都不一样,满水杯内究竟能放入多少枚曲别针?怎么样才能知道? 水杯要放平,不要随意移动各组同学由组长负责,一枚一枚的轮流从杯子的一侧慢慢的往里放。2动作要轻,边放边数,放到水流出来为止,水流流出来以前的数量为最多数量。比如放入第9枚的时候,水流出来了,那么最多的数量就是8枚。3视线要与水面相平,边放边观察水面有什么变化。仔细填写实验报告单看哪些组的同学做到最好,最认真。

(学生在放的过程中,及时引导学生观察水面的变化。)

你们在满水杯里放了多少枚曲别针,哪个小组先汇报?(把学生汇报的数据记录在黑板上,和猜想的数据相比较。)

师:同样的杯子,都装满了水,为什么放的枚数不一样呢? 师:同学们说的这些原因都有可能。请同学们讨论讨论,通过对猜想和实际结果的研究,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师:看来有些问题只凭猜想还不行,它还需要我们亲自动手实验验证。在放的过程中,水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汇报。水面都突出杯子面很高了,但是水还却没有流出来。)第四关:进行“硬币上装水”活动

这枚硬币究竟能装多少滴水,我怎么样才能知道? 在滴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汇报适时提示注意事项。)

同学们在滴水时,要慢慢滴,一边滴一边数清数量,一直滴到水流出来为止,水流出来以前的数量为最多数。边滴边观察水面的变化。(学生在滴水的过程中,及时引导学生观察水面的变化。)

3.学生汇报与交流。

你们小组硬币上最多装了多少滴水?

(把学生汇报的数据记录到黑板上,并与猜想的数据做比较。)

猜想与实验结果相比怎么样?

那在滴水的过程中,水面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汇报)

同学们,一杯满的都快要流出来的水里还能放入几十枚,甚至还要多的曲别针,一枚小小的硬币上居然能装几十滴水,水面越来越鼓,都快变成半球形了,水面都高出杯子一大截,而水却没有流出来,这是为什么呢?

4.小结:同学们说得多好啊,你们都感受到在这水面上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就是这种神奇的力量阻挡了里面的水流不出来,那这种神奇的力量就是水的表面张力)这就是水面的秘密。

四、应用与拓展

1.引导学生找出生活中的表面张力。

同学们多棒呀!你们在玩水的时候就发现了水面的秘密,了解了水的表面张力。其实在生活中,水面这种神奇的表面张力到处可见。咱们一起看看生活中水的表面张力的资料,请大家欣赏一下。(介绍水黾)

认识它吗?它叫水黾,水黾的腿部上长有数根按同一方向排列的微小刚毛,这些微小刚毛不会破坏水的表面张力,所以它能利用水的表面张力在水面上飞速的滑行,它每秒钟能滑行的速度是它身体长度的100倍呢!所以人们又送它 一个名字叫“超级水上漂”。

3.课外延伸,将课上探究活动延伸至课下。

(出示一个透明玻璃杯,杯内装大半杯水,水面放一个矿泉水瓶盖)同学们看,老师这里有半杯水,一个矿泉水瓶盖,你们能想办法,让这个瓶盖漂在水面中央吗?

(让学生试一试,此处学生都不成功)想看老师的办法吗?

(老师用一端粘有肥皂的小棒,轻松将瓶盖引入水面中央,此时学生感到非常惊奇)同学们看,瓶盖成功的放在水面中央了!这是为什么呢?还有上课时给大家做的小实验,胡椒为什么散开了呢?看来水面还有很多秘密等待同学们课下继续研究呢!希望你们课下有更好的发现!

下载三年级科学上册《水》的教学设计用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三年级科学上册《水》的教学设计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4.1《水》教学设计(精选五篇)

    《水》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水》是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已具有相关水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对有关水已有知识的分类和梳理,并以此认识水的......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水和食用油的比较》教学设计

    《水和食用油的比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比较水和油,知道它们在颜色、气味、透明度、黏度、液滴的形状、重量等方面有差异,但它们都会流动,没有固定形状。 2、运用不同感官......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水》教学设计

    《水》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一段水流声音:猜猜这是什么声音?【出示视频】 2、你对水了解多少呢?(各抒己见)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与水有关的知识。【板书课......

    三年级科学《认识水》教学设计及反思

    三年级科学《认识水》教学设计及反思 三年级科学《认识水》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1、学会综合运用感官观察水的性质,并用语言描述所观察的水的特征。2、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

    小学三年级科学《认识水》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科学《认识水》教学设计(二) 课堂教学内容所属学科:青岛版小学三年级科学 课程:三年级上册《认识水》 适用对象:小学3-6年级学生 教学背景: 本课是青岛版三年级上......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认识水》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1、本课从无色、透明的液体的分辨引入,意图在于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和比较的学习方法,感受和认识水的基本性质和液体的一些共同特征,欣赏体会水体的美丽。 2、本课主......

    青岛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认识水》教学设计

    《认识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学会综合运用感官观察水的性质,并用语言或图画等方式描述所观察的水的特征。 2、 体验合作学习的乐趣,意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教学重、......

    三年级科学上册_《地球上的水》教学设计_苏教版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地球上的水》 一、教学目标:1.过程与方法: (1)能从适当的情景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2)能向大家表达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2.知识与技能: (1)了解自然界水资源的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