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单位“1”A 《举一反三》六年级奥数教案

时间:2019-05-13 00:49: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转化单位“1”A 《举一反三》六年级奥数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转化单位“1”A 《举一反三》六年级奥数教案》。

第一篇:转化单位“1”A 《举一反三》六年级奥数教案

《举一反三》六年级奥数教案

一、教学内容:举一反三P38--P43

二、教学目标:

通过转化训练,使学生对单位“1”有更深入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利用列表的形式理解数量关系的实质。

四、教学设计:

1、复习

若甲是乙的a/b,乙是丙的c/d,则甲是丙的ac/bd;若甲是乙的a/b,则乙是甲的b/a;若甲的a/b是乙的c/d,则甲是乙的c/d ÷a/b=bc/ad;乙是甲的a/b ÷c/d=ad/bc。

总结:解题时要注意抓住单位“1”的量,要注意分析题中分率和具体数量的对应关系。

2、新课内容

【例题1】

【分析】:图解

练习:疯狂操练1(1)、(2)

总结: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关键是找到两个相比较的量,弄清楚每一步中谁是单位“1”,谁是谁的几分之几,同时找准中间量。

【例题2】

【分析】:图解

练习:疯狂操练2(1)、(3)

总结:关键是找出单位“1”的量,弄清分率与数量的对应关系。

3、能力提升。【例题3】 【分析】:图解 练习:疯狂操练3(1)

总结:当题中出现多个单位“1”时,一定要找准所给分数对应的单位“1”,做到正确对应,然后用单位“1”乘对应量占单位“1”的几分之几就等于对应的数量。

4、作业

P33疯狂操练1(3)P34疯狂操练2(2)P35疯狂操练3(3)

第二篇:转化单位“1” B 《举一反三》六年级奥数教案

《举一反三》六年级奥数教案

一、教学内容:举一反三P38—P43

二、教学目标:

1、学会用“转化单位1”的方法解答分数应用题。

2、灵活运用所学方法解应用题。

三、教学难点:

找出题目中不变的量,将不变的量看做单位“1”,再列式解答。

四、教学设计:

1、复习上次课所学内容,理解分数应用题研究的是数与量的对应关系,确定单位“1”是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

讲解作业

P33疯狂操练1(3)

P34疯狂操练2(3)

2、新课内容

【例题1】

【分析】:不变量:甲、乙两筐梨的总重量。

变化的:(1)甲筐的重量;(2)乙筐的重量。

方法一:变化前:甲筐的重量占总重量的5/(5+3)。

变化后:甲筐的重量占总重量的9/(9+7)。

5千克梨相当于总重量的[5/(5+3)-9/(9+7)]=1/60,所以

总重量=5÷[5/(5+3)-9/(9+7)]=80(千克)方法二:变化前:乙筐的重量占总重量的3/(5+3)。

变化后:乙筐的重量占总重量的7/(9+7)。

5千克梨相当于总重量的[3/(5+3)-7/(9+7)],所以

总重量=5÷[3/(5+3)-7/(9+7)]=80(千克)

答:甲、乙两筐梨总重80千克。

练习:疯狂操练1(1)、(3)

总结:解答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时,有时题中已知的数量与分率不相对应,必须要找准

已知数量占对应的单位“1”的几分之几,然后根据乘法应用题的思路列出方程来解,也可根据除法的意义用除法算式来解。

【例题2】

【分析】不变量:短跳绳的根数。

变化的:(1)长跳绳的根数;(2)跳绳总数。

方法一:变化前:长跳绳占短跳绳根数的3/(8-3)。

变化后:长跳绳占短跳绳根数的7/(12-7)。

20根长跳绳相当于总跳绳的[3/(8-3)-7/(12-7)],所以

短跳绳根数=20÷[3/(8-3)-7/(12-7)]。

总跳绳根数=20÷[3/(8-3)-7/(12-7)] ÷(1-7/12)=60(根)方法二:变化前:总跳绳占短跳绳根数的8/(8-3)。

变化后:总跳绳占短跳绳根数的12/(12-7)。

所以总跳绳=20÷[12/(12-7)-8/(8-3)] ÷(1-7/12)=60(根)

答:这个学校现有长、短跳绳的总数是60根。练习:疯狂操练2(1)

总结:变化的数量不能作统一的单位“1”,在解答此类应用题时,要找出一个不变的量为单位“1”,其他数量转化为分别相当于这个单位“1”的几分之几,进而求出要求的问题。

3、能力提升

【例题5】

【分析】不变量:甲、乙、丙、丁四数之和。由题意可得,甲数是四数之和的1/(1+2),乙数是四数之和的1/(1+3),丙数是四数之和的1/(1+4),则丁数占四数之和的[1-1/(1+2)-1/(1+3)-1/(1+4)]。

四数之和=260÷[1-1/(1+2)-1/(1+3)-1/(1+4)]=1200 答:甲、乙、丙、丁四数的和为1200。

练习:疯狂操练5(1)

总结:在解答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时,有时会出现多个不同的单位“1”,解答这类应用题的关键是抓住不变量,统一单位“1”,即找出一个不变量为单位“1”,然后将其他条件转化为分别相当这个单位“1”的几分之几,进而求出要求的问题。

4、作业:

P39疯狂操练1(2)P40疯狂操练2(2)、(3)

第三篇:格林之家六年级奥数转化单位

格林之家 GREENS 值得托付

格林之家六年级奥数转化单位“1”测试题

1.加工一批零件,甲先加工了这批零件的2/5,接着乙加工了余下的4/9。已知乙加工的个数比甲少200个。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2.有两袋大米,第二袋比第一袋重6千克,已知第一袋大米质量的1/3等于第二袋的2/7,两袋大米各重多少?

3.食堂买来萝卜,青菜和土豆三种蔬菜,萝卜的质量占三种蔬菜总质量的2/5,青菜的质量比土豆的少3/4,萝卜的质量比土豆少360千克?

4.橘子的千克数是苹果的2/3,香蕉的千克数是橘子的1/2,香蕉和苹果共有220千克,橘子有多少千克?

5.粮店有大米,面粉和玉米共900吨,大米质量的1/4等于面粉质量的1/3,玉米的质量是200吨。大米和面粉的质量各是多少吨?

6.某人在一次选举中,需要3/4的选票才能当选,计算2/3的选票后,他得到的选票已达到当选票数的5/6,他还要得到剩下选票的几分之几才能当选?

7.纺织女工人数比全厂人数的75%还多100人,男工人人是女工的1/5。这个纺织厂有男工人多少人?

8.某校六年级上学期男生占总人数的54%,本学期转进3名女生,转走3名男生,这时女生占总人数的48%。现有男生多少名?

咨询电话:***(万老师)

第四篇:设数法解题 《举一反三》六年级奥数教案

《举一反三》六年级奥数教案

一、教学内容:举一反三P44—P48

二、教学目标:

1、学会用“设数法”解题。

2、理解所设的数只要便于列式计算,它们的大小与解答的结果无关。

三、教学难点:怎样设数才能使解题最简便。

四、教学设计:

1、复习上次课所学内容,讲解作业。

P40疯狂操练2(1)P40疯狂操练2(2)

2、新课内容

I、为什么要设数?

【例题1】:如果△△=□□□,△☆=□□□□,那么☆☆□=()个△。【分析】:由第一个等式可以设△=3,□=2,代入第二式得☆=5,再代入第三式左边是12,所以右边括号内应填4。

总结:本题如果不用设数代入法,直接用图形互相代换,显然要多费周折。

有些题目直接解答比较困难,设一个具体数后,解答的难度可以适当降低,也便于理解,这种方法叫做设数法。

【例题2】足球门票15元一张,降价后观众增加一倍,收入增加1/5,问一张门票降价多少元?

【分析】:初看似乎缺少观众人数这个条件,如果设原来有a名观众,则每张票降价:15-15a×(1+1/5)÷2a=6(元)。

方法二:见书P45例题2【思路导航】

答:略。

总结:在用设数法解题时,我们知道所设的数只要便于列式计算,它们的大小(但不能是0)与解答的结果没有关系。所以我们设的这个数要尽量方便计算。

II、怎样设数?怎样设数最简便?

【例题3】小王在一个小山坡来回运动。先从山下跑上山,每分钟跑200米,再从原路下山,每分钟跑240米,又从原路上山,每分钟跑150米,再从原路下山,每分钟跑200米,求小王的平均速度。

【分析】:很多同学看到题目后,立刻列出算式:(200+240+150+200)/4。切记:求平均速度时,我们用公式: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

1)为什么设单程路程:我们知道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要求小王的平均速度,题目所给条件似乎不够,此时,我们可以假设总路程(4个单程路程之和)或总时间(4个单程时间之和),又4个单程时间都不同,所以我们假设总路程要更简便。

2)为什么设单程路程为1200米:因为题中出现了四个速度,为方便计算,我们取4个速度的最小公倍数,(怎样取最小公倍数?)即1200米,即设一个单程是1200米。

具体过程见书P46例题3【思路导航】

答:略。

总结:在设数法求解较复杂应用题时,我们一般假设题中不变的量,这样求解最简单。

3、能力提升。

【例题4】

【分析】初看题目似乎无从下手,那么我们从题目问题开始。我们知道男生的平均身高=男生的总身高/男生人数,所以我们假设男生人数较简便。

由已知可得:男生人数=(1+1/5)×女生人数,当女生人数为5人时,男生人数为6人。所以总身高=(5+6)×115=1265(厘米),又

总身高=男生总身高+女生总身高

=6×男生平均身高+5×女生平均身高,又女生平均身高=(1+10%)×男生平均身高

=6×男生平均身高+5×(1+10%)×男生平均身高

=[6+5×(1+10%)]×男生平均身高

所以男生平均身高=1265÷[6+5×(1+10%)]=110(厘米)答:这个班男孩平均身高为110厘米。

方法二:见书P47例题4【思路导航】

第五篇:六年级奥数教案

思源学校第二课堂(第六周)

判断与推理 2 授课人:雍尧

教学要求:(1)理解逻辑推理的四条基本规律,学会运用分析、推理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教学重点:学会运用分析、推理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掌握分析、推理方法。

教学方法:讲解法、图表法、练习法。

(一)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上节课的习题例2

二、教学新课 教学例3

甲乙丙三人被蒙上眼睛,告诉他们每个人头上都戴了一顶帽子,帽子的颜色不是红的就是绿的。然后,就去掉蒙眼睛的布,要求每个人如果看见别人(一个或两个)戴的是红帽子就举手,并且谁能断定自己头上帽子的颜色,谁就马上离开房间。三人碰巧戴的都是红帽子,因此三个人都举了手,几分钟后,丙首先走开了,他是怎么推导出自己头上帽子的颜色的?

(1)学生审题,理解题意。(2)同座位讨论。

(3)分析:此题关键:注意到甲乙两人没有立即离开房间这个事实。丙推理,我的帽子如果是绿的,甲根据乙举手立即知道自己的帽子是红的,那他应走出房间,乙会做同样的推理离开房间。甲乙不能很快判断自己帽子的颜色,说明我的帽子不是绿的,而是红的。(4)说说你的推理过程。

3、比较前面例2例3有什么相同不同之处。

三、巩固练习。教学例4 学田小学举行科技知识竞赛,同学们对一贯刻苦学习爱好读书的四名学生的成绩作了如下估计:(1)丙得第一,乙得第二;

(2)丙得第二,丁得第三;(3)甲得第二,丁得第四。

比赛结果一公布,果然是这四名学生获得前四名。但以上三种估计,每一种都对了一半错一半。他们各得第几名?(1)学生审题,理解题意。(2)同座位讨论。(3)分析:利用图表帮助学生去推理判断。

第一种假定“丙第一错,乙第二对”出现矛盾。照此推理“丙第一对,乙第二错”没有出

现矛盾。所以丙第一,甲第二,丁第三,乙第四。(4)每人口述推理过程。

四、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下载转化单位“1”A 《举一反三》六年级奥数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转化单位“1”A 《举一反三》六年级奥数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错中求错 《举一反三》四年级奥数教案

    《举一反三》四年级奥数教案 一、教学内容:举一反三P52--P56 二、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错中求错问题的出现。 2 、理解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利用加、减、乘、除各算式内部......

    小学奥数举一反三五年级(1~40全)[5篇模版]

    第一周平均数(一) 专题简析: 把几个不相等的数,在总数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移多补少,使它们完全相等,求得的相等的数就是平均数。 如何灵活运用平均数的数量关系解答一些稍复杂的问题......

    六年级奥数教案3

    第二课堂牛吃草问题(2)练习课 一、课堂例题: 5. 快、中、慢三车同时从A地出发,追赶一辆正在行驶的自行车。三车的速度分别是每小时24千米、20千米、19千米。快车追上自行车用了6......

    小学六年级奥数教案

    小学六年级奥数教案:行程问题 第一讲 行程问题 走路、行车、一个物体的移动,总是要涉及到三个数量: 距离走了多远,行驶多少千米,移动了多少米等等; 速度在单位时间内(例如1小时内......

    和差的变化规律 《举一反三》四年级奥数教案

    《举一反三》四年级奥数教案 一、教学内容:举一反三P44--P47 二、教学目标: 1、两个加数同时变化时,和的变化规律。 2、被减数和减数同时变化时,差的变化规律。 三、教学难点:理......

    等差数列三个公式及其应用 《举一反三》四年级奥数教案

    《举一反三》四年级奥数教案 一、教学内容:举一反三P39--P43 二、教学目标:等差数列三个公式及其应用 1、求和公式:总和=(首项+末项)×项数÷2 2、项数公式: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3、......

    积商的变化规律 《举一反三》四年级奥数教案

    《举一反三》四年级奥数教案 一、教学内容:举一反三P48--P51 二、教学目标: 1 、两个因数同时变化时,积的变化规律。 2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变化时,商的变化规律。 三、教学难点:......

    六年级奥数题

    六年级数学奥赛题 (一) 四、应用题(每小题6分,计30分) 1、球从高处自由下落,每次接触地面后弹起的高度是前一次下落高度的2/3。如果球从25米高处落下,那么第三次弹起的高度是多少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