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六年级语文s版上册教学设计 1、稻草人
1、稻草人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帮助学生认识本课5个生字,会写要求会写的11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刻画人物的思想感情,能对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
3、情感态度
理解课文,感受稻草人对主人的忠诚、尽职和他善良的心地。
教学重点:
了解在稻田里发生了怎样的故事,稻草人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是怎么做的,结果如何。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刻画的稻草人是个怎样的人物。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你们见过稻草人吗?你知道稻草人是干什么的吗?
2、(教师讲解)顾名思义,稻草人就是用稻草做的“人”,现在稻草人的做法很简单:几根木棍搭在一起,在为它穿上人的衣服并戴上帽子,一个简单的稻草人就做成了。他一般都是农夫为了防止鸟雀偷吃农作物而做的“吓”鸟的“人”
3、到底在稻草人身上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今天,我们就在叶圣陶先生笔下的文章《稻草人》中去寻求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 课文中出现了哪些人或物,主人公是谁?课文围绕主人公讲了一件什么事?
2、同学之间进行交流,3、小组交流,并进行汇报。
4、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三、自主学习
1、自由读课文,勾画认为写得好的句子或含义深刻的句子,并适当作批注。
2、交流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与体会。
3、你能帮助同学理解他认为含义深刻的句子吗?(互相帮助,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四、自学生字
五、小结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肌肉
偷懒
喉咙
耕田
沉甸甸
挽留(回)
皮肤
稻穗 祸害(闯祸)
褐色
橘子(柑橘)
二、品读课文
1、学生按要求默读课文
(1)找出描写稻草人感情变化的句子,并用简单的词语概括他的感情变化。(2)反复读这些句子,联系上下文说一说他感情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小组交流
3、汇报学习成果。
三、研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并完成:
你认为稻草人是个怎样的人物?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来?
2、相互交流
3、各抒己见
四、拓展练习,总结课文
1、展开想象:稻草人“禁不住低头哭了”,以后还会发生什么事?
2、学了这篇,你想对稻草人或老妇人说些什么?
第二篇:语文S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稻草人》教学设计
《稻草人》导学
目标导航:
1、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体会作者刻画的人物的思想感情,能对人物做出自己的评价。
3、激发学生对穷苦劳动人民的同情,教育学生有一颗善良的心,关心、体贴、帮助他人
重点难点: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展现人物的性格,介绍事件的背景,表现人物的生活遭遇。
学生前置性学习:收集作者的有关资料。教学准备:稻草人图片及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预习课)
一、诱思导学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展示资料,介绍作者
2、前置性学习检测:补充叶圣陶的资料
二、感知研学
1、学生通读全文,看看在预习的基础上还有哪些字词没有弄懂?
2、小组交流,教师注意巡视,收集学生学习情况,以便进行指导。
3、集体交流:小组内未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大家帮忙解决。
4、思考:①要学会按一定的顺序去描写事物的模样。
②感受稻草人的形象,它是一位怎样的人?
第二课时(展示课)
三、读悟品学
1、抓对比→突出责任
有感情朗读课文第1、2 自然段,思考问题:
(一)课文是怎样介绍稻草人的样子的?请用横线在文中勾画出相关语句。你觉得稻草人美吗?
(二)稻草人的责任是什么?你喜欢稻草人吗?为什么?写牛和狗有什么作用?
2、抓飞蛾→突出善良
有感情朗读第3—5 自然段,小组合作交流:
(一)稻草人看到新出的稻穗一个挨着一个,心里为什么很高兴?
(二)哪些事让老太太笑不出来?这说明了什么?
(三)稻草人看到蛾子飞来,他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四)从描写稻草人的内心和动作的词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五)再次阅读这三个自然段。想想:稻草人的感情发生哪些变化?
3、抓祸事→突出忠诚
默读课文第6—8 自然段,自学并讨论:
(一)老太太“看一切事情都很好”,“一切事情”指的是哪些事情?想一想:老太太此时心情怎样?(指导观察插图)
(二)主人要走了,稻草人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三)再次阅读这三个自然段。想想:稻草人的感情发生哪些变化?
(四)从稻草人的动作和心理描写的词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抓肉虫→突出悲惨 朗读第9 自然段,思考:
(一)稻草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么?
(二)想一想:稻草人为什么而“痛心”?为什么而“哭了”?
(三)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四)稻草人的感情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5、抓变化→突出中心
再次默读全文,找出稻草人感情变化的语句读一读。
(一)结合课文,仔细体会他感情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二)想一想:《稻草人》这篇童话故事有什么特点?想要告诉人们什么?
第三课时(提升课)
四、得知博学
1、升华感情:稻草人的焦急的心理活动,表现了他对主人的关爱,他同情主人悲惨的遭遇。同学们,如果你也是这个故事中的一个角色,你希望自己是什么?你想怎样帮助老妇人?
五、反思促学:
想想稻草人“禁不住低头哭了”以后,还会发生什么故事,再写下来
追因分析:
板书设计:、稻草人
叶圣陶
稻长新穗 高兴 小蛾产子 惊恐 警告无效 愁闷 吃光稻叶 痛心(尽职、忠诚、善良)
第三篇:(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稻草人1 教学设计
1.稻草人
教学要求: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稻草人的善良和尽职。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激发学生对穷苦劳动人民的同情。
5、教育学生有一颗善良的心,关心、体贴、帮助他人。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稻草人焦急的心理活动。
2、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人物内心塑造人物形象。教具准备: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时间:第一周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生字、初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
a.文中哪些描写与稻草人的特征是相符合的?
b.课文为什么把稻草人与牛、狗进行对比?
二.学生分别读稻草人的外貌。心理活动。动作描写的句子,体会:
a.外貌描写表现了什么?
b.文章有几次心理活动描写?每次表现了稻草人怎样的心情?(高兴、焦急、痛心)
c.文章中几次直接描写老太太?分别是从那几个方面写的?各表现了老太太怎样的心情?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以快乐的心情的反衬结局的悲惨,以乐写痛,则痛甚)
三品读句子,理解思想情感:
a.给课文分段:
1.介绍稻草人的外貌,看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普通,善良,坚守职责的好人)
2.用一句话话概括1---2自然段的主要人区类容。
3.稻草人为主人做了那些努力?有效吗?用一个成语概括这种情况(心有余而力不足)表现了作者的什么?(同情劳动人民却又无力改变现状的悲哀)
B学生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本自然段中的心理活动可以分两层?如何分?(回顾主人的悲惨经历,为主人即将得到的丰收感到由衷的高兴。这一处伏笔的作用是什么?)
1.学生谈一谈读了本段的感受;
2.齐读本段;
3.找出本段的比喻句,体会情感;(她的脸上满是皱纹,倒像个风干的橘子,那里会露出笑容来呢!)(这一句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以往的生活悲惨,将来又会雪上加霜,更令人同情)
b.点名读第四—五自然段:
1.文中的动作描写实际上是什么造成的?把他写成稻草人的自觉行为有什么好处?(体现作者的同情与焦急,稻草人就是作者的代言人)
2.找出本段中的动作和心理活动描写,作上记号;
3.作记号之处表现稻草人什么心情,用文中的词语概括(无比惊恐、着急)
C学生通读1---5自然段;质疑问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讲授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二.学生轮读课文至第五自然段,然后听老师读6---8自然段,思考:
a.听完这几段,你弄懂了哪些问题?有哪些疑惑?
b.文中“她看到一切事情都很好”指的是哪些?
c.文中表现稻草人焦急的心情的词语有哪些?(急得不得了、连忙、急迫、急得要命、使劲、恨不得、)
d.“除了稻草人以外,没有一个人为稻子发愁。”这句话有没有话外音?
三.学生自由读本部分,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自讲6---8自然段
四.小组评选一人上讲台讲授这一部分,其他同学可进行质疑问难
五.学生默读第九自然段,思考:
a“咬嚼”一词还可以用哪些词代替?用本词的好处在哪里?(表现肉虫的贪婪,令人厌恶,闻者的不忍与心痛)
b稻草人为什么低下头?作者想表达什么情感?在事实上,稻草人低下头是什么原因?
六.想象一下老太太见到田里的情况会怎样,然后写一百五十字左右的语段,表现老太太那时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
七.总结全文
八.学生通读全文,并用一句话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
九.语段仿写:
a.第一自然段外貌描写
b.第三自然段环境与心理活动描写
第四篇:(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稻草人 教学设计
稻草人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掌握多音字“俩、落”,理解挽救、勉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稻草人的忠诚善良和尽职尽责。教学重点
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并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稻草人的善良和尽职。教学用具 课文插图
教学过程
一、借助插图,简介叶圣陶及他的童话作品。
二、揭示课题、认识稻草人
1、板书课题:稻草人
2、指名读课文,检查预习要求:读准字音、不读破句。
3、出示稻草人插图,让学生感知稻草人的外貌。找出文中描写稻草人外貌描写的句子,想想外貌描写表现了什么?(稻草人外形的简陋,农人生活的艰辛)
4、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5、课文为什么把稻草人与牛、狗进行对比?(突出了稻草人的尽职尽责)
6、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
小结:第一二自然段是文章的一部分。写农人做的稻草人整天整夜站在地里,尽职尽责。
三、初读感知
1、快速读3~8自然段,思考:课文讲稻草人看到了四件事,是哪四件事呢?简要说说这四件事的内容。交流:(1)、当稻草人看到饱满的稻穗时,它想到了什么?找出描写读稻草人的心理活动的句子。(稻草人看着,心里很高兴。)
(2)、当小蛾来到田里时,思考:稻草人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稻草人见小蛾落下了,心里非常急„„又想到主人的命运,心里像刀割一样,更加痛苦。他做的:他手里的扇子摇动起来。)
(3)、当小蛾下子,稻草人又是怎样想的、怎样做的?(他想:祸事来了,要告诉主人挽救:他做到的:扇子摇得更勤了,)
(4)、当老妇人离开稻田时,稻草人又是怎样想的呢?(稻草人看见主人就要走了,急得不得了。
他痛心,不忍再看„„禁不住哭了。)
2、小结:从故事中可以知道稻草人热爱主人、心地善良,做事非常尽职尽责,但因能力有限,无力挽救主人的命运而内心痛苦。
3、简要说说故事的内容。
四、作业:
1、书写生字、词语
2、语段仿写:第一自然段外貌描写
板书设计:
1、稻草人
守护庄稼尽职尽责
热爱主人忠诚善良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抓住稻草人心理活动的语句,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稻草人的忠诚善良和尽职尽责。
2、在有感情地朗读这篇童话作品时,细读稻草人在田里所看到的几件事,感受稻草人急别人所急,但又无能为力的思想。
3、激发学生对穷苦劳动人民的同情,教育学生有一颗善良的心,懂得关心、体贴、帮助他人。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稻草人的忠诚善良和尽职尽责。教学难点
体会稻草人感情变化的语句,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人物内心塑造人物形象。教学过程
一、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二、细读感悟
1、指名学生读课文第三至八自然段,边听边体会描写稻草人心理活动的句子: 交流:
(1)、稻草人看着,心里很高兴。(同情主人,热爱主人)
(2)、稻草人见小蛾落下了,心里非常急„„又想到主人的命运,心里像刀割一样,更加痛苦。(着急又爱莫能助)
(3)、这使稻草人感到惊恐,心想祸事真的来了,越怕越躲不过。(惊恐又无能为力)(4)、稻草人看见主人就要走了,急得不得了。(焦急万分)(5)、他痛心,不忍再看„„禁不住哭了。(因无力挽救主人的命运而深感痛心)
2、指导朗读相关句子,读出稻草人高兴、着急、惊恐、焦急、痛心的心情。
3、文章中几次直接描写老太太?分别是从那几个方面写的?各表现了老太太怎样的心情?找出相关的段落读一读,体会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以快乐的心情的反衬结局的悲惨,以乐写痛,则痛甚)
4、学完这几段,你弄懂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疑惑?
.a.稻草人为主人做了那些努力?有效吗?用一个成语概括这种情况(心有余而力不足)表现了作者的什么?(同情劳动人民却又无力改变现状的悲哀)b.文中“她看到一切事情都很好”指的是哪些?
c.文中表现稻草人焦急的心情的词语有哪些?(急得不得了、连忙、急迫、急得要命、使劲、恨不得、)
d.“除了稻草人以外,没有一个人为稻子发愁。”这句话有没有话外音?
三、学生默读第九自然段,思考:
a“咬嚼”一词还可以用哪些词代替?用本词的好处在哪里?(表现肉虫的贪婪,令人厌恶,闻者的不忍与心痛)
b稻草人为什么低下头?作者想表达什么情感?在事实上,稻草人低下头是什么原因?
四、拓展:
想象一下老太太见到田里的情况会怎样,然后写一百五十字左右的语段,表现老太太那时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
五、表达方法
(一)、编写童话要注意的几点:
1、要反映真实的看法和感受。
2、要热爱生活,善于观察和思考。
3、要展开想象的翅膀。
4、注意运用拟人化的手法。
(二)、学习作者通过描写人物内心塑造人物形象。
六、深化主题:你喜欢稻草人吗?现实生活中,有哪一类人象稻草人?
七、作业:
续写稻草人的故事。(抓住稻草人的特点,它所看到的、想到的去写)
板书设计:
1稻草人
稻草人(善良、尽职)飞蛾下子 高兴、着急、惊恐、焦急、痛心
老妇人(可怜)
第五篇:语文S版六年级上册教学反思参考一稻草人
(教学反思参考1)稻草人
昨天把第一课结束了,在教学中我采用了老师引导,学生小组合作的教学方法。其效果还算不错。
在学习课文第一部分时,在我的引导下,学生知道了,作者首先写了稻草人的结构。作者是从稻草人的骨架子、皮肤、帽子、脸等几方面写的。还知道作者接着写了稻草人的尽职和忠诚。
学习第二部分时,我采用了小组合作的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学生在小组内都积极发言,提出问题,共同理解。然后老师抽查。有几个小组还提出了很有价值的问题,如:1.随着稻草人的摇扇子动作的变化,可以体会出稻草人怎样的心情?2.你能从文中画出相应的语句吗?通过自己提问题,在小组内解决,这样的方法,学生学的既认真又踏实,教学效果很明显。
我感觉这节课上得还是很成功的。我没有多讲,而是通过学生自己的读、小组的合作,完成了教学任务。