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家,温馨的港湾》教学设计
《家,温馨的港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认识家对于我们每个人的重要意义,感受家庭的温馨,体会和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从而热爱自己的家庭。
2.学会感恩父母,做到以实际行动孝敬父母和长辈。
3.懂得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法律规定子女应尽的义务。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激发学生孝敬父母的积极情感。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把感恩之情转化为孝敬之行,培养关心扶助父母的行为习惯。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点击课件幻灯片1,播放视频)课前3分钟播放央视公益视频《有爱就有责任》(《Family》)。视频中的F(爸爸)和M(妈妈)在I(孩子)小的时候细心呵护,可随着孩子的长大,当孩子有了自己的主见,却不断的与爸妈发生冲突,„„后来,孩子体会到生活的艰辛才发现爸爸妈妈已经慢慢变老,于是孩子主动承担起家庭的责任长成参天大树,让年迈的爸爸可以依靠,替年老的妈妈遮挡骄阳。最后呈现“Family”为Father And Mather I Love You.将外来词字母幻化成人物角色,伴随着舒缓的音乐,演绎了一个孩子在家庭中成长的故事,一幅幅感人肺腑的温馨画面。
师:同学们,欣赏完极具创意的“family”感人动画,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新课学习《家,温馨的港湾》。
(点击课件幻灯片2,呈现本课课题)
二、新课导学
师:首先,让我们齐读本课的学习目标。(点击课件幻灯片3,呈现学习目标)师:人们常说父爱似山,母爱如水。家,是我们每个人最熟悉的地方。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一个温馨的家。
(点击课件幻灯片4,逐一呈现文字和图片)活动一:温情交汇
师:一幅幅感人的照片,让我们怦然心动;一张张亲切的照片,让我们的心中充满温情。下面进入我们的活动环节《温情交汇》。速读教材第4页,写出一些描述家庭温馨场面的词汇。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先独立思考,再交流讨论,并统计出本组汇总的关于家的词语。时间3分钟。
(点击课件幻灯片5,逐一呈现文字)
同学们开始再读教材,结合上面的问题,或说或写描述家庭温馨生活画面的词汇。教师在小组间来回指导,帮助同学们解决思考中遇到的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后,开始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各自找到或想到的温馨词汇。3分钟后,让各小组汇报本组搜集的词汇数量,并让搜集数量最多的小组成员代表展示本组的温馨词语成果,教师予以点评鼓励。
师:同学们,你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能够找到这么多的亲情词汇,真是了不起,说明我们班有不少才子才女啊。其实老师更想说的是,我们同学们对家的认识深刻全面。正因为我们的家庭充满温馨、温情,我们才文思泉涌,头脑中关于家的词才汩汩而出。
(点击课件幻灯片5,继续呈现文字)
师:同学们,老师也找了一部分温馨词汇。但老师找到的不如同学们找到的多,再这也感谢同学们让我、让我们大家知道了更多的正能量的词。认识了这么多词,我们对家有一个更深刻、更亲切的认识。让我们一起读一首诗,感受《家是什么》。
(点击课件幻灯片6,呈现小诗《家是什么》)生(齐读):
家,是我们每个人最熟悉的地方; 家,是一个充满亲情的地方; 家,是落叶所能回归的根,是孤雁所能向往的巢,是江河所能拥抱的海,是航船所能依靠的岸。家,是我们温馨的港湾。
师:同学们的读的真好。家是我们温馨的港湾,是我们情感的栖息地,是我们人生路上的加油站。
师:我们在享受着家庭温馨的时候,可曾想过是谁给了我们生命? 生:是父母。
师:对,是父母给了我们生命。家里有父母,有亲情。我们成长的每一步都有着父母的辛劳付出。(点击课件幻灯片7,逐一呈现文字,播放背景音乐:父亲)
活动二:我说我家
师:下面进入“我说我家”环节。请同学们敞开心扉,讲述自己与父母的感人故事,体会父母浓浓的爱,与大家一起分享这份感动。要求:先自己思考、整理故事,然后组内交流,班内交流。
同学们开始思考父母对自己的点点滴滴,整理自己的故事头绪,或交流或书写。伴随着感人的背景音乐,同学们进入了思考和讨论中。
师:父母养育自己十几年,肯定做过一些让自己感动、让自己记忆深刻的事情,我们就把自己的这种感动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
生1:小时候和我妈说的最多的是就是:妈,我书包呢?妈,我外套呢?妈,我鞋呢?——而和我爸说的最多的就是:爸,我妈呢?
生2:记 得那一次是在我二年级的时候,数学作业非常的多,刚好碰巧家里停电,然后父亲就拿来几根蜡烛,放在啤酒瓶上,用火柴点着。然后,又来到我旁边,说:“孩 子,别怕,有爸爸陪在你旁边,陪你做数学作业。”记得当时数学作业非常的难,想起来刚好是二元一次方程(学生开始哽咽)。父亲只有初中文凭,讲起来我也听 不懂,然后父亲就在一旁边比划,耐心的教导,边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慢慢地让我去懂。然后一点一点地和我把那些题做完,直到11点多。我缺不知怎么在父亲怀抱中睡着了(学生流泪)……
同学们情不自禁地鼓起来掌,有些同学流下了眼泪。
师:让我们一起向这位伟大的父亲、这位懂事的女儿表示感谢、表示尊重。发言非常好。父母对自己的爱是无微不至的,感人至深。
生3:有 一次,我在假期在家上网,跟一个朋友聊天。当时,爸爸正好在家,他看到我在上网聊天,而不是用电脑学习。他让我把电脑关上,但我并没有这么做。当时,爸爸 非常生气,说:“你再不关上,我就把电脑摔了。”但我没有在意爸爸说的话,我以为爸爸在开玩笑。突然,爸爸起身就要把电脑摔掉,当时幸好有妈妈在,把爸爸 拦住了。(学生哽咽着说)爸爸说:“你再这样,就不给你上网。”然后,我与爸爸发生了争执,我当时也很生气。我现在知道自己错了,尤其是住校以来,我对家 的认识更深,家是我们永远的避风港。
……
师:父母不仅赋予我们生命,而且含辛茹苦地哺育我们成长,教我们做人,父母为家庭作出了贡献,为我们付出了很多。父母对我们的浓浓亲情,成为我们人生路上的精神力量。
师:人们常说“可怜天下父母心”,作为儿女,我们应该“不忘父母养育恩”。(点击课件幻灯片8)活动三:我说我家
知识归纳:分析“不忘父母养育恩”的原因。要求:先自己阅读教材第6页,然后组内交流。
生1:父母把子女看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关心子女胜过关心自己,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真挚的爱。
生2:父母不仅从生活上无微不至地抚养照顾我们,教给我们基本的生活技能,还从思想品德上关怀教育我们,教育我们如何做人。
生3: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法律规定子女应尽的义务。
师:是啊。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真挚的爱。现在让我们走近2014“感动中国”人物——陶艳波。看看这位同桌妈妈的事迹。
(点击课件幻灯片9,播放视频)
视频内容:2015年2月27日,在中央电视台举行的“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颁奖晚会上,河北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测量技术与仪器仪表专业大四学生杨乃斌的“同桌妈妈”陶艳波,因为16年坚持陪患有听力障碍的儿子读书,获评“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
在杨乃彬一岁的时候,因为一次发烧导致耳膜出血,最终他丧失了听说能力,这 对全家人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但是,他们并没有向命运屈服。为了给孩子治病,陶艳波带着儿子跑遍了大大小小的医院,但医生的结论却让她们一次次失 望。一转眼,杨乃彬到了上学的年龄,很多人劝陶艳波把孩子送到聋哑学校,但她坚持让儿子接受正常的教育,为此她做出了一个决定:辞职陪着孩子一起上学。就 这样,从小学一年级到大学,母子二人一起学习。陶艳波就是儿子的耳朵,就是儿子的向导。
颁奖词“他的四周寂静下来,你的心完全沉没,除了母爱你一无所有,但也要横下心和命运争夺。十六年陪读,你是他的同桌,你作他的耳朵,让他听见这世界的轻盈,也听见无声的爱。”
师:这感人肺腑的视频,让我们再次深刻感受到母爱的伟大。父母把子女看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关心子女胜过关心自己,孩子的幸福就是父母的幸福,正像陶妈妈所说的“就算全天下都瞧不起我的孩子,我也要眼含热泪,拥抱他,欣赏他。”在父母眼里,孩子永远是最棒的。
师:让我们来重温一首诗。(点击课件幻灯片10)生:(齐读): 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师: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法律规定子女应尽的义务。你知道我国法律是如何规定子女孝敬父母的吗?
生:根据我国婚姻法的规定,家庭成员间当敬老爱幼,互相帮助,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婚姻家庭关系;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所谓赡养,是指子女在物质上、经济上供养父母;所谓扶助,是指子女给父母精神上的安慰和生活上的照料。
师:我们现在能做到“赡养”还是“扶助”?
生:扶助,我们可以在生活上照顾父母,精神上慰藉父母。活动四:我爱我家 师: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父母含辛茹苦地养育了我们,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是永远也说不完的。那么,我们又如何去回报孝敬我们的父母呢?
(点击课件幻灯片11)
师:那么接下来就让我来倾听一下同学们是怎样回报父母的。生1:孝敬父母,就是尊重父母,热爱父母,回报父母。
生2:我们孝敬父母,就要做到日常生活中对父母有礼貌,理解父母的心意,听取父母的教诲,关心父母的健康,体贴父母的辛劳,分担父母的忧愁,不向父母提出过分要求。
生3:生活中不惹父母生气,用成绩回报父母。生4:……
师:同学们说的都非常好。我们的父母对自己都付出很多很多的爱,却从来不奢望自己能够得到同等的回报,只要我们能在某些时候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只要我们能够快快乐乐地长大,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回报。
三、课堂小结
(点击课件幻灯片12,依次呈现文字内容。同时响起背景音乐《爸妈谢谢你》,循环播放直至本课结束)
师:我们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是《家,温馨的港湾》。我们只有不忘父母养育恩,理解父母对自己的爱,并学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父母孝敬父母,才能真正让我们的家人,更好地体会到“家,是我们温馨的港湾。”
(点击课件幻灯片13,亲情实践)
四、亲情实践
(一)学以致用
父母要出远门时,我会
。父母在工作中遇到烦恼时,我会
。父母生病时,我会。
父母给我提出意见和建议时,我会。
生活中,我还可以做到。
(二)实践作业
师:课本知识是简单的,道理是容易学的。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父母对我们的爱,是千言万语都无法表达出来的。对于父母的爱,我们惟有以爱和孝敬回报。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加深了对父母亲情的理解和认识,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在生活中学会关心照顾父母,并付诸于自己的实际行动。孝敬父母的知识可能10分钟、20分钟学会,而孝敬父母这件事却是我们一生都要做的。这次,咱们的思品家庭作业就是:回家以后,看着自己爸爸妈妈的眼睛,说一声:爸爸妈妈,我爱你!
第二篇:《家,温馨的港湾》教学设计
《家,温馨的港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引导学生感受家庭生活的温暖,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引导学生认识父母的养育之恩,激发学生对父母长辈的感恩之情。
2、懂得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法律规定子女应尽的义务,并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落实孝敬父母的实际行动。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从家庭生活中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激发学生孝敬父母的积极情感。
教学难点
真正让学生把对父母的感恩之情转化为孝敬父母的实际行动,并在生活中养成关心父母、体贴父母的行为习惯。
课前准备
1、搜集能反映家庭生活温馨场面、感恩父母的视频故事或歌曲,剪辑片段,做好课件。
2、让学生回顾父母为自己做过的事情当中最令自己难忘的一件事,准备在课堂上交流与同学们共享。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前5分钟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视频歌曲《家,温柔的港湾》。(4:23)视频中的一家人一起过生日、一起游玩欢笑、吃饭夹菜、携手经历风雨„„伴着舒缓的曲调,展现出了一幅幅体现家庭生活温馨场面的画面。
师:看,多么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啊!同学们,此刻是不是也想起了我们自己的家呀?!(生答)
师:你们是否希望自己的家能够暖意融融,温馨永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家,温馨的港湾》。(点击课件幻灯片2,呈现本课课题)
二、讲授新课
(一)难忘温馨的那一刻
(环节一:分享家庭的温馨5分钟)
师:现在,首先让我们一边儿回想着这些幸福温馨的画面,一边儿把能够描绘家庭温馨生活画面的词语,用笔写在纸上,同时想出最能体现自己家庭温馨生活的一件小事,一分钟以后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小组交流后,老师将指定若干小组,让小组推选的中心发言人介绍小组内成员最感到幸福温馨的故事,让大家一起分享。(点击课件幻灯片3)(学生讲完故事,教师可用下列句子点评:①凝望父母的目光,你看到了父母的爱心,是吗?②快乐着你的快乐,幸福着你的幸福)
(环节二:对比反思家庭的含义3分钟)
师:家是我们每个人最熟悉的地方,我和同学们每天都要回家,同学们可曾想过,家对我们来说又是什么?家是否仅仅就是一处摆着一些家具供我们回家吃饭睡觉的房子?我想再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点击课件幻灯片4)在美国某城市,一个醉汉躺在街头,警察把他扶起来,认出他是当地的富翁,警察说:“我送你回家吧。”“家?我没有家。”警察指着远出的一幢别墅说:“那不是你的家吗?” 他却说:“这是我的房子,不是我的家。”
同学们,你们说,富翁为什么说那个别墅不是他的家?(生答)
师:是的,我们的家和这个富翁相比,也许不够宽敞不算富有,但都充满难舍的亲情,让我们感受着温馨。你过生日时父母的一件小小礼物,你学习时遇到困难时父母的一句鼓励的话语,你遇到困惑时亲人耐心的指点,你成功时亲人赞许的目光,你生病时父母的细心照料„„家就是当你回去晚了,有人一直在默默地等你。家是父母用亲情撑起的绿伞,是温馨的思念,是情感的寄托,是永远的牵挂,是落叶所能回归的根,是孤雁所能向往的巢,远方的游子,在春节过年的时候,他们千方百计都要回家。
(环节三:升华对家的热爱之情2分钟)
下面让我们想着自己熟悉温暖的家,同学们集体朗读课本第4页《可爱的家》(点击课件幻灯片5)播放萨克斯曲《回家》,配乐诗朗诵《可爱的家》: 纵然游遍美丽的宫殿,享尽荣华富贵,但是无论我在哪里,都怀恋我的家 „„
(二)不忘父母养育恩
(环节一:读懂父母的爱 15分钟)
师:我们在享受家庭温暖的时候,可曾想过是谁给了你生命?(生答)
师:对,是父母给了我们生命。
师:那么你们有谁了解十月怀胎是怎么样的辛苦?(生答)
师: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你出生了,每年你的父母都给你过生日,你幸福地接受着全家人对你的祝福,可是同学们啊,你可知道你的生日对你母亲来说意味着什么吗?(生答)你可要记住了,你的生日就是你母亲的受难日呀!
师:从呱呱坠地的婴儿到今天的我们,你们还记得做父母的在我们身上花费了多少心血、倾注了多少的情和爱?还记得他们是怎样料理我们的日常生活、给我们提供足够的营养?还记得他们是怎样教育我们成长?下面我先给大家讲两个故事。故事讲完之后,我想请同学们讲讲自己的父母养育我们成长的恩情故事。我讲的第一个故事的题目是《母亲一生的八个谎言》。(逐一点击课件幻灯片6、7、8,)
点击超链接,播放flash《天下父母心》,朗读故事。(深沉、有感情地)
故事内容:
1、儿时,小男孩家很穷,饭常常不够吃,母亲就把自己碗里的饭分给孩子吃。母亲说,孩子们,快吃吧,妈不饿!——母亲撒的第一个谎。
2、男孩长身体的时候,勤劳的母亲去河沟里捞些鱼来给孩子们补钙。男孩把自己碗里的鱼夹到母亲碗里,请母亲吃鱼。母亲又用筷子把鱼夹回男孩的碗里。母亲说,孩子,快吃吧,妈不爱吃鱼!——母亲撒的第二个谎。
3、上初中了,当缝纫工的母亲晚上糊火柴盒挣点钱补点家用。男孩半夜醒来,看到母亲还躬着身子在油灯下糊火柴盒。男孩说,母亲,睡吧,明早您还要上班呢。母亲笑笑说,孩子,快睡吧,妈不困!——母亲撒的第三个谎。
4、高考那年,母亲请了假天天站在考点门口为参加高考的男孩助阵。考试结束,母亲迎上去递过一杯用罐头瓶泡好的浓茶给孩子喝。望着母亲干裂的嘴唇和满头的汗珠,男孩将手中的罐头瓶反递过去请母亲喝。母亲说,孩子,快喝吧,妈不渴!——母亲撒的第四个谎。
5、父亲病逝之后,母亲又当爹又当娘,左邻右舍都一再劝母亲再嫁。母亲说,我不爱!——母亲撒的第五个谎。
6、男孩参加工作后,下了岗的母亲就在附近农贸市场摆了个小摊维持生活。身在外地工作的孩子们就常常寄钱回来,母亲坚决不要,并将钱退了回去。母亲说,妈有钱!——母亲撒的第六个谎。
7、男孩留校任教两年,后又考取了美国一所名牌大学的博士生,毕业后留在美国一家科研机构工作,待遇相当丰厚,条件好了,身在异国的男孩想把母亲接来享享清福却被老人回绝了。母亲说,妈不习惯!——母亲撒的第七个谎。
8、晚年,母亲患了胃癌,住进了医院,远在大西洋彼岸的男孩乘飞机赶回来时,术后的母亲已是奄奄一息了。母亲老了,望着被病魔折磨得死去活来的母亲,男孩悲痛欲绝,潸然泪下。母亲却说,孩子,别哭,妈不疼。——母亲撒的第八个谎。
师: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呀!这位母亲含辛茹苦,多么不容易呀,从她身上是否能看到你的母亲为你操劳的身影?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父母每天供你一日三餐,可是有的孩子长大了,然而他变得不听话了,有时还敢跟父母吵架了。我给大家讲的的第二个故事的题目是《一碗面条》(逐一点击课件幻灯片9、10)
故事内容:那天,她跟妈妈又吵架了,一气之下,她转身向外跑去。她走了很长时间,看到前面有一个面摊,这才感到肚子饿了。可是,她摸遍了身上的口袋,连一个硬币也没有。面摊主人是一个看上去很和蔼的老婆婆,她看到女孩站在那里,就问:"孩子,你是不是要吃面?""可是,我忘记带钱。"她有些不好意思的回答."没关系,就算我请你吃."说着,老婆婆端来一碗面条和一碟小菜,她满怀感激,刚吃了几口,眼泪就掉下来了,纷纷落在碗里."你怎么了?"老婆婆关切的问."我没事,我只是很感激!"她连忙擦掉眼泪,对老婆婆说,"我们不认识,而您对我这么好.愿意煮面条给我吃,可是妈妈,我跟她吵架,她竟然把我赶出来.还叫我不要再回去." 老婆婆听了,平静地说道:"傻孩子,你怎么回这么想呢?你想想看,我只不过煮了一碗面条给你吃,你就这么感激我,那你妈妈煮了十多年的饭给你吃,你怎么会不感激她呢?你怎么还要跟她吵架?"她愣住了!
她匆匆吃完面条,开始往家走,当她走到家附近时,一下就看见疲惫不堪的母亲正在路口张望.......母亲看见她,脸上立即露出了喜色:"赶快回来吧,饭早就做好了,你再不回来吃,菜都要凉了.我知道,刚才是妈妈不对,回来吧!"这时,她的眼泪又开始掉下来……
师:有关父母与子女发生矛盾冲突的问题,留待下一节课我们再去探究。在这个故事里,尽管吵架时母亲在气头上说了气话,是否是这个当母亲的真的不爱孩子了?从那段文字中看出母亲仍无条件的爱着女儿?同学们,扪心自问一下,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老婆婆又是怎样教育这个女孩的?(生答)
师:是的,有时候我们会对别人给予的小小恩小惠“感激不尽”,却对亲人的一辈子恩情“视而不见”。
(环节
二、述说父母的爱)(点击课件幻灯片11:真情告白)
下面请同学们说说在自己成长的道路上,父母或其他长辈抚养教育你的真实感人故事。点击超链接,播放flash《爸、妈谢谢你》、《亲爱的妈妈》做背景音乐。(歌词、flash画面对学生的发言有启发作用,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要适时点评,激发对父母的热爱之情);
(环节
三、观看体会父母的爱)
师:父母的爱,不仅表现在给你买或者做好吃的食物,给你买好看的衣服,给你买你想要的物品,在你病痛的时候带你上医院„„面对生和死的抉择,父母们常常把危险甚至是死亡留给自己,而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孩子,让孩子获得第二次生命。
下面让我们一起观看电影《垂直极限》片段(3:41)。(点击课件幻灯片12播放视频)剧情是一位父亲和一双儿女去登山攀岩,危急关头为了保全儿女的生命,父亲毅然放弃了自己生的权利,伴随着儿女撕心裂肺的哭喊声,坠身悬崖。
中国版的《垂直极限》发生在1999年10月,一次旅游中一家三人乘坐的缆车突然坠毁,就在悲剧发生时,这对年轻的夫妇,用双手托起了自己两岁半的儿子。结果,儿子得救了,这一对父母却失去了生命。著名歌手韩红根据这个故事创作演唱了一首歌——《天亮了》(点击播放课件幻灯片12中超链接的 flash 1:50)
下面由播音员给大家讲一段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母亲舍己救孩子的故事。请看视频(1:23)(点击课件幻灯片13播放视频)
更有这样一位母亲,为了挽救患有肝病儿子的生命,她请求医生手术将自己的肝移植给儿子,为了消除自己的脂肪肝从而能进行肝脏移植手术,她忍住饥饿和疲倦,每天暴走10公里。最终儿子从她母亲那里获得了第二次生命。她就是2009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_____母爱齐天的陈玉蓉。请看视频。(6:23)
(点击课件幻灯片14播放视频)
师:为什么这些父母们能够把危险和死亡留给自己,而把生的希望留给孩子?(生答)
教师总结:父母把子女看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关心子女胜过关心自己,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真挚的爱。父母不仅从生活上无微不至地抚养、照顾我们,教给我们基本的生活技能,还从思想品德上关怀、教育我们,教育我们如何做人,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师永远也说不完的。可以说我们成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父母的呵护、教诲和影响,每一步都浸透着父母的心血。我们是不是应该从内心里由衷地道一声:爸爸、妈妈,谢谢您!那么我们又如何去回报孝敬我们的父母呢?
(三)真情回报——感谢父母的爱
首先,让我们一起观看2004年田世国捐肾救母感动中国的故事。(点击课件幻灯片15播放视频)
看完视频后,教师设计以下问题让学生回答:(点击课件幻灯片16)
1、田世国的母亲有哪些话语、事迹让你感动?(师:辛勤工作一辈子,抚养了孩子,带大了孩子的孩子;以自己的人格影响教育了孩子等等)
2、田世国及其兄妹有哪些话语、事迹让你深受感动?(师:帮老人装修房子,从经济上物质上供养父母,使父母老有所养;带老人去旅游,一家人共享天伦之乐,在精神上给父母以安慰,使父母老有所乐;出钱给老人治病,使父母老有所医;“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捐肾救母,更是让天下所有的母亲收获慰藉(jie))
3、为什么田世国能够被评为2004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众给田世国的掌声为什么会这么热烈?为什么会这么持久?(师:小羊有跪母之意,乌鸦有反哺之恩。田世国的行为,体现了做人的本分,符合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国法律规定子女应尽的义务,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4、作为我们中学生,又应当如何孝敬父母、回报父母呢?先分组讨论,然后各组选出一位同学代表交流发言。教师总结。(点击课件幻灯片17)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学生应完成的实践作业(点击课件幻灯片18),作为向父母的献礼。
(四)歌声中结束本课。
最后,让我们一起欣赏视频歌曲《懂你》。教师引用并改编曲中的歌词:父母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我们可不能从此不知父母心中的苦与乐,请同学们用实际行动让父母感受你的爱,去呵护我们的家,让我们的家永远都是温馨的港湾。
第三篇:家,温馨的港湾教学设计
家温馨的港湾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理解生命是父母赋予的,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所付出的辛劳,能尽自己所能孝敬父母和长辈;明确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法律规定的公民义务。◆过程与方法
在讲述自己童年趣事的过程中,用体验法感受父母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搜集父母为家庭作贡献的具体事例,感受家庭亲情。◆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抚育,尊重父母的劳动和情感;体会自己与父母亲密无问的深厚感情,学会理解父母。
二、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措施
教育学生孝敬父母和长辈是本框的教学重点。“爱家”是本框的教育主题,对家的爱不是抽象的。对于学生来说“爱家’’就是爱父母、爱长辈。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该在青少年中得到继承和发扬,然而许多学生恰恰缺乏孝心和孝行,需要大力引导和教育。我们应该教育学生心怀感恩之情,身体孝敬之行。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能孝敬,又何谈尊重他人?一个人连起码的家庭责任感都没有,又怎么能指望他担负起报效祖国的重担呢?
三、教学方法
教学中结合对重难点的分析,调动学生参与讨论活动,采用体验式教学的思路,从不同角度理解家庭给予自己的帮助和温暖。如情境创设、阅读讨论、自主探究以及讲读等方法。导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导入语:家,多么温馨的名字!家中的温情和快乐,父母的关爱和教育,似晶莹的雨露滋润着我们,又像和煦的阳光温暖着我们,使我们如田间的禾苗茁壮成长。岁月流逝,光阴似箭,渐渐地,父母脸上失去了脸颊上的润泽,换来了儿女的长大及其独立意识的增强。父母充满爱意的叮咛,在有些儿女眼里却成了恼人的唠叨,幸福的家庭出现了不和谐的音符。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该怎样认识父母的爱,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如何搭建与父母沟通的心灵之桥,让自己的家爱意融融,温馨永驻呢?
第一课的学习会帮助我们了解、认识这些问题,会帮助我们从中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接下来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进入第一课的学习吧。板书课题:第一课 相亲相爱一家人(二)教学活动过程:
一、家,温馨的港湾
1、我有一个温馨的家 情境活动一:(见教材P3-4页图片材料)(指导学生看图,或让学生展示反映自己家庭温馨场景的照片)写一写:看到这组图片,结合自己的感受,写出一些描述家庭温馨场面的美妙词汇:
说一说:把你认为最能体现自己家庭温馨的一件事说出来,与同学们分享: 教师讲述:家,是我们每个人最熟悉的地方,在这里有亲爱的家人,家人们平等相处,相互关爱。
家,是一个充满亲情的地方。家庭生活中可以说没有多少惊天动地的大事,可就是那些平凡的家庭小事让我们感受着家庭生活得温馨和幸福。
家,对我们而言,是落叶所能回归的根,是孤雁所能向往的巢,是江河所能拥抱的海,是航船所能依靠的岸。读一读:(见教材P4页材料)(教师朗读或指导学生朗读歌词,从中体会感受作者对家的无比眷恋和热爱。)
2、不忘父母养育恩(1)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 情境活动一:大增的故事(见教材P5页材料)(指导学生阅读材料,思考并回答问题)想一想:在大增成长的道路上,母爱起到了什么作用? 谈一谈:父母是如何关爱自己的?
教师讲述:从呱呱坠地的婴儿到蹒跚少年,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做父母的不知要在我们身上花费多少心血,倾注多少情和爱。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真挚的爱(板书)。
父母不仅从生活上无微不至地抚养、照顾我们,交给我们基本的生活技能,还从思想品德上关怀、教育我们,引导我们确立人生的目标,教我们如何做人。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是永远也诉说不完的。我们成长的每一步都浸透着父母的心血。
面对父母为我们的付出,我们该怎么做呢?(2)回报父母,孝敬父母
情境活动二:真情回报(见教材P6页材料)(指导学生阅读材料,仔细体会自重儿子对母亲真挚的爱)想一想:父母养育了我们,我们应该怎样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呢?(指导学生讨论回答,讲的要具体)教师讲述:“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对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惟有以爱和孝敬来回报。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法律规定子女应尽的义务。相关链接:(见教材P7页材料)(指导学生阅读相关链接材料)指导学生看图——妈妈你洗脚(见教材P7页)说一说:图中的事例告诉我们了什么?
(孝敬父母是我们应尽的义务,我们应该从小培养孝敬父母的好品德,自觉承担孝敬父母的责任。)(3)孝敬父母的基本要求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那些词句是对我们提出的孝敬父母的要求。)板书:孝敬父母的基本要求:孝敬父母,就是要尊重父母,热爱父母,回报父母 教师讲述:孝敬父母对我们提出了基本的要求,那就是:要尊重父母,热爱父母,回报父母。其中尊重是基本态度,热爱是情感基础,回报是行动体现。议一议: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怎样孝敬父母呢? 探究活动:我们可以这样孝敬父母(见教材P8页)(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下列栏目)父母要远出门时,我会:。父母在工作中遇到烦恼时,我会:。父母生病时,我会:。父母给我提出意见和建议时,我会:。生活中,我还可以做到:。相关链接:(见教材P8页材料)教师讲述:
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法律规定子女应尽的义务。我们应该从小养成孝敬父母的好品质,自觉养成孝敬父母的行为习惯。(三)达标演练
1、快过年了,婷婷帮妈妈打扫房间卫生,她让妈妈多休息一会儿;郑浩经常帮妈妈做饭,还夸夸妈妈的烧菜手艺;李钢的爸爸是个清洁工人,他帮爸爸打扫卫生,让爸爸早点回家;年夜饭家里做了大虾,吃饭时董雷先夹给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吃。上述事例说明()A.孝敬父母要从小事做起 B.孝敬父母就要做惊天动地的大事
C.只要学习好,就是孝敬父母 D.明白孝敬父母的道理,就是孝敬父母
2、有人说父爱如山,母爱如灯。山在远处巍峨,灯在近处温暖。山在远处巍峨是指()A.父亲对子女不抚养 B.父亲对子女不教育
C.父亲对子女没有爱 D.父亲辛勤劳作,总是无怨无悔
3、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义务是()A.有条件的 B.随父母离婚而免除 C.有偿的 D.任何时候都不能免除
4、父母养育了我们,我们应该怎样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四)课堂小结:
收获: 家,温馨的港湾
1.我有一个温馨的家——家,是我们温馨的港湾 2.不忘父母养育恩
(1)我们为什么要孝敬父母(2)我们如何孝敬父母
第四篇:《家,温馨的港湾》教学设计
《家,温馨的港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通过教学使学生体会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情感,体会家庭中亲情的温暖。2.能力:收集父母为家庭作贡献的具体事例,感受家庭亲情。通过活动锻炼学生与家长沟通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使学生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爱心和抚养,教育学生要孝敬父母,并承担起自己对家庭的责任。这里渗透权利与义务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教育学生孝敬父母和长辈
三、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关心父母、体贴父母的行为习惯,真正把对父母的感激之情转化为孝敬父母的实际行动。
四、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收集反映自己家庭生活温馨场面的照片,带到课堂上与同学们交流。
2、让学生回顾父母为自己做过的事情当中最令自己难忘的一件事,准备课上与同学们共享。
五、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课:播放视频《让爱住我家》
设计问题:在看的过程中,脑海浮现最多的是什么,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第二环节:设疑引趣
1、我说我“家”
让学生把课前收集的反映家庭温馨场面的照片拿出来互相交流。要求:用文字生动介绍,说明,达到情感互动的效果。
老师的任务:可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先向学生展示一组照片(其中包括名人、伟人 外国人,老百姓,层次不同,角度不同)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并设计以下问题:
①看到这些照片你的感受是什么?
②“家”在你心目中地位如何?用美好的话语描绘出来?
③把你认为最能体现自己家庭温馨的一件事说出来,与同学分享一下。
说一说
当你有了高兴事, 家人会__________________ 当你遇到困惑,家人会____________________ 当你伤心落泪时,家人会__________________ 当你生病时,家人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你过生日时,家人会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环节:质疑探究
2、小故事,大道理
让学生读故事,感受其中道理。故事一:
在美国某城市,一个醉汉躺在街上,警察把他扶起来,认出他是当地的富翁。警察说:“我送你回家吧。”“家?我没有……家。”警察指着远处的一幢别墅说:“那不是你的家吗?”富豪说:“那只是我的房子。”
故事二:
某国内战期间,一个中年男子与家人离散,几十个亲人丧生。后来,他打听到五岁的女儿还活着,几经周折,冒死找到了自己的亲生骨肉。悲喜交集的他紧紧搂着女儿,泪流满面地说:“我又有家了。
设计这一环节主要是通过这两个简短的小故事,让学生深刻领悟家对于每个人都十分重要,真正家的温馨不在于丰富的物质条件,而是家庭成员之间的和睦相处,相互关爱,家庭的问暖就是在那些平凡的小事中感受到的。
3、心灵的呼唤 配乐诗朗诵《可爱的家》
4、你说我说 爱的寄语
让学生根据以上活动的体验,说说自己的感受,打算。起到共勉的作用。第四环节:班级展示
第二目:《不忘父母养育之恩》共设计3个板快,以达到教学目的与效果。
1、学美德,继传统 齐读《游子吟》这首诗。
设计这一板块主要用《游子吟》这首熟知的诗,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让学生知道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继承和发扬。
2、生活在线 1)体会母爱的伟大。播放flash《生死母爱》
同样的母爱发生在 汶川大地震中,很多很多,请看视频《汶川地震之感人故事——伟大的母爱》
抢救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死了,是被垮塌下来的房子压死的,透过那一堆废墟的的间隙可以看到她死亡的姿势,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有些 象古人行跪拜礼,只是身体被压的变形了,看上去有些诡异。救援人员从废墟的空隙伸手进去确认了她已经死亡,又冲着废墟喊了几声,用撬棍在砖头上敲了几下,里面没有任何 回应。当人群走到下一个建筑物的时候,救援队长忽然往回跑,边跑边喊“快过来”。他又来到她的尸体前,费力的把手伸进女人的身子底下摸索,他摸了几下高声的喊“有人,有个孩子,还活着”。经过一番努力,人们小心的把挡着她的废墟清理开,在她的身体下面躺着她的孩子,包在一个红色带黄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3、4个月大,因为母亲身体庇护着,他毫发未伤,抱出 来的时候,他还安静地睡着,他熟睡的脸让所有在场的人感到很温暖。随行的医生过来解开被子准备做些检查,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医生下意识的看了下手机屏幕,发现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却在这一刻落泪了,手机传递着,每个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泪了。
2)阅读课本P5故事,小组讨论。
设计相关问题:
①在大增成长的道路上,母爱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②父母是怎样关爱你的,最难忘的一件事是什么?
3)通过以上的事例,父母是怎样关心照顾孩子的?(小组讨论回答,教师适时点拨)设计这一板块目的主要通过真实人物的经历,真实的感受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真挚的爱。自然的联想到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引起情感的共鸣。
3、可怜天下父母心 让学生读资料谈感受。
材料一:一位女作家带了一盒蛋糕访友,友人进入厨房料理茶水,她将蛋糕分给友人的两个儿子吃,这一对不到十岁的兄弟吃蛋糕时,手不稳,一块掉在地上,哥哥立即告诫弟弟:蛋糕掉在地上不能吃!然后慎重地将地上的蛋糕摆在桌子上,并且说:“给妈妈吃!”
材料二:一位满堂儿孙、颇有福气的老太太,七十大寿,子女在大饭店摆酒席数桌为她 庆祝。最后一道菜——鱼端上桌之后,子、女、媳、婿大家赶紧将鱼头摘下,恭恭敬敬地端到老寿星面前,想不到的是,老寿星看到眼前的鱼头竟然顾不得儿孙满堂,号啕大哭说:“我都七十岁了,你们还让我吃鱼头!” 晚辈们全怔住了——妈妈不是最爱吃鱼头吗?而老寿星却说:“以前家境不好,难得有鱼吃,我舍不得吃鱼肉,然而也不想让你们难过,我就说我喜欢吃鱼头。可是,你们都已经为人父母了,难道还不了解父母的心吗?”
设计相关问题: ①两则材料说明什么问题
②假如你是材料中的父母,你的感受是什么? ③在你的现实生活中,有这样的现象么?
④父母养育了我们,我们应怎样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呢?
设计这一板块是让学生感受子女对父母付出的是远远不够的,要用实际的行动回报父母。
同时点明: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国宪法和婚姻法等规定子女应尽的义务。
第五环节:自省升华
我的决心、我的计划——一生关爱,一生回报
欣赏一组孝敬父母的图片以及观看视频《给妈妈洗脚》
在学生总结回顾的基础上向学生发出倡议:力所能及的事情自己来做,不让父母操心,每天为父母递上一双拖鞋,整理一次房间,拖一次地,盛一次饭,为父母敬上一杯茶,为父母捶一次背,多和父母交流,沟通,多征求他们的意见,每周和他们说一次知心话,当父母的贴心人。
课外作业:
课后将本节课的所获、感受与自己的父母交流,进行一次贴心的谈话。并记录自己的心得体会。
四、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难点设计板书如下: 第一课 相亲相爱一家人
一、家,温馨的港湾
(一)、我有一个温馨的家
(二)不忘父母养育之恩
1、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真挚的爱。
2、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法律规定子女应尽的义务。① 尊重父母,热爱父母,回报父母。② 理解父母,关心父母的健康。
最后在《相亲相爱一家人》的歌声中结束本课。
第五篇:《家,温馨的港湾》教学设计及反思
———《家,温馨的港湾》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对本课内容的理解
在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中,对本课的教学目标有明确的界定:知道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根本,能够尊敬父母和长辈,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本课的主要内容以“爱家庭”为中心,引导学生感受家庭生活的温暖,体会父母为抚养教育自己付出的辛劳,从而教育学生在生活中热爱父母、孝敬父母。本节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十分密切,其中的一些道理学生也清楚。而事实情况是我们的学生对父母缺乏孝心和孝行,他们自小生活在父母爱的怀抱中,认为父母对自己的好是应该的,很少去思考怎样回报父母。我想一个人如果连自己的父母都不能孝敬的话,又何从谈起尊重他人、与人合作呢?一个人连起码的家庭责任感都没有,又怎么指望他担负起报效祖国的重担呢?如何将所讲内容与学生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既而转化为实际的行动是本节课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所以我们应该教育学生心怀感恩之情,身体孝敬之行。教育学生孝敬父母是培育人格健全的合格公民的重要内容。
所以本节课我就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学定教,使教学内容满足学生的需要,力求达成下列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会理解父母,关爱父母,培养善于感恩的健康心态,培育感恩父母的质朴情感,让学生心中有父母。
2、能力目标:能够化解与父母的矛盾,学会理解、沟通,做到尊重父母和长辈,提高孝敬父母的行为能力,让学生用实际行动来报答父母。
3、知识目标: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领悟孝敬父母的真谛在于感恩;明确孝敬父母、赡养扶助父母不仅是道德上的要求,也是法律上的要求。
二、本课的教学理念
新课程改革一贯倡导“以学生为本”、“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本课应充分体现这一的理念,努力创设各种活动情景,帮助学生真正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培养感恩父母的情感,从而升华学生的思想、内化学生的体验。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激情——明理——导行”三步曲。
三、本课具体的教学流程
在这一理念支配下,我对本课的设计思路是这样的:
(一)导入新课:
出示课题:家,温馨的港湾,同时播放背景音乐:《感恩的心》。要求学生用心聆听这首歌。歌曲播放完毕询问学生:这首感人的歌曲背后有一段感人肺腑的故事你了解吗?
学生回答后稍作介绍与总结: 一个天生失语的小女孩,和妈妈相依为命。有一天,妈妈在下班的路上永远地睡着了,但她的手里紧紧地拽着一块女儿最喜爱的年糕!小女孩就用手语一遍一遍地做着这首《感恩的心》。在听完了这首歌的创作背景后,再次询问学生:此时此刻你对这首歌又有怎样的感受呢?(设计意图:通过歌曲创作背景介绍既能激发好奇心,增加兴趣,又能贴近主题,自然的导入新课,有助于学生情感上产生共鸣与认识:那就是父母爱子女胜过爱自己。)
(二)板块一:感知父母(激情)这一板块共设置两个小活动。
活动一:老照片的回忆
将同学们提供的照片用多媒体展现出来,同时邀请照片上的同学到台前来,介绍一下自己的家,聊聊对这张老照片的回忆,并谈谈对家的感受。在进行本环节时,我发现走到台前的同学脸上洋溢着的是幸福之情,而在下面的同学尽管不说话,但他们的思维却一刻也没有停止过,他们一直在感动、在深思,将平时父母对自己的爱和关怀一幕幕在头脑中闪现。
(设计意图:我就想通过本环节,将同学们带回往昔的温馨时刻,细细回味儿时与父母在一起的点点滴滴,通过时空的交错让学生深刻领悟到:岁月流逝,亲情永驻,家是永远的港湾!)活动二:讲述爱的故事
多媒体出示一条手机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询问学生:你知道这条短信的来历吗?
这是发生在汶川地震中的一段感人故事,学生都比较了解,在他们讲述之后,我稍作总结:小宝宝幸运的存活下来,我们坚信:是爱,是母爱,是绵绵不绝的大爱创造了人间的奇迹。(设计意图:在这里使用了一条感人的手机短信其目的在于带给学生心灵的震撼,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父母的爱,这样通过设置出人性化的教育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学生,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同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自然过渡到这一环节:讲述爱的故事。)请同学们回忆生活中父母给予我们的点点滴滴的浓浓的爱,说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接下来进入活动阶段,同学们畅开心扉,呼唤亲情,作亲情告白。(设计意图:此环节是对老照片的回忆这一环节的有效补充。这一环节可以有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同时真情告白更深入的激发了学生爱的情感,创设温馨、和谐的课堂氛围。)
(三)板块二:感悟父母(明理)
本环节共设置了两个小活动:成长的烦恼、真实版家有儿女 在成长的烦恼这一环节,我设计了这样几个小问题:
1、你与父母曾发生过哪些不愉快的事情?
2、你当时是怎样处理的?
3、此时你的感受是什么?此时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4、你认为化解与父母矛盾的妙计有哪些?
(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我就想与学生进行心灵的碰撞,心灵的反思,心灵的沟通,让学生体会父母的良苦用心,希望学生能够走进父母的心灵。)活动二:《家有儿女》是同学们喜爱的一部电视剧,与学生聊聊他最喜欢的主人公是谁?喜欢的理由是什么?
接下来就由他们选择自己喜爱的角色,出演一部情景剧。我们不妨称之为真实版《家有儿女》(多媒体出示剧情介绍:爸爸妈妈精心为夏雪准备了生日宴会,突然夏雪打来电话告知和同学一起吃肯德基庆祝生日。爸爸妈妈很失望,晚上刘星和小雨回家神秘地告诉父母:姐姐和一位帅帅的哥哥在一起。为查清女儿早恋的事妈妈来到女儿的房间翻出日记,这时夏雪正好回家。一场家庭大战爆发了••••••)
表演完毕,首先对学生的精彩表演进行肯定,然后抛出问题:这场家庭冲突该如何收场?请给这集《生日**》设计一个结尾。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出演情景剧,其目的在于让学生进行角色体验,进一步感悟父母的爱。在这一环节,学生积极参与,情绪高涨,精彩纷呈,从而营造出合作互动、活而有度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智慧和思维,为尽情展现他们的个人魅力提供一个平台,符合“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且给情景剧设计一个结尾,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了创新思维和多元思维。)
(四)板块三:感恩父母(导行)
孝敬父母是全世界的精神财富,是做人的本分,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国法律明确规定:赡养扶助父母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赡养扶助父母不仅是道德上的要求,更是法律上要求。
本环节共设置两个小活动:榜样力量、爱心留言板。
活动一:在“榜样力量”这一环节,首先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古今中外孝敬父母的感人事迹,尤其是本班同学在孝敬父母方面的典型事例。
然后抛出问题: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你打算怎样向榜样人物学习,用实际行动感恩父母? 活动二:爱心留言板 请同学们把此时此该最想为父母做的一件事写在题板上,并高高举起,老师选择有特色的留言,进行现场采访,给予适当的评价。
(设计意图:本环节就是进一步强化父母的感恩行动。同是让学生明确:父母并不期望我们为他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有时哪怕一句问候、一个微笑、一次拥抱就足以让父母感动很久。)
接下来请同学们畅谈本节课的收获,我改变了以往呆板的学生说、老师表扬的形式,而是采用张贴亲情果的方式来呈现。我在黑板上画了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并发给同学们苹果形状的卡纸。我对同学们说:今天,我们每个人都在心中种下一棵亲情树,如今这棵树已硕果累累,现在就请同学们把本节课的收获写在卡纸上,然后张贴到黑板上,让亲情树盛开。
(五)课后作业:
我给学生布置一个特殊的作业,题目是“今天我当家”。让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制订一份家庭周末活动计划,然后由学生扮演家长的角色统筹按排周末的家庭活动。(作业设计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实际活动中体验作为家长为家庭付出的艰辛,从而使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到家长应当受到爱的回报,理应受到我们的孝敬。)
(六)结束语部分:
给学生呈现一组温馨的小漫画,简单的画面,简单的字句能够直击学生的心灵,触动学生心灵中最柔弱的部分,培养学生的感恩之情,强化学生的感恩之行。最后我与学生在现场共同约定:
让我们牵起父母的手,用爱守护父母,用实际行动来关爱父母、感谢父母、感恩父母!同时祝愿天下所有的父母幸福安康、快乐永远!
本环节看似结束,实则开始。学生燃起心中爱的明灯,将感悟与体验升华为感恩父母的信念,并在自己的人生旅程中得以延伸。
四、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授课到此结束,之后我进行了反思,“学生的心灵不是一个需要填满的罐子,而是一个需要点燃的火种”,新课程要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把教学本质定位为交流。我力求教学活动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体现教学的生活化;师生平等,教学活动在和谐的氛围中进行,体现教学的和谐化;有效设问,教学活动在主动的探究中进行,体现教学的探究化;交往互动,教学活动在坦诚的对话中进行,体现教学的合作性。实践证明,只要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就一定能走进学生的心灵!
但本课也存在一些不令人满意的地方。如对课堂突发“事故”的处理,缺乏必要的教学机智,对教育契机的捕捉不够到位;在反思中还想过,对父母的感恩行动不是一堂课两堂课就能彻底解决的问题,仍需要对学生进行持续有效的教育,在之后的教学活动中,仍要对学生进行活动引领,同时也可以进行一些“孝敬之星”的评比活动,以强化学生的感恩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