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探寻民间手工艺教学设计定稿
探寻民间手工艺教学设计
一中 张欣
一、[活动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民间手工艺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组织和参与活动、搜集整理信息、创造性思维和动手能力。
2、过程和方法: 在探寻民间手工艺的历史、种类、现状中鼓励学生自己组织和参与活动,体现“学生是学习和活动的主体”这个理念。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民间手工艺的兴趣,增进学生对祖国民族文化多元性的了解,为民间手工艺的发展贡献力量,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二、[活动分析] 整个活动共分三个阶段实施:
1、活动准备阶段;
2、调查研究阶段;
3、成果展示阶段。
三、[活动流程]
(一)、活动准备。
学生集体讨论,成立五个活动小组,明确本次活动的任务。
(二)、调查研究。整理搜集的信息。
学生多种渠道多种方法搜集的信息是繁多且杂乱的。因此,要求学生学会对信息的筛选,分析,汇总,突出重点,不要面面俱到.可以写介绍文章,可以用照相机摄影,可以制作手工艺品,各个小组成员分工合作, 综合运用实地考察、互联网查询等多种技能来整理信息。
三、成果展示。课时安排 1课时
(一)激发情感,导入活动。
师生互动导入。
(二)活动目标展示
学生齐读活动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民间手工艺的有关知识。在组织和参与活动中锻炼搜集整理信息和动手操作能力。
2、过程和方法: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共同选定一种比较感兴趣的民间手工艺进行制作,并选取恰当的方式发扬和传承所喜爱的民间手工艺。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增进对祖国民族文化多元性的了解,为民间手工艺的发展贡献力量,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三)活动准备
1、分组准备:以共同选定一种比较感兴趣的民间手工艺来作为分组依据。五组分别为:纸艺组、中国结组、刺绣组、风筝组、泥塑组。
2、材料准备:依据本组需要自行准备剪刀、胶水、彩笔等。教师提供公共活动项目所需纸张。
3、知识储备:介绍与民间手工艺有关的知识。定义、艺术语言特征、常见的手工艺种类等。
(四)活动过程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对自己设计的民间手工艺品进行宣传,使其文化内涵得到最大程度的传承和发展。
2、推荐方式:手抄报、宣传海报、主题画、宣传标语等等。
(五)小组展示。
1、要求:简要介绍自己组的手工艺品及宣传方式和制作心得,说说参与活动的感受。
2、评价:各组展示时,由评委老师打分。满分10分,最低分9分,保留一个小数点,取平均分为最后成绩。
(六)活动拓展
你对民间手工艺的发展有哪些建议?写下来。
板书设计:
探寻民间手工艺
定义:
艺术语言特征:寓意性、象征性。
常见种类:泥塑、纸艺、中国结、风筝、刺绣等。
探寻民间手工艺教学设计
调兵山市第一初级中学
张 欣
教学反思
一中 张欣
通过这次活动明显的感觉到学生们对民间艺术的热爱,对实践活动的积极参与不仅增长了他们对民间手工艺的了解、提升了动手能力,而且培养了他们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自主合作完成任务的能力,展示呈现作品的表达能力等等。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不能很好的将所有学生悉心准备的过程都呈现出来,也是一份遗憾,手工艺品制作所用时间较少,也有很多同学没有完成,下次活动课在时间调配上还要下功夫,发扬和传承手工艺品的方式还有待挖掘,使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更大程度的发挥出来。
探寻民间手工艺教学反思
调兵山市第一初级中学
张 欣
第二篇:探寻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综合探究三《探寻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
课标:
2-2-7列举实例,展现古代中国与世界各地的交往,知道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相互影响的历史。
解读:“列举”、“知道”这两个行为动词较明确地反映出本课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史实,并懂得历史结论的得出需要充分的历史证据,初步学会“论从史出”的基本方法。
二、【教材简析】
教材编写特点及意图:
本课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属于“社会变迁与文明演进”中的专题一:通过探索丝绸之路,让学生明白它不仅对于中国自身的发展,而且对于中外文化交流和世界文明均产生了重大影响。课文由四个方面组成,即:“重现:丝路何其远”、“探讨:丝路何以通畅?”、“分析:发行《驿使图》纪念邮票的依据”、“寻访:汉代丝路古镇”,突出中华文明渊源。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丝绸之路概况,知道汉朝推进和保障丝绸之路畅通的各方面措施。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图片和史料的阅读和分析,再认或再现有关丝绸之路的史实,理解丝路在中外文化交流和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丝路的兴衰演变中感受历史的变迁,增强忧患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丝绸之路的概况,知道汉朝推进和保障丝绸之路畅通的各方面措施。教学难点:理解丝路在中外文化交流和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从丝路的兴衰演变中感受历史的变迁,增强忧患意识。
五、【教法与学法】
教法:情境教学法、直观教学法、以史导论法。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阅读归纳法。
六、【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引出主题
出示古罗马废墟中出土的汉代绢的图片,设问:汉代的绢为什么出现在罗马的废墟中?
讲授新课:
一、丝路何其遥远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68-71,在书上划出重要知识点,然后独立完成下列各题
一、丝路何其遥远
1.对照张骞出使西域地图,填一填:
张骞出使西域的起点:___________,终点_______; 汉代丝绸之路的起点:___________,终点_______; 你发现A、()为丝路的开通做出了重要贡献。B、丝路最早开辟于()朝。
2.请你描述一下丝绸之路的大致路线:
3.对照世界地形图,你发现丝绸之路自东向西依次经过了哪些地形区?
4.对照亚洲分区图,你发现丝绸之路经过的境外国家有:
二、丝路何以畅通
回顾本单元所学知识:西汉时期对西域在军事、外交、行政管理方面采取过哪些重大举措?
1.外交上:派张骞出使西域,汉朝和西域各国建立了友好关系,交往频繁。
2. 军事上:对匈奴采取攻势,派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3. 行政上:公元前121年,在河套、河西走廊地区,设置郡县,派驻军队,实施统治。公元前60年,设置西域都护府,新疆地区正式接受中央政权管辖。
【论从史出】
史料一:“(汉朝)开始沿路建立屯戍,并把秦始皇所建以防匈奴的万里长城向西边延长出去。古长城之向西延长最初的用意自然是保护新开的通中亚的大道,秦始皇的长城纯粹是一种防御的性质„„但是汉武帝的长城用意乃是作为大规模的前进政策的工具。”
——《斯坦因西域考古记》
1、汉朝长城与秦朝长城功能有何不同?
2、有人说,长城是封闭保守的象征。有人认为,长城在向西开拓推进和保障丝路通畅的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你同意哪种观点?
史料二:“自敦煌西至盐泽(罗布泊),往往起亭(古代筑在边境上的烽火亭),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屯田兵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
——《汉书•西域传》
根据材料说说西汉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保护丝绸之路?
史料三:据《资治通鉴》记载,元和元年(84)十一月,北单于派人驱牛马万余头与汉朝商贾交易。北匈奴诸王大人前来,所在郡都设官邸接待。
这则史料说明丝路得以通畅还有什么原因?
三、发行《驿使图》纪念邮票的意义
1.出示甘肃嘉峪关东北郊魏晋时期(220—420)墓室中出土的砖壁画
设问:提取墓砖壁画中的历史信息,说说丝路通畅后河西地区人民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
2.出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成立》的邮票、《驿使图》纪念邮票
分析发行《驿使图》纪念邮票的依据:反映了当时邮政的基本要素;出土于丝绸之路(中国历史上经济、政治、文化交流最具代表性的通道之一)的咽喉之地。
四、汉代丝路古镇
【小组合作】 如果你沿丝绸之路观光旅游,你认为最值得去的名胜古迹是哪一处?为什么?
【巩固练习】
请指出以下某同学读书笔记的四处错误并改正
卫青出使西域,促成了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交通线——“丝绸之路”的开通,从洛阳往西 经河西走廊,出阳关西行,经西藏,越葱岭,至大月氏,再西行到安息和大秦,这就是横贯亚洲和非洲的“丝绸之路”。
【课堂小结】丝绸之路自汉代开通以来就成为古代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通道,是古代东西方交流的重要桥梁,它把黄河文明、恒河文明、两河文明和希腊文明等重要文明串联在一起,成为世界历史展开的主轴,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板书:
重现:丝路何其遥远经过的路线
探寻丝绸之路 探讨:丝路何以畅通畅通的原因
确认:《驿使图》作为中国邮政标志的依据
寻访:汉代丝路古镇龟兹
第三篇:手工艺设计大赛策划书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计算机信息学院
大学生手工艺品设计大赛
策
划
书
2013年5月
一、活动目的:
大学生手工艺品设计大赛本着提高大学生素质的原则,以引发大学生的创造热情与激情,提升校园文化品味,丰富大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为目的,让我们感受到大学生活的丰富多彩。为此,秉承个性、特色,风采为目标推举这次活动。
二、活动主题:“科技创新,变废为宝”手工艺品设计大赛。
三、活动时间:2013年5月
四、活动地点:测绘101
五、活动对象:计算机信息学院全体学生
六、主办单位: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计算机信息学院学生会
八、活动流程
(1)活动宣传(定点宣传,张贴海报)
(2)活动报名阶段(个人或组队参赛,组队人数2-4人)
九、方案构思与作品设计
作品要求:参赛作品必须以生活中的废,弃,旧物为原材料,设计出的作品应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实用性或观赏性。如易拉罐、饮料瓶、火柴、牙签及少许辅助材料,手工艺制品、纸制品、织制品、布制品、塑料制品、竹制品、陶瓷制品等(但不包括书法、绘画)均可。所有制作要用的材料和工具都由参赛者自备,主办方不负责提供材料。
十、比赛方式:由初赛和决赛组成比赛形式和规则:
要求:
1、参赛作品内容积极向上、形式不限,构思新颖,意象清晰,造型美观、符合主题。
2、富有创意、不铺张浪费。
形式:
作品需由本人(团队)现场亲手制作,时间为2个半小时,参赛选手必须严格遵守比赛规则,服从主办方的安排,准时到达比赛现场不得抄袭。表现手法不限、材料不限。作品不得从市场上购买,不得冒名顶替,表现手法不限,如有人举报,一经查实,取消比赛资格。
规则:
(一)初赛(创意制作):以直接递交初稿作品决定晋级名额。选手需按时上交完成的作品,同时附上作品说明材料,简介作品的组成材料以及作品所要表现的主题,此份说明将与作品一起参与评比。
评审将从所有的作品中选出部分创意性强、内容多样的优秀作品进入决赛。
(二)决赛:(现场制作)可以以初赛为基础作一系列作品,也可以做个体不同的作品,要求以初赛作参照。
另附有50字左右的手工艺设计说明,并注明班级、作者(团队)名称。
十一、前期准备工作跟比赛要求:
1、组织院学生会干事对全院各班进行宣传;
2、活动前期通过海报、横幅在活动场地宣传。(海报、横幅都粘贴在人流量大以及同学们经常驻足的地方,如:食堂门外的公示栏等学生醒目的地方)
十二、人员分工:
1、横幅海报制和张贴由学生会宣传部负责
2、本次活动的参与准备跟实行工作为学生会所有成员。
十二、奖项设置:
一等奖:1名,获奖证书。
二等奖:2名,获奖证书。
三等奖:3名,获奖证书
优秀奖5名,获奖证书
第四篇:民间美术教学设计
中国民间美术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能说清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2.学生能对民间美术作品进行赏析。
3.培养学生喜爱民间美术,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讲清并使学生了解民间美术的特点及主要种类的艺术特点。难点:学生对民间美术的有关特点的掌握及对作品能进行正确的赏析。教学准备:教学辅助课件制作,播放设备及幻灯机、录象机等。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通过播放一段有关民间美术内容的录象后导入本课。
展示课题《中国民间美术》(课件展示课题和教学目标)
学生活动:通过观赏录象,感受民间美术的要是魅力。明确本课学习内容和教学目标。
2、新课教学
(1)民间美术的基本定义:
通过不同类型民间美术幻灯作品数幅,让学生区别,发表见解,再作归纳,得出民间美术的基本定义:民间美术在古代是相对于宫廷美术、士大夫文人美术、在现代是相对于专业美术而言的美术种类。
学生活动:通过不同类型的作品比较和区别,发表见解,理解民间美术的基本定义。(2)民间美术的主要种类: 播放一段有关民间美术介绍的录象后(课件展示)提问:民间美术主要有哪些种类? 板书:民间美术的主要种类: 学生活动:观后思考,讨论并回答
归纳:年画、剪纸、风筝、玩具、刺绣、编织等。(展示板书)(3)民间美术的特点:
A、展示图片数幅 提问:从以上图片中,是否能感受民间美术的特点? 学生回答
归纳:
1、创作具有一定自发性特点。(课件展示)B、展示图片数幅 启发学生思考特点之二。学生回答
归纳:
2、具有实用性和装饰性特点。(课件展示)C.展示图片数幅(课件展示)
提问:从以上图片中不同的民间玩具风格,是否知道民间美术还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
归纳:
3、具有地方性和继承性特点。(课件展示)D.再展示图片数幅(课件展示)
提问:从图片中说明民间美术还具有什么特点?
学生思考回答
归纳:
4、就地取材,因材施艺。(课件展示)
试让学生对作品《万象更新》(年画)、《布老虎》(玩具)等作品进行赏析。
3、学生欣赏评论练习:
学生对活动:学生对《万象更新》(年画)、《布老虎》(玩具)等作品作认真观赏赏后、小组议论探讨
学生代表对作品赏析评论 同伴 作适当补充、归纳。
4、课堂小结:
本课对民间美术进行了欣赏学习。中国民间美术内容十分丰富,我们应以本课学习为起点,对民间美术作进一步的研究学习,并可对我们常州地区的民间美术进行探究,树立热爱家乡、热爱中华民族的精神。
什么是中国民间美术(寻找身边的实例)?中国民间美术的特征是什么?中国民间美术作品的实用性体现在哪里?中国民间美术的表现形式有哪些?中国民间美术的寓意有哪些?这些问题通过网络发给学生思考。
作为一个民族的存在,必须有自己的民族文化,而民俗的传承还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前人留传下来的那些优秀的民族文化宝库中,我们可以看到有文字、艺术、建筑和工艺美术等等,它们无不蕴藏着美。它健康地发展和延伸着的民族精华,也总是以它与时代相适应的面目存在于社会中,为人类的进步服务。
中国民间美术作为一种艺术,它的魅力在于它最富有中国的民族特色。“乡土味”是中国民间美术最鲜明的艺术特征。这“乡土味”可以概括为“真”与“拙”两个字,民间美术的“真”是一种通过运用“视觉思维”来对客观事物作真实的表现,它突出表现了对象的鲜活的生命征象而不是外表形象;“稚拙美”,民间美术的稚拙美来源于原始艺术,最能体现出人类童年天真憨稚的美感。中国地大物博,民间美术品种也多如繁星,美不胜收。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怎样在这堂课中让同学们感受到郭沫若先生所说的:“美在民间用不朽”呢?唯一的途径是让同学们睁大眼睛“看”——中国民间美术品。
知识目标:通过讲述、演示和欣赏使学生明确民间美术的基本概念,了解丰富多样的民间美术形式与艺术特征,理解民间美术与民俗的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收集民间美术作品和相关知识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能力、自主探究的能力,学会分析民间美术作品的基本方法。
情感目标:使学生明确保护和传承民间美术的重大意义,增加民族自豪感。教学过程:
简述:五千年的文明孕育了太多中华民族文化的经典与艺术精华,灿烂的历史,浓郁的民族风情,古老的传统习俗,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中华民间艺术更是蕴涵着华夏民族最基本且最深刻的文化内涵,万物生生不息的民族本源文化基因,了解并传承它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教材分析] 本课的内容是中国民间美术,这个内容对学生来说是比较熟悉的,内容是知识传授与欣赏融为一体的综合课.本节课有民间美术的界定,民间美术的特点和民间美术主要种类介绍,以及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的理解这几部分构成。罗列了剪纸、年画、刺绣、玩具、等民间美术。本课将以图片/录相和学生的分析回答为主线,教书的引导讲解为辅,使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了解到民间美术的发展及其独特的地位。
[教学目标 ] 本着是提高学生艺术感知能力和审美辨别能力,使学生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路,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通过欣赏民间美术,使学生了解什麽是民间美术和它的特点,提高学生对民间美术的审美能力,增加知识和民族自豪感。
2.通过讲解和欣赏,使同学们掌握民间美术的种类.了解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有什么特征,如何理解.[教学重点] 民间美术的主要种类的介绍。[教学难点] 民间美术的特点和艺术语言的理解 [教学过程 ]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导入新课(2分钟)
首先,放一段新年的欢庆歌曲,引起同学们的注意.老师:提问同学们在新春佳节都会做些什么? 学生:大扫除,买年货,贴对联,贴年画,剪纸等等.我们这里就出现了民间的美术作品.现在教师拿出事先准备的美术作品,让学生集体讨论选出哪些是民间美术作品,为什么?这些美术作品有剪纸,年画,彩塑,玩具和绣花等等.师:我们先不急着下结论,同学们先来看课本。(板书中国民间美术)〈三〉讲授新课(5分钟)
老师:给学生分组,男生组、女生,讨论分析一下,然后找一位代表分析什么是民间美术以及它有什么特点。
男生:民间美术是相对于专业而言,它们的创作基本上是从事生产的劳动人民,这些作品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应该是民间美术。
女生:民间美术存在于人民的日常生活,节日活动中,反映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和观念。男生:所谓民间美术就是强烈体现着民族性和地方性的。
女生:它的创作和流传方式是集体的,它与宗教、民俗有密切的联系。
老师总结:以上就是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讲了这麽多哪位同学能来概括一下民间美术有几大类?
学生:年画、剪纸、刺绣、风筝、编织、泥塑等。
老师:同学们知道我们这摆出的美术作品中有哪些民间美术吗? 学生:剪纸、年画、泥塑、风筝、。
老师:我们现在就分别来讲讲这些民间美术有什么特点?(1)剪纸(5分钟)
师:记的小时候过年我们都贴窗花,挂灯笼,给节日增加喜庆色彩(放一段剪纸录象让学生感受一下)(2)年画(10分钟)
师:我国历史名城苏州,物产丰富,文化茂盛,手工艺美冠天下,名家辈出,曾唐伯虎、仇英等一大批文人墨客,其文化底蕴丰厚,年画,深受其影响。明代时,出现了木刻年画,清代,山塘街及桃花坞一带作坊达50多家,盛极一时,作品不但远播海内外,还对日本“浮世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太平天国时,山塘街一带毁于战火,年画纷纷迁至桃花坞一带,遂以桃花坞年画命名之。随着国外石印年画向我国的倾销,桃花坞年画深受威胁,历经坎坷,几起几落。解放后,桃花坞的年画重获新生,成立了年画社,新社址在苏州观前街宫巷艺石斋内。桃花坞年画的文化内涵及独特的制作方法独树一帜。年画作品依次到日、美、意等地展出,被誉为“东方百艺之花”。
看图片《一团和气》同学们看完后有何感想。
师结:这是桃花坞年画中影响极深,流传很广的传统代表作品。画面成圆形,中央是头戴红花,扎羊角发髻,活泼天真,憨态可掬有点象儿童,又有点象老妇 的脸,身穿锦困服饰,颈配长命锁,手捧,《各气吉祥》卷,拎人喜洋洋,富足堂皇的感觉。在构图形象塑造上特意成圆型,寓意“团圆”,表达了人们在新春佳节中盼望家庭和喹,生活幸福,事事如意的美好愿望。当然桃花坞年画题材内容丰富,除了一些吉祥喜庆的作品外,还有人说戏剧类,祈副福避灾类,风俗时事类
图片《上海火车站》,就是反映当时新事物的一幅风俗画。(给学生放一下年画的习作过程)。(3)刺绣(8分钟)
师:看过了画,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各地的刺绣,同学们对刺绣又有哪些了解呢? 生:四大名绣,江苏苏绣,湖南湘绣,四川蜀绣,广东的粤绣。
师:苏绣可是有三千年的历史了,如果把苏绣比作皇冠,那双面绣就是上面的明珠。什么是双面绣?(图片)这幅白猫绣品正反一致,绣工精细,针法灵活,形象生动,仿佛是一只真猫,另人赞不绝口。(4)玩具。(4分钟)
首先拿出一个木偶,向同学们问好,刚才谁向你们问好啦? 接著让学生回忆儿时玩过哪些玩具?
师:每个人的童年都有各种玩具伴随长大的,我们的民间玩具历史悠久,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通过加工制作,使之成为精美的民间艺术品。图片《泥狗》、《布老虎》、《泥老虎》。主要的民间玩具有风筝,泥玩具,布玩具和活动玩具
<1> 风筝是大家最熟悉不过的民间美术了,每年的4月21号就在我们潍坊举办的国际风筝节。今年我们不看我们当地的风筝,而是看看北京的风筝,讨论北京风筝的艺术。(给学生放一下制作风筝的过程)<2>泥玩具:欣赏挂面猴、挂虎等 <3>布玩具:布老虎 5.民间雕塑(2分钟)放一些雕塑的图片,让同学们边看边想想雕塑有什么特点,类型和风格.生:雕塑有圆雕和浮雕 老师通过图片向同学们讲解.〈四〉小结(3分钟)(加背景音乐)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对中国民间美术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同学们一起来谈谈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有什么特征?如何理解民间美术的艺术语言?同学们可以畅所欲言,谈自己的理解和看法.然后老师总结.〈五〉布置作业(1分钟)
同学们课后亲自尝试制作一下,剪纸,泥塑,刺绣,等手工艺品。〈六〉本课结束,师生再见
第五篇:《探寻光的路线》教学设计
《探寻光的路线》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探寻光的路线》将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的根源,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提出初步设想。教材共分四个部分:分析与总结、实验、收集、活动。
教材的第一部分分析与总结。组织学生依据研究计划开始进行研究,通过模拟实验,解决第一个问题——采光不足的原因。
教材的第二部分是分组实验。学生在解决采光不足是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这一原理后,通过分组实验,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教材的第三部分是收集。组织查阅关于光传播路线的资料,了解更多光的传播途径。
教材的第四部分是活动。根据了解的光的传播路线的知识和收集到的关于光传播途径的资料,提出解决方案,并用文字、图画或图文结合的方式表达交流。
学情分析
在三至五年级,学生已经经历了一个相对完整而系统的科学探究全过程。在此基础上学生在前一课通过阅读科学日记,回顾生活中关于采光的问题,并分组开始了对采光设计的研究,制定了研究计划。本课则是在前一节课实验计划的基础上,开始研究行动,探索采光不足的原因,并解决这一难题。
学习目标
1.通过模拟实验,进一步观察采光不足的现象,寻找采光不足的原因;了解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并试图形成初步解释。
2.寻找解决采光问题的方法,了解平面镜或放大镜等方法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探索光的直线传播现象,通过不同材料的比较实验了解不同材料光的反射能力。
难点: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以及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评价任务
1.能和小组同学合作探究部分建筑物采光不足的原因,知道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 5
2.能对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获取科学的结论。3.能运用文字、图画或图文结合的方式表达设计思路。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关于光的传播教学课件;镜子,铝板,纸板,木板,激光笔、烧杯、水等。
小组准备:模拟建筑物(纸箱),电筒,弯管,激光笔,直管;镜子,铝板,纸板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模拟实验:建筑物采光问题的原因是什么。1.谈话:医院的长通道为什么会出现采光问题?
教学说明:再次提出研究问题,唤起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猜想。学生可能提出:因为医院的通道不能通过阳光;建筑物挡住了光线等。
2.实验探究光传播的路线。
(1)演示实验:我们需要哪些材料来做模拟实验?
教学说明:师生共同利用身边的废旧材料纸箱做建筑物,手电筒做光源,探究部分建筑物内部采光不足的原因。
(2)思考:光是怎样传播的?为什么光照不到建筑物的内部?为什么会出现影子?
教学说明:这一环节希望学生能根据模拟实验,观察到光传播的路线,思考影子形成的原理。
(3)学生实验:我们用弯管吸管能看见日光灯吗?为什么?
教学说明:师生共同利用弯管吸管观察日光灯,通过这一小实验探究光的传播路线。
3.阅读资料。
(1)谈话:通过弯管不能看见日光灯,说明了光传播的路线是怎样的? 教学说明:日光灯不能透过弯管进入我们的眼睛,说明了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2)知识链接:阅读课文第17页;课件演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影子的 2 / 5
形成、小孔成像等。
教学说明:教师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利用课件直观地演示光直线的传播的现象,了解古人怎样研究和利用光直线传播原理的。
二、问题解决
1.谈话:光是直线传播的,能不能让光改变方向?怎样才能解决采光问题?(改变光的传播路线,改变建筑物的构造)
教学说明:学生应该有使用镜子改变光的传播路线的经验,但是可能没有思考过光的传播这个问题。提出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就是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
2.实验探究:我们能利用手中的镜子,让手电筒的光照射到任意一个地方吗?利用其他材料能不能呢?
教学说明:师生共同利用镜子做改变光传播路线的实验,教师可以指定某一个方位,让每一组学生利用镜子把手电筒的光照射到指定的地方。在使用镜子之后,再利用文具盒等身边常见的材料再次实验。
3.拓展研究:各种材料反光性能有什么不同?
教学说明:师生利用材料超市里提供的各种粗糙程度不同、颜色不同的材料,依次进行反光实验,通过实验了解各种材料的反光特点。通过实验学生会发现:材料越光滑,反光能力越强;材料颜色越浅,反光能力越强;什么颜色的材料反射什么颜色的光;
4.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有哪些发现?把我们的发现记录到记录本上。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实验中的发现,并记录到记录本上,是科学探究学习中重要的一个环节。
三、拓展学习
1.提问:生活中有哪些光的反射现象?
教学说明:在获得结论之后,需要引导学生把获得的知识进行迁移和运用,交流生活中的光反射现象,将本节课学习到的光的反射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反映了我们科学学习的成果。
2.作业:请课后收集和查阅有关光传播的资料。
教学说明:收集查阅资料是科学探究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在自主查阅资料的过程中,不仅有知识的获得,有过程的体验,更有方法的习练。
/ 5
第二课时
一、交流收集的资料
1.谈话:同学们收集到哪些关于光传播的资料?谁愿意和大家一起共享你的成果?
2.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
教学说明:相信学生巨大的能量,也许比我们想象的更好,收集的更多。3.教师课件展示:光导纤维、放大镜汇聚光线等。
教学说明:运用课件把生活中难以见到的光导纤维等高科技,以直观的图片或视频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改变光传播路线的新方法。
二、设计方案
1.谈话:我们刚才交流了这么多改变光传播路线的资料,我们怎样解决采光不足的问题呢?请各小组利用文字、图画或者图文结合的方式,分组设计解决方案。
教学说明:将学习到的知识进行应用,并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更好地表达我们的设计方案。
2.交流展示:我们的方案设计好了,请各小组向大家展示你们的设计,其他小组同学注意倾听,提出好的建议。
教学说明:很多时候,我们设计的方案是不完善的,需要改进的,只有相互之间的交流才能促进我们不断改进;注意倾听,才可能对别的小组的方案提出建议;注意倾听,才可能对自己的方案进行反思和改进。
3.阅读:自主阅读P28/29页的科学自助餐。
教学说明:科学教科书为我们提供了拓展性的阅读资料,教师要利用这些资料帮助我们的教学。阅读科学自助餐的资料,能帮助学生进一步思考本组的采光方案,结合同学们的建议,对本组的方案进行进一步的修订。
4.改进方案:请各小组根据刚才同学们的建议,结合科学自助餐里的启示,对自己的方案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三、拓展
谈话:请大家准备材料,下节课按照我们的方案进行实验,看我们的方案能否成功。
/ 5
教学反思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以科学探究为最为重要的学习方式”是小学科学课的基本理念,因此在本课中我指导学生通过几组实验来观察发现、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他们在一系列活动中感知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的反射性质,达到本堂课教学目的:
1.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线,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发现体验科学知识,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
2.注意到了科学知识同日常生活的有机结合,让学生体会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能改变我们的生活,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理念。
3.启发式提问引导学生发现新知,能有效完成教学任务。4.适当设置趣味性教学环节,能有效提高学生积极性。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