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草原第二课时教案(含5篇)

时间:2019-05-13 00:07: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草原第二课时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草原第二课时教案》。

第一篇:1草原第二课时教案

1草原第二课时教案

第二课时

一、明示目标,创景激趣

1、上节课,我们已初步学习了《草原》这篇文章,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理解课文,领略草原的美丽风光,感受蒙古族同胞的热情好客。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按要求自学课文第1小节

1、自由轻声读课文。

2、想一想,草原有什么特点?作者的心情怎样?

3、同桌互相讨论。

4、试着有感情地读读课文。

三、汇报交流,排疑解惑

1、看录像后读课文,说说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找出句子读一读。

3、打出投影句子。

4、看画面并轻轻读读这些句子,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草原的?

5、读投影中的句子,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同桌听,简单说说喜欢的原因。

6、指名读,体会草原的美和大。

(1)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2)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3)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公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7、连起来把这些优美生动的句子读一读。

8、评读,该怎么读。

过渡:仅仅读出喜爱、赞美的语气就够了吗?看看作者当时的心情吧!

9、第一次看到草原,面对满眼翠绿,怎不让人感到愉快和惊叹,你们怀着愉快的心情,带着惊叹的语气,去读读看。

10、指名读。

11、你来到了草原,最想干什么?用“既……又……既……又……”连起来说一句话。

12、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这是真的吗?

运用拟人的手法,也突出了草原的美。

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过渡:草原的天很可爱,景色也很迷人,草原人民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该怎样理解?它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默读课文2─5小节,思考以上问题。

五、汇报交流,排疑解惑

1、读了课文,蒙古族同胞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体现蒙古族同胞热情好客的语句很多,拿出笔把每小节中你最喜欢的句子划出来,同桌互相说说喜欢的原因?

3、指名说,体会蒙古族同胞的热情好客。

(1)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①看画面。

②学生说。

③男女老少穿着艳丽的服装,骑在马上,衣襟与绸带迎风飘舞,确实像一条七色彩虹。(指图说)

④把“飞”改成“跑”行吗?他们为什么要跑得那么快?

⑤所以在读时要体现这种急切的心情。指名读。

在以下小节中,再谈谈。

(2)也不知是谁的手……民族团结互助。

①如果你是访问团的一员或是蒙古族中的一个,当时你会说些什么?

②指名说。

③说着你想说的话,和前后左右的同学握握手,体会一下当时主客相见热闹的场面。

(3)干部向我们……我们再回敬。

①学生说

②蒙古族同胞还用什么招待我们?读句子。

③他们盛情地招待我们,访问团的每一个成员对他们都充满了感激之情。带着这种感情读读。

④指名读

(4)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①这句话怎样理解?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联系《赠汪伦》这首诗互相讨论。)

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忍心马上分别,大家站在蒙古包外,望着一望无际的草原,在夕阳下,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这句话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和汉族人民的深厚情谊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②理解中有困难吗?

③让我们带着依依惜别之情,集体朗读这句话。

六、回归教材,评价总结

1、课文具体写了作者见到的草原美景和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远道迎客,盛情款待客人的情景,草原的静态美和蒙古族人民欢迎客人时,热情欢腾的动态美都给我们留下了深该印象。

2、草原上的美丽风光让我们深深陶醉,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更使我们深受感动。民簇团结互助是大家共同的心愿。

七、巩固提高,拓展延伸

朗读课文

第二篇:草原第二课时

《草原》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体会句子的含义。

3.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

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教学重点:

1.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2.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难点:

体会文字所表达的草原的意境美,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蒙汉情深,理解民族团结互助。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草原风光图、蒙古族音乐和民歌)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教法学法:读书自悟,讨论交流,引导想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让我们伴着蒙古族歌手那嘹亮的草原牧歌走进那美丽的大草原,用自己的话形容一下草原(播放视频)。

学生汇报。

二、检查预习情况。

1、交流学生课前查得的资料,老师适时点拨。(点击查询)

2、检查生字生词的掌握情况。(字词点击)

三、体会草原风光美

1、教师过渡:

听着这优美的歌声,想到这一碧千里、牛羊成群的大草原,你们的心是不是和我一样已飞到那辽阔无垠、风景如画的境界中了呢?那么草原的景美在哪?请同学们快点打开书,快快到课文里寻找美丽的景色吧!

2、你认为草原的哪儿是最美的?给大家读一读。[出示朗读思考题]

生自由汇报,师及时讨论点拨理解重点句子:(结合课件)

(1)空气是那么新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草原图] “一碧千里”写出了草原的辽阔、碧绿的特点。放眼望去,哪里都是绿的,但不因空旷而显得苍茫,这是这一段的中心句。[草原图]

(2)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羊群图一]比喻的修辞方法,把什么比作什么?想象草原上羊群奔跑的样子。

(3)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小丘图]解释“勾勒”与“渲染”、“翠色欲流”草儿绿极了,翠绿翠绿的,好像要流动了,那么富有生机。

(4)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仿佛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草原骏马图]

(5)在这种境界里,作者为什么要惊叹,为什么又想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草原的美丽深深地打动了作者的心。

◇作者沉醉在草原的美景里了。

◇作者也许是第一次看到草原,感到很新奇。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表达自己对草原喜爱。

4、指名配乐朗读第一自然段。

四、感悟草原人热情

1、过渡:草原的辽阔、美丽的景色真是既令人惊叹,又叫人舒服,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辽阔的草原上又养育了怎么样的一个民族呢?

2、(思考问题)草原景色如此美丽,草原上的人给你怎样的感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3、先自读自悟,然后小组讨论交流,老师参与同学们小组的活动。

(1)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文字图片]

①这段话描写了一个什么场景?(迎接客人)

②哪些词句特别能表现草原人民的热情?

◇“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来的真快,表现了草原人民迎接远方的客人急切心情。◇“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来”——为什么用“彩虹”来比喻?(一是因为穿着各色的衣服,而是比喻一种热情。)

◇“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想象当时车与马相遇的情景,说说如果你在场,你会有什么感受?(热闹、热烈、热情)

蒙古族老乡身着节日盛装,策马疾驰,远迎来客。

(2)亲切相见部分:

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

①读句子,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看到了不停地握手。

◇听到了不停的欢笑。

②通过朗读把当时的热情表现出来。

(3)热情款待部分:

A、干部向我们敬酒,七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主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

①反复朗读这句话,体会其中洋溢的热情。

②想象大家在敬酒的时候会说些什么?

B、这时候,鄂温克姑娘戴着尖尖的帽子„„我们同行的歌手也赶紧唱起来,歌声似乎比什么语言都更响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①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②会心的微笑:领会别人没有明白表达的意思,并以眼神、微笑与之交流。“会心的微笑”里包含着什么?(作者对蒙族朋友的感谢,蒙族朋友对汉族朋友的热烈欢迎。这是心与心的交流,正是各民族团结互助的表现。)

(4)尽情联欢部分:你熟悉这些活动吗?(课件演示“套马”等游戏项目。)

香醇的奶酒、激跃的赛马、嘹亮的牧歌、狂欢的舞蹈,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场面呀!时间过得真快,在联欢的欢声笑语中,访问就要结束了,作者感受到了草原的景色美,人更美。在斜阳下,怎么舍得分别?作者感叹:“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理解句子的意思,齐读。

4、出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配乐解释:

①逐句逐字地理解:“何忍别”是指不忍别离;“天涯”是指蒙古族所住的地区,那已经是我国北部的边陲了,所以叫它天涯;“碧草”指一片绿色的大草原;“话斜阳”是指

在夕阳中,在那天涯碧草之上,我们互相高兴地、亲切地交谈着。

②连起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蒙族和汉族两族人民情深似海,哪里忍心离别呢?所以到了夕阳已经西落了,仍然谈兴正浓。

5、总结全文: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在这优美的歌声中,我们要感谢草原,感谢亲如一家的民族情,激发了老舍先生的写作激情。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团结,亲如一家。

五、回顾拓展,感受热爱之情

1.讨论: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写作者的一次访问活动,却为什么要以草原为题呢?

(课文前面写了草原的景色美,后面写了人情美,从风光美,从人情美,表现了他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因此整体都是围绕着“草原”来展开的。)

2.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课文内容。

六、布置作业:

1、搜集表现各民族团结互助的故事及草原的美景图。

2、依照作者的写作方法,用一段话描写你熟悉的一处景物。

第三篇:草原第二课时公开课完整版教案[定稿]

草原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草原的美,地域辽阔。

(2)、体会草原人的热情,感受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的教育。(3)、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爱护大自然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想象和欣赏画面,感悟草原的美丽景色。(2)、通过品析重点词句和朗读,感悟蒙古人民能歌善舞,热情好客。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草原的美丽可爱,体会兄弟民族间的深情厚谊(2)、渗透环保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草原的美丽景色,体会草原人的热情,感受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大团结的教育。

三、教法与学法:情境创设法,引导点拨法,朗读想象法

四、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PPT出示草原图片,播放歌曲《天堂》。2.学生谈感受

二、学习第一部分,感受草原的美。

1、自读课文,思考:作者初入草原,看到的景色怎样?从第一段中找出描写草原“美”的句子。

2.指名汇报交流,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PPT出示:

①、天空:“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体会作者的心情)

②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3.思考、在这种境界里,作者产生了什么样的感情?

三、学习第二部分。引导学生感悟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

1、体会草原的辽阔,生找出第二段中描写草原辽阔的句子。

指名反馈交流,(“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

2、初入草原,作者先见到了什么?走了许久,又看到了什么?作者再见到了什么?(先看到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比喻句)

3、主人热情好客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表现蒙族人民热情好客的词句。

指名反馈交流,ppt出示: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远处的小山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理解群马疾驰,襟飘带舞)

4、生自读3、4、5段,主人的热情还体现在哪些地方呢?主客是怎样见面的?手是怎么握的?怎么笑的?怎么说的?这些表现什么?你体会到主客见面时大家的心情怎么样?

(2)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招待客人的?从这节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蒙汉两族人民情谊如何?

(3)客人告别时的情景怎样?PPT出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欣赏了草原的美,感受了草原人民的热情。这么美的环境,这么好客的主人,我们能破坏他们的家园吗?(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16、草原

蒙汉情深

热情

五: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背诵一二自然段

第四篇:小学语文《草原》第二课时教案

执教人:章晓琴

16.草

原(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背诵第一、二自

然段。

2.掌握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子组成的词语。

3.展开想象,具体写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

阳”这两句诗所表达的意境。

4.感受草原的美丽可爱,体会兄弟民族之间的深情厚谊。教学重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

2.学会课文中静态、动态的描写。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随文识字,理解重难点词语。学习第一自然段,感受草原的风光美。

教学课程:略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随作家老舍感受了那美丽的草原,那里的天空、小丘、平地、羊群都令我们陶醉,让我们回味无穷。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背诵这段话吧。(齐背)2.作家不仅向我们展示了草原的景美,还向我们展示了草原的人更美。谁愿意来说说课文是通过那几个场景的描写来突出草原人民的美呢?(按顺序:迎客、相见、款待、联欢、话别)二.“初入”草原,感受洒脱之美与欢迎场面。(学习第二自然段)1.带问题默读第二自然段,完成思考题。

1).作者写了几层意思?

2).途中有哪些见闻?有何感受? 3).草原人是怎样迎客的?画出有关词句,从中可以知道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

2.学生默读后同桌交流,教师巡视;

3.汇报交流,重点理解河的美丽与作用以及草原人民的热情。4.指导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可以感受到草原人民的(热情,相机板书)

三.深读悟情,感受“人情美”;(学习3-5自然段)1.学习第三自然段(相见)

1).过渡:在热情的蒙古族同胞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蒙古包外。终于要和蒙古族同胞相见了,多么让人期待呀!请你也像刚才阅读第二自然段时一样,拿出笔圈画出重点词句,说说你读后的感受。2).他们可能会说什么呢?假如你是随行人员或者蒙古同胞,出示:我会说:

;蒙古同胞会说

。3)前后模仿相见场景;(相机在“相见”前板书“激情”)4)感情朗读,读出激动兴奋之情。

2.学习第四自然段,(款待)自由读文,完成练习。1)热情好客的的主人拿什么招待远方的客人呢?

2)除了吃的,喝的,还有什么?(以歌助兴)宾主无拘无束其乐融融,想一想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此时的场景呢?(板书:盛情)3)有感情地朗读,感悟蒙古人民的淳朴与热情。3.学习最后一自然段。(联欢,话别)

1)指名读文,让其余同学分清层次,联欢有哪些项目?

2)老师介绍:这些都是蒙古人最喜爱的传统节目,是能骑善射、能歌善舞的蒙古人力与美的展示。与前面一样,给联欢加一个形容词; 3)夕阳西下,再美好的相聚也有分别的时刻。此时你的脑海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指名说)是啊,在落日的余晖中,宾主双方站在蒙古包外,望着那一望无际的草原,耳边,悠扬的马头琴声、质朴高亢的蒙古民歌还在回响;嘴里,喷香的奶茶、鲜美的羊肉,回味无穷;脑海中,那雄健有力、明快强烈的蒙古舞蹈依然回旋不已。手握着手,那样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那可真是:──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4)谁能根据字面意思,说说你对诗句的理解?(相机板书:深情)5)此时此刻如果你在场,你心里会想些什么?会说些什么?写上几句。

四.总结全文,明确本文写作方法。

1.结合板书,写景美主要用静态描写,写人美主要用动态描写,动静结合,作者将写景叙事抒情相结合,表达出怎样的情感?

2.假如你是一名随行记者,你将拍摄哪个镜头?说一说,教师点明写作背景,凸显民族团结互助的重要性。

3.欣赏歌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结束课堂。

板书设计:

风光美

静态

16.草

蒙汉情深

团结互助

初入

人情美

洒脱

寂静

热情

迎客

激情

相见

盛情

款待

尽情

联欢

深情

话别

第五篇:草原第二课时公开课完整版教案

草原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草原的美,地域辽阔。(2)、体会草原人的热情,感受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的教育。(3)、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爱护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草原的美丽景色,体会草原人的热情,感受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大团结的教育。

三、教法与学法:情境创设法,引导点拨法,朗读想象法

四、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PPT出示草原图片,播放歌曲《天堂》。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老舍先生的《草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作者围绕草原写了哪两部分内容?(景色美,人情美)

师:草原独特的风光,孕育了具有独特性格的蒙古族人民。现在我们就走入草原。

二、学习第一部分,感受草原的美。

1、自读课文,思考:作者初入草原,看到的景色怎样?从第一段中找出描写草原“美”的句子。

2.指名汇报交流,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学生反馈: ①、天空:“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新,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体会作者的心情)

②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

3.思考、在这种境界里,作者产生了什么样的感情?

三、学习第二部分。引导学生感悟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

1、体会草原的辽阔,生找出第二段中描写草原辽阔的句子。

指名反馈交流,(“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

2、初入草原,作者先见到了什么?走了许久,又看到了什么?作者再见到了什么?(先看到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比喻句)

3、主人热情好客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表现蒙族人民热情好客的词句。

指名反馈交流,ppt出示: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远处的小山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1)(理解群马疾驰,襟飘带舞)(2)理解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来(3)飞能不能改掉

4、生自读3、4、5段,主人的热情还体现在哪些地方呢?主客是怎样见面的?手是怎么握的?怎么笑的?怎么说的?这些表现什么?你体会到主客见面时大家的心情怎么样?

(2)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招待客人的?从这节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蒙汉两族人民情谊如何?

(3)客人告别时的情景怎样? PPT出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4)何忍别什么意思?由此看出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感情怎么样?

(5)这句诗的作用是什么?表达了蒙汉两族人民之间深厚的情义和依依惜别的感情。是本文的中心句(6)读好这句诗

5.蒙汉情那么深,那你能根据这句诗想象当时的情景吗?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欣赏了草原的美,感受了草原人民的热情。这么美的环境,这么好客的主人,我们能破坏他们的家园吗?(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景 美

16、草原 蒙汉情深

人 热情

五:布置作业

1.将文中的比喻句,整理出来,读一读,想一想把什么比作什么,然后抄写在回家作业本上

2.熟读课文,背诵一二自然段

下载1草原第二课时教案(含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1草原第二课时教案(含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草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草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金丝峡镇中心小学章荣婷教学目标 : 1、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草原自然风光,受到美的熏陶。 2、理解重点句,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

    《草原》第二课时教学实录[精选合集]

    《草原》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领略了草原的辽阔及秀美,那奇丽的景色真是既令人惊叹,又叫人舒服,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大家想不想知道草原上的人怎么样? 生......

    草原牧歌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草原牧歌》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欣赏并用模唱的方法学唱《银杯》,感受、体验短调歌曲的艺术特点。 2、在学唱中,初步掌握倚音、滑音的演唱方法及知识。 3、欣赏《万马......

    《草原》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草原》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2、能联系上下文体会重点语句表达的情感。 3、品味、积......

    《草原》第一课时教案

    16草原 第一课时 庞小梅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9个),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一下。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通过关键词,体会作者字里行间表现出的对草原的赞美之情。......

    草原第一课时教案

    16、草 原 (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 一、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三、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四、感悟草原的景色秀丽,朗读背诵第1段。 教学重点......

    《草原的早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结合课文理解部分词语。 3、感受草原早晨的美丽风光和牧民们的勤劳、欢乐。 教学重点难点: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

    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第二课时教案分析

    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第二时教案分析 第二时 一、回顾美景、导入新 回忆草原自然风光,今天让我们接着走进草原,继续我们的草原之旅。二、朗读理解 .请同学们自读文第2自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