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科学五年级上 2.1《光和影 》教学设计
人教版科学五年级上
2.1《光和影 》教学设计
一.背景和目标
本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从本课到第4课将指导学生认识光的传播特点。认识光的传播特点从观察影子开始,因为影子的许多特点,显示了光的传播是直线的。五年级的学生对于影子的产生和特点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他们知道影子的产生必须要有光和物体,影子随着光的改变而改变,等等,但是他们的这些认识还比较模糊,因此需要通过指导,实际地去观察、发现光和影子之间的规律。
二.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光源、遮挡物和屏是影子产生的条件。2 可以自己发光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3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随着光源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物体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4 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投影在我们生活中很有用处。○过程与方法 做光和影的实验,并将观察结果准确地进行记录。2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影之间的关系。○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2 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三.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手电筒,4开的白卡纸,纸包牛奶,多种色笔,尺子,自带饮料瓶(罐)四.教学重、难点:探究影子的特点 五.教学流程
(一)引入
出示手影PPT,教师以喜欢玩手影游戏吗一句问话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请一位学生上台来表演,关注他选定的做手影的位置,从他是否有意识地找寻光这一点入手进入今日主题《光和影》。
(二)主要教学过程
1.影子形成的条件
光源
从刚才的手影(当光照射时,手遮挡了一部分光,于是幕布上呈现了手影)入手提问影子产生需要那些东西,视学生回答的情况,结合人影、车影、皮影等图片总结影子产生需要光源、遮挡物、屏。
产生影子必需要光,请学生说说生活中有那些物体会发光,再以学生所提的事物展开讨论,于思维碰撞中领悟自己能发光的,且正在发光的才是光源。2.影子的特点
问: 玩手影游戏时,你有什么发现吗?就此让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仔细探讨,请几位学生发言(择一二要点记录于黑板上),在给予充分的理解和肯定的基础上提出影子产生确有如此的特点吗?我们可以设计实验来验证,进行光和影的关系的研究。
实验一
抓住同学发言中提到的影子的变化与光源的移动有关系思考。同学们简单设计实验(结合书本实验一的图加以利用),谈谈这个实验的实验内容(主要解决移动什么,记录什么的问题),实验步骤(主要解决怎么移动的问题)。同时,教师配合同学的发言在讲台桌上演示实验的过程,各小组同步找五个典型的位置作出各自影子的记录,以便于比较。教师注意用言语引导学生领会这五个位置的特点,为后面进行影子形成的特点的总结表述做铺垫。然后根据所记录的影子,紧扣学生发言要点:1影子总在光源的另一侧;2影子的长短情况等最后同学们可总结影子形成的特点。
这个实验采用师生同步可免除学生对于书本所给图中的光源移动方式的误读。
实验二
利用同学发言中提及的造成影子大小变化可能的原因的基础上,同学用实验器材来尝试,后指挥教师进行实验演示。演示时注意动作中的刻意停留,语言上对实验条件的暗示。最后学生总结影子形成的特点。要对光源和屏间的距离不变这一前提作出强调。
这个实验的影子变化清楚单一,不如第一个实验似的复杂。另外书本的实验图容易被一些学生当做实验时物体要作阶梯式移动,通过教师演示后,学生的读图能力会有所提升。
实验三
依照你们的经验,光源从不同的侧面照射物体时看到的影子一样吗?在刚才的两次实验中其实已经有答案留给我们了。同组同学讨论一下,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测。告诉学生投影的概念:光源从不同的面上直射物体时形成的影子。用牛奶罐做后同学用自带的饮料罐再做做这个实验。让学生把第一个实验中所用的纸立起来当屏来进行实验。
因为长方体不同侧面的投影都是长方形,只是大小不同,请学生用自带的饮料罐做这个实验,可避免学生认为这又是一个影子大小变化的情况。综合后可引导得出结论:投影的形状与光源照射的侧面的形状有关。
对投影在生活,艺术等方面的应用作介绍。
最后回顾三个实验,对照(对比)最初学生所说的几点(记在黑板上的),加深光和影的联系即影子形成特点的印象,表扬同学们在生活中的细致观察,以及在实验中的严谨态度,积极思考。
(三)结束部分
观赏手影视频活动,看看是否符合以上的规律。
六、作业设计;1再做做手影游戏;2作业本上的配套作业
第二篇:五年级上册光和影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光和影》教学设计
樊庄小学 杨东亮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师:对于光,我们都很熟悉。白天我们在和煦的阳光下学习,夜晚我们在皎洁的月光中散步,可以说我们离不开光,他给我们以光明和温暖。对于光,我们其实很陌生。现在就让我们进入奇妙的光的世界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光》这个单元的第一课——《光和影》。(教师板书课题)
二、自主合作,实证探究
(一)探究影子产生的条件。
1、出示手影图片
师:同学们,你们玩儿过手影游戏吗?请同学们利用身边的材料玩一玩手影游戏,玩儿的时候请同学们边玩儿边思考这几个问题。课件出示问题:⑴玩手影游戏时你用到了哪些材料? ⑵你在什么地方看到了影子?
⑶游戏中影子有哪些变化?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玩儿手影游戏。教师巡视。
3、汇报交流
师:玩手影游戏时你用到了哪些材料?学生汇报,(手电筒、手、课本„„)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师:除了手电筒我们还能利用哪些东西发出的光?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太阳,电灯)师:你在什么地方看到了影子?(桌面、地面、纸„„)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教师总结:像手电筒、电灯一样能自己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课件出示定义并板书“光源”)像手、书本、笔等挡住一部分光的物体我们称为遮挡物。(板书“遮挡物”)像地面、桌面、墙面等能看到影子的平面我们把它叫做屏。(板书“屏”)
4、认识光源
师:光源的定义中那些词很重要?(生:自己发光、正在发光)出示课件,让学生判断哪些是光源。
师:月亮是光源吗?为什么?镜子是光源吗?为什么?
5、总结影子产生的条件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影子产生需要哪些条件?(光源、遮挡物、屏)有了这三个条件就产生了影子。(板书“影子”)
(二)探究影子的特点
1、探究影子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师:刚才在玩儿手影游戏的时候,你们发现了影子有哪些变化?(大小、长短、形状„„)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⑴师:请同学们猜测一下,在什么情况下物体的影子大?在什么情况下物体的影子小呢?学生可能回答光源离物体近或光源离物体远,教师适时引导:你认为是光源与遮挡物之间的距离变化产生了影子大小的变化。(板书“距离”)其他同学还有不同的看法吗?(引导学生说出遮挡物与屏之间的距离变化)
师:影子的大小与光源和遮挡物之间的距离,以及遮挡物与屏之间的距离有什么关系呢?下面我们就通过科学实验来寻找答案。不过
在实验之前我们小组成员要先来制定实验计划。哪个小组做“光源和遮挡物之间的距离与影子大小的关系”实验?哪个小组做“遮挡物和屏之间的距离与影子大小的关系”实验?下面小组成员一起讨论并填写实验计划表。
⑵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实验计划,并填写实验计划表。⑶汇报实验计划。
⑷师:在做实验之前老师要给同学们一些温馨提示。(课件出示)①用桌上的A4纸做屏,用不同颜色彩笔在屏上画出影子的轮廓,并在轮廓旁边标明光源和遮挡物(遮挡物和屏)之间的距离。
②至少画出3个影子的轮廓。
③尽量使光源、遮挡物和屏三者保持一条直线。⑸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回指导。⑹汇报实验结果。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总结:在一定范围内当光源离遮挡物越近影子越大,当光源离遮挡物越远影子越小;当遮挡物离屏越近影子越小,当遮挡物离屏越远影子越大。
2、探究影子的长短和什么有关
师:影子除了有大小的变化外还有什么变化呢? ⑴课件出示一天中不同时间同一物体的影子的照片。
师:同一物体的影子在一天中的位置有什么变化呢?(长短、位置)
学生回答时引导学生说出不同时间段太阳的位置,影子的位置。
(板书“位置”)
师:你发现了什么?(光源的位置和影子的位置总是相对的)师:影子的长短在一天中又有什么变化呢?(早晨和傍晚影子长,中午影子短)为什么影子会有长短和位置的变化呢?(光源的位置发生了改变)
⑵模拟实验
师:影子在一天中的变化是不是像同学们说的这样呢,我们来做一个模拟实验,由于课上时间有限,老师来为大家演示一下,课下同学们再去亲自做实验。
首先向学生介绍教具,教具的平面代表大地也就是屏,小长方体代表人也就是遮挡物,手电筒代表太阳也就是光源,上面的30度,60度和90度是太阳光照射到大地上与地平面形成的一个夹角,也就是光源照射的角度。
教师演示学生观察。
师:现在谁来说一说,影子的长短和位置与什么有关? 引导学生总结:影子的长短与光源照射的角度有关,角度越大影子越短,角度越小影子越长,影子的位置和光源的位置有关,影子的位置与光源位置相对。(课件出示)
3、探究影子的形状与什么有关
师:做了半天实验大家也累了,下面我们来玩一个猜一猜的游戏,这是一个物体的几个影子,请同学们猜猜这是什么物体?
课件出示几张图片,学生猜。
师:为什么同一个物体会有不同的影子?物体影子的形状和什么有关?
学生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物体影子的形状与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课件出示)(板书“形状”)
师:我们把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课件出示)
三、拓展应用,回归生活
1、学习投影的应用
出示卫生间标志、紧急出口标志。
其实很早以前人们就开始利用投影,出示手影图片。还有皮影、电影、数码投影。依次出示皮影、电影和北京奥运会点火仪式图片。
2、小结
从手影到皮影到电影再到数码投影,人类对投影的认识不断发展,科技的进步把人类对投影的运用不断推向新的高度,我们希望同学们在前人的基础上发展投影,创造美的生活。
四、全课总结
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
师:对照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看看自己都达到了吗?你给自己打多少分呢?关于影子你还想了解什么?
第三篇:五年级科学上册《光和影》教学设计1 教科版
《光和影》
教材依据
本课是五年级上册科学光单元的第一课。这一单元中内容是这样安排的。从本课到第4课将指导学生认识光的传播特点。认识光的传播特点从观察影子开始,因为影子有许多特点,比如说影子总是在背光的一面等现象显示了光的传播是直线的。设计思想
五年级的学生对影子的产生和传播特点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他们知道影子的产生必须要有光和物体,影子随着光的改变而改变等等,但是他们这些认识还比较模糊,因此必须要通过教师的指导,去观察、去发现光和影子之间的规律。
本节课的教学思路是:从生活现象出发、引出相关概念,然后通过活动探究规律,最后用规律解释现象,同时深化对规律的理解和掌握。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学生要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和屏(纸、墙壁、黑板等),且遮挡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间。
2、明白判断光源的标准:正在发光而且是自己发出的光。
3、物体影子的长短和光源照射的角度有关,影子的方向和光源的方向相反;物体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4、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投影在我们生活中很有用处。过程与方法
1、做光和影的实验,并将观察结果准确地进行记录。
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影之间的关系。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
2、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 教学准备
一个关于影的视频,有投影仪的教室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一次“头脑风暴”,老师说一个事物,请你快速的说出你听到这个事物之后头脑中最先想到的,听好,提到光,你会想到什么?
学生迅速回答(并且有学生会提到影子),教师揭示课题,我们这个单元就是要探索光的秘密。
二、关于影子产生的条件
播放准备的视频给学生们看。一边看一边思考:
1、这是什么表演?
2、表演时需要准备什么?
(一个手影表演的视频,在此处运用能极大程度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直观的展现出影子的产生需要光源、遮挡物和屏,为影子的产生需要什么条件的教学铺平了道路。)
你们会做吗?哪些同学想试试!请一位同学来试试并回答刚才提出的两个问题?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影子产生需要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屏。有了光就能产生影子,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光和影。
三、组织活动 开展探究
(一)、认识光源
教室里哪些物体可以发出光?学生会说电灯、手电筒,引导必须是打开的。(目的在于揭示光源的概念中“正在发光”这个要点。)还可以让学生观察投影机里的光源。
给出光源的概念:像电灯这样正在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光源?月亮是光源吗?为什么不是?(学生在列举了萤火虫、点燃的蜡烛、太阳后还可能说到月亮。学生已经认识到月亮是反射太阳光,不是自己发光,从而明确:“必须是自己发光才是光源”这个要点。)
(二)探究活影子的长短和什么有关?
1、出示五张照片,这是老师分别在早上8:00上午10:00中午12:00下午2:00下午4:00拍到的照片,说说照片中光源、遮挡物、屏分别是什么物体。(照片中光源是太阳,遮挡物是接力棒,屏是地面。出示这些照片的目的在于使学生很容易发现影子的长短、方向的变化,并有利学生推测影子的长短和方向与什么有关)
2、你发现了影子的什么变化?结合学生回答板书:长、短。哪一幅照片中的影子最长,这时光源在哪里?哪一幅照片中的影子最短,这时光源在哪里?你推测影子的长短和什么有关?(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很强的观察分析能力,只要教师出示合适的材料并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观察材料,学生能够提出影子长短与什么有关,并且得出合理的推测。)
总结:影子会随光源的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与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系
影子的形状和光源照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系
从这个总结当中我们还可以得到另一个知识点: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三)投影的应用
1、学习投影的意义
我们把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投影在生活中很有用处。
2、学习投影的应用 出示一些标志。
其实很早以前人们就开始利用投影,出示手影图片。
3、小结
从手影到皮影到电影再到数码投影,人类对投影的认识不断发展,科技的进步把人类对投影的运用不断推向新的高度,我们希望同学们在前人的基础上了拓展投影,创造美的生活。
(四)全课小结 拓展延伸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四篇:光和影教学设计
1、光和影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 科学概念
1、学生要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和屏,且遮挡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间。
2、明白判断光源的标准:正在发光而且是自己发出的光
3、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随着光源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物体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4、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投影在我们生活中很有用处
二、过程与方法
1、做光和影的实验,并将观察结果准确地进行记录
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出光源、遮挡物、影之间的关系 教师演示:有窗帘的教室
分组实验:手电筒、4开的白卡纸、长方形的小木块、铅笔、尺子
三、教学重、难点
探究影子的特点
四、教学过程
看手影游戏引入新课,讨论影子产生的条件,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学生知道影子的产生不仅需要光源、挡光物体,还需要屏(墙面、地面)
(光源:学生上台做游戏时,教师可关闭光源,让学生在对比中了解影子产生的条件需要光源)
挡光物体:教师在演示实验时,可以使用一个透明的物体做对比)
2、关于“光源”的教学
1)影子的产生需要光,那么,哪些物体能发光呢?学生列举 2)引导学生进行分类,自己发光和反射其他物体的光 3)得出光源的描述: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4、影子的特点
1)在刚才的影子游戏中,我们除了知道影子产生的条件外,还有什么发现吗? 2)我们再通过一些活动继续探究光源和影子的秘密。
第一个实验 光在不同角度,形成的影子的长度不同(提示,要在屏上面画下影子,不能移动障碍物。)分组汇报,交流实验发现
第二个实验:影子会随着光源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距离的关系„„
第三个实验
影子的形状和光源照射物体侧面的关系„„
知识应用:
课件演示:日晷等其他影子的实际应用
5、回顾和总结
1)引导学生回顾:我们今天学了光的哪些知识,发现了什么规律? 2)再做一做影子游戏,验证一下我们发现的这些规律。
七、板书设计
1光和影
影子产生的条件:不仅需要阳光、挡光物体,还需要屏(墙面、地面等)光源:正在发光,而且是自己发出的光
影子的特点:
影子会随着光源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和光源之间距离的关系„„
影子的形状和光源照射物体侧面的关系„„
八、教学后记
第五篇:光和影教学设计
《光和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影子游戏,进入新课学习,总结影子产生的条件。
2、认识什么是光源。
3、探究在光的照射下影子的变化规律。
4、认识投影,发现物体的形状和影子之间的关系。
5、再次通过影子游戏,验证光和影的关系。
教学重点:探究在光源的照射下,物体影子变化的特点。
教学难点:影子变化的规律。
教学准备:手电筒,光源图片,手影课件,实验幻灯片。分组实验材料:手电筒,木块,铅笔,尺子,4开白纸,纸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上一节科学探究课——光和影。(板书:光和影)
二、新授:
1、寻找影子产生的条件
师引导:在上课之前,我们先一起做一个小游戏,你们想不想做?在做游戏之前,我们先欣赏一个手影片断,观察一下这些影子是怎样产生的?(出示课件)
评析:在做游戏之前,提出要求,便于学生带着问题观察。
继续引导:谁会做这样的手影游戏?在观看的同时大家要注意思考影子是怎样产生的?都需要哪些条件。(请一名同学上台演示)
提问:谁还会做?(第二名同学上台,师把电源关掉,学生无法做手影游戏了。)
评析:教师在此提出影子产生的条件。
提问:可见影子产生需要什么条件?(板书:条件
光)
提问:有光就有影子吗?还需要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影子产生的另外两个条件:遮挡物
屏 并板书)
2、帮助学生认识光源
引导:我们平时接触的光很多,如日光灯,太阳光等,你还知道哪些物体也能发光?
评析:学生在说的同时,认识到发光的物体就是光源,从而教师引导出光源的定义。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出示光源的各种图片)像前面我们提到的各种光一样,可以发光的物体,我们就叫做光源。(补充板书:源)
引导:(拿出关闭的手电筒)手电筒在这个状态下是不是光源?
师:虽然手电筒能自己发光,但是它现在处于没有发光的状态,所以它不是光源。
引导:月亮是不是光源呢?
师小结:判断一个物体是不是光源,我们要看它是不是正在发光,而且是自己发出的光,月亮反射了其他物体的光,所以就不是光源。
评析:教师通过两个反问,进一步明确光源的含义,拓宽学生的认识。
3、探究影子的变化规律
引导:当光源照射在遮挡物上,就会在屏上产生物体的影子。那么物体的影子都有什么特点呢?下面我们就通过三个实验来探究一下。(请学生读一下实验要求)
幻灯出示:
实验
1、将木块放在桌面上,用手电筒从不同的位置照射,在桌面上分别画出木块的影子。
评析:教师引领学生探究影子有方向的变化。
实验
2、用手电筒照射距离纸屏不同远的三个木块,在纸屏上分别画出它们的影子,注意手电筒与纸屏之间的距离不变。
评析:教师引领学生探究影子有大小的变化。
实验
3、用手电筒从木块的正上方垂直照射木块,在纸上画出它的影子;再用手电筒从木块的右侧垂直照射木块,在纸屏上画出它的影子。
评析:教师引领学生探究影子有形状的变化。
引导:对于实验1,老师要给大家做一下示范,大家注意观察(师边演示边说):
①我们要分五个不同的方向,分别是左边,左上方,上方,右上方,右边,用手电筒照射木块,观察影子的方向和位置,用笔画出影子。
②在从上方照射时,由于木块挡住了它的影子,所以我们要把木块抬高一些,这样便于我们观察它的影子。
③手电筒在照射木块时,每改变一个角度,都要注意手电筒与木块之间的距离是均等的。④注意及时填写实验报告单。
评析:教师在这里讲授的过于细致,应该放手让学生大胆尝试,大胆去做,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
学生开始做三个探究实验,教师巡视。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评析:学生在汇报时,教师过于强调书上给的规律,应当是学生大致的意思说对了就行,因为学生的认知还未达到大人的认知高度,允许学生出现一些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通过学生的汇报,教师要引导学生说出:
①通过实验1发现影子的方向随着光源的方向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在背光的一面。影子的长短随光源角度变化而变化。
②通过实验2发现影子的大小与遮挡物距光源和屏的远近有关系。
③通过实验3发现影子的形状与光源所照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系。(教师适时板书)
三、拓展
通过实验3让学生认识投影的概念
师可引导:像实验3这样,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投影在生活中的用处很多,谁说一说课下我们所搜集到的有关投影的知识。
评析:教师通过投影的现象,揭示生活当中的利用投影服务生活的现象,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师:值得说明的是,并非所有的影子都是投影,只有投射到一个面上的影子才叫投影。
四、小结
师:通过以上探究活动,你学到了哪些光和影的知识?
评析:教师继续巩固本节课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
五、作业
1、完成课本中25页的填空和画图。
2、课下继续做手影游戏,验证影子变化的规律。
板书设计:
近(远)远(近)大(小)
条件: 光源
遮挡物
(影子)屏
形状
方向 方向
角度 短
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