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年级数学下册应用面积和周长的知识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应用面积和周长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50页信息窗3 教学目标:
1、通过合作探讨学会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灵活应用公式求出周长和面积,解决实际问题。
2、正确判断一道应用问题是求图形的面积还是求图形的周长。
3、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与作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4、通过活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探索精神、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区分、比较周长和面积,运用所学周长和面积的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教学难点:进一步区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含义。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日常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复习
(1)什么是周长?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学生回答: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2)什么是面积?我们学过哪些面积单位?
学生回答: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我们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
通过学生的回答,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周长是平面物体一周的长度,面积是平面物体表面的大小。
怎样求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以及它们的周长呢? 学生总结计算方法: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2、出示情境图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是小明的房间,你们看漂亮吗?仔细观察,你都发现了什么?从小明和父母的谈话中,你都了解了那些数学信息? 预设可能的回答
小明的房间长5米、宽3米。
石膏线每米12元,木地板每平方米60元。
根据我们所了解的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与周长和面积有关的数学问题吗?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小明的房间需要铺多少平方米的地板? 小明的房间铺地板花了多少钱? 小明的房间需要多长的石膏线? 小明的房间的石膏线花了多少钱? ……(教师选择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板书。)好,就让我们来帮小明一家算算装修费用吧。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出示大屏幕信息窗3 生根据信息窗3的信息,以及老师板书在黑板上的数学问题小组探究。
2、同学们你能用学过的知识解答这些问题吗?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探讨,并将探讨的结果进行整理,写在习题本上,并在小组内交流算法。
3、现在同学们开始探讨。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先解决地板的问题:
小明的房间需要铺多少平方米的地板?小明的房间铺地板花了多少钱? 这个问题用到图形的周长还是面积?为什么?
学生回答:用到了面积,因为问的是多少平方米的地板,有平方米就是面积。那哪个小组派代表来说说你是怎样做的呢?
学生回答:因为小明的房间长5米,宽3米,所以它的面积是5×3=15米。地板每平方米60元,所以共花了15×60=900元。教师板书:
5×3=15(米)
15×60=900(元)
2、再解决石膏线的问题:
小明的房间需要多长的石膏线?小明的房间的石膏线花了多少钱? 这个问题用到图形的周长还是面积?为什么?
学生回答:用到了周长,因为问的是多长的石膏线,就是求天花板一周的长度,也就是周长。教师指生回答并板书:
(5+3)×2
=8 ×2
=16(米)
16×12=192(元)
3、小组长检查组内还有没有不理解以上问题的,如果有,组长以小老师的身份进行讲解,直到所有的学生都会。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1、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还想知道些什么?你还有哪些问题? 同学们踊跃说出自己的想法。
2、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不足?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本节课的表现和收获。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完成自主练习第1题
小明的妈妈买了一个新枕套,为了美观,想要给这个枕套加上花边,你能帮她算一算这个枕套需要多长的花边吗?
学生阅读信息,明确题目的条件与问题。
要知道这个枕套需要多长的花边,应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理清思路,使其明确:要求花边的长度,应该先求枕套的周长,再求周长的3倍。
你能自己列式来解答出来吗?
学生独立列式并解答:(60+40)2×3。
2、完成自主练习第2题
小明家所在的小区可漂亮了,在他家楼下就有一个大花坛。为了保护鲜花,物业人员正打算围个篱笆呢。可是,他遇到了一点麻烦,你能帮他解决吗?
学生独立完成第(1)小题,并在小组内交流。在解答第(2)小题时,有的学生可能列出:(15+4)×2×2的算式,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这个问题和什么有关”,使学生明确此题是先求面积,再求种花棵数。
3、完成自主练习第3题
离小明家不远,有一个植物园,在那里又会藏着怎样的数学问题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植物园的围墙可真高啊!你能给同桌指一指围墙的位置吗? 同桌交流,使学生明确:围墙其实是指三边的长度。你知道这个植物园的围墙长多少米吗?
学生独立完成题目。
你想知道这个植物园占地多少平方米吗?自己算算看!学生独立列式并计算;班级交流。
4、同学们用自己学过的知识解决了这么多问题,可真了不起!小明也想考考大家:他画出了三个面积相等的长方形,请你猜一猜,它们的周长相等吗?(自主练习第4题)你能自己举例来验证一下吗?
教师启发学生自己举例验证,最后得出结论: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周长不一定相等。
那么周长相等的长方形,面积是否相等呢?请你自己画出几个周长相等的长方形,算一算它们的面积是否相等。
学生画出周长相等的长方形,并计算他们的面积。最后得出结论:周长相等的长方形,面积不一定相等。
5、这节课我们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进行了巩固,知道了如何区分周长和面积,也能运用这一知识去解决问题,看来同学们对这一知识掌握的还可以,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下课。
板书设计:
应用面积和周长的知识解决问题
地板的问题:
5×3=15(米)
15×60=900(元)石膏线的问题:(5+3)×2
=8 ×2
=16(米)
16×12=192(元)
使用说明:
1、教学反思:回味课堂,我感觉亮点之处有:
本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周长和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和周长计算公式的应用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也为了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中完成了学习任务。在教学中,我很好的发挥了课堂直观教学,学生的动手实践、合作探究和合作交流能力,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基本上完成了这一目标。
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才是有效的教学。长方形周长和面积的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计算公式、会用计算公式进行计算,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加深对应用知识的理解。在随后的课堂练习中,我设计了多层次的练习,从多种角度训练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习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做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当然,本课有许多不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再接再厉,发挥课堂上的优势,改进自己的缺点,做到更好。
2、使用建议: 本教案是按照探究学习五环节的模式进行准备的,设计方式独特,教学时可大胆放给学生去交流探讨,达成好的效果。
3、需破解的问题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从定义和单位的使用上进行区分,会使教学更有区分度。
滕州市北辛街道北关小学
高静
第二篇:三年级下册数学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
(一)学习内容:教材第99页例1及做一做和练习二十三第1﹑
3、4题。
学习目标:
1、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获得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的经验。
学习重点:学会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学习难点: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学习流程:
一、复习导入:
以前我们已经学会应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下面有几个问题想请大家帮忙解决:
三(1)班学生为布置教室做纸花。每两位小朋友一小组,每位小朋友做3朵花,8个小组一共做了多少朵花?说一说你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二、自学交流,解决新问题:
1.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展示运动会开幕式上广播操表演方阵,3个方阵,每个方阵8行,每行有人,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2.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独立观察画面,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要求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么想?小组内交流意见。
3.说一说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1)可以先求一个方阵有多少人,用()×()=()(人);
再用()×()=()(人)。
(2)也可以先求3个方阵的一行有多少人,用()×()=()(人);
再用()×()=()(人)。
(3)还可以先求3个方阵有几行,用()×()=()(人);再乘以每行的人数,用()×()=()(人)。
4.比较这几种思路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说一说你的见解。
三、展现提升: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其他小组补充指正。
四、达标测评:
(1)独立解决教科书第99页“做一做”中的问题,并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每盘鸡蛋有5行,每行有6个,共有8盘鸡蛋,一共有多少个鸡蛋?
方法一:
方法二:
(2)解决练习二十三中第1题:跑道每圈400米,每天跑2圈,一个星期(7天)跑多少米?
(3)每箱有24瓶啤酒,一层放4箱,可以放3层一次可运多少瓶?
①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②各组推出代表向全班学生展示解决问题的方法。
(4)游泳池长25米,游了3个来回,一共游了多少米?
(5)联系身边的事,提出需要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的问题,并解决问题。
五、课堂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三篇: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面积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面积
教学目标:
1、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涂一涂等活动,使学生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
2、认识常用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初步形成这些单位实际大小的观念;
3、学习选用观察、重叠、数面积单位,以及估测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引入面积 同学们,我们的家里都有电视机吧,想想看,是我们教师里的黑板大还是电视机的屏幕大呢?
二、认识面积的概念
让同学们来分别摸一摸桌子面和椅子面,说出哪个面大?
再来让同学们拿出数学课本和练习本来比一比,说出哪个面大,哪个小?
向同学们提问,桌子的面、黑板的面、书本的面,都是些什么形状的?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呢?得出结论,都是封闭图形。然后,对面积下定义。
三、认识常用面积单位
1拿出两个事前准备好的长方形,老师来示范,比较大小,但是这两个长宽各异的长方形用重叠法比较不出大小,怎么办呢?问学生,然后让学生讨论,最后老师鼓励学生使用数格比较大小。最后,老师总结方法,得出结论,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2为了测量面积的方便,我们通常选用正方形来表示面积,那么面积单位有哪些呢?
(1)拿出几张事前准备好的1平方分米大的正方形,分别让同学们去测量它的边长,然后告诉学生,像这样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平方分米。让同桌互相比划1平方分米的大小。
(2)让同学们画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想一想生活中身边的哪些物体可以用这个单位去测量的,例如橡皮,指甲,邮票。
(3)再出示1平方米的纸,估计一下能站上多少个同学?请同学们站上去,然后得出结论,这些面积单位在生活中常用到,所以是常用的面积单位。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
四、巩固练习
1(苏教版 做做想想 第三题)比较下面四个图形,哪个面积大一些?为什么? 2(人教版 做一做第二题P74)估计本班教室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1)比较1厘米和1平方厘米的图形。
(2)先在纸上表示出1分米和1平方分米,再说说它们有什么不同。
3(人教版 做一做 第二题 P75)先估计课桌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分米,再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量一量。
4(北师大版 练一练)第二题 写出下面图形的面积。(每小格面积是1平方厘米)5(苏教版 练习八)第二题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6(北师大版 练习二 第一题)选适当的单位填空。
五、拓展练习
1(北师大版 练一练)
2米=()分米 3分米=()厘米 500厘米=()分米 400分米=()米 22222222
30000米2=()公顷 20分米2=()厘米2 2(北师大版 练习二 第二题)
2米=()厘米
700分米2=()米2 150厘米=()分米 40分米=()米 150厘米=()分米 2米2=()厘米2
3(北师大版 练习二 第六题)调查我国的陆地土地面积约是多少平方千米。你能从地图上指导我国哪个省、市或自治区的面积最大吗?
第四篇:1、应用面积及面积单位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应用面积及面积单位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P50---51页内容。教学目标:
1.通过长方形面积与周长的比较,分清面积与周长的概念及计算方法,进一步巩固面积计算公式的运用。
2.通过回顾整理,系统、条理地巩固有关长方形、正方形的知识,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的价值,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 :运用长、正方形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
一、问题回顾,再现新知 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直观教具
1、师:我们已经学会了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比一比。
2、提问:什么是周长?什么是面积? 回忆:学生回答时指一指、摸一摸、说一说。师: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你们还学过了那些知识? 生汇报,师出示相关知识点:
(1)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2)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3)围成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4)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
3、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学生回答。
4、出示情境图
(1)石膏线每米12元,木地板每平方米60元。这里石膏线说的是什么?木地板说的又是什么?
明确:前者说的是长度,后者说的是面积。
(2)我的房间长5米宽3米。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学生提问:我的房间的面积是多少? 解答:5╳3=15(平方米)
引入:今天我们就来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来解决问题。
二、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1.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1、小组讨论:上面的知识你能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吗?
2、汇报:
生: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内容分 生:按周长和面积分 教师根据生回答形成板块: 周长面积 长方形 正方形
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联系和区别
(1)小组讨论交流
(2)填表
含义
周 长 面积
计算方长方形 法
单位
正方形
(3)讲评:幻灯片显示学生填的情况。2.综合练习,应用新知
通过刚才的交流汇报,我们已经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识有了更系统的了解,大家表现得都很棒!那么有信心接受下面的挑战吗?
1、第一关:思维快车
你能给下面这些物体填上合适的计量单位吗? ①教室地面的面积是56()。②一棵大树高15()。
③小明的身高146(),体重32()。④一张邮票的面积是4()。
2、同学们思维敏捷,顺利闯完第一关,下面我们进入第二关:明察秋毫。有一个正方形,边长是4厘米,面积和周长各是多少? 口答:说说计算面积和周长的方法。
提问:这里周长和面积都是用4╳4,那我们能说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相等吗?
指出:周长和面积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两个算式里4的含义是不一样的。3.拓展练习,发展新知
恭喜大家第二关闯关成功!数学的最高价值在于它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下面就让我们进入第三关:智能比拼。
①、果园长12米,宽8米,如果每平方米种2棵树,一共可以种多少棵树? ②、学校操场长100米,宽50米,明明围着操场跑了3圈,他跑了多少米? ③、教室的黑板长大约是()米,宽大约是()米,围在黑板外边的一圈金属条大约长多少米?
④、一张长方形餐桌,桌面长14分米、宽9分米。要配上同样大小的玻璃,这块玻璃有多大?
三.梳理总结,提升认知
师:一个农民伯伯把两块同样大小的地分给了他的两个儿子,有一天,哥哥给它的地围上了篱笆,弟弟用同样长的篱笆去围,结果发现弟弟的篱笆不够围一圈。这时,两兄弟就发生了争执,都认为对方的地比自己的地大,认为父亲不公平。同学们讨论一下,你的意见呢?
师:用篱笆去围这两块地,篱笆的长度就是它们的周长,那么周长和面积有什么关系呢?
1、你能在下图中(每小格边长1厘米)围出几种周长是16厘米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并填表。
师:这些图形的周长都相等,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大? 师:比较这些图形的周长和面积,你有什么想法?
小结:周长相等的长方形,面积不一定相等。正方形的面积最大。
2、你能在下图中(每小格为1平方厘米)画出几种面积是16平方厘米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并填表。
师:从上表中你可以发现什么?
小结: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周长不一定相等。
正方形的周长最小,当长方形的长和宽差距最大时,周长最大。„„
四、使用说明:
1、教学反思
本节课先让学生在头脑里形成知识结构,然后系统地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最后在巩固应用中培养学生整体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引导学生主动地整理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课堂上我先从问题“对长方形和正方形你们已经知道了那些知识?”让学生全面地回忆关于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主要知识点,以此为知识结构的概括提供材料。再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按一定的标准给知识分类整理,给学生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然后通过对学生概括的适当评价,通过板书勾画所概括的知识结果和学生填表,以此帮助学生在头脑里形成结构化的知识体系。(2)渗透数学方法
数学教学应该使学生建立起正确对待周围事物的态度和方法,学会使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培养学生从现实生活事例中看出数量关系的能力。而这节课是一节复习整理课,基于这一数学理念,渗透数学方法就要从学生初步学习疏理知识方法开始。学生在讨论学习后,以填表格的形式系统性地梳理知识,使知识网络化,板块化,最后再是知识的巩固,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智力潜能。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不是单纯地给学生现成的知识,要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探 索思考,以便发挥其潜在能力,这是数学教育的核心问题。所以掌握巩固知识,构建知识体系是复习课的最终目地之一,但更重要的是应用,通过应用帮助学生对知识的深层地,真正的理解,提高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深化练习”的环节使学生在发散性,多角度的思维活动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使用建议。本教案时按照学生自主观察、发现信息、提出问题、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思路设计的,本着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的理念,为实现开放生成性课堂而努力。
3、需破解的问题。能否将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及利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在1节课内完成,从而使课堂更高效。
滕州张汪中心小学
殷奎奎
第五篇:面积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篇一:解决关于面积计算问题的策略 教学设计
解决关于面积计算问题的策略(第一课时)
类别: 小学数学编号: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89~90页例题、“试一试”和“想想做 做”。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方面:使学生在解决有关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用画直观示意图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能借助所画的示意图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正确思路。
数学思考方面: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用画示意图的方法整理信息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体会到画图整理信息室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策略。
情感与态度方面: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用画图或列表的策略整理有关长方形面积计算问题的信息
【教学难点】
会解决数量关系比较隐蔽或稍微复杂的长方形面积计算问题。
【设计思路】教师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运用直观操作的方法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并以此引出收集分析题中条件的需要,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及方法,整理条件时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操作经验为
依托,利于学生积累感性经验,激发探索的愿望;之后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等方式再次探寻画图整理条件解决问题的方法,启发学生进行灵活的、有序的思考。这样的教学,不仅使学生的已有知识进行有效的连接,而且为学生的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提供了机会。
【教学过程】
一、质疑引入,引出策略
1、提问:你能画一幅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的示意图吗?画画看。说一说画图时要注意什么?(长画得稍长些,宽画得稍短些)你会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吗?(指名口答)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有什么关系?你会用哪些关系式来表达这三者的关系?
2、谈话:刚才你们画出了长方形的示意图,也解答了简单的求长方形面积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将学习运用画图的策略来解决稍复杂的面积计算问题。(板书课题)【设计意图:简短的谈话,直接切入主题,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从而引发学习动机。创设情境,唤起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激发他们参与学习的热情。】
二、分析条件,探究质疑
1、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学生齐读题目,提问:这道题目已知什么?要求什么?
(2)提问:你觉得像刚才这样介绍这道题目后,别人能将题目的条件和问题弄得很清楚吗?数量关系明显吗?
(3)这么多的文字,很难理解它的意思;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将题目的条件和问题表达得更加清楚、明白?
【设计意图:策略是应需而求,不使用一些策略,问题就很难解决。这时要给足学生寻求策略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从自己的知识经验出发,以问题的文字表述为根基,自由构造。】
2、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整理。
找出两个典型,让学生分别介绍是怎样寻找出策略的。明确:(1)先画出原来的长方形花圃,告诉我们长8米,我们就画一条线段表示长8米。
(2)没有说宽是多少,我们就大约的画出宽,但是宽一定比长短。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背景、思维方式的不同,决定了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必然会出现不同的策略。】
3、谁来读一读题目中的另外两个条件(指名读条件),长增加3米,面积就增加18平方米,这些已知条件,应该怎样在示意图中画出来呢?3米在哪里呢?大约画多长?哪一部分是18平方米?谁到前面来指一指,再画出来、写清楚。
指名板演,全体学生评议、补充、修改。
4、大家对这样的整理有什么意见吗?哪些地方需要补充或改进?哪种整理更好些?
同位同学相互交流,根据老师的指导和同学的建议,学生修正示意图。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有关图形面积计算的问题,使用画图策略整理条件和问题更好些,让学生经历策略优化的过程。】
三、自主解答,体会策略
题目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在图上怎样表示呢?学生指着图说清楚后补写“?平方米”。
谈话:要求这个长方形(指着图)的面积,需要什么条件?已经告诉我们什么条件?你认为这道题应该先求什么?
(1)让学生尝试计算,并指名板演。
(2)说一说每一步求出的是什么?
(3)谈话:我们再来反思一下解题过程。我们运用了什么策略来弄清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我们是怎样分析数量关系的?
提问:画示意图表示题目的条件和问题时,你认为要注意些什么?
【设计意图用画示意图的方法形象地表达题意,学生容易理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体会运用策略的优越性。】
四、回顾反思,整理策略
1、刚才我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哪些步骤?你觉得哪一步骤很重要?
2、画图时,你认为要注意些什么?
①根据题目的文字表述,要一句一句地把条件和问题画图表示并进行标注。(教师示范画图)
②尽量美观、清晰,长方形的长和宽大致合符比例。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反思中,感受画示意图是解决这一实际问题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体会其价值,并且学习画示意图的基本方法。】
五、拓展运用,巩固策略
1、出示“试一试”
(1)指名读题,同桌互相说一说已知什么?要求什么? 提问:你打算用什么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
(2)学生独立在书上画图,指名板演。
(3)启发:根据画出的示意图,你认为要求现在鱼池的面积,先要求出什么?根据哪些条件可以求出鱼池的长?根据哪些条件可以求出现在鱼池的宽?
学生独立解答,指名板演。
(4)提问:谁来说一说每一步求出的是什么?
(5)提问:这道题与例题相比有什么相似的地方?比例题复杂在哪里?
【设计意图:“试一试”是例题的一个简单变式,即由长的增加变为宽的减少,让学生进一步熟悉画示意图的具体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用画示意图的方法整理信息对于解决问题的价值,体会画图整理信息是解决问题的一种常用策略。】
2、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1)齐读题目,把已知什么,要求什么说给同桌听。
(2)学生独立作图,指名板演,共同评议。篇二:与面积有关的问题(教学设计)1 2 3 篇三:
1、应用面积及面积单位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应用面积及面积单位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青岛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p50---51页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长方形面积与周长的比较,分清面积与周长的概念及计算方法,进一步巩固面积计算公式的运用。2.通过回顾整理,系统、条理地巩固有关长方形、正方形的知识,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的价值,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 :运用长、正方形面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问题回顾,再现新知
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直观教具
1、师:我们已经学会了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比一比。
2、提问:什么是周长?什么是面积?
回忆:学生回答时指一指、摸一摸、说一说。
师: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你们还学过了那些知识?
生汇报,师出示相关知识点:
(1)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2)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3)围成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4)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
3、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 学生回答。
4、出示情境图
(1)石膏线每米12元,木地板每平方米60元。这里石膏线说的是什么?木地板说的又是什么?
明确:前者说的是长度,后者说的是面积。
(2)我的房间长5米宽3米。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学生提问:我的房间的面积是多少?
解答:5╳3=15(平方米)
引入:今天我们就来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来解决问题。
二、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1.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1、小组讨论:上面的知识你能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吗?
2、汇报:
生:按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内容分
生:按周长和面积分
教师根据生回答形成板块:
周长面积
长方形
正方形
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联系和区别
(1)小组讨论交流
(2)填表
含义 周 长 面积 计算方长方形
法
单位
正方形
(3)讲评:幻灯片显示学生填的情况。2.综合练习,应用新知
通过刚才的交流汇报,我们已经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识有了更系统的了解,大家表现得都很棒!那么有信心接受下面的挑战吗?
1、第一关:思维快车
你能给下面这些物体填上合适的计量单位吗?
①教室地面的面积是56()。
②一棵大树高15()。
③小明的身高146(),体重32()。
④一张邮票的面积是4()。
2、同学们思维敏捷,顺利闯完第一关,下面我们进入第二关:明察秋毫。有一个正方形,边长是4厘米,面积和周长各是多少?
口答:说说计算面积和周长的方法。
提问:这里周长和面积都是用4╳4,那我们能说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相等吗?
指出:周长和面积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两个算式里4的含义是不一样的。3.拓展练习,发展新知
恭喜大家第二关闯关成功!数学的最高价值在于它能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下面就让我们进入第三关:智能比拼。
①、果园长12米,宽8米,如果每平方米种2棵树,一共可以种多少棵树? ②、学校操场长100米,宽50米,明明围着操场跑了3圈,他跑了多少米? ③、教室的黑板长大约是()米,宽大约是()米,围在黑板外边的一圈金属条大约长多少米?
④、一张长方形餐桌,桌面长14分米、宽9分米。要配上同样大小的玻璃,这块玻璃有多大?
三.梳理总结,提升认知
师:一个农民伯伯把两块同样大小的地分给了他的两个儿子,有一天,哥哥给它的地围上了篱笆,弟弟用同样长的篱笆去围,结果发现弟弟的篱笆不够围一圈。这时,两兄弟就发生了争执,都认为对方的地比自己的地大,认为父亲不公平。同学们讨论一下,你的意见呢? 师:用篱笆去围这两块地,篱笆的长度就是它们的周长,那么周长和面积有什么关系呢?
1、你能在下图中(每小格边长1厘米)围出几种周长是16厘米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并填表。
师:这些图形的周长都相等,哪个图形的面积最大?
师:比较这些图形的周长和面积,你有什么想法?
小结:周长相等的长方形,面积不一定相等。正方形的面积最大。
2、你能在下图中(每小格为1平方厘米)画出几种面积是16平方厘米的长方形或正方形,并填表。
师:从上表中你可以发现什么?
小结: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周长不一定相等。
正方形的周长最小,当长方形的长和宽差距最大时,周长最大。??
四、使用说明:
1、教学反思
本节课先让学生在头脑里形成知识结构,然后系统地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最后在巩固应用中培养学生整体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引导学生主动地整理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课堂上我先从问题“对长方形和正方形你们已经知道了那些知识?”让学生全面地回忆关于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的主要知识点,以此为知识结构的概括提供材料。再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按一定的标准给知识分类整理,给学生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然后通过对学生概括的适当评价,通过板书勾画所概括的知识结果和学生填表,以此帮助学生在头脑里形成结构化的知识体系。
(2)渗透数学方法
数学教学应该使学生建立起正确对待周围事物的态度和方法,学会使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培养学生从现实生活事例中看出数量关系的能力。而这节课是一节复习整理课,基于这一数学理念,渗透数学方法就要从学生初步学习疏理知识方法开始。学生在讨论学习后,以填表格的形式系统性地梳理知识,使知识网络化,板块化,最后再是知识的巩固,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智力潜能。(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不是单纯地给学生现成的知识,要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探 索思考,以便发挥其潜在能力,这是数学教育的核心问题。所以掌握巩固知识,构建知识体系是复习课的最终目地之一,但更重要的是应用,通过应用帮助学生对知识的深层地,真正的理解,提高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深化练习”的环节使学生在发散性,多角度的思维活动中,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