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设计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与探索

时间:2019-05-13 00:48: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包装设计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与探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包装设计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与探索》。

第一篇:包装设计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与探索

包装设计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与探索

【摘 要】本文以包装设计教学为研究对象,以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包装设计教学为研究目标。首先,对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包装设计教学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和阐述;其次,分别从包装设计课程内容、课堂教学以及教学模式这三个方面,着重对包装设计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入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希望能够通过本研究为我国包装设计教学以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一定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包装设计 中国传统文化

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包装新材料和包装新技术在我国商品包装形象上得到了充分体现。但是,这也使得很多商品包装盲目追求奢华,从而将失去了地域特色以及文化底蕴,进而导致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商品包装上得不到很好地继承和发展。而包装设计教学也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教学模式陈旧、缺乏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不注重与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融合。因此,应当加大对包装设计教学的分析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包装设计教学的重要性分析

(1)融入中国传统文化能够促进包装设计人文素质教育的发展。包装设计教育是为社会提供包装设计人才的教育,应当把我国传统文化作为其教学的一部分重要内容。强调以文化特色、人文历史、民间传统艺术作为包装设计教学的资源来进行教学。这种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包装设计教学,能够对其中的艺术内涵和文化精髓进行讲解。再结合包装设计方法,能够促进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发展,引导其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上实现大胆创新。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包装设计的教学模式,能够为学生提供一种文化学习的平台,帮助学生更快的吸收我国传统民族文化,并促进其对于这种文化的运用。

(2)融入我国传统文化进行教学能够体现出办学的特色。很多院校在办学模式上都一味的模仿名牌学校,将别人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式生搬硬套到本院校,体现不出自己院校的办学特色。而融入民族传统文化进行教学,能够实现教学内容的定位和方向,能够促进本院校文化内涵以及人才优势的充分发挥。从而根据本院校的优势来制定科学的发展方向,体现出本院校的办学特色。这对于包装设计教学来说也是一样的,应当根据不同的设计教育思想来办学,其设计教育应当体现出当地的传统文化特色,并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目标。艺术设计,包括包装设计在内,其发展不能够脱离国情特色以及民族传统文化,因此,融入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包装设计教学,不仅能够体现出办学特色,而且对我国设计教育体系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包装设计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探索

(1)在包装设计课程内容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我国包装设计教学的主要载体就是课程内容,因此,应当在课程内容中融入我国传统文化。要加大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合理开发和应用,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树立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鼓励学生积极进行传统文化的研究和学习,从而为包装设计奠定一定的素材基础。具体来说,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包装设计课程内容之中,首先要将中国传统的理论文化、地域生活环境、民族风俗习惯以及民间工艺等融入到课程内容教学中去;其次,根据传统文化,大量积累包装设计的题材、材料、造型以及图文等所需要的素材,为其作品创作提供条件。如一些南方的学校,在包装设计课程内容中融入了一些南方的建筑特色,如下梅古镇、古粤城村等雕刻纹饰图案设计。另外,还有对当地历史文化的,如宗教等的融入。通过在包装设计课程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能够极大的丰富教学内容,对于学生获取设计灵感具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2)在包装设计课堂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在包装设计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就是根据中国地域传统文化,寻找其与包装设计的契合点。而这就需要学生分析、整理中国地域传统文化,并基于此能够以视觉元素将这个契合点呈现出来。因此,包装设计教学应当引导学生加大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利用。首先,让学生搜集一些黑龙江大米产地的文化特色。通过对其产地环境,如土壤肥沃、气候适宜等的了解,来进行包装的设计。同时,还应当根据大米目标顾客(家庭妇女)的特点来进行设计。因此,应当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到包装设计课堂教学过程中,从而为后续的设计提供“点子”。

(3)在包装设计教学模式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首先,在包装设计教学过程中,应当以学生为教学中心,将其放于教育的主体地位。对学生的特点、优点以及个性进行充分的了解,做到因材施教。另外,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实践的能力,通过与教师的良好沟通完成教学任务。如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通过参观当地传统艺术文化、专家采访以及拍照和摄影等方式,来全面了解中国地域传统文化,从而为包装设计提供各种素材。

结语

综上所述,在包装设计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不仅能够有效促进人文素质教育的发展,还能够体现出办学特色,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平台。因此,应当加大我国传统文化在包装设计教学中的融入力度。

参考文献

[1]靳敏平.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应用[J].大舞台,2015-07-20.[2]苏洪恩.包装设计中的传统文化研究[J].青年文学家,2015-07-20.

第二篇:试论包装设计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

试论包装设计教学中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

摘 要:包装设计是视觉传达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是培养设计人才的必要课程。当前很多包装设计教学内容都注重选用外来元素而忽略了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本文探究在包装设计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尝试提出在包装设计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对策,旨在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包装设计;传统文化;传承

包装设计教学最核心的目标应该是帮助学生树立现代设计理念,训练设计思维,培养设计编辑能力和审美意识,根本目的是在世界领域创建有价值的中国形象设计,而当前高校包装设计课程的设置、师资力量的配备等都参考了西方高校的模式,并且教学设计一味强调创新,教学整体缺乏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本土化。因此中国传统文化无论对包装设计教学的核心价值还是教学目标、培养方向的影响,还是对包装设计教学内容的影响都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在包装设计的教学中应该注重吸纳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计划更加完整,教学内容更加多样,提升教学水平。

一、包装设计的作用

(一)充当商品的保护者

包装可以使商品避免因光照、湿气等造成变质,通常包装材料的选用、包装的结构也都是与更好地实现保护功能有直接的关联。特别是随着消费者需求的日益丰富,商品的包装设计可以直接让消费者有安全感,一些易变质、腐烂的商品,通过合理的包装设计,可以提高消费者的认可度。

(二)展示商品特色。包装设计可以直接明了的展示商品的特色,同时通过引人注意的造型设计和恰当的颜色搭配以及印在包装上的简单介绍,突出商品的特色,使消费者在接触到商品的第一时间就对其功能有直接的了解。

(三)显现商品的营销策略。良好的包装设计可以改变顾客的购买初衷,在琳琅满目的同类商品中,包装的推销作用是不得而知的。当前,企业大多选择将商品的功能、价格、目标市场等都在包装上有所体现,如果产品面向普通消费群,就选用朴实简洁的包装;如果产品面向高端消费群,包装也应该是高品位的。

(四)最直接的广告宣传。广告的根本目的是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包装设计是一种最直接的特殊的广告,通过显露商品的内在功能,吸引消费者注意力,刺激购买行为。

二、包装设计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

当前我国的包装市场上,有很多不足之处,例如设计模式化,相似的设计不胜枚举,图文和色彩的运用简单俗套。设计师们在进行包装设计的时候,一味强调美观性,缺乏对功能质量和文化特色的考量。将中国传统文化引入包装设计教学中,不仅能够完善课程的教学内容,增大创新力度,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使设计人才走入市场后的作品具有更好的视觉效果,突出文化内涵,彰显民族特色,提高作品的影响力,也有助于提高文化软实力。一个具体包装设计实践通常包括提出问题、收集整理素材和开展策划等环节,将传统文化引入其中,可以让学生们学习传统文化的同时,发现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个人素养,提升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灵活将民族文化运用到实践中,传承文化的同时保障传统文化的多样性。

三、包装设计教学中体现传统文化的教学设计

(一)完善课程内容。在包装设计的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可以让学生增长知识的同时认识到传统文化的内涵和魅力。高校在安排学生外出风景写生时,应该注重考察当地的文化,将其运用到课程内容中,让学生了解当地的风俗文化。课内鼓励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分享当地的文化资源,鼓励其将此特色运用到设计作品中,使作品不仅具有创新性,还具有文化特色。

(二)丰富教学形式。随着科技的发展,教学方式也呈现出了多样性,“翻转课堂”“慕课”“微课”等都可以灵活运用到教学中,教师不需在课堂上简单地讲授理论知识,而是可以将理论知识做成PPT下发给学生们自学,课堂上学生们根据自己的阅读量,开展讨论和分享,这样也有利于学生们设计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三)优化教学方法。高校应增强包装设计课程教学方法的多元化,建立开放性的教学模式,创新课程体系,变重理论为重实践。增强人文关怀,与学生共同探究传统文化的艺术魅力,科学布置课外调研,让学生根据兴趣增长知识。通过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创新精神。

(四)鼓励设计实践。教师应鼓励学生多?⒓由杓剖导?,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图形、图案、花纹等有着特定的含义,教师应让学生了解其文化内涵和民族特点,正确运用到包装作品中,还可将传统图案创新,与时代审美相结合,满足消费者的审美需求。近年来,设计类比赛越来越多,教师应动员学生们积极参加,帮助学生分析主题,明确设计思路,确保设计内容符合比赛的要求,引导学生将传统文化元素应用到设计作品中,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的同时传承传统文化。

包装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商业设计人才的培养质量,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积极引入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使这些元素能够真正运用到包装设计中,使学生的设计更具民族性和创新性,使我国的包装设计更具多元性,进而促进高校艺术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过山,谭曼玲.现代包装设计[J].2007,8(1).[2]周江.我国民族文化在包装设计中的传承[J].中国包装工业,2014(12).[3]左文.融入地域文化艺术资源的包装设计课程教学分析[J].艺术研究,2017(15).

第三篇:信息技术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

教育是一种文化活动,从宽泛的角度看,信息技术教育也应是一项信息文化活动。当下的信息时代环境中,信息技术学科强调学生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但更不能忽视社会道德,伦理、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信息技术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不可或缺。?

如何在现有的环境下,使信息技术教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呢?笔者在实际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做出适当调整,通过信息技术平台软件,让学生在学习技术的同时感悟、传承、发扬传统文化。以下是笔者的一些教学实践。?

一、文本的引入,感悟传统文化精髓?

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教授说:“我虽然献身于现代科学,但我对我承受的中国传统和背景引以为豪。”传统文化中的精粹篇章,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人文情感,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与道德因素,是极佳的学习材料与内容。?

1.课前练习,潜移默化?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是起步阶段,指法教学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在课前通常都有一些上机时间让学生进行练习,笔者在这几分钟时间里让学生打一些《三字经》、《百家姓》、古诗等,虽然只有一两句话,一首古诗„„但这些都是我们的传统文化中的精粹篇章,学生练习指法时在与计算机的交互中对这些经典篇章进行理解、鉴赏„„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2.课堂操作,顺势引导?

信息技术学科由于其学科特点,操作性较强,在课堂中如何融入传统文化呢?信息技术教材上的文本材料往往比较单一,如《图文并茂赞西湖》只有《西湖的来历》这样一篇文字材料,在备课时对文本材料进行一些处理,本课的教学目标是插入与调整图片,但这些都是在基于文本的内容之中。在教学时给学生提供了一些相关的文字材料,如白居易、苏东坡的介绍与西湖的渊源、有关西湖的古诗、西湖的来历„„赞美西湖就得了解西湖,在动手操作前花几分钟阅读一下自己感 兴趣的文本,根据文本内容寻找合适的图,有了这个基础,再让学生运用插入图片,进行美化,学生在学习技术的同时,更深入了解西湖。信息技术教学中还有很多这样的教材,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多考虑一点,那么传统文化的内涵就进一步得以延伸。?

二、教材的理解,传承传统文化智慧?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在我们的信息技术教材中也有很多这样的教学内容。如四年级的《丰富多彩的节日》、五年级的《身边的礼仪》。这些都是很好的材料,渗透着中国人的哲理与智慧。?

教学《丰富多彩的节日》时,学生通过网络能比较容易知道有哪些传统节日。这时教师帮助学生整理一下传统节日,如下是15个主要节日:春节、上元节(元宵节)、花朝节(花神节)、上巳节(女儿节)、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元节(鬼节)、中秋节、重阳节、冬至节、腊八节、祭灶日(小年)、除夕。知道有这些节日后,学生结合自己交流所知的传统节日,然后让学生自己搜集一两个自己感兴趣的节日,要求有这些传统节日的来历,风俗,相关诗词„„保存自己所建的文件夹中,最后同桌互相交流。搜集资料的目的是了解资料,在搜集中为自己所用。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灿烂的礼仪文化源远流长。礼仪在现代文明社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折射出一个民族的文化和精神面貌。礼仪的教学也是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五下有一单元文明小使者,专题教学时更有利于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本单元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通过演示文稿介绍礼仪,在幻灯片中插入文字、图片、音乐等对象做成演示文稿,在搜集资料时也是对礼仪的学习,音乐的插入教师提供如《茉莉花》、《高山流水》、《广陵散》等传统音乐,让学生边制作边欣赏,作品制作完成后,要根据学生的内容,精心挑选有代表性的内容,让学生通过演示文稿进行宣传介绍。学生介绍礼仪的同时,也是在学习,这样的学习定会让生活更美好。?

三、活动的结合,发扬传统文化精神。?

现在的校园文化活动非常丰富,信息技术课程也应紧密结合这些活动。如本校开展了读书节活动,我以唐诗宋词为例进行教学,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颗明珠,唐代被称为诗的时代,宋代被称为词的时代,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我的讲解下,学生通过设置竖排文字与古籍的装帧方法(让学生通过实物用word进行封面的设计),对唐诗宋词的理解有了更进一步的深入。?

教学自选图形中,结合读书节活动让学生通过艺术字与自选图形设计一枚属于自己的读书章,教学中出示2008奥运会会徽——“中国印”,理解这枚印章中的中华文化元素,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之美。学生设计自己的读书章,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理性的文化,信息技术课程也有自身特点,以上所述只是笔者借鉴一些成功经验,优化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的一种尝试。这些策略并不是适合任何一节课,只是希望通过这些尝试,能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的同时,体悟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

第四篇:大学英语课堂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探析(最终版)

大学英语课堂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探析

[摘要]当前大学英语课堂中缺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介绍,学生学习英语,却很难用英语却介绍本民族的文化,导致文化“失语”。针对这种现象,本文将试着提出解决措施。

[关键词]大学英语;中国传统文化;

一、在大学英语课堂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传统文化意识。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而学习语言最主要的功能是为了交流,因此,学习任何语言的都不应该脱离本土文化。当前,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多元文化共存,学生不仅需要对外来文化的宽容,同时也需要对自己本民族文化的认同,还需要对本民族文化在多元化背景下的自我反省。日益频繁的国际交流,和日益发达的信息网络都为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提供了机遇和可能。因此,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人才,不仅要对本民族的文化有所了解,还肩负着传承本民族的文化的重任,同时,还应该能够通过交流手段将其传播出去,让世界认识中国,了解中国。因此,大学生需要认真学习汉语,更应该认真学习汉文化,增强自身的传统文化意识,自觉去保护本土文化。但是当前我国大学生不仅汉语水平不足,其对汉文化的了解程度也令人堪忧。中华文明具有五千年的灿烂历史,许多处世哲学及学派观点,对今天的社会发展仍然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的英语教学中,学生在学习外国语的过程中不仅要了解英美文化,同时也应该多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在心中形成对比,了解两者的差异性,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传统文化的内容融入到大学英语的学习,让学生有机会去了解两种文化的差异,在对比中更加理性地去对待两种文化,进而提高自身的传统文化意识。

(二)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本土文化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英语学习中对英美文化的介绍居多,很多学生对英美文化并不了解,因此,对英语的学习未免显得过于枯燥。而如果将中国传统文化和实际生活中存在的场景能够迁移到英语教学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语言的热情。英语学习中对中国文化的再学习,也有助于学生跨文化的交流沟通,增强对本土文化的自信心。进而有利于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大学生是祖国未来建设发展的重要储备人才,也应该是中国与世界交往中,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群体。如此重任就需要大学生要提高自身的母语水平,更要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给别人介绍中国文化。大学英语虽然是培养和教授学生学习外国语,但也不应该放松对学生传统文化的培养。在让学生了解英美文化的同时,增强其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学习母语和掌握传统文化的自觉性。当前大学生群体热衷于过洋节,除了商家的过分炒作外,也是对传统文化不够重视的表现。很多学生可以对圣诞节、感恩节、复活节、情人节的来龙去脉滔滔不绝的讲明白,却说不清七夕节、端午节、清明节的来源。中国文化以其古老神秘的迷人魅力让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为她着迷,当外国人兴致勃勃地向中国学生探讨传统文化时,中国学生浅薄的传统文化知识自然是不够用。

二、当前大学英语课堂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传播传统文化的意识。语言作为一种重要的交流工具,是介绍本民族文化,了解其他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英语的学习是为了将其作为手段去学习外国文化和传播本土文化,然而应试教育却忽略这一工具作用,只是一味地强调分数的重要性,因此,在教材的编写中很少有中国传统文化的介绍,大部分都是对英美文化的详细介绍,这就导致中国传统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缺少一席之地,学生了解的少,自然缺乏学习传统文化的主动性。而教材的这种设置,也让英语教师忽视了自身传授传统文化的责任,认为教英语就是教英语,与传统文化的传播是两回事,缺乏传统文化意识,在教学中自然也就很少会涉及相关的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

(二)课程设置亟待改革。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高校在课程设置方面对英语专业非常重视,很多院校英语都是必修课程,而语文因为是本土文化却变成了选修课程,课程管理不严,考试走形式走过场,而英语课程中涉及传统文化的内容少得可怜,语文课程又不受重视,传统文化传播障碍重重。在这种课程设置中,教师和学生都会不自觉地形成重英语轻语文的错误心理。与此同时,课程之间交流不够顺畅,相互之间联系较少,很难让学生形成全局观,而英语和语文这两个学科各自在课程内容上都较多却难度较大,这种情况下,两个学科很难进行相互的渗透,学生在学习时也会界线分明,很少主动将传统文化与英语联系在一起。再者,英语教学中缺乏实践性教学,忽视对学生创新能力和文化意识的培养,一味地强调学生英语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分数的提高,导致课堂教学枯燥无味,老师不停的“灌”,学生被动的“接”,虽然学生的成绩提高了,但实际应用能力却没有得到提高。

(三)教师传播传统文化意识薄弱。教师是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既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引路人,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当前虽然大部分高校开始意识到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然而在执行过程中,很多英语教师在教学压力的影响下,仍然采用?^去的教学方法去教学,只注重学生英语知识、语法方面的成绩的提高,很少主动将传统文化知识与英语学习相联系,而有些教师虽然有传播传统文化的意识,但却在英语表达方面遇到困难,往往不能准确地去表达中文意思,而学生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往往缺乏文化意识和主动学习文化知识的积极性,教师又缺乏这方面的引导,很多学生仍然只重视学习成绩的提高,根本不在乎用英语去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

三、在大学英语课堂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途径

(一)教材的选编。教材是实现教学目的的重要工具,它的选择和编写直接影响着教学目标的成败与否。当前大部分使用的大学英语教材虽然在内容上有介绍中国文化的部分,但大部分还是对英美文化的介绍,中国文化部分少之又少。这种设计一方面让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索然,因为没有本土文化的融入,很难有代人感,学习起来较枯燥。另一方面学生讲英语作为一种对外交流的手段时,很难用英语去准确的介绍和表达中国传统文化,自然就会出现“失语”现象。因此,为了改变这种“失语”现象,适应当前国际化交流的大趋势,在英语教材选编时除了要包含真实的英美文化的真实选材外,还应该增加对中国文化的介绍。如在英语教学中增加学生实践内容,让学生自己选择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对中医、武术、唐诗宋词的介绍等,再如可以增加一些经典诗歌等的翻译版本,从而提高学生用英语表达传统文化的能力。同时,在教材设置上还要考虑素材的难易程度及全面性,不仅要阅读方面要增加,还应该增加听力和口语表达方面的设置。同时,还要保证课程内容编排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二)充分利用网络课堂。信息技术的发展为网络教学提供了可能。网络上强大的信息库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的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交流平台。学习不必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变得更加自由,学生可以将自己碎片式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同时,网络上有些英语学习网站信息更新迅速,都是当下的一些热点问题,有很多专门针对中国文化的介绍的文章,不仅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量也能学会用英语去讨论热点问题。这些网络课堂的优点,都弥补了教材更新慢,趣味性差的缺点,两者互补,为学生的英语学习和传统文化的学习提供了便利。

(三)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而适应社会竞争。因此,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注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介绍英美文化的同时,将学生熟悉的习惯的传统文化融入教学,引导学生对两种不同文化进行对比,找出差异性,在对比中提高学习兴趣。根据教学进程安排?可以设置一些实践内容,如让学生自己试着设计一节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课题,如对诗歌、地域特色、传统节日等的介绍,增加学生的参与性,并让学生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提高民族自豪感,进而提高学生用英语介绍传统文化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四)转变教师观念。在过去的英语教学中,主要注重对英美文化的介绍,对传统文化缺乏重视,英语教学者也认为英语课就是教授学生学好英语就够了,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重视,是思想政治老师的责任。然而,语言作为文化的一部分,与文化是不可分的,语言作为交流的工具,更需要文化来丰富。因此,在英语教学中不能忽视对传统文化的学习,英语教师要转变过去的错误观念,在英语教学中适当加入传统文化的内容,让学生学会用英语去表达本土文化,教师要及时与学生进行交流,帮助学生纠正错误观念,不盲目崇外,也不盲目自大,树立宽容地多元文化价值观,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有利于学生克服“失语症”,提高英语表达能力。

四、结语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全球化背景下,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华文化爱好者学习和交流,在大学英语课堂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必要性。高校应该在课程设置上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传统文化意识,同时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创设更多方法和途径传播中国传统文化,让英语为中国文化与其他民族文化交流中真正成为重要的交流手段,促进英语与传统文化的完美融合。

第五篇: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

摘要:随着外来文化的渗透,越来越多的中国孩子热衷于外来文化,越来越远离自己的传统文化,甚至对祖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冷漠感,许多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正在消失,用方块汉字传承的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史正面临断链的危险。而语文是一门集工具性和思想性于一体的学科,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一些语文基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道德修养。中华传统文化走进语文课堂,正好可以满足这一需求,这是育人的需要,也是现实的需要。

关键字:中国传统文化;

语文;

融合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是人文精神的底蕴,是塑造中华魂的优秀素材,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重要作用,对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传统文化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只有将语言文字、民族文学与传统文化三者有机结合,才是完整的语文教学。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的精神文明之柱,对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优秀传统文化更是中华民族的魂,中华民族的根,是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之东方的基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的影响”。因此,弘扬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则是我们育人之师所肩负的重任。

在中国社会向现代化转型过程中,随着外来文化的渗透,越来越多的中国孩子热衷于外来文化,越来越远离自己的传统文化,甚至对祖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冷漠感,许多优秀民族传统文化正在消失,用方块汉字传承的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史正面临断链的危险。如何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怀,特别是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向学生传播传统文化,这是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应该且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令人担忧的学生的文化现状

从自己授课与平时与学生的交谈了解中发现,现在许多学生不能正确认识我国的传统文化的价值,有的学生甚至缺乏起码的常识。这种现象让我感到了深深的担忧:

现状一:许多学生天天嘴边哼唱流行歌曲,却对语文课本中要求背诵的名句名篇知之甚少,晚自习的时候,同样也发现许多学生应付了老师布置的作业后便开始翻看一些网络小说,漫画等等,却对中国古典名著近而远之。

现状二:现今学生许多不知道元宵节在正月,也不知道端午吃粽子是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中秋节已不敌外来的情人节、圣诞节;传统食品汤团、粽子、水饺不如肯德基、麦当劳。每年到了圣诞、平安夜、西方情人节的时候,学生们总是非常兴奋,互相赠送礼物,放学后相约聚餐,可对于传统的节日,学生们却只是停留在要放假,可以休息的层面上。

现状三:如今有的学生连写信的格式、称谓都不知晓;有的学生在写作文时,不会使用成语,更别说是名句了;有的学生对阅读古籍文献、对对联更是感到困难;有的学生认为像范仲淹、文天祥这样的人是呆子,或是杜撰的;有的学生甚至对中华传统文明中的讲仁义、讲诚信等传统美德嗤之以鼻。甚至在一次月考阅卷过程中我发现,在一道关于曹雪芹的《红楼梦》和施耐庵的《水浒传》的锁具语言运用题目中,竟然有些学生将《红楼梦》和《水浒传》的作者都搞混淆了!这样的错误真是让我对学生的语文文化修养大吃一惊。

现状四:近年来商业文化、快餐文化的泛滥。使网吧、卡通书、娱乐周刊、武打电影、影星歌星纷纷走进中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他们被这样的社会文化包围着、浸染着,被喧嚣、浮躁的社会心理影响着、干扰着。他们迷恋于武侠小说、言情故事和武打影视片当中,尤其是网络的出现,更多的青少年空暇时间在网络虚拟世界中漂流,以致不懂得起码的做人道理,不懂得起码的尊老爱幼;对自己的父母轻者出言不逊,重则跳楼恐吓,离家出走。他们中有些人只知道周迅,不知道鲁迅;只知道谢庭锋,不知道雷锋;只知道陆毅,不知道陈毅;只知道张柏芝,不知道毛润之„„

面对学生这样的现状,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也非常心痛,一直在思考如何改变学生的这种现状,结合与同事的交谈以及网上相关资料的查询阅读,觉得自己应该从一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在传统节日熏陶中了解传统文化

利用语文研究性学习或综合性学习的形式,以某个传统节日为契机进行传统文化的教学实践。如端午节来临之际,可以引导学生自主了解和端午节相关的一些信息:端午节有哪些别名?端午节的来历以及与哪些著名的人物有关?端午节有哪些传统习俗?你知道屈原、伍子胥的生平事迹吗?指导学生在了解的基础上整理资料以小组为单位在班内进行交流、展示,评出优胜小组。另外还可以建议学生自己动手试着包粽子,给节日增添了无限的情趣。走近屈原、选艾叶、佩香囊、吃粽子……,一个传统节日,学生从查询资料到实践体验,在营造节日氛围的过程中感受特有的民族风情。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等,在平时上语文课时,我也在有意识的将这些传统的节日穿插进去讲,既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加强了他们对传统节日风俗的回顾,这样的语文课堂生趣盎然,这样的文化传承意义深远。

二、在古诗文教学中走进传统文化

古诗词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千百年来,万口传诵,成为祖国文化的命脉。优秀的古诗词不仅情理趣兼备,易于诵记,而且能启迪人的心智,对学生培养语感、发展能力和提高文化素养都有其独到的作用,可让每个学生受益终生。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中就精选了许多优秀的古诗词。从《诗经》中给中的“氓之蚩蚩”到《项脊轩志》中的“多可喜,亦多可悲”在每天时让学生反复诵读这些古代经典著作,同时选择性的背诵,在授课过程中穿插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古代文言趣事,相关背;一方面是不增加学生额外的负担,另一方面是留有空白,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想象,同时也为今后学习到相同的诗句留有比较、感悟、体验的空间。由于高中生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能力较好,只要上课认真,再加上学生自己运用工具书,即使遇到难以理解的读句,当他们真正树立起学校的兴趣时,也会积极主动的去查询解决,从而达到逐渐培养古诗词课兴趣的目的。

三、在学习成语故事中感受传统文化 成语是我国独特的文化,它的出现常常和一个个充满故事性的精彩情节相生相连,极易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东西。高中语文课程虽然授课安排较为紧张,但在具体的授课中我发现:无论是现当代的文章,还是古代文言经典,中间都会涉及到一些成语,比如李密《陈情表》中的“臣生当殒首,死当结草”中的“结草”,涉及到成语“结草衔环”,比喻报恩等等,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在紧张的授课之余,可以穿插一些课文中涉及到成语,讲解它们的意义,相关背景灯,一方面可以调节语文课堂的气氛,给学习“换换口味”;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的语文文化素养得到积累、提高。

除了这些,这学期高二语文组举办的“中华成语大赛”等,采用看图猜成语,一人比划一人猜等形式,也是激发学习语文学习兴趣,积累传统文化的较好途径与手段。

总之,民族文化的传承已经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而语文教学又具有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职责。为此,作为语文老师的我们应本着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对民族未来负责的高度,帮助学生真正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全面提升人文素养,将我国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下载包装设计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与探索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包装设计教学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实践与探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设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祖国灿烂的文化,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3.情感态度与价......

    包装与学问教学设计

    《包装的学问》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82页至83页。 【简要说明】 《包装的学问》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册《数学与购物》中一节综合实践课。在设......

    包装设计课程实践教学指导书

    包装设计课程实践教学指导书 艺术设计专业(装潢设计方向)适用 学生层次:大专 教学地点:校内计算机房,教室 实验类别:基础 课程总学时:80 实验总学时:48 所开实验数:5 实践教学目的......

    地理教学中信息技术探索与实践论文

    初中地理学习的内容时间和空间跨度大,长期以来依靠挂图、手画图等传统的教育手段进行教育,在突破教学重难点上有其局限性,现代信息技术爆炸性发展为教学手段改进提供了新的机会......

    包装中的学问教学设计

    包装中的学问教学设计 (五年级下册) 张改梅 学习目标: 1.利用表面积等有关知识,探索多个相同的长方体叠放的方法以及使其表面积最小的策略,体验策略的多样化。 2.通过解决包装中......

    共青团深度融入企业中心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d26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6)06-000-02 摘要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团中央号召广大青年积极投身全面深化改革实践。神华宁煤集......

    包装艺术设计实践教学数字系统化模式的建立与探索

    包装艺术设计实践教学数字系统化模式的建立与探索 【摘 要】本文提出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手段完成包装设计教育的全部实践教学。分析传统包装设计实践教学手段的缺陷,并尝试建......

    实践与探索教学设计说明

    实践与探索(2)教学设计说明 海口市第一中学 陈佳琪 “实践与探索(2)——探索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联系”它是华东师大版九年义务教育八年级教科书下册第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