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板块式阅读教学简论(一)
小学语文板块式阅读教学简论
(一)小学语文板块式阅读教学简论
(一)陈德兵摘要: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费时低效,症结在违背了学生语文能力形成的客观规律,学生在课堂上的语文实践活动太少。“板块式阅读教学”就是力矫此弊的一剂良方,本文从基本内涵、鲜明特征、操作策略、实践意义对“板块式阅读教学”进行简要阐述,抛砖引玉,期待引起大家对我们阅读教学课堂改革的更多思考。关键词:板块式阅读教学
内涵
特征
策略
意义
一、“板块式阅读教学”的基本内涵“板块式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种模式,或者说一种教学思路。那么,到底什么是“板块式教学”?中学语文“板块式教学”的创造者、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余映潮先生给“板块式教学”所下的定义为:所谓“板块式教学思路”,就是在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中,从不同角度有序地安排几次呈“块”状分布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即教学的内容、教学的过程都呈板块状分布排列。[1]成功实施“板块式教学”有个前提,那就是按照“板块式教学”的要求,进行“板块式”设计,而一份好的“板块式”设计,必须建立在教师对课文文本的深入钻研、对教学内容的裁剪取舍、对教学过程的巧妙安排之上。也就是说,需要教师在备课时进行深刻的思考和艰苦的探索,这个过程远比课堂上的40分钟、80分钟要漫长,比课堂教学显得更为重要。故而,余映潮先生称之为“板块式教学思路”,可见余映潮先生十分重视课前的设计。“板块式教学”在中学语文界得到了广泛认同,全国中语会理事长张定远先生评价说:他创造了“板块式教学思路”,他的学术报告《板块式阅读教学设计的六种思路》在第三届“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上受到欢迎。……在阅读教学中运用板块式思路,可以使教学结构更加清晰,使教学程式更加有序,使教学内容更加优化,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对于传统的教学结构而言,板块式教学设计是一种很有特色的创新,是很有力的挑战。[2]目前,“板块式教学”已经在全国得到了推广应用。故而,笔者称之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板块式教学”的应用目前多在阅读教学当中,至于在习作教学、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领域能否加以应用,尚未见相关文献。“板块式教学”创始人余映潮先生的教学实践以往多在中学阶段,现在也覆盖到了小学阶段,且效果明显。同时,余映潮先生也指导笔者在小学阅读教学中进行着“板块式教学”探索,故本文将探讨的范围限定为“小学语文板块式阅读教学”。为了直观起见,笔者先举一例。《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板块式教学设计:板块一:理解一个句子在文中找出一个能解释题目意思的句子。板块二:复述一个故事
从课文中选择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一听。板块三:加深一种体会结合三个精彩故事对应说说题目的意思。板块四:掌握一个绝招
揣摩本文在写作上的一个“绝招”。板块五:摘抄一个警句
摘抄一个鞭策自己不断努力的警句。全文教学分为五个板块进行,教学内容既有内容理解,又有技巧揣摩,还有能力训练,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教学过程从理解到复述、体会、揣摩、摘抄,步步深入,扎实有效。
第二篇:小学语文板块式阅读教学简论
小学语文板块式阅读教学简论
摘要: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费时低效,症结在违背了学生语文能力形成的客观规律,学生在课堂上的语文实践活动太少。“板块式阅读教学”就是力矫此弊的一剂良方,本文从基本内涵、鲜明特征、操作策略、实践意义对“板块式阅读教学”进行简要阐述,抛砖引玉,期待引起大家对我们阅读教学课堂改革的更多思考。
关键词:板块式阅读教学
内涵
特征
策略
意义
一、“板块式阅读教学”的基本内涵
“板块式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种模式,或者说一种教学思路。那么,到底什么是“板块式教学”?中学语文“板块式教学”的创造者、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余映潮先生给“板块式教学”所下的定义为:所谓“板块式教学思路”,就是在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中,从不同角度有序地安排几次呈“块”状分布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即教学的内容、教学的过程都呈板块状分布排列。[①]
成功实施“板块式教学”有个前提,那就是按照“板块式教学”的要求,进行“板块式”设计,而一份好的“板块式”设计,必须建立在教师对课文文本的深入钻研、对教学内容的裁剪取舍、对教学过程的巧妙安排之上。也就是说,需要教师在备课时进行深刻的思考和艰苦的探索,这个过程远比课堂上的40分钟、80分钟要漫长,比课堂教学显得更为重要。故而,余映潮先生称之为“板块式教学思路”,可见余映潮先生十分重视课前的设计。
“板块式教学”在中学语文界得到了广泛认同,全国中语会理事长张定远先生评价说:他创造了“板块式教学思路”,他的学术报告《板块式阅读教学设计的六种思路》在第三届“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上受到欢迎。„„在阅读教学中运用板块式思路,可以使教学结构更加清晰,使教学程式更加有序,使教学内容更加优化,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对于传统的教学结构而言,板块式教学设计是一种很有特色的创新,是很有力的挑战。[②]目前,“板块式教学”已经在全国得到了推广应用。故而,笔者称之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
“板块式教学”的应用目前多在阅读教学当中,至于在习作教学、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领域能否加以应用,尚未见相关文献。“板块式教学”创始人余映潮先生的教学实践以往多在中学阶段,现在也覆盖到了小学阶段,且效果明显。同时,余映潮先生也指导笔者在小学阅读教学中进行着“板块式教学”探索,故本文将探讨的范围限定为“小学语文板块式阅读教学”。
为了直观起见,笔者先举一例。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板块式教学设计: 板块一:理解一个句子
在文中找出一个能解释题目意思的句子。
板块二:复述一个故事
从课文中选择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一听。板块三:加深一种体会
结合三个精彩故事对应说说题目的意思。板块四:掌握一个绝招
揣摩本文在写作上的一个“绝招”。板块五:摘抄一个警句
摘抄一个鞭策自己不断努力的警句。
全文教学分为五个板块进行,教学内容既有内容理解,又有技巧揣摩,还有能力训练,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教学过程从理解到复述、体会、揣摩、摘抄,步步深入,扎实有效。
二、“板块式阅读教学”的鲜明特征
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摸索,笔者发现“板块式阅读教学”和传统阅读教学模式相比,呈现出如下几个鲜明特征:
第一、教学的明确性。“板块式阅读教学”的教学目标非常明确,那就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语文素养的核心是什么?是语文能力!语文能力的核心是什么?是阅读能力!
但是,我们的传统阅读教学模式却目标庞杂,淹没甚至遗忘了阅读教学的根本目标——阅读能力的培养!我们很多老师的阅读教学还停留在“教课文”的阶段,一篇课文的教学仅仅满足于让学生把这篇课文读懂而已,也就是说,学生学完一篇课文,只知道课文“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至于“怎么写的”,“写得怎么样”,“为什么写”,“我是怎样读懂的”等等这些问题,学生完全不去理会。长此以往,学生阅读能力的增长完全处于一种自发状态,十分缓慢,严重制约了学生其他语文能力的提高。
“板块式阅读教学”与之截然不同,“板块式阅读教学”的“板块”大多数由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构成,学生能在充分的阅读实践中,一步步获得阅读的本领。例如,笔者设计的《难忘的启蒙》教学板块:
学习活动一:说一个句子——这是一篇
文章。
学习活动二:讲一个故事——从文中选取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学习活动三:品一个句段——品析文中一个特殊的句子或段落。学习活动四:提一个问题——独立思考提一个自己不懂的问题。学习活动五:学一种方法——总结一种我们可借鉴的写作方法。不难看出,这五个板块均指向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说一个句子”旨在培养学生的感受、概括能力,“讲一个故事”旨在培养学生的复述能力,“品一个句段”旨在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提一个问题”旨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学一种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提炼能力。同时,五个板块均有学生的全身心参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全方位的磨砺。此外,学生还能主动从课文中总结出相关的写作知识和方法。
第二、教学的有序性。但凡听过“板块式阅读教学”的老师都会给予这样的评价:教路十分清晰!其实,不仅听课老师如此,课堂上学生的感觉更是如此。这是因为“板块式阅读教学”的板块设计,十分清晰地表现为“一步一步地向前走”,教学内容“一块一块地来落实”,所以听者轻松,教者从容,学习者愉快。
如,笔者执教《奴隶英雄》设计了如下几个板块: 读课文,初识剧本 读课文,讲讲故事 读课文,说说人物 读课文,品品技巧 读课文,演演剧本
教学从比较剧本和其他文体的区别开始,接着,整体把握文本主要内容,然后深入人物内心,体会人物命运,明白起义原因,最后品析技巧、表演剧本,有条不紊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第三、教学的生动性。传统的阅读教学,为什么很难吸引学生?原因有三:一是教学内容单一,教师只需在课堂上带领学生通过问答、对话、讨论,一步步理解课文内容;二是教学手段有限,课堂时间大多被“串讲串问”“串问串答”充斥,而且教师忽视学情,提问没有思维含量,学生不感兴趣;三是课堂节奏板滞,缺少变化,学生注意力极易分散。
“板块式阅读教学”恰好与之相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是因为:其一,教学内容丰富,不仅有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感悟,还有对语言形式和表达方法的探究,不仅对语言文字的品析鉴赏,还有对精妙语段的积累背诵,不仅有对作者观点的辨析争论,还有所学知识的现场运用;其二,教学手段丰富,活动形式多姿多彩;其三,充分尊重学生的学情,每个板块都经过精心设计,不断对学生提出新的挑战,教学节奏不断变化,使学生始终保持在思维的兴奋点上,学得投入,学得开心。
第四、教学的高效性。“板块式阅读教学”在裁剪教学内容时,就充分考虑到:学生已经懂了的就不要再讲,学生自己能弄懂的老师尽量少讲,教师的点拨一定做到“点在难处,拨在惑时”。所以节约了时间,腾出了空间,真正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教学效率之高,是传统阅读教学难以企及的。
比如,有位老师执教《掌声》一文,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时,设计了如下一些问题:(1)原来的小英是个什么样的女孩?(2)后来又变成怎样了呢?(3)你们从哪儿感受到的?(4)她为什么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5)她会想些什么呢?(6)小英已经失去了信心,可是,后来,她变了,变得怎样?(7)(针对文中一个省略号)这是什么?(8)还干什么?(9)为小英的变化而高兴,想不想知道为什么?(10)是什么原因?(11)同学们给了小英几次掌声?(12)这是一次怎样的掌声?(13)大家为什么给小英热烈而持久的掌声?(14)哪个词最能表现她走路艰难?(15)掌声里包含着鼓励、支持,小英听懂了吗?(16)小英讲完故事,同学们又给她掌声,这次是什么样的掌声?(17)小英听了,有很多话想对大家说,她想说什么?(18)你得到过掌声吗?(19)你给过别人掌声吗?(20)你想把掌声送给谁?
大家对这样的提问应该不陌生吧?那么,这样的课堂,会生动吗?会高效吗?同样是理解课文,我们不妨设计这样一个说话训练的板块:
(1)
给了
掌声。
(2)
时,给了
掌声。
(3)
时,给了的掌声。
(4)
时,给了的掌声,小英。
(5)原来,掌声里有。
原本需要花近一节课的时间来完成的任务,现在只需10分钟左右就能顺利完成,而且没有老师的串讲串问,学生自己通过充分读书、思考,接受一次次挑战,学习兴趣始终那么高昂。更难得的是,大量时间被节约出来,用以开展其他学习活动。这,就是“板块式阅读教学”高效之秘诀所在!
三、“板块式阅读教学”的操作策略
板块式教学思路是灵动的,这种灵动表现在因课而异、因内容而异之上,所以,“板块式”三个字看起来好像很“板块”,实际上千姿百态,实际上它表现出来的是一种教学内容整合的技术或者说艺术。因此,要真正得心应手地运用好“板块式”,还需要我们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以下策略:
第一、深入解读文本。这里的解读文本,不仅仅是作为一个读者读懂文本的内容,还要从一个鉴赏者的角度读懂文本的语言和表达方法,更要从一个语文老师的角度对文本内容加以归类整理,而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撰写文本赏析文章。下面便是笔者设计《桥》一课教学方案前解读文本后写下的赏析文字:
这篇小小说能在短短五百四十二字的篇幅内,表现如此丰富的内涵,我们不得不对作者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击节赞叹!
一、作者用极简短的文字渲染出极恐怖的环境。“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开篇两个自然段,短短39个字,就把我们带到那个可怕的情境中。随后,又有四次写到洪水:“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告诉我们情况越来越危急,受到的威胁越来越大,生存的机会越来越小„„这样的环境渲染,着墨不多,却一步步烘托出人物沉着冷静、舍己为人的高大形象。此外,全文段落多达27个,每段文字却都很少,同样意在表现当时紧张的气氛和节奏,以突出当时情形的危急。
二、作者用极简短的文字刻画出高大的人物形象。作者对老汉的刻画,紧紧抓住了老汉的神态、语言和动作加以表现:“他像一座山”“老汉凶得像一头豹子”这两个神态描写的比喻句,分别表现出老汉当时的镇定、愤怒;“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少废话,快走。”这是文中老汉所有的语言,简洁明确,铿锵有力,富有个性,对群众的爱、对少数自私的共产党员的不满,界限分明;“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这一“揪”一“推”,意味深长,使得老汉的形象更加丰满起来。
三、作者用曲折的情节不断深化文章的主题。“文似看山喜不平”,作为以情节取胜的小说,更是如此。在不到600字的狭小空间里,作者竟也能做到“尺水兴波”,让读者的心一次次被揪起来,从而一步步加深对老汉的认识,文章的主题也因此得到一步步深化。且看小说的一波三折:人们惊慌失措,奔向救命的木桥,“死亡逼近”“100多号人”,“窄窄的木桥”,求生的本能让每个人都争先恐后,大家都知道:早一秒过去,就多一点生的希望,持一秒过去,就多一分死的威胁,而一起拥上桥,则必定是桥毁人亡!怎么办?老汉出现了!他给大家带来了希望!这是第一折。接下来,有党员不愿意留在后面,高喊“党员也是人”,挑战老汉的命令,老汉坚决予以回击,这是第二折;没想到,还是有党员企图“插队”,被老汉制止,这是第三折;最后过桥的老汉和“插队党员”竟然互相推让,结果都被洪水卷走,这是第四折„„
四、作品巧妙的结尾震撼读者的心灵。读到故事结尾,我们才明白,原来老汉和那个小伙子竟然是父子关系!在儿子插队企图早点过桥时,老汉却是那么冷酷无情!如果那个小伙子是一个跟老汉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党员,我们对老汉的行为尚能理解;可那个小伙子是老汉的儿子,父亲对儿子如此不通情理,实在让人接受不了!难道父亲不爱自己的孩子吗?难道父亲愿意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孩子去死吗?接下来,老汉的行为告诉我们不是这样的,他同天下所有的父亲一样,他希望儿子活下去,对儿子吼道“少废话,快走”并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他是爱孩子的!但是,为什么老汉爱孩子却还要把儿子揪出来呢?那是因为:在群众和儿子之间,他首先想到的是群众!那是因为:他和儿子都是共产党员!这样的结尾,既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带给读者极大的震撼!小小说的魅力得以更好地彰显。
五、作者贴切的修辞手法和准确的用词让读者充分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拟物的修辞手法,比喻句有:“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形容雨大;“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形容山洪之凶猛;“他像一座山。”形容老汉之坚定;“老汉凶得像只豹子。”形容老汉之凶狠。拟人句有:“村庄惊醒了。”写当时情形之混乱;“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写桥在洪水冲击下,不堪重负,即将倒塌。拟物句有:“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将洪水当做可怕的猛兽、妖魔来写,表现出情况的危急,人们的生命危在旦夕。
六、文中准确的用词堪称典范,如动词:“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一句中这个“揪”字就准确地表现出当时老汉情感之愤怒,力量之大,速度之快。老汉的两次“吼”,内含却不相同,第一次是愤怒地吼,对儿子的表现十分不满;第二次是关心地吼,希望儿子能尽快逃脱洪水的魔掌。“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一句中的“推”和前面的“揪”形成鲜明的对比,对孩子的爱全部浓缩在这一个字之中。
正因为有了如此深入的文本解读,所以笔者在教学设计时能做到成竹在胸、游刃有余。
第二、恰当裁剪内容。“板块式阅读教学”的内核是教学内容的选点,是教学内容的整合。所以,没有对教材、对课文的深刻钻研、提炼与体悟,即使用的是“板块式”,也只是会显得比较地表面化、程式化,好像在演示一种模式一样。尤其要注意的是,并非我们解读出的一切都必须安排进我们的课堂,我们对解读的结果还要进行恰当裁剪,做到“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怎样裁剪内容为恰当呢?衡量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看这些内容能否为培养学生能力服务。对培养学生能力有帮助的,就应该留下,对培养学生能力帮助不大的,就应该舍去。现在,语文课堂上对文本内容的过多过深的分析,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是毫无意义的,理应大胆裁剪掉。比如,有位名师执教《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不能不说该名师对文本的解读是深刻的,乃至深刻到了文化的高度。但是,在课堂上,该名师将自己解读到的一切一股脑儿地“倒”给学生,最后,学生被动“接受”了老师的观点:小女孩的死去真的是很幸福的,因为外国人信奉基督教,他们相信有上帝,小女孩是到了上帝那儿去了的!这样的教学只能是老师的一厢情愿。
还是拿《桥》这课来说,笔者在解读文本时发现该文的情节十分曲折,这是文章表达的一大特色,但是,笔者在考虑到学生的真实学情后,对这一点做了大胆舍弃。说到文章的修辞方法,笔者将常见的“比喻”“拟人”放在了一边,而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了“拟物”这一修辞手法的妙处。这样的取舍、裁剪被实践证明是成功的,学生学有所获。
第三、巧妙安排活动。“板块式阅读教学”的“板块”,本质上是由学生的活动组成的。一般情况下,没有学生大量的阅读实践活动,就构不成“板块”,自然也就不成其为“板块式阅读教学”了。但是,并非所有的活动学生都乐于参与,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活动板块时要考虑到活动的难易程度,趣味与否,是否新颖,是否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比如,教学《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一文,文中关于凤辣子打扮和外貌的描写很难读好,我便设计了这样一个“趣味朗读”板块:
一读: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
头上戴着髻,绾着钗;
项上戴着圈; 裙边系着佩; 身上穿着袄,外罩褂; 下着裙。一双眼,两弯眉,身量苗条, 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起笑先闻。
二读: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
头上戴着攒珠髻,绾着挂珠钗;
项上戴着璎珞圈; 裙边系着玫瑰佩; 身上穿着窄褃袄,外罩银鼠褂; 下着洋绉裙。一双丹凤眼,两弯柳叶眉,身量苗条, 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起笑先闻。
三读: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 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
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
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鱼比目玫瑰佩;
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褃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 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 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起笑先闻。
经过三次趣味朗读,学生读出了节奏,读出了味道,也读出了人物形象。学生当初拿到课文后的畏难情绪一扫而光。当我们打着节拍读的时候,学生更是乐此不疲。读着读着,学生居然能把这段文字背下来了,同时,被作者曹雪芹的高超写作技巧深深折服!
第四、精心组织教学。“板块式阅读教学”的组织,相对而言比传统阅读教学的课堂组织要容易得多,因为,教师从某种意义上说已经从大量的“预设”中解放出来了,能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到对学生的引导和点拨上来。
在“板块式阅读教学”的组织中,需要教师做好这样几项工作:一是注意对学生活动的观察、对学生发言的倾听,并及时给予回应;二是在学生遇到困惑时,及时给予点拨和帮助,比如,教师适当的示范;三是每个板块的活动结束时,教师要做好本板块的小结并做好两个板块之间的过渡与衔接;四是注意调控好课堂的节奏,做到动静结合、松弛有度。
四、“板块式阅读教学”的实践意义
“板块式阅读教学”相较于传统阅读教学而言,实践意义非同一般,不仅在于能矫正传统阅读教学的诸多弊端,更在于能促进阅读教学的良性发展,表现在:
第一、有利于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板块式阅读教学”几乎所有的板块均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抛弃了教师的串讲串问,去掉了师生间无效的“对话”,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教师的教完全是服务于学生的学,学生成了课堂真正的主人。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阅读、思考、表达、赏析、揣摩、背诵,甚而辩论、创作、表演„„充分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感受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领悟文学作品的审美情趣,丰富自己的人文底蕴。
第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板块式阅读教学”唤醒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的潜能在阅读实践活动中得以释放,学生总是在老师引导下、在同伴帮助下,在语言文字的丛林里“探险”——因为几乎所有的活动板块对学生而言都是一种挑战,而学生偏偏就喜欢这种挑战!于是,学生不断地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而不是成天在课堂里聆听老师的唠叨,在自己的已有水平上徘徊,重复那些丝毫不用思维参与的机械练习。因此,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被激发出来,便爱上语文,迷上语文,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语文。
第三、有利于落实语文课程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强调:“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实践证明,“板块式阅读教学”突出的就是“语文的问题用语文的手段来解决”,突出的就是“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形成阅读能力”,很好地将这些基本理念落到了实处,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发展。
第四、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们现在的阅读教学,专业化程度极低,随便从网上复制一份教案,随便换一个非语文学科的老师,都能上得像模像样。“板块式阅读教学”则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运用“板块式阅读教学”模式来完成每篇课文的教学,没有任何可资借鉴的文献,《教师教学用书》也完全满足不了“板块式阅读教学”的需求。没有自己对文本的深入钻研,没有自己对教学内容的提炼整合,没有对活动板块的精心设计,是没法上出一节质量上乘的“板块式阅读教学”课来的。因此,“板块式阅读教学”促使老师们从解读教材和设计教程这两个基本方面磨练自己,最终达到提升语文老师专业素养的目的。
就教学内容而言,“板块式阅读教学”走出了内容至上的窠臼,更加注重语言形式的表达效果,更加关注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真正变“教课文”为“教阅读”。
就教学形式而言,“板块式阅读教学”走出了串讲串问的羁绊,更加强调学生的语文实践参与,更加关注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真正变“老师教”为“学生学”。
就教学过程而言,“板块式阅读教学”走出了沉闷压抑的阴影,更加在乎课堂教学节奏的变化,更加关注学生精神愉悦的程度,真正变“学习苦”为“学习乐”。
“板块式阅读教学”绝对不是唯一有效的教学,但一定是十分有效地教学,愿“板块式阅读教学”之花早日盛开在我们更多的语文课堂上!
第三篇:语文板块式教学
语文板块式教学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多年来,见仁见智,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这里我根据本人的教学实践,认为板块教学法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方法。
所谓“板块教学”,就是将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分为几个明显的、而彼此之间又有密切关联的教学“板块”,即教学的过程、教学的内容呈“板块”状并列而又一步一步地逐层深入。这是一种清晰而又灵动的教学设计。
板块结构作为一种课堂教学的形式,它首先要为教学内容服务,因此,根据教学内容来设计板块是板块确立的主要依据。其次,为了使板块教学不流于形式,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必须根据教学的特点和规律确定“块”的量和序,并明确“块”与“块”之间的逻辑联系。板块教学不同于传统线条教学的最大之处,在于它注重在精心选点的基础上,利用板块对选点进行集中突破,以此达到高效的教学。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由于缺乏对教学内容、教学对象以及教学手段和方式的整体把握的重视,常常对一篇课文采用平推式的线条教学形式,从文学常识、字、词、段意,到中心思想、写作特点,乃至课后练习的讲解,面面俱到,无微不至。这“必然是未能针对教学和学生两方面的实际情况有取有舍;有点有面;有详有略地进行教学,而是不分难易、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面对这种低效的线条教学形式,语文界提出了尖锐的批评,许多语文工作者对课堂教学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改革。
尽管是“八仙过海”,但这些改革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就是简化课堂教学头绪,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而对课堂教学头绪的简化,就有针对性的精选每堂课的教学点,增加对每个教学点的时间投入。这其实就是教学的板块化,但这种板块化还只是一种无意识的教学操作。在进一步的理论和实践中,老师们对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手段和方式有了系统的整体把握,强调在对教材精要取舍的基础上,借助教学板块的优势能对教学内容整体突破并完成一定深度和广度的挖掘。探索一条真正的“板块式”课堂教学之路。
一、“板块式”课堂教学基本特色:
1、板块式的教学目标,使学生知、能、情等全面和谐发展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整个课堂设计的灵魂。过去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普遍存在着重视认知领域,轻视技能领域,忽视情感领域的现象,教师的教学目标设计大多只研究认知目标,教学目标不具有完整的育人导向和功能。
新课程实施以来,特别强调“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因此,在新课标关照下的教学目标设计必须从“三个维度”出发,力求使学生在知、能、情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使三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体现一种新的理性思考,形成一种立体的思维模式。
教师设计课堂教学时,必须改变过去习惯上的一些做法,把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有机地统一起来。如,“知识与能力”目标就是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明确表述本节课应“知道”什么、“理解”什么、“掌握”什么等具体目标,同时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感知、品味、积累、应用语言的能力,更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过程与方法”目标就是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设置,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审美情趣、心理品质、语文素养提高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由此可见,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语文素养应该像一根红线整合“三个维度”,贯穿课堂的始终。所有的教学设计必须紧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来展开。
2、板块式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语文素养 如何课堂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呢?我设计了“板块式”教学思路。“板块式”教学的艺术性表现在:
⑴、它步骤清晰,线条分明,鲜明地表现出阅读教学的有序性;
⑵、它重视对教材的整体把握,注重从教材中选择最能表现课文主旨或特色、精华的板块组织品读教学,表现出较高的优化信息的水平;
⑶、它的每个“板块”各自合理地占有一定的时间,且每个“板块”只集中力量重点解决一个教学问题,各个“板块”之间大致呈现出一种由浅入深、由感知到品评、创造的逻辑顺序,呈现出一种层进式的教学造型;
⑷、它是一种线条分明的教学思路,也是一种有章可循的学习思路,能够在潜移默化之中让学生掌握自学课文的方法。此思路的设计角度和组合方式是很丰富的,“板块”二字只是教学形式的外壳,教学设计中的关键技巧仍是教材的阅读与运用,仍是教学活动的组合与安排。
我把《桥》一文设计为六个教学板块,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教学板块──复习回顾,营造情境。
第二教学板块──感受“洪水”的肆虐与人们的恐慌。
第三教学板块──体味“老汉”的精神。
第四教学板块──升华情感,深化主题。
第五教学板块──拓展练笔,抒心中情。
以上六个教学板块,既扎扎实实地进行朗读、品味,又进行创造性阅读、探究性学习。以说、读为阅读教学的重点,以“板块式”结构为载体,以提高人文素养为线索,对该课作了一次有益的尝试。
3、板块式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生命质量
语文教学中的方法是很多的,不管采用什么方法,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在新课标下,我们不要忘记自己的角色,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我们也不忘记学生的角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因此必须创建积极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我在《桥》一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采用“读──说──练──结”的板块式教学方式,并把它整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四个板块:
读:给学生创造一份收获的机会。
说:给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
练:给学生提供一个实践的机会。
结:给学生一个感悟反思的空间。
板块式教学思路之所以能够在教学实践中得到运用,是因为它有效地解决了长期困扰阅读课堂教学繁杂无序的问题,它就像一篇结构清晰的文章,又像一座层级井然的能让我们拾级而上的阶梯,给人以看得见、想得到、用得着的感觉。不过,“板块式”教学的设计性和程序性,很容易使它流于技术性和工具性的层面,难以收到好的效果。因此,我觉得“板块式”思路的使用必须结合课文,“因文设法”,注重实效,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与能力的发展和提高,切不可生搬硬套,致使表面形式多样而实际收效甚微。应该优化、整合、活用、巧用课文内容,用线索串连起各个板块内容;或者从“整体运用”课文的角度,提炼出几个能集中课文精华而又有内在联系,可以产生“碰撞”的板块。
二、板块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功夫要下在备课上
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关键在于备课。因为备好课是搞好教学的基础与根本。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备课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但至少要做到以下三点:即了解学生的知识底细,明确单元教学目标,掌握课文的重点内容。只有知道学生该学什么,本单元所需达到的教学目标,哪篇文章最能实现某个单元目标,才能弄清自己该教什么,该怎么教,该选择哪篇文章作为实现某目标的范本。否则,闭着眼睛捉麻雀,大抵是无效劳动而已。教学目标决定课堂教学的方向。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板块教学法要求教者在备课时,必须统观全单元,选择好最能体现本单元某一教学目标的文章,这样才能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2.时间要用在刀口上
效率是课堂的生命。“效率”的含义,就是指单位时间完成的工作量和取得的收获。衡量一堂课的教学效率如何,主要看有效教学时间,即在教与学活动过程中学生学习知识、习得技能、形成能力和提高认识真正起作用的时间。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得知识,掌握技能,教师始终只能起一个导的作用,而学生的学才是课堂的主体,因此,合理安排导与学的时间,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3.着力点要放在能力训练上
板块教学法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获取知识的技能,因此在教给学生“渔”的技能后,要及时地给学生训练的机会和时间,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鱼”。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备听说读写的能力。而能力是在训练过程中培养的,因此,课堂教学必须把着力点放在能力训练上。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彻底改革以知识学习为中心的基本教学体系和以教师讲析为主的基本教学形式,而代之以能力训练为中心的基本教学体系和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主动学习和练习为主的基本教学形式,板块教学法注重的正是这一点。教学中,坚持以训练为主线,使教和学都成为训练的手段,在听说读写训练的全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掌握知识和技能。为了使训练更有成效,教师必须善于设计,精讲巧问,即使是一般的课堂提问和练习也要着眼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与能力的养成。
锘人人握灵蛇之珠,家家抱荆山之玉,在古代的近代的国外的各种教学理念层出不穷,语文教坛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百花争艳景象的今天,板块式教学体系让艺术的教学设计走进千万个普通语文教师的课堂,“板块式”课堂教学让每一次教学都成为一次智慧的旅程,我们有理由相信,语文课堂因为“板块式”教学既有布局严谨之美,又有推进流畅之美;既有结构圆润之美,又有内核深厚之美了。
第四篇:小学语文板块教学
小学语文板块教学:为爱改变、为爱成长!
祁门县芦溪中心学校
胡海
余映潮先生的板块式教学思路主要针对当下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避重就轻”三大痼疾而提出的。
一、重“学得”轻“习得”
长久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对“学得式”的外显学习倚重太多,对于“习得式”的内隐学习关注较少。我们总希望寄希望于理性的“学得式”教育,并相信它一定能让学生“多快好省”地学习汉语言文字,形成语言能力,然而殊不知,一方面语文教学的许多东西是无法“学得”的,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学得”与“习得”是相互促进的,丰富的“习得”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学得”的功效。因此,要想走出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泥潭,就必须在依靠“学得”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习得”的促进作用。
二、重“语识”轻“语感”
审视既有的“语文知识”系统,我们会发现,它更多充斥的是处于显性状态下的“语识”,而单靠“语识”去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事实证明是力不从心的,正因此,“语文知识”的另一种重要存在形式,也就是处于内隐状态下的“语感”被提上了桌面,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讨,最后的结论告诉我们,只有实现“语识”和“语感”两种状态下的语文知识的有机融合,才能真正实现有效甚至高效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重“课内”轻“课外”
在课堂情境中,学生进行的更多是有目的、有计划、可控的语文外显学习,而在生活情境中,学生进行的更多的是自然而然的、无意识的语文内隐学习。从学习情境的角度来看,听说读写活动的进行,生活情境远远大于课堂情境。事实上,作为生命活动方式的听说读写永远是植根于生活这个舞台的,而生活也人类实现听说读写的生命活动提供了最大可能。因此,语文教学若不能将教学形态的听说读写转归为生活形态的听说读写,那这样的语文教学就是被异化了的失败的语文教学。
为使语文教学走出困境,余映潮先生站在语文教学实践者的角度,以一种执着为教学、为教师、为学生的态度,开始自己的思考,在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历和经验的基础上,为语文教学设计了一整套被称作“板块式”的教学思路,并在自己的语文课堂进行了无数次的演练,最终在语文教学界掀起了一场革命性的狂潮。
“运用板块式教学思路,可以使教学结构更加清晰,使教学程式更加有序,使教学内容更加优化,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对于传统的教学结构而言,板块式教学是一种很有特色的创新,很有力的挑战。”张定远先生(全国中语会理事长)的评价既是对“板块式教学”实效性的肯定,也是对“板块式教学”特色化的概括。
“板块式教学”之所以能在中学语文界得到广泛认同,又在小学语文界得到大力推行,原因就在于“板块式教学”通过课堂变革实现了教学创新,凸显了教育智慧。
一、教学内容之变
同一般教学相比较,“板块式教学”在教学内容的剪裁取舍上更加注重语文教学的本质,那就是侧重语言文字的训练和表达技巧的运用,提倡从语言文字的角度处理课文。
我们一起来看一个教学设计,《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篇课文的教学被设计成了五个板块,分别是:理解一个句子;复述一个故事;加深一种体会;掌握一个绝招和摘抄一个警句。五个板块的教学中既有内容理解,又有技巧揣摩,还有能力训练,目标突出,重点明确,操作性极强。
可以这样说:“板块式教学”走出了内容至上的窠臼,更加注重语言形式的表达效果,更加关注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真正变“教课文”为“教语文”。
二、教学形式之变
“板块式教学” 的所有板块均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学生成了课堂真正的主人。
“板块式教学”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有着明显的效应,在老师的引导下,在同学的帮助下,学生的学习潜能在实践活动中得到了充分释放。
我们再看《难忘的启蒙》一课的教学板块设计:说一个句子(旨在培养学生的感受、概括能力)、讲一个故事(旨在培养学生的复述能力)、品一个句段(旨在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提一个问题(旨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学一种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提炼能力)。五个板块均有学生的全身心参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全方位的磨砺。
可以这样说,“板块式教学”走出了串讲串问的羁绊,更加强调学生的语文实践参与,更加关注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真正变“老师教”为“学生学”。
三、教学过程之变
“板块式教学”注重实践活动,但是并非所有的实践活动学生都乐于参与,因此,结合学生实情以及课堂学习氛围,灵活设计活动板块就显得无比重要,既要考虑难易程度,又要关注趣味与否,既要体现新颖性,又要突出挑战性。
我们看看《掌声》一课中说话环节的设计:
(1)
给了
掌声。
(2)
时,给了
掌声。
(3)
时,给了的掌声。
(4)
时,给了的掌声,小英。
(5)原来,掌声里有。
这样的活动安排要求学生必须自己通过充分读书和思考,接受一次次挑战,主体地位的彰显,主动意识的激发,使得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得学习效果大大提高,并且节省了大量的学习时间。
可以这样说,“板块式教学”走出了沉闷压抑的阴影,更加在乎课堂教学的节奏变化,更加关注学生精神的愉悦程度,真正变“学习苦”为“学习乐”。
“板块式教学”的变革其实都是源于对语文课程的热爱,对课堂教学的热爱以及对学生的热爱,教育之道,以爱为名,相信“板块式教学”的明天会更美好,小学语文的明天会更美好。
但是,小学语文界对于余映潮先生的“板块教学”的评价一直有一种批判的声音,他们认为:“板块式教学”重学科的工具性,轻教材的人文性;重设计的操作性,轻教学的创新性;重教师的指导性,轻学生的自主权。这些评论我没有权利指点,只是觉得这些站在教学理论层面的说辞似乎有点过于高瞻远瞩,过于高屋建瓴。试想:我们提倡了这么多年的素质教育有遍地百花开的成效吗?我们推行了至少十年的课程改革有桃李满天下的局面吗?
如今的小学语文教学还处于发展的瓶颈期,还煎熬在何去何从的两难抉择中,有效课堂甚至高效课堂离现实中的小学语文教学还很远,正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尽管全国各地名校林立,名师如云,但是薄弱地区农村学校的小学语文教学现状仍然是费时低效。症结何在?归根结底就是缺少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思路或模式。
笔者认为,余先生的“板块式教学”可以一定范围内减少和避免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盲目教”(抓不住教学重点)、“糊涂教”(理不清教学思路)和“随便教”(达不到教学目标)情况发生;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素质发展以及学校质量提升的基本要求。
下面笔者就结合近期自己对“板块式教学”的认识和理解,粗浅的谈谈“板块式教学”的两个优势与缺陷并存的特点:
特点一:先品语文,再品人生!
“语文味”一词是针对把语文课上成思品课、科学课等现象提出的,虽然语文课与其它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决不能因此将语文课与其他学科划等号,语文课只是借助其他学科的相关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余先生十分重视课堂教学中“语文味”的生成,因此,“板块式教学”的核心就是积累语言知识,力求在语言文字积累中实现对课文内容的品读和对文本情感的品悟。我们且来看看余先生发表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3年第6期上的《教学思路的设计艺术(之一)》中的案例,在这篇文章中余先生为我们提供了一幅《夏天也是好天气》的教学蓝图:告诉大家读妙文、提醒大家寻雅词、评说课文品奇字、表现生活用美句。这幅蓝图不仅关注学生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语文能力的提升,还十分注重教师的语文素养的积淀和课堂艺术的修行。
或许正是因为“板块式教学”对“语文味”的极致追求,使得课堂教学中对文本蕴含的生活体验和人生感悟解读不够,造成“人文性”的自然缺失,这是“板块式教学”一个无法回避的缺陷,即使几经修正,仍然收效甚微。尽管如此,笔者觉得还是应该倍加尊重和宽容“板块式教学”,要给予其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以及完善和更新的时间,相信未来的某一天,“板块式教学”定能实现语文品读与人生品悟的完美结合,到那时,不止薄弱地区农村学校小学语文教学,甚至全国小学语文界都将掀起一场风暴式的革命。
特点二:以教领学,以学促教!
新版《语文课程标准》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尽快实现角色的转换,与学生平等对话、共同交流,相互促进。这种设想是完全合理和正确的,但是,在薄弱地区农村学校全面推行还有难度,毕竟学生的语文素养还是比较欠缺的,语文能力还是普遍低下的,倘若强行普及推广,势必会走上过分夸大学生主体意识、忽视教师指导作用的另一个极端。
笔者觉得在现阶段,特别是城乡教育发展极不平衡的时期,在薄弱地区农村学校试行“板块式教学”还是有很大的正面作用的,至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协调好师生关系,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指明前进与发展的方向,避免课堂教学又一次陷入不可自拔的迷茫与困惑之中。
被余先生爱称为“美文美教”的“板块式教学”,其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以语文能力训练的最基本要求为准则,要求学生在限定的思考范围和活动领域内,对课文内容进行解读和分析,并通过统一的方式加以规范和训练。这是一种刻板的模式,但也是一种快速提高语文能力的模式。
当然,余先生和他的“板块式教学”追求的最终目标不是“美文美教”,而是“美文美学”,但是,实现“美文美教”向“美文美学”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必须建立一个比较坚实的基础之上,那个基础就是学生语文能力和教师教学能力的的普遍提高与共同提升。
只有不断完善“以教领学”,才能达成“以学促教”,也才能真正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从有利于教师的“教”转向有利于学生的“学”,才能从注重操作转向注重调控,从不变转向可变,并最终实现教学相长、交互学习、共同提高。
小学语文教学何去何从?余先生和他的“板块式教学”将告诉你他们的答案——重视“语文味”和偏向“教师教”只是为了奠好基,搭好台,给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创造更多更好的机会。
对于小学语文,“板块式教学”绝对不是唯一有效的教学,但一定是十分有效地教学,笔者坚信:只要“板块式教学”能够始终关注师生(知识、能力、情感意志)的共同成长,相信一定能走出一条属于小学语文的阳光大道。
第五篇:板块式教学中期报告
一、中期论证活动简况(时间、地点、评议专家、参与人员等)。
2015年4月28日,《初中历史“板块式”教学探究》中期论证研讨活动在嘉祥县教体局南三楼会议室举行,课题组全员参加了会议。
出席本次论证会的有县教研室主任郭德灵、县教研室副主任张以新、县教研室副主任杜维良、县教研室副主任郝红霞等领导、专家。会议由郭德灵主任主持,活动由四部分组成。
一、主持人汇报中期报告;
二、专家讲座,互动交流;
三、课题组反馈,资料填写;
四、领导讲话,并提出建议及要求。
课题汇报中,结合视频资料,从问题的提出、研究的目标、思路、方法、意义等方面对该阶段的研究工作做了详尽的介绍,并展示了阶段性研究成果。同时,提出了课题研究中面临的困难,阐述了下阶段研究的重点、打算及预期的效果。专家讲座阶段,特邀专家杜维良主任给课题组提出了目标和定位。课题组成员积极互动,与杜主任进行了交流与反馈,并填写、改正、刷新了资料,现场研讨气氛热烈。
最后,郭主任高屋建瓴,对课题组成员一年多的辛勤努力和探索给予了肯定,对本阶段的研究表示了赞赏。各位领导还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和要求,为课题的后续研究指明了方向。课题组全体人员对专家的指导表示感谢,并真诚地邀请领导、专家对下阶段的课题研究继续给予关心和指导。
本次活动,不仅展示了本阶段的研究成果,增强了课题组成员研究、推广课题成果的信心和决心,同时也推动了我县的教育科研工作日趋规范化、科学化。
二、中期报告
(研究工作主要进展、阶段性成果、主要创新点、存在问题、重要变更、下一步计划、可预期成果等,限3000字,可加页)。
该课题自2014年1月申报至今,已完成中期研究,初步形成了具有校本特色的操作性经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对课题中期研究工作进行总结。
一、前期课题研究主要工作
(一)资料准备,培训研讨。
收集、筛选和整理了课题前期阶段资料。通过培训和研讨,实验教师对课题研究的意义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增强了使命感和自觉性。
(二)编制调查问卷,制定实施方案。
运用查阅资料、问卷调查等形式,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兴趣需要,了解到学生对问题引领下的高效课堂的认知现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三)选择五所中学进行重点实验。
总课题组从全县遴选了嘉祥四中、祥城中学、嘉祥二中、黄亥中学、大张楼中学进行重点实验研究,确定了《初中历史“板块式”教学探究》的整体框架,选择了课堂教学实验的三大载体:教研组、教师、学生。
二、中期课题研究具体工作
(一)成立实验课题组,制定实施方案,确定实验教师。
2014年9月28日开题后,成立了以马丽丽为组长、任宪法为副组长的总课题组,确立了研究目标,确定了实验教师,制定了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二)开展课题专题研究活动。
1、组织教师深入学习。课题组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下发了各学科与课题相关的学习资料,通过集中和分散学习,让教师感悟板块式教学的科学内涵。
2、家校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学校下发《致家长的一封信》,告知开展“初中历史板块式教学”的目的、意义和途径,请家长配合学校共同行动。
3、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问题意识。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积极解决问题。新型问题引领下的板块式教学的现代理念悄悄改变着学生,为学生的发展涂抹了一层亮丽的底色。
4、探索研究初中历史板块式课堂的基本模型。包括小组合作的研究,集体备课的研究,导学案的研究,当堂训练的研究以及基本模式研究。
5、各参与学校组织教师尝试进行历史学科的板块式教学,从“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导学案”、“六环节教学”等课堂教学模式中,选择适合本校实际的一种进行尝试,通过实践形成适合本校校情的教学模式。
6、课题组所有成员组织各学科的部分教师分别到曲阜实验中学、杏坛中学、孔子中学等多所学校学习观摩。
7、课题组和各校教师加强横向联系,彼此交流研究的方法和经验。
8、接受市教研室定期对课题的指导,通过“教学视导”、“研讨会”“开放周”“送课下乡”等形式,解决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并及时整改。
9、探索并设计实际有效的课堂评价方案。从学校、教师、学生等不同层面,通过学生自评、生生互评、师评、校评等渠道,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方案。
三、阶段性成果
1、丰富了教师原有的知识结构,提高了教师的指导水平,促进了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
在参与研究与实施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发展的服务意识越来越浓。通过课题引领,多数教师能够静下心来备课、潜心研究、巧妙构思,越来越从容地参与板块式课堂的研究。无论是问题的设置,还是课堂提问,老师们都能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尊重学生的意愿。同时,教师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逐渐成为受学生欢迎的行家里手。
2、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凸显了鲜明的办学特色。
实验学校努力构建“初中历史板块式教学”为特色的学校教学模式,打造学校办学特色,充分发挥了活动育人、课堂主渠道育人的作用,通过各个层面的深层次探索,推动了学校的整体工作,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附:阶段研究成果
1、初中历史板块式教学评价标准
2、初中历史板块式教学课堂教学案例
3、初中历史板块式教学的有关论文
4、音像、照片资料
四、创新之处:
1、学术思想及观点
在信息化社会中,人们生活、工作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快,需要面对不断出现的新知识、新技术,一次性的学校教育越来越不能满足个人终身的社会需要,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生活、工作的节奏。因此,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终身学习将伴随自己一生。国内外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的研究,对于初中历史的高效课堂教学的研究,尚未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可以说是相对空白的研究领域。
本课题致力于研究初中学生学习历史课程的兴趣的持续性的保持,让学生对于历史的学习兴趣由一节课发展为一周,由一周发展为一个月、一学期、一学年,甚至持续终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应不失时机地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改变被动、消极的“要我学”为热情主动的“我要学”,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新一轮课程改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在教学中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等方面的发展。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问题引领,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各种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练习。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权利,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2、研究方法创新
以往的课题研究主要是课题组成员的研究,是少数人的行为。当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再普遍推广,这样就造成研究力量薄弱,研究氛围不浓,研究进展缓慢。本课题的研究采取学校全员参与的形式,从各个方面各角度推进,是以往研究课题不能比拟的。全员的参与,集体的智慧,使课题研究整体推进快。课题研究内容成为了学校整体工作的灵魂,为形成办学特色、推进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五、对现有成果的反思
1、教师的历史板块式教学理念、教学能力、教研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2、学生的课堂有效学习的特征还不明显。
3、收集的有效个案和无效个案缺乏典型性。
4、历史板块式教学论文的质量和数量有待提高。
5、形成的共识还没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
六、今后工作的展望
1、继续探索历史学科教学高效的途径和方法。这就需要我们整理历史学科各阶段教材中有关的内容,并以此为生发点,探寻各阶段历史课程教学中板块式教学的设计方法。
2、继续加强评价研究。检测评价体系在课题研究中处于重要的地位,是课题研究成功与否、研究成果是否有价值的重要环节。评价标准的科学性、普适性等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验证。评价工作还有待与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沟通,如何发挥学生评价在整个评价中的作用,也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之一。
3、通过实践,进一步验证“初中历史板块”模式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整理《初中历史板块式教学课堂探究》教学案例,为进一步科学有效地开展课题研究,提供丰厚的资源。
七、预期成果
成果形式:研究报告及研究论文。使用去向:嘉祥县区域内推广。
预期社会效益:通过对课题的研究,找到更加适合本地区的高效学习历史课程的实施途径。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使学习兴趣持续性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及研究,使学生的学习历史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促进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协同发展。探索实现高效历史课堂教学有效管理,使其形成精细化机制。
三、专家意见(侧重于过程性评估,检查前期课题研究计划落实情况,进行可持续性评估,调整研究计划建议等,限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