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
第七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在观察图形、描画图形的活动中,以边数的多少对图形进行分类,知道四边形的形状和名称,然后进一步感知长方形和正方形;认识图形的周长,进而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本单元内容是学 生今后进一步学习图形知识的基础,在整个“图形与几何”知识体系具有重要的纽带作用。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2、使学生知道周长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3、通过学习,使学生会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简单的测量计算。
4、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和估算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措施:
1.不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应采用形象化的教学手段,不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保持他们的注意力,还可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2.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引导实践活动和合作交流。通过任务呈现,自主学习,展示交流等活动的交替运用,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和合作交流中探索方法,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生活中的数感
3.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
课时安排:
四边形的认识
1课时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1课时
周长
1课时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1课时
整理和复习
2课时
第1课时
四边形
2016年
教学内容
教材第79页。教学目标
1、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辨认四边形。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通过情景图和生活中的事物,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四边形。教学难点
四边形的特征。
教具准备
方格纸、各种卡片、钉子板。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图形是一个美丽的世界,我们的生活中存在许多漂亮的图案都是由图形组成的,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图形的世界。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教学例1.师:把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圈出来。集体订正。
反馈:说一说生活中,你还看到那些物体的表面是四边形的?
2、想一想:四边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观察这些四边形,在小组里讨论交流四边形的特点,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师:你认为四边形有什么特点呢?
生:四边形都有4条直的边。生:四边形都有4个角。
月 日 小结: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四边形。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79页的“做一做”第1题。可以让学生在教室内寻找。
2、完成教材第79页的“做一做”第2题。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四边形,基本上了解了它的一些特征,它是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以后我们还会继续学习有关它的知识。
五、当堂训练 练习十七 1、2、3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2课时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
2016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教材第80页。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交流,是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2、通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教学重点
什么样的图形是长方形和正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
教具准备
方格纸、各种卡片、钉子板。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探索长方形的特征。
师:仔细观察下面的长方形,说说有什么特点?跟小组同学说一说。(出示例2)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师:把你的发现跟大家说一说吧!
生1:长方形的对边是相等的。生2:长方形有4个直角。只要学生回答合理就要给予肯定并鼓励。
2、认识长方形各部分的名称。
我们通常把长方形长边的长叫做长,短边的长叫做宽。
3、探索正方形的特征。
师:(发正方形纸片)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正方形,说说有什么特点?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生1:正方形四条边相等。
生2:四个角都是直角。
4、认识正方形各部分的名称。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叫做边长。
5、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
相同: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条边四个直角。不同: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小结:长方形具有的特征,正方形都具备,所以我们说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80页的“做一做”第1题。让学生以组完成,画出不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2、完成教材第80页的“做一做”第2题。学生动手操作,集体汇报。通过操作,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它们各部分的名称。
五、当堂训练
练习十七 2、4、6、7、5、8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3课时
周长
2016年
教学内容
教材第83、84页。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周长的含义。掌握不规则图形的周长的测量方法。
2、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
理解周长的含义。
教学难点
多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具准备
皮尺、树叶、各种图形。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物品和平面图形,你们认识吗?出示物品。请各组派一名同学选择一个你们喜欢的物品或图形。这节课,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来研究平面图形的周长。板书课题:周长
二、探究新知。
1、理解周长的含义。
(1)谁知道周长的含义是什么?
请你具体指一指,你所喜欢的图形的周长指的是什么样的长度。找同学分别到前边指一指物品或图形的周长。(2)总结周长的含义。
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周长。(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2、研究求周长的策略。
大家已经知道了周长的含义,如果你想知道你所喜欢的图形或物品的周长,你有什么办法吗? 学生独立思考。(1)出示:钟表
这个钟表的周长是多少?你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
①用直尺量。找一个学生试量,感知直尺不能量出这个圆形钟表的周长。②先用绳子围一圈,再量绳子的长度。学生实际操作,感知此方法的可行性。③用米尺量。在钟表上做一个记号,把钟表在米尺上滚一圈,就能知道它的周长。
月 日(2)出示: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说一说怎样知道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周长。量出每条边的长度,再分别把每条边的长度加起来。
(3)出示树叶,这个树叶的周长你们能知道吗?
先用绳子围一圈,再把尺子量绳子的长度就可知它的周长。
3、小结:刚才我们对一些图形和物品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像一些比较特殊的图形,我们需要借助绳子才 能量出周长。对于有些问题需要我们多角度、多方面考虑,充分利用可以利用的工具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83页的“做一做”。让学生说一说在量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理解了什么叫周长,会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4课时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016年
教学内容
教材第85页。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认识篮球场的形状,准确计算出篮球场的周长。
2、组织学生在独立计算中,掌握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3、能够正确地计算长方形长正方形的周长,能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教学重点
1、教学过程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2、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推导。
3、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推导。教具准备
挂图、直尺、正方形纸板、手帕。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打篮球吗? 一定很熟悉篮球场吧!
2、出示篮球场教学挂图。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二、探究新知。
1、怎样才能计算出这个长方形篮球场的周长?(学生们在小组开始讨论几种方法)
2、老师将学生不同的算法板书在黑板上; 学生们在小组开始讨论几种方法。
3、老师将学生不同的算法板书在黑板上。
教师指3个不同的算式问:他们算得对吗?为什么?哪种算法比较简便? 小组讨论
4、反馈归纳:
归纳:长方形的周长就是两个长与两个宽的和。
月 日 归纳:长方形的周长还可以用两个长和宽的和计算出来。
小结:通过观察,求长方形周长,同学们想出了3种方法,都对。一种是四条边长连加的和,第二种方法是:用两个长的和加上两个宽的和。第三种方法是一条长与一条宽的和的2倍来求周长。第三种方法运用了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点,因此比较简便。
4、出示教材第85页例4。
指导学生按照长方形周长计算推导方法完成例4.5、出示教材第85页例5。
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的拼图方案,让后计算周长,看哪种方案求出的周长最小。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85页的“做一做”第1、2题。
提问:先干什么?后干什么?从这里可以看出求长方形周长需要什么条件?正方形呢?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1课时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练习
2016年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和整理,进一步明白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明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方法,以及一些变化题。
2.通过复习和整理,进一步理解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渗透转化思想等,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考。教学重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教学难点:
在特殊的情景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教学准备:课件的制作,学生带剪刀或小刀。教学过程:
一、整理
今天我们一起来上一堂复习课。(复习)
(一)、出示一张长方形纸
1、师:每位同学都发到白纸了,形状是什么? 生:长方形。
(长方形)
师:它有什么特征?(特征: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二)、剪成正方形
1、师:我们还认识了什么? 生:正方形。
(正方形)
师:现在没有正方形,你能不能做一个?你能用这个长方形剪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吗?
生做。并说说怎么做的。(做成的正方形边长就是长方形的宽)
2、说正方形的特征。(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三)、复习周长
我们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还学习了什么?(周长)
月 日 我们认识了长方形的周长,你能指一指它的周长吗?
小结:围成长方形一周边线的长即四条边的长就是长方形的周长。师:你会算它的周长吗?先要知道什么? 学生说方法。
小结:这些方法都是求出长方形四条边的总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你能算出刚剪下的正方形的周长吗?
小结:正方形的周长就是它四条边的和,也就是边长×4。
(四)、揭示课题并出示。
今天复习的是什么内容?(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
孩子们,我们要像刚才一样,学会将分散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归纳,并在分析、比较的
基础上把知识串在一起,逐步培养自己复习整理的能力,好不好?
二、实际运用。
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好,我们都喜爱的一个朋友也很高兴,它是谁呢?(喜羊羊)
喜羊羊对大家说:同学们,你们学到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知识,愿意用来帮助羊村的居民解
决实际问题吗?好,那我们出发吧。
1.喜羊羊有一张奖状,长30厘米,宽20厘米,给它做一个木框,大约需要多少厘米长的木
条?(学生读题,你怎么想的?要求木条的长,就是求这张奖状的周长。)(生活中,还有哪
些也是和周长有关?)(走着走着,就来到了足球场,看到了懒羊羊)2.足球场的长是100米,宽是50米。懒羊羊沿着足球场的边线跑2圈,一共跑了多少米?(学生口头列式,教师追问乘2的含义)(如果跑6圈,跑多少米,你怎么求?跑10圈呢?
都是要先求一个周长,再乘几就得到几个周长)(我们又看到了沸羊羊和美羊羊)3.沸羊羊和美羊羊正在给菜地围篱笆。他们分别需要多少米的篱笆呢? 它们的菜地有点特别,特别在哪儿?
长靠墙,求篱笆长就是把一个长加两个宽。如果把宽靠着墙呢?出示图。(孩子们,你们可真厉害。嗯?那边传来了争吵声,想不想去看看?)4.沸羊羊和懒羊羊正在布置活动室,为了一串彩灯的长度,两人正争得面红耳赤。两块长8米宽4米的黑板,把他们拼成一个图形,四周拉上一串彩灯,需要多长的彩灯线呢?
暖羊羊说:“是40米。” 瘦羊羊说:“32米就够了。” 究竟是多少米?你能帮助它们吗? 5.喜羊羊的花圃
喜羊羊想设计出一个周长为16米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玫瑰园,你能设计几种?先画一画,再
填一填。(每格边长为1米)三.总结谈收获 你有什么收获? 这节课表现怎样?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6课时
整理复习
2016年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和整理,进一步明白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明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方法,以及一些变化题。
2.通过复习和整理,进一步理解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渗透转化思想等,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考。教学重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教学难点:
在特殊的情景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教学过程:
(一)基础训练
(二)综合提高
(三)拓展探索 总结谈收获 你有什么收获? 这节课表现怎样? 教学反思
月 日
第二篇:人教2014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
第七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及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通过多种动手活动,逐步系形成空间观念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4、在种形式的活动方法下,探索图形性质及变化规律及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学重点】:
1、认识四边形,理解周长的含义。
2、理解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
1、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
2、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措施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动手分一分等活动,探究出四边形的特征,并学会区分和辨认。
2、呈现一些规则和不规则的实物和图形,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周长的一般含义。
3、让学生在描一描、指一指、说一说等活动中感悟和理解周长 的实际含义。
4、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交流探索找出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学课时】:5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四边形(教材第79页例1)【教学目标】:
1.经历生活中的实际事例,通过圈一圈、涂一涂、说一说、找一找等系列活动,感知四边形的特征,能运用四边形的特征区分和辨认四边形。
2.在一系列感知四边形特征的活动过程中,培养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感知四边形的特征,给四边形分类。【教学难点】:培养观察比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教学准备】:课件、水彩笔、学具、小棒、七巧板。
一、【情境导入】 1.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来看看吧!(课件出示小房子、方砖铺成的走廊、松树、苹果树„„)这幅画设计的漂亮吗?我们再仔细观察一下,这幅画都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2.找出你认识的图形。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还有 其他一些你叫不出名字的图形。
3.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现各种形状,得出教材中的主题图。4.揭示课题:这幅美丽的图画里包含了许多图形,图形中有一种叫四边形,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四边形。(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感知四边形特征。
课件出示教材第79页例1主题图。
师:同学们,这里有许多图形,你能从中找出四边形吗? 学生先看一看,找一找,再把自己认为是四边形的用笔做出标记。展示学习成果,学生之间进行评价。
小组讨论交流:你为什么认为这些图形是四边形?其他的图形不是四边形?
2.探究四边形特征。出示选好的四边形。(1)看一看。
师:观察他们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得出结论:四边形有4个角,有四条直的边。
(2)摸一摸。
师:请每个同学手里拿一个四边形,和老师一起来摸一摸它的四周。
归纳: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这就是四边形的特点。(板书)3.寻找生活中的四边形。
师:刚才同学们找出了书中的四边形,那你们能不能在实际生活中找一找,哪些物体的表面也是四边形?
生:教室的门、窗户、地砖、黑板„„ 4.动手画一画。画出几个不同的四边形。针对同学画出的四边形进行评价。5.动手做一做。
师:看来,生活中的四边形实在是太多了!那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也来做一做四边形呢?在做之前,请看清楚下面的要求。
课件展示要求:
(1)请选好小棒,做出的每个四边形要形状不同。
(2)小组合作完成,看哪一小组在规定的时间内做的四边形又快又多。
师:(示范)老师为每个组准备了两种长度不同的小棒,红色的更长,蓝色的更短,颜色相同的小棒长度是相同的,现在请小组长拿出学具袋中的小棒,开始动手吧。
学生动手操作,师巡视。(活动中播放音乐)师:时间到,放下手中的小棒。请小组长汇报个数,说出都摆了哪几种形状的四边形。(生答)
三、【巩固应用】:教材第79页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板书设计】
四边形
有四条直的边
四边形的特征
有四个角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材第80页例2)【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等活动,感受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能判断一个图形或物体的某一个面是不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2.在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探索过程中学会用多种方法进行验证。
【教学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小组合作运用不同的方法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片、直尺、三角尺、小棒。【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谈话。
师:(出示数学书)看,数学书的封面是什么形状?(出示手绢)手绢的面是什么形状?
生:数学书封面是长方形,手绢是正方形。2.揭示课题。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表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同学们对它们很熟悉,可是,你们知道吗?长方形和正方形中还藏着很多秘密。今天就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
二、【探究新知】 1.研究长方形的特征。(1)出示自学提示:
①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点?角有什么特点?
②小组同学互相合作,根据老师给出的学具,可以用尺量一量,用手折一折。
③记录自学的结果。
(2)师:现在四人一组合作,用你需要的工具和刚才我们说的方法找出长方形边的特征和角的特征,找到以后,把结果填在报告里,有困难的同学可以找书本帮忙。我们来比一比,哪个小组做得又快又好。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师:经过同学们的探索和交流,大家都已经有了自己的结果。谁来向全班同学汇报你们组讨论的结果?
指名汇报: ①长方形有四条边。师追问: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长方形有4条边的?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数)那同学们帮“我”一起来数一数(教师拿张长方形纸演示),果然,长方形有4条边,所以,这个结果是正确的。
②上下两条边,左右两条边的长度相等。
师:这种具有相对关系的边,我们就称为对边,所以,长方形的上下两条边和左右两条边分别相等,即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提问:你是通过什么方法知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的呢? 生1:我是量出来的(进行演示)。
师:我们再来量一量黑板上这个长方形的边。(教师演示测量)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2:我是折出来的(进行演示)。③长方形有4个角,都是直角。师:你又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呢?(数)师:我们一起来数一数(教师演示数)。果然,长方形有4个角。追问:4个角都是直角,你又是通过什么方法知道的呢? 生:用三角板的直角比出来的。(教师演示)2.研究正方形的特征。
(1)引导学生依照研究长方形边和角的特征的方法,自己去发现正方形的特征。
(2)四人一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并总结出正方形的特征。(正方形有四条边,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3.比较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1)学生独立思考后,四人一小组交流讨论。(2)全班交流汇报。
(教师板书:相同点:四个角都是直角。不同点: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4.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边的名称。
学生打开课本第80页阅读,然后在学具上指一指长方形的长、宽、正方形的边长。
三、【巩固应用】:教材第80页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
长方形特征:有四条边,对边相等,四个直角。正方形特征:有四条边,四条边都相等,四个直角。相同点:四个角都是直角。
不同点: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周长(教材第83页例3)【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理解周长的含义,并能指出各种图形的周长。
2.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加深对周长的理解,让学生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根据对周长的理解,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活动,引导探究周长的测量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动手操作感知周长的含义。
【教学难点】:引导探究周长的测量方法,学会测量周长。【教学准备】:课件、树叶、三角尺、钟面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课件出示照片)看这张照片,老师想给它镶上边框,那样会更漂亮。到底需要多长的边框呢?请同学们帮老师想一想该怎么办呢?
生1:量出照片每条边多长。生2:量出四条边一共有多长。生3:可以用线围一围。
师:量出这个长方形照片四条边一共有多长,也就是它四条边的长度总和。在数学上,我们把它叫做周长。(板书:周长)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知识就是周长。
二、【探究新知】 1.感知物体表面的周长。(1)出示数学书:数学书的表面有周长吗?谁来摸一摸?课桌的面呢?
学生动手摸数学书和课桌表面的周长。(2)自选物体,指出它的周长。
学生从老师提供的树叶、三角尺、钟面模型中自选物体,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物体,指出它的周长。
(3)师:这些物体表面都有周长,那什么是周长呢? 生1:数学书面一周的长度。生2:课桌面一周的长度。生3:物体表面一周的长度。„„
(4)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总结并板书:物体表面一周的长度。2.探究平面图形的周长。
(1)出示印有五角星、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平面图形的作业纸。
师:这些平面图形的周长指的是哪里?用铅笔描一描这些平面图形的周长。
(2)出示一个不封闭的图形,师生讨论:
生1:三条边长度的总和。
生2:这三条边不是一周,所以没有周长。生3:这个图形没封口,不能找到周长。
这个图形有周长吗? 师:什么样的图形才能找到它的周长? 生: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并板书: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3.动手操作,探究测量周长的方法。(1)谈话引入。
师:我们有办法知道一些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吗? 生:可以量一量。(2)小组合作学习。
师:教师为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些学具,你们四人为一小组,利用学具合作来测量桌上你最喜欢的图形的周长。(树叶、三角尺、钟面模型、五角星、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平面图形)提示:这里有许多项目靠你一个人很难完成,大家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学具和测量工具完成这些活动,并记录下数据。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测量得最快,最准确。看一看哪个小组分工更合理,哪个小组成员间配合得更默契,完成得最多!
学生小组合作测量图形的周长。
师:深入学生小组中去,与他们共同探讨测量方法。(3)交流小结,展示学生的成果。
师:通过测量和探索这么多图形的周长,你们从中又获得了哪些好的方法?和大家交流交流。
生1:我发现有很多图形的周长,测量时不用测出它所有的边的 长度,只要测出其中几条边就行了。比如:五角星,它的十条边都一样长,只要测出一条边的长度,再用这个边长乘10,就可以计算出这个五角星的周长了。
生2:长方形的周长,也不需要将四条边的长度都量出来,只要量出一条长边、一条短边就知道其他的边长了,因为长方形相对的两条边是相等的。
生3:我知道了如何去测量不规则的图形,比如树叶,先用细线把它的一周围上,然后再用直尺量出线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
生4:我发现树叶的周长很难测量,用直尺不行,我们用线绕它缠一圈儿,却发现稍微用点力,线就拉直了。另外,也不好用线围它一圈,因此这样不规则的图形很难测量周长。
生5:有办法,可以把它对折,这样可以只绕出它半周的长度,然后乘2就行了。
生6:我知道了什么是图形的周长,还知道了怎么去测量一些不规则的图形的周长,以后我就能测量很多图形的周长了。
三、【巩固应用】:教材第83页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在今天的学习活动中,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周长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叫做它的周长。周长
贴各种图形,描一描其周长。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材第85页例4)【教学目标】:
1.巩固应用周长的含义,探索并发现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
2.培养观察、推理、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并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会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在探究活动中感悟和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特殊性。
【教学准备】:课件、直尺。【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比赛之后,兔子认识到了自己不足,觉得应该向坚持不懈的乌龟学习。今天,他们准备再比一次,乌龟要围着长方形跑道跑一圈,兔子要围着正方形跑道跑一周。但是,比赛还没开始,他俩就嚷了起来,乌龟说:“我跑得路多。”兔子说:“不对,是我跑得多。”
大家猜一猜,到底谁跑得路多些?光靠猜想说服不了他们,我们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验证。我们先来观察一下他们经过的路线(课件演示)。你发现了什么?要看谁跑得路多,就是要比较什么呢?这 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二、【探究新知】 1.长方形的周长。
(1)师:这个长方形(课件显示)代表小乌龟的跑道,谁来指示这个图形的周长。怎样就能知道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呢?(先量再算)(2)师:通过测量得出了长方形的长是6米,宽是4米。如何计算这个图形的周长呢?小组讨论一下,并记录下你们小组的算法。
(3)汇报交流。
师:请汇报你们小组的算法(想法)。学生用自己的学具操作投影演示。
生1:我是把长方形的四条边一条一条地加起来,就得到了它的周长。
方法:长+宽+长+宽=长方形的周长,即6+4+6+4=20(米)。生2:我先算了两个长,再算两个宽。
方法是:长×2+宽×2=长方形的周长,即6×2+4×2=20(米)。生3:我是先算长+宽的和,也就是长方形的一组邻边的长。因为有两组相等的邻边,所以再乘2,即(6+4)×2=20(米)。
(4)教师追问:长+宽×2这样写行吗?为什么?(不行)(5)比较一下这三种方法,你比较喜欢哪种方法?下面用你喜欢的方法完成这道题。学生算完,汇报自己的算法。
师:你为什么选择这种方法算?(算法优化)2.正方形的周长。(1)师:这个正方形(课件显示)是兔子的跑道,谁来指出这个正方形的周长?要想知道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数据?(边长)兔子已经量出了正方形的边长是5米,你会算它的周长吗?怎么算?
(2)汇报算法。
生1:我是把四条边一条一条地加起来,得到了它的周长。就是说正方形的周长=边长+边长+边长+边长,即5+5+5+5=20(米)。
生2:把正方形的四条边分成两组,即(5+5)×2=20(米)。生3:因为正方形的4条边相等,边长×4得到正方形的周长,即5×4=20(米)。
师:几种方法,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3)师:通过计算,我们发现乌龟和兔子的跑道怎样? 生:他们的跑道一样长。
三、【巩固应用】:教材第85页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板书设计】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解决问题(教材第86页例5)【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动手操作、观察发现规律的过程,了解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多种拼法以及拼成正方形时周长最短。
2.通过解决生活中的“空间与图形”问题,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6张纸有几种拼法。【教学难点】:计算哪种拼法下的周长最短。【教学准备】:课件、正方形纸片。【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画一个边长是3厘米的正方形。
2.一个长方形长4厘米,宽2厘米,周长是多少?
3.谈话:今天我们一起来解决和周长相关的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5。
(1)学生阅读例5,说一说获得哪些信息,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2)提问:用16张正方形纸片拼长方形和正方形,有哪些不同的拼法?
(3)学生动手操作,拿出16张正方形纸片,然后交流。(4)在拼图形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16=1×16=2×8=4×4,所以图形的拼法有三种情况,一种是长16个边长,宽1个边长;一种是长8个边长,宽2个边长;一种是长和宽都是4个边长的正方形。拼的时候,想一想16可以由哪两个数字相乘得到,有几组这样的数就有几种拼法。
2.分析与解答。
(1)在这几种拼法中,分别计算出它们的周长,然后比较长短。(2)学生独立计算,然后汇报。
师:第1种长16分米、宽1分米,周长=(16+1)×2=34(分米);第2种长8分米,宽2分米,周长=(8+2)×2=20(分米);第3种长和宽都是4分米,周长=4×4=16(分米)。
师:哪一种图形的周长最短呢? 生:正方形。
小结:拼成正方形时周长最短。
三、【巩固应用】:教材第86页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拼成正方形时周长最短。
第三篇:小学三年级数学第六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由四部分组成,第58~60页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第61~62页教学周长的含义;第63~65页教学长方形与正方形周长的计算;第66~69页是单元练习和实践活动。1?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一些特点。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这两种平面图形,首先是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一些特点。教材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指出一些形状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面,引出本单元的研究对象。教材希望学生主动发现长方形、正方形的一些特征,因此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内容、线索,并明确活动的目的。要求学生拿几张(注意:不是一张)长方形和正方形纸,折、量、比,研究长方形、正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点。第58页的几张照片,起启发和鼓励学生操作的作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是学生通过对几个图形的操作后发现的,是在交流中呈现的。学生的发现往往是点滴、无序、不系统的,教学要引导学生在交流时经历无序有序零散完整的过程,两个小卡通的对话是众多学生的发现经过整理后的概括。在学生分别发现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后,教材要求学生思考:长方形和正方形有相同的地方吗?引导他们比较这两种图形,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个角并且都是直角,都有四条边并且对边相等。教材组织学生进行比较的目的是帮助他们巩固对图形特点的初步认识,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关系,只要求学生知道这两种图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现在还不讲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想想做做围绕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设计安排。第1题在钉子板上围长方形和正方形,学生在一年级(下册)曾经在钉子板上围过这两种图形,那时他们是凭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直观认识围的,现在再次围这些图形,要紧扣住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进行思考和操作。可以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围的、怎样想的,围成的图形有什么特点。第3题把一张长方形纸按照图示的方法折、剪,并问学生剪出的是正方形吗?为什么?要求学生根据正方形的特点以及折、剪的过程作出解释。这道题再次让学生感受长方形与正方形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第4题用小正方形拼长方形或大正方形,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图形的特点。其中用小正方形拼一个长方形,答案是开放的,各有两种不同拼法,有助于学生发展空间观念。长方形的长与宽、正方形的边长也是本节教材的知识。第59页先告诉学生长方形长边的长叫做长,短边的长叫做宽,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叫做边长,然后在想想做做中练习。第5、6题再现了什么是长方形的长和宽、什么是正方形的边长,并结合度量和估计突出长、宽与边长都是线段的长度。第7题是一道综合性的题,通过画图形并说出图形每条边的长度,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以及长、宽与边长等知识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形成这部分学习内容的认知结构。2? 联系实际事例教学周长的含义,初步建立周长概念。围成的平面图形一周的长叫做它的周长。教材中没有出现抽象的周长定义,只要求学生联系实物与图形理解周长的含义,能通过自己的操作表达对图形周长的理解。第61页例题,先出现一个儿童游泳池,池的上口一圈边线用粗黑线表示,教材通过卡通说出游泳池池口黑色边线的长就是它的周长。这句话里的池口黑色边线的长直观形象地描述了周长的属性图形一周的长度。例题中又画了一双手在用绳子沿树叶的边围一圈,并把绳子拉直放到直尺上量长度,其中前一幅图突出一周,后一幅图突出周长是长度。再次让学生感知什么是树叶的周长,同时还让他们看到可以拉曲成直,便于度量周长。试一试引导学生继续认识平面图形的周长。通过下面每个图形的周长各是多少和你是怎样算出来的这两个问题促使学生认知迁移,以对物体表面周长的认识来理解平面图形的周长。学生在说、量、算等活动中,理解平面图形一周所有边的长度的总和是图形的周长,这里面既有周长的概念,又有计算周长的基本方法,两者有机融合成一体。教学的时候,首先要学生说说什么是三角形的周长,什么是四边形的周长,明确这些图形一周的长是它们的周长。然后要学生说说怎样得到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可以用细线沿图形的边围一圈,拉直了量一量;也可以分别量出图形各条边的长,再相加。想想做做第1~3题起巩固周长概念的作用,其中第2题通过描出各个图形的边线,又一次让学生感受周长是围成平面图形一周的边的长度总和。第4、5题测量或计算图形的周长,第4题特意在各个平面图形中设计了长度相同的边,学生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列式计算各图形的周长,为以后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打下基础。第6题引导学生把对周长的认识应用于现实生活,是一道实践活动题。3? 让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过程,加深对周长的理解,初步形成计算周长的能力。第63页例题计算篮球场的周长是多少米。篮球场的形状是长方形,解决这个实际问题是研究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教材鼓励学生想想算算,希望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有些学生可能根据周长的含义,采用把各条边的长度连加的方法求得周长。有些学生可能联系长方形的特点,或者先分别算出两条长的和与两条宽的和,再相加得到周长;或者先算出一条长与一条宽的和,再乘2。教材要求学生交流各自的算法,并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由于学生尚未学习四则混合运算,所以求长方形周长暂时应分步列式计算。教学这道例题时要注意三点:第一,先让学生说说什么是篮球场的周长,求它的周长就是求什么,为寻找算法确定方向。第二,在交流算法时首先要抓住是怎样求各条边长度总和的,其次才是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因为各种算法的式子虽然不同,但本意是一致的,都是根据长方形周长的意义列出来的。差异在于有没有利用长方形的对边相等这个特征。第三,能想到先算一条长与一条宽的和再乘2这种方法的学生不会多,对这种算法的讲评要多一些,使绝大多数学生都能理解和接受这种方法。教材第64页试一试通过求手帕的周长这个实际问题,继续让学生探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预计学生不会有困难。无论是长方形周长还是正方形周长,教材中都没有出现计算公式,主要原因是鼓励学生探索、尊重学生的创造,逐步从算法多样到算法同一。至于计算公式,在以后的教材中会适时总结的。想想做做共六道题,第1~3题以巩固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方法为主要目的,学生或是利用题中给出的长、宽或边长的数据求周长,或是先量出长、宽与边长的长度后再算周长。第4、5题解决与周长有关的实际问题,通过这些题使学生明白,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不仅仅是数学中的问题,在生活中还有广泛的应用。第6题是答案开放的题,能使学生看到用相同个数的小正方形拼长方形,往往有不同的拼法,而且拼成的各个长方形的周长是不相等的。练习六是全单元的整理与综合,包括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周长的意义,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等各个内容。练习设计避免过多的纯计算训练,注重周长的实际应用、估计图形的周长以及图形的拼合变化。第7题在方格纸上设计周长20米的花圃,教材举了一个长方形为例,学生的设计不要局限于长方形。什么形状的图形、画在方格纸的什么位置上都可以,只要图形是封闭的、周长是20米都是正确的设计。4? 实践活动富有基础性、操作性、开放性和合作性。《周长是多少》这次实践活动的五个内容都是围绕周长的含义与计算设计的,这些内容中既有长方形、正方形,又不局限于这两种图形。分别让学生围、搭、拼、量、算、估,通过这些活动加强对平面图形周长的理解,更好地掌握计算周长的方法。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用线围自己喜欢的图形,用小棒搭、用小正方形拼自己想的图形,方法和答案都是开放的,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活动效益。量一量要求计算两个图形的周长,教材通过你量了哪几条边?是怎样算的启发学生寻找比较简单的方法,发展数学思考,培养空间观念。实践活动中的各个内容都以小组学习的形式完成,要求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同时加强合作交流,集思广益,把问题解决得更好,从而学会倾听、学会尊重、学会互补。
第四篇: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教案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例4 【课程标准描述】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学习目标】
1、经历探索活动,进行归纳,概括出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熟练地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2、让学生学会解决有关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学习重点】让学生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能熟练地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评价活动方案】
1、通过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比较,动手验证,利用学具动手测量探索周长公式。以检测评价学习目标1.2、通过具体情况实际问题应用以及及时检测练习,以检测评价学习目标2.3、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比较对比、优化方法。以检测评价学习目标3.【学习过程】
一、激活经验,复习铺垫
(一)回忆旧知
我们已经学习了“周长”,谁能运用教室里黑板的表面,说一说什么是周长?
指名说一说,其他同学认真观察并倾听。让其他同学看清从哪开始,绕边一周,回到起点,头尾相接,手指要紧贴黑板的边缘。如告诉学生不能说黑板的周长,而应该说成“黑板面”的周长。
(二)揭示课题
课件出示:例4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指名用手比划出它们的周长。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课件出示课题)
二、自主探究,发现新知
(一)操作活动
1、观察猜测
(1)看课件:如果把这个长方形和这个正方形的周长进行比较,你认为是什么结果? 学生的回答可能有三种情况: a.长方形的周长长一些,b.正方形的周长长一些,c.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长。
(2)我们认为可能出现这3种结果,到底谁的猜测正确呢?进行验证。
2、动手验证
(1)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和例4一样大小的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验证的工具。(2)先和同桌指一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分别是指哪里的长度,再同桌合作验证并做好记录。
3、汇报小结
(1)交流汇报。哪个小组愿意向大家汇报一下你们组的验证结果,并说说你们是用什么办法进行验证的? 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a.用绳子绕图形一圈,测量出绳子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b.把图形放在尺子上滚动一圈,读出尺子所对准的刻度就是图形的周长。c.将图形放在方格纸中,数一数周长有多少格就是多少厘米。d.用尺子分别量出图形每条边的长度,再相加算出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2)比较优化。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比较好?为什么?(先量再计算的方法,测量起来比较快,结果比较准确,使用起来更方便。)
(二)探究活动
1、探究长方形周长
(1)测量数据。师课件出示新的长方形。
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需要测量哪几条边?为什么?(只要测量出长方形的一条长和一条宽,根据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征)
让学生拿出学具中的长方形,动手测量。(2)计算周长。学生自己在随练本上算一算。(3)交流汇报。
学生出现的算法可能有:10+10+6+6,10+6+10+6,10×2+6×2,(10+6)×2。(4)观察分析。
学生说想法,课件动态演示:复制出长方形四条边,然后合并起来的过程,展示学生的四种不同算法。
在理解前三个算式的基础上,让学生明确第四个算式表示的意思。(5)比较优化。上面这几种计算方法,你喜欢哪种?请说说你的理由。(6)得出结论。长方形周长=长+宽+长+宽,长方形周长=(长+宽)×2(7)即时练习。
课件出示:学校有一个花坛,长10米,宽7米,求花坛的周长。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再汇报交流计算方法。
2、探究正方形周长
(1)课件演示:将上面的长方形的长逐渐缩短,变成正方形的过程。让学生拿出学具中的正方形,自己的方法计算出这个正方形的周长。(2)交流汇报,展示方法。学生出现的算法可能有:
6+6+6+6,6×2+6×2,(6+6)×2,6×4 教师要肯定学生的想法,并让学生说说每种方法表示的意思。(3)自主优化。(6×4这种方法好,因为比较简便,做起来快。)引导学生观察总结出:正方形周长=边长×4。(4)即时练习。课件出示:一块正方形土地,边长是8米,要在它的四周围上篱笆,篱笆至少长多少米? 3.再次验证
比较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课件出示图形及表格。
三、实践应用,综合提升 1.基本练习
(1)完成教材第85页的做一做。让学生互相说说,求花边的长就是求什么?(2)完成教材87页第1题。让学生在测量时,尽量减少误差。2.提升练习
王伯伯有一块一面靠墙的长方形菜地,长10米,宽6米,如果要围上篱笆,篱笆至少要多少米?
A.(10+6)×2 B.(10+6)×2-10 C.10+6×2 D.10×2+6 “一面靠墙”“至少”是什么意思?怎样围才能做到篱笆长度最少?
四、全课总结,学生质疑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表现如何?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学习目标检测】
1.一个正方形鱼池的边长是25米,它的周长是()米。
2.用一根36厘米长的铁丝围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3.一个长方形的宽是4厘米,长是宽的3倍。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多少厘米?周长是多少厘米?
第五篇:新版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教案
第三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大体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周长的含义,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以及第43——45页的单元练习。本单元教学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是在学习多边形的开始的,认识其特征,不仅是学习本单元周长计算的基础,也是以后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以及其他一些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基础,同时还有利于学生逐步建立空间观念。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其实就是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点和周长含义等知识的综合运用,因此这一过程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加深对周长概念的认识,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是其他多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基础,由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学生很容易就能领会并能掌握其他多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教学目标:
1. 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和交流等活动,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和角的基本特点,认识长方形的长、宽和正方形的边长,体会长方形与正方形的联系和区别。
2. 使学生通过看一看、围一围、指一指、量一量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会解决与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3. 使学生在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和周长计算方法,以及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对现实空间和平面图形的认识,积累图形与几何的学习经验,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4. 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图形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感受学习图形与几何的价值,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
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和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
理解平面图形周长的含义 教学安排: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1课时 认识周长„„„„„„„„„„„„„„1课时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1课时 长方形和正方形练习„„„„„„„„„1课时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应用„„„„1课时 机动与练习„„„„„„„„„„„„„1课时 周长是多少„„„„„„„„„„„„„1课时
第1课时 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6~38页。,例
1、想想做做第1——6题。教学目标:
1.使喾经历动手操作、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点的过程,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知道长方形的长、宽和正方形的边长,能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和角的特点,能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2.使学生能体会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特点的过程,尝试反思认识图形的过程和方法,积累学习经验,培养观察比较和抽象图形的初步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感受图形来自现实世界,现实生活里充满几何图形,培养认真观察、比较和相互交流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教学难点:形成长方形和正方形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长方形和正方形纸若干,学生准备尺子,三角板。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1.多媒体出示教室立体图。
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找一找藏在我们教室中的数学知识。在教室里你们能找出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吗?先用手沿着边围一围,再让我们把它描下来。(在黑板上画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
2.举例。生活中像这样的僵局还有很多,可见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我们常见的图形。它们都有各自的特点,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1.研究长方形的特征。(1)猜想。
谈话:我们先来研究长方形的特征,仔细观察黑板面,课桌面以及画在黑板上的长方形,你发现长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特征?
请学生汇报。(2)验证
谈话:同学们猜想到底是对还是错呢?我们能用什么方法来证明一下呢?请同学们6人一小组,互相讨论,想办法验证一下长方形和正方形是不是真的有这些特点。你打算用什么方法验证?
(3)班内交流,总结。
提问:你发现长方形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板书:长方形 四条边,对边相等)
讲述:我们把相对着的边叫做对边,相邻边叫做邻边。提问:你是怎样知道长方形的对边相等的?指名回答。除了这两种方法以外,老师发现还有小朋友用其他的方法发先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指名回答并在展示台上演示。
小结:刚才同学们用折、量、比这些方法说明了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讲述:通常我们把长方形长边的长叫做长,短边的长叫做宽。提问:长方形的角有什么特点呢?指名回答并板书。(四个角都是直角)
你是怎样发现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的呢?指名回答。(用三角形的直尺比一比,课件演示)
小结:刚才小朋友自己动手发现了长方形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有四个角,都是直角,这就是长方形的特征。
2.研究正方形的特征。
通过电脑演示长方形的变化,呈现正方形。指出:长方形的长缩短到和宽相等,这样就成了一个正方形。
引导学生依据研究长方形边和角的特征的方法,自己去发现正方形的特征。
全班交流并总结出正方形的特征。
讲述: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叫做边长。(板书:边长)3.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三、应用拓展
1.在钉子板上围一个长方形,再将围成的长方形改成一个正方形,说说围成的图形为什么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2.用两副同样的三角形,分别拼成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3.用长方形纸折出正方形,并说明折出的为什么是正方形。4.剪出一个正方形。
(1)照样子剪出图形,再看看是什么图形?(2)说一说,剪出的图形为什么是一个正方形? 5.动手测量
(1)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先量一量,再填一填。(2)先估计数学书封面的长和宽大约各是多少,再量一量。6.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四、全课小结
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又进一步认识、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第2课时 认识周长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9——40页例2及“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5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测量、计算等活动,认识、理解周长的含义,能指出并测量简单平面图形的周长,初步学会通过测量简单平面图形的边长计算周长。
2.使学生经历由具体操作到建立周长概念的过程,体会从具体事物中抽象、概括数学知识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的初步经验,培养观察、综合、抽象等思维能力和几何直观,发展空间观念,通过计算周长不同方法的比较,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产生对数学的亲近感和兴趣,培养主动思考、合作探究的意识与能力。教学重点:认识周长的含义。教学难点:测量树叶周长
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并计算出周长。教学准备:测线、直尺 挂图 树叶 教学过程:
一、观察操作,初知周长。1.摸一摸。
出示数学书,谈话:同学们,数学课本我们天天都在用,它是我们学习知识的好伙伴,现在你能不能很快指出课本封面的边在哪里? 学生用手摸一摸课本封面的四条边,并说一说指一指。谈话:课本封面的四条边的总长就是它的周长。(板书:周长)出示数学作业本,让学生独立摸一摸,找一找作业本封面的周长,再互相看看说说,集体交流。
2.找一找。
出示挂图,让学生指出这些物品的周长。
出示例题图,让学生观察哪里是儿童游泳池池口的周长。指名说一说,动态画面演示出游泳池池口的周长。
谈话:游泳池池口黑色的边线长就是池口的周长。组织学生独立指出课桌桌面,三角尺的线,再在小组、班级中交流,分别指出它们的周长。
让学生举例说一说一些物体的面的周长。3.围一围。
学生拿出钉子板,在钉子板上围出不同的图形,在小组里交流围的情况,并指出围成图形的周长,组织学生在班级里反馈做法,从而知道围成图形的每条边的总长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
4.教学“试一试”。
(1)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一片树叶,让学生思考怎样才能知道树叶的周长。
(2)分组操作,围出树叶的周长,并量一量。
(3)汇报交流,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测量的?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二、量量算算,理解周长。1.描一描。
出示“想想做做”第2 题中各种形状的图形。说明题目要求是描出每个的边线。让学生说一说在描的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然后独立描出上图形的边线。
展示交流学生描的情况,再让学生指出每个图形的周长。2.算一算。
做“想想做做”第3题。让学生独立做一做,并思考有没有不同的方法。做好后,学生先在小组是交流算法,再在班级中说一说,鼓励学生说出不同和算法。
三、实际运用,拓展延伸。
1.你能用不同方法求出下面各图形的周长吗?
做“想想做做”第4题。说明题目要求,让学生独立做一做。组织学生在班级中讨论,明确应先量出上图形的各条边的长度,然且将各条边的长度相加算出周长。
2.课后作业。做“想想做做”第5题。
第3课时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1——42页例3及“试一试”和“想想做做”第1——4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过程,理解和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使学生根据周长的含义探索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算法,培养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和几何直观,发展空间观念,能理解周长的不同计算方法,选择简便的方法计算周长,发展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现实生活里的数学,体会日常生活中的周长问题,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对数学问题的探究意识,及与他人交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打篮球吗?一定很熟悉篮球场吧!2.出示教材第41页例题的,让学生仔细观察。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这幅图画的是篮球场,体育老师地四周划上线,篮球场地是长方形的,长28米,宽15米)请你提出数学问题。篮球场的周长是多少米?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1.教学例题。
(1)提问:篮球场是什么形状?请指出篮球场的周长? 求篮球场的周长就是求什么图形的周长?怎样才能计算出这个长方形篮球场的周长呢?
(2)自己动手算一算。
(3)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的算法,并说明这样算的理由,然后选出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
算法可能有:(1)28+15+28+15=86(米)(2)28+28+15+15=86(米)(3)28×2=56(米)15×2=30(米)56+30=86(米)(4)28+15=43(米)43×2=86(米)(4)提问:你喜欢是哪一种求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为什么?你认为求长方形的周长需要知道什么条件,怎样计算?
2.教学“试一试”。
(1)出示题目:一个正方形手帕的边长是25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
(2)学生试做。
计算方法可能有:(1)25+25+25+25=100(厘米)(2)25×4=100(厘米)(3)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你哪一促种算法?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1.做“想想做做”第1题。独立做题,在班内共同订正。2.做“想想做做”第2题。独立做题,在班内共同订正。
提问:做这两题时,你们先干什么?又干什么?从这里可以看出要求长方形的周长需要什么条件?求正方形的周长呢?
3.做“想想做做”第3、4题。独立做题,在班内共同订正。
追问:做这两道题时你是怎样想的?你为什么分别求长方形的周长和正方形的周长?
四、全课总结。
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告诉大家好吗?
第4课时 长方形和正方形练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344页练习六1-5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加深对周长含义的认识和理解,巩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能解决简单的周长计算实际问题,初步学习周长的估计。
2.使学生加深对周长计算方法的理解,进一步培养几何直观和形象思维,提高分析、解决简单几何图形问题的初步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体会周长计算在现实中的简单应用,感受数学学习的作用,引发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和周长计算。教学过程:
一、复习。
回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周长的含义和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点名让学生回答。
二、基础练习。
1.做“练习六”第1题。学生自己读题。
让学生量一量两个图形每条边的长度。同桌说一说这两个图形的名称和各自的特点。2.做“练习六”第2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每个图形的边长各是多少。让一个学生说说该怎样计算。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三、综合练习。
1.做“练习六”第3题。出示题目,让学生自己读题。学生独立思考。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集体订正。2.做“练习六”第4题。出示题目,让学生自己读题。学生独立思考。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集体订正。3.做“练习六”第5题。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组织学生交流,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想的。4.课堂作业:
(1)一个正方形的花园,边长是12米,它的周长是多少?(2)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5厘米,宽是12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
四、全课小结:这节课你又收获了哪些知识? 第5课时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应用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4——45页练习六6-11题。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能应用长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解决有关实际问题,能用四个小方块组成的不同图形拼成正方形和长方形。
2.使学生通过应用周长计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应用数学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和空间观念。
3.使学生体会数学方法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应用,体会数学方法的灵活应用,感受数学知识的作用,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培养独立思考、相互交流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1.口算。
75-36= 3×15= 12×6= 5×13= 13×4= 4×21= 18×2= 7+23= 2.长方形周长如何计算?正方形呢?
请大家取了数学练习本先估计下封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再量一量,看看你估计的准确不准确。(注意让学生说一说要量出哪些数据)
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1.完成“练习六”第6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独立审题。然后计算出长方形的周长。(2)讨论:如何画一个和它周长相等的正方形?要画出这个正方形,你需要知道哪些数据?如何求出正方形的边长? 2.完成“练习六”第9题。
学生独立审题,完成后同桌先交流检查,再集体订正。3.完成“练习六”第10题。
(1)解决第一个问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2)菜地的一面靠墙,可能是哪一面?这样篱笆的长度还有几面?哪一面靠墙篱笆最短? 4.完成“练习六”第11题。(1)出示第1题。
学生独立审题后组织小组活动,解决以下3个问题:拼成的长方形长是多少厘米?宽是多少厘米?周长是多少厘米?(2)出示第2题。
学生独立审题后组织小组活动,解决以下问题:如何拼成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周长是多少厘米?如何拼成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是多少厘米?宽是多少厘米?周长又是多少厘米? 5.完成思考题。(1)观察图形,和同桌指一指这个图形的周长指是哪几条边?(2)围成这个图形的几条边的长度你能找出来吗?(3)这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4)你还可以用其它的方法求出这个图形的周长吗?
三、课后作业:课本45页“动手做”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中你学会哪些知识?
第6课时 周长是多少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6~47页综合与实践活动“周长是多少”。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拼一拼、比一比、画一画、量一量等数学实践活动,加深对周长含义的理解,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初步估计图形周长的方法。
2.使学生通过数学实践活动,体会图形变化现周长间的联系,用自己的方法猜测,估计图形的周长,初步形成创新的意识,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在周长与图形变化莫测的联系中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积极情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难点: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教学准备:挂图、学具。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同学们,课前你们每个小组都分得一个学具篓,请大家看一看这个学具篓里都有些什么物体,能告诉老师吗?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运用这些学具进一步探索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出示课题:周长是多少
二、操作实践,解决问题 1.拼一拼
(1)请同学们取出6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动手拼一拼,看看可以拼哪些形状的图形?
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学生互动交流。想一想你拼成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学生操作,汇报交流。2.比一比
(1)谈话:同学们都自己动手求出了不同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老师这里有两个图形(多媒体出示课本上的后两个图形)
同学们见过这样的图形吗?先估计下:哪一个图形的周长长一些?请同学们验证下自己的猜测。
学生尝试测量计算,并在小组内交流算法。指名汇报,教师板书。
(2)这是什么图形(长方形),它的周长是多少?它的周长和刚才两个图形的周长相等吗?比较一下三个图形,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3.画一画
谈话: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20厘米?你知道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厘米吗?在小组交流下,看看有几种情况?你能画出这些长方形吗?
如果正方形的周长是20厘米?你画出这个正方形吗? 4.量一量
出示课本上两幅图。这两幅图是什么?你能指出它们的周长吗?和你的同桌交流下。(第二幅图注意让学生明确周长就是圆的周长,和里面的图案无关。)
你能估计出这两幅图形的周长吗?你能验证下吗?你打算如何验证?同桌合作测量出两幅图形的周长。(第二幅图让学生通过软线来测量,注意让学生说一说测量的方法。)
三、全课小结。
通过刚才的四个活动,你对周长又有哪些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