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土地资源教案_1(本站推荐)

时间:2019-05-12 23:45: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2课土地资源教案_1(本站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2课土地资源教案_1(本站推荐)》。

第一篇:第2课土地资源教案_1(本站推荐)

第2课土地资源教案

【教学目标】

、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理由类型和特征

2、能够在图上找出我国耕地、林地、草地的主要分布区。

3、理解我国土地方面的基本国策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土地资源的分布

【教学用具】

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图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新课导入:上节学习了我国自然资源的特征,今天具体学习一下土地资源的特征和分布。

2、读课本57页插图,总结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特征。

讲解:我国土地利用类型齐全,但是林地耕地比重小,后备土地少。

板书:

一、土地资源的特点

、利用类型

2、构成特征

读我国土地利用图,找出耕地、林地、草地的分布地区,结合地形和气候分析其原因。

补充:耕地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以北是旱地,以南是水田。

(转承)那么,我们在利用土地的时候,产生了那些问题呢?

板书:

二、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阅读59页材料,找出我国各种类型的土地资源存在的问题。

讲解:因此,保护土地资源是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我国公布了土地方面的基本国策和一系列法律。用来保护现有的土地资源。大家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现象,说说身边存在的不合理利用土地的现象。

总结:土地是我国的立国之本,我们要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对于身边出现的不合理利用现象,要大力宣传,制止。

学生读图,讨论,结合课本,找出四种类型:耕地、草地、林地,建设用地。

类型

季风

干湿

地形

耕地

季风区

湿润,半湿润

平原,丘陵

林地

季风区

湿润

山地,丘陵

草地

非季风区

干旱,半干旱

高原,盆地

耕地:乱占耕地,水土流失等

林地:乱砍滥伐

草地:草地退化,荒漠化等。

同学们结合自己的认识,提出了乱占耕地,乱砍滥伐等现象。

【作业设计】

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

第二篇:第2课教案

第2“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

七年级历史备课组 张丹霞 田剑 孙晶 主备人:孙晶

[课程标准]列举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主要内容和评价唐太宗,教学目标: 1.知识识记

①记住唐太宗李世民的主要政绩;记住“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

②唐初百年的发展和积累,到唐玄宗开元年间,社会经济呈现出繁荣的景象,达到前所未有的极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2.能力培养

①通过对唐太宗的分析评价,进一步提高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②通过分析“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原因,帮助学生树立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观点

③通过收集图片实物、资料、编写历史小故事,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本节课的讲述,联系以前的历史,说明杰出人物对加速或延缓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②唐太宗的知人善任、虚心纳谏即使在今天仍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③通过引导学生欣赏唐代的金银器、唐三彩、丝织品等历史文物的工艺价值,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的敬佩之情。教材重点、难点:

1、重点是唐太宗和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主要政绩

2、难点是分析“贞观之治”局面出现的原因;如何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人物;

教学方法:分析、归纳、引导 教学形式:多媒体

教学准备:课件、地图册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人:

贞观初年,唐太宗在洛阳修建一座宫殿。大臣张玄素上书极力反对,说天下刚定,就大修宫殿,劳民伤财,恐怕您比亡国之君隋炀帝都不如。唐太宗一时接受不了,生气地问:“你说我不如隋炀帝,那么比历史上的暴君桀、纣如何?”张玄素从容地说:“若是这座殿修成,您和桀纣也差不多了。”唐太宗听后十分震动,终于接受了张玄素的意见,还奖励了他。事后唐太宗对人说:“唯唯诺诺的人再多也不如一个能说出逆耳之言的忠臣。”上述材料表现了唐太宗一种什么品质?他统治的时候唐朝出现了一种怎样的局面?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简单点评后总结:正是由于唐太宗能虚心听取臣下的意见,所以在他统治下出现了我国历史上又一个盛世局面—贞观之治,板书课题,并解释“治”的意思是政治清明、治理有序。这样的盛世局面我们还学过哪些?下面,我们先了解李世民的有关材料(板书)

二、讲授新课 1.晋阳起兵

隋末农民起义遍及全国,隋朝政权摇摇欲坠。李渊父子于617年起兵晋阳。同年11月李渊攻克长安,与民众约法十二条,除去隋朝苛政。618年李渊即皇帝位,改国号为唐,他就是唐高祖。唐朝正式建立了。2.唐朝的建立和统一全国

经过激烈的争权战争,到624年,唐朝大体上统一了全国。在统一全国过程中,在黄河流域进行的具有决定意义的战争,都是李世民负责指挥的,其表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成为当时最杰出的军事家。当时,统一全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人民的渴望,是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前提。李世民顺应历史潮流,完成统一事业,对历史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3.贞观之治

继唐高祖之后,李世民做了皇帝,年号贞观。李世民就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唐太宗。唐太宗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发展较快,国力强盛,百姓生活有所改善,史称“贞观之治”。

教师指导同学们阅读课本归纳整理唐太宗的政绩主要内容。

第一个方面,开明的治国思想。唐太宗亲历隋末的社会大动荡,亲眼目睹隋朝的覆亡,这对他政治思想的形成有极大的影响。他以隋亡为戒,接受隋末农民起义的教训,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位比较善于学习历史经验,具有开明思想和政治远见的帝王。还认为要使唐朝治世长久,就必须“居安思危”,“善始慎终”。第二个方面,唐太宗善于用人。由于唐太宗确实是以才取人,甚至破格用人,所以贞观时期,人才济济,出现了一批对国家的治理有杰出贡献的著名将相,如房玄龄、杜如晦、魏征、李靖、李勣等。这些猛将谋臣为李王朝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保证了唐朝政治稳定和各种政策的施行。这与“贞观之治”局面的形成是密切相关的,也是“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之一。第三个方面,太宗重视纳谏。他以隋炀帝拒谏饰非以致国家灭亡为鉴,虚怀若谷,从谏如流,可以说在中国历史上没有任何一个皇帝在这一点上可以与他媲美。他把自己比做石中之玉,矿中之金,把进谏的人比作良工良冶。在他的倡导和鼓励下,贞观时期谏臣盈廷,先后向太宗进谏见于记载的不下30人。其中魏征一人“所谏前后二百余事,凡数十万言。唐太宗甚至把贞观时期政绩的取得说成是“皆魏征之力也”。正是这些进谏,避免和防止了很多错误,对“贞观之治”的政绩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第四个方面,太宗重视发挥国家机关的效能。唐朝沿用隋朝的三省六部制。贞观时,增加了宰相的人数。这样既避免宰相专权,又能集思广义。唐太宗还大力精

简中央、地方各级行政机构和官员。提高了行政效率,节省了财政开支,有利于减轻人民的负担。

第五个方面,大兴学校,发展科举。为了广开选官的途径,唐太宗继承并发展了科举制度,这是唐代最主要的选拔人才的制度。通过考试选拔官员,为一般地主提供了做官的途径,扩大了唐朝统治的阶级基础。

第六个方面,轻徭薄赋,发展生产。太宗继位后多次颁布减免全国或部分地区租赋的法令。并用免除几年赋役的办法招诱逃亡农民归业。唐初社会经济衰弊凋残,贞观初期,洛阳以东直至沿海,“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全国人口锐减,政府掌握的户口仅200多万户,不到隋盛时890多万户的1/3。但到了唐太宗死后3年的统计,户口增至380万户,贞观时期平均每年增长近七万户,是唐代人口增长最快的时期。

贞观末年,唐朝成为一个强盛的封建国家。境内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初步繁荣,民族关系融洽,社会升平,历史上称为“贞观之治”。4.女皇帝武则天

武则天本人“兼涉文史”,“精明强干”,“能屈身忍辱”,颇有抱负。唐高宗多病,皇后武则天开始干预朝政。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690年武则天正式改唐为周,自称为大周圣神皇帝,并自造“曌(音“照”)”字为名。武则天执政时期,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承前启后。武则天不失为唐代有作为的皇帝、女政治家。但是,为了神化自己的权威,她大肆崇佛,广建庙宇,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她放手招官,使官僚集团急剧膨胀,加重了人民负担。她重用武氏家族,这些人穷奢极欲,为非作歹,更与武则天本人的腐朽生活和对权势的贪婪分不开。这一切必然会加剧阶级矛盾。(在此教师可引导学生讨论,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人物。)5.“开元盛世”

继承唐太宗、武则天的业绩,并将其发展推向顶峰,这就是中国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盛世——史称“开元盛世”。

1)政治上,唐玄宗特别注意选贤任能,且从基层做起,亲自考核新任命的县令,斥退不合格者。

2)经济上,唐玄宗重视农耕、垦荒,大力兴修水利。农业生产大大发展。(可让学生了解杜甫《忆昔》)所以全国人口大增,户数是唐太宗时期的3倍,可谓丰衣足食,人丁兴旺。

小结:自唐朝建立,从唐太宗到武则天再到唐玄宗,都励精图治,使唐朝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达到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盛况,使唐朝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世界史上也有极为深远的影响。由此可见,在确定适宜社会发展的基本国策的前提下,政令、政策的相对稳定,是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板书设计:

第二课 “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

一、贞观之治

1、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

2、任用贤良,虚怀纳谏

3、发挥国家机关的效能

4、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二、女皇武则天

三、开元盛世

1、政治经济措施

2、经济繁荣,盛世局面形成 课堂练习:见课件

作业布置:1.阅读下列材料:

“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请回答:

(1)上述名言是谁说的?它的意思是什么?(2)唐太宗为什么要引用这句话?体现了他怎样的思想?(3)他为避免“覆舟”实行什么样的政策?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太宗说:“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不足,征求不已,兼东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此皆朕所目见。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 材料二 唐太宗对大臣们说:“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的关系怎样?(2)材料中说唐太宗“夙夜孜孜”、“终日孜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1.(1)唐太宗。统治者好比是船,人民就像是水;水能使船在水上航行,也能把船打翻。(2)吸取隋亡的教训,认识到要维护统治就必须让老百姓能够生存下去,体现了他重视百姓,以民为贵的思想。(3)实行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的政策。2.(1)因果关系。唐太宗从隋朝灭亡中吸取教训,采取调整统治的措施,是出现“贞观之治”的原因之一。(2)要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及统治。

第三篇:第1、2课知识点

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1.背景: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胜利

2.目的:筹备建国任务

3.时间地点:1949年9月北平

★内容: 经民主协商政协会议通过了具有国家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会议确定新中国的国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五星红旗为国旗;在天安门广场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会议还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1.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会议召开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在中南海召开第一次会议,决定接受《共同纲领》为政府施政方针,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毛泽东为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

2.开国大典

1949年10月1日下午三时,开国大典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他是新中国成立的标志。

3.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国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有以来最伟大的事件,是20世纪世界历史进程中最重大的事件之一。它结束了一百多年来内外压迫者对中国的统治和国家战乱频仍,四分五裂的局面,实现了人民梦寐以求的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从此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民族之林。中国历史开始了新的纪元。(国际)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第2课 人民政权的巩固

一、整顿经济秩序

1.背景(了解即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生的人民政权经受了军事、政治、外交、经济等多方面的严峻考验。特别是工作重心由农村转身城市,对处理全国性、特别是大城市中的经济问题还缺乏经验,如何迅速制止市场物价混乱,整顿经济秩序,进而为恢复国民经济创造条件,是一项复杂艰难又十分紧迫的任务。

2.采取措施:

⑴严厉打击银元投机;⑵平抑物价,⑶统一财经。毛泽东称这一经济上的胜利意义“不下于淮海战役”。

3.作用:

稳定经济秩序之后,人民政府用三年的时间,又顺利地完成了恢复和初步发展国民经济的艰巨任务,为全国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向工业化目标奋进,奠定了基础。

二、抗美援朝(1950—1953年)

1.参战目的:保家卫国,支援朝鲜人民。

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打着联合国的旗帜武装干涉朝鲜,并公然入侵台湾,把战火延烧到中国的东北边境。

2.性质:反侵略的正义战争。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司令员彭德怀的领导下开赴朝鲜战场,与朝鲜军队并肩作战,承担起保卫和平的历史重任。与此同时,国内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

3.英雄人物:

志愿军指战员为维护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舍生忘死,慷慨奉献,发扬了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被人们誉为“最可爱的人”。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

4.结果:

1953年7月,美军在战场上严重受挫,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朝鲜战争结束。

5、意义:

抗美援朝是巩固年轻的人民共和国的又一胜利。它极大地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也使新中国的国际声望得到空前提高,为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考验了人民军队的现代化战斗能力。

三、土地改革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时间:1950年6月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宣布废除地方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在两年多的时间内,全国绝大多数地区完成了土地改革。

2.土地改革的伟大意义:

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创造了条件。依靠在土地改革中形成的有组织的阶级队伍,中国共产党完成了对旧乡村的改选,为以后在农村社会中推行党的各项政策奠定了基础。

第四篇:跟我学汉语1第2课再见教案

第2课

再见

一、教学目的 学会最基本的课堂打招呼用语,让学生接触课堂规范用语; 2 学会最基本的告别用语; 3 开始实践汉语拼音的拼法; 4 初步感知汉字字形。

二、教学内容

1.语音教学

(1)朗读本课生词和课文,掌握“同学们”的 “们”轻声念法;

(2)朗读拼音整体认读练习。2.词汇教学

(1)学习本课的生词“同学、们、老师、再见”;

(2)词缀“们”。3.语法教学: 词缀“们”; 4.汉字教学

(1)学习辨认本课的生词“同学、们、老师、再见”;

(2)学会识别不同汉字组合成的词语的意思。5.文化教学:问候语“老师好”。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词汇:本课的生词“同学、们、老师、再见”; 2.语法: 词缀“们”;

3.书写八个简单汉字:再见、同学们、林老师。

四、教学课时分配:4个课时

五、教学过程

b

第1课时(45分钟)1.导入

●复习一下(2

5分钟)

(1)教师叫学生把第1课生词(你、好、我、叫)的声母、韵母拆开,重组,以便达到熟悉和熟练拼音的目的;

(2)教师把“你、好、我、叫” 的拼音写在白板上,但未标声调,随后叫学生标调,以便考查学生对声调的熟练性:

ni

hao

wo

jiao(3)教师继续在白板上写下一些拼音,然后叫学生听并标调,以便考查学生对声调的熟练性:

第1声:bo

gang

weng 第2声:mang

huang

ming 第3声:chuang

ni

wo 第4声:ke

jiao

wei(4)学生的标调可能标在错误的韵母上,教师借此机会介绍标调的原则是a o e i u v先行的原则。

(5)教师在白板上写下没有标调的拼音,叫学生听,然后标调:

bei

mei

fen

beng

men

peng

mou

pou

hao

fang

nian

na

ni

lan

lu

la

nu

lin

lang

nao

teng

dong

tong

tan

tian

da

dun

tun

tuan

zai

shi

she

zhi

chi

chu

jian

jian

jia 2.●课堂教学(20分钟)

▲语法教学

(1)同学们好!

“们” 是一个词缀,用在表示人的名词或代词后,表示多数。如

b “同学们”、“老师们”、“朋友们”等等。“们” 只能用于指人,除 “它们” 外,不能指物。

扩展练习1 教师拿出汉字卡片,叫学生搭配“们”,并适当解释词语的意思: 教师说:我 学生答:我们 教师说:你学生答:你们教师说:他学生答:他们教师说:她学生答:她们教师说:它学生答:它们教师说:同学学生答:同学们教师说:老师学生答:老师们教师说:朋友学生答:朋友们教师说:老人学生答:老人们教师说:先生学生答:先生们教师说:孩子b

学生答:孩子们 教师说:伙伴 学生答:伙伴们

(2)教师介绍人称代词“咱们”“ “我们” “咱们” 有时可以通用。

“咱们”:多用于口语,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双方在内。“我们”:只说说话人一方。扩展练习2 晚会上,几个人向另外几个人告辞,说:“你们继续玩儿吧,__________ 先走了。

另几个人说:“着什么急呀?__________ 好不容易凑到一起,再玩儿一会吧。”

▲汉字教学

(1)教师简单介绍汉字的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并以第1课和第2课的汉字为例解释说明:

左右结构:你

明 上下结构:家

(2)教师在白板上写下一些汉字叫学生识别他们的结构,并划线作出标记:

动 务

3.思考题及作业

教师要求学生回去练习朗读拼音。

b

第2课时(45分钟)

1.导入

●复习一下(1

5分钟)

(1)教师拿出汉字卡片(主要是第1课和第2课的生词),教师念,学生听,并组合新的词语:

教师念:你叫 学生找: 教师念:同学好 学生找: 教师念:老师好 学生找: 教师念:林同学 学生找: 教师念:索卡再见 学生找: 教师念:王明好 学生找: 教师念:学好 学生找: 教师念:学林 学生找:

(2)教师带领学生朗读练习册P3和P6的拼音整体认读练习;(3)教师叫学生分别朗读以上的拼音整体认读练习,并及时纠正他们的声母、韵母、声调错误。2.课堂教学(30分钟)b ▲汉字教学

(1)教师再次介绍汉字的左右结构和上下结构,并在白板上写出上节课的汉字为例解释说明:

左右结构:他

动 上下结构:务

寞(2)教师在白板上打乱以上汉字的顺序,叫学生识别他们的结构,并划线作出标记:

寞 务

▲汉字笔画教学

(1)教师继续和学生操练基本的汉字笔画(横、竖、撇、捺、点、横折、横钩、竖折、竖提、竖弯等),并带领学生练习书写;

(2)教师演示汉字“再、见、同、学、们、林、老、师”的笔画顺序:

再:

见:

同:

学:

们:

林“

老:

师:

(3)教师叫学生到白板练习写汉字“再、见、同、学、们、林、老、师”。

3.思考题及作业: 教师要求学生回去练习书写汉字的笔画。

b

第3课时(45分钟)

1.导入(20分钟)

●复习一下

(1)教师在白板上写下一些汉字,教师念,学生听,然后标调: 知道

因为

机会

超市

当地

都是

接近

三部

经济

淹没

方便

工作

三个

帮助

失望

深刻

(2)教师讲评,学生有可能又把声调标在错误的韵母上,或者学生仍然不能识别阴平和去声;

(3)教师带领学生反复操练以上汉字的朗读。2.讲授新课(30分钟)

●拼音教学

(1)教师叫基础较好的学生在白板上写下声母、韵母:

声母: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s y w

韵母:a o e i u v ai ei ui ao ou iu ie ve er an en in un vn ang eng ing ong(2)教师在白板上写下一些汉字,教师念,学生听,然后标调: 阳平+阳平:调情

凉鞋

其实

尤其

言情

文学

题材

然而

男孩

年龄

韩国

常常

如何

延长

阳平+去声:十六

玩具

仇恨

无价

决定

一切

习惯

游遍

来到

时候

不是

上声+阳平:主人

使得

女人

表明

可能

每年

以前

表达

表情

有时

九年

海峡

舞台 有什么

(3)教师带领学生反复操练以上词语的发音,因为他们是外国学生经常犯错的词语。

b 3.思考题及作业:

教师要求学生回去练习朗读以上汉字。

第4课时(45分钟)

1.导入(20分钟)

●复习一下

(1)教师带领学生复习朗读练习册P6的第7题,提醒学生注意ian的发音;

(2)教师借此机会向学生介绍ian的变音,并举例让学生操练他们的四声:

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nian

tian

jian

qian

xian 2.课堂教学(25分钟)

●汉字教学

(1)教师继续和学生操练基本的汉字笔画(竖钩、弯钩、卧钩、撇折、横撇、横折钩、竖弯钩、横折弯钩、横斜钩、竖折折钩等),并带领学生练习书写: 竖钩 弯钩 卧钩 撇折 横撇

b 横折钩 竖弯钩 横折弯钩 横斜钩 竖折折钩

(2)教师在白板上写下一些汉字叫学生识别他们的结构,并划线做出标记:

动 务

(3)教师带领学生练习书写以上汉字,让学生感受书写汉字要以笔画为单位的感觉。3.思考题及作业:

教师要求学生回去练习书写以上汉字。

b

第五篇:第2课教案

湘教版美术二年级上册

第2课 三个小伙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通过游戏使学生了解三原色的组成红、黄、蓝以及由红黄蓝相互调节变成不同的橙绿紫。学生通过吹画三原色使其互相混合自然变成三间色。培养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过程与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三原色的认识以及吹画的方法步骤

教学难点:画面表现完整,三原色与三间色相互协调变化自然 教学准备:彩色墨水、白纸、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三个小伙伴,你们看它们是不是很可爱?这三个小伙伴分别叫红红、黄黄和蓝蓝,他们想和我们做朋友,大家欢迎吗?红红黄黄和蓝蓝可要好了他们经常抱在一起创造出了许多美丽的图画同学们看:这就是他们的杰作。

2、吹画作品欣赏

3、大家猜一猜他们是怎么在一起游戏的呢?有谁愿意试一试?

4、学生尝试,老师不于评价

二、上新课

1、请同学们请出三个小伙伴红红黄黄和蓝蓝,把他们摆在桌子上。

2、提问:红红是什么颜色?大红黄黄是什么颜色?柠檬黄蓝蓝是什么颜色呢?湖蓝。

3、刚才大家尝试游戏的时候有没有发现红黄蓝三种颜色相互重叠会出现什么颜色?对了,橙绿紫。

4、简单的概念:红黄蓝这三种颜色在色彩知识中叫做三原色,他们可以调出许多许多的橙绿紫,三原色是调不出来的。

5、如果红黄蓝同时在一起,那么会出现什么颜色呢?——黑色

三、根据不同的纸张进行作业

1、在普通白纸上进行吹画练习,注意不同的两种颜色或三种颜色的互相混合所产生的色彩效果

2、在生宣纸滴上红黄蓝三种颜色看他们互相混合浸染出现的效果是不是色彩绚丽

四、作业展示

1、互相观赏互相评价

2、三原色带给我们的视觉感受

教学反思:

下载第2课土地资源教案_1(本站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2课土地资源教案_1(本站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2课《弟子规》教案

    第2课 《弟子规》之“父母呼”教案 教学目的:把孝心的观念引入到学生的心田。教育学生孝敬父母要从小事做起。不但孝,关键是顺。 教学目标:1、复习《弟子规》总序。 2、学习“......

    精品教案:第2课 “贞观之治”

    第2课 “贞观之治” 一、教学目标 (一)课标要求 知道唐太宗和“贞观之治”、文成公主入藏 (二)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上最繁盛的......

    第2课服装 教案

    赴泰志愿者2班 张芳 2010年4月 第二课《服装》教案 教学对象高中二年级泰国学生 课程类型中级汉语综合课 所用教材《体验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高中第二册第二课 (本教材分......

    《土地资源》教学设计(第1课时)

    《土地资源》教学设计(第1课时)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从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图中,找出我国农业用地、建设用地和难利用的土地的名称,并能运用数据,说明我国土地资源类型的......

    《土地资源》教学设计(第1课时)

    《土地资源》教学设计(第1课时) 冯保年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从中国土地利用类型图中,找出我国农业用地、建设用地和难利用的土地的名称,并能运用数据,说明我国土地资源......

    《土地资源》教案

    《土地资源》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2、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种类及分布状况。 3、理解为什么要珍惜每一寸土地。 (二)过程与方法 1......

    第1单元第2课《诗两首 再别康桥》教案

    《诗两首 再别康桥》教案 【教学目标】 1、品味语言,把握意象,体味诗歌的语言美和意象美。 2、体会徐志摩感情方式与个人体验在其诗歌中的融合。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感受康......

    第2课《古风二首》教案

    第2课《古风二首》教案 教学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2.对诗歌语言推敲品味,培养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3.了解掌握诗歌的内容。4.学会赏析诗歌,背诵诗歌。教学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