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奇松第二课时

时间:2019-05-13 00:30: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黄山奇松第二课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黄山奇松第二课时》。

第一篇:黄山奇松第二课时

《黄山奇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叶莹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感悟语言文字,体会黄山松的奇特之处。

3、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在朗读过程,指导学生体会黄山松的奇美。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老师将同大家一起继续游览黄山,去欣赏那久负盛名的——黄山奇松(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还记得黄山“四绝”分别是指什么吗?(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3、引读——而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

4、“山顶上、陡崖边(板书),处处都有他们潇洒、挺秀的身影。”黄山松一奇奇在它的生长环境,“无树非松,无石不松,无松不奇”,黄山的松树都是从坚硬的花岗岩中生长出来的,它们长在峰顶、长在悬崖峭壁、长在深壑幽谷、但却仍然郁郁葱葱、充满生机。那么黄山松还奇在什么地方呢?这节课,老师将和大家一起继续探讨。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感受黄山奇松的第二奇

1、黄山松大大小小不计其数,要看奇松,最妙的去处就是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就让我们登上黄山最妙的观松处——玉屏楼吧!

2、品味迎客松(1)、三大名松中,作者评价最高的是哪一棵呢?从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来?(出示: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①乃至可以换成甚至。

②一提到黄山的松树,人们立刻就会想到——迎客松;一提到黄山,人们也会马上想到——迎客松。因为——(齐读: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所以,迎客松也变成了安徽省的旅游标志了。

过度:作者为什们对迎客松评价如此之高呢?迎客松到底奇在何处呢?(2)瞧(出示图片),这就是黄山的第一名松——迎客松。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画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细细品读,感受迎客松的奇特,在旁边写下自己的体会。(3)学生交流

①一奇奇在它的姿态。姿态:A、(出示)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

看图观察,你觉得迎客松的枝干怎么样?(笔直有力,粗壮雄健,有气势。)这就是作者说的“遒劲”。指名读

B、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这是一句什么句?把什么比作什么?

俗话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请同学们伸出手臂,对照图想象,热情的迎客松对游客们说些什么呢?

指名读,评价迎客松多么热情好客呀!②二奇奇在它的生命力顽强,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A、理解:饱经风霜——指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

B、据了解,迎客松已有800年的历史了,在这800多年里,迎客松经历了哪些艰难困苦?她的表现又怎样呢?(出示填空)

呼呼的北风来了,迎客松仍然()。

炎炎的烈日来了,迎客松仍然()。来了,迎客松仍然()。

师:是呀!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狂风暴雨,一次又一次的严冬酷暑,800年过去了,迎客松顶风傲雪,百折不挠,充满生机,它顽强的生命力,令人称奇!而这顽强的生命力,也正是黄山松的精神所在。谁能把迎客松的这种精神读出来?(指名读、齐读)(4)正因为迎客松姿态美、生命力顽强,所以“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5)同学们,迎客松雍容华贵、仪态万方,让人魂牵梦萦、流连忘返。它的美丽身姿已经走进全国各族人民的心中。北京人民大会堂安徽厅也陈列着巨幅的《迎客松》,象征着中华民族的热情好客,如今他已经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了。

(6)学到这儿,你觉得这是一棵怎样的迎客松? 出示:这是一棵()的迎客松。(生机勃勃、姿态优美、热情好客)带着赞美之情,再读一读这两句话。

过渡:陪客松和送客松也是在同样的环境中生长,模样也各有不同。请同学们在这两者之中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读一读,品一品你喜欢它的原因。

3、品味陪客松

(1)出示: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在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2)品读:

这是一个什么句子?比喻句,把陪客松比喻成绿色的巨人。“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体会迎客松的高大挺拔、苍翠茂盛。(3)看,陪客松正伸展它那宽大的肩膀,这书炎炎烈日,陪同客人游览美丽的黄山风光呢!它那博大的胸怀、浓烈的情感、无私奉献的精神,怎能不令我们心生爱意呢?谁来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4、品读送客松

(1)你觉得送客松的神奇之处在哪里?(出示图片,观察图片,指名说:枝干弯弯曲曲的)就是作者说的“枝干盘曲”

(2)所以作者说送客松像“天然盆景”,就是为了突出它的枝干盘曲所呈现的美感。盆景是园丁精雕细琢的刻意造型,为的是追求它优美的姿态。那么,培育送客松这课天然盆景的园丁又是谁呢?——大自然、黄山。

(3)是啊,看着送客松的优美姿态,我们不禁要感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喜欢这课松树吗?(指名读)你能读出它的热情吗?(指名读)你能独处它对游人的依依不舍吗?(指名读,)喜欢它的同学齐读。

5、小结:三大名松的确美、的确奇,美在他们的姿态奇特,更没在他们仿佛是通了人性,好像成了黄山的主人:有的伸出手臂,把你迎上山;有的伴你左右,陪你看风景;还有的送你下山,伸出长手臂,向你告别。真是奇松啊!相信同学们也一定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了吧,让我们再一起读一读,感受他们的神奇魅力!(齐读第二自然段)

三、观看录像,进一步感受黄山松的千姿百态

1、玉屏楼前的这三棵奇松是黄山最具代表性的,其实黄山上还有许许多多千姿百态的奇松,想看吗?(出示录像)

2、这么多的松树,用一个四字词语来说一说。(千姿百态、各种各样、姿态万千„„

3、黄山松的确是千姿百态。它们装点着美丽的黄山,使得黄山更加神奇,更加秀美。看完了录像,咱们再来读一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把!(齐读)

4、刚才看了那么多形态奇特的松树,能不能学着课文的养子,来说一说呢? 出示填空:黄山奇松千姿百态,有的像(),有的如同(),有的状如(),有的形似()„„ 指名填。

四、扩展训练

选择一

1、、其实,黄山松只是黄山“四绝”之一,黄山怪石也别有情趣,你们看:(出示图片),请你任一个画面,用你细致的观察、丰富的想象,让这美丽的石头动起来、活起来。

2、黄山怪石,千姿百态,每一块石头都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如果把你们说的写下来,不就是一篇精美的散文吗?今天的作业就写一种黄山怪石,同学们可以上网去查找资料,丰富自己的文章。

选择

二、以下是黄山旅游公司招聘处的一则招聘启事:因本公司业务需要,需要招聘一名小导游,要求如下:普通话标准;对黄山的风景名胜尤其是黄山的三大名松比较熟悉。有意者请尽快到我公司应聘。

同学们想不想应聘?能不能胜任呢?那在咱们班级内来个模拟的解说面试吧!

五、总结全文

美丽的黄山,是中国的瑰宝;神奇的黄山,是全世界的奇观;梦幻般的黄山,是大自然的骄子。黄山正张开双臂欢迎我们!们再一次把黄山奇松的身影牢牢铭记在心中!(齐读课题)

作业布置:完成语补相关练习。

第二篇:黄山奇松第二课时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涟水县向阳小学 卢连霞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教学难点:

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放手让学生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感受黄山松的奇特,并借助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教师的牵引指导、学生的反复朗读和讨论交流,把握课文内容,完成教学任务。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引入情境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黄山有“四绝”(生回答),出示“四绝”,看了这“四绝”,你有什么感受?

【设计理念: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入情入境,对黄山产生直观感知以及各自的体验,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2.看来黄山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四绝中,人们对黄山奇松却特别有感情,从文中的哪个词能看出来?(生答:情有独钟)

3.设疑导入新课:人们为什么对奇松情有独钟?这节课老师就带同学们去黄山一探究竟。

【设计理念: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同时以此为主线,展开学习。】

过渡:可以说,黄山无石不松,无松不石,黄山那么大,我们去哪里欣赏这独特的松树呢?(生答:玉屏楼)

二、激情导读,感受奇松 1.品读“迎客松”

出示“玉屏楼图”问:为什么要到玉屏楼去呢?(生答:因为玉屏楼被徐霞客称为最妙的观松处)

师:还犹豫什么呢?我们现在就到玉屏楼去看看吧!

假如现在就站在玉屏楼前,举目四望,可以看到哪些奇松?

(1)说话练习:站在玉屏楼前,举目四望,我看到了 松。(相机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设计理念:感知课文内容,初步了解松树之奇,以培养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能力。】

(2)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你瞧,好客的迎客松正翘首盼望我们的到来呢!

(3)出示“迎客松图”:你觉得迎客松怎样?(生答)师:书上是怎样写迎客松的呢?

(4)出示: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自由读。

师:都说迎客松是三大奇松之一,你觉得它的哪里比较特别呢?(姿态优美,枝干遒劲)怎样的枝干才是遒劲的?(笔直有力、粗壮雄健、有气势)

课前老师查阅了资料,据说,迎客松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了,在这八百多年的时间里,迎客松一定经历了无数次狂风暴雨的洗礼,展开你想象的翅膀,想象一下:迎客松是怎样和狂风暴雨作斗争的?

(5)出示练习:狂风来了,迎客松

暴雨来了,迎客松 电闪雷鸣,迎客松

师: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狂风暴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电闪雷鸣,课文用了一个什么词语来形容迎客松的?(生答:饱经风霜)

出示例句:奶奶用她那饱经风霜的手抚摸着我的脸。

卢沟桥像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静静地见证着北京城的变迁。

谁会用“饱经风霜”说一句话?(生说)

【设计理念:只有通过训练,才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师:任烈日暴晒,任风吹雨打,但它却依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假如你是游客,看到这株令人称奇的迎客松,你想说什么?

师:大家说得真好!让我们带着对迎客松的赞美之情读读这句话。(生读)听了你们的朗读,让我感受到了迎客松那顽强的生命力。

过渡:迎客松是怎么得名的呢?

(6)出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生读)

问:这是一个什么句子?(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呢?(生答)大家可以伸出手臂,边做动作边反复读这句话。(生读)

远远望去,斜伸出去的枝干多么像主人伸出的手臂,这是一个多么贴切而生动的比喻。

如果现在老师是游客,请在座的同学来演一演迎客松,说说在游客到来时,迎客松会说些什么呢?(生答)

师:看来,你们和迎客松一样好客。如今,只要人们一提到黄山就会想到迎客松,看到迎客松就会想起黄山。

(7)出示: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生读。

理解“象征”,出示例句: 红领巾是少先队员的象征。

鸟巢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象征。长城是中国的象征。

大家看,在我国人民大会堂安徽厅陈列着一幅铁做巨画《迎客松》,这幅画有什么意义呢?为什么要陈列这幅画在这里呢?(生答)

迎客松作为中国人民同世界人民友谊的象征,早已蜚声中外。我国国家领导人曾在人民大会堂的巨幅“迎客松”国画前,接见过无数友好使者,同世界各国人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迎客松作为国之瑰宝,是当之无愧的。

【设计理念:在知识的理解上逐层深入,循序渐进。】

师:让我们通过语言文字再次感受它的魅力吧!(齐读描写迎客松的句子)过渡:在被迎客松热情地迎上山后,接着谁来陪同我们游览黄山风光呢? 2.品读“陪客松”

(1)出示:陪客松正对玉屏楼,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站在那儿,在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

(2)谁来给我们介绍一下这棵松?指名读。

陪客松“奇”在哪里呢?(生答)这也是一个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呢?(生答)

3.品悟“送客松”

过渡:当饱览了美丽的黄山风光后,谁来与游客依依不舍地道别呢?(1)出示:送客松姿态独特,枝干蟠曲,游人把它比作“天然盆景”。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

(2)生读。

(3)你从哪里感受到它的魅力、它的神奇?(4)交流。(姿态独特,枝干蟠曲)这里也有一个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生答)

师:大家见过盆景吗?(出示盆景图)介绍:盆景是园丁精雕细刻,刻意造型,为的是追求它优美的姿态。那是谁精雕细刻,培养这棵“天然盆景”的呢?(生答)

【设计理念:只有通过比较才能鉴别,图景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是最好的理解方式,直观形象的思维是小学生主要的思维方式。】

饱览了美丽的黄山风光,游客此时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送客松,而送客松也在向山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你觉得送客松会对游客说些什么呢?(生答)

送客松跟游客告别,多么依依不舍啊!你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 指名读,齐读。

(5)同学们,读完了课文第二小节。看完了玉屏楼前的三棵奇松,我们一定会被枝干遒劲的迎客松,形似巨人的陪客松,姿态独特的送客松给深深地吸引住,让我们一起记住这三棵奇松,好吗?配乐齐读。

(6)体会文章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文中描写的三种松树,其中迎客松写得比较具体,而陪客松、送客松写得比较简单,作者为什么这么写呢?是不是陪客松和送客松没有迎客松长得好呢?(习作时有详有略,文章才眉目清楚,中心突出,我们平时写作的时候也要注意这一点。)

过渡:黄山何止三大名松,其实黄山还有许许多多千姿百态的松树,我们一同去观赏吧!(出示“千姿百态’的松树)

4.学习第三自然段。

(1)这千姿百态的黄山松你们喜欢吗?那就让我们带着喜爱之情一起读课文最后一小节吧!齐读第三自然段。

(2)黄山奇松的姿态仅仅是课文里介绍的这些吗?你是怎么知道的?(„„)黄山松都有哪些姿态?(出示黄山松“千姿百态的图片”)

【设计理念:展示更多的黄山松的形象,加深学生对黄山松树之奇的感受。】(3)发挥你的想象,仔细观察它们的姿态,试着给这些松树取名字,并说说理由。

【设计理念:通过给松树取名字,巩固运用学生本节课所学知识,升华情感。】

三、总结课文,升华感情

黄山奇松,破石而生,苍劲挺拔。那姿态美得奇而奇得绝,真是让我们大饱眼福。难怪徐霞客会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感叹!同学们,把今天的见闻和感受告诉爸爸妈妈,也让他们分享一下。说不定,听了你介绍,假期他们会带你到黄山游玩呢!

四、布置作业

1.当一次小导游,给爸爸妈妈介绍黄山奇松。2.收集更多的关于黄山的资料。(可以是关于黄山的传说、诗词、名言等)

附板上设计:

黄山奇松

迎客松

陪客松

送客松

奇 ?!

第三篇:黄山奇松第二课时

《黄山奇松》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美丽的黄山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观光,明代旅行家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之说,谁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为什么会有这个说法呢?是因为黄山以“四绝”闻名于世(看幻灯)人们对谁最情有独钟?(奇松)。

今天我们就来感受一下黄山松的奇特。(课题上点红“奇”字)

二、赏析课文

1、到黄山观奇松,最好的观赏点在哪呢?下面这句话能让我们知道答案,指名读。

(出示: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当然是曾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

黄山最妙的观松处,是——玉屏楼(点红字,并出示:玉屏楼)玉屏楼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点红)通过预习,谁来说说“绝”是什么意思? 所以“黄山绝胜处”的意思是? 齐读这句话。

2、是啊!玉屏楼是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当你站在玉屏楼上,会看到哪些奇松呢?请同学们捧起课本,轻声速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交流:你看到了哪些奇松?(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比较:这三种松树的顺序能不能颠倒?为什么? A品味迎客松

(1)三大名松中,作者评价最高的是哪棵松呢?(迎客松)

从文中哪句话中可以看出来?

(出示: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乃至”能不能换成“甚至”?

一提到黄山的松树,就马上会想到——迎客松;一提到黄山,也会马上想到——迎客松,因为——读句子

正因为这样,安徽电视台的台标就是迎客松,黄山旅游的标志也是迎客松。(2)瞧,(出示“迎客松”)这就是黄山第一名松迎客松,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描写迎客松的句子,细细品读,体会迎客松奇在哪儿? 出示:迎客松姿态优美,…………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交流:迎客松奇在哪里? 一奇:姿态优美(板书)加红: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来,……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把什么比作什么?)

(拟人:什么地方赋予了它人的动作、神韵?点红)

同学们,请伸出手臂,再看看图,这一丛斜伸出去的枝干,像不像主人的手臂?(像)正因为太像了,所以人们把它叫做——“迎客松”)。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好客的迎客松正翘首盼望,热情地欢迎我们的到来呢!它会说哪些欢迎词呢?

学生交流欢迎词,可以加上动作。

喜欢迎客松的同学一起站起来,伸出你们热情的手臂,大声地说:“各位宾客,欢迎你们!”

指导朗读:通过朗读,把你对迎客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表达出来吧!指名读、齐读

迎客松的姿态优美,让这棵迎客松——齐读(如今……)二奇:充满生机(板书)

加红: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理解“饱经风霜”,指名生说意思

迎客松已经在高高的悬崖上生长了800年,“饱经风霜”这个词到底包含了迎客松成长过程中的多少艰辛呢?请一个同学来读读老师搜集来的资料。出示:(见资料)

师小结:高大的迎客松不知经历了多少烈日暴晒,风吹雨打,真是名副其实的饱经风霜啊!谁能用这个词语也来说一句话呢?

指导朗读:风吹不弯它,雪压不断它,它仍然那么根深叶茂,四季常青,郁郁苍苍,充满生机,谁来读读这句话,齐读。

怪不得,如今,这棵迎客松——齐读(如今……)学到这儿,你觉得这是一棵怎样的迎客松呢?

填空:()的迎客松(不屈不挠 生机勃勃 热情好客)在作者的笔下,它仅仅是一棵松树吗?(不)它俨然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呀!这不仅是黄山松的热情,而且是黄山的热情,是整个黄山人的热情,你能饱含着这种情感,把迎客松的姿态优美、充满生机,用你的热情读出来吗? 指导朗读整段描写“迎客松”的句子 B品味陪客松、送客松

陪客松和送客松也是在同样的环境中生长,模样也各有所奇。请同学们在这两者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松,读一读,想一想你为什么喜欢它。学生自读,交流:(1)陪客松

出示:“陪客松正对玉屏楼,…………黄山风光。”

指名读:你为什么喜欢陪客松?(因为作者把它比作绿色的巨人)“绿色的巨人”:体会陪客松的高大挺拔、苍翠茂盛

老师补充讲讲陪客松的高度(5米,一丈来长的松树在岩石缝中就得长百来年,那5米高的陪客松应该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吧!)

如果陪客松会说话,它会对游客说些什么?

看,(出示“陪客松”图)陪客松正伸展那宽大的肩膀,遮挡住炎炎烈日,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那博大的胸怀,无私的奉献,怎能不让我们心生爱意呢?谁来读一读。

齐读(2)送客松

出示:送客松姿态独特,…………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提问:你觉得送客松的神奇之处在哪儿呢? 出示图

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它的枝干是弯弯曲曲的,就像什么呢?

把送客松比作“天然盆景”,好在哪儿?(盆景是园丁刻意造出来的,为的是追求它优美的姿态,那么,培养这棵天然盆景的园丁又是谁呢?——大自然、黄山)

多么热情的送客松啊,像在挥手告别,又仿佛在作揖送客,又仿似在伸手挽留,它对远去的游客在说些什么?

指导朗读:多么好客的送客松啊,你能把它的热情读出来吗?

你能把它依依不舍的样子读出来吗?

你能伸出手来演一演吗?

齐读:好客的送客松,像人一样挽留着你,我们一起来读出对它的喜爱吧!C回顾整个第二自然段

三大名松的确美,的确奇,它们是黄山的主人,有的伸出手臂,把你迎上山,有的伴你左右,陪你看风景,还有的送你下山,向你告别!真是奇松啊!相信同学们一定对黄山奇松也情有独钟了吧!让我们捧起课本,一齐来读读第二自然段,感受黄山奇松的神奇魅力吧!D第三自然段

过渡:同学们,玉屏楼前的这三棵奇松最具代表性,其实黄山上还有许许多多千姿百态的奇松。

配乐放幻灯片,欣赏其它的奇松,最后停留在几幅画面同时 你能用一句话概括一下你刚刚看到的这些奇松吗? 出示:黄山松千姿百态。

说说看,你刚才看到的奇松有着哪些不同的姿态? 学生交流:

出示: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形似孔雀……

刚刚同学们看得很仔细,书上也罗列了其中一些姿态,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那后面的这个省略号,你认为省略了什么?

一个小小的省略号,却传递给了我们无穷姿态的黄山松,那你认为怎么读才能把这种千姿百态读出来呢? 指导朗读:放慢速度,边读边赏

学生练读

指名朗读、齐读时配乐

每一棵奇松都有一个美丽的故事,你们读得太精彩了,黄山奇松也好,你们的美文诵读也好,真是把黄山装点得更美了。

出示最后一句,齐读

(切回图画)刚才看到那么多形态奇特的松树,那你能不能学着课文中的样子,任选一棵奇松,用你丰富的想象和细致的观察,给松树先取一个名字,再用本课积累的词语来描述一下这种奇松呢?

屏幕上可作些提示 写在92页书上 交流

小结:文具体描述了黄山的三大名松,为了使这三大名松更形象更生动,作者不仅运用了比喻,还运用了拟人手法,这是详写(板书)。又简单介绍了其他松树,使我们对黄山奇松有了全面的了解,这种写法叫略写。(板书)这种详略结合的写作方法让我们读者对黄山松的喜爱是有增无减,今后我们在写景物的时候也应该学习这种写作方法。

让我们再次捧起课本,听着优美的旋律,想着奇特的黄山松,再次用朗读感受它们的奇特吧!齐读全文

总结全文:

美丽的黄山,是中国的瑰宝;神奇的黄山,是大自然的骄傲,黄山正敞开双臂在欢迎我们,让我们一定要把黄山奇松的身影牢牢铭记在心。

1、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上网查找有关黄山松的资料。

板书设计:

迎客松

好客的主人

黄山奇松

陪客松

绿色的巨人

千姿百态

送客松 天然盆景

第四篇:黄山奇松(第二课时参考)

黄山奇松

(第二课时)(五年级上册)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通过朗读感悟文中新词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内容及重难点分析:

教学中的安排:首先,通过图片初步感知黄山风光。使学生对黄山有大致的感性认识,以便更好地理解奇松的特点。接着,以“黄山奇松‘奇’在哪儿?”这个问题,让学生研读全文,探究体会。并根据学生的讨论相机出示图片,在问题的讨论中从整体上把握“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的特点。然后,精读这段,落实训练点。最后,引导学生想象其它奇松的形态,把训练拓展向课外。

三、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在读中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

四、教学难点:

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

五、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

一、播放图片,引入情境:

1、播放黄山图片,提问:同学们知道这是哪儿的风景吗?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黄山被人们誉为什么呢?出示填空:因为黄山以、、、“四绝”闻名于世(生回答)(PPT 出示“四绝”,看了这四绝,你有什么感受?),所以人们把黄山誉为“ ”,而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

3、看来黄山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四绝”中,人们对黄山奇松更是„„(情有独钟)

4、设疑导入新课:人们为什么对奇松情有独钟?这节课老师就带同学们去黄山一探究竟。(板书:黄山奇松)

二、自主研读,创设情境,体会奇特。

1、老师首先带你们来到黄山最妙的观松处,曾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PPT出示图片),在玉屏楼前可以看到哪些奇松呢?请同学们读读第二自然段。

2、交流:在玉屏楼前,你看到了哪些奇松?(生答,师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过渡:这些松树究竟奇在哪里?请同学们再仔细读课文,划出你觉得“奇”的地方。

3、哪些地方让你感到奇?交流总结。位置奇 形态奇

4、大家说得真好!三. 学习三大名松:

1那么,在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这三大名松中,作者评价最高的又是哪棵呢?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

(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换词析义:乃至——甚至

感受迎客松的地位:一提到黄山的松树,就马上会想到迎客松;一提到黄山,也会马上会想到迎客松。因为——齐读该句。

2.作者为何对迎客松评价如此之高呢?迎客松到底有何奇特之处呢?(出示语句)

“迎客松” 出示句子:

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指导朗读)交流“奇”。

一奇在模样: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舒枝迎宾 二奇在饱经风霜,却仍然„„

(师可作适当引导:松树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并不稀奇啊!)

那么“饱经风霜”四个字中到底包含了迎客松成长过程中的多少艰辛呢?(搜索黄山松艰难生长材料,充分挖掘“饱经风霜”一词的内涵:)出示:

下无寸土,只得扎根于山岩裂缝之中; 置身于海拔1700多米的悬崖,饱受风吹日晒;

从坚硬的岩石中、从雨后的空气中、从腐烂的花草树叶中,汲取一切可以汲取的营养;

尺把高的小树就已经生长了几十年;(迎客松更是历经了800多个寒来暑往。)师:可是黄山松树不仅风撼不倒,雪压不断,而且根深叶壮,四季常青,2 郁郁苍苍、充满生机,更难得的是还那么潇洒、挺秀。你说,这样的松还不能称为奇松吗?

迎客送更是历经了800多个寒来暑往,仍然充满生机,被誉为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实在是当之无愧啊!

指名试读,你想读出迎客松的什么?齐声朗读。三奇在精神。

大家说得挺好,你们愿意看看真的迎客松吗? [多媒体出示迎客松的图片] A:同学们,请伸出手臂,再看看图,这一丛斜伸出去的枝干,像不像主人的手臂?(像!怎么样?真的迎客松和你想的一样吧!正因为太像了,所以人们把它叫做“迎客松”,作者的想象力真是太丰富了。但老师相信我们班同学的想象力更丰富,你看,它正在热情的欢迎宾客的到来。它会说哪些欢迎词?

(学生热情地说欢迎词,并加上动作)

B:喜欢迎客松的同学一齐站起来(停顿)伸出你热情的手臂,大声地说:“各位宾客,欢迎你们!”

C:看来,你们和迎客松一样好客!学到这儿,你为黄山有这样的一棵迎客松而感到骄傲和自豪!让我们带着对迎客松的赞美之情,再来欣赏一下。(齐读这一段)

3、填空:

从飞行整齐的大雁那里,我认识到了纪律的可贵;

从至死不渝的“蚁国英雄”那里,我学到了可贵的合作、奉献精神; 从黄山奇松那里,我学到了。正因为迎客松的独特魅力,曾有诗人作诗赞叹:

(PPT出示诗句:奇松傲立玉屏前,阅尽沧桑色更鲜。双臂垂迎天下客,包容四海寿千年。)

自由读,你读懂了什么? 谁再来读一读,赞一赞?

4、看图猜松:(PPT出示送客松图片)

(1)下面我们来做个猜图游戏,请同学们猜猜,它是哪棵松树?说出你的理由。

(2)送客松奇在哪里?谁能读出对它的赞美和惊叹。

(点拨:把送客松比作“天然盆景”,盆景同学们都见过,盆景是园丁精雕细刻、刻意造型,为的是追求它优美的姿态。„„那培养这棵天然盆景的园丁又是谁呢?——大自然、黄山)

5、除了这两棵奇松,作者还介绍了哪一棵奇松?(陪客松)想看陪客松吗?(PPT出示)齐读这段话。

学生读“陪客松”的句子,抓住“如同”、“绿色的巨人”体会,并结合“陪客松”的图片进一步感受陪客松的奇特。

6、认识了这三大名松,同学们想亲自去黄山看一看吗?这不,机会来了:(1)(PPT出示:争当小导游

“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工作委员会最近招聘导游,条件是:讲普通话,口才好,必须将三大名松的“奇美”介绍到位,给游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2)出示导语:各位游客,欢迎大家到黄山旅游,现在你们看到的是:。

7、齐声朗读第二自然段。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1、同学们玉屏楼前的这三棵奇松是黄山松中最具代表性,其实黄山还有许许多多千姿百态的松树,你从文中哪里知道的?指名说。

2、师引读第三自然段。

3、同学们想欣赏这些千姿百态的松树吗?(PPT出示)

学生边欣赏,边想象,看到图,你想到了什么?你能用一句话赞叹一下你看到的景色吗?

五、总结回顾: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欣赏了黄山松,(指着板书)你看,多有礼貌的黄山松啊,客人来了,他们迎客、陪客、送客,难怪人们对它情有独钟。黄山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奇特的黄山松。黄山松便展现着千姿百态将黄山装点得更加神奇、更加秀美,因而我们将黄山这一独特的松树品种冠名为“黄山奇松”。

六、作业

小练笔(根据时间而定)

刚才,我们去黄山游览了一番,此时,如果黄山旅游局的工作人员请你就黄山松写下几句留言,你准备写些什么?

第五篇:黄山奇松(第二课时)

黄山奇松(第二课时)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阅读过多篇描写祖国秀丽景色的文章,如《九寨沟》,《西湖》,《泉城》等,他们领略了祖国的秀丽风光,对祖国的风景名胜充满了向往.对于黄山,他们略有耳闻,但对于《黄山奇松》的千姿百态,神奇秀美,小学生由于年龄小,视野不开阔,缺乏感性认识.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凭借语言文字和创设的情境,通过朗读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来写黄山松的奇,学习和运用描写景物的方法练习写话.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和关键的句子,通过反复诵读,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来写《黄山奇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明代旅行家徐霞客两次游览过黄山,留下了这样的诗句,(出示诗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感叹。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黄山有“四绝”他们分别是(学生回答)2欣赏四绝录像。

你们想不想看看呢?你能用一个字或一个词或一个句子说说黄山给你的感受? 3看来,黄山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愧是“天下第一奇山”。然而黄山“四绝“中。齐读(出示句子“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黄山奇松》,看看它到底奇在何处?

二、精读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第2小节,体会到的黄山松的奇特之处,适当作一点批注。

2、交流:你看到了哪些松树呢?它们长在哪里?(板书:位置奇)

3、品味迎客松

三大名松中,作者评价最高的又是哪样呢?文中哪句话可以看出?

(出示句子,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换词析义:乃至——甚至

感受迎客松的地位:一提到黄山的松树,就马上会想到迎客松;一提到黄山,也会马上会想到迎客松。因为——齐读该句。

⑴作者为何对迎客松评价如此之高呢?迎客松到底有何奇之有呢?(出示语句)出示图片、句子:“迎客松”

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如今,这棵迎客松已经成为黄山奇松的代表,乃至整个黄山的象征了。

(2)说说你从哪个词、那句话体会到它的奇?

A(姿态优美、枝干遒劲、郁郁苍苍)

你读懂了什么? 生在悬崖上,却能以优美的姿态站在哪里?请你来读读这棵姿态优美的迎客松、B 你还从那句看出他的姿态?(它有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最为奇特的就是树干中部伸出长达7米多的两大侧枝展向前方,如同好客的主人伸出手臂,热情地欢迎宾客的到来。

作者的想象力太丰富了,但老师相信我们班同学的想象力更丰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好客的迎客松正翘首盼望热情地欢迎我们的到来呢?它会说哪些欢迎词?(学生热情交流欢迎词,并加上动作)

同学一起站起来(停顿),伸出你热情的手臂,大声地说:各位宾客欢迎你们!

你觉得这是一棵()的迎客松?(板书:姿态奇)C 你还从那个句子中感受到迎客松的奇?(饱经风霜)

一个人经历种种艰难险境,尝尽人生酸甜苦辣,我们就说他一生饱经风霜。

作者却用它来形容迎客松。你能联系课外资料,或者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说说他处在怎样的艰难的环境中,经历了哪些沧桑吗?

学生充分交流(下无寸土,营养稀少;经受日晒雨淋、雪压霜打、800年。)

小结:迎客送更是历经了800多个寒来暑往,不仅风撼不倒,雪压不断,它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学到这,你又觉得这是一课()的迎客松呢?(板书:精神奇)

(3)让我们通过朗读,把你对迎客松的喜爱和赞美读出来。

4小组学习,品味其它两棵松

过渡:当我们走进黄山时,不仅有迎客松热情相迎。当我们欣赏黄山风光时,还会有松一路陪伴,一同欢笑,那是谁?当我要走时,还会有松伸着手,一再挽留我,那是谁?——送客松。

(1)分小组学习,选择一种喜爱的松,用学习迎客松的方法,找找这棵松奇在哪里?(2)喜欢陪客松的小组举手汇报,其它组听完补充。

交流:说说陪客松“奇”在哪里?

出示图文看“巨人”让你感受到什么?它高达

米。

看,陪客松正伸展那宽大的肩膀,遮挡住炎炎烈日,陪同游人观赏美丽的黄山风光。那博大的胸怀,那浓烈的情感,那无私的奉献怎能不让我们心生爱意?通过朗读来表现。(3)交流送客松

你觉得它的神奇之处在哪儿呢?

出示文字句一。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它的枝干是弯弯曲曲的,就像什么呢?

“天然盆景”和盆景有什么区别。盆景是园丁精雕细琢的刻意造型,为的是追求它优美的姿态,培养这棵天然盆景的园丁又是谁呢?——大自然、黄山 出示图片看,送客松,好像在跟游客告别呢!你觉得它会说些什么?

齐读诗句岩前倩影侧枝伸,青翠容颜满目春。黄海大夫真好客,天天挥手送游人。多么好客的送客松啊!能把它的热情读出来吗?练读、指名读

5三大名松多么奇特啊,你能告诉我在哪里欣赏最好吗?指名读开头第一句话。让我们登上玉屏楼,再来读一读,感受一下他们的奇。6同学们的朗读,仿佛把三大名松带到我的眼前,你能说说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把三大名送写得这么生动吗?(比喻、拟人)

三读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

三大名松能代表黄山所有的松么?

2哪里告诉我们黄山松除了三大名松还有很多?(板书千姿百态)省略号。

3一起读。体会千姿百态。4给图片,找名字。并说说理由。

黑虎松、双龙松、凤凰松、接引松、连理松

总结:五百里黄山奇松无数,这节课我们欣赏了黄山奇松,一起领略了生在悬崖的黄山松千姿百态、充满生机的独特魅力。(补充板书)

作业:

一、必做题

1、背诵第二自然段。

2、读读下面黄山松的名称,大胆展开想象,再仿照课文中“迎客松”的写法,任选一种松,作具体介绍。

黑虎松、双龙松、凤凰松、接引松、连理松

二、选做题

1、摘抄写黄山松“奇”的有关句子,积累下来。

2、浏览黄山奇松专题网站http://61.155.81.50/ztwz/hsqs/onews.asp?id=74

附板书:黄 山 奇 松

位置奇

生在悬崖 精神奇

充满生机 姿态奇

千姿百态

下载黄山奇松第二课时word格式文档
下载黄山奇松第二课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黄山奇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6 黄山奇松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隆阳区瓦马乡瓦马小学 彭彩云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

    《16 黄山奇松》教案(第二课时)

    《16 黄山奇松》教案(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

    《黄山奇松》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黄山奇松》教学设计 冠县清华园卢心谱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黄山松的奇美,激发自己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6、《黄山奇松》第二课时教案

    16、黄山奇松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屹立”和“饱经风霜”造句。 3、通过朗......

    《黄山奇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黄山奇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黄山奇松》这篇课文采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以生动的笔墨描写了黄山奇松美不胜收的各种姿态,抒发了作者对它们的赞叹之情。全......

    黄山奇松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精读课文,感受课文风景的美丽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2、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

    黄山奇松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我们曾经领略过庐山的云雾,感受它瞬息万变的特点;也曾经欣赏过吉林的雾凇,感受它千姿百态的特点。今天,我们一起去黄山(板书课题:黄山)。黄山以“四绝”......

    黄山奇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大全五篇]

    黄山奇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