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 古诗两首 教案(5篇)

时间:2019-05-12 23:02: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 古诗两首 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 古诗两首 教案》。

第一篇: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 古诗两首 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 古诗两首 教案

共两课时

第1课时:

学习《夜书所见》 教学目的:

1、认识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字,理解古诗中的重难点词及诗句的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了解古诗的内容,接受热爱秋天、热爱家乡的教育。

3、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想象诗中描绘的景物,背诵并默写诗文。教学重、难点:读懂诗句,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一)导入新课:

1、学生自由背诵已经学过或是课外读过的古诗

2、板书题目,理解课文中的书是什么意思。

3、简介作者,让学生初步了解诗句的内容

4、解题:从古诗的题目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二、合作交流

1、交流学习,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这首古诗读通、读准确。

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着听,互相评议,相互指正。

3、指名读古诗,正音。

4、让学生读的过程中圈出不理解的句子和词。

5、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结合图意,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划出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6、全班交流,理解诗意

三、品读体验

1、小组汇报读懂的地方。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互相补充诗意,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2、指出不懂的地方。老师重点指导学生理解。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心情。

3、让学生体会古诗文朗读的特点,注意朗读的节奏: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深夜/篱落//一灯明。

4、.诵读全诗

自由读——赛读——评读——齐读

5、练习背诵

6、指导写字“促、深”。趣味活动

1、我说你读。老师描述诗句的内容,学生说出对应的诗句。

2、火车接力。老师说出某句诗的前一句,学生接出下半句。

3、指导学生之间进行火车接力,分组进行比赛。

四、拓展阅读 《舟夜书所见》(清.查慎行)《泊船瓜洲》(宋.王安石)《杂诗》(唐.王维)

第2课时

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学目的:

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3.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背诵课文。教学重、难点: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 揭题

1、小组比赛背诵《夜书所见》

2、说说你知道的传统节日?说说他们有哪些习俗?

3、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他就是在一个节日时写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王维很有才华,他的诗被人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首诗是诗人十七岁时离开家乡,远在京城长安写的。

二、合作交流

初读

1、我们先把诗读正确、连贯。学生之间相互读。

2、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3、几个人合作学习,读准字音,交流感想。

4、注意诗句中的生字生词。凭自己的感觉读准节奏。

三、品读体验 精读理解

请再读题目,想一想,哪个字写出了诗人离开亲人的心境?(忆)

围绕“忆”字,你能提问,启发大家思考吗?(根据学生质疑,板书)

(简单的疑问根据诗题释疑,重点为:“九月九日”:重阳节,古人有在重阳节这天插着茱萸,登高饮酒风俗;“山东”:指华山以东王维的家乡蒲州,与今天常说的山东不同。)

1、四人一组思考、讨论黑板上的问题。

2、全班交流讨论 教师相机引导。

如:第一句诗。

①“忆”是什么意思?请同学们看看一二两行,找找哪个字就是忆的意思?

②诗人会怎样思念亲人呢?(“倍思亲”。“倍”:加倍)什么时候“倍思亲”?(“每逢佳节”,“逢”:遇到。)可见诗人平时怎样?

③诗人为什么会平时思亲,“每逢佳节倍思亲”呢?

从而理解“独在异乡为异客”

④朗读指导:“是啊,诗人所处的环境是陌生的,看见的所有的面孔也是陌生的,怎能不感到孤独、寂寞呢?让我们读出诗人寂寞的,极度思念亲人的感受。(指名读→评:突出独、异、倍→范读→指名读、评议)

如:第二句诗

①诗人极度思念亲人,想到兄弟们干什么?(生齐读三四行)有什么不理解的字词?(标出字:遥、遍,说字义)再说句意。(板书:登高)

②诗人在家时,总和兄弟们一起登高,可见独自在外,多么遗憾啊。他知道家乡的兄弟们此时此刻也一定在思念着诗人呢。现在,就请你们做诗人的弟弟妹妹,说说家乡的兄弟们会怎么想,怎么说?

3、朗读指导,并背诵。

①自由练读

②配乐范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③练习背诵。(师生接龙背→指名背)

四、拓展总结

1.过几天就是九月九日重阳节,我们应该在家里了,那天我们不能插着茱萸,登高饮酒,但是可以回忆朋友亲人,就让我们说一说对他们的思念吧!

学生畅所欲言。

2、写字指导

重点写“异、遥、插”字

板书:

9、古诗两首

梧叶 儿童

夜书所见(宋)叶绍翁

景物

人物

秋风 灯明 表现了思乡之情,追忆童年。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忆 独在异乡为异客,(独自一人)每逢佳节倍思亲。(更加)摇知兄弟登高处,(遥远)遍插茱萸少一人。(全身)

表现思念亲人。

第二篇: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

设计思路:

[本课安排两首古诗。《江雪》,即“江上雪景”,为唐代诗人柳宗元所作。诗歌描绘了一幅广阔而空寂的雪景图,并勾画出“独钓寒江”的“蓑笠翁”形象,读后让人感动和回味。《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刘长卿,写的是诗人在风雪之夜投宿到一户贫穷人家的情景。寥寥几笔,诗人便把苍山暮色、茅屋贫寒、柴门犬吠、风雪夜归的情景有声有色地描绘出来,生动地反映出山村人民生活的贫苦,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诗歌作为抒写心灵的艺术,要靠心灵去体悟。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朗读为主线,引导学生自己去读诗,去想象,去感受,去领悟,达到入境悟情。]

教学目标:

.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的画面,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2.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两首古诗。

3.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径、踪、孤、翁、暮、宿、柴、犬;要求会写的字有:径、踪、翁、钓、宿、柴、闻、犬、归。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含义,想象诗句描写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诗歌描绘的意境。]

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背景音乐。

2.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1课时(教学《江雪》)

一、引入课题

说几个表示冬天的成语。

(二)出示挂图(课文插图),让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

[

(三)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两首古诗中的第一首——《江雪》,写的是唐朝诗人柳宗元雪天江边所见。]

(四)简介诗人柳宗元。(展示第三屏)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读一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么写的。

2.猜猜课文大概写了些什么?

(一)自读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借助课文注音和工具书,读准生字读音。

2.多读几遍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3.检查自读情况。]

(二)了解诗意

.自读诗句,借助课后注释和课文插图,从字面上初步理解诗歌的意思。

2.启发和鼓励学生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解释字词的意思。

[3.学生在理解字义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三、精读诗句,披文入情

(一)引导学生读诗,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练习朗读

(二)理解诗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千山、万径”难道不是指一千座山,一万条路吗?

[2.这里的“千山、万径”并非确数,乃是概述连绵不断的群山和许许多多的路。“千”和“万”在数学上都是很大的数,在文学上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用“千()万()”说几个成语?(既帮助学生理解词句的意思,又进行了词语的积累。)]

(三)理解“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写景是为了抒情,抒什么情?读读后两句。

2.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3.老渔翁独对寒意袭人的江流,冒着风雪垂钓。你感受到了什么?

[4.这短短的二十个字中,字字都浸透着诗人难言的孤独。找出表示数量的4个词。师板书:千万孤独。]

(四)讨论,升华诗情(展示第五屏步骤二):天气这么寒冷,老翁为什么还要在江面上独自垂钓?渔翁冒寒独钓,无疑是迫于生计,但如此严寒中还有孤舟独钓者,正表明他不向生活屈服的精神。柳宗元写这首诗,令人想到他在革新失败后的孤寂落寞而仍不畏缩的品格。(展示第六屏)

[

(四)反复朗读,指导背诵。要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理解诗意,在理解诗意中去读。朗读时,要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那大雪覆盖江野的意境,尽可能地通过自己的语音、语调表达出来。]

四、认认写写,正确识记(展示第七屏)

(一)出示生字,检查学生对本课所学的生字读音的掌握情况。

[

(二)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上的位置,指导书写。利用多种形式巩固学生对生字的记忆。]

(三)学生交流记住生字的好办法,建立音与形的联系。

五、布置作业

(一)继续完成生字的书写。

(二)背诵诗歌。

第2课时(教学《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一、初读,感受情景

(一)老师请同学们欣赏一幅画面,竖起小耳朵听听——

[风呼呼地刮着,天上飘着鹅毛般的大雪,这时一条铺满白雪的山路上走着一个人,显得十分疲惫,此时夜幕已经降临,他望望四周,隐隐约约看见离他不远处有一户人家,这是一户怎样的人家,答案就在我们今天要学的诗中。诗的题目叫:------全班齐读课题。]

(二)简介诗人刘长卿。(展示第八屏)

(三)配乐,教师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使学生初步感受到苍山暮色、茅屋贫寒、柴门

犬吠、风雪夜归的情景。

[

(四)反复读诗歌,做到读正确,读熟。提醒学生读准字音:“宿”的声母是而不是,“芙”“吠”是唇齿音,“蓉”的声母是不是。]

二、再读,感悟诗意

(一)借助课文插图自读诗歌,看看自己从诗歌中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在小组里讨论。

[

(二)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汇报小组学习情况,学生自由更正,自由补充,老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出示图)同学们读得非常流利。

现在我们来仔细看看这幅图,想一想,你从这幅图中感受到了什么?(寒、贫)读读这句诗。

.诗的一、二两句中,“日暮”、“天寒”点明了投宿的时间是在寒冬的日暮时分;“苍山远”、“白屋贫”写出了主人家的居住环境和家庭境况。“远”字把暮色中的山写得非常形象,“贫”字点出投宿的人家是山村里的贫民。

[再看看插图,诗人是什么时间投宿到芙蓉山主人家的?学生回答后接着问:“你是从哪句诗知道的?”你能读读这句吗?]

2.第三、四句写篱门外听到了犬吠的声音,原来是在这漫天风雪的夜晚,有人从外地回来了。回来的人是谁,诗句没有写明,但从“风雪夜归”来看,这个人必定是辛辛苦苦为生活而奔波劳累的人,很可能是主人家的人,结句这样写,留给读者更多想象的余地。(展示第九屏)

(三)结合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意境。如“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引导学生结合插图展开想象,引导学生把抽象的文字在头脑中转换成形象的画面,还可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想象的画面。

[听老师的朗读,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么样的画面,怎么样的情景?]

三、反复朗读,指导背诵(展示第十屏)

在学生对诗句意思有了自己的理解、感悟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停顿,读出语气,读出味道,并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达到熟读成诵。

二、四句押的是“en”韵,朗读时要引导学生对作者情感的体验。

四、复习生字,指导写字(展示第十一屏)

[

(一)利用上节课交流总结的记字方法,识记本课的生字。

(二)利用灵活的形式,巩固学生对生字的识记。

(三)写字教学:先指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说一说怎样才能把字写端正、美观;再让学生描、写。]

五、布置作业

(一)抄写会写字。

(二)把自己喜欢的诗句默写在《我的采集本》上。

(三)把本课的两首诗背给家人听。

六、课外拓展(展示第十二屏)

古诗朗诵会——每个学生准备一两首古诗,可以是学过的,也可以是自己另选的。先在小组进行朗诵,然后全班举行一次古诗朗诵会。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我以学生为主体,以朗读为主线,引导学生自己去读诗,去想象,去感受,去领悟,达到入境悟情。学生理解了诗句含义,想象诗句所描写的景象,体会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诗歌描绘的意境。

第三篇: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教案

古诗两首

教材分析:

《山行》一诗写的是诗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时所看到的深秋时节的枫林景色,描绘了一幅由“寒山”、“石径”、“白云”、“枫林”等构成的山林秋色图,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在这首诗中,作者以丰富的想象,生动的描写,凝炼的语言使这首诗的意境之美跃然纸上。我们可以在观赏胜于二月春花的火红枫叶的同时,感受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机。所以这是一首秋的赞歌,能够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了解大自然,渴望走进大自然的愿望。

教学目标:

1.学会本首古诗生字“枫”,读准“斜”,理解词语。2.读懂《山行》,用自己的话语说说古诗的意思。3.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教学方法:结合课文插图,理解诗意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古诗激趣,提出问题

1.学生交流古诗,背诵古诗。

2.回忆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1)理解课题,认识作者

(2)解释词语,说说诗意

(3)联系实际,发挥想象

(4)感情朗读,体会诗境 3、你有什么问题?

二、探究学习:

1.认真读诗,想一想哪些你能读懂了?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交流。

(1)山行:在山路上行走。

(2)作者:杜牧(唐)学生用课外知识交流对杜牧的认识,加深记忆,更方便的理解诗意。

(3)交流:石径、坐、霜叶、红于、白云深处„„

(学生发现交流,在结合学生质疑,解读古诗词鱼。)

三、拓展运用:

A.石头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远远伸向已是深秋时节的山头。

B.山上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

C.因为留恋这枫林傍晚的美景而停下车来(观赏)。

D.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盛开的红花还要鲜红。

4.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古诗的诗意。

(自己说、同桌说、指名说)

5.联系实际,发挥想象

6.介绍古诗

(可用小导游、小画家、小诗人„„来表达古诗的意思。)

7.交流: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

在朗读熟练的基础上,体会感情。

8.美读古诗

形式多样,体会情感。

四、作业设计

让我们走进作业超市,学了这首诗,你想选择什么作业呢?

1、写一写:想象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色,写下来。

2、画一画:把这首诗描绘的景色用多彩的画笔表现出来。

3、找一找:收集杜牧的其它诗作或搜集与秋天有关的优美句段和诗词,与同学交流。板书设计:

3、《古诗两首》

山 行

山路绵长,山势高缓 白云深处,人家居住

停车喜爱,枫林晚景 远近相融,热爱自然

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枫桥夜泊》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19课《古诗三首》中的第一首诗,它是唐代诗人张继的名篇。诗人通过月落、乌啼、寒霜、钟声等意象,抒发了自己浓浓的愁绪。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说出诗中“泊”的意思。

3、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说出诗中“泊”的意思。

3、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教法和学法:

紧紧抓住诗眼“愁”字,通过自己的感情朗读和精美的多媒体课件,营造诗的意境;通过引导学生对诗中“月落”、“乌啼”、“寒霜”、“钟声”等景物的想象和体验,感受诗人的愁绪;通过对诗人背景材料的补充介绍,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诗人愁绪的根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提出问题

1、请学生背诵学过的描绘秋天的古诗,看谁记得多。

2、导入: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关于秋天的古诗。揭题:枫桥夜泊。

3、简介作者:张继,唐朝诗人,湖北安阳人,早年没做过什么官,就南下吴越,写下了许多诗篇,《枫桥夜泊》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首。

4、通过预习,你有什么问题,提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学生自由提问)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请学生自学课文。提出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理解字词,想想每句诗的意思。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霜、泊、啼、愁、苏、城、寺、钟;指名认读。

(2)出示课文,指名朗读,引导评议。

(3)通过自学,你知道了哪些字词的意思?(泊:停船靠岸;枫桥:姑苏城外的一座拱形桥;„„)你是怎么弄懂这些意思的?

(4)小结:查阅工具书是学古诗的好方法。不过,仅仅靠查阅工具书还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该把字词放在诗里去读懂它。

三、探究学习:

1、理解课题。教师:枫桥在哪里?(教师板画“枫桥”)“泊”的是哪只船呀?(教师板画“客船”)为什么说是“客船”呢?这个“夜”点明了什么?(贴卡片“泊”)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3、学习第一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教师相机“月”“霜”“乌”,贴出卡片“霜”和“啼”)“霜满天”是什么意思? 有霜的夜晚使人感到怎么样?(寒冷、孤独)把这句诗的意思讲一讲。

4、朗读训练。

5、学习第二句:你还看见了什么?(教师板画“江枫”“渔火”)江边的枫树怎么样?茫茫的江面上点点的渔火给你什么感觉?(孤单、寂寞)诗人想起了故乡想起了亲人,他忧愁得怎么样?(难以入眠)谁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6、朗读训练

7、学习第三、四句:你还看见了什么?(教师板画“寒山寺”,贴“寺”“钟”)寺里还传来了什么?听,钟声怎样?(传得很远,传到了客船 上诗人的耳朵里)这就是第四句诗——夜半钟声到客船。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8、朗读训练

9、齐读全诗

四、总结全诗,拓展运用

1、这幅画在你眼里是这样的美丽,但是,它在诗人的眼里却不是这样的,这和诗人当时的心情有关。诗人是怎样的心情呢?诗中的哪个字写出了这种心情?(贴出“愁”)

2、让我们成为诗人,坐上小船,回到那个秋夜吧。

3、教师描述:在一个月色朦胧秋霜漫天的夜晚,你坐的小船停靠在枫桥边,天气寒冷,你把外衣裹得紧紧的,江边的片片枫叶和江面上的点点渔火使你感到孤独,使你难以入眠。此时,寒山寺的钟声传到了你的客船上„„

4、请学生交流:张继,你看到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孤身在外,你想到了什么?

5、让我们用满腔的情,来吟诵这首名传千古的诗吧。

五、指导写字

1、请学生说说记住这些生字的方法。

2、指导“愁”、“霜”的结构。

3、钢笔描红。

六、作业

1、填空:这首诗描写的景物有()、()、()、()、()、(),听到的有()和(),抒发了诗人()的感情。

2、背诵课文。板书设计

枫桥夜泊

张继

未眠——难眠——不眠

乡愁

教学反思:

第四篇:人教三上语文《古诗两首》精品教案

课题 9 古诗两首

一、教学内容: 《夜书所见》

教学时间:9.18

二、教材分析

《夜书所见》描绘了秋天夜景图,表现诗人孤身在外孤独、寂寞的心情。抒发了一种思乡念亲、怀想故园的感情。诗中一、二两句写梧叶飘飞,寒声阵阵,秋风瑟瑟,江船漂泊,有力地烘托出诗人客居他乡、辗转漂泊的凄凉心境。

三、四两句描写儿童挑灯夜游、捉弄蟋蟀的生活场景,自然容易引发诗人的联想。他会想起自己童年时代也是如此天真浪漫,开心有趣;他会想起故土家园的温馨美好,他想起亲人朋友的音容笑貌„„一种如归故里,如返童年的亲切感油然而生。诗文传达了诗人久居在外、归家不得、思家念亲的思想感情。

三、总体设计理念

在本课的教学中,抓住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图文对照,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编写特点,教学设计以促进学生的自能学习、自主发展为宗旨,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做法,遵循着学生的学路,让学生自主发现、探究、感悟,彻底摒弃教师牵着学生走的教学方式:把问的权力交给学生;把读的时间还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以学生的合作、多次尝试自悟代替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在反复、交流诵读中会诗句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

四、教学目标

(一)分项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会写“促、深”两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挑”。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过程与方法:

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分层教学目标 上限目标(发展性):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会写“促、深”两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挑”。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下限目标(基础性):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会写“促、深”两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挑”。2.正确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大概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

五、学情分析 总体情况:

三年级的学生学习古诗,一方面是要把古诗作为一个识字的载体,另一方面是要学生通过朗读背诵古诗,体会古诗的意境美,理解诗意也根据学生的年段特点,不要求学生一一对译,使学生产生产生畏难情绪,不利于今后的学习。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所以要重视语文课程的熏陶感染,逐步培养学生的语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个别化对象分析:

C层学生虽有一定的识字能力,但还没掌握理解词语的方法,课文的朗读不连贯、断断续续,需要朗读能力强的学生带读。同时,这类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较弱,主动探究学习意识薄弱,课堂参与的兴致不高,需要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和指导下习得一点知识。

六、教学重难点

重点:1.会写本课的两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诗意,背诵古诗。难点:通过诵读,悟出诗情。

七、教学方法

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努力营造自主空间,使学生学得得法,学得主动,学得生动。

八、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练习纸

九、教学环节

一、导入新课:

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板书课题,看本课教学目标(出示目标)。1.认识“促”生字。会写“促、深“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3.懂得热爱家乡,珍惜亲情。教师简介叶绍翁,课件出示

二、第一次尝试读古诗、学字词

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3.自学古诗: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5.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三、第二次尝试理解古诗,感情朗读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

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看图说话:(出示课文挂图)瞧,这就是叶绍翁所见到的情景,请大家仔细看图,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5.体会情感:假如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独自在外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

6.感情朗读: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古诗。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四、第三次尝试背诵古诗

1、根据诗意,参照插图,熟读课文,练习背诵。

2、背诵展示

五、当堂巩固训练

1、按照课文内容填空。

萧萧梧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夜深篱落一灯明。

《夜书所见》 ____代作者_________,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2.解释下列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1)萧萧:____________ 挑 _______ 促织:____________篱落:___________(2)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3、“夜书所见”中的“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从诗中我们可以知道,诗人“见”到的事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除此之外,诗人还写出自己猜想的情景(用诗句回答):,他这样想的根据是(用诗句回答):()

第五篇:(人教新课标)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古诗两首 2

最新版

4.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知能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情意目标:

1.培养学生喜欢背古诗的兴趣。激励学生背诵课本以外的古诗。2.体会秋天的美丽、收获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引导学生爱读古诗,在读中能初步体会诗歌的意境;其次是识字写字。难点是刚刚接触古诗,怎样读懂诗句是个需要慢慢学习和摸索的过程。

课前准备:电子图片、生字卡片、布置预习。课时安排:3课时

一、导入。

1.师:古诗是古代的诗人们写的诗歌,流传下来的,都是其中的精华部分。谁会背一些?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两首描绘美丽秋景的古诗。揭题。

二、学习《赠刘景文》

1.介绍作者苏轼:宋代的文学家、书画家。他的号是东坡,所以人们也叫他苏东坡。

2.借助拼音自己读一读,看看能不能读通顺。3.出示卡片,学习生字词语。

4.引导学生说两个比较典型的字,启发大家用巧妙的办法记忆生字。5.自读一读诗歌,想一想诗句的意思。

6.说说自己的理解,教师点拨。教给学生初步的抓重点字词理解诗句的方法。如“擎:举着”;“尽:完”;“犹:还”。

7.说说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8.指导在田字格中书写6个生字。

三、指导背诵古诗。

四、拓展作业:

2017.3.1 最新版

1.熟读,背诵《赠刘景文》

2.找苏轼的其它诗歌背一背,能背几手背几首。学生活动学生背诵自己会的古诗。3.借助拼音读诗歌;认读词语:

赠送、擎着、菊花、残缺、君子、橙子、橘子

交流识字方法,重点:刘(文刀刘)菊(米字就像菊花的花瓣)再读诗歌。4.在老师指导下理解诗歌大意。5.学习写生字:

于、枝、记、首、枫、刘。

板书设计:

赠刘景文 荷尽

好时光 菊残 君须记

橙黄菊绿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组织学生背诵《赠刘景文》

2.指导学生交流背诵自己学会的苏轼的作品。

二、学习《山行》

1.打开电子图片,指导学生看图说话,学习观察的方法,主要指导按一定顺序观察。引导:图这么美,诗歌更美,我们来听一听大诗人杜牧是怎么描写的。2.看图,听老师读课文。引导:你也能读得这么好,是吗?试一试,不会的字要学会想办法解决。

3.自学生字词语,也读一读,比一比,读书为止。

4.检查自学。读一读:小径、歪斜、枫树、于是。鼓励学生试着读一读古诗。5.用学习《赠刘景文》的方法学习《山行》 边读边想,说说诗歌的大意。指导学生结合图注重点字词来理解。6.用自己的话再说说诗歌的意思。

三、作业: 1.背诵古诗。

2.可以选择画一画自己理解的诗意。

2017.3.1 最新版

背诵《赠刘景文》

3.背诵自己学会的苏轼的作品看图说话,练习把话说完整,看图看完整,按顺序。

看图,听老师范读,初步感知诗歌的意境。学习生字词语。交流自学情况。在读中理解诗歌的大意;学习理解诗歌的意思。板书:

石径 远上寒山: 斜 山行

人家(所见)

枫林

2017.3.1 白云生处: 高 红于二月花:红

下载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 古诗两首 教案(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九课 古诗两首 教案(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四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两首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能借助注释理解生词; 2.读懂诗句意思,体会作者诗中的哲理; 3.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题西林壁》 教......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古诗两首教案

    课题:古诗两首——山行 本课初备课时 共 1课时,本课第 1课时 个人复备栏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理解诗句中“远上”、“斜”、“生处”、“坐......

    三年级上册-9-古诗两首教案

    9、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3、懂得热爱家乡,......

    三年级上册 9,古诗两首教案

    9、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认识“促、忆、异”等7个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3、懂得热爱家乡,......

    二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两首教案3 人教新课标版

    古诗两首课前透视: 本课中的两首古诗都是描写秋景的。读了之后,我们会被诗中所描绘的深秋美景所深深陶醉。《赠刘景文》写的是秋末的景色。荷枯,菊败,橙黄,橘绿,色彩鲜明,突出了秋......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九课古诗教学反思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九课古诗教学反思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以直抒思乡之情起笔,而后笔峰一转,将思绪拉向故乡的亲人,遥想亲人按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想念诗人自己。诗意反复......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案 21、古诗两首(写写帮推荐)

    21、古诗两首 学习目标 ①认识“亦、妆”2个字。会写“断、楚、孤、帆”4个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③通过......

    (人教新课标)二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古诗两首

    最新版 古诗两首 教学要求: 1.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 2.在理解古诗词句的基础上,领悟“诗人借景抒情,对大自然神奇、伟大的赞颁,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