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板块教学

时间:2019-05-13 00:30: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语文板块教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语文板块教学》。

第一篇:小学语文板块教学

小学语文板块教学:为爱改变、为爱成长!

祁门县芦溪中心学校

胡海

余映潮先生的板块式教学思路主要针对当下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避重就轻”三大痼疾而提出的。

一、重“学得”轻“习得”

长久以来,我们的语文教学对“学得式”的外显学习倚重太多,对于“习得式”的内隐学习关注较少。我们总希望寄希望于理性的“学得式”教育,并相信它一定能让学生“多快好省”地学习汉语言文字,形成语言能力,然而殊不知,一方面语文教学的许多东西是无法“学得”的,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学得”与“习得”是相互促进的,丰富的“习得”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学得”的功效。因此,要想走出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泥潭,就必须在依靠“学得”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习得”的促进作用。

二、重“语识”轻“语感”

审视既有的“语文知识”系统,我们会发现,它更多充斥的是处于显性状态下的“语识”,而单靠“语识”去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事实证明是力不从心的,正因此,“语文知识”的另一种重要存在形式,也就是处于内隐状态下的“语感”被提上了桌面,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探讨,最后的结论告诉我们,只有实现“语识”和“语感”两种状态下的语文知识的有机融合,才能真正实现有效甚至高效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重“课内”轻“课外”

在课堂情境中,学生进行的更多是有目的、有计划、可控的语文外显学习,而在生活情境中,学生进行的更多的是自然而然的、无意识的语文内隐学习。从学习情境的角度来看,听说读写活动的进行,生活情境远远大于课堂情境。事实上,作为生命活动方式的听说读写永远是植根于生活这个舞台的,而生活也人类实现听说读写的生命活动提供了最大可能。因此,语文教学若不能将教学形态的听说读写转归为生活形态的听说读写,那这样的语文教学就是被异化了的失败的语文教学。

为使语文教学走出困境,余映潮先生站在语文教学实践者的角度,以一种执着为教学、为教师、为学生的态度,开始自己的思考,在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历和经验的基础上,为语文教学设计了一整套被称作“板块式”的教学思路,并在自己的语文课堂进行了无数次的演练,最终在语文教学界掀起了一场革命性的狂潮。

“运用板块式教学思路,可以使教学结构更加清晰,使教学程式更加有序,使教学内容更加优化,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对于传统的教学结构而言,板块式教学是一种很有特色的创新,很有力的挑战。”张定远先生(全国中语会理事长)的评价既是对“板块式教学”实效性的肯定,也是对“板块式教学”特色化的概括。

“板块式教学”之所以能在中学语文界得到广泛认同,又在小学语文界得到大力推行,原因就在于“板块式教学”通过课堂变革实现了教学创新,凸显了教育智慧。

一、教学内容之变

同一般教学相比较,“板块式教学”在教学内容的剪裁取舍上更加注重语文教学的本质,那就是侧重语言文字的训练和表达技巧的运用,提倡从语言文字的角度处理课文。

我们一起来看一个教学设计,《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这篇课文的教学被设计成了五个板块,分别是:理解一个句子;复述一个故事;加深一种体会;掌握一个绝招和摘抄一个警句。五个板块的教学中既有内容理解,又有技巧揣摩,还有能力训练,目标突出,重点明确,操作性极强。

可以这样说:“板块式教学”走出了内容至上的窠臼,更加注重语言形式的表达效果,更加关注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真正变“教课文”为“教语文”。

二、教学形式之变

“板块式教学” 的所有板块均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学生成了课堂真正的主人。

“板块式教学”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唤醒学生的学习意识有着明显的效应,在老师的引导下,在同学的帮助下,学生的学习潜能在实践活动中得到了充分释放。

我们再看《难忘的启蒙》一课的教学板块设计:说一个句子(旨在培养学生的感受、概括能力)、讲一个故事(旨在培养学生的复述能力)、品一个句段(旨在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提一个问题(旨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学一种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提炼能力)。五个板块均有学生的全身心参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全方位的磨砺。

可以这样说,“板块式教学”走出了串讲串问的羁绊,更加强调学生的语文实践参与,更加关注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真正变“老师教”为“学生学”。

三、教学过程之变

“板块式教学”注重实践活动,但是并非所有的实践活动学生都乐于参与,因此,结合学生实情以及课堂学习氛围,灵活设计活动板块就显得无比重要,既要考虑难易程度,又要关注趣味与否,既要体现新颖性,又要突出挑战性。

我们看看《掌声》一课中说话环节的设计:

(1)

给了

掌声。

(2)

时,给了

掌声。

(3)

时,给了的掌声。

(4)

时,给了的掌声,小英。

(5)原来,掌声里有。

这样的活动安排要求学生必须自己通过充分读书和思考,接受一次次挑战,主体地位的彰显,主动意识的激发,使得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得学习效果大大提高,并且节省了大量的学习时间。

可以这样说,“板块式教学”走出了沉闷压抑的阴影,更加在乎课堂教学的节奏变化,更加关注学生精神的愉悦程度,真正变“学习苦”为“学习乐”。

“板块式教学”的变革其实都是源于对语文课程的热爱,对课堂教学的热爱以及对学生的热爱,教育之道,以爱为名,相信“板块式教学”的明天会更美好,小学语文的明天会更美好。

但是,小学语文界对于余映潮先生的“板块教学”的评价一直有一种批判的声音,他们认为:“板块式教学”重学科的工具性,轻教材的人文性;重设计的操作性,轻教学的创新性;重教师的指导性,轻学生的自主权。这些评论我没有权利指点,只是觉得这些站在教学理论层面的说辞似乎有点过于高瞻远瞩,过于高屋建瓴。试想:我们提倡了这么多年的素质教育有遍地百花开的成效吗?我们推行了至少十年的课程改革有桃李满天下的局面吗?

如今的小学语文教学还处于发展的瓶颈期,还煎熬在何去何从的两难抉择中,有效课堂甚至高效课堂离现实中的小学语文教学还很远,正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尽管全国各地名校林立,名师如云,但是薄弱地区农村学校的小学语文教学现状仍然是费时低效。症结何在?归根结底就是缺少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思路或模式。

笔者认为,余先生的“板块式教学”可以一定范围内减少和避免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盲目教”(抓不住教学重点)、“糊涂教”(理不清教学思路)和“随便教”(达不到教学目标)情况发生;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素质发展以及学校质量提升的基本要求。

下面笔者就结合近期自己对“板块式教学”的认识和理解,粗浅的谈谈“板块式教学”的两个优势与缺陷并存的特点:

特点一:先品语文,再品人生!

“语文味”一词是针对把语文课上成思品课、科学课等现象提出的,虽然语文课与其它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决不能因此将语文课与其他学科划等号,语文课只是借助其他学科的相关内容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余先生十分重视课堂教学中“语文味”的生成,因此,“板块式教学”的核心就是积累语言知识,力求在语言文字积累中实现对课文内容的品读和对文本情感的品悟。我们且来看看余先生发表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3年第6期上的《教学思路的设计艺术(之一)》中的案例,在这篇文章中余先生为我们提供了一幅《夏天也是好天气》的教学蓝图:告诉大家读妙文、提醒大家寻雅词、评说课文品奇字、表现生活用美句。这幅蓝图不仅关注学生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语文能力的提升,还十分注重教师的语文素养的积淀和课堂艺术的修行。

或许正是因为“板块式教学”对“语文味”的极致追求,使得课堂教学中对文本蕴含的生活体验和人生感悟解读不够,造成“人文性”的自然缺失,这是“板块式教学”一个无法回避的缺陷,即使几经修正,仍然收效甚微。尽管如此,笔者觉得还是应该倍加尊重和宽容“板块式教学”,要给予其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以及完善和更新的时间,相信未来的某一天,“板块式教学”定能实现语文品读与人生品悟的完美结合,到那时,不止薄弱地区农村学校小学语文教学,甚至全国小学语文界都将掀起一场风暴式的革命。

特点二:以教领学,以学促教!

新版《语文课程标准》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尽快实现角色的转换,与学生平等对话、共同交流,相互促进。这种设想是完全合理和正确的,但是,在薄弱地区农村学校全面推行还有难度,毕竟学生的语文素养还是比较欠缺的,语文能力还是普遍低下的,倘若强行普及推广,势必会走上过分夸大学生主体意识、忽视教师指导作用的另一个极端。

笔者觉得在现阶段,特别是城乡教育发展极不平衡的时期,在薄弱地区农村学校试行“板块式教学”还是有很大的正面作用的,至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协调好师生关系,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指明前进与发展的方向,避免课堂教学又一次陷入不可自拔的迷茫与困惑之中。

被余先生爱称为“美文美教”的“板块式教学”,其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是以语文能力训练的最基本要求为准则,要求学生在限定的思考范围和活动领域内,对课文内容进行解读和分析,并通过统一的方式加以规范和训练。这是一种刻板的模式,但也是一种快速提高语文能力的模式。

当然,余先生和他的“板块式教学”追求的最终目标不是“美文美教”,而是“美文美学”,但是,实现“美文美教”向“美文美学”的转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必须建立一个比较坚实的基础之上,那个基础就是学生语文能力和教师教学能力的的普遍提高与共同提升。

只有不断完善“以教领学”,才能达成“以学促教”,也才能真正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从有利于教师的“教”转向有利于学生的“学”,才能从注重操作转向注重调控,从不变转向可变,并最终实现教学相长、交互学习、共同提高。

小学语文教学何去何从?余先生和他的“板块式教学”将告诉你他们的答案——重视“语文味”和偏向“教师教”只是为了奠好基,搭好台,给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创造更多更好的机会。

对于小学语文,“板块式教学”绝对不是唯一有效的教学,但一定是十分有效地教学,笔者坚信:只要“板块式教学”能够始终关注师生(知识、能力、情感意志)的共同成长,相信一定能走出一条属于小学语文的阳光大道。

第二篇:语文板块式教学

语文板块式教学

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多年来,见仁见智,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这里我根据本人的教学实践,认为板块教学法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方法。

所谓“板块教学”,就是将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过程分为几个明显的、而彼此之间又有密切关联的教学“板块”,即教学的过程、教学的内容呈“板块”状并列而又一步一步地逐层深入。这是一种清晰而又灵动的教学设计。

板块结构作为一种课堂教学的形式,它首先要为教学内容服务,因此,根据教学内容来设计板块是板块确立的主要依据。其次,为了使板块教学不流于形式,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必须根据教学的特点和规律确定“块”的量和序,并明确“块”与“块”之间的逻辑联系。板块教学不同于传统线条教学的最大之处,在于它注重在精心选点的基础上,利用板块对选点进行集中突破,以此达到高效的教学。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由于缺乏对教学内容、教学对象以及教学手段和方式的整体把握的重视,常常对一篇课文采用平推式的线条教学形式,从文学常识、字、词、段意,到中心思想、写作特点,乃至课后练习的讲解,面面俱到,无微不至。这“必然是未能针对教学和学生两方面的实际情况有取有舍;有点有面;有详有略地进行教学,而是不分难易、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面对这种低效的线条教学形式,语文界提出了尖锐的批评,许多语文工作者对课堂教学进行了不同形式的改革。

尽管是“八仙过海”,但这些改革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就是简化课堂教学头绪,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而对课堂教学头绪的简化,就有针对性的精选每堂课的教学点,增加对每个教学点的时间投入。这其实就是教学的板块化,但这种板块化还只是一种无意识的教学操作。在进一步的理论和实践中,老师们对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和教学手段和方式有了系统的整体把握,强调在对教材精要取舍的基础上,借助教学板块的优势能对教学内容整体突破并完成一定深度和广度的挖掘。探索一条真正的“板块式”课堂教学之路。

一、“板块式”课堂教学基本特色:

1、板块式的教学目标,使学生知、能、情等全面和谐发展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整个课堂设计的灵魂。过去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普遍存在着重视认知领域,轻视技能领域,忽视情感领域的现象,教师的教学目标设计大多只研究认知目标,教学目标不具有完整的育人导向和功能。

新课程实施以来,特别强调“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因此,在新课标关照下的教学目标设计必须从“三个维度”出发,力求使学生在知、能、情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使三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体现一种新的理性思考,形成一种立体的思维模式。

教师设计课堂教学时,必须改变过去习惯上的一些做法,把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有机地统一起来。如,“知识与能力”目标就是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明确表述本节课应“知道”什么、“理解”什么、“掌握”什么等具体目标,同时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感知、品味、积累、应用语言的能力,更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过程与方法”目标就是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设置,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审美情趣、心理品质、语文素养提高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由此可见,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语文素养应该像一根红线整合“三个维度”,贯穿课堂的始终。所有的教学设计必须紧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来展开。

2、板块式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语文素养 如何课堂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呢?我设计了“板块式”教学思路。“板块式”教学的艺术性表现在:

⑴、它步骤清晰,线条分明,鲜明地表现出阅读教学的有序性;

⑵、它重视对教材的整体把握,注重从教材中选择最能表现课文主旨或特色、精华的板块组织品读教学,表现出较高的优化信息的水平;

⑶、它的每个“板块”各自合理地占有一定的时间,且每个“板块”只集中力量重点解决一个教学问题,各个“板块”之间大致呈现出一种由浅入深、由感知到品评、创造的逻辑顺序,呈现出一种层进式的教学造型;

⑷、它是一种线条分明的教学思路,也是一种有章可循的学习思路,能够在潜移默化之中让学生掌握自学课文的方法。此思路的设计角度和组合方式是很丰富的,“板块”二字只是教学形式的外壳,教学设计中的关键技巧仍是教材的阅读与运用,仍是教学活动的组合与安排。

我把《桥》一文设计为六个教学板块,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教学板块──复习回顾,营造情境。

第二教学板块──感受“洪水”的肆虐与人们的恐慌。

第三教学板块──体味“老汉”的精神。

第四教学板块──升华情感,深化主题。

第五教学板块──拓展练笔,抒心中情。

以上六个教学板块,既扎扎实实地进行朗读、品味,又进行创造性阅读、探究性学习。以说、读为阅读教学的重点,以“板块式”结构为载体,以提高人文素养为线索,对该课作了一次有益的尝试。

3、板块式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生命质量

语文教学中的方法是很多的,不管采用什么方法,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在新课标下,我们不要忘记自己的角色,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我们也不忘记学生的角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因此必须创建积极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我在《桥》一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采用“读──说──练──结”的板块式教学方式,并把它整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四个板块:

读:给学生创造一份收获的机会。

说:给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

练:给学生提供一个实践的机会。

结:给学生一个感悟反思的空间。

板块式教学思路之所以能够在教学实践中得到运用,是因为它有效地解决了长期困扰阅读课堂教学繁杂无序的问题,它就像一篇结构清晰的文章,又像一座层级井然的能让我们拾级而上的阶梯,给人以看得见、想得到、用得着的感觉。不过,“板块式”教学的设计性和程序性,很容易使它流于技术性和工具性的层面,难以收到好的效果。因此,我觉得“板块式”思路的使用必须结合课文,“因文设法”,注重实效,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与能力的发展和提高,切不可生搬硬套,致使表面形式多样而实际收效甚微。应该优化、整合、活用、巧用课文内容,用线索串连起各个板块内容;或者从“整体运用”课文的角度,提炼出几个能集中课文精华而又有内在联系,可以产生“碰撞”的板块。

二、板块教学法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功夫要下在备课上

课堂教学效果如何,关键在于备课。因为备好课是搞好教学的基础与根本。教师只有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备课的要求是多方面的,但至少要做到以下三点:即了解学生的知识底细,明确单元教学目标,掌握课文的重点内容。只有知道学生该学什么,本单元所需达到的教学目标,哪篇文章最能实现某个单元目标,才能弄清自己该教什么,该怎么教,该选择哪篇文章作为实现某目标的范本。否则,闭着眼睛捉麻雀,大抵是无效劳动而已。教学目标决定课堂教学的方向。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可以有效地克服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加强教学的针对性。板块教学法要求教者在备课时,必须统观全单元,选择好最能体现本单元某一教学目标的文章,这样才能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2.时间要用在刀口上

效率是课堂的生命。“效率”的含义,就是指单位时间完成的工作量和取得的收获。衡量一堂课的教学效率如何,主要看有效教学时间,即在教与学活动过程中学生学习知识、习得技能、形成能力和提高认识真正起作用的时间。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得知识,掌握技能,教师始终只能起一个导的作用,而学生的学才是课堂的主体,因此,合理安排导与学的时间,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3.着力点要放在能力训练上

板块教学法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获取知识的技能,因此在教给学生“渔”的技能后,要及时地给学生训练的机会和时间,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鱼”。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具备听说读写的能力。而能力是在训练过程中培养的,因此,课堂教学必须把着力点放在能力训练上。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彻底改革以知识学习为中心的基本教学体系和以教师讲析为主的基本教学形式,而代之以能力训练为中心的基本教学体系和教师指导下以学生主动学习和练习为主的基本教学形式,板块教学法注重的正是这一点。教学中,坚持以训练为主线,使教和学都成为训练的手段,在听说读写训练的全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掌握知识和技能。为了使训练更有成效,教师必须善于设计,精讲巧问,即使是一般的课堂提问和练习也要着眼于教学目标的达成与能力的养成。

锘人人握灵蛇之珠,家家抱荆山之玉,在古代的近代的国外的各种教学理念层出不穷,语文教坛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百花争艳景象的今天,板块式教学体系让艺术的教学设计走进千万个普通语文教师的课堂,“板块式”课堂教学让每一次教学都成为一次智慧的旅程,我们有理由相信,语文课堂因为“板块式”教学既有布局严谨之美,又有推进流畅之美;既有结构圆润之美,又有内核深厚之美了。

第三篇:小学语文《谁的本领大》教学 板块设计

教案

6、谁的本领大

一、教学要求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觉得”造句。

3、让学生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本领,要正确认识自己,看待他人。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3、从课文人物的语言中来品味人物的形象,领悟文章含义。

板块一:检查复习

1、板书课题:

6、谁的本领大。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六课——谁的本领大。

2、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了字词,先来跟字词朋友打个招呼吧。(指名三名同学读,最后齐读)幻灯出示词语:

推 挂 催 难受 强烈 碰到 正巧 裹得 得意

同学们读词,不光声音响亮,而且注意词与词之间的停顿。我相信句子也一定能读好。

3、老师指着课题:同学们,课题6谁的本领大。如果把它变成一个句子来读,应该加什么标点符号。学生齐说:问号。谁能读好这个句子?指名读。你读出了疑问的语气。风和太阳到底谁的本领大了?为了找到答案,风和太阳比赛了几次?结果了?

过渡:看来小朋友书都读懂了。可是呀,书不仅要读懂,更要读好,只有读好了,才能感觉到比赛的乐趣。怎样把书读好了?老师有个经验。读书时要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就像看动画片儿似的。喜欢看动画片吗? 版块二:精读课文,评词析句。

一、精度第一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

1、比如这句,谁先来读。(幻灯出示:有一天风和太阳碰到了一起,都说自己的本领大。)师:读了这一句话,你脑海中浮现出什么画面,又听到了什么声音。指名说

师:那谁愿上台来与老师一起演一演。

(一生上来,演太阳,师演风)。

师:你好,太阳先生。

生:你好,风先生。

(两人握手)

师:太阳先生,你说咱俩谁的本领大? 生:我的本领大。

师:我说我的本领大。

生:我的本领大。

师:我的本领大。

(师请学生回位。)

师:刚才我们演的一段,用一句话说就是:

生读:都说自己的本领大。

请小朋友们再来读读这句话。指名读,齐读。突出:都 自己

2、想象画面,感悟课文语言的精彩。(学习课文第一——第三自然段)

师:就在他们争论不休、互不想让的时候,正巧,前面来了一个孩子。第一次比赛正式拉开了序幕。请同学们快速地读读第一小节,说说第一次比赛比的是什么?(脱下孩子的衣服)板书:脱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比赛的过程可精彩,可好玩!但是要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你才能感觉到比赛的好玩。

好,请同学们自由地读读课文的第二、三小节,待会我们来说说,你想象到的哪些画面最好玩。

自由读。

刚才我看见有些小朋友读读停停,想想还笑笑,肯定感觉到了比赛的好玩了。重点是说第二自然段。风的表现。

插入:下面我是风我来吹,你们是哪个孩子,你怎么把衣服裹紧了?(学生做出冷的发抖的样子,裹紧衣服)

师:(指着表情图)同学们,风从最初的自信得意到最后的意外、伤心,短短的时间,表情变化得这么快,好玩吧?想象着的风表情加上孩子的动作,第二小节一定能读好。齐读 师:看到风没能脱下孩子的外衣,你能想象出太阳此时的表情吗啊?(得意,高兴,更加自信)真会想象。是的,太阳在偷着乐了,瞧瞧他那自信的样儿。(出示表情图)谁来读读第三小节,你读着真好,从你的语气中,我感觉到了太阳的自信。

师:不难看出,太阳“脱下那孩子外衣”的本领确实比风大。谁赢了?(太阳)我们给太阳一个笑脸。掌声鼓励。

二、精读课文第四—八自然段

1、第二天,它们又碰到了一起了。于是有了第二次比赛。

太阳赢了第一次比赛后,更加 ?(得意)一看见风就迫不及待地发出了挑战。谁来读读这句话。

(出示文字:太阳得意地对风说:“风先生,你敢和我比本领吗?”风看见河里来了一条船,就说:“谁能让那条船走得快些,就算谁的本领大。”)

A赛读 下面,我们小朋友要来朗读比赛了。先轻轻读读准备一下。女生读太阳,男生读读风先生的部分。根据老师的读书经验呀,如果你把自己当作是文中的那个人就会读得更投入,更有感情。B采访 我来采访一下太阳,你得意什么?(我已经赢了一次,风再也不敢和我比了,它是我的手下败将。)再次读句。火药味十足。

我也来采访一下风,面对太阳得意的挑战。又会想些什么?(第一次比赛让太阳碰巧赢了。我不信它还会在赢。不服输不服气)

C小朋友读书各有各的本领,不分上下,都读到他们心里去了。

2、师:此时,风和太阳依然很自信,又开始各自施展威力了。

下面请小朋友们来读读课文的第六、第七自然段,有个要求。还要想刚才那样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跟你的同桌说说你觉得第二次比赛的哪儿最精彩。(同桌合作第一次)指名说。根据说的情况来指导。(相机出示太阳和船夫的表情图)

指导朗读: 你能想象出此时船夫的样子吗?(无精打采,没有力气,难受)是的,孩子们真会想象。

师:可是要读好这一段不容易,听老师来读一读,同学们学一学。老师在家练了很久,一边读一边想画面,想想太阳的样子,体会船夫的感受,才把这一段读好的。

那风的表现又是怎样的恩啦?谁来读读课文第七小节。这时,风“呼呼”地吹了起来,船夫怎样?(高兴地喊了起来)谁能把船夫的话高兴地喊出来?指名读 后追问,为什么高兴地喊呢?(刚才热晕了现在有风真凉快、真舒服 有风了船儿可以挂起帆 走得快)

3、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说说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引读出示:风“呼呼”地吹,船挂起了帆,只见风推着帆,帆带着船,像箭一样飞快地前进。师:船夫站在船头,看到船行得这么快,心里也乐开了花,风儿也乐开了花。让我们一起体会一下船夫的快乐吧!齐读第七小节。

6面对这样的结果,你能想象出太阳此时的表情吗?(惊讶)想象出太阳的表情来了,我相信小朋友们肯定能读好。(齐读第八小节)

第二次比赛终于在我们琅琅书声中结束了,在比“让船行的快”的本领上,谁赢了?(风)板块

三、学文悟理,分角色朗读。

1、师:看了他们的两次比赛,精彩而有趣。这个问题,我觉得,在聪明的小朋友心中肯定有个答案。用上:我觉得——————跟你的同桌说说看。(各有各的本领 要能正确认识到别人的本领)(同桌合作第二次)

2、明白了道理,相信小朋友们课文更能读好。下面我们就来分角色朗读。(风、太阳、船夫、旁白)四个角色。请其他同学认真听,观察他们读书时的表情,你也可以做做动作,这样,你会觉得读书很有意思。板块四:指导写字

过渡:同学们,我们不仅要把书读好,也要把字写好。老师选了本课比较难写的两个生字宝宝来跟小朋友们见面。请看:幻灯出示推、强

师:观察一下,他们是什么结构的字?(左右)那写左右结构的字要注意什么了?(左窄右宽)好,看老师来写,请同学们伸出右手食指来跟老师一起写。

师范写:推。看一看还要注意哪些关键笔画才能写好它?指名说。(中间一竖在竖中线上,稍微长一点。右边四横之间间距要均衡,第二横在衡中线上)请同学们描一个写一个。师:我们来写第二个。范写:强。你能找到写这个字的关键笔画吗?(注意上面的口比下面的口略小一些。)请同学们描一个写一个。

总结:本课还有四个左右结构的字,由于时间的关系,请同学们课后自己描一描、写一写。板块五:拓展训练

关于本领大小的故事有很多。老师今天还给你们带来一个故事。《小海螺和大鲸鱼》。这个故事十分十分有趣,讲只小海螺,讲条大鲸鱼。

小海螺很小,可她的愿望不小……

小海螺很小,可她和大鲸鱼出海远航,见的东西不少……

小海螺很小,可她弯弯曲曲的字作用不小,竟然救了大鲸鱼的一条命…… 读了这个故事,相信同学们对《谁的本领大》这篇课文会有更深的启示。我把这本书放在某老师,请同学们课后有时间借读一下。

板书设计

6、谁的本领大 ?

板画太阳 板画风

第一次 笑脸

第二次 笑脸

第四篇:小学语文板块式阅读教学简论

小学语文板块式阅读教学简论

摘要: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费时低效,症结在违背了学生语文能力形成的客观规律,学生在课堂上的语文实践活动太少。“板块式阅读教学”就是力矫此弊的一剂良方,本文从基本内涵、鲜明特征、操作策略、实践意义对“板块式阅读教学”进行简要阐述,抛砖引玉,期待引起大家对我们阅读教学课堂改革的更多思考。

关键词:板块式阅读教学

内涵

特征

策略

意义

一、“板块式阅读教学”的基本内涵

“板块式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一种模式,或者说一种教学思路。那么,到底什么是“板块式教学”?中学语文“板块式教学”的创造者、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余映潮先生给“板块式教学”所下的定义为:所谓“板块式教学思路”,就是在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中,从不同角度有序地安排几次呈“块”状分布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即教学的内容、教学的过程都呈板块状分布排列。[①]

成功实施“板块式教学”有个前提,那就是按照“板块式教学”的要求,进行“板块式”设计,而一份好的“板块式”设计,必须建立在教师对课文文本的深入钻研、对教学内容的裁剪取舍、对教学过程的巧妙安排之上。也就是说,需要教师在备课时进行深刻的思考和艰苦的探索,这个过程远比课堂上的40分钟、80分钟要漫长,比课堂教学显得更为重要。故而,余映潮先生称之为“板块式教学思路”,可见余映潮先生十分重视课前的设计。

“板块式教学”在中学语文界得到了广泛认同,全国中语会理事长张定远先生评价说:他创造了“板块式教学思路”,他的学术报告《板块式阅读教学设计的六种思路》在第三届“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上受到欢迎。„„在阅读教学中运用板块式思路,可以使教学结构更加清晰,使教学程式更加有序,使教学内容更加优化,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对于传统的教学结构而言,板块式教学设计是一种很有特色的创新,是很有力的挑战。[②]目前,“板块式教学”已经在全国得到了推广应用。故而,笔者称之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

“板块式教学”的应用目前多在阅读教学当中,至于在习作教学、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等领域能否加以应用,尚未见相关文献。“板块式教学”创始人余映潮先生的教学实践以往多在中学阶段,现在也覆盖到了小学阶段,且效果明显。同时,余映潮先生也指导笔者在小学阅读教学中进行着“板块式教学”探索,故本文将探讨的范围限定为“小学语文板块式阅读教学”。

为了直观起见,笔者先举一例。

《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板块式教学设计: 板块一:理解一个句子

在文中找出一个能解释题目意思的句子。

板块二:复述一个故事

从课文中选择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一听。板块三:加深一种体会

结合三个精彩故事对应说说题目的意思。板块四:掌握一个绝招

揣摩本文在写作上的一个“绝招”。板块五:摘抄一个警句

摘抄一个鞭策自己不断努力的警句。

全文教学分为五个板块进行,教学内容既有内容理解,又有技巧揣摩,还有能力训练,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教学过程从理解到复述、体会、揣摩、摘抄,步步深入,扎实有效。

二、“板块式阅读教学”的鲜明特征

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摸索,笔者发现“板块式阅读教学”和传统阅读教学模式相比,呈现出如下几个鲜明特征:

第一、教学的明确性。“板块式阅读教学”的教学目标非常明确,那就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语文素养的核心是什么?是语文能力!语文能力的核心是什么?是阅读能力!

但是,我们的传统阅读教学模式却目标庞杂,淹没甚至遗忘了阅读教学的根本目标——阅读能力的培养!我们很多老师的阅读教学还停留在“教课文”的阶段,一篇课文的教学仅仅满足于让学生把这篇课文读懂而已,也就是说,学生学完一篇课文,只知道课文“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至于“怎么写的”,“写得怎么样”,“为什么写”,“我是怎样读懂的”等等这些问题,学生完全不去理会。长此以往,学生阅读能力的增长完全处于一种自发状态,十分缓慢,严重制约了学生其他语文能力的提高。

“板块式阅读教学”与之截然不同,“板块式阅读教学”的“板块”大多数由学生的阅读实践活动构成,学生能在充分的阅读实践中,一步步获得阅读的本领。例如,笔者设计的《难忘的启蒙》教学板块:

学习活动一:说一个句子——这是一篇

文章。

学习活动二:讲一个故事——从文中选取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学习活动三:品一个句段——品析文中一个特殊的句子或段落。学习活动四:提一个问题——独立思考提一个自己不懂的问题。学习活动五:学一种方法——总结一种我们可借鉴的写作方法。不难看出,这五个板块均指向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说一个句子”旨在培养学生的感受、概括能力,“讲一个故事”旨在培养学生的复述能力,“品一个句段”旨在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提一个问题”旨在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学一种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提炼能力。同时,五个板块均有学生的全身心参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全方位的磨砺。此外,学生还能主动从课文中总结出相关的写作知识和方法。

第二、教学的有序性。但凡听过“板块式阅读教学”的老师都会给予这样的评价:教路十分清晰!其实,不仅听课老师如此,课堂上学生的感觉更是如此。这是因为“板块式阅读教学”的板块设计,十分清晰地表现为“一步一步地向前走”,教学内容“一块一块地来落实”,所以听者轻松,教者从容,学习者愉快。

如,笔者执教《奴隶英雄》设计了如下几个板块: 读课文,初识剧本 读课文,讲讲故事 读课文,说说人物 读课文,品品技巧 读课文,演演剧本

教学从比较剧本和其他文体的区别开始,接着,整体把握文本主要内容,然后深入人物内心,体会人物命运,明白起义原因,最后品析技巧、表演剧本,有条不紊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第三、教学的生动性。传统的阅读教学,为什么很难吸引学生?原因有三:一是教学内容单一,教师只需在课堂上带领学生通过问答、对话、讨论,一步步理解课文内容;二是教学手段有限,课堂时间大多被“串讲串问”“串问串答”充斥,而且教师忽视学情,提问没有思维含量,学生不感兴趣;三是课堂节奏板滞,缺少变化,学生注意力极易分散。

“板块式阅读教学”恰好与之相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是因为:其一,教学内容丰富,不仅有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感悟,还有对语言形式和表达方法的探究,不仅对语言文字的品析鉴赏,还有对精妙语段的积累背诵,不仅有对作者观点的辨析争论,还有所学知识的现场运用;其二,教学手段丰富,活动形式多姿多彩;其三,充分尊重学生的学情,每个板块都经过精心设计,不断对学生提出新的挑战,教学节奏不断变化,使学生始终保持在思维的兴奋点上,学得投入,学得开心。

第四、教学的高效性。“板块式阅读教学”在裁剪教学内容时,就充分考虑到:学生已经懂了的就不要再讲,学生自己能弄懂的老师尽量少讲,教师的点拨一定做到“点在难处,拨在惑时”。所以节约了时间,腾出了空间,真正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教学效率之高,是传统阅读教学难以企及的。

比如,有位老师执教《掌声》一文,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时,设计了如下一些问题:(1)原来的小英是个什么样的女孩?(2)后来又变成怎样了呢?(3)你们从哪儿感受到的?(4)她为什么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5)她会想些什么呢?(6)小英已经失去了信心,可是,后来,她变了,变得怎样?(7)(针对文中一个省略号)这是什么?(8)还干什么?(9)为小英的变化而高兴,想不想知道为什么?(10)是什么原因?(11)同学们给了小英几次掌声?(12)这是一次怎样的掌声?(13)大家为什么给小英热烈而持久的掌声?(14)哪个词最能表现她走路艰难?(15)掌声里包含着鼓励、支持,小英听懂了吗?(16)小英讲完故事,同学们又给她掌声,这次是什么样的掌声?(17)小英听了,有很多话想对大家说,她想说什么?(18)你得到过掌声吗?(19)你给过别人掌声吗?(20)你想把掌声送给谁?

大家对这样的提问应该不陌生吧?那么,这样的课堂,会生动吗?会高效吗?同样是理解课文,我们不妨设计这样一个说话训练的板块:

(1)

给了

掌声。

(2)

时,给了

掌声。

(3)

时,给了的掌声。

(4)

时,给了的掌声,小英。

(5)原来,掌声里有。

原本需要花近一节课的时间来完成的任务,现在只需10分钟左右就能顺利完成,而且没有老师的串讲串问,学生自己通过充分读书、思考,接受一次次挑战,学习兴趣始终那么高昂。更难得的是,大量时间被节约出来,用以开展其他学习活动。这,就是“板块式阅读教学”高效之秘诀所在!

三、“板块式阅读教学”的操作策略

板块式教学思路是灵动的,这种灵动表现在因课而异、因内容而异之上,所以,“板块式”三个字看起来好像很“板块”,实际上千姿百态,实际上它表现出来的是一种教学内容整合的技术或者说艺术。因此,要真正得心应手地运用好“板块式”,还需要我们在实际操作中掌握以下策略:

第一、深入解读文本。这里的解读文本,不仅仅是作为一个读者读懂文本的内容,还要从一个鉴赏者的角度读懂文本的语言和表达方法,更要从一个语文老师的角度对文本内容加以归类整理,而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撰写文本赏析文章。下面便是笔者设计《桥》一课教学方案前解读文本后写下的赏析文字:

这篇小小说能在短短五百四十二字的篇幅内,表现如此丰富的内涵,我们不得不对作者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击节赞叹!

一、作者用极简短的文字渲染出极恐怖的环境。“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开篇两个自然段,短短39个字,就把我们带到那个可怕的情境中。随后,又有四次写到洪水:“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告诉我们情况越来越危急,受到的威胁越来越大,生存的机会越来越小„„这样的环境渲染,着墨不多,却一步步烘托出人物沉着冷静、舍己为人的高大形象。此外,全文段落多达27个,每段文字却都很少,同样意在表现当时紧张的气氛和节奏,以突出当时情形的危急。

二、作者用极简短的文字刻画出高大的人物形象。作者对老汉的刻画,紧紧抓住了老汉的神态、语言和动作加以表现:“他像一座山”“老汉凶得像一头豹子”这两个神态描写的比喻句,分别表现出老汉当时的镇定、愤怒;“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少废话,快走。”这是文中老汉所有的语言,简洁明确,铿锵有力,富有个性,对群众的爱、对少数自私的共产党员的不满,界限分明;“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这一“揪”一“推”,意味深长,使得老汉的形象更加丰满起来。

三、作者用曲折的情节不断深化文章的主题。“文似看山喜不平”,作为以情节取胜的小说,更是如此。在不到600字的狭小空间里,作者竟也能做到“尺水兴波”,让读者的心一次次被揪起来,从而一步步加深对老汉的认识,文章的主题也因此得到一步步深化。且看小说的一波三折:人们惊慌失措,奔向救命的木桥,“死亡逼近”“100多号人”,“窄窄的木桥”,求生的本能让每个人都争先恐后,大家都知道:早一秒过去,就多一点生的希望,持一秒过去,就多一分死的威胁,而一起拥上桥,则必定是桥毁人亡!怎么办?老汉出现了!他给大家带来了希望!这是第一折。接下来,有党员不愿意留在后面,高喊“党员也是人”,挑战老汉的命令,老汉坚决予以回击,这是第二折;没想到,还是有党员企图“插队”,被老汉制止,这是第三折;最后过桥的老汉和“插队党员”竟然互相推让,结果都被洪水卷走,这是第四折„„

四、作品巧妙的结尾震撼读者的心灵。读到故事结尾,我们才明白,原来老汉和那个小伙子竟然是父子关系!在儿子插队企图早点过桥时,老汉却是那么冷酷无情!如果那个小伙子是一个跟老汉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党员,我们对老汉的行为尚能理解;可那个小伙子是老汉的儿子,父亲对儿子如此不通情理,实在让人接受不了!难道父亲不爱自己的孩子吗?难道父亲愿意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孩子去死吗?接下来,老汉的行为告诉我们不是这样的,他同天下所有的父亲一样,他希望儿子活下去,对儿子吼道“少废话,快走”并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他是爱孩子的!但是,为什么老汉爱孩子却还要把儿子揪出来呢?那是因为:在群众和儿子之间,他首先想到的是群众!那是因为:他和儿子都是共产党员!这样的结尾,既出乎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带给读者极大的震撼!小小说的魅力得以更好地彰显。

五、作者贴切的修辞手法和准确的用词让读者充分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拟人、拟物的修辞手法,比喻句有:“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形容雨大;“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形容山洪之凶猛;“他像一座山。”形容老汉之坚定;“老汉凶得像只豹子。”形容老汉之凶狠。拟人句有:“村庄惊醒了。”写当时情形之混乱;“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写桥在洪水冲击下,不堪重负,即将倒塌。拟物句有:“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将洪水当做可怕的猛兽、妖魔来写,表现出情况的危急,人们的生命危在旦夕。

六、文中准确的用词堪称典范,如动词:“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一句中这个“揪”字就准确地表现出当时老汉情感之愤怒,力量之大,速度之快。老汉的两次“吼”,内含却不相同,第一次是愤怒地吼,对儿子的表现十分不满;第二次是关心地吼,希望儿子能尽快逃脱洪水的魔掌。“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一句中的“推”和前面的“揪”形成鲜明的对比,对孩子的爱全部浓缩在这一个字之中。

正因为有了如此深入的文本解读,所以笔者在教学设计时能做到成竹在胸、游刃有余。

第二、恰当裁剪内容。“板块式阅读教学”的内核是教学内容的选点,是教学内容的整合。所以,没有对教材、对课文的深刻钻研、提炼与体悟,即使用的是“板块式”,也只是会显得比较地表面化、程式化,好像在演示一种模式一样。尤其要注意的是,并非我们解读出的一切都必须安排进我们的课堂,我们对解读的结果还要进行恰当裁剪,做到“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怎样裁剪内容为恰当呢?衡量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看这些内容能否为培养学生能力服务。对培养学生能力有帮助的,就应该留下,对培养学生能力帮助不大的,就应该舍去。现在,语文课堂上对文本内容的过多过深的分析,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是毫无意义的,理应大胆裁剪掉。比如,有位名师执教《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童话,不能不说该名师对文本的解读是深刻的,乃至深刻到了文化的高度。但是,在课堂上,该名师将自己解读到的一切一股脑儿地“倒”给学生,最后,学生被动“接受”了老师的观点:小女孩的死去真的是很幸福的,因为外国人信奉基督教,他们相信有上帝,小女孩是到了上帝那儿去了的!这样的教学只能是老师的一厢情愿。

还是拿《桥》这课来说,笔者在解读文本时发现该文的情节十分曲折,这是文章表达的一大特色,但是,笔者在考虑到学生的真实学情后,对这一点做了大胆舍弃。说到文章的修辞方法,笔者将常见的“比喻”“拟人”放在了一边,而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了“拟物”这一修辞手法的妙处。这样的取舍、裁剪被实践证明是成功的,学生学有所获。

第三、巧妙安排活动。“板块式阅读教学”的“板块”,本质上是由学生的活动组成的。一般情况下,没有学生大量的阅读实践活动,就构不成“板块”,自然也就不成其为“板块式阅读教学”了。但是,并非所有的活动学生都乐于参与,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活动板块时要考虑到活动的难易程度,趣味与否,是否新颖,是否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比如,教学《凤辣子初见林黛玉》一文,文中关于凤辣子打扮和外貌的描写很难读好,我便设计了这样一个“趣味朗读”板块:

一读: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

头上戴着髻,绾着钗;

项上戴着圈; 裙边系着佩; 身上穿着袄,外罩褂; 下着裙。一双眼,两弯眉,身量苗条, 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起笑先闻。

二读: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

头上戴着攒珠髻,绾着挂珠钗;

项上戴着璎珞圈; 裙边系着玫瑰佩; 身上穿着窄褃袄,外罩银鼠褂; 下着洋绉裙。一双丹凤眼,两弯柳叶眉,身量苗条, 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起笑先闻。

三读: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 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

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

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鱼比目玫瑰佩;

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褃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 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 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起笑先闻。

经过三次趣味朗读,学生读出了节奏,读出了味道,也读出了人物形象。学生当初拿到课文后的畏难情绪一扫而光。当我们打着节拍读的时候,学生更是乐此不疲。读着读着,学生居然能把这段文字背下来了,同时,被作者曹雪芹的高超写作技巧深深折服!

第四、精心组织教学。“板块式阅读教学”的组织,相对而言比传统阅读教学的课堂组织要容易得多,因为,教师从某种意义上说已经从大量的“预设”中解放出来了,能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到对学生的引导和点拨上来。

在“板块式阅读教学”的组织中,需要教师做好这样几项工作:一是注意对学生活动的观察、对学生发言的倾听,并及时给予回应;二是在学生遇到困惑时,及时给予点拨和帮助,比如,教师适当的示范;三是每个板块的活动结束时,教师要做好本板块的小结并做好两个板块之间的过渡与衔接;四是注意调控好课堂的节奏,做到动静结合、松弛有度。

四、“板块式阅读教学”的实践意义

“板块式阅读教学”相较于传统阅读教学而言,实践意义非同一般,不仅在于能矫正传统阅读教学的诸多弊端,更在于能促进阅读教学的良性发展,表现在:

第一、有利于凸显学生主体地位。“板块式阅读教学”几乎所有的板块均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抛弃了教师的串讲串问,去掉了师生间无效的“对话”,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教师的教完全是服务于学生的学,学生成了课堂真正的主人。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地阅读、思考、表达、赏析、揣摩、背诵,甚而辩论、创作、表演„„充分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感受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领悟文学作品的审美情趣,丰富自己的人文底蕴。

第二、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板块式阅读教学”唤醒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学生的潜能在阅读实践活动中得以释放,学生总是在老师引导下、在同伴帮助下,在语言文字的丛林里“探险”——因为几乎所有的活动板块对学生而言都是一种挑战,而学生偏偏就喜欢这种挑战!于是,学生不断地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而不是成天在课堂里聆听老师的唠叨,在自己的已有水平上徘徊,重复那些丝毫不用思维参与的机械练习。因此,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被激发出来,便爱上语文,迷上语文,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语文。

第三、有利于落实语文课程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强调:“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实践证明,“板块式阅读教学”突出的就是“语文的问题用语文的手段来解决”,突出的就是“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形成阅读能力”,很好地将这些基本理念落到了实处,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发展。

第四、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们现在的阅读教学,专业化程度极低,随便从网上复制一份教案,随便换一个非语文学科的老师,都能上得像模像样。“板块式阅读教学”则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运用“板块式阅读教学”模式来完成每篇课文的教学,没有任何可资借鉴的文献,《教师教学用书》也完全满足不了“板块式阅读教学”的需求。没有自己对文本的深入钻研,没有自己对教学内容的提炼整合,没有对活动板块的精心设计,是没法上出一节质量上乘的“板块式阅读教学”课来的。因此,“板块式阅读教学”促使老师们从解读教材和设计教程这两个基本方面磨练自己,最终达到提升语文老师专业素养的目的。

就教学内容而言,“板块式阅读教学”走出了内容至上的窠臼,更加注重语言形式的表达效果,更加关注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真正变“教课文”为“教阅读”。

就教学形式而言,“板块式阅读教学”走出了串讲串问的羁绊,更加强调学生的语文实践参与,更加关注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真正变“老师教”为“学生学”。

就教学过程而言,“板块式阅读教学”走出了沉闷压抑的阴影,更加在乎课堂教学节奏的变化,更加关注学生精神愉悦的程度,真正变“学习苦”为“学习乐”。

“板块式阅读教学”绝对不是唯一有效的教学,但一定是十分有效地教学,愿“板块式阅读教学”之花早日盛开在我们更多的语文课堂上!

第五篇:板块教学设计

板块教学设计

板块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板块的运动》是人教版初中地理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二节《海陆的变迁》第二课时的内容,主要讲述板块构造学说,世界著名山系的形成原因,火山、地震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等内容。板块构造学说是大陆漂移假说的延伸,为地表形态变化提供理论依据,将为区域地理有关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通过本课时内容的学习,对学生进行防震抗灾、自救互救知识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课标解读】

本部分内容的理论性较强,但要求比较简单,即“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结合实例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知道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大致情况,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必备的知识;同时,通过对本节教材第一课时内容《沧海桑田大陆漂移假说》的学习,为本课时的学习做好铺垫和埋下伏笔;同时七年级的学生学习热情较高,参与意识较强,但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设计了多个学生活动,化抽象为直观,以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设计理念】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认识海陆分布的基础上,对地球知识的进一步深化,主要了解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板块运动与地表地貌的关系,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等,将为区域地理有关章节的地理成因学习奠定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于初一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差,知识面窄,而本课时内容较为抽象,理论性较强,由此本节课以问题为主线,通过学生动手拼图、合作探究、观察分析、小组讨论,辅助以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使学生对板块构造学说,火山与地震的.相关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内容;

2、说出世界著名山系的形成原因,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分析、归纳、总结,记住板块名称和位置,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

2、在板块运动示意图上,指图总结板块运动的形式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火山、地震的

2分布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板块运动的实例分析,树立海陆不断运动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

2、通过讨论地震突然发生时应采取的应急措施,培养防震减灾和自救互救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

2、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难点:

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读图分析法、小组讨论法

【教具准备】

ppt电子白板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将班级学生分组,6-8人一组。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学生观看火山、地震视频,引起学生注意,提出什么是火山、地震?分布在哪?为什么会有火山、地震等问题?从而导入今天的新课。

环节二:对比实践,明确关系活动一:敲鸡蛋求结构:

学生活动:每组学生分发一个鸡蛋,学生观察鸡蛋后将鸡蛋壳敲碎,分析蛋壳与地壳的相似性。

教师活动:展示鸡蛋,用鸡蛋表示地球,教师讲述:地球的构造与鸡蛋相似,分为三层,鸡蛋的外层叫蛋壳,地球的外层叫地壳,提示学生这两个字同字不同音。敲碎鸡蛋壳,在学生注意力集中时归纳出地壳特点,地壳不是完整的,而是分成了许多部分,在地球表面破碎的地壳就是板块。

转承:全球究竟有哪些板块呢?活动二:初拼图识板块

3学生活动:展示六大板块示意图,每个小组分发一套六大板块拼图模型,让学生对照板块示意图拼图活动后回答问题:

1、地球表层可分为几大板块,名称是什么?

2、除六大板块外,还有什么新发现?

教师总结:全球岩石圈除六大板块外还包括许多小板块。活动三:再拼图明关系

学生活动:将七大洲模型图粘贴于六大板块拼合图上,观察后回答问题:

1、板块的名称与七大洲四大洋的命名有什么样的关系?

2、哪一个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在哪个板块?

3、中国、澳大利亚分别在哪个板块?

4、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在哪个大洲,在哪个板块?

特别强调: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属于亚洲但位于印度洋板块。

转承:学生看图分析,板块示意图上还存在哪些信息?

教师引导:板块构造示意图上存在“← →”“→ ←”符号,转入板块运动教学内容。

环节三:游戏探究,

活动一:了解原因:地壳的活跃与稳定师:做一个实验

拿一只铅笔放在桌子中间摇几下看看铅笔有什么变化,然后把铅笔再放在两张桌子之间再摇几下看看铅笔有什么变化

生1:放在桌子中间的铅笔只微微晃动

生2:放在两张桌子之间的铅笔晃得很厉害,并掉到了地上师:解释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

生1:桌子摇晃对桌子中间的铅笔影响不大

生2:两张桌子之间的摩擦力大碰撞厉害对铅笔影响很大师:就像六大板块一样

学生说出观察到的现象,讨论与板块构造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生:板块内部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方地壳比较活跃师:也是极易发生火山和地震的地方

提问: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学生可以小组讨论,回答讨论结果)

教师小结: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

4活动二:海洋的生成和发展阶段的探究:试验:

每位学生将两张纸对接,用力挤压,观察纸张会有什么变化?然后将纸张向外拉伸,看看又会有什么不同的变化?

(让学生学会动手实践,动脑思考,分析总结)

教师让学生说出自己实验的结果,这种结果和我们讲到的板块有什么关系?会使地表发生怎样的变化?

指导学生读书P42图2-22提问:你们得到了什么结论?(学生会发现隆起成山和断裂成谷及继续向外扩张成海的的结论)

教师简要介绍褶皱和断层及产生的后果

世界火山与地震分布与六大板块之间的关系的探究:

学生在地图册《世界地形图》上找出世界主要山系的分布位置,课件展示“世界火山和地震分布”图,观察他们的相同点,充分学会利用地图进行学习。提问:你观察到了什么?(读图观察回答)生:都分布与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方

师:其中世界上地震与火山活动最剧烈的地带分布于哪里?为什么?生1:太平洋板块周围生2:亚欧大陆南部生3:地中海-喜马拉雅山

生4: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

师:

1、世界火山与地震分布与六大板块之间有没有关系?有什么关系?(对比分析)

2、你得到的结论是什么?(分析总结)

给出我国汶川的位置、日本的位置,说明汶川大地震,日本大地震的发生及海啸的形成原因,对学生进行防震抗灾,提高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的演习。

设疑讨论、服务生活:学生观看两幅地震灾后图,讨论总结当地震来临时应采取的合理有效的自救互救方法。

学生讨论:讨论结束后,每个小组选定一名中心发言人代表本小组发言,分享小组讨论成果。教师点评总结。

最后,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自主演示——合作探索等巩固了前5面所学知识,同时也为后面区域地理有关章节的地理成因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板块教学设计2

众所周知,语文课堂的弊端之一是细剖细磨式的讲解。一篇颇有魅力的作品,一经详尽分解,顿失滋味了。肢解性讲析课文,打破了文章的整体美感。学生心目中,有零碎的字词,有割离的句子,有机械的段意,也有刻意总结出来的中心思想,却没有作品本身,没有对作品中理趣与语言有机结合而生成的美的切实感觉,所有摄入的语言符号,不是经过自己的感知印象、整体品悟而生成对作品的高层次理解,而是停留在语言段落本身。我感到在阅读教学中,决不能抛开学生的第一体悟去分解内容。一切字词的解释、语句的揣摩、段落的讲读,都必须以把握文意为目标,从整体感知到细部体会,再从细部收获回到领悟文意,使学生在一篇课文学习过后,留下的不是简单机械的语言符号,而是鲜活的、灵动的、有机的篇章,不是丧失美感的知识点范例,而是美的、带有无穷意味、充满睿智哲思的精华,由此我们提出了板块式教学模式。

“板块”是指课文中比较集中而又相对独立,由问题情境形成的结构大部件,“板块式教学模式”就是在教师的引导,由学生自主地对构成课文若干板块的问题情境进行研究式的阅读,即个人自学整理,小组切磋研究,全班交流评议。教师则相机诱导点拨,落实训练。所以新大纲要求语文教师必须按照“注重人的发展”的精神实质来执教那“依照美的规律创造出来的”文质兼美的典文佳作,使之成为传播美的信息的载体。在学生阅读文章的同时,自然帮助学生进入审美的客体,以更好地领悟文章的意蕴,从而陶冶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

一、构建素质化、板块式的教学目标,使学生知、能、情等全面和谐发展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整个课堂设计的灵魂。过去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普遍存在着重视认知领域,轻视技能领域,忽视情感领域的现象,教师的教学目标设计大多只研究认知目标,教学目标不具有完整的育人导向和功能。

新课程实施以来,特别强调“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因此,在新课标关照下的教学目标设计必须从“三个维度”出发,力求使学生在知、能、情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使三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体现一种新的理性思考,形成一种立体的思维模式。

教师设计课堂教学时,必须改变过去习惯上的一些做法,把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有机地统一起来。如,“知识与能力”目标就是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明确表述本节课应“知道”什么、“理解”什么、“掌握”什么等具体目标,同时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感知、品味、积累、应用语言的能力,更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过程与方法”目标就是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设置,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审美情趣、心理品质、语文素养提高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由此可见,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语文素养应该像一根红线整合“三个维度”,贯穿课堂的始终。所有的教学设计必须紧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来展开。

二、构建素质化、板块式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语文素养

那么,如何根据散文作品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有效地组织课堂教学呢?我设计了“板块式”教学思路。“板块式”教学的艺术性表现在:

1、它步骤清晰,线条分明,鲜明地表现出阅读教学的有序性;

2、它重视对教材的整体把握,注重从教材中选择最能表现课文主旨或特色、精华的板块组织品读教学,表现出较高的优化信息的水平;

3、它的每个“板块”各自合理地占有一定的时间,且每个“板块”只集中力量重点解决一个教学问题,各个“板块”之间大致呈现出一种由浅入深、由感知到品评、创造的逻辑顺序,呈现出一种层进式的教学造型;

4、它是一种线条分明的教学思路,也是一种有章可循的学习思路,能够在潜移默化之中让学生掌握自学课文的方法。此思路的设计角度和组合方式是很丰富的,“板块”二字只是教学形式的外壳,教学设计中的关键技巧仍是教材的阅读与运用,仍是教学活动的组合与安排。

我把《背影》一文设计为六个教学板块,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第一教学板块──激趣导入,简介作者。

第二教学板块──朗读说“概括”的话。

第三教学板块──选读说“理解”的话。

第四教学板块──寻读说“发现”的话。

第五教学板块──品读说“质疑”的话。

第六教学板块──阅读体验,归纳小结。

以上六个教学板块,既扎扎实实地进行朗读、品味,又进行创造性阅读、探究性学习。以说、读为阅读教学的重点,以“板块式”结构为载体,以提高人文素养为线索,对该课作了一次有益的尝试。“语文教学的核心是思维”。“板块式”教学的精彩之处在于教学过程中的最后一部曲,即一般用一个或几个问题将前几个板块拉在一起,让学生进行思维碰撞,或综合,或比较,或提炼,或引申,毕现教学用意、课文主旨、文章亮点。从“碰撞”中产生出几个单独板块所不可能包含的更深一层的东西,让学生更好地从整体上把握课文。我在教学过程中设置这样一个开放性环节,为学生创设质疑和合作探究的空间,以此整合各个教学板块。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相互启发,思想相互碰撞。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生创新的火花。通过彼此的交流达到更大范围的资源共享,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使教学视点更集中,教学思路更独特,教学板块更有层次感,因为这最后的“碰撞”能给人一种登高望远,一种意蕴无尽、悠长绵远的感觉,能掀起又一个教学高潮。

三、构建素质化、板块式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生命质量

语文教学中的方法是很多的,不管采用什么方法,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在新课标下,我们不要忘记自己的角色,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我们也不忘记学生的角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因此必须创建积极的课堂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我在《背影》一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采用“读──说──感──练”的板块式教学方式,并把它整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四个板块:

读:给学生创造一份收获的机会。

说:给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

感:给学生一个感悟反思的空间。

练:给学生一个借鉴创作的体验。

板块式教学思路之所以能够在教学实践中得到运用,是因为它有效地解决了长期困扰阅读课堂教学繁杂无序的问题,它就像一篇结构清晰的文章,又像一座层级井然的能让我们拾级而上的阶梯,给人以看得见、想得到、用得着的感觉。不过,“板块式”教学的设计性和程序性,很容易使它流于技术性和工具性的层面,难以收到好的效果。因此,我觉得“板块式”思路的使用必须结合课文,“因文设法”,注重实效,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与能力的发展和提高,切不可生搬硬套,致使表面形式多样而实际收效甚微。应该优化、整合、活用、巧用课文内容,用线索串连起各个板块内容;或者从“整体运用”课文的角度,提炼出几个能集中课文精华而又有内在联系,可以产生“碰撞”的板块。不容回避的是,“板块式”思路也存在着一些弊端。主要体现了教师的设计思路,体现着教师个人对文本的理解和带有倾向性的认识,体现出教师的个人意志。且每一个环节都给学生限定了思考的范围和活动的领域,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独立阅读文本的自由。事实上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是多元的,个性化的。一旦享有学习的自主权,必能在阅读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通过自主、合作、探究解决问题,丰富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如何正确、适度地使用这种教学方法,并把它与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有机地结合起来,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进行探索。

板块教学设计3

课标要求:

知道板块构造学说,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教学目标:

1、知道板块运动学说的基本观点,运用地图说出六大板块的名称和范围。

2、在地图上记住世界著名山脉和火山-地震带的名称和位置。

3、运用板块运动学说解释世界主要山系和火山、地震的分布和成因。

4、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及科学兴趣、科学方法的培养

教学重点:

板块运动学说,六大板块的名称和范围。

教学难点:

运用板块运动学说解释世界主要山系和火山、地震的分布和成因。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魏格纳和他的大陆漂移说。但在当时作为一个假说,反对者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大陆为什么会漂移?由于条件有限,当时魏格纳和所有人都解答不了这个问题。一直到了20世纪60年代,随着地球科学研究的发展,大陆漂移之谜终于被揭开了。是板块运动引起了大陆的漂移。一个新的学说“板块运动学说”应运而生。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从“大陆漂移说”发展起来的“板块运动学说”。板书课题:板块运动。

(在引入过程中①渗透给学生一种用科学的、发展的眼光看待科学上一些重大问题的意识。②了解板块学说是由大陆漂移说发展来的。)

二、六大板块名称和位置

课本37页图

2、19六大板块分布图.。

1、指导学生读图,观察全球划分为-------大板块,记住它们的名称和位置。

2、小组内互相交流记忆的方法。

3、结合世界政区图在图中找出中国的位置,观察中国主要位于--------板块,东部与----------板块交界,西南与---------板块交界。

4、观察亚洲的印度半岛和阿拉伯半岛位于--------板块,大洋洲位于--------板块。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位于大洋中的是------------。

5、练习:《同步学习》45页“能力提升”的.第

1、2小题(读“六大板块分布图”,写出图中六大板块的名称等)

三、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的关系

1、再观察图

2、19六大板块分布图

(1)结合图例,观察火山、地震分布在板块的什么地方?板块的内部又怎么样?(2)你能指出地球上地震最集中的两大地震带吗?明确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3)判断中国是一个----------地震(多、少)的国家。

(4)得出结论: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板块内部-----------。世界上的两大火山地震带也集中分布在------------。(板书)

2、板块运动学说:通过简单的提示,由学生归纳出板块学说的基本观点。然后看课本,读一读,记一记。

3、运用板块运动学说分析日本、台湾多地震的原因。

(过渡)科学家们虽然现在不能预测地震发生的准确时间,但是他们已经找到了火山地震分布的规律,它们多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大家观察课本图

1、29,在板块交界地带不仅有火山地震,还有很多红色的箭头,它表示什么呢?(板块运动方向)

四、板块运动产生的地表现象

1、板块的运动有哪两种形式?

2、活动探究:用两本书作为两块板块。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当板块发生碰撞挤压和张烈运动时地表会产生什么现象?

3、得出结论并板书。

4、课本活动,指导学生分析课本

37、38页活动。

5、畅想未来:结合书中的预言,根据板块运动方向,让学生预言未来的地表变化,培养学生探究、探索未知世界的精神。每组推荐1名同学回答。

五、小结

教师先对着板书复习回顾,然后要求学生回顾并把自己这节课学到的内容说给同桌听一听。

六、达标练习

《同步学习》44页“即时巩固”的第

1、3、5、7、9小题。

板块运动学说帮助我们解释了我们以前无法理解的自然现象,例如:火山的喷发、地震、山脉、海洋的形成等,但作为一个假说,还有不完善的地方,希望我们认真学好科学文化知识,长大后继续去探索。

板块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不移的信念。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

2.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意思。

3.在充分理解、感悟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关段落。

教学难点:通过对具体语境的理解与分析,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不移的信念。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信念,就会有希望。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围绕“厄运”,体会一写《国榷》的艰辛历程。

1.齐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谈迁打不挎的信念是什么呢?什么叫厄运?文中指又指什么呢?

3.仅仅是几卷书稿而已嘛,如何称得上厄运二字?

4.这究竟是怎样的书稿呀,请从文中找出语句读一读。

出示:“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国榷》”

(1)好好读读这句话,你有怎样感受?(品味数字)

(2)指导朗读

(3)还有哪些地方你同样感受到原稿的来之不易呢?

第二板块:抓住“厄运”,体会《国榷》被偷后的悲伤与坚强。

1.教师叙述: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就在书稿即将付印前的一天夜里,小偷溜进他家偷东西,见他家徒四壁,无物可偷,以为锁在竹箱里的《国榷》原稿是值钱的财物,就把整个竹箱偷走了。

2.合作探究:从文中哪些句段能感受到《国榷》书稿的丢失给谭迁带来的沉重打击?此时的谈迁会想些什么?

3.自主探究

4.合作交流

(1)二十多年的心血一夜之间化为乌有,这种灾难,这种打击对年近六旬,体弱多病的谈迁来说真是……(引导学生说:痛不欲生、灭顶之灾,青天霹雳、飞来横祸,厄运)

(2)你从哪里读出厄运带给谈迁很大的打击?

(1)出示:“他茶饭不思,夜难安寝,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多媒体显示)

(2)他的心情怎样,(极其痛苦,甚至是绝望啊)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

(3)茶不思,思什么?什么叫夜难安寝?是啊,他夜难安寝,辗转反侧,又在想什么呢?

5.所谓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这种打击太致命了,可是谈迁)

引读:“很多人以为他再也站不起来了,但厄运……撰写这部史书。

第三板块:品悟想象,感受二写《国榷》的艰辛及坚毅。

过渡:可是,20多年的心血,500多万字,没有百折不回的.信念,从头再干谈何容易啊!

同学们,让我们再把心沉下来。

出示:快速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走近这50多岁体弱多病的老人,去看看他是如何从头编写这部史书的。边读边画出(用“——”)能够打动你心灵的词语,并在旁边写写你的感受。

1、合作探究

预设1: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前朝的逸闻,并亲自到郊外去考察历史的遗迹。

预设2: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

预设3: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2.出示情景,想象画面(音乐《二泉映月》)

过渡:虽然文章只用了短短的几句话来描述谈迁重写《国榷》的情景,但用心读来,那一幅幅图又清晰而又生动的展现在了我们眼前。那么就让我们用自己的笔把这一幅幅生动而又心碎的画面写出来吧!

3.过渡:“若非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再多的困难都压不倒谈迁,再大的厄运都打不垮谈迁,终于,经过几年的奋斗,新的《国榷》诞生了。

(1)引读:“新写的《国榷》共104卷,500万字,内容……名垂青史。”

(2)什么叫“名垂青史”,谈迁为什么会明垂青史的?

4.小结:是的,正是因为谈迁有了坚定不移的意志,他才从厄运中走来而明垂青史的。

第四板块:内化情感,升华“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1.谈迁的故事学完了,但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迪却是永恒的,正如作者蒋永光在写这篇文章时,非常的感动,发自肺腑地说道:

“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难免……绝望之云。”

2.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呢?(可以对谈迁说,可以对自己说,也可以对自己的亲人朋友说)

3.让我们再次深深地读这句朴素的话语,让他成为我们的座右铭,把他永远地记在心中。

板块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用多种形式表达对老师和同学、对母校依依不舍的感情,并立下美好的志向。

会写临别赠言、简单的倡议书、建议书和演讲稿。

能在教师的帮助下,与同学一起组织策划联欢活动。

第一课时写赠言、制作同学录

湖北省枣阳市杨当镇徐寨小学 龚海定

【教学目标】从整体上把握“依依惜别”板块中开展的活动方式。

通过对“范例”的探究,使学生认识写赠言的基本要求,学会制作同学录。

通过赠言的方式回顾小学生活,抒发惜别之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活动

1、用多媒体播放母校的风景图片,四季图片、文体活动照片等,创设依恋母校的情境。

2、多媒体展示送别诗,师生齐诵: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3、师:古人离别时,多做送别诗,今天,我们即将小学毕业,走向人生之路,在此时我们想用什么形式表达对老师和同学的感情呢?

【设计意图:综合性学习的目标要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设计的活动应该是与小学毕业生的生活相关的问题,采用展示校园图片、古人送别诗等方式,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兴趣。这是综合性学习的前提。】

二、自主选择活动形式

1、学生读第二板块“依依惜别”,讨论采用什么表达方式,自由发言,并详细介绍这种方式的特点及好处。

2、师生共同探究各种方式的可行性。

3、最后明确:常用的方式有:

写赠言、制作同学录、开展演讲、写倡议书、建议书、给老师写信、结合母校情况开展实践性活动,再为母校建设出一次力,开毕业联欢会等。

【设计意图:综合性学习应突出自主性,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通过学生通过阅读活动要求,结合班级实际,选择活动方式。】

三、探究赠言的特点及写法

1、明确本节课的活动内容及目标。

师:根据活动安排,本节课我们开展写赠言,制作同学录活动。

2、激发对毕业赠言及同学录的重视与兴趣。

师:同学们,一份毕业赠言,可能会在一个同学或老师那里保存一辈子,甚至更长的时间,是无比珍贵的一份毕业纪念品,因此毕业赠言很有纪念意义。一份同学录,可能就是将来几十年后你找到同学的线索,也具有重要意义,那么该怎样写好毕业赠言、制作同学录呢?

学生先自由发言,说说自己的见解。

3、指导学生学习“毕业赠言范例。”

师:课文阅读材料中给我们提供一些毕业赠言的范例,希望能够对我们有所启发。

4、学生探究如何写好毕业赠言。

(1)学生自读毕业赠言,体会范例中的毕业赠言表达了对老师、同学的什么感情?

作者是怎样表达的?

(2)分小组交流自己的探究结果,后全班交流。

5、教师点明:多媒体展示

通过阅读范例,要明白,赠言的主要目的及内容是:回顾学习生活,抒发惜别之情;感谢老师教导,赞美同学情谊;展望美好未来,表达真诚祝愿。

赠言的基本要求是:短小精悍,情真意切,能根据同学和老师特点写。

赠言后边带上赠送者的姓名、年月以及有关住址一类的个人通讯资料,以便为制作同学录做准备。

【设计意图:综合性学习重方法,重体验。结合课本提供的阅读范例,通过学生的体验、探究以及教师的点拨、示例使学生认识写赠言的基本要求。】

四、写赠言、交流赠言,表达感情

1、课堂上学生在八人小组之内互写赠言,进行交流。通过小组内写赠言的实践,使学生掌握赠言的基本写法,并及时纠正一些毛病。进而延续到课外时间再为其他同学写赠言。

2、教师在课外为学生题写赠言,赠言要重在鼓励,因人而“言”。

3、小组内学生互赠赠言。

4、评一评:

学生把收到的赠言,读一读,评一评:谁写的赠言最有个性;谁写的赠言最风趣;

谁写的赠言最幽默;谁写的赠言最有文采。

5、教师指导学生,在评议中要注意杜绝庸俗的倾向,对一些比较消极的赠言,要及时予以引导,要看到生活中的光明和未来。

【设计意图:综合性学习突出学习目标的综合。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通过交流赠言活动,回顾小学生活,抒发惜别之情。】

五、制作同学录

1、指导学生在完成小组内同学录的制作。

师:同学录应包含哪些项目,才能满足联系的需要。

学生讨论,并明确: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家庭住址、联系电话、家长情况等基本信息;以及个人兴趣爱好、特长、理想、身高、体重、生活照片等附带情况。

2、指导学生完善同学录。

小组同学录完成之后,同学之间相互借鉴一下,看别人的同学录制作的有什么特别的个性、创造性值得自己参考,特别是在实用价值、收藏价值、文化特色等方面要注意发挥自己的`创意。

3、通过在小组内进行试点制作后,布置在课外进行制作全班的同学录。

【设计意图:拓展不仅是知识上的,还有方法上的;不仅是交流内容的拓展,还有交流方式的拓展。语文教学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通过制作制作同学录,鼓励学生发挥创意,学会在各个领域里用语文,在运用中进一步学好语文,获得现代社会所需的语文实践能力。】

六、布置下一阶段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为母校做点事”的主题,在课外对学校进行一次调查,发现母校建设中还存在哪些问题,进一步确定采用什么方式开展小组活动,为母校做点事。

调查以小组形式进行,提示学生在小组内进行细致的分工,让每个成员根据调查内容和自身的特长,承担一项任务。例如:可以有的负责数据统计,有的进行校园采访,有的上网收集资料,有的负责归类等。调查结束后,将材料分类,准备在下节课中交流。在合作组内,分工可能不均,但要求,每个学生至少负责一项任务,人人都要参与,不能包办代替。

【设计意图:综合性学习通过学生有目的地搜集和处理信息,拓宽了语文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砥砺能力。】

板块教学设计6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说出世界著名火山地震带与板块运动的关系能力目标:

1学会阅读板块分布示意图及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分布示意图,建立世界六大板块分布及火山地震带分布的空间概念

2培养学生初步学会通过读图,分析板块运动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加强对知识探索过程的了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板块的运动

教学难点:

板块运动的形式及产生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知识:

1沧海桑田——海陆变迁:地壳的变动、海平面的升降、人类活动

2从地图上获得的启示——大陆漂移学说:轮廓的吻合、古生物的相似性、古老地层的相似性,提出大陆漂移学说

过渡:在大陆漂移学说的基础上,科学家提出了板块运动学说。

(二)展示学习目标:

1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说出世界著名火山地震带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2学会阅读板块分布示意图及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分布示意图3建立世界六大板块分布及火山地震带分布的空间概念4初步学会通过读图分析板块运动

(三)导学案预习检测:

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有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拼合而成。全球大致划分为()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的地带。 2六大板块分别是()()()()()()。 3在板块的交界处,两个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或();两个板块发生碰撞,在陆地常常形成()。世界上许多高大和绵长的山脉,主要分布在板块()的地带。 4世界上的火山和地震,也集中分布在地壳比较活跃的板块交界地带,例如,()()。

5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靠近,使古地中海不断(),两大板块继续靠近,相互挤压的力量使地面不断()。

(四)讲授新课:

通过导学案,列出本节课的学习要点,板书并依次进行讲解讨论:1六大板块:提出问题:(1)全球共分为哪六大板块?(2)哪个板块基本全是海洋?(3)澳大利亚大陆属于哪个板块?

(4)亚洲南部的.阿拉伯半岛和印度半岛属于哪个板块?通过数字星球和板图板画进行讲解:

六大板块是: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基本上全是海洋;澳大利亚大陆属于印度洋板块;阿拉伯半岛和印度半岛属于印度洋板块。 2板块的运动:

提出问题:板块运动的方向是怎么样的?挤压的结果?张裂的结果?

通过数字星球、视频和模型演示进行理解并解决问题:板块运动的方向分为两种,一种是相对的挤压,另一种是相背的张裂运动。挤压的结果是两个板块发生碰撞,在陆地形成山脉;张裂的结果是形成裂谷和海洋。 3火山地震带:

通过板块的运动可以得出结论:板块内部地壳比较文帝,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如环太平洋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

通过地图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我国青海玉树的地震。

(五)课堂小结

通过板书进行知识梳理:

1六大板块:名称及轮廓位置;

2板块运动:板块内部稳定,板块交界地带比较活跃,板块张裂和挤压,形成裂谷海洋及山脉; 3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六)课堂检测

导学案测试:六大板块填图及综合分析题

下载小学语文板块教学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语文板块教学.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语文板块式阅读教学简论(一)

    小学语文板块式阅读教学简论(一) 小学语文板块式阅读教学简论(一)陈德兵摘要: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费时低效,症结在违背了学生语文能力形成的客观规律,学生在课堂上的语文实践活动太少......

    “板块式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板块式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小学语文;“板块式教学”;导趣;导学;导读;导行【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07―0......

    语文教学中的切分板块(五篇范文)

    切分板块,理清思路,抓住重点 ——例谈阅读教学设计的板块切分 南昌县塘南第二中学罗敏 所谓“板块式思路”,就是在一节课或一篇课文的教学中,从不同的角度有序地安排几次呈“......

    《牛津小学英语》“综合板块”教学感悟

    《牛津小学英语》“综合板块”教学感悟 王莉娟 《牛津小学英语》高年级教材中每单元都包含A~H八个板块。其中,A板块为语篇教学,B~D板块为词句教学,E~H板块为综合板块。“综合板......

    三板块教学模式

    平度实验小学“三板块”数学自主教学模式探索实施方案 一、背景意义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板块教学(评课稿)

    板块教学,结构紧凑,课堂高效 ——点评吕老师的课《杨修之死》 大家下午好!现在我用项目性评价来对吕利老师的这节课做点评。我认为吕老师这节课达到了六个指标:向度、强化次数、......

    语文板块对练4-2-4

    板块一 高考试题印证 (辽宁卷)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雨 韵 从维熙 进入生命的夕阳黄昏,才理解了“雨”这个简单的汉字,包容着人生四季。 按照化学的分子式来解读雨,是H2O的气......

    牛津小学英语板块解读

    有统计表明,在日常学习中人们把75%时间用于“听” “说”,25%用于“读” “写”。而语音与“听”和“说”直接相关,所以语音教学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然而语音教学却往往被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