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课:匆匆公开课教案西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时间:2019-05-13 00:56: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二十一课:匆匆公开课教案西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二十一课:匆匆公开课教案西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一篇:第二十一课:匆匆公开课教案西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懂得珍惜时间的道理。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段。

教学准备

1.课前查找有关朱自清生平事迹的介绍。2.搜集有关珍惜时间的名人名言、故事。

教材简析

《匆匆》写于 1922 年 3 月,当时正值“五·四运动”落潮之际。面对令人失望的现实,作者对

虚度时光感到苦闷,又为看不到前途而彷徨。但作者虽苦闷但不颓唐,虽彷徨但不消沉。本文抓住人们日 常习见而又易于忽略的物象,寄情述怀,感叹韶华易逝,人生短促,告诉人们需珍惜时间,爱惜生命,有 所作为。

本文运用排比、对比、拟人、比喻、反问等多种修辞手法,展示出作者的内心世界。文章开头,作者以“燕子来去”“杨柳青枯”“桃花开谢”三个排比句来描写春景,用自然界的事物与时间作对比,点出题眼“日子一去不复返”。然后,在第 2、3 段,作者把自己过去生命时间的流喻作一滴水,把大自然 “时间的流”比作大海,以渺小和浩瀚两相对比,抒发了伤时而又惜时的感喟。再以拟人化手法叙述时光 来去匆匆,说“太阳它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日子从“水盆”“饭碗”“双眼”“手边”“跨过” “飞去”,饶有情味地刻画了日子来去匆匆的样子,深化题旨。最后在第 4 段,作者全用反问句来追寻自 己过去生命“像游丝样的痕迹”,显示了对生命价值的严肃思考和对生活执著的追求,并以“我们的日子 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作结,与开头呼应,表现了难以平静的心情,引人深思,启示人们要珍惜时间,有 所作为。

本文以“匆匆”为题,抒写时间易失难得,蕴理于情,意蕴深厚。全文篇幅短小,结构单纯,“燕子”“杨柳”“轻烟”“微风”“薄雾”“初阳”等事物飘忽灵动,给人营造出一种清隽淡远的意境。因此,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体味语言的美,在读中品味字里行间流露的真情,在 读中学习语言的表达方式,在读中积累语言。

建议本课教学 1~2 课时。

解读与提示身体健康 * 文章起首,作者描绘了一幅“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

了,有再开的时候”的动物迁徙、植物荣枯的画面,和时间作对比,提出“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 呢”,看似在问,实际上是暗示时光流逝,一去不回。由此牵发作者的想象,想起自己“八千多个日子” “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就这样无影无踪消逝,“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接着,作者用细腻而独特的笔触,具体写出了日子是怎样的来去匆匆:从“吃饭”“洗衣”“凝视”“上床”,乃至“叹息”的瞬间,日子就此“逃去如飞”,如“轻烟”,似“薄雾”那样消逝。为此,作者深感既然 “来到这世界”,就不能“白白走这一遭”,层次井然地揭示了题旨。

* 教学时,可引导学生从释题“匆匆”入手,让学生根据题目提问:什么匆匆?怎样匆匆?带

着问题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怎样写我们的日子匆匆而逝的。学生很容易在课文第 2、3 段找到相关的语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 第 3 段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具体形象地刻画出太阳“它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在不

经意间,已经从“水盆”“饭碗”“双眼”“手边”“床上”“叹息”中“跨过”“飞去”“闪过”。教 学时要抓住这些重点语句和词语的理解,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仿照课文的写法,从看得见摸得着的 生活现象与事物中感受时间的来去匆匆。

* 第 4 段用一连串的问句,写出了作者对人生的思索。教学时,可结合介绍朱自清的生平事迹

和当时社会背景。在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此时作者想到了什么?文中的“做些什么”“剩些什 么”“留着些什么”是什么意思?读到这里,你想到了些什么?

最后,抓住课文首尾问句“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体会作者表达 的思想感情。想想课文开头提出的问题,作者在文中回答了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作者最后以此问题 结尾,有什么作用?教学时,可引导学生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从不同角度想想自己的日子是怎样过的,身边的人的日子又是怎样过的,你了解的名人的日子又是怎样过的……另外,还可以结合介绍朱自清的生平事迹,或者让学生交流搜集的珍惜时间的名言、典故等。

* 课后第 2 题第一句用拟人化手法,形象生动地描写出时间来去匆匆;第二句告诉我们日子稍

纵即逝,要珍惜时间,不能枉度此生。教学时,不能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感悟,要让学生多读,从朗读中体会,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不同的角度谈自己的理解,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设计参考

一、释题导入,质疑导学

1.出示课题,释题。“匆匆”是什么意思?

2.根据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如课文中讲的是什么匆匆?是怎样的匆匆?等等。3.把课题“匆匆”扩展成一个完整的句子。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自由读课文,想想每一段分别讲了什么内容。2.小组讨论交流,概括出每一段的主要内容。3.全班交流,理清文章结构。

三、品读课文,感悟作者情感

1.学习第 1 段。

学生自由朗读,说说你喜欢哪些句子?为什么?

开篇三个排比句,写出了自然界一些周而复始的现象。由此,提出问题,引人深思,激发兴趣。2.学习第 2 段。身体健康 读句子“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个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

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思考:在这句话中,“一滴水”和“大海”分别比喻什么?如果去掉“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

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可以吗?为什么?

“头涔涔”“泪潸潸”是什么意思?从这段话中,你体会到了些什么? 3.学习第 3 段。学生自由读课文。小组讨论:

文章是怎样具体描写日子来去匆匆的? 你有哪些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大家讨论解决。

你读懂了些什么?想想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的情况吗?谁能照样子补充上几句? 全班交流。感受时间来去匆匆。4.学习第 4 段。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资料展示:朱自清生平事迹以及“五·四运动”后的社会背景。

思考:此时作者想到了些什么?文中的“做些什么”“剩些什么”“留着些什么”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围绕“我们不能白白地浪费日子,不能白白地浪费时间,浪费生命,不能什么也没

做,什么贡献也没有”来说体会,谈感受。)

读到这里,你想到了些什么?

(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谈珍惜时间,珍爱生命,有所作为。)

5.齐读最后一段,想一想作者为什么又一次提出这个问题?学完课文的你,能回答这个问题吗? 6.同学之间交流珍惜时间的名人名言,名人故事。

四、总结全文,学习写法

1.读完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

2.在品读课文时,除了读懂课文内容外,我们还应注意些什么?(从阅读内容想开去,联系自

己的生活实际去思考。)

五、课外拓展

1.课外阅读朱自清的散文。

2.把你喜欢的语句抄写在积累本上。3.仿照课文写法,写写你对时间的感觉。

(古庆书)

参考资料

1.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幼年在私塾读书,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1912 年入高等小学,1916 年中学毕 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20 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在江苏、浙江一带教中学,积极参加新文学运动。1925 年 8 月到清华大学任教,开始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创作则以散文为主。1931 年留学英国,漫游欧洲,身体健康 回国后写成《欧游杂记》。1932 年 9 月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1937 年抗日战争爆发,随校南迁至昆明,任西南联大教授,讲授《宋诗》《文辞研究》等课程。这一时期曾写过散文《语义影》。1946 年由昆明返 回北京,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新中国成立前夕,患胃病辞世。

朱自清是早期文学研究会会员,“五·四”爱国运动的参加者,受“五·四”浪潮的影响走上

文学道路。1919 年 2 月发表了他的新诗处女作《睡罢,小小的人》。1922 年和俞平伯等人创办《诗》月刊。1923 年发表长诗《毁灭》。

朱自清有著作 27 种,共约 190 万言,包括诗歌、散文、文艺批评、学术研究等。大多收入 1953

年开明书店出版的 4 卷《朱自清文集》。1988 年,江苏教育出版社对朱自清著作又一次全面地收集、整理,出版了 6 册《朱自清全集》。

2.关于珍惜时间。

历数古今中外一切有大建树者,无一不惜时如金。古书《淮南子》有云:“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汉乐府《长歌行》有这样的诗句:“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晋朝陶渊明也有惜时诗:“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唐末王贞白《白鹿洞》 诗中更有“一寸光阴一寸金”的妙喻。法国作家巴尔扎克把时间比作资本。德国诗人歌德把时间看成是自 己的财产。鲁迅先生对时间的认识更深刻,他说:“时间就是生命。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无异于 谋财害命。”法拉第中年以后,为了节省时间,把整个身心都用在科学创造上,严格控制自己,拒绝参加 一切与科学无关的活动,甚至辞去皇家学院主席的职务。居里夫人为了不使来访者拖延拜访的时间,会客 室里从来不放坐椅。76 岁的爱因斯坦病倒了,有位老朋友问他想要什么东西,他说,我只希望还有若干小 时的时间,让我把一些稿子整理好。

当代青少年多数都很羡慕美国、日本富裕的生活,然而,你知道他们是多么珍惜时间吗?早在

200 多年前美国还没独立的时候,美国启蒙运动的开创者、科学家、实业家和独立运动的领导人之一富兰 克林就在他编撰的《致富之路》一书中收入了两句在美国流传甚广、掷地有声的格言:“时间就是生命” “时间就是金钱”。20 世纪 90 年代初,中国辽宁青年参观团在日本出席一个会议,出国前团长准备了厚 厚一叠发言稿,可到时日方官员递上的会序表却写着:“中方发言时间:10 点 17 分 20 秒至 18 分 20 秒。” 发言时间仅为一分钟。这在那些“一杯茶水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的人看来,似乎不可思议,而在日 本却是极为平常的。日本从工人到学者,时间观念都非常强。他们考核岗位工人称不称职的基本标准就是 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单位时间的劳动量,时间一般精确到秒。

身体健康

第二篇:第二十九课:古文两篇公开课教案西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范文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本课生字。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句子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课文中的两个故事。4.能联系实际,说说学习课文的体会。

教学准备

1.教师:课件。

2.学生:搜集有关司马光的资料。

教材简析

本课安排了两篇浅显的文言文:一篇是《司马光救友》,另一篇是《矛盾》,都是孩子们很熟

悉的故事。

《司马光救友》通过司马光砸缸救友的故事,赞颂了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肯动脑筋的品质;

《矛盾》通过一个既卖矛又卖盾的人自相矛盾的语言,讽刺了生活中的这种现象,告诫人们说话做事不要 前后矛盾。这两则文言文,篇幅短小精悍,内容浅显易懂,叙述形象生动,寓意深刻。

因为学生是初次接触文言文,教学前,应让孩子们知道: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悠久的民族

文化,有传统的民族美德,有浩如烟海的文化艺术瑰宝。古代的很多东西都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记载下来的。学习一点浅显的文言文,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教学时,教师还要教会学生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先认认真真读课文,多读几遍,把课文读

准确,读通顺,再对照注解,试着读懂每一句话,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全文的意思,最后说说自己读了以 后的感受。

建议本课教学 1~2 课时。

解读与提示

一、司马光救友

1.词语解释。

戏:游戏。于:在。瓮:一种盛东西的陶器,腹部较大,这里指陶制大水缸。没():淹没,沉

下去。皆:都。弃:放弃,扔掉。持:拿。击:打,敲打。迸:向外溅出或喷射。身体健康 2.重点内容提示。

“与群儿戏于庭”中的“戏于庭”与现在的表述方式有明显的区别,要引导学生体会;“众皆

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通过其他小孩和司马光行为的对比,突出了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肯动脑筋的品 质。

3.全文大意。

司马光七岁时,与一群小孩子在院子里游戏,一个孩子爬到水缸上去玩,一不小心失足掉进缸

中淹着了,其他的小孩子都吓得跑了,只有司马光拿着石头把水缸砸破,水流出来了,小孩得救了。

二、矛盾

1.词语解释。

鬻():卖。誉:称赞。盾:古代用来防护身体,遮挡刀箭的武器。其:他的。坚:坚固,坚硬。

莫:没有。陷:攻破。矛:古代兵器,在长杆的一端装青铜或铁制成的枪头。如何:怎么样。其人:这个 人。弗:不。应:回答。

2.重点内容提示。

“物莫能陷也”“物无不陷也”对比明显,应让学生准确理解,这样有利于想象“以子之矛,陷子之盾”的结果,充分体会这则寓言的寓意。

3.全文大意。

有一个卖矛和盾的人,称赞自己的盾非常坚固,没有什么东西能攻破它。一会儿又夸自己的矛

说:“我的矛非常锐利,没有什么东西不能戳穿。”

一个人反问他:“用你的矛,戳你的盾,会怎么样呢?”这个人回答不上来。

教学时,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大致了解文中的意思即可。教师不必作过高、过深的讲解。要重视

朗读训练,通过朗读,引导学生理解意思,领悟文章内容揭示的道理。

* 课后第 1 题可以先让学生借助注释自学,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 课后第 2 题不要求直译,只要正确讲出意思,并说出自己的体会就行。* 在了解课文意思的基础上就易背诵了。

教学设计参考

司马光救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第一次接触文言文,文言文具有语言简练的特点。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文言文是怎样

叙述《司马光救友》这个小故事的。老师还要告诉你们学习文言文的诀窍,就是古人说的“读书百遍,其 义自见”。现在老师先读一读,请同学们注意听。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悟大意

1.请同学把课文试读一次,要求读准字音,若有读不准的,请画出来与同桌交流。2.大家在读好字音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并读给同桌听。3.教师抽查学生读文情况,学生评议。

三、看注释,自解句意文意

1.自读自悟。读一句,看这句有关词语的注释,把注释的意思放到句子里,揣摩句子的意思,这样读懂每一句话,自己弄不懂的记下来,留待小组合作学习时提出与同学研讨。

2.小组合作学习。各自汇报对每句话的理解,一句一句相互研讨,说句子意思,弄不懂的语

句记下来,留待向全班同学或老师请教。

3.全班交流。身体健康 ①各组推荐代表说每句话的意思,互相评议,每句意思的说法不求完全一致,但求主要意思不

错。学生说不准,教师应予以点拨。

②各组提出疑难问题,同学讨论,教师点拨。③把每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全文大意。

四、朗读课文,感悟人物

1.我们读了几遍课文,应该逐渐开始认识司马光小朋友了,你能说说在课文里司马光做了什么

事吗?(先同桌小声交流,再全班交流。)

(1)自己读读,根据句子的意思学做司马光的动作。(光持石击瓮破之)(2)讨论:你学着司马光做了什么动作?(师走到学生中,询问了解学情。)(3)情景感悟:请一学生上台做做。

①你做这样的动作能帮助自己理解“持”“击”的意思吗?

②通过朗读体会,让学生提建议怎样把这两个动作做得再好些。(如要举双手,要对准了,要

用力等。)

(4)司马光持石击瓮时,心里怎么想?

(5)继续探寻司马光的心理,感受一下砸缸之前司马光在想什么。(6)小结:原来砸缸不是目的,救人才是目的。司马光的这口缸砸得好!(7)了解结果,引读“水迸,儿得活”。

2.假如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怎样想,怎样做?(引导动脑筋想办法。)

3.从司马光砸缸救人这件事上,你觉得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小朋友?你想对他说什么话?

五、品读,读出理解和韵味

1.自己练习朗读,把对词句的理解读出来。“与群儿戏于庭”要读出欢快的语气;“一儿登

瓮,足跌没水中”要读出着急的语气;“光持石击瓮破之”要读出沉着的语气,敬佩的语气;“水迸,儿 得活”要读出高兴的语气。

2.指名读。评议是否读出文句的情感、韵味。3.齐读,读出语气和韵味。

六、拓展延伸

由于司马光从小爱动脑筋,会想办法,所以后来他成了宋朝一位非常有名的人,写下了著名的

《资治通鉴》。同学们想进一步了解司马光的话,课后就再去找一些有关司马光的故事读读吧。

矛盾

一、指名背《司马光救友》

二、回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引入新课的学习

先认认真真读课文,多读几遍,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再对照注释,试着读懂每句话,然后用自己的话 说说全文的意思;最后说说自己读了以后的感受。

三、读通课文

先自己读,再同桌互读互评,再在全班交流。

四、精读课文

1.结合插图再读课文,边读课文边看课后注释,把课文读懂,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先借助注释自由读懂课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找出自己读不懂的地

方在组内交流,组内不能解答的问题由小组长记下来,等会儿在全班交流。

(教师先列举一句作示范,让学生明白怎样读懂每一句话的意思。)身体健康 3.组织交流。先由小组长交流本组不懂的问题,再抽几位学生说说整篇文章的大意。

五、自由交谈

启发学生谈谈自己读了课文后,从文中悟出的道理。

如:说话做事前后要一致,不能夸夸其谈,不能自吹自擂,要实事求是„„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把你读课文后的感受写下来。3.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或朋友听。

(薛正琪)

参考资料

1.司马光是北宋时最有名望的大臣之一,他是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他的名声,从幼小 的时候已经开始传开了。据说他七岁那年,就开始专心读书。不论是三伏天,还是数九寒冬,他总捧着书 不放,有时候连吃饭喝水都忘了。他不但读书用功,而且很机灵。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子里玩耍。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有个小孩爬到缸沿上,一不小心,掉到缸里。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一面哭喊,一面往外跑,找大人来救。司马光不慌不忙,顺手从地上拾起一 块大石块,使尽力气朝水缸砸去。“砰”的一声,水缸破了,缸里的水流了出来,被淹在水里的小孩也得 救了。

这件偶然的事情,使幼小的司马光出了名。东京和洛阳有人把这件事画成图画,广泛流传。2.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司马光家世代为宦,父亲司马池为宋仁宗宝元庆历间名臣,官至兵部郎中、天章阁待制,一生

以清直仁厚享有盛誉。司马光受家庭熏陶,笃诚好学。7 岁时,“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即能 了其大旨”,从此,“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15 岁时所写文章,时人称之“文辞纯浑,有西汉风”,20 岁时中进士甲第,可谓功名早成。但他并不以此“矜夸满志,昆明于物,如谓大下莫己若也”,而是豪 迈地提出:“贤者居世,会当履义蹈仁,以德自显,区区外名何足传邪!”这些话反映了青年司马光的胸 怀与胆识,立志以仁德建功立业,不求虚名。因此,步入仕途后的司马光,继续广泛深入地学习,音乐、律历、天文、术数无所不通,其中最用心力的是对经学与史学的研究,尤其对古籍阅读极广,考察极细,可谓通习知晓,烂熟于胸。他随读随作札记,仅 26 岁一年所写读史札记,便多达 30 来篇,就中萌发了删 削卷帙浩繁的古史成一部编年体通史的著史想法,以方便阅读,而更为深沉的动力,则是封建政治的需要。

司马光通过编纂史著,从历史的成败兴亡中,提取治国的借鉴,“使观者自责善恶得失”。以

“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命名为《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的编写,大致分三个步骤:首先,排列丛目;然后,编写长编;最后,删改定稿。一、二两步,在主编司马光指导下由助手完成,第三步则完全由主编一人完成。全书的发凡起例由主编拿 出后,编写过程中的具体方法和原则,司马光强调了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严格的选材。丛目、长编的取材尽量广泛,提出“宁失于繁,毋失于略”,所选史料内

容则着重在国家兴亡、政策得失、君臣道德等方面,目的在提供治国借鉴,反映生民休戚。这样,所收史身体健康 料除正史之外,诸如稗官野史、百家谱录、总集别集、传状碑志等总数不下 300 多种。长编长达 6500 多卷,3000 多万字。

第二,精心的考异。只有真实才有价值,只有有价值才能具备借鉴作用。任何史家著史都要对

史料进行考异,而司马光除将考异所选史料收入正文之外,又将各种不同的说法和鉴别理由加以逐条说明,著成《通鉴考异》30 卷,与“通鉴”一起奉上。由于考异中“抉择幽隐,校计毫厘”的严谨态度,大大增 强了史著的可靠性、真实性,“通鉴”以信史著称,离不开“考异”的辅翼作用。而这种著史方式,为后 世史家沿用,清代以考证史实见长的乾嘉学派,正是沿着这条路子发展起来的。

第三,编制目录。《资治通鉴》记载了 16 个朝代 1362 年的史实,是一部总计 294 卷的长篇巨

著,为翻检方便,于修史同时编写《通鉴目录》30 卷,我国古代编年体史书因按年纪事,故没有篇目,不 作目录,只是以年检索。司马光突破这种旧例,分三部分将年表、帝纪、历法、天象、目录、举要、索引 集于一块,开创了编年体史书多功能目录的新体例,使“通鉴”体更臻于完善,将我国的历史编纂学推进 到了新的水平上。第四,完善史体。编年体记事简明扼要,但受时间限制使史事拖沓割裂,不易反映全貌。司马

光注意吸收纪传体的优点,为交代前因后果,大量采用连载、主载、附叙、追叙、补叙等写法,带有以事 件为线索组织材料的性质,表现出突破编年体,酝酿纪事本末体的趋势,对南宋袁枢编纂《通鉴纪事本末》 一书,有启迪先导之功。这一改造,使古老的编年体例焕发了新的生命力,后世仿作接踵而起,形成了一 个从古至今的编年史书系统。这一系统中,《通鉴》以通史成书,便于“探明变化之由,寻求演变之迹”,与唐宋以来社会上“主通明变”的思潮相吻合,也与“资治通鉴”的目的相一致。第五,加工贯通。集体写书,由于手笔不同,风格各异,容易产生割裂驳杂的现象,但《资治

通鉴》的语言风格如出一人之手,浑然一体,毫无雕琢弥缝的痕迹,这正是司马光精心改编和加工的结果。有着深厚文字功底的司马光,尤长于叙事,款款写来,原委了然,文字优美而质朴,格调古雅浑厚而又简 洁晓畅,真可谓别具匠心,自成一体。有许多场面和人物描写,已成文学史上的名篇,而大型战争如赤壁 之战,淝水之战的叙述,更是脍炙人口,引人入胜,超越了所有其他史书的记载,成为历史散文的上乘。第六,撰写附论。我国史家借论赞以寓褒贬劝诫之意,已成传统。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一书

中附论,不仅数量多,而且篇幅长。全书附有 180 多篇,80 多篇援引他人之论,其余全为亲手撰写。所论 多为治乱之因、君臣之道,是在以往所写史论与奏疏基础上,因史事而发挥,就时事而议论。字里行间,充满着匡辅的诚意和情感,寓褒贬臧否于其中,体现出因事劝谏的良苦用心,无论是民族问题还是用人原 则,都针对现状提出了革除弊政的历史借鉴,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更具匠心的是,这么多的附论,与《资治通鉴》的内容取舍编排,竟是这样的浑然一体,成为贯彻“资治”这一著史目的的点睛之笔。翔 实、体例精善、叙事生动、议论深刻、文风质朴的史学巨著终于完成了。主编司马光所耗费的心血是难以 估量的。实际上,《资治通鉴》的著述意义,已远远超过作者的本意,它不仅为统治者提供“资治”的

借鉴,也给全社会提供了借鉴。近千年的历史证明:《资治通鉴》已与《史记》一样,被人们并称为史学 瑰宝,广为流传,教益大众。

身体健康

第三篇:第二十八课:提灯女神公开课教案西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了解南丁格尔的生平及她的事迹,知道“白衣天使”的含义及来历。2.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对于文章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准备

1.搜集关于南丁格尔的有关资料。2.了解你所知道的关于护士的工作情况。

教材简析

“白衣天使”这是一个多么崇高美丽的形象,留在我们脑海中有许许多多关于她们的温馨的印

象。但是,你知道这个称呼是怎么得来的吗?“提灯女神”与“白衣天使”又有什么关系呢?学完这篇课 文你就知道了。

课文为我们介绍了南丁格尔的生平和她的感人事迹。

在南丁格尔的童年,善良、富于同情心的性格为她日后成为一名优秀的护士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她虽然出身高贵,但她从小照顾弱小,富有同情心。她还喜欢玩扮护士的游戏,模仿医护人员给小动物和 洋娃娃涂药护理。

长大后,她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完全可以按照父母的心意从事高雅的职业,过上豪华的生活。

但是,南丁格尔有着坚定的信念,她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选择了护士这个职业。她认为,能够用自己的 劳动和爱心去减轻别人的痛苦,使他们的身体恢复健康,这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在其一生中,她全心全意为伤病员服务,为他们献上自己的一片爱心,做出了许多卓越的贡献,留下了许多感人的事迹。在英国乃至全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她服务的病区,人们以亲吻她的身影来 表示对她的敬意,称她为“提灯女神”。在她的努力下,人们改变了对护士职业的偏见,用“白衣天使” 来称呼她以及她所象征的护士职业。而且,国际红十字会还设立“南丁格尔奖”,表彰各国优秀的护理工 作者,并以她的生日作为国际护士节。

建议教学 1 课时。

解读与提示

* 课文第 1 段向我们介绍了南丁格尔出生的时间、地点以及家庭背景。

* 在第 2、3 段,作者向我们介绍了童年南丁格尔的一些小故事,这些小故事是南丁格尔日后

成为优秀护士的良好基础。她生性善良、聪明伶俐,喜欢小动物。只要小动物有了什么伤病,她总是耐心 细致地照料。她还喜欢做扮演护士的游戏。在游戏中,她总是像模像样、认认真真地做着医生、护士所做 的工作。这些介绍不是可有可无的,这对于南丁格尔日后立志从事医护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这一部 分的最后,文章告诉我们,南丁格尔的家人希望她长大以后从事高雅的职业,在文学和音乐方面有所建树。这为下面介绍南丁格尔选择职业时与家人产生的矛盾打下伏笔,更能反衬出她的决心。

* 第 4~5 段讲的是南丁格尔毅然选择护士职业。从她的贵族出生,从她受过的良好教育,从

她可能在其他方面的发展,都能够看出,要作出这样一个决定是多么的不容易。可是,在第 5 段,我们可身体健康 以看到,支撑南丁格尔作出这样选择的思想基础来自她的一个坚定信念——一个人若是能用自己的劳动去 减轻别人的痛苦,使他们的身体恢复健康,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这是贯穿她一生并令她作出杰出贡献的 精神内核。从这儿,我们更能感受到她的崇高和伟大。学习这一部分,可以让学生自己在课文中寻找勾画,把有关句子找出来读一读,想一想这句话在全文中的作用。

* 第 6~7 段写南丁格尔怎样努力实现着自己的理想,在护士这个岗位上怎样用生命、智慧和

爱心作出杰出的贡献。“提灯女神”和“白衣天使”的称号是怎样得来的。基于南丁格尔从小立下的志向,基于她要用自己的爱意和美丽为别人带去健康和温暖的崇高理想,南丁格尔在恶劣的战争环境中克服重重 困难,改善医疗卫生条件,耐心细致地为伤病员服务,创造了医疗史上的奇迹。

“她把伤员的生命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宝贵。”从这一句话可以看出南丁格尔为什么会那么辛

苦、那么认真地工作,以至于常常一天工作 20 个小时。

第 7 段的最后 3 句话,说明了“提灯女神”这个称呼的来历和南丁格尔作出的杰出贡献。* 最后一段 3 层意思,①“白衣天使”这个称呼的来历。直到现在,人们也是这样来称呼护士 的。②介绍了南丁格尔在做护士工作以外的贡献:创办学校、编写教材、创立了现代医护学。③写了“南 丁格尔奖”及国际护士节的来历。

* 课后第 1 题要鼓励学生用简短的话说出课文的大意。

* 课后第 2 题的两句话不仅反映出南丁格尔的幸福观,而且表达了伤病员对南丁格尔的敬爱。

教学设计参考

一、课题入手,了解背景

1.自读课题,然后读课文。

2.结合自己搜集的材料了解南丁格尔。

二、通读课文,找出重点

1.默读课文,想一想,哪些地方最能说明南丁格尔为什么能成为世界护士的楷模。2.找出并勾画出表现南丁格尔思想动力的部分。3.结合课后 2 题第 1 句,读一读,抄一抄。4.同学之间交流一下,这一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三、重点学习,了解人物事迹

1.有感情地朗读第 6、7 段。

2.找出描写战争时期医疗卫生条件恶劣的地方。

3.勾画出南丁格尔克服困难改善医疗条件和护理工作的部分,想一想,南丁格尔这样做的艰

辛。

四、理解“提灯女神”和“白衣天使”的来历

1.自读课文,找出能说明这两个称呼来历的地方。

2.结合课后第 2 题第(2)句话,理解“提灯女神”的含义。

3.读课后第 2 题第(2)句话,并抄写这段话。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4.找到能说明“白衣天使”来历的地方,勾画出来,读一读。5.说一说你对这一称呼的理解。

6.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你所知道的关于“白衣天使”的事情。

五、适度拓展,加深理解

1.理解“提灯女神”和“白衣天使”这两个美称。2.联系生活,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其他类似的美称没有。3.对同学提出的如“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之类美称的理解。身体健康 4.读与这两个美称相关的句子。5.讨论学习这课的感受和收获。

(祝升)

身体健康

第四篇:第二十六课:回忆鲁迅先生公开课教案西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能通过读课文,了解表现鲁迅先生性格特点的几件事情。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学习鲁迅先生关心爱护他人、坚信科学、勇敢无畏的精神。

教学准备

1.搜集关于鲁迅先生的各种资料,了解鲁迅先生在我国文化界的影响和成就。2.找一些自己能看懂的鲁迅先生的作品来读。

教材简析

鲁迅先生那犀利如匕首的文章和他那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是我们大家都比较熟悉的。但鲁迅先

生性格中的另一面,他的随和、亲切,关心和爱护青年人却是我们了解不多的。在这篇文章里萧红女士为 我们介绍了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整篇文章的笔法很舒散,好像作者面对我们娓娓道来,读起来很轻松。这既是散文的特点,也

是萧红的写作风格。作者在这篇文章里主要写了到鲁迅家做客、认真读青年的来信和踢鬼这么几件事情。通过这几件事,使我们对鲁迅先生的性格认识更加全面。

到鲁迅家做客,写的是极小的事,甚至还算不上故事,只是一些记忆的片断,但是却生动地反

映出鲁迅先生的随和、亲切,带着些许幽默、平易近人和对于青年人的理解。读青年人的来信是文章讲的 第二件事。从这里可以看出鲁迅先生对青年人的关爱以及高度的责任心。写得最详细的是第三件事踢鬼。从这件事中,我们可以看出鲁迅先生的唯物主义立场和科学态度,他坚信世界上没有鬼,在遇到“鬼”的 时候,决心探个究竟,体现了他一贯的勇敢作风。

几件事情之间没有关联,他的价值在于让我们从这些小事中去深刻认识鲁迅先生的平凡与伟大。

从写作上看,当我们在写一个人的时候,要努力突出这个人的特点,包括传神的外貌描写,细小的生活场 景和细节描写。实事求是地刻画,不要随意拔高,任意美化或者丑化。把写人与写事紧密结合起来。

建议本课教学 1~2 课时。

解读与提示身体健康 * 文章第 1 段开门见山写了鲁迅先生的笑,抓住他的笑是从心底涌出来的,是真诚的,是明朗 的这个特点。笑得连烟卷都拿不住,笑得咳嗽起来,这些地方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使人感到亲切可信。这样的笑确实是鲁迅先生独一无二的,反映了他性格的率真开朗。

* 第 2 段写鲁迅先生的走路特点:轻捷快速。“刚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腿就伸出去了”,“抓”“扣”“伸”这些动词用得很贴切,很传神。戴帽与起步同时,鲜明地反映出鲁迅的性格不拖泥带 水。* 第 4~15 段下面写了作者两次到鲁迅家中做客的事情。第 1 次做客主要写作者到鲁迅家去的

时候,鲁迅先生幽默地打招呼,和客人开玩笑。这说明作者的到来是受欢迎的。鲁迅正在工作,客人一来,他马上站起来打招呼,说明鲁迅对待来访的年轻人很热情,很平易近人。第 2 次做客写的是在梅雨季节,遇到难得的晴天,作者高兴地跑到鲁迅先生家中抒发自己愉快的心情,得到鲁迅和许广平先生的深切理解。这里有一句含义深刻的话——“我说:‘天晴啦,太阳出来啦。’许先生和鲁迅先生都笑了,一种对于冲 破忧郁心境的崭然的会心的笑”。为什么会是忧郁心境,作者隐晦地告诉我们,当时的社会是黑暗的,让 人觉得压抑。“天晴啦,太阳出来啦”是一个双关语,暗含着对光明的新社会的向往。而鲁迅先生和许广平先生的崭然的会心的笑,说明他们懂得作者这句话的意思,他们也有同感,说明鲁迅夫妇和作者的思想 感情是相通的,是高度理解的。崭然:形容高出一般的样子。* 第 16~18 段写了鲁迅怎样对待青年人的来信这件事。这件事情分为两层意思。第 1 层意思

是说鲁迅先生对有些年轻人写信时字迹潦草提出批评,说他们这样的态度是有问题的,对别人不负责任,浪费别人的时间。作者用了一个“深恶痛绝”,来说明鲁迅先生对这些年轻人的缺点是痛恨的,提出的批 评是毫不留情的。第 2 层意思是说鲁迅先生对于这些年轻人的来信仍然认真地读,有的还要回信。眼睛不 济,便戴起眼镜来看,常常到深夜。由此可见鲁迅先生爱憎分明的性格。

* 接下来作者笔锋一转,写了鲁迅先生不怕鬼的故事。

鲁迅先生是学医的,学过解剖学,所以,他是一个唯物论者,不信鬼神。但他关于鬼神的传说

到是听得很多。当时,鲁迅先生常常要到离他教书学堂几里路远的朋友家去谈天,经常很晚才回家。一次,他在回家的路上,路过一个坟地,他看见一个白影如鬼一般忽隐忽现,忽高忽低,变幻无常。他开始有一 点踌躇,但后来,他决心要看个究竟,鬼到底是什么模样,而且还准备给鬼致命打击。当他走到那个白影 前面并奋力一脚踢去时,白影叫了,并且站了起来,原来,这是一个盗墓的人。踌躇:犹豫。从这个故事 中,我们也可以看到鲁迅先生的一贯性格。作者在文章最后一句,借题发挥,说了一句含义深刻的话。“倘 若是鬼,常常让鲁迅先生踢踢倒是好的,因为给了他一个做人的机会。”倘若:表示假设的连词,如果,假如的意思。这里的“鬼”是指那些品格低下,思想落后或者是立场错误的文化人。* 本文的生字中要注意“嗽”“济”“剖”“踌躇”等字的读音。咳嗽的“嗽”字是平舌音。

“济”是多音字,在这里读四声。“剖”字读“pōu”,不要读成“破”字的读音。“嗽”容易和喇叭的“喇” 字和洗漱的“漱”字相混淆,注意区别。

* 课后第 1 题可以在一开始就让学生自己读一读,批一批,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再体会所反 * 课后第 2 题要认真领会鲁迅先生既深恶痛绝,又认真负责的做法是对年青一代的爱护和关 映的鲁迅先生的性格。这一题也是训练学生读文章能抓住要点的能力。

心。这要联系全篇课文来理解,鲁迅先生对待作者是多么的和善慈爱。也可以补充一些鲁迅先生关心青年 和下一代的材料。

* 第 3 题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来理解。选做题是针对训练学生写作的基本功而设置的,特别是写人的习作,抓住一个人的外貌特征进行传神描写,使之栩栩如生,是写好人物的关键之一。

教学设计参考身体健康

一、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己默读课文,给全文段落标上序号。2.想一想,课文讲了鲁迅先生哪几件事情。3.全班同学交流一下,说说写了哪几件事。4.自己再读一读,看哪些段落写的是一件事情。

二、逐件事学习

1.先学到鲁迅先生家做客这件事。

①找出写这件事的相关段落。写了作者几次到鲁迅先生家中做客?

②依次学习作者两次到鲁迅先生家中做客的不同情况。(这两次做客反映鲁迅先生同样的性格)③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因为这不仅仅是性格的问题,而且还涉及鲁迅先生的思想和情感问题。2.学习鲁迅先生对待青年人写信的问题。①找出文中哪几段写的这件事。

②读一读这段文字,想一想,鲁迅先生的态度和行为有什么不同。③深入理解鲁迅先生的思想感情和性格。④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3.学习鲁迅先生不怕鬼的故事。①自己读课文,找出这件事的起止段落。②自己读一读这个故事。

③用自己的语言向大家讲这个故事。

④师生一起探究鲁迅不怕鬼的原因,体会鲁迅先生的性格。⑤师生共同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三、学习课文前三段

1.自己读课文。

2.勾出自己认为写人物外貌写得好的地方。3.读一读传神的外貌描写,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四、回顾全篇,深化认识

1.朗读全篇课文。

2.讨论一下,自己认识的鲁迅先生是怎样一个人。3.老师补充时代背景,帮助学生进一步全面认识鲁迅先生。1.写一写熟悉的同学或者自己的外貌片断。2.念给大家听一听。3.师生共同评价。

五、拓展应用,以读代写

(祝升)

参考资料身体健康 ①鲁迅。

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早年留学日本。支持孙中山的革命主张。原学医,后改攻文,期望以此唤醒民众。1909 年回国,先后在杭 州、绍兴从事教育事业。辛亥革命后,曾在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任职,并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 授课。新文化运动中,提倡新文化,反对旧文化,在《新青年》上发表《狂人日记》等文,向封建宗法礼 教制度提出挑战,揭露批判吃人的封建制度,成为伟大的民主主义文化战士。1926 年,因支持北京学生爱 国运动被通缉,南下至厦门大学、中山大学执教。1927 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愤然辞职赴上海,研究马列主义理论。1930 年参加并领导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民权保障同盟等进步组 织,利用文化为武器,与反动派作斗争。1936 年初“左联”解散后,响应中国共产党号召,积极参加文学 界、文艺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6 年 10 月 19 日病逝于上海。遗著集成《鲁迅全集》《鲁迅译文集》 各十卷,还有《鲁迅日记》《鲁迅书信集》等。

②萧红。

萧红(1911~1942),原名张乃莹,另有笔名悄吟,黑龙江呼兰人。幼年丧母,1928 年在哈尔滨

读中学,接触“五四”以来的进步思想和中外文学。尤受鲁迅、茅盾和美国作家辛克莱作品的影响。由于 对封建家庭和包办婚姻不满,1930 年离家出走,几经颠沛。1932 年与萧军同居,两人结识不少进步文人,参加过宣传反满抗日活动。

1933 年与萧军自费出版第一本作品合集《跋涉》。在鲁迅的帮助和支持下,1935 年发表了成名

作《生死场》(开始用笔名萧红),蜚声文坛。

1936 年,为摆脱精神上的苦恼东渡日本,在东京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

等。

l940 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不久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1942 年,历尽坎坷之后在香港病故,时年 31 岁。③瞿秋白。

瞿秋白: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1923 年从前苏联回国后,在上海负责《新青年》《先锋》《向导》等革命杂志的编辑。与鲁迅先生一起领导左翼文化运动,为中国 革命文化事业做了大量奠基性工作。后因叛徒出卖,英勇牺牲。

左翼:又称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是一大群进步作家的联盟,其中很多人直接参加革命而且英勇

牺牲。

身体健康

第五篇:第二十四课:大海中的灯塔公开课教案西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搜集有关友谊的名言,懂得友谊的珍贵。3.培养学生团结友爱的精神。

教学准备

搜集与了解冰心的作品。

搜集关于友谊的名人故事,名人名言、诗词。

教材简析

本文可以算是冰心的“友谊篇”。她在这篇通讯里,以柔美细腻的笔调,委婉含蓄的手法和清

丽的语言,向小朋友谈了友谊的重要、交友的艺术。“肯耕种的才有收获,能贡献的才配接受”“使你堕 落,消沉的,不是你的好朋友。同时也要警惕,你是否在使你的朋友积极向上”“不要只想你能从朋友那 里得到什么,也要想你的朋友能从你这里得到什么”等等,一系列富有哲理的精辟见解,对于今天的小朋 友以至于年轻人,仍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文是一篇书信体的散文,充分体现了冰心创作向来信守“须其自来,不以力构”的原则,信

笔挥洒,情至文生,意到笔随,自然天成。信一开头,就提出 “让我们来谈‘友谊’”,指出“友谊是人 我关系中最可宝贵的一种情缘”,然后说到友谊的重要:“崇高理想的实现、艰巨事业的创立、伟大艺术 的产生”,都是“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努力,相互切磋的结果”。接着说到交友的艺术,冰心以“情”为 至交密友的先决条件。既强调朋友间志趣相投、同道精进的意义,又重视友伴中性格互补、殊途同归的价 值,视友情为“大海中的灯塔,沙漠里的绿洲”,人生路上“并肩携手,载欣载奔”的精神动力。

本文有许多关于友谊的精辟话语,写作上运用了排比、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教学的重点是抓

住优美词句,增进对友谊的理解。学习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表情达意的方法。

建议本课教学 1 课时。

解读与提示

* 开篇明义,指出“友谊是人我关系中最可宝贵的一种情缘。”讲到了友谊有“情”,这个“情”

就是“理想相同、兴趣相近、情感相洽、意气相投”。“友情”可以填满空虚,补足缺憾,加深心灵。教 学时,要抓住文中的一串排比句,理解各种不同的人之间的性格互补。可引导学生举出学校同学之间、家身体健康 庭父母兄弟姐妹之间、社会朋友之间互相帮助的事例,由此来加深对 “各种不同的人格,如同琴瑟上不同 的弦子,和谐合奏,就能发出天乐般悦耳的共鸣”一句的理解。要指导学生多读,从朗读中,学习用语言 表情达意的方法,从朗读中,领略冰心清新隽永、凝练明快的散文风格。让学生在读中学会积累,在读中 学会感悟。

* 领略了友谊对人生的重要,再来指引学生学习交友的艺术。在这里,可以让学生联系实际讨

论:什么样的人才能赢得更多的朋友呢?要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抓住文中的重点句子 “肯耕种的才有 收获,能贡献的才配接受”“使你堕落、消沉的,不是你的好朋友。同时也要警惕,你是否在使你的朋友 积极向上”“不要只想你能从朋友那里得到什么,也要想你的朋友能从你这里得到什么”等的理解,在此 基础上,让学生讨论:交朋友时要注意些什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友谊观、交友观。

* 在“五四”初期,冰心就以其卓然超群的语言而蜚声文坛。她不仅有着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而且善于把古典文学中的辞章、语汇吸收融化,注入现代语言中。故在行云流水般的行文里,在引诗援典 或遣词造句中时而出现某些古典诗词或文言词语。给人以如诗似画的美感。再加上排比、比喻、长短相间 的句式等的恰当穿插,更增强了语言的音乐性。教学时,要抓住“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最难风雨 故人来”等古诗句的理解,加深对友谊的认识,同时学习运用名人名言抒发自己情感的方法。

* 这是一篇文字典雅清丽而又蕴藏深刻哲理的散文。教学时,不能以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个性

化的感悟,要放手让学生去读。

* 课后第 1 题,要指导学生多读课文,从字里行间感受什么是真正的友谊,联系生活,从与人

交往中感受友谊的珍贵。

* 课后第 2 题要求学生选抄文中有关友谊的精辟话语,除了课文中的以外,还要让学生从课外

阅读中去发现,去搜集有关友谊的名言、名人故事等,树立正确的朋友观。

* 选做题的目的是拓展学生的阅读,可以从这两首隽永的小诗中,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在课外读一读冰心的《繁星》《春水》《冰心全集》等。

教学设计参考

一、谈话导入,简介冰心

1.在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许多朋友,你喜欢和什么样的人做朋友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和冰心

奶奶来谈谈友谊。

2.出示课题《大海中的灯塔》,从课题中你读懂了什么?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1.出示自学要求。

(1)阅读全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勾出对你有所触动的句子,在旁边批下你的感受。(3)画出你不懂的地方,提出问题,小组讨论解决。2.学生分组学习,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三、品读感悟,交流体会

1.全班交流,说说自己读懂了哪些内容,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师生共同释疑。2.引导学生抓住文中有启迪性的句子理解。

信一开头,冰心奶奶就说“让我们来谈友谊”,友谊是什么?用信中的语言来说说。抓住文中

重点句子理解友谊的重要,掌握交友的艺术。

“友谊是人我关系中最可宝贵的一种情缘。” 强调友谊有“情”。身体健康 “肯耕种的才有收获,能贡献的才配接受”,对朋友要有付出,有奉献。

“使你堕落,消沉的,不是你的好朋友。同时也要警惕,你是否在使你的朋友积极向上?”交

友要交挚友,互相帮助,共同进步的才是真正的朋友。

“不要只想你能从朋友那里得到什么,也要想你的朋友能从你这里得到什么。”朋友之间有索

取,更要有奉献。

“各种不同的人格,如同琴瑟上不同的弦子,和谐合奏,就能发出天乐般悦耳的共鸣。”每个

人的性格不一,朋友之间要做到性格互补,取长补短。

“友谊是大海中的灯塔,沙漠里的绿洲”,朋友之间的真诚帮助,犹如雪中送炭。

对这些句子的理解,要注意指导学生反复诵读,从读中感悟句子的意思。还可让学生联系生活

中的事例,交流与朋友之间发生的事例。让学生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友谊。在生活中真正的朋友应当互相帮 助,互相提醒,共同进步。

3.交流谈体会。

在生活中,你一定有许多小朋友,甚至有大朋友,说说你是怎样与他们相处的。

四、选读感悟,情感升华

1.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2.把文中对自己有启迪的句子抄写在摘录本上。

五、延伸拓展,指导生活

1.课外阅读冰心的作品。

2.小练笔:写写你和朋友之间发生的事情。谈谈你对友谊的认识。

(古庆书)

参考资料

冰心(1900~1999 年),现当代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原名谢婉莹,笔名冰心女士、男士等。

原籍福建长乐,生于福州,幼年时代就广泛接触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译作。1918 年入协和女子大学预科,积 极参加“五四”运动。1919 年开始发表第一篇小说《两个家庭》,此后,相继发表了《斯人独憔悴》《去 国》等探索人生问题的“问题小说”。同时,受到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写作无标题的自由体小诗。这些晶莹清丽、轻柔隽逸的小诗,后结集为《繁星》和《春水》出版。小诗短小精悍,一般只有几行文字,抒写诗人突发的感触和瞬间的慨叹,简洁含蓄中蕴含着耐人咀嚼的哲理。在冰心的影响和带动下,小诗以 其轻灵畅婉的风格,在文坛风靡一时,人们竞相仿效,抒发自己三言两语的小杂感,以至于形成了新诗史 上的“小诗流行的时代”。“冰心体”小诗派以其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哲理,风格细腻、清新、俏丽、淡远 而又不泛深沉,影响深远。

1921 年加入文学研究会。同年起发表散文《笑》和《往事》。1923 年毕业于燕京大学文科。赴

美国威尔斯利女子大学学习英国文学。在旅途和留美期间,写有散文集《寄小读者》,显示出婉约典雅、轻灵隽丽、凝炼流畅的特点,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其散文成就比小说和诗歌更高。这种独特的风格曾 被时人称为“冰心体”,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身体健康 1926 年,冰心获文学硕士学位后回国,执教于燕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此后著有散文《南归》、小说《分》《冬儿姑娘》等,表现了更为深厚的社会内涵。抗日战争期间在昆明、重庆等地从事创作和文 化救亡活动。1946 年赴日本,曾任东京大学教授。1951 年回国,先后任《人民文学》编委、中国作家协会 理事、中国文联副主席等职。作品有散文集《归来以后》《再寄小读者》《我们把春天吵醒了》《樱花赞》 《拾穗小札》《晚晴集》《三寄小读者》等,展示出多彩的生活。冰心的散文笔调优美,感情细腻澄澈,白话文的明白晓畅和文言文的凝练简洁为一体,形成了她的独特风格。她的短篇小说《空巢》获 1980 优秀短篇小说奖。儿童文学作品选集《小桔灯》于同年在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中获荣誉奖。冰心的 作品除上面提到的外,还出版有小说集《超人》《去国》《冬儿姑娘》,小说散文集《往事》《南归》,散文集《关于女人》,以及《冰心全集》《冰心文集》《冰心著译选集》等。她的作品被译成多种外文出 版。

身体健康

下载第二十一课:匆匆公开课教案西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二十一课:匆匆公开课教案西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第二十三课:沙漠玫瑰公开课教案西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共五则范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了解沙漠玫瑰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周围事物的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沙漠玫瑰顽强的生命力。 4.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学习全面地......

    六年级上册语文看戏教案(西师大版)

    六年级上册语文看戏教案(西师大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看戏》详案 一、学习目标 (1)学会并积累有关生字新词,流利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回家教案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 20、回家 》教案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从海子回家与不回家以及牺牲的过程中,感悟海子爱岗敬业、爱国爱家、“为大家而舍小家”的高尚品......

    西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21课《匆匆》教案 教学设计

    21、匆匆 课 型: 精讲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抓住重点句子,联系自己的实际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时光匆匆。 3、感受文章的......

    21匆匆 2018年秋学期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西师大版)精品教案

    21 匆匆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匆匆、遮挽、徘徊、蒸融、凝然、茫茫然、伶伶俐俐”等词语的意思。 2.熟练地、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自然段。......

    西师大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第一课:看海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相关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不同角度、不同时间观看海潮所具有的不同特点。 3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描......

    第二课:我的百草园公开课教案西师大版语文六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 自主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百草园带给“我”的快乐,感受课文表现的儿童情趣。 3. 学习作者观察百草园景物的方法和用词的精当。 4. 有感情地朗......

    西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 教师:汪苗 一、学生基本情况 本班共有学生49人,他们的年龄多为11周岁左右。通过开学期间的接触、了解,发现他们个个活泼可爱,聪明伶俐,但大部分学生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