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设计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及范围。
2、了解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3、运用资料,了解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4、运用资料,说明黄土高原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教学重点:
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及成效。教学重点
本区生态环境特征及治理措施 教学难点
生态环境脆弱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该视频内容涉及的是我国哪一个地区?你了解这个地区吗?今天让我们一起了解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二、新授内容
(一)自然地理概况
展示黄土高原在中国的位置图和黄土高原的范围图,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图8-64、8-65,了解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特征。请一学生指图描述黄土高原的范围。
通过读图了解,我们知道,黄土高原和本章我们学过的省区不同,它是一个跨省的地理区域,那么这个区域跨了哪几个省区呢?
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小组内活动并展示。
在黄土高原上,我们可以看到多种多样的地表结构。如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等,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内容,了解这三种地形各有什么特点。
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我们可以感受到黄土高原地区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而这种地表形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水土流失)黄土高原为什么会有严重的水土流失呢?
展示对比实验(三组),引导学生分析。通过三组对比实验,我们可以知道导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主要有黄土的质地、地形、气候和植被等,请各小组讨论总结一下。(生回答)在这些自然因素中,你认为我们人类能够干预的是哪一项?(植被)人类的哪些活动会破坏植被?(生回答:乱砍滥伐、毁林开荒、过度放牧、开矿采矿等)那么,水土流失又会带来哪些危害呢?
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完成探究活动。学生分组展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对当地的农业、河流、环境带来的危害。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黄土高原独特的自然环境深刻影响到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也造就了特有的传统地域文化。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内容,了解黄土高原有哪些传统的生活方式,完成表格内容。学生活动。
随着时代的发展,黄土高原的居民生活也有了很大的改变,请同学们再阅读课本,完成表格内容。
通过了解我们知道,黄土高原居民的生活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但是很多的生活爱好和习惯也遗留了下来,如很多居民有吃醋的习惯,特别是山西,据说这里“无醋不吃饭,无醋不成席”。想一想:山西人喜食醋与当地地理环境有何关系?(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补充:黄土高原的气候适合酿醋,这里盛产酿醋的原料高粱等。窑洞是黄土高原的主要民居,不管是过去的传统窑洞还是现代的新窑居,都是当地居民喜欢居住的地方,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内容,思考一下 :为什么窑洞是当地人们较适宜的居住选择?除了这些之外,当地的传统文化,诸如陕北腰鼓、陕西剪纸、信天游、秦腔等,也走出了黄土高原,逐渐为世人知晓。学生做跟踪练习。
前面我们了解到黄土高原居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种改变与区域发展密切相关。黄土高原区域不断发展,促进了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
学生阅读教材内容,了解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治理、能源开发和城市化发展方面采取的措施及取得的成就。
小组展示,教师评价
学生做课堂练习。
教师小结:通过本节的学习,我们认识到任何地理区域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一定要注意保护环境,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第二篇: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及范围。
2.了解黄土高原的地貌特征,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3.运用资料,了解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的主要措施及成效。
二、教学过程:
(一)、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
位置范围:课件展示
气候:黄土高原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气温年较差较大,降水集中,多暴雨。
过渡:黄土高原黄土广布,加上降水集中的气候特征,会形成怎样的地貌特征呢?
课堂活动:
展示几幅黄土地貌的图片
归纳:黄土高原黄土结构疏松,裂隙较多,缺乏植被保护,在降水集中的夏季,尤其是暴雨期间,容易遭受侵蚀。长期的流水侵蚀和搬运,黄土高原呈现出如今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形成独特的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等地貌类型。
课堂小结活动:教师展示下表,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自然要素主要特征
地形 气候 河流 植被 土壤
过渡:黄土高原独特的自然特征,使得该地生态十分脆弱,水土流失严重。
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完成P.100“活动”。
(1)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以7—8月最为严重,其产沙量一般占年产沙量的80%以上,且往往又是几场暴雨造成的。想一想,这是为什么?
(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对当地和河流下游地区影响很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黄土高原每年流失大量土壤。引起水土流失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
议一议,黄土高原为什么会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
归纳:黄土高原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地区的主要原因:
自然原因——地势较高,起伏较大;降水集中,多暴雨;植被覆盖较差;黄土结构疏松,多裂隙。
人为原因——人类不合理地利用土地资源,导致植被破坏。如过度开垦、过度放牧、过度樵采、不合理开矿等。
课堂活动:展示黄土高原过去人地关系恶性循环示意图,加深学生对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的人为原因的了解和理解。
(二)、传统生活方式的转变
教学过程:
黄土高原传统生活方式
主食 佐食 民居 交通工具
课堂活动:想一想,黄土高原地区居民为什么过去以小麦和杂粮(小米)为主食?想一想,山西人喜食醋与当地地理环境有何关系?
归纳:黄土高原多旱地,适宜种植小麦和杂粮,因此居民多以小麦和杂粮为主食。以面食为主食,常用醋来调味,有助于消化,饮用水碱性较重,多食些醋,有利于身体的酸碱平衡。
课堂活动:阅读P.101“窑洞”材料,根据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说一说,为什么窑洞是当地人们较适宜的居住选择?
食物结构以小麦和杂粮为主食,咸菜、辣椒为佐食,食物结构简单民居传统窑洞,居住条件差交通或通信方式常以马车、驴车作为交通工具,对内对外联系不便。
归纳:现在,黄土高原居民的食物结构日趋丰富,鱼肉蔬菜四季不断;越来越多的居民住进新窑洞,或搬到整洁舒适的高楼房,人居环境也在不断改善;修建了许多铁路和公路,信息网络进入了千家万户,对内对外联系更加便利。
(三)、区域发展与生活质量提升
教学过程:
引导:区域发展包括区域的生态环境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我们首先来了解黄土高原生态环境的发展状况。
课堂活动:引导学生读图8—72、8—73,阅读P.103“高原绿了,农民富了”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说一说,黄土高原的生态发展了哪些变化?
(2)想一想,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改善对当地居民的生活有何影响?
归纳: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环境有了显著改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明显提升。
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回顾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根据原因并结合课文,说一说,黄土高原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来治理水土流失的问题?
引导:学生回答后,教师通过语言和板图来说明治理水土流失措施的基本原理,如坡耕地改造水平梯田、打坝淤地等。
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完成P.104“活动”。
归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1)宏观措施:①控制人口增加,生态移民;②压缩农业用地,建设基本农田;③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建设防护林;④改善天然草场植被;⑤搞好矿区的土地复垦。
(2)微观措施
小流域综合治理:
①工程措施——平整土地;缓坡修筑水平梯田;打坝建库,拦泥蓄水;
②生物措施——营造护田林网;封坡育林、育草;
农业技术措施——建设林粮间作、果粮间作的生态农业体系,改善灌溉方式,节约用水。
过渡:黄土高原地区经济的发展也是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
课堂活动:阅读课文,说一说,为了发展黄土高原地区的经济,当地采取了哪些措施?
归纳:黄土高原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地发展工农业。利用能源优势,建设了山西煤炭基地、陕北煤炭与油气基地,现已成为国家最重要的能源基地。在条件相对较好、人口密集的区域,实施城市化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同步的战略。
西部大开发和一系列的开放开发措施(2009年设立关中—天水经济重点开发区,2011年设立西安咸阳国家级高新区,2012年设立国家级兰州新区),促进黄土高原地区更进一步发展。
三、板书设计
第五节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一、自然地理概况
1、位置和范围
2、地表形态
2、传统生活方式的转变
1、传统生活方式
2、生活方式的转变
三、区域发展与生活质量提升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地表形态等自然地理特征,了解了自然环境和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以及由此带来的转变。
五、课堂练习
第三篇:黄土高原 教学设计
第一节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第一课时)
过风楼镇初级中学 余 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形成原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严峻现实。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及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搜集分析资料得出结论,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环保意识及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及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
难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三.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1.黄土高原的录像(VCD)剪辑;关于反映黄土高原地表特征的图片和资料等。2.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的关系演示实验器材。
3、课前把全班同学分成六个小组。
学生:提前收集有关黄土高原的图片、资料文字等信息。四.课件设计思路
课件内容主要包括黄土高原的概况视频,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图,黄土高原景观图片,黄土形成的原因材料,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以及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图及原因分析。课件设计原则是简单、精要、实用。力图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让学生在获得感性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上升到理性认识。重在重点知识和重点图片的分析和归纳。在应用时根据学情灵活、有选择性的利用。五.教学实施过程
新课导入:多媒体屏幕上依次出现四段描述,都是关于我国的一个著名地形单元,大家一起猜一猜。(可以随时抢答)
1、从飞机上看下去,褐黄色的原野,几乎看不到一丝绿色。
2、从出发地看目的地并不远,但车子上坡下坡,绕了好几道梁子才到。
3、这里的人们因地制宜,挖了窑洞居住,冬暖夏凉。
4、我国科学家刘东生因毕生研究黄土成因取得巨大成效而获得2003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被称为“黄土之父”——(黄土高原)
学生:个人或小组发表不同的意见或见解。(教师对学生发表的见解给以正确的评判,对有创新性的见解加以表扬、鼓励和推广。)
1.“黄土的厚度均匀”说明黄土是从上空吹来的,而不是流水冲来的。
2.“从西北向东南颗粒越来越细”说明带来黄土的方向是自西北向东南。
3.“黄土高原黄土的矿物质成分与堆积地方的基岩的矿物种类极不相同,却与中亚、蒙古等地戈壁、沙荒的矿物成分相同。”说明黄土不是本地产生,有可能是从中亚、蒙古一带而来。
4.“黄土中有随地形起伏的多层古土壤”说明黄土不是当地岩石风化逐渐形成的,而是外来的。
教师:介绍获得2003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黄土之父”——刘东生院士的研究黄土成因的感人事迹。(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课件:投放关于黄土地貌的图片和资料。(塬、梁、峁、林、柱等)教师:既然“风成说”认为是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那么黄土应该是均匀覆盖在现在的黄土高原地区,为什么形成沟壑纵横的景象呢? 学生:严重的水土流失。
活动四:分小组讨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学生:据图8.4归纳
1、自然原因(地形、气候、土壤、河流、植被等)
2、人为原因(毁林、开荒、开矿)
教师引导:思考并讨论各因素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对困难问题逐一通过分析和结合实验,帮助学生理解,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1)、地形:地面破碎平地少,斜坡多易造成水土流失。(结合物理知识)
(2)、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易造成水土流失。(参考P72延安降水量图)
(3)、土壤:土质疏松易溶于水。(对比黄土和岩石的溶解性)
(4)、植被:数量多少影响水土流失的强弱。(P69活动题1的实验)总结:看来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地形特点与自然要素密切相关,同时人类活动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并且使区域的特点发生变化。
活动五:结合P69活动题2的对话,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植被的减少会造成水土流失,形成千沟万壑,而地表的破坏又会加剧水土流失。关系如下所示:
课件:中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的分布图-
第四篇: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八年级地理下册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
宋海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读图熟悉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地貌特征;通过图文资料,了解黄土高原的形成。
2、通过资料分析黄土高原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并了解相应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办法与经验。
能力目标:
1、运用地图说明黄土高原的位置,描述出黄土高原所跨的省级行政区,并对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的评价。
2、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后果;通过分析,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
情感价值目标:
通过以上内容学习,进一步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及归纳整理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该区域的中心事物——“黄土”对其造成的一系列影响,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黄土高原的环境问题,原因及治理的途径
教学方法:讲述 讨论分析 读图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丹凤县铁峪铺中学
八年级地理下册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请同学们根据平时所见所闻,并结合图8.2“黄土高原景观”,谈谈对黄土高原的印象。既然是跨省区域,就要让学生对它的位置范围有明确的概念。因此进入学习的第一步,就要安排学生进行活动1,明确黄土高原跨越了山西、陕西、宁夏、甘肃等省。
讲授新课: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
再问:为什么一看图片就知道这儿是黄土高原,而不是别的什么地方? 以此来引出学生对黄土高原地区特有的物质——厚厚的黄土引起重视。在介绍黄土高原的厚度以及在世界的地位之后,进一步提出质疑:这么厚的黄土,到底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别的地方没有?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出对“风成说”的探讨。
阅读讨论:这些证据能不能说明黄土高原的黄土一定是风吹来的?如果条件成熟,可以让学生分成两派(“赞成派”与“反对派”)进行辩论。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对“风成说”有更深入的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研究态度。
【严重的水土流失】
师生活动1:阅读图8.4和图8.6,讨论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的关系。师生活动2:阅读图8.7的对话,谈谈你的看法。
通过此活动让学生意识到:植被的减少会造成水土流失,形成千沟万壑,而地表的破碎又会加剧水土流失。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并且归根到底,丹凤县铁峪铺中学
八年级地理下册
地表植被破坏是造成这一恶性循环的根本原因。
讨论回答以下问题:水带走了什么?是表层土还是深层土?两种土哪个含营养物质更多?这样会对农业生产造成怎样的影响?水流走之后,留下了什么?很多农田和村庄都分布在高原面上和缓坡上,水土流失严重了,这里会出现怎样的情形?水带着泥沙流向了何处?结合上学期所学的黄河的内容,它给黄河带来了什么问题?(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引导,会帮助学生对水土流失问题的恶果有充分的认识。)
读图提问:阅读图8.8,思考以下问题:
1、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除了黄土高原以外,还包括哪些地区?
2、从地形地势着手,看看这一类地区分布在哪些地形区内,又在第几级阶梯上?
3、看年降水量线,观察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其降水量在哪个范围内? 【脆弱的生态环境】
过渡:看来,地形和气候条件确实是造成水土流失严重的重要原因,其实,这两个因素还会产生其他的不利影响,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师生活动:阅读图8.11和图8.12,分析黄土高原会产生哪些气象灾害? 追问:黄土高原那么疏松的土壤,在暴雨的作用下,会有什么结果? 讨论:为什么说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是脆弱的? 【生态建设】
思考讨论:结合活动题1,黄土高原的人们在进行生态建设的同时,还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结合活动题2,人多地少是黄土高原生态建设中面临的重要问题。现在,丹凤县铁峪铺中学
八年级地理下册
黄土高原地区的人口增长仍然较快。思考下面各方面人士对解决这个问题的看法,谈谈你的意见。
课堂小结:应明确黄土高原的环境问题,原因及治理的途径 作业练习:依据实际情况而定.丹凤县铁峪铺中学
第五篇: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黄土高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
(2).运用白板在地形图上识别黄土高原的地形类型。
(3)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后果,探讨如何解决并采取的措施。(4)了解黄土高原丰富的能源资源、主要的煤矿。2.过程与方法:
(1)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找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及范围。
(2)利用多媒体播放黄土高原的地形图片,让学生探讨黄土高原地形特征。(3)探讨黄土高原丰富的能源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地位。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合理开发和节约利用能源的观念。教学重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治理措施。教学难点:利用白板与课件结合探讨本课的重点。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1.课件播放歌曲《黄土高坡》,猜想:黄土高原的地形类型和人们的生活。
2.多媒体播放图片滚滚黄河水,讨论:黄河水为什么是黄色的?你有办法让黄河水变清吗? 二.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 1.多媒体播放黄土高原地形图,学生运用白板找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2.生生讨论:看黄土高原地形,找出最典型的三种景观。3.利用白板,让学生完成课本对应的三个问题。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1)学生小组讨论;(2)展台展示;(3)归纳总结: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带来的后果:
多媒体播放黄土高原贫瘠的土地及旱涝灾害频繁图片,结合课本,学生讨论,教师参与。三.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让黄土高原披绿。学生结合多媒体图片探讨。四.黄土高原地下丰富的矿产资源。1.引导学生读图,完成第1.2.3.题;
2.探讨黄土高原地下的矿产资源及分布特点。
五.总结: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及解决措施。学生总结,教师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